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学案(含答案)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学案(含答案)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学案(含答案)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学案(含答案)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学习目标】

了解中古时期非洲与美洲的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学习过程】

(一)学习活动一:古代非洲

※1.任务一:阅读教材P27第一段,说一说非洲的主要居民是什么民族?他们的主要农作物、牲畜和工具是什么?

※2.任务二:阅读教材P27、28,填下图

※3.任务三:阅读课本P29历史纵横,你觉得中国与非洲可以确定的交流不晚于什么时候?

(二)学习活动二:古代美洲文明

※1.任务一:阅读教材P29第一段,说一说美洲的主要居民是什么民族?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2.任务二:阅读教材P29-31,填写表格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兴盛时间 地理范围 政治

主要成就

★3.任务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非桑海帝国与印加帝国有何异同? 材料: 1450 1500 年世界主要强国排名: 1. 明帝国,2. 奥斯曼帝国,3.法兰西王国,4.西班牙王国,5. 桑海帝国,6.印加帝国。

15世纪是世界古代史的最后一页。明帝国进入全盛时期,对内巩固了高度中央集权的制度,对外重建了东亚封贡体系,并成为这个体系的绝对核心,疆域面积达到近1 0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8 500万,都远超同时代其它国家,成为当时无可争议的头号大国。奥斯曼帝国继续处于上升阶段,穆罕默德二世终结了拜占庭帝国千余年的历史,成为君士坦丁堡的新主人,在亚洲和欧洲的海洋和陆地同时扩张领土。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一直是世界古代史上被人忽略的部分,在15世纪后期,印加帝国和桑海帝国均达到全盛,分别代表了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古代帝国的最高水平。

——《简版评析: 15- -20世纪》

西非最强大国家:

文化中心:

极盛: 政治: 经济: 文化:

衰落:

时间:

代表国家: 经济:

国家: 鼎盛时间:

原因:

时间: 代表国家:

经济:

建立时间: 国家: 鼎盛时期: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学习目标】

了解中古时期非洲与美洲的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学习过程】

(一)学习活动一:古代非洲

※1.任务一:阅读教材P27第一段,说一说非洲的主要居民是什么民族?他们的主要农作物、牲畜和工具是什么?

班图人 甜高粱、 西瓜、棉花 牛、绵羊、山羊 铁器

※2.任务二:阅读教材P27、28,填下图

※3.任务三:阅读课本P29历史纵横,你觉得中国与非洲可以确定的交流不晚于什么时候? 唐朝(751年)

(二)学习活动二:古代美洲文明

※1.任务一:阅读教材P29第一段,说一说美洲的主要居民是什么民族?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印第安人 马铃薯、玉米、番茄、花生 ※2.任务二:阅读教材P29-31,填写表格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兴盛时间

16世纪初 15世纪末16世纪初 地理范围 中美洲尤卡坦半岛 今墨西哥地区 库斯科地区 政治

城市国家 氏族统治

结构松散的王国

统一的大帝国

主要成就 城市建筑精美、金字塔、陶器、文字、历法纪年、20进制、“零”的概念

“浮动园地”增加耕地面积。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湖中小岛,水渠道路纵横交错 土地、矿藏、牲畜归国

家所有,详细人口调查 ,完善道路系统,马丘比丘遗址建筑艺术

★3.任务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非桑海帝国与印加帝国有何异同? 材料: 1450 1500 年世界主要强国排名: 1. 明帝国,2. 奥斯曼帝国,3.法兰西王国,4.西班牙王国,5. 桑海帝国,6.印加帝国。

15世纪是世界古代史的最后一页。明帝国进入全盛时期,对内巩固了高度中央集权的制度,对外重建了东亚封贡体系,并成为这个体系的绝对核心,疆域面积达到近1 0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8 500万,都远超同时代其它国家,成为当时无可争议的头号大国。奥斯曼帝国继续处于上升阶段,穆罕默德二世终结了拜占庭帝国千余年的历史,成为君士坦丁堡的新主人,在亚洲和欧洲的海洋和陆地同时扩张领土。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一直是世界古代史上被人忽略的部分,在15世纪后期,印加帝国和桑海帝国均达到全盛,分别代表了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古代帝国的最高水平。

——《简版评析: 15- -20世纪》

相同点:

1.都是较为原始的帝国,实行中央集权政治,但在文明发展程度和对外交往程度上比不上东方专制帝国。

2.都是赤道地区大洋东岸国家。

3.都是奴隶制国家。

4.都通过对外扩张,16世纪盛极一时,成为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5.都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后衰落下去。 不同点:

西非最强大国家:马里

文化中心:廷巴克图

极盛:16世纪

政治:中央集权 经济:对外贸易,奴隶

文化:兴建学校,鼓励文

化发展 衰落:16世纪末

时间:8-15世纪

代表国家:加纳、马里、桑海 经济: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

的商路和黄金交易

国家:阿克苏姆王国 鼎盛时间:4世纪

原因:农业进步、环印度洋贸易发展、伊斯兰教传入

时间:10-15世纪

代表国家: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

经济:奴隶、园艺业为主、外贸发达、城市繁荣

建立时间:11世纪末 国家:津巴布韦

鼎盛时期:14-15世纪

2019-2020年高一音乐 走进非洲与美洲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走进非洲与美洲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非洲与北美洲音乐,感受这两个洲的独特的音乐魅力。充分认 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文化世界里。 2、了解两大洲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表现形式及部分演奏乐器。 3、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能用英语学 唱《什锦菜》。 教学重难点 感受这两个洲的独特的音乐魅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思路 本节课选自“湘艺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走进非洲与美洲》。由于这个单元涉及到非洲、北美及拉丁美的民间音乐,素材比较多,量比较大。结合教学设计,本节课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非洲和北美洲民间音乐。第二课时介绍拉丁美洲音乐。 本节音乐课将两大洲的民间音乐作为鉴赏的主要内容,并结合相关知识,通过听、唱、练、分析、概括等活动提升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查找非洲、美洲的相关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幻灯的形式播放一段《破铜烂铁打着玩--厨房打击乐》视频片段,为本节课营造氛围。

二、非洲民间音乐篇 1、与非洲有关的常识简介: 教师:先请同学将课前收集整理的有关非洲的常识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学生:简介有关知识。 教师小结:非洲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北部为“白非洲”,南部为“黑非洲”。非洲的民间音乐极为丰富多样,音乐是非洲的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劳动、祭祀、集会、节庆、礼拜、婚嫁、丧葬等活动都离不开音乐。 2、欣赏音乐: 教师:同学们介绍了非洲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非洲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 A :“津巴布韦拇指钢琴演奏”的民间乐曲。(屏幕出示相关图片和标题以及乐器简介。) 大家一起感受一下被人称为“非洲音乐的灵魂”的拇指钢琴的声音,让我们在这古老的乐曲声中穿越时空,去倾听神秘自然的声音。 学生:听,感受。了解拇指钢琴。 B:欣赏“非洲赞歌” 教师:非洲音乐除了节奏、音色较特别外,它的功能性也很强,音乐活动大都伴随着社会日常生活。非洲音乐,尤其是歌舞活动,有着强烈的自娱性质。所以,非洲歌曲的曲调音域一般较狭窄,乐句比较短小,较少使用装饰音,而且很少用变奏,常作多次反复。因为自娱性较强,有时夹杂着叫喊声。比如《非洲赞歌》 学生:听,感受节奏,感受人们歌唱时的心情。 3、心动不如行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古代的非洲与美洲检测(wd无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古代的非洲与美洲 检测(wd无答案) 一、单选题 (★) 1 . 古代黑非洲也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其中地处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要冲,对外贸易高度发达是指() A.库施文明B.麦罗埃文明 C.阿克苏姆文明D.埃及文明 (★) 2 . 有人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由于三面环海,一面为撒哈拉大沙漠,因此“对于世界各部,始终没有任何联系,始终是在闭关之中”。下列最能反驳这一观点片面性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阿克苏姆文明D.古代大津巴布韦文明 (★) 3 . 下列对阿克苏姆王国描述准确的是 ①生活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②公元4世纪达到鼎盛时期 ③10—15世纪信仰伊斯兰教④对外贸易发达,出口黄金、奴隶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 (★) 4 . 10—15世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世界的贸易与交流主要集中在 A.东非沿海B.南非沿海C.西非沿海D.整个非洲沿海 (★) 5 . 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黑非洲大多数地区发展缓慢,但东北非地区较早形成了高度繁荣的古代文明。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西亚文明B.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D.古代中国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 (★) 6 . 在古代文明兴起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选项中,自然环境特征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美洲印第安文明 (★)7 . “印第安人培植了一百多种植物,即与整个欧亚大陆所培植的植物一样多,这的确是一 个非凡的成就。”下列植物属于印第安人培植出来的有() ①玉米②水稻③马铃薯④可可⑤小麦⑥西红柿⑦烟草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⑥⑦ (★) 8 . 14世纪阿兹特克人在今墨西哥地区兴起,他们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发明了“浮动园地”。对“浮动园地”评价正确的是 ①扩大了耕地面积②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③破坏了生态环境④扩大了中心城区的面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 9 . 非洲文明中有许多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格言,例如“等牲口可以被继承,人应该自己选择”、“你有了自己的主意,再去请教别人”……上述两条格言可以说明() A.非洲人历来注重财产继承问题 B.非洲文明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 C.非洲人善于思考哲学问题 D.非洲文明存在财产私有和个体主义的概念 (★★) 10 . —位考古学家说:“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入侵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接触。”这段话表明,古 代美洲文明与其他文明是 A.相互联系,不断交往B.各自独立,相对隔绝 C.战争不断,冲突激烈D.文明多元,相互交融 (★★) 11 . 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桑海帝国、阿兹特克帝国分别是欧、亚、非、美四大地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的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其他地区的社会概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的多元面貌。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介绍了中古时期(5-14世纪)的世界历史。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古代非洲历史,古代非洲发展出带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在农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在东非出现阿克苏姆王国和摩加迪沙等文明古国,在西非先后崛起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大国,着重介绍了东非沿海国家和西非等国在文明进程中深受对外贸易的影响,在南非则简要介绍了大津巴布韦国家。教材第二部分围绕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展开。先后介绍了玛雅文明在农业、建筑、文字、数学等方面的成就;阿兹特克文明在农业和城市建设的成就;印加文明在帝国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成就。通过对古代非洲与美洲丰富文明的介绍,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 三、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教学过程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由浅入深。教材内容较多但对学生而言阅读难度不大,但如何提炼各文明特点,如何把握各文明中诸多表现之间的历史关联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课堂可做适当铺垫以供学生探究。 四、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中指出中古时期非洲、美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了解其大致时间,培养时空观念; 2.阅读教材和史料,回答相关问题,多角度把握古代非洲与美洲的特点; 3.史料引入,尝试解释有关文明概况出现的原因与联系; 4.概述中古时期主要大洲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涵养家国情怀。 五、教学设计 [教学导入] 教师:请同学谈谈对非洲与美洲的认识。 材料1: 14世纪的马里,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国家财富,都可以说是世界大国之一;廷巴克图更是可以与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的首都相媲美。 ——郑家馨:《十三一十五世纪马里国家的兴衰》 材料2: (当西班牙人见到特诺奇蒂特兰)简直像《阿马迪斯骑土传》里描写的那些被施过魔法的东西……我们见到的景象仿佛是梦境。 ——乔治·C.瓦伦特:《阿兹特克文明》 设计意图:谈话式轻松导入课堂,通过两则材料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出本课重点探讨的两座城市廷巴克图和特诺奇蒂特兰。 [学习任务] 任务一:借助地图等时空上定位古代非洲文明和古代美洲文明 材料3:古代非洲的国家和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练习卷(wd无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练习卷 (wd无答案) 一、单选题 (★) 1 . 西非居民培育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作物,并且掌握冶铁技术。他们是 A.班图人B.突厥人C.印加人D.苏美尔人 (★) 2 . 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在古代非洲文明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是 A.东南部B.西南部C.东北非D.西南非 (★) 3 . 4世纪时,特定的地理环境使该国对外贸易十分繁荣,成为当时的贸易大国的是A.阿克苏姆王国B.加纳C.马里D.津巴布韦 (★★) 4 . 如图为基卢瓦出土的中国瓷器云龙纹青花梅瓶片,收藏于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博物馆。考古学家推断出其原产于15世纪初的中国。这些文物可以说明东非国家 A.广泛使用奴隶劳动B.经济上以园艺为主 C.与中国有贸易往来D.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 5 . 8—15世纪,西非先后兴起了加纳、马里、桑海等强国,其发展的优势在于 A.较早掌握炼铁的技术B.大海阻隔了外族的入侵 C.受古埃及文明的影响D.控制了黄金资源和商路 (★) 6 . 非洲某国将石头城遗址放在国徽的图案当中。石头文化是指

A.玛雅文明B.古埃及文明C.阿克苏姆文明D.大津巴布韦文明 (★) 7 . 从野生植物中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的居民是 A.苏美尔人B.雅利安人C.印第安人D.古埃及人 (★) 8 . 关于玛雅人创造的辉煌的古代美洲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修建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B.创立的历法中采用了20进制 C.知道零的概念,发明了数字0~9 D.创建了众多的奴隶制城市国家 (★) 9 . 16世纪初,以农业为基础的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其作用在于 A.促进交通运输B.防止洪水泛滥C.阻隔外族入侵D.扩大耕地面积 (★) 10 .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印加帝国发展到鼎盛时期。与此相关的措施包括 ①建有完整的道路系统,传递信息和调动军队 ②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任政区长官 ③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④政府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用于征税和征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1 . 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被称为“神秘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案】

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非洲三大文明及美洲印第安三个文明中心 2、理解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非洲文明和美洲印第安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文明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道理。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课前填写《古代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两个表格,初步掌握运用列表整理文明区域范围、存在时间、主要文明成果等基础知识的技能。并能对比归纳文明特点。 2、通过阅读历史地图,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初步掌握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的方法。 3、通过观看《美洲文明》视频、阅读教材小字、历史纵横等栏目掌握从历史资料、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总结出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原因。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代东非文明和西非文明的特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 难点: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明发展缓慢原因;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 [设计说明] 1.学生对非洲的文明大都停留在对北非古埃及文明的认识,而对印第安人的了解也只是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时知道他是美洲的土族居民。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明以及美洲印第安人文明学生知之甚少,通过本课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古代非洲和美洲主要文明区域及主要的文明成就,而且还能让学生认同世界文明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道理。 2.非洲文明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几乎不为世人所知,其原因是什么,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3.因为大洋阻隔,美洲处在基本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的孤立性十分突出,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本节课把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作为教学的重点。 4、美洲印第安文明的迅速衰落也给人类留下许多启示。除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自然灾害等原因外,美洲印第安文明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局限和弊端。因为种种原因,美洲印第安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的交流几乎为零。即使是在美洲大陆内部,不同地区文明之间的交流也少得可怜。导致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学生的认识大多比较片面。限于篇幅,教材在编排中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本节课把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作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把学生从中非友好往来的现实一步步导入对古代非洲和古代美洲的历史的新课学习。 (1)《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图片及主题“合作共嬴,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说明学习本课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东非肯尼亚曼布鲁伊遗址出土铜钱和瓷片》图,说明中非友好往来历史悠久。 (3)《哥伦布四次美洲航线示意图》说明美洲的文明就是印第安人文明。 2、出示史料: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课知识 (1)"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处"--黑格尔"非洲人从来就没有发展过自己的文明" --巴兹尔?戴维逊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后检测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后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古代撒哈拉以南非洲文明不包括()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麦罗埃文明 C.古代阿克苏姆文明 D.古代大津巴布韦文明 2.有人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由于三面环海,一面为撒哈拉大沙漠,因此“对于世界各部,始终没有任何联系,始终是在闭关之中”。下列最能反驳这一观点片面性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阿克苏姆文明 D.古代大津巴布韦文明 3.从7世纪至今,非洲最主要的居民是() A.班图人 B.加纳人 C.马里人 D.刚果人 4.10—15世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世界的贸易与交流主要集中在()A.东非沿海 B.南非沿海 C.西非沿海 D.整个非洲沿海 5.以下不是古代非洲出口的主要商品的是() A.黄金 B.象牙 C.奴隶 D.钻石 6.在古代文明兴起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选项中,自然环境特征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美洲印第安文明 7.“印第安人培植了一百多种植物,即与整个欧亚大陆所培植的植物一样多,这的确是一个非凡的成就。”下列植物属于印第安人培植出来的有()①玉米②水稻③马铃薯④可可⑤小麦⑥西红柿⑦烟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⑥⑦8.“浮动园地”是一种创造性地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它属于什么人的创造()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印加人 D.墨西哥人 9.印第安人在美洲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古代文明。其中,主要位于南美洲的是() A.玛雅文化 B.阿兹特克文化 C.库施文化 D.印加文化10.—位考古学家说:“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入侵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接触。”这段话表明,古代美洲文明与其他文明是() A.相互联系,不断交往 B.各自独立,相对隔绝 C.战争不断,冲突激烈 D.文明多元,相互交融 11.(选做·2020·创编)在西非8—15世纪先后兴起的国家是() A.桑海、加纳、马里 B.加纳、桑海、马里 C.加纳、马里、桑海 D.马里、加纳、桑海 12.(选做)除了今天的津巴布韦,古代大津巴布韦文化的范围还包括() ①莫桑比克南部②埃塞俄比亚③博茨瓦纳东部④摩洛哥⑤南非北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13.(选做)与古代东方文明不同,美洲印第安古代文明大多起源于()大河流域 B.高原盆地 C.热带沙漠 D.沿海平原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学案(含答案)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学习目标】 了解中古时期非洲与美洲的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学习过程】 (一)学习活动一:古代非洲 ※1.任务一:阅读教材P27第一段,说一说非洲的主要居民是什么民族?他们的主要农作物、牲畜和工具是什么? ※2.任务二:阅读教材P27、28,填下图 ※3.任务三:阅读课本P29历史纵横,你觉得中国与非洲可以确定的交流不晚于什么时候? (二)学习活动二:古代美洲文明 ※1.任务一:阅读教材P29第一段,说一说美洲的主要居民是什么民族?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2.任务二:阅读教材P29-31,填写表格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兴盛时间 地理范围 政治 主要成就 ★3.任务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非桑海帝国与印加帝国有何异同? 材料: 1450 1500 年世界主要强国排名: 1. 明帝国,2. 奥斯曼帝国,3.法兰西王国,4.西班牙王国,5. 桑海帝国,6.印加帝国。 15世纪是世界古代史的最后一页。明帝国进入全盛时期,对内巩固了高度中央集权的制度,对外重建了东亚封贡体系,并成为这个体系的绝对核心,疆域面积达到近1 0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8 500万,都远超同时代其它国家,成为当时无可争议的头号大国。奥斯曼帝国继续处于上升阶段,穆罕默德二世终结了拜占庭帝国千余年的历史,成为君士坦丁堡的新主人,在亚洲和欧洲的海洋和陆地同时扩张领土。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一直是世界古代史上被人忽略的部分,在15世纪后期,印加帝国和桑海帝国均达到全盛,分别代表了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古代帝国的最高水平。 ——《简版评析: 15- -20世纪》 西非最强大国家: 文化中心: 极盛: 政治: 经济: 文化: 衰落: 时间: 代表国家: 经济: 国家: 鼎盛时间: 原因: 时间: 代表国家: 经济: 建立时间: 国家: 鼎盛时期:

初中地理《非洲和美洲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运用地图,简述大洲的地理位置;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基本能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并形成较为熟练的技能。 3. 运用地图,归纳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并比较各大洲的地形气候与河流的差异,学会运用比较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4. 运用相关资料,了解非洲存在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培养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非洲、美洲的地形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理清地形、气候、水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撒哈拉沙漠东非大裂谷、动物大迁徙、乞力马扎罗山、五大湖、落基山、亚马孙河、安第斯山 新课教授: (一)地理位置

读图描述出非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学法指导: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步骤和方法:一寻找二描述 纬度位置1、找出穿过该大洲南北部的重要纬线2、描述:“大部分(主要)”——五带位置 海陆位置1、找出该大洲周围濒临的海洋和相邻的大洲、2.描述:“临”“隔……与……相望” 指导学生描述南北美洲的地理位置 (二)气候特点 自主学习: 列表比较非洲和南北美洲的纬度位置、主要气候类型、突出特点、分布特点。 小结:纬度位置影响气候 合作交流: 1、为什么南、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局限在西部狭长的地带?而在欧洲西部分布面积广大? 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西风深入 欧洲西部山脉东西走向,平原广阔,有利于西风长驱直入

2、在北美洲中部,为什么冬季寒冷气流可到达墨西哥湾沿岸? 中部大平原贯通南北 3.赤道穿过的非洲东部为什么不是热带雨林气候? 非洲东部为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小结:地形影响气候 (三)地形特点 自主学习 列表比较非洲、南北美洲地形的异同 小结:河流流向和地势高低的相互关系 (四)河流特点 列表比较尼罗河、刚果河、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 小结:地形、气候与河流的相互影响 学以致用: 1、分析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地形:亚马孙平原北、西、南三面被高原、山地包围,有众多支流汇入,气候:流经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沛。 2、历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 尼罗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气候干湿季明显,当湿季到来时,尼罗河各支流水量大增,容易造成泛滥。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中古代非洲与美洲练习题

第 5 课中古代非洲与美洲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黑非洲大多数地区发展缓慢,但东北非地区较早形成了高度 繁荣的古代文明。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 A.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西亚文明B.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D.古代中国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 2.与欧亚大陆隔绝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象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 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行系统。这种现象说明 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影响 B.印第安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交流 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D.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 3.关于玛雅人创造的辉煌的古代美洲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修建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B.创立的历法中采用了20 进制 C.知道零的概念,发明了数字0~9 D.创建了众多的奴隶制城市国家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这说明( ) A.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B.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 C.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D.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5.1905 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评论大津巴布韦遗址时指出:“许多人都会哀 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 试卷第1页,总 5 页

A.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B.指出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具有“罗曼史”C.评价了大津巴布韦遗址重要历史价值D.鼓励人类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6.玛雅人的交换也颇为发达, 每个村落和城市都有广场, 作为交易的中心, 以可可豆作为交换的媒介。玛雅人( ) A.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人B.主要从事商业生产 C.以可可豆作为货币D.生活在美洲的商业中心 7.中国很早就与东非有贸易往来, 最有力的证据是( ) A.《新全球史》记载的阿拉伯人在中国和东非之间的贸易B.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陵墓中出土的中国瓷器 C.在中国出土的象牙 D.伊斯兰教的传入 8.8—15 世纪,西非先后兴起了加纳、马里、桑海等强国,其发展的优势在于 A.较早掌握炼铁的技术B.大海阻隔了外族的入侵 C.受古埃及文明的影响D.控制了黄金资源和商路 9.16 世纪初,以农业为基础的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其作用在于 A.促进交通运输B.防止洪水泛滥C.阻隔外族入侵D.扩大耕地面积10.15 世纪末至16世纪初,印加帝国发展到鼎盛时期。与此相关的措施包括 ①建有完整的道路系统,传递信息和调动军队 ②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任政区长官 ③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④政府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用于征税和征兵 B.①③④C.①②④ A.①②③D.②③④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提纲3】

【部编版】第5课古代非洲和美洲 (一)知识梳理: 一、古代非洲文明 1.西非居民班图人是古代非洲文明的创造者,他们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2.(东非)4世纪,兴起于今埃塞俄比亚地区的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10—15世纪,由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是桑给巴尔、蒙巴莎和摩加迪沙。这些国家在经济上以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3.(西非)8—15世纪,西非的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成为西非强国。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马里的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不少学者来此讲学和访问。 4.(南非)14—15世纪,班图人建立的津巴布韦国家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的统治之下。

二、古代美洲文明 (一)文明的创造者——印第安人 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培育出其他大陆没有的很多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印第安人先后在中南美洲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 (二)古代美洲文明

(三)西非桑海帝国和美洲印加帝国比较 (四)印第安文明的相关知识点 1、美洲的地理位置特征及其对印第安文明发展进程可能产生的影响。 美洲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远离欧亚大陆。印第安文明的发展长期处于独立形成、独立发展,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

《黑非洲第一强军

《黑非洲第一强军 ?? “非洲解放军的那些事”非洲国家在武器装备发展上,一般都与外国有紧密的联系,由于他们经济不行,很难买得起美欧的高级武器。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非洲国家热衷于采购中国生产的武器装备,而且在采购之后通过与解放军的军事交流合作,沿袭解放军的武器运用方法、条令条例,而且学得非常相似,被很多人称为“非洲解放军”。(哈哈,今天就来给大家大概分析一下谁是真正的黑非洲第一强军!!!)?????? 最近这两天新闻不是整天报道,津巴布韦的军队进首都了,政变也好,清君侧也好,反正是不爽了,制止了老糊涂的穆加贝把政权移交给那个保姆出身的权利欲极强的老婆。国家层面的事就不说了,说说这个国家的军队吧。上街的装甲车一水的中国造,士兵的武器也是中国造,其实这个国家的军队也同那支赫赫有名的坦桑尼亚国防军一样,都是中国训练的,号称非洲解放军。一:坦桑尼亚在遥远的黑非洲,有这样一支军队,从战略战术到武器装备,从训练演习到条令内务,都跟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五成神似。这支军队就是坦桑尼亚国防军,号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嫡传弟子,部队的武器装备、训练建设、战略战术都与解放军很相似,被誉为东非解放军。坦军的战斗水平和作

战艺术也比其他非洲国家高一大截,历史上曾经打的非洲小霸乌干达和利比亚抱头鼠窜。有人曾说坦桑尼亚陆军是非洲唯一的步坦协同训练时候,坦克不会轧死自己步兵的军队。解放军教官经常告诫赴华培训的黑叔叔们:步坦协同第一条,别被坦克履带压死,第二条,别被坦克大炮喷死,第三条,别被反应装甲炸死。黑叔叔们在踢正步,把有中国特色的绑腿一结扎,立马就有了30%解放军风范。(1):坦桑尼亚坦克部队中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军事援助,以全套中国武器武装了坦桑尼亚军队,大批坦军军官被派往中国培训学艺,以至于这支国防军在成立之初就焊上了牢牢的解放军印记。在1978年的乌干达坦桑尼亚战争中,中国式作战技艺发挥了巨大作用。1976年开始,坦桑尼亚与北方邻国乌干达发生边界战争,当年由总参牵头,组建中国驻坦桑军事顾问团,由海陆空三军组成。因为乌干达内乱造成乌坦两国关系紧张,1978年10月乌干达对坦桑尼亚宣战,不同政见的乌干达参谋总长逃往坦桑尼亚,随即有一个坦克团也叛逃到坦桑尼亚。中国在坦桑尼亚的军事顾问对这支部队进行了整编和训练。(2):坦桑尼亚步兵正步训练遥想当年,我们为他们配属了新的五对负重轮的59式坦克。这支部队后来编为”乌干达民族解放联合阵线“,参加了解放乌干达的战争。战争一开始,由于坦桑尼亚没有做好充分的防范准备,导致大片国土

古代非洲与美洲 高中历史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古代的非洲与美洲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介绍了中古时期(5—14世纪)的世界历史。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古代非洲历史,古代非洲发展出带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在农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在东非出现阿克苏姆王国和摩加迪沙等文明古国,在西非先后崛起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大国,着重介绍了东非沿海国家和西非等国在文明进程中深受对外贸易的影响,在南非则简要介绍了大津巴布韦国家。教材第二部分围绕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展开。先后介绍了玛雅文明在农业、建筑、文字、数学等方面的成就;阿兹特克文明在农业和城市建设的成就;印加文明在帝国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成就。通过对古代非洲与美洲丰富文明的介绍,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教学过程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由浅入深。教材内容较多但对学生而言阅读难度不大,但如何提炼各文明特点,如何把握各文明中诸多表现之间的历史关联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课堂可做适当铺垫以供学生探究。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中指出中古时期非洲、美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了解其大致时间,培养时空观念; 2.阅读教材和史料,回答相关问题,多角度把握古代非洲与美洲的特点; 3.史料引入,尝试解释有关文明概况出现的原因与联系; 4.概述中古时期主要大洲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涵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代黑非洲与美洲的社会发展状况。 2.初步探讨各文明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请同学谈谈对非洲与美洲的认识。 材料1: 14世纪的马里,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国家财富,都可以说是世界大国之一;廷巴克图更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5 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本单元介绍了中古时期(5-14世纪)的世界历史。第5 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古代非洲历史,古代非洲发展出带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在农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在东非出现阿克苏姆王国和摩加迪沙等文明古国,在西非先后崛起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大国,着重介绍了东非沿海国家和西非等国在文明进程中深受对外贸易的影响,在南非则简要介绍了大津巴布韦国家。教材第二部分围绕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展开。先后介绍了玛雅文明在农业、建筑、文字、数学等方面的成就;阿兹特克文明在农业和城市建设的成就;印加文明在帝国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成就。通过对古代非洲与美洲丰富文明的介绍,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 【唯物史观】在概括非洲和美洲古文明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感悟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文明具有多样性;初步掌握运用列表整理历史知识的技能。 【时空观念】在地图中指出中古时期非洲、美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了解其大致时间,培养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阅读教材和史料,回答相关问题,多角度把握古代非洲与美洲的特点;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影响非洲和美洲古文明进程的因素;感受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道理。 【家国情怀】概述中古时期主要大洲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涵养家国情怀。 重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和成果;非洲三大文明的概况和成果 难点:美洲印地安文明和黑非洲文明相对孤立发展的原因和后果。[ 本课内容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教学过程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由浅入深。教材内容较多但对学生而言阅读难度不大,但如何提炼各文明特点,如何把握各文明中诸多表现之间的历史关联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课堂可做适当铺垫以供学生探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的非洲和美洲检测

第5课古代的非洲与美洲 一、单项选择题 1.古代黑非洲也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其中地处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要冲,对外贸易高度发达是 指() A.库施文明 B.麦罗埃文明 C.阿克苏姆文明 D.埃及文明 2.有人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由于三面环海,一面为撒哈拉大沙漠,因此“对于世界各部,始终 没有任何联系,始终是在闭关之中”。下列最能反驳这一观点片面性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阿克苏姆文明 D.古代大津巴布韦文明 3.下列对阿克苏姆王国描述准确的是() ①生活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②公元4世纪达到鼎盛时期 ③10-15世纪信仰伊斯兰教④对外贸易发达,出口黄金、奴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4.10—15世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世界的贸易与交流主要集中在() A.东非沿海 B.南非沿海 C.西非沿海 D.整个非洲沿海 5.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黑非洲大多数地区发展缓慢,但东北非地区较早形成了高度繁荣的古代文明。这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西亚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

6.在古代文明兴起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选项中,自然环境特征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 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美洲印第安文明 7.“印第安人培植了一百多种植物,即与整个欧亚大陆所培植的植物一样多,这的确是一个非凡的成就。” 下列植物属于印第安人培植出来的有() ①玉米②水稻③马铃薯④可可⑤小麦⑥西红柿⑦烟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⑥⑦ 8.14世纪阿兹特克人在今墨西哥地区兴起,他们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发明了“浮动园地”。对“浮动园地” 评价正确的是() ①扩大了耕地面积②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③破坏了生态环境④扩大了中心城区的面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非洲文明中有许多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格言,例如“等“牲口可以被继承,人应该自己选择”、你有了自己的主意,再去请教别人”……上述两条格言可以说明() A.非洲人历来注重财产继承问题 B.非洲文明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 C.非洲人善于思考哲学问题 D.非洲文明存在财产私有和个体主义的概念 10.—位考古学家说:“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入侵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接触。”这段话表明,古代美洲文明与其他文明是() A.相互联系,不断交往 B.各自独立,相对隔绝 C.战争不断,冲突激烈 D.文明多元,相互交融

高一音乐-走进非洲与美洲教案

走进非洲与美洲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非洲与北美洲音乐,感受这两个洲的独特的音乐魅力。充分认 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文化世界里。 2、了解两大洲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表现形式及部分演奏乐器。 3、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能用英语学 唱《什锦菜》。 教学重难点 感受这两个洲的独特的音乐魅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思路 本节课选自“湘艺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走进非洲与美洲》。由于这个单元涉及到非洲、北美及拉丁美的民间音乐,素材比较多,量比较大。结合教学设计,本节课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非洲和北美洲民间音乐。第二课时介绍拉丁美洲音乐。 本节音乐课将两大洲的民间音乐作为鉴赏的主要内容,并结合相关知识,通过听、唱、练、分析、概括等活动提升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查找非洲、美洲的相关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幻灯的形式播放一段《破铜烂铁打着玩--厨房打击乐》视频片段,为本节课营造氛围。

二、非洲民间音乐篇 1、与非洲有关的常识简介: 教师:先请同学将课前收集整理的有关非洲的常识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学生:简介有关知识。 教师小结:非洲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北部为“白非洲”,南部为“黑非洲”。非洲的民间音乐极为丰富多样,音乐是非洲的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劳动、祭祀、集会、节庆、礼拜、婚嫁、丧葬等活动都离不开音乐。 2、欣赏音乐: 教师:同学们介绍了非洲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非洲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 A :“津巴布韦拇指钢琴演奏”的民间乐曲。(屏幕出示相关图片和标题以及乐器简介。) 大家一起感受一下被人称为“非洲音乐的灵魂”的拇指钢琴的声音,让我们在这古老的乐曲声中穿越时空,去倾听神秘自然的声音。 学生:听,感受。了解拇指钢琴。 B:欣赏“非洲赞歌” 教师:非洲音乐除了节奏、音色较特别外,它的功能性也很强,音乐活动大都伴随着社会日常生活。非洲音乐,尤其是歌舞活动,有着强烈的自娱性质。所以,非洲歌曲的曲调音域一般较狭窄,乐句比较短小,较少使用装饰音,而且很少用变奏,常作多次反复。因为自娱性较强,有时夹杂着叫喊声。比如《非洲赞歌》 学生:听,感受节奏,感受人们歌唱时的心情。 3、心动不如行动

《古代非洲与美洲》知识脉络

《古代非洲与美洲》知识脉络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一、非洲古代文明 1.班图人 (1)农业: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 (2)畜牧业: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 (3)冶铁业:掌握了冶铁技术。 (4)文明扩展:7~9世纪,班图人将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2.东非文明 (1)阿克苏姆王国 ①兴起:埃及衰落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 ②鼎盛: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2)其他国家的产生(代表国家:摩加迪沙) ①产生条件 A.位置:非洲东海岸,地理位置优越。 B.经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 C.宗教:伊斯兰教的传入。 ②时间: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 ③经济状况:广泛使用奴隶劳动;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当地的黄金、象牙和奴隶与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进行交换);城市繁荣。

3.西非文明 (1)时间:8—15世纪。 (2)代表国家:加纳、马里、桑海三大帝国。 (3)经济状况: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 (4)马里 ①政治: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②经济文化: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5)桑海帝国 ①兴衰:15世纪至16世纪,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摩洛哥军队入侵逐渐衰落。 ②政治: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②经济: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③文化: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4.南非文明——大津巴布韦文明的发展过程 (1)在南部非洲,4—5世纪,班图人开始兴建巨石建筑群。 (2)11世纪末,形成津巴布韦国家。 (3)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统治之下。

古代非洲

第五课古代黑非洲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古代黑非洲两个主要文明区域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理解黑非洲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文明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道理。深刻感受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中的三大文化中心是什么? (二)正课 第5课古代黑非洲 插图《古代黑非洲文明地图》 所谓黑非洲,一般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古代黑洲文明包括麦罗埃文明、阿克苏姆文明以及大津巴布韦文化。 插图《黑非洲埃塞俄比亚1》《黑非洲埃塞俄比亚2》 称这里为黑非洲,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里居民是黑人。 请大家结合本图,思考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黑非洲主要通过哪些地方与外界?这种地理环境对其文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由于撒哈拉大沙漠和大海的阻隔,以及复杂的地形地貌的限制,黑非洲仅在东北角,通过尼罗河,或通过红海与外界有所联系

这种闭塞的环境使黑非洲文明大部分处于封闭状态下,因此文明发展进程缓慢。而其中位于红海的阿克苏姆由于与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保持较为密切的交流,所以文明相对发展快一些。 我们要通过这节课懂得一个道理:文明只有交流才能发展,而闭塞则会导致落后和衰亡。 下面我们首先学习位于东北非前后相继的麦罗埃文化和阿克苏姆文化。 一、麦罗埃与阿克苏姆 1、麦罗埃文明 位于非洲东北部的麦罗埃文明,是尼罗河中上游古代文明的代表。开始于公元前590年,终于公元4世纪,属于库施文明的麦罗埃时期,体现了库施文明独特的文明特色,代表了库施文明鼎盛阶段的成就。 “库施”一词是指古代埃及人对尼罗河第一瀑布以南地区的通称,相当于今天苏丹共和国北部的尼罗河中游一带。它北边是埃及,南边是非洲热带内陆,尼罗河正好处于它的中心位置,所以这里就成了北非、西亚、地中海欧洲和黑非洲的一个重要的交汇地。这样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宜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库施王国大约建于公元前2000年以前,是古代黑非洲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公元前11世纪初以后,库施王国的势力逐步强盛起来,并于公元前730年征服埃及,建立了古埃及历史上的第二十五王朝(也称库施王朝)。公元前656年,库施王国在埃及统治结束。公元前590年,库施王国迁都麦罗埃,库施文明进入麦罗埃时期。公元350年麦罗埃的库施王国为阿克苏姆王国所灭。 库施文明深受古代埃及文明影响,所以政治体制、生产方式、宗

最新七年级地理下册6.3美洲教案新版湘教版20180625246

《非洲》 本节教材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中地第三节。从内容上看凸显了地理学科地特点,内容繁多,知识点也多。注重对学生地读图、读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地培养。了解美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地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地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对本节地学习,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学习地方法,知道分析美洲自然地理特征需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入手,人文环境需从大洲地居民特点、国家分布、大洲内经济发展水平地差异等方面进行。因此学习时,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地知识和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读图分析、合作探究等方式,化繁为简对已学知识进行整合、应用,最后用对比表格地形式归纳总结南、北美洲地地理环境地差异。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习区域地理地方法及学习效率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地地理位置(纬度、海陆)。 2、掌握拉丁美洲地概念以及这里地国家及通用语言。 3、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地地形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地形图,对比北美洲与南美洲地地形异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理知识地能力和素养,认识到不同地理事物存在地差异。 【教学重点】 1、美洲大陆地地理位置。 2 、南、北美洲地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 1、 通过学习南、北美洲地地形特征差异,熟练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地异同。 1、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问题导入:位于西半球地大洲主要有哪些?(学生回答) 明确:北美洲和南美洲。

过渡:同学们,你对美洲了解多少?你知道美洲地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块曾经地“新大陆”吧! 二、新课学习 (一)“新大陆” (1)“新大陆”地由来 美洲地全称:“亚美利加洲” 由来:美洲又被称为“新大陆”。因为在500多年前,生活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地居民,几乎不知道它地存在。15~17世纪地“地理大发现”,才结束了亚欧大陆与美洲“新大陆”之间长期相互“隔绝”地局面。 (2)美洲地地理位置 展示美洲国家和地区分布图,让学生试着描述美洲地地理位置。 明确: 纬度位置: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北极圈穿过其北部;南美洲位于100N以南,赤道穿过其北部,地跨南北半球。 海陆位置: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3)美洲大陆地划分 北美洲与南美洲地划分:美洲大陆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美洲大陆中部中美地峡地狭窄部位开凿了巴拿马运河,习惯上以它作为划分北美洲与南美洲地分界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