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技术市场与自主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技术市场与自主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技术市场与自主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技术市场与自主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24卷 第6期2006年12月

科 学 学 研 究Studies i n Science of Sc i ence V o.l 24N o .6

D ec .2006

文章编号:1003-2053(2006)06-0974-05

中国技术市场与自主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

刘和东

(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 要:运用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通过对我国1991~2003年技术市场发展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揭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与技术市场发展的动态均衡关系,并针对完善我国技术市场提出一些前瞻性的对策。关键词:技术市场;自主创新;协整分析;因果关系;误差修正模型中图分类号:F723.8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6-03-28;修回日期:2006-05-29

作者简介:刘和东(1971-),男,安徽庐江人,博士生,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与技术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但也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难度增加等问题。一方面,

没有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就不可能引进高水平的技术;另一方面,一些关键技术和敏感技术特别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技术引进受到诸多限制。因此,我们要从实现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更多的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在战略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中共中央在多次会议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这表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大课题。

对技术创新与市场的关系,国外学者研究较多,熊彼特认为,垄断是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正是对垄断利润的期望,给技术创新提供了激励。产业的垄断程度越高,企业规模越大,技术创新密度也越大[1]

。阿罗比较了纯粹垄断的竞争对创新的影响。结论说:完全竞争比垄断的市场结构更有利于创新,但无论何种市场结构,都低于社会期望的最优状态,这将导致创新动力不足。谢勒尔、卡米恩-施瓦茨通过对竞争情况下创新资源配置的分析,得出结论:竞争一般会加快创新的步伐,尤其是当一个新市场刚刚打开时,竞争对创新的推动优于垄断。在实证研究中,曼斯菲尔德通过对一些产业的分析,发现技

术创新和垄断的关系因产业的不同而不同;在企业规模超过一定阈值之后,企业规模和R&D 活动及创新产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菲利浦斯发现,

市场集中度高有利于创新;纳尔逊认为,多元化能更有效地利用创新成果,多元化强度的增加会增加

R&D 强度[2]

。这些文献多数只探讨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专门研究技术市场发展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很少或者不够深入。在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对技术创新的贡献程度如何,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唐亮东等分析了我国技术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徐冠华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壮大完善技术市场;他们也只从理论上探讨技术市场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都没有给出技术市场发展是否实质上对技术创新有着显著贡献的实证分析。为此,本文根据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对中国技术市场发展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1 中国技术市场发展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1.1 模型的构建与指标的选取

自主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对应于不同的实现主体,自主创新有不同的内涵。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是以掌握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为标志,以

第6期刘和东:中国技术市场与自主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

集成创新和引进基础上的再创新为主要实现形式,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自主品牌为目的的技术创新活动。

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很多,例如制度、观念、市场等,其模型可建为:

Y =F(X,Z)其中:Y:自主创新能力X:技术市场发展Z :其他因素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理论模型中,市场拉引模式强调技术创新主要始源于市场需求;马奎斯(D.M arquis)等人曾抽样调查了567项不同的技术创新实例,发现其中3/4的技术创新是发市场需求或生产为出发点。莫厄里(D.M o w ery )和罗森堡(N.Rosenberg)等人提出的/推)))拉0综合模式认为,技术创新应是技术推进力和市场需求拉引力共同作用力的活动,二者都是决定创新成功与否的重要因

素。综合这两种模式,市场发展程度都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为此,为便于研究,因内容限制,本文研究自主创新能力时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技术市场发展因素,即建立模型:

Y=F(X)变量含义同上由于专利是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可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品,专利授权统计数据反映了一个时期人们从事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活动的数量和质量,能综合反映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小,技术市场成交额能反映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完善状况,因此我们选取专利授权量ZSQ 作为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量度,技术市场成交额作为衡量国家技术市场发展的合适量度(PJSSC 为经过物价指数(P )调整后得到的实际值)。样本数据取1991~2003年的年度数据,具体见表1。

表1 1991~2003年中国专利授权(Z SQ )总量与技术市场(JSSC)成交额

年份

ZSQ (件)JSSC (万元)P(%)LN ZS Q (件)P JSSC(万元)

LNP JSSC(万元)1991213959480542.1379.970913443637.8113.0027637719922859015088952.25210.26081670024.422713.4150694419935751820755082.54910.95985814244.017313.6100153819944033622886963.10210.605737813.023913.5114457219954188126834473.56110.64259753565.571513.5325713219964033730020453.77810.60502794612.228713.5856095119974638935137183.80810.74482922720.06313.7350811819986137843582283.70911.024*********.25113.9768138119999210152341233.59811.430641454731.2414.1903317320009523665075193.54411.464111836207.39314.423212820019927878274893.51611.505682226248.29414.61582835200211210388417133.4711.627172548044.09214.75083662003

149588

10846728

3.467

11.91564

3128563.023

14.95608436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2~2004[3]。

为了减少异方差,分别对表1中的ZSQ 和PJSSC 取自然对数,得到LNZSQ 和LNPJSSC 后,分别绘制时间序列图和散点图。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各变量都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并且变动的方向与步调较为一致。这说明期间可能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图3所示的散点图也显示了经济增长和技术市场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直线相关关系,经计算,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也比较高(0.970732)。

为了研究这种相关关系,一般的做法是根据现有的样本资料建立比较合适的回归方程。我们在进行传统的回归分析时,要求所用的时间序列必须是

平稳的,否则会产生/伪回归0问题。然而在现实

图1 专利授权(LNZSQ )的变化趋势

中,经济时间序列通常都是非平稳的(带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破坏了平稳性的假定,为了使回归有意

#

975#

科 学 学 研 究第24卷

图2 技术市场成交额(LN PJSSC )

的变化趋势

图3 LN ZS Q 和LNP J SSC 的散点图

义,可以对其实行平稳化。常用的方法是对水平序列进行差分,然后用差分序列进行回归,但这样做的结果忽视了水平序列所包含的有用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来说既是必要的又是重要的。协整理论则提供了一种处理非平稳数据的方法。

协整分析是用于非平稳变量组成的关系式中长期均衡参数估计的技术,它是用于动态模型的设定、

估计和检验的一种新技术。在实际分析研究时,一般是首先对时间变量序列及其一阶差分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其次是检验变量间协整关系;第三是建立协整变量与均衡之间的误差修正方程;最后,一般再对具有协整关系的时间变量序列的因果关系进)

步检验分析[4]

1.2 检验变量序列的平稳性

在进行协整分析之前,必须先检验变量是否平稳的。采用D ickey -Fu ller 的ADF 检验方法,对表1中的LNZSQ 、LNPJSSC 及其差分变量DLNZSQ 和

DLNPJSSC 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平稳性检验结果

变量ADF 检验值检验类型(c ,t ,k)

5%临界值10%临界值结论LN ZSQ

-2.644965(c ,t ,1)

-3.9271

-3.4104非平稳LN PJSSC -3.203779(c ,t ,1)-3.9271-3.4104非平稳DLNZSQ -4.085756(c ,t ,1)-3.9948-3.4455平稳DLN PJSSC

-4.085756

(c ,t ,1)

-3.9948

-3.4455

平稳

注:(1)检验类型中的c 和t 表示带有常数项和趋势项,k 表示滞后阶数;(2)滞后期k 的选择标准是以A IC 和SC 值最小为准则[5]。

由上表可知,由于ADF 检验值-2.644965>-3.9271,-3.203779>-3.9271,所以变量LNZSQ,LNPJSSC 非平稳,ADF 检验值-4.085756<-3.9948,所以变量DLNZSQ,DLNPJSSC

平稳。

图4 专利授权)阶差分变量的变化趋势

综合表2和图1、图2、图4、图5的相关信息,可知

虽然时间序列变量L NZSQ 和LNPJSSC 是非平稳的,但

图5 技术市场成交额一阶差分变量的变化趋势

其一阶差分变量DL NZSQ 和DLNPJSSC 平稳序列。由此可知L NZSQ 和L NPJSSC 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1.3 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

运用Johansen 协整检验法对1991~2003年中

国专利授权和技术市场发展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

976#

第6期刘和东:中国技术市场与自主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

表3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特征值似然比5%的临界值10%的临界值原假设备择假设

0.72554715.6494815.4120.04r=0r=1

0.1216461.4267653.766.65r<=1R=2

似然比检验表明:似然比15.64948>15.41, 11426765<3.76,在5%的显著水平,拒绝r=0,接受r=1假设,因此,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经过标准化的协整向量(LNZS Q,LNPJSSC,C)为(1.000000, -01795462,0.101959),于是技术市场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专利授权量)的长期均衡方程为:

LNZSQ=0.795462LNPJSSC+0.101959

描述中国自主创新与技术市场发展的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为:

DLNZSQ=-1.012670EC-1-0.260063DLNZS Q-1 +1.167594DL NPJSSC-1+0.003843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1)1991~2003年间,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和自主创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2)在短期内,自主创新能力(ZSQ)的变动受到自身和技术市场发展状况的影响,其中,滞后一年的技术市场发展变量对实际自主创新能力(ZSQ)的变动影响显著,而滞后一年的自主创新能力(ZSQ)自身对自主创新能力变动作用不是很显著;(3)EC是误差修正项,该项系数反映了误差修正规模自身偏离均衡误差的作用机制。当修正系数为1时,ZSQ和技术市场成交额的当年均衡误差在下一年就可调整到均衡状态。此模型的系数为1.01267,说明自主创新能力(ZSQ)和技术市场成交额之间的均衡关系对当前非均衡误差调整的自身修正能力很强。

1.4因果关系检验

协调检验结果显示我国技术市场发展与自主创新存在能力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根据表1中的技术市场成交额和自主创新能力(LNZ-SQ)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G 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中的第一列是G 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零假设,其他列的第一行数据为F统计量的数值,第二行括号内的数据为F统计量在零假设成立时的概率显著性水平。

表4显示,在滞后期为1~3年时,技术市场发展水平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技术市场成交额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自主创新能力(ZSQ)的增加或减少;技术市场发展越成熟,越有利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表4G ranger 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滞后期123 LNZSQ变化不是引起技

术市场成交额变化的原因

技术市场成交额变化不是

引起LNZSQ变化的原因

F统计量3.729161.113292.89271

显著性水平0.085520.387970.20313

F统计量17.386611.21787.10457

显著性水平0.002410.009390.07079 2结语及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2.1结语

通过实证分析,我国技术市场发展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尽管各自的增长是非稳定的,但就长期而言,它们之间却构成了长期的均衡关系。短期内滞后一期的技术市场发展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变动影响显著,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市场发展之间的均衡关系对当期非均衡误差调整的自身修正能力很强。从总体来看,我国技术市场发展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技术市场发展在推动自主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因此,大力发展技术市场是有效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2.2大力完善技术市场的对策

(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搞活技术市场主体。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集成应用的主体;要鼓励企业建立技术联盟,促进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多向互动。鼓励科技人才以知识产权参股、兴办项目联合体,或成立股份制企业等方式进入企业,为技术市场创新增添活力,更加有效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在大幅度提高技术商品有效供给总量的同时拉动技术需求。

(2)加大对技术市场的投入,努力构建技术市场支撑体系。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国家技术市场发展基金,用于我国技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

#

977

#

科 学 学 研 究第24卷

加强技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重点技术交易机构的建设,整合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信息研究分析机构的信息资源,建立多层次的公共信息网络,向科技中介机构开放技术、成果和专家信息。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支持以科技情报信息机构、成果管理机构、技术交易机构为基础的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创造技术市场主体平等获得信息的条件,有效降低技术交易成本[6]

(3)提高技术市场容量,促进技术要素在技术市场的流动。鼓励技术成果进入市场流通领域,进一步把市场机制引入各类科技发展计划,推动科技发展计划的成果进入市场运行轨道。完善科技评价制度,增加应用性研究的市场化导向和经济效益的评估。

(4)进一步完善技术市场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技术市场秩序。最大限度地保护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技术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交易安全,降低风险。保障技术市场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激励技术商品的生产、流动和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将近年来施行的相对成熟的税收和财政优惠政策上升为法律规定,鼓励技术转移和转化,加速技术要素价值的市场实现[6]

(5)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与金融服务。大力促进多种形式的、面向社会开展技术中介、咨询、经纪、信息、知识产权、技术评估、科技风险投资、技术产权交易等服务活动的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制度,加快风险投资机构和制度建设。促进技术市场与金融市场、产权市场的衔接。探索适合

我国国情的中小型科技投融资与柜台交易相结合的

技术产权交易方式。

此外,要强化技术市场理论研究。设立专题开展对技术价格形成、价格机制的完善及对技术市场发展的作用、技术要素定价方法、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等问题的研究,指导实践活动。同时,要大力建设技术市场人才队伍。尽早形成企业家人才市场,并采取各种形式对现有的经理人员进行培训[7]

。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造就一支懂技术、懂法律、懂管理、懂经营的复合型高素质的技术市场管理和经营队伍,把技术市场各类人才培训作为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参考文献:

[1] Schumpeter J T.Busi ness Cyc le [M ].N e w Y ouk :M c

G ra w-H il,l 1939.1044.

[2] N elson R,Peck M,K a l achek E.T echno l ogy ,E cono m i c -G ro w th ,and Pub lic Po licy [M ].W as h i ngton :Brook i ng s ,1967.67.

[3] 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2-2004[M ].北

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2004.

[4] 朱春奎.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系研

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3):29.[5] 张晓峒.计量经济分析[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6] 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体系促进技术要素价格合理形

成[N ].经济日报,2006-01-09.

[7] 刘和东,等.技术创新的激励因子及其效应比较[J].

科学学研究,2005,(2):281.

The concrete evidence research of relationship bet ween the

Chinese technique market and the i n dependence innovation

L I U H e -dong

(School o f Busi ness ,N an ji ng U nv iserv ity ,N anji ng 210093,Ch i na )

Abstrac t :U si ng the ana l ysis m ethod dyna m i c equ ili bri um ralation o f ti m e ro w,based on the database fro m 1991to 2003be t w een the technique m arket develop m ent and t he i ndependence innova ti on ab ili ty ,proceedi ng co i ntegration anan l ysis and g ranger causa lit y ,T he paper sets up t he error correcti on model bet w een t he m,revea li ng t he dynam ic equ ili briu m ra lati on bet ween the m,and br i ng s up som e for w ard -look i ng suggesti on to perfect our country techn i que m arke t .

K ey word s :techni que m arket ;i ndependen t i nnovati on ;co i ntegration anan l ysis ;granger causa lit y ;error co rrec tion m ode l

#

978#

浅谈如何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科技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加强自主创新提出了迫切需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中国应对全球化竞争的重要战略部署,本文从如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出发,讨论了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一.我国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与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在我国发展历程中凸现出许多因创新水平低下以致阻碍发展的问题。下面这组数字就是最好的证据: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55%的出口产品是加工贸易,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不到10%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90%以上也是来自加工贸易。对外来技术的依赖程度,发达国家平均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均在5%以下,我国在50%以上。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购置所需要的技术含量高的关键装备和零部件,60%以上需要进口。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时至今日,创新水平低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道路上的大绊脚石,是我国目前亟待正视的问题。我觉得原因可以分为两类:其一,创新主体的内在原因,例如创新思维观念落后、创新人才匮乏和创新能力不高;其二,创新外部环境原因,例如体制不健全、科技水平较低和创新资源不足等。 从创新主体内在的方面来看,首先,自主创新主体的知识水平应该比较高。国家自主创新需要的是有知识有想法并且有能力将自己知识和想法转化为成果的人才。随着我国大学的普遍扩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迅速增长。虽然看上去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真正的行业创新人才很少。其次,观念是创新的源泉,落后的思想只会阻碍进步,又谈何发展?创新需要主体拥有颠覆的、独特的、大胆的思维方式方法。古板的、墨守成规的人是不大可能有创新想法的。可悲的是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不被鼓励去发展自己的个性,学生的能力被

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 课程论文 题目: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系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2014年4月

摘要: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自然辩证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学习和领会自然辩证法,对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重大的启示作用。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是发展科学技术。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技术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它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同步,要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将科学技术置于社会大系统中。科技工作者要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培养。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哲学、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科学发展观 (一)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考察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中介的中国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中国科学技术观,也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还包括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其学科内容主要由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国科学技术观、中国科学技术方法论三部份组成。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界和中国科学技术。内容:自然观,科技观和科技研究方法论。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为哲学提供理论根据,从具体科学当中汲取养料,丰富发展哲学,为哲学的具体运用,指导科学研究提供桥梁,充当中介对科技研究,将哲学的抽象理论具体化,为科技研究提供认识原则,启发人们创新思维,创新方法,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可以使还不成熟学科继续前进,自然辩证法还充当着逻

推进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推进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在今天的发展,不外乎两种形式:一是依靠自身动力新陈代谢,革故鼎新,谋求发展;二是积极进取,对外开放,吸收包容中外优长,以达到创新发展的目标。传承文化的方式,也不外是两种途径:一是尽可能完整地保护传统文化生态,以文献档案的方式作用于当下;二是有选择地汲取阐发,与当代文化相融以传续发展。中华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其在今天的繁荣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所指出的:“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选编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其中,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创造发展并形成于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华传统文化充满着丰富的智慧和优秀的精华,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尤其是在思想伦理、道德价值观、行为操守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民族特色,追求时代精神,主动吸收他人成功的文化经验成果,发展现代科技,创造现代文化形式,在与世界其他国家和而不同、既合作又竞争的历史进程中寻求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成为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短短的30多年时间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快速发展所遭遇的挑战和困难几乎是全方位的,但是中国走出了一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现代化建设之路,在国际上树立起全新的大国形象,这正是得益于中国的执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巨大的勇气和底气,努力践行“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和中华传统文化所取得的成果。“转化”是在已有基础上做出顺应时代的变革与完善,“创造性”则是在前人没有的条件下从无到有的新创新建;“发展”是在既有基础上的向前开发拓展延伸,而“创新性”是在旧有基础上新的发现、发明、创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正是需要在前人创造的文化基础上,创新思想理论,创新价值观念,并通过理论成果和文化产品的传播,教化国人,进而确立并形成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与文化理念。 中华民族在历尽百年屈辱之后痛彻意识到:只有国力强,文化才能强;文化强,国力则更强的深刻道理。我们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转变发展模式,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物质富裕、文化水平提升的成果,增强国人文化需求的意识和文化消费能力是基础;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服务体系和思想道德教化,统合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提升国民人文素质、文化修养、行为养成、艺术鉴赏水平和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是前提;整理挖掘国粹、研究阐释新义,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增强国人的文化自觉、自信意识是要务;不懈努力,不断推出和积累真正具有世界水准的人文学术研究成果和文艺作品,鼓励艺术大胆创新实验是核心;增强文化传播能力,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人文交流方式,提升高端文化对话的参与和发声意识是重要的举措。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一面旗,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将为中国的伟大变革与复兴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动力支撑。(冯远)

自主创新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自主创新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深圳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的讲话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 2005年11月23日 一、以有形产品换无形产品的贸易不可长期持续, 中国产品不能长期处于低利润的一端 中国为什么要强调自主创新?主要由这样两个严峻的事实决定着的:即中国难以持续地和长久地以有形的实物资源交换发达国家无形的知识和技术资源。第二,在有形与无形产品的交换过程中,无形产品的利润率大大高于有形产品。中国如果长期处在有形产品的生产阶段,便在国际分工中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国民财富便很难有实质性地增加。 大家知道,中国目前已经被国际分工分配到一个初级工业品制造加工的生产地位,这种国家主要是给国际市场提供资源类和简单的机械加工类产品。在与外国的贸易交往中,这类国家往往需要付出大量有形的实物资源来换取发达国家的知识和技术产品。而物质产品往往需要消耗本国实实在在的物质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如果中国长期陷入这样一种国际分工角色,那么本国的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很快便会消耗殆尽。最终世界将出现这样一种局面:以知识换实物的发达国家将生活在清山绿水的环境中,而以实物换知识的国家最终将出现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发展难以持续。 这种国际分工目前已经达到何种程度?看看航空业就清楚了,整个中国民航使用的全是外国飞机,一个行业被外部产品所垄断。这种国际分工还在继续进行,如果中国不改变发展战略,过不了多久,很多领域都可能出现严重的分化。 因此,中国不能盲目地夸大国际分工的好处,任何一种制度和原理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国际分工也是如此,既有优点,也有弊端。一旦某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被国际分工定格到一个工业制造加工的位置,那么这个国家将长久地从事简单的生产制造工作,既不能从国家贸易交换中获得高利润,也会因资源透支而导致不可持续发展。 当前的国际分工对中国已经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举一个数字便可以看出,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目前都已达到10万亿美元以上的程度,但是,美国的年钢铁生产量从来没有超过1.5亿吨。而我们国家,目前的GDP以美元计算仅仅只有1.5

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离散数学

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离散数学 一.(8分)求与公式(x2 or not x1)->x3 逻辑等值的主合取范式和主析取范式. 二.(8分)判断下列各公式是: 1.永真式 2.永假式 3.其它 (1) (p->(q->r))->(q->(p->r)) (2) (not p or q)<->(p and(p and q)) (3) (not p or q)and not(q or not r)and not(r or not p or not q) (4) (q and p)->(p or q) 三.(9分)问any x exist y P(x,y)->exist y any x P(x,y)是否谓词演算的有效式?证明你的结论. 四.(9分)将下列推理符号化并给出形式证明: 鸟会飞,猴子不会飞;所以,猴子不是鸟. 五.(12分)令X={x1,x2,...,xm},Y={y1,y2,...,yn},问: (1) 有多少不同的由X到Y的关系? (2) 有多少不同的由X到Y的影射? (3) 有多少不同的由X到Y的单射,双射? 六.(8分)设e是奇数阶交换群G的单元位,试证:G的所有元素之积为e. 七.(15分) ①是个群,H,K 是其子群,在G上定义二元关系R: any a,b in G,aRb <=>存在h,k in k,使得b=h*a*k,证明:R是G上的等价关系. ②在①中,若|H|=m,|K|=n,|G|=mn,m与n互素,且R的某个等价类在G的乘法 运算下构成G的一个子群,则R=G*G. 八.(8分)把平面分成β个区域,每两个区域都相邻,问β最大为几? 九.(11分)设G为非平凡有向图,V(G)为G的结点集合,若对V(G)的任意非空子集S, G中起始结点在S中,终止结点在V(G) S中的有向边都至少有k条,则称G是k边 连通的.证明:非平凡有向图G是强连通的充要条件是他是1边连通的. 十.(12分)设G是一无向加权图且各边的权不相等,V,E分别是G的结点集合和边的集合, (V1,V2)是V 的划分,即V1 or V2 = V, V1 and V2=null,且V1!=null,V2!=null,则V1与V2 间的最短边一定在G的最小生成树上.

浅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认识

浅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认识 第六期县级干部轮训班姚应东 根据教程安排和班委提名,我现就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浅谈个人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评批、指正。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这就明确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的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各工作方面中去并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加速我国经济方式的快速转变。 一、当前我国在提高自主创新方面的矛盾与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日渐提高,在科技领域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如举世瞩目的载人航天工程,“中国集成蕊片”的突破、嫦娥二号的发射成功等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技术领域中已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为我国科技界和企业圈的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但是,这些成果与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使我国经济至今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资源、环境、经济增长的矛盾长期存在,压力日益增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由于过度依赖技术引进,缺乏技术创新,使我国经济长期处于“低端产品生产国”的地位;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工厂”,实际上我国就是产品加工或组装的基地,而不是产品技术 腹有诗书气自华

研发基地,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再就是我国技术引进后的二次创新能力差,对技术的引进在吸收、消化和转化方面工作开展滞后,导致我国长期处于先进技术与设备的重复引进,大大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本,使经济的增长与国家总财富增长不同步。 (二)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已严重受到“技术瓶颈”的制约。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来推动,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导致许多企业宁愿花费巨资做广告,也不愿意在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科技含量上多投入。 (三)核心技术薄弱。核心技术的关键技术是无法通过引进得到的,没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科技弱国家是永远成不了真正的经济强国。 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在自主创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经济发展成本将越来越大,在日趋广泛的国际竞争中,将越来越被动。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途径与方式 如何尽快在自主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形成我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和较强的自主的创新能力,使技术引进由依赖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推进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原始创新方面:要重点过研发,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一批在科技前沿有着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要攻克一批制约和影响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_高中作文

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感谢您的阅读!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的发展。这种认识深入人心,中国人特别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发出强烈的呼唤——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这符合中国的国情,也符合中国的发展需要。 中国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这个阶段,由于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特别是世界尖端技术垄断更为严重。中国的十年“文革”对脆弱的人才资源破坏更为严重。总的来说: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拥有世界尖端技术的领域很少。改革开放创新世纪这个阶段,中国的综合国力大为提高,但是世界尖端技术并没有量的进展。中国的企业竞争力不强,拥有世界名牌的中国企业不多。中国企业的发展靠得是规模,走的是粗放型的发展之路,因此也拥有“世界工厂”的美誉,坦率的说是“世界加工工厂”。国外的专家评论中国的企业总是说:“Madeinchina,butchinacan’tcreate……” 纵观中国企业半个世纪的发展之路,人们不免有些心灰意冷,但同时也有些激动。在悲喜交集的时刻,看到缕缕曙光。 振兴中国民族工业需要有一批世界名牌和尖端科技,这样才能使民族工业唱起凯歌。“海尔”就是民族工业振兴的楷模。“海尔”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为称雄国内外市场的企业集团的。1984年12月,中德双方签订了《引进电冰箱的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合作合同》。海尔始终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搞技术创新,并提出“起步晚、起点高”的创业思路,引进国外公司的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吸收技术,并且开发出世界先进水平的多项产品。

当我们走进大城市的海尔专卖店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海尔产品——海尔双桶洗衣机,海尔空调,海尔彩电等。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航天公司的辉煌前景,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载着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想,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中国是继前苏联、美国第三个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为中国的“嫦娥奔月”计划奠定了基石。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结果。中国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靠买国外技术发展,但是买不到自己想要的核心技术,这严重阻碍大部分企业的快速发展。在2001年12月,中国终于加入WTO,靠买技术的企业越来越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今年中国企业的保护政策基本取消,中国的市场基本开放,企业面对这机遇小于挑战的不争事实,终于在长时间的“沉默”后发出呐喊声——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中国对教育事业的投资逐年增长,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投资更大。 近几年大力扶持教育,培养出一批批莘莘的学子,并且派出大量的公费留学生,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毕业大学生和“海归派”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中国政府近几年花费大量的资金扶持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企业面对良好的外部环境,加上企业内部的努力:领导班子、企业科研人员和企业工人,这“三股”力量,团结一致,拼搏进取,瞄准市场开发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要避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集约型的发展之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化工业之路。 我坚信中国企业经过一番努力后会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中国民族工业振兴的凯歌会响起,那时中国的工业会让世界人民刮目相看,那一天会到来。

中科院电路系统复试相关问答

一、面试: 1以电路与系统为主的本专业相关知识及综合能力 2团队精神和与他人协调工作的能力 3英语口语和应用能力 二、专业笔试,比我想象的要简单一些,总共六道题,第一道让叙述8051单片机 中存储系统的构成,然后讲一下扩展存储器的寻址方法。第二道是一个比较小的程序,问运行之后各个寄存器的内容。第三道是编程,有80个数,让找出其中最小数的地址和最小数并存入制定的内存单元中。然后是三道电力电子的题目。 三、我是吴老师面试的(电路与系统) 1第一个问题:0.13um制造中0.13um指什么长度?当即晕 2第二个问题:有哪些滤波器?竟然把低通说成了高阻,晕。 3第三个问题:有关射级跟随器,问干什么用的,faint,我只记得它在电路中是中间级 总结:到底是外系的,一问就漏出马脚了,什么都不会 江南草长提到: 只问3个,看来你还是答的挺不错的....不像我,老是回答“不知道”,然后下一个问题....搞了7、8个可能还不止,伤心TOT 天天提到:问了三个专业问题,两个不会。唉,让何老师bs了 四、我是第一个问了放大器地问题,可能我没有听明白老师的意思,所以老师老是 说我错了。 2第二个问题是一棵二叉树,深度遍历,对了,老师接着问广度遍历,好像也对了 3第三个问题一个c程序,就四句,看了半天我觉得编译通不过,老师说没问题。问来问去,还是不会,然后就这样结束了。 五、我那组是吴老师 1 模拟问了什么是理想运方?1:1电压放大?电流源? 2单片机问了最大寻址空间及128K怎么寻址? 3 C语言问了引用和指针? 4老师还问我离散数学和组合数学学过没?这两门肯定没学过了,直接说没看过。 5英语就说了两三句吧感觉还可以吧 江南草长提到:我的口语.....直接被吴老师bs shaziyan提到: 老实说我也统统不懂,俺的听力 六、平原小草提到 对于外系考超大的,老师肯定会问你对这个方向有什么了解的,什么因素促使你考这个专业?我当时被问了好多,我的专业和超大没一点关联性,老师问我做过什么实验?我本专业是不做实验的。不知道老师怎么看? 七、天天提到 这个问题看看怎样:

2020年(安全生产)信息安全

(安全生产)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081220)——考研专业课试题资料参考院校

招生人数:无报考人数:无 最低录取分数:无录取比例:无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安全2009年研究生入学专业目录 研究方向:01网络攻防理论与技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安全增强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数字内容安全胡正名①1101英语②2201概率论与随机过程③2206离散数学④3308数字信号处理⑤3310高等通信原理②③选一 ④⑤选一 02网络攻防理论与技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安全增强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数字内容安全杨义先①1101英语②2201概率论与随机过程③2206离散数学④3308数字信号处理⑤3310高等通信原理②③选一

④⑤选一 03网络攻防理论与技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安全增强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数字内容安全钮心忻①1101英语②2201概率论与随机过程③2206离散数学④3308数字信号处理⑤3310高等通信原理②③选一 ④⑤选一 04网络攻防理论与技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安全增强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数字内容安全王枞①1101英语②2201概率论与随机过程③2206离散数学④3308数字信号处理⑤3310高等通信原理②③选一 ④⑤选一 05网络攻防理论与技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安全增强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数字内容安全郭世泽①1101英语②2201概率论与随机过程③2206离散数学④3308数字信号处理⑤3310高等通信原理②③选一 ④⑤选一兼职导师 06网络攻防理论与技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安全增强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数字内容安全刘欣然①1101英语②2201概率论与随机过程③2206离散数学④3308数字信号处理⑤3310高等通信原理②③选一 ④⑤选一兼职导师 07网络攻防理论与技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安全增强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数字内容安全吴志军①1101英语②2201概率论与随机过程③2206离散数学④3308数字信号处理⑤3310高等通信原理②③选一 ④⑤选一兼职导师 08网络攻防理论与技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安全增强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数字内容安全袁东风①1101英语②2201概率论与随机过程③2206离散数学④3308数字信号处理⑤3310高等通信原理②③选一 ④⑤选一兼职导师 09网络攻防理论与技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安全增强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数字内容安全许成谦①1101英语②2201概率论与随机过程③2206离散数学④3308数字信号处理⑤3310高等通信原理②③选一 ④⑤选一兼职导师 10网络攻防理论与技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安全增强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数字内容安全万江文①1101英语②2201概率论与随机过程③2206离散数学④3305通信网理论基础⑤3308数字信号处理②③选一 ④⑤选一兼职导师 11网络攻防崔宝江①1101英语②2201概率论与随机过程③2206离散数学④3308数字

浅谈中国的自主创新

浅谈中国的自主创新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国各级政府部门都大力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并喊出了“向创新要效益”、“用创新带动发展”等口号。企业自主创新是指企业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造性活动,主要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方面内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突出强调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思想;“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也对科技工作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全局和深远发展潜力的重大战略决策。 然而本文避开了很多官方式的语言,参考了华尔街日报中文版的相关内容,并结合了一些国外学者对中国自主创新的看法浅谈一下中国的自主创新中的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 中国在2006年发起的自主创新计划给世界科技巨头敲响的警钟,超过了1978年开始经济改革以来的其他任何政策措施。美国商会最近一篇报告甚至把这一计划称为“一份以空前规模盗窃技术的蓝图”。 自主创新计划的目标是让中国加快速度上升到科技阶梯的更高端。通过多种机制(比如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把尖端技术和研发实验室转移到中国),这个计划本来应该是有助于中国企业消化、吸收外企开发的自有技术并进行再度创新的。中国政府对自主创新计划的几乎所有评估,都把它界定为一个有输有赢的设想──赢的是中国,输的是外国跨国公司。但据有关分析表明,自主创新政策对中国自身也起到了反作用。它并没有诱导科技巨头以更快速度把尖端研发工作转移到中国,在有些方面而是产生了刚好相反的作用。以下就来谈谈这些反作用所在。 今天的中国大约有1,000家外资所有的研发实验室。但这些实验室几乎全都是首先注重将国外形成的创新成果进行本地化改造,而不是针对全球市场开发尖端科技和产品。科技企业高管看中的是他们急需的中国人才的质量和规模。然而又考虑到中国政府关于自主创新的措施,他们却又不相信在中国从事尖端研发是安全的。这就令很多国外公司对于在中国研发望而却步。 跟印度比较一下就很能说明问题。印度并没有类似于自主创新的规则。另外,政府也满足于在允许企业设立研发设施的同时,没有任何规定要求它们与本地合作伙伴等分享技术。这些政策差异似乎对企业行为有着明显的影响。想想,2006年到2010年从美国专利商标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获得专利最多的10家美国科技巨头分别是:IBM、微软(Microsoft)、英特尔(Intel)、惠普(Hewlett-Packard)、美光(Micron)、通用电气(GE)、思科(Cisco)、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博通(Broadcom)和霍尼韦尔(Honeywell)。这些公司中有一半似乎并没有在中国进行任何重要的研发工作。2006年至2010年,其中五家的中国子公司均未被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专利。相比之下,这10家公司中只有一家在印度开发出来的创新技术或产品未获得专利。对这些公司来说,则证明在印度会有更加“肥沃的土壤”。这10家科技巨头在印度的实验室共获得1,119项专利,比位

为什么要开展创新―创新战略及创新的紧迫性(上)

为什么要开展创新(上) 周程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 这一讲谈论的主题是为什么要开展创新,我们在第一讲的中间讨论的重点是创新的概念,何为创新的问题。在这一讲我们将重点讨论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二、我国距离创新型国家有多远——中国的科技投入与产出情况;三、中国的能源问题;四、中国和平崛起路在何方——加强自主创新。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一)中长期科技规划中有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论述我们这次十八大报告中间,又提出来了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战略,其实早在2006年中长期科技规划中就论述过这个问题。在国务院2006年2月9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中有这么一段话,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强国奠定基础。在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两个目标。一是建党100年前,也就2020年,我们国家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第二个,在建国100年前后,大约在2049年,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强国,就提出这么两个目标。(二)十八大报告中有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论述那么紧接着,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纲要颁布之后,我们国家召开了党的十八大。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着重讲了第一个问题就是提高自主创

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里讲的第一个问题是指报告的第五部分,在报告第五部分的第一个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段中,首先胡总书记当时讲了这么几个问题。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型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这里,十八大报告提出来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核心和关键,这两个词,我们可以看到中央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注程度。同样,在十八大报告中,中央也同样又提出来了,创新型国家建设问题。在十八大报告中间,有这么一段话,综观国际国内大事,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八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具体来讲,下面它就抹掉很多,其中第一条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

中国为何必须自主创新

中国为何必须自主创新 中国为什么要走 自主创新之路? 我想本世纪最关键的一个热点就是关于中国崛起的问题。那么,中国是不是在崛起,中国该如何崛起?谈到崛起就要讲到中国的衰落问题,而衰落的个中原因很复杂,今天我只想讲科技方面的影响。 据考证,大概从1500到1820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一个国家,GDP占全球的30%以上。而美国最高时不超过30%,英国更是没有超过10%。但时至近代,当西方发生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处于“康乾盛世”的中国却固步自封,丧失了发展的良好契机,中国开始在科技等领域落后于西方世界。资料显示,1820年时中国的GDP大概占全世界32%的比重,工业产品大概占到31%到32%人口超过全球的35%,出口的问题是1870年以后的情况。但从1820年开始,中国就开始走下坡路,逐渐衰落,到1949年时已经滑到一个最低的水平,完全变成了一个最落后的国家。 与此相反,美国的崛起恰恰是从1820年开始,它的GDP、

出口工业产品和人口增长的最高峰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因为它得益于二次世界大战并一路发展至今,到目前美国的GDP或者出口工业产品都应该说在全球是占绝对优势的,虽然比重不如以前那么高,但是基本上还是占统治地位。英国则是从1750年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生产的工业产品一再上升,且出口和GDP的高峰比美国的高峰还要提前,基本上是在1850年到1900年之前达到最高峰。目前英国在GDP和出口工业产品方面所占比例的绝对值虽然比较小,但却还是处于强国的地位。 总之,到1949年,西方已经是一个工业的社会,而中国还是一个农业的社会。所以中国的衰落,简单一点看是从1820年开始一直到1949年,到1949年中国已经是相当落后的一个国家。因为我们经济的总量已经从1820年占全世界的33%下滑到1950年的4%左右,GDP的人均水平更是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9%。所以,中国就成了一个最贫困的国家。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样的衰落呢?我想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里面还是有我们的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中国在最强大的时候,我想应该是与科学技术的支撑分不开的。首先,四大发明是我们的骄傲。一位英国学者在一本关于中国科学发展史的书里面说道,“距今大概300多年以前,就是在明末清初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的科技强国,有50%的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考纲要求】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 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 含义。 ◇【知识整合】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中国决定研制原子弹、导弹的原因 (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A、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 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B、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C、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 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 1、“双百”方针 (1)、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2)、内容和意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不同的形式和风 格的艺术可以自由发展;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上的不同学 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

针和根本保证。 2、“十年动乱”对文化艺术的摧残: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成就被一笔抹杀 ②、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无情批判——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③、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破四旧 ④、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 3、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二为”方向的提出和“双百”方针的继续执行。1979年10月,邓小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总方向。 (3)影响:①、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②、体育事业也取得了喜人成就 三、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新中国教育方针的确立 (1)方针:①、新中国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共同纲领》) ②、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扫盲;工农识字;,工农子女优先入学) ③、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成就: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成人教育初具规, 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 2、文革对教育破坏:①、红卫兵停课闹革命;②、高校停止招生;③、知青“上山下乡“运动; ★、影响:“人才断层”,“文化断层”,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 3、新时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①、1977年恢复高考; 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 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4、我国重视高等教育发展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建立学位制度;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改革大学招生和分配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大;中外大 学加强交流; (2)、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3)、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5、新时期教育面临怎样的挑战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6、思考教育和科技、经济间的关系? 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中国文化的活力范文

中国文化的活力范文 ●理论家习惯于将中国文化与传统联系在一起,将西方文化与现代相提并论,隐含于中国文化内部的创新能量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如果无法觉察古人如何与他们的时代积极互动,只是模仿其外在形迹,我们就没有真正掌握文化传统的精髓 ●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通过介入和回应历史巨变,展示民族精神和中国智慧 中西文化关系认知的拉锯战 晚清以来,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时常成为争论的漩涡。这些争论交织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主题之中,衍生出面目各异的理论焦点。文学研究显然是文化交锋的一个特殊区域。自先秦至晚清,中国古代文论拥有一套完整的概念范畴体系,诸如道、气、神韵、意境、风骨、兴寄,如此等等。然而,20世纪上半叶,大约二三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一套概念范畴体系急速后退;同时,另一套西方的概念范畴覆盖了文学研究领域,长期支配学院教育,诸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审美、典型、结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西方文论的独霸引起了愈来愈多的不满和忧虑。许多理论家认为,中国的本土文论丧失了自己的声音——“失语症”是他们对这种状况的形容。“失语症”时常被视为后殖民的文化症候。殖民主义的飞机大炮撤离之后,他们的理论话语仍然顽固地盘踞于文学研究领域,左右本土的文学评判乃至民族的审美想象。因此,

理论话语权的争夺涉及精神家园保卫战,而不能仅仅想象为不同学派之间温和的切磋与商榷。 另一批理论家则呈现了不同的思考角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使用西方的概念范畴并不意味着“全盘西化”。从近代的“放眼看世界”开始,中国逐渐登上世界舞台,尽管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个过程充满了屈辱与创伤。如今,现代汉语中存在很大数量的外来词汇,这并未导致中国文化的崩塌,相反,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树立了活跃的形象。再也没有人可以认为,中国文化仅仅“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与现代世界格格不入。显然,20世纪之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尖锐的抨击,鲁迅甚至对青年人说:“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这些表述明显带有矫枉过正的意味,然而,当时的历史很大程度上依赖如此决绝的观点为现代文化腾出空间。这一批知识分子援引西方文化的目的是壮大自己的民族。他们自称是“盗火者”——鲁迅说,“我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的”。这种开放的氛围同时成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文化准备。 中国文化内部的创新能量 上述两种观念的拉锯战业已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论述的潜在轴心往往是如下四个概念: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传统、现代。理论家习惯的组合多半是:将中国文化与传统联系在一起,将西方文化与现代相提并论。这是相互批评的两套辞令,致使人们对“数典忘祖”“崇洋媚外”或者“固步自封”“抱残守缺”耳熟能详。然而,这种

中科院848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膜成分:由蛋白质、脂类、糖、水和无机离子组成。 ○1膜脂主要是复合脂类,包括磷脂、糖脂、硫脂和固醇。 ○2膜蛋白分为两类:外在蛋白(水溶性)和内在蛋白(疏水性)。 ○3膜糖,细胞膜中的糖类大部分与膜蛋白共价结合,少部分与膜脂结合,分别形成糖蛋白和糖脂。 ○4水,植物细胞膜中的水大部分是呈液晶态的结合水 ○5金属离子在蛋白质与脂类中可能起盐桥的作用 2、细胞膜的功能: ○1分室作用:细胞的膜系统不仅把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而且把细胞内的空间分割,使细胞内部区域化,即形成各种细胞器,从而使细胞的代谢活动“按室进行” ○2代谢反应的场所:细胞内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在膜上有序进行 ○3物质交换:质膜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对物质的透过具有选择性,控制膜内外进行物质交换 ○4识别功能:质膜上的多糖链分布于其外表面,似“触角“一样能够识别外界物质,并可接收外界的某种刺激或信号,使细胞做出相应的反应 3、细胞壁组成:是由胞间层初生壁以及次生壁组成。 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中,90%左右是多糖,10%左右是蛋白质、酶类以及脂肪酸等。多糖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类,次生细胞壁中还有大量木质素。 4、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2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3防御与抗性○4代谢与识别功能 第二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束缚水:在细胞中被蛋白质等亲水性生物分子组成的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附不能自由移动的水。 2、自由水:是指不被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附或吸附力很小而能自由移动的水。 3、水势:就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单位为N·m-2 Ψw=Ψs+Ψp+Ψm+Ψg(Ψw--水势;Ψs--细胞液渗透势;Ψp--细胞壁对内容物产生的压力势;Ψm—亲水胶体对水分子的吸附产生的衬质势;Ψg--重力势) 4、主动吸水的动力是根压,被动吸水的动力是蒸腾拉力。但无论哪种方式,吸水的基本动力仍然是细胞的渗透作用。 5、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 1)根系自身因素:根系的有效性决定于根系的范围和总表面积以及表面的透性,而透性又随根龄和发育阶段而变化2)土壤因素: ○1土壤水分状况:当土壤含水量下降时,土壤溶液水势亦下降,土壤溶液与根部之间的水势差减少,根部吸水减慢,引起植物体内含水量下降 ○2土壤通气状况: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根系吸水能力强;土壤透气状况差,吸水受抑制(土壤通气不良造成根系吸水困难的原因:1根系环境内O2缺乏,CO2积累,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影响根系主动吸水2长时期缺氧下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并积累较多的乙醇,根系中毒受害,吸水更少3土壤处于还原状态,加之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产生一些有毒物质,这对根系生长和吸收都是不利的) ○3土壤温度:土壤温度不但影响根系的生理生化活性,也影响土壤水的移动性。因此,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土温提高,根系吸水加快;反之,则减弱(低温影响根系吸水的原因:1原生质黏性增大,对水的阻力增大,水不易透过生活组织,植物吸水减弱2水分子运动减慢,渗透作用降低3根系生长受抑,吸收面积减少4根系呼吸速率降低,离子吸收减弱,影响根系吸水高温加速根的老化过程,使根的木质化部位几乎到达根尖端,根吸收面积减少,吸收速率也减少) ○4土壤溶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其水势降低。若土壤溶液水势低于根系水势,植物不能吸水,反而要丧失水分 6、蒸腾速率: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散失的水量,常用g·dm-2·h-1表示 蒸腾比率: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干物质的积累量与同期所消耗的水量之比 蒸腾系数:指植物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g) 第三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1、植物必须元素的3条标准:○1缺乏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完成其生活史○2缺乏该元素,植物表现出专一的病症,这种却素病症可以加入该土壤元素的方法预防或恢复正常○3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能表现直接的效果,而不是由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善而产生的间接效应。 2、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被动吸收、主动吸收和胞饮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