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复印资料中检索两篇相关金融风暴的文献,写出检索步骤

在复印资料中检索两篇相关金融风暴的文献,写出检索步骤

在人大复印资料中检索两篇相关金融风暴的文献,写出检索步骤



分析课题:关于金融风暴的文献

一般概念分析:金融危机

关于隐含概念的分析: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分析,中非货币经济共同体外责问题研究

制定检索策略:

选择数据库: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常用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金融风暴期刊

根据以上步骤检索结果如下: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分析

陆瑶

(南京大学会计系,南京,210093)

摘要:财务危机是企业遭受时务风险的结果,财务危机引发的破产,将使多方利益关系人遭受巨大的损失.探索时务危

机的成因是化解财务危机的必要途经,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分别分析了产生财务危机的资金流动性因素、

投触资决策性因素、组织制度性因素三个内部因素,认为企业财务危机的形成是多因素长期积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健词:时务危机成因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华一2781(2007)11一习091一刊户

财务危机是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不能适应环境发

生变化而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陷入一种危及企业生存和

发展的严重困境,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已呈现长时间的亏损

状态且无扭转趋势,出现资本抵债甚至破产倒闭的危险。

(彭韶兵,刑精平,2005)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并非因为一次的决策失误所致,而通常

是财务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

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日益增高,这使得危机的潜伏成为

必然。激烈地竞争环境要求企业及早的识别财务危机,找

出产生危机的根源;同时,发生财务危机的企业并不必然

导致破产,企业还有向前发展的机会。这也是进行财务危

机成因研究必要性的前提,只有找出财务危机爆发的根源,

才能对企业对症下药,使企业适时地化险为夷。

一、流动性差是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的导火素

1、现金流中断,企业“供血”不足

企业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短缺是财务危机产生的

最为直接的原因.现金是企业的血液,血液供给的失衡将

引发企业生命机能的全面危机,甚至崩溃.由于会计上使

用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原则,一个账面盈利的企业,其经营

现金流量也可能是负值。此时,如果管理者仅通过利润表

来做决策,很可能会落入现金流陷阱。同时,企业其它财

务方面的失衡,最终都会表现为现金流的中断而引发财务

危机。企业举债筹集到资金后,必须要在将来某一时点用

足够的现金来偿债付息。因此企业现金流量的多少,资产


变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偿债能力。企业如无足够的现金

或资产难以变现,可能直接会促使债权人起动破产清算程

序,财务风险由潜在转为现实,使企业陷入危机。企业在

新业务的开拓过程中,往往采取负债经营策略。在高成长

阶段,由于规模扩张快于现金流的扩张,这时往往会出现

资金周转不灵、现金流量分布与债务到期结构分布不均衡

的现象,而引发财务危机。

2、赊销引发“三角债”危机

企业资金流动性除了表现为现金流供给的持续性,还

表现在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等多项流动资产周转的状态。

如果销售的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先前生产中被耗费掉的资

金就不可能实现补偿,企业无法持续新一轮的成本耗费,

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就会受到严重威胁,从而导致收益

下滑、现金流入量减少、入不敷出。当前在很多企业中,

营销部门为了开拓新的市场,往往忽视对客户的信用及偿

债能力的调查,往往要等到相应的成本耗费之后,比如合

同完工、产品交付之时,才发现客户缺乏商业信用、没有

偿付能力往往使企业深陷“三角债”的泥潭.“三角债”如

果不能及时处置,会让很多企业陷入恶性循环。

二、筹资和投资决策不科学是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的主

要原因

1、负债结构不合理导致支付危机

企业的流动性缺陷很大程度上是因企业偿债能力的恶

化、负债结构的失衡所致。企业发展壮大离不开通过举债

的方式对外扩张,适度的负债融资可以带来财务杠杆的正

面效益,但是,不合理的负债融资会带来财务杠杆的负效

应,不仅难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反而会因巨大的偿付

压力使公司产生财务危机。

过度负债的经营是负债结构失衡的常见表现形式。当

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时,过度负债会弱化企业的支付能

力,一旦信用链条上某一环节出现故障或实际现金净流量

比预期现金净流量相差比较大,就会影响即期债务偿付,

必然出现财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韩国大宇集团

其资产负债率曾高达98%以上,危机爆发后,利润受损的

大宇集团仍然继续进行“借贷式经营”,由于经营不善,加

上资金周转困难,韩国政府于1999年7月下令债券银行接

手对大宇集团进行结构调整,多年积累的财务结构失衡危

机终于爆发。

负债结构的不合理还表现为企业根本不负债或负债比

例很小。国内企业绝大多数规模不大,资金都很欠缺,如

果单单依靠自有资本的力量,而不是借助外在的金融或资

本支持,最后很有可能因为资金实力跟不_卜企业发展

的步

伐而失败。90年代,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一度遵循的“零

负债理论”,在开发12亿元的巨人大厦时候没有向银行借

款。巨人大厦地下工程己经完成时,只需要】000万元就可

运转起来,可是就是这区区的1000万也无法筹到。事后史

玉柱总结道他的“零负债理论”成了其陷入财务危机的最大

局限。

2、盲目的多元化战略导致企业四面楚歌

多元化投资失误往往是引发财务危机重要的催化剂。

许多具有一定积累的企业往往会选择多元化战略模式来规

避经营风险,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功的多元化投

资是以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为依托展开的。没有根植

于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战略,很难在外部扩张战略中培植

新的核心竞争能力。当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简

单地进行不相关产业的多方位投资,而不对各项目的投资

条件下的各项目的比较选

优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无视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就贸然

进行扩张,会导致投入小于产出的情况。特别是当企业投

资于完全不熟悉的行业时,如果新项目挤占优势主业的资

金,但却不产生相应的效益,那么企业因多元化投资带来

的利润不足以弥补所花费的巨额成本,就会使企业主营业

务萎缩,甚至拖垮优势主业,缺乏可持续增长能力,最终

促使企业整体财务状况恶化,导致公司产生巨额投资损失,

由此产生财务危机。

l



.

!‘!

J

.

l

.

es.!

.

三、制度性因素是引发财务危机的深层原因

1、公司治理的失效与财务危机

公司治理本身是一种制度性安排,目的是为了平衡所

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责关系,通过这一安排实现在经理

人行为的监督与约束,从而保证企业的健康运行。公司治

理结构的不完善,公司治理效率低下,一方面不能有效地

监督大股东行为,另一方面也不能对管理层中饱私囊的行

为进行约束,这就使得对于日常运行中的隐患得不到纠正。

治理结构不佳所带来的突出的问题就是控股股东长期

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大股东掏空公司资产得不到制止,从

而严重影响到上市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最终导致上

市公司陷入危机甚至破产。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

通常为一家控股公司,这种特点的一个明显缺陷,就是缺

乏对控股股东的有效监督。“一股独大”的控股结构刺激和

便利了大股东通过关联方交易从事违法违规行为。一些大

股东把上市公司当成“摇钱树”,大股东大量娜用、占用上

市公司资金,使上市公司对大股东进行巨额担保,最后将

上市公

司彻底掏空。特别是在已经连续两年亏损的ST公司

中,有不少就是因为巨额资金被大股东占用而把上市公司

拖垮的。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监督机制的不健全,“道德

风险”和“逆向选择”等公司代理问题就不能得到较好的

解决,经理人控制的局面得不到约束。从多家发生财务危

机的公司来看,其共同的问题就是管理当局涉嫌直接娜用

公司资金,管理当局不是在企业经营上下功夫,而是进行

违规炒作股票,随意处置上市公司资产,直接侵占公司资

金:对于重大的投资项目,既不通过招标等竞争机制,也

不通过正常程序报批核实;对于有风险的长期投资,不会

进行细致科学地分析和论证,不按法定程序办理,结果造

成了巨额资金有去无回,导致企业资产大量流失和浪费,

使企业陷入全面的危机。“中航油”事件就一个生动的例证。

2003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取得总

公司授权后,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在此期间,其总

伐陈夕、霖,没有经过总公司的批准却植自扩大业务范围,

j}.事期权交易。在国际油价40多美元时,中航油卖出了大

量的看涨期权;随着油价的不断攀升,中航油没有及时止

损,反而不断追加保证金,最终导致油价攀升至每桶”.67

美儿时没有资金支持,不得不“暴仓”使公司损失总计约

5.54亿美元。

2、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与财务危机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进行内部管理的需要,在其经济

组织内部建立并实施的一整套具有监督、制约和协调功能

的制度、方法和程序,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

工共同实施的一个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现代

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是产品的销售、货款的回收、物资的

采购、款项的支付,风险的防范、这些环节都与企业内部

控制密切相关,内部控制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

各个环节。

在营运资产控制方面,内部控制要求,对于任何销售、

采购都经过事先的审核之后才能批准赊销、购货;企业要

对存货的数量和状态进行定期的进行盘点,找出长期积压

和减值原因,这是保证企业及时地掌握存货可变现能力的

信息。内部控制的不健全造成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无法按

时收回。在企业物资的采购、货款的支付方面,对物资采

购计划审批不严,盲目采购,造成物资积压;对供应市场

情况不清楚,盲目定价,造成企业采购成本升高。这些问

题的存在都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因而也加重了

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在投、融资方面,内部控制


要求,企业的投融资活动应考虑规模、方式、成本、财务

结构。企业要有一致通过的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以及管理

层、股东大会的授权审批程序,从而能有效的控制企业的

筹资成本和投资方向。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往往造成投

资目不能产生预期的现金流,使企业陷入偿债危机.

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是在控制风险和舞弊所引起的财

务危机方面。为了保证企业的合理运行,建立、健全内部

控制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内部控制要求对于不相容职务

进行分离,比如资产的保管和记录相分离,授权与审批相

分离,并实行定期的轮岗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建立一个

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的风险管理系统。若是内部控制制度

不完善,缺乏牵制及约束机制,对职能部门缺乏监督、对

内外风险不加以识别和防范等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到企业

资金的安全,不能够保证企业实物资产安全有效的参与生

产经营,会给企业造成大的损失。

四、财务危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上述分析了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流动性因素、投融资

决策因素、组织制度性因素,这种内部因素又表现出一定

的层次性。现金流的供给不足、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既是财

务危机引发的最直接表现也表层的原因,而其背后隐含着

企业借贷经营模式、财务结构、投资战略选择上的误区,

以及管理和治理制度上长期得不到纠正的漏洞等制度上的

原因。引发企业财务危机往往是多种因素环环相扣、积累

到一定程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很多,除了上述分析的

三个方面的内部因素外,引发财务危机的还有外部诸如宏

观经济、法律、文化、社会、政治、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

这些不可控的外部因素需要企业及时识别、迅速做出反应;

而对于内部因素则需要通过系统的管理加以控制。许多学

者指出,企业大规模陷入财务危机既是社会资源的沉没,

也是诱导和推动企业法律制度、融资合约和公司治理创新

的最佳契机。因此,在面临财务危机时,冷静的分析所产

生的原因,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部制度,提高投资

决策科学性,同相关利益者进行重组,实现各种财务比例

的均衡,危机扭转并不是什么传奇和神话。

参考丈故:

川彭韶兵,刑精平,公司时务危机论,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5

【2】王玉文,企业财务危机成因探析,税务与经济,

2006,2

【3]韩臻聪,于丽萍,上市公司时务成因分析,经济

论坛,2005,19

【4J梁万仓,浅析上市公司时务危机的原因,决策探


,2006,06B

●岳甚先 陈 曦

中非货币经济共同体

外债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自80年代初开始,中非货币经济共同体遭遇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其主要归因于外债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考察中非货币经济共同体外债的主要

决定因素,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得出缓解债务危机的政策建议,同时为发展中国家规

避和解决债务危机提供相应的启示。本文首先对影响中非各国外债的内生因素和外

生因素展开描述性分析,然后在世界银行提供数据的基础之上,运用Panel Data

Models对1980—2001年中非六个国家22个年度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本文实证研

究的结论为中非货币经济共同体外债危机是涉及到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外部环境以

及内部管理多种因素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所以,建立一个缓解债务清偿、增加融

资渠道和方式、降低出口的不稳定性、控制人口数量以及完善经济金融制度的行动和

策略框架是发展中国家降低债务风险、获得经济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必经途径。

[关键词] CEMAC 对外债务 内生因素 外生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369(2007)6-0036-06

研究背景

中非货币经济共同体(CEMAC)是非洲最古

老的地区之一,包括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

果(布)、赤道几内亚和加蓬六个国家。二战前区

域内各国都是法国殖民地,使用同一种官方语言

———法语;二战以后,法属中非改名为法语非洲经

济合作组织。自1963年非洲独立运动之后,中非

各国开始摆脱与前宗主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各

种联系,并于1964年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札维签

署《中非关税与经济联盟》,CEMAC正式成立。同

收稿日期:2007·08·20

作者简介:岳甚先,浙江教育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师,经

济学硕士、物流工程硕士,310012;陈曦,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

士研究生,100872。

时,法属殖民地法郎(CFA)在原有的殖民地框架内

产生,并且在1994年以前一直与美元保持固定汇

率制。中非国家银行于1972年建立,作为中央银

行来维系联盟内松散的货币关系,通过发行货币和

外汇储备管理等制度安排来维系固定汇率制度以

及宏观经济和金融上的稳定。[1]因此,在整个60年

代和70年代,CEMAC各国的外债规模以及支付情

况就绝对量而言,表现出较为缓和的局面。同期,

实际GDP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均6·35%),

其他宏观经济指标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但是,自80年代开始,CEMAC的许多国家都

遭遇了宏观经济上的金融危机,其整体表现为

GDP增长缓慢(自1986—1993年GDP年均下降

3·9%~4%,八年内整个地

区GDP下降幅度达

30%左右)、贸易条件恶化导致贸易赤字、不断产

生的财政预算赤字、国际收支不断恶化、内部储蓄

率持续偏低,结果到1993年中非国家银行事实上

—36—

已经破产,CFA不得不大幅度贬值,并且给整个中

非地区带来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动荡不安。而

正如80年代的拉美地区一样,债务危机是诱发整

个中非地区宏观经济崩溃的导火索。从1985—

1994年短短九年时间里CEMAC的对外债务增长

了三倍左右,从48·81亿美元剧增到175·6亿美

元。同期,债务与出口的比率从108%上升到

142%,债务与GDP的比率从38%上升到了84%,

完全超过了经济可以承受的极限。

文献回顾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负债一般说来既不

会给当代人带来负担,也不会给下代人带来负担。

因为在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理论的框架内,宏观

经济危机是有效需求不足所导致,通过发行国债

刺激投资需求,并进而产生乘数和加速数效应,最

终带动经济复苏。面对经济发展的最后结果,最

初产生的预算赤字的填补自然不成问题。但是,

需求管理政策的有效性至少存在三个前提条件:

①经济主体不存在理性预期,因此政府支出不会

导致私人投资的挤出;②经济中存在大量失业,经

济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运行;③公共政策行

为不存在运行成本。这三个条件在CEMAC都无

法得到满足。

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的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家

们一直坚持政府财政预算平衡的信念。根据李嘉

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的研究,公共

负债只是将现在的债务转移到未来的税收,并且

对国家经济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巴罗

(1974,1987)研究了一个由信贷所支撑的财政预

算赤字政策的效应,其结论为:这样的信贷支撑对

宏观经济运行没有什么影响,并且融资方也不会

成为经济政策牺牲品,因为经济行为主体完全能

理性预期到贷款税收的上升。因此在考虑财产代

际转移的情况下,经济行为主体将构建一个与国

债等值的储蓄额,这一发现也被称之为李嘉图-

巴罗等价理论。所以,在理性预期的假定下,公共

负债的支出仅是对私人投资的替代,需求管理政

策完全无效。

既然公共负债对经济刺激产生的作用甚微,

那么国家通过负债来刺激经济增长就必定存在相

当的成本。其中,Dittus(1989)研究了财政压力和

债务的还本付息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且指出在发

行债券和偿还债务之间存在巨大的债务成本关

系。这一点在Krugman(1988)、Sachs(1989)[6]、

Froot(1989)和Calvo(1989)的经验研究中得到了证

实[4],他们的研究表明不断累积的债务及其利息


的支付就是对未来的税收,事实上通过溢出效应

抑止了投资,不仅降低了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同时

削弱了政府的可信度。在Claessens(1990)和

Warner(1992)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外债支付是对经

济产生消极影响的重要因素。另外,债务增长、利

息支付与出口额之间的比率对国家私人资本的形

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最近对非洲地区债务问题展开研究的是

Burnside和Dollar(1997),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通

过国际负债来刺激经济增长只能存在一个很好的

政策环境之下,如果缺乏一个有效的政策调整计

划,那么将资源转入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将可

能导致极高的运行成本。[3]另外,Svendsson(1999)

在对外负债与非洲国家采用有效改革政策的时间

上存在的不一致性问题,运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

择建立了一个更加理论化的模型支持了上述观

点。他的模型表明,虽然许多政治、经济变量在影

响着一个国家的外债规模,但是由于在非洲国家

内部不存在债券的二级市场,因此非洲国家的国

际贷款完全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不是一种经济行

为。所以他认为非洲国家严重的外债问题就像是

很高的边际税率一样,大大的抑止了非洲国家经

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益处。

因素分析

CEMAC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债务危机

不能简单的归因于债务人国家、债权人国家或者

是商业银行,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同时运用的

—37—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7年第6期

政策手段导致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危机,而且

为之付出的调整成本也将由所有的人承担。下

面,我们对导致CEMAC债务危机的各种因素划分

为内生的因素和外生的因素两大类分别进行阐

述。

1·内生因素

(1)腐败因素。在冷战期间,西方国家由于政

治原因给予中非各国或其腐败领导者大量贷款。

当然,为了获得这些贷款,这些领导者出卖了自己

国家的利益。虽然对债务的审慎管理和国际金融

资源的有效使用是国家政府首脑的责任所在,但

是事实证明中非各国外债处置失当,腐败盛行、权

利滥用不仅浪费了所借外债,而且使得经济上的

清偿能力不断下降。正是这种政治上的腐败与国

外经济利益的联系诱发了CEMAC的外债风险。

(2)人口剧增。众所周知,人力资源在经济和

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

自60年代开始CEMAC却经历了一个经济理论上

的悖论。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从1965—1993

年,教育适龄人口受学校教育的比例从41%上升

到69%,健康和营养指标也在同步上升。但是,

同期按人口平均

计算的年收入却从734美元下降

到483美元。[7]对此的解释是在实际GDP一直停

滞不前的同时,人口却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表

1描述了1963—1998年CEMAC各国人口增长率

的情况,同期区域内的总人口翻了一番。人口剧

增导致了中非各国不断借入外债以支付不断增长

的教育、培训和健康方面的财政支出。因此,整个

表1 中非货币经济共同体人口增长率[2]

单位:%

中非

共和国

乍得赤道

几内亚

喀麦隆刚果加蓬

1963—1973 1·5 1·9 1·7 2·4 1·9 2·5

1973—1980 2·2 2·1 1·7 3·1 4·7 3·0

1980—1988 2·7 2·4 1·9 3·5 3·9 3·5

1988—1998 3·2 6·5 1·3 12·7 2·5 1·3

数据来源:《非洲发展报告》,IMF,2002。

中非都深深的陷入了马尔萨斯陷阱之中,根本无

法从贫穷—多生—负债—贫穷的恶性循环中寻找

到有效的发展途径。

(3)不适当的发展模式。为了夺回在经济和

社会基础上失去的时间,CEMAC各国制定了规模

庞大的赶超计划,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教育、医

疗、能源和环境等方面,同时却忽视了对农业的投

资。这些项目要么经济需求并不强烈,要么尚未

具备管理能力,因此这些投资项目的回报率很低。

同时,不断上升的利率和不断累积的利息佣金已

经阻碍了贷款的进一步获得,并且淘空了中非各

国的外汇储备。因此,CEMAC各国发展模式中的

投资项目收益率偏低、在基础投资与市场需求之

间缺乏权衡、强有力的行政管理和监督制度的缺

乏、模糊不清的发展目标和规划、不完善的会计审

计制度是CEMAC外债危机的又一重要因素。[8]

(4)资本外逃。在债务危机中扮演重要角色

的另外一个因素是资本外逃。虽然很多发展中国

家通过借款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是CEMAC各

国却将自己国家急需的资源用于装备军队、去欧

洲购买私人财产和奢侈品,这样直接导致了大量

资本的外逃。因此,寄希望于外债产生的乘数作

用根本无从谈起。

2·外生因素

(1)自然因素。干燥、洪水、蝗虫和其他自然

灾害多次影响乍得、喀麦隆北部以及中非共和国

的部分地区,致使这些国家的农业生产一直处于

崩溃的边缘。这样不仅降低了食品、谷物和初级

的出口,缩减了公共财政收入的来源,而且昂贵的

进口导致了大量的贸易赤字。

(2)石油危机。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使得石

油价格迅速上升,这是中非国家出现收支平衡赤

字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燃料、原油成本的上升,

当时没有发现石油的中非各国不得不以它们所获

得贷款的2~3倍的资金去维持1970年以前的发

展水平。比如说乍得、中非、赤道几内亚这些国家


所获得的全部外汇实际上都拿去支付石油美元

了,因此在两次石油危机之后,这些国家的经常账

户赤字开始猛烈攀升。

—38—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7年第6期

(3)贸易条件恶化。导致外债危机的另外一

个重要因素是贸易条件的恶化。中非国家初级产

品的出口是根据联合国进口制成品价格指标来进

行调节的。由于受到工业化国家周期性经济衰退

的影响,仅1981一年的时间这些价格就跌落了

20%~30%,成为二战以来的最低点。贸易条件

的恶化,随之而来的是出口减少导致经常账户的

严重不平衡,国外收益开始实质性的减少。

(4)法属殖民地的债务合约。为了输出金融

资本和扩大产品市场,法国同意向其原殖民地提

供短期和中期的信贷,或定向为“CEMAC发展”的

融资提供担保。这些金融资本垄断了中非各国的

贸易、运输、种植、森林开发等等,试图将原法属非

洲带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但是,中非各国的人

民却无法拥有对原料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基本自

决能力。因此,财政开支的乘数效应和金融资本

的进入只能让这些新的经济殖民主义者获利。

经验分析

根据K·O·Ojo(1989)对非洲30个国家的经验

研究得出:非洲国家自1976—1984年间债务与

GDP之比(DGDP)、出口(X)、进口与GDP之比

(MGDP)以及GDP增长速度(TCGDP)之间存在着

紧密的联系[5],即:

DGDPt=β0+β1Xt+β2MGDPt+β3TCGDPt+μt(1)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

我们将对此模型进行一些修正。CEMAC外债的

恶化程度将近似的表示为债务与GDP的比例

(DGDP),解释变量为债务清偿与出口的比率

(DSEX)、进口与GDP的比率(MGDP)、GDP的增长

速度(TCGDP),另外再加上人口变量,以人口增长

率(POP)表示。模型变量的选择主要是基于

CEMAC各国政策、经济和金融的现实情况,DSEX

的经济含义为现金流量的变化情况;MGDP表明

与经济收入的创造能力相比的进口比率;GDP增

长率决定了经济发展在量上的进步。另外,考虑

到回归系数之间的可比性,我们将回归方程以对

数形式表示,这样也有助于说明解释变量与债务

之间的弹性关系。但是,由于中非各国GDP的增

长率在较多年份中为负,因此TCGDP例外。最

后,我们得到如下基本计量模型:

lnDGDPit=β0+β1lnDSEXit+β2lnMGDPit+β3TCGDPit

+β4lnPOPit+μit(2)

表2 中非货币经济共同体外债回归分析

因变量:外债与GDP之比的对数值

Pooled Model FEModel REModelDynamicModel

Log

(LnDGDP)

0·94***

(0·03)

LnDSEX0·39***(0·04)0·38***(0·04)0·37***(0·04)0·05**(0·02)

LnMGDP-0·04(0·11)-0·04(0·11)-0·04(0·1)0·03(0·03)

TCGDP-0·01***(0·01)-0·01***(0·01)-0·01*

**(0·01)-0·01***(0·001)

LnPOP1·89***(0·17)1·89***(0·17)1·81***(0·17)0·11(0·44)

ID22·86***(0·26)

ID31·45***(0·17)

ID44·34***(0·30)

ID58·18***(0·63)

ID65·04***(0·45)

Con-6·57***(0·48)-2·93***(0·21)-2·85*(1·06)0·002(0·02)

F 53·02 54·92

R-sqare 0·79640·64(within)

Wald chi2 2935·84

LR Chi2 109·22

注:(1)表中括号内为标准误。(2)***表示1%水平上显

著,**表示5%水平上显著,*表示10%水平上显著。

数据来源: World Bank. Global Finance Development.

Washington, 2002; World Bank. World Debt Tables. Washington,

2002,1

—3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7年第6期

模型(2)中下标t表示年份,i表示国家下标。

本文使用的年度数据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整

理而成,为覆盖了1980—2001年期间CEMAC所

属六个国家的一个Panel Data,总计132个观测

值。Panel Data的回归方法根据对非观测效应的

假定不同,主要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

Model)和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Model)。与

此同时,将国家虚拟变量(Dummy Viable)引入模

型中,将Panel Data作为混同数据(Pooled Data)回

归的结果当作基准回归(Benchmark Regression)。

另外,考虑到因变量一阶自回归的情况,将前一期

的DGDP引入当期的回归模型当中,采用了

Arellano-Bond Dynamic Panel-Data估计模型,同

时这一模型的引入主要是对CEMAC债务的累积

效应进行分析。表2分类报告了这四种模型的回

归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CEMAC公共外债危机可

以由模型中的宏观经济变量得到很好的解释,当

然,对各解释变量的说明与CEMAC的政治、经济

和社会现实紧密相关。首先,四个模型的回归结

果,特别是前面三个模型的回归结果保持了高度

的一致性,即DGDP与DSEX和POP之间存在显

著的正相关性,而与TCGDP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

关性。DGDP与DSEX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说明CEMAC的债务清偿数量越多,外贸出口越

少,那么与GDP相比的外债数量将急遽上升。也

就说,增加债务清偿数量、减少外贸出口将缩减现

金流量,导致CEMAC只得通过债务累积的方式维

持其国际收支的平衡。对此的政策含义是减少债

务清偿的数量、特别是降低外债存量的利息支付

以及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是减轻中非各

国外债危机的首要方法。DGDP与POP之间显著

的正相关性则说明人口增长是导致CEMAC外债

危机的又一重要因素。人口的爆炸式增长降低了

一个国家人均年收入水平,同时由于新生幼儿越

来越多、劳动年龄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

断上升,这样迫使政府从私人部门抽调资金增加

对教育、健康和培训的投资,从而迫使政府通过举

债维持其公共支

出。而DGDP与TCGDP之间的

负相关性则与1980—2001年期间CEMAC债务不

断增长,GDP增长速度缓慢,甚至在1/3的年度中

为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其次,在第四个回归模

型中,滞后一期的DGDP与当期的DGDP之间存

在的显著正相关性说明CEMAC各国的债务危机

具有强烈的累积倾向。最后,虽然前面三个回归

模型与第四个回归模型在确定变量MGDP前的回

归系数的符号时出现了相反的情况,但是其t值

都是不显著的。从理论上看进口恶化了贸易的平

衡,国民收入由于外贸的乘数效应而减少,这样将

导致外债的借入以便融资。但是,进口的最终决

定因素还是在于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行政扭

曲以及社会与政治的冲突程度等因素。因此我们

认为进口在CEMAC的债务危机中是不相关的

因素。

结论及启示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导致CEMAC外债

危机的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并试图提出相应的政

策主张来缓解目前中非各国的债务危机。同时为

发展中国家规避和解决债务危机提供相应的启

示。通过计量分析可以得出:GDP的增长速度、出

口的增加以及债务清偿的减少对降低公共外债有

着显著的正面影响;人口增长却加重了中非各国

的外债负担,马尔萨斯陷阱的幽灵仍然盘旋在中

非各国的头顶;而债务的累积效应是导致债务危

机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进口对债务危机并没有

显著的影响。经济增长缓慢、过度的债务以及公

共政策系统的不确定性事实上已经成了CEMAC

的主要问题,多年的债务累积成为了CEMAC未来

发展的桎梏。因此,我们对CEMAC债务危机之后

二十年中所犯种种错误的反思以及对整个发展中

国家外债风险的启示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当前发生的贷款必须认真地进行分

析,特别是从未来的角度和对当前国家预算的影

响着手。如果当前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不

确定的,没有强劲的需求且没有产生相应的预算

来源,那么轻率的举债就非常令人费解。同时,在

—40—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7年第6期

对付流动性债务危机问题方面,CEMAC各国并没

有提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往往通过借入新债

的方式暂时度过流动性危机,其结果却导致了债

务总量的不断累积。因此,在对付外债的存量和

流动性问题上,审慎原则对整个发展中国家而言

都是其首要前提。

其次,依靠外债刺激经济发展必须依赖于一

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对私人部

门的投资。事实上,宏观经济管理环境、产业政策

以及商业的、财政的和区域的政策都会影响经济

活动环境的稳定性,对此的经济改革

将会提高债

务投资的利用效率。同时,出口额的增长是发展

中各国必然面对的问题,为了加强外债的偿还能

力,并且应对变化多端的国际贸易条件,出口需要

一个动态性的增长而不能局限于仅有几个产品的

出口,这样才能规避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

再次,CEMAC债务危机已经充分说明债务管

理效率的重要性。处理外债问题的关键是创造其

外债流动性的条件以及从国际融资中获得持久解

决流动性问题的能力,不能带来生产性投资的巨

额借款将给借贷双方留下灾难性的隐患。因此,

加强制度的约束和管理的完善对目前发展中国家

的经济增长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克服

债务问题的基本制度限制。

最后,人口因素是影响公共债务危机的政治、

经济过程的一个永恒因素。为了有效缓解中非各

国的外债危机,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是当

务之急。总而言之,CEMAC公共债务危机是涉及

到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管理等

等各种因素的一个复杂的整体发展过程。因此,

本文的政策建议集中强调建立一个适合缓解债务

清偿、增加融资的渠道和方式、降低出口的不稳定

性、控制人口数量以及完善经济金融制度的行动

和策略框架是发展中国家降低债务风险、获得经

济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必经途径。

注释:

[1]值得注意的是:中非国家银行拥有法国财政部的

账户,并且在法国和CEMAC所签署的货币合作条款下运

作,以帮助中非国家银行维持其固定的币值;同时,

CEMAC通过该账户实现外部融资的支持来维持收支平衡

所带来的赤字。另外,自70年代中期开始,中非国家银行

的政策目标开始从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保障向“经济

发展的火车头”转移。这些制度安排为CEMAC各国80年

代的外债危机埋下了伏笔。

[2]African Development Bank·Statistics chosen on African

countries·Volume XVIII, CEMAC, 2001

[3]Burnside, C·Capital Utilization and Returns to Scale·

NBER working paper, 1997, No·5125

[4]Krugman·Financing orgiving has debt overhang: Some

analytical notes·Newspaper of development economic, 1989,

Vol·29 Washington

[5]K·O·Ojo·Determinants de l’endettement exterieur des

PPTE: cas de la Cote d’Ivoire·African Development Bank

working paper, 1989

[6]Sachs, J·Will the Banks Block Debt Relief? NewYork

Times, March 1989

[7] World Bank·Global Finance Development·

Washington, 2002

[8]Xianguo Yao and Likondzabeka Francois·Crisis of the

Models of Development and Rise of Poverty in Central Africa·

China-USA Business Review, Feb·2005:32-36

(责任编辑:张晓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