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第一章新闻评论概论

引言

一、新闻评论:新闻体裁的一种,它表达的是人们对新闻事件的专业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

二、课程核心问题:怎样写好新闻评论→什么是好的新闻评论?

小结:好新闻评论的“四项基本原则”:事实,观点,论证,表达

怎么写好新闻评论→成为一个好的新闻评论写作者

成为一个好的新闻评论写作者——“戴三个表”:

端正态度——理性、建设性、独立、遵守新闻评论的伦理···

打好基础——关注现实、了解历史、掌握系统知识···

勤加练习——多看、多写、多讨论

第一节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轨迹

一、从“论说”到“时评”

完成于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

现代时评繁荣的原因:

1、与社会转型有关;

2、与公民社会成长有关;

3、与媒体和政治领域的关系有关。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性质与文体特征

一、新闻评论的属性:

新闻评论的第一层属性是人们进行意见传播与观点交流的实用工具;

新闻评论的第二层属性是应用文——实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书信、判决书,以及新闻传播的其他文体,如消息、通讯);

新闻评论的第三层属性是议论文(古代论说文、当代演说、书评、艺术评论);

新闻评论的第四属性是主观判断性,它是事实认知与价值判断相结合的产物;

新闻评论的第五层属性才是大众传播的新闻媒体这个近代条件下的特殊规定性——它相对独特的形式要求。

二、意见传播在内容与形式不同于一般的表达:意见传播不同于嬉笑怒骂这类情感表达、感性化的表达,不仅在于它应该有理性的内容,而且在于它应有理性的形式。理性的内容,包括它应当有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理性的形式,包括它应当遵循人类思维与思想交流的一般规则,也就是逻辑。

“理性”与评论

理性重在“讲理” ;理性最讲“逻辑” ;理性依赖“科学” ;理性基于“现实” ;

理性讲求“权衡” ;理性贵在“建设” ;理性需要“妥协” ;理性出于“冷静”。

三、追求意见表达与传播的效率:简洁“开门见山”

四、新闻评论的思维特点:收敛而非发散

显然,新闻评论的思维方式属于收敛型。

第一是集中于对象——也就是新闻事件;

第二是集中于论点——也就是集中于对新闻事件的判断。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观点

第一节论点

一、论点的辨识

评论中的观点分四种表现形式:

1、只被论证而不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

2、不被论证而只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

3、既被论证又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

4、既不被论证又不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

辨识核心论点的标准:第一是被论证;第二是不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

那种“不被论证而只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是论据的一种——观点性论据。

二、论点的要求

1、“一家之言”

科学性,有新意,鲜明,全面,深刻————邵华泽

明确性,争议性,平衡性,挑战性————《批判性思维与交流:论说中的推理运用》二、论点的要求

认知价值:深刻、挑战、平衡、鲜明、新意··· ···

现实价值:推动重大现实问题的尽快解决;敏感问题的策略表述;恒久价值的持续传播··· ···第二节论点的表现形式与分类

一、判断的思维特征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乃是一切判断最显著的特征和标志。

“判断”在新闻评论中就是:事物(新闻事件)究竟是什么?怎么回事?它怎么来的?受什么影响?与什么发生关系?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它具有什么意义?好还是坏,美还是丑?二、辨识判断的标准与判断的分层

“辨别评论判断的真正标准,是作者与他的读者之间实际的知识经验水平。评论的判断,应该高于读者一般的知识经验…水平线?。——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

“新闻评论中的多种判断:第一是人情世故的常识判断,第二是事实真相的判断,第三十来龙去脉的原因判断,第四是谁是谁非的真理判断,第五是谁善谁恶的道德判断,第六是预测将来的结果判断。” ----------林大椿《新闻评论学》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1、事实判断:事实判断就是判断事实本身,判断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如事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等。要求准确、有价值、是受众欲知而未知的。

2、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从价值观、情感、原则和道德、审美标准对事实进行的判断。具体而言,包括好坏、正误、爱憎、善恶、美丑、苦乐等等。

一切价值永远是只关涉主体,它是相对的。世界上要是没有快乐和痛苦,也就不存在价值,一切就都微不足道了。——石里克德国哲学家

新闻评论中的价值判断

第一、承认价值判断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尤其是在强调争议性的评论题材里。

第二、价值判断更具有客观性,它构成了新闻评论中价值判断可交流性与可论证性的基础,从而避免陷入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泥沼。

一些被公认的价值判断准则

个体的:内心的和谐;智慧;有成就感;社会认可;家庭安全;自由;平等;幸福;舒适自在的生活。

社会的:民主;自由;人权;主权;生存;发展。

二、具体判断与普遍性判断

具体判断:即所谓就事论事,对新闻事件的具体的原因、性质、发展作出判断;

普遍性判断:即对一般情况进行判断,具有普遍的形式和普遍的适用性。

普遍性判断是新闻评论基本的思维方式,所谓“以小见大”。

普遍性判断和具体判断的关系:普遍性判断是一篇评论中可以超越具体对象普遍适用的判断,它往往是一篇评论中具体判断的延伸。

三、一种常用的具体判断——假言判断

“评论中的判断有时是确定的,有时是非确定的。在非确定的判断中,又有属于形式和属于意境之分:前者是意义上已可判定,而形式上仍不立即作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后者形式上似乎是判断的词句,但在意境上须有大前提的假定的,方能办到,是为有条件的肯定或否定。”

——郭步陶《评论作法》

假言判断的主要逻辑特点在于:它不是对事物情况作出无条件的断定,而是反映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或者说,假言判断是有条件地断定某事物存在的判断。

第三章新闻评论中的论据

一、评论中论据的分类

论据的分类:事实性论据和知识性论据

事实性论据,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事,以及历史资料、统计数字等。知识性论据,已经实践证实为人们所公认的有关结论、论断、理论、原理;科学的定理和法则;公认的道德规范等。

二、事实性论据的要求

1、基本要求:可靠,相关

2、对事实性论据的总体要求:可靠,专业,客观,一致,新鲜,相关,接近

小结:警惕事实性论据里的“陷阱”

——核实

——思考

——积累

三、知识性论据的要求

1、知识性论据的运用

新闻评论中的知识运用:常识与专科知识

知识性论据小结:诉诸常识,在专业知识面前要警惕,知识性论据的平衡作用

第四章新闻评论中的论证

逻辑(logic)——起源于理智的自我反省

论据——论证——论点

论证就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判断确定另一个判断真实性的思维过程。——《普通逻辑》“论证是论据与论点之间的理性连接。当议论者把论据与某一论点连接起来的时候,论证统御着其间的步骤。当我们在论证的时候,我们就是在连接,在区分,在预言。我们用那些对我们来说是熟悉的东西来达到一个人们还不知道、不熟悉的结论”。——《批评性思维与交流:论说中的推理应用》

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概念、判断、推理是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要素。

概念:外延,内涵

判断:肯定,否定,全称,特称,单称

推理

第一节逻辑方法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

新闻评论中基本的逻辑论证方法表现为前提与结论的两种关系:

演绎的: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

归纳的:从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的结论。

演绎法----必然性推理

归纳法----或然性推理

演绎法的基本形式是“三段论”式,包括:

(1)大前提,是已知的一般原理或一般性假设;

(2)小前提,是关于所研究的特殊场合或个别事实的判断,小前提应与大前提有关;(3)结论,从一般已知的原理(或假设)推出的,对于特殊场合或个别事实作出的新判断。

一、演绎法

(一)、演绎法的其它形式

1、直言三段论:直言三段论是以含有一个共同项的两个直言陈述为前提,推出另一个直言陈述作结论的推理。

2、假言三段论:前提中包含假言陈述的推理称为假言推理。

归谬法:归谬法的论证过程如下:

[被反驳的命题]A

[反驳](1)设A真,(2)如果A,则B ,(3)非B,(4)所以,非A

3、选言三段论:前提中包含选言陈述的推理称为选言推理。

两种形式:

(1)、以选言陈述为大前提,以直言陈述为小前提,形成的选言三段论;

(2)、以充分条件假言陈述为大前提,以选言陈述为小前提,形成的假言选言推理,其标准形式被称为两难推理。

演绎法小结:演绎是一种必然性的思维运动过程,在思维运动合乎逻辑的条件下,结论取决于前提。所以,只要选取确实可靠的命题为前提,就可有为地证明或反驳某命题。

只要前提为真,一线演绎就可节节延伸为步步推论

演绎法的局限

(1)演绎法不能解决思维活动中演绎前提的真实性问题。前提的真实性要靠其它科学方法和实践来检验。如果演绎前提不可靠,即便没有违犯逻辑规则,也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2)演绎法不具有绝对性普遍意义。因为演绎法是从一般推知个别事实.它只说明一般与个别的统一,不能揭示一般与个别的差异。再说,具体事物是发展的,当事物由于发展而出现了一般没有的特点时,以一般直接、简单地演绎到个别就往往不能成功。

二、归纳法

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归纳法的局限:

如果有一个最新的新闻事实,难以单独地对其进行判断,这时可以将此前发生的诸多同类个别事实进行归纳,由此得出一个一般性的论断,然后再将这个一般性的判断适用于作为新闻的具体事实。实际上就是一个归纳加上演绎的思考过程。

归纳法的主要形式有:

1、枚举论证

2、类比和比较论证

3、统计论证

4、因果论证

1、枚举论证:在日常思维中,人们经常根据对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考察,推出这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或者部分对象也具有该属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就是枚举论证。枚举论证中易犯的错误

(1)特例概括——以特例为根据,概括出一类对象的总体都具有某种属性的结论。

(2)样本太小——是由于未满足在样本容量方面的要求,而使样本缺乏代表性,由此不足以概括出代表总体特征的结论。

(3)机械概括——由于忽视时间因素对样本属性的影响,机械地以样本属性为根据,对一类事物的现在或未来做出的概括。

(4)以偏概全——由于忽视样本属性的异质性,或者根据有偏颇的样本所做出的概括

2、类比和比较论证: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的,而且已知其中的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属性的结论。

A对象具有属性a、b、c、d,

B对象也具有属性a、b、c,

故B对象也具有属性d。

类比易犯错误

错误类比——缺乏相关性的类比推理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比较论证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是在同一关系下进行比较;

(2)应就事物的内在关系进行比较;

(3)要有确定的比较标准。

3、统计论证:“人们在对总体中的样本个体进行考察时,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所考察的个体中,每一个样本个体都具有P属性,这就是枚举推理;另一种情况是在所考察的样本个体中,有些具有p属性,有些不具有p属性,这时就需要对具有p属性的样本个体进行推理,基于对样本具有某种属性的统计,概况出总体或总体中的其他样本也具有这种属性的统计结论,这就是统计推理”

统计推理的谬误——将总体属性误用与样本或样本个体

(1)、赌徒的谬误:在盘子上具有红、黑两色的轮盘赌中,每次出现红色的概率是1/2,赌徒输一次就增加赌注,以为这一次输了,下一次赢的机会就会增大;赢一次就减少赌注,以为这一次赢了,下一次不大可能还会赢。

(2)、误用平均数:在论证中,如果将总体的平均值或平均数的性质机械地分配给总体中的个体,就会导致反例的产生,犯了“误用平均数”的错误。

(3)、精确度谬误:忽视统计数值的参数区间而得出精确结论的错误。

避免谬误——对统计论证数据的评估

(1)、避免独立数据

(2)、检验数据的相关性

(3)、警惕数据的相对性:数据的相对性主要指百分比、基数与绝对值三者间的相对关系。(4)、谨守数据的可比性:忽略总体性质的差异而对两个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并试图在此基础上确立某一结论,就犯了数据不可比的错误。

4、因果论证: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和必然的联系,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发的;而当原因和一切必要条件都存在时,结果就必然产生。

以时间先后为因果

强加因果

因果倒置

远因谬误

混淆原因:在因果论证中,如果将某一结果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当作导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充分条件,或者将某一结果产生的必要原因或充分原因当作导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唯一原因,就犯了“混淆原因”的错误。

第二节新闻评论中的反驳

反驳是论证的一种特殊形式。

一、评论的驳论角度

1、反驳论点

2、反驳论据

3、反驳论证

二、逻辑基本规律在驳论中的运用

1、同一律

2、矛盾律

3、排中律

4、充分理由律

1、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切思想都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

(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2、矛盾律和排中律:矛盾律是指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其逻辑要求是:在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中,必须否定其中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排中率的内容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其逻辑要求是: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都否定,必须肯定其中一个,否则会犯”两不可“的错误。

3、充足理由律:在同一个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要有充足的理由。

具体要求有以下三点:(1)、对所要论证的观点必须给出理由;(2)、给出的理由必须真实;(3)、从给出的理由必须能够推出所要论证的观点。否则,就会犯“没有理由”、“理由虚假”和“推不出来”的错误。

貌似理由,诉诸个人,诉诸公众,诉诸情感,诉诸权威

诉诸无知,预期理由,循环论证,数据与结论不相干

诉诸个人——以对论敌的品质评价来论证某人某种言论错误,人身攻击“

诉诸公众:指的是以大多数公众所持有的信念以及公众狂热的情绪或强烈的愿望,而不是客观严谨的理智分析为理由,来促使人接受某种主张或者采取某种行动。

诉诸情感:诉诸恐惧:其错误实质是用强制的手段压服对方接受某种主张或采取的某种行动,是对方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不管客观上是否存在着其它选择的可能。针对诉诸恐惧的论证模式,第一个前提考查以下问题:强力后果的使用是否有合理的、客观的根据?所预见的后果是否被人为地放大?被要求接受的信念或采取的行动是否还有其他证据的支持?

诉诸怜悯:本质是以某人所处境况的同情来支持他的主张或请求,而不是在逻辑上诉诸有力的证据。

诉诸权威:诉诸权威的错误实质在于对权威的迷信和误用,它作为一种论证策略,试图仅凭权威的威望和光环迫使人缄默。在引用权威的言论作为论证的理由时,应当注意它对结论的支持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尽管结论得到了权威言论的支持,结论仍然可能是假的,究其根底,只是一种归纳推理。在判定其归纳强度方面,需考虑以下问题:该权威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资格如何?他是否有获得客观证据的有利途径?他的权威言论是否赢得了同行的认可和

赞誉?在所讨论的领域之内他是否富有经验?是否有可靠的证据证明他的工作业绩?他的评判能否做到客观公正?他的观点是否已经过时落伍?

诉诸无知:在论证中,由于没有证明和一个陈述为假的证据,就断定这个陈述是真的,或者,由于没有证明一个陈述为真的证据,就断定这个陈述是假的,这便是诉诸无知的谬误。

本质上,诉诸无知属于以真实性悬而未决的陈述作为论证理由的谬误。

预期理由——指用本身的真实性尚待证明的命题充当论据。

循环论证:是指以所主张的观点本身为根据证明这种观点为真的谬误论证。如果一个人的主张和理由在本质上是相同或相似的,那么这个人在真实性需要被确认这点上就会陷入循环。第三节批判性思维与批判性写作

一、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

与传统的逻辑教学不同的是,批判性思维重点关注的,是如何识别、构造、特别是评价实际思维中各种推理和论证的能力。更具体地说,它要求给出一个人信念或行动的各种理由,分析、评价一个人自己的推理或论证以及他人的推理或论证,设计、构造更好的推理或论证。其核心理论是:定义理论、论证理论和谬误理论。

批判性思维核心技能:阐述,分析,评估,推论,解释,元认知(自我校准)

阐述:即理解和表达经验、情形、数据、事件、判断、惯例、信仰、规则、程序或标准的意义和重要性。

分析:即鉴别陈述、提出问题、概念、描述,或其他试图表达信仰、判断、经验、理由、信息或意见的表达形式之间的推论性关系。

评估:即评定对于感觉、经验、情形、判断、信仰或观点的描述和解释的可信性;评定陈述、描述、提出问题、或其他表达形式之间的推论性关系的逻辑强度。

推论:鉴别和保证得出合理结论的必要元素;形成推测和假说;考虑相关信息并从数据、陈述、原理、证据、判断、信仰、观点、概念、描述、提出问题或其他表达形式中得到推论。解释:陈述推理的结论;证明推理的正确性;用使人信服的论据来呈现推论。

元认知:自我有意识的监控认知行为,以及这些认知行为中所运用的认知手段、引起的结果,特别是以一种质疑、重审或纠正推论或结果的态度来分析、评价自己的推论性判断。

批判性思维精神气质:求真,思想开放,分析性,系统性,自信,好奇

好的思考者应具备的特征——批判性思维的态度

1、试图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好奇心;

2、能提出创造性的问题;

3、习惯问“为什么”,探求维护一种见解的理由;

4、使用由可靠的信息来源提供的信息资料;

5、思考问题顾及整体状况,对事物的解释顾及周围的情境;

6、思考问题集中,不脱离主题;

7、思路开阔,善于寻找其他可选择的方案

8、保持开放的思维空间,认真考虑他人的意见

9、依据充分的根据和理由采取或者改变一种观点或立场;

10、在根据和理由不足的情况下,不轻易下判断;

11、尽可能获得清晰、严谨的认知;

12、了解所知的限度,检视其它的可能性而不是得出结论的证明本身;

13、能意识到个人判断的局限性和认知过程中的偏见;

14、有条不紊地处理复杂的事物,对下一步的行动步骤有所预见;

15、从他人的表现中敏锐地觉察到他们的情感态度、知识水平和老练程度;

16、能在广泛的领域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批判性写作: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写作的一种写作方式,包含的三个要素:主张(结论)、理由(前提)和推理。广义上的批判性写作实际包含批判性阅读和分析性写作两个部分。

三、批判性阅读

1、针对主张的理解与评估

(1)、议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主张或者结论是什么?

(3)、结论涉及的主要概念是什么?

(4)、对概念的定义是否清晰、准确?

(5)、对概念的解释和运用是否一致?

(6)、理由或者解释与主题是否相关?

定义理论:定义就是以简短的形式揭示语词、概念、命题的内涵和外延,使人们明确它们的意义及其使用范围的逻辑方法。

定义包括三个部分: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被定义项就是在定义中被解释和说明的语词、概念或命题;定义项就是用来解释、说明被定义项的语词、概念或命题;定义联项是连接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语词,例如“是”、“就是”、“是指”和“当且仅当”等。

归结起来,定义的结构大致可以写成下述公式:Ds就是Dp

A、定义作用

1、通过定义,人们能够把对事物的已有认识总结、巩固下来,作为以后新的认识活动的基础。这是定义的综合作用;

2、通过定义,人们能够揭示一个语词、概念、命题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明确它们的使用范围,进而弄清楚某个语词、概念、命题的使用是否合适,是否存在逻辑方面的错误。这是定义的分析作用;

3、通过定义,人们在理性的交谈、对话、写作、阅读中,对于所使用的语词、概念、命题能够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从而避免因误解、误读而产生的无谓争论,这是定义的交流作用。

B、定义的种类和常见方法:a、内涵定义b、外延定义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

a、内涵定义——揭示一个语词、概念的内涵的定义。这个语词、概念的内涵,是该语词、概念所反映、代表、指称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通过这些属性,能够把这类(或这个)对象与其他的对象区别开来。

内涵定义常见方法:a1、属加种差定义;a2、操作定义;a3、语境定义。

a1、属加种差定义是最常见的内涵定义。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全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而后者的外延并不全部包含在前者的外延之中,则这两个概念之间就具有属种关系。前一概念是后一概念的种概念,后一概念则是前一概念的属概念。

下定义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找出被定义概念的属概念,然后找出相应的种差,并以“被定义项=种差+属”的形式给出定义。

a1、“属+种差”的多种表现形式:发生定义;功用定义;关系定义

a1(1)、发生定义:从被定义概念所反映、代表、指称的事物的发生、来源方面来揭示种差的定义形式。

a1(2)、功用定义:以某种事物的特殊用途来作为种差的定义形式。

定义就是以简短的形式揭示语词、概念、命题的内涵和外延,使人们明确它们的意义及其使用范围的逻辑方法。

a1(3)、关系定义:以事物之间的特殊关系来作为种差的定义。

内涵定义常见方法:a1、属加种差定义;a2、操作定义;a3、语境定义。

a2、操作定义:通过对一整套相关的操作程序的描述来对被定义项下定义。

内涵定义常见方法:a1、属加种差定义;a2、操作定义;a3、语境定义。

a3、语境定义:指不属于属加种差定义的关系定义,对于有些关系概念,常常采取、有时也只能采取这种定义形式。

B、定义的种类和常见方法:a、内涵定义b、外延定义

b、外延定义:通过列举一个概念的外延,也能够使人们获得对该概念的某种理解和认识,从而明确该概念的意义和适用范围。因此,外延定义也是一种常用的定义形式。

外延定义包括:b1、穷举定义;b2、例举定义;b3、实指定义;

b1、穷举定义:如果一个概念所指的对象数目很少,或者其种类有限,则可以对它下穷举的外延定义。

b2、例举定义:属于一个概念的外延的对象数目很大,或者种类很多,无法穷尽的列举,于是就举出一些例证,已建立对该概念所指称对象的一些了解。

b3、实指定义:通过用手指着某一个对象,从而告知事物或教会语言。

内涵定义和外延定义常常合在一起使用,例如,先给出某个概念的一些或全部内涵,再列举该概念的一些或全部外延。

定义的规则:

1、定义必须揭示被定义对象的区别性特征;

2、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等。否则会犯“定义过窄”或“定义过宽”的毛病;

3、定义不能恶性循环,否则会犯循环定义的错误;

4、定义不可用含混、隐晦或比喻性词语来表示。否则,就会犯“定义含糊不清”或“用比喻下定义”的错误;

5、除非必要,定义不要用否定的形式

6、定义中注意语词意义的多重性

(1)理性意义:也称认知意义或外延意义。这是语言交际中所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这种意义被收录在词典里,成为标准意义。但语词可以多义。

(2)内蕴意义:附加在理性意义上的意义。它可以因人、年龄、社会、时代、国家的不同而不同。

(3)风格意义:语言运用的社会环境所赋予的意义,即由于使用场合不同词语在交际中表达出的不同意义。

(4)情感意义:讲话者、作者表达自己感情和态度的意义。这不是一种独立的意义,它通过理性意义、内蕴意义、风格意义,或者借助语调或感叹词等手段才能表现出来。

(5)联想意义:这是能引起听众联想的意义,即一个语词的使用使人们联想到别的事情。语词意义的风格意义

1、针对主张的理解与评估

(1)、议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主张或者结论是什么?

(3)、结论涉及的主要概念是什么?

(4)、对概念的定义是否清晰、准确?

(5)、对概念的解释和运用是否一致?

(6)、理由或者解释与主题是否相关?

针对评估性反应,检查论证是否存在以下谬误:

(1)、含混笼统的谬误:语词或概念的意义模糊暧昧

(2)、混淆概念: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

(3)、分解的谬误:将集合体或整体的意义分配给所属的个体或部分

(4)、合成的谬误:将个体或部分的意义归于由它所组成的集合体或整体

(5)、熏鲱的谬误:通过引入一个不相干的问题来转移论题

(6)、稻草人的谬误:虚构或者歪曲对方的主张

(7)、反唇相讥:引用对方的过错来逃避对己方的批评

(8)、不一致的谬误:不一致的问题;不一致的主张。

2、针对理由的理解与评估

(1)、理论根据(理论、原则、规律、法则等)是什么?

(2)、事实根据(事实、数据、实验、经验等)是什么?

(3)、主要的假设是什么?

(4)、理由的使用是否正当?

(5)、数据的使用是否合理?

(6)、理由与主张是否一致?

针对理由做出评估性反应时,检查是否存在以下谬误:

(1)非黑即白:忽视第三种情况存在的非此即彼的选择

(2)滑坡的谬误:基于一系列未确证的假设对事件做出的预测

(3)循环论证:以所主张的观点本身作为论证的理由

(4)诉诸无知:以未知作为所知的根据

(5)人身攻击:以对人的抨击和指责等为根据驳斥他人的观点

(6)诉诸恐惧:通过激起人的恐惧来迫使人接受其主张

(7)诉诸怜悯:以值得同情为理由来证明某一主张的合理性

(8)诉诸公众:以多少人认为如此为理由来判定某种观点的真假或价值

(9)诉诸权威:滥用权威者的言论或身份

(10)诉诸传统:仅以一种看法与传统的关系为根据来判定它的真假或价值

(11)诉诸起源:只根据某种理论或观点的起源来判定它的真假或价值

(12)误用数据:因忽视数据的相关性、相对性和可比性等而导致的数据误用(13)以偏概全:以对所提出观点的部分论证替代总体的论证

(14)绝对判断:导致反例的判断

3、针对推理的理解与评估

针对推理强度(理由对主张支持程度的强弱)进行评估,需要做出的批评性反应是:(1)、论证运用了哪种推理类型?

(2)、演绎推理是否符合规则?

(3)、样本或事例是否有代表性?

(4)、类比或比喻推理是否恰当?

(5)、统计推理是否正确?

(6)、因果论证是否排除了其他有竞争性的假说?

对于归纳推理,推理检查其中是否存在以下谬误:

(1)特例概括:以特例为根据概况出一类对象的总体特征

(2)样本太小:支持结论的样本未满足样本容量的要求

(3)机械概况:忽视时间要素的影响而对事物的现在或未来做出的概括

(4)错误类比:缺乏相关性的类比推理

(5)不恰当的比喻论证:比喻的潜在事理与所论证的事理缺乏一致性

(6)赌徒的谬误:误用大数定律所产生的一种谬误

(7)误用平均数:将平均数的性质机械地分配给总体中的个体

(8)精确度谬误:忽视统计数值的参数区间而得出精确结论的错误

(9)以时间先后为因果:仅以时间上的前后相继来断定两个现象间有因果关系

(10)强加因果:仅以表面具有的统计关联便断定两个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11)因果倒置:错把原因当结果,或者错把结果当原因

(12)单一原因:将导致结果产生的多种因素简单地归结为其中某一个因素

(13)混淆原因:将必要原因当作充分原因,或者将充分原因当作唯一原因

(14)诉诸远因:忽视其他因素在原因长链中的影响而诉诸遥远的单一因素

三、分析性写作的步骤和方法

分析性写作的要求:讨论该论证运用推理的合理性情况,在你的论述中必须对论证中的推理方法和论据的使用做出分析。例如,考虑有哪些作为思考基础的假设是存在疑问的,对所用论据是否存在其他可能的解释,是否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或者可能存在削弱结论的反例等。你也可以讨论什么样的证据能强化或削弱该论证,对论证做怎样的调整能使它更加可靠,或者还需要提供哪些方面的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评估该论证的结论。

第一步:如何发现分析性写作的分论点?

A.识别论点:提出批判性问题

a.结论是什么?

b.主要论据是什么?

B.分析:提出批判性问题

a.结论中的主要概念是什么?

b.论据的支持能力如何?

C.评估:概念、理由和论证方法有哪些缺陷

a.错误类比

b.令人高度质疑的假设

c.“混淆条件”

第二步:如何对评估的分论点进行论证?

A.使用反例削弱方法,寻找支持分论点的理由

a.为什么经营经验不足以保证实现成本最小化?

b.为什么低成本不足以保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B.识别与阐述:熟悉常见错误的特征及其表述

第三步:如何组织文章结构、进行语言表述?

A.结构安排

a.从哪开始?

b.在哪展开?

c.到哪结束?

B.语言表达

a.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

b.详略得当

c.怎样表述逻辑缺陷?

第五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角度

一、选题的类型

按照评论与新闻的关系,新闻评论的选题可以分为事件性选题与非事件性选题。

1、事件性选题,已被称为“事评”,就是论事或就事论理。对于事件性选题而言,选题就是选事。事件性选题渐成主流:“政论本位”向“新闻本位”转化的必然。

2、非事件性选题,一般来说是“选问题”的选题,评论本身不包含新闻,评的是工作或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倾向、一个问题。非事件性选题的深刻性,决定了它的不可替代。

周期性选题——在事件性选题和非事件性选题之外,有一些特殊的选题,是以固定的时间周期出现的,比如纪念日或其他周期性活动为题的评论。

对“应时文章”的处理办法:紧扣现实,时效化、个案化。

二、选题的范围

三、选题的标准

1、“新、确、普遍”——郭步陶

2、“普遍、近”——康拉德·芬克

3、宜写难题,不宜冒险题;宜创新题,不宜袭旧题;

宜论大题,不宜钻偏题;宜撰近题,不宜辟远题。——林大椿

思想性,普遍性,重大性,时效性

四、选题的角度

1、逆向思维——习焉不察中的思想火花

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

2、累积效应——反复中蕴藏的规律

3、放大疑问——追问产生价值

4、直达核心——将问题“连根拔起”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标题、结构与文风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标题

一、评论标题的特点

标题,是以醒目的形式刊出(或播出)的、用以提示文章(或节目)内容的简短文字

新闻评论的标题以简短的文字提示或标明其论题范围、主要见解、基本倾向和情感诉求,是评论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

新闻标题与评论标题的区别

区别新闻标题评论标题

提示新闻中最主要、最值得注意的事实标明论题范围或传达作者态度、见解

标题任务

不同

观点态度蕴含于事实的概括、叙述中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

拟题手法

不同

标题结构

结构较复杂,一般由主题和辅题组成结构较简单,通常只有一行主题

不同

具体、确定,句式较完整,常用实题概括、抽象,句式较灵活,常用虚题

写作要求

不同

二、评论标题的功能

1、提示论题:提示评论议论的范围

2、体现论点:体现评论的中心论点

3、表明态度:表明作者的态度或倾向

4、引发兴趣:引发受众阅听兴趣

三、评论标题的要求

贴切:题文一致,用词准确,题意确切

具体:论题具体,论点清晰,指向明了

鲜明:有立场、有观点、有态度,有明确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

精炼:结构简单,句式简短,文字简洁

生动:富有新意、动感与活力,先声夺人,过目难忘

关于生动

(1)变换句式或语气

变陈述句为假设句,变陈述句为感叹句,变陈述句为疑问句

(2)活用成语、谚语、俗语

引用法:把成语、古语、谚语、俗语直接引入评论的标题,借助其本身特有的词义和人们通常的理解表达评论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意向

引用与借用——

化用法:对成语、古语、谚语、俗语做细微改动后,变化使用,赋予其新的内涵,以开阔思路,活跃思想,表达评论对客观事物的独特认识

易字法:通过改变个别字,或对个别字做顺序上的调整,使其变化词义,旧词新解

谐音法:易字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使所易之字与原字

谐音,使旧词新意或一词多义

(3)巧用修辞手法

比喻: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以此物描绘或表现彼物

比喻与夸张——

对照:把两种相互矛盾或悬殊巨大的事物、现象、思想、做法等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在强烈的反差中分辨是非、善恶、大小、远近、美丑等

回环法:把词语或句子在组合过程中颠倒重复,使其首尾呼应,形成回环,亦称“回文”或“连珠”

评论标题的生动性,评论标题的幽默性,评论标题的哲理性,评论标题的反思性

评论标题的抨击性,评论标题的文采性,评论标题的情感性,评论标题的怪异性

四、对评论标题的探讨

(一)、效率原则

效率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信息的量—限定空间(包括字数)之内的信息量;

二是速度—受众的接受、理解速度,表现为读者眼球在目标上的延滞时间,以及保存在读者记忆中的时间;

三是确定性。

评论标题要客观信息,也要标出主观信息

兼顾事实信息与观点信息的评论标题

(二)、五种选择

从信息角度看,做评论标题面临的问题就是要选择把评论中的哪些信息标出来。这些信息包括:评论的结果—判断;评论的对象—客观事实:评论的范围—话题范围;评论中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评论的方式。因此,评论标题中信息容量的选择依次为:

1、把判断标出来

2、把对象标出来。

3、把范围标出来。

4、把事物之间的关系标出来。

5、暗示出作者的倾向、评论的方式、角度或重点。

(三)综合视角

1、历时角度:标题的进化轨迹:范围题——对象题——判断题——附加、补充信息题

2、共时的角度——问题,观点,修辞,陈述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结构

一、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它的基本内容是:中心和顺序,层次和段

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详写和略写。它的实质就是组织材料问题,就是研究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表明事物内部各部分的特性和各部分彼此之间的联系问题。就议论文来说,结构就是整体论证问题,是属于形式方面的问题,是文章的…间架?”

从“认识的结构”到“表现的结构”

新闻评论的结构,一般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结构是指通过谋篇布局揭示主题、展开论证的内容组合,主要包括评论的开头、主体和结尾等。

“内层”结构反映论证部分的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

对结构的总体要求

首先,评论的结构要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或矛盾内部的本质联系,对内容的组织安排要具有内在逻辑性。

其次,评论结构的安排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

其三,结构还应做到:完整、严谨、匀称、有独特风格。

二、如何开头与结尾

“摆事实,亮观点,提问题。这也和新闻导语一样,把最能引起读者兴趣,最能引起读者关心的事实、观点、问题放在前面” ——于宁李德民《学会写新闻评论》“开门见山”的六种方法:

“1、从新闻由头说开去;

2、先摆情况;

3、先把问题摆出来;

4、先要把批驳的论点摆出来;

5、把结论摆在前头

6、从经典著作中引出一段话来说开去。” ——《新闻评论学》范荣康“有叙事开端的,有设疑开端的,有下断语起句的,也有以预测骇世的”

“第一句或头两句应该清楚,你需要明确表达本文的话题是什么,它对于读者为何重要。开头应简短干脆,直接点出论点”——道格·纽瑟姆詹姆斯·伍勒特《媒介写作》

文头叙事——注意归纳与概括,注意根据受众的接受语境来尽可能地节省地叙述事实——“众所周知”

文尾叙事——适用于篇幅非常短小的评论

“首尾效应”与“概略处理”——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开头与结尾(观点、判断、结论),把所评论的对象高度浓缩

“对此问题感兴趣的人们研究了认识的过程,并且重建了他们对论证的反应图式,发现,受众最易记起的就是在开头和结尾出现的论证。这叫做…首尾效应?。是否把最强的论证置于文本的开头和结尾还要看具体情境和其他因素。但是总起来讲,我们建议论者把他们最强的论证或者放在开头,或者放在结尾。”——爱德华兹·英奇巴伯罗·沃尼克《批判性思维与交流:论说中的推理应用》

三、评论主体部分的结构

评论主体部分是最富有变化的,内容复杂,篇幅较长。在中心论点下面,往往包含若干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即可作为本论部分的一个层次。它根据分论点之间的不同关系,一般采取三种结构形式,即纵向展开式、横向展开式和纵横交叉式。

纵式结构,也称递进式。文章层次之间的关系是逐层深入的关系,各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或由果溯因,或由团到果,像竹笋剥壳、蚕茧抽丝一样,使问题的论述逐步趋向深入。

横式结构,也称并列式。各层次之间呈现并列平行的关系。层次和层次之间,一般没有特别明显的主次、轻重的区别。它围绕着中心论点,分别从几个侧面、几个角度去分析论证。当然各个层次的内容之间仍然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纵横交叉式,或称综合式。大多用于篇幅较长、容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评论文章。这是一种纵式和横式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它既注意纵向的逐步推进,又注意横向的互相联系,使文章的论点能得到更为充分和广泛的论述。

第三节新闻评论的文风

一、文风:所谓文风就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文章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及作者语言运用的综合反映。它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的特征,是社会上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文章现象。

二、当下新闻评论文风的特征

变化原因至少有三点:一、政治民主在新闻媒体上体现为言论写作的社会参与;第二,媒体格局单一化的结构,也有所松动;第三,广播、电视评论和网络评论等参与性、交流性特别强的评论形式,也给评论语言带来了新的冲击。

三、新闻评论的文风要求

1、“表达深入浅出

论述形象生动

语言准确清新

情理交融

行文朴素精炼” ——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以直笔代替曲笔——人大新闻学院

“仆意谓:辩白是非,定其宗旨,正当明目张胆而言,使其词说沉着痛快,深切著明,显然易见;所谓不直则道不见,虽然得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宋严羽)

四、从文风到风格——对新闻评论语言的延伸探讨

影响形成写作风格的四要素:气——气质、才——才力、学——学识、习——习染

第七章新闻评论的体裁

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余论

一、社论

1、社论是什么——地位

“社论是一个报纸或杂志表明其总主笔或领导人意见之文章。” ——英·《韦氏大词典》

“新闻是报纸的身体,它表示出报纸的形状和形式,而社论版则是报纸的灵魂,要是没有了灵魂,身体就等于一具失去活力的躯壳” ——美·约斯特《新闻学原理》

“社论者,代表报社之意见,对于时事,有所解释、批评及主张,以期指导读者之评论也。” ——张友渔

2、中西方社论流变——作用

西方:起告知作用的社论;解释新闻的社论;阐明新闻意义的社论;辩论问题的社论;鼓动读者行动起来的社论;发起运动(指社会改革运动)的社论;进行说服的社论;给予评价的社论,宣布政策的社论;富有人情味的散文式社论。

党报社论:一定程度上代表同级党委的意见,直接传达执政党的主张和意见。

a.直接阐述当前形势和执政党的方针、政策;

b.对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或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与方向性事件表明态度;

c.重大节日、纪念日的应景式文章

非党报社论:向时评化、地方化演变,并成为一项日常制度。

二、评论员文章

1、评论员文章的地位:规格和权威性介乎社论与短评之间

2、评论员文章的种类:本报评论员,特约评论员,观察家评论

3、评论员文章的要求:题材重大,有的放矢,给人启迪

三、短评

特点:

体量:篇幅短小,500字左右;

观点:“评其一点,不及其余”;

语言:力戒空话、套话,开门见山

写作:依托报道超越报道

四、编者按

非独立存在,是对新闻稿件或一般文章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

按功能分为说明性按语、评价性按语

按位置分为文前按语、文中按语、编后按语

写作要求:文前按语缘事而发,点到即止,切忌把它写成内容提要或材料概述;编后只是对新闻稿件的一点联想和发挥,一定要有感而发,文字精粹,鲜明泼辣,忌隔靴搔痒,画蛇添足。

五、专栏评论

在评论中,那些一般有固定栏目名称、定期刊发的、作者个人署名的、短小的新闻评论统称为专栏评论。

开设种类:群众性言论专栏;个人署名专栏

六、余论

1、编辑部文章

2、任仲平

3、述评

新闻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是把“述”和“评”相结合的文体。即在深入调查和认真研究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对某些典型而有价值的事实所发表的意见和观点。

大致出现过三种写法:价值评判鲜明;揭示事件内在联系,不做好恶评价;综述事实和各家观点。

述评的优势:深度与广度

写作要求: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第八章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节电视新闻评论概述

一、中国(大陆)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80年7月以央视的《观察与思考》为标志;

第二阶段: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开播;

第三阶段,从2009年央视改版为起点,大量即时评论节目的推出,新闻评论节目步入一个新阶段。

二、当下中国典型电视新闻评论栏目概览

大陆:《新闻1+1》、《今日观察》、《新闻周刊》、《对手》······

《新闻1+1》

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最质朴的新闻。《新闻周刊》

眼下的中国,变化剧烈,选择什么样的新闻,以什么样的眼光,能将过去七天的中国浓缩在一本45分钟的电视新闻杂志里,是我们每天都在不停思索的问题。我们经历过痛苦、困惑,我们也拥有过快乐和自信,我们追求的是希望作一本有理想、有责任感、有尊严、能够记录历史的新闻杂志,而我们更期待的是,能在与您的沟通交流中获得启迪,因为这是我们一起经历的时代。

凤凰卫视(面向大陆观众)

新闻脱口秀,有报天天报,时事辩论会,天下被网罗,媒体大摄汇,文涛拍案

倾倾百老汇,凤凰资讯榜,解码陈文茜,一虎一席谈,锵锵三人行,时事·评论

新闻今日谈,时事开讲,总编辑时间,凤凰全球连线,凤凰早班车,午间特快

时事直通车,华闻大直播,时事亮亮点,台湾一周重点

台湾:《2100全民开讲》;

《全民乱讲》——《全民大闷锅》——《全民最大党》

三、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

实时评论,专题评论,集纳式评论,辩论式评论,独立评论,互动式评论,记者现场评论四、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一)、包含全部媒介元素,形象直观;传播迅速,转瞬即逝

群众性——间接的话语权转化为直接的话语权

电视新闻评论的基本语态——夹叙夹议、边述边评

(二)、非语言符号作用明显,因此要注意情与理的平衡和控制

非语言符号是指信息传播不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而借助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

非语言符号在电视新闻评论的表现主要有:

1.体语(身体语言)

2.类语言——人发出的有声而无固定语义的信息传播

电视新闻评论所包含的信息主要有三类:

一是事实性信息,常作为引发或佐证论点的证据;

二为意见性信息,常作为论点的组成部分或中心论点的分论点;

三为情感信息,常作为事实性信息与意见性信息的粘合剂或发酵素。

电视视评论性节目必然经历一个展现或再现事实发展、意见传达、感情经历的过程

由事入理、情理交融——遵循三个基本的逻辑顺序:

一是遵循事物发展内在的逻辑顺序(原因→过程→结果;背景→经过→前景); {事实性信息} 二是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上的逻辑顺序(现象→本质;个别→一般;肤浅→深入); {意见性信息}

三是遵循人的感情变化的逻辑顺序(酝酿→积蓄→生成→爆发;起伏波澜间的自然过渡与转换) {情感性信息}

(三)、参与主体多,各有要求

主持人——控场能力:组织话题推进问题把握节奏控制冲突导致破裂的临界点

评论人——传播能力:清晰表达反应迅速观点有锐度稳定厚实的价值观支撑

第二节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观点的深化与表达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挑战

首先,多元意见表达成为现实,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其次,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传统的运行模式导致对新闻事件反应滞后

再次,电视媒体以收视率为导向的经营机制对新闻评论节目也造成很大冲击

此外,专业评论人才缺乏,也是制约新闻评论节目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突围之道

定位与选题:

更多触及权力监督、权力规制、公共决策科学性、公共治理有效性等敏感议题,通过个案对中国社会运行肌理、体制脉络做出公允、客观、平衡的解析。同时站在历史的纵深图景下考察同类事件,作出更理性、更富建设性的评论。

没有不具备社会价值的选题,只是因为没有发现社会价值的能力。从比受众“先知先觉”的教化者,转变为具有“受众意识”的引领者。

形式与风格:

在观点多元的时代对观点的质疑更容易深化观点本身;

从个性化到人格化

技术与经营

第九章新闻评论的伦理

引言:关于伦理学

“伦理学就是人们对行为规范或者说正当性的反省”——伦理问题就是人们的行为是否正当、是否合乎道德的问题。

一、新闻评论的伦理

1、公域与私域的界限模糊背景下的首要责任

评论写作,应该“宗旨正大,否则纵有所代表或创造,无非不健全之舆论耳。主持笔政者,应有洁白之胸怀,爱国之热心,公平之性情,听良心之驱使,作诚恳之文章,为众请命,或示人以途,总以国利民福为归,虽有所触忌,亦见义勇为,当仁不让。如是则其所撰之社论,自为读者所重视,政治因之改良,社会因之进步。”——徐宝璜

1、新闻评论的伦理原点——本质上,新闻评论是传播者与接受者这两个主体的关系问题。它既应当表现为传播内容与传播动机的道德性、公益性,也应当表现为客观社会影响的道德性、公益性。新闻传播应当使接受者眼更明、耳更聪,在传播关系中更自由、更自主。更具辨识力,而不是相反———更容易被传播者左右、操纵、控制。

强化个人与强化社群:

“强化个人”,是指“意见传播者应提供给受众多种机会,(由他们自己)做出自由的、知情的、重要的选择,而不是限制他们的选择。”

“强化社群”是指,“致力于加强社会的评论写作者,应当寻求各种机会去更有效地帮助由生活和工作在一起的人们构成的各种团体。他们寻找平等分享资源的各种途径,并为受众提供各种方法来做出困难的决定。”

2、新闻评论的伦理——论据、论证的真实、正确

意见的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强奸者、引诱者和情人

3、新闻评论其它伦理问题

真实署名与身份说明,评论的自由权界限,回应与争鸣,禁止评论

真实署名与身份说明:

“有人说,社论须署名,则社论更难找人写了。我的看法是,争取言论自由必须用真姓名,才可以表示负言论的责任。若发言人怕负言论的责任,则不如不发表这种言论,所以我办《独立评论》五年之久,没有发表一篇假姓名的文字。我们当初的公开表示是…用负责任的态度,说平实的话。?这种态度,久而久之,终可以得到多数读者的同情和信任。”——胡适“(新闻媒体的言论)有偏见不怕,怕的是大众媒体把这些有偏见的言论匿名发表出来,使读者看不出作者来自那一个利益集团,误使公众相信作者代表了全体公众的利益。······在一个面向大众的媒体上,就公众所关心的问题发表言论或批评,报纸必须署上作者的真名实姓和供职单位(如果无职业,也要表明是无业人员。无业人员也代表一种利益集团)”评论的自由权限:公众人物与新闻事件中焦点人物个体权益的让渡区别

回应与争鸣:

“供给各方平等发表机会。新闻既为国民之言论机关,社外一切来件,但须所记不虚,言之有理,不应问其属何党派,及与本报主旨向背,而予以刊出,供世人讨论,给各方平行待遇。”

——徐宝璜的《新闻纸之性质与价值》

禁止评论:

禁止公开评论的事项:涉及公民隐私与公共利益无关的案件,不宜公开审判的案件,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都不能公开评论。至于鼓吹、煽动阴谋推翻政府或叛国的言论更为各国法律所禁止。联合国(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9条规定,言论自由这项权利的行使“带有特殊的义务和责任”,依法要受到“为尊重他人权利或名誉”以及“为保障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者公共卫生或道德”所必需的限制。第20条规定,“任何鼓吹战争的宣传”,任何鼓吹民族、种族或宗教仇恨,构成煽动歧视、敌视或暴力的主张”,均应依法予以禁止。

小结:新闻评论的伦理规范建设,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新闻评论的内容,应是在民主、法治和社会基本价值观的底线之上,表达积极、进步、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众团结的各种观点。

2、新闻评论的形式,应是在论证中不得使用不利于读者把握、理解事实,独立、清醒地进行判断的论证方法或修辞手段。

3、评论写作者的写作规范:不论评论者持有什么样的观点、立场,或者有什么样的利益背景,都应该公开坦荡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得通过隐瞒等手段影响受众的理解,以致误导舆论。

【考试加油!!!!】

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和讯博客纪文波 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 评论:指出客观事实发表意见、提出看法、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它是一种政论性的文体。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按体裁可分为:社评、述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杂文等。 按媒介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 按对象分:时政、经济、法制等 1、新闻评论学的内容:它是一门政治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新闻评论的特性、功能、运用,新闻评论的现状和发展,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以及各种评论体裁的不同特点等。 2、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团结人民,引导舆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3、评论相对于事实报导的优势: A、更为深刻。信息的层次深、说道理有智慧,反映的是隐藏在事实背后的规律、原则。 B、更为明确。评论的意见直接明了,直抒胸臆,态度明朗 C、独特。追求个性化,包含个人的感情、见解、看法,有个人特点,不求同,但求异,提供个人独特的视角。 D、概括性强。作为一种意见信息,评论以讲道理为主,观点比较抽象,具宏观性。 4、评论与报导的关系(二者是新闻宣传的两种基本手段。报道是主体、基础,评论是旗帜、灵魂。) 区别: 报导 内容:客观事实的真相,强调受众对事实的理解、认知 方式:通过记叙讲清事实,用细节表达情感、意见 目的:传播信息、满足未知 情感:中立、客观,将意见和观点隐藏于报导之中 思想:平和、稳定、含蓄的 深度:表层事实 评论 内容:基于事实的分析、评价、议论,强调对事实背后的原理、规律的发掘 方式:摆事实、讲道理,采用概念、判断等逻辑方式,形成意见 目的:使新闻的内在思想得以引申、升华、引导YU论,弄清本质 情感:干脆、直接、酣畅淋漓 思想:立意高、视角奇、观点新 深度:触及思想、制度本质 联系:A、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强调、深化普及 B、作为新闻体裁,二者都要求客观、公允、有的放夭 C、二者都是新闻媒体宣传报导的主要形式 D、都必须讲求新闻性、真实性

新闻评论重点

1,新闻事实:那些对接受主体而言有价值的事件,或者指能受到大众重视或者 为大众喜闻乐见,并能在实践中产生较大影响和作用的事件。 2.新闻评论:属于言论的范畴,是现代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受 众传播的对有关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新闻事实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所表达的意见性信息。是言论的重要形式。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传播,追求意见表达与传播效率。 3.社论:社论是代表报社、刊物或通讯社编辑部就当前国内外时事或重大事件发表的权威而慎重的言论。社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是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言论形式。 4.评论员文章:是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一种评论形式,是中型的评论文章。这类文章一般在1000字左右,往往就某一问题或选择一个重要的侧面发表意见,作更深一层的分析。 5.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强调文章作者的身份。这类评论对象大多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专题性更突出。 6.短评:是一种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评论形式,篇幅一般在 6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1000字,在报纸上较为常见。特点是内容单 一、论题集中,分析扼要,开门见山、一事一议。 7.编者按:是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 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 较为郑重的场合。 8,专栏评论: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的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12.:述评:是新闻与新闻评论的结合体,是以夹叙夹议方式传播新闻信息和思想观点的新闻体裁。 13.选题: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 象与范围。 14.立意:是作者对所选的论题做出的判断,包括一篇评论的中心思想和基调。 15.结构:是谋篇布局见诸于文字的外在形式,指的是文章各个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 之间的关系的安排,它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 16.论点:是评论者要告知受众的见解,观点论断或主张。

写作指导:如何写好新闻评论

如何写好新闻评论 浅谈我的新闻评论观 新闻评论是所有新闻作品中比较特殊的一环,不似通讯、消息等新闻文体要求高度客观,新闻评论只要是立足于事实,其所言不受诸多限制,可以嬉笑怒骂、可以寻章摘句,亦可以高瞻远瞩,只要文责自负便可。 新闻评论形式自由,从长短来讲,可以寥寥几百字,就事论事、点到即止,这类评论的特点是一针见血、以语言和观点取胜。评论也可以洋洋洒洒几千字,以小见大、分析鞭辟入里,这类评论则以缜密的思辨和旁征博引取胜。而无论哪一种评论都离不开深厚的学识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以及良知的坚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评论更需要有冷静的头脑和高屋建瓴的气魄和能力。离开这些,新闻评论就不免隔靴搔痒、言穷气短,令读者观后或不以为意或一笑置之,起不到引起思考和讨论的作用。从这点来讲,虽然评论较一般新闻自由性强,但写好评论绝非易事。从事实到观点的选择、提炼和表达都蕴含着深刻的学问。一般来讲,要有重要的事实,新颖的观点,以及成熟的表达。 事实是一篇评论的由头,事实的发生是客观的,不需要有人为的提炼和修饰。评论者只需做出选择即可。评论选择的事实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经过记者报道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的事实,也就是平时所说“热点”和“焦点”;另一种是并未得到公众的注意还未形成舆论的事实,可以看做“冷点”,通过有力的评论让这些事实

18 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无论哪一种事实,都是与人民生活和福祉息息相关的。“激 浊”一文关注的便是 2011年10月发生在广东的小悦悦事 件,一个倒在车轮下的两岁女童经历了肇事者的逃逸和 个路人的漠然,最终被一个拾荒者救起,却仍然没有能够生 还。这一事件之所以造成了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应,正因为我 们处于一个社会变革、信仰流失、价值观重塑、人心浮躁和 焦虑的时代。小悦悦事件的震撼让很多人暂停了忙碌求生的 脚步,回视灵魂深处的一抹阴暗和深藏的人性光明。这是事 实的力量,这样的事实让拿笔的人有责任、有义务去关注和 写作。 新颖独特的角度、深刻有力的观点无疑是一篇评论的核 心。没有好的观点也就无所谓表达。观点的选择要建立在公 民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心之上。我坚定认为只有“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才能写出真正的好评论,玩世不 恭的调侃读起来有趣却容易流于肤浅,当然我指的不是表面 上的玩世不恭。“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 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些名人包括司马 迁都是在痛苦中“有所郁结”,从而“发愤”著书,为世人 留下宝贵遗产。同时,严肃而庄重的态度会感染读者,让读 者感同身受。 一个新闻事件,头绪万千,有的人会觉得事实就摆在那 里找不到什么观点,有的人会觉得思路太多不知选择什么角 度。此时观点的提炼便是要在芜杂的事物中找到观点的突破 口。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章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二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是什么?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的实质,体现新闻评论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为当前实际服务的方向;它们虽然各有侧重,却都是新闻性不可或缺的内涵。 三新闻评论为什么要强调时效性这一原则? 时效性有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侧面:一为时间,讲究尽可能缩短新闻作品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一为时机,即强调因时应势,增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之快慢。时效性的这两个侧面,一则注重绝对时间,一则讲究相对时间,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新闻评论特别是那些因特定新闻事件而发的评论,赢得时间往往意味着赢得主动权。忽视时间这一因素,则可能是评论成为“马后炮“,削弱以至于完全丧失存在的价值。 四新闻评论的针对性与一般论说文、政论文有什么不同? 1、它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使命,以随时分析社会普遍关注的事物、提供切合实际的见解为己任。 2、它的注意重点总是集中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那些关系全局、亟待解决或急需唤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上。 3、它无论采取哪种论述方式,都以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有利于促进事物向预期的目标转化或发展为目的,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社会效果。 所以,作为新闻评论新闻性内涵之一的直接针对性,主要强调的是“直接”,直接针对宏观实际、针对社会关注焦点、针对受众的疑难,而不像一般论说文、政论文的针对性那么宽泛。 五新闻评论政论性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就是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起作用在于: 首先,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选择、处理内容的主要依据,那么,政论性则影响甚至决定着它的内容表达,包括一篇评论的整体布局以至于表达方式和方法。 其次,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政论文的分水岭,那么,政论性就是它不同于其他新闻体裁的基本界限了。 六新闻评论政论性的特点? (一)明确阐述对于事物——评论对象的看法 (二)以说理为主要手段 (三)着重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政论性的核心) 七简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新闻评论:⑴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本质上属于主观认识 ⑵主要诉诸说理,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合乎逻辑 ⑶强调说服力,要求正确、中肯地分析事物,揭示事物本质 ⑷注重通过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的分析,引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识,启发 人们作“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联想。 新闻报道:⑴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本质上属于客观的反映 ⑵主要运用叙述、描写手段,要求诸“要素”完备、明白、确切

新闻评论知识要点

新闻评论知识要点 一、新闻评论 1.新闻评论的概念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2.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3.新闻评论的种类 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4.新闻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 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 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二、如何根据所给材料以某种角度写新闻评论? 一段先简要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二段分析这种现象或事件出现的原因,即为什么; 三段主要提出自己的看法,主要是分析事件的内在层次和背后反映的社会意义,即是什么样; 最后提出解决建议和意见,提出畅想,即怎么样。 (写简单的新闻评论的格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新闻事件;第二部分:说明事态发展情况;第三部分:具体说明社会反映。) 三、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

浅析新闻评论的新形式

浅析新闻评论的新形式 —网络新闻评论 摘要:新闻评论以触及世界每天变动的新闻为基础,发掘和提高人类对现实的理智。电视、杂志和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一直为受众喜闻乐见。而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无可比拟的个性化、平等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其成为新闻信息的最大集散地。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评论成为后起之秀,它在短时期内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地位,并且与报纸等传统媒介相互交融,互为补充。 关键词:新闻评论,网络评论,超越 Abstract: News comments based on identifying news that hit the world changes every day which enhancing human sense of reality. News commentary concludes television,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and other traditional media have been loved by the audience. The network as a new media have unparalleled personalized, equality, and other interactive features make it the largest distribution center for news and information.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age, the network reviews become a rising star, which in a short time to establish its own unique position and mix with newspapers and other traditional media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 Key words:news comments, the network reviews, beyond 一、网络新闻评论概述 (一)网络新闻评论概念的界定 界定网络新闻评论概念之前,首先界定一下新闻评论的概念,“新闻评论是指针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做出分析和解释的评论性意见。”1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如果说新闻是客观反映社会现实,评论则是表明媒体对于新闻的态度。因此,很多传统媒体都非常重视评论,重视传播自己的和读者的“声音”。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以超乎寻常的速度由信息传播工具嬗变为一种媒体形态。网络媒体的出现,使新闻评论有了新的传播载体,也放大了新闻评论的威力。综合目前各类网络媒体及网络评论学术著作中对网络新闻评论所做的定义,本文将网络新闻 1金梦玉.网络新闻务实.[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89

新闻评论【实例】

有必要对富士康危机进行标本研究 (文章标题属于陈述式标题,完整的表达了论点,概括了客观性信息 即富士康危机,以及作者的主观看法要对其进行标本研究。标题体现 了本篇评论的中心内容) 1、也许多年以后,人们再回想2010年的富士康员工连续坠楼事件(事实),更能看出它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由一连串个案形成的“富士康危机”,不仅牵扯到企业文化、社会心理,也涉及制造业链条、经济发展方式,足可以作为研究当下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突出矛盾的典型标本(观点)。(事实与观点相结合)(第一段主要讲,将富士康个案当作标本来研究当下我国经济转型的矛盾。) 2、我们都倾向于相信,“富士康危机”不仅仅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坠落,背后必然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或经济、或社会、或文化、或观念,或兼而有之。(事实)这一事件已然超越了富士康企业本身的范畴,需要靠从政府到企业、从学者到社会各方面力量的集中探究,大家都应该有所思考。真正把“富士康危机”的原因搞清楚了,不光可以阻断下一个跳楼者的步伐,更能够举一反三,为其他企业或者社会其他方面的工作提供有益镜鉴(观点)。(“不光。。更”属于递进关系,指出,如果将富士康个案研究透彻,同时也会有利于其它企业的发展。)(事实与观点相结合)(第二段,提出了将富士康作为标本进行研究的原因。) 3、在笔者看来,“富士康危机”可视为加速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标志性注脚。(过渡句,由第二段将富士康作为标本的原因引出本段,富士康危机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标志。)一说起转变方式,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那可能是远远不够的,更加重视劳动者的“体面”、“尊严”和“幸福”,或许才是发展方式转变追求的终极目标所在。(这一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也说明了对富士康标本研究后得出的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在今天,新一代打工者对企业、对社会的要求,越来越多地超出物质生活层面,而有了更多更丰富的内涵。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必须敏锐地捕捉这种社会心理变化,提供与时俱进的政策保障和社会环境。(第三段主要讲,由富士康作为标本指出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尽可能了解满足新一代打工者的除“经济”外的“内涵”。) 4、实际上,富士康工厂的员工们在物质层面上并不处于最低层次。如同媒体报道的那样,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富士康给予员工的工资福利相对较高,工作生活管理也相对规范。(事实)然而,(转折词,引出员工真正需要的并不仅仅是物质方面)连续发生的员工坠楼事件表明,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足以让员工丧失满足感、幸福感(跟第三段的“体面”、“尊严”、“幸福”相照应),产生心理畸变,甚至选择抛弃生命。从现有的信息来看,这种绝望不仅仅有物质上的因素,更多的是出于尊严的贬损、友情的缺失、人之为人的意义感的冲淡。因此,面对危机,富士康公司的管理者难以免

新闻评论写作复习重点

上编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选择】 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报刊。 2、和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可以说是有形的意见。 3、新闻评论作为政论性的载体,其首要的特征是新闻性。 4、新闻评论学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之外,还具有政治性。 5、新闻评论说理分析的切入点主要有理论捆、政治、政策、思想。 [简答] 1、新闻评论主要有那些体裁? 新闻评论的体裁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 2、新闻评论的特点有那些? 新闻评论的特点主要有: (1)新闻性 它有表现为: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 发表意见;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 具体表现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 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 面向广大群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3、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 (1)引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却中的态度。 (4)深化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选择] 1、新闻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是选题和立论。“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对评论写作而言,讲的就 是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 2、新闻评论的选题是指选择和确定论题。 3、立论要做到新颖的前提是准确。 4、新闻评论若能及时地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其立论就有前瞻性。 5、引语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作用主要是充当论据。 6、立论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 7、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预见性。 [简答]

(完整版)浅谈新闻一加一

浅谈《新闻1+1》 《法院先审“大法官”》,大家一直在等待的足坛反赌、打黑这样的案件终于今天开庭了,为什么等待了很久,因为从事发到现在已经800多天过去了。第一个出庭的是张建强,一个曾经主管裁判工作的人,裁判大家都知道,是足球场上的法官,作为在中国职业联赛当中主管裁判工作的张建强,可以称为大法官,所以法院先审大法官也就成了我们今天节目的一个标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得节目中的其中一期。它谈论的是当天最热的新闻话题,它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采用“1+1”即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闻观察员的双人谈话模式,解析新闻背景脉络,这就是《新闻1+1》。 从每一期的标题例如:如何医治“医患之伤”?、中日如何“不惑”?···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些许黑色幽默,以及从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白岩松式的风格。的确,白岩松是节目的关键,可以负责任的说没有白岩松也就没有《新闻1+1》,因为他不仅仅是节目的主持人,更是栏目的策划人。 《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节目形式与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颇为类似。主持人、新闻观察员共同对重大的、热点的时事话题进行探讨,并以直播的形式播出。 《新闻1+1》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关注,能够成功,在如今众多的新闻节目中脱颖而出,我想与它的革新与特色是分不开的。首先它突破了央视以往新闻节目的模式,大胆采用直播,节目在形态上寻求突破,由主持人与评论员的一对一访谈模式,改为由主持人承担评论员职能,对新闻热点展开个性化的评论与报道。在报道风格上,新版栏目强化“丰富的信息量”、“明快的报道节奏”与“鲜明的主题性”的融合,突出评论内容的多元化、深入性与媒体性特色;在关注题材上,栏目将进一步强化热点新闻的跟进,依托各地应急报道点资源,第一时间采访新闻当事人,突出热点新闻的即时延展。配合改版,栏目以“主播制”进一步强化主持人的符号特色。 主持人是它的另一大亮点,白岩松皱着眉头,表情凝重,标新立异的修辞,咄咄逼人的口吻,专家一样的评论,学者一般的反问,最后引出自己的希望与思索。机敏和语言犀利是白岩松的优势,他主持的节目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其主持风格自成一派; 它的意义引领了cctv电视评论的新时代,新闻立台是央视扩大国家级电视台影响力的核心举措,也是完善频道专业化,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步骤,《新闻1+1》开设时间虽短,但从它身上折射出了多年来央视新闻评论的发展状况,也可以进一步看出其在新闻频道系统话进程中的不可缺失的重要地位。

新闻评论案例

关于5月3日成都暴打女司机事件的两篇评论 中青报:为暴打女司机叫好就是戾气弥漫的体现 5月3日下午,成都市锦江区某十字路口处,司机张某开车逼停女司机卢某,将其从驾驶室内暴力拉下车并拳打脚踢。张某称,卢女士的车子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变道,使她车内的孩子受到惊吓,因气不过,她随后一路尾随并实施殴打。卢女士表示,因自己对道路不太熟悉,确实在变道时突然点了一下刹车,但当时两车并没发生剐蹭,“根本没有想到这个男子会一路尾随并破口大骂,最后把我逼停把我从车里拉出来毒打。”(新华网5月4日) 无论就是知书达礼的小资,还就是风度翩翩的白领,当她们握紧方向盘时,都容易变得脾气火爆、乱飙脏话。这种通病在汽车社会见怪不怪,此即所谓“路怒症”。新闻中的男司机,无疑就是“路怒症”的典型患者。百度一下相关新闻报道,因“路怒症”滋生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在陕西西安,小车称公交车挡了路,两男子逼停公交车后上车暴打司机,司机的鼻梁骨被打断;在甘肃兰州,一辆奥迪车欲停在医院应急通道被阻拦,女司机下车用膝盖与高跟鞋狠撞狠踹保安…… 相比之下,成都这名男司机无疑更残暴更凶狠。瞧那视频,当事女子开车突然变道固然不对,好在并未造成任何剐蹭,该男子竟一路尾随直至将对方拉出暴打才解恨,可见该男子心胸何等狭窄,“路怒症”暴戾之气又严重到了何种程度。若说女子突然变道让男子车内的孩子受惊,她如此暴打陌生女子,这孩子又当有何观感? 诡异的就是,面对“有视频有真相”,居然还有很多网友无视暴行甚至为之叫好。有的说“这样的女司机就该教训一下,打得好”,有的说“打打让她长点记性也好,她活该”;更有甚者,叫嚣“女人就不应该拿驾照,开车上路就就是危险因素,就应该被打”。瞧到这些就是非不分、良莠不辨的评论,实在让人不寒而栗。不排除某些女司机确实开车技术欠佳,但所谓“马路杀手”真的全就是女司机不?胡乱变线、强行超车、闯黄灯、爆粗口……凡此种种,自认技术一流的男司机们哪一样少做了?

新闻评论试题答案

一、 二、 三、概念题: 1、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发表的,具有一定思想倾向的言论的总称,它是新闻实践中主要针对现实生活中恶重大事件或重要事实以及人们思想中的突出问题进行评论,说理的一种新闻体裁。 2、论点:所谓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 3、论证: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4、论据:所谓论据,就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论据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论点是从哪里来的,或是怎样被证明的。 5、选题: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新闻讨论的对象与范围。 6、立意:是作者对所评论的对象,包括人物、事件、现象及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意见,确定评论的主要思想,它是评论的灵魂。 四、填空: 1、新闻评论的特性:信息的全面性、评论的逻辑性、客观的辩证性、丰富的人文性 2、新闻评论的选题类型:事件性、非事件性、周期性 3、立意的要求:立意务必正确、立意力求全面、立意追求深刻 4、论据的要求:1}真实2}准确3}充分4}典型 5、在新闻评论的事件中选择事实要做到什么:选择真实的事实、选择新鲜的事实、选择的典型的事实 五、单选: 六、简答: 1、新闻评论按内容性质主要分为哪些类型? 答:1)立论性新闻评论:主要运用正面论述方式方法,倡导符合时代和 社会需要及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新事物、新经验、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风尚的一种最重要的新闻评论。 2)驳论性新闻评论:以违背社会发展主流,阻碍社会进步的旧事物和错 误思想观念为对象,以批评、反驳、揭露、抨击等为基础论述手段以帮助广大群众划清是非界限,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倾向的能力帷幕的的新闻评论。 3)阐述性新闻评论:一种有自己的特定内容取向和论述范围的理论性新闻评论的扩展性评论。 4)解释性新闻评论:以新事物、新问题为论述对象,以客观的分析、解

二、新闻评论的定义和特征

第二节: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理论文章以及深度报道的比较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联系和区别 反映内容:新闻报道:“知”“用事实说话”新闻评论:“感”“悟”对事实的观点看法 写作目的:新闻报道:传播信息,形成舆论。新闻评论:释疑解惑“说长道短”“一吐为快” 表达方式:新闻报道:记叙为主,讲清事实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什么等)新闻评论:议论为主,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写作要求:新闻报道:以“真实性”为原则,以讲清“五个W”为基本条件 新闻评论:以“公正性”为原则,做到以理服人 地位:新闻报道:主角新闻评论:灵魂和旗帜 总之,新闻报道以摆事实为主,新闻评论以讲道理为主,这一?报?一?导?,各司其职,构成新闻工作?摆事实、讲道理?的全过程。有?理?没?事?难以接受;有?事?没?理?看不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的比较 理论文章指发表在学术版或理论版上研究当前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问题的社会科学论文。 与新闻评论相比,它主要对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或从理论上对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理论阐述比较多,内容比较全面系统,篇幅较长。 联系: 都属于议论文范畴,都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区别:新闻评论 1、具有更强烈的时效性; 2、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 3、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 新闻评论比理论文章有更强的现实针对性 新闻评论: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人们普遍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就新闻现象提出问题,说明道理。它通过评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阐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或者通过评论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指导实际工作。理论文章: 主要对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或从理论上对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理论阐述比较多,内容比较全面系统,篇幅较长。 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的比较 什么是深度报道 《新闻学大词典》的解释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深度报道不满足于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 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到外的综合反映。 时间:采访应包括过去、现在、未来; 地点:不仅包括现场,还包括‘现场’延伸或涉及到的地方; 人物:不仅要采访当事人,而且要采访其他有关人员; 事件:一方面对事实本身的情形,细节要尽可能做详细采访,对相关联的事实也应进行采访;深度报道: 把主要精力放在和上WHY和HOW上,说明来龙去脉,阐明本质意义,估计事件影响,揭示发展趋势。

【VIP专享】新闻评论期末重点

选择填空 选题和立论的前提——调查研究。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要达到前述要求,其关键和前提在 于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搞好调查研究。 评论标题的功能:提示论题、体现论点、表明态度、引发兴趣 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 (一)强烈的新闻性——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看:时新性、显著性、重要性、接近性 (二)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从其本质属性的角度看 (三)广泛的公众性或群众性——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 (四)严格的科学性——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论点:就是评论要告诉受众的见解、观点、论断和结论。 好评论应当提出人人意中所有但笔下所无的见解。 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评论论点得以成立的依据,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其作用在于形成论点、 引发议论和证明论点。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数字论据、故事和典故论据。 论证: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论点得以确立和得以证明的过程和方法。 选题: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新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确定要评论的若干问题,反映这家媒体这个时期内的 宣传报道思想,一般以计划的形式出现,也叫选题计划;二是指一篇新闻评论选择并确定论题,即选择和确定 评论所要分析、议论的对象和范围,体现特定的写作意图。 立论:形成和提出评论的中心论点,即确定评论的主要看法和基本见解 评论员文章分为: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文章 编者按语分为:文前按语、文中按语、编后按语 专栏评论特点:稳定性、时代感、群言型 编者按语: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编者评论。配合新闻报道发展的短评:从报道中来又高于报道。 名词解释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 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类型。它包括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等基本体裁,以及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的各 种独特样式,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传播媒介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内容及目的的各类 评论文章或节目形式的总称 选题: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新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确定要评论的若干问题,反映这家媒体这个时期内的 宣传报道思想,一般以计划的形式出现,也叫选题计划;二是指一篇新闻评论选择并确定论题,即选择和确定 评论所要分析、议论的对象和范围,体现特定的写作意图。 在新闻评论写作或制作过程中,选题是第一道工序 选题的及时与否,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评论的质量和成败 立论:形成和提出评论的中心论点,即确定评论的主要看法和基本见解 它贯穿于评论的始终,起着统帅整篇评论文章或整个评论节目的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选题确定了评论“说什么” 论点:就是评论要告诉受众的见解、观点、论断和结论。 好评论应当提出人人意中所有但笔下所无的见解。 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评论论点得以成立的依据,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其作用在于形成论点、 引发议论和证明论点。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数字论据、故事和典故论据。 论证: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论点得以确立和得以证明的过程和方法。 新闻评论的文风(新闻评论语言的特点:) 一、论断准确,态度鲜明 (一)、总是以第一人称面对受众直接讲话(二)、在语言上多采用判断句式 二、注重概括,逻辑严密

新闻评论讲义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编辑部或作者个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二、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1、论题的新闻性 (1)现实的针对性。指它的内容是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针对当前重要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括人民群众中的某些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应当是当前最值得评论的,最需要通过评论来发表意见的,也就是具有评论价值的。 (2)强烈的时效性。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及时提出问题,不失时机地对某些重要事件和问题做出反应或表明态度。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并不是单纯地求快,而是要根据形势和评论内容的需要及时发表意见。发言要适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以求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2、论理的思想性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说什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它针对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事实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2)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

(3)新闻评论的深化作用。新闻评论的政治性决定了它要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 三、新闻评论的写作要素 新闻评论本质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一种,主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大要素构成。 1.论点:也叫立论,是作者提出的基本主张或重要观点,可以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两种,在一篇新闻评论中,总论点是作者对某个新闻事件总的看法,所以必须要有。而分论点是为了把总论点论述清楚而进行分条阐述,看生可以根据实际写作情况而定,分论点可有可无。论点提取的几大要求: (1)论点要正确 意思是要站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上,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评论要符合人民的意愿,不能枉顾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一意孤行。(2)论点要有针对性 由于考试时间有限,且有字数要求,所以要有针对性,一针见血,直切主题。 例如每年公务员报考热,但弃考十分严重现象。原因何在?考生在提炼论点时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提炼出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比如谈谈公务员体制改革问题;人生价值实现的问题;以及现代年轻人的正确的择业观的问题,才会具有针对性。

关于新闻评论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新闻评论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信息网络系统化的今天,传统“新闻”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新闻已经不是以前说的仅仅是对事实的“报道”,而是对正在、新近发生或发现有价值事实及意义的“信息传播”。它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新兴媒体,运用对事实过程的描述和对该事实性质判断、价值意义的评论让大众更深切地感受和领悟该事实。也就是说,新闻的本意中就包括了具有描述性质的报道和具有解读性质的评论。 目前媒体的实践表明,人们对评论的需求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它能提高受众的信息接受效率,从而增强新闻的影响力。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有两种信息,一是传播事实信息,一是传播观点作息,两者合一才是新闻真正完整的含义。人们接受信息,不仅需要及时了解该事实的发生过程,同时也想知道该事实发生的性质和意义。随着信息传播的广泛和及时,一般来说,在短时间里掌握某一事实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要完整、准确、有效地把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何评判这一事实,这一事实的性质、意义如何,却如同天底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必定是因人而异、千姿百态、千差万别的。而且,人们通过对这些“不一样的树叶”的识别,不仅可提高自己的观念意识和主动参与、表达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帮助人们更深切地感知和认识该事实。同时,一家媒体评论水平的高低,也是人们鉴别或偏爱某一媒体的重要尺度。媒体的评论水准如何,已成为人们选择或购买某一媒介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当下,不少的媒体都在重视和加强新闻评论,推出了大量的评论专栏(栏目)、专版和专刊,不仅吸引了大批精英人 赵振宇 摘 要:当下,不少的媒体都在重视和加强新闻评论,推出了大量的评论专栏(栏目)、专版和专刊,不仅吸引了大批精英人士加盟,而且,大众评论、公民评论的趋势日渐高涨。媒体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思想的竞争。谁想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精心打造评论,扩大评论队伍,提高评论素质,扩充评论版面或时间,改革评论生产方式等等,已经成为媒体新一轮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研究和发展新闻评论的实践和教育。 关键词:新闻评论功能 新闻评论实践 新闻评论教育

播音主持即兴评述:新闻播报评论实例

播音主持即兴评述:新闻播报评论实例 近日,北京的气温持续走低,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风景区的大小水域却难得"宁静",一些钓鱼爱好者的偷渔偷钓屡禁难止,令有关部门头疼不已。 尽管后海湖面的边缘地带已开始结冰,但严寒并不能阻止偷钓者的脚步。记者在湖边看到,不少人手持渔具分坐在湖边的背风处,身边的小桶里多少都有些"收获".旁边有不少人驻足观看。在这些人身后,"禁止游泳钓鱼"的警示牌赫然在目。据钓鱼者说,来这儿钓鱼就图个好玩。 对于景区水面的偷渔偷钓行为,什刹海风景区管理处已多次出台规定加以制止,西城区城管大队也多次派出执法人员巡查。记者了解到,目前城管部门对景区偷渔偷钓行为的处理是参照《城市河湖管理规定》执行的,对于偷渔偷钓行为只能进行劝阻,没收钓具,处以50元至5000元的罚款处理。 评述示例 较有名的景观,同时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它的功能是有目共睹的,节假日或闲杂的时间来此可娱乐玩耍,同时每年也接待众多的海内外游客来此观光。 就是在这样一个人文地貌环境舒适的、且是在城市中心区难得的一个盆景似的巴掌大的地儿,却还有一群"钓鱼爱好者来此钓鱼",他们拉开阵势,左一条右一条地把湖里的鱼钓进自己的小桶里,还振振有词"来这儿钓鱼就图个好玩",这一切都是在侵害了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 这种行为首先侵害了大多数纳税人的利益。据我了解,每年园林部门都要把大量的鱼苗投进湖里,使它们自由自在地成长。而这些鱼苗是使用了纳税人的钱买的,这些鱼长大了却成了少数钓鱼爱好者的盘中餐,这些美味佳肴他们没有花一分钱。 破坏了什刹海周边的生态环境。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时候,吃食了大量的水中有害微生物及水中生长的有害的杂草,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进而会使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中。鱼被钓走了,还谈什么生态平衡啊!

新闻评论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1、反映内容不同 新闻报道向受众传播新的信息,提供新闻事件的事实真相,力求反映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 新闻评论以新闻提供的事实为出发点,揭示事实所蕴含的意义,直接阐明作者对事实或问题的评价与看法,反映传播的意图。 2、写作目的不同 新闻报道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由此在社会上形成舆论。 新闻评论旨在使新闻内在的思想得以引申、提高与升华,直接阐明主张与思想观点,摆事实是其论证的手段,讲道理为其根本目的。 3、表达方式不同 新闻报道以记叙为主,以讲清事实“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为什么等)为基本条件。 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讲究概念、判断、推理,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三、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的区别 1、新闻评论具有更强烈的时效性 2、新闻评论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 3、新闻评论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 四、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1、论题的新闻性 新闻评论,顾名思义,先有新闻,再有评论;若议论不以新闻为由头,为依托,就无所谓新闻评论。而且,这个新闻应该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时效性越强越好;并且,这个新闻是有价值的,是事关国计民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密切关注的。 2、论理的思想性 这里主要包含三层意思,指的是新闻评论贵在说理、怎样说理和说什么样的道理。 3、论说的公众性 新闻评论,不是科技论文,更不是学术文章,从内容到形式,从论题到论理,从语言到文风,都要面向最大多数的公众,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公益性,或者叫群众性、大众化。这是内媒体作为新闻传播工具这一特性所决定的。 新闻评论的公众性,还表现在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也应当符合广大民众酌特点和需要,尽量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怎样写好新闻和新闻评论

怎样写好新闻和新闻评论 怎么写好新闻和新闻评论呢,这一直都是新闻学习者入门时的难题。而有些人,想象着写新闻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找准新闻五要素就行了,但是事实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一、 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评论呢?这个问题也困扰过我很长时间,因为作为非科班出身的人进入这个领域确实很难。那么在写评论之前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学习,学习别人的评论,分析别人评论的文章。这方面可以多看报纸,报纸的评论一般比较深邃,而网络上的评论一般比较简单,观点比较鲜明,这都要学。 看报纸主要是看他们评论的结构,也就是学习他们的评论的手法,各段的衔接;而看网络评论则是努力学习他们看问题的切入点,这是培养自

己对新闻的敏感性的。在报纸方面我推荐《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在网络方面我推荐网易、新浪和腾讯。 以上这些针对某个单独的评论来说的,要是想把握这个评论的趋势,建议去看看五大门户每天的新闻排行榜,以及跟贴,看新闻排行榜可以知道最近的热点是什么,看跟贴是可以获得一些新的观点。 具体到评论的操作上,一般简单的就是三段式,第一段引用已经报道过的新闻,第二段是对这个新闻的评论,第三段是总结出结论。这样的段落对初学者最合适,因为结构清晰,观点明确,只要观点有说服力就可以成功。而另一种方式就是加叙加议,这是比较难的,是一边截取原新闻,一边进行分析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对事件阐述清晰,结合紧密,但不容易把握结构,最好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再使用。 评论是原则是不要偏激,每个评论人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你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写评论,假如你只是为了写而写,那么即打动不了别人,也只能是篇垃圾文章。记住写评论的人需要同情心、需要宽容心、需要爱心! 说到小技巧就是写评论的时候要自己先在脑子里过一遍自己的观点,要看这个观点是不是有足够的论据,是不是有与大众常说的观点不一样。我记得我写的一篇评论是评一个农民的钱不小心被粉碎成纸屑,后来银行破例给他兑换的事件的。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银行正确,认为这是银行的人性化的做法。我当时的观点则是这样于法不容,站在法律的高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