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后果,是组成经济的具体单位,而不是聚集单位。它企求解释个人、家庭、企业和工业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原则,并研究各种市场结构和表现。消费者和家庭的开支水平、具体企业和工业的价格、产出决策、工资、竞争机制和作用,市场结构及社会效益等,都是它需要研究的变量。

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

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

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答:(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范围内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NP和GDP 的关系:二者统计口径不一样。GNP是一个国民概念,GDP是一个地域概念。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3)国内生产净值(NDP)即一个国家一年中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折旧费)所得出的净增长量。

(4)国民收入( NI)即一个国家在一年内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这一狭义的国民收入。

(5)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简写为PI),指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加政府转移支付

(6)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简写为DPI),指缴纳了个人所得税以后留下的可为个人所支配的收入。

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注重整体。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4.经济中的总人口可以划分成哪几种类型?失业率用什么来衡量?

答:经济中的总人口划分为劳动年龄人口和非劳动年龄人口。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年龄下限为16周岁,上限为法定退休年龄(男为60,女为55)。劳动年龄人口又划分为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由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构成。

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人口)×100%,因此失业率由劳动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三个人口数的综合变动来决定的,测算起来比较复杂。

5.一个经济的产出水平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P51)

答:国民经济的产出水平(总收入)有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二是各种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劳动、资本、土地等,当投入一定的资本和劳动时,产出水平取决于生产的技术状况,可以用生产函数来反映,Y=F(K,L)。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而任何生产方法和技术水平的改进都会导致新的投入产出关系。当资本存量增加和就业量增加时,产量会提高。另外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会促使产量提高。

7.当规模报酬不变时,国民收入的分配有什么特征?(57)

答: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国民收入将正好分配给各种生产要素,这时利润就等于零,这一规律被称为欧拉定理。如果生产函数F(K,L)规模报酬不变,根据欧拉定理有:Y=F(K,L)=MP L?L+MP K?K

总收入Y正好在资本和劳动之间分配,也就是说,由要素边际产量决定的各种要素报酬之和恰好等于总收入。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指的利润是经济利润,经济利润并不包括企业的正常利润,因此,企业的利润虽然等于零,企业仍然可以获得正常利润,而正常利润已经包括在企业的成本之中。

总之,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中,每种生产要素都根据它的边际产量获得报酬,而国民收入应该正好等于各种要素的报酬之和。

8.宏观经济中产品和服务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如何实现均衡的?(61)

答: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三部分组成,并且消费取决于可支配的收入,投资取决于实际利率,政府购买和税收都是外生给定的。于是,总需求函数:Y=C+I+G=C(Y-T)+I (r)+ G

总供给也就是经济的总产出水平,由投入的生产要素决定,就是:

Y=F(K,L)= Y(注意)

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就是使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即

Y= C(Y-T)+I (r)+ G

使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实际利率水平被称为均衡利率。这是一个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这里假定价格是固定不变的,实际利率是唯一可变的变量。实际利率的波动可使总需求发生变动,从而使总需求和潜在的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相等。

11.如果政府增加一百万的政府购买,会对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国民储蓄和投资产生什么影响?

政府增加100万的购买,公共储蓄减少100万,私人储蓄不变,国民储蓄减少100万,投资减少100万。如果政府是增加一百万的税收,又会对上述变量产生什么影响?(假定MPC=0.7)

政府增加100万的税收,因为边际消费倾向是0.7,则政府购买增加70万,公共储蓄增加了30万,私人储蓄不变,国民储蓄增加了30万,投资增加了30万。

12.政府如果增加税收,会对消费、投资和利率产生什么影响?(书70)

答:增加税收的效果类似于减少政府购买。增税使可支配收入下降从而消费减少,而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税抑制消费的效果越好。由于产出水平由潜在的生产能力决定,保持不变,政府购买也不变,消费减少意味着投资在上升,利率在下降。总之,增税会使利率下降,刺激投资

13假设一个经济的宏观数据如下(单位:亿美元),GDP=5000,政府支出=1000,投资1000,消费=250+0.75(Y-T),I=1000-50r

(1)试计算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国民储蓄

(2)假设政府支出增加到1250,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国民储蓄会是多少?

(3)试求新的均衡利率水平

11、奥肯定律

即描述失业率与GDP之间的关系的经验规律。奥肯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发现,失业率和GDP增长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3% –2×失业率的变化。3%是在失业率不发生变化时实际GDP的趋势增长率,这是由技术进步、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决定的。由此,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GDP下降2%。奥肯定律为产出增长率和失业率变化率之间相互转换提供了一个粗略的估算法则。

第三章经济增长

1.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律?长期消费总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书77)

答: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定状态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记为k*。

长期消费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在资本的黄金律稳态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折旧率,即MP

K

=δ。也就是说,在黄金律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去折旧等于0。

2.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是如何影响稳定状态收入水平,以及稳定状态增长率的?(书75)(1)储蓄率提高,资本存量水平、产出水平提高,实现经济增长。(图76)注意要画图

一个经济中本来的储蓄率为s

1,那么这个经济的稳定状态资本存量就是k

1

*。如果这个经济的储蓄率由于政

策等的原因从 s

1提高到了s

2

。那么这必然引起储蓄曲线sf(k)向上移动,从s

1

f(k)上升到s

2

f(k)。这个时候k

1

*就

不再是一个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因为根据向上移动了的储蓄函数,在这个资本存量水平,投资大于折旧,因此

资本存量会上升,直到新的储蓄函数与折旧线相交的点所对应的资本存量水平k

2*,k

2

*是对应储蓄率 s

2

的新的

稳定状态。这个稳定状态与原来的稳状相比,有较高的资本存量水平和较高的产出。

储蓄率对一个经济稳定状态的影响,说明了储蓄率的高低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一方面影响。因为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较高的稳定状态,那么当一个经济的当前资本存量水平较低时,就意味着与稳定状态可能存在更大的差距,这样经济增长就会有较大的空间和速度。

(2)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暂时的。因为在长期中只要经济达到它的稳态,那么它就不会再继续增长。如果一个经济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它会保持较大的资本存量和较高的产出水平,但它无法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甚至无法保持增长。在模型的假设下,理论上除非增长率不断提高,否则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

3.一个政策制定者调控经济,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的主要手段有哪些?政策制定者一般都希望实现黄金律稳态吗?为什么?(书79)

答: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分两种情况来说:一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降低储蓄率以降低稳态资本存量的政策。二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低于黄金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提高储蓄率以达到黄金律稳态政策。

政府制定者一般希望实现黄金律稳态,但是他们有时不能够那么做。因为他们要在当前的消费和未来的消费之间进行选择。如果政策制定者对当前利益和当代人的利益更关心,就不会采取实现黄金律稳态的政策。如果政策制定者看中长远利益和各代人的利益一视同仁,则会选择实现黄金律稳态的政策。实际情况是,由于短视和对当前利益的偏爱,以及政治方面的考虑等,政策制定者通常不会选择与实现黄金律稳定状态相完全一致的政策,实际所采取的政策与实现黄金律稳态的要求总是有偏离的。

4.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率对一个经济稳定状态的收入水平,以及一个经济的增长率有什么影响?(书82)答:

用小写字母代表人均数量,因此y=Y/L代表人均产出,而k=K/L表示人均资本,现在人均资本的变化为:△k=i-(δ+ n) k

该方程表明新投资、折旧和人口增长是如何影响人均资本存量的。新投资会提高k,同时折旧和人口增长则在降低k。

我们可以把(δ+n)k项看作是一种“平衡投资”,即在存在折旧和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为了保持人均资本不变必需追加的投资。平衡投资包括对现有资本的折旧δk的弥补,还包括给新劳动力配备资本的投资,必需的数量是nk,即n个新劳动力每人k单位资本。该方程表明人口增长在降低人均资本积累方面的影响是与资本折旧相似的,只是折旧是通过资本的折损降低k,而人口增长则是通过资本存量在一个更大的人口中摊薄而降低k。

用sf(k)代替人均资本变化方程中的投资i,则方程可以写成:

△k=sf(k)-(δ+ n) k

稳定状态即sf(k)和(δ+ n) k曲线的交点。

人口增长对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1)人口增长,总产出增加,总收入增加,但人均产出和人均收入不变;

(2)把人口增长引进索洛模型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为什么有些国家富裕而另一些国家则很贫穷的一种解释。

人口增长率高则稳态人均资本低,人均产出低,国家贫穷。

5.在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资本积累的稳定状态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书86)答:首先对变量的代数符号进行重新安排,现在k=K/(L?E),是每劳动力效率单位资本,而不是人均资本;y=Y/(L?E)是每劳动力效率单位的产出,而不是人均产出。原来意义上的k和y则可以看作劳动力的效率E不变且等于 1时的特例。当k和y的意义重新定义过以后,有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就仍然可以写成:

y=f(k)

现在每劳动力效率单位资本k的变化规律为:

△k=sf(k)-(δ+ n+ g) k

当我们对k和y重新定义过以后,引进技术进步因素,在形式上对一个经济的稳定状态等并不会产生影响。

在有技术进步时经济同样存在一个资本水平k*,在此处资本存量具有稳定性,即这个经济的稳定状态,该稳定状态同样代表经济的长期均衡。

在有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在:

(1)人均产出以g速率增长

(2)总产出以n+g速率增长

所以,经济会持续增长。

由于提高储蓄率只能实现在到达稳态之前的短期中的增长,而不是可以长期持续的高增长率,而人口的增长则对人均意义上的增长没有意义。因此索洛模型表明,只有技术进步是一个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源泉,能够推动产出和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

7.设一个国家的总量生产函数是:Y=K0.5其中Y和K分别指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如果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为1%,技术进步速率为2%,折旧率为4%,该国稳定状态的产出是多少?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其他不变,那么该国新的稳定状态产出是多少?

答:稳定状态时,△k=sf(k)-(δ+n+g)k=0 则(δ+n+g)k=sf(k)

0.28·y=(4%+1%+2%)k 得出:稳态时k=16; 稳态产出y=4

Sf(k)=(δ+n+g)k 0.1y=(4%+4%+2%)k 得出k=1; 稳态产出y=1

第四章失业

1.什么是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由哪些因素决定?(P100)

答:在实现了充分就业时仍然存在的失业为自然失业。由于经济中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导致的失业是自然失业。在排除了经济周期的影响之后,每个经济仍然会总存在一定比例的失业人口,自然失业率就是这些失业人口对总劳动力的比率。这种失业率的存在的大小与劳动力市场结构、信息完备程度、劳动力转移成本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与市场经济运行本身无关。动态的看,失业率的决定是两种自然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部分失业人口经过一段时期以后能重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就业人口会不断游离出新的失业人口。U/L=s/(s+f),从等式可以看出经济处于长期均衡时的失业率由失业人口重新就业比率f和就业人口离职比率s共同决定。离职比率越高,失业率就会越高;重新就业率越高,失业率越低。

第五章通货膨胀

1、货币有哪些基本职能?通常有哪些指标可以用来测算货币数量?(书123)

答:一般而言,货币有三种基本职能:a计价单位,货币为衡量千差万别的商品的相对价格提供了标准。b交易媒介,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购买任何所需要的商品或劳务。c价值储存,货币提供了将当前的购买力转移到未来的手段。

货币可以用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活期存款(支票)、证券市场中的资产、储蓄账户里的资金等来衡量货币的数量。

2、什么是古典两分法?(书131)

答: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实际变量由经济中各市场的一般均衡来决定,而名义变量则取决于货币的供给数量。货币供应数量增加,只会导致普遍的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不会改变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所以货币数量变动不会

改变厂商和家庭的决策,也不会改变产出和就业这类实际变量。由于这种观点将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分割开来,互不影响,因此被称为古典两分法。

7.在一个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是常数,实际GDP的年增长率为5%,货币存量每年增长14%,名义利率是11%,则实际利率为多少?

答:通货膨胀率=货币存量年增长率-实际GDP的年增长率=14%-5%=9%

实际利率r=i-л=11%-9%=2%

10. 结合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高通货膨胀谈谈通货膨胀会引起哪些社会成本。

通货膨胀是一个到处扩散其影响的过程,每个人和经济中的其他经济单位都在某种程度受到它的影响。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危害不同。

(1)在低通货膨胀率下,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不是大问题,不会对人们的决策行为产生太大冲击,但通货膨胀率很高时,就会出现抢购,造成极大的经济混乱。

(2)高通货膨胀会造成税收的扭曲。

(3)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还有一个危害,就是造成财富的再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因为其收入固定,其收入落后于上涨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其生活水平下降。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这些人的货币收入会走在价格水平和生活费用上涨之前。例如,在有的行业有强大的工会支持,他们的工资合同中订有工资随生活费用上涨而提高的条款,或者有强有力的工会代表他们进行谈判,在每个新合同中都能够得到较大幅度的工资增长。

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者购买力就会降低。

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效应。通货膨胀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我国8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造成了抢购现象和再分配效应。

11、有一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就是拒偿债务”。你同意这种观点么,请说出你的理由。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在这里的效应有何不同?

答: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通货膨胀是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务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激进点的说法是“通货膨胀就是拒绝债务”。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效应。通货膨胀通过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因为,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贬值,实际上减少了债务负担。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情况有所不同,关键是看预期是否准确。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签定合同时预期的通货膨胀,则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为正,贷款者受损失,而借款者得利,如果实际的通货膨胀低于预期的通货膨胀,则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为负,贷款者得利,而借款者受损。给借贷双方带来损失的是通货膨胀的错误预期。

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1.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书167)

答: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主要取决于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开放替代效应等三个因素。

(1)实际资产效应(庇古效应)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货币实际购买力减少,人们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增加,总需求曲线因此向下倾斜。

2、跨期替代效应(利率效应、凯恩斯效应)

一般来讲,价格上升时会抬高利率水平,利率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人们会减少当前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人们则会用当前消费来替代未来消费从而增加对商品的总需求量,这就是跨期替代效应。跨期替代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3、开放替代效应(NX效应)

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进口增加;而

外国居民则用本国产品替代外国产品,出口减少因此净出口需求量从而商品总需求量会减少。当一个经济对外开放时,开放替代效应就构成了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另一个原因。

(P175)

区分: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交点,此点是社会总需求正好等于社会总供给,宏观总量达到了短期均衡。

长期均衡是指长期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交点,此点是社会总需求正好等于长期社会总供给,宏观总量达到了长期均衡。

在短期中,由于某些名义变量不具备充分的伸缩性,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造成实际产量的变动。

在长期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会使名义变量的变动趋向一致,即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不能改变一国潜在的长期总产量,潜在的总产量的变动仍然取决于技术、人口和资本存量等实际因素。

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会出现三种情况:失业均衡、充分就业均衡、超充分就业均衡。只有在充分就业均衡时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达到一致,而在失业均衡、超充分就业均衡状态两者又不一致了。

3.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和长期内分别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书178)

答: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内,由于某些名义变量不具备充分的伸缩性,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会造成实际产量的减少。

在长期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会使名义变量的变动趋向一致:货币供应量减少会带来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下降,而价格水平的下降则会逐步促使名义货币工资同比例的下降,因此长期内实际工资保持不变,企业只能得到正常利润,失业率会回到自然率的水平。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并不能改变一国潜在的长期总产量,潜在的总产量的变动仍然取决于技术、人口和资本存量等实际因素。

4、假定中央银行A和中央银行B有不同的目标偏好。中央银行A关注价格水平的稳定,而中央银行B关注如何使产出和就业水平保持在自然率的水平上。现假定经济面临不同的外生冲击因素:

(1)外国收入减少;

(2)石油价格上涨。

请分析中央银行A和中央银行B在不同的目标偏好下会有如何不同的政策选择。

答:(1)外国收入减少,出口减少,需求减少,价格下跌,产出下降。

A目标:稳定价格

措施:扩张性经济政策,增加政府开支,扩大货币供应量,扩大需求,使供求平衡,以稳定价格。

B目标:产出和就业稳定。

措施:扩张性经济政策,减免税、降低利率,稳定产出和就业。

(2)石油价格上涨,成本上涨,价格上涨。经济增长率下降,产出下降,就业下降

A目标:稳定价格

措施:保持总需求曲线不变,等待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石油提价会促使人们采取节能措施和寻找替代能源,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从而促使世界市场上石油价格逐步下降。但是,这个过程相当漫长,因为节能和开发新能源都需要时间,因此整个经济会面临一段较长时期的衰退。

B目标:产出和就业稳定。

措施: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扩大总需求均衡产量回到了原来的潜在产出水平,但价格水平却进一步上升。这样,经济可以避免长期经济衰退的痛苦,但必须付出通货膨胀的代价。

第八章总需求理论

5.考虑如下一个封闭经济中的情况:消费函数C=200+0.75(Y-T);投资函数I=200-25r;政府购买和税收都是100;

货币需求函数(M/P)d=Y-100r;货币供应量是1000;价格水平是2。

求:(1)IS曲线和LM曲线,以及均衡利率收入水平。

(2)当政府购买从100增加到150时,IS曲线将如何移动,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并求出此时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

(3)当货币供给从1000增加到1200时,LM曲线将如何移动,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并求出此时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

(4)当价格水平是可以变动的情况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答:(1)IS曲线:y=C+I+G=1700-100r

LM曲线:Y-100r=1000/2 y=500+100r

求解方程y=1700-100r

y=500+100r

得均衡收入y=1100 均衡利率r= 6(%)

(2)政府购买增加后

IS曲线y=C+I+G =1900-100r

LM曲线不变

求解方程:y=1900-100r

y=500+100r

得:均衡收入y=1200,均衡利率r=7(%)

IS曲线向右移动,移动距离100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