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用书最新最权威最实用(四篇课文+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用书最新最权威最实用(四篇课文+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用书最新最权威最实用(四篇课文+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用书最新最权威最实用(四篇课文+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用书

目录

1古诗二首 2 教材解析 2 教学目标 2 教学建议 3 教学设计举例 5 2 找春天8

教材解析8 教学目标8 教学建议8 教学设计举例12 3 开满鲜花的小路14

教材解析14 教学目标14 教学设计举例17 4邓小平爷爷植树19 教材解析19 教学目标19 教学建议19 口语交际23 注意说话的语气23 教材解析23

教学目标23

教学建议23 语文园地一25 教材解析25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25 识字加油站25

字词句运用25

书写提示26

日积月累26

我爱阅读26 快乐读书吧27 教材解析27 教学目标27 教学建议27

1古诗二首

教材解析

这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诗中流露出诗人难掩的喜悦之情。两首诗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柳" “柳" 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因其吐青早而成为春天新生的象征。这两首诗中,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呈现出一派轻柔旖旎、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再现了江南二月明媚的春京图;后两句写人,刻画了儿童放学归来放风筝的“乐春图",景人合一,相映成趣。轻快明丽的景,兴致勃勃的人,饶富乐趣的事,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这两句诗写的是春天所见之景。“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意思是早春二月,小草嫩芽从土里钻出,自由地生长,黄莺在天上纵情飞舞,欢快地鸣叫。“草长莺飞"四个字,富有动感,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而细长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摆,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拂" “醉"二字,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杨柳的娇姿、柔态和神韵。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句写的是春天所见之人。傍晚,乡间的小

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

春风放风筝呢!诗句由物及人,将明媚醉人的春景

与生动活泼的孩童相互渲染,相互映衬,生机勃勃

又充满希望的春天尽现眼前。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的一首咏物

诗。咏柳,即歌咏柳树。诗的前两句用比喻、拟人

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使人感到柳树内

在的生命力;诗的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春

风比作剪刀,赋予巧妙的想象,生动地刻画出春

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这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

叶,纤细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

色丝带。在这里,诗人用“碧玉" 来形容柳树,

一是与它们的颜色有关,二是古代“碧玉" 还代指少女,如成语“小家碧玉" 。“碧玉妆成树高''一就自然而然地把柳树与俏皮可爱的少女联系起来了,故而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摆的枝叶就是她身上绿色的丝织裙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三、四句由“绿丝绦" 继续联想,这些装扮了一树的细细的叶子是谁的巧手裁出来的呢?是早春二月的风,它犹如一把看不见的剪刀,将绿色丝带随心裁剪、四句描绘柳叶,一问一答,既赞美了柳叶,又歌颂带来绿色的春天,用语自然流畅,加上比喻、拟人十分贴切,使这两句诗成为名句。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等1 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11 个生字中,“堤" 的声母是"d" ,学生容易误读为“提" ,教师在教学时可将“堤一提一题'' 进行读音辨析。“丝、裁" 两个字均为平舌音,教师简单提示即可。“柳" 字的声母为前鼻音“l”,有些学生容易与后鼻音“n" 混淆,注意“柳一牛" 的读音区别。

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识记时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记。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点拨。如“咏" ,指用口吟诵,所以是口字旁。又如“裁" ,它的本意指裁制衣服,所以形旁是衣。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适当地引出“载、栽" ,通过比较加深对“裁" 的理解、记忆。“醉" 是一个会意字,左边“酉" 表示酒,“卒" 表示极点、极端,指酒喝过度,失去正常神志。

字义的理解既可借助字形,也可结合语境。如“拂" ,在教学时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长长的柳条随风摆动,它是怎样“拂" 着堤岸的?通过想象,学生感知“拂"的意思。“丝、绦、裁、剪" 等字也可作类似处理。另外,在理解字义时可以利用课后练习第三题的资源。本题中的词语,是择取课文中的生字拓展而来的,字义相同或相近,可让学生在词语积累中潜移默化地理解字义。

2.写字。

本课要写的8个字中,“诗、村、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其中“绿"的最后四笔为“点、提、撇、捺";“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以写得端正、平稳.

本课个字书写要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如诗人、童年、化妆、丝带、村庄、碧绿、剪刀。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古诗教学应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

(1)范读引路,感受韵律。范读最好是教师本人,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师范读时,注意发音饱满,轻重分明,速度较慢,每句有较明显的停顿,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独特韵味。

(2)自主练读,整体感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朗读时间,朗读时重点关注“莺、拂堤、鸢、妆成、丝绦、裁" 的读音;朗读节奏以“二二三"为宜,如“草长/莺飞/二月天" ,防止学生唱读。在反复、多次的朗读中,整体感受古诗的情感意绪。

(3)朗读展示,升华情感。学生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后,就要读出诗歌的味道。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如个别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接读、师生对读。“忙趁东风放纸鸢" 要读得欢快活泼,突出儿童生活的情趣;“不知细叶谁裁出" 尾音要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二月春风似剪刀" 则是恍然大悟,满心愉悦的感觉。朗读时可提醒学生带上一定的表情,一或者加上动作,如“放纸鸢" “似剪刀" ;教师也可以用手势引导诗句的起伏、节奏,帮助学生人情人境地朗读。

2.理解运用。

在读通古诗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大意,感受早春清新悦目、生机勃勃的美,体会诗人写作时的喜悦和愉快。

《村居》指导步骤如下:

(1)对照插图,理解大意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有助于理解诗意。边读古诗边看插图,想一想图中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古诗大意,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还可以加人更多的景物与细节,如燕子、鲜花、天空、风筝飞翔的姿态,只要能体现春天的美好与玩耍时的快乐都应肯定。在此过程中,顺势感受、意会“拂堤'' “春烟"的意思,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识记“拂、堤、柳"等字。

(2)联系生活,入情入境。

本首古诗所描写的场景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的情景,或春天里喜欢参加的其他活动,想一想“忙趁东风放纸鸢"会是一番怎样的情形,然后调动学生的情感想象画面,如放风筝的场地、小孩子放风筝的动作、欢声笑语以及心情。最后还可以问一问,春天里除了放风筝,还能进行哪些活动,从而将诗歌中的情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体验带到古诗学习之中。

(3)适当拓展,背诵积累。

组织学生说一说古诗大意,背一背古诗。也可以向学生推荐,或组织学生交流写春景的古诗,丰富学生的和累。

《咏柳》指导步骤如下:

(1)感知诗题和诗人。

诗题是诗歌的眼睛。读懂本诗题的关键在于“咏" 字。可以分三步来理解“咏" 首先让学生猜一猜“咏" 的意思,试着用它组组词;然后教师讲解,“咏" 就是“赞美、歌颂的意思,进而明白“咏柳" 的意思;最后扩展到对诸如“咏梅" “咏荷" “咏鹅" 的理解。

(2)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

对学生来说,诗的一、二句不太好理解。在这两句中,“碧玉'' “丝绦"需要教师重点讲解。多数学生没有见过碧玉,教师可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碧玉的外形特点,尤其是颜色和光泽,再想想它和柳树的哪部分相似,让学生明白,诗人用碧玉来形容柳树鲜嫩发亮的新叶。至于“丝绦",教师也可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丝绦"就是衣裙上长长的丝带,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丝绦"和柳树的相似之处,进而使学生明白,“绿丝绦" 指的就是垂下来的、长满叶子的柳条。建议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顺势识记“丝绦"

理解了这两个词后,可以让学生说说一、二句的大意。在这个环节中,联系课后练习第三题识“妆"字;“一树"指满树,教师告诉学生即可,不拓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其他人可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听完再补充。

后两句的理解,抓住设问句一问一答的特点展开。在理解前两句的大意后,教师可启发学生:这么美的柳条,这么漂亮的叶子,是谁裁出来的?让学生在诗中找答案一“二月春风似剪刀”。由此引导学生想象春风裁剪柳叶的画面。根据学生的表达,还可适当拓展:春风还可以裁出什么?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认识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苏醒的不仅有美丽的柳树,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生命。这时,再去体会诗人的心情就比较容易了。“裁、剪"二字可以在这一过程中相机识记。

(3)熟读古诗,积累背诵。

教学时,可配上优美的音乐,帮助学生进人画面,记忆古诗;也可以分男女生或小组为单位,组织诵读比赛。

3.课后练习。

第一题,这是古诗学习的重点,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将古诗中的情景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从整体上展开想象(详见“理解运用")。背诵课文是基本要求,要在教学中落实。

第二题,要在写字教学后进行。先让学生读一读,口头填写,再动笔。提醒学生,字要写得工整美观,大小相同,摆在横线上时高低也要一样。

第三题,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资源使用(详见“理解运用" )。也可在生字词的复习、巩固中使用。

三、问题提示

纸鸢是什么?它和风筝是什么关系?

在《村居》这首古诗中,纸鸢指的就是风筝。现在我国有些地方对风筝还保留着“纸鸢"这一叫法。

我国制作风筝的历史比较悠久。相传,风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它是用木板或竹片做成的,主要用于军事,称之为“木鸢" 。东汉年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用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后来,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了竹笛,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风筝”的叫法。大概到了宋代,放风筝已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并一直延续至今。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堤、柳、醉" 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 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村居》,并能背诵积累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人新课

1.说说描写春天的词语。

示例:春暖花开、莺歌燕舞、万紫千红一

2.教师出示课题《村居》,讲解、示范“村"的书写。

二、初读古诗,感受韵味

1.学生自读,出示要求。

(1)圈出生字,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查。

2.指名读,教师正音。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莺"是后鼻音,不要念成前鼻音。“趁"是前鼻音,不要念成后鼻音。“纸鸢"的“鸢" 要读准。

教师顺势出示“风筝"的图片,指出“纸鸢"即风筝。

3.交流生字识记方法,教师重点讲解“醉"

(1)了解“醉" 的演变过程。金文中的“醉" 左边像个酒

杯,表示“酒" ;右边像个站立不稳的人,表示酒喝多了,神

志不清醒。后来这个字慢慢地演变为今天看到的“醉" 。

(2)用醉" 组一组词语。想一想,诗中的醉" 是什么意

思?

4.再读古诗。

(1)出示要求:圈画出句末韵母是“00 " 的字,这些字要读得响亮。

(2 学生先练读,然后指名读。教师表扬读得好的地方,如读得不够好,可以教师范读。

三、想象画面,体悟美好

1.教师朗读,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教学预设:若学生说得不够好,只是粗浅地点到为止,教师可做如下指导:

(1)借助书上的插图想象:孩子们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会是怎

样的?

(2)由自己放风筝或参加其他快乐游戏时的情景想开去,想象诗中的

孩子们会是怎样的。

(3)除了看到一群孩子正趁着春风开心地放风筝,你仿佛还看到了什

么?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事物想象画面,如“草、莺、堤、杨柳",以这些

事物为依托展开想象,让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2.在情境中识记“拂、堤、柳"字。

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长长的柳条随风摆动,它是怎样拂着堤

岸的?

在想象中丰富对诗歌的理解、体悟,顺势引导识记“拂、堤、柳"字。

3.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点拨,帮助学生对这首诗形成整体的、形象的感知。

4.课件出示古诗插图,师生合作朗读。教师描述诗句中的春天,学生相机读诗句。示例:

师: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

师: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它仿佛在春天里醉了。

生: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后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朗读积累,背诵古诗

1.以补白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