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导科学名词解释

领导科学名词解释

领导科学名词解释
领导科学名词解释

领导科学名词解释

1.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利和自身影响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以实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预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2.领导属性:就是领导和他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3.领导基础:是制领导活动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根本条件。

4.领导者的本质:是领导者与其他社会实践主题联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属性,是领导者内在的固有属性。

5.被领导者:是指在领导者的领导下,按照领导的意图,为实现组织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或集团。

6.被领导的本质:是指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属性。它是由被领导者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决定着。

7.领导职能:就是领导的职责和社会功能,它是领导本质的具体表现。

8.领导原则:就是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标准或法则。它是实现领导职能的根本途径,同时又是领导原理与理论在不同环境或条件下的具体体现。

9.领导观念:是领导者对各种领导行为进行思维活动的产物,而领导者也总是带着种种已经形成的观念去从事领导工作的。

10.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物,管理社会事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1.领导者的审时度势:就是指善于选择和把握时机,适时作出正确的决策。

12.决策:就是作出决定,是选择对策的决定。

13.最优决策:是蛰决策者追求理想条件下的最优目标,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

14.满意决策:是蛰决策者根据现实的条件,追求一种满意结果的决策,它以对现实条件的充分分析为基础,选择一种较为满意的方案,以期达到决策目标。

15.决策体制:是由承担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是决策活动得以进行的组织形式。

16.决策的信息系统:是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组成,专门从事收集、统计、贮存和传递等信息处理活动,为决策提供情报信息资料

17.决策的智囊系统:是由各种专家组成的参谋咨询机构,它集中了专家们的集体智慧,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为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方案,帮助领导决策。

18.决策系统:是由拥有决策全的领导集体和个人所构成的,它是现代决策体制的核心。

19.集体抉择:是由具有决策全的领导集体共同做出抉择的一种方式

20.个人抉择:是由具有决策全的个人做出抉择的一种方式,具有决策权的领导个人有权决断,并对后果负责。

21.人才:是指具有时代所要求的先进的思想道德品质,具备相当的文化知识,有较高的才能或专长,以自己的本领和劳动对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人。

22.理论型人才:是指从事理论研究并对某一理论观点、体系有所创造和贡

献的人,如思想家、科学家等。

23.实践型人才:是指从事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科学实验并在三大实践中作出一定贡献的人,如工程师、政治活动家、社会活动家等。

24.发现型人才:是指那些善于发现尚未认识的规律、提出新观点、想出新办法、作出新发明的人才。

25.再现型人才:是指那些善于用形象的手法将一定的理论、观点或社会现实表现出来的人才,如文学家、艺术家。

26.组织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的人才,如政党领袖、国务活动家、学校校长、医院院长等领导者和管理人员。

27.操作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相当业务能力,在某一专业领域学有所长或善于从事某一方面工作的人才,如秘书、医生、工程师等

28.德:是指思想道德品质,主要是就政治素质而言。

29.才:是指才能和智慧,主要是就业务素质而言。

30.德才兼备:就是说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即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即具有较好的道德品质的修养,有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即具有较强的才干和专业知识修养。

31.选才:就是指正确地选拔人才

32.用人:就是指合理地使用人才,即把每一个人安排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让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33.人才选拔原则:也称为考察识别人才的原则,或称为知人识人的原则,它是领导者考察识别人才的基本准则。

34.人才选拔:是指领导者依据一定的人才标准,考察、识别和挑选人才的过程。

35.人才选拔制度:是指领导者或领导机关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程序和规章

36.选举制:是指通过群众投票表决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它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民主形式,也是民主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制度

37.考选制:是指通过公开考试,根据成绩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38.荐选制:是通过推荐的办法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39.人才使用原则:是领导者合理地任用和管理人才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40.用才问题上的五湖四海:就是要根据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坚持任人唯贤的人才路线,广纳贤才,不管其与领导的领导的关系是否亲密,是否同宗同派,只要有德有才便用。

41.人才使用制度:是指领导者或领导机关在使用人才的过程必须遵循的程序和规章。

42.任职制度:对人才的使用必须给予人才一个适当的职位,这种对人才授予职位的过程就是任职,而有关人才任职的程序和规章则被称为任职制度

43.委任职:又称任命制,是指有任免权的领导机关或领导者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对人才授予一定职位的一种制度。

44.免职制度:对人才已有职位予以免除的过程,就是免职,而有关人才免职的程序和规章,则被称为免职制度。

45.聘任制度:是指用人单位运用合同形式对通过考试考核招聘的人才予以任用的一种制度

46.考核制度:是指对一定职位的人才的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所进行的考察、审核和评价的一项制度

47.交流制度:是指对人才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定期交流的一项制度

48.回避制度:是指领导者的近亲或直系亲属不得与领导者在同一个单位做有从属关系或有监督关系的工作的一种制度。

49.任期制度:是指在领导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中,某些职位的工作人员,在职工作的时间有一定限制,任期届满后其职务、职权、职责自然取消。

50.退休制度:是指担任一定职务的人才或工作人员到了一定年龄并服务一定年限后,退职修养的一种制度。

51.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它是以人为对象,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自觉地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工作。

52.政治教育:从狭义上而言,主要是指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与方针政策的教育、形势和任务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53.公民素质:是指公民在思想、道德、文化和遵纪守法方面的基本素质

54.疏导方针:包含疏通和引导两层含义,疏通是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在发展民主的基础上让人们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引导就是采用循循善诱,说服教育的方法,把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引向正确的方向和轨道。

55.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56.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指领导者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方式或手段、办法。

57.说理教育法:就是指领导者通过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讲解有关理论和道理,以道理说服对方,从而使对方转变思想的一种方法。

58.情感交流法:就是领导者通过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相互交流情感,以情感去感动对方,从而使对方转变思想的一种方法。

59.榜样示范法:是指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为范例来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以提高他们思想觉悟的一种方法。

60.个别引导法:是把领导者对具体的个别对象因时因地采用不同的具体方式、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方法。

61.自我教育法:是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自己教育自己的方法,它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对象通过自觉学习、思想修养,主动接受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62.领导体制:是指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所设置的机构和各种领导制度体系的总称。

63.领导组织结构:是指领导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方式。

64.领导层次:是指组织系统内部按照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数量,即该组织系统设多少层级进行领导和管理。

65.集权制:是指一切重大问题的决策权都集中在上级领导机关或上级领导者,下级机关或下级领导者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它只能按照上级机关的决定和指示办事。

66.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或下级领导者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有独立自主地决定问题的权力,上级对下级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决定处理的事情不得进行干涉。

67.一体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同一机关的各组成单位,权利结构上统一由一个领导机关或一个领导者来领导和控制

68.分离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类机关或同一机关的各组成单位,根据其不

同职能,权力结构上分属两个以上的领导机关或领导者来领导、指挥和控制。

69.一长制:就是在一个机关或单位中将法定的决策权集中于一位主要负责人,由他个人对上级和监督机关负责,用下级服从上级而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和处理问题。

70.委员会制:就是决策权属于两个以上的负责人或领导集体,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决策和处理问题。

71.层次制:是指一个系统或单位,在纵向上划分若干层次,每一个层次对上一个层次负责,从指挥中心到基层形成一个像连续台阶那样的指挥系统,即形成直接指挥、监督和控制的渠道。

72.职能制:是指一系统或单位,在横向上按业务性质的不同平行设置若干的职能部门,辅助领导机关实施领导。

73.素质:它泛指一种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特定时间内的基本状态或特征,如干部素质、职工素质、企业素质、部队素质等。

74.领导者的素质:是指领导者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的总和。

75.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就是领导成员素质的组合构成,它是一个有机的综合性的高只能结构。

76.领导集体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指由不同知识特长和不同专长的领导者组成的最佳的立体结构。

77.群众路线: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就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在集中和坚持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结合的方法,这是前一个方法的组成部分。

78.调查研究:是调查和研究两种活动的总称,调查是收集材料,研究是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

79.抽样调查:是对已获得的大量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这种随机调查结果的概率,然后引出必要的结论

80.领导方式:就是领导者进行活动时对待下级部属态度行为的表现。

81.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个人素质修养基础上,以丰富的领导经验,深厚的领导科学造诣,对各种领导条件、方法、方式,巧妙并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表现出的领导风格和艺术形象。

82.领导经验:就是领导者从领导实践中获得的各种感性知识。

83.作风:是指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具有一贯性的态度和行为。

84.领导作风:领导者为实现一定的领导目的,机要率领、引导组织成员和下属,并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去从事领导活动,这样,他在领导活动中就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和行为,经过不断修正和多次重复,这种态度和行为就会形成相对稳定、具有一贯性的模式,反映出一定的特征,人们通常把领导者的这种相对稳定、具有一贯性的态度和行为叫做领导作风。

85.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旧司我们求研究。

86.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既要依靠群众有要教育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

87.领导效能:是指领导者在实施领导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即实现领导目标的领导能力和所获得的领导效率与领导效益的系统综合。

88.领导能力:是指领导者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条件,它以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素质为基础。

89.领导效率:是指已经实现的领导任务(或目标)与时间之比,即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领导任务的速度。

90.领导效益:是指领导活动的最终结果,即领导活动投入与领导活动结果之比。它包括经济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人才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是个综合性指标。

91.领导效能考评:就是对领导者、领导群体的能力、效率和效益进行综合的考核和评价。

92.群众评议法:就是通过群众测评、民意测验等方式对被考评者进行评议,以获得被考评者的总体情况的方法。

93.民主测评方式:它是以标准化的等级量表为工具,采用领导与群众结合、组织与个人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评定途径,对领导者进行考评的方法。

94.定量分析法:就是根据领导活动的各种具体指标数量和质量计量论质、评级计分,从数量上相对精确地反映领导者及整体效能的全貌。

95.用人效能:指领导者对部属的培养、选拔、配备、使用等方面的成效。

96.比较考评法:就是通过选择一定的参照系来对比评价领导者效能的方法。

97.模拟考评法:就是让被考评者进入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要求他按照给定的条件进行模拟操作,用多种方法观察他的行为方式、心理素质、反映能力等等,并根据这些观察来测评他的各种能力。

名词解释:

1、领导客体: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署和领导的部分对象。

2、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运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娴熟的方式和方法。

3、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利,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

4、领导权变理论:是就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5、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既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盼。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概括结构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6、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利影响力,采取非强制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成人们自觉行动的领导行为。

7、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富裕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利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

8、制约授权:又叫复合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将某项任务的职权分解授

给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使子系统之间产生互相制约的作用,以免出现疏漏。

9、领导层次:是指领导体制中纵向组织机构的等级层次,有多少等级层次,就有多少领导层次。

10、直线式组织结构:又称层次制、分级制、金字塔制或传统式组织结构。它是将一个领导系统或单位,在纵向垂直划分为若干层次(从最高的指挥中心到最低的基层单位),形成一个逐级扩散、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

11、职能式组织结构:称分职制,它是一种为了完成某一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或特定的领导功能而成立的某些专门机构。

12、委员会制:又称之为会议制或者合议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利由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行政负责人共同行使的领导体制。

13、领导文化: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的,对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形式,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者心理反映上的积累和沉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

14、领导者: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选举、任命、聘用或由群众推举出来的,能够指导和协调组织成员向着既定目标努力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

15、领导素质:是指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

16、领导群体结构:是在一个系统内,构成领导群体的各种人员的构成比例及其组合方式。17、领导关系:是指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之间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和感情交往的关系,即领导主体在领导活动中与组织系统中的其他成员发生的工作关系和非工作关系的总和。

18、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19、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由于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关系、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目标等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体。

20、头脑风暴法:又称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依靠一定数量专家的创造性逻辑思维对决策对象为了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做出集体判断的方法。

21、首因效应:指对人的看法过多地依赖于第一印象,因此往往形成错误的心理定势。

22、戴维现象:美国化学家戴维发现了订书匠法拉第在化学上的潜能,并将其精心培育成才,使法拉第名声大振。但此后戴维却开始贬低法拉第。伯乐由识别和培养千里马,转而处处限制和妨碍千里马奔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一现象被叫做“戴维现象”。

23、思维品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思维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差异。

24、强制性影响力:又称权利性影响力,为领导者所独有,它是由社会、组织所赋予的,带有强迫性和不可抗拒性的影响力。

25、领导协调:就是对可能影响组织和谐的各种矛盾、冲突进行调整、控制,使组织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以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26、领导方法:是指领导者为达到一定的领导目的,按照领导活动的规律

而采取的各种方式、办法、手段、措施、步骤等的总和。

27、电子政务:就是以构建一个高效、精简、弹性、有强大的创新和应变能力、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基础平台,实现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政府内部各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以及由此方式而产生的政府领导观念与管理体制的变革。

28、弹性授权:又称动态授权,是指在完成任务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授权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任务复杂、上级对下属的能力和水平无充分把握、环境和条件处于多变状态的情况。

29、领导体制:指在组织内部与领导活动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所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

30、领导环境: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它与领导者、被领导者共同构成了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

31、权力距离:用来表示人们对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情况的接受程度。

32、自然性影响力:也称非权力性影响力,它源自个人自身的特点,通过潜移默化的自然过程,转化为某种动机的形式而发生作用。

1、领导

2.领导属性

3.领导基础:

4.领导者的本质:

5.被领导者

6.被领导的本质

7.领导职能

8.领导原则

9.领导观念

10.依法治国

11.领导者的审时度势

12.决策

13.最优决策

14.满意决策

15.决策体制

16.决策的信息系统

17.决策的智囊系统

18.决策系统

19.集体抉择

20.个人抉择

22.理论型人才

23.实践型人才

24.发现型人才

25.再现型人才

26.组织型人才

27.操作型人才

28.德

29.才

30.德才兼备

31.选才

32.用人

33.人才选拔原则

34.人才选拔

35.人才选拔制度

36.选举制

37.考选制

38.荐选制

39.人才使用原则

40.用才问题上的五湖四海

41.人才使用制度

42.任职制度:

43.委任职

44.免职制度

45.聘任制度

46.考核制度

47.交流制度

48.回避制度

49.任期制度

50.退休制度

51.思想政治工作

52.政治教育

53.公民素质

54.疏导方针

55.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56.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57.说理教育法

58.情感交流法

59.榜样示范法

60.个别引导法

61.自我教育法

62.领导体制

63.领导组织结构

64.领导层次

65.集权制

67.一体制

68.分离制

69.一长制

70.委员会制

71.层次制

72.职能制

73.素质

74.领导者的素质

75.领导集体素质结构

76.领导集体合理的知识结构

77.群众路线

78.调查研究

79.抽样调查

80.领导方式

81.领导艺术

82.领导经验

83.作风

84.领导作风

85.实事求是

86.群众观点

87.领导效能

88.领导能力

89.领导效率

90.领导效益

91.领导效能考评

92.群众评议法

93.民主测评方式

94.定量分析法

95.用人效能

96.比较考评法

97.模拟考评法

1、领导客体

2、领导手段

3、行政领导

4、领导权变理论

5、内隐领导理论

6、柔性领导

7、领导授权

8、制约授权

9、领导层次

10、直线式组织结构

11、职能式组织结构

12、委员会制

13、领导文化

14、领导者

15、领导素质

16、领导群体结构

18、群体

19、非正式群体

20、头脑风暴法

21、首因效应

22、戴维现象

23、思维品质

24、强制性影响力

25、领导协调

26、领导方法

27、电子政务

28、弹性授权

29、领导体制

30、领导环境

31、权力距离

32、自然性影响力

组织工作专用名词解释汇总

组织工作专用名词解释 一、干部工作 1.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2010年3月7日中央办公厅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2010年3月9日中央组织部发);《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2010年3月9日中央组织部发);《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2010年3月9日中央组织部发) 2.干部队伍“四化”方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这是新时期干部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 3.干部队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党委(党组)向参加测评的对象报告本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由参加测评的对象对党委(党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干部进行民主评议。 4.干部考核评价“一个意见、三个办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以及中央组织部《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

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 二、人才工作 1.六支人才队伍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2.“四送一训”送资料、送科技、送新项目、送科技成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3.“双师型”师资既能开展科研推广的“农艺师”、“畜牧师”,又能贴近实际培训农村劳动力的“教师”。 三、基层党建工作 1.“五项基本建设”基本队伍建设,基本阵地建设,基本制度建设,基本活动建设,基本保障建设。 2.基层组织建设“三项行动”抓基础强堡垒、抓后进破难题、抓亮点树品牌。 3.“四项培训工程”基层党组织书记、新党员、大学生村官党员、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 4.“双育计划”:基层党员增强党性、提高能力。 4.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五大任务:一是建强骨干队伍,增强农村党组织带动力;二是推广“民情流水线”,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三是切实加强薄弱领域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四是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规程,提升党

马原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版》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1.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充实、丰富和发展。 2.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主要是从事物的内在矛盾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宇宙间任何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相互对立的两个基本方面,他们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又相互冲突和相互斗争。事物内部的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拓展: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必须在矛盾的对立性中把握同一性,在矛盾的同一性中把握对立性。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对立和同一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相互联系,不能分离。没有对立就没有同一,同样,没有同一也就没有对立。对立和同一作为两种相反的属性,失去其中任何一种,事物就不成其为事物。同一之所以不能脱离对立而存在,这是因为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差别和对立中的同一;对立之所以不能脱离同一而存在,这是因为对立是统一体内的对立,如果对立面之间没有了联系,毫不相干,也就谈不上对立。脱离对立的同一是绝对的同一,脱离同一的对立是绝对的对立,这在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 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是矛盾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的辩证统一。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引起的。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结合,不仅是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本质联系,而且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第二章 1.定性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有哪些?定量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又有哪些? 定性:对称轴、对称中心、晶系、点阵、晶胞定量:晶胞参数,晶向指数 1.依据结合力的本质不同,晶体的键合作用分为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范德华键、氢键。 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很大。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也很大,一般大于离子键。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共价键,结合力是原子实和电子云之间的库仑力。 范德华键:是通过分子力而产生的键合,结合力很弱 氢键:是指氢原子与半径较小,电负性很大的原子相结合所形成的键。 2.等径球最紧密堆积的空隙有哪两种?一个球的周围有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 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紧密堆积,8个四面体空隙,6个八面体空隙 3.n个等径球作最紧密堆积时可形成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不等径球是如何进行堆积的?2n个四面体空隙,n个八面体空隙。 不等径球堆积时,较大球体作等径球的紧密堆积,较小的球填充在大球紧密堆积形成的空隙中。其中稍小的球体填充在四面体空隙,稍大的则填充在八面体空隙,如果更大,则会使堆积方式稍加改变,以产生较大的空隙满足填充的要求。 4.解释下列概念 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有周期性和对称性排列的固体。 晶系:晶体根据其在晶体理想外形或综合宏观物理性质中呈现的特征对称元素可划分为立方、六方、三方、四方、正交、单斜、三斜等7类,是为7个晶系。(六三四立方,单三斜正交) 晶包:是从晶体取出反映其周期性和对称性的结构的最小重复单元。 晶胞参数:晶胞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用6个参数来表示,此即晶胞参数,它们是三条棱边的长度a,b,c和三条棱边的夹角a,B,r. 空间点阵:空间点阵是一种表示晶体内部质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 米勒指数:是晶体的常数之一,是晶面在3个结晶轴上的截距系数的倒数比,当化为最简单的整数比后,所得出的3个整数称为该晶面的米勒指数。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晶格能又叫点阵能。它是在OK时1mol离子化合物中的正、负离子从相互分离的气态结合成离子晶体时所放出的能量。 配位数:配位数是中心离子的重要特征。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的原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离子极化:离子极化指的是在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电子云分布在对方离子的电场作用下,发生变形的现象。离子极化能对金属化合物性质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离子间距离缩短,离子配位数降低,同时变形电子云相互重合,使键性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最终使晶体结构类型发生变化。 同质多晶和类质同晶:同质多晶是一种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结构的现象,由此所产生的每一种化学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晶体,称为变体。类质同晶:化学组成相似的物质,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的晶体具有相同的结构,这种结构称为类质同晶现象。 正尖晶石与反正尖晶石:在尖晶石结构中,如果A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正尖晶石。反之,如果半数的B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A离子和另外半数的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反尖晶石。 铁电效应:有自发极化且在外电场作用下具有电滞回线的晶体。

党建工作常用名词解释

党建工作常用名词解释 1、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见中办发(2006)21号)。 2、四进社区: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进社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进社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社区和党员承诺制进社区。 3、四民社区:创安民社区,治安明显好转,让群众放心;创便民社区,服务功能完善,让群众省心;创乐民社区,文化生活丰富,让群众开心;创康民社区,人居环境优美,让群众舒心。 4、“三关”工程:关心外出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关怀空巢老人。 5、“四访四问”:专访老党员问安、家访困难党员问贫、信访流动党员问需、回访违纪党员问变。 6、流动党员管理“五服务”、“五做到”:“五服务”:对流入党员提供接转组织关系、指导协调就业、提供业务培训、维护合法权益、帮助解决突出困难。“五做到”:对流出党员做到提供业务培训、接转组织关系、每年走访家庭1-2次、每年联系党员1-2次,建立流动党员台帐。 7、“五好”党支部: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8、“四型”机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效率型。 9、“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 10、企业党建“四五六”:“四好”领导班子,“五好”党支部,“六先”党员队伍。 “四好”领导班子: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 “五好”党支部: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六先”党员队伍:思想政治领先、业务技能领先、工作业绩领先、遵纪守法领先、创新意识领先、践行宗旨领先。 11、三创三强:上下联创、城乡共创、示范带创;强基础、强机制、强素质。 12、三有一落实:即在职在岗党员和基层党组织要做到人人有一本读书笔记,人人有一本民情日记,党组织有一本难点热点问题梳理台帐;落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 13、三亮两评:“三亮”即:亮党员身份、亮党员工作职责、亮党员服务承诺;“两评”即:组织评议、群众评议。

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马、恩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意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发展发展即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实践实践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意识形态属于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 ,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又称价值法则,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共产主义它是一种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的最科学的理论和思想体系;它是同资 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揭示的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它是在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指导下的以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为最终目标的实际运动,即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马、恩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意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发展发展即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实践实践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意识形态属于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 ,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又称价值法则,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共产主义它是一种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的最科学的理论和思想体系;它是同资 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揭示的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它是在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指导下的以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为最终目标的实际运动,即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

材料科学基础最全名词解释

1.固相烧结:固态粉末在适当的温度,压力,气氛和时间条件下,通过物质与气孔之间的传质,变为坚硬、致密烧结体的过程。 液相烧结:有液相参加的烧结过程。 2.金属键:自由电子与原子核之间静电作用产生的键合力。 3.离子键:金属原子自己最外层的价电子给予非金属原子,使自己成为带正电的正离子,而非金属得到价电子后使自己成为带负电的负离子,这样正负离子靠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 共价键:由两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氢键:由氢原子同时与两个电负性相差很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O,F,N等)相结合而产生的具有比一般次价键大的键力。 弗兰克缺陷:间隙空位对缺陷 肖脱基缺陷:正负离子空位对的 奥氏体:γ铁内固溶有碳和(或)其他元素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的固溶体。 布拉菲点阵:除考虑晶胞外形外,还考虑阵点位置所构成的点阵。 不全位错: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 玻璃化转变温度:过冷液体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过冷液体的黏度迅速增大,原子间的相互运动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当温度降至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即固化成玻璃。这个临界温度称为玻璃化温度Tg。 表面能:表面原子处于不均匀的力场之中,所以其能量大大升高,高出的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 半共格相界:若两相邻晶体在相界面处的晶面间距相差较大,则在相界面上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一一对应,于是在界面上将产生一些位错,以降低界面的弹性应变能,这时界面上两相原子部分地保持匹配,这样的界面称为半共格界面或部分共格界面。 柏氏矢量:描述位错特征的一个重要矢量,它集中反映了位错区域内畸变总量的大小和方向,也使位错扫过后晶体相对滑动的量。 柏氏矢量物理意义: ①从位错的存在使得晶体中局部区域产生点阵畸变来说:一个反映位错性质以及由位错引起的晶格畸变大小的物理量。 ②从位错运动引起晶体宏观变形来说:表示该位错运动后能够在晶体中引起的相对位移。 部分位错:柏氏矢量小于点阵矢量的位错 包晶转变:在二元相图中,包晶转变就是已结晶的固相与剩余液相反应形成另一固相的恒温转变。 包析反应:由两个固相反应得到一个固相的过程为包析反应。 包析转变:两个一定成分的固相在恒温(T)下转变为一个新的固相的恒温反应。包析转变与包晶转变的相图特征类似,只是包析转变中没有液相,只有固相。 粗糙界面:界面的平衡结构约有一半的原子被固相原子占据而另一半位置空着,这时界面称为微观粗糙界面。 重合位置点阵:当两个相邻晶粒的位相差为某一值时,若设想两晶粒的点阵彼此通过晶界向对方延伸,则其中一些原子将出现有规律的相互重合。由这些原子重合位置所组成的比原来晶体点阵大的新点阵,称为重合位置点阵。 成分过冷;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

工程图纸名词解释

土建部分名词 1、抗震设防烈度为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具 体网上查询)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地震加速度(earthquake acceleration)是指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 地震烈度表征房屋的破坏程度,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多少来衡量。 2、设计地震分组实际上是用来表征地震震级及震中距影响的一个参量。 3、设计特征周期是指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下降阶段起始点所对应的周期 值,与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有关。 4、场地土,根据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场地土刚度等因素来分类。用以反映不同场地条件 对岩石地震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场地土分为4类:Ⅰ、Ⅱ、Ⅲ、Ⅳ。场地土分为坚硬土或岩层、中硬土、中软土、软弱土。 5、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 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因此,冻土具有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正由于这些特征,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就必须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 青岛49cm、保定54cm等。 冻胀是指土中水变成冰时的体积膨胀(9%)引起土颗粒间相对位移所产生的土的体积膨胀。冻胀率是指岩土冻结前后体积之差与冻结前体积之比。融沉是指冻土融化时的下沉现象。 确定基础埋深要考虑地基的冻胀性。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地基宜浅埋。 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做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当基础埋置在易风化的岩层上,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辅筑垫层。 垫层指的是设于基层以下的结构层。其主要作用是隔水、排水、防冻以改善基层和土基的工作条件。 7、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重要的建筑物;二级:大量的一般建筑 物;三级:次要的建筑物)。至于重要建筑物与次要建筑物的划分,则应根据建筑结构的破坏后果,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程度确定。一级是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二级是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三级是次要建筑物。 8、砌体结构:用砖砌体、石砌体或砌块砌体建造的结构,又称砖石结构。由于砌 体的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很低,因此,砌体结构构件主要承受轴心或小偏心压力,

马原名词解释最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版》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充实、丰富和发展。 2.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主要是从事物的内在矛盾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宇宙间任何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相互对立的两个基本方面,他们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又相互冲突和相互斗争。事物内部的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拓展: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必须在矛盾的对立性中把握同一性,在矛盾的同一性中把握对立性。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对立和同一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相互联系,不能分离。没有对立就没有同一,同样,没有同一也就没有对立。对立和同一作为两种相反的属性,失去其中任何一种,事物就不成其为事物。同一之所以不能脱离对立而存在,这是因为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差别和对立中的同一;对立之所以不能脱离同一而存在,这是因为对立是统一体内的对立,如果对立面之间没有了联系,毫不相干,也就谈不上对立。脱离对立的同一是绝对的同一,脱离同一的对立是绝对的对立,这在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 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是矛盾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的辩证统一。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引起的。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结合,不仅是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本质联系,而且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一,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在二者的相互结合中实现的。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1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 Ⅰ卷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单位位错;交滑移;滑移系;伪共晶;离异共晶;奥氏体;成分过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体心立方结构中,柏氏矢量为a[110]的位错( )分解为a/2[111]+a/2]111[. (A) 不能(B) 能(C) 可能 2.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 ) (A) 组元的浓度梯度(B) 组元的化学势梯度(C) 温度梯度 3.凝固的热力学条件为:() (A)形核率(B)系统自由能增加 (C)能量守衡(D)过冷度 4.在TiO2中,当一部分Ti4+还原成Ti3+,为了平衡电荷就出现() (A) 氧离子空位(B) 钛离子空位(C)阳离子空位 5.在三元系浓度三角形中,凡成分位于()上的合金,它们含有另两个顶角所代表的两组元含量相等。 (A)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中垂线 (B)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任一直线 (C)通过三角形顶角与对边成45°的直线 6.有效分配系数k e 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范围是() (A)1

土建工程制图考试题1开卷

《工程制图》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中心投影法 2、剖面图 3、建筑施工图 4、GB/T50001—2001 5、投影法 6、建筑平面图 7、平面内最大斜度线 8、素线法 二、问答题 1、何谓正投影法?正投影主要有哪些基本特性? 2、说明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异同点。 3、简述建筑结构图包含的主要内容。 4、直线上的点的投影特性是什么?在投影中如何判别点是否在直线上? 5、如何标注组合体尺寸? 6、简要说明下列图样中编号为①②③钢筋的直径、数量及作用。 7、何谓截交线?简述如何绘制平面体的截交线? 8、简述阅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思维。 9、简述建筑立面图的主要标记内容及作用。

10、说明组合体尺寸标注的主要步骤。 11、说明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异同点。 12、简述建筑平面图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13、请标注详图索引符号圆圈内编号的含义。 三、绘图题 1、根据物体的轴测投影图作物体的三面正投影 2、根据下列物体的轴测投影图作物体的三视图,并标注尺寸。 3、已知组合体两个投影,绘制第三面投影图。

(1) (2) 4、补画剖面图中所缺的线条。(1) (2)

5、把基础的正立面图改为适当的剖面图,并补绘左立面图(材料:钢筋混凝土) (要求:结果要加深,不要的图线须打“ⅹ”) 6、根据下列物体的轴测投影图作物体的三视图,并标注尺寸

答: (注:数字仅供参考) 已知组合体正面、左侧面投影两个投影,绘制水平投影图。 答:

《工程制图》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中心投影法:投射中心距投影面有限远,投射线汇交于投射中心的投影法。 2、剖面图:假想用剖切面在形体的适当位置将形体剖开,移去剖切面与观察者之间的部分形体,把原来不可见的内部结构变为可见,将剩余的部分投射到投影面上,形成的投影图。 3、建筑施工图:建筑施工图主要反映房屋的整体情况和各构件间的材料联结及构造关系的图样。 4、GB/T50001—2001:GB/T表示推荐性国标;标准号5000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2001标准颁布时间。 5、投影法:我们使投射线通过点或形体,向选定的投影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投影的方法。 6、建筑平面图:用假想的水平剖切面经建筑物的门、窗洞口处将房屋剖开,将剖切面以下的部分向下投射而得到的水平剖面图。 7、平面内最大斜度线:属于平面并垂直于该平面内的投影面平行线的直线。 8、素线法:以圆锥等表面上的素线为辅助线来求解其表面上点的其他投影面投影的方法。 9、比例:是指图中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10、截交线:立体与截平面相交时产生的交线。 二、问答题 1、何谓正投影法?正投影主要有哪些基本特性? 答: 正投影法:投射线互相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法。正投影主要特性:实性性、积聚性、类似性。 2、说明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异同点。 答:两者相同点:都是用于表达形体的内部结构形状。 不同点:(1)剖面图为体投影;而断面图为面投影;(2)剖切符号的标注不同;(3)剖面图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剖切平面进行剖切,而断面图通常只能是单一的。

科学社会主义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 导论: 名词解释: 科学社会主义: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同其他两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它直接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理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章: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经济条件:一方面机器大工业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庞大的社会财富却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促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并日益明朗。1825年在英国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揭开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序幕,在这以后,经济危机每隔10年左右就周期性地爆发一次。其症状是:交易停顿,市场盈溢,产品大量滞销积压,银根奇紧,信用停止,工厂停工,工人群众因为他们生产的生活资料过多而缺乏生活资料,破产相继发生,拍卖纷至沓来。从1847年开始,经济危机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阶级条件: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资本家阶级

的具有革命性的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工业革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一边是资产者财富的积累,一边是无产者贫困化的加深。在19世纪上半期,除劳动力不足的美国以外,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实际工资都有下降的趋势。无产阶级直接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而日益壮大,并被现代化大生产组织起来,因而拥有以前的无产者群众所从未有过的组织性和战斗性。他们在斗争中开始建立带有政党性质的独立政治组织,反映了其组织性和团结战斗的精神明显提升。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工人运动开始登上欧洲历史舞台。19世纪30—40年代先后发生了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其他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时,无产阶级确实大工业本身的产物,“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理论条件: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式和蓬勃兴起的工人运动面前,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成了时代的落伍者。工业革命的深入,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新的客观历史事实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和当前的现实作一番新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根据新的事实,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新飞跃。 第四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 简答: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完整版)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

期末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空间点阵:表示晶体中原子规则排列的抽象质点。 配位数:直接与中心原子连接的配体的原子数目或基团数目。 对称:物体经过一系列操作后,空间性质复原;这种操作称为对称操作。 超结构:长程有序固溶体的通称 固溶体:一种元素进入到另一种元素的晶格结构形成的结晶,其结构一般保持和母相一致。 致密度:晶体结构中原子的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 正吸附:材料表面原子处于结合键不饱和状态,以吸附介质中原子或晶体内部溶质原子达到平衡状态,当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表面浓度大于在其在晶体内部的浓度时称为正吸附; 晶界能:晶界上原子从晶格中正常结点位置脱离出来,引起晶界附近区域内晶格发生畸变,与晶内相比,界面的单位面积自由能升高,升高部分的能量为晶界能; 小角度晶界:多晶体材料中,每个晶粒之间的位向不同,晶粒与晶粒之间存在界面,若相邻晶粒之间的位向差在10°~2°之间,称为小角度晶界; 晶界偏聚: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晶界或相界上的富集,也称内吸附,有因为尺寸因素造成的平衡偏聚和空位造成的非平衡偏聚。 肖脱基空位:脱位原子进入其他空位或者迁移至晶界或表面而形成的空位。 弗兰克耳空位:晶体中原子进入空隙形而形成的一对由空位和间隙原子组成的缺陷。 刃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的位错。 螺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平行的位错。 柏氏矢量:用来表征晶体中位错区中原子的畸变程度和畸变方向的物理量。 单位位错:柏氏矢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 派—纳力:位错滑动时需要克服的周围原子的阻力。 过冷:凝固过程开始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值。 均匀形核:在过冷的液态金属中,依靠金属本身的能量起伏获得成核驱动力的形核过程。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值。 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时,由外界提供的用于补偿表面自由能和体积自由能差值的能量。 马氏体转变:是一种无扩散型相变,通过切变方式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另一种结构,转变过程中,表面有浮凸,新旧相之间保持严格的位向关系。或者:由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

工程流体力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_大全

工程流体力学名词解释和简 答题_大全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一、名词解释 1.理想流体:实际的流体都是有粘性的,没有粘性的假想流体称为理想流体。2.水力光滑与水力粗糙管:流体在管内作紊流流动时(1分),用符号△表示管壁绝对粗糙度,δ0表示粘性底层的厚度,则当δ0>△时,叫此时的管路为水力光滑管;(2分)当δ0<△时,叫此时的管路为水力粗糙管。(2分)3.边界层厚度:物体壁面附近存在大的速度梯度的薄层称为边界层;(2分)通常,取壁面到沿壁面外法线上速度达到势流区速度的99%处的距离作为边界层的厚度,以δ表示。(3分) 1、雷诺数:是反应流体流动状态的数,雷诺数的大小反应了流体流动时,流体质点惯性力和粘性力的对比关系。 2、流线:流场中,在某一时刻,给点的切线方向与通过该点的流体质点的刘速方向重合的空间曲线称为流线。 3、压力体:压力体是指三个面所封闭的流体体积,即底面是受压曲面,顶面是受压曲面边界线封闭的面积在自由面或者其延长面上的投影面,中间是通过受压曲面边界线所作的铅直投影面。 4、牛顿流体:把在作剪切运动时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5、欧拉法:研究流体力学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描述物理量在空间的分布来研究流体运动的方法。 6、拉格朗日法:通过描述每一质点的运动达到了解流体运动的方法称为拉格朗日法。 7、湿周:过流断面上流体与固体壁面接触的周界称为湿周。 8、恒定流动:流场中,流体流速及由流速决定的压强、粘性力、惯性力等也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 10、卡门涡街:当流体经绕流物体时,在绕流物后面发生附面层分离,形成旋涡,并交替释放出来,这种交替排列、有规则的旋涡组合称为卡门涡街。 1、自由紊流射流:当气体自孔口、管嘴或条缝以紊流的形式向自由空间喷射时,形成的流动即为自由紊流射流。 12、流场:充满流体的空间。 3、无旋流动:流动微团的旋转角速度为零的流动。 15、有旋流动:运动流体微团的旋转角速度不全为零的流动。 6、自由射流:气体自孔口或条缝向无限空间喷射所形成的流动。 17、浓差或温差射流:射流介质本身浓度或温度与周围气体浓度或温度有差异所引起的射流。 19、稳定流动:流体流动过程与时间无关的流动。 20、不可压缩流体:流体密度不随温度与流动过程而变化的液体。 23连续介质模型

马克思 名词解释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 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实践:指人们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质: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表示的规定性。 度: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量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实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实践主体和客体: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认识: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表象,感觉,知觉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度: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

材料科学基础_名词解释

金属键: 金属键(metallic bond)是化学键的一种,主要在金属中存在。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 晶体: 是由许多质点(包括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而构成的固体 同素异晶转变(并举例): 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变化,由一种晶格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液态纯铁冷却到1538℃时,结晶成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δ-Fe;继续冷到1394℃时发生同素异晶的转变,转变为面心立方晶格γ-Fe;再继续冷却到912℃时,γ-Fe又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 晶胞: 在空间点阵中,能代表空间点阵结构特点的小平行六面体,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点阵常数: 晶胞三条棱边的边长a、b、c及晶轴之间的夹角α、β、γ称为晶胞参数 晶面指数: 晶体中原子所构成的平面。 晶面族: 晶体中具有等同条件(这些晶面的原子排列情况和面间距完全相同),而只是空间位向不同的各组晶面称为晶面族 晶向指数: 晶体中的某些方向,涉及到晶体中原子的位置,原子列方向,表示的是一组相互平行、方向一致的直线的指向。

晶向族(举例); 晶体结构中那些原子密度相同的等同晶向称为晶向族。<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晶带和晶带轴: 所有相交于某一晶向直线或平行于此直线的晶面构成一个晶带,此直线称为晶带轴。 配位数: 在晶体中,与某一原子最邻近且等距离的原子数称为配位数 致密度: 晶胞内原子球所占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值 晶面间距: 两近邻平行晶面间的垂直距离 对称:通过某种几何操作后物体空间性质完全还原为原始状态 空间点阵:将构成物质结构的粒子抽象为质点后,质点在三维空间的排列情况 布拉菲点阵:考虑点阵上的阵点的具体排列而得到的点阵具体排列形式,而不是强调是布拉菲数学计算得到的十四种排列 固溶体:溶质原子在固态的溶剂中的晶格或间隙位置存在,晶体结构保持溶剂的物质 中间相:两种或以上元素原子形成与其组元的晶体结构均不相同的化合物 准晶:有独特结构和对称性的物质,原子排列在晶体的有序

道路施工图名词解释

1.缓和曲线:【transition curve】指的是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除四级路可不设缓和曲线外,其余各级公路都应设置缓和曲线。在现代高速公路上,有时缓和曲线所占的比例超过了直线和圆曲线,成为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城市道路上,缓和曲线也被广泛地使用。 2.路床:【roadbed】路面结构层以下0.8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床(0~0.30m)和下路床(0.30m~0.80m)。土质路床又称土基。 路床是路面的基础,是指路面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 路床分上、下两层:路面底面以下深度0~30cm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上路床;路面底面以下深度30~80cm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下路床。 路床将承受从路面传递下来的、较大的荷载应力,因而要求它均匀、密实,达到规定的强度。 路床所用填料的最大粒径为100mm,填料最小强度(CBR)

(%)因公路等级的不同而不同。 详细解释:路面结构(如果设计总厚度57cm)4cm中粒式沥青砼+5cm粗粒式沥青砼+18cm石灰粉煤灰碎石+30cm石灰稳定土,那么0点就是石灰稳定土的底面下边缘,也就是路床的顶面上边缘。(沥青砼称为路面上面层和下面层;石灰粉煤灰碎石、石灰稳定土分别称为路面基层和底基层。)路基结构:如果为土方路基,那么路床就是指从-80cm~0cm 的部分。如果土方路基的强度不能保证,需要换填土或者加8%戗灰(石灰粉或水泥粉)处理。清单中通常会有一项就是0-30cm戗灰处理,其实指的就是-30cm~0cm的土层的处理。 3.路拱(crown)即路面的横向断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坡度的拱起形状。路面表面做成直线或抛物线型,其作用是利用路面横向排水。是扩建和改建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一般路段的路拱横坡和路拱曲线设计。 4.压实度(degree of compaction) (原:指的是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压实度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检测的关键指标之一,表征现场压实后的密度状况,压实度越高,密度越大,材料整体性能越好。对于路基本、路面半刚性基层及粒料类柔性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工地上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

毛概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主化和具体化.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创立的理论体系。 3.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主要的创立者与代表者。毛泽东在晚年的左倾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3.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鉴定。它是对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中共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直接领导的思想之一。(2)科学发展理论的起点和归宿是以人为本(3)科学发展的基本途径是统筹发展。(4)科学发展是追求社会整体和谐文明的发展。 6.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