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莲说试题与答案

爱莲说试题与答案

爱莲说试题与答案
爱莲说试题与答案

专题爱莲说巩固案

爱莲说周敦颐

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②淤泥而不③染,④濯⑤清涟而不⑥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⑦亭亭净⑧植,可远观而不可⑨亵玩予谓菊,花之⑩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⑾君子者也。⑿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⒀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

①蕃:②淤泥:③染:④濯:⑤清涟:

⑥妖:⑦亭亭:⑧植:⑨亵玩:

⑩隐逸:⑾君子:⑿噫:。⒀宜:

2、翻译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我国古代文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请你在文中找出能体现“不汲汲于富贵”这一意思的句子。

4、你最欣赏莲花的哪一种品格,说说理由。

5、写菊花和牡丹有何用意

6、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什么?

7、《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8、文中两个“独”字都表明,两个“独”字,又相对地表明。

9、文中用来比喻君子志洁行谦、德声远播的句子是哪句?写一句类似的名言警句。

10、“噫”的作用是什么?

11、文章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何在?

1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关“君子”的名言警句,再举一例并简述其内涵

13、、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4、概括莲花的品质。

16、按原文填句子。

①写莲花高洁的句子:

②写莲花质朴的句子:

③写莲花正直的句子:

④文章写生长环境的句子(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句子。)

⑤体态香气的句子(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

⑥风度的句子(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今人敬重而不轻侮的句子。):

⑦象征君子美好姿质的句子:

⑧文中哪句话高度概括了莲的品质(中心句)?

18、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答案: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

①蕃:多。②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③染:沾染(污秽)。④濯:洗涤。

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⑥妖:美丽而不端庄。⑦亭亭:耸立的样子。

⑧植:立。⑨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⑩隐逸:指隐居的人。⑾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⑿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⒀宜:应当。

2、翻译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单单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纯芳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从远处观赏却不可轻易玩弄啊。

③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了!

3、我国古代文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请你在文中找出能体现“不汲汲于富贵”这一意思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你最欣赏莲花的哪一种品格,说说理由。

我喜欢“出淤泥而不染”。因为这句不仅写出了莲的高贵品质,在恶劣环境中能洁身自好,不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5、写菊花和牡丹有何用意?

用菊花从正面映衬莲花高尚可爱的美好形象。用牡丹从反面映衬莲花高尚可爱的美好形象。

6、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用意是愤世嫉俗、暗含讥讽、表现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反衬了“莲之爱”的难能可贵。

7、《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质朴、正直、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志洁行廉端庄、不轻侮;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8、文中两个“独”字都表现了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两个“独”字,又相对地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9、文中用来比喻君子志洁行谦、德声远播的句子是哪句?写一句类似的名言警句。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10、“噫”的作用是什么?

“噫”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鲜”不仅有“少”之意,更有“难得”之意;二叹爱莲者少,用疑问句,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

11、文章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何在?

①以花喻人、托物言志。②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③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我们要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让我们的人生之路多一些高尚之举。这样才能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关“君子”的名言警句,再举一例并简述其内涵。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此句讲的是为人态度或个人修养)

13、、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14、概括莲花的品质:高洁、质朴、正直、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志洁行廉端庄、不轻侮。

15、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16、按原文填句子填空。

①写莲花高洁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②写莲花质朴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

③写莲花正直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④文章写生长环境的句子(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⑤体态香气的句子(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⑥风度的句子(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今人敬重而不轻侮的句子。):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⑦象征君子美好姿质的句子。

《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短文两篇》知识点整理 《爱莲说》 初二(2)班卢秋婷整理 一、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说:古代一种文体,相当于现在的杂文,以记叙、议论、抒情作为其主要表达方式,如《捕蛇者说》、《师说》、《马说》等。 二、重点字词翻译 1、草木之花:的 2、甚:很; 3、蕃:多 4、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染:沾染 6、濯:洗涤 7、妖:美丽而不端庄 8、蔓:生枝蔓 9、枝:长枝节 10、益:更加11、亭亭:耸立的样子 12、植:立 13、亵:亲近而不庄重 14、谓:认为 15、花之隐逸者也:的 16、菊之爱:表倒装,宾语前置的标 志 17、鲜:少 18、宜:应当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明确: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明确:我唯独喜爱莲花生长在淤泥里,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明确:香气传播,更显得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它。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明确: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少听说了。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四、重点语句停顿 1、可爱者/ 甚蕃。 2、世人/ 盛爱牡丹。 3、予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 而不妖。 4、可远观 / 而不可亵玩焉。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从莲的生长环境、气质、外形、姿态、香气、态度来描写莲花。 2、莲花所象征的人的精神品质:(生长环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气质)低调、谦虚,(外 形)正直,(香气)美名远扬,(姿态)不攀权附贵,(态度)受人尊重,是花中君子。 3、作者对莲花、菊花、牡丹的评价、感情及在文中的作用: 莲花——君子——洁身自爱,美名远扬——喜爱 菊花——隐士——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喜爱——正衬莲花(用菊花的…正衬莲花的…)牡丹——富贵——追名逐利,爱慕虚荣——厌恶——反衬莲花(用牡丹所代表的…反衬莲花的…) 明确:作者写菊是用菊花所象征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品质正面衬托莲花的高贵,用牡丹所象征的追名逐利、爱慕虚荣的形象反面衬托莲花的高贵。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莲的描写和赞美,来表达自己洁身自好、谦虚低调、淡泊名利的美好品质。

爱莲说习题集锦答案

1、①多②长枝蔓 2、C 3、①(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4、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5、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6、(2分)B 7、(4分。每空1分)①的②却、可是③多④洗涤 8、(4分。每句2分)①莲花,是花中的君子。②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却不受沾染。 9、(3分。每空1分)追求隐逸贪慕富贵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意思对即可) 10、(3分。花名1分,理由2分)略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 12.D(2分) 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4.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15.(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16.①更加②很少17.我唯独喜爱莲从水底沉积的烂泥里生长出来,但又不沾上污秽,经过清澈的水波洗涤而不显得妖冶。18.追求隐逸(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贪慕富贵(意思对即可) 19.示例:我喜欢桂花。在秋季,桂花小小的淡黄色花朵散布在绿叶中,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令人陶醉,而它却丝毫不张扬。 20.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分) 21.C(2分)22.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分) 23.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3分) 24.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3分) 25.(1)沾染;污染(2)我(3)听说 (4)等待;等 26.莲,是花中的君子。 27.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8.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29.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30.(1)有名(出名、闻名)(2)大(3)干扰(扰乱、使……乱)(4)形体(身体)(4分,每小题1分)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38824

一、文学常识 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⑷《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 ⑸《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二、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 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 噫(yī) 三、解释重点实词 甚蕃(很多)陶渊明独爱菊(惟独) 世人盛爱牡丹(非常)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独)( 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 不蔓不枝(蔓延)( 分枝)香远益清(更加)( 清香) 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 (亲近而不庄重) 余谓菊(我)(认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陶后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应当)(多)中通外直(畅通挺直) 四、成语与名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泥中生出来,却不沾染污泥。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受影响。

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 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1、《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2、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对比阅读 (一)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二)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最新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 (1)选自:《周敦颐集》 (2)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3)体裁:是“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 (4)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 二、字音字形 fán yūzhuólián màn xièyìyíyīxiǎn 甚蕃淤泥濯清涟枝蔓亵玩隐逸周敦颐噫鲜 三、课下注释 1蕃:多。 2 独:只。 3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4 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 染:沾染(污秽)。 6 濯:洗。 7 涟:水波。8 妖:艳丽。 9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10亭亭:耸立的样子。 11益:更加。12植:竖立。 13亵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14焉:语气词,啊。 15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16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7噫:叹词,表示感慨。18 鲜:少。 19 闻:听说、听到。20宜:应当。 四、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枝,名词用作动词,旁生枝茎) 2.香远益清(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闻)(清,形容词用作动词,清芬) 五、古今异义 1.亭亭净植植:古义:竖立。 2. 陶后鲜有闻鲜古义:少。 今义:栽种今义:新鲜。 3.宜乎众矣宜: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六、特殊句式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表判断)【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出”“濯”后省略了介词“于”)七、一词多义: 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远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距离长) 可可爱者甚蕃(值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 八、翻译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则唯独喜爱莲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经过清水里洗涤但不显得艳丽。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只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多 ②亭亭净植 ..树立或立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分)人该是很多了。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之:的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何陋之有之: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17、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8、“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9、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资料讲解

《爱莲说》知识点归 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 学家。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 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 句。 ⑷《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 ⑸《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 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二、重点字词读音注音 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 噫(yī) 三、解释重点实词 甚蕃 (很多) 陶渊明独爱菊 (惟独) 世人盛爱牡丹(非常)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独)( 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 不蔓不枝(蔓延)( 分枝)香远益清(更加)( 清香)

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 (亲近而不庄重) 余谓菊(我)(认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陶后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应当)(多)中通外直 (畅通挺直) 四、成语与名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泥中生出来,却不沾染污泥。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 受影响。 ②不蔓不枝: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五、写作手法: 一是巧用比喻,把菊花比为“隐士”,把牡丹比作“富贵人”,把莲花比喻成“君子”二是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全文三次用菊花、牡丹衬托莲花。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表现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慨叹世上没有几个人和自己的爱好相同。 六、结合文意,自拟对联 ⑴周氏爱莲比君子陶公喜菊胜群芳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七、填空题。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 ——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⑵本文写作顺序是先总后分,含蓄地说明,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体现。 ⑶作者开篇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各方面,赋予莲花以美好的品格。 ⑷晋陶渊明独爱菊,结合所学,写出一句其描写菊花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们曾学过《桃花源记》

爱莲说(答案解析)

《爱莲说》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解释下列词语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爱的有很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三、按课文填空 3、《爱莲说》用来比喻君子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达整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是: 四、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 2、作者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使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至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么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独爱菊指的是平静安逸的生活。独爱莲指的是洁身自好的态度。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独爱莲表明作者即不想像世人那般庸俗,但也不想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表现个人的品味是独一无二的。唯有对莲的喜爱有一层非常丰厚的情谊。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 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6、写出莲花的别称两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 7、给句子标出停顿: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8、本文从香气、体态、气质、生长环境方面描写莲花。 《陋室铭》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doc

《爱莲说》练习题 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元公”是他的。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案设计: 1、《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谥号 2、爱莲草木之花菊花君子隐逸者富贵者牡丹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借物抒情 10(托物言志)。 11、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 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爱莲说练习习题答案!超全.docx

《爱莲说》浏览题13、用自己的言概括作者的花的高品。 1 、《》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答:正直、通达、庄重、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清高而美名。 的号。14. 文中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的构,我可以概括:一条索,即以索;两个陪,即答:通描写的形象,予以美好的品,而以花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 以草木之花的陪,以菊花和牡丹作的旁和反;三种型,即以写三身自好的品。 种花来写三种人:逸者、富者、君子。15. 第二段用了怎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 3、《》中用来比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之出答:、抒情。第一段描写“ ”的形象,第二段点明“ ”的含,揭示中心。 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16. 例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4、比君子通达事理,行方正,美名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益答:(1)反:同予者何人?( 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予菊, 清,亭亭植。花之逸者也。(4)比:之,同予者何人?牡丹之,宜乎众矣。 5、比君子志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植,可而不可玩焉。17.本文将花的形象比人的品,、菊、牡丹各比怎的生活度?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答:比不慕免得,身自好的生活度;菊比逸的生活度;牡丹比慕 7、文中最能概括的高品的一句是:,花之君子者也。富的生活度。 8、作者描写花,什么要先写陶渊明菊,世人牡丹?写有什么作用? 1 8.作者把“ ”与“牡丹” ,其用意何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和反,表达自己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答:批判富追名逐利的世,表明自己身自好的品格。 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19.“ 之,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的思想感情? 9、本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 ,比君子不与世同流合,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但并不孤高自。但在我生活中常听到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看20.“牡丹之,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的思想感情? 待两种点的呢?答:作者追求力、追求富的庸俗世的鄙弃。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21.文章尾,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的思想感情? 使身的境也能独立不移。答:运用排比修辞,反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不追求富的思想感情。 10、《》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情感,我称种写法:借物抒22.本文的索是什么? 情(托物言志)。答:以“ ” 一主感情索。 11、文中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3.作者不愿逸,也不莫富,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答:通描写的形象,予以美好的品,而以花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答:追求在的世,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身自好的品。24.从作者的美来看,种“君子” 具怎的品格? 12、“独”,“独菊”两个“独”字,表了他怎的生活度?答:鄙弃富,追求名利的世,身自好,保持气和高尚品。 答:表出他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度,同又相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25.在文中作者把“ ”作一种高品的象征。作者在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 明的生活度。的何在?(表达了作者怎思想?) 答:托物言志;在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身自好的操。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一、知识点 1.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2.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盛爱牡丹”一句照应,“宜乎众矣”的“众”和“独”一词形成反照应。 3.第一段的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第二段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议论,文中“谓”能集中体现出来。抒情,文中“噫”作了提示。 二、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蕃濯妖植亵鲜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三、用原文回答问题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2.全文的中心句是: 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4.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6.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7.《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8.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9.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10.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 四、问答题

1.“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 5.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 6.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予独爱莲”的“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9.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四、问答题 1.“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 答:揭示、暗中讽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知识点总结 爱莲说 @ 疏通文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作者是朝代中国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爱莲说》出自 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二、写作背景: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

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三、词语总结: 词类活用 (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例句:香远益清 (4)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例句:香远益清 古今异义词 (宜乎众矣)宜: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一词多意 之: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代词(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焉:语气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兼词(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触不周山》)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爱莲说习题+答案!超全!!

《爱莲说》浏览题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1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5. 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答:议论、抒情。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 16. 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答:(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莲比拟不慕免得,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1 8. 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答: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19.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20.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21. 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2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23. 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24.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 25.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

爱莲说习题及答案教学内容

《爱莲说》练习题 一、阅读短文,完成下列习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是:,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是:,,,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 为:。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②亭亭净植.()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之”①水陆草木之花之: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③无丝竹之乱耳之:④何陋之有之: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对比阅读 (一) 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 ..时 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9.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10.【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详解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 ★三、《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朝哲学家周敦颐。“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 四、找出文中直接描写“莲”的形象的句子,并说说从中你可以看出“莲”的哪些美好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濯清涟而不妖――质朴、端庄 中通外直――正直、豁达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资质高洁独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高洁 ★五、写莲正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写牡丹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的。 ★六、主旨:借莲花形象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像陶渊明一样消极避世,也不愿意像世人一样追求功名富贵,要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 清白操守和正直的品德。(莲,花之君子者也) ★七、理解默写: (1)从生长环境方面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_。 (3)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

(4)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或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的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香远益清_。(7)概括本文主旨句的是:_莲,花之君子者也。 (8)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⑼概括本文主旨句的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一、文学常识: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是一种议论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二、原文及翻译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繁,多 翻译: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原文: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丹。独:只;自:从;甚:众、多;

爱莲说习题答案讲解学习

爱莲说习题答案

习题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字号 ,北宋家,本文文体是 . 一、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甚,蕃,濯,清涟,妖,香,益,涟,亵 玩,亵, ..染,淤泥,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植,隐逸,谓,鲜,予,宜,众。 三、原文分析: 1、最能概括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2、能够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3、文章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 是:,。 4、表明莲肯有高雅而庄重的气质的句子是:,。 5、赞颂莲花正直而又通达事理的句子是:,。 6、文章中交代陶渊明特殊爱好的句子是:,。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意思相反的句子是:,。 8、在形容人或物气质清高,让人敬重不可轻侮时我们常引用本文中 的:,。 9、文章中隐含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句子是:,。 10、与鲁迅的《莲蓬人》中的“扫除粉腻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有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11、与“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和语言形式相似的 是:,。 12蕴含着知音难寻的感伤的句子是:,。 13、文章的主旨句是:,。 14、本文中的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15、形容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四、思考题: 1、文中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什么? 2、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针对文章思想内容对此手法的应用做简明阐述 3、从作者对莲的描写来看作者所赞美君子有哪些美好品德? 4、本文描写的对象是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5、从结尾的“牡丹之爱,宜乎众宜”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7、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颐选择了大胆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 8、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自拟一幅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9、、周敦颐妙笔生花,将莲的高洁形象树立于读者心中。全文仅一百一十余字,却内蕴无比丰富。就艺术手法而言,既有精雕细刻的描写,也有激情四溢的议论,既有拟人化的手法,也有鲜明的对比映衬,请从这些手法中任选其一加以品评。 10、文章中的“独爱莲”中的独字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11、作者不愿意隐逸,不贪慕富贵,那么他到底追求什么? 习题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