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060201145 阮燕仪

内容摘要:21 世纪以来,中国的许多企业纷纷把视野转向了非洲这方资源

丰富、市场广阔,但又相对贫穷的土地,加强了对其进行直接投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中非双方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很积极的影响,但是,非洲作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大陆,中国企业对非投资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本文系统分析了各种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求能对深化我国的对非洲投资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国非洲直接投资建议

一、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概况

近几年来,非洲逐渐成为世界的投资热土。2004 年,流入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FDI)

为180 亿美元,2005 年上升到296 亿美元,2006 年达到创记录的355 亿美元,占全球FDI

总量的2.7%。从全球来看,非洲吸引的外资规模仍然十分有限,但从投资对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正在逐年扩大。2006 年,流入非洲的FDI 对非洲大陆固定资本形成的贡献率达到20%。截至2006 年底,非洲吸引的FDI 存量已经占到2006 年GDP 的29.5%,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水平较高的地区。

中国开始成为投资非洲大军中的一支劲旅。2004 年,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非金融类

为3.2 亿美元,2005 年为3.9 亿美元,2006 年增长到5.2 亿美元。截至2006 年底,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累计达到66.4 亿美元,比1999 年增加14 倍多,已占到中国全部对外投资存量的9%。2006 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简称境外企业)虽然在非洲的直接投资仅占中国对外总投资的2.9%,但从境外企业的地区分布来看,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覆盖率却极大,达到了81%,直接投资项目分布在非洲49 个国家与地区,高于中国企业对外平均覆盖率71%,中国对非投资覆盖率仅次于投资覆盖率第一的亚洲91%。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07 年我国对非投资增长迅猛,非金融类投资流量达到15.7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

202.6%,

占中国对外总投资的比例已上升为5.9%,另在35 个非洲国家启动了新的投资项目。2007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超过1 亿美元的国家(地区)有24 个,较上年增加17 个,其中非洲占了5 个(南非,45441 万美元,排名第9;尼日利亚,39035 万美元,排名第11;阿尔及利亚,14592 万美元,排名第18;尼日利亚,10083 万美元,排名第24)。2009 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数额达到11.8 亿美元。

总体规模上,我国对非洲投资增长速度快,但在非洲的FDI 流量和存量规模都比较小,

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和联合国贸发会的《世界投资报告》中的相关数据,下面从投资的规模总量、投资主体、投资方式等方面说明中国非洲投资现状。

1、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总量不断增加。自1998 年以来,中国对非洲国家的直

接投资大幅增加,1998 年仅为2000 多万美元,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50亿美元。

2、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不断扩大。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与中国有贸

易关系的非洲国家只有埃及和摩洛哥。现在中国已同非洲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同40 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与35 个国家建立了双边经贸混(联)委会机制,同28 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鼓励和保障投资协定》。1956 年中国与埃及建立外交关系时,中国与整个非洲贸易只有1200 万美元;2000年中非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

元,此后连续8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特别是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同时,中国对非投资稳步发展。截至2007 年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达到446183 亿美元。其中对苏丹的直接投资达57485 万美元,占对非洲投资总额的12.88%;对尼日利亚直接投资达63032 万美元,占中国对非洲投资的14.17%;对南非投资为70237 万美元,占对非洲投资的15.74%,对赞比亚的直接投资达42936 万美元,占对非洲投资总额的9.63%,对阿尔及利亚的直接投资达39389 万美元,占对非洲投资总额的8.88%,其他的占对非洲投资的38.70%。

3、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

投资非洲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占据主导,截至2005 年底,在非洲投资的800 多家中国企业中,100 多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其余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或民营企业。随着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政策协调,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对外投资支持政策体系以及完善人民币汇率风险承担和转移机制等,使得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出现了像新希望集团、万向集团、中兴、华为、力帆、创维等一批知名企业。国有和民营企业的“走出去”投资,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无论在投资金额还是在项目的数量或地域上都有扩大的趋势。

4、中国企业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方式多样化。目前,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方式日趋多

样化,包括绿地投资、合资合作和跨国并购等。由于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还比较缓慢,以跨国兼并方式来实现的直接投资项目较少。世界上以企业之间通过跨国兼并方式实现的对外直接投资占据主流,约占其总量的80%左右,但是在亚洲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中绿地投资仍是主要方式,仅2002-2005 年就有126 个项目,然而,自1987 年以来,以跨国兼并方式来实现的直接投资项目只有77 项。跨国公司采用并购的方式进行直接投资,对非洲国家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上的促进作用不及新建投资,而且还可能导致垄断,减少或消除国内市场的竞争性。因此,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可以为非洲国家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更好地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图1 2007 年末中国境外企业在世界各地区覆盖率(%)

90%

81%

74% 75%

53%

42%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

数据来源:《2007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图2 2007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地区分布

62.60%

18.50%

5.90%

5.80% 4.30% 2.90%

亚洲

拉丁美洲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大洋洲

数据来源:《2007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表1 2003~2007 各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分国家地区)单位:万美元

国家 2003 年末 2004 年末2005 年末2006 年末2007 年末

合计 3322222 4477726 5720562 7502555 11791050

亚洲 2660346 3347955 4095431 4797805 7921793

非洲 49123 89955 159525 255682 446183

欧洲 48745 67665 127293 226982 445854

拉丁美洲 461932 826837 1146961 1969437 2470091

大洋洲 41649 54394 65029 93948 183040

注:2003~2007 年末数据为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数据

数据来源:《2007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表2 2003~2007 各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流量情况表单位:万美元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中国投资额 7481 31743 39168 51986 157431

注:2003~2007 年末数据为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数据

数据来源:《2007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表3 2006 年世界各区域吸引FDI 情况单位:亿美元

地区金额占全球总流量% 同比

全球总计 13,058.52 100.00 38.07

发达经济体 8,574.99 65.67 45.26

欧盟 5,309.76 40.66 9.16

欧洲其他发达国家 354.14 2.71 313.18

北美 2,444.35 18.72 88.10

其它发达国家 466.75 3.57 -234.84

发展中经济体 3,790.70 29.03 20.60

非洲 355.44 2.72 19.89

拉美和加勒比 837.53 6.41 10.87

亚洲 2,594.34 19.87 24.28

大洋洲 3.39 0.03 -11.49

东南欧和独联体 692.83 5.31 68.29

资料来源:中国投资指南.商务部合作司

二、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中国与非洲经济互补性很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工业基础较强,人力资源丰富;而非

洲多数国家工业化水乎低,工业产成品价格高,矿产和农林资源十分丰富,产业与技术梯度低于中国,是中国产品、设备、技术、资本转移的最佳地区。这就为中国在非洲市场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优势,拓宽在非洲国家的合作领域,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非洲大陆有53 个国家,近8 亿人口,农牧渔业、能源、矿产和森林等资源丰富。据最

新国际矿业统计资料表明,非洲的铂、锰、铬、铱、钌等储量占世界80%以上,磷酸盐、黄金、钻石、锗、钴等约占世界的50%以上,铀、钽、铯、铝矾土等约占世界的30%以上。非洲的石油储量约有90 亿吨,是世界八大产油区之一,有着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后,非洲经济持续增幅为3.5%,这次回升带着普遍性,各类国家都有增长。非洲开发银行在2000 年的发展报告中认为,非洲正走向一个“具有较为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基础广泛的经济增长时期”。近年来非洲国家纷纷进行经济改革,实行私有化,对外开放,以市场为中心发展商品生产,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非洲的经济振兴将推动农业、工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取得新的发展,为境外资金到非洲投资提供广阔的机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国际社会对非洲的关注和重视日趋增加,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在非洲开展业务。1990 年——1997 年间,美国在非洲地区直接投资的回报率为295%,比投资于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高12 个百分点,金融部门业绩也不错,贷款利差通常都高于10%,股权名义利益高达20%至30%。无疑,非洲市场相对于世界各国来说在吸引海外直接投资方面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1、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必要性

实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战略,不仅能推动有比较优势的国内产业开拓非洲市场,还可以

发挥国内的海外直接投资优势,从而缓解国内的竞争压力。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但内需相对不足的阶段。2003 年至今,我国引进

外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外商投资企业重点投资第二产业,其中投资最少、价值增值率和利税率较低的下游加工行业占了很大比重,这样,外商投资企业基本上是处于与国内企业相向竞争的“替代”状态;另一方面,近些年来,我国国内产业面临着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产业部类由初级产业向制造业,再向服务业调整,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源与技术密集型调整的趋势,势必造成原来的一些产业,如轻工、纺织、家电等企业出现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问题。大批的机器,闲置的设备迫切需要找到一个转移的出口。因此,以国内的优势产业和企业为主力开拓非洲市场,不但可以缓解国内竞争压力,而且还能发挥国外的投资优势。

2、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可能性

非洲作为新兴市场,是当今世界上尚待全面开发的“市场处女地”,也是能够让投资者

获得丰厚经济回报的最后一个充满商机的大市场。非洲国家绝大部分属于农业国家,机械化程度很低,经济发展基本处于较原始的阶段,主要以手工劳动为主,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靠天吃饭,不少国家不能实现粮食自给,实现农业产业化基本不现实。虽然城镇集中了全国的大部分人口,但就业严重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但是,非洲又是一个年轻的大洲,近40%的人口年龄在15 岁以下。从长远来看,非洲绝大多数都是年轻劳动力或预备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低廉。因此,针对非洲的市场现状,我们可以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产业和企业,如:家用电器、通讯设备、轻工纺织、摩托车和农业车辆等加工制造业及农产品开发等,以利用当地的密集劳动力,积极扩大同非洲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鼓励国内已具备较强竞争力和拥有知名品牌的优势产业和企业到非洲创业,投资设厂,开展加工装配从而带动国内零配件、原材料、成熟设备、技术的出口和劳务的输出,建立境外工业园,进行资本运作等,培育中国自己在非洲的跨国公司。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尤其加入WTO 后,中国对外开放已

进入一个新阶段,推动有比较优势的国内产业开拓非洲市场,扩大利用国内资源,成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三、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所面临的的问题

在非洲我国具有众多的投资机会,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对非洲直接投资

所面临的问题一部分来源于外部环境,另一部分来源于企业自身。

1、直接投资的风险。直接投资中的风险包括外汇风险、经营风险和国家风险等。

相对于发达国家,非洲作为新兴市场的投资环境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不规范之处,较

为突出的是政治风险、政策法规风险、市场风险等。

(1)政治风险。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是否稳定,历来是投资者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首先

要考虑的因素。在军事政变、内战和边界冲突相对频繁的非洲国家进行投资,就更要加倍考虑政治因素:投资接受国或地区的政局是否稳定,投资环境有无突变的可能,以及当政府首脑更迭时能否保证政策的连续性等。

20 世纪90 年代初,由于冷战结束后两强争霸的局面不复存在,原先被美苏矛盾所掩盖

或抑制的非洲自身矛盾显露出来,此外,非洲一些国家明显盲目模仿西方式“民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导致非洲大陆动荡不安,战事时有发生。有资料认为20 世纪90 年代最初几年,程度不同的出现战争、冲突的非洲国家大约有30 多个,仅1992 年就有1∕3 的国家陷入战乱。近几年,非洲国家出现了求稳定、谋发展的新局面,但仍然有索马里、苏丹、安哥拉、中非共和国、塞拉利昂、刚果(金)、刚果(布)等国发生大规模内战。

(2)政策法规风险。在一些非洲国家,政策法规环境仍然不够完善,投资、财税政策不

够清晰、稳定;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不力。

世界银行曾特别设计了一套法治指数,用以评断一国人民守法的意愿及对该国法律制度

的信任程度,而其研究结果显示,法治程度可决定一国57%的无形资本价值。该指数最高

为100。数字越大,代表法治程度越高。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成员国平均法治程度为90,瑞士则高达99,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平均值为28,埃塞俄比亚为16.4,尼日利亚和布隆迪两国甚至连5 都不到。另外,在世界银行2006 年针对全球175 个国家和地区经商便利程度等的调查报告中,非洲大多数国家便因为“愚蠢的规章制度”、“繁重腐败的官僚体系”等因素排在100 名之后。发展中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往往都不独立。这样,政府和法院就可能基于共同利益,通过立法等手段以“合法”的方式侵害商人利益。

弱的法律执行力往往容易造成腐败。2006 年11 月6 日,透明国际(TI)公布了《全球

清廉指数排行榜》,在全球最腐败的10 个国家中,非洲占五席。清廉指数排行榜上逾3/4 的国家得分在5 分以下(满分为10 分,2.5~5 之间腐败比较严重;0~2.5 之间则为极端腐败),其中包括几乎全部非洲国家。报告指出,这些地区引起司法腐败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司法系统工作环境恶劣、工资低,并缺少相应的培训。司法程序不透明,缺少监督,以及对清明法官的迫害等。据了解,非洲一些国家海关管理尤其混乱,官商勾结严重,尤其在办理相关投资项目手续时,报关公司和海关官员勾结起来共同敲诈的现象经常发生。海关、税务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办理相关业务时经常索要高额小费。

前世界银行(World Bank)行长沃尔福威茨和非洲开发银行行长贝鲁卡都公开表示“腐

败是影响外国在非洲投资和非洲大陆发展的最大障碍”,非洲必须对腐败问题采取攻势。

另外,非洲国家为了保护民族工业,不使外资扰乱国内正常的金融秩序,在大力吸引外

资的同时,也制定了一些限制外资的措施。如安哥拉在1994 年公布的外国投资法规定:投资价值在25 万美元以上,方可视为外国投资活动,享受政府给予外国投资者的权力和担保。外国投资者从国外贷款,需事先获取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的批准和许可,未获批准者不得从国外贷款,否则中央银行有权随时冻结其贷款余额。

(3)市场风险。由于部分非洲国家发展水平低,经济规模较小,经济结构单一,容易受

到国际经济局势变化的影响。《非洲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以国际油价为代表的商品价格居

高不下,使很多非洲原油和资源出口国从中收益,但是价格水平的提高也增加了非洲各国控制通胀的风险。2005 年整个非洲大陆的通胀水平已增加到9.1%,2006 年为7.5%,07 和08 两年非洲地区的平均通胀率可能达到12.7%和12.9%。

2、来自西方国家的重大压力。西方国家加强了在非洲的活动,对中非经贸构成了很大

的的挑战,给在非洲的中国投资者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1)市场竞争激烈。非洲作为世界上最后一个尚未开发的市场,早已引起西方发达国家

的重视。1994 年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舆论开始转向非洲,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德国及俄罗斯先后调整了对非政策,加大了对非洲的援助和投资。而且从历史的角度看,非洲大部分国家曾是欧盟各国的殖民地,在经济贸易上对欧盟国家有很强的依赖。据统计,目前欧盟约占非洲市场份额的30%,美国、日本各占7%左右。为了维持和强化对非洲的影响力,欧盟提出了发展对非洲“平等伙伴”关系发展战略;2000 年,美国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签订了《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AGOA),并于2004 年经布什总统签批,将该法案期限延长至2015 年9 月30 日。印度、韩国、越南等国家也已经开发非洲市场,更加剧了对非洲市场的竞争。

(2)西方舆论压力较大。西方国家的一部分人鉴于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和外交影响力不断

增强,遂抛出“新殖民主义”、“中国威胁论”、“仅仅是为了开发非洲丰厚的自然资源”、“忽视人权以及环境标准”、“为了推销中国劣质廉价的产品”等各种言论肆意诬蔑和攻击中国。种种恶劣言论给原在非洲发展的我国企业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这些言论也引起了一些非洲国家的担心,一些极端分子甚至对中国企业进行武装威胁,如在尼日利亚,当地的武装分子打破了不准绑架中国人的口头禁令,埃塞俄比亚也出现了对中国企业人员的袭击事件。

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香槟分校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研究主任乔治·于指出,中国虽然凭借

着利益互补的优势逐渐在非洲大陆显现身影,但西方国家毕竟是曾长期殖民非洲的强国,现在与非洲国家之间仍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控制着那里的重要资源。曾在石油工业界任职的威尔逊说:“目前在非洲的主要石油公司都是美国、日本或是欧洲,他们拥有的石油资源非常庞大。中国公司虽然在非洲发展很快,但是基础薄弱,因此,目前手中能掌握的石油资源较之前者要少得多。二者对比,决不是一半对一半,或是60%对40%的差异。”

3、非洲基础设施落后、缺乏。非洲很多国家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电力、交通运输条件

缺乏,缺水断电是很普遍的现象,企业生产需要的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再次投资的企业需要为配套设施的建设付出巨大努力,从而使企业投资启动成本异常高昂。同时电力缺乏将会使产品生产时断时续,影响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此外,电力的缺乏也会影响诸如家电等产品的正常使用,从而影响产品市场开拓。

4、语言沟通不便。我国企业家、员工一般选择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而在非洲,只有东

部和南部的国家通用英语。在中西亚地区的24 个国家中,除尼日利亚、塞拉里昂、冈比亚、加纳等少数国讲英语外,绝大多数国家原是法国的殖民地,通用法语。而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几内亚比五国则通用葡萄牙语。语言上交流的不便,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双方的经济贸易往来。

5、文化差异巨大。中非这两大文明发祥地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两国人民在宗教

信仰、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认识能力等方面不同,而这些不同会导致我国企业投资非洲时产生各种摩擦。如在非洲国家雇佣的员工经常会突然停下手头的工作进行祷告,影响工作正常开展。非洲许多国家尤其是北非国家大都信仰伊斯兰教,祷告是伊斯兰教中的一种仪式。伊斯兰文化中有很强的宿命论倾向,很多非洲人在赚了一笔钱之后就擅自离职去享受生活,等到钱花完了再找工作。

6、企业融资困难。我国在非洲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虽然数

量庞大,但个体力量不足,在投资非洲市场的时候经常面临融资渠道少,境外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加上目前国家现行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对资金项目下的外汇实行严格管制,导致国内资金不能按时按量抵达境外。

7、企业盲目投资。我国不少在非洲投资的企业存在盲目投资现象,如前期调研不充分

导致决策失误、盲目跟风导致重复投资等。遥远的非洲大陆对我国不少企业而言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发展空间,以前我国企业都是向西看,很少关注非洲,最近几年通过国际社会的帮助和非洲国家自身的努力,非洲已经成为新崛起的投资重地,媒体对非洲争相追捧,致使我国不少企业怀着美好的憧憬,在对市场前景、市场购买力的实际情况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贸然进行投资生产,最后导致产品滞销,蒙受损失。

8、不熟悉当地法律。我国企业投资非洲市场,对当地法律及法律环境不甚了解。主要

原因是有些非洲国家的法律是借鉴西方国家的,但实际执行的有少之又少。此外,非洲国家的法律秩序杂乱无序,一个国家能够同时有部落社会、宗教主义社会以及民主社会的法律法规,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没协调好其他法律关系的情况下导致投资决策失败或中途夭折。比如在刚果(金)购买土地,只通过政府的审核是不够的,还要请教当地的土著首领(酋长、族长等)召集族人举办一种特殊的仪式后才能正式拥有。

9、企业间无序、恶意竞争。近年来,走向非洲的中国企业逐渐增多,在非洲市场的激

烈竞争中,中国企业之间出现无序竞争,甚至出现相互毁誉,自相残杀等令人痛心的局面。东非地区的传统市场原先被印巴、日韩、欧洲及当地企业所瓜分,中国企业进入之后,由于劳动力和原材料等成本方面占据明显优势,在竞标中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但是,由于中国不同省区的赴非洲企业之间缺乏统一协调,到非洲后为获得项目而竞相压价,使得中标的中国企业得到甚微、惨淡经营,甚至亏损运营。

10、劳资纠纷在非洲特别突出。非洲许多国家可自由组织工会,甚至几个人就可以成立一个工会,工会力量很大,且喜欢“为民请愿”,并且在工会介入的同时政府也会过问。我国一些在非洲投资的民营企业社会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不足,由此引发的劳资纠纷不断,而对当地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所引发的不满使投资企业陷入被动。

四、政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和问难,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当共同努力,积极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让在非洲投资的我国企业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1、在开拓非洲投资市场,面临国外同行巨头的激烈竞争时,要明确战略,充分发挥

我国的优势。

发达国家已完成工业化发展阶段,现在拥有的先进技术难以满足非洲国家对技术水平较

低的适用技术的广泛需求,中国同众多的非洲国家是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状况使中国在扩展对非洲投资方面具有优势。扩大对非洲投资,从资金能力和技术上说,中国尚不如发达国家,但是,同这些国家相比,由于中国仍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现有的生产技术具有多层次性,既有各类型的适用技术,也有较先进,甚至是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技术,能适应多层次的需求。

2、加强对非洲各国的综合研究,为企业提供更充分、更全面的信息服务。

要开拓市场,扩大投资,必须熟悉这一市场的情况。加强对这一地区的调查和研究,应

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要研究非洲市场基本状况及行情,全面、准确的认识市场的具体状况,包括人口结构、就业状况、收入分配、消费水平、市场容量以及民俗习惯,等等,还要研究非洲各国的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总之,要了解与市场相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非洲各国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及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和结构、市场容量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充分把握这些情况,才能使开拓非洲投资市场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取得成效。因而需要我国

的相关政府部门为企业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帮助企业在投资前加大对各投资对象国家的风险评估。使企业能够正确的选择投资地域,并且在投资以后与当地的各种政治力量建立良好的关系,不仅与政府部门,还包括与管理部门和传统势力的关系,在制定周全的风险防范原基础上,有效的避免各种风险。

3、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形象。

尽管非洲经济近几年发展较快,但总体而言仍然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因此,

非洲的许多国家都把新建或改造公路、铁路、机场、码头、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作为振兴经济的优先领域,在这些领域制定了不少吸引外资的政策,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了众多投资机会。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在过去数十年间已经在非洲建立了良好声誉,这种良好声誉一定会为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中国企业应该抓住良机积极参与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发对建筑材料旺盛的需求,水泥、大型建筑机械等建材相当紧缺,而我国建材产业拥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积极利用政府相关部门到非洲投资,市场前景颇为广阔。同时中国企业通过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推动非洲社会经济向可持续方向发展,有助于消除东道国的某些顾虑,营造中国企业在非洲良好的投资环境。

4、加快对非投资立法。国家政府应该尽早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为我国企业投资非洲

指明方向,使我国企业对非洲投资走上法治的道路,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5、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

政府应加强税收支持,避免双重征税问题,实行“税收抵免”,对对非投资的企业的某

些收益免予征税。另外,政府还应制定实施一系列的金融政策支持措施,如政策贴息、优惠贷款,充分发挥中非发展基金的作用等。中国进出口银行是我国政府的国际经济合作银行,主要提供进出口融资、援外优惠贷款和对外投资贷款等金融服务。该行应充分发挥政策性融资主渠道优势,全力为非洲发展与中非合作提供金融支持,为非洲获得可持续资本支持做出更大贡献。中非发展基金是我国政府落实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新举措、新方法,是国内第一支专注于对非投资的股权投资基金,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中非投资基金在不加重非洲国家债务负担的情况下,通过直接参与投资的方式支持中非企业投资合作,投资集中于改善非洲民生、促进非洲经济发展的行业领域,重点支持非洲农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资源产业、我国企业在非洲开办的工业园区等。

6、科学决策,理性投资,发展完整的对非战略。

(1)对非边缘化非洲国家的投资策略

非边缘化国家处于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中上水平,更处于非洲国家的前列。非边缘化国家

经济发达,政局相对稳定,这能够使我国企业有效地保护生产设备,扩大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同时提高在当地统筹各项事务的能力。

在这些非洲国家可以采取“2+6+N”的投资战略模式。所谓“2+6+N”中的“2”指的是埃及和

南非,“6”指的是毛里求斯、塞舌尔、突尼斯、纳术比亚、博茨瓦纳、斯威士兰。“N”指的是除此以外的其他国家。埃及和南非是非洲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分别是非洲北部和南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特别是南非在很多领域都有其独到之处。南非市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转口贸易活跃,许多国际商人把南非作为进入其他南部非洲国家市场的“跳板”。南非拥有现代化的港口、铁路和公路,运输系统效率较高。南非同纳米比亚、莱索托、博茨瓦纳和斯威士兰已建立起关税同盟,在盟国之间商品可以自由流动,免征关税。我国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拓展与其他南部非洲国家的经贸关系。企业可以分别在埃及、南非设立一北一南两个据点,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先辐射北南周边经济较发达的6 个国家,进而带动对整个非洲其他地区的投资。

(2)对弱边缘化非洲国家的投资策略

虽然弱边缘化国家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中下水平,但就非洲来说则相对处于较高水平。

其边缘化倾向不强,且农业发达、矿产丰富。我国相关企业可积极开展农业项目的合资合作,发挥我国在农业经验技术上的优势。此外,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也可以开展投资与合作。在这些国家进行农产品加工,加工出的产品不仅可在当地销售,也可以销回国内,或是绕过其他国家对我国产品的壁垒,销往世界市场。这样既能帮助非洲各国发展农业生产,培养当地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又能使我国获取丰厚的回报。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国家进一步发展能源领域的投资、合作,可以使我国经济发展受益。毋庸质疑,能源是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是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的决定性问题。通过合作开发、经济互补等方式开发能源可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选择在弱边缘化国家进行能源领域的合作除了考虑到资源丰富程度外,还因为这些国家低政治风险、低经营风险、高连带效应的优势。

同时,弱边缘化非洲国家也适合我国企业设立一些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的独资或合

资企业,从事如家用电器、小汽车、卡车和小型拖拉机等产品的装配业务及日用消费品的产销。也可考虑集中力量承揽一些较大型的工程技术项目和劳务输出项目。实施“一大带群小”的方略。这样既能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以较大的推动,也会对加强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产生重大作用。

(3)对强化边缘非洲国家的投资策略

强边缘化国家数量是最多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薄弱。这些国家通常不是投资的理想场所。但所谓“风险越大,收获越大”。如果对这类国家投资,主要可采取“小、灵、快” 的投资战略。“小”即小规模,“灵” 即灵活机动,“快”即快速反应。我国企业可主要投资一些轻工日用产品。轻工日用产品投资成本低,建设周期短,设备搬运也较容易,企业能够根据当地的政治等因素的变化迅速跟进或撤出,将风险减小到最低。

7、注重学习当地法律。我国企业要注重学习和掌握所在国的法律法规,经济规则,投

资政策及商业习惯,尤其要知道当地不宜发展和禁止进入的产业。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中国驻非洲的机构,网络等渠道进行了解,还可以找本土律师进行了解。在开设公司时请律师进行正式注册,聘用员工时让律师根据当地的《劳工法》等拟定聘用合同。这样可以切实保障我国企业利益,减少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率。

8、加强企业合作。

应在非洲成立一个比较有权威的行业协会,及时处理各种状况,协调各种关系,并建

立相应的数据库,对每个行业的企业数量进行一定的控制,或者定期公布一定的数据供其他企业参考,对产品价格进行一定的规范。准备进入非洲市场的企业可以通过数据查询,给自己的投资项目明确定位,企业间互相沟通,加强协作,商贸业与加工业要密切配合,优势互补,结成产业链。企业间的合作还有利于扩宽市场销售渠道,规避风险,优化生存环境。参考文献:

[1]. 《2007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2]. 陈宗德:《非洲投资市场及我国对非洲投资概论》,西亚非洲(双月刊),2004

年第1 期

[3]. 洪永红:《非洲国家吸引外资的基石》,西亚非洲(双月刊),2002 年第6 期

[4]. 韩灵梅:《试论中国实施对非洲直接投资战略的意义》,2005 年第11 期

[5]]郭萍:《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内外因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 年10 月(下

旬刊)总第51 期

[6].李俊:《非洲的投资环境与投资机会》,广东商学院,2002(4)

[7].“中国企业在西亚非洲直接投资状况”调研组:《中国企业在西亚非洲直接投资状

况》考察

[8].张艳茹:《从产业结构角度浅析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商场现代化,2007 年5 月(上旬刊)总第50 期

[9].孙玉秦:《我国对非洲投资的发展及问题》,管理现代化,2007 年第5 期

[10].陈八荣:《重新认识非洲努力开拓非洲市场》,当代财经,1997 年第2 期

[11].李献兵,郭玉华:《我国中小企业在非洲的投资策略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9 年第3 期

[12].熊洁敏:《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思考》,Special Zone Economy , 特

区经济

[13].李伟敏:《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世界地理研究,第8 卷第1 期,1999 年6 月

[14].谢康:《试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及措施》

[15].刘建光,丁卫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时机分析》,商场现代化,2006 年10 月(上旬刊)总第48 期

[16].《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北方经济,2006 年第4 期

[17].冯玫,龙彩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18].张为付:《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路径安排》,国际贸易问题,2006 年第7 期

[19].黄泽金:《开拓中非合作新思路》,IEC,NO.2,2002

[20].史建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分析》

[21].舒运国:《中非经贸关系:挑战与对策》

[22].褚晓飞:在非洲进行工业项目投资之我见.(J).对外经贸实务.2003.(2)

[23].刘立生: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分析(J)

[24]. SAL IMATA KONE 科内(马里):《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直接投资__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白皮书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白皮书(全文) 2010-12-23 15:18:22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编辑:张娜 目录 前言 一、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二、拓展相互投资领域 三、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发展能力建设 五、帮助提升民生水准 六、拓宽中非合作领域 七、发挥中非合作论坛引领作用 结束语 附录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以上。发展经济和推动社会进步是中国与非洲共同面临的任务。 多年来,在发展过程中,中国与非洲充分发挥双方资源条件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互补性,按照平等相待、讲求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加强经贸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实践证明,中非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有助于非洲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促进了中非共同繁荣和进步。 20 世纪50 年代,中非经贸合作以贸易和对非援助为主。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内容日益丰富。特别是2000 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双方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和活跃,贸易、投资、

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全面推进,金融、旅游等领域的合作逐步拓展,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非经贸合作是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南南合作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也愿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一道,加强与非洲国家的磋商与协调,共同参与非洲建设,共同推动非洲的和平、发展与进步。 一、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贸易是中非经贸合作最初的形式。伴随着中非关系的发展和交往的增多,中非贸易规模日益扩大。1950 年,中非双边贸易额仅为1214 万美元,1960 年达到1 亿美元,1980 年超过10 亿美元。2000 年迈上百亿美元台阶后,中非贸易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08 年突破了1000 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非洲出口508 亿美元,自非洲进口560 亿美元。2000 年至2008 年,中非贸易年均增长率高达33.5% ,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2% 升至4.2%,占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3.8% 升至10.4% 。2009 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非贸易额下降到910.7 亿美元,但中国在当年首次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中非贸易呈现良好的恢复发展态势。2010 年1 月至11月,中非贸易额达1148.1 亿美元,同比增长43.5% 。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中非贸易结构逐步优化,双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相继进入对方市场。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中国对非洲出口商品以轻工、食品、化工、土畜产等为主。2000 年以来,机械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机电产品出口显著增长,商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大幅提高。目前,机电产品占中国对非出口的比例已超过50% 。在非洲对中国出口方面,棉花、磷酸盐等初级产品曾经是主要商品。近年来,非洲的钢材、铜材、化肥、电子产品等工业制成品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同时,非洲农产品对中国出口增长加快。埃及的柑橘、南非的葡萄酒、加纳的可可豆、乌干达的咖啡、突尼斯的橄榄油、埃塞俄比亚的芝麻等特色产品,逐渐为中国消费者熟悉和喜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 年中国从非洲进口有所下降,但农产品进口增长了25% 。 多年来,中国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中非贸易全面综合平衡发展。中国已与45 个非洲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加强在海关、税务、检验检疫等领域的合作,为中非贸易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支持非洲国家扩大对华出口,从2005 年起,中国给予与中国建交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对华出口商品零关税待遇。截至2010 年7 月,受惠商品已扩大到4700 多个税目,今后将逐步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全部税目95% 的商品。在零关税政策带动下,非洲受惠商品对华出口快速增长。从2005 年至2010 年6 月底,中国在零关税待遇项下累计进口非洲商品13.2 亿美元,包括农产品、皮革、石材、纺织服装、机械零部件、贱金属、木制品等。中国还通过举办非洲商品展、设立非洲产品展销中心,并提供摊位费减免等优惠便利措施,帮助非洲企业开拓中国市场。 当前,中国和非洲同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市场需求旺盛,中非贸易具有很大潜力。就中国而言,非洲原油、矿产、钢材、农产品等商品对华出口,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出积

非洲对于中国发展的四大战略意义

非洲对于中国发展的四大战略意义 2015-02-12 李小云 作者李小云教授和非洲村民交流种植经验 习主席将于今年12月初在参加完巴黎气候大会之后直接飞赴非洲,访问津巴布韦和南非,并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这是继2013年3月习主席访问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布)和李克强总理2014年对非洲访问之后,中国领导人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对非洲的又一次重要的出访。由此显示出了非洲大陆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公众对于这样频繁的出访以及我国对非援助和经济合作的一些举措反响强烈,同时也不凡有各种微词。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说,非洲已不再是公众印象中只需要中国帮助和救济的贫穷大陆,相反,中国国内发展和民生越来越与世界紧密相连,而非洲正在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具潜力的合作伙伴,中国的发展将会越来越离不开非洲。在新的全球格局下,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和非洲很少有地缘政治的冲突,非洲民间对中国普遍存在正面评判,而且非洲也不像拉美与亚洲存在碎片化的和依附性的不同冲突体。就中国而言,非洲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四大战略意义。 非洲正在成为中国地缘政治强有力的杠杆

随着国际发展格局的剧烈变化,中国与传统发达国家和传统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正在演化为互为依存的新兴结构关系。发达-不发达和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的传统格局正在演变为发达—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新型关系。在这个关系体中对立和冲突依然存在,但是相互依存度上升,而且对立也不再以整体性或集团性的形成为主,打破结构关系的偶发因素越来越多,地缘政治趋于碎片化。虽然世界正在趋于多元化,但这仅意味着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兴起,而导致全球权力话语的多元化,并不必然反映主导性权力关系的消失。新兴成长的中国与传统全球统治力量的二元结构正在形成。这也是改变全球格局的最重要的因素。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往日无法比拟的国际空间和这空间的话语权,而拓展新国际空间正在遭遇巨大的围堵和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中美,中欧,中俄,中日关系的反复构建,这种构建又直接影响了中国与周边,与拉美和中亚与中东欧的关系。在这种格局下,一个密切而稳定的中非关系就使得中国具备了用于平衡其他力量的战略性条件,而中国对非洲长期的支持则客观上为我国与非洲构建这个关系创造了条件,同时,中国的战略性介入非洲也自然为非洲所欢迎,因为这也为非洲提供了平衡其与其他资源提供者讨价还价的重要力量。实际上,在亚洲的经济博弈中已经呈现出了同样的问题。中非全面的战略关系会直接牵动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的地缘考量,引发某种程度的竞争状态,从而能从战略上缓解中国在直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白皮书(汉英对照版)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以上。发展经济和推动社会进步是中国与非洲共同面临的任务。 多年来,在发展过程中,中国与非洲充分发挥双方资源条件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互补性,按照平等相待、讲求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加强经贸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实践证明,中非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有助于非洲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促进了中非共同繁荣和进步。 20世纪50年代,中非经贸合作以贸易和对非援助为主。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内容日益丰富。特别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双方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和活跃,贸易、投资、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全面推进,金融、旅游等领域的合作逐步拓展,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非经贸合作是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南南合作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也愿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一道,加强与非洲国家的磋商与协调,共同参与非洲建设,共同推动非洲的和平、发展与进步 一、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贸易是中非经贸合作最初的形式。伴随着中非关系的发展和交往的增多,中非贸易规模日益扩大。1950年,中非双边贸易额仅为1214万美元,1960年达到1亿美元,1980年超过10亿美元。2000年迈上百亿美元台阶后,中非贸易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08年突破了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非洲出口508亿美元,自非洲进口560亿美元。2000年至2008年,中非贸易年均增长率高达33.5%,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2%升至4.2%,占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3.8%升至10.4%。2009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非贸易额下降到910.7亿美元,但中国在当年首次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中非贸易呈现良好的恢复发展态势。2010年1月至11月,中非贸易额达1148.1亿美元,同比增长43.5%。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中非贸易结构逐步优化,双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相继进入对方市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对非洲出口商品以轻工、食品、化工、土畜产等为主。2000年以来,机械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机电产品出口显著增长,商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大幅提高。目前,机电产品占中国对非出口的比例已超过50%。在非洲对中国出口方面,棉花、磷酸盐等初级产品曾经是主要商品。近年来,非洲的钢材、铜材、化肥、电子产品等工业制成品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同时,非洲农产品对中国出口增长加快。埃及的柑橘、南非的葡萄酒、加纳的可可豆、乌干达的咖啡、突尼斯的橄榄油、埃塞俄比亚的芝麻等特色产品,逐渐为中国消费者熟悉和喜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从非洲进口有所下降,但农产品进口增长了25%。 多年来,中国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中非贸易全面综合平衡发展。中国已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加强在海关、税务、检验检疫等领域的合作,为中非贸易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支持非洲国家扩大对华出口,从2005年起,中国给予与中国建交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对华出口商品零关税待遇。截至2010年7月,受惠商品已扩大到4700多个税目,今后将逐步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全部税目95%的商品。在零关税政策带动下,非洲受惠商品对华出口快速增长。从2005年至2010年6月底,中国在零关税待遇项下累计进口非洲商品13.2亿美元,包括农产品、皮革、石材、纺织服装、机械零部件、贱金属、木制品等。中国还通过举办非洲商品展、设立非洲产品展销中心,并提供摊位费减免等优惠便利措施,帮助非洲企业开拓中国市场。 当前,中国和非洲同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市场需求旺盛,中非贸易具有很大潜力。就中国而言,非洲原油、矿产、钢材、农产品等商品对华出口,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出积极作用。就非洲而言,中国的产品和技术适合非洲发展的需要,中国巨大的市场也为非洲产品提供了广阔空间。特别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非洲资源产品提供了稳定的出口市场。同时,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进入非洲,可以帮助提高非洲民众的生活水平,并且有助于一些非洲国家控制和缓解通货膨胀

中国与坦桑尼亚关系

中坦资料 一、文教、卫生、军事等方面的双边交往与合作 中、坦签有文化合作协定。上世纪60年代起中国开始接收坦留学生。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向坦提供了874个留学生奖学金名额。2011年全年坦在华留学生总数731名,其中奖学金生275名。2000年,双方签署关于高教发展合作项目协议,我方据此先后为达累斯萨拉姆技术学院援建了材料实验室和计算机实验室,并多次派出教师在该校任教。迄今,我国已向坦派出医疗队员1650人次,现分别有25名和21名医疗队员在坦桑尼亚大陆和桑给巴尔工作。两国军事交往与合作始于1964年,双边往来频繁。 二、文教、卫生、军事等方面的双边交往与合作 中、坦签有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协定。上世纪60年代起中国开始接收坦留学生。2016年坦在华留学生总数3520名,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生562名。2000年,双方签署关于高教发展合作项目协议,我方据此先后为达累斯萨拉姆技术学院援建了材料实验室和计算机实验室,并多次派出教师在该校任教。迄今,我国已向坦派出医疗队员51批1778人次,现分别有25名和21名医疗队员在坦桑尼亚大陆和桑给巴尔工作。我国在坦建有2所孔子学院和1所孔子课堂,即多多马大学孔子学院、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桑给巴尔广播孔子课堂。两国军事交往与合作始于1964年,双边往来频繁。 坦桑尼亚是中国公民团队旅游目的地国。中坦现有4对友好省市,即宁夏回族自治区-阿鲁沙省、常州—达累斯萨拉姆、海口—桑给巴尔、湘潭—姆索马。 三、文教、卫生、军事等方面的双边交往与合作 中、坦签有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协定。上世纪60年代起中国开始接收坦留学生。2012年坦在华留学生总数873名,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生307名。2000年,双方签署关于高教发展合作项目协议,我方据此先后为达累斯萨拉姆技术学院援建了材料实验室和计算机实验室,并多次派出教师在该校任教。迄今,我国已向坦派出医疗队员1650人次,现分别有25名和21名医疗队员在坦桑尼亚大陆和桑给巴尔工作。我国将在坦设立中国文化中心。两国军事交往与合作始于1964年,双边往来频繁。 四、人生乐在相知心 ——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2013年3月25日) 典出:宋·王安石《明妃曲二》 原文: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释义:人生中最快乐的事,就是有知心人。

中国与非洲的石油贸易与合作

CoverStory 图l2006年中国进口石油来源比例 多年来,安哥拉正逐渐成为我国在非洲大陆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其中,中安贸易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以石油贸易为主要内容。 (二)多元化的合作方式与成果 在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今天,仅仅靠海外买油,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的需要并且其风险也很大。确保我国石油稳定供应,关键在于油源多元化。当今世界,在国际石油资源角逐中,加强国际石油领域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有步骤地参加国际性和地区性的经济和能源合作体系,积极开展石油外交。我国利用世界石油资源一是通过石油贸易,从国外直接购买石油及石油产品,即“贸易油”;二是参与国外石油资源开发,建立海外长期的石油生产基地,稳定地获取“份额袖”。尽管贸易油是主渠道,份额油只能是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辅渠道,但是海外份额油掌握得越多.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主动权就越大。 中国与非洲各国有着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与非洲的石油合作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进入2l世纪,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及中国与非洲领导?14?人的努力,中非石油合作的内容 开始多元化,由过去单一的石油 贸易形式,扩展到石油勘探开发 领域。目前非洲已经是中国最大 的海外份额油来源地。 早在1996年,中国石油天然 气集团公司就获得了苏丹穆格莱 德盆地1/2/4区块石油开发权。苏 丹的这一项目是建国以来我国首 次获得海外石油开发权,此前中 国石油公司仅在海外获得过服务 作业权。此后,中石油又拿下了苏 丹3/7区块的开采权,并在2003 年发现了约6亿桶的可采储量。 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995年到苏丹从事石油勘探开 发以来,现在中石油在苏丹已经 形成了勘探、开采、炼制一体化的 系统工业体系。现在,苏丹位居我 国海外份额油来源第一位。预计 未来三至五年内,我国从海外获 得的份额油总量将达到每年 5000万吨,相当于现在大庆油田 的产量。 另外,中石油在苏丹不仅帮 助苏丹勘探开发石油资源,而且 还建立炼油厂,培训苏丹石油技 术人员,使苏丹成为非洲大陆的 一个石油出口国。与此同时,还 捐资修建了医院、学校和公路。 中国与多个非洲国家展开了 广泛的合作。2004年5月20日, 中国石化集团与非洲最大的产油 国尼日利亚签署协议,将在尼日利 亚投资5亿美元进行海上石油勘 探开发,并从7月起,每天从尼日表1原油日产量 国家日产量(千桶)占世界原油日产量份额 阿尔及利哑20052撕 安哥拉140918% 喀麦隆6301% 乍得153O2% 刚果(布)262O3% 埃及6780g% 赤道几内亚35805% 加蓬232O3% 利比亚183522% 尼日利亚24603O% 苏丹397O5% 突尼斯69O.1% 其他国家680.1% 非洲总计9990121% 正C,NO.11.2007

中国与非洲的伙伴关系

中国与非洲的伙伴关系 肯尼思?金 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北京峰会必将开成一次隆重、务实的盛会,中非合作论坛———这艘承载着新世纪中非关系的伟大航船①必将乘风破浪,驶向中非友谊的美好明天!(Beijing Summ it,Secti on7,2006)② 在迄今最大的一次中非峰会召开之际,③我们有必要来审视一下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Hu,2006,in King,2006b)。本文将集中讨论中非之间的发展合作,特别是中国对非洲的发展援助,而不是考察中非伙伴关系的所有方面。这主要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中非间的贸易和投资关注非常多,而关于中国对非援助的著述却极少。 本文主要是回顾具体的政策,而不是分析政策的实际效果。这些实际效果是通过在非洲各个国家的具体工程、项目或者其他的行动体现出来的。但是,即使不从国家层面上来分析政策的具体执行情况,中非关系发展中也仍然有一些重大进展值得我们去关注。 我们首先将集中讨论中国是如何看待与非洲的合作的。我们也会讨论“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 w Partnershi p f or Africa s Devel opment,NEP AD)与中国进行合作的方式和思路。此外,我们还会适当地对比中国和西方国家援非的不同方式。 3肯尼思?金(Kenneth King),香港大学和爱丁堡大学教授。 33本文的初稿是在“21世纪中国在非洲”会议上的发言稿(南非:约翰内斯堡,2006年10月16—17日)。该会议是为了准备中非合作论坛,由英国皇家学会、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以及NEP AD秘书处联合举办的。 ①对历史比较了解的读者看到“航船”一词可能会想到600年前的郑和。他当时带领舰队从中国出发进行了一系列伟大的航海,并到达了非洲的东部和东南部海岸。参见Sailing W est:A dm iral Zheng He’s Voyages,March—May2006,Hong Kong Museum of H ist ory。 ②“中非关系乘上新世纪的航船”的网页是由多个独立有序的网页链接组成的。下文在引用该网页上的内容时将注明其网页上所显示的顺序,如“第几”部分。 ③截至9月中旬,已经有超过30个国家的元首确定将参加此次峰会,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往来

一、中非贸易成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发动机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德国《青年世界报》1月3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南南贸易兴旺》,副题为《对华贸易关系成为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摘编如下: 中国政府临近年终时发布了首部中非经贸合作白皮书。中国正在成为非洲大多数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自新千年开始,南南贸易飞速发展,带动它的火车头是印度、巴西,尤其是中国。中非贸易额在1962年恰巧为1亿美元,20年后达到了10亿美元。2000年,中非贸易额已经达到100亿美元,此后增速越来越快:2008年,中非贸易额超过了1000亿美元。中国在非洲国家对外贸易的平均比重在这一时期内从3.8%升至10.4%。也就是说,中国对非洲来说变得重要得多了。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中非贸易是平衡的。在中国与非洲的贸易中,进口额与出口额基本持平。不过,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并不相当。中国出口到非洲的商品越来越多地由电器、机械和汽车,也就是由工业品构成;中国从非洲进口的则主要是铜、钢铁、原油和多种农产品(000061)这类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中国也正发展成葡萄酒、咖啡、可可豆和类似产品的繁荣市场。事实明,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市场成为了非洲出口商的稳定之锚。中国对金属、石油和其他原材料持续的高需求也给原材料丰富的国家带来了好处,使其出口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无论如何,中国近年来显著改善了许多非洲国家向中国出口商品的条件。欧盟和美国再三要求非洲国家消除贸易壁垒,与此同时却迟迟不取消本国的农业补贴、进口限制,也不免除非洲产品的关税。中国则采取不同的策略。中国在国内为非洲出口商举办交易会,积极推动非洲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不仅如此,中国还为多种非洲商品取消了关税,且正在继续扩大免税商品的名单。资本输出也早已随商品交流而至。非洲国家到2009年底在中国对企业的累计投资达90亿欧元。2009年,中国对非洲投资有22%投入了制造业。过去几年中,大量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建立起生产纺织品和其他劳动密集型消费品的小型工厂。另外,建筑业方面投资约占中国对非洲投资的15%。 二、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十年来,双边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双方贸易额由2000年的100亿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1269亿美元,2010年中国对非投资约10亿美元,投资存量超过100亿美元,涉及矿业、制造业、农业等多个领域。目前,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非洲跃居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中国对非援助力度不断加大,援助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中国对非援助额比2006年增长1倍。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为非洲培训3万多名官员和各类技术人员。 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政府将继续本着平等相待、讲求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深化中非经贸合作。 一是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为双方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贸易环境。从2010年7月1日起,中国开始对26个非洲国家减免60%关税,涉及4700多个税目。 二是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并引导投资向农业、制造业、金融、商贸、环保等领域拓展。 三是全面提升经贸合作的水平和层次,对非援助进一步向农业、教育、医疗卫生、减贫、清洁饮用水等民生领域倾斜。

中非经贸合作的历史与现状

中非经贸合作的历史与现状 摘要 随着中非经贸近60年的发展,中非之间政治与经济联系都日趋紧密。本文从中非经贸关系着手,回顾近30年来,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概述中非经贸关系在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变化,从外媒的评述理解现阶段中非经贸发展的概况,分析中非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非经贸合作;历程与现状;问题;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非洲大陆越来越引起大国关注。非洲凭借其优厚的能源与资源,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与非洲的友好往来历史悠久,双方在国际事务中互相支持,共同建立了第三世界。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中非的经济不断发展,中非经贸关系日趋紧密,双方从政治到经济的合作都不断加强。中国非常重视同非洲的经贸合作,加强与非洲各国的经贸合作与发展对于经贸关系的多元化发展、资源与市场的利用、巩固和发展中非友谊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非经贸合作的特点与变化 1.中非经贸关系加速发展阶段(1980-1999年) 20世纪8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非洲国家逐渐实现民族独立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调整,中非经贸关系逐渐步入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中非经贸特点主要变现为:双方贸易额不断扩大,贸易产品多样化,贸易范围几乎覆盖整个非洲。贸易方式不断增多,一般贸易与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对外援助等方式相结合,经济效益取得很大的提高。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非洲国家的经济一直到70年代末都处在增长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非洲经济受世界经济影响陷入了严重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适时调整对非政策用以加强中非经贸合作。中国根据非洲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符合双方实际的贸易合作。在非洲总体贸易出现负增长的局势下,中国同非洲的贸易却在显著增长。其中中国出口额年均增长4.2%,进口年均增长3.6%。 在整个80年代,中非贸易额虽然略有起伏但总体保持着增长趋势。这一时期,中国出口迅速增长,进口则有所下降,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其主要原因是:非洲经济困难,出口产品减少而且单一,而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进口来源增加。 20世纪90年代,由于外贸体质改革和外包经营的发展实施,我国开始重视对非经贸合作,将对非经贸合作确定为外经贸的战略重点之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极大的促进了中非之间的合作。1993年南非独立之后,中国同南非的贸易往来发展迅速。1999年,中国同非洲地区进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有14个,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南非、埃及、尼日利亚和安哥拉。其中南非为最大贸易伙伴。

“中国模式”对非洲发展的影响研究

“中国模式”对非洲发展的影响研究“中国模式”这一概念可以追溯至2004年由英国学者雷 默(Joshua Cooper Ramo)提出的“北京共识”,意指不同于 “华盛顿共识”,由中国发展出的政治与经济模式。 中国模式丰富和拓宽了世界范围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一些中东非洲国家正在“向东看”,探索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奥秘,以帮助本国走出困境。2006年6月,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由津巴布韦政府率先提出的“向东看”政策成为会议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非洲国家的领导人纷纷表示,认真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有助于非洲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中国的今天就是非洲的明天。博茨瓦纳央行行长莫霍霍提出,中国的发展模式能够启发非洲国家如何从低收入国家成为中等收入国家。 一、背景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由于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机和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动等影响,非洲很多国家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这给当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了干涉非洲经济发展事务的机会。因而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主导下,非洲进行了一场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经济改革,但是结构调整政策自身存在严重缺陷,最终导致非洲经济改革的失败,引发经济危机。80年代的经济危机又引发新的政治动乱,国家内部和国家间的暴力冲突时有发生。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冷战”结束,原先美苏投向非洲的资源骤减,诸多充当其代理人的非洲国家当权者遭遇财政困难而无法继续统治,同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施压下,非洲很多国家实行多党民主制,这些因素导致非洲多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很多国家再次爆发内战,甚至大屠杀,比如两次刚果(金)内战以及卢旺达大屠杀。

中非贸易发展前景分析

摘要 对于非洲来说,中国不仅具有适合非洲市场需要的商品和技术,而且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向非洲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援助。此外日益增长对非州投资对于严重缺少资金的非洲国家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本论文正是基于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的贸易数据,通过对现状分析、问题分析、原因分析、对策分析等四个部分,对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贸易总量、贸易结构、贸易分布以及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寻找中非贸易之间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更好的促进中非贸易之间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非洲,中国,贸易,发展

ABSTRACT For African countries, China is not just a commercial partner that provides goods and technology. China is also expanding its development assistance to Africa, with massive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debt forgiveness, new loans, and increased resources for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volume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n countries .It can be divided in four parts. Af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trade situation, the problems, the reasons that causes these problems, I suggested some solutions that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trade relationship that exists. The research has been made by comparing merchandise exchanged volume, trade system, type of trade made, political system and culture. This method helped me to have a good approach of the problems and therefore to find the right solutions. For the best of Sino-African trade, and its rapid growth. KEY WORDS: China , African , trade, development

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关系:1980年以来双边合作关系分析

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关系:1980年以来双边合作关系分析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之间越来越密切的经济联系受到学者的日益重视。中国与津巴布韦的相互关系可以追溯到中国对津巴布韦反对殖民主义的解放斗争的支持。 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独立,中国与津巴布韦建立了外交关系。随着中国在非洲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加深,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关系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中津合作表现在许多领域层面,如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尤其是建筑、采矿、农业、能源、交通运输、资讯科技、电讯、纺织、旅游和军事等领域。津巴布韦推行了土地改革,此举遭受到西方的批评,于是津巴布韦将加强同中国的关系作为其东望政策的组成部分。 津巴布韦政府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坚持了对于他国国内事务的不干涉原则,与津巴布韦的关系不断加深,中国由一个传统的援助国变为了一个重要的国际支持者。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1980年以来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双边合作关系,全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背景介绍。失去西方的援助对津巴布韦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最近几年,中国已成为津巴布韦最大的投资者、贸易伙伴和援助国。回顾中国和津巴布韦相互关系的历史对本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其对中津当代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津巴布韦独立后,中津关系的历史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0年至1999年,第二个阶段是从2003年至今。第一章提出了研究所涉及的主要问

题是:2000年以来,中国与津巴布韦关系不断加强最终导致了2003年东望政策提出的原因和动力是什么?这是津巴布韦国内和国外因素相结合所导致的结果吗?另外一些问题是:在1980年之前,中国和津巴布韦是否存在关系?它与现如今的中津关系是否有明显的不同?中国是何时参与到非洲事务之中?中国对津巴布韦经济发展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从津巴布韦的发展中所获得收益是什么?中国的捐助是如何被津巴布韦政府所接受的?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能否帮助维持津巴布韦经济的稳定?中国与津巴布韦双边合作的经验与教训是什么?中国对津巴布韦或者非洲的援助与西方国家的援助有何不同?在这一章提出了研究的目标、理论假设、研究的关键词,并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 本研究应用了数据收集的研究方法,以依附理论为研究的理论框架。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认为依附是“国家或国际行为体之间在国际贸易的资金、商品、劳动力、信息等流动上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此外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还指出,当前国际体系的特点是相互依存、共同的责任和彼此依赖,这点在中国与非洲的关系上体现的很明显。全球化的推动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变得更加引人注目,中国和津巴布韦彼此互助的战略定位很好地展示了这一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二章是自1980年到1999年中国与津巴布韦关系发展的第一阶段。津巴布韦和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关系由此开始。 中国和非洲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中国支持了非洲国家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对非洲提供了物质和道义上的援助。中非关系不断加强,尤其是成立于2000年10月的中非合作论坛成为了双方合作的官方平台。 中国支持津巴布韦总统Mugabe的非洲民族联盟(ZANU),民盟成立于1963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朴英姬 一、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1979年以前,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很少,仅限于企业执行特定的政府项目。1979-1990年底,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与贸易、援助相辅相成,在非洲共投资102个项目,投资总额5119万美元,每个项目平均投资额约50万美元,也有一些大中型项目,如在刚果(金)建立的金沙萨木材加工厂,投资额超过500万美元。 90年代初,中国开始将对非洲的援助转化为双边企业间的合资合作。1995年中国政府改革援外方式,将中非合作的主体从政府转向企业,实行援外方式和资金的多样化。中国积极帮助受援国建立生产项目以获得经济发展动力,将援外与直接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外贸出口紧密结合起来。1995至1999年底,中国政府与23个非洲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有关贷款框架协议,从资金方面帮助中国公司和企业到非洲投资。中国企业只要在这些非洲国家找到了合适项目,便可申请有关贷款。 此外,中国政府1995年-1997年在埃及、几内亚、马里、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喀麦隆、加蓬、坦桑尼亚、赞比亚和莫桑比克设立了11个“投资开发贸易中心”,专门为中国企业到非洲开展经贸业务提供具体服务及安全保障等。1998年,国家计划

委员会(现发展改革委)确定对非投资规划方案,第一次就对非投资领域、规模及投资目标进行量化分析,并提出相关指导意见。这标志着中国对非投资工作开始孕育面向新世纪的战略转变,即由贸易型投资逐渐向生产加工和资源开发投资转变。 中国政府从2000年起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中国企业在纺织、家电、建材、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技术成熟,质高价廉产品给非洲人民带来实惠;投资非洲除享有当地优惠政策外,还享有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非洲国家的优惠政策。因此,非洲市场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到非洲投资建厂,如适当放宽了企业境外投资限制, 建厂投资的设备、零件、原材料享受出口退税。对于在国外投资带动国内相关产品出口的企业及新开拓出口市场的企业和产品,中国政府从简化手续、减免税费征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加大鼓励力度。政府还允许境外企业在开业的5年内所获外汇实行全额留成,以用于扩大再生产。2006年,中国大力推动有信誉、有实力、有比较优势的各类企业积极参与中非各个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 总体来说,受国家鼓励政策和非洲经济复苏的积极影响,1996年以来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增长迅速。表现在: 1.2000年中国在非洲新设立投资企业57家,双方协议投资金额 2.51亿美元,中方实际投资额2.16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1倍多,约占中国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39.2%,达到最高点。

“中国在非洲”:全球体系的困境

原载:《中国经济》 对中非关系的分析既不能简单地用“双赢”来概括,也不是西方媒体所描述的噩梦。中国的行为应放在世界体系的大环境下来看,应使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讨论 “中国在非洲”:全球体系的困境 文·BarrySautman 严海蓉 前言 近几年来国际上有了许多关于 “中国在非洲”(China in Africa) 的讨论,特别是在那些与非洲联 系密切的的西方国家,即美国、 英国和法国。中国在非洲的作为 当然应该接受监察,然而西方精英把中国看作是与西方争夺非洲资源和影响力的对手,从而扭曲了关于“中国在非洲”的看法。他们关于“中国在非洲”的话语比其关于“西方在非洲”的话语要负面得多。 这种话语包括中国在非洲的作为如何对非洲的治理造成了“坏的影响”。 [1]与此相伴随的一种观点套用发展权的话语,认为中国在非洲的作为阻碍了非洲的发展。[2]2007年《纽约时报》的社论典型地显示了西方媒体是如何进行这种讨论的;其标题《非洲乱治的庇护者》指的是中国。

[3]这篇社论说如果非洲国家把自然资源抵押给中国,中国将为他们开出巨额的支票,而不关心腐败或专制的问题。它说中国正在进行“冷酷的人民币外交”,与实行“种族灭绝”的苏丹政府保持“丑陋的伙伴关系”,并把津巴布韦总统罗伯特?穆加贝当作“最喜欢的人”,使津巴布韦缺乏自由选举和“理智的经济政策”。《纽约时报》还断言,中国正在用廉价商品充斥非洲,给非洲国家提供贷款却不坚持西方国家所努力推动的《采掘业透明度倡议》(EITI)的准则,从而使最贫穷的非洲工人变得更加困苦。社论还对中国公司对赞比亚矿工的剥削表示愤慨。 这种话语的本质是指责中国在非洲的政策有损人权,甚至是一种“殖民主义政策”,这种指责建立了一个假设,即在话语的背后“高尚”的西方当然与此不同。[4]中国在非洲大陆的有些活动确实侵犯了非洲人的人权,但不是以西方精英所声称的那种方式进行的,而是以与西方政策相同的方式进行的,包括不利的贸易条件、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压迫性的劳动制度以及对独裁统治者的支持,所有这些都是现代世界体系的共同特征。中国的精英们过去曾经谴责过这些做法,但现在却几乎把这些颂扬为有活力的资本主义(dynamic capitalism)。例如,在2007年,复旦大学学者简军波在颇有影响的《Beijing Review》杂志上回应对中国在非洲搞“殖民主义”指责说:“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进入了非洲,它们只是专注于利润,而不管对非洲社会的有害影响,例如环境污染、过度开发和对当地劳动力的剥削”。但是他认为中国所采取的路径“与市场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逻辑是一致的”,因而这些作为并没有把中国变成一个殖民主义者,而是变成一个“在非洲成功的资本家”。[5]

中国与南非贸易关系现状

中非贸易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以中国和南非的贸易关系为例 张人丹 (西安建筑科大学文学院法学专业 101130133) 摘要:中国与非洲各国历来是友好关系国,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从未间断,也从来不索取什么回报,中国对两国的重视程度有目共睹。非洲各国对中国的支持也是巨大的,使得中国在联合国避免了很多不公正待遇,其中以南非共和国最为突出。虽然两国为友好邦交,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摩擦,突出表现在经贸关系中,为了应对贸易摩擦,维护两国友好关系,双方都为此出台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非贸易关系贸易逆差产品结构 China and 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rade of adverse balance Zhang rendan Abstract:Have always been friendly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n countries, China's aid to Africa has never stopped, never obtained nothing in return, China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two countries is obvious. African countries support is also great for China, China avoid a lot of injustice in the United Nations, with South Africa's most prominent. Although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the two countries, but also has some friction,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n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in order to deal with trade friction, maintain friendly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both sides introduced measures to that end. Keywords:Trade deficit trade area of anti-dumping trade balance widened product structure. 1中国与南非贸易关系现状 “彩虹之国”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其为非洲最大经济体和最有影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2010年加入“金砖国家”后,其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1998年1月1日,南非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双边贸易发展迅速,1南非是中国在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我国在非洲的第一大出口市

新形势下全面提高中非经贸合作水平的机遇与对策

新形势下全面提高中非经贸合作水平的机遇与对策 2004-09-27 09:50 安徽省商务厅 2000 年中非合作论坛成功举办以来, 在中非共同努力下, 双方经贸合作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2003 年中非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85.4 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49.6%, 中国企业对非投资领域日益增多, 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03 年底, 中国累计在非洲投资设立企业638家, 中方投资9.3 亿美元。中国已与非洲35 个国家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 与14 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中非投资合作正面临新的机遇。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进展顺利, 我国在非的影响不断扩大。 同时, 进一步发展中非经贸合作, 提高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的影响和效果, 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也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即如何进一步扩大对非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地位, 如何在非洲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如何在多层次、多领域扩大对非合作的问题。 由于非洲本身经济基础薄弱、体制发展滞后, 缺乏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力资源, 要切实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就必须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中非合作论坛, 与有关各方密切合作, 加强协调, 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抓住重点、做好各项工作, 特别是在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对非战略举措, 制定实施对非经贸合作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确保中非合作论坛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和科学性, 迫切需要加强对非洲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研究, 制定和实施详细的阶段性发展规划。 一是要尽快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与北非、东非、西非地区部分资源丰富、政治稳定、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国家, 如肯尼亚、埃及、尼日利亚等国家或地区一体化组织商签区域贸易协定或投资合作协定, 争取为国内企业全方位开拓非洲市场提供便利。 二是要尽快建立中非合作论坛和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PAD) 的工作联系机制。NEPAD 已成立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执行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和秘书处三级管理机构。建议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成立与之对应的高官定期会晤机制, 帮助NEPAD 在华设立办事处和咨询机构, 考虑在NEPAD 总部设立常设机构, 着手建立信息交流平台。NEPAD 以确定以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生产和出口多样化、市场准入、动员外部资源和保护环境等为优先发展目标, 建议双方共同成立工作小组和研究专家组, 分别对今后几年内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进行研究, 制定民间交流计划。 三是要加强与地区性大国及有关区域性机构的合作。目前, 北非的埃及( 阿拉伯国家联盟) 、东非的埃塞俄比亚(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非洲统一组织) 、南部非洲的南非( 南共体财政投资协调署) 、中非的加蓬( 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西非的科特迪瓦( 非洲开发银行、西非证券交易所) 和尼日利亚(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等六国地处非洲不同地区的中心位置, 分别设有影响非洲进程的主要区域性组织总部, 是汇聚非洲各种信息的集散中心。我国应充分重视与这些机构的合作, 形成全方位的收集信息的网络, 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对非地区政策和国别经贸合作政策。 二、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开拓非洲市场 政府部门必须坚持鼓励扶持和规范引导“两手抓“, 通过资金支持、信息服务、中介组织协调、加强多双边合作等渠道, 促使民营企业在中非经贸合作中发挥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