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NA检测显示现代中国人源于非洲

DNA检测显示现代中国人源于非洲

DNA检测显示现代中国人源于非洲
DNA检测显示现代中国人源于非洲

DNA检测显示现代中国人源于非洲

DNA检测显示现代中国人源于非洲

中国科学家自测DNA探秘身世,我们的祖先来自非洲

科学家怎样通过DNA检测,找到祖先的“迁徙地图”

6万年前,中国土著是怎样消失的

中国古人类怎样神秘消失

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金力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DNA分析得出结论: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因为强有力的科学支撑,他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可是,如果金力教授的结论是真的,为什么我们跟非洲人长得如此不同?那些在中国考古发现的古人类的后代又都去了哪里?他们是被远道而来的非洲人干掉的吗?

所有现代人的祖先是20万年前的一个非洲妇女?

记者找到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谭婧泽老师,她告诉记者,金力教授发表的这个关于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观点早在2001年就已经问世了。当时他带领一个研究团队专门就中国人的遗传分子进行了研究,他们想研究中国人到底起源于哪里?是否如前人所说的全世界的现代人都起源于非洲?最后他们得出的结果和前人得出的结果竟是一致的。

金力教授他们提出的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1987年的时候就有人推出整个人类都起源于非洲。最早推断出人类起源于非洲的是卡恩和威尔逊两位科学家。

1987年初,卡恩和威尔逊等人提出,将所有婴儿的线粒体DNA向前追踪,最后会追到大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即现今全世界人的祖先。大约在13万年前,她的一群后裔离开了其生活的非洲家乡,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代替了当地的土著居民,最后在全球定居下来,演化成了现代的不同人种。于是有人把这种理论叫做“夏娃理论”。认为现代人类是单一起源并来自非洲。

此后,越来越多的遗传学证据都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的现代人都起源于非洲。1998年中国科学家褚嘉祐等人利用30个常染色体微卫星位点分析了南北人群和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遗传结构,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和进化树聚类分析都支持现代中国人来源于非洲,并经由东南亚进入中国大陆。

由于微卫星位点突变率较高,对研究较久远的人类进化事件和人群迁移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等人发展了一套Y染色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简称SNP)研究理论,来研究中国人的起源问题。而Y-SNP这套研究理论,也就是金力、李辉他们运用的研究理论。

这个惊天结论是从一个古老的DNA分子引出的

在2001年的时候,金力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全球权威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Y 染色体遗传学证据支持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论文,这篇文章从DNA的角度分析,得出了“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这个结论。

在谭婧泽老师提供的这篇支持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论文中,记者了解到,金力教授他们是通过人类基因中的Y染色体的遗传特性来研究人类起源的。为什么选用Y染色体?是因为Y染色体从遗传角度来说相对更单纯。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套染色体,一套来自父亲,一套来自母亲。在这些染色体中,Y染色体是男性染色体,只由父亲一方遗传而来,这就减少了基因突变率,所以通过Y染色体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基因遗传的“历史轨迹”,因此,包括金力教授在内的很多遗传学家都把这种遗传物质作为研究现代人类起源的最佳材料。

金力他们利用了3个古老的Y染色体上的SNP作为研究重点,即M89、M130和YAP 这3个古老的Y-SNP,这3个Y-SNP又都是在M168突变型的基础上产生的3个突变类型。

为什么用M168这个遗传分子?金力他们在文章中这样解释,“据认为,M168是人类在非洲时产生的突变型,其原始型只出现在东非人群,除非洲以外的现代人及部分非洲人都带有M168的突变型,M168是现代人类单一起源于非洲的最直接证据。”

科学家怎样通过DNA推断古人类生活年代

有人会奇怪,科学家是怎么知道一个DNA分子的年代的?为什么说M168在原始的非洲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这个DNA的存在时间是怎么推断出来的?

同为复旦大学现代人类研究中心的李辉副教授在一次访谈中解释说道,分子人类学用的是非基因的DNA序列。因为基因是有生理功能的,是不能随便变化的。如果基因随便变的话,我们人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影响。

而在他们的分子人类学研究里,在研究的材料方法上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非基因,一个是单倍遗传。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DNA就是单倍遗传分子。在Y染色体上,基因也很少,大部分都是非基因序列。在非基因序列中,会分析两种突变类型。一种叫做单核苷酸多态突变(即SNP),它的突变很罕见,也很稳定。同一个突变历史上不会重复出现,也不会变回去。所以全世界Y染色体各种类型的结构关系就是据此构建的。另一种叫做短串联重复突变(STR),这种突变是在不断变长变短的,而且变化是匀速的。所以只要调查到突变的总量,再除以突变的速度,就可以得到Y染色体各种类型的产生时间了。

也就是说,通过这种叫做SNP和STR的DNA分子的突变规律,突变分子的出现时间可以被推断出来。M168这个突变分子的出现时间也就可以推断出来了。

中国人的DNA都带有非洲的遗传痕迹

金力他们从中国各地找了近1万例男性随机样本做实验,通过研究发现,所有样本都只具有M168仅有的三种突变。也就是说,这9988例样本中,M89、M130和YAP这3个最古老的遗传分子只发生了三种突变:一种突变成了M89T、M130C和YAP-,发生这种突变类型的个体最多,有9329例,占93.4%;一种突变为M89C、M130T和YAP-,这种类型的比例占3.7%,有370例;最后一种突变为M89C、M130C和YAP+,有290例,占2.9%。除了这三种突变外,没有其他新的突变种类出现。

这个结果和除非洲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的基因分型结果是一致的,就是说M168在非洲之外的地区没有出现新的突变,也都是只出现了这三种突变,只有有新的突变样本出现才能说明中国人不一定都是起源于非洲。

所以,金力他们检测的这近1万名中国男性的样品全都携带有来自非洲的“遗传痕迹”,这从另一个角度又支持了非洲起源学说。

这个结果也出乎金力他们的意外。

通过DNA如何得知祖先的迁徙路线

金力他们除了想找到是否存在中国独立起源的证据,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考察这3个古老的Y染色体单倍型的分布频率,来研究中国各地区人群的遗传结构、分布特点及其与中国周边地区人群的遗传关系。通过这些遗传分子如何能知道人类的分布和变迁情况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个民族的遗传分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共性。在金力他们的研究中,他们通过M89、M130和YAP发生的三种突变类型,就可以推断出中国各民族人群的分布和迁徙过程,比如突变成M89T、M130C和Y AP-这种类型的人在汉族人群中出现的几率最大,样本中汉族人数也最多,达到93.4%。而其他两种突变型在少数民族人群中出现几率大。根据现有民族的分布特点,大致就可以推断出人类的迁徙和发展情况。

李辉曾经以自己的DNA分子做研究,来推断自己的祖先大概来自哪里。他从自己的Y 染色体上看到,他的Y染色体是O1型,根是在北部湾沿岸、海南以西那一部分。O1的发现能追溯到两万多年前,大概到了一万多年前的时候,就扩散到了广东、台湾、福建这些地方。到了8000年前的时候开始到了今天的江浙沿海一带。O1型的Y染色体大约是七八千

中国姓氏的起源[1]

1.中国姓氏的起源 作为血脉延续的姓氏,最早出现在中国。从公元前3000年中国第一个姓—风姓开始,中国的姓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绵延不绝。有关专家最新研究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曾经使用过的姓氏高达22000个,而其中不少姓氏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在姓氏的传承之中得以体现。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组成,形象的说明最早的姓跟母亲有关。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姓和氏的区别:先秦时期,姓和氏含义不同。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繁衍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所以,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 姓和氏的融合: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氏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 《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英国是:Smythe,Jones,Williams;美国是:Smith,Johnson,Carson;法国是:Martin,Bernard,Dupont;德国是:Schultz,Mueller,Shmidt; 俄国是:Ivanov,Vasiliev,Deternov;中国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 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张的,就有一亿人,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换名话说,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象毛、江、白、文、关、廖、苗、池等等。 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氏为姓。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 如:姬、姜、姒、风、己、子、任、伊、嬴、姚。

中国人从哪里来:所有中国人都来自南方.

我们都有一个家 数万年前,现代亚洲人的一支,身上带着O3型的染色体,开始向北迁徙;数千年前,O3-122这一支种小米起家的人,开始向东向南扩展,最终遍布中国大地。 文/国家历史主笔黄艾禾 一个布希曼族男孩,从他的面庞上,似乎可以看到我们祖先的影子

“国际Y染色体命名委员会”把全世界的Y染色体分为从A到R的若干大的类型,而中国人所带的,主要是O型、D型,其中D型比较古老,是棕色人种留下的基因,而O型分为O1,O2和O3三种,O1型从越南、广西方向进入中国,沿着海岸线往东北走,形成了百越民族。在距今两万年的时候,O3型中分化出了O3a3b型的一支,即是苗瑶语族的祖先。而O3型其他的人,继续向北走,成为汉、羌、藏等人的共同祖先。耶鲁大学李辉供图 9月初,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复旦大学校园里,到处是报到的新生,复旦大学生命学院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谭婧泽老师则忙着带几个助手给新生做体检。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健康检查,她是要配合课题,对学生们进行体质人类学的测量,取得一批数据。“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正好是不错的数据来源”,而建立庞大的全国范围的人群数据库,是复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近年来一直孜孜以求的工作。 复旦的新生们以来自江浙一带的为多,但也有许多学生从云南、江西、河南、山东等省考来。而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主任金力是上海人,李士林是吉林人,其他同事分别来自新疆、甘肃、江苏、湖北……谭婧泽自己是宁夏人。 谭婧泽是18岁就离开宁夏的。到上海之前,她先到北京,在那里上大学和读研究生。毕业后,她又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再到复旦。从宁夏到上海,相隔“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故乡,已成为户口本或登记表上的“籍贯”,而对于她的下一代,宁夏只是母亲的老家,是自己的上一代向上海迁徙的一个源头。 那么再上一代呢?谭婧泽的父母都是宁夏人。父母的父母呢?他们怎么到宁夏的?再一代代追上去,他们的祖先又是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总有孩子向自己的父母问起,一代一代问了好多年。

德国人与中国人文化差异

德国人与中国人的文化差异 这是一个德国华裔人画了一系列图来形象的表达他认为中国人与德国人的习惯差异,觉得不错,另加一点个人的观点。蓝色代表德国人↓红色代表中国人↓ 1一日三餐 德国人喜欢早、晩冷食,中午热食;中国人喜欢早、中、晩都要求热食。 2人际关系 这幅图认为是最生动,最有代表性的。德国人交往讲究志趣相投,性格相近,有相通爱好的自然而然在一起交往,性质相对单纯些。而中国人讲究功利性的人际关系,所以编织出一个复杂的人际网,很多时候明明觉得对方很讨厌,不是一路人没有共同语言,但觉得这个人能有价值“用的上”,就去满脸堆笑的交往,各自心里打着小算盘,相辅相成。

3天气和心情 德国人喜欢晴天,讨厌雨天;中国人对晴天和雨天认为无所谓,不太影响心情。 4生活方式 德国人崇尚自由和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尤其有保持自己独立空间的强烈需要。而中国人喜欢热闹,扎堆,害怕被孤立。从某个角度讲,西方人更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5# 5交通工具 这跟经济发展有关,但也跟公共意识,环保意识有关,德国人家家有汽车,休闲时尚也骑自行车;当然在中国,很多东西早失去了它工具的本质,人骑自行车看穷,贷款也要买汽车,做梦都想奔驰宝马,而形成一种炫耀的象征。 6老人的生活 这个图既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也反映社会生活保障制度的差异。

7自我 德国人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特立独行和自信很正常;中国文化有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传统,人们喜欢随大流,集体大于自我。 8周末的街景 德国人喜欢休闲安静,中国人喜欢涌出来逛大街,另外延伸说一句,据出国的朋友说西方人如果不出去旅游探险,他们的周末休闲生活在我们看起来很没趣,一般就是在家或者去酒吧喝点酒;注意:欧美的酒吧不是我们的夜场那种乱糟糟的地方。另外,西方人认为唱卡拉OK是不太文明的行为,所以欧美国家基本上没有ktv,唱ktv只在亚洲流行。 9孩子 德国人从小就培养自食其力;而在中国,大人把孩子看作中心,很大部分原因是中国传统历来有接续香火,传宗接代的想法,自己活出什么价值不太重要,希望让下一代吃好喝好就算完成任务了。 10美丽的标准 德国人认为皮肤黑象征健康;中国人认为皮肤白漂亮。 11胃痛时的饮品 德国人胃不舒服就想喝些饮料,中国人胃不舒服就想喝些清淡茶水。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例题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例题 1.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几乎无一字无来历,每一句诗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诗词本身涵纳了关于节日的丰富的传统习俗,读之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这表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2.诗词涵盖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尤其值得继承和发扬。社会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文化软实力和人的素质思想亟待并行跟进,古诗文传统文化恰恰是一种提升的力量。这说明: A.文化是影响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对提升人的素质具有决定作用 3.诗是记载人类生命文化最早的文学形式,它给人类巨大的精神支持,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强大的文化精神。该观点强调了: A.文化都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B.文化对个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C.文化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D.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4.要把中华诗词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我们传承古代经典,不是单纯的背诵一些诗词,而是传统中华民族文明。也不是只知其文不解其义,而是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 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 5.诗词本身经历的变迁和发展,始终都在记录着时代的面目,它本身固有内容的凝练性、结构性跳跃性和本身字词的韵律节奏性,让它区别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而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让古代诗歌更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开展中国诗词大会,主要是基于: A.人往往在无形和被动中接受文化熏陶 B.诗词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C.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6.从汉字听写大会,到谜语大会、成语大会,再到诗词大会,媒体人一次再一次地通过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让与国家要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成风化雨,引爆全民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潮。这表明: A.大众传媒已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消费心理对人的消费行为有决定性的作用 D.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7.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5万多首诗、2000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堪称文学典范。这启示我们必须: A.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全面推进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D.深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建设运动 8.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校,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有利于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魅力,成为我们最美的文化根。这要求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必须: ①尊重多样,逐渐趋同②博采众长,为我所用③立足传统,推陈出新④不移根基,与时俱进

DNA检测显示现代中国人源于非洲

DNA检测显示现代中国人源于非洲 DNA检测显示现代中国人源于非洲 中国科学家自测DNA探秘身世,我们的祖先来自非洲 科学家怎样通过DNA检测,找到祖先的“迁徙地图” 6万年前,中国土著是怎样消失的 中国古人类怎样神秘消失 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金力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DNA分析得出结论: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因为强有力的科学支撑,他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可是,如果金力教授的结论是真的,为什么我们跟非洲人长得如此不同?那些在中国考古发现的古人类的后代又都去了哪里?他们是被远道而来的非洲人干掉的吗? 所有现代人的祖先是20万年前的一个非洲妇女? 记者找到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谭婧泽老师,她告诉记者,金力教授发表的这个关于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观点早在2001年就已经问世了。当时他带领一个研究团队专门就中国人的遗传分子进行了研究,他们想研究中国人到底起源于哪里?是否如前人所说的全世界的现代人都起源于非洲?最后他们得出的结果和前人得出的结果竟是一致的。 金力教授他们提出的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1987年的时候就有人推出整个人类都起源于非洲。最早推断出人类起源于非洲的是卡恩和威尔逊两位科学家。 1987年初,卡恩和威尔逊等人提出,将所有婴儿的线粒体DNA向前追踪,最后会追到大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即现今全世界人的祖先。大约在13万年前,她的一群后裔离开了其生活的非洲家乡,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代替了当地的土著居民,最后在全球定居下来,演化成了现代的不同人种。于是有人把这种理论叫做“夏娃理论”。认为现代人类是单一起源并来自非洲。 此后,越来越多的遗传学证据都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的现代人都起源于非洲。1998年中国科学家褚嘉祐等人利用30个常染色体微卫星位点分析了南北人群和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遗传结构,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和进化树聚类分析都支持现代中国人来源于非洲,并经由东南亚进入中国大陆。 由于微卫星位点突变率较高,对研究较久远的人类进化事件和人群迁移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等人发展了一套Y染色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简称SNP)研究理论,来研究中国人的起源问题。而Y-SNP这套研究理论,也就是金力、李辉他们运用的研究理论。 这个惊天结论是从一个古老的DNA分子引出的 在2001年的时候,金力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全球权威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Y 染色体遗传学证据支持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论文,这篇文章从DNA的角度分析,得出了“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这个结论。 在谭婧泽老师提供的这篇支持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论文中,记者了解到,金力教授他们是通过人类基因中的Y染色体的遗传特性来研究人类起源的。为什么选用Y染色体?是因为Y染色体从遗传角度来说相对更单纯。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套染色体,一套来自父亲,一套来自母亲。在这些染色体中,Y染色体是男性染色体,只由父亲一方遗传而来,这就减少了基因突变率,所以通过Y染色体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基因遗传的“历史轨迹”,因此,包括金力教授在内的很多遗传学家都把这种遗传物质作为研究现代人类起源的最佳材料。 金力他们利用了3个古老的Y染色体上的SNP作为研究重点,即M89、M130和YAP 这3个古老的Y-SNP,这3个Y-SNP又都是在M168突变型的基础上产生的3个突变类型。

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文化基因分析

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文化基因分析 摘要: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起源不同,中西方民族各自发展出有明显差异的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这些无形的因素内在地影响着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本文尝试从建筑材料与结构、建筑布局、装饰色彩、艺术风格、美学价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来分析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建筑;文化基因;分析 正文: 建筑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向人们倾述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思想观念、宗教情感、审美情趣等。中西建筑文化在建筑特色、艺术形式、人文理念,尤其是发展渊源诸方面之明显不同的根本成因在于其生成的文化土壤不同,即不同地域文化或民族文化的背景的显著差异性。 一、中西建筑文化差异的分析比较 由于地理环境、民族性格、历史文化等因素差异之影响,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传统建筑在建筑材料与结构、建筑布局、装饰色彩、艺术风格、美学价值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1、从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上看:中国传统(古典)建筑主要是土木制品,采用框架式结构,榫卯安装,梁架承重。在造型上重视曲线美,气韵生动。而西方传统建筑材料主要是石质制品,采用围柱式、券柱式结构,墙柱承重。在造型上重视块、面的应用,形态厚重。中国传统建筑的砖木结构适应小家小户的个体生活,凭借经验和巧思即可成功,故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始终没有上升到近代力学的研究高度。西方传统(古典)建筑多兴建大跨度的拱门、穹隆以容纳上万会众,要有精密的力学知识,由此促进了结构力学的发展。 2、从建筑布局上看:中国传统(古典)建筑为群体组合,即由一个个的单位建筑组合而成一个大的建筑群,空间上横向扩展,讲究中轴对称,追求纵深效果。城市布局多为矩形或方形。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封闭的、严谨的,追求内在的含蓄和私密性;而西方传统(古典)建筑多注重单体的建筑艺术效果,空间上垂直扩展,讲究突兀高耸,追求立面效果。城市布局多为同心放射状。整体风格是外向的、开放的、活泼的,追求外在的进取和自由性。 3、从装饰色彩上看:中国传统(古典)建筑由于是木构件,需要油漆或涂料保护,色彩以红、黄、绿、蓝为主色调,台基多为汉白玉,鲜艳夺目,具有强烈对比的性格特征。而西方传统(古典)建筑由于多使用石质材料,色彩以白、灰、米黄为主色调,朴素淡雅,具有调和性格特征,但内部装饰鲜色彩丽,追求一种光怪陆离、迷乱、朦胧的宗教感应氛围。 4、从建筑理念上看: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风格具有温和、实用、平缓、轻捷等特征,表现的是入世的生活气息,实践理性精神(或功能性)较突出,故谓之为“人本主义建筑”。西方传统(古典)建筑风格具有冷硬、敦实、突兀、玄妙等特征,体现的是以神灵为崇拜对象的宗教神灵精神或一种弃绝尘寰的宗教出世观念,故谓之为“神本主义建筑”。 5、从时空观念上看:中国传统(古典)建筑文化偏重于建筑的时间因素,西方传统(古典)建筑文化则强调建筑的空间因素。具体来说,中国建筑首先通过营造数重进深、曲折幽深、连绵不尽的群体组合效果体现浓厚的时间精神,中央至尊的文化理念变“空间之中”为“时间之中”的建筑表现乃“中轴线”布局。中国建筑居室分配的传统习俗表现为时间意识的长幼有序,而西方建筑首先以哥特式为代表将结构上的独体化和强烈的向上冲刺的空间意识表现得最为充分。此外,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导致西方建筑内部垂直空间的广阔度和外部

从中国晚期智人颅牙特征看中国现代人起源

第17卷 第4期 1998年11月人 类 学 学 报A CTA AN THRO POLO G I CA S I N I CA V o l 117,N o 14N ov .,1998从中国晚期智人颅牙特征看中国现代人起源 吴新智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 100044) 摘 要 本文提供或援引了中国晚期智人头骨的额骨鳞部最突出点位置、颊部骨骼下缘的形状、头 骨最宽处位置等特征和铲形门齿等牙齿特征的出现率等的有关数据,并探讨了这些特征系来源 于非洲“夏娃”的后裔,还是中国当地更早的人群。所得结论更倾向于后者而不利于前者。中国 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的文化之间缺乏显然的反差,没有中断的迹象,也是不利于中国现代人 起源的替代说的有力佐证。 关键词 智人,颅骨特征,牙齿特征,连续进化,杂交,现代人起源,中国 收稿日期:1998206226 本文作者曾与布劳厄尔(G .B ra βuer )在德国汉堡的汉堡大学人类生物学研究所对中国 和非洲的属于古老型智人的颅骨的一系列形态特征作了比较研究。我们发现有几项形态特征的变异谱在非洲标本中表现出比在中国标本中为宽广(吴新智,1994)。属于这种情况的特征有:额骨最突隆部的位置,枕骨圆枕的形状,项平面后部的形状,颧骨额蝶突所朝的方向,齿槽突颌程度和上颌骨颧突下缘的轮廓等。另外还有一些特征迄今在中国的这一阶段的头骨上还没有发现,而在有的非洲古老型智人头骨上却表现得很明显,例如头骨脑颅部最宽处的位置在其后三分之一部,两侧颞上线之间的最短距离的位置比较靠后等。在该文内我们还指出,值得就这些特征在更新世晚期 全新世解剖学上现代类型人类化石中的表现情况进行研究,以帮助弄清在中国的地区连续进化和外来因素之间,何者在中国解剖学上现代型人类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晚更新世解剖学上现代型人类中的主要标本,出自山顶洞、柳江和资阳的头骨进行研究,以查明它们在一些特征方面的表现。 1 额骨最突隆部的位置 吴新智等(1994)曾测量中国和非洲的远古型和现代型智人的标本计算两项指数即: a .眉间点区段长 g - b 弦长 b .鼻根点区段长 n -b 弦长 此二指数在该文中被分别称为指数 和 。 本文增加了对山顶洞3个头骨模型的测量,得出中国晚期智人的此二指数及有关测量的

mtDNA与现代人类的起源和迁徙

m t DNA与现代人类的起源和迁徙 霍正浩(宁夏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宁夏银川750004) 摘要 对现代人类线粒体DNA(m tDNA)类型在各人群中分布特点的研究表明,人类起源于约20万年前的非洲,然后向全球各个角落迁徙,并演化为现代人。 关键词 m tDNA 人类 起源 迁徙 探索人类起源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大课题。科学家们越来越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多年来一直被列入自然科学七大疑难和有争议的问题之一。目前,学术界对现代人类的起源有3种假说:1)多地区起源假说 认为现代人类是在他们居住地区内的原始居民经过十分漫长的时间进化而成的,如黄种人由居住在亚洲的北京猿人的后代进化而成;白种人由居住在欧洲的尼安德特人的后代进化而成;2)基因流学说 认为现代人类起源可上溯到一个古代谱系网,对遗传的贡献在各地区间互不相同;3)非洲起源假说 认为现代人大约在距今20万年前起源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然后迁徙到全球各个角落,取代了当地已存在的直立人和远古智人,并进化为现代人类。随着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线粒体DNA(m tDNA)多态性应用于人类起源、演化以及群体间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使得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非洲起源假说。 1 m t D NA m tDNA是1个双链闭合环状分子,由16569个碱基对组成。由于m tDNA有一些独有的特征,使其成为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一个有力工具:1)m tDNA是单倍体,呈严格的母系遗传,因此,对m tDNA的系统分析可以直接反映出人群或种族的母系进化史;2)m tD2 NA的突变率比核DNA快5~10倍,因而,在相同的时间内,它比核DNA能积累更多的突变,在人群中这些突变大都属于中性突变,即这些突变对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功能并无影响,因此,并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中性突变在地理上隔离的人群中变异度很高;3)m tDNA 比核DNA拥有更多的拷贝数,所以,对m tDNA的分析比对核DNA的分析具有更高的灵敏性,适合应用于对古代DNA或化石DNA的分析;4)m tDNA在群体内变异大、分子结构简单、序列已完全清楚;5)由于m tDNA极少发生重组,m tDNA的变化主要来源于突变,这样人们可以通过对比m tDNA序列上的差异推算从同一个祖先发生分化的时间,寻找人类起源和群体分化的特点。 2 m t D NA与人类起源 1987年以威尔逊为首的伯克利研究小组,提取了祖先来自非洲、欧洲、亚洲、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共147名妇女胎盘细胞的m tDNA,然后用12种高分辨率限制性内切酶构成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发现在非洲3个原始部落(96%的俾格米人、93%的布什曼人和71%的班图斯人)人群中,其m tDNA5′末端识别序列中的3592位点有特异的Hpa 限制性酶的切点,而在欧洲人和亚洲人中却没有。进一步将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划分为133个类型,结果显示,m tDNA的类型具有明显的种族特异性。通过系统发生分析建立了表示这些个体m tDNA类型相互关系的系统树,这一系统树具有1个共同的祖先,并且最深的根来源于非洲。据此,他们提出:现代人类起源于距今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1个女人(即线粒体“夏娃”),并由此扩散到世界各地。这篇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自然》上的论文在国际人类学和遗传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同时,也促进了分子生物学技术迅速应用于人类起源的研究领域。随后的10多年中,科学家们对不同人群的m tDNA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其结果均支持“非洲起源说”。这些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人群中m tDNA的多样性在非洲人中最明显,因而是最古老的人种;亚欧大陆次之,美洲土著人群中最少,同时m tDNA的突变和序列多样性的积累速度是相对一致的,由此可以推断现代人类最初起源于非洲;2)m tDNA的多样性与个体的人种和地理起源高度相关;3)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m tD2 NA的“进化钟”比较恒定,而且比核基因的进化快的多;4)在不同现代人群中发现的所有m tDNA谱系都可以追溯到大约距今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1个女人。比较不属于非洲分支内人群的m tDNA可粗略地定出他们的“迁移史”。 3 现代人类起源的时间与迁移 威尔逊研究小组根据m tDNA的核苷酸每改变2%~4%相当于100万年的进化历程,推算出现代人类的进化树具有约20万年历史。在随后的研究中,特别是通过与4种非洲猿类m tDNA的比较中发现,亚洲人和欧洲人的多样性非常接近,非洲人则远远高出,黑猩猩又是非洲人的10倍。如果按人类和非洲猿的分化约发生在1300万年计算,那么现代人类起源的时间大约是距今143000±18000年前,也就是说人类出现于大约15万年前的非洲大陆,当非洲母亲迁移到新的大陆以 — 4 1 —生 物 学 通 报 2002年第37卷第8期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德差异

下面那些图画都是一个德国人画的,看来他对中国文化还是颇有些研究的。至少他看到了 问题的表面,这已经很不一般。之所以说他对中国与德国文化之间的差别的理解有些表面化,是因为他只看到表面,却没有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会如他所绘画出来的那种情形。相 信他一时半会儿不会给出答案,或者说,不会给出正确的答案的。不过,即便是这样,也可 以从他的画中,深刻地感受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严重差别,以及因差别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思维方式,为人处事,世界观,人生意义探究等。 这些画非常生动,同时也让人思考。至少我看到了这些画,印象非常深刻之余,想到了 好多:究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两者之间究竟有没有一点儿交叉点?如 果有的话,那是什么样的交叉点?这个交叉点的面积究竟有多大?此外,两者之间能否有可能 有某些时候达成50%以上的相类似,甚至更大胆一点假设80%相类似? 达到80%看起来似乎非常有难度。中国文化,如西方文化一样,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已成为中国人特有基因,成为“遗传微粒”。中国人的老祖宗在每个中国人出生前,就把这种“炎黄基因”的大部分覆制传递到中国人身上,就是说,还没出生,中国人就不由自主地成 为特定意义上的“中国人”,并使之一辈子不可有丝毫更改。而德国人,或者说欧洲的那些 西方人,也一样,也只能将他们祖先的基因传承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本质性的改变。 所以,当看到有些纯种中国人讲英语,不停地“耸肩”,“恩哼”时,真让人感到难受,可以说是种折磨人的事情。事实上,中国人永远不可能把西方人特有的“耸肩”的绝对正确 姿势,给完全拷贝过来。正如德国人或者说西方人,永远也把握不了中国京剧中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的样子一样。看他们表演京剧,不过就是当一乐子,一笑了之。 事实上,西方人永远不可能彻底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在思考方式、为人处事上面会是那样,而不是这样;也永远不会真正弄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的世界观会与他们的相当不同,而不是相同;更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与他们的相去那么远,而不是这么近。他们只 能用画来说明区别,也仅仅是说明一下区别,而不太可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中国文化已经深深地刻进中国人的一切行为之中,一切思考模式之中,而要让中国人彻 底改变中国人的这些文化习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务”。同理,要让德国人,或者说是 西方人彻底改变他们的一切行为方式,及思维方式,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就区别 说区别,不指望彼此有什么本质性的改变,这似乎才是理解东西方文化的最理想境界。这也 应该是看这些画时的最佳心态吧。

中国人为什么热衷于做亲子鉴定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每年做亲子鉴定的人数以20%的速度在逐年递增,而在一些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城市,亲子鉴定人数的年增长率更是达到了40%-50%,增长速度十分惊人。那么,中国人为什么热衷于做亲子鉴定?他们究竟有什么非做亲子鉴定不可的原因呢? 经过大量的一手案例分析可以看出,随着一夜情、性滥交、婚外恋、“包二奶”、未婚同居、老夫少妻等现象逐年增多,由此引发的“谁是孩子的父亲”的亲权纠纷也呈递增趋势,这导致想做亲子鉴定的人数持续上升。 中国人为什么热衷于做亲子鉴定?事实上,目前做亲子鉴定的人数较多,而每个人也有一段不同的故事。 中国人为什么热衷于做亲子鉴定 1、在已婚夫妇中,丈夫怀疑孩子非己所生。 这类案件在整个亲子鉴定中占70%以上。在这类案件中,通常是夫妻双方协商后,带着孩子到司法鉴定所进行鉴定。孩子的基因一半来自母方,一半来自父方,将孩子的基因与母亲和父亲进行比对,就可以做出鉴定结论。还有少部分男方在瞒着配偶的情况下,悄悄带着孩子到亲子鉴定实验室,进行单亲鉴定。像这样缺少母亲的单亲鉴定中,由于母亲的基因我们无法检测,所以只有将孩子与父亲比对的基因座位数增加到一定标准,才能达到认定和排除。 2、医院调错婴儿,也是亲子鉴定的范畴。 王某,湖北人,自诉观察孩子后发现孩子的行为举止与自己家系人员无相似处,怀疑孩子非他所生。2016年3月,他瞒着妻子到核子基因旗下华曦司法鉴定所进行了单亲鉴定,结果孩子非他所生。妻子觉得十分委屈,哭着来到了华曦,要求重新鉴定,在当事人身份清楚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了鉴定。结果孩子不仅与父亲没有血缘关系,其母亲也不是亲生母亲。后来,到医院找到可能调错的对象,在华曦进行亲子鉴定。结果两方父母都认回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3、移民案件的血缘鉴定在目前亲子鉴定中的比例不断增加。 父亲或母亲在国外,要将子女移民国外,需要进行亲生关系的确定。父母可以在国外做DNA分型或者将静脉血制成血痕,并将其公证后寄回国内,和孩子的DNA检测数据一起进行分析对比。此类鉴定关键是要把父母和孩子的身份弄清楚,否则鉴定结果在移民局无法作为移民证据使用。所以当事人应该把身体证、护照、孩子出生证等证件尽可能带全。 ????

中华传统文化_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基因

2011年3月 第27卷第1期陕西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 f Shaanx i Inst itute of Educatio n M a r.2011V ol.27 N o.1 收稿日期:2010-09-15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A 004) 作者简介:刘淑霞(1963 ),女,陕西武功人,西安文理学院政教系教授。 中华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基因 刘淑霞 (西安文理学院政教系,陕西西安 710065)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珍贵财富。在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中华 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源泉。中国的现代化既不是对中华传统文 化的彻底否定,也不是对她的简单复归,而是批判的继承,是在逻辑分析和鉴别基础上的扬弃与创新。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谐社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8X(2011)01-0018-04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勤劳而又智慧的伟大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用辛劳和汗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以下简称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她不但蕴涵着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基因,而且是世界新型文明的源头活水。然而,传统文化究竟能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对话背景下给中国现代化以何种影响,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仍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恒久而常新的重大课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就明示国人: 如果一个民族具有优秀文化传统,而人们对之无所认识,也就无从萌生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因此,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是十分必要的。![1] 一、传统文化的特质 中华民族是现今中国境内由华夏族演衍而来的汉族及55个少数民族的总称。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境内各族间的联系纽带愈益强化,民族共同体诸要素(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渐趋完备。进入近代,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势力的侵入,中国境内各族进一步强化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整体意识,形成自觉的民族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 凡遇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一员也![2]。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造的,被人类赋予价值和意义的,代代相传的思想文化,或思想文化的变体链。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尔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传统文化逐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传统文化具有多元性,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得益彰。在传统文化体系中,既有华夏文明作为主体,也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补充;既有儒、道、墨、农、法、兵、名、杂、阴阳家等祖国母体文化,也融合着佛学和西学等外国异质文化,属于以儒为主与道家、佛家、西学相结合的多元文化。她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门类,其中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其中所提倡和褒扬的高尚志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礼待人、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重人格、尚气节的思想境界,知行统一、自我完善的修养目标,顺应潮流、不断革新的行为追求,淳朴务实、勤劳节俭的优良品质等等民族精神和优良道德传统,都具有超越时代的魅力。 传统文化具有普世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自古闻名于世,早在秦汉时代,许多异域他乡的人士就向往中原大国,纷纷来中国考察,中国的古老发明,例如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很快就传

中国古塔的起源

中国古塔的起源 公元一世纪前后,印度的窣堵波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塔”字也应运而生(塔字既象形,又涵盖了stupa的音与义,从“土”旁,含有封土之下埋有尸骨或“舍利”之意)。然而,中国并没有滋生印度佛教的社会土壤,佛教只好依附传统的礼制祠祀,佛塔也和古典的楼阁台榭结合起来,“上悬铜串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即在多层的楼阁顶加上一个有九层相轮的塔刹。(三国时,窄融在徐州大建佛寺,寺中造塔,塔的形式是塔顶“上悬铜窣九重,下为重楼阁道”。) 汉魏时已有了造塔的制度,《魏书·释老志》云:九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天全旧状”指的就是印度的窣堵波,“重构之”即为相叠多层的木楼亭阁。可见木楼亭阁顶上放置串堵波,就是那个时期佛塔的基本形式。 和中国人一样,印度人也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那半圆形的窣堵波代表了佛教的宇宙观。传入中国后的佛塔,中国人却把原来坐落在地上的“天”真正高高举到了天上,下面便以方形平面的楼阁来支撑,这是中国人“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 不仅如此,在中国人眼里,佛也具有人性,佛所居住的塔也被赋予世俗生活的内容。佛塔的第二个变化就是原来埋藏佛骨的阴森的地宫走上了地面,变成了“寺”。所以在中国往往寺与塔建在一起,有塔便有寺。古老宫殿式的寺庙平面展开,既是供奉佛祖的神殿,又可居可游;而那孤高耸天的佛塔,以它巨大超人的空间体量,打破传统古典建筑平缓坦然的空间序列,既是佛陀“涅磐”神圣的象征,又成了风景胜地的标志。“雁塔题名”成为历代文人登临咏怀的风流雅事;钱塘江边的六合塔,成了江船夜行的航标;河北开元寺的料敌塔使佛塔兼有军事作用;居庸关过街塔,下面不仅车马行人可以穿行,凡人经过即是对佛进行一次顶礼;有的地方甚至建塔镇妖以免除灾难,于是佛塔又变成风水塔。颇具意味的变化是,中国人把印度窣堵波那种指向神秘苍弯的象征形象,只是作为一种标记而束之高阁,塔刹以下楼阁则赋予现实人生、清醒实用的理性内容。所以中国的佛塔是“人”的建筑,而不是“神”的灵境(王世仁《塔的人情味》,载《美学》第四期)。 在千姿百态的中国佛塔中,不论是密檐塔,还是楼阁塔,风水塔还是文峰塔,细细观察的人总会发现,塔的层数皆为奇数,单层、三层、五层、……十三层、十五层、十七层,偶数层的塔极罕见,连塔刹相轮也不例外。而培的平面智为偶数边形,如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塔等,绝对没有奇数边的平面形式。除了构造上的原因外,其构思乃出于中国阴阳对立统一的宇宙观。数字在中国除了它的运算功能外,还被赋予哲学的意义。数字有奇有偶,有阴有阳。天数奇数,为阳数,生数;地数偶数,为阴数,成数。天在上,是圆的,向高发展要用天奇数;地在下,是方的,平面展开要用地偶数,这是中国人对数的讲究。天覆地载,高天厚地,天地合一,“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方才有“博厚配天,高明配地,悠久无疆”崇高境界的追求。 当然,佛教也有自己的解释:塔的四边,象征四圣谛;六边象征六道轮回;八边即是八相

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於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没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 关於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当然不同的也不少,在这些神话里头,很有趣的,我们可以发现有和进化论不谋而合之处。 归纳各种神话,人类的起源可以分为『呼唤而出』、『原本存在』、『植物变的』、『动物变的』和『泥土造的』五种,现就分别叙述。 《埃及神话》说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自古以来,埃及一直是个神秘之地,她是所有古老国家中最自我封闭的,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的文明很难对她发生影响,因此她的人类起源的说法也和别的民众不同。 埃及人认为远在埃及於世界上出现之前,全能的神『努(NU) 』就已存在,他创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他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最后,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 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成为第一位法老王,统治大地人类,开创安和繁荣景象。 人类原本就存在着的神话,散见於北美印第安人和纽西兰毛利人。印第安人神话中说到神创造天地,然后从地下带领人类上来,生活在大地上。毛利人的神话说『兰奇』和『巴巴』是天和地,是万物源头,当时天和地未分开,四下漆黑,其儿子渴望得到光明,便用力将天地推开,光明於是出现,一向藏在黑暗中的人类便被发现,原来他们也是天地所生。 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为日耳曼神话,它说天神欧丁(ODIN) 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人类是由动物变的之神话相当常见。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我们由这种『动物变人』的神话中,可以发现很接近进化论的说法,尤其是美洲神话中说人是猿猴变的,就完全与进化论相吻合,这种巧合,很耐人寻味。 我国神话论及人类起源的有数种,比较早的说法是《淮南子精神篇》:『有二神(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类气为虫(混浊的气体变成虫鱼鸟兽),精气为人(清纯的气体变成人)。』这种说法并未受多大重视。 晚一点的说法则指盘古垂死化为万物之时,身上的寄生虫变为人类。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盘古)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人)。』此种说法也没有流传开来。 另一种说法是指人类由黄帝所造,然后由其他的神上骈和桑林赋予四肢五官,见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这种说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骈和桑林是什麽样的神,在其他古籍中并无叙述,徒留一个谜。 在所有神话中,『泥土造人』的说法最多,也最为流传,如纽西兰神话说人是天神滴奇(TIKI) 用红土和自己的血制成;美拉尼西亚人也这样说;希腊神话说神从地球内部取出土与火,派普罗米修斯和埃皮米修斯兄弟二神,分别创造动物与人类,并赋予人类种种个性和智慧。 北美洲西部的迈都族印第安人认为当初『大地开创者』创造树木鸟兽之后,说『我要造人了。』便取些暗红色泥土搀水,做成一男一女。 在所有神话里,最引人入胜的泥土造人故事,要数我国的女娲和犹太神话(圣经)的上帝。

我眼中的德国人

姓名:许岳梅班级:英语115 学号:2011012946 我眼中的德国人 关键字:德国人,节俭,不张扬 内容摘要:国人的节俭,主要不是计较省下的几个小钱。他们尤其是有钱人做这一切的时候,真的能让你感觉到那种对物质的尊重和珍惜,那种避免犯罪的虔诚。 每个人看德国人,都有自己的视角。每个人脑海中形成的对德国人的印象,毫无例外地受到他接触的人,经历的事的影响。形形色色的印象,也许大同小异,也许大相径庭。下面就说说我眼中的德国人。 德国人十分含蓄,不事张扬。虽然德国的经济实力高居世界前列,发达程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只看表面,很难了解德国富庶的程度。很多来德国匆匆一游的国人,觉得德国比中国差远了。在德国,难得见到像国内那样装潢高档的名牌店或精品屋,五星级酒店也远不及国内的规模。媒体很少报道大款富豪排名榜之类的玩意,那些世界富豪排行榜上有名的德国人,难得能让人一睹真容。 德国人不会动不动就豪宅别墅,很多有钱人也就是普通的住房。德国人的住房,尤其是外表注重朴实无华。但对建筑材料的质量十分考究,各种配置如门、窗等都要求坚固耐用。购物多从注重实用的角度,决不虚有其表。完成一座建筑或一套设备,德国人是当作百年大计来对待,决不只追求表面的噱头。讲究内在品质的德国人,日子是过给自己看的,日子的滋润程度,只有自己知道。他们不爱显摆,不讲排场,日子过得实惠而踏实。 德国人的节俭也是很让人回味的。在国人的眼里,节俭只是穷人的专利。在德国却有这样的说法,“和富人在一起,可以学会节俭”。有钱人不会因为富足去赌城一掷千金,去酒吧砸高档酒取乐,更不会把金饰武装到牙齿来显示自己的财富。他们的节俭,不了解的国人肯定难以理解。我有个朋友刚到德国留学时,有人请他吃饭。因为朋友不太习惯德国食品,故剩下不少在盘子里。那人在对付完自己的盘子,征得朋友同意后,拿过朋友的盘子,毫不扭捏地吃了个干净,让初到德国的朋友惊讶不已。 感觉德国人的节俭,主要不是计较省下的几个小钱。他们尤其是有钱人做这一切的时候,真的能让你感觉到那种对物质的尊重和珍惜,那种避免犯罪的虔诚。曾经听朋友说有个德国女友,当她从路边捡回几个被丢弃的塑料桶作为沤肥之用时,想到的不是因此而省下的几文钱,而是废物利用,于己于环保都有利。

《中国人所带的Y染色体 从DNA上找源头》A 作者温哥华宅男

《中国人所带的Y染色体从DNA上找源头》A 作者温哥华 宅男 中国人所带的Y染色体从DNA上找源头 转自贴库网作者:温哥华宅男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从DNA上找源头1">“国际Y染色体命名委员会”把全世界的Y染色体分为从A到R的若干大的类型,而中国人所带的,主要是O型、D型,其中D型比较古老,是棕色人种留下 的基因,而O型分为O1,O2和O3三种,O1型从越南、广西方向进入中国,沿着海岸线往东北走,形成了百越民族。在距今两万年的时候,O3型中分化出了O3a3b型的一支,即是苗瑶语族的祖先。而O3型其他的人,继续向北走,成为汉、羌、藏等人的共同祖先。(耶鲁大学李辉供图)9月初,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复旦大学校园里,到处是报到的新生,复旦大学生命学院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谭婧泽老师则忙 着带几个助手给新生做体检。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健康检查,她是要配合课题,对学生们进行体质人类学的测量,取得一批数据。“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正好是不错的数据来源”, 而建立庞大的全国范围的人群数据库,是复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近年来一直孜孜以求的工作。复旦的新生们以来自江浙一带的为多,但也有许多学生从云南、江西、河南、山东等省考来。而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主任金力是

上海人,李士林是吉林人,其他同事分别来自新疆、甘肃、江苏、湖北……谭婧泽自己是宁夏人。谭婧泽是18岁就离开宁夏的。到上海之前,她先到北京,在那里上大学和读研究生。毕业后,她又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再到复旦。从宁夏到上海,相隔“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故乡,已成为户口本或登记表上的“籍贯”,而对于她的下一代,宁夏只是母亲的老家,是自己的上一代向上海迁徙的一个源头。那么再上一代呢?谭婧泽的父母都是宁夏人。父母的父母呢?他们怎么到宁夏的?再一代代追上去,他们的祖先又是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总有孩子向自己的父母问起,一代一代问了好多年。我们在学校读过的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人是从猿进化而来,进化是从数百万年前开始的。我们也都知道,北京的周口店曾出土了生活在6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似乎顺理成章的,我们都是“北京猿人”的后代。如果问今天的中国人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也都知道黄帝大战蚩尤的传说,知道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是,具体来说,上古的猿人是怎么变成今天的中国人的?我自己又怎么成为今天的我的,会呆在这个地方?这中间的环节又是怎样一环环连接起来的?从前的人们,有几种途径来回顾自己的来路:或是从洪荒年代口口相传下来神话传说;或是古墓遗址中挖掘出的文物器物及化石;或是前人留存下来的古籍记录。古籍记录非常有限,神话传说又太玄虚,而文物出土常常支离破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