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岳》教学设计案例(2)

《望岳》教学设计案例(2)

《望岳》教学设计案例(2)
《望岳》教学设计案例(2)

《望岳》教学设计案例(2)

《望岳》教学设计案例

3.自读诗歌。

四、整体感知内容

提问: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

参考: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五、诗句赏析

1.文题是《望岳》,在诗中哪些诗句写了诗人望到的景色?

明确:前三联。

2.最后一联和前三联有什么区别?

最后一联是诗人的想象,前三联是实写。

3.提问:分组研讨,理解诗句内容及情感,分析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

首联:泰山的雄伟壮阔——远望。

颔联:泰山的高大秀美——近望。

颈联:诗人的胸怀浩荡、眼界开阔。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细望。

尾联:想像之景,也是作者的愿望,表现了诗人想要实现人生远大抱负,登临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

六、交流启示

自学交流学习本诗得到的启示。

明确:胸怀雄心壮志。不怕困难,勇于攀登。

七、拓展

诵读并积累杜甫的诗《春望》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八、作业

1.积累杜甫诗歌名句。

2.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总结:

反思起来,我在诗词格律等方面还凭习惯直接给了知识,而没有通过探究学习掌握。在备课时,我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问题和诗词格律

难度大的问题,决定在课堂上对此不作过多探讨。虽然在课堂引导学生归纳古诗词的特点,为下一步的仿写作准备、作指导。大部分学生答出了古诗词的特点,但在仿写诗歌时并不能很好的运用诗词的知识。我认为课后还需给学生讲清楚诗词的平仄押韵的要求,虽然这不在《课程标准》要求之内,但根据学生需求,适当让学生了解一些语文知识还是必要的,否则将给学生留下误区。

虽然这堂课结束了,但时常听到学生吟唱自己谱曲的古诗词,在作文中看到学生恰倒好处的仿写一两句古诗,我感到很欣慰,从这个角度来说,采取吟唱、仿写的方法来教古诗是可行的,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同时我认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了教师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给了教师展示教学个性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与同伴合作探究的快乐,体会到自己自主学习获得成功的幸福。一位语文教育前辈曾说过,在学生的幸福中,我们感觉到自己生命的延续;在学生的快乐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自己语文教育的成功。我以此来勉励自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