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水利年鉴2018_地方水利-安徽省-【水资源】

中国水利年鉴2018_地方水利-安徽省-【水资源】

中国水利年鉴2018_地方水利-安徽省-【水资源】

方案》,部署用2年时间对河道非法采砂进行全面整治。强化采砂船只管控,长江、淮河干流分别拆除非法采砂船146艘、非法采砂机具835台(套)。抓好首批12个省级综合执法试点,研究制定验收标准。持续开展水法宣传活动,举办大型广场宣传活动,发送短信500万条,印发画册标语万余份。(李玮)

【水资源】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完成“十三五”和年度

用水总量与效率主要指标分解。以县域为单元完成全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完成18项规划水资源论证,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按照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核查、登记、建档、立牌工作,全省共排查入河排污口2029个,其中规模以上788个,规模以下1241个。出台《安徽省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建立日常监管长效机制。启动19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建成40家省级节水型企业。启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二期项目建设。加强地下水管理保护,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开展地下水压采和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压采超采区地下水521万m3。印发《安徽省淮河流域河道生态流量控制试点方案》,实施颍河河道生态流量控制试点。稳步推进水权制度建设,出台《安徽省水权交易管理实施办法》(暂行)。(李玮)

【全面推行河长制】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工作要求,省、市、县、乡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部出

台,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全面建立并延伸到村,中央要求的六项工作制度全面建立。村级以上河长共有5.27万名,覆盖全省江河湖泊,实现河湖“有人管”和“统一管”。各级河长巡河达23万人次,竖立河长公示牌49901块,签订重点敏感水域跨界联防联控协议25份。省级长江、淮河、新安江干流和巢湖四个“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付诸实施,市、县两级重点河湖实施方案基本完成。安徽省河长办设在省水利厅,水利厅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水利、环保、住建、农业、林业、国土、交通等13个单位为省河长办成员。安徽省河长办河长制工作处成立并运行,市、县两级河长办工作机构加快组建。(李玮)

【水利规划】组织编制《安徽省灾后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安徽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规划

(2017—2021年)》和《安徽省“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并提请安徽省政府批复实施,发挥规划对水

利工作的指导作用。完成《安徽省淮河治理“六大工程”行动方案》和巢湖、菜子湖等8大湖泊治理规划的批复工作,开展《安徽省水系空间布局规划》《颍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引江济淮工程、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完成项目批复工作。淮干正阳关至峡山口段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淮干王家坝至临淮岗段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长江干流马鞍山河段整治二期工程、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工程、长江干流芜湖安庆河段整治工程、港口湾水库灌区、牛岭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抓紧推进。(李玮)

【基本建设】全年下达省以上水利建设投资计划240.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60.3亿元,下达和完成省以上投资双双突破“两百”亿元,创历史新高。引江济淮工程初步设计获得水利部和交通运输部批复。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如期开工。按序实施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稳步推进裕溪河、青弋江等主要支流治理项目,基本完成114个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开工79个中小河流治理、8座重点易涝区排涝泵站建设,基本完成50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

(李玮)

【防汛抗旱】2017年,安徽长江、淮河、新安江干流先后发生超警洪水,夏伏旱、淮河罕见秋汛接连而

来。全省各级防办、水利部门超前部署、周密组织、精准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综合减灾效益。先后3次启动、1次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点对点调度山洪灾害防御、堤坝巡查防守、排涝和抗旱供水工作。根据淮河、长江以及新安江流域防洪调度需求,划分21个流域预报分区,实现水文预报与气象预报实时耦合,提高预报精准度。修订《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荆山湖等4个行蓄洪区控制闸调度运用办法,审核47座大中型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调整5条河流、96座中小水库防汛特征水位。汛期发动2.87万人24小时巡堤查险,紧急转移危险区群众1.89万人。抗旱期间,全省农业抗旱供水45.95亿m3,抗旱浇灌面积1838万亩。全省没有因洪涝灾造成人员伤亡,抗旱浇灌供水保障有力,夺取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抗灾减灾综合效益达55.3亿元。(李玮)

【农田水利】2017年,安徽省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45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建设任务。完成

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投资80.2亿元,共更新改造小型泵站10.74万k W,加固新建小型水闸1208座,改造中小灌区59处,扩挖塘坝14.98万处,整治河沟9051条,修复和新建机电井19109眼,改造灌区末级渠系305万亩。组织编制《安徽省农田水利建设

“最后一公里”专项规划(2018—2022年)》,提请安徽省政府印发实施。启动2个县农田水利综合改革试

点,完成6个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新增发放所有权证、使用权证24.5万份,新增管护组织1805个。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新增实施面

3

1

3

安徽省

2014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安徽省水利厅

发布单位: 安徽省水利厅 编制单位: 安徽省水文局 审定: 张效武 复审: 王家先王德胜 初审: 汪俊飞朱岳松 丁峰张广萍 编写:祝丽萍吴春艳张延孟云侠章莹孙璞储挺韩志国姚梅

目录 一、综述 二、水资源量 三、蓄水动态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 五、水质状况 六、重要水事 附:主要指标解释

安徽省水资源计算分区图

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一、综述 安徽省地处中纬度,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受季风气候影响,天气多变,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全省辖16个地级市,国土面积139476平方公里,按水系分属淮河、长江及新安江三个流域。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GDP)20848.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9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201.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252.4亿元。全年工业增加值958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30.9亿元。常住人口6082.9万人,城镇化率49.2%。全省有效灌溉面积6497.5万亩,实灌面积5206.5万亩。 1.降水量 2014年全省年降水量1278.5毫米,比2013年多24.9%,较常年值多9.0%,属降水偏丰水年。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1~4月、5~9月、10~12月份全省降水量分别为340.5毫米、847.2毫米、156.9毫米,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5.3%、63.0%、11.7%。三个流域降水情况是:淮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1013.8毫米,较常年值多7.5%;长江流域1468.3毫米,较常年值多9.2%;新安江流域2060.9毫米,较常年值多15.2%。 2.水资源量 2014年全省水资源总量778.48亿立方米,比2013年多32.9%,较常年值多8.7%。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12.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78.9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量65.62亿立方米。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79.78立方米。全省入境水量8854.88亿立方米,出境水量9427.81亿立方米,比2013年分别多1041.78亿立方米、1191.75亿立方米。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78.65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25.75亿立方米。 2014年年末与2013年同期比,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储存量增加14.51亿立方米。 3.供用水量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5年度)

综述 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沿海诸河,总面积约33万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27万km2,地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40市;山东半岛面积约6万km2,全部在山东省境内,范围涉及10个市。在本公报水资源分析计算中,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分区和面积,淮河流域分为淮河上游(王家坝以上)、淮河中游(王家坝至洪泽湖出口)、淮河下游(洪泽湖出口以下)、沂沭泗河四个水资源二级区;山东半岛单为一个水资源二级区(见淮河片水资源分区图)。 2005年淮河片平均降水深1030mm,折合降水总量3398亿m3,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23%。其中,淮河流域平均降水深1087mm,折合降水总量2924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24%;山东半岛2005年平均降水深776mm,折合降水总量474亿m3,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偏多14%。 2005年全片地表水资源量1111亿m3,水资源总量1400亿m3。其中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1010亿m3,水资源总量1266亿m3。 全片入海总水量491亿m3,入江水量438亿m3。 经对310座大中型水库(含洪泽湖等大型湖泊)统计,2005年末蓄水总量200亿m3,比上年末增加21亿m3。其中大型水库(含湖泊)54座,蓄水总量170亿m3,比上年末增加17亿m3。 2005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544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占60.0%,地下水占29.0%,跨流域调水(引江、引黄)占10.8%,污水回用等其他水源供水占0.2%。全片总用水量544亿m3,其中农田灌溉占59.8%,林牧渔畜占8.4%,工业用水19.4%,生活用水占9.8%,城镇公共用水占1.7%,生态环境用水占0.9%。全片用水消耗量335亿m3,占总用水量的62%。人均年用水量265m3,农田灌溉(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50m3,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取用水量86m3。 据对220个城镇1149个入河排污口实测,2005年淮河片主要城镇入河废污水量58亿t,主要污染物质COD入河排放量122万t。其中淮河流域实测了186个城镇1055个排污口,入河废污水量45亿t,入河COD量98万t。对淮河流域12100km河长进行全年期(平均值)水质评价,水质较好的Ⅰ、Ⅱ类水河长占10.8%,水质尚可的Ⅲ类水河长占22.0%,水质劣于Ⅲ类的受污染河长占67.2%。对山东半岛1757km河长进行全年期(平均值)水质评价,无Ⅰ类水,Ⅱ类水河长占6.1%,Ⅲ类水河长占18.3%,水质劣于Ⅲ类的受污染河长占75.6%,污染较为严重。

推荐-安徽地表水资源

第一节安徽水资源 水资源对于绝大多数产业部门来说都是一个重要条件,万物生长离不开水,水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相对于其他自然资源来说,水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具有特殊的地位。水资源多寡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降水量大,径流活跃,地表水资源丰富,反之则少。地下水资源,特别是浅层地下水资源多是地表水补给的结果,也与降水关系密切。深层地下水资源富集与地质条件相关。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达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就是取之不尽的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水资源多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一、安徽地表水资源 (一)总量偏少 安徽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50~1800mm之间,局部地区可达2000mm以上。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约为1590.2亿m3,其中约39%形成河川径流,多年平均径流深442mm。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约616亿m3,地下水资源量约为167亿m3,重复计算水量约108亿m3,水资源总量675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比较活跃。 2005年,安徽全省平均降水量1208.3 mm,略高于多年均值,属平水年份。2005年水资源总量719.25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72.20亿m3,地下水资源量195.41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的不重复量47.05亿m3。全省入境水量9168.44亿m3,出境水量9742.21亿m3。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56亿m3,较年初增加5.18亿m3。年内大型水库调蓄水量约55亿m3。 安徽国土面积1401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1.46%,水资源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56%,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对量还是比较多的。安徽水资源总量偏少,关键在于水资源密度低。安徽按人口平均或耕地平均拥有的水资源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表5-1所示。 安徽省总人口为6120万(2005年),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175m3,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54.78%。与邻近省市相比也偏低。安徽每公顷土地拥有的水资源量为5125.17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1.754倍。全省耕地面积408.5万公顷,平均每公顷耕地拥有的水资源量为17608m3,相当于全国耕地平均水量81.6%。由此可见,安徽水资源总量按土地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安徽省水资源质量状况

安徽省水资源质量状况 通报 安徽省水文局2010年第5期 2010年5月份 全省主要江河湖库水质状况 5月份全省降雨偏少,平均降雨量93mm,比常年同期偏少3成。其中江淮之间偏少2成,其它各区域均偏少3成。长江干流水位呈上涨趋势,均高于常年同期水位,大通站全月过水量1071亿m3,比常年同期多2成,比去年同期过水量多2成。淮河干流水势平稳,王家坝站、鲁台子站、蚌埠(吴家渡)站全月过水量分别为4.07亿m3、14.8亿m3、17.8亿m3,分别比常年同期少5成、1成和持平。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评价,全省主要江河112个监测断面中符合I~II类水质的占26.8%,III类水质的占32.1%,IV类水质的占7.1%,V类水质的占9.8%,劣V类水质的占24.1%。达标河段数(符合III类标准,下同)占58.9%,环比上升2.4%,同比上升8.0%。劣V类水环比上升4.1%,同比下降3.2%。大型水库水质总体良好。 淮河流域5月份淮河流域III类以上的达标河段比例占41.1%,环比下降3.2%,同比上升9.6%。劣V类河段占26.8%,环比上升0.6%,同比下降6.5%。淮河干流鲁台子段、凤台大桥段、淮南大涧沟段、蚌埠闸上段、吴小街段、明光小柳巷段为III类水。王家坝段、淮南公铁大桥段为IV类水。淮南田家庵段为劣V类水,氨氮超标。颍河界首省界段、阜阳闸上段、颍上闸上段为V类水;范台子段为劣V类水,颍河主要为氨氮超标。颍河支流泉河杨桥新闸上段、老闸上段均为劣V类。涡河亳州省界段、涡阳闸上段为劣V类水,氨氮超标;蒙城闸上段为V类水。茨淮新河插花闸上段、上桥闸上段为II类水;阚疃闸上段和插花下段为III类水。浍河临焕集段、固镇闸上段水质为劣V类。奎河栏杆集段、肖濉新河符离集闸上段、濉河浍塘沟闸上段、新汴河宿州市区段、石梁河泗县闸上段为劣V类水,水质很差。沱河宿东闸上段、新沱河徐楼闸下段、池河明光大桥段水质为V类。新汴河灵西闸上段、沣河霍邱段、西淝河凤台闸上段为IV类水。白塔河天长市区段为III类水。淠河横排头闸上段为I类水;六安市区段大店岗段为III类水。淠河总干渠九里沟段、罗管闸上段为II类水。史河红石嘴段为I类水,水质良好。 长江流域长江干流安庆市下渡口段、池州水厂段、芜湖弋矶山段、马鞍山猫耳山段水质为II 类,质量状况良好。铜陵水厂段为III类水。青弋江南陵弋江段、芜湖中山桥段为III类水,大砻坊

中国水利年鉴2018_地方水利-安徽省-【水资源】

方案》,部署用2年时间对河道非法采砂进行全面整治。强化采砂船只管控,长江、淮河干流分别拆除非法采砂船146艘、非法采砂机具835台(套)。抓好首批12个省级综合执法试点,研究制定验收标准。持续开展水法宣传活动,举办大型广场宣传活动,发送短信500万条,印发画册标语万余份。(李玮) 【水资源】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完成“十三五”和年度 用水总量与效率主要指标分解。以县域为单元完成全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完成18项规划水资源论证,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按照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核查、登记、建档、立牌工作,全省共排查入河排污口2029个,其中规模以上788个,规模以下1241个。出台《安徽省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建立日常监管长效机制。启动19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建成40家省级节水型企业。启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二期项目建设。加强地下水管理保护,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开展地下水压采和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压采超采区地下水521万m3。印发《安徽省淮河流域河道生态流量控制试点方案》,实施颍河河道生态流量控制试点。稳步推进水权制度建设,出台《安徽省水权交易管理实施办法》(暂行)。(李玮) 【全面推行河长制】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工作要求,省、市、县、乡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部出 台,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全面建立并延伸到村,中央要求的六项工作制度全面建立。村级以上河长共有5.27万名,覆盖全省江河湖泊,实现河湖“有人管”和“统一管”。各级河长巡河达23万人次,竖立河长公示牌49901块,签订重点敏感水域跨界联防联控协议25份。省级长江、淮河、新安江干流和巢湖四个“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付诸实施,市、县两级重点河湖实施方案基本完成。安徽省河长办设在省水利厅,水利厅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水利、环保、住建、农业、林业、国土、交通等13个单位为省河长办成员。安徽省河长办河长制工作处成立并运行,市、县两级河长办工作机构加快组建。(李玮) 【水利规划】组织编制《安徽省灾后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安徽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规划 (2017—2021年)》和《安徽省“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并提请安徽省政府批复实施,发挥规划对水 利工作的指导作用。完成《安徽省淮河治理“六大工程”行动方案》和巢湖、菜子湖等8大湖泊治理规划的批复工作,开展《安徽省水系空间布局规划》《颍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引江济淮工程、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完成项目批复工作。淮干正阳关至峡山口段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淮干王家坝至临淮岗段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长江干流马鞍山河段整治二期工程、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工程、长江干流芜湖安庆河段整治工程、港口湾水库灌区、牛岭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抓紧推进。(李玮) 【基本建设】全年下达省以上水利建设投资计划240.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60.3亿元,下达和完成省以上投资双双突破“两百”亿元,创历史新高。引江济淮工程初步设计获得水利部和交通运输部批复。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如期开工。按序实施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稳步推进裕溪河、青弋江等主要支流治理项目,基本完成114个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开工79个中小河流治理、8座重点易涝区排涝泵站建设,基本完成50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 (李玮) 【防汛抗旱】2017年,安徽长江、淮河、新安江干流先后发生超警洪水,夏伏旱、淮河罕见秋汛接连而 来。全省各级防办、水利部门超前部署、周密组织、精准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综合减灾效益。先后3次启动、1次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点对点调度山洪灾害防御、堤坝巡查防守、排涝和抗旱供水工作。根据淮河、长江以及新安江流域防洪调度需求,划分21个流域预报分区,实现水文预报与气象预报实时耦合,提高预报精准度。修订《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荆山湖等4个行蓄洪区控制闸调度运用办法,审核47座大中型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调整5条河流、96座中小水库防汛特征水位。汛期发动2.87万人24小时巡堤查险,紧急转移危险区群众1.89万人。抗旱期间,全省农业抗旱供水45.95亿m3,抗旱浇灌面积1838万亩。全省没有因洪涝灾造成人员伤亡,抗旱浇灌供水保障有力,夺取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抗灾减灾综合效益达55.3亿元。(李玮) 【农田水利】2017年,安徽省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45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建设任务。完成 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投资80.2亿元,共更新改造小型泵站10.74万k W,加固新建小型水闸1208座,改造中小灌区59处,扩挖塘坝14.98万处,整治河沟9051条,修复和新建机电井19109眼,改造灌区末级渠系305万亩。组织编制《安徽省农田水利建设 “最后一公里”专项规划(2018—2022年)》,提请安徽省政府印发实施。启动2个县农田水利综合改革试 点,完成6个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新增发放所有权证、使用权证24.5万份,新增管护组织1805个。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新增实施面 3 1 3 安徽省

安徽省水功区水质

安徽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通报 (2016年2月,第2期总第26期) 安徽省水利厅

发布单位:安徽省水利厅 编制单位:安徽省水文局 监测单位:安徽省水环境监测中心

目录 概述 (2) 一、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总体情况 (3) 二、各省辖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 (6) 附表1 2016年2月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结果(河流型)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2 2016年2月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结果(湖库型)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 (24)

概述 水功能区是指根据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状况,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对水量水质的需求以及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划定具有相应的使用功能,并且明确其主导功能和水质管理目标的水域。 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皖政〔2013〕15号)文件精神,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根据《安徽省水功能区监测与评价暂行办法》(皖水资源〔2013〕899号),安徽省水利厅组织省水文局编制了《安徽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通报》。 2003年10月和2011年1月省政府先后批复了《安徽省水功能区划》和《长江干流水功能区划调整方案》,结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目前全省共划分一二级水功能区248个。 水功能区水质监测与评价方法主要依据的技术文件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安徽省水功能区监测与评价办法》(皖水资源函〔2013〕899号)等。 监测参数包括水温、pH值、总磷、总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氟化物、挥发酚、氰化物、砷、汞、硒、六价铬、铜、铅、锌、镉共20项;湖库类水功能区增加了叶绿素a、透明度;饮用水源区另增加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氮、铁、锰5项指标。 针对目前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类别仅考核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两项,故水功能区达标评价仅对此两项参数进行评价。 湖库水功能区符合水质管理目标包括水质类别和营养化两类指标,须同时满足要求。

2011年亳州市水资源公报资料

综述 2011年底,亳州市户籍人口604.22万人,常住人口486.32万人。年生产总值62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0.9亿元,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164.04亿元,比上年增长5.0%;第二产业2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3.9%;第三产业21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全年粮食总产量468.5万吨,比上年增加6.51万吨。 亳州市地处皖西北边陲,黄淮平原南端,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西部、北部与河南省接壤,西南部于阜阳市毗邻,东部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部与淮南市为邻。辖谯城区和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国土面积8374平方公里。 亳州市分属淮河、涡河、洪泽湖三大水系。主要河流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阜蒙新河、芡河、北淝河等。涡河为亳州市的重要水源,涡河的主要支流左岸自上而下有:惠济河、小洪河、亳宋河、武杨河、武家河、五道沟、青阳沟;右岸自上而下有:宋汤河、赵王河、油河、界洪河、涡楚河、北凤沟、阜蒙新河等。涡阳河自市境西北向东南流经涡阳县至蒙城县东南入怀远县,境内长173公里,流域面积4039平方公里:西淝河源于谯城区淝河镇,向东南流经涡阳县、利辛县,在利辛县展沟镇出境入凤台县界,境内长125公里,流域面积2267平方公里,茨淮新河自利辛县大李集镇入境,向东流经利辛县境南部,至蒙城县邹楼出境入怀远县,境内长66公里,流域面积1401平方公里。亳州市大型闸坝有亳县闸(大寺闸)、涡阳闸、蒙城闸、阚疃闸共4座,中型闸坝有包河闸、高阁闸、贾集闸、油河闸、洺河闸、铁佛寺闸、十河闸、百尺河闸、朱楼闸、武家河闸、五道沟闸、朱集闸、四星陈闸、芮集闸等共30余座。根据对亳州市区地质

4.5水循环和水资源导学案

都昌三中理化学科导学案 课 题 水资源和水循环 年 级 初二 备课人 汪隆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 2、知道云、雨、雹、雪、雾、露等自然界的物态变化的形成。 3、了解人类利用水资源的现状。 学习重点难点 云、雨、雹、雪、雾、露、霜的成因,区分和解释。 增强环保和节水意识。 自学梳理提纲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地表水通过______进入大气,又通过______回来,使陆地淡水得到______. 2.自然界中水的物态变化: (1)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冷______成小水珠或_______成小冰晶,飘在空中. (2)雨:云中小水珠(冰晶)→凝聚变大→下降→大冰晶_________成→大水珠(雨). (3)雹:云中小水珠→随气流上升到0℃以下的高空→_________成冰珠→上下翻腾→聚大下落→雹。 (4)雪:冬,高空水蒸气遇冷_________成小冰晶→聚花→飘落。 (5)雾: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成小水珠附在尘上. (6)露:早晚温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水珠附在草木石上。 (7)霜:冬晨温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___成小冰晶附在草木石上。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 进入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 成 ,通过 又回到陆地和海洋。 2、水循环包括三大循环即:(1)海上水循环——海洋水经 被带到上空再经降水过程返回海洋。它是大气降水的主体约占到降水总量的90%以上。(2)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经 到达海洋上空经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经降水到达陆地表面然后经地表径流(江、河、湖、海)和地下径流(地下水)再返回海洋。它可以使陆地水不断的循环再生。所以陆地水是可再生资源。 (3)内陆水循环——陆地水经 和植物 作用被带到高空再经降水过程返还陆地。主要存在于内陆地区。 阅读课文106---108页“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完成下列问题: 3、云的成因:云是空气中的 上升遇冷时, 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4、雨的成因:雨是云中的小水珠相互凝聚,逐渐增大成为大水珠,大水珠越来越重,下落到地面形成的。云中的小冰晶聚集变大,在下落过 程中 成大水珠也会形成雨。 5、冰雹的成因:夏天,当云中的雨滴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 ℃以下的高空时,便会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冰珠;当气流减弱时,小冰珠回落,上升气流再增大则再上升;如此上下翻滚,小冰珠就逐渐成为冰雹。 6、雪的成因:雪是冬天空气中的 急剧降温时,直接 成小冰晶而形成的。 7、雾的成因:若地面附近的水蒸气较多,并遇上冷空气时,水蒸气会以空中的尘埃为核心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这就是雾。 8、露的成因:露是夏季空气中的 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附在树叶、花草上形成的。 9、霜的形成:霜是冬季空气中的 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 态的小冰晶形成的。 10、归纳总结:1、云---水蒸气的液化或凝华形成; 2、雨----云中小冰晶的熔化而成:3、雹---雨滴快速凝固成小冰珠形成; 4、雪----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形成;5、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6、露----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7、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形成。 检测题:1.曾经“其水澄澈,冬夏不减”的罗布泊,现已干涸无水,附近曾繁华一时的楼兰古国早已被茫茫沙漠所吞没。造成罗布泊干涸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哪一种?( ) A .自然蒸发 B .无节制的引流灌溉 C .土地沙化 D .过度放牧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0年度)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0年度) *综述 * 水资源量 * 蓄水动态 * 水资源利用简析 * 水质概况 * 重要水事 综述 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总面积约33万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27万km2,包括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湖北五省40个地(市)172个县(市)。在水资源分析计算中,将淮河流域划分为王家坝以上、王蚌区间、蚌洪区间、淮河下游区、南四湖区、沂沭河水系6个水资源二级区(见淮河片水资源分区图)。山东半岛面积约6万km2,包括山东省9个市31个县(市)。 淮河流域2000年平均降水量1029.6mm,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多16.7%,属偏丰水年。但气候异常,春季及夏初少雨,严重干旱;而秋季降雨偏多,发生罕见秋汛;

夏季江苏淮北地区遭受了高强度特大暴雨袭击。山东半岛2000年平均降水量538.9mm,比多年平均少21.5%,属枯水年份。全片地表水资源量为877.1亿m3,水资源总量为1233.4亿m3;入海入江总水量597.85亿m3(其中入江水量248.65亿m3,入海水量349.2亿m3)。2000年末,全片大型水库(含湖泊)蓄水总量为133.5亿m3,比上年末增加49.35亿m3。 2000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555.65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占49.4%,地下水占32.1%,引江水占12.2%,引黄水占5.7%;流域片总用水量为551.75亿m3,其中农业用水占70.3%,工业用水占18%,生活用水占11.7%;流域片用水消耗量341.5亿m3,占总用水量的61.9%。流域片人均年用水量275 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269 m3,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取水量为68 m3。 2000年淮河片城镇废污水排放总量(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和矿坑排水)为63.2亿t。对淮河流域7924km河长进行全年期水质评价结果,Ⅰ、Ⅱ、Ⅲ类水河长占24.4%,全年发生多起严重污染事故。山东半岛1070km河长全年期水质评价结果,受污染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水)占88.5%,污染十分严重。返回 一、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00年淮河流域年降水量为600~1800mm。北部沿黄河一带降水量较小,为700mm左右;东部沿海地区1000~1400mm;西南山区一带1200~1600mm。1600mm的高值区位于伏牛山、桐柏山和江苏新沂河下段,河南鲁山地区为最高,达1800mm以上。山东半岛年降水量的为400~1000mm,东南部为500~1000mm,西北部为400~

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及趋势。 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深度解读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核心指标从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安徽省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安徽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安徽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安徽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安徽省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安徽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安徽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安徽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安徽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肥西县水资源平衡报告

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属于淮河流域东淝河水系,地表水资源丰富,灌溉条件较好,全部处于淠河总干渠自流直灌灌区范围内。农业生产的主要供给水源有:南侧大潜山总干渠(淠河总干渠)直灌庙东支渠,中侧肥西县柳条湾水库(小一型水库),东侧白露寺支渠(淠河的支渠),内部塘坝堰星罗棋布。淠史杭灌区是我国特大型灌区,淠河总干渠水源来自大别山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三大水库,灌溉水量充沛,水质较好。 项目区内地下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埋藏深度超过10m,涌水量40~200t/d,均为碳酸氢根离子型淡水,水质条件较好,可满足项目区人畜用水要求。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地下水流向属淮河地下径流区。 1、项目区可供水量分析 项目区水资源丰富,主要供水水源有:淠河总干渠直灌庙东支渠,柳条湾水库小(一)型,区内塘、坝、堰等蓄水工程。水源的可供水量分述如下。 (1)庙东支渠和白露寺支渠供水量 庙东支渠灌区总面积17.25km2,设计灌溉耕地万亩,渠首设计流量0.95m3/s,灌溉水位-45.0m,渠道底宽2m,渠深-1.8m,其中设计水深-1.0m,边坡1:,纵比降1:5000。庙东支渠的陈圩斗渠、孔大塘斗渠、徐大塘斗渠以及10余个直灌放水口,可直接作为项目区的灌溉供水水源。陈圩斗渠全长2.8km,设计流量0.21m3/s,

可灌溉耕地万亩;孔大塘斗渠全长2.6km,设计流量0.21m3/s,可灌溉耕地万亩;徐大塘斗渠全长2.4km,设计流量0.23m3/s,可灌溉耕地万亩;10余个直灌放水口合灌溉流量0.3m3/s,可灌溉耕地万亩。白露寺支渠灌区总面积14.46 km2,设计灌溉耕地万亩。经多年灌溉用水量调查,设计灌溉保证率情况下年引水量约1100万m3。 (2)塘、坝、堰蓄水量 项目区的塘坝堰多为淠史杭灌区内的反调节塘坝,共有大小塘口10余口,其中来水面积较大的有孔大塘、徐大塘,集水面积分别为1.94 km2、1.22km2,塘口口面面积分别为万m2、万m2,塘容分别为万m2、万m2,有效塘容分别为万m2、万m2。10余口塘坝堰总有效塘容约万m2,这些塘坝整修后的复蓄系数可达,年可供水量为万m3。 (3)柳条湾水库可调供水量 柳条湾水库位于项目区东侧,属于拦河坝性质的水库,该坝建于1956年,坝来水面积200km2,兴利库容万m3,总库容343万m3,死库容万m3,防洪库容71万m3,按照库容划分,该水库属于小(一)型水库。拦河坝沿河两岸向上游做堤防长 2.66km,形成了长条形水库,抬高水位至两岸冲田地面1.5m以上,由于来水面积大,调节性能好,常年可保持兴利水位,每年可调节蓄水次。该水库可向项目区内岗圩、双峰两村的冲田地区调节供水,年可调节供水量达165万m3,灌溉耕地达3000亩。

农村饮水归哪个部门管 [安徽省农村饮水源质量特征及对策研究]

农村饮水归哪个部门管[安徽省农村饮水源质量特征及对策研究] 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项目名称安徽省农村饮水源质量特征及对策研究资金类别人畜引水项目属性新建项目登记表项目申报单位安徽省水文局省级申报部门安徽省水利厅申报日期和文号2002年8月2日省级财政预算代码一、项目申报书 1.项目名称安徽省农村饮用水源质量特征及对策研究 2.项目登记号3.专项资金名称人畜引水 4.项目属性○扩建○改建○重建○迁建○追加预算●新建 5.申请金额25万元 6.项目申报单位7.项目单位名称:安徽省水文局法人代表:徐业平开户银行: 银行帐号: 8.项目理由(500字以内)安徽省水资源生成条件时空公布不均、富集与存贮条件区域差异较大,农村饮水点多面广量分散,日趋加大的人类活动强度进一步加重了水资源承载负担。据初步统计,全省5000余万农村居民中有近50%饮水水源水质和优质水量得不到保证,其中1400万人饮水水源具有原生质量缺陷,约800万人饮水水源受到次生污染,近200万人无水量可靠质量稳定的饮水水源。在尚未发生饮水困难的另一半人口中,绝大多数对饮水水源质量状况也不甚了解,这给广大农村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开展该项研究,可全面了解、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质量特征和水资源分布情况,在原生水质缺陷区,改善水质或寻找优质水源; 在次生污染区,阻断污染源,实施有效的水原保护; 在缺水区,依据水资源生成与富存规律,解决优质水源的寻找方法。进而为更进一步改善农村饮水水源提供科学依据。 实施该项目,需投资30万元添置仪器设备,50万元用于水质样品测试分析,70万元用于水源量质现状分布规律及对策研究,共计投资150万元。投资来源一是与其它项目协作,二是与我局正常业务协调。三是申请科研补助。该项研究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为确保研究项目顺利实施,需省财政给予投入科研补助22万元。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项目概要开展该项研究,为我省广大农村提供量稳质优的饮用水源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也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将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关心水、珍惜水、保护水环境。 该项研究包括水质原生缺陷区饮用水源质量特征和水资源分布规律、寻找优质水源及改善饮用水质方法研究; 水质次生污染区饮用水源质量特征和污染途径及其治理方法研究; 缺水地区饮用水源质量特征和水资源分布规律、开采方法及保护措施研究。 2.背景分析我省村镇供水主要受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水平控制,临近河湖,取地表径流;平原地区,依赖民井取潜水或上层滞水; 山区群众,依靠基岩原生裂隙及风化裂隙水;

2019年宿州市水资源公报采购项目竞争性谈判采购公告

2019年宿州市水资源公报采购项目竞争性谈判采购公告 安徽省鑫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受宿州市水利局的委托,现对2019年宿州市水资源公报采购项目进行竞争性谈判,欢迎具备条件的供应商参加谈判。 一、项目名称及内容 1、项目编号:AHXCSZ-2020013 2、项目名称:2019年宿州市水资源公报采购项目 3、项目单位:宿州市水利局 4、资金来源:财政资金 5、项目预算:20万元 6、标段(包别)划分:无 7、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 (1)全面调查统计来水、蓄水、用水、耗水、水质等有关资料;(2)分析水资源变化情势及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分析用水指标、用水效率和效益;(3)宿州市重要水事;(4)报告编写与印刷。 二、供应商资格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谈判; 3、供应商存在以下不良信用记录情形之一的,不得推荐为成交候选供应商,不得确定为成交供应商: (1)供应商被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 (2)供应商或其法定代表人或拟派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有行贿犯罪记录的; (3)供应商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的; (4)供应商被税务部门列入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的; (5)供应商被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列入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 以上情形第(1)(3)(4)(5)以“信用中国”(略)、“信用宿州”(略)或其他指定媒介(国家税务总局网站(略)、中国政府采购网(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略))

发布的为准,查询截止时点为谈判截止时间。 情形(2)由供应商提供无行贿犯罪记录承诺函。 三、报名及谈判文件领取办法 1、谈判文件领取时间:2020年3月9日08时00分至2020年 3月 12 日17时 2、谈判文件价格:每套人民币0元,谈判文件售后不退 3、报名方式: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请于报名时间内电话(略)并将法人代表授权书及营业执照复印件扫描发送至邮箱1096221474@https://www.doczj.com/doc/2b6993075.html,进行报名领取招标文件,否则其投标将被拒绝。 4、文件获取地址: 网上领取。 四、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开启时间、及地点 1、截止时间:2020年3月 18日下午15时00分(北京时间) 2、开启时间:2020年3月 18日下午15时00分(北京时间) 3、提交地点:宿州市水利局9楼会议室,投标供应商法人代表或授权人必须按时出席。 五、谈判时间及地点 1、谈判时间:2020年3月 18 日15时 2、谈判地点:宿州市水利局9楼会议室。 六:联系方法 (一)项目单位:宿州市水利局 地址:宿州市政务新区通济一路39号 联系人:褚安琪 电话(略) (二)招标代理机构:安徽省鑫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宿州市汴河中路181号安厦时代广场B栋1601室

安徽2016水资源公报

2016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安徽省水利厅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6年,全省年降水量1612.7毫米,比2015年多18.3%,较多年平均值多37.5%,属于丰水年。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匀,1~4月、5~9月、10~12月全省降水量分别为341.2毫米、956.7毫米、314.8毫米,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1.2%、59.3%、19.5%。三个流域降水情况分别是:淮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1114.1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18.1%;长江流域2042.1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51.9%;新安江流域2342.7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31.0%。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179.23亿立方米,折合面平均径流深845.5毫米,较2015年多38.7 %,较多年平均值多80.8 %。按行政分区统计,与2015年相比,淮南市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2.9%,其他各市增多;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淮北、宿州市分别减少1.8%、4.0%,其他各市均多于多年平均值。 全省入境水量10289.46亿立方米,出境水量11353.03亿立方米。其中:淮河流域入境水量115.86亿立方米,出境水量323.78亿立方米;长江流域入境水量10173.60亿立方米,出境水量10930.63亿立方米;新安江流域出境水量98.62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219.26亿立方米,比2015年多13.2%,比多年平均值多14.5%。其中:淮河流域95.59亿立方米,长江流域108.47亿立方米,新安江流域15.20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245.17亿立方米,比2015年多36.2%,较多年平均值多73.9%。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179.2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19.2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量65.94亿立方米。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2018.23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55.4%,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89.28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6年,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83.57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1.09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69.07亿立方米,较年初减少0.31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4.50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1.40亿立方米。 淮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2016年年末,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与2015年同期相比,有升有降,全区平均水位上升0.71米,浅层地下水储量总体增加9.48亿立方米。其中:水位上升区面积26502平方公里,平均上升0.89米,地下水蓄水量增加8.58亿立方米;下降区面积253平方公里,平均下降0.58米,地下水蓄水量减少0.07亿立方米;相对稳定区面积9953平方公里,平均上升0.25米,地下水蓄水量增加0.97亿立方米。 淮北平原中层及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2016年年末,淮北市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29.0米,比2015年同期水位上升0.25米,漏斗面积280平方公里,与2015年同期持平;亳州市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58米,比2015年同期水位下降1.37米,漏斗面积540

安徽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空间分布研究

安徽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空间分布研究 : 摘要:基于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模型,选取平水年份的2005年为例对安徽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地市间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度差异明显:以高开发利用极不协调(5个城市)和低开发协调(6个城市)两个类型最为突出;其他地市基本以中度开发协调或基本协调为主。人均GDP最高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和淮南5市是高开发利用极不协调区;人均GDP低的阜阳、亳州和宿州3市正处在低开发协调区;另外处在低开发协调区的宣城、池州和黄山3市是人均水资源量在全省最高的3个区。进一步对比淮北与芜湖发现,两市水资源和人口数量相当,但协调度迥异,其GDP和用水量相差都在2~3倍。可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用水差异是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与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比发现,协调度与社会经济干旱指标在度量水资源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上结论基本吻合,尤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表现出更高的一致性。 关键词:协调发展;水资源;社会经济;安徽省 1、安徽省水资源与经济发展概况 安徽省位于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带,从降雨量看,水资源较为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800~1 800 mm(河川径流深200~800 mm)。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降雨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全省人均、每公顷平均水资源量分别为16 500 m3和15 600 m3,不足全国平均数的一半;淮河流域特别是淮北地区,水资源人均亩均占有量仅为全省的50%左右。淮北中北部不足500 m3。按照世界惯例,安徽大部分地区已接近或达到中度和重度缺水地区,部分地区已达极度缺水区。 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东邻江苏、浙江,北接山东,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西有湖北、河南,南有江西,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2011年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5 1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省内各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均衡,水资源分布亦不均衡,发展过程中,安徽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协调状况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2、研究方法

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序言 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 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 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安徽省水资源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安徽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安徽省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安徽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安徽省水资源总量(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安徽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安徽省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安徽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安徽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安徽省地表水资源量(2015-2017)统计分析 (8) 五、安徽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7)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5-2017)统计分析 (9)

合肥市水资源现状评价及研究

合肥市水资源现状评价及研究 摘要 在水利部《全国主要缺水城市供水水资源规划报告》中,将我省合肥、蚌埠、淮南、淮北、阜阳、亳州等城市列为重点缺水城市。供水模式单一,难以满足用户对水质、水量多样性需要,一旦发生干旱,合肥市城市供水保障难度更大。预计到2015年末,合肥市城市年需水总量约5.7亿立方米,现有水源可供水量与规划需水量之间缺口在2亿立方米左右。不仅如此,城市发展进程加快和污染会导致合肥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随着六安市和周边城镇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争夺将更加激烈。纵观合肥市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环境质量恶化问题相当突出,尤其是水污染更为严重。未经处理的污水任意排放合肥市的供水水源主要是巢湖和董铺水库,其中巢湖供水约占总量的2/3,董铺水库供水约占1/3。据统计,现在合肥市有50多万吨工业与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南淝河等河道,而最后到巢湖(离市区仅20多公里)。 关键词:合肥市水资源评价水资源总量开发利用 前言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资源,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水资源正在取代石油而成为全世界引起危机的主要问题”。世纪世界面临三大水问题,即洪涝灾害、干早缺水、水环境恶化,这三大水问题已在不同程度上威胁到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问。其中,干早缺水引起的问题在当前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阎。因此,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水资源,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地开发利用有重要的意义。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 近些年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 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迅速成长为百万人口以上现代化大城市。随着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 合肥将迎来更为重大发展的机遇。借助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 按照合肥市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的城市规划, 合肥将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随着洛阳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水资源开发程度不断增加,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水资源的评价及其研究就显得愈加必要。 1合肥市概况 合肥市辖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代管县级巢湖市,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巢湖经济开发区市级管理权限。土地面积达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75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6%。其中,城镇人口达486万人,乡村人口266万人,城镇化率达64.6%。合肥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耕地面积41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8.3%;水面114万亩,占10.5%;林地37万亩,占3.4%;其他用地521万亩,占47.8%。合肥肥市气候湿润,水系发育分别源于江淮分水岭两侧,或南流注长江,或北流入淮河。属长江流域的河流主要有南淝河、店埠河、丰乐河、派河等;湖泊主要有巢湖。属淮河流域水系的河流主要有东淝河、高塘河、庄墓河等;湖泊主要有瓦埠湖、高塘湖。兴修的有跨流域的淠杭灌溉河总干渠、滁河干渠、瓦东干渠等工程以及几十座水库和数千口塘坝。这些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