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价值思考

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价值思考

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价值思考
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价值思考

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价值思考

摘要:现代社会,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高等教育评价多元化的主体,如政府(国家)、社会、高校、个人等,根据自身发展的利益要求,对高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评价提出了不同的、多样化的价值诉求,其深刻影响了高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评价的发展。在评价主体多元化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评价应贯彻价值尊重原则,鼓励并维护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表达;应贯彻价值协商原则,支持并维护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协商;应贯彻价值引领原则,坚持始终以“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评价的引领性原则,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高等教育评价的根本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高等教育评价;多元主体;价值

当今世界,随着高等教育系统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也日益完善。高等教育评价的作用和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人们对高等教育评价的要求和期待也越来越高,同时,高等教育评价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其中,高等教育评价多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正如美国学者克拉克所指出,“现代大学是一种多元的机构——在若干意义上的多元:它有若干个目标,不是一个;它有若干个权力中心,不是一个;它为若干种顾客服务,不是一种”。①现代社会,由于高等教育评价的作用和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群体趋向于获得或增加自己对高等教育评价的话语权,这便影响了高等教育评价主体体系,产生了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结果。就目前来看,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既是高等教育评价发展的现实,也是未来趋势,我们需对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进行理性分析和价值思考。

1评价和教育评价

1.1评价

“评价”一词由来已久,在我国,“评价”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宋史·戚同文传》中记载,“市物不评价,市人知而不欺”。②在这里,“评价”是评论价格的意思,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评论价格也就是评论价值,是对物品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评价”有两个词性,一是动词词性,二是名词词性。动词词性下意指衡量、

①[美]克拉克·科尔.大学的功用[M].陈学飞,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96.

②吴钢.现代教育评价基础[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1.

评定其价值,名词词性下意指评定的价值。在这里,评价和价值关联,价值是评价的客体。同样的,在《教育评价辞典》中,“评价”一词指“对人或事物的价值作出判断。依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资料,对评价对象的质量、水平、效益及其社会意义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①在英语中,“evaluate(评价)”是从“(value)价值”这一词根变化而来的,在“value”的基础上加了前缀“e”,动词后缀“ate”,使“value”动词化,所以,可以看出评价(evaluate)和价值(value)的亲缘关系。

1.2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发展至今,众多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发展和建设。对教育评价的内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现代教育评价之父”拉尔夫?泰勒(Ralph W. Tyler)曾提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但教育目标本质上是指人的行为变化,因此,评价是一个确定行为发生实际变化的程度的过程”。②在这里,泰勒趋向于将教育评价视作为某一教育目标提供评价信息的过程。对教育评价持这一看法的还有美国学者克龙巴赫(L. Cronbach),他认为,“评价能完成的最大贡献是确定教程需要改进的地方”,“教育评价是指为获取教育活动的决策资料,对参与教育活动的各个部分的状态、机能、成果等的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和提高相关信息的过程”。③此外,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D.L. Stufflebeam)也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把评价界定为“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④

除了将评价或教育评价视作为某一教育目标提供评价信息的过程这种看法外,其实,更多的学者是将教育评价视作对教育活动的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这种价值判断在提供评价信息过程之后,是提供评价信息的目的所在。如李顺德先生认为,“评价,特别是自觉的,有意识的评价,总是包含着对一定价值关系可能后果的遇见、推断”。⑤陈玉琨先生明确提出,“教育评价从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的,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⑥这种教育评价内涵观,将评价和价值相关联,将教育评价和教育价值紧密联系起来,教育价值是教育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追求教育价值也是教育评价的终点。

近些年来,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体系的不断扩充,教育的主客体关系日益复杂,教育评价主体日趋多元化。对于教育评价内涵的讨论,也有学者认为,教育评价是一种共同建构的过程,教育评价需要多元表达和多元协商。这一观点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多元趋势,教育评价的主客体日趋多元,教育评价的主体由以往以政府为中心拓展到现在的政府、社会、高校、个人甚至是国际组织等的多重主体,教育评价的客体也由以往的以学生的分数

①陶西平主编.教育评价辞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5.

②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5.

③克龙巴赫.通过评价改进教程[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64.

④斯塔弗尔比姆.方案评价的CIPP模式[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C].北京:人民教育出社,1989:298,301.

⑤李顺德.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251.

⑥陈玉琨.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3.

为中心拓展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发展、教师的科研产出等多方面。在本文中讨论的教育评价多元化主要指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

2价值

从上文对评价以及教育评价的内涵梳理中,我们可以发现,评价和价值密不可分,教育评价和教育价值重要相关。从一般性意义上来说,教育评价和教育价值呈正相关。

“价值”一词最初是一个古典经济学概念,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的一般的人类劳动。是商品所特有的一种基本属性。①自19世纪中叶“价值”被德国哲学引入哲学,成为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新范畴。“价值”的一般性涵义,即从哲学范畴来看价值的内涵,“价值”是指主体和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价值”表示人与各种对象之间需求和满足需求的关系,②“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求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应关系”。③从这个角度看,价值内含了一对关系,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或主体需求之间的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主体需要或主体需求是价值生成的基础,客体属性是价值生成的条件,当客体属性满足了主体需要或主体需求,或主体需求或主体需求被客体属性满足了,此时价值关系才能成立。围绕着价值的讨论,形成了现代社会科学中的价值理论或“价值学”(Axiology)“价值”一词范畴多样,内涵广泛,“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和哲学在内的社会科学所有领域,都以价值作为研究对象”。④作用在教育领域,教育价值也是主客体之间生成的一种效应关系,当客体(如教科书)属性满足了主体(如学生)的需求(如知识和技能的增长),教育价值便生成了。3高等教育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明显,“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前提是多样化,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要有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从而也应当有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⑤而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关乎于高等教育评价,是高等教育评价的核心。多样化的高等质量标准意味着高等教育评价价值日趋复杂化、多元化。高等教育评价价值的复杂化和多元化的重要原因是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的日趋多元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是现代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我国,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包括政府(国家)、社会、高校以及个人等,随着高等教育系统不断壮大,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各评价主体对高等教育的价值诉求异质性增强,多样性凸显,正是在这样的价值诉求的引导下,各评价主体对高等教育的评价日趋多样化。

在实行高等教育评价时,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高等教育由谁来评价?”即高等教育的评价主体有哪些?联系上文所述的教育评价内涵的相关内容,教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价值则是客体属性和主体需求之间的一种满足和被满足的效应关系。“高等教育由谁来评价?”这个问题是对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的探讨,同时也是对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的需求

①许征帆主编.马克思主义辞典[Z].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415.

②宋希仁,陈劳志,赵仁光主编.伦理学大辞典[Z].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393.

③周光讯等.哲学视野下的高等教育[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191.

④牧口常三郎.价值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

⑤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中国高等教育,2000(1):10.

的探讨。以下就政府(国家)、社会、高校和个人这四个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主体以及主体需求进行探讨。

3.1政府(国家)

就政府(国家)和高等教育的关系而言,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政府(国家)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投资者和管理者。其区别在于不同于西方高等教育以民间集资、高校自治为主的特征,在我国,政府(国家)是高等教育最主要的投资者,同时也是最主要的管理者,自然,政府(国家)在高等教育评价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最主要的高等教育评价主体。一方面,政府(国家)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评价工作,为高等教育评价工作做出了众多建设和发展。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强调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性,如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价制度”。通过组建相关评价机构、专家团体来具体实施高等教育评价工作,如2003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该中心为教育部直属的行政性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实施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评估工作。另一方面,从高等教育评价的整个实施过程来看,一般来说,也是由政府(国家)牵头开展高等教育评价工作,包括相关政策、文件的制订、颁布和实施,以及专家团体的组建,评价工作具体落实到院校等系列工作的组织和规划。

就政府(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价值诉求而言,高等教育是政府(国家)实现其国家职能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政府(国家)最根本的价值诉求是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不同于高等教育评价的一般主体,政府(国家)往往从高等教育所处的国内外形势,立足于整体教育系统乃至社会系统来把握高等教育评价的实然和应然状态,从而从整体上,从全局层面来制定高等教育评价的相关政策,采取相关行动等。

高等教育对政府(国家)的政治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简单来说,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投资者和管理者,政府(国家)可以通过高等教育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也能通过高等教育使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奉献精神,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于是,这些内容成为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3.2社会

就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关系而言,社会的范畴较大,内涵宽泛,和高等教育关系密切。主要来说,整体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特征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环境,高等教育依存于社会这个大环境,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受制于社会的发展水平,社会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历史、市场等多方面的资源,同时,高等教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发展,如进行社会文化建设,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推动经济发展等等。目前,在我国,虽然政府(国家)的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地位依然突出,但是社会评价的力量和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如1996年,上海成立了第一个社会评价中介机构:上海高等教育评估事务所。1997年,江苏省教育评估院成立。并以此为标志,专门服务于政府与学校之间的社会教育评价中介机

构在我国逐步建设起来。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鼓励发展社会评价,规定“在高中及其以上教育的办学水平评价、人力资源预测和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教育部发挥政府行业协会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2004年,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具有行业性的社会教育评价中介机构: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等等。以上无一不表明,社会这一主体在高等教育评价中的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就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价值诉求而言,高等教育能够通过自身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社会的根本价值诉求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促使社会发展最大化。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但是,高等教育依旧是一种具有较高成本的稀缺资源。社会关心高等教育这种稀缺资源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自身的价值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其最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就高等教育评价而言,社会这一评价主体最主要的价值诉求是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高等教育人才的“质”和“量”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长,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急切需求。但社会发展至今,随着高等教育人才“量”的激增,高等教育人才的“质”却没能和“量”同步增长,不能达到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衡量标准,也就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渐发展,教育市场不断成熟,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滞留问题愈益严重,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这一社会问题的本质是教育市场的供求不平衡,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教育市场不匹配。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不同的用人单位需要的不同的人才。从社会需求来看,一方面,高等教育应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应恰当参考教育市场的供求关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些要求也体现在高等教育评价中,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是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3.3高校

就高校和高等教育评价的关系而言,高校具有两重性,高校既是高等教育评价的主体,也是高等教育评价的客体。从高等教育和现代大学的发展历史来看,高校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主体,甚至是最主要的评价主体,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西方国家中,许多现代西方高校继承传统大学的价值理念,崇尚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所以这些高校的自我评价占据了高等教育评价的主体地位。此外,高等教育评价本身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研究内容,这一关系使得高校在高等教育评价中的价值和作用更为特殊,因为高校做的高等教育评价相较而言更具专业性和科学性,同时由于高校这一背景因素的影响,高校往往能够更深入、更细致地进行高等教育的评价工作。同时,因为高校也是高等教育评价的客体,即高校对高等教育的评价是一种自我评价。所以,高校也承担高等教育评价的主体责任,这一关系也会对高校的高等教育评价工作产生影响。

就高校对高等教育评价的价值诉求而言,一方面,高校作为高等教育评价的主体,即高校的自我评价,其价值诉求往往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包括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运营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另一方面,现代大学的根本价值诉求是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高等教育评价对高校而言是一种自我评价,是一种内部评价,这一评价是高校发挥自身自主权的有力凭证。这种高等教育的自我评价既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一种体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并巩固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所以,在高等教育评价中关乎高校发展的一些更为具体、细致的要求,以及关乎高校办学自主权等方面的内容多为高等教育的自我评价内容,受高校这一评价主体的价值诉求影响。

3.4个人

就个人和高等教育的关系而言,主要是家长、学生和高等教育的关系问题。家长、学生和高等教育的关系主要从家长和学生是高等教育成本的主要承担者这一角度来探讨。在我国,除了政府(国家),家长和学生是高等教育成本的主要承担者,因为这一关系,家长和学生有权对高等教育评价进行干预。虽然在过去完全依靠或主要依靠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家长和学生往往处于教育诉求的弱势地位,他们固然有自己的高等教育价值诉求,但是面对政府(国家)等更为强势的评价主体,家长和学生对高等教育评价的影响往往有限。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资源的日趋多样化,加上个体教育成本的激增,家长和学生对高等教育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他们也越来越有主体立场和主体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等教育评价中来,发挥其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的价值和作用。

就个人对高等教育的价值诉求而言,主要体现在现代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表现为个人的全面发展,突出表现为对自身未来职业的发展,家长也希望孩子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能够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家长和学生对高等教育的这些需求自然会体现在对高等教育的评价之中,他们也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评价的不可忽视的力量,高等教育评价的主体价值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

由此可见,高等教育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意味着高等教育评价的价值诉求多元化,在进行高等教育评价时,这些多元化的价值诉求会产生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评价结果。任何一个与高等教育相关的评价主体往往都是从自身的立场和价值诉求出发,对高等教育评价产生影响,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价。在这样一个多样性、异质性较强的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系统里,我们在进行高等教育评价时,无论是强调单一主体,还是强调多元主体,都会有失偏颇。如果强调单一主体,高等教育评价往往很难从整体层面全方位考察人们对高等教育的价值诉求,从而发生对某些主体价值诉求的忽视或者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从而造成高等教育评价的不均衡、不合理现象,同时,也会造成某一个或某几个评价主体的权利过大,导致高等教育评价系统的“僵化”,最后走向形式主义。如果强调多元主体但不分主次,走向平均主义的“民主”,则容易造成高等教育评价的消极竞争,影响高等教育评价的效率和质量。所以,我们应重视高等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问题,强调高等教育评价的多元表达、多元协商以及价值引

领。

4主体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评价价值取向

从价值层面看,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现代教育也呈现着价值多元的发展趋势,其中,高等教育多元格局的结构特征明显,高等教育发展涉及的利益范畴广泛,利益群体繁多等,这些都推动了高等教育评价的价值基础的多元化转向,这种多元化转向集中表现为高等教育评价主体价值多元化,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的价值多元化对高等教育评价产生了深刻影响,这要求我们在进行高等教育评价时需考虑评价主体价值多元化特征,更为科学合理地把握高等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

4.1价值尊重:高等教育评价多元表达

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现实和趋势不可变,这要求我们要转变以往的较为单一的高等教育评价价值取向,要充分尊重高等教育评价所涉及的所有主体的价值诉求,在进行高等教育评价时不能仅仅考虑单一或少数主体的价值诉求,也不应从这少数主体的角度出发而把握各类评价主体的各种需求。而应全方位地考虑各主体的价值诉求,把握各类评价主体对高等教育的各种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贯彻价值尊重原则,鼓励并维护高等教育评价的多元表达。这一主张的必要性体现在高等教育评价必然涉及各评价主体的相关利益,即各评价主体都是高等教育评价的利益相关者,只有落实各利益相关者的多元表达,让各利益相关者充分参与到高等教育评价相关决策的制订、实施以及具体评估过程当中,引导各利益相关者合理、平等、公正地表达自己的价值立场和利益诉求,才能使高等教育评价工作达成合理公正的结果,也便于高等教育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评价结果的接受度,从而增强高等教育评价工作的实效,合乎其价值期待等。

为保障多元主体对高等教育评价的表达权,一方面,我们应积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等来为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性的合理合法性正名,以从法律政策层面来确保多元主体对高等教育评价的表达权;另一方面,我们应积极探索与实践,从而形成高等教育多元主体评价的合理体系和框架,真正落实高等教育评价的多元表达。联系实际,为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为主体多元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拓展充足的生存空间,我国应改变长期由政府(国家)占据高等教育评价绝对地位的现状,这种相对集权式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容易滋生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往往使高等教育评价脱离高等教育发展本身,走向形式主义。我们应打破这种单一型、集权式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尝试多元主体评价的管理模式,充分尊重各评价主体的价值诉求,鼓励和维护多元主体的表达权,吸纳各评价主体的意见,从而促进高等教育评价的合理发展。

4.2价值协商:高等教育评价多元协商

在贯彻价值尊重原则,做到鼓励并维护高等教育评价多元表达后,我们会发现,事实上,当我们单独去考虑任何一种评价主体对高等教育的价值诉求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价值诉求往往是合理的,甚至我们感觉他们的利益诉求似乎也是可以被满足的。但是,当我们同时考虑多个甚至每个评价主体时,往往就很难同时满足,或者难以做到相同程度的满足,即要考

虑平等和公正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各评价主体进行协商,协商并不意味着对评价主体价值诉求的不尊重和不重视。事实上,价值具有兼容性,面对高等教育评价价值多元、主体多元的现状,各评价主体应相互包容,站在其他主体的价值立场去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彼此之间充分表达,充分协商,共同推进高等教育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

价值协商并不意味着平均主义,诚然,高等教育评价主体之间价值平等,所有评价主体的价值诉求都应得到尊重,但是在实施层面依然存在主次之分,主次之分是在具体的高等教育评价中,结合各种实际情况和要求对高等教育评价的一种调整和规划,可以增强高等教育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评价出现混乱、重复等现象。如,当对高等教育进行整体评价,考察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乃在社会系统中的发展概况和作用时,政府(国家)和社会的评价主体地位往往会突出于高校及个人。当对高等教育进行局部评价时,视情况的不同各评价主体的地位也不同:当对高等教育进行学科发展评价时,此时,高等教育评价主体以高校为主,更加强调和重视高校的价值诉求;当对高等教育进行社会服务和公共职能评价时,高等教育评价主体以社会为主,更加强调和重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价值诉求;当对高等教育进行毕业生质量评价时,高等教育评价主体以个人为主,充分考虑个人对高等教育的价值诉求,等等。

4.3价值引领:高等教育评价“以人为本”

无论高等教育评价的主体多元特征多么突出和重要,高等教育评价在本质上还是教育评价。谈教育评价就必须清楚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即教育评价的根本的价值诉求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高等教育评价根本的价值诉求只是将“人”的范畴缩小,集中为高等教育的受教育者,一般为在校大学生。所以,高等教育评价应始终以“以人为本”作为其引领性的价值原则,始终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价值目标。面对当前高等教育评价有时缺乏人文关怀,行政化官僚化特征明显等现状,高等教育评价应维护人的尊严,彰显人的价值,充分贯彻“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价值原则,真正达成教育评价的根本诉求,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系统的不断充实和完善,高等教育评价的发展也呈现着新特征、新态势。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由以往的单一型的政府(国家)主导,逐渐发展丰富起来,社会、高校以及个人的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地位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高等教育评价多元化的主体,如政府(国家)、社会、高校、个人等,它们根据自身发展的利益要求,对高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评价提出了不同的、多样的价值诉求,其深刻影响了高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评价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在进行高等教育评价时,必须充分尊重并考虑各评价主体对高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评价的价值诉求。在评价主体多元化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评价应贯彻价值尊重原则,鼓励并维护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表达,应贯彻价值协商原则,支持并维护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协商,应贯彻价值引领原则,坚持始终以“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评价的引领性原则,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高等教育评价的根本的价值目标。

参考文献:

[1][美]克拉克?科尔.大学的功用[M].陈学飞,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2]吴钢.现代教育评价基础[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3]陶西平主编.教育评价辞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李顺德.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6]陈玉琨.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7]周光讯等.哲学视野下的高等教育[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8]牧口常三郎.价值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9]克龙巴赫.通过评价改进教程[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0]斯塔弗尔比姆.方案评价的CIPP模式[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C].北京:人民教育出社,1989.

[11]许征帆主编.马克思主义辞典[Z].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

[12]宋希仁,陈劳志,赵仁光主编.伦理学大辞典[Z].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

[13]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中国高等教育,2000(1).

[14]龚孝华.教育评价主题:促进人的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8).

[15]史秋衡,闫飞龙.对高等教育评价哲学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8(08).

[16]尹艳秋.对教育评价本质有关问题的思考[J].教育评论,2002(06).

[17]刘志军.教育评价的反思和建构[J].教育研究,2004(02).

[18]林正范,贾群生.多元高等教育评价主体价值取向比较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03).

[19]柳国辉.高等教育评价质量观刍议[J].江苏高教,2001(01).

[20]周廷勇,周作宇.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理论反思[J].大学教育科学,2018(02).

[21]戚业国,杜瑛.教育价值的多元与教育评价范式的转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9(02).

[22]王俭.教育评价发展历史的哲学考察[J].教师教育研究,2008(02).

[23]刘黎明,唐萌.价值论视域中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04).

Reflections on the Value of the Diver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Subjects

Abstract:In modern society, the diver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subjects are increasingly obvious. The subjects of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diversification, such as government (country), society,

universities, individuals, etc., put forward diversified value appeals for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terests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These different and diverse value appeals have profound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valuation of subject diversification,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should implement the principle of value respect, encourage and maintain the multi-expres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subjects; implement the principle of value negotiation, support and maintain the multi-dimensional consult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subjects; and implement The principle of value leadership,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as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eople as the fundamental value of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multiple subjects; value

多元化评价

星级评价------课堂教学的兴奋剂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传统的评价方式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评价;评价方式过于注重量化和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显然,这样的评价已经阻碍了学生的发展,阻碍了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只有避免单一的评价方式,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采用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使评价更客观、更民主、更透明、更有效,才会使学生愿意享受评价的过程,内化评价的结果,并通过评价获得自信与发展。而我校星级评价的提出与实施,正好为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形式、细化了方法、提高了实效。 一、评价的理念更新了。 星级评价提出伊始,老师们是怀疑的,甚至是反对的。这是因为老师们认为不仅操作难,花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有人听课用一用,自己上课就忘了。两年来,每一位数学骨干团队的老师们,都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着,总结着,示范着;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提醒着、指导着、推进着。终于,老师们尝到了评价的甜头,开始实践、摸索、总结、再实践。现在,老师们不仅愿意评价了,而且喜欢评价了,更有不少教师创新了评价,把课堂评价延伸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二、评价的时机更好了。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艺术,只有在适当的时机、

(完整)数学多元化评价总结,推荐文档

三数多元性评价总结 俗话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而在这个讲究素质教育,强调多元评价的今天,“考”还是老师的法宝吗?大概吧,大概还是,只是现在“考”不是老师唯一的法宝。换句话说,考试成绩不再会是老师们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这样的转变,显然是缓冲了胶着多年的紧张关系。 首先,于学生而言,多元性评价无疑是一个福音。再不用畏畏缩缩地与老师鄙视的、怀疑的目光交汇,这就是大幅度地提升了孩子们的自信,尤其是那些因学习成绩不佳而产生自卑情绪的孩子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可以重新昂首挺胸地走在人前。因为或许一个孩子他学习成绩不好。但这并不代表这个孩子脑子差,动手能力弱,又或者是心地恶劣,他们反而会比所谓的资优生、道德品质更佳优良,动手能力更强。而当多元性评价出现,他们的品质,动手能力等等胜于所谓的那些资优生的能力特质,也可以晒出来,作为他们傲人的资本。同时也坚定了他们一个信念,通往成功的道路并不唯一,也就是人们长说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而当每一个孩子能有自信去坚定、毅然地发展属于自己的闪光点,那么才是少年强的强大中国;少年自立的自立中国。少年雄于地球的雄于地球的中国。多元评价是巍巍中华重新散发强国风采的希望之光。 其次,于教师而言,这也是解决那本是多年无解的师生冲突难题的绝妙方法,多年的师生冲突根源就是分,焦躁的老师急于给每一个学生考分,而烦躁的学生高分无门,而这时矛盾就形成了。而现今,当分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那么师生这对宿敌的矛盾也就随时缓和了。师生关系好了,不仅学生学得顺心,而且,教师教得也会顺心,这才真正成就了“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于师生而言,多元性评价真的如同一剂兴奋剂,给原本低廉的师生关系注入新生力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种新鲜的学生评价方式无疑是一泓活水,涓涓流出,细细滋润干涸的师生关系。 而多元性评价也要掌握住方法,这样才能好事做出好结果。首先要引导孩子们正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正视缺点,不是忽视缺点,而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缺点何在,又要如何改掉缺点。而是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是主宰者,而是引导着。而正视优点,也不是让学生抓住自己的优点沾沾自喜,洋洋自得,而是让他们知道自己可发掘的潜力何在,让他们知道自己一直以来都是被埋在沙土中的真金,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美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

本科毕业论文 美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200320207149 院(系):外国语学院 年级专业: 2003级英语本科5班 指导教师: 二〇〇七年五月

摘要 美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闻名于世,这种多元化的现象表现在许多方面,如:高等教育体系多元化;管理多元化;招生标准多元化;学生群体多元化;学位结构多元化;课堂教学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多元化;资金来源多元化;服务职能多元化。美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的产生有其社会文化背景,美国的宽容文化是美国高等教育文化产生的土壤,它决定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而美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的优越性也从中得以体现,多元化使美国高等教育生机勃勃,这值得我们深思,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应该怎样走“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道路。 关键词 多元化,社会文化,高等教育

Abstract The multiplicity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is well-known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thesis mainly concerns about the multiplicity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The multiplicity can be noted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such as the management of American colleges, the standard of students enrolment, the groups of students, the degrees in American colleges, the classroom activiti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financial sources, and the functions of service.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for the multiplicity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will be analyzed. The permissiveness of American society is the soil to produce the multiplicity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The superiority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is embodied in it’s multiplicity and the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is based on its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multiplicity vitalizes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from which we can learn how to develop the multiplicity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market economy. Key Words Multiplicity; social culture; higher education

多元化评价

论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多元化评价 温家宝总理曾语重心长地指出“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经常性”。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如何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评价模式,这就成了教育工作者乃至学生、家长、社会关注的热点。过去那种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成绩,教师水平的评价模式已根本不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让评价为教育服务,让教育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众多的优秀人才。 一、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过程。新课程倡导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和家长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与。 1、教师科学、发展的评价,发挥价值导向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在德育教学中,我发现对于优等学生的评价,重在引导他们创造性,而不能只满足于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引导他们勇于挑战教师、挑战书本,勇于超越自我,鼓励和引导他们看待问题要从多角度去思考,而不能满足于一种思维,要追求独特的创见,发展自己的潜能。而对相对落后的学生,则要千方百计抓住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表现,都要及时加以表扬。同时,实行“弹性”要求,在“保底”的前提下,不作硬性规定。从而引导其参与到各种活动之中,品尝实践的乐趣,实现“不同基础的人在各种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2、自我导行式评价,唤醒自主认知意识。 自我评价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的评价中,首先要鼓励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赏识自我,例如:请你给自己评一评,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的,请你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五星,一面小红旗;请你自己奖励自己;请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这样的评价与其说是评价,不如说是学生自我鼓励、自我欣赏、自我提升的过程。新课程评价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学生不仅是学习活动中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且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研究性学习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 文献标识码:A 一、高等教育取得的巨大发展 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深化改革和快速发展的时期。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高等教育取得巨大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规模急剧扩大。首先,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在1998年的时候,我们全国的在校研究生只有19.8万人,但是,到了去年年底,总数已经达到了81.99万人。其中,16.5万多博士生,65万多硕士生。今年,大概又招收了31万左右,减去今年已经毕业的20万,现在,我们在校的研究生,应该是90万出头。再加上20万的在读硕士、博士在职研究生,这样,我国现有研究生的总数大概是110万人左右。但是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不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研究生教育规模最大的是美国,他们大约有210万左右的研究生。 第二块,针对普通高等学校里的本专科教育而言,到去年年底,全国的普通高等学校由1998年的1020所增长到了1731所。前些日子新发布的统计数字是1778所。在这些普通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数量增长得非常快,由1998年的340.7万人增长到去年年底的1333.5万人,今年计划招生475万人,但实际上要大大地突破,可能达到了550万人左右。这样,减去今年毕业338万的本专科生,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里的本专科生大概有1500万人左右。去年年底的统计数字中,有773.8万是本科生,595.7万是专科生,在校本科生多于专科生,但是在专科

招生方面,也就是高职高专的学生招生数已经超过了本科生。去年,我们招收447万学生,其中210万是本科生,237万是专科生。但是,由于本科学制长于专科,所以目前还是本科生多于专科生。 第三大块是成人高等教育。我国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有505所,目前在整个成人高等教育学校里就读的本专科生大概是419万人。实际上,在这505所高校里就读的学生并不多,他们大多数是在普通高等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或者继续教育学院、函授教育学院就读,其人数大概是300万人左右。 第四大块是2000年以后出现的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产生缘于国家大规模扩招以后教育经费的不足。在扩招后,国家对教育的拨款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没有跟上扩招的幅度,甚至在有些地方扩招了多少,生均经费就相应地减少了多少。为了弥补扩招以后经费不足的问题,首先从浙江、江苏等省开始,一些本科院校创办了民营机制的独立学院。所谓的机制在当时就一条:高收费!大概每位学生13000元到18000元之间,这样,除独立学院能够独立运转以外,相当一些部分补充了母校的运转。通过这个办法,解决了部分办学经费的不足。现在教育部也承认了这个现实,并且加以规范。要求独立学院不仅有一块牌子,而且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校舍、独立的教学设施、相对独立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管理队伍、独立的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等。总的一点就是独立颁发文凭,不许再用母校的文凭。 从某种意义上说,尤其对民办院校来说,干了一二十年,最后才熬成一个本科院校,但是,独立学院从它一成立就是本科院校,具有了竞

小学数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小学数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锦州市黑山县无梁殿镇中心小学 袁亮

小学数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评价是与理想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的过程。评价不仅是为了了解教育对象的变化情况—“怎么样”,还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为什么”,而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改进”。改进的前提是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真实的了解,这就要求我伞从多渠道、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来获取有关评价对象的全面信息。对于这点,《标准(20XX年版)》中指出:“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在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包括书页测验、口头测验、开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在条件允许的地方,也可以采用网上交流的方式进行评价。”其中,纸笔测验、口头测试、课堂观察、评语和成长记录袋这几种评价方式具有典型性,它们在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具体描述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凸显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纸笔测验 1、试题的类型一般可以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大类。各类题型又包括多种形式的题目。客观性试题评分比较客观,如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主观性试题允许学生自由组织答案。属于这类试题的有简答题、证明题、作图题等。这种题目较能反映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因此,主观题在一张试卷中所占的比例有逐渐加大的趋势,但是这类试题需要靠评卷人的主观判断,因此,给分标准难以做到完全客观一致。 2、编制高水平试题的建议 传统的对数学知识的测验主要集中在评价学生是否能记住一个概念的定义,给出或从几个选项中选择出一个有关这个概念的正确例子,或者在几个概念之间区别出符合条件的某个概念,但是对概念的理解远不止这些。对概念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的研究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620 更新时间:2008-11-1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评价中一直存在着一些不足,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主体精神和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具体表现为:一是评价内容片面,只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不重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二是钟情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自评、互评及家长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三是评价方式单一,过程简单,过分依赖于笔试、夸大试卷在评价中的效果;四是评价的作用不大,习惯用定量的方式去评价学生学习的成绩,缺乏用定性的方法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把评价的结果看成是评价的终结,不重视引导学生在评价以后进行反思。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学习评价及时地提出了新的理念。该理念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种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课题组就所在的班级进行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是主体在先有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的引导下进行的,一般来说,具有不同的价值信念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 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系统地搜集各种信息,对教学效果做出价值判断,并对教学做出必要的调整的过程。 “多元化”一词的提出,是与“一元化”相对而言的。教学评价的“一元化”是指评价主体的单一性;评价内容的唯一性;评价方法的单一化等。“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则是指整合、协调各个评价主体,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方面进行全面化、全程化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多元化地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的枢纽。它指出:要“建立促进学

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

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综合实践课,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一)、与德育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用校园网络报道学校的新闻,学校师生参加各种活动获得的荣誉。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有关的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了解社会的新闻和各种社会现象,并引导学生让其从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与知识学科的整合 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教育资源共享,对于人、财、物是种节约,同时也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可以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例如,语文学习中需要查找资料的时候,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网络知识在网上查阅资料,帮助了解语文知识。还可引导学生创建个人博客,并在博客上记录个人学习、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达到练笔的目的,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注重实践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三)、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电脑绘画”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本身就是与美术整合的,例如:老师进行美术欣赏,可事先搜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网址,让学生在网上自由欣赏美术图画,然后讲出自己的理解,这比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同时也可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主要表现在通过windows media player软件来听音乐,可用MIDI软件来编辑音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信息交互方式、师生角色转变以及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与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达到全面发展。 五、评价整合,检查效果 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评价受到重视。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工具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评价应在应用和实践中进行评价的。例如,教学“画图”软件后,可采用“开放式评价法”让学生制作作品,在作品展示中由学生参与评价。例如,教学三年级的“写字板”软件的使用后,采用“指定内容,具体考核”的方法,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按要求用“写字板”软件打一篇文章,然后由教师打分评价。同时,在每一个单元的单元小结里都有一个“活动评价”,有两棵知识树,树上是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满了知识果,评价的方法是: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情况进行摘果子活动,在已掌握的知识果涂上红色即是摘下了果子。这种有趣的评价方式,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大胆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总之,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让我们更有信心、有方法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多元化评价开题报告

《小学阶段对学生实行多元化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目的 1.课题提出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评价机制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在学校内部,传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在社会的压力和功利主义影响下,不得不为学校的“声誉”和单位的“成绩”而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解决这一顽症的根本途径就是改变“以升学率和成绩评价教育的单一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引导评价制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素质培养与评价,使学生成为真正健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担当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校在小学生多元化评价方面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拓宽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经教科室研究考察,确定了这一实验课题。 2.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过分重视车成绩评价的倾向,对不易量化测验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

(2)从只重视结果转向过程的跟踪、观察和反馈记录。 (3)更新拓宽教师观念,改变有些教师对学生多元化评价理解不深,无法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等问题。 (4)在操作层面,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细化评价内容,量化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方位落实小学生多元化评价的内容。 二、研究现状 1.研究现状分析 我校参与小学生多元化评价实验以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研讨、探索和创新“评价制度”,创建并组织实施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同伴作出评价的相关材料;对小学生逐行评价,强调对学生认知、情感、身体等领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综合地评价学生个人变化与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为了使评价内容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又将评价内容、方法不断规范和完善,创建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分制评价手册”,得到了家长、老师们广泛地认可。 2.本课题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的评价模式在于激励学生内在发展动力。研究重点关注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期望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 ①试图构建一整套与新课改理念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 价体系;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展开多元化评价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展开多元化评价 发表时间:2018-10-31T10:03:14.320Z 来源:《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5期作者:张宏[导读] 在评价机制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从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意识出发,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做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家坞镇中心小学322200 摘要:本文从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评价氛围;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重要性;个体差异评价的重要性;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恰当运用时间、空间的延迟评价等方面着手,进行小学数学多元化评价的探索。关键词:数学教育发展过程多元化评价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在评价机制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从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意识出发,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做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一、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评价氛围要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评价氛围,教师必须给思维速度慢的学生留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有失误和纠正失误的机会。师生关系和谐,让学生和教师交谈时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即使回答错,也能得到教师的指点和鼓励。同时教师要改变千人一面的表扬,要评出特点、评出个性。教育学家布赖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师反馈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所以只有个性化的表扬才能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让教师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愉悦之 感。 案例:师:我们已经会认读10,知道了10的组成。那么怎样写10呢?生:左边写个1,右边写个0。(师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1个“10”)师:那么看黑板。老师写的怎么样?(许多学生说“好看”)生:老师写得不够漂亮。师:那你能告诉我,怎样写能更漂亮吗?生:左边的“1”要倾斜一点,右边的“0”要写得椭圆。在这里老师一改往日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采取了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的形式。通过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了他们在学习写数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数字要写的标准等。这种方式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批评和自觉更正。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对事情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放下居高临下的评价态度,建立平等、民主、宽容的评价氛围。当教师能够以认真虚心的胸怀来接纳学生的评价时,学生才会真正地认同教师的权威,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课堂评价才真正有效。 二、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在课堂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具体来说,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即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作出及时、客观的评价,并针对反馈的结果进行教学过程的调整,可以设计如下评价表。表1. 课堂教学及时反馈评价表课堂教学及时反思评价表反思内容好很好非常好 一、已有知识的掌握 二、初步归纳的能力 三、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展开想象的能力 五、学习效果的体验同时也要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因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领会。 三、个体差异评价的重要性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就要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性,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限度实现自身价值。 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特点和家庭背景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发展上必然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特征,在评价时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抓住每个学生不同的闪光点进行评价,使评价能够针对学生的个性,有的放矢地增强其学习的动力,促进其最大限度地发展。 四、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越俎代庖是万万不行的,要让学生真正地开展起有效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教师可以参与指导与咨询。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能适当地让权给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发现回答者的优点和问题。在这里教师依然占据主动位置,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既不想批评学生,又要指出学生的问题,如果教师评价的语言不当,很可能就会伤害到学生的积极性。而教师采用生生互评的方式,既使其他同学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又能通过其他同学的点评指出回答者的问题,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乐于接受。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多重视评价过程,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工作不即时,将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课堂评价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即时评价在数学课堂中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及综述 《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中指出:即时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评价者对于评价对象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即时的表扬和批评”它通常与教学活动过程相结合,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评价方案和评价结论,强调对具体行为的评判。是以“质的记述+价值判断”为主的评价,而非“量的记述+价值判断”是一种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进行性的评估”,贯穿于学习的过程中,其主要作用在于“给个人提供关于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策略早已不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这方面的研究早有先例。我们在在2018年1月就着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从课题的提出、实施及课题的总结,为我们提供了直接宝贵的经验,很值得借鉴。温州市实验小学胡敏捷老师提出的《小学数学课堂即时评价的初步研究》,为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策略的研究提供了不少的经验。他们的经验做法,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研究均存在纰漏之处,没有从新课程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开发,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策略研究还有很广泛的空间。 课题研究的意义: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多元评价,希望看到学生都能有所变化,不管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提高多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程度普遍提高,这将对学生的终生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作负担,而是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之中,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做课堂的主人,对学习成功抱有信心,提

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价值思考

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价值思考 摘要:现代社会,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高等教育评价多元化的主体,如政府(国家)、社会、高校、个人等,根据自身发展的利益要求,对高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评价提出了不同的、多样化的价值诉求,其深刻影响了高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评价的发展。在评价主体多元化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评价应贯彻价值尊重原则,鼓励并维护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表达;应贯彻价值协商原则,支持并维护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协商;应贯彻价值引领原则,坚持始终以“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评价的引领性原则,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高等教育评价的根本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高等教育评价;多元主体;价值 当今世界,随着高等教育系统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也日益完善。高等教育评价的作用和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人们对高等教育评价的要求和期待也越来越高,同时,高等教育评价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其中,高等教育评价多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正如美国学者克拉克所指出,“现代大学是一种多元的机构——在若干意义上的多元:它有若干个目标,不是一个;它有若干个权力中心,不是一个;它为若干种顾客服务,不是一种”。①现代社会,由于高等教育评价的作用和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群体趋向于获得或增加自己对高等教育评价的话语权,这便影响了高等教育评价主体体系,产生了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结果。就目前来看,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既是高等教育评价发展的现实,也是未来趋势,我们需对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进行理性分析和价值思考。 1评价和教育评价 1.1评价 “评价”一词由来已久,在我国,“评价”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宋史·戚同文传》中记载,“市物不评价,市人知而不欺”。②在这里,“评价”是评论价格的意思,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评论价格也就是评论价值,是对物品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评价”有两个词性,一是动词词性,二是名词词性。动词词性下意指衡量、 ①[美]克拉克·科尔.大学的功用[M].陈学飞,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96. ②吴钢.现代教育评价基础[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1.

多元化评价方案

多元化评价方案 目前的我校化学工艺专业在学生评价体系上,除了增加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工种的等级鉴定以外,其他方面基本沿用了普教的做法。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考核,无法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学生缺乏现代社会所必须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缺乏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开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伴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职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而这在极大程度上不仅制约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而且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因此,改革我校化学工艺专业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对于我校化学工艺专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改革我校化学工艺专业学生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培养某一领域专业人才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直接从事生产实践活动或服务活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正反映在它为社会所培养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取决于其毕业生在为社会的发展所承担的责任和贡献上。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和评价必须紧紧围绕“遵循职教规律育人,围绕市场经济办学”的原则,及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贴近市场需求,才有生命力,我校化学工艺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必须是同海西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在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呼声日益高涨的同时,我校化学工艺专业对学生的评价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学科

考试成绩,轻综合素质评价等现象,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改革我校化学工艺专业的学生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二、目前我校化学工艺专业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只看重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由于受普通教育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即使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校化学工艺专业还是把中职学生的学业考试分数看成是评价最终结果。我校化学工艺专业在评价学生的成绩时,通常只是简单对学生的卷面分数进行评价,对中职学生的评价停留在学业分数表面,不去深究是否将学业知识构建到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学业知识是否成为自身知识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忽视了学生对学业知识的理解和领会,认为能通过学校组织的考试,完成学业,拿到学历证书才是根本目的。在安排学生的课程体系时并没有认真考虑其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缺乏对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认可和激励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精神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过程中,教师所教的知识是作为铺垫、作为材料、作为工具出现的。目前我校化学工艺专业的教学活动,与普教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任课教师只是忙于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如果说有意于培养创新素质的话,也是为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准备材料和制作工具,而无力为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创设意境,更缺乏应有的激励和评价。 (三)教学评价简单量化 传统的以知识再现为主的考试制度和以其死记硬背为主的闭卷

多元化课程评价

浅谈多元化课程评价 彝良县奎香乡寸田小学尹加俊课程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的信息,对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变化的诸种因素满足 社会与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学校教育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课程改革也由此应运而生,成为教育战线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如何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评价模式,这就成了我们为师者乃至学生、家长、社会关注的热点。传统的评价模式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法单调等问题。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很显然传统的评价模式已根本不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即多元化课程评价。 那如何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呢?现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强调课程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课程评价的内容,是与教育发展的功能与目标相一致的。与传统教育发展目标的狭隘性相对应,传统教育评价的范围是比较狭窄的,

只注重评价对象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发展情况的评价,以偏概全,结果往往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错误的导向作用。新课程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强调对评价对象各方面活动和发展状况的全面关注。传统课程评价过于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却或多或少地被忽视。与此相适应,传统学生评价只着重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随着人们对教育评价目标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评价的内容也日益全面,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不仅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也评价教育活动的过程;不仅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 新课程评价的功能和评价技术与原来有本质的不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课程改革目标的规定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不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且更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个性,鼓励创造,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而考试只是课程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与其它评价方式有机结合;要改变目前过分注重等级、过分注重量化的做法。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选择具体的方法、手段,并对考试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以减轻考试对学生的压力。过去我们对学生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只重考试结果,不注重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特点与战略选择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特点与战略选择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从这个阶段的外部特征看,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国家人均CDP已经达到了1000美元,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达到这个水平以后,则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特点;二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21%以上,意味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获得新的目标和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和科学地探讨和认识这个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矛盾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既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也不能胡越现实的基础与条件,应结合整个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教育本身的规律,认识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矛盾和特点,形成新的战略选择。 一、中国高等教育已形成良好发展势头与基础 从总体上看,中国高等教育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和发展以后,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势头和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一个能够基本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明确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通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已形成了中央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两级管理、井以省(直辖市、自治区)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新的管理体制,高等学校的分布结构也进一步趋于合理。一方面中央政府加强了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高等学校的支持,包括211工程、省部共建等措施:另一方面是改变了过去高等学校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的布局思路,在一大批中小城市中建立了以这些地方城市为名称的、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高等学校。这些学校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将自身的发展有效地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我们成功地进行了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平稳地实现丁高等学校的学费制度从计划经济下的全部由政府提供,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转变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在经过非常艰苦的改革以后,比较顺利地实现了从完全由国家包分配工作的计划经济模式,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的转变;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机制;另外,反映这种变化的还有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高等教育领域中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办学的多元化办学局面,以及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新的管理体制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体制已经具有了比较广泛的,能够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即一大批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通过改革和发展,在思想观念、管理模式和体制、学科与专业设置,招生就业,以及筹措教育经费等方面,初步具有了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的某些基本特征。因此,从总体上看,中国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与政府和社会的互动机制.发展模式也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约束”逐步走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约束”,并形成了举办主体、管理主体和办学主体相互区别与相互联系的新体制。 第二,对中曰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进而能够比较主动地规划和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过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所能认识的仅仅是关于高等教育的一般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由于高等教育本身发展的水平和阶段性,我们还不能对中国高等教育发

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研究

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研究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穷国办大教育”,即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强烈需求与公共财政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办学主体多元化,即在坚持以国家办学为主,积极进行公立高校体制改革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发展各种形式的民办高等教育,积极开展公、民办学校之间以及中外高校之间的合作办学。论文共五章。其中:第一章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历史沿革、一元办学的特点及其弊端,以及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机遇和意义。第二章探讨了美、日、俄三国公、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尽管具体模式不完全一样,但三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趋势,即办学主体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化。通过比较研究,得出了实行办学主体多元化,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的结论,第三章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现状,按照办学主体的不同,把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具体内容概括为以下几种主要模式:民有民办、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公立高校转制、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公民联办、股份合作制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等八种类型。论文结合有关案例对这八种模式逐一进行深入的分析。第四章分析了与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定位与特色、公益性与营利性、产权与资助、收费与公平、竞争与合作、立法与保障等问题。第五章在历史回顾、比较研究、现状分析和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就如何解决办学主体多元化过程中的问题,加快办学

主体多元化进程,提出若干参考建议。【关键词】: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640 【目录】:中文摘要5-6英文摘要6-8导论8-13一、选题背景8-9二、基本概念的界定9-10三、研究方法10-12四、论文的主要内容12-13第一章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历史沿革13-36一、特殊背景下的多元主体办学(1898-1949)13-17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与一元主体办学(1949-1978)17-24三、经济成份多元化与办学主体多元化(1978至今)24-36第二章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比较研究36-60一、美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36-43二、日本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43-48三、俄罗斯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48-53四、美、日、俄多元主体办学的经验及启示53-60第三章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现状分析60-98一、民有民办60-64二、民办公助64-66三、公民联办66-71四、股份制办学71-74五、公办民助74-77六、公立高校转制77-83七、国有民办二级学院83-91八、中外合作办学91-98第四章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面临的主要问题98-138一、定位与特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