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诊疗活动中的查对制度及流程

诊疗活动中的查对制度及流程

诊疗活动中的查对制度及流程

在医疗诊疗活动中,查对制度及流程被视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对于确

保医疗过程安全和准确性至关重要。查对制度和流程有助于避免医疗差错、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减少医疗纠纷。下面将详细介绍查对制度及流程的相关

内容。

查对制度是指在医疗过程中进行确认和核对的规范化程序,以确保医

疗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查对制度手段多样,可以通过人工核对、技术

辅助工具和自动化系统等方式进行。其目标是避免医疗差错和提高医疗质量。

一、查对制度及流程的具体内容:

2.医嘱核对:医生开具医嘱后,需由护士核对医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核对的内容包括药品、剂量、用法、频次等,确保医嘱与患者的需求和实

际情况相符。

3.药品核对:在药房药品发放环节,需要护士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批号等信息,确保发放的药品符合医嘱要求。

4.手术核对:在手术准备阶段,医护人员需核对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操作等信息,避免手术操作差错和手术部位错误。

5.检查核对:在患者进行各类检查前,医务人员需核对患者的身份、

检查项目及具体要求等信息,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查对制度及流程的具体操作流程:

1.环境铺陈:在医疗过程中,需要创建一个安全、有效的环境。确保

操作台、器械和相关材料已准备就绪,以避免在查对过程中产生额外干扰。

2.信息核对:根据具体操作环节,进行相应的信息核对。核对结果应通过口头确认、书面记录或系统录入等多种方式进行。

3.核对结果共识:核对结果应予以共识,确保参与核对的人员对结果达成一致。如果产生分歧,应进行必要的讨论和解决。

4.核对记录保存:核对信息应及时记录并保留,以备后期医疗质控和纠纷处理等需要。

5.监管与回顾:医院管理人员应对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并定期回顾、总结和改进查对制度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查对制度及流程在医疗诊疗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查对制度,可以有效避免医疗差错和手术事故,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查对制度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查对操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只有形成科学、规范的查对制度和流程,并得到全体医务人员的认可和执行,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过程的准确性。

诊疗活动中的查对制度及流程

诊疗活动中的查对制度及流程 在医疗诊疗活动中,查对制度及流程被视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对于确 保医疗过程安全和准确性至关重要。查对制度和流程有助于避免医疗差错、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减少医疗纠纷。下面将详细介绍查对制度及流程的相关 内容。 查对制度是指在医疗过程中进行确认和核对的规范化程序,以确保医 疗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查对制度手段多样,可以通过人工核对、技术 辅助工具和自动化系统等方式进行。其目标是避免医疗差错和提高医疗质量。 一、查对制度及流程的具体内容: 2.医嘱核对:医生开具医嘱后,需由护士核对医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核对的内容包括药品、剂量、用法、频次等,确保医嘱与患者的需求和实 际情况相符。 3.药品核对:在药房药品发放环节,需要护士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批号等信息,确保发放的药品符合医嘱要求。 4.手术核对:在手术准备阶段,医护人员需核对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操作等信息,避免手术操作差错和手术部位错误。 5.检查核对:在患者进行各类检查前,医务人员需核对患者的身份、 检查项目及具体要求等信息,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查对制度及流程的具体操作流程: 1.环境铺陈:在医疗过程中,需要创建一个安全、有效的环境。确保 操作台、器械和相关材料已准备就绪,以避免在查对过程中产生额外干扰。

2.信息核对:根据具体操作环节,进行相应的信息核对。核对结果应通过口头确认、书面记录或系统录入等多种方式进行。 3.核对结果共识:核对结果应予以共识,确保参与核对的人员对结果达成一致。如果产生分歧,应进行必要的讨论和解决。 4.核对记录保存:核对信息应及时记录并保留,以备后期医疗质控和纠纷处理等需要。 5.监管与回顾:医院管理人员应对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并定期回顾、总结和改进查对制度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查对制度及流程在医疗诊疗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查对制度,可以有效避免医疗差错和手术事故,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查对制度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查对操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只有形成科学、规范的查对制度和流程,并得到全体医务人员的认可和执行,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过程的准确性。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确保患者身份准确、避免医疗事故发生而建立的一项 重要制度。通过查对制度,医疗机构能够在诊疗过程中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以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1. 查对制度的目的 查对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确保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能够正确 识别患者的身份信息,避免因身份混淆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发生。通过建立查对制度,医疗机构能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2. 查对制度的内容 (1)患者身份核对:在患者就诊前,医疗机构应进行患者身份核对,核对的 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核对的过程可以通过人工核对或者使用电子系统进行。 (2)查对流程:医疗机构应建立明确的查对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进行了患 者身份核对。查对流程应包括患者就诊前、就诊中和就诊后的核对环节,以确保患者身份信息的准确性。 (3)查对记录:医疗机构应建立查对记录,记录每次查对的结果和执行人员 的信息。查对记录应保存在医疗机构的档案中,以备查阅。 3. 查对制度的执行 (1)培训与教育: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查对制度的培训与教育,使其 了解查对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流程。培训与教育应定期进行,以确保医务人员的执行力和操作规范性。

(2)监督与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监督与评估机制,对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监督与评估可以通过抽查、考核等方式进行,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 (3)持续改进:医疗机构应定期评估查对制度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持续改进。持续改进可以通过总结经验、开展培训等方式进行,以提高查对制度的执行效果。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确保患者身份准确、避免医疗事故发生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通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医疗机构能够在诊疗过程中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信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1. 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性 患者身份识别是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的基本工作之一,对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正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信息,能够避免因身份混淆而导致的医疗错误和事故发生,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2. 患者身份识别的内容 (1)身份证明: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护照等。医疗机构应核对患者的身份证明,确保其真实有效。 (2)身份核对:医疗机构在患者就诊前、就诊中和就诊后都应进行患者身份核对,核对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核对的过程可以通过人工核对或者使用电子系统进行。 (3)身份标识: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佩戴腕带、贴身份标签等方式,将患者的身份信息标识出来,以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识别患者身份。 3.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执行

手术查对制度

手术查对制度1、六查十二对:六查:1到病房接患者时查2患者入手术间时查3麻醉前查4消毒皮肤前查5开刀时查6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物品药品、药物过敏史及有无特殊感染、手术所用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及数量是否符合; 2、手术取下标本,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无误后方可与病理检验单一并送检; 3、手术标本送检过程中各环节严格交接查对,并双方签字;八、供应室查对制度 1、回收器械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初步处理情况,器物完好程度; 2、清洗消毒时:查对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及配制浓度;浸泡消毒时间、酶洗前残余消毒液是否冲洗干净; 3、包装时:查对器械敷料的名称、数量、质量、湿度; 4、灭菌前:查对器械敷料包装规格是否符合要求,装放方法是否正确;灭菌器各种仪表、程序控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灭菌后:查试验包化学指示卡是否变色、有无湿包;植入器械是否每次灭菌时进行生物学监测; 6、发放各类灭菌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外观质量、灭菌标识等; 7、随时查供应室备用的各种诊疗包是否在有效期内及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8、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要查对批批检验报告单,并进行抽样检查;

9、及时对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改进;手术室一般工作制度 1.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衣服及口罩,离开手术室时,应更换外出衣及鞋子; 2.院外来参观、学习、实习者,须经医教科或护理部批准,并应有固定地点; 3.各科择期手术,应在手术前一日上午10点半以前送手术通知单,急诊抢救手术,可先口头通知,后补手术通知单; 4.手术按手术通知单时间进行,必须准时到位,不得随意更改;特殊情况与护士联系; 5.术前30分钟接病人,随带病历,并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及药敏试验、术前用药;病员入室后,巡回护士应复查一遍,注意病人手术部位清洁范围,首饰、假牙、手表不得带入手术室; 6.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手术和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特殊感染须进行特殊消毒灭菌处理; 7.室内保持严肃安静,禁止高声喧哗,手术期间不得聊天、看报等; 8.严格执行室内卫生清洁处理及隔离、消毒检测制度,落实医疗安全防范措施; 9.手术室应常备各种急诊手术包及抢救器材,手术器械不得外借,如外借的需医教科批准; 10.手术室器械应在清洁干净基础上消毒,各种药品器械材料应放在固定位置,贵重器械专人保管,每月清点、维修、保养;麻醉剧毒品标志明显,专人加锁保管,普通药品每天清点并记录,每月检查一次,专人负责; 11.负责保管和送检手术中采集的标本,请医生及时填写病理标本、送检单并作好送检登记,督促及时送检;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入室人员的管理 1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衣、帽、裤、鞋,不准带私人用物进入工作区; 2入室人员进入限制区必须戴圆顶帽、戴口罩; 3工作人员每年一次体检,按规定注射乙肝疫苗,患有传染病者不得入室工作; 4手术病人入室前,必须更换清洁衣、裤、戴帽及穿脚套; 5进入手术室的推车轮须经消毒后进入半限制区; 6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工作衣、帽、裤、鞋; 2.参观制度 1非本室人员及非手术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2进修、实习人员必须遵照上述规定执行,实习人员须由带教老师带领,不得单独进入手术室; 3参观人员须经医教科或护理部同意后,更换衣、帽裤、鞋、戴口罩,并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任意穿行; 4除每日必须做好清洁卫生外,每周固定一日为卫生日,彻底清洁消毒手术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18项核心制度 -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 1.开具医嘱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等。 2.应班班查对医嘱。夜班查对当日医嘱;总查对由护士长组织,每周1次。其内容包括医嘱单、执行卡、各种标识(饮食、护理级别、过敏、隔离等)。 3.查对、处理医嘱者,须签全名。 4.对转抄医嘱须由另外一人核对。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须签名。 5.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完整复述一遍,经医师复核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医师应在6小时内补开医嘱并签名。 6.查对时有疑问的医嘱,必须与医师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和转抄。 二、服药、注射、输液、处置查对: 1.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1)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注射、处置后查。 (2)八对:对住院号/门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信息(如身份证号、姓名、住院号、出生年月等)确认患者身份,禁止将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3.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无法陈述姓名的患者,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身份信息,并及时佩戴腕带。对无法陈述姓名且无人陪伴的患者,可临时采取其他方式标记其身份(如无名氏+性别+来院时间等),并佩戴腕带,由双人查对确认。 4.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有效期和批号有无超期。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5.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特殊管理药品及高警示药品时,应严格执行相关文件规定,经过双人核对,特殊时间段,本岗位仅有一人时,采用单人双次复核查对和两次签字。用后保留空瓶及时交回药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引言 在医疗机构中,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和医疗行为的规范执行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医疗机构应建立和执行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本文将详细介绍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查对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1. 查对制度的目的 查对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医疗机构内各项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防止患者 身份混淆、医疗过程中的错误和事故的发生,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2. 查对制度的适用范围 查对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与患者相关的工作环节,包括但不限于患者就 诊登记、医嘱执行、药品发放、手术安全等。 3. 查对制度的具体要求 (1)患者信息的录入:在患者就诊登记环节,医务人员应准确录入患者的个 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在录入过程中,应核对患者提供的身份证件,并与患者本人进行确认。 (2)医嘱的执行:在医嘱执行环节,医务人员应准确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 并与医嘱上的患者信息进行比对。医务人员在执行医嘱前,应与患者进行确认,并核对患者的姓名、床位号等信息。 (3)药品发放:在药品发放环节,药剂师应准确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与 医嘱上的患者信息进行比对。药剂师在发放药品前,应与患者进行确认,并核对患者的姓名、床位号等信息。

(4)手术安全:在手术准备环节,手术室护士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与 手术安全核对表进行比对。手术室护士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与患者进行确认,并核对患者的姓名、手术部位等信息。 4. 查对制度的执行流程 (1)信息录入环节:医务人员在患者就诊登记时,核对患者提供的身份证件,并录入患者的个人信息。 (2)医嘱执行环节:医务人员在执行医嘱前,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与医 嘱上的患者信息进行比对,确保医嘱的准确执行。 (3)药品发放环节:药剂师在发放药品前,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与医嘱 上的患者信息进行比对,确保药品的准确发放。 (4)手术安全环节:手术室护士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与手术安全核对表进行比对,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1.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目的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医疗机构内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防止患 者身份混淆和医疗过程中的错误发生。 2.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适用范围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与患者相关的工作环节,包括但不限 于患者就诊登记、医嘱执行、药品发放、手术安全等。 3.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具体要求 (1)患者身份标识:医疗机构应为每位患者提供唯一的身份标识,例如患者 ID卡或手环。患者在就诊时,应佩戴身份标识,以便医务人员进行身份识别。

护士查对制度

护士查对制度 护士查对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的目的是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下面将详细介绍护士查对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制度目的: 护士查对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防止因人为疏忽或错误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适用范围: 护士查对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中所有护士参与的医疗过程,包括但不限于患者接诊、用药、手术准备、器械准备等环节。 三、具体要求: 1. 患者接诊环节: - 护士在接诊患者时,需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无误。 - 护士在接诊患者时,需核对患者的病历号、住院号等重要标识,确保患者信息与病历记录一致。 - 护士在接诊患者时,需核对患者的过敏史、疾病史等重要信息,确保医疗过程中不会发生因过敏或疾病史而引发的意外情况。 2. 用药环节: - 护士在给患者配药前,需核对患者的用药医嘱,确保用药剂量、频次等信息准确无误。

- 护士在给患者配药时,需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批号等信息,确保给予 患者的药品与医嘱一致。 - 护士在给患者配药后,需核对患者的身份,确保药品给予的对象准确无误。 3. 手术准备环节: - 护士在手术准备过程中,需核对患者的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信息,确保 手术操作的准确性。 - 护士在手术准备过程中,需核对手术器械的名称、数量等信息,确保手术 器械的准备完备。 - 护士在手术准备过程中,需核对手术室环境的清洁程度和消毒情况,确保 手术操作的无菌环境。 四、执行流程: 1. 护士查对制度的执行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 核对患者基本信息; - 核对患者医疗记录; - 核对医嘱信息; - 核对药品信息; - 核对手术准备信息; - 记录查对结果。 2. 执行人员: - 护士查对制度的执行主体为护士,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能够准确判断和识别相关信息。

医院患者身份查对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查对制度(详细版) 目录 医院患者身份查对制度(详细版) (1) 一、医嘱查对 (2) (三)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 (2) 二、服药、注射、处置查对 (3) (六)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时,必须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4) 三、输血查对 (4) (二)发血取血查对 (4) (三)输血查对 (5) 四、饮食查对 (6) 五、手术查对(含介入或有创操作) (6) (七)用药与输血应按要求进行查对。 (7) 六、供应室查对 (7) (三)包装时:查对器械敷料的名称、数量、质量、干燥度。.. 7七、药剂科查对 (8) (二)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含量、配伍禁忌。8 八、检验科查对 (8) (一)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8) 九、病理科查对 (9) 十、影像科查对 (9)

(一)检查时,查对科别、病区、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9) 十一、特殊检查室(特检科、内镜、肺功能室等)查对 (9) 十二、其他科室应根据上述要求,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 10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须严格确认患者身份,履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住院号(门诊号)两项核对患者身份。为了确保安全也可另加年龄、性别、床号等信息进一步确认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认患者身份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让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 一、医嘱查对 (一)医师开具医嘱、处方或进行诊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等信息。 (二)执行医嘱时,值班护士必须认真阅读医嘱内容,对有疑问的医嘱须与医师确认,无误后打印各种执行卡。 (三)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 (四)处理医嘱者及查对者,均应签全名。临时医嘱执行者,要

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诊疗活动的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制定了查对制度。医疗科室医务人员在各项诊疗活动过程中都应执行查对制度的流程标准。 医务部主任和副主任负责制定和修订查对制度,医疗科室医务人员负责执行查对制度,医疗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监督检查本科室查对制度的执行,医务部主任和副主任负责监督检查全院查对制度的执行,院长负责监督检查医务部主任和副主任查对制度的执行。 医嘱查对制度方面,医师开出医嘱后,要复查一遍。护士对可疑医嘱,必须查清后方可执行。护士长应组织每周总查对医嘱一次,每天总核对一次当日医嘱,并在《医嘱查对登记本》上登记并签全名。护士每班查对医嘱,下一班要查对上一班医嘱执行情况,凡需下一班次执行的医嘱,办公室护士应将下班完成的医嘱记录在交班报告上,并与接班护士做交接。主管医

生每天对开具化验和检查单及报告单进行核对,并将检查结果立即反馈患者。 服药、注射和输液前查对制度方面,护士执行医嘱进行各项治疗处置前,要进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即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进行核对;注意用药后病人反应。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品或精神药品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静脉给药要检查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则不得用。发药、注射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特殊药物静脉输液的患者须有输液卡及巡视记录单,每执行一项“执行者要“√”,签执行时间和执行者签名。 最后是输血前查对制度。在进行输血前,要核对患者身份、血型、输血液品种、数量、单位、有效期等信息,同时检查输血器材和设备是否符合要求。输血过程中,要进行密切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输血结束后,要对输血液品种、数量、单位、有效期等信息进行核对,并做好输血记录。

医院 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在进行医疗服务过程中,为了确保医疗行为的准确性和 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查对制度。这些制度旨在通过多重核对和验证的方式,减少医疗错误和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权益。 一、患者信息查对制度 1. 患者基本信息查对:医院在接受患者挂号时,需核对患者的身份证件、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 2. 诊疗项目查对:医院在为患者开立诊疗项目时,需要核对患者的诊断、治疗 方案等信息,以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服务。 二、医疗操作查对制度 1. 药品查对:医院在为患者开具药品处方时,需核对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等 信息,以确保患者用药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2. 手术查对:医院在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手术部位、手术操作、手术器械等信息,以确保手术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3. 检验查对:医院在进行各类检验前,医护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样本标识、检 验项目等信息,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医疗文书查对制度 1. 病历查对:医院在编写患者病历时,医护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诊断、治疗方案等内容,以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医嘱查对:医院在为患者开立医嘱时,医护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 医嘱内容等,以确保医嘱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四、医疗设备查对制度 1. 设备清点查对:医院在使用医疗设备前,医护人员需要核对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等信息,以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2. 设备操作查对:医院在使用医疗设备时,医护人员需要核对设备的操作步骤、参数设置等信息,以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患者的安全。 五、医疗质控查对制度 1. 医疗过程查对:医院在进行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相互核对医疗操 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以确保医疗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2. 医疗结果查对:医院在完成医疗服务后,医护人员需要核对医疗结果的准确 性和完整性,以确保医疗结果的质量和满意度。 六、查对记录和反馈制度 1. 查对记录:医院应建立查对记录的系统,记录医护人员在各个环节进行查对 的情况,以备查阅和追溯。 2. 查对反馈:医院应建立查对反馈机制,及时反馈查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以促进医护人员的改进和学习。 通过医院查对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的 质量和安全性。医院应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查对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对查对制度的监督和评估,不断完善和优化制度的内容和流程。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并执行的一 套规范和流程。该制度要求医院在各个环节对医疗行为进行核对和验证,以确保患者的诊疗结果准确无误。 一、医院查对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医院查对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准确、规范、安全的医疗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提高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医院查对制度可以避免医疗过程中的疏漏和错误, 确保患者的诊疗结果准确无误。 2. 保障患者的安全:通过对医疗行为的核对和验证,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 规范医疗流程:医院查对制度可以规范医疗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操 作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 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医院查对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在医疗过程中进行核对 和验证,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 二、医院查对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医院查对制度的内容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诊断查对:医院要求医生在进行诊断前,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检查 结果等,确保诊断准确无误。 2. 医嘱查对:医院要求医护人员在执行医嘱前,核对医嘱内容、患者身份、用 药剂量等,确保医嘱执行正确。

3. 手术查对:医院要求手术室人员在手术前进行手术核对,核对手术部位、手 术项目、患者身份等,确保手术安全。 4. 药品查对:医院要求药房人员在发药前核对药品名称、用药剂量、患者身份等,确保药品发放正确。 5. 检查查对:医院要求检验科人员在进行检查前核对患者信息、检查项目、标 本采集等,确保检查结果准确。 6. 护理查对:医院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前核对患者身份、操作项目、 用具清洁等,确保护理过程安全。 7. 报告查对:医院要求医务科人员在编写和发送医疗报告前核对报告内容、患 者身份等,确保报告准确无误。 三、医院查对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为了确保医院查对制度的有效执行和监督,医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相关制度和规范:医院应制定和完善医院查对制度,并明确各个环节的 责任和操作要求。 2. 培训和教育医护人员: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查对制度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3. 设立查对岗位和责任人:医院可以设立查对岗位,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医疗行 为的核对和验证,确保查对制度的执行。 4. 强化内部监督和审核:医院应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定期对医疗行为进行审核 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 引入外部评估和认证:医院可以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医院查对制度的评估和 认证,以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医院查对制度(2)

查对制度 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特制定查对制度。 医疗科室医务人员在各项诊疗活动过程中,执行查对制度的流程标准。 1、护士执行医嘱时,要认真查对医嘱的全部内容,记录执行时间及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2、各班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主班护士和治疗班护士每日必须对当日医嘱总查对一次。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由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全 医嘱,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空安瓿。 4、每周定期大核对(或者重新整理)医嘱 1 次,整理医嘱需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护士长每周组织医嘱查对并在医嘱核对本上签名。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八对:对床号、姓名和

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2、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者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给药前,用四种方法认真核对确认病人身份,问询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并经过反复核对方可使用。赋予多种药物时,根据药物说明书、药物皮试结果及药物配伍禁忌表规范用药。 5、发药、注射时,认真核对确认病人身份,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7、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确认患者身份。。 查对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和溶血,血袋有无裂痕。 血型与血袋标签是否相符,查对交配报告 结果。 输血单及血袋标签核对,核对内容包括患者 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号、血量及交配报告结果,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输血完毕,保留血袋并送回检验科,以便必要时检验。 及时准确在输血单上填写输血者与核对者姓名。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 作时应做正反定型;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案号、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双方签字后方可取走。

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方法和核对程序,做好身份识别制度

区人民医院北院关于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签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1、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或提供任何其他治疗和操作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住院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并核对处置单信息与腕带、床头卡信息是否一致;。 (1)对清醒的病人进行查对时,由病人自己报姓名,护理人员查对处置单、诊疗卡、腕带、床头卡等信息识别患者身份。 (2)对昏迷的病人进行查对时,由陪护报病人姓名,护理人员查对处置单、诊疗卡、腕带、床头卡等信息识别患者身份。 (3)患儿输液或各种处置等,由家长报患儿姓名、年龄等信息。 (4)发放特殊饮食时,应查对床前饮食卡与病人饮食种类是否相符,自备饮食应与医嘱种类相符,并确认患者身份;对特殊治疗、检查饮食,护士应查对落实。 2、输血病人,认真核对输血单信息,并履行谁执行谁签名制度。输血前、输血时必须两人核对签字,完后24小时内护士长/护士长助理核实并签字。配血一次一人一管,输血一次一人一份。

3、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严格执行专科交接等记制度。 (1)患者转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急诊、病房、手术室之间转接。 (2)对重点患者,如手术、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的身份识别,必须严格执行交接流程。 (3)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必须严格执行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 (4)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陈述,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4、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落实督导,定期召开会议并有记录。

诊疗查对制度

诊疗查对制度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须严格确认患者身份,履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住院号〔门诊号〕两项核对患者身份。为了确保平安也可另加年龄、性别、床号等信息进一步确认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认患者身份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让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 一、医嘱查对 〔一〕医师开具医嘱、处方或进行诊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等信息。 〔二〕执行医嘱时,值班护士必须认真阅读医嘱内容,对有疑问的医嘱须与医师确认,无误后打印各种执行卡。 〔三〕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 〔四〕处理医嘱者及查对者,均应签全名。临时医嘱执行者,要记录执行时间。 〔五〕所有医嘱须经核对无误前方可执行,特殊医嘱须有第二人核对前方可执行。 〔六〕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

一遍,确认后执行,并保存用过的空安瓿,抢救完毕,医师要及时补开医嘱并签名。安瓿保存至抢救结束,经两人核实前方可弃去。 二、服药、注射、处置查对 〔一〕服药、注射、处置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九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九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及过敏史〕。 〔二〕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注意有效期和批号,溶液有无沉淀、浑浊、絮状物等〔须在振动后观察〕。如质量不符合要求、有疑问、标签不清者,一律不得使用。 〔三〕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前方可执行。 〔四〕口服药应协助患者服用后,方可离开。 〔五〕易致过敏药物,如青霉素、头孢类等,给药前必须询问有无过敏史,检查皮试结果,皮试阴性方可应用;如皮试阳性,禁止应用,并在病历牌、腕带予以标识。对于存在个体差异,易引起过敏反响的药物,也必须在用药前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例如:磺胺类药物等。使用毒麻、精神类及高危药品时,要经过双人核对,用后保存安瓿。 〔六〕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时,必须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七〕发药、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

临床诊疗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 在临床诊疗进程中,须严格确认患者身份,履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利用姓名、住院号(门诊号)两项查对患者身份。为了确保平安也可另加年龄、性别、床号等信息进一步确认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认患者身份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的姓名。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缘故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让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查对,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医治。 一、医嘱查对 (一)医师开具医嘱、处方或进行诊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等信息。 (二)执行医嘱时,值班护士必需认真阅读医嘱内容,对有疑问的医嘱须与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打印执行单。 (三)处置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 (四)处置医嘱者及查对者,均应签全名。临时医嘱须有第二人查对后方可执行。 (五)所有医嘱须经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特殊医嘱须有第二人查对后方可执行。 (六)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复述

一遍,确认后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终止后医师要及时补开医嘱,执行者签名,执行时刻为抢救那时的时刻。抢救终止安瓿经两人核实无误后方可弃去。 二、服药、注射、处置查对制度 (一)服药、注射、处置前必需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二注意”。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八对:对床号、姓名、年龄、药名、剂量、浓度、时刻、用法;二注意:注意药物有效期和患者过敏史。 (二)清点药品时和利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外观、标签、有效期和批号,检查药液有无沉淀、浑浊、絮状物、变质等,如质量不符合要求、有疑问、标签不清者,一概不得利用。 (三)摆药后必需经第二人查对后方可执行。 (四)静脉配制的药物在加药和输注前要认真做好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五)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须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利用毒、麻、限剧药时,要通过双人查对,用后保留安瓿。 (六)发药或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当即查对,确认无误并向患者说明后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七)同时利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八)观看用药后反映,对因各类缘故患者未能及时用药者应及时报告医生,依照医嘱做益处置,并记录。 三、输血查对制度

医院医生查对管理制度

医院医生查对管理制度 目的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特制定查对制度。 一、职责 (一)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制定和修订查对制度。 (二)临床、医技科室医务人员负责执行查对制度。 (三)临床、医技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监督检查本科室查对制度的执行。 (四)医务科、护理部负责监督检查全院查对制度的执行。 二、程序 (一)医嘱查对制度 1、护士执行医嘱时,要认真查对医嘱的全部内容,记录执行时间及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2、各班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主班护士和治疗班护士每日必须对当日医嘱总查对一次。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由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甑。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全医嘱,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空安甑。 4、每周定期大核对(或重新整理)医嘱1次整理医嘱需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护士长每周组织医嘱查对并在医嘱核对本上签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八对: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2、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甑、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给药前,用四种方法认真核对确认病人身份,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

患者身份查对制度与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程序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 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 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0、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 11、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者输血及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 2 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腕识带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者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识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者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者家属) 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 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识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识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识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9."腕识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识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 并有记录。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为搞好我镇学校的安全工作,作到点点有人管,事事有人抓,责任明确,目标落实,特制定学校安全工作组织保障制度。 1.学校校长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安全工作分管领导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各业务副校长负责本部门安全工作的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各中层领导负责本口对应业务、功能室等一系列安全事项,村小负责人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当周值班领导负责统筹安排、管理当周校园安全工作,当周值周教师、安全巡查人员为本周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教师是该班学生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

医疗查对制度

医疗查对制度 医疗查对制度是一种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的管理措施,旨在确保医 疗过程中的信息准确性和医疗安全。通过执行医疗查对制度,医护人 员可以确保正确的患者接受正确的治疗、使用正确的药品,从而减少 错误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一、查对患者身份信息 在进行任何医疗活动之前,医护人员应先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这 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查对患者身份信息可以避免因相似 姓名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患者身份混淆,确保诊疗活动针对的是正确的 患者。 二、查对医疗操作和治疗方案 医疗操作和治疗方案是医生和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的治疗计划。在执行治疗方案之前,医护人员应仔细查对所需操作和治疗方案 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这包括核对患者的诊断、手术操作、用药剂量等 信息。通过查对医疗操作和治疗方案,可以避免因操作错误或治疗方 案不准确而导致患者加重病情。 三、查对药品和药物剂量 药品和药物剂量的正确使用至关重要。在给患者使用任何药品之前,医护人员应查对药品的名称、规格和批号等基本信息,并核对药物剂 量和给药途径是否正确。通过严格的药品查对制度,可以避免因药品 错误使用或药物剂量错误而对患者造成伤害。

四、查对医疗实施过程 医疗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查对制度,确保每一项医疗操作的准确性。这包括核对手术器械、检查设备是否齐全,查对手术部位和患者姓名等重要信息。通过查对医疗实施过程,可以减少手术失误、检查错误等医疗事故的发生。 五、查对医疗记录和报告 医疗记录和报告是医生对患者病情和医疗过程的书面记录。在编写医疗记录和报告时,医生应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并确保所记录的病情和医疗操作准确无误。通过查对医疗记录和报告,可以提供准确的医疗信息,为后续医疗决策和诊疗提供依据。 六、查对医疗费用 医疗费用的准确性是医疗查对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疗收费体系,确保医疗费用的计算和结算准确无误。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收费时,应核对患者治疗项目、用药费用等详细信息,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确保患者了解自己的费用情况。 结论 医疗查对制度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执行医疗查对制度,可以减少医疗事故和错误发生的风险,提高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同时,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需加强培训,提高对医疗查对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只有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医疗

医院三查八对制度

医院三查八对制度 篇一:医院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 一、目的 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特制定查对制度。 二、定义 医疗科室医务人员在各项诊疗活动过程中,执行查对制度的流程标准。 三、职责 1.医务部负责制定和修订查对制度。 2.临床、医技科室医务人员负责执行查对制度。 3.临床、医技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监督检查本科室查对制度的执行。 4.医务部、护理部负责监督检查全院查对制度的执行。 5.主管院长负责监督检查医务部、护理部考核查对制度的执行。 四、程序 1 1.医嘱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护士执行医嘱时,要认真查对医嘱的全部内容,记录执行时间及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2、各班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主班护士和治疗班护士每日必须对当日医嘱总查对一次。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由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全 医嘱,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空安瓿。 4、每周定期大核对(或重新整理)医嘱1次,整理医嘱需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护士长每周组织医嘱查对并在医嘱核对本上签名。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臵前查;服药、注射、处臵后查。八对:对床号、姓名和 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2、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 2 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给药前,用四种方法认真核对确认病人身份,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并经过反复核对方可使用。给予多种药物时,根据药物说明书、药物皮试结果及药物配伍禁忌表规范用药。 5、发药、注射时,认真核对确认病人身份,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7、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确认患者身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