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修整理

思修整理

思修整理
思修整理

绪论

第一节:

1.大学生活的变化: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

2.如何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确立独立生活意识、提高辩明是非等能力、虚心求教细

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3.学习理念:自主、全面、创新(以求真务实为基础)、终身(学习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

4.优良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5.成才目标:德(灵魂)、智(基本内容)、体(基础)、美(综合体现)全面发展。

6.大学生崭新形象: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

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第二节:

1.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2.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

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

3.社会主义法律的定义: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法律为

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5.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性: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

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

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

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6.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

养和能力。(最重要的素质)

7.道德素养:是人们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

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8.法律素质的定义:是指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

9.法律素质的意义:保证人们合法的实施行为、依法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自觉履行法律义

务、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2.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

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引领大

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

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

第三节:

1.学习思修的意义: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

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

素养打下基础;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才能做到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2.学习思修的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基本知识、注重

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

第一章

第一节

1.理想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2.理想的定义: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

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3.理想具有阶级性,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4.理想的类型:科学与非科学、长远与近期、个人与社会、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

理想和生活理想。

5.信念的定义: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

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6.信念具有稳定性(不轻易改变)、多样性(不同人有不同信念;同一人在生活不同方面有不同信念)。

7.信仰的定义: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8.信仰的分类: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

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

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

9.理想和信念的关系:如影随影、相互依存。

10.理想信念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1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意义: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

什么学。

第二节

1.大学生承担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基础上迎接挑战。

3.新的挑战: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科技文化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复杂多变

的国际环境的挑战;我国改革发展新任务的挑战。

4.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崇高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以改造世

界为己任。

5.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应怎么做: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

1.个人理想的定义和内容: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

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它包括个人具体的社

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2.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实质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理想层面上的反映,社会理想决定、

制约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3.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4.理想实现是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过程,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5.如何在实践中实现理想: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

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

途径。

第二章

第一节

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河山、爱同胞、爱文化、爱国家。

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

敌忾抵抗外侮。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

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个人实现人生目标的力量

源泉。

第二节

1.为什么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仍要弘扬爱国主义:

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跨国界、信息共享,人员流动等情况使人产生错觉,误以为爱国主义已经过时;②.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国家仍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在经济全球化中捍卫自己国际的利益,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③.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不是狭义的民族主义,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2.大学生把握经济全球化和爱国主义应树立的观念:

①.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国家之心不应有差别;②.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③.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尊严。

3.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

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

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

的必然结果。

4.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发展史上,维护祖国统一、反

对祖国分裂是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重要体现。

5.民族精神的定义: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

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6.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7.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

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以人民群

众创造历史的火热生活为源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的传统文

化和道德,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道德的积极成果,坚持古为

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丰富民族

精神的时代内涵,使民族精神得到大力弘扬。

8.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

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9.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

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10.如何弘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

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要自觉投身与改

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第三节

1.如何做到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

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进民族团结:要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立足生活实际、坚持原则。

3.维护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持续推进两岸交流、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坚决反

对“台独”分裂图谋。

4.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强大的国防是国家生存发展的保障。

5.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大学生

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大学

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6.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三章

第一节

1.马克思: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生观的定义:使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3.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目的: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

么样的人生价值。

4.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

组成部分;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

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5.人生目的的重要作用: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标准。

6.人生态度的定义: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

意愿。

7.人生态度的形成是一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复杂的心理过程。

8.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9.如何端正人生态度: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10.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

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光荣还

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性质

和方向,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深刻影响。

12.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观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13.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意义:

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能对人生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4.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第二节

1.人生价值包含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

展所具有的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

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2.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3.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人生价值的评价尺度: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

了历史的进步。

5.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需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

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6.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7.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

价值的本领;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

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8.大学生创造人生价值的要求: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道路。

第三节

1.身心健康: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

2.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处于特定的心理期(内因)、社会环境的影响(外因)。

3.如何保持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积极参加体育锻

炼。

4.个人与他人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

5.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应坚持的原则:平等、诚信、宽容、互助。

6.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来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

二者又是互相伴随、互相统一的。

7.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

会的前提;个人与社会既对立又统一(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

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

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统

一关系)。

8.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

成部分。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9.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人对自然的改造具有两面性,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

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10.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环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定要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

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

第四章

第一节

1.道德的起源: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的关系,才

会产生道德。

2.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由经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

反映。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道德也必然带有

阶级属性。

3.道德功能的定义和表现: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

能力。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

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理想。

4.道德的功能:主要是认识功能、调节功能,也有导向、激励、辩护、沟通功能。

5.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现实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6.社会主义道德的意义:对社会有能动作用;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能增强大学生成才的动力,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优化大学生的

成才环境。

7.道德的历史发展: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之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

五种类型(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发展总趋

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第二节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需要、是加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个人健

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①.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⑤.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⑥.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3.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

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

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

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

第三节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意义:

①.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竞争、效率、民主法制、开拓创新意识,调动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

2.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①.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③.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④.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应该在社会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大力倡导和积极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

3.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①.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②.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③.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4.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的三个层次:

①.无私奉献、一心为公。集体主义最高层次,是党员、先进分子的道德目标;②.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的道德要求;③.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5.在现阶段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同时,还要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第四节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提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深刻把握、体现

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

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3.对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主要内容的理解:

①.“爱国守法”培育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护法;②.“明礼诚信”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③.“团结友善”公民之间要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④.“勤俭自强”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⑤.“敬业奉献”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4.大学生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

①.要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

②.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作出道德选择;③.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5.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6.大学生与诚信道德:是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全面发展的前提、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7.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8.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

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

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

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9.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

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

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10.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能够增强人们的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对大学生的成

长成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

义道德要求。

第五章

第一节

1.法律的含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

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

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律的发展史: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3.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私有资产神圣不可侵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

由原则、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理解: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是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要求的反映和表现。

5.社会主义法律的意义: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法律制度。

第二节

1.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

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社会主义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预测、评价、强制、教育。

3.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4.法律的运行的过程:

①.法律制定(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②.法律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③.法律适用(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来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④.法律遵守(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第三节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权威、效力,具有根

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2.宪法的特征: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

序上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3.宪法的作用:

①.确认和规范国家权力,规定国家权力的归属,规定国家权力的职责分工、权力行使的方式和程序;②.确认国家制度,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规定国家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③.确认和规范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④.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所有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是无效的。

4.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人民主权、人权保障、法治、民主集中制。

5.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

和最高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是我国的根

本政治制度。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而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采取的是单一制国

家结构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

9.基层群众自治制:是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

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管的一

项重要政治制度。

10.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

1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2.中国公民: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13.我国公民及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

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

14.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

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

法纳税;其他义务。

第四节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而逐步形成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法律已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已经完备。

2.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意义:

从制度上法律上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确保国家一切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确保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确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确保国家永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前进。

从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国家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从制度上法律上解决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为社会主义诸多方面确定了明确的价值取向、发展方向和根本路径,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①.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要求;③.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④.体现继承中国法治传统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⑤.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定义:

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

宪法为统帅;法律为主干;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部门:

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第六章

第一节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义: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

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定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观念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法

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

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是我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

监督的指导思想。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①.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内容,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

守法);②.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要求,要求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文明执法);③.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要求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④.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是服务大局的前提,围绕大局是服务大局的基本保证);⑥.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包括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

4.自觉树立法治理念要把握的四个关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二节

1.法治思维方式的定义:是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判断标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

性思维方式。

2.法治思维方式的四个特征: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人权保障、正当程序。

3.培养法治思维方式要处理的五个关系:

①.民主与法治的关系;②.权利与权力的关系;③.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④.自由与平等的关系;⑤.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4.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三个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第三节

1.法律权威的含义:就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的不可

抗性。

2.法律权威的两个意义: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利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3.如何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推进依法执政、提高立法质量、严格规范公正执法、提升司法

公信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4.如何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树立法律信仰、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敢于同各种违

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七章

第一节

1.公共生活的四个特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

方式的多样性。

2.公共秩序的含义: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公共生活需要公

共秩序。

3.有序的公共生活的四个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

展;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是国家现代化和

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4.社会公德的含义: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5.社会公德的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坏境、遵纪守法。

6.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

7.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

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第二节

1.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是为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形成和制定的行为规范。

2.职业道德的含义: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得到的要

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

间的关系。

3.职业道德的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大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知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重大意义。学会与他人合作;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戒除自由散漫,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敢于坚持真理,大胆探索,戒除消极保守,发扬开拓进取精神;养成认真执着刻骨钻研的学习习惯,戒除浮躁不专,发扬精益求精精神。

5.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6.大学生择业和创业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也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7.我国就业压力的原因:人口基数大、就业机制有待完善、就业观念有待更新。

8.我国的就业方针: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9.择业与创业的含义: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

工作;创业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

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实践过程。

10.择业与创业的关系:择业是创业的基础,创业又是择业的内在要求。

11.正确的择业观: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12.正确的创业观: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13.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

14.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是必须把个人成才的主观愿望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结合起来,自觉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祖国和人民的召唤、期盼中实现自己成才的理想。

第三节

1.爱情的含义: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

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2.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3.正确的恋爱观:不能把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的或功利化的对待爱

情、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的方向。

4.恋爱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恋爱与学习、恋爱与关心集体、恋爱与关心他人和社会。

5.婚姻和家庭的定义:婚姻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生活;

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

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6.婚姻与家庭的关系: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婚姻的

成功体现为家庭的幸福,家庭的美满又彰显出婚姻的意义。

7.婚姻与家庭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本质所在)。

8.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9.家庭美德的含义: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

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10.家庭美德的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11.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婚姻法、继承法。

第四节

1.个人品德的定义: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休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

行为习惯。

2.个人品德的三个特点: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

3.个人品德的作用: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

内在根据;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4.个人品德养成的四个方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5.加强法律修养,重在增强法律思维: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最新大一思修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思修期末考试试题题库 及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2.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3. 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4.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5.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6. 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7.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8. 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其科学内涵及优良传统? 9.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那些内容? 10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11. 什么是时代精神?内涵是什么? 12. 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13. 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人生价值? . 14. 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15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16. 对人生价值评价要坚持那几方面的统一? 17.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18. 什么是健康?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19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20. 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21. 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22.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3. 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

则? 24.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5. 谈谈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26. 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建设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27.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28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9举 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30简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31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2《劳动法》和《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3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34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什么? 35简述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及关于结婚的相关规定。 36简述法律的一般含义及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37什么是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及法律适用?38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9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0什么是法律思维方式?它的特征是什么? 41 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42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43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哪些制度? 4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45什么是民法?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6简述我国民事权利制度的主要内容。 47简述我国合同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48什么是刑法?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9什么是犯罪?犯罪构成包括哪些要件? 50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是紧急避险?其成立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

大学思修考试重点整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要点 绪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科学内涵:(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灵魂,核心)(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主题)(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精髓)(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基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的涵义与特征?P21 (1)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特征:目标性现实可能性超前性阶级性时代性差异性实践性 2.信念的涵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 理想信念的作用: 宏观:(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微观:(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P32 6.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P34 7.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2)坚定的新年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P36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主精神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 3.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4.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团结统一。(3)爱好和平。(4)勤劳勇敢。(5)自强不息。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国古代民族精神,更要弘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7.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的内涵:(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4)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弘扬时代精神:(1)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世界观与人生观P64 世界观: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1)世界观决定人生观。(2)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人的本质:马克思:“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生目的涵义及作用P65 (一)涵义: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二)作用:(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3.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人生态度: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影响人生态度的因素:认知情感意识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端正人生态度: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否定人生态度:拜金享乐个人主义 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 4.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5.价值观的含义: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么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观点。 6.价值观的内容:1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目标价值,2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关于价值的评价标准。 7.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8.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9.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1)自我价值: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2)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表现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10.联系: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6. 人生价值的标准: (1)根本尺度: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基本尺度: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7. 人生价值的评价:(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8.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里问题的科学方法。(3).合理调控情绪。(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9.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功能:(1)主要:认识功能(道德反映社会现实),调节功能(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时间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2)其他: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一)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二)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辨证统一。(2)社会注意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三)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1)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3)结合实际。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科学内涵: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的规范和表达。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1)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2)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4.“八荣八耻”的内容

大学思修考试大纲(自己整理)

四川外语学院学年第二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复习大纲 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 学习要求的变化: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要采用学分制,除了公共科目、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属于必修课之外,还开设选修课。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 生活环境的变化: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甚至远离他乡。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可能存在差异,主动地加强沟通和交流,相互理解和关系成为一种需要。 社会活动的变化: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活动增多;参加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社会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 中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⑴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⑵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⑶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地共同思想基础。 理想、信念的含义 理想:.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理想源于现实,超越现实。 .理想是多方面,多类型的。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2020年大学思修复习题库及答案(精简版)

思修题库附参考答案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①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②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一起决定了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表现为对社会,对人类,对世界所造成的积极的影响,促使这个社会发展,同时也可以是对人文的丰盛,对世界的探索。 一个人的价值建立在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之上。 所以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中首要做的是,也是最为严重的事,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 ①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②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们与社会会价值。①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②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严重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6、从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说明代青年应当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 ①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②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③社会是个人的联合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密不可分。

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7、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①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光鲜的实践品格。 ③马克思主义具有永远生命力。 8、如何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①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②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③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严重条件。 9、什么是中国精神?为什么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因为中国精神①是凝聚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②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心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③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 .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是历史和现实已经和正在证明的真理④只有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实践中,才能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地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爱国主义,就是要表现为爱社会主义。 1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①国家:富强、民主、文明、调和;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宏伟恢复的中国梦,凝结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富强、民主、文明、调和的价值追求。

大一思修课后答案

《大一思修课后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得变化。 大学生活得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得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得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得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得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生活上得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得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得态度对待她人,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得优势。 (3)树立新得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得理念;树立全面学习得理念;树立创新学习得理念;树立终身学习得理念。(4)培养优良学风。 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就是、创新”。 2、当代大学生得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就是什么? 不同时代得青年面对不同得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得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得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就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得必然要求,就是党与人民得殷切期望,也就是大学生需要确立得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得德智体美方面得素质就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得统一体。 德就是人才素质得灵魂;智就是人才素质得基础;体就是人才素质得条件;美就是人才素质得重要内容。大学生得全面发展,就就是德智体美得全面发展,就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健康素质得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与谐发展得一代新人。 3、谈谈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得理解? 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得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得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得共同思想基础。 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事业得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得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得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4、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意识得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与谐社会、建设与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建设与谐文化得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得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得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就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得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事业得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5、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得意义与方法。

自考思修各章重点总结说课讲解

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各章重点总结 ⒈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是指国家有着比较完备的法律,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法有根据,司法有准绳,公民活动有章可循,行为有法可依。 (2)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和任何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3)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是指执法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实施法律,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4)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是指任何公民只要是违反了法律,必须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⒉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1)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 (2)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依据,社会主义民主决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实施的保障。 (3)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社会主义法制,规定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法制规定和体现了对民主权利行使的制约。为人民正确行使各项民主权利提供了保障,社会主义法制规定了对破坏法制、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行为的制裁措施,从而为捍卫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保障。 (4)必须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有机结合起来,离开民主讲法制,就不可能是社会主义法制,就可能是专制;离开法制讲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就可能是无政府主义。 ⒊法律的实施方式及监督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方式一般分为:①法的执行,又叫执法;②法的适用,又叫司法;③法的遵守,又叫守法;④法律实施的监督。 (2)法律实施的监督,是指社会主体按照法律规定的权利和程序对于法制的各个环节的贯彻和执行情况予以监察和督促,从而保障法律得以实施的活动。法律监督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法定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于法律的实际贯彻和执行活动的监督;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所有社会主体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对于法律贯彻和执行活动的监督。我国按照宪法规定,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 ⒋试述依法治国(十六大相关内容),如何做到司法公正 这个论断明确揭示了依法治国的内涵:(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思修知识点总结

思修知识点总结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学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 意义: (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 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 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理想: 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 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_保过最完整

思修资料 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答: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体现在: 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这时便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 2、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哪些? 答: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其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因此,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理想的作用是什么? 答:理想的作用有: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是什么? 答: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一般可依据三方面标准:一是这种理想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合乎历史的发展方向;二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脱离,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三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 答: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其原因是: 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 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 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识上升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 6、简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答: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 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第二,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第三,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第四,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此外,谦虚谨慎、务实求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也为人们熟悉和实行。 7、试论我们强调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答:为了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 首先,人是要有道德的,每一个人都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再次,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

大一上学期思修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一上学期思修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创新。 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 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容。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四个方面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大一思修考试复习重点(2020年九月整理).doc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明确当代的学生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①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主题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精髓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的基础。 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的含义和特征;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3、理想与信念之间的关系: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是,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③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一思修)课后答案_经过整理适合打印开卷考试用

经过整理,适合开卷考试用 通过页面设置和分栏,尽可能的节省纸张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培养优良学风。 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的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4. 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5.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意义: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地成才之路;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方法: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3.注重联系实际;4.注重知行统一。 一.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理想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它一方面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又引导着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在大学“做什么人”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理想信念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认识人类社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明确方向,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预见性,增强主动性,克服片面性,减少盲目性。 总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居于高层次,是最 根本的、起主导作用的。个人理想居于低层次,并从属于社会理想。

2018版(最新)思修课本课后思考答案

一、人生的青春之问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在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实践中形成的根本看法,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以及对待生活态度都是由人生观决定的。人生观即人生真谛,是对人本质的认识,从而对人生目的的确立以及人生价值意义。马克思曾用辩证的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过人的本质问题,并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经历和体验及个人感悟,从而形成一种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及生活的态度,由此而形成个人人生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认识都有正确的与错误的之分,正确的人生观对人未来的成功具有导向作用,而错误的人生滚则阻碍人们向前发展,故确立人生观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p13上三行 第二问: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前进。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坎坷。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3.二者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制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 5.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和满足程度,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社会价值。 二、坚定理想信念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需要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p35-38(特别38中间)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思修全书内容重点总结

绪论 1.大学生应树立的学习理念?P4 自主全面创新终身 2.大学生的优良学风?P5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3.历史使命与挑战P7~9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1)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2)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3)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4.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P9~10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4)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5.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P10~11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1~13 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科学内涵:(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灵魂,核心)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主题)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精髓)(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基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1.理想的涵义与特征?P21 (1)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

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特征:目标性现实可能性超前性阶级性时代性差异性实践性 2.信念的涵义?P22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 理想信念的作用?P24 宏观:(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微观:(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 1.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P28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 1.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P32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P34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2)坚定的新年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P36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主精神 第一节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40 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P41 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 3.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P42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4.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