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原理主要概念

政治学原理主要概念

政治学原理主要概念
政治学原理主要概念

政治学原理主要概念

1、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

分配的过程。对这一概念做如下解释:

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3.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4.政治博弈

5.政治学

2、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的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

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对此概念应作如下解释:

1.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政治关系的要素是权力

主体、权力客体及政治作用。

1.权力的主体只占有或行使权力的个人或团体。权力主体主要指国家,即作为统治阶

级工具的政府。

2.权力客体是指接受权力作用的群体或个人。权力客体与权力主体的关系是相对的。

3.政治作用是权力主体所拥有的政治力量,主要是强制力。

4.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

5.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综上所述,政治权力的主要因素有权力主体、权力客体、目的性、强制力、权力作用的方式等。

?政治权力的类型:①强制性权力②功利性权力

?③操纵性权力④人格型权力

?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政治权力的基础:①武力②财富③技能④动机⑤知识⑥制度基础

?政治权力的分配

?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历史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理解政治文化有一下几方面:?政治文化主要指社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

?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政治文化具有结构性。

?政治文化的内容:①政治认知性成分②政治情感性成分

?③政治评价性成分

?政治文化的类型:①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

②狭隘型文化、顺从性文化和参与型文化

?社会资本是新型的政治文化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简单地说,社会资本是在社会或其特定的群体中,成员之间的普及信任的程度。社会资本理论(美·普特南)是针对集体行动的困境提出来的。

?政治文化的功能:

?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

?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统治工具,意识形态是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其根本特征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用幻想的联系来取代并掩盖现实的联系。

?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①现实性②总体性③阶级性

?④相对独立性⑤依赖性

?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①马克思主义②民主社会主义③新自由主义

④新保守主义⑤社群主义⑥民族主义

?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①政治功能②经济功能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特点: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①家庭②学校③同辈团体④工作场所⑤大众传播媒介⑥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⑦社会政治组织

?

?政治社会化功能:

?从社会成员个体的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使他们获得了适应社会政治生活所必需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

?从政治文化的层面来讲,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维持、改变政治文化的重要手段。?从政治体系的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是影响体系正常维持和运转的关键因素。

?国家是私有制出现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国家的产生是基于统治阶级的意志。

?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

?国家权力始终是用来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国家权力的三个主要特征:

?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

?国家权力具有主权性。

?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总之,国家的本质就是以暴力为后盾的阶级专政,是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秩序的机器。

8、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理素

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9、民族国家,是指权力和民族共同体的结合。民族国家就是我们在一般意义上所指的国家

概念。民族国家的要素:领土、人口、主权和政府。

?民族国家构建的危机:①认同性②合法性③渗透性

?④参与性⑤分配性

?国家的基本目的:①对外的安全②对内的秩序③公道或正义

?④公共福利⑤自由

?国家目的的矛盾性

?国家能力指国家将自己的意志、目的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主要指中央政府的能力。

国家能力能概括为四个方面:①汲取能力;②调控能力;③合法化能力;④强制能力。

?国家的类型

⑴按所有制形式划分:①奴隶制国家②封建制国家③资产阶级国家

④社会主义国家

⑵按国家和社会的关系:①传统国家②绝对主义国家③现代国家

⑶以政治治理形式划分:①集权主义国家

a.法西斯国家

b.威权主义国家

②分权主义国家

11、威权主义国家是指那些既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也没有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政

治制度的发展中国家。其主要特征:

1.与威权主义的字面意思相反,政治权威较弱,因此鼓吹中央集权,传统权威已经

崩溃,现代程序权威还没有牢固确立。由于缺乏权威,统治者较多地运用强制性权

力和操纵性权力。权力更替往往带来动荡。

2.政治权力集中于个人或少数精英集团,而不是政党手中;政党常常是统治者个人

的工具。政治反对派受到压制。

3.社会受到国家的有限控制,实行较开放的民间经济活动,有的国家和地区因此而

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4.在意识形态上,往往以民族主义来动员社会支持。

12.国家结构形式就是国家权力如何按地理或区域来划分,其核心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关系。按中央与地方的不同权力关系,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国家和联邦

制国家。

13.单一制国家是指在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里,权力和权威合法地集

中于中央机构。

14.联邦制国家就是由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若干成员国或成员州构成的统

一的国家。

15.国家机构: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16.政府:①政府体制理论②政府职权理论③政府行为理论:公共选择

④政府体制类型:君主制和共和制

?行政机关:①总统制行政机关②内阁制行政机关③混合制行政机关

④中国的行政领导机关

13.官僚部门就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属的职能部门。

14.官僚制,又称“科层制”,是指所有的大型组织中由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组成的行政

管理机构。官僚制的特征:①等级制②非人格化③延续性④专业化

15.官僚理论(官僚自主性理论):官僚自主性、信息不对称和预算扩大化倾向。

16.官僚的作用

15.政党是为取得或维持政权,或影响政治权力的行使而发挥自己的作用的政治组织。

政党有别于其他社会组织和或政治组织的特征:

16.政党具有的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把政府形式上的结构与社会中的各

种不同成分联系起来的“纽带”。

17.政党一般都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以及一整套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设计的政治纲领。

18.政党是一种制度化的组织,它有系统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原则。

19.政党的存在受到法律的保护,具有合法性。(老师对此有疑问)

20.政党的类型:⑴按理念的本质和角色划分:使命政党和掮客政党

⑵按集权程度划分:分权型政党和集权型政党

⑶按政党对党员的控制能力划分:强控制型政党和弱控制型政党

?政党的作用:①目标制定②利益表达

?③动员和社会化功能④精英的形成和遴选

?政党的适应性问题

?政党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或状态。

?社团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组织化程度较高的互益组织,具有非盈利性和民间化两种基本的组织特征。

?利益集团就是社会中的一些成员为了共同的集体利益而结合在一起,通过积极行动而达到共同目的的一种社会组织。

(PS:利益集团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性概念,如果一个利益集团一旦通过或者向任何政府机构提出自己的要求,它就成为一个政治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的分类:⑴从组织角度:①非正规性②非社团性

?③机构性④社团性

⑵从利益的角度:①群体利益型利益集团

②公共利益型利益集团

?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与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性社团

?政治人,就是指在政治公民中产生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政治家。

?影响人们进入或退出政治阶层的因素:(罗伯特·达尔)

?是否重视因从事政治活动而得到的报酬

?是否认为自己的政治选择是重要的

?是否相信自己能够帮助改变结局

?是否相信如果自己不行动,结局将不会满意

?是否拥有关于当前问题的知识或技能

?是否愿意克服政治行动的障碍

?公民

?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掌握着政党或国家的领导权力、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领导人物。特征:

?政治家是一定阶级或统治势力的代表

?政治家掌握重要的政治权力

?政治家是事关全局的政治决策的制定者

?政治家是政治系统的协调者和组织者

?政治家产生的方式:

?在传统的政治体系中,录用政治家是遵循世袭继承的原则

?在现代的政治体系中,政治家一般都是通过竞选或选举方

式产生

?政治家产生的第三种方式:革命(政变)

?政治家的主观条件:

?必须有一定的从政经验

?有一定的知名度

?良好的个人素质

?政治家的类型:⑴阶级标准

⑵职业类型:①交易型②改革型③革命型④道德型

⑶历史类型:①技术专家型②管理型

⑷人格类型:①主动-积极型②主动-消极型

③被动-积极型④被动-消极型

?政治家的责任与作用

?他掌握着核心的权力

?思想的领导作用

?政治家应起到创造作用

?政治家需要对民族和国家负责

?

?政治统治理论:

①精英统治理论②多元统治论

③无统治阶级论④新马克思主义统治论

?政治统治的本质

?政治统治的过程:规划→实现→强加于整个社会

?政治统治的方式:①暴力后盾②制度建设③法律建构④实现法制

?政治统治合法化的过程

?政治统治的类型:⑴以合法性为基础①克里斯马型统治②传统型

?③法理型

⑵以阶级为基础①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②多数人统治少数人

?政治统治规律和政治统治失败

?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式。政治管理的目标是为了维护政治统治和保障社会政治生活的正常运行;其行为方式是自觉的、有计划的约束;其作用的客体是一般社会成员以及统治阶级自身。

?管理与善治的关系

联系:①治理是政治管理的一种过程;

②两者都需要权威和权力来支撑;

③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区别:①最本质的区别:治理的权威不一定是政府机关,而是政治管理的权威则是政府

②治理的主体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私合作;

③政治管理和统治是自上而下的发号施令的过程,对社会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

④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

同目标等方式实施社会事务的管理。

?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

联系:①作为社会职能表现的政治管理直接制约着政治统治,并为政治统治服务;

②政治统治是政治管理的前提,而政治管理是政治统治的基础;

③随着社会的进步,成熟的政治管理也越来越掩盖着政治统治的阶级本质;

区别:①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的客体有所不同。管理既包括统治阶级内部的成员,也包括被统治阶级的成员;统治的对象不包括统治阶级内部的成员。

②二者的行为主体也不相同。统治行为主体由统治阶级组成,而政治管理的主体通常是

政府或准政府组织。

③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的作用方式不同。政治管理的作用方式的性质是行政的和民主的

而非专政的;政治统治的行为的根本方式则是有组织的暴力运用。

23、政治决策就是对政治生活重大问题的决定(动态过程)。

?政治决策的模式:①理性决策模式②渐进决策模式③综合决策模式

政治决策科学化问题:①决策的基本程序②决策机构的规范化

③民主政治与决策科学化

22.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

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此定义包括:

23.政治参与的主体是一般公民,是公民自下而上影响政治的过程。

24.政治参与是一种活动而不包括态度。

25.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政府决定的活动。

26.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动者本人自动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而且包括行动者受他

人动员而发生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27.政治参与的价值争论:

①以卢梭、密尔、杰弗逊为代表的古典民主主义者实际上主张的是参与民主理论;

②一些学者和政治家认为,广泛的参政不仅不可能,而且也不足取,反而一定程度的政

治冷漠更有利于政治制度的运作;

③沃科尔和莱恩系统地批判了精英民主主义者的政治冷漠需要论,呼吁人们不要忘记给

人以启蒙的古典民主主义。

?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机制:①投票②选举③主动接触④结社活动

?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

?政治参与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而变化(正比关系);

?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各种组织和协会成倍地增加,以及大量的人参加这些团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群体之间造成了某种紧张关系;

?经济发展需要和促使政府扩大其职能;

?对于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通常是通过民族—国家的建构来实现;

?现代化进程表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政治参与水平并不必然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社会环境与社会地位

?教育与政治参与的关系最为密切(教育程度与参政比例成正比关系);

?收入与政治参与也有着直接的关系(成正比);

?中国的特例

?政治制度:①政治平等与自由②政党制度③政党认同

?政治心理:①对报酬的估量②对选择对象的判断③对自己能力的判断④对结局的满意感

?政治参与的作用(&功能)

?政治参与与政治民主(参与对民主而言,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工具)政治民主的发展有赖于政治参与;政治民主的正常运转也同样有赖于政治参与。

1.政治参与推动选举权的演进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3.政治参与维护政治民主

2.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3.从长远来看,政治参与最终推动了政治民主和政治发展的其他方面,但不是必然

的发展,有时会引起“政治衰退”,造成政治动荡;

4.发展中国家制度化水平处于社会转型过程,面对过高的公民期盼时,政府无能力

容纳公民要求,此时,剧烈的政治参与不仅造成政治不稳定,还因此使政权垮台;

5.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比较成熟,但剧烈的政治参与仍然会带

来一些政治问题(或政治活动膨胀或政府权威下降)。

3.政治参与与经济发展

4.在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参与与经济发展呈正比例关系;

5.但,随着福利制度的建立,政治参与制约着经济发展;

6.现代化进程中,较少的政治参与来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存在危机。

24、政治现代化(引自沃德和拉斯托所提出的现代政治体)的特征:

1.一个有高度差异和功能专门化的政府组织体制,即一个部门不能履行所有的政治

职能;

2.这种政府结构内部的高度一体化,即政治职能专门化不得妨害政治上的统一;

3.理性的和世俗化的政治决策程序,即决策程序和决策机构规范,信息渠道畅通;

4.政治决策和行政决策数量多,范围广,效率高;

5.人民对本国的历史、领土和民族性有广泛的和有效的认同;

6.人民怀有广泛的兴趣积极参与政治,虽然他们未必参与决策;

7.政治职务的分配是依据个人的成就而不是依据裙带关系;

8.独立的司法制度。

9.政治现代化道路:①资本主义道路②社会主义道路

10.

25.政治革命是指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权、政府政策及社会的主要价

值观,发生了迅速的、根本的、暴力的全国性变革。

26.政治革命的类型:⑴亨廷顿的划分:①西方型②东方型

⑵马克思的划分:①资产阶级革命

②无产阶级革命

?政治革命的条件(马克思观点):

?经济条件(经济发展导致不平等加重)

?社会阶级之间的严重冲突

?在严重冲突时期,国家统治机器软弱无力,统治阶级衰败

?政治革命的作用:

?革命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革命带来了政治现代化,但革命不是万能的

?政治改革是指统治阶级上层自觉地健全和完善政治统治体系的过程。

?政治改革的根本原因:经济的发展、民众的要求,以及外部环境的压力。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改革表现:

①党政分开②选举制度的改革③立法机关的改革④司法制度的改革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

府的关系改革⑥人事制度的改革

?政治改革的实施战略

?政治改革的条件:

?客观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政治改革

?主观条件:

?改革者必须牢牢控制国家权力

?改革者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纲领和方案

?改革者要制定出实现目标的系统计划

?改革者要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政治改革的作用:

?成功的政治改革首先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政治改革有利于维持政治统治阶级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秩序;

?改革最终识民众和领导阶级获得更平等的政治权利,增加国家认同感;有利于提高政治管理的效率,保障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转;

?改革的失败则会导致政权的瓦解和社会动荡。

27、政治民主:

1.古典民主主义

2.精英民族主义

3.多元民族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

1.民主就是“人民主权”,是一种阶级统治。

2.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或国家形态。

3.民主意味着公民的平等和参政的权利。

4.政治民主的基础:①经济基础②法制基础③社会自治

④教育、民族文化传统等因素

?政治民主制度化类型: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①议会制(资义民主的标志)

②普选制

③政党制(资义民主的重要支柱)

④三权分立原则

意义:①资本主义民主确立了法制原则

②资本主义民主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发展

③资本主义民主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资本主义为基础产生和发展而来的)

制度类型: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选举制

③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主集中制原则

?社义民主制度存在缺陷,因此进行民主建设:

①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②发展教育

③加强法制,保证司法独立

④政治改革是建设民主政治的现实途径

备注:1、复习还是以书本为主,本提纲仅供辅助作用;

2、部分概念有所简化,详细的请看书;

3、个人能力有限,错漏之处,请多原谅。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

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什么?(1)政治参与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或执政党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并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 的“王道”和“霸道”。(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 (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善治的精神是什么?(1)契约观念,契约观念的要素:第一,自愿;第二,一致同意;第三,责任性;第四,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2)效率精神,包括的内涵:第一,管理效率;第二,制度效率;第三,回应性。 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1) 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2) 与中产阶级规模发展相伴随的是教育水平的提高。与上述两方面因素相联系,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公民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力观念的形成,是要求制

最新微观经济学主要概念

微观经济学部分 第一章导言 ⒈如何理解资源稀缺性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学的关系 资源稀缺性——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总是稀缺的。 资源稀缺性与经济学的关系: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是稀缺的; 欲望无限性与资源稀缺性的矛盾决定选择是必要的; 经济问题就是由于资源稀缺而引起的各种选择问题; 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如何进行配置的科学。 ⒉任何经济社会都必然面临的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是什么? ①生产什么(包括生产多少);②如何生产;③为谁生产。 ⒊市场经济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①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 ②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③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 ⒊什么是机会成本? 将一定量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必须放弃的生产其他产品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是这一定量的资源用于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⒋什么是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一定量的资源在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多种(以两种代表多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组合。 ⒌如何理解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实证经济学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回答“是什么”。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分析处理经济问题;回答“应该是什么”。 ⒍什么是均衡分析? 均衡是指经济现象或过程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 均衡分析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分析经济均衡状态形成的条件、原因、过程及其作用。

⒎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方法是个量分析方法,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⒏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宏观经济学的方法是总量分析方法,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_top 第二章价格理论 一、需求理论 ⒈什么是需求? 需求是人们的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是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与其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来表示。 ⒉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除商品自身的价格以外,一切影响需求量的因素都是影响需求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①消费者的偏好;②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③相关商品的价格;④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⒊如何理解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的区别?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商品的需求量随其自身的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表现为点在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除商品自身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 关系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⒋什么是供给? 供给是生产者的出售欲望和出售能力的统一;是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与其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供给求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来表示。 ⒌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除商品自身的价格以外,一切影响供给量的因素都是影响供给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梳理有答案版

第一讲《政治与政治学》 1.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 神学性解释提供了神圣维度 道德性解释提供了价值目标 法律性解释行为依据 权力性核心问题 管理型解释主要任务 价值型基本功能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观点 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 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3.政治的定义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人们按照特定的利益借助公共权力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力的一种社会关系。 4.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5.规范性概念与描述性概念。 规范性概念,价值性概念,用来表示“应该”或者“必需”的事物; 描述性概念:实证性概念和解释性概念,指客观的,用濑来表示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 第二讲《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儒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为政以德 2.道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无为而治 3.墨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兼爱兴利 4.法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以法治国 5.西方政治学的发展阶段和各个阶段的理论特点,各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 (1)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政治学时期

特点:政治学与伦理学相结合 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塞涅卡 (2)中世纪:神学政治学时期 特点:神学与政治学相结合 代表人物:奥古斯丁、阿奎那 (3)现代:理性主义政治学时期 特点:人本主义为指导,个人主义为本位,理性思考为办法 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布丹,边沁,密尔,孔德,斯宾塞 (4)当代:科学主义政治学时期 特点:政治哲学开始向政治科学转化,价值观上,相对主义盛行,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科学主义为方法。 代表人物:本特利,沃拉斯,拉斯韦尔 (5)趋势:政治哲学的复兴 特点:正义理论的研究 代表人物:罗尔斯、诺齐克 第三讲《政治体系》 1.政治体系的含义 有关政治生活的所有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 2.国家的定义 在一定地域上,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 3.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主要内容 起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本质:阶级统治的工具 作用,缓和冲突,控制在秩序之内 4.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 一个国家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部门之间的关系 5.单一制和复合制 单一制: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法律体系,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统一的国籍 复合制: (1)联邦制:由若干相对主权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2)邦联制:若干保留独立主权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国家联盟。 6.国家元首的职权 (1)颁布法律,发布命令 (2)召开议会,解散议会 (3)任免政府官员

最新政治学原理(第三版)——王浦劬

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 一、政治 1. 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2. 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①道德政治观: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②权力政治观:韩非、马基雅弗利、马克斯韦伯 ③管理政治观:孙中山、庞顿、吉尔、让布隆代尔 ④决策政治观:戴维伊斯顿、哈罗德拉斯韦尔 ⑤神权政治观:董仲舒、阿奎那、黑格尔 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①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④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的统一,它既包含了其他政治观的合理因素,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精神,从而为我们深刻把握政治的内涵,确定政治的定义提供了基本思想方法。 二、政治学 1.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2. 政治学的内容构成: ①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划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②功能来划分:理论研究、应用研究。 ③研究的角度和层次来划分:宏观政治学(政治现象) 微观政治学(政治人) ④研究对象的状况来划分:静态研究(政治组织、政治制度) 动态研究(政治行为、政治过程) ⑤研究方法来划分:规范的政治学、实证的政治学。 我国政治学大体上是按照政治学理论、政治制度和国际政治这三大类来划分政治学的基本内容的。 3. 政治学原理的特性:抽象性、一般性、基础性。 4.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阶段: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 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家努力使政治学科学化的结果。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 主要特点:⑴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⑵注重定量研究。 ⑶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 ⑷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得到公正的结论。 ⑸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⑹分析任务应该在于政治的“实然”。

政治学原理主要概念

政治学原理主要概念 1、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对这一概念做如下解释: ①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②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③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政治博弈 ?政治学 2、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的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对此概念应作如下解释: ①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政治关系的要素 是权力主体、权力客体及政治作用。 a.权力的主体只占有或行使权力的个人或团体。权力主体主要指国家, 即作为统治阶级工具的政府。 b.权力客体是指接受权力作用的群体或个人。权力客体与权力主体的关 系是相对的。 c.政治作用是权力主体所拥有的政治力量,主要是强制力。 ②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 ③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综上所述,政治权力的主要因素有权力主体、权力客体、目的性、强制力、权力作用的方式等。 ?政治权力的类型:①强制性权力②功利性权力 ?③操纵性权力④人格型权力 ?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政治权力的基础:①武力②财富③技能④动机⑤知识⑥制度基础 ?政治权力的分配 3、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历史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理解政治文化有一下几方面: ①政治文化主要指社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②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 ③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④政治文化具有结构性。 ?政治文化的内容:①政治认知性成分②政治情感性成分 ?③政治评价性成分 ?政治文化的类型:①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 ②狭隘型文化、顺从性文化和参与型文化 ?社会资本是新型的政治文化 4、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简单地说,社会资本是在社会或其特定的群体中,成员之间的普及信任的程度。社会资本理论(美·普特南)是针对集体行动的困境提出来的。 ?政治文化的功能: ①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 ②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民族的概念

民族的概念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及其祖先共同创找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民族志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同时有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民族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一般来说他是在原始社会解体时而形成的。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共同体仍在不断的分化、融合、重新组合。 中国作为一个政治统一的国民族国家,一贯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饭丢民族歧视与压迫。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对与中国这样的社会和足以多民族国家来来说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始终手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正确的民主政府指引下各民族团结和睦,团结平等,共同发展、从而带来了中华民族兴旺发达、民族富强的景象。 中国多民主与发展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汉族,还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大杂居、小聚居地交错分布,促进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互相依存,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中国地处亚热带东部,太轻阳西岸,四周天然隔阂,内部地理单元体系完整,这种特点鲜明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中国多民族内向凝聚的特点。中华大地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中国各民族的先民、都是中华大地上的最早居民,他们从远古洪荒时代便繁衍生息玉中华大地上。共同促成了中国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进入父系社会后中国的部落联盟打体分为三大集团,及西北的华夏集团、东方的东夷集团、男发的南蛮集团。 华夏集团包括皇帝、炎帝、…………… 三苗、伏羲、女娲、欢儿属南蛮集团。 以上三大部落经长期交往中华大地上丰富的古人类化中华话大地上中华大地上具有凝聚力 中华大地是人类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整体具有丰富的凝聚力,中华大地上的丰富的古人类

政治学原理B张颖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B张颖及答 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政治学原理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 (共 3 页) 一、简要回答下列各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政治权力的作用 答:(1)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2)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3)促进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简述民主政治实现的主要途径 答:(1)树立和增强人民是社会主人的思想意识 (2)加强程序性民主的制度建设,依法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3)通过发展执政党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4)积极完善民主监督的制度体系,加强对公共权力的有效监督3、简述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主要内容 答:(1)国家是阶级社会的政权组织形式 (2)国家是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力量 (3)国家是实现阶级专政和维持社会运转的机器 4、简述冷战后世界政党的发展趋势 答:(1)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政治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2)政党的政治态度普遍趋于温和、务实 (3)世界各国政党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强 5、简述政治社团的作用 答:(1)政治社团是公民实现政治参与的政治平台 (2)政治社团活动是实现政治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3)政治社团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6、简述政治冲突的特征 答:(1)各政治主体之间的政治斗争是政治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2)政治冲突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政治主体的利益要求。

(3)政治冲突的内容是夺取和巩固政权,或争取国际霸权和扞卫国家主权 二、结合所学理论和社会政治活动实际,论述下列各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政治沟通的作用 答:(1)有助于实现更加广泛的政治参与 (2)有助于提高政治决策的正确性 (3)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的规范化 (4)有助于实现充分的政治文化整合 (5)有助于进一步调整和改善政府形象 (6)有助于提高政治系统的运作效能 2、试述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 政治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不断走向完善、其运行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政治发展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如何完善我国政治体制,使其服务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如何完善我国政治体制,使其能与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均是重要的政治议题。结合中国目前的实际,笔者以为,在中国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三个最重要的目标。中国的政治发展与政治建设,均应当围绕以下三个目标来进行。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最佳配置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家假设条件: ⑴“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⑵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商业双方都知道对方的信息,也都知道对方知 道的信息。(双方可以替代为多方) 3.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4.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它们都表示商 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6.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 数量。 7.供给定律: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 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8.均衡:其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 状态。 9.局部均衡: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0.一般均衡: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1.均衡价格: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2.市场出清状态: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13.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4.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5.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 产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6.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8.弹性e:e>1,表示富有弹性;e<1,表示缺乏弹性;e=1,表示单一弹性或单位弹性。 19.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⑴商品的可替代性 ⑵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⑶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⑷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⑸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20.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21.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 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22.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 代关系。 23.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 关系。 24.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 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 25.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 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 26.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 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越小;反之,则越大。 27.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2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 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

政治学原理复习总结

政治学概论应掌握的要点 一、基本概念: 1、政治:“政治实际上就是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的各阶级、集团、社会团体、政党、领袖和人民,为了实现和维护其所代表的根本利益,围绕公共权力发生的各种关系、形成的各种制度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3、人民:人民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那些具有共同利益和政治目标,能顺应历史潮流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和集团所构成的社会政治群体。 4、国家:是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5、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在国家生活中,那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那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6、所谓政体:则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 组成反对敌对势力维护自身利益的政权机关,特别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7、政党实质上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政治纲 领的指引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8、所谓政党制度,就是指一个国家关于政党的各项制度规范的总和,主要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9、两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代表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的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两党制中的“两党”仅仅是指轮流执政的政党数目,而不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政党数目。 10、多党制:所谓多党制,是指一国中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一种政党 制度。当今世界的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其中以意大利、法国、德国较为典型。 11、政治社团:在政治社会中,以某种共同利益为纽带而结合在一起的人们,通过有组织 地参与、影响政府的决策,以维护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群众团体。 12、公民素质:指公民群体在民主政治条件下所形成的公民意识、参政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总和。 13、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是一定政治共同体或组织中的某些政治实体,利用已经占有的优势政治资源,以不可抗拒的公共理由,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控制、支配和影响另外一些政治实体的强制力量。 14、政治权力的集权结构: 是指社会政治权力体系中的权力集中于上一层面机构,而下一层面机构很少有权;同一层面机构间的权力集中于某个机关,而这个机关的权力又集中在主要领导一人或几人手中。 15、政治权力的分权结构: 是指社会政治权力体系的各级各类权力机关的地位、职能和相互关系等都按照某些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性规则而做了明确的规定,它们共同分享了产生于主权的治权,权力不论大小强弱都享有自主权。 16、政治权力异化:政治权力执行人改变、取消政治权力正当职能,致使政治权力偏离公

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 2.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3.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的思想。 4.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5.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6.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 7.亚里士多德把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8.早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目前,现代国家一般都采用()民主制。 A.代议制 B.一元 C.直接参与 D.精英2.宪政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它的()正义。 A.法治 B.形式 C.结果 D.程序 3.马克思主义对于()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 A.政权建设 B.普选 C.人民当家作主 D.政治参与 4.市民社会是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其发育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的基本标志。 A.制度化 B.独立性 C.平等性 D.组织化5.新右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它的理论具体表述就是()。 A.自由经济 B.弱国家 C.干预经济 D.强国家6.道家的政治学说以()为思想核心。 A.王道 B.法自然 C.无为而治 D非攻 7.下列关于改良社会主义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

A.按照道德原则分配财富 B.按照市场原则分配财富 C.反对暴力革命 D.目标是推翻资本主义 8.()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A.管理 B.神权 C.道德 D.权力 9.早在古希腊时期,()就从人性恶的角度分析了权力制约的必要性。 A.西塞罗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伊壁鸠鲁 10.政治参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有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B.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C.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 D.有助于经济发展11.11.抽象地看,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包括()。 A.政治制度化 B.法治化 C.民主化 D.减少政治参与 12.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研究高度结合,因此,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A.管理 B.文学 C.历史 D.社会伦理 1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的统一性。 A.人民当家作主 B.科学决策 C.依法治国 D.党的领导 14.政党以其()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电大期复习——《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问答) 三、名词解释: 1.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权力: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重叠共识: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5.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6.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制:又称比例选举制,即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 7.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8.共和制: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9.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0.利益集团: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宪政: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12.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3.政党: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14.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5.政治改革: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16.政治共识: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7.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8.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9.选举: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20.政治监督: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

微观经济学概念汇总

目录 第一章引论 (2)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2) 第三章效用论 (3) 第四章生产论 (4) 第五章成本论 (5)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5)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6)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7)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7)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 (8) 第十一章福利经济学 (8) 第十二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9) 微观经济学概念汇总

第一章引论 理解概念: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人和社会对具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配置并加以选择的科学;其目标是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它们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微观(Micro)、或“小型”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单个消费者、生产者和单一市场的经济行为。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整个社会的消费、投资、生产、收入等进行分析研究。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理解概念:: 经济人(Economic man):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是个人利益,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需求(Demand):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相关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供给(Supply):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Supply function):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相关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均衡(Equilibrium):指各个经济决策者(消费者、厂商)所作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是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 均衡点(Equilibrium point):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 需求量的变动(Variation of demand quantity):仅仅因价格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是一种线上运动。 需求的变动(Variation od demand):由于价格以外的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是一种线的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Variation of supply quantity):仅仅因价格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是一种线上移动。 供给的变动(Variation of supply):由于价格以外的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是一种线的移动。 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用来研究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求得内生变量的分析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对应的内生变量数值的分析方法。

政治学原理概念及思考题整理

第一章政治学研究 一、概念 1、政治——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 关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的形成而展开的活动以及运用公 共权力对社会价值作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政治学——社会科学中的主干学科,是研究人们如何为一个社会进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学问 3、政治哲学——主要运用先验的哲学思辨的方法,论证某些政治价值是值得追求的,并以这些价值为标准,对现实政治做出评价,并试图探寻理想的政治生活方案 。研究价值问题和政治思想与哲学的发展和意义。它是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又是政治理论的方法、原则、体系的科学 4、政治科学——主要运用经验的、实证的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它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政治的真相。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5、行为主义政治学——西方政治学家积极努力使政治科学化的产物,有实证主义和逻辑主义两种 二、思考题 1、政治学研究的主要范围 A、政治理论与政治哲学。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 B、研究政府 C、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 D、比较政府与政治 E、国际关系F政治学研究方法 2、先到政治学研究中的系统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是研究整个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是一个国家对政治可以看成是该国社会环境与它的政治系统互动的关系。政治系统理论认为人类的政治生活是在一定换进内不停地要求和支持这些要求的力量,破事政治组织经由程序将要求转化为国家的政策来满足人民的要求。 3、结构与功能分析法的特征 (1)政治系统都有着同样的政治结构,任何政治结构都具有特定的政治功能。 (2)政治结构是系统中相关角色之间的固定化关系形式 (3)政治系统依靠各种政治结构履行各自政治功能来维系政治系统的生存 (4)政治系统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 对政治系统进行分析,采用输入与输出,有同样的政治结构,有特定的功能。 4、政治学是不是科学? 第二章现代国家 一、概念 1、权利——是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影响力 2、政治权利——权利现象和权利行为在政治领域的体现,是指政治权利主体为实现和维护自己的 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利和客体的制约能力 3、权利的正当性——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基础上实施统治的合法性,就是政府实施同志在很大

关于民族划分的一些思考

关于民族划分的一些思考 ——以龙山土家为例摘要 诸多对民族的定义与划分存在着广泛争议,因此各个国家的识别情况与民族政策都是有巨大差异的,但都存在着各自或多或少的问题。在中国,也不例外,本文将尝试结合民族识别理论、具体土家的识别过程以及现在的存在状况,结合一些小调研与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想。综合一定的学术,更多的作为所谓“土家”一份子来表述一些想法。 关键词民族;利益;语言;族源 一、引子 在初二的时候,因为初三毕业考试的缘故,我们需要拍摄身份证,老师便叫我们回家将户口簿自己那一页拿出来带给老师。为避免丢失,老师便替我们保管,给了我们一个小纸条,上面写了姓名、出生、地址和民族,在我的小纸条上,老师在民族后面写了一个“土”,而其它人写了一个“土家”。我当时就知道“土”在中国语境下是另外一个民族,便去找了老师,老师说没有问题,不会误解的。那时候我就很奇怪,这个真的会没有问题吗?之后拿到身份证,华丽的变成了“土家”。因而,我那时便疑惑,这个民族有用吗?我在家乡写个“土”那就意味着“土家”,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好像也并不如此的去区分,那这个有何意义呢?直到我参加高考前的三个月,省里面组织民族身份核查,并对父母均是少数民族的进行免费细致的体检,所以我那时才意识到可以在高考的基础上加上二十分,于是学校组织同学们改民族成分,父母不是的找爷爷奶奶一辈,反正能从祖上找到的都修改。之后还了解到诸如预科班、骨干计划等一些优惠政策,除此之外,我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来定格我自己的位置,如同下海的企业家一般,无法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1。也就是说,我在我的身上难以找到土家族的影子,曾经在民族划分的时候,如何通过“讲故事”,我们成为了一个“民族”?就我而言,实为困顿,变迁之巨大,实为震惊。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浩浩荡荡的民族识别工作,毋庸置疑,这受到了苏联的巨大影响。结合实情中国的民族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判断标准,但在这一过程中,总是会有误差及问题的存在,因此就有了很多地方前后行政区的变化。时过境迁,现在很多民族所依据的标准都 1流心著,《自我的他性:当代中国的自我系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第160页

微观经济学概念解释

微观经济学概念解释 第一章绪论 1。经济学:经济学就是研究个人与团体从事生产、交换以及对产品与服务消费得一种社会科学,它研究怎样最佳使用稀缺得资源以满足人们无限得需求。 2.宏观经济学:把整个经济总体(通常就是一个国家)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得现象与规律,从而产生出许多经济理论。首先,它研究诸如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收入、一国得货币供给等这些具有总量性质得经济变量.另外,整个经济活动有许多就是由无数个体活动组成得,比如一个国家有许多私人与企业及政府单位从事投资活动,每个人都要消费,多数人都要进行不同程度得储蓄.宏观经济学并不研究上述个别经济行为,而就是根据它们不同得属性从总体得角度进行研究,即总投资活动、总消费与总储蓄活动等。再次,宏观经济学还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得一些重要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社会失业、经济危机周期等。 3.微观经济学: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单位得经济行为,从而产生得许多经济理论.个体单位得经济行为大体上可归为三类:一就是个体消费者得经济行为,例如某个消费者用她得收入购买什么样得消费品;二就是厂商得经济行为,例如在不同条件下究竟生产多少产品,对该产品定什么价;三就是资源拥有者得经济行为,例如劳动得供给,从而产生出工资理论。 4.实证经济学:用理论对社会各种经济活动或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它要说明得就是“就是什么”得问题。它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得问题。 5。规范经济学:就是以一定得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得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说明得就是“应该就是什么"得问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概念解释 1。需求表:根据购买者在一定时期内与一定市场中按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所愿意并能够购买得量所列成得表。 2.需求量得变化:当购买商品得数量因价格得变动而朝相反方向变动. 3.需求得变化:当其她条件发生变化时,使消费者对商品得购买数量发生得变化。 4.供给表:根据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与一定市场中按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所愿意并能够供给得量所列成得表。 5.市场均衡:在某段时间内,某市场中商品需求量正好与相同时间内商品供给量相等。 6.均衡量:市场均衡时得商品数量. 7.均衡价格:市场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时得价格。 8。均衡点:供求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得点. 9.稳定均衡:一旦价格偏离均衡点,最终都会回到原来得均衡点上。 10.不稳定均衡:一旦价格偏离原来得均衡点,则越偏越远。 第三章弹性理论概念解释 1.弹性:因变量变化得百分比同自变量变化得百分比之间得比例关系。 2.弹性系数e:弹性系数;x:自变量;y:因变量 3。需求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得变动对价格变动得敏感程度。 4.弧弹性: 指曲线上两点之间得平均弹性。例如:需求价格弧弹性得计算机算公式就是: 5.点弹性:指在某一价格水平点上,当价格波动很微小得一点,所引起得需求量变化得敏感程度, 6。需求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得变动对收入变动得敏感程度。

政治学原理 试题及答案(研究生)

1.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 (1)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国家的起源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根。概括的 说主要阐明了两个观点,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说明了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第二,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 它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说明了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这一理论也表明了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说明了国家产生的实质和根源。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范围以内。这说明了国家的职能。 (2)关于国家的本质与职能理论,列宁认为,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个定义可理解为: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说明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 国家是阶级统治。这表明国家的本质。国家是个特殊的机器。国家具有公共权力。这是国家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 (3)关于国家消亡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揭示了国家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历史现象,它有发生、发展、灭亡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出现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当生产力高度发展之后,随着阶级的灭亡,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灭亡。国家消亡的条件是消灭阶级,消除一切阶级差别。国家消亡的途径:国家的消亡具有渐进性和自发性。 2.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 民主的定义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是在西方各国社会主义者在为人民民主的斗争中开始的,资本主义的统治者被迫接受人民的社会主义的诉求..所以,对于西方民主的本质,可从三方面观察. 一,有其进步性一面: 资本主义接受人民的社会主义的诉求..是社会的一大进步.是资本主义从野蛮阶段走向良性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能够与资本主义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重要依据.从而使资本主义制度在缓和阶级矛盾建立自我完善机制中得以延长其寿命. 另一方面,也有其虚伪性欺骗性一面: 由于资本主义的统治阶层接受人民的民主诉求.是被迫的.因而资本主义民主模式的设计师们为维护少数人的特权而绞尽脑汁,重点是如何扭曲作为民主原则的"少数服从多数". 他们通过权力的分割(三权分立)分层(参众议院),再引入政治骗子各色各样由背后财团操纵下的政客在玩弄选举游戏,再注入赌慱元素"赢者通吃"及"认赌服输",把民主的精神也扭曲了.如此一来,大多数人的意愿被化解于无形之中,根本无法通过资本主义的民主来实现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所得到的只是假民主. 第三方面,还有其反动性倒退性的一面: 当资本主义发展到霸权主义阶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美式民主全球化,以各种手段通过硬战争软战争推行冷战政策下的"颜色革命",强迫他国人民实行美国的模式,这是民主的大倒退.不惜发动了一场又一场战争,制造大量的生灵涂炭,可见其反动性的一面.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高和最后类型的国家 3.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高和最后类型的国家。 一.社会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 (一)体现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历史性否定。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