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论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论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学号:08991324

专业:金融学

姓名:刘明彦

联系方式:150******** 2009年是一个“气候变化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将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结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何去何从,为后京都时代定下行动的基调。

考虑到协议的实施操作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影响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土地以及食物。也因为这个原因,本次会议被广泛视为是人类遏制全球变暖行动最后的一次机会,它将决定人类和地球的未来。中国政府对此次会议也格外重视,派出了重量级的豪华会议阵容。环境保护成为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议题。

中国的环境保护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的。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与环保的政治关系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就是政府从主抓经济、主抓企业向主抓公共事务转变。这个转变牵涉到党政关系调整和干部体制改革。我们绝不能按实的GDP和虚的口号来提拔干部,应尽快为科学发展观设计一套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行政体制改革首要一条就是降低行政成本。古今中外无论谁执政,都没有必要加重自己的执政成本,都没有必要养那么多冗员设那么多相互交叉的机构。

环保体制也是如此。以太湖治理为例,造成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的最大原因是网箱养殖,按规定只能养两万亩,结果养了19.5万亩。但是水产养殖不归环保部门管,归农业部门管。而排入太湖的生活污水归建设部门管。治理水的技术资金归科技部和发改委管。调长江水冲释污水归水利部管。那环保局能管什么?管工业污染,基本上也只能管大厂,因为小厂子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庇护下管不住。可太湖一出了污染事故,全国人民都把焦点集中在环保部门。

行政体制改革和环保的关系还应该体现在执政方式的转变上,特别是环保执政方式的转变上。政府职能向主抓公共事务转变,环境保护正是公共事务里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应成为更具有透明性、更具有公共性、更具有现代性的部门。因此更要注重依法行政、公开透明、公众参与、科学决策,要与人大、政协、媒体、社团、学界等方面加强联系,这是环保部门的职能性质所决定的。

科学发展观和环保的经济关系首先讲环境经济政策。大家知道,经济学的第一要义,就是稀缺资源的科学配置。古时候稀缺资源是人口与土地;工业化时代是能源;未来是洁净的水和空气。那么世界将产生一种新的可持续经济学派,推行环境经济双赢的生产生活方式。这种生产生活方式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新能源,二是循环经济,三是绿色消费。为此,环保总局主动联系其他部委全力推进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税收、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贸易等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

任何一个全新的理念都需要制度支撑,科学发展观需要环境经济政策的支撑。

再谈谈战略环评。一个大国发展需要有个魂,科学发展观就是魂;有了魂就需要有个方向,这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的环境问题从一定程度来讲更是一个大结构和大布局问题。单个项目都比过去环保、都比过去先进,但挤在一起是否合理?生态环境是否承载得了?这是规划环评要回答的问题,而我们现在的单个项目环评没有这个权力。为了从国家发展战略上推行科学发展观,我们正在积极争取规划环评的法规。

今后的规划环评将涉及三大方面。一是区域规划问题。例如,北部湾是中国沿海剩下不多的200多公里的洁净海滩。现在这块地方也要大上重化工了,先进去的是石化,紧接着是造纸、水泥、钢铁等等。整个三角地海域都在重复地大干传统重化工业,谁有权力、谁有能力对这一大片海域开发规划的生态承载力提出意见?没有。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又是一例,此地四省交界,相邻几个市都搞功能规模相同的煤化工基地。由于完全是按行政区划重复建设,经济效益成本暂不讨论,仅从生态角度讲,那片地域极度缺水,相关的生态承载力的评估报告与资源统一开发规划至今没有谁做过。环保部门没有规划环评的实际权能。

二是行业规划问题。比如钢铁。中国的钢铁产量全世界第一,但生产的都是粗钢,优质钢如硅钢、汽车板等都得靠进口,企业规模小且很分散,污染自然很大。

三是发达地区大城市的环境争议问题。

科学发展观和环保的社会关系社会公平正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环境公平和社会公平密切相关,环境的不公平必然加重社会的不公平。马克思说:“物与物关系的背后从来就是人与人的关系。”用中国哲学来说,人与自然的和谐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因此,环保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现在的环境公平不公平?当然是不公平的。

第一个是城乡不公平。中国的治污资金本来就少,大部分都进入了城市和工业,农村的环保设施几乎等于零,垃圾完全露天存放。农村的面源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的三大污染源之一。

第二个就是区域不公平。大多数西部不发达地区都是资源富集区,几十年来这些资源不断输往东部,而东部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并没有给予西部相应的补偿。受益方与受损方,上游与下游等一系列补偿机制都没有建立起来。

第三个是人群不公平。有钱的人享受大排气量的车,高耗水的桑拿,最高档的医疗保健。而诸如矿工们却在承受污染,普遍缺乏环境健康保障。

第四个国际不公平。

严重的环境不公平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2005年关于环保方面的信访投诉占全国信访总数的5.6%,到2006年仅一年时间,竟上升到10%。2007年还没统计出来,估计约为13%,早已经超过了医疗教育和公共安全,高居前三位。两会的提案议案、国际的关注、媒体的报道数量都居前三位。环境的不公平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这需要尽快建立一套全方位的政策机制,例如建立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生态补偿政策。

中华民族是全世界唯一以国家形态,同根、同文、同种延续几千年的民族。同根同文同种的民族还有犹太人,但犹太人不是以国家形态延续,3000多年历史中只有800年是国家形态。为什么中华民族能独自延续生存到今天?因为我们的伦理与制度充满着深刻的生态智慧。

中华道统的核心,是“中、容、和”,即中庸之中、宽容之容、仁和之和。它以儒学的四书五经为大道,还有很多分支小道,茶有茶道、商有商道,加上琴道,书道、医道、武侠道等等。道就是原则,就是规律,就是某一个行业里的精神境界。总之,四书五经的大道和枝枝叶叶的小道融合成一个大树,这棵树象征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中国的农耕文明,在1840年迎头撞上了武装到牙齿的西方工业文明。他们觉得中国还是块没有被开垦、被转移的处女地,于是开始了鸦片战争,也开始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战败后,中国人认为是技不如人,就开始学工业科技与商业,因此掀起蓬蓬勃勃的洋务运动;后来被一个更彻底工业化的日本打败后,中国人又纳闷了,因为我们北洋水师的舰船比他们吨位大多了,怎么还被打败了?国人认定这是制度问题,要从制度上改革,所以又开始了风起云涌的变法维新运动,最后一直闹成辛亥革命,大清帝国成了民国,制度发生了变化,可还是强盛不起来,还是列强干涉与军阀混战。于是国人进一步认为是我们思想文化有问题,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文化是阻碍中国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唯一障碍,所以砸烂孔家店,用革命化文化代替传统文化,五四运动开始了,将好的坏的一起扔掉了。这种过度自尊变成过度自卑的文化转型所造成的一系列深层后果,值得我们全民族反思。不会反思的民族就不是一个优秀的民族。

之后,中国历代精英都选择了西方传统工业文明道路。走了多年以后,先不论伦理文化的缺失所造成的损失,也不论意识形态上的矛盾所造成的困惑。仅就环境层面讲,由于中国的资源和环境成本转移不出去,本身的资源环境人口国情又撑不起。中国改革20多年时间取得了西方100多年的经济成果,而西方100多年的环境污染在中国20多年间集中体现,中国只剩下20多年的时间去解决西方100年才能解决的环境问题。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也就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经济模式的改变,还将涉及到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

生态文明是世界的潮流,按理应该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因为在那里首先爆发生态危机。但因为西方强大的技术资金使本国的生态危机得以缓解;因为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惯性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不断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生态成本,所以西方发展生态文明的步伐反而显得缓慢。而基于中国的国情,加上后发优势,有可能会跨越式地走向生态文明。

资料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2513264499.html,/20091122/n268377501.shtml搜狐网

https://www.doczj.com/doc/2513264499.html,/html/2008%2F3%2Fxu65723744122380021368.html

论文网

https://www.doczj.com/doc/2513264499.html,百度知识

https://www.doczj.com/doc/2513264499.html,/DOC/HTML/231659.html 中国文秘写作网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京都议定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