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的认识---说课稿

0的认识---说课稿

0的认识---说课稿
0的认识---说课稿

《0的认识》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0的认识》。

这节课我叙写的学习目标是:

1.通过观察感知,让学生知道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并且会给数排列顺序。

2.让学生会正确读0,能够在田字里正确规范书写0。

3、通过动态过程,体会0的算理,会熟练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目标指向未来,目标导引教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下面,我从解读课标、研读教材、了解学生三方面说一说我叙写目标的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2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在现实情景中理解0的两个意义,能认、读、写0,能用0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其次:研读教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来认识0,来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教材选用学生所喜爱的“小猴子吃桃子”“鸟巢中的小鸟”及“荷叶上的青蛙”等教学情境,要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结合情境图,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最后:了解学生

课前,对5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同学知道“没有”可以用0表示,但对0还可以表示"起点",很少有人知道,有关0的加减法部分同学会进行计算,但大部分同学不能够规范书写0。

因此本节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0的两个含义,能够规范正确地书写0,在具体情境中理解0的加减法,会熟练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目标可以导引教学,评价则能促进教学,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行进的状况,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改进教师的教。这节课我主要采用:鼓励性评价、交流式评价、表现性评价、论述性评价、纸笔测试。

我设计的评价方案具体是这样的:

1.认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没有可以用0表示,知道0还可以表示起点。

2.仔细观察,会先描点再连线,正确规范书写0。

3.利用情景图,理解0的加减法算理,会正确计算。

对于目标1

评价方式:采用交流式评价、表现性评价。

评价措施:我准备在课的开始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入手,通过小猴吃桃子引入目标1。通过任务一的问题1,问题2,及任务二的问题3,使学生体会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并且知道0还表示起点,结合情景图,直尺图,师生问答、生生对话达成目标1。

评价标准:通过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0的两种含义来检测目标1.

对于目标2

评价方式:采用表现性评价和纸笔测试。

评价措施:我准备在课堂的第20分钟结合白板上的动态书写,老师示范,以问题4进入目标2,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描红,最终能正确规范书写0,从而达成目标2。

评价标准:通过学生在检测纸上的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来检测目标2。

对于目标3

评价方式:采用交流式平价、论述式评价和表现性评价。

评价措施:我准备在课的第30分钟以问题5:鸟巢里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还剩几只?进入目标3,通过任务三的问题5和问题6,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关于0的加减算理来达成目标3。

评价标准:通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的说出还剩几只小鸟,并会分析理解,最终解决问题来检测目标3。

总之,本节课目标的叙写和评价的设计,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探究为途径,合作互动为形式,以

学定教,顺学而导,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作为教师的我,要用设计师的境界解读课标,用营养师的洞察力细化目标,用教师的才能开发课程资源,才能在数学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学习过程: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猴子吃桃子的故事引入新课

任务一、认真观察情景图,感知猴子吃桃子的过程,体会0的含义。问题1.猴子吃完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说一说,从中感知盘子里桃子的个数的变化,体会从有到无的过程。

问题2.一个也没有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师生交流

任务二、利用直尺图,说明0的另一个含义。

问题3.观察直尺,发现0在哪里?

仔细观察0的位置,理解0的另一个含义,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序。

任务三、正确规范书写0。

问题4.怎样规范书写0?

老师示范,先描点,再用圆滑的曲线连接,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四、观察”鸟巢中的小鸟”及”荷叶上的青蛙”两幅图,理解0的加减法算理。

问题5、鸟巢里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还剩几只?

同桌互说

问题6、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

独立解决

检测反馈,巩固提高。

完成30页的做一做,练习六1、2题。

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这节课同学们知道了0的两个含义,会正确规范书写0,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8和9的认识》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8和9的认识》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8和9的认识》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8和9的认识》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8和9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8和9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4页的教学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及编排意图 教科书第53~54页上8、9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只不过比认识6、7的要求稍微高一些。主要是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更丰富,并且所数事物的数量不像6、7那样明显。教材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黑板上的字等。画面除供数数外,还明显地反映了环保教育的主题。关于8、9的序数意义,教材仍然沿用了6、

7所采用的编排方法,不同的是要求学生分别给左边的8只蝴蝶和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意义的不同。 3、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数数、实际操作等活动认识数字8和9的含义,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能正确地读写8和9。 (2)知道8和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4)培养学生有序地看图,有序数数的方法及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图意的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8和9。 教学难点:正确区别8、9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正确书写8和9。 二、说教学程序 1、复习旧知 2、新授 (1)出示挂图,学习数8和9。 (2)出示直尺,教8和9的数序。 (3)借助计数器和点子图教授8和9的大小比较。

0的认识教案公开课

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0是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两个含义与“0”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硬币、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秋天到了,树上结满了又大又好吃的苹果,想不想尝尝?只要算对苹果上的题目,苹果就摘下来送给你。 计算完毕后提问:树上还有几个苹果?用几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去认识0。(板书课题:0) 创设生活情景,探究0的含义 (一)0表示没有。 1、出示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猴妈妈给小猴准备了2个桃,用数字几来表示?它吃了一个桃,盘子里剩下1个桃,用数字几来表示?桃真甜,它忍不住又吃了一个,这时盘子里一个桃也没有了。用数字几来表示? 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0”表示什么?(没有)(板书:没有) 2、“猜硬币”游戏 通过小猴吃桃我们初步认识了数字0,现在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请各位同学认真听。(教师轻摇装有硬币的盒子,发出声响,学生猜师:先听听盒子里有没有? 生: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有声音

师:既然有就请大家猜猜看里头有几个呢? 生:2枚 生:1枚 …… 师:盒子里到底有几枚硬币,用几来表示呢?我们打开看一看。(教师到出盒中的硬币,放在手心) 生:2枚,用2来表示 师:再来猜猜看盒子里到底有几枚硬币,用几来表示呢?我们打开看一看。(教师到出盒中的硬币,放在手心) 生:一枚,用数字1表示。 师:现在呢?再猜猜看。(教师使劲摇动盒子,听不到任何声音。学生私下猜测) 师:还有没有声音? 生:没有 生:我认为用0表示 师:打开盒子向外倒。真的一个也没有。是0个 师:同学们猜的真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生:用0来表示,表示一个也没有。 3、拍手游戏 看数字拍手,游戏规则,出示数字,相应的拍手。 (二)0表示起点 1、学习0表示起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也没有就用数字 0 表示,那请问同学们小组讨论在生活中见到过数字0呢?(比如说遥控器上有没有呢?大家想一想;手机上有没有?大家已经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了,再看看你的周围,在我们的学习用品中有没有悄悄的藏了数字0呢?) 师:老师今天带了一把尺子,请看电脑,请大家观察一下直尺,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出示直尺图) 师:直尺上的0在哪里?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小结: 0不但能表示没有,还能表示起点。(板书) 师:请你读一读尺上的数字,你有什么发现? 师:观察得真仔细。直尺上从“0”开始,往后数越来越大,离“0”越来越远。3、“排排队”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请学生带上数字卡片,上台完成排队游戏。 4、教师小结:0排在最前面,表示起点,所以呀,我们的小朋友数字0不仅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

1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1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塔泥小学许媛沁)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4页到65页《10的认识》。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教材先是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 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及多位数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10的读写和组成及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 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10这个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10的读写和组成及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难点:使学生掌握10的写法。 4、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一套、点子图、小棒。 三、说学生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住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象或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直观教学法,操作发现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准确把握概念内涵。 四、学法渗透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本课可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0的认识,第二课时完成有关0的加减法,今天,我准备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一下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说课标 “0 的认识”是在学习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安排的内容。属于数的认识。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内容标准中提到要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对于学生刚开始学习数学来讲在认识了1~5的数后认识0 ,则意味着要在学生的脑中形成自然数的意义和初步的数字顺序。为以后认识更多的数建立基础。 二、说教材 0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完全陌生的,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广泛地接触过0,具有0的初步认识。教案时在学生熟悉、感兴趣、能够接受的事实中选择具体的数学题材,尽力创设浓厚、鲜明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针对这节课的内容我们组制定了以下教案目标:(一)教案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体验活动,使学生知道“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和起点的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 2、能力目标: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探究交流品质。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教案重难点: 教案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三、说学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5各数,而且都是用数的方法来认识的,对于学生来讲0不是完全陌生的,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广泛的接触0,具有对0的初步认识。对0表示没有也有一些直接感受,因此,在教案中我们决定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给与他们充分、足够的感受、体验的时间和机会。另外,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小学,在幼儿园里随意走动,讲话,吃东西的习惯一下还没有改掉,因此,本节课的另外一个任务就是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做好组织教案。 四、说教法 鉴于以上的选择目标定位,本课设计时基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拓展拓展学生思路,并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为此,主要采取了以下教案方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案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案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讲授“猴子吃桃”时用课件出示吃的过程,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提供丰富的生活化材料,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猜硬币的教案环节。 3、采用口头表扬,学生鼓励,实物奖励等方式组织课堂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0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0的认识》说课稿 郝渠小学徐静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页《0的认识》。今天,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说教材 0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完全陌生的,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广泛地接触过0,具有0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力求在学生熟悉、感兴趣、能够接受的事实中选择具体的数学题材,尽力创设浓厚、鲜明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针对这节课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体验活动,使学生知道“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和起点的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 教学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说学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5各数,而且都是用数的方法来认识的,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广泛的接触0,具有对0的初步认识。对0表示没有也有一些直接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给与他们充分、足够的感受、体验的时间和机会。另外,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小学,上课随意走动、讲话的习惯一下还没有改掉,因此,本节课的另外一个任务就是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做好组织教学。 三、说教法 鉴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以兔宝宝采蘑菇的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提供丰富的生活化材料,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兔子拔萝卜、观察直尺的教学环节。 3、采用口头表扬,学生鼓励,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讲述: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四只小兔约好了到野外去采蘑菇,我们 来看看,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蘑菇。 1、教学例1。(出示例1图)

新人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教案公开课

0的认识及有关0的加减法 教材内容:教材第30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掌握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0是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两个含义与“0”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学生每人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0)猜硬币游戏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小朋友们做个游戏。现在请大家听一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装了几枚硬币?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注意听――(教师轻轻摇动装有硬币的盒子,发出声响。学生纷纷猜测――) 第一次放1枚,第二次一个也没放,一个硬币也没有,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学生说0。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数字王国的新朋友——0。板书课题:0的认识。 二、新授。 1、0表示没有。 出示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猴妈妈给小猴准备了2个桃,用数字几来表示?它吃了一个桃,盘子里剩下1个桃,用数字几来表示?桃真甜,它忍不住又吃了一个,这时盘子里一个桃也没有了。用数字几来表示? 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0”表示什么?(没有) (板书:没有) 2、0表示起点 (1)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也没有就用数字 0 表示,直尺上也有“0”。请大家观察一下自己的直尺。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出示直尺图)师:直尺上的0在哪里?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是呀,0 在尺子的最前面,表示起点。 小结: 0不但能表示没有,还能表示起点。(板书) 师:请你读一读尺上的数字,你有什么发现? 师:观察得真仔细。直尺上从“0”开始,往后数越来越大,离“0”越来越远。用直尺测量时,要用起点“0”对齐物体的一端,物体的另一端对着数字几,这个物体就是有多长。以后我们会进一步学习使用尺子。 (2)让学生举一些0表示起点的例子。 师:你见过还有什么表示起点的吗?的确,生活中用0表示起点的例子很多,老师这里也准备了几张生活中用0表示起点的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跑步和跳远的图。 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起点。“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3、学生举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见到“0”。 (三)“0”的写法 教师:学习了“0”的这么多作用,我们应该掌握好“0”,写好“0”。 1、播放0的书写的动画。 说形状。 2、看动画书写。 3、教师指导书写。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说 课稿(精选3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课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亿以内及以上的数,掌握计数的基本方法。 2、会改写整万、整亿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 3、认识计算工具,掌握计数器的使用方法。 数学思考: 1、在生活中解释数,用数解决问题。 2、能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解决问题: 1、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说教材 我将通过教材的编写特点、单元编写特点、单元内容结构、知识的立体式整合四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三、说建议 教学建议: 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同时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 3、要培养学生收集生活中大数的习惯和能力。 4、密切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评价建议: 1、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能力评价、课堂表现、作用评价) 2、情感评价(学习爱好、学习兴趣、自信心)

3、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 资源开发与利用: 1、合理开发教材资源 2、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生身边的数学、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3、开发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4、开发利用课外资源与教学配套资源 5、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说课稿2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数的认识》,我说课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说教材 《大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一单元2-5页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个级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高一级的数,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同时也为学习亿以上的数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有效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08《0的认识》说课稿2

《0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三单元第七节《0的认识》。下面我从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0,在不同场合,0往往有不同的意思。对此,教材有明确的要求。 (1)、着重教学“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0也是一个数,它的产生也是计数的需要。 (2)、结合直尺教学0,0还可以表示起点。 (3)、让学生体会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通过猴子吃桃的有趣情境引入,使学生直观体会到什么都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接着利用直尺认识“0”还可以表示起点,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数的顺序。在学习了“0”的书写后,利用小鸟等动物活动图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快乐学习。 2、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和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 (1)、通过观察感知,让学生知道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并且会给数排列顺序。 (2)、让学生会正确读0,能够在田字里正确规范书写0。 (3)、通过动态过程,体会0的算理,会熟练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 难点:体会“0”的两种含义。 4、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粉笔若干、直尺、黑板上画好放大的田字格; 学具:0~5的数字卡片,田字格。

二、说学生: 1、这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新生,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没有提炼为数学知识。特别对“0”表示起点知之甚少,所以这是一个难点。 2、一年级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对生活中的事物或动态、有趣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所以力求从生活实例引入,找生活中的“0”。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5个数,有了初步的数数和认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对0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前,对4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同学知道“没有”可以用0表示,但对0还可以表示"起点",很少有人知道,有关0的加减法部分同学会进行计算,但大部分同学不能够规范书写0。 因此本节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0的两个含义,能够规范正确地书写0,在具体情境中理解0的加减法,会熟练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情境展示——抽象认识——回归生活”的认数过程。借助生活中的材料,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利用生活经验主动探究和构建。同时,注意从一年级开始就着手培养孩子的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的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2、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3、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巩固学生对0的认识,让学生活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活动激趣。 师:大家有没有玩过“吹泡泡”的活动?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请两名学生分别来吹泡泡,其他同学帮忙数一数,看他吹了多少个。) 2、设疑引出“0”。 师:刚才他们吹了这么多的泡泡,现在到哪里去了呢?(破了)泡泡都破了,一个也没有了,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0的知识。(板书:0的认识)

《认识时、分》说课稿

《认识时、分》说课稿 《认识时、分》说课稿1 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8页的内容时分秒。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在学生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时、分、秒的有关知识。先认识时、分,再学会看钟面上的几时几分,最后认识秒。本课教学内容是认识时、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熟悉的上学前看钟的画面,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需要看钟表,又唤起学生对钟表的已有认识。继而教材分两个层次让学生认识时、分。先是认识时、分两个时间单位,通过观察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到认识“时”、“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观念。然后让学生拨钟面上的针,仔细观察,发现时、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时=60分。在“想想做做”环节,通过学生活动后联系生活实际亲身体验1分钟和1小时持续的时间,进一步建立1分钟和1小时的时间观念,丰富对时、分的感性认识。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学具操作,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记时的;知道1小时=60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操作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钟面上1时、1分的时间规定,体会1时、1分的长短,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难点是:看钟表准确的说出经过的时间。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新课程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钟面的感受和认知,练习,创设情境采用: 直观演示法 设疑诱导法 操作发现法 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完整版)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4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说教材: 1、教学地位: 本教学内容是在比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例在生活中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学习比例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B、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C、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教学方法: 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利用求比值引出比例的意义。引出比例的意义后,加以理解、应用、深化。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结合具体的比例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从而发现内项与外项之积的关系,并用其他比例式进行验证,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并且已经拥有观察、分析、发现、总结的能力。因此,学习本知识不会太难。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什么叫做比?怎样求比值? 2、求下面比的比值 5:3 60:40 16:12 2.4:1.6

(分小组完成,汇报) 3、引入新课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引出比例的意义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2.4:1.6和60:40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比值相等说明这两个比也相等,那这两个比可以用什么号连接?(等号)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60:40(板书)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齐读,板题:比例的意义) 2、探究比例的意义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知道要组成比例的一个条件是必须有几个比?(两个)其次,这两个比的比值必须怎样?(相等)现在,我们来完成两道口头判断题:1、2:3是比例。2、比例是一个等式。 3、利用新知,学以致用 同学们能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吗?(出示练习题)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3)1/2:1/3和6:4 (4)、0.6:0.2和3/4:1/4 (分小组完成,汇报,说说怎样完成) 4、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说明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它们就能组成比例。那么,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a、比值是否相等。(板书) (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了解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我们都知道一个比有前项和后项,构成比例的四个数也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动手操作,确定性质 (1)、请同学们计算在2.4:1.6=60:40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分别是多少? (2)、探究:发现了什么?(两个积相等)

《0的认识》说课稿

《0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o 下面我从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0,在不同场合,0往往有不同的意思。对此,教材有明确的要求。 (1)、着重教学“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0也是一个数,它的产生也是计数的需要。 (2)、结合直尺教学0, 0还可以表示起点。 (3)、让学生体会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通过猴子吃桃的有趣情境引入,使学生直观体会到什么都没有可以用 “ 0”来表示。接着利用直尺认识“ 0”还可以表示起点,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数的顺序。在学习了“ 0”的书写后,利用小鸟等动物活动图学习有关“ 0”的加减法,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快乐学习。 2、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和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 (1)、通过观察感知,让学生知道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并且会给数排列顺序。 (2)、让学生会正确读0,能够在田字里正确规范书写0o (3)、通过动态过程,体会0的算理,会熟练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 难点:体会“ 0”的两种含义。 4、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粉笔若干、直尺、黑板上画好放大的田字格; 学具:0?5的数字卡片,田字格 二、说学生: 1、这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新生,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没有提炼为数学知识。特别对“ 0”表示起点知之甚少,所以这是一个难点。 2、一年级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对生活中的事物或动态、有趣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所以力求从生活实例引入,找生活中的“ 0”。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5个数,有了初步的数数和认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对0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前,对4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同学知道“没有”可以用0表示,但对0还可以表示"起点",很少有人知道,有关0的加减法部分同学会进行计算,但大部分同学不能够规范书写0。 因此本节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0的两个含义,能够规范正确地书写0,在具体情境中理解0的加减法,会熟练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情境展示一一抽象认识一一回归生活” 的认数过程。借助生活中的材料,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利用生活经验主动探究和构建。同时,注意从一年级开始就着手培养孩子的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的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2、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3、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巩固学生对0的认识,让学生活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活动激趣。 师:大家有没有玩过“吹泡泡”的活动?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请两名学生分别来吹泡泡,其他同学帮忙数一数,看他吹了多少个。) 2、设疑引出“ 0”。 师:刚才他们吹了这么多的泡泡,现在到哪里去了呢?(破了)泡泡都破了,一个

《0的认识》说课稿

《0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0的认识》,我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内容,包括教科书中的例题和“做一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现学习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关键:初步理解0的含义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我在学生的知

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总是及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教学的再创造。 学法可归纳为: 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㈡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说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学生感到疑惑,教师及时提出课程:我们这节课就学习“0的认识”——板书课题 ㈡探索新知 1、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出示物图)教师充分利用实物图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2、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出示直尺)教师引导思考:0还可以表示什么? 3、寻找“0”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你见到的0入手,带领孩子们去生活中寻找知识的原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对0的感知体验,同时也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体会0的计算

负数认识说课稿

负数认识说课稿

(3)通过了解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我把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定为学习重点,把感悟正数、零、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定为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创造性的做才可能是最有效的。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教法)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联系生活中应用负数的例子,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关于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课前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截然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转来了2名同学――转走两个同学、存了300元――取出300元、运进2吨――运出2吨等等。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紧接着,提出我们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写的要求

让学生记录三条意义完全相反的信息:“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有兴趣。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的学生用文字,有的学生用箭头,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评价性的问题:你们觉得谁的表示方法更简单易懂一些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并指出正数书写时可以省略+号,强调负数在书写时不能省略负号。 并读出正数和负数。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学习完了上一环节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的负数,从每天都有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几个城市某日用温度计测出的天气情况,要求学生读出四个城市的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14℃

认识数字 说课稿

导读:幼儿园说课稿,《认识数字》,通过游戏,让孩子们一起去认识数字1-10,让小朋友们和数字做朋友。 一说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 针对本班幼儿对数量认识水平,特确定以下活动目标:复习1—10数字的认识,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能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的习惯。此次活动也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友爱、互助的快乐,在一个有和谐的环境中,使幼儿能够主动学习,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认识数字1—10,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 三说活动分析: 重点: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的物体的数量。 难点: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清楚数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操作法等 教学方法,特别是游戏法,是孩子最喜爱的,游戏能增强幼儿的参与兴趣。 五说学法: 整个过程,我遵循由浅到深的教学原则,层层递进,,幼儿将运用操作法、游戏法等学习方法。 六说设计思路: 在本次活动中,我依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几个环节:①.导入活动。②.基本活动。③.结束活动。 在第一个环节,导入活动中,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认识数字,本环节中,主要是回忆起数字。 在第二个环节,基本活动,在认识了数字的基础上,根据实物匹配相应的数字,感知数字能表示相应的实物,通过提问法,启发幼儿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也用数字来表示呢。然后根据数字拍手游戏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数,然后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感知数物相对应的关系,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最后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给实物找朋友,小圆点找朋友的连线活动得以巩固。

小数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七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小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5个方面开展 一、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三年级上册)、人民币,计量单位以及学习了整数的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加上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和它的读、写法以及大小比较。 认识一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它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本课教材的知识结构呈现为:运用分数的初步知识,通过把长度单位分米改写成用米表示的分数,把货币单位几角改写用元作单位的分数,说明这些分数还可用小数来表示。利用例1和例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分之几的分数都可改写成零点几的形式。把整数、分数、小数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同时在例2中做了一定的升级,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不仅体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易到难,分层渐出,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

利于学生学好课本知识。根据对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会把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 2、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小数的实际意义,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大小比较; 二、说教法+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一般年龄在8-10岁,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显变化,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同时,三年级孩子开始已开始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所以在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我选择了以直观教学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说课稿1

《0的认识》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0的认识》。今天,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说教材 0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完全陌生的,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广泛地接触过0,具有0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力求在学生熟悉、感兴趣、能够接受的事实中选择具体的数学题材,尽力创设浓厚、鲜明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针对这节课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体验活动,使学生知道“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和起点的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诚信、认真做事等良好品质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 教学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说学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5各数,而且都是用数的方法来认识的,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广泛的接触0,具有对0的初步认识。对0表示没有也有一些直接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给与他们充分、足够的感受、体验的时间和机会。另外,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小学,上课随意走动、讲话的习惯一下还没有改掉,因此,本节课的另外一个任务就是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做好组织教学。 三、说教法 鉴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以狼来了的故事导入,讲授“猴子吃桃”时用课件出示吃的过程,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的说课稿

临高思源实验学校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的说课稿 李玉芬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首先是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5各数,并学会有关1-5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数的认识的拓展,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见过0,知道0表示没有,但对0的其他一些含义了解甚少。学生都会写0,但要写好有一些困难,有关0的加减法要结合加减的意义进行理解。(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根据以上的3个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

减法。 教学难点:在认识0的情境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关键:初步理解0的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选择了在教室教学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实践探索学习法:教学中我设置了许多的实践活动,强调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如:在教学0的第二种含义中,让学生自己观察尺子上有什么,并找出尺子上0在什么位置,表示什么意思。合作学习法: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如:出示小猴吃桃过程演示后先跟同桌交流再个别汇报等等。 三、说教学过程。(下面我从五个环节来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同学们,从开学到今天我们已经认识了1-5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数,想不想呢??孩子们都会回答“想”。“看,它是谁?”同时我出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幅图课本P30的猴子吃桃图(1)。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并引导:盘子里有两个桃子,用数字2来表示。小猴子吃了一个桃子,盘子里还有1个,用数字1来表示。贪吃的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现在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呢?一个桃子都没有了。那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孩子们齐声回答:“0”。我及时说明: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字,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0。接着板书课题:0的认识 环节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