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数学公式法课件1

八年级数学公式法课件1

完整初二数学公式大全

初二数学公式大全几何类一.部分1)直线,线段,角(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三角形部分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1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永远属于你,除了你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对等边)也相等(等角 35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

华东师大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反证法》教案

反证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2.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步骤,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命题. 3.通过利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体会逆向思维. 4.在观察、操作、推理等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重点 运用反证法进行推理论证. 难点 理解“反证法”证明得出“矛盾的所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多媒体,展示《路旁苦李》的故事的动画场景,引入反证法的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活动1 反证法的步骤. 教师给出问题: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么办?五戎是怎么判断李子是苦的?你认为他的判断正确吗? 学生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 如果李子不是苦的,路旁的人很多,早就没有这么多李子.

教师出示,若a2+b2≠c2(a≤b≤c),则△ABC不是直角三角形,你能按照刚才五戎的方法推理吗? 学生活动,代表展示.若∠C是直角,则 a2+b2=c2,而a2+b2≠c2,这是不可能的,即△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教师归纳 先假设结论的反面是正确的;然后经过演绎推理,推出与基本事实、已证定理、定义或已知条件相矛盾;从而说明假设不成立,进而得出原命题正确.即:一、反设;二、推理得矛盾;三、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正确. 活动2 用反证法证明. 教材P116例5. 教师活动 原命题结论的反向是什么?按照假设可以得到矛盾吗? 学生活动 独立完成,交流成果,发言展示. 教材P116例6. 教师活动 △ABC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的反向是什么?按照假设可以推出矛盾吗? 【学生活动】 独立完成,交流成果,发言展示. 教师活动

初二上册数学公式

初二上册数学公式 (一)运用公式法: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1)式子: 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 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 2 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把 a2+2ab+b2 和 a2-2ab+b2 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①项数:三项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 a、b 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我们看多项式 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m +n)?(a +b).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反证法教案 浙教版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反证法教案浙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反证法的含义. 2、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步骤. 3、会利用反证法证明简单命题. 4、了解定理“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条也相交”“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反证法的含义和步骤. 课本“”合作学习”要求用两种方法完成平行线的传递性的证明,有较高难度,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故事引入“反证法”:中国古代有一个叫《路边苦李》的故事: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纷纷去摘取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有人问王戎为什么?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然是苦李. 王戎是怎样知道李子是苦的?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 我们不得不佩服王戎,小小年纪就具备了反证法的思维.反证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人们在探求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正面求解又比较困难时,常常采用从反面考虑的策略,往往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那么什么叫反证法呢?(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感知 在证明一个命题时,人们有时先假设命题不成立,从这样的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和已知条件矛盾,或者与定义,公理,定理等矛盾,从而得出假设命题不成立是错误的,即所求证的命题正确.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思维过程:我们假定“结论不成立”,结论一不成立就会出毛病,这个毛病是通过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公理或定理矛盾的方法暴露出来的.这个毛病是怎么造成的呢?推理没有错误,已知条件,公理或定理没有错误,这样一来,唯一有错误的地方就是一开始的假定.既然“结论不成立”有错误,就肯定结论必然成立了. 你能说出下列结论的反面吗? 1.a⊥b

初二数学公式大全

1、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向式。 2、单向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向式的系数。 3、一个单向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向式的次数。 4、几个单向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向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5、一般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7、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8、吧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即把它们的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而字母部分不变,叫做合并同类项。 9、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10、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同。 1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1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13、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14、单向式与单向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向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因式。 15、单向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6、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7、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这个公式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18、两数和(或差)的平方=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积的2倍。这两个公式叫做(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 19、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20、同底数幂相加,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1、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22、单向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3、多项式除以单向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24、吧一个多项式化成了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像这样的式子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5、ma+mb+mc,它的各项都有一个公共的因式m,我们把因式M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由m(a+b+c)=ma+mb+mc,可得ma+mb+mc=m(a+b+c)

八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定理

八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定理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 八年级的学生想提高数学成绩,第一步就要将书上的重要公式弄懂,经常复习,做到熟练运用。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 一、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d =2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公式:L=d=2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公式:S=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dh=2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2021八年级下册数学 公式法第2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同步练习(含答案)

公式法 第2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一. 精心选一选 1、下列各式是完全平方公式的是( ) A. 16x 2-4xy+y 2 B. m 2+mn+n 2 C. 9a 2-24ab+16b 2 D. c 2+2cd+14 c 2 2、把多项式3x3-6x 2y+3xy 2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x(3x+y)(x-3y) B. 3x(x 2-2xy+y 2) C. x(3x-y)2 D. 3x(x-y )2 3、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A. 4-x 2+3x=(2-x)(2+x)+3x B. -x 2-3x+4=(x+4)(x-1) C. 1-4x+4x 2=(1-2x) 2 D. x 2y-xy+x3y=x(xy-y+x 2y) 4、下列多项式① x 2+xy-y 2② -x 2+2xy-y 2③ xy+x 2+y 2④1-x+x24 其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a4b-6a3b+9a2b 分解因式的正确结果是( ) A. a 2b(a 2-6a+9) B. a 2b(a+3)(a-3) C. b(a 2-3) D. a 2b(a-3) 2

6、下列多项式中,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是( ) A. -a 2+b 2 B. m 2+2mn+2n 2 C. x 2+4xy+4y 2 D. x 2--12xy+116 y 2 7. 若x2-px+4是完全平方式,则p 的值为( ) A. 4 B. 2 C.±4 D. ±2 8. 不论x,y 取何实数,代数式x2-4x+y2-6y+13总是( ) A. 非实数 B. 正数 C. 负数 D. 非正数 二.细心填一填 9. 填空 4x2-6x+=( )2 9x2-+4y2=( ) 2 10.分解因式 ab2-4ab+4a= 11. 如图,有三种卡片,其中边长为a 的正方形卡片1张,边长为a ,b 的长方形卡片6张,边长为b 的正方形卡片9张,用这16张卡片拼成一个无空隙的正方形,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12. 若a+b=3,则2a2+4ab+2b2-6的值为。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公式总结(供参考)

八上数学公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注:只要最短的两边之和大于最长边,则可围成三角形) 2、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即: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a-b<c<a+b; 3、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 4、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不相交于一点,但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外部一点;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 (注: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AD是高: ∴∠ADB=∠ADC=90° 5、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且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如图3:∵AD是△ABC的中线,∴ 1 ;22 2 BD DC BC BC BD DC ==== 6、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且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如图4: ∵AD是△ABC角平分线,∴ 1 22 2 BAD CAD BAC BAC BAD CAD ∠=∠=∠∠=∠=∠ ,; 7、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都是线段;8、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9、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0、正北与正北平行,正南与正南平行; 1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相加等于90°;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3、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ACD=∠A+∠B 14、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作它的对角线,可以作出(n-3)条对角线; 15、多边形的对角线总数=1 2 ()3 n n-条; 16、正多边形:边和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正三角形也就是等边三角形,正四边形也就是正方形; 17、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外角和都等于360°; 正n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 2180 n n ?? (-) ;正n边形每个外角的度数=360 n ? ; (注:内角相等,则外角也相等,因为外角与相邻内角的和等于180°) 18、一个多边形的边都相等,则它的内角不一定都相等;反之,一个多边形的内角都相等,则它的边不一定都相等;多边形最多有3个锐角; 19、只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一种镶嵌。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5个方法: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反证法》

《反证法》 反证法又称归谬法。反证的批判思想有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价值观的重要阶段。 这些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各种是或非的印象,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可以利用反证法。我们现行的教材中,许多的内容可以说是矛盾的,学生如果能正确的分析问题,不是被动的接受书本或是教师的灌输,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无疑将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的不是学生如何解决矛盾,而是非常高兴地看到学生利用反证法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正是反证法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这些正是学生学习数学应该学会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培养用反证法简单推理的技能,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步骤,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命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观察、操作、推理等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 理解反证法的概念,2 、体会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路方法及反证法证题的步骤,3、用反 证法证明简单的命题。 【教学难点】 理解“反证法”证明得出“矛盾的所在”。 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等。 (一) 情境导入 师出示课件:路边苦李 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纷纷去摘取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然是苦李。

王戎是怎样知道李子是苦的呢?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 我们不得不佩服王戎,小小年纪就具备了反证法的思维。反证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人们在探求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正面求解又比较困难时,常常采用从反面考虑的策略,往往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你能总结出以上这种证明方法的步骤吗? 假设李子不是苦的,即李子是甜的,那么这长在人来人往的大路边的李子会不会被过路人摘去解渴呢?那么,树上的李子还会这么多吗?这与事实矛盾吗?说明李子是甜的这个假设是错的还是对的?所以,李子是苦的。其思维过程的表述如下图: 假设李子甜-树在道边则李子少-与与已知条件“树在道边而多子”产生矛盾-假设“李子甜”不成立-所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为苦李”是正确的。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反证法 反证法:在证明一个命题时,有时先假设命题不成立,从这样的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和已知条件矛盾,或者与定义,公理,定理等矛盾,从而得出假设命题不成立是错误的,即所求证的命题正确。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在证明一些命题为真命题时,一般用直接证明的方法,但有时候间接证明的方法可能更方便,反证法就是一种常见的间接证明方法。 在第九章中,我们已经知道”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直角”这个结论,我们怎样证明它呢?求证: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直角. 已知:如图,△ABC. 求证:在△ABC中,如果它含有直角,那么它只能有一个直角.

初二数学公式大全

初二数学公式大全一.几何类 (1)直线,线段,角部分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三角形部分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1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

八年级数学下册定义公式汇总

八年级数学下册定义公式汇总

八年级下册定义公式汇总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一般地,把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 二次根号。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 2、二次根式的性质:(a )2=a (a ≥0), ==a a 2 3、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平方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分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 ×b =ab (a ≥0,b ≥0)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逆用:ab =a ×b (a ≥0,b ≥0) 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b a = b a (a ≥0,b >0) 二次根式的除法法规逆用: b a =b a (a ≥0,b >0) 6、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③分母中不含根式。 a (a > a -(a <

7、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10、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 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11、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在⊿ABC 中,∠C=90 o,则c=2 2b a ,a=2 2b -c ,b=22a -c )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应注意: (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c ;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反证法》教案

《反证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反证法的概念及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用反证法简单推理的技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反证法证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 理解反证法的推理依据及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教学. 教学过程 一、提问: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反证法,什么叫做反证法? 生: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师:本节将进一步研究反证法证题的方法,反证法证题的步骤是什么? 生:共分三步: (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2)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矛盾; (3)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师: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命题的基本方法.在证明一个数学命题时,如果运用直接证明法比较困难或难以证明时,可运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例如:在△ABC中,AB=c,BC=a,AC=b,如果∠C=90°,a、b、c三边有何关系?为什么? 解析:由∠C=90°可知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2+b2=c2. 二、探究 问题: 若将上面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c,BC=a,AC=b,∠C≠90°”,请问结论a2+b 2≠c2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探究: 假设a2+b2=c2,由勾股定理可知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90°,这与已知条件∠C≠90°矛盾.假设不成立,从而说明原结论a2+b2≠c2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与前面的证明方法不同,它是首先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然后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与已知、定理、公理矛盾的结论,从而得到原结论的正确.像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三、应用新知 例1:在△ABC中,AB≠AC,求证:∠B≠∠C 证明:假设,∠B=∠C,则AB=AC这与已知AB≠AC矛盾.假设不成立.∴∠B≠∠C. 小结:反证法的步骤:假设结论的反面不成立→逻辑推理得出矛盾→肯定原结论正确. 例2已知:如图有a、b、c三条直线,且a//c,b//c.求证:a//b 证明:假设a与b不平行,则可设它们相交于点A.那么过点A就有两条直线a、b与直线c 平行,这与“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矛盾,假设不成立.∴a//b. 小结:根据假设推出结论除了可以与已知条件矛盾以外,还可以与我们学过的定理、公理矛盾. 例3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已知:△ABC,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证明:假设△ABC中没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则∠A>60°,∠B>60°,∠C>60°∴∠A+∠B+∠C>60°+60°+60°=180°. 即∠A+∠B+∠C>180°,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矛盾.假设不成立. ∴△ABC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三、课堂练习:课本P164练习. 四、课时小结 本节重点研究了反证法证题的一般步骤及反证法证明命题的应用.对于反证法的熟练掌握还需在今后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加强和提高. 五、课后作业:课本P164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公式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公式总结 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注:只要最短的两边之和大于最长边,则可围成三角形) 2、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即: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a-b<c<a+b; 3、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 4、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不相交于一点,但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外部一点;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注: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AD是高: ∴∠ADB=∠ADC=90 5、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且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如图3:∵AD是△ABC的中线,∴ 6、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且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如图4:∵AD是△ABC角平分线,∴ 7、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8、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9、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0、正北与正北平行,正南与正南平行;

1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相加等于90;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3、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ACD=∠A+∠B 14、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作它的对角线,可以作出(n-3)条对角线; 15、多边形的对角线总数=条; 16、正多边形:边和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正三角形也就是等边三角形,正四边形也就是正方形; 17、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外角和都等于360;正n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正n边形每个外角的度数= ;(注:内角相等,则外角也相等,因为外角与相邻内角的和等于180) 18、一个多边形的边都相等,则它的内角不一定都相等;反之,一个多边形的内角都相等,则它的边不一定都相等;多边形最多有3个锐角; 19、只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一种镶嵌。第二章:全等三角形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下运用公式法(2)学案

2.3运用公式法(2) 课型:新授 学生姓名:_________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 (1)经历通过整式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等逆向得出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的过程,发展逆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2)会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3)在逆用乘法公式的过程中,了解换元的思想方法 2.学习重点:会逆用完全平方公式、十字相乘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3.学习难点:熟练逆用完全平方公式、十字相乘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课前导学] 1.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57—P58并完成课前检测。 2.课前检测 (1) 分解因式: ①2 4224916.0n m b a - ②224)32(x y x -- ③)()(3x y y x -+- (2) ①222(________)2520(______)=++q pq ; ②22)(________________94=+-x x ; ③________________ )2)(3(=++x x ; ④_________________)2)(1(=--x x ; (3) 默写平方差公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x a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前学记(课前学习疑难点、教学要求建议) [课堂研讨] 1.新知探究 (1)新课引入: ①填空: (a+b )(a-b ) = ; a 2–b 2= ; (a+b )2= ; (a-b)2 = ; a 2+2ab+ b 2= ; a 2-2ab+ b 2= . ②结论: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八年级数学下册 4.4《反证法》学案 浙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4.4《反证法》学案浙教版 4、4 反证法 【学习目标】 1、理解反证法的含义与原理,掌握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2、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代数命题和几何命题; 3、树立“正难则反”和“转换思维”的意识。 【学习过程】 1、阅读书中故事路边苦李王戎是怎样知道李子是苦的呢?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其思维过程的表述如下图:这种推理方法就是反证法。在证明一个命题时,有时先假设命题不成立,从这样的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和已知条件矛盾,或者与定义,公理,定理等矛盾,从而得出假设命题不成立是错误的,即所求证的命题正确。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2、请你模仿推理: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在古希腊时,有三个哲学家,由于争论和天气的炎热感到疲倦,于是就在花园里的一棵大树下躺下休息睡着了。这时一个爱开玩笑的人用炭涂黑了他们的前额,当他们醒过来后,彼此相看时都笑了。一会儿其中有一个人却突然不笑了,他是觉察到什么了? 3、整体感知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思维过程:我们假定“结论不成立”,结论一不成立就会出毛病,这个毛病是通过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公理或定理矛盾的方法暴露出来的。

这个毛病是怎么造成的呢?推理没有错误,已知条件,公理或定理没有错误,这样一来,唯一有错误的地方就是一开始的假定。既然“结论不成立”有错误,就肯定结论必然成立了。概括地说就是要利用“结论的反面不成立”的证明来证明结论成立。4、请你写出下列结论的反面 1、a⊥b; 2、d是正数; 3、a≥0; 4、a∥b。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完成课内练习1、6、例、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条也相交。已知:求证:证明:7、根据上述解答,归纳反证法证题的步骤。 ①假定结论不成立(即结论的反面成立);②从假设出发,结合已知条件,经过推理论证,推出与已知条件或定义、定理、公理相矛盾;③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④肯定命题的结论成立。方法总结: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有哪些方法? 8、当堂练习:书作业题 9、甲、乙、丙、丁、戊五人在运动会上分获一百米、二百米、跳高、跳远和铅球冠军,有四个人猜测比赛结果:A说:乙获铅球冠军,丁获跳高冠军; B说:甲获百米冠军,戊获跳远冠军;C说:丙获跳远冠军,丁获二百米冠军; D说:乙获跳高冠

八 年 级 数 学 公 式 及 概 念

八 年 级 数 学 公 式 及 概 念 八年级数学组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 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a ”,读作根号a 。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 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读作“正、负根号a ”。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0≥a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 a ≥0 3、立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x 3=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 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3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八年级数学教案)公式法教案1

公式法教案1 八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片,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你能叙述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定义吗? 问题2: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步骤是什么? 问题3:你能将a2-b2分解因式吗?你是如何思考的? [生]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其实是整式乘法的逆用,?也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了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2.提公因式法的第一步是观察多项式各项是否有公因式,如果没有公因式,?就不能使用提公因式法对该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3.对不能使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多项式,不能说不能进行因式分解. [生]要将a2-b2进行因式分解,可以发现它没有公因式,?不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但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个多项式是两个数的平方差形式,所以用平方差公式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a2-b2=(a+b)(a-b). [师]多项式的乘法公式的逆向应用,就是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公式,如果被分解的多项式符合公式的条件,就可以直接写出因式分解的结果,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称为运用公式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Ⅱ.导入新课 [师]观察平方差公式:a2-b2=(a+b)(a-b)的项、指数、符号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分析、讨论、总结,最后得出下列结论) (1)左边是二项式,每项都是平方的形式,两项的符号相反. (2)右边是两个多项式的积,一个因式是两数的和,另一个因式是这两数的差. (3)在乘法公式中,平方差是计算结果,而在分解因式,?平方差是得分解因式的多项式. 由此可知如果多项式是两数差的形式,并且这两个数又都可以写成平方的形式,那么这个多项式可以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出示投影片 [做下列填空题的作用在于训练学生迅速地把一个单项式写成平方的形式.?也可以对积的乘方、幂的乘方运算法则给予一定时间的复习,避免出现4a2=(4a)2?这一类错误] 填空: (1)4a2=( )2; (2) b2=( )2; (3)0.16a4=( )2; (4)1.21a2b2=( )2; (5)2 x4=( )2; (6)5 x4y2=( )2. 例题解析: 出示投影片: [例1]分解因式 (1)4x2-9 (2)(x+p)2-(x+q) [例2]分解因式 (1)x4-y4 (2)a3b-ab 可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求解,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纠正学生解题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并对各种错误进行评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