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既有线数据通信网网络结构

既有线数据通信网网络结构

既有线数据通信网网络结构
既有线数据通信网网络结构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答案仅供参考如有不对请自己加以思考)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习题 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带宽的关系()。 A.没有关系 B. 反比关系 C. 正比关系 D. 无法确定 2.计算机网络中可以没有的是()。 A. 客服机 B. 操作系统 C. 服务器 D.无法确定 3.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的层是第(1)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连接的层是(2);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传输层提供(4)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传输层 (4)A. 主机进程之间 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层 D. 物理线路层 (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4.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 A. 网络协议 B. 网络操作系统 C. 覆盖范围与规模 D. 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5.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 Ⅰ.资源子网Ⅱ.局域网Ⅲ.通信子网Ⅳ.广域网 A.Ⅱ、Ⅳ B.Ⅰ、Ⅲ B. Ⅰ、Ⅳ D. Ⅲ、Ⅳ 6. 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Ⅰ. 流量控制Ⅱ.路由选择 Ⅲ. 分布式处理Ⅳ. 传输控制 A. Ⅰ、Ⅱ、Ⅳ B.Ⅰ、Ⅲ、Ⅳ C. Ⅰ、Ⅳ D. Ⅲ、Ⅳ 7.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ARPANET B. 因特网 C. NSFnet D. CERNET 8.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 Ⅰ.帧Ⅱ. 比特Ⅲ.报文段Ⅳ.数据报 A.Ⅰ、Ⅱ、Ⅳ、Ⅲ B. Ⅱ、Ⅰ、Ⅳ、Ⅲ C. Ⅰ、Ⅳ、Ⅱ、Ⅲ D. Ⅲ、Ⅳ、Ⅱ、Ⅰ 9.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带宽为10Mbit/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 A.2×105 bit B.4×105 bit C.1×105 bit D. 8×105 bit

BS网络架构

7.12 b/s 浏览器/服务器 用户在客户端运行浏览器软件,通过浏览器向B/S服务器端发出访问请求,服务器接受请求,并对请求进行处理,先把请求转化为SQL语句,交给数据库服务器验证其合法性并进行数据处理,再将处理完的结果返回给B/S服务器,服务器再将最后的结果返回给浏览器,浏览器以web页面的形式把结果显示出来。 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就是只安装维护一个服务器(Server),而客户端采用浏览器(Browse)运行软件。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和改进。主要利用了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结合多种Script语言(VBScript、JavaScript…)和ActiveX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 在B/S体系结构系统中,用户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许多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到浏览器。而其余如数据请求、加工、结果返回以及动态网页生成、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等工作全部由Web Server完成。随着Windows将浏览器技术植入操作系统内部,这种结构已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显然B/S结构应用程序相对于传统的C/S结构应用程序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B/S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分布性强、维护方便、开发简单且共享性强、总体拥有成本低。但数据安全性问题、对服务器要求过高、数据传输速度慢、软件的个性化特点明显降低,这些缺点是有目共睹的,难以实现传统模式下的特殊功能要求。例如通过浏览器进行大量的数据输入或进行报表的应答、专用性打印输出都比较困难和不便。此外,实现复杂的应用构造有较大的困难。虽然可以用ActiveX、Java等技术开发较为复杂的应用,但是相对于发展已非常成熟C/S的一系列应用工具来说,这些技术的开发复杂,并没有完全成熟的技术工具供使用。 当 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以通信、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更是日新月 异,令人眼花燎乱,目不睱接。由于计算机互联网在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 领域的发展、运用以及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全社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 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命脉,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强大动力,其地位越来越重 要。但是,由于主流技术研发企业和用户对“B/S”和“C/S”技术谁优谁劣、谁代表技术潮流 发展等等问题的争论不休,已经给检察机关使用“OA(办 公)”和“案件管理”软件工作开展带来困惑,本文就此两项技术发展变化和应用前景做些探讨,供同行参考

(完整版)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 1.网络体系结构是层次和协议的集合。 2.网络协议:通信双方在通信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用来描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过程的一组 术语。 3.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和交换规则(时序、定时)。 a)语法:规定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b)语义: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c)交换规则:规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4.分层设计 a)为了降低协议设计的复杂性,采用层次化结构。 b)每一层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c)N层是N-1层的用户,是N+1层服务的提供者。 d)第N层和第N层通信,使用第N层协议。 e)实际传输数据的层次是物理层。 f)分层的优点: i.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底层的实现细节。 ii.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每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会对其它层次产生影响。 iii.易于实现标准化。 g)分层原则:每层功能明确,层数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 h)协议是水平的(对等层通信时遵守的规则) i)对等层:通信的不同计算机的相同层次。 j)接口: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提供服务。 k)服务: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5.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每一个节点都具有相同的分层结构,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具有相同的 功能,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通信使用相同的协议。 6.数据传输的过程 a)数据从发送端的最高层开始,自上而下逐层封装。 b)到达发送端的最底层,经过物理介质到达目的端。 c)目的端将接收到的数据自下而上逐层拆封。 d)由最高层将数据交给目标进程。 7.封装:在数据前面加上特定的协议头部。 8.层次和协议的关系:每层可能有若干个协议,一个协议主要只属于一个层次。 9.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报文。 10.网络服务: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种: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11.OSI/RM(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a)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服务,最底层物理层,连接通信媒体实现数据传输。 b)上层通过接口向下层提出服务请求,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 c)除物理层以外,其他层不直接通信。 d)只有物理层之间才通过传输介质进行真正的数据通信。 12.OSI的特点: a)每层的对应实体之间都通过各自的协议进行通信。 b)各计算机系统都有相同的层次结构。 c)不同系统的相应层次有相同的功能。 d)同一系统的各层之间通过接口联系。

网络架构分析

前言 (2)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4 术语和定义 (3) 5 网络架构分析 (3) 5.1 常见网络形式特点及应用 (3) 5.2 网络架构搭建及网络拓扑形式 (5) 6 文件更改状态 (11)

一、弧焊电气科是本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享有文件更改、修订、日常维护及最终解释权。 二、文件版本历史记录:无 三、本文件与上一版文件相比的主要变化点:无。 四、本文件自实施之日起,代替或废止的文件:无。

1目的 无。 2范围 无。 3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4术语和定义 无。 5网络架构分析 我们在项目中经常使用的网络形式有以太网、Profinet、Profibus三种,下面针对这三种网络形式分别展开分析。 5.1常见网络形式特点及应用 工业控制网络按照“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原则,用于连接工业控制系统的工业计算机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人机接口、工业服务器等设备节点,传输工业控制系统的采集、命令、诊断和协调等信号。整个控制网络分为监控层、控制层、设备层三层网络。网络拓扑结构及特点如下: ●线型结构 总线型是一根主干线连接多个节点而形成的网络结构,在总线型网络结构中,网络信息是通过主干线传输到各个节点的。总线型结构的特点主要在于简单灵活、构建方便、性能优良。 总线型拓扑结构 ●星型结构 星型结构主要是指一个中央节点周围连接着许多节点而组成的网络结构,其中,中央节点将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工从而传输给其他的节点。星型网络拓扑结构的主要特点在于建网简单、结构简单、便于管理。

星型拓扑结构 环型结构 环形结构主要是各个节点之间进行首位连接,一个节点连接着一个节点而形成一个环路。环形网络拓扑结构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建网简单,结构易购,冗余通讯,便于管理。 环型拓扑结构 5.1.1以太网特点及应用 工业以太网是建立在IEEE802.3系列标准和TCP/IP上的分布式实时控制通讯网络,工业以太网适用于数据量传输量大,传输速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它采用CSMA/CD协议,同时兼容TCP/IP协议。PLC与上位机之间的通讯,我们采用了以太网的形式。 5.1.2Profinet特点及应用 Profinet采用以太网作为通信介质,实际上是在以太网上挂接传统的Profibus系统和新型的智能现场设备,因此基于以太网的任何开发都可以直接应用在Profinet网络中。Profinet具有功能完善、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使用方便等优点。Profinet包括Profinet I/O和Profinet CBA两个主要部分,其中Profinet I/O 用于连接分散的外围设备,采用循环数据和非循环数据两种通信方式。PLC与现场设备间的通讯可以通过Profinet的形式来实现。 5.1.3Profibus特点及应用 Profibus 是Process Fieldbus 的简称,其总线传输速率一般可在9.6Kbit/s-12Mbit/s 间选择。Profibus 总线的传输距离长:可以采用双绞线或光缆作为传输介质,在对速率要求不高的情况下(9.6Kbit/s)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200m,即使是在12Mbit/s 最高的传输速率下,其传输距离也能达到200m,此外,我们也可以使用中继器等设备来延长其传输距离可达10km。

企业网络架构方案(4).doc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常发集团企业网络组建方案 组建团队(第四组): 组长:王醒 成员:王旭浩、孙纯阳、凡江华、张 乐、胡明初、蒋杰 时间:2011年4月7日

前言 本方案是为常发集团网络组建而设定,主要介绍了网络组建的基本过程、集团网络组建基本方案及在方案实施后网络的维护和管理。江苏常发制冷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常发集团下属的一个子公司。2000年由原来的武进南方制冷器材厂更名为江苏常发制冷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位于武进礼嘉镇建东村,现有员工2980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8万平方米。公司主导产品是“常发”牌冰箱、空调用蒸发器和冷凝器。产品系列有丝管式、翅片式、板管式、吹胀式等。主要为国内的海尔、海信、美的、新飞、荣事达,国外的伊莱克斯、美国ge公司、西门子、三星、三洋、、松下、韩国lg等全球一流的家电企业配套。近几年来,公司的产品产量和销售收入迅猛增长,目前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套/年以上。2005年销售收入将接近7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销售为1000万美元。“常发”牌蒸发器、冷凝器,无论是品种还是产量,都名列国内同行业之首。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体系认证。多次获荣事达、三星、西门子、科龙、海尔等家电企业“优秀分承包方”、“最优分供方”等称号。

目录 一.需求分析 二.网络规划 三. 设备选型 四.IP地址规划 五. 连网、检测和故障诊断 六.接入Internet 七.网络架设和维护注意事项 八.报价

一 需求分析: CFJT 下属集团公司有研发部、销售部、客服部、生产部等部门,并有几百台电脑(假设现有100台),根据现场场景,现把各部门电脑分配如下: 研发部 30台 销售部 20台 客服部 10台 生产部 30台 工厂 10台 二楼研发部一楼销售部 A 楼 客服部 B 楼 生产部 C 楼 工厂 D 楼 1.本公司是一个生产冷凝设备的公司,其主要的关键部门在研发部和生产部; 2.由公司建筑分布图可以看出,建筑之间的距离不是相差太远,现假设如下: AB 楼之间 30m A

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1、网络体系结构是层次和协议的集合。 2、网络协议:通信双方在通信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用来描 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过程的一组术语。 3、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和交换规则(时序、定时)。a) 语法:规定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b) 语义: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 及做出何种应答。c) 交换规则:规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4、分层设计a) 为了降低协议设计的复杂性,采用层次化结构。b) 每一层向其上层提供服务。c) N层是N-1层的用户,是N+1层服务的提供者。d) 第N层和第N层通信,使用第N层协议。e) 实际传输数据的层次是物理层。f) 分层的优点:i、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底层的 实现细节。ii、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每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 会对其它层次产生影响。iii、易于实现标准化。g) 分层原则:每层功能明确,层数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h) 协议是水平的(对等层通信时遵守的规则)i) 对等层:通信的不同计算机的相同层次。j)

接口: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提供服务。k) 服务: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5、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每一个节点都具有相同的分层结构,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具有相同的功能,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通信使用相同的协议。 6、数据传输的过程a) 数据从发送端的最高层开始,自上而下逐层封装。b) 到达发送端的最底层,经过物理介质到达目的端。c) 目的端将接收到的数据自下而上逐层拆封。d) 由最高层将数据交给目标进程。 7、封装:在数据前面加上特定的协议头部。 8、层次和协议的关系:每层可能有若干个协议,一个协议主要只属于一个层次。 9、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报文。 10、网络服务: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种: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1 1、OSI/RM(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a) 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服务,最底层物理层,连接通信媒体实现数据传输。b) 上层通过接口向下层提出服务请求,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c) 除物理层以外,其他层不直接通信。d)

网络架构分析

目次前言.............................................................. . (2) 1 目的.............................................................. .. (3) 2 适用范围.............................................................. (3)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4 术语和定义.............................................................. .. (3) 5 网络架构分 析 ............................................................. (3)

常见网络形式特点及应用.............................................................. (3) 网络架构搭建及网络拓扑形式.............................................................. .. (5) 6 文件更改状态.............................................................. . (11)

前言 一、弧焊电气科是本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享有文件更改、修订、日常维护及最终解释权。 二、文件版本历史记录:无 三、本文件与上一版文件相比的主要变化点:无。 四、本文件自实施之日起,代替或废止的文件:无。

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包括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 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 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 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确保数据及时传送。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 -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第4层的数据单元也称作处理信息的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但是,当你谈论TCP等具体的协议时又有特殊的叫法,TCP的数据单元称为段(segments)而UDP协议的数据单元称为“数据报(datagrams)”。这个层负责获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须跟踪数据单元碎片、乱序到达的数据包和其它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 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互联网结构

7.3 互联网结构 利用上述的基本互联函数,可以构成单级互联网、多级互联网和计算机系统互联网。 7.3.1 几种单级互联网 在计算机中,单级互联网不论哪一种,都可以表示为一个普通模型。图7.3.1为单级互联网的一个普遍模型。图中IS代表输入端选择器,OS代表输出端选择器,二者配合能实现N个入端和N个出端之间的各种连接。 由于SIMD互联网往往是用一些基本的单级互联网经过多次通过或多级连接而成。因此下面以N=8为例介绍常用的三个单级互联网,即立方体网,PM2I和混洗交换单级网。 1.立方体单级网 立方体单级网各结点间互联关系实现的是立方置换。其结构为一个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顶点表示一个结点,共有8个结点,用ZYX三位二进制代码予以标号,它所能实现的入、出端连接如同立方体各顶点间能实现的互联一样,即每个结点只能直接连到其二进制标号的某一位取反的其他3个结点上。如010只能连到011,000,110上,分别对应010节点的右起第0位,第1位,第2位变

反。但不能直接连到对角线上的001,100,101, 111上,所以,三维的立方 体单级网络有3种互联函数:Cube 0,Cube 1 和Cube 2 ,这里Cube i 函数下标数宁0 (1或2)表示右起第0位,(第1位或第2位)变反,它们分别对应节点坐标在X,Y,2轴上的连接,其连接方式如图7.3.2来表示,单级立方体网的最大距离为3,若反复使用应用该立方体单级网,最多3次可实现任意一对结点连接。 立方体单级网循环表示为: Cube :(0 1) (2 3) (4 5) (6 7) Cube 1 :(0 2) (1 3) (4 6) (5 7) Cube 2 :(0 4) (1 5) (2 6) (3 7) 推广到n维的情形。立方体网共有n=Log 2 N种互联函数,即为: 其中X k 为输入端标号的第k位二进制代号,且0≤k≤n-1 显然,这里单级立方体网的最大距离为n,若反复使用单级立方体网,最多n次可实现任意一对结点连接。 2.PM2I单级互联网 PM2I单级网结点间的互联函数关系为加减2i置换,对于N=8 PM2I单级网共有2×3=6个互联函数,循环表示为: PM2 +0 :(0 1 2 3 4 5 6 7) PM2 -0 :(7 6 5 4 3 2 1 0) PM2 +1 :(0 2 4 6) (1 3 5 7) PM2 -1 :(6 4 2 0) (7 5 3 1) PM2 ±2 = (0 4) (1 5) (2 6) (3 7) 比较而言,立方体单级网络中的一个入端只有3个出端可与之直接相连,如0可直接连到1,2或4,而PM2I中0却可以直接连到1,2,4,6,7上(实现加减2i置换),比立方体网更灵活,就更一般的普遍情况来说,PM2I网络总 存在有PM2 +(n-1)=PM2 -(n-1) ,所以实际PM2I 互联网络只有2n-1种不同的互联函数。

网络系统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则.doc

一、网络系统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1.1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按照采用的技术、应用的范围和协议标准不同分为共享局域网与交换局域网 1.2局域网特点: 1.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 2.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10Mbps-10Gbps)、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 3.成本低,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 1.3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1.4主机(host)包括用户终端设备(个人计算机、数字设备)、服务器,是资源子网的主要组成单元 1.5资源子网: 组成:主计算机系统、终端、终端控制器、连网外部设备、各种软件资源、网络服务 功能: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1.6通信子网: 组成: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其他通信设备 功能: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 1.7通信控制处理机:在网络拓扑结构中成为网络结点 1.作为与资源子网的主机、终端的连接接口,将主机和终端连入网络 2.作为通信子网中的分组存储转发结点,完成分组的接收、校验、存储、转发等功能,实现将源主机报文准确发送到目的主机的作用 1.8通信线路:通信控制处理机与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控制处理机与主机之间提供通信信道,计算机网路采用多种通信线路,如电话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通信信道、微波与卫星通信信道等 1.9局域网与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城域网与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路由来实现的 1.10介入城域网方式:局域网、电话交换网(PSTN)、有线电视网(CATV)、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 1.1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1.广域网建设投资大、管理困难,一般由电信运营商负责组建与维护 2.电信运营商提供接入广域网的服务与技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传输服务,因此广域网是一种公共数据网络(Public Date Network,PDN) 3.用户可以在公共数据网络商开发各种网络服务系统,用户使用广域网的服务必须向广域网运营商购买服务 1.12广域网技术主要研究的是远距离、宽带、高服务质量的核心交换技术 1.13广域网发展: 1.早期,人们利用电话交换网PSTN的模拟信道,使用调制解调器完成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低速数据通信 2.1974年X.25分组交换网出现 3.随着光纤开始应用,一种简化的X.25协议的网络:帧中继(Frame Replay,FR)网得到广泛应用 4.数字数据网DDN是一种基于点-点连接的窄带公共数据网 5.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网将语音与数据的传输放在一个网络中完成,并且覆盖从局域网到广域网的整个领域,但这条路线是不

总线网络结构知识

总线网络结构知识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抛开网络物理连接来讨论网络系统的连接形式,网络中各站点相互连接的方法和形式称为网络拓扑。拓扑图给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的网络配置和相互间的连接,它的结构主要有星型结构、总线结构、树型结构、网状结构、蜂窝状结构、分布式结构等。 星型结构 星型结构是指各工作站以星型方式连接成网。网络有中央节点,其他节点(工作站、服务器)都与中央节点直接相连,这种结构以中央节点为中心,因此又称为集中式网络。它具有如下特点:结构简单,便于管理;控制简单,便于建网;网络延迟时间较小,传输误差较低。但缺点也是明显的:成本高、可靠性较低、资源共享能力也较差。 环型结构 环型结构由网络中若干节点通过点到点的链路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这种结构使公共传输电缆组成环型连接,数据在环路中沿着一个方向在各个节点间传输,信息从一个节点传到另一个节点。 环型结构具有如下特点:信息流在网中是沿着固定方向流动的,两个节点仅有一条道路,故简化了路径选择的控制;环路上各节点都是自举控制,故控制软件简单;由于信息源在环路中是串行地穿过各个节点,当环中节点过多时,势必影响信息传输速率,使网络的响应时间延长;环路是封闭的,不便于扩充;可靠性低,一个节点故障,将会造成全网瘫痪;维护难,对分支节点故障定位较难。总线型结构 总线结构是指各工作站和服务器均挂在一条总线上,各工作站地位平等,无中心节点控制,公用总线上的信息多以基带形式串行传递,其传递方向总是从发送信息的节点开始向两端扩散,如同广播电台发射的信息一样,因此又称广播式计算机网络。各节点在接受信息时都进行地址检查,看是否与自己的工作站地址相符,相符则接收网上的信息。 总线型结构的网络特点如下:结构简单,可扩充性好。当需要增加节点时,只需要在总线上增加一个分支接口便可与分支节点相连,当总线负载不允许时还可以扩充总线;使用的电缆少,且安装容易;使用的设备相对简单,可靠性高;维护难,分支节点故障查找难。 分布式结构 分布式结构的网络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线路互连起来的一种网络形式,分布式结构的网络具有如下特点:由于采用分散控制,即使整个网络中的某个局部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全网的操作,因而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网中的路径选择最短路径算法,故网上延迟时间少,传输速率高,但控制复杂;各个节点间均可以直接建立数据链路,信息流程最短;便于全网范围内的资源共享。缺点为连接线路用电缆长,造价高;网络管理软件复杂;报文分组交换、路径选择、流向控制复杂;在一般局域网中不采用这种结构。 树型结构 树型结构是分级的集中控制式网络,与星型相比,它的通信线路总长度短,成本较低,节点易于扩充,寻找路径比较方便,但除了叶节点及其相连的线路外,任一节点或其相连的线路故障都会使系统受到影响。

网络拓扑结构大全

网络拓扑结构总汇 星型结构 星型拓扑结构是用一个节点作为中心节点,其他节点直接与中心节点相连构成的网络。中心节点可以是文件服务器,也可以是连接设备。常见的中心节点为集线器。 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属于集中控制型网络,整个网络由中心节点执行集中式通行控制管理,各节点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节点。每一个要发送数据的节点都将要发送的数据发送中心节点,再由中心节点负责将数据送到目地节点。因此,中心节点相当复杂,而各个节点的通信处理负担都很小,只需要满足链路的简单通信要求。 优点: (1)控制简单。任何一站点只和中央节点相连接,因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简单,致使访问协议也十分简单。易于网络监控和管理。 (2)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中央节点对连接线路可以逐一隔离进行故障检测和定位,单个连接点的故障只影响一个设备,不会影响全网。 (3)方便服务。中央节点可以方便地对各个站点提供服务和网络重新配置。 缺点: (1)需要耗费大量的电缆,安装、维护的工作量也骤增。 (2)中央节点负担重,形成“瓶颈”,一旦发生故障,则全网受影响。 (3)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总的来说星型拓扑结构相对简单,便于管理,建网容易,是目前局域网普采用的一种拓扑结构。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一般使用双绞线或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符合综合布线标准,能够满足多种宽带需求。 尽管物理星型拓扑的实施费用高于物理总线拓扑,然而星型拓扑的优势却使其物超所值。每台设备通过各自的线缆连接到中心设备,因此某根电缆出现问题时只会影响到那一台设备,而网络的其他组件依然可正常运行。这个优点极其重要,这也正是所有新设计的以太网都采用的物理星型拓扑的原因所在。 扩展星型拓扑: 如果星型网络扩展到包含与主网络设备相连的其它网络设备,这种拓扑就称为扩展星型拓扑。 纯扩展星型拓扑的问题是:如果中心点出现故障,网络的大部分组件就会被断开。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是用来描述协议技术实现和计算机通信机制的一组抽象的规则, 这些规则指导着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骨架, 支撑整个网络理论, 是网络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和最基本的研究课题, 对网络协议的制定和相关算法的实现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分析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代表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传统计算机网络只能提供单一、静态的网络服务, 难以适应新的网络应用的需要; 传统计算机网络缺乏资源管理和调度能力, 难以保证网络应用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 传统计算机网络缺乏用户管理能力, 难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有效运行。 随着网络体系结构的演变和宽带技术的发展,传统网络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势不可挡。下一代网络将具有更广阔的业务范围。其主要目标是:支持实时的多媒体业务,缩减服务投向市场的时间,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和多种接入终端,支持移动性,确保现有网络的平滑演进以及具有经济、可扩展的网络结构。 一。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新一代网络体系结构, 它首先必须解决传统网络体系结构的不足, 其次要考虑高性能网络对体系结构的要求, 考虑为技术的发展留下空间, 再次还必须考虑现行技术, 确保现有网络的平滑演进。 1. 满足多种业务对QoS的要求 下一代网络要支持多种业务, 从高质量的交互式实时业务( 如话音和实时性的视频业务) 到因特网的尽力而为服务。对于现有的IP网络, 用户业务量的增加造成网络资源相对使用不平衡, 因特网的尽力而为服务远远满足不了实时业务的要求。如何建立统一的、不但能够适应各种传送技术、而且能够满足各种业务需求的QoS网络体系结构, 是非常现实的课题。 2. 满足用户管理和网络安全的要求 传统网络体系结构没有用户管理功能, 不能提供独立于具体应用系统的用户标识、验证、授权和审计能力, 缺乏网络安全控制、计账和用户移动等功能。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必须充分考虑业务的需求, 要求网络具有识别、认证和授权等功能, 支持网络管理和用户的移动性等要求。 3. 满足服务组合和服务定制的要求 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要满足服务组合和服务定制的要求, 实现即时定制服务和服务部署, 缩减服务投向市场的时间。 二.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 在传统的基于时分多路复用的PSTN中,提供给用户的各项功能或业务都直接与交换机有关业务和控制都由交换机完成如果要增加新业务首先需修订标准再对交换机进行改造每提供一项新业务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智能网出现后实现了呼叫连接与业务提供的分离。交换机完成呼叫连接智能网完成业务提供极大地提高了网络业务提供能力缩短了新业务提供的周期,然而这种分离仅仅是第一步随着承载的多样化还必须将呼叫控制与承载进一步分离。下一代网络结构将分接入和传输层媒体层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等即把控制和业务的提供从媒体层中分离出来.。 a接入和传输层将用户连接至网络用户业务将集中传递至目的地包括各种接入手段b媒体层将信息格式转换成能够在网络上传递的信息格式例如将语音信号分割成信元或包此外媒体层还可以将信息选路至目的地.c控制层包含呼叫智能此层决定用户应该接收哪些业务它还控制其他较低层的网络单元告诉它们如何处理业务流并控制低层网络元素对业务流的处理.d业务应用层在呼叫建立的基础上提供附加服务 2、下一代网络的API体系结构 在某种意义上,下一代网络必须是一种可编程的、基于IP的网络,这必然要求XG为应用开发提供强大的、方便的、定义明确的API。对于一些业务提供商来说,API思想本身并非仅仅是一个基本概念。目前,公共API是指所有第三方都可用的API,它包括标准的、开放的API子集。另一方面,专用API 是指由某个公司控制、仅仅在公司内部或合作伙伴内部可用的API。下一代网络API体系结构有一种高级分类方法。 事实上,SS7和IN体系结构标志着控制层的出现,控制层变得越来越成熟,且越来越趋于分布式。20世纪90年代的下一代网络(NGN)设计,可能称为分组话音(V oP)更为合适一些,它使用分组传输网络(通常是ATM而不是IP网络),该网络是由负责所有呼叫处理的高层呼叫代理(或软交换)控制的。呼叫代理也

互联网体系结构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现在主要的两个体系结构是什么? 从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范围(如多少公里)可以将其分为几种,分别为什么? 什么是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给出TCP/IP体系结构的层次划分 简单描述网卡的功能。 简述CSMA/CD(即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的要点。 集线器、网桥、交换机分别工作在哪一层上? 现有2个同速率的局域网,试用2种不同的设备来组成一个局域网。如果有2个不同速率的局域网,应该用什么设备将它们连接起来。 IP地址分为哪几类?其特征比特各如何表示? 。 在网络体系结构中,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运输层各采用什么方法来标识通信双方,其长度分别为多少比特? IP保留地址有哪些? 说明下列缩略语的中英文含义:ARP、ICMP、IP 简述A、B、C类IP地址中每个网络可用的主机数和标准子网掩码。 对网络中的主机采用层次结构进行编址有什么好处? 。 已知有一个B类网络128.1.0.0,要划分3个子网(除去全0和全1的子网),试计算:(1)需要借多少个主机位来划分子网 (2)子网掩码是多少 (3)每个子网的网络号,IP地址的范围 某公司需要对B类网络139.21.0.0进行子网划分(除去全0和全1的子网),要求每个子网中的主机数在1000台左右,试计算: (1)需要借多少个主机位来划分子网,子网掩码是多少 (2)最终可以得到多少个可用的子网,每个子网中有多少个可用的IP地址

(3)写出第一个可用子网的网络地址和IP地址范围 简述TCP与UDP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各自的应用范围。 TCP/IP体系结构中最顶层的是() TCP/IP体系结构中第三层的是() OSI体系结构中,最底层是() OSI体系结构中,第三层是() 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网络被分为()、()、()、() 实现数据交换的三种技术是电路交换、()和() 10base-T标准采用的物理传输媒体是______。() 半双工以太网采用的媒体随机接入协议是______。() 全双工以太网是指用________连接的以太网。) 局域网使用的三种典型拓朴结构是__________、环形和总线型。( 局域网使用的三种典型拓朴结构是星型、环形和_________。 局域网所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是在OSI参考模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层和________________层。( 局域网可采用多种通信介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判断一个数据块是否存在传输错误,发送端必须在数据块中加入一些冗余信息,并与数据块中的各个比特建立起某种形式的关联,这些加入的冗余信息一般称为_________码。 ACK表示__________帧。) NAK表示__________帧。 在快速分组交换中,当帧长为可变时就是____ ______,当帧长为固定时就是信元中继。 A TM信元采用固定长度的分组,它由5个字节的首部和________字节的信息字段组成。RIP路由器利用____ ______算法来找出到每个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 RIP路由器利用距离向量算法来找出到每个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其最大值为___。OSPF协议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使用分布式的__,而不是像RIP那样使用距离向量协议。 在路由协议中,OSPF协议使用__协议来进行数据通信。 RIP路由协议采用__算法来建立和更新路由表。 RIP协议的中文全称是__。 OSPF协议的中文全称是__。 一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则该网络能够连接___个主机。

网络架构图

GPS授时
磁盘阵列
服务器(冗余)
监控中心
电视幕墙
操作员站
操作员站
……
监控信息网 100M
坐席电话
防火墙
网络交换机
检测主机(冗余)
光网控制器(冗余)
光网终端 (防水防腐冗余)
无源光网络 冗余配置 网络通信接口100M
专网/公网
Ipad 计算机
移动 访问

客户端电脑
光网终端 (防水防腐冗余)
客户端电脑
分控 中心
硬盘录像机
光纤测温子 系统
消防报警子系统 其他子系统
分控操作员站 分控操作员站
区域监控/分控中心
过程控制站 (防水防腐冗余)
现场通信总线






广




















口 管

报 警
光 报 警
员 定 位

安 全

内 温

气 体

监 控

水 位
光 控 制
显 示
LED
电 设 备

护 层
缆 接 头
水 管 流



湿





























综合管廊内

中国通信网络结构

中国通信网络结构 一.语音通信网络 (一).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 公共交换电话网主要由交换系统和传输系统两大部 分组成,其中,交换系统中的设备主要是电话交换机,电 话交换机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磁石式、步进制、 纵横制交换机,最后到程控交换机的发展历程。传输系统 主要由传输设备和线缆组成,传输设备也由早期的载波复 用设备发展到SDH,线缆也由铜线发展到光纤。 PSTN中使用的技术标准由国际电信联合会(ITU)规 定,采用E.163/E.164(通俗称作电话号码)进行编址。 由于模拟电话线路是针对话音频率30-4000Hz 而优化设计的,使通过模拟电话线路的数据传输速率被限制在33.4Kbps以内。 (二).移动通信网 1. GSM通信系统 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 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 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 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 GSM系统包括 GSM 900:900MHz、GSM1800:1800MHz 及 GSM1900:1900MHz等几个频段。 GSM系统的组成 GSM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移动台系统(MSS)、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交换网络子系统(MSS)。基站子系统(简称基站BS)由基站收发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组成;移动交换网络子系统由移动交换中心(MSC)和操作维护中心(OMC)以及原地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和设备标志寄存器(EIR)等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