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政治经济学复习纲要

国际政治经济学复习纲要

国际政治经济学复习纲要
国际政治经济学复习纲要

国际政治经济学复习纲要

简答

1、国际政治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在政治经济学的不断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可以说是现代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2、国际政治经济学同国际关系学的关系

国际政治经济学同国际关系学是密不可分的,是在国际关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可以说是国际关系学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的必然结果。

3、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渊源

重商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4、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代表性理论

1)新重商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

罗伯特·吉尔平霸权稳定论

蒂芬·克拉斯纳国际合作机制

苏珊·斯特兰奇民族国家中心论

2)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

理查德·库珀相互依赖理论

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复合相互依赖学说跨国政治经济关系学说霸权衰落和霸权

后合作的学说国际合作机制学说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布哈林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

保罗·巴兰依附发展理论

弗兰克依附理论

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

5、马克思对政治、经济相互关系的概括性描述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6、地缘政治学的含义

地缘政治学是一种描述国家权力的地理基础,是说明政治现象与地理因素、人类政治行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理论。

7、早期地缘政治学家及其理论

马汉海权论

麦金德陆权论—心脏地带学说

斯拜克曼边缘地带学说

豪斯浩弗生存空间论

8、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六个里程碑式的文件

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1957年《罗马条约》

1986年《欧洲一体化文件》

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

1997年《阿姆斯特丹条约》

2000年《尼斯条约》

9、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三大支柱

工业品关税同盟、共同的农业政策、单一货币

10、亚太的两大含义

环太平洋国家、太平洋两岸的亚洲国家

11、APEC的主要目标和主要方式

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这是最核心的目标。

其他主要目标:经济技术合作、资金技术的双向合作,实现双赢。

主要方式: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

开放的区域主义、开放性与灵活性

12、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6-18世纪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末至今

13、保护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与代表学说

托马斯·孟提倡贸易顺差、奖励出口限制进口

汉密尔顿制造业优先、保护关税学说

凯恩斯外贸乘数理论

李斯特保护关税理论

14、自由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与代表学说

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

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说;要素禀赋理论李昂惕夫之谜

15、现代马克思主义主要的国际贸易学说

国际贸易结构论、贸易条件论、不平等交换论

16、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学说的代表人物和观点

罗伯特·吉尔平实行积极的贸易政策

蒂芬·克拉斯纳国际政治结构决定国际贸易结构

苏珊·斯特兰奇政治经济相互作用

罗伯特·基欧汉国际合作机制理论

17、WTO的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公平竞争原则、透明度原则、市场开放原则、对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原则

18、乌拉圭回合的新议题

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

19、多哈回合的发起时间与主要议题

01年11月启动;主要议题:农业问题、知识产权与公共健康、环境问题、劳工标准、政府采购。

20、国际货币体系定义、内容

国际货币体系是调节各国货币关系的一整套国际性的规则、惯例、安排和组织形式。

基本内容有:各国货币的可兑换性和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关键货币和储备资产21、国际金本位制的形式、典型特征

形式: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

典型特征:金币可自由铸造;银行券、辅币等价值符号可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自由输入输出2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23、特里芬两难

美国著名国际金融专家、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提出的著名论断: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资产都不会适应国际清偿能力的客观需要,最终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崩溃。

24、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常运转需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美元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

25、IMF的宗旨、职能

宗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和维持各国就业率和实际收入水平;稳定汇率;建立经常性贸易的多边支付体系;调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职能:汇兑安排与监督;基金组织贷款;重新安排国际债务;技术援助

27、IMF的组织结构

理事会、执行董事会、十国集团与二十四国集团、二十国委员会与临时委员会

28、IMF成员国投票权的确定

首先,每个成员国250张基本票;

其次,每认缴10万特别提款权增加一票。两者相加即为一国的投票权。

29、外债的定义

一切对非当地居民、以外币或当地货币为核算单位的存在制约性偿还责任的负债,其中不包括直接投资及企业股份。

30、国际投资的主要类型

1)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投资者将资本投入到另一国的生产部门,即投入另一国国家工厂矿山、种植园或其他生产性单位的行为和过程。

2)国际间接投资是与国际直接投资相对的一种形式,指投资主体所引进的各种贷款和有价证券等方面进行的投资。

31、影响国际投资的主要因素

各国资本收益率的差异、利息率的差异、汇率因素、风险因素。

论述

1、重商主义对后来国际政治经济学发展的主要意义

它第一次从政治和经济的结合上对国家的权利与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特别是对国家对外经济政策对国家自身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尽管这种分析所的出的结论在以后被证明是不正确的,但是它毕竟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特别是为传统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国际政治经济学有几种主要研究方法

在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有两大类研究方法是我们所要遵循的,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当代西方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体有:

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是最为重要的科学方法论

公共选择范式被称为“研究政治学的经济方法”或“新政治经济学方法”。

博弈论模型50年代以后被广泛应用于国际政治经济研究领域。

国际合作机制模式80年代以后在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流行的一种新的研究模式。

比较政治经济方法比较研究是与“方法论”比较贴近的一个领域。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问题的基本指南;同时,各个学科、各种不同流派的研究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简述国际经济对国际政治的主要影响

1)国际经济是国际政治的基础,国际经济对国际政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世界经济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世界经济格局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基础和前提

经济因素对国际政治行为产生制约和影响

2)国际经济关系对国际政治关系影响的方式主要有:

经济利益制约着国家对外政策的抉择

经济手段影响着其他国家与自己的政治关系

国家之间在经济关系中经常出现冲突和斗争

4、简述国际政治对国际经济的主要影响

国际政治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对国际经济有重要影响:

国际体系中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产生有重要的影响

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对世界经济体系的类型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国际政治格局一旦形成,对各主要力量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强大的制约力

政治因素对经济政策和经济关系起决定作用:

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关系

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和对外经济活动是整个国家对外政治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对外政治目标的手段

意识形态因素对国家间经济关系有制约作用

军事因素对国家间经济关系有很大影响

5、简述南北关系中政治经济的相互作用

经济发展是南北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对南北关系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政治较量在南北问题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政治关系对南北关系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南北之间的政治矛盾具有重要的经济背景,南北经济冲突也有其明显的政治内容。而今,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关系问题与南北政治关系问题彼此交融。

首先,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决定了北方与南方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剥削与被剥削、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也决定了双方在国际政治中的不平等地位。

其次,南北关系之间的政治关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双方的经济关系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冷战结束后,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双方加强合作,另一方面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推行自己的全球扩展战略,南方国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6、国际一体化的基本特征

国际一体化的基本特征是主权的让渡、自愿性和平等性。

第一是主权的让渡性。

作为国际一体化组织,必须是一种超国家或跨国家的联合,而且有一个超越国家之上的权力管理机构,主权国家加入其中必须让渡一定的主权,各成员国让渡的主权是大致相当的,并以此作为一体化机构的权力资源。

第二是自愿性

加入国际一体化是出自各成员国的自愿而非强制。各国根据对加入一体化后所获得的利益的评判取舍,自愿加入一体化组织。同时也保留随时收回让渡主权和退出一体化组织的权力。

第三是平等性

作为一体化的成员,从理论上和法理上说,彼此间都是平等的。各国所作出的让渡在程度上是大致相等的,各国共同享有共同体内部经各国让渡的基本权利并平等地承担相应的义务。

以上三种属性缺一不可。

7、经济一体化一般经历几个发展阶段

自由贸易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关税同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达成某种协议,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并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关税同盟的主要特征是:成员国相互之间不仅取消了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还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

共同市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达成某种协议,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建立共同对外关税,在成员国之间实行商品自由流动的基础上,取消劳务、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限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共同市场的主要特征是,在成员国之间实现了商品、劳务、资本和人员四个方面的自由流动。

经济联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要实现共同市场的目标,还要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实现成员国经济政策的协调。经济联盟的显著特征是,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市场一体

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实现为保证市场一体化顺利运行的政策方面的协调。这种政策协调包括财政政策的协调、货币政策的协调和汇率政策的协调。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要实现经济联盟的目标,还要实现每个成员国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合作,或政策协调。两种形式:联邦和邦联。

8、简述李斯特的保护关税理论

李斯特批判了古典自由主义认为保护关税违反自然的说法,认为保护关税制度来源于国家要求独立、强盛的自然努力,是战争与优势工业国家实行敌对性法则的必然结果。在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很不一致的条件下,落后国家只有依靠国家干预,实行保护关税制度,才能使其工业、航海也和国际贸易获得真正大规模的发展。“保护贸易制度可以认为是促进各国实行最后联合,也就是促进真正自由贸易的最有效方法”。

9、自由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

1)古典自由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分工和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国际价值和相互需求理论

2)现代自由国际贸易理论

要素构成论、贸易乘数理论、里昂惕夫之谜、产业内贸易理论、贸易与发展理论

10、简述国际贸易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于国际政治具有根本性的影响:

第一,促进国际政治关系的稳定

第二,以贸易政策推动政治关系的改善

第三,推动各国政治地位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第四,因对外贸易而导致国内利益集团冲突

第五,贸易是文化意识传播的载体

11、简述IMF的政治功能

第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美国确立并维持其在国际政治中的霸权地位的重要保障。

第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本身,明显地反映了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同政治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

第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其经济功能对发展中国家国内政治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发达国家维护国际政治旧秩序的有效工具。

11、简述IMF的紧缩性调整计划对经济国债务的消极影响

第一,经济增长下降

第二,物价螺旋上升

第三,债务国生活水平下降

第四,贫富差距扩大

第五,引发社会动乱

第六,激化政府内部的分歧

第七,削弱了债务国的决策自主权

12、简述战后国际投资的基本特征

第一,商品资本的国际运动进一步加强,集中体现在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上。

第二,货币资本的国际运动有了新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及变化,另一方面表现为货币资本输出的加快以及国际货币资本市场的扩展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分散化。

第三,生产资本的国际运动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发展起来。

第四,资本国际运动的国家垄断性进一步加强。

第五,资本的国际运动表现出明显的双向性或对向性,即资本主要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流入和流出,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对外直接、间接投资,都出现了由战前以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为主,转向战后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的趋势。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基本概念 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基本原理 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三要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较为活跃,生产关系较为稳定。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但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简答题

重点问题: 1.2/1、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20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权利有如下规定: 第一,所有权表现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人对物的这种意志关系,最初可能是作为一种习惯和传统被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之后,在财产冲突的作用下,才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作为一种权利保护起来。 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不否认所有权中体现的人和物的关系,而是要从人和物的关系中揭示出人与人的关系,财产权利,只能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才存在。 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财产主体必须作为财产的承担者,通过一定的经济交往过程,使财产权利得以实现。 2、2/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33-34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抽象掉生产商品劳动的具体形式,则所有劳动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它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3)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则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4)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民的劳动产品不用来交换,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它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2)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3)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 3.3/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4-5 1)先论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及其矛盾: (1)私人劳动是指生产资料归不同利益主体所有,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照私人的打算和私人利益进行的劳动,它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章知识点

商品 1.体现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生产关系,是商品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关系。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统一。 3.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 4.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5.物品的使用价值是不体现特定社会经济关系的。 6.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7.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就是价值。 8.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或二重性,因而,商品总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9.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可以从具体形态和抽象形态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区分为具体劳动和 抽象劳动。 10.具体劳动:具有一定形式的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11.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12.抽象价值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生产 任何一种商品,都必须耗费一定量的人类劳动。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中进行量上比较的可能性。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相交换。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在交换价值上才能得到独立的体现。 1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1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存在,但是性质不同,一个 具体形式,一个单纯的从人类脑力体力支出考虑。)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5.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6.私人劳动:具有私人性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 品也归自己占有和支配。 17.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社会分工体系中表现为私人劳动,同时,商品生产者互 相联系、相互依赖。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表现为社会劳动。 18.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由私人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而成为社会劳动,需要两方面条件:一方 面,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其他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并且是等量劳动时,私人劳动才能成为社会劳动。私人劳动所具有的社会劳动的性质,不能直接在生产者那里得到表现和承认。各个商品生产者是在社会分工的特定部门独立经营,各自在独立经营条件下提供劳动产品。 19.私人劳动要成为社会劳动必须经过市场交换。 20.商品商品被市场接受,能,这使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如 果不能,私人劳动就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让渡出去,由此产生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消耗就得不到补偿,再生产过程就无法继续进行,商品生产者可能会因此而破产。 21.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 2、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大量生产来满足消费需求,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以商品经济为主导,公平、公正的环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保障。 3、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单位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的量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劳动时间决定的,(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大多数劳动者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成反比! 4、在商品经济中,为什么以价值为尺度进行商品交换 商品的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必须以照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5、实现商品经济的条件,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 含义:以社会分工进行生产,以交换作为目的的生产方式称为商品经济 条件; 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私有化 3)等价交换 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或者说,产品价值是否能转换成为商品价值的矛盾! 6、价值规律、供求规律 第一,价值规律使供求达到平衡性,有效缓解经济危机,并且引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均衡转移与分配,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资源的浪费,达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 有利于大多数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有利于竞争机制发挥和“优胜劣汰”格局。 第三,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好处 特征: 第一,本质上是交换经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第二,是开拓型经济(通过社会分工使产品产出达到最大化) 第三,是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经济 (以商品价值为准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获得利润) 第四,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为了获得利润不断生产产品和创造社会财富) 好处: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需求达到最大化 有利于生产关系和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范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 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第三节则对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等进行了阐述。所以,第二章的基本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价值的质、价值的量、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四个部分,而贯穿第二章始终的核心概念就是价值。 此外,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考生也要注意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在考察商品价值量时,不仅要区分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必须区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本章可以联系实际的原理比较多,比如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等。应该指出,商品、货币的一般原理和规律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完全适用的。因此,考生在学习这一章时,应学会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认识我国目前经济建设领域出现的实际问题。比如如何认识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及其具体体现等等。 4.本章基本名词、概念多,概念(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严谨,需要运用抽象思维

new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资料(精品文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生产 力的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时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时生产的基本要素)生产关系(要联系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自然属性 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它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从一般的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规律,由此揭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 生产关系的含义: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指生产关系所有制,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再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 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 直接是生产,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的环节和桥梁)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满足需要),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和需要,消费是生产的直接目的。 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生产和分配:生产和分配具有同一性,分配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分为生产工具的分 配和生产要素的分配)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影响者生产的效率)4.生产和交换:生产和交换(交换是指生产要素的交换)有着直接的同一性,生产决定 交换,交换(产品的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交换可以调节生产的规模和质量模式等。 总的来说“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5.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时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起着消极作用。最终是为了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者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革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适应时积极作用,反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时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是一门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剩余价 值理论则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原理。马克思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 在矛盾,传力了剩余价值理论,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本质,把政治经济学正真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完成了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公开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于对资本主义剥夺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革命性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 的剥削压榨的本质,提供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武器。 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和科学性和阶级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以 科学的态度探索认识和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坚持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 利益的鲜明立场,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张维达)知识要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要点 一、基本概念 1.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叫做社会生产关系,也叫经 济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三要素与四环节)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就是价 值)。价值体现在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3.私人劳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人性质 4.社会分工: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内的生产分工(自然分工的基础上) 5.抽象劳动: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6.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 7.剩余价值: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本身价值的价值 8.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9.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的规律(流通中代售商品数量、商 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10.信用: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11.垄断:少数资本主义企业凭借其控制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 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等方法,操纵与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与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 12.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以获取 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资本形式。它是处于流通领域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它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13.金融寡头: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之间日益相互渗透并且在人事上实行联合,形成金融 资本。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少数既控制银行又控制工业的最大垄断资本家,即所谓金融寡头。 14.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 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15.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凭借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长期获得的大于并包括垄断企业本身 生产的剩余价值在内的高额利润 16.通货膨胀: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绪论 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P2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建立的,为他们后继者所发展的,以 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与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科学。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 命性的统一。(课本思考题第2题)P14 科学性不意味着价值中立与没有立场,革命性也并不意味着缺乏客观态度 与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是互相支撑,相互促进,有机 统一的。这种统一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 的。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 先进性。正因为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它 对于科学特别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有着强烈的渴望。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 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基础,理论品质与社会理想 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各 标题及其基本内容)P15-19 ●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 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立论基础。 ●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与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 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论基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 ●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练习题及答案

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 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4、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 5、生产资料是指() A、劳动资料与劳动工具之和 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和 C、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之和 D、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之和 6、构成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产品分配关系

C、产品交换和消费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7、社会生产过程的决定性环节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8、经济学说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 ) 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 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 9、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经济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经济规律没有重复性

C、自然规律有阶级性,经济规律没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经济规 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 A、劳动 B、资本 C、生产资料 D、劳动对象 E、劳动资料 2、生产力是( ) A、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B、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 C、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E、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019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考试大纲(精品文档)

2019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考试大纲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 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考核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二、考核要求 识记物质资料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规律等基本概念;领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丰富和发展的基本点及其主要内容。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商品 一、考核知识点 商品;商品价值量。 二、考核要求 识记商品、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概念;掌握商品二因素及其内在矛盾;掌握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明确商品价值的实体、价值的构成及价值量的决定;掌握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领会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 一、考核知识点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形式;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二、考核要求 识记货币、纸币、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概念;掌握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掌握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 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考核知识点 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二、考核要求

识记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市场机制、价值规律、市场体系等基本概念;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局限性;明确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 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考核知识点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征的演变。 二、考核要求 识记垄断、金融资本、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概念;掌握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掌握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新特点;明确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掌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第五章资本主义生产 一、考核知识点 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资本主义工资。 二、考核要求 识记资本、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规律等概念;明确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性;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掌握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工资的基本形式;明确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领会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劳资关系的新变化。 第六章资本循环和周转 一、考核知识点 资本循环;资本周转。 二、考核要求 识记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总周转、年剩余价值率等基本概念;掌握资本的循环时间、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采取的三种职能形态及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领会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的因素以及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区别。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重点及答案(打"的题是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 导言 一、主要概念: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V) 二、主要问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V)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 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 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科学技术与与生产力(结合第九章) 4?经济规律

2020年整理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pdf

第一章导论 (简单了解,考试不做要求)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商品经济 一、商品经济的内涵 1.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2.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它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2.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三、商品经济的特征和历史进步性 1.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第二,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第三,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2.商品经济的历史进步性 商品经济与较为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克服了自然经济的诸多弊端,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形态。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具有自然经济无法比拟的作用。 第二节商品 一、商品的二因素 1.使用价值 (1)使用价值就是物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3)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①是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②是社会的使用价值;③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交换价值和价值 (1)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课后习题补充

马工程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的补充 导论(第30页)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3.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两者的辨证关系如何? 4.劳动三要素?生产资料?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第一章商品(46页) 1.解释概念:商品、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 2.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 3.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及商品的使用价值量的关系? 5.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6.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第二章:货币(65页) 1.解释概念:货币、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3.货币流通量规律及其公式? 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82页) 1.解释概念: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价值规律 2.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3.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4.价格对价值的背离是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5.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第五章:资本主义生产(129页) 1.解释概念:资本、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5.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6.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是什么? 7.剩余价值率的计算? 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 10.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殊性? 第六章资本循环和周转(142页) 1.解释概念: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 2.资本的循环时间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生产时间和流动时间又包含哪些组成部分? 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不同? 4.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是什么? 5.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计算公式? 6.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是什么?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一物质资料得生产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统一 物质资料生产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得主要出发点,政治经济学得研究对象就是社会生产关系。 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得能力。就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得决定因素。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与劳动者三个要素。 劳动对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得对象。(一类就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得自然物质;另一类就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得物质。)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就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得一切物质资料与物质条件。最重要得就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得发展状况,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得物质标志。 劳动者:具有劳动经验与劳动技能得人。就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得决定性得因素。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得各种经济关系。使人们最基本得社会关系。包括三个方面: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与交换过程中所处得地位与关系;产品得分配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统一,构成物质资料得生产方式。它们既矛盾又统一,构成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得不断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与发展得要求,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得客观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得矛盾就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得基本动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得矛盾,就是制约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得重要因素。 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得综合构成社会得经济基础,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得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得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放作用于生产力 政治经济学就是研究生产关系得一门科学。 二物质资料生产与在生产得过程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起点) (中间环节) (终点) 政治经济学得任务:作为一门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得理论经济科学,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实现与发展得运动规律就是它得根本任务。 政治经济学得性质: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 政治经济学得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唯物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得意义:社会主义革命得经济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得经济理论依据、 运用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得典范、 财经专业得理论基础与社会科学得重要知识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商品得二因素:商品就是用来交换得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得属性。使用价值总就是构成社会财富得物质内容,就是交换价值得物质承担者。 商品得交换价值: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她商品相交换得属性。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得量得关系或比例。 商品交换价值比例就是由商品价值决定得。价值就是交换价值得基础与内容,交换价值就是价值得表现形式。价值就是商品得社会属性。价值体现人们交换劳动得生产关系,就是一个历史范畴。 价值:凝结在劳动产品中得无差别得一般劳动。价值体现得就是人们交换劳动得生产关系,这就就是价值得实质。她就是商品得本质特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得社会关系。 使用价值与价值得矛盾统一:对立:商品交换过程中,买卖双方价值与使用价值只能得其一。 统一:商品就是使用价值与价值得统一体。使用价值就是价值得物质承担者,价值就是商品得本质属性。☆劳动得二重性:生产产品得劳动具有二重性,既就是具体劳动,又就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在特定具体形式下进行得千差万别得劳动。创造了商品得使用价值。放映人与自然地关系,具有永恒性》抽象劳动:抽去了具体形式得一般人类劳动。它创造商品得价值。体现商品经济得社会关系。 劳动得二重性同商品二重性得关系:商品得二因素来自于劳动得二重性。(使用价值→生产力;价值→生产关系) 三、商品得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得社会必要时间决定得 ☆个别劳动时间:各个生产者实际耗费得劳动时间就就是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得社会正常得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得劳动熟练程度与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得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获得超额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意味社会生产力得提高与发展。) 价值形式得演变:简单得价值形式、扩大得价值形式、一般得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货币就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得特殊商品,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得职能:价值尺、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与要求)商品得价值由生产商品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得价值量进行。商品价格与价值偏离得现象,实质上就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得结果,就是价值规律作用得表现形式、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得影响自发得围绕价个上下波动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7世纪初。 2.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完成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是剩余价值学说。 5.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第二章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7.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8.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劳动对象。 9.运输原材料的汽车不属于劳动对象。 10.构成生产资料的因素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1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 1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表现在生产力中人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联系。 13.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14.生产力性质是由生产工具的性质所决定的。 15.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畜牧部落和其他原始部落之间的分工。 16.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层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于原始社会解体和奴隶社会形成初期。 17.在生产过程中,许多劳动者在分工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协同劳动就做复杂协作。 18.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是结成一定社会关系进行的。 19.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20.在社会生产总过程内部起主导的决定作用的环节是生产。 21.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22.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力。 23.一般而言,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25.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是指人们必须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26.经济规律既然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那么可以存在集中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27.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人们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28.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29.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30.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 31.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为生产工具的发展。 3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 33.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之一是后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前者大多数不是长久不变的。 3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5.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6.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37.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的经济规律是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38.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的经济条件主要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一、主要概念: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具体来说: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 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 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 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 科学技术与与生产力(结合第九章) 4.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精华版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商品 第一节:商品价值 1.商品的两个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能用来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及价值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使用价值(社会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 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旦进入交换就具有交换价 值。(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 之间交换产品的社会关系。(两种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原 因就在于交换双方的价值是相等的。)(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价值由人们劳动所创造。劳动不仅是价值的源泉,而且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商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劳动的凝结,是物化的社会 劳动) 劳动表现为价值,人们以价值来交换商品,实际上就是交换劳动。商品的价值体现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 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体现交换劳动的关系,这就是价 值的实质。这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所在。) (补充:各种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知识价值论,要素价值论) 两者关系:

从现象形态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要素的统一;从本质内涵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的统一。商品是两因素的矛盾统一体。 统一性: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使用价值反映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交换的物质或精 神承担者;价值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交换价值的基础。 矛盾性:两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直接动机是实现价值,而使用价值只 是价值的物质或精神承担者。其次,商品交换是以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分离而实现,即买卖结束,卖方实现价值,买方实现使用价值。 辨析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交换价值: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 关系或比例。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2.劳动二重性: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彻底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 规律的一个基点。)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以制造某有用物为目的(即反映某商品的自然属性),在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各自 不同的劳动。(“有用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仍属于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具体劳动的对象,操作方法及结果的差别,形成了社会分工。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 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条件。若果具体劳动离开与自然 物质的结合,也就无法创造出使用价值来。 抽象劳动:表现为一种非具体形式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具体劳动是生产目的,操作方式,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