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心病(高血脂)常见药物——阿托伐他丁钙片详解

冠心病(高血脂)常见药物——阿托伐他丁钙片详解

冠心病(高血脂)常见药物——阿托伐他丁钙片详解
冠心病(高血脂)常见药物——阿托伐他丁钙片详解

阿托伐他丁钙片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阿托伐他汀钙片

英文名称:Lipitor (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商品名称:立普妥

成份:

阿托伐他汀钙。

适应症:

直胆固醇血症: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型)或混合性高脂血症(相当于Fredrickson分类法的Ⅱa和Ⅱb型)患者,如果饮食治疗和其它非药物治疗疗效不满意,应用本品可治疗其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载脂蛋白B升高和甘油三酯升高。https://www.doczj.com/doc/2813230195.html,

在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阿托伐他汀钙可与其它降脂疗法(如LDL血浆透析法)合用或单独使用(当无其它治疗手段时),以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心病:

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如:糖尿病,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血脂异常的患者,本品适用于: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风险、降低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卒中的风险、降低血管重建术的风险、降低因充血性心力衰竭而住院的风险、降低心绞痛的风险。

规格:

(1)10mg

(2)20mg

(3)40mg

用法用量:

病人在开始本品治疗前,应进行标准的低胆固醇饮食控制,在整个治疗期间也应维持合理膳食。应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基线水平、治疗目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剂量的个体化调整。

常用的起始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剂量调整时间间隔应为4周或更长。本品最大剂量为80mg每日一次。阿托伐他汀每日用量可在一天内的任何时间一次服用,并不受进餐影响。

对于心血管事件的低危患者治疗目标是LDL-C<4.14 mmol/L(或<160mg/dL)和总胆固醇<6.22 mmol/L(或<240mg/dL),中危患者治疗目标是LDL-C<3.37mmol/L(或<130mg/dL)和总胆固醇<5.18mmol/L(或<200mg/dL),高危患者治疗目标是LDL-C<

2.59mmol/L(或<100mg/dL)和总胆固醇<4.14mmol/L(或<160mg/dL),极高危患者治

疗目标是LDL-C<2.07mmol/L(或<80mg/dL)和总胆固醇<3.11mmol/L(或<120mg/dL)。https://www.doczj.com/doc/2813230195.html,

摘自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第35卷第5期390-413页“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的治疗

大多数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10mg每日一次,其血脂水平可得到控制。治疗2周内可见明显疗效,治疗4周内可见最大疗效。长期治疗可维持疗效。

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

患者初始剂量应为10mg/日。应遵循剂量的个体化原则以每4周为间隔逐步调整剂量至40mg/日。如果仍然未达到满意疗效,可选择将剂量调整至最大剂量80mg/日或以40mg 每日一次本品配用胆酸螯合剂治疗。

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

在一项由64例患者参加的慈善性用药研究中,其中46例患者有确认的LDL受体信息。

这46例患者的LDL-C平均下降21%。本品的剂量可增至80mg/日。

对于纯合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本品的推荐剂量是10-80mg/日。阿托伐他汀钙应作为其它降脂治疗措施(如LDL血浆透析法)的辅助治疗。或当无这些治疗条件时,本品可单独使用。

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剂量

肾脏疾病既不会对本品的血浆浓度产生影响,也不会对其降脂效果产生影响,所以无需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

下列严重不良反应在本说明书其它部分另有详细描述:

横纹肌溶解与肌病(见【注意事项】)

肝酶异常(见【注意事项】)

临床不良反应

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受试者病情复杂,因此两种不同药物在临床研究中获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同时可能不能反映临床实践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立普妥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16066名患者(立普妥n=8755,安慰剂n=7311,年龄从10岁到93岁,39%为女性;91%为高加索白人,3%为黑人,2%为亚洲人,4%为其他人种,中位治疗期为53周;在不考虑因果关系的情况下,立普妥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9.7%和9.5%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导致患者停药且立普妥组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最常见的5种不良反应分别是:肌痛(0.7%),腹泻(0.5%),恶心(0.4%),ALT升高(0.4%)和肝酶升高(0.4%)。

在不考虑因果关系的情况下,立普妥安慰剂对照试验(n=8755)中最常见(>2%)且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的不良反应依次为:鼻咽炎(8.3%),关节痛(6.9%),腹泻(6.8%),四肢痛(6.0%)和泌尿道感染(5.7%)。

表1 总结了17项安慰剂对照试验中8755名接受立普妥治疗的患者发生率>2%且高于安慰剂组的不良反应(不考虑因果关系)。

在安慰剂对照研究中报告的其它不良反应包括:

全身:身体不适,发热;

消化系统:腹部不适,暖气,胃肠胀气,肝炎,胆汁淤积;

肌肉骨骼系统:骨骼肌痛,肌肉疲劳,颈痛,关节肿胀;

营养和代谢系统: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检查异常,血碱性磷酸酶升高,肌酸磷酸激酶升高,高血糖;

神经系统:梦魇;

呼吸系统:鼻衄;

皮肤及附属物:荨麻疹;

特殊感觉:视物模糊,耳鸣;

泌尿生殖系统:尿白细胞阳性;

盎格鲁-斯堪的那维亚心脏终点研究(ASCOT)Anglo-Scandinavian Cardiac Outcomes Trial

(ASCOT) ASCOT研究(参见【临床试验】)中包括10305名参与者(年龄范围40-80岁,19%女性;

94.6%高加索白人,2.6%非洲人,1.5%南亚人,1.3%混合人种或其他人种),分别给予立普妥每日10mg (N=5168)或者安慰剂(N=5137)治疗。在中位值随访3.3年期间,立普妥治疗组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与安慰剂组是相当的。

阿托伐他汀糖尿病协作研究(CARDS)

在CARDS研究中(见【临床试验】),共入选了2838名患有2型糖尿病的受试者(年龄范围39-77岁,32%女性;94.3%高加索白人,2.4%南亚人,2.3%加勒比黑人,1.0%其他人种),他们均接受立普妥每天10mg(n=1428)或安慰剂(n=1410)治疗,在中位值为3.9年的随访期间,治疗组间整体的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无差异,也没有横纹肌溶解的报告。

治疗新目标研究(TNT)

TNT研究(见【临床试验】)涉及了10001名有临床证据的冠心病患者(年龄范围29-78岁,19%女性;94.1%高加索白人,2.9%黑人,1.0%亚洲人,2.0%其他人种),每日接受立普妥10mg(n=5006)或80mg (n=4995)治疗,在随访中位值年限为4.9年期间,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严重不良事件和因不良事件而中断治疗者较多(高剂量组分别为92,1.8%; 497,9.9%,低剂量组分别为69,1.4%; 404,8.1%)。立普妥80mg治疗组有62例(1.3%)发生转氨酶持续升高(在4-10天内2次超过正常上限3倍以上),而阿托伐他汀10mg组有9例(0.2%)。肌酸激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10倍以上)总体较少,但与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相比,高剂量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6,0.1%和13,0.3%。强化降脂进一步减少临床终点事件研究(IDEAL)

IDEAL研究(见【临床试验】)涉及了8888名患者(年龄范围26-80岁,19%女性;99.3%高加索白人,0.4%亚洲人,0.3%黑人,0.04%其他人种),每日接受立普妥80mg (n=4439)

或辛伐他汀20-40mg (n=4449)治疗,在随访中位值年限为4.8年期间,两个治疗组不良事件或严重不

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没有差异。

强化降胆固醇治疗预防卒中研究(SPARCL)

SPARCL研究共纳入4731名无冠心病临床证据但近6个月内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的受试者(年龄21-92岁,40%女性;93.3%高加索白人,3.0%黑人,0.6%亚洲人,3.1%其他人种),接受立普妥80mg (N=2365)或安慰剂(N=2366)治疗,随访中位值年限为4.9年。

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转氨酶持续升高(在4-10天内2次超过正常上限3倍以上)发生率

(0.9%)高于安慰剂组(0.1%)。肌酸激酶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10倍以上)很罕见,但

阿托伐他汀组发生率(0.1%)高于安慰剂组(0.0%)。糖尿病作为不良反应在阿托伐他汀组和安慰剂组各有144名(6.1%)和89名(3.8%)例报告(见【注意事项】)。

事后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立普妥80mg组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生率降低(218/2365[9.2%]vs.274/2366[11.6%]),出血性卒中发生率升高(55/2365[2.3%]vs.33/2366[1.4%])。立普妥组和

安慰剂组致死性出血性卒中发生率相似,分别为17人和18人。阿托伐他汀组非致死性出血性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38人和16人。研究前有出血性卒中病史的患者可能在研究过程中导致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加(立普妥组7人[16%]vs.安慰剂组2人[4%])。

全因死亡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立普妥每日80mg组216人(9.1%),安慰剂组211人

(8.9%)。

立普妥80mg组心血管死亡患者比例(3.3%)数值上低于安慰剂组(4.1%)。立普妥80mg 组非心血管死亡患者比例(5.0%)数值上高于安慰剂组(4.0%)。

上市后报告

以下不良反应来自立普妥批准上市应用后的报告。因为上市后不良反应报告为患者主动报告,并且不确定实际用药人群数量,因此无法计算这些不良反应的确切发生率,同时这些不良反应与药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无法确定。

在不考虑因果关系的情况下,立普妥上市后未在上述列出的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大疱疹f包括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横纹肌溶解,疲劳感,肌腱断裂,肝功能衰竭,头晕,记忆力减退,抑郁及外周神经病变。

儿童患者(年龄10-17岁)

在为期26周涉及男孩和初潮后女孩的对照研究中,阿托伐他汀10mg-20mg/日(n=140,31%为女孩;92%高加索白人,1.6%黑人,1.6%亚洲人,4.8%其他人种)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与安慰剂相似(见【药理毒理】,【临床试验】,【注意事项】,和【儿童用药】)。

禁忌:

1、活动性肝脏疾病,可包括原因不明的肝脏转氨酶持续升高。

2、己知对本品中任何成分过敏。

3、妊娠。

本品禁止孕妇或可能受孕的育龄女性用药。孕妇服用本品时可能对胎儿造成损害。正常怀孕状态下体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而胆固醇或胆固醇衍生物是胎儿发育的必需物质。动脉粥样硬化为慢性病变过程,因此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怀孕期间

停用降脂药物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长期转归影响甚微。目前缺乏足够的有关孕妇服用阿托伐他汀的对照研究;但偶有报告观察到宫内暴露于他汀类药物时可出现胎儿先天异常。大鼠与家兔繁殖研究未观察到阿托伐他汀具有致畸的证据。对于育龄期妇女,只有那些极不可能受孕而且已被告知潜在危害者可以被处方立普妥。患者用药期间受孕需立即停药,并考虑药物可能对胎儿的潜在危害(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4、哺乳期妇女

阿托伐他汀能否从人类乳汁中分泌尚未可知;但该类其它药物可少量分泌到乳汁中。因为他汀类药物可能对接受哺乳的新生儿具有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服用本品的女性禁止哺乳(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注意事项:

1.骨骼肌

立普妥和其它他汀类药物偶有少数因横纹肌溶解引起肌红蛋白尿继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报告。肾损害病史可能是出现横纹肌溶解的一个危险因素,这类患者需密切监测药物对骨骼肌的影响。

与其它他汀类药物一样,阿托伐他汀偶可引起肌病(肌病定义为肌肉疼痛或肌肉无力,同时伴有肌酸磷酸激酶CPK超过正常值上限10倍以上)。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某些特定药物如环孢霉素或CYP3A4强抑制剂(如克拉霉素、伊曲康唑和HIV蛋白酶抑制剂)联合用药可增加肌病或横纹肌溶解症的风险。

对于任何弥漫性肌痛、肌肉压痛或无力,和/或显著的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的患者应考虑为肌病。应建议患者立即报告原因不明的肌肉疼痛、肌肉压痛或肌肉无力,尤其是伴有不适或发热时。如果出现肌酸磷酸激酶水平显著升高或确诊/疑诊肌病,应中断立普妥治疗。

在这类药物治疗期间如果同时应用环孢霉素A、纤维酸衍生物(贝特类药物)、红霉素、克拉霉素、利托那韦加沙奎那韦或洛匹那韦加利托那韦联用、烟酸或咪唑类抗真菌药则增加肌病的危险。医生在考虑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纤维酸衍生物(贝特类药物)、红霉素、克拉霉素、利托那韦加沙奎那韦或洛匹那韦加利托那韦联用、免疫抑制药、眯唑类抗真菌药或调脂剂量的烟酸治疗时,应仔细权衡潜在的利益和风险,并应认真监测患者的任何肌肉疼痛、肌肉压痛或肌肉无力的体征和症状,尤其是在治疗开始的数月及任何一种药物剂量上调期间。当阿托伐他汀与前面提到的药物(见【药物相互作用】)同时应用时,应考虑降低阿托伐他汀的起始剂量和维持剂量。在这种情况下,要考虑定期进行肌酸磷酸激酶的测定,但这样的监测不能确保可以预防严重肌病的发生。

推荐处方用量及相互作用药物总结见表2所示(详见【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药理毒理】)。

表2 引起阿托伐他汀肌病/横纹肌溶解风险增加的相互作用药物

任何患者如有急性、严重情况预示肌病或有危险因素(如,严重急性感染,低血压,大的外科手术,创伤,严重代谢、内分泌和电解质紊乱,未控制的癫痫发作)易诱发继发于横纹肌溶解的肾功能衰竭,应暂停或中断立普妥治疗。

2.肝功能异常

同其它降脂治疗一样,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肝功能生化指标异常。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接受立普妥治疗的患者有0.7%出现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2次或2次以上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用药剂量为10、20、40和80mg的患者转氨酶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0.2%、0.2%、0.6%和2.3%。

临床试验中服用立普妥的患者观察到以下结果。1例患者出现黄疸,其它患者肝功能检查(LFT)指标的升高与黄疸及其它临床体征或症状无关。降低用药剂量、药物中断或停止用药后,转氨酶水平恢复到或接近治疗前水平而无后遗症。30例肝功能检查指标持续升高的患者18例在降低立普妥用药剂量的情况下继续治疗。

治疗前、治疗开始后12周及剂量增加后12周应检查肝功能,此后应定期(如每半年)检查。通常肝酶异常发生在立普妥治疗前3个月内,患者的转氨酶升高应当监测直至恢复正常。

如果ALT或AST持续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建议减低本品用药剂量或停止用药。立普妥应慎用于过量饮酒和/或曾有肝脏疾病史患者。活动性肝病或原因不明的转氨酶持续升高禁用本品(详见【禁忌】)。

3.内分泌功能

他汀类药物能干扰胆固醇合成,从理论上说可抑制肾上腺和(或)性腺类固醇物质的合成。

临床研究表明,立普妥不减少基础血浆皮质醇浓度或损害肾上腺储备。他汀类药物对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尚无足够的病例研究,对闭经前妇女垂体-性腺轴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当他汀类药物与能够降低内源性类固醇激素水平或活性的药物如酮康唑,安体舒通和西咪替丁合用时应谨慎使用。

4.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在一只给予阿托伐他汀120 mg/kg/日3个月的雌性犬中出现脑出血。增加剂量给予另一只雌性犬阿托伐他汀280mg/kg/日11周后,在濒死状态处死,也发现脑出血和视神经空泡形成。每公斤体重120 mg的剂量如按人类最大给药量每日80mg计算,则其全身暴露约为人血浆曲线下面积(AUC,0-24小时)的16倍。在一项为期2年的研究中,观察到2只雄性犬(一只给药为10mg/kg/日,另一只为120mg/kg/日)各出现一次强直性惊厥。在长期给药2年,剂量最大达400mg/kg/日的小鼠和剂量达100mg/kg/日的大鼠中未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按推荐的人类最大给药量每日80mg计算,这些给药量是人体曲线下面积(0-24)的6-11倍(小鼠)和8-16倍(大鼠)。

在给予其它他汀类药物时,观察到犬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损害,特征为血管周围的出血,水肿和单核细胞血管周隙浸润。在临床正常的犬中,化学结构相似的另一本类药物血浆药物水平约高于推荐的人最大剂量30倍时,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产生视神经变性(视网膜一膝状体纤维Wallerian变性)。

5.在近期有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

SPARCL研究(强化降胆固醇治疗预防卒中研究)共纳入4731名近6个月内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但没有冠心病的患者,接受立普妥80mg或安慰剂治疗。该研究事后分析显示,立普妥80mg组患者出血性卒中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55人[2.3%]和33人[1.4%];HR=1.68; 95% CI: 1.09-2.59; p=0.0168),两组患者致死性出血性卒中发生率相似(阿托伐他汀和安慰剂组分别为17人和18人),阿托伐他汀组非致死性出血性卒中发生率(38人,1.6%)高于安慰剂组(16人,0.7%)。阿托伐他汀组出血性卒中发生率较高与研究开始时患者的某些基线特征(包括出血性卒中和腔隙性卒中)有关(见【不良反应】)。

FDA妊娠药物分级:

人体及动物试验均证实有明确的致胎儿畸形或者有来自调查或市场经验报道的胎儿危害,而且妊娠妇女使用该药物的危险远高于任何可能的获益(比如存在更安全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因而禁用于妊娠或即将妊娠的患者。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

妊娠分类X

禁止孕妇或可能受孕的育龄女性服用立普妥。正常怀孕状态下体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而胆固醇或胆固醇衍生物是胎儿发育的必需物质。动脉粥样硬化为慢性病变过程,因此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怀孕期间停用降脂药物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长期转归影响甚微。

目前缺乏足够的立普妥在孕期应用的对照研究。罕见因宫内暴露于他汀类药物引起先天异常的报告。一项包含约100名暴露于其它他汀类药物的孕妇随访研究发现,先天性异常、自发性流产和胎儿死亡/死产的发生率未超过一般人群的预期值,但本研究仅能排除先天异常基础发病率3-4倍的风险,同时89%的患者怀孕前即开始用药,但获知怀孕后的3个月内停止用药。

阿托伐他汀通过大鼠的胎盘在胎鼠肝脏中达到与母体血浆相同的药物水平。当大鼠剂量高达300mg/kg/日,兔子剂量高达100mg/kg/日,阿托伐他汀未产生致畸作用。依据体表面积(mg/m2)

计算,这些剂量约为人类暴露用量的30倍(大鼠)或20倍(兔子)(见【禁忌】,妊娠)。

在一项研究中,大鼠的给药剂量是20,100,或225mg/kg/日,从妊娠第7天至哺乳期第21天(断奶),母亲的给药剂量为225mg/kg/日时幼畜出生、新生、断奶和成熟期的存活率降低。

母亲的给药剂量为100mg/kg/日,幼畜第4和21天的体重下降;母亲的给药剂量为225mg/kg/日在出生,第4天,21天和91天的幼畜体重下降;幼畜发育延迟(剂量为100 mg/kg/日出现罗特尔综合症,而225 mg/kg/日出现听觉惊跳反应;剂量为225mg/kg/日出现耳廓分离和眼裂)。

这些剂量相当于人每日服用80mg剂量时曲线下面积的6倍(100mg/kg/日)和22倍(225mg/kg/日)。

他汀类药物在给予妊娠女性时可能危害胎儿。育龄妇女只有在怀孕可能性极小和己被告知药物对孕妇的潜在危险时方可服用本品。服用本品的妇女一旦受孕,应立即停药并告知对胎儿的潜在危险,在怀孕期间继续用药缺少已知的临床获益。

哺乳期妇女

阿托伐他汀是否经人乳分泌尚不清楚,但另外一种同类药物能够少量分泌到乳汁中。被哺乳的幼鼠血浆和肝脏的阿托伐他汀药物浓度分别为母乳中药物浓度的50%和40%。动物乳汁药物浓度水平可能不能准确反映人类乳汁药物浓度水平,因为另外一种同类药物可通过人类乳汁分泌,同时他汀类药物可能对接受哺乳的新生儿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服用本品的母亲不应哺乳(见【禁忌】)。

儿童用药:

本品应只由专科医生在儿童中使用。本品在儿童的治疗经验仅限于少数(4到17岁)患有严重脂质紊乱如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本品在这一患者人群的推荐起始剂量为10mg/日。尚无本品对该人群生长发育的安全性资料。

老年用药:

临床研究中39828名服用立普妥的患者,15813名(40%)≥65岁,2800名(7%)≥75岁。这两个人群与年轻受试者的整体安全性和有效性无差异。其它临床使用经验报告也显示老年人群和年轻人群没有差异。但不能除外某些老年患者对药物敏感性更高,高龄(≥65岁)是肌病的一个易感因素,因此立普妥应用于老年人群应谨慎。

药物相互作用:

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与下列药物合用可增加发生肌病的危险性,如:纤维酸衍生物、调脂剂量的烟酸、环孢霉素或CYP3A4强抑制剂(如克拉霉素、HIV蛋白酶抑制剂及伊曲康唑)(见【注意事项】,“骨骼肌”和【药理毒理】)。

1.CYP3A4强抑制剂:立普妥通过细胞色素P4503A4代谢。立普妥与CYP3A4强抑制剂联合用药可引起阿托伐他汀血浆浓度升高。药物相互作用的程度和作用增强取决于不同产品对CYP3A4的影响程度。

克拉霉素:与立普妥单独用药比较,立普妥80mg与克拉霉素(500mg,每日二次)联合用药时阿托伐他汀AUC显著增加(见【药理毒理】)。因此应用克拉霉素的患者,立普妥用量>20mg时应谨慎使用(见【注意事项】项中的“骨骼肌”和【用法用量】)。

与蛋白酶抑制剂合用:与立普妥单独用药比较,立普妥40mg与利托那韦+沙奎那韦(400mg,每日二次)联合用药或立普妥20mg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400mg+100mg,每日二次)联合用药时,阿托伐他汀AUC显著增加(见【药理毒理】)。因此应用HIV 蛋白酶抑制剂的患者,立普妥用量>20mg时应谨慎使用(见【注意事项】项中的“骨骼肌”和【用法用量】)。

伊曲康唑:立普妥40mg与伊曲康唑200mg联合用药时阿托伐他汀AUC显著增加(见【药理毒理】)。因此应用伊曲康唑的患者,立普妥用量>20mg时应谨慎使用(见【注意事项】项中的“骨骼肌”和【用法用量】)。

2.葡萄柚汁:包含抑制细胞色素P4503A4的一种或更多成分,能增加阿托伐他汀的血浆

浓度,尤其当摄入大量柚子汁时(每天饮用超过1.2升)。

3.环孢霉素:阿托伐他汀及其代谢产物是OATP1B1载体的底物。OATP1B1抑制剂(如环孢霉素)能增加阿托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与阿托伐他汀单独用药比较,立普妥10mg 与环孢霉素5.2mg/kg/日联合应用使阿托伐他汀的AUC显著增加(见【药理毒理】)。在立普妥与环孢菌素必须合用的情况下立普妥的剂量不应该超过10mg(见【注意事项】,“骨骼肌”)。

4.利福平和其它细胞色素P4503A4诱导剂:立普妥与细胞色素P4503A4诱导剂(如:依法韦仑、利福平)联合应用能使阿托伐他汀血浆浓度产生不同水平的降低。由于利福平的双重相互作用机制,在利福平给药后延迟给予立普妥与阿托伐他汀血浆浓度的显著降低有关,因此建议立普妥与利福平同时给药。

5.地高辛:当多剂量立普妥与地高辛合用时,地高辛的稳态血浆浓度增加约20%,患者服用地高辛时应适当地监测。

6.口服避孕药:立普妥与口服避孕药合用时,分别增加炔诺酮和乙炔雌二醇(见【药

理毒理】)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约30%和20%。当服用本品的妇女选择口服避孕药时应考虑到AUC的增加。

7.华法林:当患者接受华法林长期治疗时,立普妥对凝血酶原时间无临床显著影响。

药物过量:

本品过量尚无特殊治疗措施。一旦出现药物过量,患者应根据需要采取对症治疗及支持性治疗措施。由于立普妥与血浆蛋白广泛结合,血液透析不能明显增加立普妥的清除。

药理作用:

临床药理学

作用机制

立普妥是HMG-CoA还原酶的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HMG-CoA的作用是将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转化成甲羟戊酸,即包括胆固醇在内的固醇前体。临床研究、病理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 B)血浆水平升高促进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则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降低相关。

在动物模型中,立普妥通过抑制肝脏内HMG-CoA还原酶及胆固醇的合成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并通过增加肝脏细胞表面的LDL受体数以增强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和分解代谢;立普妥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生成和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数。立普妥可以降低某些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通常其它降脂类药物对这类患者很少有临床疗效。立普妥降低纯合子型和杂合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血脂异常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立普妥也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并可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水平有所升高。立普妥降低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立普妥可降低B脂蛋白异常血症患者的中间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药效学

立普妥及其一些代谢产物在人体内具有药理学活性。肝脏是胆固醇合成和低密度脂蛋白清除的基本作用位点和主要部位。给药剂量而不是系统药物浓度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更相关。个体化给药剂量应根据治疗的疗效而定(见【用法用量】)。

毒理研究:

非临床毒理学

致癌、致畸、生殖损害

在大鼠进行的一项2年研究中,给予大鼠的剂量水平10,30,和100mg/kg/日,在高剂量的雌性大鼠肌肉中发现2个罕见的肿瘤:一个是横纹肌肉瘤,另一个是纤维肉瘤。这个剂量显示的血浆曲线下面积(0-24)值约为口服最大剂量80mg后人类平均血浆药物暴露的16倍。

在小鼠进行的一项2年致癌性研究中,给药剂量是100,200,或400mg/kg/日,导致高剂量的雄性小鼠肝脏腺瘤和高剂量雌性小鼠肝癌显著增加。这些发现发生在血浆曲线下

面积(0-24)值约为人体暴露80mg口服剂量后平均血浆药物浓度的6倍。

在体外研究中,阿托伐他汀在下列有或无代谢活性的实验中无致突变或致畸:用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和大肠埃希杆菌进行的Ames实验,在中国仓鼠肺细胞中进行的HGPRT促突变测定分析,及在中国仓鼠肺细胞中进行的染色体畸变测定分析。阿托伐他汀在小鼠体内微核实验中是阴性的。

在大鼠中进行的剂量高达175mg/kg/日(人体暴露量的15倍)的研究中,阿托伐他汀未对动物的生育能力产生任何影响。给予10只大鼠阿托伐他汀100 mg/kg/日(为给予人80 mg剂量时的曲线下面积的16倍),共3个月,其中有2只大鼠附睾发育不全和无精;30和100mg/kg/日剂量组的睾丸重量显著下降,100 mg剂量组的附睾重量下降。在交配前给予雄性大鼠阿托伐他汀100mg/kg/日,共11周,精子活动力和精子细胞头部浓度下降,而畸形精子增加。给予犬10,40,或120mg/kg/日阿托伐他汀两年,对精液参数或生殖器官的组织病理学未产生不良影响。

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和药物代谢

吸收:立普妥口服后吸收迅速;1-2小时内血浆浓度达峰(Cmax)。吸收程度随立普妥的剂量成正比例增加。立普妥(母体药物)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14%而HMG-CoA还原酶抑制活性的系统生物利用度约为30%。系统生物利用度较低的原因在于进入体循环前胃肠粘膜清除和/或肝脏首过效应。与早晨给药相比,晚上给药血浆浓度稍低(Cmax和AUC约30%)。然而,无论一天中何时给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是相同的(见【用法用量】)。

分布:立普妥的平均分布容积约为381升。血浆蛋白结合率>98%。血液/血浆比约0.25提示仅有少量药物渗透入红细胞内。根据在大鼠中的观察,立普妥可能分泌入人乳中(【禁忌】,【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和【注意事项】,“哺乳期妇女”)

代谢:立普妥广泛代谢成邻位和对位羟基衍生物及多种β氧化产物。体外实验中,邻位和对位羟基化代谢物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作用与立普妥相当。对HMG-CoA还原酶的循环抑制活性约70%是由活性代谢产物产生。体外研究显示了细胞色素P450 3A4在立普妥代谢中的重要性,同时服用已知的同工酶抑制剂红霉素与人体内立普妥的血浆浓度增加相一致(见【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在动物中,邻位一羟基代谢产物经过进一步的葡萄醛酸化过程。

排泄:立普妥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肝脏和/或肝外代谢后经胆汁清除;但是立普妥似无明显的肝肠再循环。立普妥的人体平均血浆消除半衰期约为14小时,但因其活性代谢产物的作用,立普妥对HMG-CoA还原酶抑制活性的半衰期约20~30小时。立普妥口服给药后,尿回收率不到给药量的2%。

特殊人群

老年患者:在健康老年人群(年龄>65岁)中,立普妥的血药浓度较青年人的高(Cmax 约为40%,AUC约为30%)。临床数据显示,给予任意剂量的立普妥,在老年人群中其降低LDL-C的程度要明显高于青年人(见【注意事项】,“老年用药”)

儿童:儿童人群中药代动力学数据尚不充分。

性别:立普妥的血药浓度存在性别差异(就Cmax而言女性比男性高约20%,就AUC 而言,女性较男性低10%)。然而临床应用中,立普妥降LDL-C作用不存在有临床意义的明显性别差异。

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疾病对立普妥的血药浓度和降LDL-C作用无影响,因此,肾功能

不全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见【用法用量】)。

血液透析的患者:尽管仍未对终未期肾病的患者进行研究,由于这两个药物与血浆蛋白广泛结合,因此血透并不能显著提高立普妥的清除率。

肝功能不全患者:在慢性酒精性肝病的患者中,立普妥的血药浓度显著增加;在Childs-PughA患者中,Cmax和AUC均增加了4倍,而在在Childs-PughB患者Cmax和AUC分别增加了16倍和11倍见【禁忌】)。

表9.联合用药对阿托伐他汀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利福平具有双重药物相互作用机制,阿托伐他汀与利福平联合用药时推荐同时服用,如果先服用利福平后服用阿托伐他汀可使后者血浆药物浓度显著降低。

表10.阿托伐他汀对联合应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影响

临床意义见【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

性状:

本品为白色椭圆形薄膜衣片。

贮藏:

密闭保存。

包装:

铝/铝水泡眼包装;盒装;7片/盒,10片/盒。

有效期:

36个月。

执行标准:

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70073

批准文号:

10mg:国药准字J20070060;

20mg:国药准字J20070061;

40mg:国药准字J20070062

生产企业: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药物分类:

调脂药物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的疗效研究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 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106例按照药物剂量的不同分为实验与对照两组,实验组给予大剂量的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的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血脂指标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的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有着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疗效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物质财富的奇迹,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同时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血液的流动受到阻碍,导致心肌缺血、功能异常甚至坏死[1]。血脂水平过高是导致冠心病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冠心病患者常伴有高血脂症。对于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很好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本文将以我院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0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与对照两组。实验组有53人,其中31位男性,22位女性,年龄51~78岁之间,平均年龄(62.1±1.2)岁。对照组有患者53人,其中30位男性,23位女性,患者年龄52~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8±2.1)岁。所有患者中排除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精神意识障碍患者、在治疗前的1个月内出现心肌梗死患者、血脂不可控患者。所有患者在家属的陪同下或由家属代为签署参与同意书。所有患者的自身情况和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情况均符合本次研究进行的条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研究进行的前一周内停止降脂药物的使用,通过控制饮食等方法进行血脂控制,没有意外情况发生。对于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小剂量的氟伐他汀钠

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观察

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9-09-20T15:48:33.890Z 来源:《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6期作者:李文军 [导读] 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改善血脂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14例,以抽签形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辛伐他汀治疗方法,研究组采取瑞舒伐他汀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血脂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改善血脂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冠心病;高脂血症;治疗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osuvastatin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hyperlipidemia. Methods: A total of 114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lipide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8 to May 2019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54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mvastatin.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suvastatin. The blood lipid levels, treatment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lipid levels before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The blood lipid level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Rosuvastatin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hyperlipidemia, improving blood lipid levels and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 rosuvastat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yperlipidemia; therapeutic effect 冠心病属于中老年常见疾病,由于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血脂异常从而引发冠状动脉硬化,治疗不及时继而引发高脂血症,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减轻患者生活影响、提高治疗效果,我院提出瑞舒伐他汀治疗方法得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9月--2019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14例,以抽签形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4例。研究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在60--70岁之间,平均年龄(68.47±2.23)岁。患病时间在2--10年,平均患病时间 (4.32±3.12)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在61--75岁之间,平均年龄(67.25±3.08)岁。患病时间在1--9年,平均患病时间(4.52±3.47)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硝酸甘油、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生产企业:成都天银药业;国药准字:H20083478)治疗方法,1日1次,口服,初期剂量为20mg/次,治疗1周后按照患者血脂水平与服药效果控制剂量。若患者血脂水平降低需减少1/2剂量;血脂水平超过正常参数则增加剂量,剂量在40mg/次,治疗时间为60天。 研究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生产企业:浙江京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83)治疗方法,1日1次,20mg/次,治疗时间为60天。 1.3评价指标 首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情况,分为TG、TC、LDL-C。其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TG下降幅度超过40%,TC下降度超过20%)、有效(TG下降幅度在20%--40%,TC下降幅度为10%--20%,)、无效(TC下降幅度低于10%,TG下降幅度低于2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最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胃肠道不适、乏力。 1.4数据处理 SPSS22.0,计量资料,用t、平方差[()]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百分数(%)进行检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TG、TC、LDL--C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G、TC、LDL--C水平好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摘要: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血压升高,冠心病发病率升高;高血压显著增加冠脉的狭窄;高血压导致心脏肥厚,从而影响冠脉病变的支数;高血压可能影响心脏结构,导致冠脉的严重狭窄;高血压与其它因素共同导致了冠心病的发生及进一步加重。因此认为高血压严重影响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应加强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综述 高血压是一个长期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大量纵向随访资料证实,高血压最终将导致心、脑、肾和血管病变。高血压同时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与冠心病(CAD)的关系极为密切。 1 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发病 高血压是一个长期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大量纵向随访资料证实高血压最终将导致心、脑、肾和血管病变。高血压同时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首都钢铁公司职工的调查资料表明,高血压患者心肌梗塞患病率与冠心病发生率是正常血压者的 2.8~3.5倍。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已由Framingham研究所证实,这些研究表明,血压升高在任何年龄、性别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研究显示血压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连续的、逐步升高的关联性。美国联合方案(Pooling Project)由5个前瞻性研究人群组成,研究表明舒张压的水平与日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呈正相关,收缩压(SBP)升高对冠心病的影响与舒张压相似,收缩压越高,发生冠心病的危险越大。我国北京首钢5298名男工冠心病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显示:随着收缩压或舒张压水平的增高,冠心病发病率也明显增高;值得提出的是,SBP在120~139 mmHg冠心病的发病相对危险比SBP 0.05);不同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关。有研究认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与左房及左室内径呈正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主要与左室形态及构型有关,不对称型的左室肥厚与冠脉狭窄呈正相关[11]。 5 多因素分析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 鲍百丽等[4]以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无为应变量,分别以高血压的有无、收缩压异常、舒张压异常及性别、吸烟史、年龄、甘油三脂、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的有无、收缩压异常及年龄因素均进入模型(P<0.05)。其OR值分别为2.593、2.813、1.062,均大于1,说明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狭窄有关,是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患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性是无高血压者的 2.593倍,其中收缩压异常和冠状动脉狭窄有关,舒张压与之无关。年龄因素是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性越大。这与我们前面单因素分析结果相同,进一步证实了高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异常及年龄是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作者:沈潞华 关键词:冠心病高血压药物治疗沈潞华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持续呈上升趋势,每年死于冠心病的患者超过70万人。冠心病有许多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是后者的3~4倍。 在冠心病二级预防长期治疗过程中,除了生活方式治疗、多重危险因素控制(戒烟、体重控制、降压及降糖治疗,调脂治疗等)外,仍然需要应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等药物。对有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降压治疗十分重要,可单用或联合应用降压药物,使血压降至130/80 mm Hg以下。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目标在于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生存及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改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首先要考虑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包括两类:改善预后药物(阿司匹林,不能用时可用氯吡格雷替代;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酯药物;ACEI)及减轻缺血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 ACS药物治疗包括抗缺血药物、抗血小板与抗凝药物,他汀类调酯药物;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溶栓药物。 一抗血小板药物 1 阿司匹林多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临床试验显示了阿司匹林治疗的获益,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TXA2)的合成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最佳剂量是75~150 mg/d。ACS患者开始服用300 mg,以后75~150 mg/d。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可持续存在于血小板的整个生存周期(7±2天)。所有冠心病的患者只要无禁忌证均需服用阿司匹林。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刺激症状和出血。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 2 氯吡格雷通过选择性的、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ADP受体而抑制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常用剂量为75 mg/d,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或需要支架置入者可顿服300 mg。ACS患者、置入药物支架患者需要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维持12个月左右,但仍需注意出血等不良反应。 3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主要作用在血小板聚集的终末环节阻断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a受体结合,主要用于介入治疗和ACS高危的患者,需静脉用药。 二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性能,降低心肌耗氧量;能延长舒张期冠状动脉灌注时间,增加心肌血流和氧的供应;能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有抗心律失常、改善左室结构与功能的作用;可防止斑块破裂,用于冠心病的各种类型及长期二级预防。尤其用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可缓解症状、减少心肌缺血的反复发作。多项循证医学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无禁忌证的患者应该早期开始应用。一般为口服给药,剂量可逐渐递增,直至达可耐受的目标剂量。治疗的目标心率为50~60次/分,应选用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药物。对ACS高危、进行性静息胸痛加重者,也可以先静脉用药,以后再口服。有支气管哮喘、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者应视为禁忌证。对明显低血压者需血液动力学稳定后再用。 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ACEI可降低血压、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HOPE研究结果显示,雷米普利使高危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相对危险性降低22%,EUROPA研究显示培哚普利使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相对危险性降低20%。2008年3月底公布的ONTARGET

冠心病与高血脂医生讲座

高血脂和冠心病之一----血脂的基本知识 应一位网友的要求,下面的时间和大家一起谈谈高脂血症和降脂药物 如今高血脂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医生常常会跟你说你血脂升高,要小心冠心病,脑梗塞。各种报刊杂志每天都有很多篇幅刊登关于高血脂的文章,确实高血脂与冠心病,脑中风关系密切,研究成果日新月异,而病人朋友常常被各种信息混淆搞得一头雾水,耽误了正确有效的治疗。下面我先简单介绍高血脂的基础知识。 血脂 血脂形象的说,就是血液中的脂肪成分,主要包括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他们在血液中不能以单独的形式存在,必须与其他物质例如蛋白质一起组成复合物才能在血液中运输。例如胆固醇常常与一些蛋白结合在一起形成脂蛋白,根据这些脂蛋白密度不同可以分为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我们来看以下我们医院血脂五项的化验单(见图) 第一行是甘油三酯,英文缩写TG,说的是血液中总甘油三酯水平 第二行是总胆固醇,英文缩写TC,说的是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

第三行是高密度脂蛋白,英文缩写:HDL-CHOL,测定的是高密度脂蛋白这种复合物中所含的胆固醇水平,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好胆固醇”,它的升高有利于保护血管,但进一步的关系还没研究清楚,目前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第四行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LDL-CHOL,测定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这种复合物中所含的胆固醇水平。目前研究已经非常明确,这种成分是引起血管损害的最大元凶,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坏胆固醇”,是我们医生最关心的指标,也是我们的第一治疗目标 第五行是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VLDL-c,测定的是极低密度脂蛋白这种复合物中所含的胆固醇的多少。它也对血管有一定损害,在糖尿病人体内常常升高。 说到这里,我要纠正很多病人的一个误解,我的很多病人以为血脂仅仅就是指甘油三酯不包括其他东西,因为他们看到那上面有一个“酯”字,他们只顾得盯住甘油三酯的浓度,结果把危害更大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这两个指标忽视了。常常出现这样的场面,有的病人胆固醇都好高了,我就跟他们说,你的血脂高啊,他说,不对啊,我的血脂不高啊,一边说一边指着甘油三酯的数值。 这个化验单后面三行是英文代码,大家可能记不下来,其实只要学过一点点英文的都能够理解,例如LDL-CHOL,第一个L字母就是英文low(低)的缩写,第二个字母D就是英文density(密度)的缩写,以此类推,其他也就好理解了,这样,大家也就容易记些了 作为普通百姓,没有能力和精力了解血脂的复杂成分与代谢,但大家要记得,低密度脂蛋白(就是那个LDL-CHOL)对身体危害最大,要想办法把它的浓度降下来,其次是总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这两个指标也是低点好,而高密度脂蛋白则是不能太低,我们希望它能高点,甘油三酯对血管也有危害,但不及上面说的那些,轻中度的升高不必太在意,可以以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综合治疗为主,还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作为主要治疗目标。 以上的化验单来自我的一位病人,在这里,请允许我向她表示诚挚的谢意,谢谢你! 下次谈谈什么叫高血脂,它有什么危害。

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分析

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14T11:38:54.08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作者:王辉 [导读] 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可使得hs-CRP以及血脂下降,Klotho基因水平以及MFG-E8明显上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牡丹江市康安医院七病区;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收纳治疗的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在分别治疗3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中血脂、Klotho基因水平以及乳脂肪球表皮成长因子(MFG- E8)等结果差异。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的hs-CRP、Klotho基因水平以及MFG-E8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明显降低,同时HDL-C水平则明显上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hs-CRP较对照组低,实验组患者的Klotho基因水平以及MFG-E8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可使得hs-CRP以及血脂下降,Klotho基因水平以及MFG-E8明显上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冠心病;高脂血症;临床疗效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239-02 瑞舒伐他汀可将HMC-CoA还原酶进行特异性的抑制,使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延迟或停止,同时使得某些炎症因子得以下降[1]。本文为探究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选取我院相关患者进行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详细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收纳治疗的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知晓同意。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62-83岁,平均年龄为(68.12±3.18)岁。实验组患者男12例,女13例,年龄为61-80岁,平均年龄为(67.23±4.27)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进行常规治疗,主要为:使用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使用曲美他嗪(生产厂商:南京正科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803)改善心肌细胞的代谢[2]。全部患者的基础药物治疗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之后实施瑞舒伐他汀(生产厂商: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483)进行治疗,一次10mg口服,一次/1d,疗程3个月[3]。 1.3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判定,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明显降低,同时HDL-C水平则明显上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相关指标对比(,mmol/L)注: 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冠心病的死亡率以及发病率在国内老年群体中比重较高,严重的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脂肪代谢发生改变,胆固醇开始聚集,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与高血脂症关系密切[4]。研究表明,hs-CRP以及MFG-E8等将会对高脂血症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较大的刺激作用,它主要是通过调节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同时Klotho蛋白的作用可调借血管内皮细胞的老化以及消亡,减轻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起到有效的抗衰老作用[5]。瑞舒伐他汀可将HMC-CoA还原酶进行特异性的抑制,使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延迟或停止,同时使得某些炎症因子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心血管与血压相关性分析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心血管与血压相关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09T14:20:18.7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5期作者:钟成[导读] 相关文献报道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更容易引发冠心病[1]。因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较常人高,会加快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冠心病。 (湖北科技学院临床医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 【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时的心血管相关性及血压特点。方法:收集我院9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45例有合并高血压,作为观察组,另外45例仅单纯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冠脉病变情况。同时把发生心血管事件与无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日间与夜间的SBP及PP。结果:(1)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冠脉病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冠脉狭隘情况相差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有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日间、夜间的SBP与PP均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造成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易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与患者年龄、冠脉病变评分有关,且高于单纯冠心病患者。同时,患者的日间、夜间的SBP与PP也是监测与控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冠心病;高血压;心血管;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111-02 相关文献报道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更容易引发冠心病[1]。因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较常人高,会加快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冠心病。此外冠心病的发展跟患者脉压以及日间夜间变化也有关系,这可能是日夜变化引起的动态收缩压SBP以及动态脉压PP有关[2]。临床报道称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也跟患者血压控制有关[3],但是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否与患者自身的体型、年龄及冠脉病变等有关尚待研究。本文主要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同时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患者相对无心血管事件发生换的血压水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 12月9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45例有合并高血压,作为观察组,另外45例仅单纯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52例,年龄43~79岁,女性48例,年龄46~81岁。纳入标准: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确诊为冠心病;观察组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即SBP大于140mmHg(1mmHg=0.133kPa),或者舒张压(DBP)>90mmHg;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或者有过相关手术患者;糖尿病患者。 1.2 方法 (1)通过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来判断患者的冠脉病变支数,当造影示腔径狭窄≥50%时,观察LAD、LCX以及RCA的狭窄情况,若有其中一支狭窄则评判为单支病变,若有其中任何两支出现狭窄则评判为双支病变,若均出现狭窄情况则评判为三支病变。同时,若有出现LM病变患者,即使LAD、LCX无狭窄发生,仍然评判为双支病变。(2)日间夜间动态血压的检测:对患者用通用型便携式血压测量仪进行24小时的血压测量,无特殊情况者将测量装置固定于患者左臂上部,日间测量为早上6:30到晚上22点,平均30分钟测量一次,夜间测量为晚上22点到早上6:30,平均1个小时测量一次,测量者观察并记录每次测量的结果,按规定填入相应的统计表格中待用。 1.3 评价标准 采取Gensini冠脉病变评分法[4],分别对冠状动脉的LM、LAD、LCX及RCA四支血管记录其狭窄程度,若有多处病变则记录单支最狭窄处,0分为狭窄<25%,1分为狭窄25%~49%,2分为50%~74,3分为75%~9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冠脉病变情况比较 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冠脉病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冠脉狭隘情况相差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冠脉病变情况比较(n,x-±s,%)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研究进展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研究进展 目的:了解血脂异常与冠心病之间的联系,保障患者疾病检查的准确性,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利。方法:通过对某医院中在2011年以来接收的一些患者关于血脂检查报告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对一些血脂异常的患者进行访问,察看其身体状况。结果:经过我们的详细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医院中被检查出来显示血脂异常的患者患有冠心病的机率是非常大的,占到大约93%。结论:血脂检查的情况对于发现患者患有冠心病具有很大的帮助,使得患者早些发现自己的病情,以采取及时医治措施,避免造成更大的麻烦。 标签:血脂异常;冠心病;研究进展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早在几十年前国外的医学专家就对血脂异常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有了众多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我国的医学工作人员在借鉴国外的医学科学知识的前提下,也对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展开研究[2]。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结合我国的中医原理以及西方医学中以往的医学专家对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研究,我国的医学工作人员的步伐就显得更加的顺利,同时,也得到了国际方面的相关认可。尤其是在近些年来,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研究更加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在研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某医院中在2011年以来接收的一些患者关于血脂检查报告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对一些血脂异常的患者进行访问,了解血脂异常检查对确定冠心病的意义。另外,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向医院一些血脂检查科的一些工作人员询问近些年来的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发病的现状,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血脂异常的分类,见表1。 临床上医院对患者进行血脂检测的项目:当患者来到医院在医生的建议下检测血脂的常规检测指标主要有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LDL-C。其他血脂项目如apoA I、apoB、Lp (a)等。 统计学处理方法:对患者的检测资料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确定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联系。 结果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发生率的研究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也具有很长的历史但是,目前的社会情况与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上面。这也使得现今血脂异常的人群逐步增大,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学习。因此,当今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研究也就更加显得重要,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分析

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9-11-26T09:28:34.5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作者:谢桂群王灵云[导读] 分析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 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分析 谢桂群王灵云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 330800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6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利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促使临床指标恢复正常,缓解临床症状,保证其健康。 【关键词】冠心病;高脂血症;阿托伐他汀;临床效果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疾病,并且大部分患者会合并出现高脂血症,合并疾病不仅会增加临床治疗难度,甚至还会增加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同时高脂血症会影响冠心病患者的血脂代谢能力,患者的血脂异常也会增加其他类疾病发生率,因此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调脂治疗是关键所在[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特选择96例患者,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患者资料 此次研究选择患者例数为96例,入院治疗时间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随机分组方式下,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48例,男性患者为28例,女性为20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为(56.35±2.33)岁,而观察组患者为48例,男性和女性例数比例为26:22例,年龄最大为83岁,最小为39岁,平均年龄为(56.82±2.4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在晚餐后服用,每次40mg,每天1次,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的TC水平降低10%以上,则将药物剂量增加为80mg/次。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每次20mg,每天1次,上述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2]。 1.3观察范围 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数据。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等级,当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明显消失,TC降低20%以上,TG减少40%以上,HDL-C升高0.25mmol/L则设定为显效;如果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TC降低10~20%,TG减少20%,未达到40%,HDL-C升高为 0.1~0.25mmol/L则设定为有效;如果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上述指标未达到则未无效[3]。 1.4统计学方案 本研究有关计量资料利用(x±s)的形式表示,并采用t值检验,而有关计数资料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22.0,当p值低于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上述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表1中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浅谈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浅谈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 用血压测量和血脂测量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在单纯冠心病患者中apoA 和apoA/apoB的值显著低于健康人组,apoB的值显著高于健康人组。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中apoA和apoA/apoB的值显著低于健康人组,apoB的值显著高于健 康人组。结论当健康人发展为冠心病时,再进一步发展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时,apoA的持续降低及apoB的持续增高。 关键词:血脂;冠心病;高血压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yslipidemia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studied by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and blood lipid measurement. Results the values of apoA and apoA/apoB in patients with simp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persons,and the value of apo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person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group,the values of apoA and apoA/apoB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persons,and the value of apo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persons. Conclusion when healthy people develop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will further decrease apoA and apoB. Hyperlipidemia;coronary heart disease;hypertension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系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研究显示,血脂异常的患者即使经 过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胆固醇治疗后仍面临很高的心血管剩留风险[1]。在心血管病患者中,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构成心血管剩留风险的主 要血脂异常表型[2]。迄今为止,大量临床发现,即使在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至正常后,仍然会发生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动脉硬化血管病的共同特点 是动脉管壁变硬失去弹性和官腔缩小,导致其顺应性较小,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弱,动 脉压增大,即:收缩压更高,舒张压更低。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其它危险因素有协同作用。据统计,高血压患者 与同龄同性别的正常血压者相比,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较早、病情较重。高血压促 进AS的发生机制不十分清楚。研究证明,高血压时,血流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压力和冲击作用,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障碍,使内膜对脂质的通透性增加。脂质蛋白渗入内膜,单核细胞黏附并迁入内膜,血小板的黏附以及中膜平滑肌细胞迁入内膜等变化,均可促进AS 的发生。 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apoAI、apoB及apoAI/apoB比值在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冠 心病时的异常,并探讨是否存在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10月~2017年9月门诊、住院、体检患者,选择其中确诊 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20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120例、正常人群120例。 纳入标准: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依据采用国际上统一标准即凡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并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冠心 病诊断标准依据国际通用的直径法即冠脉造影示至少一支冠脉血管管腔直径狭窄≥50%定为冠 心病。 排除标准:均剔除肝肾功能损害、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

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7-10-10T13:38:44.3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4期作者:王伊红白云燕马鑫王顺芝韩金凤吕佳瑞王 [导读] 辛伐他汀服用方便,降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病人可充分耐受。 佳木斯中心医院急诊科 154002 提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46人,口服辛伐他汀,剂量为20mg/每日,晚间顿服,疗程8周。结果在治疗治4周及8 周后TC、LDL-C、TG及ApoB、Lp(a)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而HDL-C无明显的变化(P>0.05)。辛伐他汀对TC的4周总有效率为86.96%,8周总有效率为91.3%,而对TG的4周总有效率为73.91%,8周总有效率为82.6%.不良反应少,仅1例出现ALT或AST一过性轻度升高。结论辛伐他汀服用方便,降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病人可充分耐受。 关键词:高血脂症;辛伐他丁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血脂异常的治疗尤为重要,可直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1 ] 。他汀类药物是近年研制生产的一类安全高效的调节血脂药物,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降血脂及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本组通过对46例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辛伐他汀调脂治疗,观察降脂效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冠心病患者2次空腹血脂水平在以下范围:1)血清总胆固醇(TC)≥5.98mmol/L;2)三脂甘油(TG)≥1.9mmol/L;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mmol/L;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4mmol/L,女性≤1.17mmol/L。 1.2 病例选择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2月,在我科门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46例,其中男35例,女11例,平均年龄62.6±5.56(47~79 岁).排除甲状腺、肝胆、肾疾患及糖尿病、正在使用影响血脂代谢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类固醇等)者,或血清肌酐>179μmol/L、转氨酶(ALT、AST)超过正常值的20%、肌酸激酶(CK)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1倍或对药物敏感者。 1.3 方法 46例患者在用药前2周控制饮食及停用其他降脂药物,采取各家医院一致的方法和标准检测TC、TG、LDL-C、HDL-C、ALT、AST 和CK,给予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mg,1/d,晚间顿服。连服4周时,重复上述检查,继续服药至8周,再重复上述检查。若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CK超过正常值的5 倍以上,则停药并退出观察。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1988年公布的《调整血脂药物临床研究指导性原则》及有关文献拟定。①显效:TC下降≥20%或TG下降≥40%或LDL-C下降≥20%或HDL-C上升≥0.26mmol/L。②有效:TC下降10~19%或TG下降20~39%或LDL-C下降10~19%或HDL-C上升0.01~0.26mmol/L 。③无效:TC、TG、LDL-C、HDL-C达不到有效标准者。④恶化:达以下任何一项者:TC上升≥10%或TG上升≥10%或LDL-C上升≥10%或HDL-C下降≥0.104mmol/L。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以(±s)表示,应用SPSS6.0软件,治疗前后血脂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所有入组者服药8 周,无中途退出者。表1为治疗前后血脂测量值比较,表2为治疗4周和8周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4周及8 周后TC、LDL-C、TG及ApoB、Lp(a)均有明显的下降,而HDL-C无明显的变化。辛伐他汀对TC的4周总有效率为86.96%,8周总有效率91.3%,而对TG 的4周总有效率为73.91%,8周总有效率为82.6% .不良反应:46例患者在治疗4周或8周时复查AL T、AST和CK,仅1例出现ALT或AST 一过性轻度升高。 3 讨论 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密切相关,血脂是否降低到理想水平,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起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是一种全合成的降胆固醇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是通过竞争性地抑制肝脏内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即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以及上调肝细胞LDL受体增加血中LDL清除来降低胆固醇和LDL;同时他汀类药物也具有降低TG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作[5].大量临床试验都证实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理想的调整血脂类药物。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The Scan2dinavian Simvastatin Surrival Study,4S)和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The West of Scotland CoronaryPrevention Study,WOSCOPS)等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除调脂作用外,还具有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作用、抗炎作用、防止动脉硬化、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等非调脂作用,它能够在冠心病心肌梗死及ACS 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临床上普遍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和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 察 黑龙江省青冈县人民医院 151600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 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200例分成两组,每组100例,针对两组患者都进行了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血脂康 胶囊治疗,观察组100例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脂 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指标都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LDL-C、TG、TC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腹泻、呕吐、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 钙片能够显著改善血脂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上推 广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汀钙片;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hyperlipidemia.Methods:20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hyperlipidem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10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On this basi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Xuezhikang Capsul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After the treatment of lipid indicator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Results: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DL-C,TG and TC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 > 0.05).After treatment,the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but the LDL-C,TG and TC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incidence of diarrhea,vomiting,muscle pain and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for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bined with hyperlipidemia,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blood lipid indicators,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clinical efficacy of 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hyperlipidemia 冠心病在临床上又称缺血性心肌病,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狭窄或心肌供血不足而导致心肌功 能障碍或者心肌坏死[1]。该病在心脏疾病中最为常见,极可能诱发心肌梗死、心肌衰竭或者 心律失常,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对人类健康有很高的威胁[2]。高脂血症常诱发冠心病,对血脂加以控制能有效延缓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效防止冠心病的发生或缓解期发展进程[3]。本文现就对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200例,这些患 者符合WHO制定的心血管及冠心病等诊断标准,排除对阿托伐他汀過敏者、血清ALT或 ART以及TBIL高于参考范围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存在肝肾功能疾病者。本次研究得到了 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或家属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