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麻下人工流产的临床分析

全麻下人工流产的临床分析

全麻下人工流产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传统的人工流产与芬太尼异丙酚全身麻醉下人工流产的优缺点。方法将自愿选择在芬太尼异丙酚全身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的450例。非麻醉组350 例。全身麻醉受术者先静脉推注芬太尼0.01~0.02 ug/kg,1~2 min后静脉推注异丙酚1.5~2 mg/kg,必要时术中追加异丙酚0.5 mgkg。观察手术时的疼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对呼吸,循环的影响,两组阴道流血量。结果芬太尼异丙酚全身麻醉完全无痛率100%,人工流产发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阴道流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呼吸、循环有一定的抑制现象。

【关键词】芬太尼;异丙酚;全身麻醉;人工流产

近年来我院用芬太尼异丙酚静脉全麻用于人工流产术,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要求人工流产术800例,年龄18~45岁,体质量40~70kg,妊娠8~12周,患者无人工流产禁忌证,按志愿分为麻醉组450例,非麻醉组3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及孕周均无差异显著性。

1.2方法麻醉组:患者入室取膀胱截石位,建立静脉通道,常规消毒、铺巾,静脉推注芬太尼0.01~0.02 μg/kg ,1~2 min后推注异丙酚1.5~2 mg/kg ,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患者有肢体扭动时追加异丙酚20~40 mg,以维持手术需要。非麻醉组,不用任何麻醉药,常规施术。

1.3观察项目与疗效判定麻醉组监测麻醉前、术中、术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并记录苏醒时间。两组患者同时观察阴道出血量,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显效:完全无痛;有效:轻度疼痛,有牵拉感,基本安静;无效:明显痛,大声呻吟。

2实验结果

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u检验及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2.1疼痛程度麻醉组与非麻醉组疼痛程度,麻醉组无疼痛率100%,而非麻醉组为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麻醉组的苏醒时间为5~7 min,个别有10 min,大部分患者首次给药即能完成手术,少数患者术中需追加异丙酚20~40 mg,麻醉深度能维持手术需要。

2.2阴道流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麻醉组无一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零,非麻醉组有78例,发生率为2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4全麻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芬太尼异丙酚对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压、心率及呼吸变化见表1。

2.5麻醉前与术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基础麻醉与局部麻醉

---------------------------------------------------------------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麻醉与局部麻醉 基础麻醉与局部麻醉 1/ 47

麻醉方法的分类麻醉方法简单分类如下:1、全身麻醉吸入全身麻醉静脉全身麻醉2、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3、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硬脊膜外腔阻滞(硬膜外麻醉)骶管麻醉(骶麻)腰硬联合麻醉4、复合麻醉 5、基础麻醉

---------------------------------------------------------------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麻醉重点掌握基础麻醉的:概念适应症基本操作原则常用药物基础麻醉的目的主要在消除病人的精神创伤 3/ 47

基一、概念础麻醉麻醉前使病人神志消失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操作,这种麻醉前的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基础麻醉与麻醉前用药的区别:前者—必须产生神志消失的效果后者—则不使病人神志消失为原则

---------------------------------------------------------------最新资料推荐------------------------------------------------------ 基二、适应症础麻醉1、需要手术而又不合作的儿童 2、精神非常紧张、不能自控的病人 3、因各种原因而失去自控能力者 5/ 47

2020年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使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2020年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使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①在本机构医疗内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人员条件(A) A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 B取得职业医师资格的医师 C具有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D具有助理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②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2007年版本)》,以下属于麻醉药品的是(C) A丁丙诺啡 B哌醋甲酯 C可待因 D司可巴比妥 ③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2007年版本)》,以下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是(C) A阿片

B芬太尼 C氯胺酮 D蒂巴因 ④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2007年版本)》,以下属于第二类精神药品的是(D) A可卡因 B二氢埃托菲 C吗啡 D异戊巴比妥 ⑤为癌痛、慢性中、重度非癌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不得超过(C) A一日用量 B七日用量 C三日用量 D两日极量 ⑥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C)

B三日常用量 C七日常用量 D十五日常用量 ⑦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A) A一次常用量 B三日常用量 C七日常用量 D十五日常用量 ⑧盐酸哌替啶处方(D) A三日常用量 B七日常用量 C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 D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⑨阿片类药物术后应用时估计起始剂量的最佳方法是(C)

B大剂量冲击 C小剂量静脉滴定 D采用个体化剂量 ⑩药物成瘾性指的是药物的(A) A精神依赖 B身体依赖 C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 D以上均不对 ⑾引起骨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是(C) A局部压迫 B骨质酥松 C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 D肿瘤转移 ⑿下面有关急性疼痛的描述错误的是(D)

超声检测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医学信息2009年12月第22卷第12期Medical Information.Dec.2009.Vol.22.No.12 临床医学 超声检测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李美,王淑凤 (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山西莱芜271100)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在检测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36d-70d宫内孕(包括32例诊断为胚胎停止发育和1例双子宫一侧子宫怀孕)患者采取静脉麻醉后,经腹超声检测指导人工流产术全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30例药物流产术及60例常规人工流产术效果相对照。结果超声检测下可以清晰显示妊娠囊位置以及吸引器与孕囊的位置关系,定位准确,安全性高,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本组80例患者术中均没有明显痛苦感,术后均无宫内残留,均无子宫穿孔、漏吸、吸刮过度等并发症,术后15d超声复查,子宫均恢复良好。30例药物流产术患者服药6d后超声复查,有19例流产不全,进行了再次清宫术,60例常规人工流产术患者有1例术中子宫穿孔,59例手术顺利,4d后超声随访,有26例宫内残留、2例漏吸。结论超声检测下无痛人工流产术手术快、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超声;检测;人工流产 一般流产术有药物流产及人工流产术,药物流产往往会出现流产不全、流血时间长、妇科炎症等并发症。常规人工流产术是在无检测、病人清醒的情况下妇科医生凭临床经验及感觉给病人做手术,手术效果与临床医师密切相关,大多数病人感到极度痛苦,而且手术时间较长,并常常造成子宫穿孔、漏吸、吸宫不全、过度吸宫等并发症。而在超声检测下,解决了上述药物流产及常规人工流产术的不足,本组80例患者采取静脉麻醉,超声检测下行人工流产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6月~2008年5月间在我院确诊为80宫内孕(包括32例确诊为胚胎停止发育)患者,进行静脉麻醉后,采取超声检测下人工流产术,年龄20~44岁,平均28.6岁,孕囊直径0.9~4.4cm,孕龄36~70d。同期选择30例36-50d宫内孕患者采取药物流产术,60例49-65d宫内孕患者采取常规人流术,并作比较。 1.2方法 所用仪器为EUB-420,腹部探头,频率3-5MHz。 首先超声确定子宫位置及子宫畸形、胎囊大小、位置、有或无胎芽及原始心管搏动。术前病人排尿,可留少许尿液,取膀胱截石位,常规外阴、阴道消毒,铺无菌孔巾及腿套,并将患者双腿固定在手术台上,术者做双合诊检查,复核子宫大小、位置及双附件情况。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2.5%碘酒和75%酒精消毒宫颈;专职麻醉师通过病人手背静脉缓慢推注20ml施耐因,病人吸氧,头偏向一侧,用药后病人立即进入深睡眠状态,手术中不会有痛感;超声纵切指引探针探测宫腔底后,观察子宫腔深度,扩张宫颈管到合适大小,植入吸引器,超声纵、横切显示吸引器位置与孕囊的关系,指导吸管侧窝对准孕囊后,负压吸出孕囊,成功后接着200mmHg轻吸宫腔内的蜕膜组织,约5-10s即可完成手术,手术后1~3min唤醒病人;然后每过10min超声探测子宫一次,观察子宫腔内是否有出血情况,观察3次,如未见出血,手术完毕,如见宫腔内进行性出血,则视情况采取相应治疗,后随访。病人术后休息1~2个h后可以回家。 2结果 超声下可以清晰显示妊娠囊位置以及吸引器、扩张棒与孕囊的位置关系,指导手术;超声检测下定位准确,可全程观察吸引全过程,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大大减少了病人痛苦。本组80例患者术后均无宫内残留,12例术后子宫恢复不良出血,肌注缩宫素后观察,效果良好。本组80例宫内孕患者术中均无子宫穿孔,术后均无宫内残留、漏吸、吸刮过度等并发症,且术中无一人感到疼痛;术后15d超声复查,子宫均恢复良好。30例药物流产患者6d后超声复查,有19例流产不全,60例常规人工流产术患者术中1例子宫穿孔,4d后超声随访,有26例宫内残留、1例漏吸。 3讨论 药物流产往往因流产不全须进行二次清宫而给病人带来给更多的痛苦,并且药流术后病人流血时间较长,往往留有妇科炎症,造成不孕症。传统的人工流产术是在病人完全清醒的情况下进行操作,由于手术时要扩张宫颈口,牵拉子宫颈,吸刮子宫腔而使病人感到非常疼痛;并且手术效果与临床医师的经验和感觉密切相关,从而常常有术中子宫穿孔、吸空、漏吸、不全流产、吸刮过度等并发症,以子宫畸形者及孕囊较小者更常见。 收稿日期:2009-09-20 2804

剖宫产手术记录

剖宫产手术记录 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 术前诊断:孕产宫内妊娠周活胎 拟行手术: 术后诊断:孕产宫内妊娠周活婴 已行手术: 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者 手术者: 手术日期:年月日时分至时分。 手术步骤:患者取仰卧位、常规0.5%碘伏消毒液腹部术野皮肤,铺无菌巾及双层孔被。取下腹部(正中直切口、横切口)长约cm,依次切撕开腹壁各层、打开腹腔。暴露子宫及子宫下段,见子宫下段形成(好、差),取(子宫下段横切口),(横行、纵行)、(切开)、(撕开)子宫浆膜层长约cm,(横行、纵行)切开子宫肌层cm。刺破羊膜囊。见(乳白、黄色、黄绿色胎粪样)羊水流出,量约ml,吸净后(剪开)撕开)子宫切开至cm。徒手入腔,感胎方位,以(手托头,臀牵引)(困难、顺利)娩出一活婴,挤出口、鼻腔分泌物,断脐后交台下处理,(静脉、肌壁)注射催产素U 卡孕栓mg,胎盘着床于胎盘(自行、人工剥离)娩出(完整、欠完整),用4把舌组织钳夹住子宫切口二角切缘,用盐水纱垫擦宫腔数周,见胎盘、胎膜(无残留、残留),刮匙(用、末)感宫腔平整,子宫收缩(好、乏力),用D号可吸收线(连续、间断)缝合子宫肌层。渗血(有、无)部位加固针,(用4号丝线连续缝合)子宫浆膜层渗血(有、无)部位加固针,探查双侧附件及子宫清理腹腔,清点器械,纱布对数,逐层关腹,缝合皮肤针,术毕。 术中经过(顺利、欠顺利)麻醉(满意、欠满意)、病人(合作、欠合作)。失血ml 输液ml,Bp、P(平稳、不平稳)保留导尿管(畅通、欠畅通、脱出),尿液(血性、清亮)量约ml,术后安返病房。 附:新生儿:性别(男、女),体重g。外观畸形(有、无)Apgar:1评分,2评分胎盘:体积X X cm3。梗死、钙化。脐带长cm。 记录者:

麻醉前讨论制度

麻醉前讨论制度 为了进一步落实麻醉科相关工作制度,提高麻醉质量,确保患者麻醉安全,现制定麻醉科术前讨论制度如下: 1、麻醉科术前讨论为每日晨会常规,时间为工作日上午7:45,参加人员为麻醉科全体医生及实习进修医生,地点为麻醉办公室,由科主任或科副主任主持。 2、术前讨论内容及程序 1)由值班医生汇报值班期间麻醉情况,麻醉是否顺利,患者转归,有无特殊情况,并作具体说明。如有特殊情况,由科主任主持全科讨论。 2)当日麻醉前讨论。麻醉医生术前1日访视病人,对以下患者病情需提请科室晨会讨论: a)新开展的手术麻醉患者,或新业务、新技术对麻醉有特殊要求的患者; b)手术科室申请会诊且有特殊病情或有全体麻醉医生应该重视的麻醉相关问题的患者; c)有重大麻醉风险或困难的患者,危重抢救的患者; d)麻醉用药或麻醉技术对提高全体麻醉医生素质或麻醉安全具有教育和指导意义的患者; e)既往有麻醉并发症或与麻醉安全有关的合并症的患者; 麻醉医生详细汇报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方式、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等情况及拟实施的麻醉预案及注意事项;参会医生发言,全面分析讨论病例,科主任根据患者及手术情况对围麻醉期安全管理进行总结评价,提出围麻醉期可能出现的情况及相应措施,确保手术安全。 3)如麻醉医生的执业能力不足以承担高风险麻醉,术前汇报科主任或上级医师。科主任可及时更换麻醉医师或指派有相应权限的麻醉医师作为上级医师指导麻醉。 3、麻醉前讨论内容由相关医师详细记录,必要时需向医疗主管部门报告备案。

麻醉风险评估及分级标准 1、依据卫生部及医院病情评估制度,结合麻醉科专业特点,制定科室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2、麻醉前或临床诊疗前麻醉医师应亲自访视病人,同时对病人依据专业病情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我科现阶段病情评估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麻醉指南》、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疼痛诊疗技术规范》、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近年陆续公布的26个临床麻醉诊疗指南和河北省麻醉质控专家委员会《临床麻醉质量控制标准》等专业标准或规范为基础,根据科室环境、设备、技术特点确定(详见:麻醉科病情评估技术标准)。 3、麻醉病情评估应当包括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三个环节。麻醉前病情评估主要是病人合并症及其对麻醉诊疗活动医疗风险评估;麻醉中评估主要是对病情演变、麻醉诊疗操作及手术操作等对病人生理功能影响的评估;麻醉后评估主要是对麻醉诊疗效果与麻醉并发症风险的评估。 4、麻醉病情评估是以病人详细病史、系统查体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为基础,以拟行手术、麻醉治疗操作、使用设备和自身技术水平为依据,对病人诊疗过程中病情演变、相关并发症等诱发病人生理功能改变且可能造成生理功能损害的风险及后果进行预测,所有预测结果及其防范措施应当记录于病历并有效地向病人或亲属(法定代理人)说明。 5、鉴于麻醉科临床工作特点,从病人安全与科室协调角度考虑,麻醉科医师在病情评估中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应首先向主管医师说明,必要时可亲自下达医嘱补充相关资料。若相关病情评估资料涉及病人安全应暂缓手术或诊疗操作,待评估资料齐全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或诊疗。 6、手术麻醉病人麻醉前病情评估以ASA病情评估为标准,ASA Ⅲ级及其以上者应当按要求适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科主任根据汇报情况,经与相关专业科室科主任沟通协商,确定麻醉前病历讨论或呈报医务部。涉及公检法、新技术项目、临床教学和特殊危重手术或诊疗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应当由科主任审核,必要时上报医务部和主管院长审核。 7、麻醉诊疗病人(包括无痛诊疗、危重病抢救和中心静脉置管术等)在实施诊疗操作前应当认真阅读主管医师完成病历资料,有效追述麻醉相关病史并重点查体;门诊患者则应当亲自病史询问与查体,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有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尤其是患者对麻醉诊疗耐受水平。高风险麻醉诊疗应当请示上级医院并有效与患者及亲属、相关诊疗医师沟通协调,有效降低麻醉诊疗的风险。 8、所有手术麻醉与麻醉诊疗方案与实施均应以病情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麻醉与诊疗方案须包括评估风险防治措施、应急处理流程与病情知情同意等内容。极高风险患者麻醉与诊疗须经科室讨论且由二名以麻醉医师共同负责实施。 9、任何人、任何时间与任何麻醉或诊疗活动均应确保病人病情进行有效评估,科室质控小组成员依据相关考核规定对病情评估进行动态考核,考核结果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违规操作与麻醉管理导致病人损害麻醉医师个人按规定承担相关地处罚。 10、麻醉医师应当针对日常病人病情评估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提出完善措施,经科室质

局部麻醉的一般原则

局部麻醉的一般原则 (一)术前准备和术中辅助用药 局麻下病人神志清楚,术前应向病人介绍手术和麻醉的主要过程,并向病人保证手术不痛,消除一切顾虑。详细洵问有否手术、麻醉史,局麻药和其他药物过敏史。术前不可忽视对心、肺功能的佔价,检査有无凝血机制障碍,纠正脱水和血容量不足、贫血、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等。注意穿刺部位体表解剖标志是否清楚,皮肤有无感染或瘢痕组织。术前应禁食6小时。术前2小时肌注咪达唑仑,成人0.05?0.07mg,或苯巴比妥钠0.1lg,不仅能使病人进手术室前保持安静,且可减轻局麻药引起中枢神经毒性反应的症状如惊厥等。在较大手术时除给镇静药外,宜另加吗啡l0mg或哌替啶50mg肌注。 术中辅助药的使用要及时,用量不宜过大,以免病人处于昏睡状态反而影响手术进行。若局麻效果完全,而病人情绪紧张不安,宜酌情增加咪达唑仑用量;若麻醉效果不够完善,可以重复局麻穿刺,同时补充小量镇痛药,以提卨效果;经上述方法处理后依然无效,应考虑更改麻醉方法,可静滴氣胺酮,或吸人氧化亚氮等。 (二)局麻的基本操作 1.检査所用的器材是否消毒、齐全、能用,不同的局麻方法准备不同的消毒器材包,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一次性(disposable)的器材已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注意针尖不可有“钩”,针柄与注射器紧密相配,不漏气或漏液。 2.将病人置于舒适的体位,使其乐意接受局麻操作,防止穿刺过程中因体位移动而发生意外,小儿可在基础麻醉下进行操作。

3.根据手术的要求和不同的局麻方法选择最合适的局麻药,核对局麻药液标签的名称和浓度无误方可使用,为了减慢局麻药大量吸收和延长药效,在局麻药中加人肾上腺素1:20万至1:80万浓度。 4.熟悉体表解剖标志和局部解剖学,选择正确的穿刺点,先用24?25G细针做皮丘,然后按不同的局麻方法选择各种规格的穿刺针做深部浸润。 5.穿刺时应缓慢地进针,动作要轻柔,仔细分辨针尖到达的部位。在熟悉解剖的基础上,不同的局麻方法各有特征以确定针尖的正确位置,如硬膜外阻滞、臂神经丛阻滞腋窝法,当针尖穿过黄韧带或腋鞘时都有阻力消失感。 6.注人药液前必须回抽无血、无气、无液体(如脑脊液),然后将局麻药分次注入,并注意有无不良反应。 7.手术开始前,应反复测试局麻效果,待出现预期效果后,方可进行手术。 (三)并发症的防治 局麻并发症可由以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所造成:①术前病人和所用器材准备不够;②技术水平较低;③对局麻药了解不全面,或使用上有差错;④病人解剖上有异常,或受病理生理的干扰。 1.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包括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其防治措施参见前文。 2.气胸可见于肋间神经阻滞、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臂神经丛阻滞锁骨上法,其发生率与技术不熟练有关。在操作过程中若病人突然有不明原因的咳嗽、胸闷、气急,应怀疑针尖损伤胸膜,立即做物理检査和床边X线摄片检查。若肺被压缩在20%以下,可暂不处理而继续严密观察,但症状明显,或24小时后压缩的肺未再膨胀,均应考虑做胸腔负压引流。

癌痛麻醉药品使用指南

关注癌症疼痛患者麻醉药品临床合理应用 西吉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减轻癌症患者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规范临床合理使用,现将临床存在的癌痛治疗的常见误区、不合理使用情况和建议汇总如下: 1、未按时给药,只在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错) 应:及时按时规范化给药,依药物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制定合适的给药间期,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以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如:吗啡片,癌痛病人首次剂量范围可较大,每日3~6次,临睡前一次剂量可加倍。及时、按时给药更安全有效,所需的止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减少发生成瘾的危险。(《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单次用药剂量不足,镇痛治疗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错) 应:给药剂量应量化评估癌痛患者的疼痛,通过剂量滴定确定给药剂量。无痛睡眠是止痛治疗的最低要求,理想的止痛治疗应争取病人达到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的目标。长期得不到有效止痛治疗的癌痛病人,易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痛觉过敏的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癌痛规范化诊疗规范(2011版)》和《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3、未首选无创给药,且基础用药为速释药物(错) 应:首选无创途径给药:如口服给药。对不宜口服病人可用透皮贴剂、直肠栓剂、输液泵连续皮下输注等。强调以控、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在滴定和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药物对症处理。(《WHO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癌痛规范化诊疗规范(2011版)》) 4、使用度冷丁是最安全有效的止痛药(错) 应:WHO将吗啡列为中、重度癌痛止疼的首选,将哌替啶(度冷丁)列为治疗不推荐的药物。因哌替啶易成瘾,止痛作用强度只为吗啡的1/10,消除半衰期长,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具有神经毒性及肾毒性,且不能被纳洛酮拮抗。度冷丁口服吸收利用率差,肌肉注射本身会产生疼痛,不宜用于癌痛等慢性疼痛治疗。 5、终末期癌症病人才能用最大耐受剂量阿片类止痛药(错) 应:阿片类止痛药无封顶效应,用药剂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只要癌痛止痛治疗需要,都可以使用大耐受量阿片类止痛药,以达到理想的疼痛缓解。 6、长期用阿片类止痛药不可避免会成瘾(错) 应:癌症病人规范使用阿片类成瘾非常罕见。癌痛病人需长期用阿片类止痛药、增加用药剂量是癌症止痛治疗的需要,而并非“成瘾”所致。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发生率与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给药方式有关。静脉直接注射使血药浓度突然增高,容易出现欣快感及毒性反应,从而易于导致成瘾。在慢性疼痛治疗中,采用控、缓释制剂,口服或透皮给药,按时用药等方法,可以避免出现过高的峰值血药浓度,并且使血液中的活性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恒定。这种规范化的用药方法,可以在保证理想止痛治疗的同时,显著降低发生成瘾的风险。 2013年5月18日 1

纳布啡在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纳布啡在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纳布啡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20~45岁)80例,ASA I-II,随机分为两组(n=40):纳布啡组(N组)和丙泊酚组(P组),P组患者单纯静脉注射给予丙泊酚(3.0mg/kg),N组患者静脉注射给予纳布啡(0.15mg/kg)及丙泊酚(2mg/kg),各组患者均根据体动反应追加丙泊酚0.5-1mg/kg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睫毛反射消失后、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苏醒时各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记录术中体动反应、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及手术结束后10min、20min及40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 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意识消失时SBP、HR、DBP均下降(P<0.05)且P组患者SBP、DBP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N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所需的时间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N组患者术中肢体活动发生率明显少于P组,其镇痛效果与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患者在术后10min、20min和40min的宫缩痛VAS 评分明显低于P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P组比较,N组患者低血压及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低(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恶心呕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纳布啡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应用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苏醒时间短,且麻醉镇痛效果满意。

剖宫产术全身麻醉分析

剖宫产术全身麻醉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全身麻醉剖宫产术安全进行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20例接受剖宫产分娩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产妇分娩后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而总结剖宫产术全身麻醉的管理方法。结果 20例产妇的麻醉诱导到胎儿娩出时间均在3~8 min,住院时间在6~10 d,且19例新生儿的APgar评分>8分,占95%,1例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8分,且20例产妇苏醒后均无明显躁动,诉切口疼痛不明显,见表1。 3讨论 目前,随着剖宫产产妇数量的剧增,全身麻醉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用药的时候要考虑到是否会对产妇和胎儿产生不利,尤其要保证胎儿循环和呼吸功能的正常。而且近几年,麻醉药品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及提升,氯胺酮作为经典老药,虽然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但只要手术医生与麻醉医师默契配合,胎儿可在药物起效后最短的时间内被取出,不至于新生儿发生呼吸抑制和呼吸恢复时间延时。丙泊酚是起效快,半衰期短,维持时间短,镇痛弱的静脉全麻药。因其脂溶性高,可迅速通过胎盘,但血浆清除率高,血药浓度下降快,代谢迅速,苏醒迅速安全。从胎盘进入到

胎儿体内的药物约有50%进入肝脏代谢[2],最后到达脑组织的药物浓度已很低,故对新生儿不产生明显影响[3-4]。实践结果证实丙泊酚不引起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新生儿Apgar评分正常。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剖宫产全身麻醉的效果十分好,能够有效增加产妇的血氧饱和度,有利于产妇的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测;而且全麻因为肌松药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手术操作,缩短了胎儿取出的时间。有研究证明分子量600 Dalton的肌松药对娩出的新生儿更安全。常用肌松药的分子量(单位:Dalton):琥珀胆碱397.34、维库溴铵527.94、罗库溴铵529.79、潘库溴铵572.88、哌库溴铵602.23、米库氯铵1003、阿曲库铵1243.5、顺阿曲库铵1243.5。推荐使用顺阿曲库铵。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全身麻醉药,具有镇静、镇痛、肌松作用,血气分配系数低,25~40 岁MAC为211%~216%,对呼吸道没有刺激作用,可以快速洗出苏醒快。有研究证明3,5%七氟醚吸入对胎儿呼吸无显著抑制作用,对新生儿 Apgar 评分无影响[5]。舒芬太尼是一种麻醉性比较强的镇痛药,容易穿透胎盘从而导致胎儿呼吸困难。所以,在胎儿取出后给药。 参考文献: [1]杨俊红.全身麻醉剖宫产瑞芬太尼对产妇及新生儿安全性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9,31(16):2067-2068.

麻醉学专业名词解释(比较全面)

麻醉学专业名词解释: 1、呼吸性酸中毒 即高碳酸血症,PaCO2>45mmHg。主要由于肺泡有效通气量不足,体内CO2蓄积所致。麻醉期间CO2蓄积的常见原因包括:麻醉药的呼吸抑制、呼吸管理不善、麻醉器械故障或CO2吸收装置失效等。 2、meyer-overton法则 本世纪初meyer和overton先后测定了常用吸入麻醉药如乙醚、氧化亚氮和氯仿等在橄榄油中的溶解度,并比较它们的脂溶性与全麻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吸入全麻药均具有较高的亲脂性,并与其效能成正比。因此认为全麻药是和神经中的脂质成分发生松散的物理-化学结合,致使神经细胞中各种成分的正常关系发生变化,产生麻醉作用,称之为meyer-overton法则。 3、PCA 即病人自控镇痛,通过特定的PCA控制系统允许病人自行给予一定量的镇痛药物,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控制系统对病人的第二次给药要求不会作出反应,因此,可以有效地控制药物过量。当采用PCA时,每当阿片类药物的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有效镇痛浓度(MEAC)时,病人即可自行给药进行镇痛,有效避免了传统镇痛方法不灵活、依赖性、不及时的缺点。 4、癌性镇痛三级用药阶梯 癌痛三阶梯镇痛方案的给药原则是:阶梯给药、口服给药、按时给药、用药个体化、辅助用药。(1)第一阶梯:轻度癌痛,第一线镇痛药为非阿片类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NSAIDs,必要时加用辅助药;(2)第二阶梯:中度癌痛及第一阶梯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选用弱阿片类药如可待因,也可并用第一阶梯的镇痛药或辅助药;(3)第三阶梯:对第二阶梯治疗效果不好的重度癌痛,选用强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也可辅助第一、第二阶梯药物。 5、TOF 即四个成串刺激,是一串由四个频率为2Hz,波宽为0.2~0.3ms的矩形波组成的成串刺激波,四个成串刺激引起四个肌颤搐(T1、T2、T3、T4),连续刺激时串间距离为10~12s。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正常时,四个肌颤搐幅度相等,但当部分非除极化阻滞时出现衰减,四个肌颤搐的幅度依次减弱。 研究表明,非去极化阻滞时,每串刺激的第四个肌颤搐(T4)和第一个肌颤搐(T1)的比值(T4/T1)与该串第一个肌颤搐和用药前对照值(C)的比值(T1/C)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直接从T4/T1的比值来评定阻滞程度,还可以根据有无衰减来确定阻滞性质。 部分去极化阻滞时,虽然四个肌颤搐的幅度均降低,但T4/T1>0.9或接近于1.0。非去极化阻滞程度增加时,T4/T1比值逐渐降低,当T4消失时,约相当于单刺激肌颤搐抑制75%,阻滞程度进一步加深,T3、T2和T1依次消失,这时分别相当于单刺激肌颤搐抑制80%、90%、100%。T4/T1>0.75提示临床上肌张力已经充分恢复。 6、FRC 即机能余气量,是指平静呼气末肺内残留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男性约2500ml,女性约1600ml。机能余气量在气体交换中对肺泡气PO2和PCO2分压的变化起着缓冲作用。仰卧位时,机能余气量减少,仰卧位病人麻醉诱导后进一步减少。机能余气量增加时,可使吸入麻醉的诱导和苏醒延迟,并使缺氧的改善缓慢。 7、ETCO2 即呼出气二氧化碳曲线。是使用无创技术监测肺功能特别是肺通气功能的一种方法,

剖宫产手术麻醉方式选择知多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f10591439.html, 剖宫产手术麻醉方式选择知多少 作者:杨建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4期 【中图分类号】R7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270-02 剖宫产又称为剖腹产,属于外科手术的一种。剖宫产主要是利用手术刀将产妇的腹部剖开,从而帮助产妇顺利娩出胎儿。通常剖腹产手术是为了减少产妇经阴道分娩,从而对孕妇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医学手段,但是现阶段大多数产妇选择用剖腹产手术替代原本的经阴道自然分娩。剖宫产手术需要对孕妇进行麻醉后方可实施,但是由于产妇的特殊性,需要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麻醉方式。本文将主要为大家讲解剖宫产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剖宫产手术麻醉方式 产科手术的麻醉方式具有下述几项特点:(1)产妇生理改变较为显著。(2)产妇生产时易出现并发症,威胁产妇以及新生儿的人身安全,难以对其实施合适的麻醉管理。(3)手术麻醉需要对胎儿以及产妇进行全面的分析,追求出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4)手术过程中产妇出现呕吐误吸是其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产妇选择麻醉的原则为:需要根据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情况、麻醉医师的技术熟练程度以及相关设施制定,以保护产妇、胎儿的生命安全、减少各种手术后并发症为目的。 (一)连续硬膜外麻醉。此种麻醉方法是诸多健康产妇的首选方式,但是产妇脊椎结合、畸形或穿刺点出现感染、产前大出血、休克没有纠正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禁用此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不会对产妇的血压产生比较强烈的影响,并减少仰卧位综合症(低血压)的发生几率,并且局麻药物对产妇体内的胎儿影响较小,不会影响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医护人员需要提前备好麻醉急救所需物品,前半个小时需要对孕妇进行快速的扩容,产妇的的收缩压不得低于100mmHg,产妇心率不得低于60次/min,医生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选择对产妇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二)腰硬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适用于母胎情况尚好时,对产妇使用此种麻醉时,需要注意产妇的血压情况以免产妇出现低血压现象。腰硬联合麻醉对产妇以及胎儿的安全威胁较低,能够较快发挥麻醉的作用,便于医生及时掌控产妇的血压情况,并且产妇的硬膜外导管保留后能用于术后镇痛。 (三)全身麻醉。全身麻醉适用椎管内麻醉紧急的患者、情况较为紧急者、部分凝血功能较差或者心功能严重不全者。此种全身麻醉患者其感受到痛感较低,并且患者出现低血压的几

局麻药表面麻醉作用的比较

局麻药表面麻醉作用的比较普鲁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丁卡因对兔的毒性作用 实验教案 药学院药理教研室:刘凤岐 2006年2月12日

局麻药表面麻醉作用的比较 一、实验目的: 1. 比较普鲁卡因和丁卡因的表面麻醉作用强度; 二、实验原理: 1. 局部麻醉药(局麻药)概念: 是一类能可逆地阻滞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有关神经支配的部位出现暂时性感觉丧失的药物。 2. 局部麻醉方法有五种: (1)表面麻醉:又称黏膜麻醉; (2)浸润麻醉; (3)传导麻醉; (4)硬膜外麻醉; (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蛛网膜下隙麻醉、腰麻)。 3. 局部麻醉方法: (1)表面麻醉:又称黏膜麻醉,是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滴、喷或涂布于黏膜表面,使黏膜下的神经末梢麻醉。常用于眼、鼻、咽喉、气道、尿道 等部位的手术。 (2)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入皮下或手术野附近,使局部神经末梢麻醉。常用于浅表小手术。 (3)传导麻醉:(传导阻滞麻醉) 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周围,阻断神经冲动传导。常用于四肢、面部、口腔等手术。 (4)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入硬膜外隙,麻醉通过此隙穿出的神经根. 麻醉范围广,常用于胸、腹部手术。 4. 局麻药的作用: (1)局麻作用: 通过阻断Na+通道,减少Na+内流,从而影响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呈现麻醉作用;用药后痛觉、温觉、触觉、压觉依次消失,恢复时顺序相反。 (2)吸收作用: 用量过大或意外血管内注入,可产生吸收作用,由于中枢抑制性神经元比兴奋性神经元对局麻药更敏感之故。 5. 常用局麻药: (1)普鲁卡因Procaine : (奴佛卡因) ①局部麻醉作用:本药对黏膜的穿透力弱,一般不作表面麻醉。主要用于 浸润麻醉、传导阻滞、腰麻和硬膜外麻醉。 ②局部封闭作用:用0.25-0.5%的普鲁卡因溶液注射于病灶周围,可减轻病 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劣性影响,使损伤部位的症状缓解。 ③敏反应:极少数人用药后可发生皮疹、哮喘,甚至休克等过敏反应; 用药前常规作皮试! ④毒性反应:用量过大或意外血管内注入,可产生吸收作用,出现中毒反应! (2)丁卡因Tetracaine (地卡因)特点:

麻醉药品临床使用与守则化管理习题及答案优选稿

麻醉药品临床使用与守则化管理习题及答案

麻醉药品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培训班 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精神药品按依赖性分成第一类和第二类,以下第一类精神药品为:() A、咖啡因 B、曲马多 C、安定 D、利眠宁 2.现有资料显示:() A.癌症未发生转移时不发生癌性疼痛B.低于50%的癌症患者经历疼痛 C.中、重度疼痛<30%D.尚有较多的癌痛病人未得到适当的镇痛治疗 3.癌痛治疗不理想的原因是:() A.医务人员普遍具有癌性镇痛知识,但病人怕吗啡成瘾B.病人积极报告疼痛病史,认为癌性疼痛完全能控制C.许多医生对癌性疼痛评估不足,缺乏相关知识D.医药管理部门已经不对吗啡药品进行严格管理,癌症病人的吗啡处方量不需限制 4.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对疼痛的估计(包括性质和程度)应该以病人描述为主B.对疼痛的估计应该由医生

多种,但在一个病人身上仅具备一种疼痛原因E.对同样严重程度的肺癌患者,他们所经历的癌痛程度应该是一样的 5.癌症病人使用麻醉药品控、缓制剂时,每张处方量不得超过常用量为()。 A、10天 B、5天 C、7天 D、15天 6.疼痛评佑原则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A.首先,医生应相信病人的主述B.病人陈述、医生引导、家属帮助三者结合 C.查体要注意神经、肌肉体征D.患者精神状态不在癌痛评估的范畴 E.评估包括促发因素、疼痛强度、持续时间、部位、缓解因素、加重因素等 7.评估疼痛程度不正确的描述是() A.可以采用数字评分量表和视觉模拟量表B.2种评估量表所记录的疼痛程度完全不一样C.轻度疼痛:(1-4)/10D.中度疼痛:(5-6)/10E.重度疼痛:(7-10)/10 8.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遵守四个基本原则中错误的描述是() A.按阶梯逐级给药B.按需给药C.口服制剂首选D.用药个体化 9.WHO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不正确的描述是() A.遵守2个基本原则B.已经向全球推荐C.可以使90%癌症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D.具有简单、有效、合理的特点 10.癌痛治疗的药物选择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剖宫产全身麻醉的实施

剖宫产全身麻醉的实施 在剖宫产麻醉中,区域阻滞是一种较常用且被广泛认可的麻醉方式。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实施全麻醉,如产妇具有腰背部疼痛、受伤或感染史,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等),区域阻滞失败。另外,合并严重神经系统疾病(颅脑肿瘤、颅脑外伤)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子痫、心脏瓣膜病变、艾森曼格综合征、主动脉狭窄)的高危产妇也应首选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在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仍然因为其对胎儿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而有所限制,但是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比较鼓舞人心。Popham P[1]等对2000.7-2004.6 期间在墨尔本皇家妇科医院行急诊剖宫产的397 例病人中研究发现,选择急诊剖宫产的原因多为胎儿窘迫,其中绝大部分病人选择行全身麻醉(206 例),硬膜外麻醉其次(106 例),脊麻最少(65 例)。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全身麻醉最短,为17 ±6 min。Tonni G[2]等将900 例产妇分三组,分别抽取新生儿的脐动静脉血测血气分析,结果显示:硬膜外麻醉组pH 值最高,脊麻组pH 值最低PaCO2 最高,全麻组比脊麻和硬膜外麻醉较容易产生新生儿抑制,但是其PaO2 和SaO2 最高,对新生儿有一定益处。这和Reynolds F[3]等的结论一致。他们认为,脊麻相比于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而言,因为其脐带血的pH 最低,BE 绝对值最高,术中麻黄碱需要量最多而最不可取。全身麻醉虽然会引起新生儿呼吸抑制,但是抑制作用短暂,在某些特殊患者中具有重要使用价值。Afolabi BB[4]等则通过对1586 例产妇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提出,虽然椎管内麻醉产妇术中失血量较少,手术前后Hct 变化较小,但全麻组恶心发生率低,且新生儿Apgar 评分和需要心肺复苏的人数间没有区别,认为区域阻滞并不优于全身麻醉。 目前较常用的全麻方法为:术前6 小时禁食,术前1 小时静注雷尼替丁50mg,麻醉开

【科普】“麻醉师”与“麻醉医师”的区别

【科普】“麻醉师”与“麻醉医师”的区别 麻醉师?还是麻醉医师?目前,大多数人还是搞不清楚两者之间的差别,其中也包括许多非麻醉专业的医生。人们习惯上以“麻醉师”称呼他们,但他们更希望病人称其为“麻醉医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在人们的印象中麻醉医师/麻醉师就是术前给病人麻醉、术中做监护工作、术后把病人送回病房的医务人员了,不都是做麻醉、给药、监护的人吗,这加个“医”字就不一样了吗?这个当然是不同的。 中国麻醉医学界的大家,曾因明教授曾经将从事麻醉医学的人员粗分为“麻醉匠、麻醉师与麻醉医师”三类。“麻醉匠”就是只会所谓的打麻醉,不知道为什么打、怎么打、打哪种的人,就是只会做气管插管、腰穿、凭经验用镇静、镇痛药物的医务人员。而“麻醉师”则知道了为什么打、怎么打、打哪种对病人好、知道各种药物的应用适应证、禁忌证,管理手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缺乏对突发事件的预见性和处理能力。“麻醉医师”则是具有深厚的医学知识,能够掌握内、外、妇、儿、B超、心电图等医学基本知识,各项检查指标的意义能信手拈来,术中管理平平稳稳,并且能够提前做好应对一切突发事件准备的医生。 其实“麻醉师”这个称呼,和最初我国麻醉医学及麻醉医生的发展历史有很大的关系。人们都知道,现代医学,也就是咱们口头上常说的“西医”是从欧美传人我国的。而在西方医学

中,最初的麻醉实施者是由外科医生到护士,再发展为麻醉医生。直至到了现今,麻醉医师在现代医院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美国,麻醉医师的收入是医生行业中最高的,这足以说明麻醉医师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而在国外,从进人大学到获得麻醉医师的资质,如果中途不间断,一般需要12年的时间(大学本科4年+医学院4年+普通医学轮转1年+麻醉专业训练3年)。在我国,虽然现代医学传人时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是麻醉学的发展确实又经过了一遍其诞生最初时的经历。解放最初,百废待兴,当时我国大多数的医院都在筹办组建当中。由于对麻醉专业的不了解,最初医疗机构的设置中都没有设立单独的麻醉科。“麻醉”只是隶属于大外科中的一个小组,称为“麻醉小组”。而当时从事具体麻醉工作的也多是护士或者技师,所以都被人称为“麻醉师”。直到20世纪80-90年代,麻醉科才逐渐从大外科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科室。当然,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麻醉医学的重要性也逐渐被认可。护理人员也早已不允许实施麻醉了。虽然我国麻醉医生的培养没有如西方国家一样需要经过12年之久(这是由整个医学教育的体制决定的),但也都是由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医学生获得资质后担当的。而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麻醉医生的培养也必将走上“基础医学教育.临床培训一麻醉专科培训”的道路。

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一、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临床应用规定 (一)对精神药品的规定 1 .每张处方最大量 ( 1 )第一类精神药品每张处方最大量:不得超过 3d 常用量。 ( 2 )第二类精神药品每张处方最大量:不得超过 7d 常用量。 ( 3 )精神病患者及特殊疾病患者每张处方最大量:可以超过规定的常用量。 2 .应用医师 ( 1 )执业医师开具精神药品处方,必须载明患者的姓名、年龄、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等。 ( 2 )执业医师应遵循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充分满足患者镇痛需求,同时要严格掌握第一类精神药品适应证,遵守“专用卡”管理的有关规定。 住院患者使用精神药品,可由医师开具处方护士取药。 发药部门对领有麻醉药品专用卡的患者,在发出第一类精神药品前,应在专用卡中详细记录发药时间及数量。 (二)对麻醉药品的规定 1 .每张处方最大量 ( 1 )对普通患者:每张处方最大量注射剂不得超过 2d 常用量,片剂、酊剂、糖浆剂等不得超过 3d 常用量。 ( 2 )对领有麻醉药品专用卡患者:每张处方最大量注射剂不得超过 3d 用量,片剂、酊剂、糖浆剂等不得超过 7d 用量,控释缓释剂不得超过 15d 用量。 2 .应用医师 ( 1 )执业医师开麻醉药品处方时,应书写完整,字迹清晰,签全名。 ( 2 )执业医师不得为自己开麻醉药品处方使用麻醉药品。 ( 3 )执业医师在为领有麻醉药品专用卡患者应用麻醉药品时,应遵循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充分满足患者镇痛需求。同时,要严格掌握麻醉药品适应证,遵守“专用卡”管理的有关规定。

( 4 )执业医师在为领有麻醉药品专用卡患者开具麻醉药品处方时,应建立完整的存档病历,详细记录患者病情、疼痛控制情况、药品的名称及数量。 3 .应用医疗机构 ( 1 )医疗机构不得违反癌症患者中办麻醉药品专用卡的规定,另行制定限制患者正常使用麻醉药品的管理措施。 ( 2 )医疗机构应对应用麻醉药品注射剂的患者建立随诊制度,并建立随诊记录。 4 .应用时间 ( 1 )对普通患者:连续使用不得超过 7d 。 ( 2 )对领有麻醉药品专用卡患者:可以连续应用。 5 .应用品(即用过品) ( 1 )对空安瓿: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的患者,再次领药时须将空安瓿交给医疗机构。 ( 2 )对用过的贴剂:使用麻醉药品贴剂的患者,再次领药时须将用过的贴剂交给医疗机构。 6 .执行癌症患者使用麻醉药品专用卡的规定应用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违反癌症患者中办麻醉药品专用卡的规定,另行制定限制患者止常使用麻醉药品的管理措施。 7 .发药部门 ( 1 )对所有患者在发出麻醉药品前,均应详细记录麻醉药品处方情况(即进行麻醉药品处方专册登记)。 ( 2 )对领有麻醉药品专用卡患者,在发出麻醉药品前,应在专用卡中详细记录发药时间及数量。 8 .应用余品当患者不再使用麻醉药品并有剩余的麻醉药品时患者亲属或监护人应将剩余的麻醉药品交给核发麻醉药品专用卡的单位。 (三)对个别品种的规定 1 .吗啡对领有麻醉药品专用卡的癌症患者使用吗啡(含盐酸吗啡、硫酸吗啡的各种制剂),应由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身体耐受情况决定剂量。 2 .盐酸二氢埃托啡 ( 1 )医疗机构:限二级(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