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语用学

(完整版)语用学

(完整版)语用学
(完整版)语用学

语用学概论

(1)丈夫:我去办公室啦。

(2)妻子:老公,今天是星期天。

(1)父亲:今天哪儿也不想去。

(2)女儿:老爸,今天是星期天。

(1)下午踢球去吗?

(2)晚上还有考试。(昨天把腿拉伤了。)

(1)小王:怎么样?

(2)小李:资料都拿走了。

(1)老师:现在几点了?

(2)学生:路上自行车没气啦。

第一讲什么是语用学

一、语用学的起源

?“语用学”术语的提出

1938年美国哲学家莫里斯在著作《符号理论基础》(Foundation of the theory of signs)中首次使用了“语用学”这一术语(Pragmatics)。这个术语是莫里斯参照pragmatism(实用主义)和pragmaticism(实效主义)创造出来的。

符号学(semiotics)包括:句法学(syntax)、语义学(semantics)、语用学(pragmatics)三分。

句法学(Syntactics or syntax)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

语义学(semantics)研究“符号及其所指对象的关系”;

语用学(Pragmatics )研究“符号和使用者的关系”(Morris,1938)

《符号、语言和行动》(1946 )

语用学是符号学的一个部分,它研究符号的来源、应用及其在行为中出现时所产生的作用或效果。

?语用学与符号学

?语用学与语言哲学

自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皮尔斯、莫里斯和卡纳普等把语用学作为符号学的一部分,其研究仅限于哲学,这可算是语用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以希勒尔、奥斯汀、塞尔和格赖斯等为代表的语言哲学家对言语行为和会话含意理论的探索,使语用学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奠定了语用学的理论基础,这可算是语用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此时的语言学研究仍限于哲学范围内。正式因为哲学家对语言的探讨,为70年代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准备了条件。7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7年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学刊》以后,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学科才得到确认。

?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标志:

?1977年,《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正式出版发行;

?1983年由列文森(Levinson)所编著的第一部语用学教科书《语用学》问世;

?1986年“国际语用学会”正式成立。

(沈家煊,1996)

二、语用学的发展

?1、语言研究发展历史:

?20世纪初:结构主义语言学—50年代后期:转换生成语法理论—70年代初:语义学研究(引入语

境概念,为语用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归纳为:形态——句法——语义——语用几个阶段。

?发展缘由

(1)随着对音位学、句法学、语义学等学科认识的深入,人们意识到有的语言现象只能从语用学的角度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对语言现象的语用研究可以弥补传统语言研究以及理论语言学的不足。如:屋里太热啦。

(2)从语用学的角度去解释使用中的很多语言现象比从语义学的角度去解释显得更充分、更简便。如:“有人摔倒了。”

(3)句子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该句子表示的交际意义或隐含信息之间往往是有差异的,语用学可帮助解说如何对类似差异进行补缺。如:

甲:桌上的苹果到哪里去了?

乙:刚才我饿了。

甲:桌上的苹果到哪里去了?

乙:孩子们刚在屋里玩。

(4)语言使用中的语境因素可使人们对交际中的话语作出不同反应,动态语境能让话语或语言结构的功能发生变化,从而体现语言语用的灵活性、多变性、丰富性。

皮特买了一辆车。

这车是皮特买的。

三、语用学的研究对象

?语用学的定义

(1)从说话人角度研究语用学

语用学是研究说话人意义的学问。

语用学研究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达到成功的交际。

(2)从听话人角度研究语用学

语用学研究人们“明白在交际中要说的”比“听到表面上说的”到底多了些什么。语用学研究如何理解人们刻意表达的言语行为。

(3)从语境角度研究语用学

语用学是研究语境意义的学问。语用学研究话语如何在情景中获得意义。

(4)从社会动态交际的角度研究语用学

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者在适当的语境下灵活地谴词造句的能力。语用学研究人们相互交谈中的意义。

?语用学的研究范围:

1983年列文森把语用学研究分成两大流派:

(1)英美学派:认为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内容:指示语、会话含义、言语行为、会话结构、预设等。这种语用学是微观语用学(语用学的分相论)

(2)欧洲大陆学派:认为凡与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有关的因素都是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对语言功能的一种综观。这种语用学是宏观语用学(语用学的综观论)研究范围:社会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认知语用学、篇章语用学、计算语用学等。

四、语用学与语义学

语义学和语用学都是对意义的研究,但它们是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对意义进行的研究。语义学主要研究非语境意义,即字面意义、抽象意义;而语用学则研究语境意义,重点是“用意”,即话语在特定语境中所传递的交际意义。

例如:“火!”

“孩子就是孩子。”

“今天是。”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这样区分:

语义学揭示的意义是二元关系的句子意义,解决“X表示什么”的问题;语用学揭示的意义是三元关系的说话人意义,解决“通过X,说话人意指什么”的问题。

?“对意义的语用学讨论几个明显的标准:

(1)是否考虑了发话人和受话人,或言者或听者;

(2)是否考虑了言者的意图或听者的理解;

(3)是否考虑了语境;

(4)是否考虑了通过使用语言或依靠使用语言而实施某种行为?

如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是肯定的,就有理由认为我们是在讨论语用学。(Leech,1981,P455)

?语义学与语用学关系的三种观点:

(1)语用学是语义学的一部分;

以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生成语义学派为代表。

(2)语义学是语用学的一部分;

以维特根斯坦、奥斯汀、塞尔等为代表。

(3)语用学与语义学互不相同,但又互为补充。(Leech,1981)

作为对意义的一种研究,语用学是对语义学的补充和发展

(1)“你能把杯子递给我吗?”(无真假。话语本身就是实行某种行为。)

(2)“门口有条狗。”(可以判断其真假。但是警告、恫吓?)

(3)“他十年前出生在这里。”(他?这里?十年前?)

(1)、(2)、(3)属于语用学的三个主要课题:言语行为、会话含义、指示词语。

五、几个重要概念

?意义:

(1)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

(2)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

Grice(1957)把“意义”区分为自然意(natural meaning,简称meaning-n)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简称为meaning-nn). 自然意义反映事物的内在特征;非自然意义则反映说话人的人为意图,要考虑语境因素。例如:乌云意味着要下雨。

喝酒他的脸就发红。

约翰真够朋友。

Grice 指出,说话人(S)想要通过话语(U)来表达非自然意义(Z),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S发出U,试图在H那儿引起某种效果Z;②说话人S意欲通过受话人(H)认识到上述意图(1)以达到此目的。

(3)抽象意义与语境意义

抽象意义,即按照一种语言的规则,通过语言符号来表达的独立于语境之外的词、短语、句子的意义。语境意义(话语意义)与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有关。

例如:他是一头牛。

a、他很勤劳、朴实

b、他很强壮

c、他很倔强

d、他很老实、憨厚

e、他很卤莽

?语境

(一)语言语境

(1)语音、语法、词汇、结构等语言知识

(2)上下文等语篇知识

(二)非语言语境

(1)背景知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常识>、特定的社会文化规规范、特定文化的会话规则)(2)情景知识:(时间、地点、人物特征、社会地位等)

(3)相互知识:(交际对对方的了解)

参考文献:

?《语用学论要》陈克守、尹海良

?《新编语用学概要》何兆熊

?《语用学概论》何自然、冉永平

?《当代语用学》姜望琪

?《汉语文化语用学》钱冠连

第二讲指示语综论

一、指示词语的语用含义

1、指示词语定义:

巴尔—希勒尔1954年的《指示词语》:指示词语是

指“在不知其使用语境时就无法确定其所指语义的指示词

或指示句。”

①正在下雨。

②我饿了。

③我半小时以后回来。

结论:指示词语是不能用语义学的真假条件来衡量

的词语,它们的意义只有依赖语境才能准确理解。

2、指示语:在语境中才能确定其所指对象或所指信息的词语或结构。

二、指示语的分类:

依据菲尔默《指示词语讲义》、列文森《语用学》归纳

,指示词语分为五类:

人称指示:我、我们、咱们、他、你/您、有人

时间指示:此时、从前、明年这个时候、有时

地点指示:这里、那里、这个地方、附近、老地方

话语/语篇指示:综上所述、诸如此类

社交指示:您、刘师傅、老王

三、指示系统的组织方式

在面对面交谈中,指示系统,是以说话人为中心的

方式组织起来的。

指示词语的指示中心一般是:①中心人物是说话人;

②中心时间是说话人说话时间;③说话地点是说话人说

话时所处的地点;④语篇中心是一句话中说话人当时正

说到的部位;⑤社交中心是说话人的相对于说话对象的

社会地位。

四、指示语的不同用法

(一)指示语的指示用法:

1、姿势型用法:借助副语言特征才能理解。

“这是真货,那是假货”

“他不是公爵,他是。他是男管家。”

2、象征型用法:只需知道言语事件的基本时间空间参数就可以理解。

“这座城市真美。”

“如果愿意,你们都可以跟我来。”

“那是我在街上买的。”(手势/象征)

(二)指示语的非指示用法

照应用法:一个词语的所指跟前面的别的词语的所

指为同一个对象。

“约翰走进来他点上个火儿。”

“我出生于伦敦,并且一直住在那儿。”(文内照应)

具有指示功能的词语既可用于文外照应,又可用于文

内照应;用于文外照应时,有姿势型和象征型两种用法,

用于文内照应时,具有粘连的作用。

人称指示

人称指示语就是言语交际中用以表示说话人、听话人或第三者的

词语或结构,可分为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要把语法上的代词概念和语用上的指示词语区别开来,在言语交际中,人称角色是互换的。(一)第一人称指示

“我”、“咱”单指说话人,一般是确定的。

“我们|、”“咱们” 较复杂:

(1)包括交际的双方或多方,对方可以在场,也可以不在场或根本不存在;

走,我们进去瞧一瞧。(咱们)

我们都是有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应该能理解学生的心情。

(2)不包括交际的对方,只表示说话人一方;

您安心养病吧!我们过几天再来看您。

您安心养病吧!等您病好了,咱们(我们)一块儿上西

山去玩。

(3)仅指交际的对方或听话人一方,不包括说话人一方。

咱们实话实说,你有没有怕他们的时候?

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4)用复数借指单数。

我们认为,语用学与社会学之间存在很多交叉现象。

(二)第二人称指示

(1)用第一人称表示

我相信,我们每个青年同志一定不会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领导)

(2)第二人称还可以泛指任何人,这时用单数代词表示。

你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你就得好好学习,下一番苦功。

他那刻苦钻研的精神你不能不佩服。

(3)有时“你”实际上只表示“我”。

这个人性格内向,,你问他十句,他才答你一句。

(4)用第三人称名词来指对方。

宝宝乖,宝宝不哭

时间指示

时间指示是交际中说话双方用话语传递信息

时所涉及的时间信息,它常以说话人的说话时刻

为依据。

我们今天的生活很幸福。

今天我们有三节课。

现在是冬天。/我现在很清闲。/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学习。

崔永元:今天的话题是“昨天、今天、明天”。我看咱改改规矩,这回大叔您先说。

赵本山:昨天,在家准备一宿;今天,上这儿来了;明天,回去。谢谢!

赵本山:挺简单。

崔永元:不是,大叔,我不是让您说这个昨天,我是让您往前说。

宋丹丹:前天,前天俺们俩得到的乡里通知,谢谢!

崔永元:大叔大妈呀,我说的这个昨天、今天、明天呀,不是~~昨天、今天、明天。

赵本山:是后天?

崔永元:不是后天。

宋丹丹:那是哪一天呢?

崔永元:不是哪一天。我说的这个意思就是咱,这个——回忆一下过去,再评说一下现在,再展望一下将来,您听明白了吗?

赵本山:啊~~,那是过去、现在和将来!

宋丹丹:那也不是昨天今天和明天呐。

——《昨天、今天、明天》

(一)时间单位

时间单位可分为历法时间单位和非历法时间单位。

一周后发生了交通事故。(非)

第二周发生了交通事故。(历)

(二)指示性时间和非指示性时间

指示性时间表达的参照点存在于当前的交际情境之

中,离开具体情境,确切时间就无从确定。

非指示性时间表达的参照点虽然还有相对性,但它离

开交际情境,表示的时间相对来说依然比较明确。

(三)语用时间指示

地点指示

地点指示表示话语所涉及的地点或空间信息,又叫方

位指示。

(一)纯地点指示词:

(1)方位副词:here \there\

(2)指示代词:this\that\

(3)含固有指示成分的移动动词:come\go

汉语中常见的:“这里/这儿/这边”、“那里/那

儿/那边”、“这个地方”、“那个地方”、“在楼上”

、“在外面”,来、去、带来等。

(二)地点指示是以说话人为中心参照点

1、地点指示语的基本用法

here、this一般是近指:靠近说话人的地方,

there、that一般是远指:远离说话人的地方。

come——朝着说话人的位置移动,

go——与说话人不同的方向移动。

如:

这张桌子有点动。

那儿太冷了。

我不喜欢这个衬衫,你能给我拿那个吗?

你下次来我这里吧。

快回去拿你的书。

2、地点指示语的特殊用法

(1)那儿的情形如何?/你们这儿的情况怎样?

昨天晚上我们在这里。/我们去那里吗?

这里/那里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好孩子,咱不

去那里/这里。(莱昂斯称“情感指示”。)

(2)This / That is it!

“我不喜欢那种/这种气味”

这/那是一次很成功的舞会。(告别)

这个人/那个人是我很信任的人。

(3)“来”与“去”的指示意义

就移动的起点与终点来说,可分三类:

A、表示移动起点的,如“去”、“离开”、“带去/带走”等;

B、表示移动终点的,如“来”、“到达”、“带来”等。如:

小张是12点回去的。(强调起点,表示12点出发)

小张是12点回来的。(终点,12点到家)

C、不明确表示移动起点或终点的,如“旅行”、“来去/往来等。

马路上车辆来来去去,热闹非凡。

整天人们往来不断。

语用失误:

请到那里来。/请把书带来那里。/请到这里去。

特殊用法:

“来了,来了。”(有人敲门)

“我这就过来”。

“来你们学校参观学习。”

“我来拜访你好几次。”(听话人住宅)

“我准备在家里举行宴会,你来吗?”(说话人住宅)

——“礼貌的方位转移”

方位指示词语的选用并非简单地以空间距离为基础,它可以表

示说话人的心态、情感等。说话人自觉、不自觉地在利用使用指示

词语过程中的心理基础,来缩短自己和听话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或

者说是感情距离,以表示友好、亲近和礼貌。

(三)地点指示语也可由“介词+方位名词”或“介词+物体”构成,也可以由表空间的地点副词表示如:

在树的前面有一只猫。

小张住楼上/附近。

(四)地点指示语的用法

1、姿势型用法

那些放在这儿,这些放在那儿。/约翰,过来。/来,坐我这儿。

2、象征型用法

小张住在附近。/这个地方太安静了。

3、照应用法(非指示用法)

“照应”是方位指示语并非表示物与物之间的相对方

位关系,而只是照应话语中所提及过或将提及的某个

词或话语内容。如:

我不能获得可靠的信息,这使我很担忧。

小王搬进了新房,他决定长期住在这里。

他早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居无定所,到处漂泊。

4、习惯用法

不属于以上用法,只是一种习惯,如:

来龙去脉。/里里外外一把手。

话语/语篇指示

话语/语篇指示:就是在说话或行文中,用词语指示

语篇的某一部分,而所用的词语就包含在所指语篇的话

语之中。

语篇指示词语分类:

(一)用时间指示语。上一段/下一段、前者/后者、前面那个/后面那个、上次/下次、前文/后文等,如:下面就是我要告诉你的事情。

前面所涉及的内容不包括指示语的功能,我们将下次再叙。

(二)用地点指示语。这、那、这一部分/那一,这些/那些,这个/那个等。

我敢说你没有听过这个故事。

那是我听到的最滑稽的事情。

(三)用逻辑关系语。但是、因此、最后、总而言之、与此相反等。

语篇指示与照应:语篇是指前或指后的关系。照应往往

是互指关系。它们在结构上有等同关系,用来指某一具

体的对象,常用代词。如:

刚才大家所提的那些问题,我们一定答复,因为它们

是你们最关心的。

?人称、时间、地点指示参照点存在于语言之外的语境中。语篇指示的参照点存在于语篇的语言之

中。

社交指示

?社交指示:指语言结构中能反映出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和相对社会地位的那些词语和语法范畴。

?社交指示涉及:①言语交际参与者的身份。②说话人之间相对的社会地位。③说话人和所谈到的

人之间的社会地位。

?社交指示之体现:

?(菲尔默):

?一、人称标记(你、您) 。

?二、不同的语言平面(坦率或礼貌,敬语谦语)。

?三、谈话场合(正式或非正式)。

?四、人名、职务、何亲属的称谓。

?五、做为社交行为的言语表现方式。

?六、配合其他社交行为而使用的言语表现方式。

?七、说话人运用言语手段向听话人发出种种指示信息。

第三讲会话含意

一、甲:晚上看电影吗?

乙:我朋友从北京来了。

小王:下午去老张家吗?

小刘:他家买了条狼狗。

甲:我的新帽子好看吗?

乙:喔,是粉色的。

语用含意:是一种受制于语境的、说话

人交际意图的隐含信息。简言之,语用含

意就是某一话语在特定语境中所隐含的言

下之意,也等于说话人等交际主体的交际

用意。

合作原则

例: (公园里)

男:你的狗不咬人吧?

女:不咬人。

男:啊哟,嘿,你说过你的狗不咬人。

女:是呀,我的狗不咬人,咬你的那条狗不是我的。

合作原则的内涵

格赖斯(Grice ,1975)认为:

人们在交谈中都遵守着一个基本原则——合作原则。根据会话的目的或交流的方向,使自己讲出的话语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交际所必需的。(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

合作原则有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

含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

A)量准则(Quantity Maxim):所提供的信息应是交际所需的,且不多也不少。

a)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的信息。

b)所说的话不应超出所需的信息。

如:我家有四口人。

B)质准则(Quality Maxim):所提供的信息应是真实的。

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b)不要说去缺乏证据的话。

如: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C)关系准则(Relevant Maxim):所提供的信息要有关联。

如:张三:听说你找到了一份工作?

李四:没错。

D)方式准则(Manner Maxim):提供信息时要清楚明白。

a)避免晦涩;

b)避免歧义;

c) 要简练;

d)要井井有条。

如:学徒:师傅,这机器怎么操作?

师傅:第一开电源,第二:拉操纵杆,第三添加材料。

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

1)说话的一方悄悄的、不让听话人发觉的违反合作原则,从而将听话人引入歧途。

2)说话人宣布不合作,不遵守合作原则。

3)说话人可能面临一种顾此失彼的局面。

4)说话人可能有意不遵守某一准则,但他相信听话人会觉察出这一点,并认为他是合作的;而听话人也知道,说话人并不是存心蒙蔽他。

会话含意

会话含意:在特定的语境中,话语所隐含的意义。(多于话语字面意义的含义)

在格赖斯的理论里面,会话含意是依据合作原

则及其准则的。只有假定说话人是遵守准则的,

至少是遵守合作总原则的,才会有推导会话含意

的基础。

会话含意的推导:

1、利用量准则推导的语用含意

(1)故意违反量准则的第一条次则:

我认识╳╳同学已有三年时间,在我所讲授的课程考

试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平时作业也很认真。此外,该同

学足球踢得不错,是校足球队前锋队员。

(2)故意违反量准则的第二条次则:

父亲:儿子,历史考得怎么样?

儿子:考得一般,因为题目中出现了一些在我出

生之前发生的事件。

“战争就是战争”、“孩子就是孩子”

2、利用质准则推导的语用含意

(1)故意违反质准则的第一条次则:

你烧的菜真好吃。

(2)故意违反质准则的第二条次则:

甲:纽约是美国的首都,对吗?

乙:我说,青岛在青海。

3、利用关系准则推导的语用含意

甲:知道吗?张总最近经常带个女的到办公室。

乙:最近天气不错,下午逛街去吧。

4、利用方式准则推导的语用含意

(1)故意违反第一条次则:(避免晦涩)

丈夫:给儿子买点什么东西吃吧。

妻子:记住别买candy(糖果)(C-H-O-C-O-L-A-T-E)

(2)故意违反第二条次则:(避免歧义)

经理:你曾经担任过什么职务吗?

面试者:车间副主任兼领班。

(3)故意违反第三条次则:(避免罗嗦)

老张:唉,最近家里事情很多,小孩要开学了,读初中,学费跟小学比翻了一番,今年果树也不好,没有收成,都不知咋办,上次买农药的钱还是借的。(被打断)

老黄:还钱的事不用急,我家最近没大的开支。

(4)故意违反第四条次则:(井井有条)

会话含义的实质:

是以话语的语义内容和对一般语言交往

的合作本质所做的假设为基础,经由语用

推理所得到的结果。

说话人要正确推断出会话含义,必须具备

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所说话语的规约性内容;

2)合作原则及其准则;

3)说话的语境;

4)说话人和听话人共有的某些背景知识;

5)、1)到4)四项为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共有的

知识。

会话含义的特征

1、可取消性

可取消性一般是由以下两个因素引起:

①说话人在原来的话语中附加一个分句来表明(或暗示)

自己要取消原来说话的语用含义;

你至少赢了五美元。

你赢了五美元,实际上你赢了十美元。

甲:见到小王了吗?

乙:见到了,还带了个女朋友。

甲:女朋友?怎么样?漂亮吗?

乙:漂亮,至少觉得不难看/漂亮,在大多数人看来。

②话语的语用含义可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被取消。

甲:约翰有几头奶牛?

乙:他有三头奶牛。

2、不可分离性

会话含义是依据语义内容和语境信息推导出来

的,不依附于话语形式本身。

即:如果话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会话含义,则无论使用什么样的同义结构,会话含义始终存在。如:约翰是一个天才。(非常聪明;思维敏捷,具有聪明才智。)

报告怎么样?---报告大厅很漂亮;很大;很讲究……

不可分离性不是会话含义的必要条件,

也不是充分条件,因为方式准则没有这一

特点。同样,“蕴涵”也具有不可分离性,

“预设”也是不可分离的。他的这一点特点

是为了区分某些常规含义和非常规含义。

3、可推导性

听话人一方面根据话语的字面意义,另一方面

根据合作原则的各项准则,推导出相应的语用含

义。

列文森总结会话含义推导过程:

(1)S讲出了P;

(2)没有理由认为S不遵守合作原则;

(3)sS讲出P,必定想表达Q;

(4)S无法阻止听话人考虑Q;

(5)因此,S在讲出Q时,有意让听话人听出自己意指Q。

4、非规约性

会话含义不是话语的规约含义。

这很冷。(房间里;旷野里)

非规约性还表现在话语命题的真假不影响含义的真假。如:赫伯打了萨莉。

5、不确定性

指具有单一意义的词语或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

产生不同的含义。

如:老何是头老黄牛。

为了明确含义,一般在同一话语只前附加一定的话语

标记语。

甲:我真讨厌你向我引介的那个人。

乙:他可是你的新老板。(实际上:警告/无论如何:规劝/毕竟:建议等)甲:我最喜欢吃肥肉。

乙1:可不是嘛,你比以前胖多了。(表示附和)

乙2:真的,你比以前胖多了。(表示断言)

乙3:哎呀,你比以前胖多了。(表示惊讶)

乙4:注意,你比以前胖多了。(表示提醒或警告)

乙5:不管怎样,你比以前胖多了。(表示劝告)

含义的种类

格莱斯把含义分为:常规含义和非常规含义;

非常规含义又分为会话含义和非会话含义;会话

含义分为一般会话含义和特殊会话含义

“含义”一词的广义与狭义用法:

狭义:是“会话含义”。广义:是各种隐含意义

的总称。

1、常规含义

指非真值条件下的推断,不依赖语境,与是

否遵守合作原则的某项准则无关,而是体现在某

些特定的词项或短语之中,故不属于语用含义。

例:也、但是、又……又

she is poor and honest.\she is poor but honest

“He is an Englishman;he is,therefore,brave”。

语用学研究现状谈

10 F L C J a n . 2006V o l .3 N o .1 (G e n e r a l S e r i a l N o .9) 2 语用学研究现状谈 向明友 同济大学 可以在语言的所有层面上展开。 语用学理论发展的第三个方向体现于关注语言使用与社会文化、大脑神经等的关系以及语用研究的方法论。对语用学作各种跨面和不同视角的分析,从而兴起了集中研究语言在社会的使用情况的社会语用学 (societalpragmatics)、研究文化与语言使用关系的文化语用学 (cultural pragmatics)、研究人们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用问题的跨文化语用学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运用民族志方法 (ethnomethodology) 研究语用问题的民族志语用学 (ethnopragmatics)、以神经生理科学为基础探讨言语使用过程中大脑作用的神经语用学 (neuropragmatics)、专注两种及其以上语言的语用差异的对比语用学(contrastive pragmatics) 及将西方经济学成熟的理论用于语用行为分析的经济分析语用学(econopragmatics)。此外,优选论、决策科学等在语用研究中的运用也呈蓬勃之势。语用理论的应用 随着语用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语用学理论,尤其是关联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已成为译论中的显学;语用学理论运用于文学批评与赏析,形成了文学语用学 (literary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语言习得及语言教学研究形成了习得语用学(acquisitional pragmatics)、发展语用学(developmental pragmatics) 和教育语用学(pedagogical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法律活动形成了法律语用学 (legal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对语言的历时演变的研究形成了历史语用学 (historical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形态学研究形成了形态语用学(morpho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计算机科学,尤其是机器翻译领域形成了计算语用学 (computational pragmatics) 和工程语用学(engineering pragmatics)。此外,语用学理论还广泛运用于话语研究、广告学、文体学等领域,并显示出强大的解释力。 除上述论及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外,语用学对礼貌、言语行为、指示语、前提及会话结构等传统议题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从事语用和语义界面及语用和句法界面研究的学者也大有人在。 1 20世纪80年代初,胡壮麟教授首次较系统地将语用学介绍到国内。此后语用学研究逐步为国人所认识、接受和偏爱。随着语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定期会有学者就语用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撰文评述。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语用学一直沿着完善理论体系和拓宽应用领域两条轴线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对当前国际、国内语用学研究状况的描述也将由此入手。 语用理论的完善 传统的语用学研究植根于语言哲学,脱胎于语义研究。Levinson (1983) 所勾勒出的语用学研究的基本轮廓内的几项核心议题,如指示语、会话含义、前提及言语行为理论等也都是对语言使用中的意义的研究。因此,当前语用学理论体系的拓展和完善是在不断深化传统的语言哲学范式下的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沿着以下3个方向朝纵深展开。第一:从认知、心理实验及博弈论等视角出发,尝试为意义研究另辟蹊径;第二:突破英美语用研究传统,将语用学具体化为一种从认知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整体角度对语言现象的综观,坚持认为语用学涉及到的是语言性行为的全部复杂现象,反对将语用学与音位学、形态学、句法、语义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语言学分支并列,从而形成与英美传统对垒的语用“综观论”;第三:在继承英美语用研究传统的基础上,将语用学研究从传统的有关意义的研究扩展到对整个话语及言语交际过程的多视角研究,并着力尝试语用研究方法论的革新,不再将语用学局限于语言哲学的定势。 在语用意义研究方面,继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研究之后兴起的以关联理论为核心的认知语用学 (cognitive pragmatics)、以心理实验为基础的实验语用学 (experimental pragmatics) 和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的博弈语用学 (gametheoretical pragmatics) 突破传统语用学以语言哲学为基础的意义研究模式,大大拓展了语用意义研究的视角和空间。 比利时学者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论”认为不可能给语用学指派一个基本的分析单元,也不可能鉴别出一个具体的相关对象,语用学是对语言各层面的功能性综观,语用研究

语义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作为语言学一个分支的语义学 语义学的建立以法国学者米歇尔·布勒阿尔1897年7月出版《语义学探索》为标记。 该书1900年翻译为英文“语义学:意义科学的研究(Semantics: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 这本专著材料丰富,生动有趣,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全书共三编:1,讲词义变化的定律,介绍变异、扩散、类推等概念;2,讲如何确定词义,介绍释义、比喻、多义、命名等;3,讲词类、词序、组合规则等,涉及语法意义。 除了语言学的语义学,还有逻辑学的语义学,哲学的语义学,还有心理学家对语义的研究。 a,逻辑学的语义学是对逻辑形式系统中符号解释的研究,又称“纯语义学”,对象并非自然语言的语义。 b,哲学的语义学围绕语义的本质展开涉及世界观的讨论。“语义学”或“语义哲学”又是本世纪前半叶盛行于西方的至今仍有影响的一个哲学流派的名称。 c,心理学家研究语义,主要是想了解人们在信息的发出和接收中的心理过程。 d,语言学的语义学把语义作为语言(乃至言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语义间的关系等等。 布勒阿尔的书给语义的发展以重要地位,声称研究语义的变化构成了语义学。同时它把语义限制在“词语”的意义上,主要是词义上。这两个特点一直贯穿在他以后半个多世纪的若干代表性著作里。 继布勒阿尔之后,一部有世界影响的语义学专著是两位英国学者奥格登和理查兹合写,1923年出版的《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这两位学者还曾共同创制了后来遭到各种非议的“基本英语”(Basic English).

语用学与修辞学讲义

语用学与修辞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语用学与修辞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语用学 Pragmatics这一术语由美国哲学家C.Morris在《符号学理论基础》(1938)一书中首次提出。如果以1977年在荷兰创刊的《语用学杂志》为标志,则语用学作为一们独立的学科迄今不过30多年的历史。 1、定义:Charles W.Morris在其《符号理论基础》中提出: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研究“符号与有生命的方面,即研究符号作用下出现的所有心理、生理和社会现象”。 列文森(Levinson S.C.,1983:转引自何兆熊,1989:8-9)有关语用学的几个定义: (1)“语用学是对在一种语言的结构中被语法化后被编码的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2)“语用学是对所有那些未能纳入语义理论的意义侧面研究”; (3)“语用学是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对于说明语言理解来说是十分根本的那些关系的研究”; (4)“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者把句子和使这些句子得以合适的语境相匹配的能力的研究”; (5)“语用学是对指示(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含义、前提、言语行为以及话

语结构各个侧面的研究。” (6)“语用学多要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语句的能力。”(英·列文森S。C。Levinson,Pragmatics,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1983 P。24。 再来看看其他学者对语用学的定义(何兆熊,1989:10-11): (1)“语用学是对语言行为以及实施这些行为的语境所作的研究(Stalnaker,1972)”; (2)“语用学是一种旨在描述说话人如何使用一种语言的句子达致成功交际的理论(Kempson,1975)”; (3)“语用学是对语言的使用和语言交际进行的研究(Akmajian,1979)”; (4)“语用学可以有效地定义为对话语如何在情景中取得意义的研究。”(英·利奇G。N。Leech,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gman,1983。P。X。 何自然:“语用学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语用学概论》第1页 金定元:“语用学就是研究语境的科学。”(《语用学——研究语境的科学》载《中国语文天地》1986年第1期。) 周礼全:“语用学是符号学的重要部分……它研究:在一个语境中,说话者如何应用话语准确地表达和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给听话者,从而达到自己的意图;它也研究:在一个语境中,听话者如何准确地了解说话者通过话语所表达和传达的思想感情及其背后的意图。”(《中国语用学思想·序》) 2、对象和内容 就语用学研究对象而言,大致出现三大主要趋势: 一是认为语用学研究说话者意义(speaker meaning),如G Leech(1983),强

语言学参考书籍总汇汇总

语言学参考书籍总汇 总结了包括语言学、语用学、翻译、跨文化交际、二语习得、测试、教学法等方向的参考书籍 社会心理语言学上海外教王德春2000 对比语言学概论上海外教许余龙2000 语义学上海外教李瑞华2000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上海外教王寅2001 国俗语义研究上海外教吴友富1999 当代西方语法理论上海外教俞如珍2000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上海外教胡曙中1999 美国新修辞学研究上海外教胡曙中1999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教李瑞华2000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外教李自俭1999 现代修辞学上海外教王德春2001 辞格与词汇上海外教李国南2001 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 上海外教张美芳2001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外教黄国文2001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上海外教朱永生2001

现代语言学丛书上海外教 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外教桂诗春2000 心理语言学上海外教桂诗春2000 语言问题探索上海外教王宗炎2000 生成语法理论上海外教徐烈炯2000 美国语言学简史上海外教赵世开1999 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上海外教缪锦安2000 应用语言学上海外教刘涌泉2000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教胡壮麟2000 神经语言学上海外教王德春2000 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上海外教冯志伟1996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上海外教戚雨村2000 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上海外教王宗炎2000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上海外教程雨民1998 模糊语言学上海外教伍铁平2000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上海外教赵世开2000 语言共性论上海外教程工2000 语义学教程上海外教李福印2000 教学篇章语言学上海外教刘辰诞2000 英语语言学纲要上海外教丁言仁2001 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上海外教徐强2000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上海外教朱永生2001

修辞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修辞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1.修辞学与语言学 语言学(linguistics)是研究语言的学科,语言的三要素分别是语音学(phonetic),词汇学(lexicology)和语法学(grammar)研究的对象。修辞学属于语言学的范畴,是语言学的一个学科。 修辞学是研究如何利用语音条件和规律构成各种不同的表达手段,进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如头韵(),元韵(),拟声()等语音修辞手法,使得语音和谐悦耳,语意突出,增添韵律感和节奏感。 修辞学是利用词汇,词义的条件提高语言的表达力,以求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比如,怎样选用词语,怎样使同一概念的表现多样化。 修辞学在语法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调整安排句子的结构形式来充分地表达情意,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 2.修辞学与逻辑学 逻辑学(logic)是一门专门研究思维的科学,其根本任务就是总结人的正确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修辞学与逻辑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了一定的逻辑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进行思维,思想条理清晰了,这就为语言的完美表达奠定了基础。 例如, 3.修辞学与美学 美学(aesthetics)是研究审美规律的学科。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也是审美对象,语言里面客观存在着美。修辞作为语言的艺术,更是追求较高的审美价值,达到美的境界,以悦人耳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比如: 均衡美—— Work has a bitter root but sweet fruit. 整齐美—— I was born an American; I live an American; I shall die an American. 变化美—— The Big Bull Market was dead. Billion of dollar`s worth of profits and paper profit had disappeared.

语义学和语用学练习1

Chapter 5 Semantics Ⅰ. Decide whethe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or False: 1. Dialectal(方言的)synonyms(同义关系)can often be found in different regional dialects such as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but cannot be found within the variety itself, for example, within British English or American English. F 2. Sense is concern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guistic element and the non-linguistic world of experience, while the reference deals with the inherent meaning of the linguistic form. F 3. Linguistic forms having the same sense may have different reference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T 4. In semantics, meaning of language is considered as the intrinsic and inherent relation to the physical world of experience. F 5. Contextualism is based on the presumption that one can derive meaning from or reduce meaning to observable contexts. T 6. Behaviourists attempted to define the meaning of a language form as the situation in which the speaker utters it and the response it calls forth in the hearer. T 7.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is the sum total of the meanings of all its components. F 8. Most languages have sets of lexical items similar in meaning but ranked differently according to their degree of formality. T 9. “It is hot.” is a no-place predication because it contains no argument. T 10. In grammatical analysis, the sentence is taken to be the basic unit, but in semantic analysis of a sentence, the basic unit is predication, which is the abstraction of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T Ⅱ. Fill in each of the following blanks with one word which begins with the letter given: 11. Semantics can be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meaning. 12. The conceptualist view holds that there is no direct link between a linguistic form and what it refers to. 13. Reference means what a linguistic form refers to in the real, physical world; i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guistic element and the non-linguistic world of experience. 14. Words that are close in meaning are called synonyms. 15. When two words are identical in sound, but different in spelling and meaning, they are called homophones(同音/形异义词). 16. Relational opposites are pairs of words that exhibit the reversal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tems. 17. Componential(指数)analysis is based upon the belief that the meaning of a word can be divided into meaning components. 18. Whether a sentence is semantically meaningful is governed by rules called selectional restrictions, which are constraints on what lexical items can go with what others. 19. An argument is a logical participant in a predication, largely identical with the nominal element(s) in a sentence. 20. According to the naming theory of meaning, the words in a lan-guage are taken to be labels of the objects they stand for. Ⅲ. There are four choices following each statement. Mark the choice that can best complete

语言学重要论文和着作-山西大学初民学院

汉语言文字学重要论文和著作 现代汉语部分: 著作类: 理论语言学: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德]威廉·冯·洪堡特,商务印书馆,1997年。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费尔德南·德·索绪尔,商务印书馆,2001。 《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1933/1980 ,商务印书馆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 , Ullman,S ,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62. Principles of semantics, Ullman,S.,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51. Words and their Use, Ullman,S., N.Y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51,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A·梅耶(法),岑麒祥译,科学出版社,1957。《语言学概论》,L.R.帕尔默,李荣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 Language and Mind, Chomsky,N., New york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2 . Essays on Form and Interpretation, Chomsky,N. , London Fontana ,1977 . Rules and Representation, Chomsky,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0.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Halliday,M.A.K ,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Lakoff,G.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Historical Linguistics, R.L.Trask, 周流溪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2000。 《历史语言学》,徐通锵,商务印书馆北京,1990。 《语言论》,徐通锵,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 。 《不对称和标记论》,沈家煊,江西教育出版社南昌,1999。 《语言问题》,赵元任,商务印书馆,1980。 《语言哲学》,陈嘉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认知语言学概论》,赵艳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2001。 《周祖谟语言文字论集》,周祖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A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semantics can be simply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linguistic meaning, which studies literal, structural or lexical meaning conveyed by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What we concerned with is the denotation of the word, nam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s , phrases and sentences not the possible connotations. It is context independent, de-contextualized.and it deals with what is said. while pragmatics is a study which can be defined as the analysis of meaning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which studies non-literal, implicit meaning. I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context that are basic to language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is context dependent, contextualized. What we concerned is what is communicated by a speaker and interpreted by a listener. Through the definition of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we can see that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both concern the meaning of language. But they research the different sides of language, and they have different study methods. The study objects of semantics is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what we need to know is their meaning, sense , reference and presupposes. Different words may have the same or similar meaning, the same one word may have more than one meaning. And one word may belong to another word. So we can conclude the words to these relations, Such as synonymy, polysemy, homonymy,hyponymy and antonymy. And when we talk about the sense relations between sentences ,we may think of presupposes. Whether it is right under the presupposes. All those are semantics. It would not change with the

语用学与英语修辞格

2009.12(中旬刊 ) 摘要修辞与语用学是紧密联系的,都是研究人类的交际行为。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G rice 的合作原则和L eech 的礼貌原则,对反语、夸张、委婉语和隐喻等英语修辞格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用学 英语 修辞格 我们讲话或写文章,都是为了社会交际的需要。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就要考虑怎样说、怎样写,要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对方易于理解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语用学就是对语言的使用进行研究的学科。语用学家提出的许多理论都为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如何达到完满交际效果提出了理论依据,并对语言学其他领域的一些语言现象从语用角度对它们作了新的考虑和研究。修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修辞学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使用语言,如何在语言多种同义表达形式中作出最佳选择,它要解决的是在使用语言过程中言语表达效果是否优美、是否最佳。Leech 认为语用学本身就是一种修辞研究。修辞与语用关系密切,修辞可以丰富人类的语言表达,使人类的言语交际变得生动多彩。 英语的修辞格,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使用语音手段的修辞格,主要有头韵、谐音、半谐音、拟声;二是使用词汇手段的修辞格,主要有明喻、隐喻、典故、拟人、类比、夸张、矛盾修辞法、反语、双关、提喻、借代等;三是使用句法手段的修辞格,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省略、倒装、反问等。本文拟从语用角度对反语、夸张、委婉语和隐喻等修辞格进行简要分析。 1反语(Irony ) 反语带有较强烈的感情色彩,常常是说出的话与说话人要表达的本意完全相反,其隐义通常是贬义的。其特点或幽默或俏皮,故意使用同本意相反的说法,必须靠其语调或笔调表示真意。人们在会话中使用反语是出于礼貌。例如格赖斯的语例“X is a fine friend ”,说话人是在下面的语境下说这句话的:X 向发话人A 的对手泄露了A 的商业机密,即X 做了好朋友所不应做之事,A 却说X 是一个 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其意思正好相反。说话人为了维护礼貌原则,故意违反了会话合作原则中“质量准则”(即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故意说了这句不符合事实的话,让听话人自己推导出语用含义(implicature )———“X is a bad friend ”(x 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坏朋友)。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Leech )指出:反语的使用是恪守礼貌 原则而不惜违反合作原则中的 “质量准则”,让听话人自己推导出句子的真正含义,从而避免了正面触犯别人。为了表达说话人的“不满、厌恶”等有个人情感的言语行为,说话人又不想直接触犯别人,可以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讥讽口吻。如: A:Who ’s made this supper?B:Dan. A :Oh,I see.It ’s terrific,isn ’t it? 这里说话人A 用terrific (妙极了)代替terrible (糟透了),是个反语,它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 “质量准则”来产生会话含义。2夸张(Hyperbole ) 使用夸张是为了强调故意夸大事实,用来抒发说话人的强烈感情和深刻感受,可谓“言之过甚”。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夸张语明显地违反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Leech 是从人际修辞的角度来解释夸张的语用功能。 他把话语的语用功能看作是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和修辞效力(rhetoric force)的整合。修辞效力指由于说话人遵守人际修辞原则的不同程度而产生的话语意义,即说话人表述的真实程度、礼貌程度等。Leech 的人际修辞原则除包含Grice 的合作原则之外,还包含礼貌原则、兴趣原则、乐观原则等。运用夸张虽然违反合作原则,但却是为了遵守人际修辞中的其他原则。夸张的运用可以引起人们的交际兴趣,或产生幽默效果,或表示礼貌。例如: 1.Thank you. Thanks a million 2.I ’m hungry.I can eat an ox. 3.I haven ’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I haven ’t seen you for ages. 4.The two sisters are different in many ways . The two sisters are 语用学与英语修辞格 刘建怀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 河北·沧州061001)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09)35-262-02 语言文字 262

语用学研究的多元视角

语用学研究的多元视角 ——第十一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综述 广东肇庆学院江晓红华南师范大学周榕 摘要:本文从多个角度介绍了第十一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的总体情况,主要涉及语用学传统议题研究的深入与拓展,以及学科融合的多元化研究、语境的多层面作用研究和语篇的多维度研究等语用学研究的新动向。本届会议提出的“多元化”主题代表了语用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趋势。笔者认为,通过了解和把握当今国际语用学发展趋势,有助于读者进一步思考中国语用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第十一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研究动向;多元化 1.会议概况 第十一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于2009年7月12-17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顺利召开。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奥地利、芬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及部分地区的代表近1000人参加,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在海外工作和学习的十多名中国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大会的主题是“多元化·语境·结构”(Diversity, Context and Structure)。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740余份,分为四个板块进行交流:一、大会主题发言(plenary lectures)。大会安排了五个主题发言:(1)Peter Sutton:Giving away language: Praxis versus ideology in the loss of linguistic diversity;(2)Ingrid Piller:Language learning, multilingualism and social inclusion;(3)Katarzyna M. Jaszczolt:Speaking about time: Contextual inferences and pragmatic defaults;(4)Yasuhiro Katagiri:Finding parameters in interaction -- A method in emancipatory pragmatics;(5)Janet Holmes:Whose perspective counts? Sociopragmatics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at work,引起了与会者很大的兴趣。二、小组发言(lectures)。大会安排了76场小组发言,每人发言连同提问和讨论30分钟。三、专题发言(panels)。围绕与语用学相关的话题,大会共组织了101场专题发言。四、展板交流(posters)。大会共安排了68块展板交流,展板的作者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与前来的同行学者进行交流,涉及的范围与小组和专题讨论的内容基本一致。Poster因为省时有效,又能给与会者普遍发表见解的机会,一向都是国际会议采用的交流方式之一。 澳大利亚及周边地区,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语言,本届会议在这一地区召开,体现了语用学研究对多元化语言使用和研究的重视。本届会议提出的“多元化”主题代表了语用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趋势,围绕这一多元化的语用趋势,语用学领域的传统议题有了很大拓展,一些新的研究动向得以展现出来。 2.语用学传统议题的拓展 在指示语方面,大会有6个小组围绕指示语(deixis)、指称(reference)和回指(anaphora)展开了讨论。在特定语境下弄清直接或间接的所指关系,是语用学研究的传统议题,但在这次研讨会上,学者们进一步拓展了指示语可探讨的维度与深度:从元表征的角度分析了回指的程序性信息和回指的句法制约关系;探讨了延指(deferred reference)的语用机制、名词短语指称的真实条件、指称的连贯性、指称的非直接言谈(indirect talk)等问题;考察了地点指示语、人称指示语使用的认知和心理因素;利用计算机处理语料库中语用指示语的标识问题等。在礼貌问题研究方面,出现了多个专题小组,讨论的问题包括:礼貌与敬语的文体选择;网络在线交流与面对面交流中涉及的礼貌,如不同的礼貌规范、策略和身份建构等问题;某些英语变体(如澳大利亚英语、加拿大英语、新西兰英语、爱尔兰英语)在礼貌表达方面的社会语用差异;在对Levinson 和Brown &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第一节修辞与修辞文本 一、修辞: 1、所谓“修辞”,就是表达者(说写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标而应合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有效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p1 二、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是陈望道首先提出的重要概念。p2 三、修辞文本:所谓“修辞文本”,就是特指表达者(说写者)为了特定的交际目标,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某种特定的表达手段而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表达效果的那些言语作品。p3 第二节修辞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一、修辞学与现代汉语修辞学p4 二、修辞学与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p4 三、修辞学与逻辑学p5 四、修辞学与语用学的关系p5 第三节学习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意义p6 第二章现当代修辞学简史 第一节我国现代修辞学研究 一、现代修辞学的形成过程p7-11 2. 代表著作 (1)郑奠及其《中国修辞学研究法》(2)杨树达及其《中国修辞学》(3)唐钺的《修辞格》(4)王易的《修辞学》和《修辞学通铨》(三)确立阶段——以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为标志。 第三节我国当代修辞学研究 一、当代修辞学出现新局面的原因p1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语言学家的语言研究和人民群众的语言实践创造了崭新的社会环境。 2.《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社论)的发表。 3.《语法修辞讲话》的连载。从1951年6月7日开始,《人民日报》连续登载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

我国修辞学出现新局面的主要表现(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p11 二、三本颇具特色的修辞著作p12 (一)《语法修辞讲话》(二)《修辞概要》 (三)《现代汉语修辞学》 四、修辞学研究的新阶段p13 第三章语音修辞 第一节语音与修辞 一、现代汉语语音特点p15 二、汉语语音的修辞功用p15 语音修辞的功用主要在于能使语言流畅顺口,节奏分明,声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第二节连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的修辞功用 一、连绵词的修辞功用:连绵词是一些不能分解的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就是说,这些词一旦被分开,单个的字都不能表示任何意义。P15 (二) 连绵词的修辞功用 连绵词经常被运用在对联和诗词的对偶句中,具有回环荡漾,悦耳动听的效果。 二、叠音词的修辞功用p16 三、象声词的修辞功用:象声词又叫拟声词、摹声词,是一类纯粹用来模仿声响、记录声音的词。P17 (二)象声词的修辞功用:象声词的修辞功用在于直接传达客观世界的声音节奏,缩短人和自然界的距离,使人感到自然轻松亲切 第三节平仄的修辞功用 一、平仄相谐p18 二、平仄的修辞功用

语用学

语用学概论 (1)丈夫:我去办公室啦。 (2)妻子:老公,今天是星期天。 (1)父亲:今天哪儿也不想去。 (2)女儿:老爸,今天是星期天。 (1)下午踢球去吗? (2)晚上还有考试。(昨天把腿拉伤了。) (1)小王:怎么样? (2)小李:资料都拿走了。 (1)老师:现在几点了? (2)学生:路上自行车没气啦。 第一讲什么是语用学 一、语用学的起源 ?“语用学”术语的提出 1938年美国哲学家莫里斯在著作《符号理论基础》(Foundation of the theory of signs)中首次使用了“语用学”这一术语(Pragmatics)。这个术语是莫里斯参照pragmatism(实用主义)和pragmaticism(实效主义)创造出来的。 符号学(semiotics)包括:句法学(sy ntax)、语义学(semantics)、语用学(pragmatics)三分。 句法学(Syntactics or sy ntax)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 语义学(semantics)研究“符号及其所指对象的关系”; 语用学(Pragmatics )研究“符号和使用者的关系”(Morris,1938) 《符号、语言和行动》(1946 ) 语用学是符号学的一个部分,它研究符号的来源、应用及其在行为中出现时所产生的作用或效果。 ?语用学与符号学 ?语用学与语言哲学 自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皮尔斯、莫里斯和卡纳普等把语用学作为符号学的一部分,其研究仅限于哲学,这可算是语用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以希勒尔、奥斯汀、塞尔和格赖斯等为代表的语言哲学家对言语行为和会话含意理论的探索,使语用学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奠定了语用学的理论基础,这可算是语用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此时的语言学研究仍限于哲学范围内。正式因为哲学家对语言的探讨,为70年代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准备了条件。7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7年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学刊》以后,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学科才得到确认。 ?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标志: ?1977年,《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正式出版发行; ?1983年由列文森(Levinson)所编著的第一部语用学教科书《语用学》问世; ?1986年“国际语用学会”正式成立。 (沈家煊,1996) 二、语用学的发展 ?1、语言研究发展历史: ?20世纪初:结构主义语言学—50年代后期:转换生成语法理论—70年代初:语义学研究(引入语 境概念,为语用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归纳为:形态——句法——语义——语用几个阶段。 ?发展缘由

语用学概述

语用学概述 C. Morris按照C. S. Peirce早就作出的提示首创了“符号关系学" (syntactic)(下面将称为语法学(syntax)),“语义学”(semantics)和“语用学"(pragmatics)三个术语,用来表示符号学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方面的工作基本上是在哲学和逻辑学的范围内进行的。直到七十年代,情况才有所改变。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提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主张“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语言”。五十年代后期,转换生成语法崛起。乔姆斯基在1965生的《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中提出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概念。1977年,乔姆斯基又提出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概念。七十年代后期,特别是进人八十年代后,语用学的发展很快,语言学家发表了不少论文和专著。1977年《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1985年9月国际语用学会议在意大利召开,1986年初国际语用学学会成立,并确定把《语用学杂志》和《语用学和其它学科》(Pragmatics and Beyond)作为它的学术刊物。这说明语用学这门新兴学科已被确认并获得充分的发展。 Levinson (1983)把语用学研究划分为下列五个基本范畴:1)指示语(Deixis )矶究;2)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研究;3)前提关系(Presupposition)研究;4)言语行为(Speech acts)研究;5)会话结构(Conversational structure)研究。而Leech(1983)主要对语用学原则进行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格赖斯(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进行修正与扩充,提出了礼貌原则

语言学概论(本科)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本科)复习要点导言部分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具体地说,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语言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懂得有关语言的理性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我国的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1.语言的研究和其它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仅与社会科学有联系,而且与自然科学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语言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2.语言交际的过程:语言交际过程可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各类语言学下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如专语语言学下面可分汉语语言学(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汉语史等)、英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等等,普通语言学下面可分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修辞学等等。 四、语言学流派 比较重要的语言学流派主要有: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语言学、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转换-生成学派、系统-功能学派、社会语言学。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请浏览《语言学网络课件》中的“望远镜”板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本章需要明确的要点是:第一,语言的两大社会功能;第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弄清楚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内涵,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 2.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 本节其它一些问题可一般了解:一、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二、思维不能离开语言的实验根据,三、关于聋哑人的思维,聋哑人失去语言能力对他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四、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