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氏宗谱

陈氏宗谱

陈氏宗谱
陈氏宗谱

陈氏宗谱【颖川堂】世系【树有根水有源我有祖】

2009-09-09 16:49:05| 分类:◇义门溯源◇|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陈氏世系【无祖无我,知祖有益】

【注1】:

[黄帝世系] 据《史记》

1黄帝—2昌意—3颛顼—4虞幕—5穷蝉—6敬康—7句望—8矫牛—9瞽叟—10虞舜

[舜裔世系] 据网上资料

一、先祖世系

10舜(姚重华)—11商均—12夷伯—13强馀—14颉—15思

—16友龙—17寿胖—18叔仪——19康仲—20祖妫—21发(谥思公)

┕16梦熊—17汶19┕康伯20┕宗石21┕期

—22妫方—23振—24维—25寿固—26敖—27元捷—28偃—29姑益

—30公允—31蔺—32顼叔—33野—34无—35胜—36叔正—37献子

—38亚寿—39原寿—40梦延—41瘀父(遏父)—42妫满(胡公)

二、陈国胡公满世系[历20代26君588年]据《史记》

陈姓

42陈胡公满一陈申公皋羊、陈相公犀

43陈申公皋羊—陈孝公突、陈靖伯庚

44陈孝公突

45陈慎公圉戎

46陈幽公宁

47陈釐公孝

48陈武公灵、针子

49陈夷公说、平公燮

50陈平公燮

51陈文公圉—陈桓公鲍、佗

52陈桓公鲍—太子免、陈厉公跃[子一:敬仲完]、庄公林、陈宣公杵臼

53陈宣公杵臼—太子御寇、陈穆公款、子夏少西、庆氏

54陈穆公款

55陈共公朔

56陈灵公平国

57陈成公午—陈哀公弱、招、公子黄、过

58陈哀公弱—陈悼太子师、偃、留、胜

59陈悼太子师

60陈惠公吴

61陈怀公柳

62陈愍公越—陈隐、陈衍

63陈衍

三、衍公世系据《汉书》、池阳《陈氏宗谱》、德星堂《陈氏五修宗谱》

63陈衍,子二:琏、玙

64陈琏,子一:履辉

65履辉,子一:周昌

66周昌,子一:裔

67裔,子二:伯承、仲丕

68仲丕,子二:从善、从吉

69从善,子一:德绍

70德绍,子二:述

71述,子二:伯、平

72平,子二:买、原仁—[买子一:恢—恢,子二:何、掌,世系未详]

73原仁,子二:子远、子逸

74子远,子一:澄

75澄,子一:与京

76与京,子一:考

77考,子一:汤

78汤,子二:冯、勋

79冯,子二:咸、晟

80咸,子一:会可

81会可,子二:珍、琛

82珍,子一:嗣

83嗣,子三:翊、翱、翔[源]

84翔[源],子三:实、崩、邃

85实,子六:纪、夔[政]、洽、谌、休[信]、光

86纪,子二:群、彧

谌[子二:忠、窻—忠,子一:润,世系未详;窻,子一:琳,世系未详] 87群,子二:泰、仪,世系未详

88泰,子三:准[奕]、徽、伯胗

89准[奕],子一:[巨]匡—[巨]

90匡,子二:逵、赤松

91逵,子一:康

92康,子一:英

93英,子一:公弼

94公弼,子一:鼎

95鼎,子一:安

96安,子一:高

97高,子一:泳

98泳,子:猛

99猛,子:道臣

100道臣,子一:文瓒(赞)

101文瓒(赞),子三:谈先、霸先(陈武帝)、休[训]先

102谈先,子二:蒨、顼

103【顼xu528---582】(陈高宗孝宣帝),生子42.第六子宜都王【叔明】104【叔明】母亲何淑仪;

104宜都王叔明--- 105志高--- -------------邦植(陈胡公1世至邦植公79世)------温华----【邦植公1世至陈温华公15世】(横坑温华公衍淑公派顺甫公位系传十五世祖系传详见【邦植公】总系图);【16世陈淑(元)人】即宗显(顯)之子(见嘉庆25年重修谱内)娶袁氏生有二子;【17世陈康(仁)八】娶乔氏生有一子;【18世陈时(厚)夏】娶林氏生有一子;

【19世陈基(泽)立】娶何氏生有二子即焕升、焕周;【20世陈焕(淳)升】娶杨氏生有三子(即招超、招安、招智),葬于山凹岭边;【21世陈招(进)超】娶蓝氏生有一子;【22世陈清(游)郎】娶徐氏生有二子(即继宝、文龙;【23世陈继(通)宝】娶萧氏生有一子(即元亨);【24世陈元(达)亨】娶周氏生有二子(即富孙、继孙);【25世陈富(远)孙】娶鲍氏生有四子有四子(即耀生、午生、耀贞、耀和);【26世陈午(承)生】康熙26年1687-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娶詹氏生有三子(即观五、观六、观七)

【27世陈观(梁)七】雍正4年1726 -1800,娶彭氏生有二子(即文旺、文龙);【28世陈文(颖)旺】1768-1844,娶彭氏生有五子(即显(顯)荣、显华、显应、显篪(chi)、显劝;【29世陈显(川)荣】出生于嘉庆戊午年,娶范氏生有二子(即【儒增】娶安氏生有四子即衍照、衍金、衍财、衍棠)、【儒亮】;【30世陈儒(浩)亮】娶彭氏生有一子衍恭、续娶徐氏生有二子衍元、衍梁生有二子(即知琳、知球);【31世陈(衍)元】生于同治丙寅年1866--?娶刘氏生有二子(即知全、知富1892--?);【32世陈(知)全】1889--?娶黄氏生有【陈源通1910--199?】、【陈源达1912--1943】、【陈源远】、【陈源道1917--?】、【陈清娇1922--?】、【陈源盛1927--?】【33世陈源达】【34世陈远?】【35世陈崇?】【36世陈(邑)?】---【37世陈丕-?】-【38世陈基?】--【39世陈庆?】--【40世陈泽?】、、、、、、

另附武夷山岚谷【横坑】、【山坳】、【黄坛】、【洋屯】、【江陈】等地方的部分派系字辈:

、、、、、、元仁厚泽淳进游通达远承(绍)梁(续)颖(纪)川(经)浩

(纶)衍知源远崇邑丕基庆泽、、、、、、、、

【注2】:陈氏血缘先祖黄帝世系

1 黄帝,是少典三子,姓公孙,名轩辕,因长于姬水,又姓姬,居轩辕丘上(今河南开封),遂名轩辕。他代神农氏为天子,有土德王之瑞(土德之色为黄色),故曰黄帝,号有熊氏。黄帝经历了五十二战,打败了榆罔,诛杀了蚩尤,降服了神农(炎帝),平息战乱,统一了三大部落,人类文明从此开始。黄帝被尊为三皇之一,五帝中中央之帝,活到111岁而崩,葬在陕西黄陵桥山(今陕西省黄陵县北桥山)。汉朝建黄帝陵,供后世祭祀纪念。黄帝第一正妃是西陵氏嫘祖,第二妃是方雷氏的女儿,第三第四妃是彤鱼女之女和嫫母。四妃共生了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佶、环、依。嫘祖生二子:玄嚣、昌意。他俩继承了黄帝的姬姓。黄帝不单是陈氏的先祖,也是许多姓氏的先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2 昌意,封侯若水,妣蜀山氏名昌仆,生四子:颛顼、安、转流、悃。

3 颛顼,字高阳。其父没有继承帝位,由高阳继承,称颛顼帝,为上古帝王'五帝'之一,自幼多谋善断,大显政治才能。二十岁时,黄帝就把帝位传给他,在位78年,寿年98岁。妣生二子:穷蝉、鲧。

4 穷蝉,妣生一子:敬康。

5 敬康,妣生一子:句望。

6 句望,妣生一子:桥牛。

7 矫牛,妣生一子:瞽叟。

8 瞽叟,性顽,继妻性嚣,次子象劣,三人协同虐待舜,皆欲杀舜。妣握登氏生

一子:舜,继妣东泽氏生一子:象。

陈氏血缘太祖舜帝世系

1 舜,字都君,号重,尧帝四十一年(公元前2293年)生于姚圩(今山东濮县),故姓姚。舜生母握登氏贤而早丧,至其童年,苦难深重,然舜素行孝义,宽厚温良。因之深得尧帝重用与天下百姓拥戴。尧帝以长、次女娥皇、女英配之。《史记》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号有虞,建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县)。为上古帝王"五帝"之一。舜治天下时,大行仁政,至孝笃亲,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太平盛世之年。舜亦以尧为榜样,不以帝位为私有,112岁时,让位于禹。舜帝南巡狩猎时,崩于苍梧(今广西苍梧县)之野,葬于江南九嶷零陵(今湖南零陵宁远县南九嶷山上)。妣陶唐氏娥皇无生育,陶唐氏女英生二子:商均、季厘。

2商均,舜帝禅位于禹,禹封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县)为虞侯,后改封于陕西商城,故史称其为商均。妣生一子:箕伯。

3箕伯,袭侯爵。妣生一子:强余。

4强余,袭父爵。妣生一子:虞颉。

5虞颉,袭父爵,妣生二子:梦熊、虞思。

6虞思,袭封虞侯,有贤德,佐夏室中兴,世称虞宾,妣生一子:友龙。

7友龙,袭虞侯,妣生一子:寿肸。

8寿肸,袭父爵,妣生一子:叔仪。

9叔仪,袭父爵,妣生二子:康伯、康仲。

10 康仲,追谥虞侯,妣生一子:祖妫。

11 祖妫,追谥虞侯,妣生一子:发。

12 发,谥思公,商汤灭桀而有天下,悯有虞氏之失祀,乃复封发公于虞,以奉

舜祀,并追封其父、祖,立朝称公为虞宾。妣生一子:妫方。

13 妫方,袭父爵,妣生一子:振。

14 振,袭父爵,妣生一子:维。

15 维,袭父爵,妣生一子:寿固。

16 寿因,袭父爵,妣生一子:敖。

17 敖,袭父爵,生一子:胜。

18 胜,袭父爵,妣生一子:元捷。

19 元捷,袭父爵,妣生一子:偃。

20 偃,袭父爵,妣生一子:姑猛。

21 姑猛,袭父爵,妣生一子:公允。

22 公允,袭父爵,妣生一子:蔺。

23 蔺,袭父爵,妣生一子:填叔。

24 填(顼)叔,袭父爵,妣生一子:野。

25 野,妣生一子:无羁。

26 无羁,妣生一子:菑。

27 菑,妣生一子:叔正。

28 叔正,妣生一子:献子。

29 献子,妣生一子:亚寿。

30 亚寿,妣生一子:原寿。

31 原寿,妣生一子:梦延。

32 梦延,妣生一子:阏父(瘀遏父)。

33 阏父,又名遏父,号虞遂。仕周武王,官为陶正。助周克商纣。公元前1029年,牧野决战,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建立周朝,周武王得天下后,进行大分封,封阏父之子满于陈国,建都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妣生一子:满(胡公)。

陈氏得姓开宗始祖满公世系

1世满,谥胡公,舜帝34代孙。原居蒲阪(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后迁居妫汭(今山西永济县之南),以住地妫为姓,姓妫名满。其父助周灭纣功高,武王以其长女太姬许配给满,并封满于陈地立国,是为陈国,建都宛丘。备为三恪,以奉舜祀。此后满公的子孙后代就以国名为姓,这就是陈氏的肇源,陈国便是陈姓的发祥地。满公是陈国的始君,是陈氏得姓的开宗始祖。生于公元前1067年10月15日,卒于公元前1011年正月15日,在位十六年,享年56岁,葬于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南壕内,因城壕水注浸其址,故以铁固之,称为铁墓。

妣姬氏生二子:犀羊(申)、皋羊(相)。

2世犀羊,谥申公,袭陈侯,在位25年,卒于公元前986年。卒后传位于弟

皋羊。妣蓟氏生一子:突。

皋羊,谥相公,又名林,继兄位,袭陈侯,在位47年,卒于公元前939

年,嗣失传,卒后由申公子突继位。

3世突,谥孝公,又名仁,继叔相公位袭陈侯,在位34年,卒于公元前905

年。妣宋氏生一子:圉戎。

4世圉戎,谥慎公,又名钊。在位50年,卒于周厉王廿四年(公元前855年)。

妣周氏、继妣翟氏生一子:宁。

5世宁,谥幽公,又名苌,在位23年,卒于周共和十年(公元前832年)。

妣杞氏、继妣覃氏生一子:孝。

6世孝,谥厘公,又名金木父。在位36年,卒于周宣王三十二年(公元前796年)。妣鲁氏、继妣刘氏生二子:灵、针。

7世灵,谥武公,又名超,在位15年,卒于周幽王元年(公元前781年)。

妣齐氏生二子:说、燮。

8世说,谥夷公,又名林熊。在位3年,卒于周幽王四年(公元前778年)。

传位于弟燮,妣胡氏生育不详。

燮,谥平公,又名元圭。在位23年,卒于周平王十六年(公元前755年)。妣

曹氏生一子:圉。

9世圉,谥文公,又名亹。在位10年,卒于周平王二十六年(公元前745年)。

妣齐氏生一子:鲍(桓)、另姬蔡氏生一子:佗。

10世鲍,谥桓公,在位38年,卒于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妣吴氏生太子免、陈厉公跃[子一:敬仲完]、蔡姬生庄公林、陈宣公杵臼。

佗,公元前707年,桓公病危,其异母弟陈佗为夺王位,把太子免杀了而自立。但人心不服,又性好田猎,不恤国政,常到蔡国寻欢作乐。鲍公次子跃之母舅蔡桓侯命其弟蔡季带兵住陈境,俟佗出猎,擒而杀之。

11世免,立为太子,未能即位,已被佗杀害。

跃,谥厉公。佗被蔡人杀后,立跃为君,是为厉公。(《史记》误将佗作厉公,是一大误会)。在位7年,卒于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700年)。生子:

完,字敬仲。

林,谥庄公。跃公卒后,由弟林继位,是为庄公,在位7年,卒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93年)。卒后由弟杵臼继位。

杵臼,谥宣公,继兄林公位,在位45年,卒于周襄王四年(公元前648年)生子:妣朱氏生一子御寇、宠妾嬖姬生款、子夏。

12世御寇,太子御寇本为王位之继承人,但宣公宠妾嬖姬合谋杀了太子御寇,使自己之子款登上了王位。厉公之子完,素与御寇善,惧祸及己而奔齐,后改姓

田,为田氏始祖。

款,谥穆公,名钦,继宣公位,在位16年,卒于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

632年),妣郑氏生一子:朔。

子夏,夏征舒之祖父也。

13世共公朔,谥共公。继父位,在位18年,卒于周顷王五年(公元前614

年)妣许氏生一子:平国。

14世平国,谥灵公,继父位,在位15年,公元前599年,因辱夏征舒之母,被夏所杀,夏自称为陈侯。太子午逃难于晋。妣李氏生一子:午。

15世午,谥成公,其父被夏征舒杀后,即奔晋避难。次年楚庄王发兵诛夏征舒,迎午回国继父位,在位30年,卒于周灵王三年(公元前569年)。妣晋氏

生四子:溺、招、过、黄。

16世溺,谥哀公,继父位,在位15年。公元前534年,哀公病重,招与过共谋杀了太子偃师,,立留为太子。哀公怒,欲杀招,反被招发兵囚禁,哀公惊闻,自缢身亡。元配郑姬生太子偃师、妾夏氏生公子留、妾蔡氏生公子胜。

招,招立留为陈君,偃师之子吴奔晋避祸,楚灵王闻之,派公子弃疾出兵伐陈,公子留惧而奔郑,招认为有机可乘,诈请过议事。过至,招命左右杀之,取其首级,直赴楚营。曰:"事为过所为,仗大王威,斩之以献,今留惧奔。陈无主,愿大王封之,勿为他姓所有。"时公子胜至,痛述真情。招见势不妙,遂

窜逃越国。

17世偃师,谥悼太子,溺公在世时已立太子。尚未即位,已被其叔司徒招与

公子过杀害。妣张氏生一子:吴。

18世吴,谥惠公,其父被招与过杀害而立留时,出奔晋国。楚灭陈后,弃疾自立为陈侯,长达五年,周景王十六年(公元529年)。楚公子弃疾弑灵王登位,是为楚平王。平王初立,为求得各国的好感,做出姿态,从晋国接回偃师之子吴,复国为君,是为惠公。接父卒之年为建元,在位28年,卒于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此时的陈国,已经疲惫到奄奄一息的地步了。妣周氏

生一子:柳。

19世柳,谥怀公,继父位,在位4年,卒于周敬王十八年(公元前502年)。

妣林氏生一子:越(愍、闵)。

20世越,谥闵公,继父位,在位23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是年楚惠王伐陈,杀闵公,亡陈国。妣卫氏生二子:衍、全温。

五、陈氏户牖衍公世系

21世衍,楚惠王灭陈杀闵公时,衍于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避居阳武户牖(河南省兰考县东北)。卒于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妣朱氏生

二子:琏、玙。

全温,避祸奔晋,仕魏,为浚仪大夫,邑浚仪,别号陈留。妣生一子:班。

22世琏,仕齐为大夫,年50岁时,归奉宗祀。妣曾氏生一子:履辉。

23世履辉,仕齐为上大夫。妣曾氏生一子:周昌。

24世周昌,仕齐为上大夫,为官三年,民和事洽。康公倚之,卒于周显王二十二年(公元前347年)。妣钱氏生一子:裔。

25世裔,又名最裔,妣房氏生二子:伯丕、仲丕。

26世仲丕,仕秦,赠上大夫。卒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9年)。妣邓

氏生二子:从善、从吉。

27世从善,仕秦,拜为上大夫。妣洪氏生二子:献章、德绍。

28世德绍,赠侯爵。妣羊氏生一子:述。

29世述,负大识量,清白传家,周亡秦兴之际,聚士讲学,结纳豪杰,人皆景仰。卒于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妣吴氏生二子:伯、平。

30世平,字孺子,阳武户牖乡人,少时家贫,好读书,足智多谋,应变自如。辅助汉高祖,破楚灭秦,历任汉高祖、汉宣帝、汉文帝三朝丞相。封户牖侯,又封曲逆侯,世代相袭。卒于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谥献侯。妣张氏生

二子:原仁、原胜。

31世原仁,字贾,袭父爵曲逆侯,伐胡有功,赠骠骑将军,守右北平,卒于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妣柳氏生二子:子远、子逸。

32世子远,字恢,袭父爵曲逆侯,伐胡有功赠骠骑将军。妣谢氏生二子:河、

澄。

33世澄,因兄陈河之累,爵禄全失。妣江氏生二子:万年、与京。

34世与京,汉宣帝元年(公元前73年),拜员外郎。妣余氏生一子:考。

35世考,汉元帝二年,石显上疏复议先朝臣子功罪,考是与京之子,亦被收捕,家计因之一空。并从阳武徙居山东山阳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妣廖氏生一

子:汤。

36世汤,字子功,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得富平侯张勃赏识,推荐为郎,后官迁西域副校尉。时匈奴作乱,公与西域都护甘延寿奉命领兵出征,几经征战,斩郅支单于及王室以内千余人,大获全胜,使西域臣服汉朝,立下汗马功劳。汉元帝封汤官爵为关内侯,妣封关内夫人,长子冯为破胡侯、次子勋为讨狄侯。公元元年,汤公卒于长安。妣余氏生二子:冯、勋。

37世冯,从父西征,立大功,封破胡侯。妣胡氏生二子:咸、晟。

38世晟,官豫章太守。妣灵氏生一子:会可。

39世会可,官豫章太守。妣雷氏生一子:珍。

40世珍,官拜司棣校尉,卒于汉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妣鲍氏生一子生

子:嗣。

41世嗣,妣卢氏生一子:翔。

42世翔,字子麟,拜侍卸史大夫,迁定镶太守,又拜议郎,迁扬州刺史,补卸史中丞,以孝廉闻远近,德高望重,驰名江南,时称"江南八贤",翔高居首,由瑕丘移居颍川。妣邱氏生三子:窬、邃、实。

陈氏颍川实公世系

43世实,字仲弓,东汉颍川许昌人,(今河南省长葛市老城东古桥乡陈故村)。汉桓帝时为太丘长,名顷天下,受朝野敬重,与同郡名士钟皓、荀淑、韩韶并尊

为"颍川四长",陈实、陈纪、陈谌父子三人号称"三君"。生于东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卒于东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享年84岁,妣荀氏生六子:纪、夔、洽、谌、休[信]、光。

44世纪,字符方,仕汉,官至太仆尚书,大鸿胪寺卿。与弟季方贤才齐名。

父子共着高名,时号"三君"。妣温、张、杨氏生一子:群。

45世群,字长文,仕魏,任镇国大将军。司空尚书。立九品官人法,任魏文帝宰相,封颍阴侯。妣单氏生一子:泰,继妣刘氏生一子:训。

46世泰,字伯玄,任魏征西大将军,都督,护凉将军,魏明帝宰相。谥穆侯,

并赠司空。妣李氏生二子:诉、准。

47世准,字承道,仕晋,官飞虎将军,擢太尉中书郎。妣龙氏(无出)、张

氏生二子:淮、匡(津)。

48世匡,仕晋,官至龙图阁大学士、中书令。妣张氏生二子:世逵、世达。

49世世达,字廷忠,又作显达,晋永嘉中为丞相掾,历太子洗马,出任长城县令。(今浙江长兴县),妣江氏生二子:康、雄。

50世康,字康之,仕晋,官拜尚书令,丞相掾。妣刘氏(无出),继妣赵氏

生一子:英。续妣李氏无出。

51世英,字时亨,又字文郁,仕晋,盱眙太守,政声洋溢。妣王氏,生一子:

公弼。

52世公弼,字伯辅,仕晋。官至尚书郎。妣生子:鼎。

53世鼎,字符用,仕晋,任步兵校尉,才智俱优。妣李氏生三子:安、定、

宁。

54世安,字一德,仕晋,为散骑侍郎。妣吕氏生三子:高、太、洪。

55世高,字伯真,仕晋,为散骑侍郎。妣唐氏生一子:咏(咏)。

56世咏,官任淮安县令,德政俱美,士民思之。妣羌氏生一子:猛。

57世猛,官任安成太守,升吏部尚书。妣张氏生二子:道巨、道卿。

58世道巨,字夔,号竹隐,仕梁,官至太常侍卿。妣张氏生三子:文赞、文

辅、文英。

59世文赞,号瑞陵,生于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官侍中郎,卒于梁武帝八年(公元527年)。寿享受岁,葬长安西北五里,追谥为景文皇帝,庙号太祖,霸先登帝位时追封为太上皇。尊董氏为安皇后(慈训太后)。妣董氏

生三子:谈先、霸先、休先。

陈氏陈朝谈先世系

60世谈先,又作道谈、霸始,字成国,仕梁,梁武帝时为东宫直阁将军。侯景叛变时为保护皇宫中流矢而身亡。武帝即位后追封为侍中使持节都督,南兖州诸军事、刺史。封义兴郡公,谥昭烈。妣王氏,封贵妃生二子:蒨、顼。

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若里人(今浙江长兴)。生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于公元557年建立陈朝,都设建康,称陈武帝,改年

号永定。卒于公元559年。

61世顼,字绍世,小字师利,生于梁武帝大通二年(公元528 年)。受封安成王,为人宽宏大度,敏达轩昂,有勇力,善骑射。累官为直阁将军中书侍郎,556年受尚书令。废帝即位后,任司徒,进号大将军录尚书,督中外诸军事。557年进位太傅领司徒。于568年登帝位,是为宣帝,年号太建,在位14年,。卒于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享年53岁,立长子叔宝为太子。后、妃、妾22位生子42男,封王31名。(3人早折,8人年幼未封王。)

62世叔明,字子昭,陈废帝光大二年(公元568年)生,陈宣帝太建五年(公元573年)封宜都王,授空惠将军置左史,累迁中郎将、东扬州刺史、轻车将军卫尉卿。581年出为持节云麾将军、南徐州刺史、侍翌将军。586年,进号安右将军。祯明三年(公元589年)避隋乱入闽仙游县。后归隋召入为鸿胪少卿。妣万、孙、赵氏生八子:志高、志能、志亮、志铉、志龙、志熙、志静、

志范。(万、赵无出)

63世志高,字玉瑛,生子二:德、才。

63世志高-----------79世邦植(陈胡公1世至邦植公79世)------93世温华【邦植公1世至陈温华公15世】(横坑温华公衍淑公派顺甫公位系传十五

世祖系传详见【邦植公】总系图);【94世陈淑(元)人】即宗显(顯)之子(见嘉庆25年重修谱内)娶袁氏生有二子;【95世陈康(仁)八】娶乔氏生有一子;【96世陈时(厚)夏】娶林氏生有一子;

【97世陈基(泽)立】娶何氏生有二子即焕升、焕周;【98世陈焕(淳)升】娶杨氏生有三子(即招超、招安、招智),葬于山凹岭边;【99世陈招(进)超】娶蓝氏生有一子;【100世陈清(游)郎】娶徐氏生有二子(即继宝、文龙;【101世陈继(通)宝】娶萧氏生有一子(即元亨);【102世陈元(达)亨】娶周氏生有二子(即富孙、继孙);【103世陈富(远)孙】娶鲍氏生有四子有四子(即耀生、午生、耀贞、耀和);【104世陈午(承)生】康熙26年1687-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娶詹氏生有三子(即观五、观六、观七)

【105世陈观(梁)七】雍正4年1726 -1800,娶彭氏生有二子(即文旺、文龙);【106世陈文(颖)旺】1768-1844,娶彭氏生有五子(即显(顯)荣、显华、显应、显篪(chi)、显劝;【107世陈显(川)荣】出生于嘉庆戊午年,娶范氏生有二子(即【儒增】娶安氏生有四子即衍照、衍金、衍财、衍棠)、【儒亮】;【108世陈儒(浩)亮】娶彭氏生有一子衍恭、续娶徐氏生有二子衍元、衍梁生有二子(即知琳、知球);【109世陈(衍)元】生于同治丙寅年1866--?娶刘氏生有二子(即知全、知富1892--?);【110世陈(知)全】1889--?娶黄氏生有【陈源通1910--199?】、【陈源达1912--1943】、【陈源远】、【陈源道1917--?】、【陈清娇1922--?】、【陈源盛1927--?】【111世陈源达】【112世陈远?】【113世陈崇?】【114世陈(邑)?】---【115世陈丕-?】-【116世陈基?】--【117世陈庆?】--【118世陈

江苏地域文化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

《江苏地域文化》第三次形考(大作业)(占课程总成绩30 %) 1苏中文化主要以平原水文化为基础,广陵__B____文化为补充。 A 大运河 B 山 C 平原 D 湖泊 2淮安青莲岗文化遗址为江淮地区__C____氏族社会繁荣阶段文化的典型代表。 A 农业 B 古黄河 C 母系 D 父系 3江苏泰兴市取___B_____,五业兴旺之意命名。 A 泰州 B 国泰民安 C 泰县 D 泰然兴起 4南通博物苑为晚清状元___C___于1905年创办。 A 冒辟疆 B 胡长龄 C 张謇 D 胡瑗 5泗洪县__B____镇发现的“下草湾遗址”,表明距今约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逐水而居。 A 太平 B 双沟 C 临淮 D 上塘 6宿迁市为全国唯一拥有___D___两大天然淡水湖的省辖设区市。 A 骆马湖、邵伯湖 B 洪泽湖、高邮湖 C 骆马湖、云龙湖 D 洪泽湖、骆马湖 7连云港市孔望山摩崖造像,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__A____石刻。 A 佛像 B 摩崖 C 雕像 D 造像 8连云港的___B___被誉为“江苏的张家界”、“连云港的九寨沟”。 A 云台山 B 渔湾 C 东海 D 连岛

9江苏柳琴戏,是流行于省辖设区市__C____及周边地区的江苏主要地方戏剧种之一,已有200多年历史。 A 宿迁 B 盐城 C 徐州 D 连云港 10江苏__C____市沿海滩涂上建有野生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 A 连云港 B 南通 C 盐城 D 淮安 11苏北文化,指以项羽建立西楚王国和刘邦建立西汉帝国所体现的巍巍楚汉雄风为基础,连云港、盐城海洋文化为补充的地域文化。 正确答案:盐城 12用扬州方言演讲,流行于以扬州为核心的江苏北部和南京、镇江、上海等地的的一种曲艺形式被称为扬州评话 正确答案:扬州评话 13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诞生地。 正确答案:泰州 14淮阴区为淮安市最早的行政建制,因地处淮河南岸而得名。 正确答案:南 15宋代,因狼山上岩石多呈紫红色,遂又称之紫琅山,后紫琅成了南通的雅称。正确答案:南通 16“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刘邦的诗。 正确答案:刘邦 17 泗阳县被誉为杨树之乡,森林覆盖率高达%,在全国平原地区独占鳌头。

盐城盐民盐文化

中国文化报/2006年/3月/23日/第006版 文化镜像 盐城盐民盐文化 周玉奇 公元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历经千难万险,双脚终于踏上中国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他激动地在自己的游记里这样描述:“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的盐。” 这位西方探险家惊叹的地方就是中国的盐城。古老的盐阜大地,一派生机盎然,它东倚黄海,有着582公里长的海岸线,沿海滩涂广阔、地势平坦,达到45.7万公顷,占全国滩涂面积的1/5。当年“烟火三百里,灶煎满天星”,浩瀚的大海、广阔的滩涂、茂密的盐蒿草,是盐民“煮海为盐”取之不竭的“粮仓”。《后汉书》有言“东楚有海盐之饶”,一个“饶”字道出了盐阜大地的产盐之盛。 而在唐之前的盐城,还只是“海中之洲,长百六十里,洲上有盐亭百二十三。”唐初泥沙淤海,洲方与大陆相连。 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曾三次访问苏北,到盐城看滩涂,并写下情真意切的《盐滩行》。戈宝权先生在阔别故乡半个世纪后回到盐城,他深情地说:“我的根在这儿。”然后他吟唱起一首《颂盐城》:“盐城,盐城,顾名思义,你是出产盐的名城!……” 盐城,据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纂修的《盐城县志》记载:“为民生利,乃城海上,环城皆盐场,故名盐城。”其实在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之前,它不叫盐城,而叫盐渎。渎者,小河也;盐渎者,盐河也。这样的“乳名”一叫就是500多年,在其背后,流传着的是一个古老的故事: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这里有一条川流不息的运盐的河,因为盐河而有了盐渎县;因为是产盐的县城,建县之始,仅设盐铁官,不派县丞。当初,全国沿海有29个县,仅有盐城和堂邑设了盐铁官。在那个年代,盐铁之重,重于泰山。见之于史书的第一位县丞是孙坚,他是三国时吴王孙权的父亲。 当盐渎在那一年那一天真的要成为盐城时,明人杨瑞云不胜感慨:“盐渎不堪问,萧萧风苇间。绕城惟见水,临海故无山。”盐城无山不假,但有城。“城形似瓢也”,故又称“瓢城”。盐城虽取大海之盐,但也屡有水患之害。盐城“城形似瓢也”,如此盐城便可“瓢浮于水,永不沉没”,你不能不佩服盐城人奇妙的想象!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这样说盐:“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从卤,监声。”显然,盐是“百味之祖”、“食肴之将”、“国之大宝”。煮海为盐,起于西汉吴濞。当时盐城境内已有盐业生产活动,有文字记载的产盐历史达1000多年。唐宝应年间,全国设“四场十监”,盐城境内即有海陵、盐城二监。海陵监“岁煮盐六十万石”,盐城监“每岁煮盐四十五万石”(《元和郡县志》)。元中叶,两淮29个盐场产盐380万石,居全国产盐区之首,盐城境内13个盐场产盐290万石,占淮盐总产的76%。 “自古两淮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由于两淮地区东临黄海,西连运河,南北广袤数百里,盐场二三十处,皆可煮海为盐,造价低廉而产量极丰,且水网交错、航行便利,广销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因此,自古以来,两淮盐场便成为全国盐产量最大、销路最广的地区。同时,也成为历代封建王朝借以立国的“财赋之源”。直到清代,盐城一直是海盐生产中心,乾隆时期“淮盐”产量达到全国海盐产量的1/2。至今,盐城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八大海盐生产基地之一。 黄海之滨有着富饶的海水资源,是大海托出了一座盐城,是大海养育了千百万的盐民。盐城

江苏地域文化网上作业

三、简答题 1、宿迁文化有哪些特征? 答:①闻名于世的“下草湾文化”使宿迁享有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人类起源中心之一的美誉。 ②名人文化及其文化发扬,如西楚霸王项羽、一代烈女虞姬、民族英雄杨泗洪、新四军师长彭雪枫、少年英雄韩余娟等,弘扬其历史业绩和精神品格,在社会经济活动、城市文明建设中地位重要,并发展为重要的地域人文精神。 ③民间传统文化异彩纷呈。 ④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要素构成之一的特殊文化形式——酒文化悠久醇厚。 ⑤文化产业较为发达。 ⑥自然生态、润朗灵动的湖河文化与新兴独特的经济形态,如“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意杨之乡”、“中国螃蟹之乡”等,展示出独特文化及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⑦宿城区、宿豫区使用中原官话方言;属县沭阳、泗阳、泗洪为江淮官话。 ⑧市树为杨树、槐树;市花为桂花、紫薇花。 2、南通文化有哪些特征? 答:南通历史悠久,底蕴颇具特色,其文化有“南风北韵”之誉。 ①以东夷文化为远源,以吴越文化为承续,南北融合,然吴文化居主导地位。 ②襟江负海的独特地缘,经济地理文化有边缘性和次海洋文化特征。 ③近代文明文化发达。 ④现代南通话属于江淮方言,又分为通泰片、南通片,但具有较浓厚的吴语色彩,是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过渡方言。 ⑤南通的市树为广玉兰,市花为菊花。 四、论述题 1、试述徐州文化的特征。 答:①以徐文化为远源。②兼容南北和中原文化精神。 ③地域文化核心为楚汉文化。 ④帝王政治文化突出,推动国家文化及江苏文化发展。 ⑤此外,饮食文化、交通文化、书艺民俗、人情道德,亦构成徐州文化的独特内容。 ⑥徐州除新沂沂河以东地区外,均为中原官话。 ⑦徐州市市树为银杏,市花为紫薇花。 2、试述盐城文化的特征。 答:①海盐文化是盐城的文化根脉和基础元素。 ②红色军事文化突出。 ③湿地水绿文化。 ④淮剧、杂技地方文化驰名。 ⑤盐城话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方言,按语言特点可分为3片:滨阜片,包括响水、滨海、阜宁3县和射阳县黄沙港以北地区;建盐片,包括盐城市区、建湖县、射阳县黄沙港以南和大丰市斗龙港以北地区;丰台片,包括东台市和大丰市的斗龙港以南地区。滨阜片、建盐片属淮扬长片,丰台片属通泰片。 ⑥盐城市树是合欢、水杉,市花是紫薇、石榴。 3、试述连云港文化的特征。 答:①连云港文化的古代远源为东夷文化,并深受北方齐鲁文化、西方楚汉文化、南方吴越文化的影响。②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丰厚。 ③新兴海港城市的地域文化个性突出。 ④山海文化特色鲜明。 ⑤区域经济文化兼容包举。 ⑥连云港语言构成丰富,有江淮官话江淮方言海泗片(市区及灌云、灌南、东海局部)、中原官话徐州片(东海县大部)、胶辽官话青州片(赣榆县)等。 ⑦连云港市树为银杏。市花为玉兰花。

浅谈盐城传统文化

浅谈盐城传统文化 盐城,又名盐渎、万河之都。全市地势平坦,河渠纵横,交通发达,物产富饶,素有"渔米之乡"的美称。市内大多数人口是历朝江南移民后裔,因而传统文化和民众的心理状态都属于传统的江南文化范畴。同时,盐城东临黄海,拥有582千米的海岸线,占全省总长的56%,由此而形成地域文化特色——苏东海洋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海盐文化 在盐城的人工运盐河——串场河与宋代捍海名堤——范公堤之间一座白色盐晶造型的雕塑式建筑,那是全国唯一一座反映悠久的中国海盐历史文明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中国海盐博物馆。 盐城,以盐命名,海盐文化是盐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主体,是盐城的文化之根。海盐文化渗透进了盐城的历史、盐政、经济、地名和盐民的性格、斗争、文艺、民俗等各个领域。 首先,盐阜先民用茫茫滩涂上的茅草燃起的熊熊烈火,把取之不尽的海水煮炼成为海盐,在这千百年间与自然抗争中,,逐渐形成了带有普遍共性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勤劳淳朴,粗犷果决,艰苦节俭。以煮盐为业的盐民,面对宽阔之大海,在风吹、日晒、卤蒸、烟熏等十分艰苦的劳动中,在贫困艰辛的生活磨炼中,熔铸出了勤劳淳朴,粗犷果决,耐苦耐劳,艰苦节俭的基本性格特征。《隋书?地理志》谓:“淮南人性并躁劲,风气果决,俗尚淳质,好俭约”;崇尚武力,有较强的反抗意识和坚韧不拔的斗争毅力。盐民的劳动、生活条件无比艰苦,身分地位十分低下,常年遭受官府盐商的压榨欺凌,从而滋生了强烈的反抗意识,其斗争性也无比坚强。盐枭出身的张士诚就是具有坚毅斗争精神的典型代表。在“城中资粮尽罄,一鼠至费百钱。鼠尽至煮履下枯革以食”的状况下,仍旧坚守平江城十个月有余;仇恨贫富不公,向往均平生活。平均主义思想在阶级压迫十分严重的阶级社会中,是进步的革命的思想。广大盐民在苦难中看到达官贵人和盐商巨富们过着“食肉被纨”、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产生平均主义思想是十分自然的。张士诚起义军在进军路上,常常“劫富济贫”,“开仓赈民”;封闭保守,分散性强。海天茫茫荒漠滩涂的生产环境,闭塞的交通,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靠天吃饭,低效能、低收入、小富即安的经营状况,造成了盐民的封闭意识和散漫习性。这在张士诚身上也有反映。他打下江南后,不能联合其他义军,直捣元廷巢穴;又先后拒绝了朱元璋、陈友谅的联合要求,满足于割据称王,终至败亡。 其次,在这千百年间与自然抗争中,逐步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民俗民风。如歧视妇女的情况较少。这与盐民烧盐,劳动强度大,不仅男人干,还要女人帮着干的情况有关系。如过年时有居民家中挂管仲画像,侍奉香火;这是由于盐官盐商普遍尊崇春秋时的齐相管仲为盐业祖师;如烧盐要靠晴天晒灰,晒盐更离不开阳光。故留有敬神做会、烧香拜太阳的习俗。 2、淮剧杂技 淮剧和杂技是盐城市地方文化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盐城是淮剧发源地,素有“淮剧之乡”、“小戏之乡”、“现代戏之乡”的美称。淮剧又称为江淮戏,是一种戏曲剧种,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源于清代,在江苏盐城、阜宁、淮安、清江市的民间流行,是一种说唱形式“门叹词”,由农民号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可以是一个人单唱,也可以两个人对唱,后来与苏北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演出形成“三伙子”。后又

地域文化

1、江苏地域文化是怎样分区的? 答:(1)五分法。把江苏境内的区域文化分为五大块:吴文化,以苏、锡、常地区为中心;金陵文化,以南京、镇江为中心;徐淮文化,指徐州、淮安、宿迁以及、盐城的部分地区;维扬文化,以扬州及泰州为中心;苏东海洋文化,指南通、盐城及海岸区域。(2)四分法。吴地文化,以苏州、无锡为中心,汉文化的中心应是徐州,六朝文化和明文化的中心应是南京。(3)三分法。从地理位置上分为苏南、苏中、苏北,苏南以吴文化为主要特色,苏中以古隋文化为主要特色,苏北以江淮文化和古汉文化为主要特色(4)。二分法。以长江为界,概括的分为南北两部分,其中,江北地区的主导文化为淮扬文化,而江南地区则为吴文化。 2、江苏地域文化有哪些特征? 答:江苏地域文化的特征,是在几千年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富庶地区和文化中心之一,不仅历史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现实中也为我们认识和发扬光大祖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江苏地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从历史发展的宏观方面着眼,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概括江苏地域文化的特征。 第一、水文化形成的智慧特征。江苏地处长江、淮河的下游,湖泊众多,河流密布,水的灵动使智慧在江苏文化发展中发挥出突出的作用,使江苏人形成了勤思、善思和奇思的优良传统。 第二、南北文化交流形成的宽容特征。中国历史上文化有南北之分的说法,当代学者有海洋文化圈和大陆文化圈之说,两种说法从根本上看是基本一致,即有两个大的文化体系,这两大文化从地理上看以长江为交汇点,江苏就处于这个两大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价值多元化、富于交融性和社会和谐的宽容特征。 第三、富庶安定形成的尽善特征。一般而言,富庶安定最易形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然而江苏人则不这样,江苏人追求尽善,地尽其利、事尽其心和人尽其才,富庶安定的地域条件为之提供了可以实现这个追求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 3、“六朝”文化有什么特点? 答:六朝文化是以六朝京都建康为中心而形成的地域文化,它与六朝所处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六朝是政治动荡时代,门阀政治由形成、鼎盛而走向衰落,阶级关系呈现出多层次多结构的特点,世家大族仍占据显著地位。经济上则是广大南方得到开发和发展,北方大批人口的南迁和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时南北政权既有对峙,又有交流。这一切造成了这一时代思想活跃、文化多元、具有开放性和融合性的特点。六朝文化的形成,既基于时代的因素,又具有地域、人文的因素 4、吴地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答:吴地文化的特征有六个方面,具体如下: (1)鲜明的水乡文化特色。这里有十分明显的水乡风貌,水域面积占苏州市的42.5%除了三万六千顷的太湖,还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湖泊。“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2)浓郁的市民文化特色。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而言,由于商品经济发展较早,吴地较早地形成了市民阶层。大多数吴地艺术家,如《三言》作者冯梦龙,明代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都注意接近市民大众,作品也充分表现了大量的市民形象。 (3)外柔内刚的文化品格。远古的吴地居民崇尚武勇,自南北朝以来,在文化的滋润之下,此地民风渐趋柔和。喜欢温文尔雅,才子佳人甚多。 (4)重文重教的文化理念。苏州是全国出状元最多的地区,在清朝的114名状元中,苏州就占了26名。在当代的“两院院士”中,苏州籍人士也是数一数二。 (5)精巧细腻的文化品位。苏州著名的工艺美术品种类繁多,如苏绣、苏扇、桃花坞木刻年画、玉雕、缂丝、剧装戏具、民族乐器,等等。 (6)采众长的文化个性。在悠久的历史上,五彩缤纷的外部文化对吴文化输入了各种新鲜内容。吴文化在保留自己特色的同时,博采众长,不断丰富。

江苏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

一、填空 1、江苏境内时间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____30___万年的“南京猿人”,1993年在南京市东郊___汤山____葫芦洞发现两块人类头骨化石。 2、汉代以降,中原地区人口大规模南迁加速了江苏文化和___中原文化____文化融合的进程。 3、元代,江苏长江以南属_江浙行省__行省,以北属__河南行省__行省。 4、_____1667__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此为“江苏”得名之始。 5、唐代时扬州已经是一个国际性贸易大都市,其中有很多是_阿拉伯_____商人定居扬州,甚至在中国科举入仕。 6、1853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改名天京,并在占领区苏南地区建__天京 _____省和____苏福___省。 7、目前的江苏古镇、民居建筑都有着非常明显的___徽派____风格。 8、_____郑和__七下西洋,其率领的船队穿过马六甲海峡,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 9、宋代由于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当时流传着“__苏常___熟,天下足”的民谚。 10、元代棉纺织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_黄道婆______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1、淮盐,顾名思义以____淮河___为界,淮河南为淮南盐,淮河北为淮北盐。 12、宜兴以____紫砂陶___著称于世,成为中国的“陶都”,可以上溯至宋代

13、1863年,__李鸿章___在苏州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最早的近代企业。 14、常州西郊距今____2800___年的周____淹城___遗址中,出土有四条独木船,最大的一条有11米长。 15、徐州的彭祖有中国“第一位职业厨师”美誉,徐州还曾经因此而名为“__彭城_____”。 16、无锡__薛氏_____父子由于对缫丝业的成功经营而被冠以“缫丝大王”。 17、东晋在南京始建__太学___,由国子祭酒主持,以经师、博士、助教为主要教学人员。 18、宋文帝在南京建立了儒学馆、__史学馆、文学馆__和玄学馆,这种分专业招生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项创举。 19、最早创办的____茅山___书院,是宋初全国六大书院之一。 20、道家始祖老子曾在楚__沛地_____居住达10年之久,孔子曾前往沛地向老子访学。 21、公元前472年,范蠡在吴越西境筑__越城___ (今南京长干里),为南京古 城的雏形。 22、苏州__草鞋山__遗址、淮安_青莲岗__遗址、高邮_龙虬庄_遗址等均发现了稻作遗 1 址。

《江苏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重点

期末考核题型及分值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0个空 (二)解释名词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题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题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题 一、名词解释 (1)扬州清曲:指扬州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产生于明代中叶,是继承元代散曲的一些形式特征,吸收当时江淮一带民间风行的各种俗曲,加以融合改造而成的地方曲种。 (2)六朝:公元220年至589年,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方先后建立了东晋、东吴、宋、齐、梁、陈等汉族政权,史称“六朝”。 (3)泰兴花鼓:用红灯作为主要道具,用泰兴方言演唱,所用曲调具有浓郁的苏北民间小调风味,舞步和动作幅度大且灵活、风趣。 (4)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5)项王故里:又称“梧桐巷”、“项里”,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它坐落于宿迁市宿城区南郊、古黄河与大运河之间,徐淮路东侧。后院有项王手植“天下第一槐”及项里桐。(6)苏东海洋文化:苏东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以沿海的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7)淮剧:是清代中叶在盐城、阜宁一带流行的一种民间小调与酬神香火戏结合的江北小戏,后受徽剧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淮剧。 (8)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十四、十五世纪苏州昆山,以鼓、板等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说唱语言,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9)狼山风景区:狼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省著名的六大风景区之一,狼山位于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南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狼山居其中,海拔106.94 米,最为峻拔挺秀,文物古迹众多,其他四山如众星拱月,狼山成为五山之首。相传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又传因山形似狼而得名。 (10)孔望山摩崖造像:是一组东汉摩崖佛教艺术造像,为我国最早的石窟寺艺术雕刻。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南3公里的孔望山西侧。造像分布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崖壁上,依山岩的自然形势雕刻110个人像。最大者高1.54米,最小者高0.1米。 二、简答及论述题: (1)简述南京中山陵的建筑特征。 答:中山陵,陵园建筑由吕彦直设计,该方案是根据孙中山先生一再强调的“唤起民众,以建民国”的警言设计的,寓“木铎警世”之意。陵墓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由南而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面积共8万多平方米。从空中俯视中山陵,整个建筑群恰似平卧在碧绿绒毯上的警钟:山下孙中山铜像是钟的尖顶,半圆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窿圆顶,恰似圆形的钟摆锤。 中山陵陵园建筑以民族传统风格为主,同时也巧妙自然地融合了西方近代建筑艺术的精髓,整个陵园采取传统的中轴线式排列,建筑群协调统一,浑朴自然,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2)简述扬州菜肴的特点。

盐城地名中的海盐文化体现

盐城地名中的海盐文化体现 摘要:地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体现某一地区在其历史发展历程中各个发展时期的文化遗留。作为我国海盐文化重要代表的盐城,其海盐文化就在其地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笔者试图从地名的文化功用出发,展现盐城地名中蕴含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盐城地名文化 盐城位于黄海之滨,是江苏省海岸线最长的城市,也是江苏最主要的产盐区。其所属的两淮地区东临黄海,西连运河,南北广袤数百里,有盐场二三十处,都可以煮海为盐,造价低廉而且产量极丰富,加之水网交错、航行便利,广销河南、江苏、安徽诸省。因此,“自古两淮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两淮盐场因此成为全国盐产量最大、销路最广的地区。同时,也成为历代封建王朝借以立国的“财赋之源”。至今,盐城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八大海盐生产基地之一。虽经数千年历史的涤荡,至今在盐城地区仍然保留着诸多与盐有关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作为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地名就给我们传递了跨越千年的有关盐的讯息。 地名作为语言里的专有名词的一部分,是地名的表层结构。通过它,可以反映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这是地名的深层结构。因此,盐城的地名也必定可以反应特定时期盐城的盐文化与盐业制造的历史。 一、盐城的制盐历史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曾描述盐:“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从卤,监声。”这是最早对盐的解释。我国盐业历史最为悠久,正如《中国盐政史》所言:“世界盐业,莫先中国,中国盐业,发源最古。在昔神农时代,夙沙初作,煮海为盐,号称盐宗,此海盐所由起。煎盐之法,盖始于此。”进入有文字时代后,最早出现的有关盐业史料是《周礼·天官》:“盐人掌盐之政令,供百事之盐。”由此可见,盐是“国之大宝”,早在奴隶社会,政府已设置官吏专门管理全国盐业。 此外,从对盐的分类也可以看出我国盐业之早之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盐的来源及制作方法的不同,很早就对盐品作了划分。南北朝时代的陶弘景就曾将盐品大体划分为五种:东、北、南海之盐、河东池盐、蜀井盐、西北山盐和木盐。沈括在《梦溪笔谈·官政》篇中则划分为末盐(海盐)、颗盐(池盐)、井盐和崖盐。盐城地区濒临黄海,其所造之盐应属较早产生的海盐。 另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元祐间,淮盐与解池等岁四百万缗,此唐举天下之赋之三分之二。绍兴末年以来,泰州海宁一监支盐三十余万席,为钱六七百万缗,则是一州之数过唐举天之数矣。”这充分说明,江淮盐业在隋唐至清末的1000多年间,尤其是唐宋时期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所起作用之巨大。而作为江淮地区最主要的产盐区——盐城,更是与盐有着不解之缘。

江苏地域文化

江苏历史文化: 江苏历史悠久。这里是中国吴越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数十万年前南京一带就已经是人类聚居之地。6000多年前,南京和太湖附近出现了原始村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3000多年前,江苏青铜器的冶炼和锻造,已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公元3-6世纪,南京成为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公元7-10世纪以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有所谓“天下大计,仰于东南”的说法,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公元14-17世纪中叶以后,苏州、松江和南京等地,成为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祥地。19世纪末叶,缫丝、纺织、面粉、采煤等近代工业,在无锡、南通、苏州、常州、徐州等地陆续兴起。此后,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一直名列前茅。江苏人文荟萃。以著名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王安石为代表的历代诗人,在江苏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这里还产生过众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如书画家顾恺之、龚开、米芾、唐寅、边寿民、郑板桥、龚贤,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以及近现代散文家朱自清、诗人柳亚子、当代作家苏童、黄蓓佳、范小青、毕飞宇。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周信芳、江其虎等。以刘田依(刘田一)、徐悲鸿、刘海粟、陈之佛、李可染、程大利、亚明、言恭达、汤永、宋文治、傅抱石、钱松喦、林散之、徐培晨、刘继青、肖娴为代表的书画艺术大师享誉世界;源于江苏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昆曲更有“百戏之本”的称誉;苏州刺绣、南京云锦、淮阴年画、淮阴剪纸、淮阴红木家具、扬州漆器、南通风筝、宜兴紫砂陶器、常州梳篦、苏州和扬州的盆景等都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工艺精品。 江苏省正式建制始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自1983年起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现设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连云港、徐州、盐城、淮阴、泰州、宿迁13个省辖市,下辖52个县和县级市,54个市辖区。 南京市历史文化: 南京,历史上曾有十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素称十朝都会。 南京城历史悠久。远在6000多年前,在玄武湖的湖畔,就出现了原始的村落。这个村落便是名城南京的雏形。到了春秋时代,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在现今朝天宫后山上建立冶铁作坊铸造兵器取名冶城,这是最早出现于南京的一座土城。 公元前306年,楚国灭越,楚怀王在清凉山设立金陵邑,南京古名金陵从此开始。 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后,把金陵邑改为秣陵县,秣陵成为南京的又一别称,汉代亦沿用此名称。东汉末年(公元212年),孙权建都在此,名为建业。到三国时,公元229年,东吴自武昌迁都于此,这是南京第一次成为首都。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又改名秣陵,第三年又改称江宁县,这是南京又名江宁的开始。西晋建兴元年(公元313年)因愍帝名叫司马邺,为避讳起见,逐改建邺为建康。所以建康又是南京的又一别称。 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建康城被荡平,另于石头城筑新城,称蒋州城,因蒋山(紫金山)而得名。到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1年)改江宁为归化,公元626年又改归化为金陵,公元627年,又更金陵名为白下,所以白下又是南京一别称。到五代杨吴时期,设置金陵府;公元937年,南唐李氏皇帝在此建立首都,改名为江宁府。 明朝朱元璋在公元1356年攻下集庆路,改称应天府,于1368年称帝于此,逐改应天府为南京。从此,南京一名正式见于记载了。明朝永乐19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顺天府,应天仍为南京。清朝复称江宁府,但习惯上仍称为南京。

海盐文化视域下的盐城城市精神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911987660.html, 海盐文化视域下的盐城城市精神 作者:仇玉文 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18期 摘; ;要:盐城地区拥有几千年的海盐生产历史,海盐地区的每寸土地、每个建筑、每种生产等都打上了浓郁的盐卤味,城市的每个地名、每个街道都带有浓重的“咸”味,形成了独特的盐民俗文化和盐民间文艺。如今海盐文化已深深融入盐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融入盐城人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应当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敢刚毅的盐城城市精神,打造盐城海洋文化品牌,不断提升盐城的城市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海盐文化; ; 盐城; ; 城市精神 盐城是一座长期被盐卤浸泡的城市,也是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盐城。在长期发展中海盐文化已经深深融入盐城之中,成为盐城城市文化的灵魂。从古老的范公堤、母亲河串场河等都可以窥见海盐曾经辉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应当从海盐文化出发考察盐城城市精神,把握盐城城市精神的内在本质,推动盐城城市文化繁荣发展。 一、海盐文化是盐城地区的地域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盐城发展史是一部海盐生产史,因为海盐地区的每寸土地、每个建筑、每种生产等都打上了浓郁的盐卤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盐文化。就盐城而言,城市的每个地名、每个街道都带有浓重的“咸”味,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也为盐所浸泡,形成了独特的盐民俗文化和盐民间文艺[1](56)。 (一)盐城地区最常见的地名。进入盐城以后,我们可以发现路标、集镇、街坊中与海盐生产有关的地名特别多,如“咸”“盐”“场”“灶”“仓”等,这些地名往往与海盐生产和海盐生产管理等相关。以“场”为例,盐城地区曾经有着星罗棋布的盐场,这些盐场逐渐演化为当地的地名,如盐城北郊的新兴、刘庄、白驹、东台等,就是“新兴场”“刘庄场”“白驹场”“东台场”等盐场发展而来的。以“团”为例,“团”原来是盐城地区的海盐生产组织,在盐业生产中有“聚团共煎”的传统生产方式,在草堰场、斗龙港东岸等处设有东团、南团、西团、北团等。明清时期盐城地区的基本生产单位为灶,由此产生了头灶、三灶、六灶、沈灶等乡镇。“总”是盐场中灶民聚居的单位,各个盐场有若干“总”,因此海盐地区的许多乡镇仍然保留着一总、二总等地名,许多自然村仍然以“总”命名。“仓”是存储海盐的盐仓,明清时期盐仓多建于集镇之上,因而盐城地区的许多乡镇都以“仓”命名,如东台三仓镇就是盐商设置的盐仓所在地。“丿(● )”是灶民煮盐时的生产工具,所以盐城地区的许多地名都使用了“丿(● )”,如“曹丿”“华丿”等。这些与海盐生产相关的地名成了盐城文化的“活化石”,也成为盐城海洋文化的一个独特有趣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名片。

江苏地域文化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

江苏地域文化第三次作业参 考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江苏地域文化》第三次形考(大作业)(占课程总成绩 30 %) 1苏中文化主要以平原水文化为基础,广陵__B____文化为补充。 A 大运河 B 山 C 平原 D 湖泊 2淮安青莲岗文化遗址为江淮地区__C____氏族社会繁荣阶段文化的典型代表。 A 农业 B 古黄河 C 母系 D 父系 3江苏泰兴市取___B_____,五业兴旺之意命名。 A 泰州 B 国泰民安 C 泰县 D 泰然兴起 4南通博物苑为晚清状元___C___于1905年创办。 A 冒辟疆 B 胡长龄 C 张謇 D 胡瑗 5泗洪县__B____镇发现的“下草湾遗址”,表明距今约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逐水而居。 A 太平 B 双沟 C 临淮 D 上塘 6宿迁市为全国唯一拥有___D___两大天然淡水湖的省辖设区市。 A 骆马湖、邵伯湖 B 洪泽湖、高邮湖 C 骆马湖、云龙湖 D 洪泽湖、骆马湖 7连云港市孔望山摩崖造像,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__A____石刻。 A 佛像 B 摩崖 C 雕像 D 造像 8连云港的___B___被誉为“江苏的张家界”、“连云港的九寨沟”。 A 云台山 B 渔湾 C 东海 D 连岛 9江苏柳琴戏,是流行于省辖设区市__C____及周边地区的江苏主要地方戏剧种之一,已有200多年历史。 A 宿迁 B 盐城 C 徐州 D 连云港 10江苏__C____市沿海滩涂上建有野生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 A 连云港 B 南通 C 盐城 D 淮安 11苏北文化,指以项羽建立西楚王国和刘邦建立西汉帝国所体现的巍巍楚汉雄风为基础,连云港、盐城海洋文化为补充的地域文化。 正确答案:盐城 12用扬州方言演讲,流行于以扬州为核心的江苏北部和南京、镇江、上海等地的的一种曲艺形式被称为扬州评话 正确答案:扬州评话 13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诞生地。

江苏文化的地域特征

试述江苏文化的地域特征。 第一,水文化形成的智慧特征。江苏地处长江、淮河的下游,湖泊众多,河流密布,水的灵动使智慧在江苏文化发展中发挥出突出的作用,使江苏人形成了勤思、善思和奇思的优良传统。 第二,南北文化交流形成的宽容特征。中国历史上文化有南北之分的说法,这两大文化从地理上看以长江为交汇点,江苏就处于这个两大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价值多元化、富于交融性和社会和谐的宽容特征。首先,价值多元化。其次,富于交融性。再次,社会和谐。 第三,富庶安定形成的尽善特征。江苏人追求尽善,地尽其利、事尽其心和人尽其才,富庶安定的地域条件为之提供了可以实现这个追求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扬州就是利用运河水道而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唐代即有“扬(扬州)一益(成都)二”之说。明代状元89人中有16人出于江苏,清代状元112人中有49人出于江苏,江苏的人才之盛可见一斑。 也有学者认为,研究江苏地域文化应在中华文化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江苏地域文化很难用一种文化来囊括全省文化。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江苏地域文化,江苏地域文化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文化,现尚未完全定型。随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各地政治、经济等制度文化逐渐同一化,地域文化特色日益不突出,研究地域文化重要的是要突出各地的地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代表性文化。封建社会后期,江苏地域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如金陵文化不仅是江苏地域文化,更是中国都城文化。 南京文化的特征: 1、凝重的历史沧桑感 南京先后有过几十个名称。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丹阳、归化、白下、上元、江宁、集庆、应天、南京、天京……这在中外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文化现象。 2、依稀可见的都城印记 南京的“城”更是南京历史人文的集中体现,其独特的形态和规模,国内外首屈一指。至今仍沿用的内城门有太平门、金川门等。外城门有麒麟、仙鹤、观音、佛宁等门。 3、文脉相承的龙凤文化 南京作为古都,其地名更深受皇权文化的影响。梳理南京的地名,从中可以发现很多与龙凤有关的地名。地名中这种攀龙附凤的文化现象。 4、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 六朝时期南京(时称建业、建康)佛教盛行,梁代达到顶峰。无论是本土的道教还是外来的佛教在当时的政治生活和文化思想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5、“唯才是举”的科举文化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它是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项组织制度。南京作为人才聚集之地和科举考试中心,科举制度文化的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这种影响在当今南京的许多地名中仍然清晰可见。 6、朱门豪宅的士族文化 封建京都王侯所聚,分布闾里。南京现有地名中有许多是历代官宦府邸名称或围绕这些官邸派生的名称。 7、浓郁的古商业文化气息 明代建都后,南京城市经济发展尤为迅速。这是一个含有城市工商业者、农户、士子、官宦、艺人和流动性商贩等多层的复合群体。市民社群的形成,使城市社会生活更为复杂,文化生活多样化,传统的以士大夫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已不能适应他们的文化需求,于是市井文化也

《江苏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江苏地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江苏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所具有的各种文化要素,以及由这些要素构成的整体文化面貌的总特征。 (2)六朝:公元220年至589年,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方先后建立了东晋、东吴、宋、齐、梁、陈等汉族政权,史称“六朝”。 (3)泰兴花鼓:用红灯作为主要道具,用泰兴方言演唱,所用曲调具有浓郁的苏北民间小调风味,舞步和动作幅度大且灵活、风趣。 (4)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5)苏东海洋文化:苏东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以沿海的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6)淮剧:是清代中叶在盐城、阜宁一带流行的一种民间小调与酬神香火戏结合的江北小戏,后受徽剧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淮剧。 (7)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十四、十五世纪苏州昆山,以鼓、板等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说唱语言,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8)狼山风景区:狼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省著名的六大风景区之一,狼山位于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南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狼山居其中,海拔106.94 米,最为峻拔挺秀,文物古迹众多,其他四山如众星拱月,狼山成为五山之首。相传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又传因山形似狼而得名。 (9)孔望山摩崖造像:是一组东汉摩崖佛教艺术造像,为我国最早的石窟寺艺术雕刻。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南 3公里的孔望山西侧。造像分布在东西长17米、高 8米的崖壁上,依山岩的自然形势雕刻 110个人像。最大者高1.54米,最小者高0.1米。 二、简答及论述题: (1)回答江苏水文化特征。 答:水的灵动使江苏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智慧特征。 一是勤思。江苏人凡事爱动脑筋而不使蛮力,比如先秦时期的《孙子兵法》,处处体现着多想办法、多动脑筋的指导思想,与当时中原诸子的著作有着明显的不同风格。 二是善思。江苏人眼界开阔,思维敏捷,不仅善于抓住机遇,而且在时机的等待上也善于从大处做好工作,准备之细、忍耐之坚,都是有口皆碑的,比如汉初风云人物张良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三是奇思。历史上,江苏出了许多富于奇思妙想的人物,他们的创新精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财富。 (2)简述扬州菜肴的特点。 答:扬州菜肴是淮扬菜的主体,主要特点: 一是选料严格、刀工精细、主料突出、注意本味、讲究火工、擅长炖焖、汤清味醇、浓而不腻、清淡鲜嫩、造型别致。 二是烹饪格调高雅,富有文化品位。代表性菜肴有八宝葫芦、扒烧猪头、彩蝶飞舞、琵琶对虾、菊花海螺等。红楼宴、三头宴、全藕宴被誉为扬州菜肴的三颗明珠。 (3)简述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 答: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的射阳、大丰、滨海、响水、东台五县(市)的沿海地区,面积45.3万公顷,1984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同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主要保护对象为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和以丹顶鹤为代表的多种珍禽。 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对黄海,由古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所存泥沙在黄海和东海波浪冲撞作用及潮汐作用下形成,沿海滩涂长达444公里,为淤泥质平原海岸的典型代表。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84179h㎡,其中核心区21889h㎡,缓冲区55682h㎡,实验区206608h㎡。 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河流众多,沼泽湿地发育,生物资源丰富,核心区的生态系统基本处于原始状态。鸟类有31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9种,二级保护的33种。每年在此越冬

2012春学期江苏地域文化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共18分) 1、江苏境内时间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30万年的“南京猿人”,1993年在南京市东郊_汤山_葫芦洞发现两块人类头骨化石。 2、新石器时代,江苏南部有环太湖地区的马家浜文化和南京地区的北阴阳营文化,以及崧泽文化和_良渚文化。 3、春秋战国时期,江苏境内出现了三支代表性的区域性文化,即吴文化、越文化和楚文化。 4、元代,江苏长江以南属__江浙_行省,以北属_河南_行省。 5、汉代郡国并行,江苏分属于_扬州_、徐州刺史部和吴楚等诸侯国。 6、江苏地域文化应以江苏成为一级行政区,即_1667年,江苏建省为其源头。 7、_1667_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此为“江苏”得名之始。 8、清康熙六年(1667年),合江宁、苏州简称的“江苏”之名正式使用。 9、汉代以降,中原地区人口大规模南迁加速了江苏文化和_中原文化_文化融合的进程。 10、清代_徽派_的学术思想对江苏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1、目前的江苏古镇、民居建筑都有着非常明显的_徽派_风格。 12、元代,棉纺织业突飞猛进发展__黄道婆_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3、日涉园,建于明万历年间,取_陶渊明_《归去来辞》中“园日涉以成趣”之语意。 14、谢灵运和谢朓合称“大小谢”,是中国山水诗的重要推动者。 15、淮南王_刘安_编撰的《淮南子》是江苏学术文化史上的第一部巨著。 16、常熟人_黄公望_工诗词,善书法,其传世画迹主要有《富春山居图》等。 17、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称“_二王_”,一直被尊为正统书法的主流。 18、明代中叶,江苏画坛产生了著名的_吴门_画派,形成江苏绘画的又一高峰。 19、陆机的《_文赋_》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地专论创作的文章。 20、钟嵘的诗歌评论专著《_诗品_》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21、南唐后主_李煜_填词技艺娴熟,情境别致,被誉为“词中之帝”。 22、江苏境内科学家_沈括_所著的《梦溪笔谈》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23、_张若虚_的《春江花月夜》诗享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24、金坛人段玉裁_的《说文解字注》为其一生最得意之作,历时30余年方成。 25、兴化人_施耐庵_的《水浒传》、淮安人_吴承恩_的《西游记》、寓居南京的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都是明清长篇小说中的名作。 26、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神医”的__华佗__,还精通方药、诊断、针灸法。 27、吴人_干将_、莫邪是春秋时期最著名的铸剑师。 28、_梅兰芳_是在世界享有盛名的中国京剧界泰斗。 29、_郑和_七下西洋,其率领的船队穿过马六甲海峡,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 30、郑和下西洋时使用的巨型宝船是在_南京_ 建造的。 31、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中,以__郑和_七下西洋和利玛窦传教成就最为突出。 32、宋代由于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当时流传着“苏常_熟,天下足”的民谚。 33、淮盐,顾名思义以_淮河为界,淮河南为淮南盐,淮河北为淮北盐。 34、黄河夺淮入海给_苏北_地区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江南的经济开始超过了江北。 35、东晋在南京始建_太学_,由国子祭酒主持,以经师、博士、助教为主要教学人员。 36、宋文帝在南京建立了儒学馆、_史学馆、文学馆_、和玄学馆,这种分专业招生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项创举。 37、最早创办的_茅山_书院,是宋初全国六大书院之一。 38、清政府在江南机器制造局附设的机器学堂是当时_江苏_的第一所新学。 39、__清廷_于1902创办的两江师范学堂(初名三江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的高师学校之一。 40、道家始祖老子曾在楚_沛地_居住达10年之久,孔子曾前往沛地向老子访学。 41、在道教发展与变革史上,吴地方士_葛洪_、陆修静和_陶弘景_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