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名医时毓民

儿科名医时毓民

儿科名医时毓民
儿科名医时毓民

儿科名医时毓民

时毓民(1938年-),男,汉族,安徽寿县人。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现任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理事,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上海市卫生局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二届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1997年被美国柯尔比科学与文化信息中心医学部推荐为著名国际替代医学儿科专家。

时毓民-从医经历

时毓民是复旦大学儿科医院中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他不仅是中西医两个学科都很精通的专家,他也是中国治疗儿童性早熟的开拓者之一。提起他治疗儿童性早熟还要从他的中医老师,上海市儿科领域著名的老中医顾文华说起,是顾文华老师为时毓民开启了中医学的大门,也是在跟顾文华老师的学习与合作中,时毓民逐渐成了一位名医。

他在很多疾病当中用他的思维他的经验,做了许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使一些病在他的手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关于儿童性早熟方面的情况,传统的医学文献中很少有记载,在儿童生长发育方面记载较多的是儿童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病症。二十多年前,顾文华和时毓民在门诊中发现一些10岁左右的儿童性特征发育比较明显,比

正常儿童要提早4-5年,由于这种现象对女童有一定危害,于是就开始了对这一现象进行跟踪研究。

临床的治疗效果使时毓民坚信中医对治疗儿童性早熟将大有作为,于是他更加投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由于早熟发生后对儿童生理以及心理都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节律被扰乱了,因此儿童性早熟也成了一个国际医学界非常关注的课题。

就是说真性性早熟这部分小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80%以上属于特发性性早熟,这一部分小孩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提前启动,造成他性激素的水平提前升高,造成各个脏器生长发育提前产生,然后就是骨骺由于性激素的水平提高,会引起提早的闭合,最终会影响小孩的最终身高。

在治疗儿童性早熟方面,时毓民走在了同行的前面,他率先采用中医的理论和手段对性早熟的患儿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二十多年的临床积累,他慢慢摸索出了患儿的发病规律,最后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时毓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快乐的童年时光,使他更多一份对年少时的怀念。他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儿科医院,由于刚刚毕业许多临床中的疾病,他看起来比较棘手,正当他困惑时,医院刚好举办一个为期一个月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为了使自己多掌握

一些技能,时毓民就报名参加了这个学习班。就是这短短的一个月,时毓民被中医学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时毓民感到中医学与西医学有许多不同,中医学从脏腑功能角度来解释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许多疾病,并主张用调理的方法进行治疗,这使时毓民在应用中感到了中医的实用价值。他认为小儿他是脾常不足,肾常虚,肝常有余。这个论点那么一直延续到现在,都是用这个论点,因为脾是后天之本,生血之源,气血之源。所以如果是后天脾胃失常的话,那么即使先天之本是很好的,他也会生很多病,如果调整好脾胃以后,那么他的抵抗力能明显增加,从现在医学来看,除了消化系统以外跟免疫也有很大的关系。

时毓民说他从西医跨到中医,从治疗一般的儿童疾病到治疗儿童性早熟,他要感谢他的中医老师顾文华,是顾文华老先生引领着他走了一条捷径,他也庆幸自己了解了许许多多中医治疗之法。正是这些方法使他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他还说中医治疗儿童性早熟只是刚刚开始,今后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时毓民1938年出生,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擅长治疗哮喘、性早熟等儿科疾病。

时毓民-曾任职务

196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1978~1980年于上海市七届西学中研究班学习。1986年晋升为副教授,任中医科主任、中

西医结合研究室主任。1990年晋升教授,1993年聘为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市卫生局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等职。临床方面擅长治疗哮喘症、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儿童性早熟症。

时毓民-荣誉成就

已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3名,第二届全国名老中医经验继承班学员1名。正在培养上海市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跟师学习班学员1名。已发表论文96篇,其中国外5篇。出版著作16本,如《儿科疾病研究》、《儿童支气管哮喘》、《儿童性发育异常的防治》、《中西医结合学》、《中医治疗疑难杂病秘要》等。在科研方面先后获卫生部、国家中医管理局、上海市、上海市卫生局等科研成果奖7项。1997年被美国柯尔比科学与文化信息中心医学部推荐为著名国际替代医学儿科专家。

时毓民-学术观点

一.小儿治病重在健脾助运。

脾主运化生理作用、包括运化水谷精微与运化水湿两方面,这两方面的作用都是通过脾的生理功能来完成,中医称脾主运化脾的这一生理功能关系着人体的消化、吸收,对小儿来讲尤为重要。

运化水谷精微,主要指脾有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食物经过消化后,其中的水谷精微须由脾来吸收,上输于心脉至肺,转输到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各个组织器官。《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离,脾的这种功能强健,习惯上称为健运,因此,脾气健运,则消化吸收运输功能旺盛,反之如果脾气不健运,则消化吸收运输功能失职,患儿可出现纳呆,腹胀,腹泻,消瘦及营养不良等症。所以中医称脾为后天之本。

运化水湿,主要指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脾在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把人体所需要的水份运到周身各组织中去,以发挥其滋养濡润的需要,代谢后的水液,通过肾,膀胱的功能排出体外,如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水湿凝聚为痰,溢于肌肤为水肿,停留肠道则泄泻,留于腹腔为腹水等。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失健运的病理变化及其证论

脾失健运小儿脾失健运往往由喂养不当或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或由外感风寒或风热,影响脾的健运,表现为纳食减少,甚至拒食,久而久之可见面色萎黄,生长缓慢,舌质正常或淡,舌苔薄白,脉细。治宜健脾益气。方选四君子汤或异功散之类,佐以消导和胃之药。小儿运化功能尚未健全,而生长发育所需水谷精气却较成人更为迫切,故常易为饮食为伤,出现纳呆,积滞等症,《育婴家秘》所说的小儿脾常不足。不合理的喂养方法,暴饮、暴食均可引起脾失健运,《素问·痹论篇》中说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其症主要为突然纳呆,嗳气酸馊,

腹胀等。舌苔黄腻,大便酸臭或便干不畅。治宜清热消导和中。方选连朴饮或藿香正气散加减。

运化水湿功能失常临床常见形体较胖,但喉中常有痰声漉漉,不咳或偶咳,同时可有纳呆,面部为奶癣,舌苔白腻或薄白腻,投以多种抗生素无效,应治宜健脾化湿,方选二陈汤加减,或六君子汤加减,往往能奏效。小儿脾胃薄弱,无论感受外邪,内伤乳食,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引起腹泻,故《景岳全书》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盖脾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之运化,使脾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不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爱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化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证见小儿久泻不愈,反复发作,同时伴有面黄肌瘦,舌质正常或淡,舌苔薄白,多见于迁延性腹泻或慢性腹泻,治宜健脾助运,固涩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

二.小儿性早熟源于肾的阴阳失调。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如果小儿肾的阴阳不平衡,可出现胃阴不足,相火偏旺的症候,发育提前出现。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脾肾阴虚是关键。因此,在治疗方面采用滋阴泻肝肾火法,取得显著效果。长期应用滋阴降火中药,可以延缓骨龄的增速,有效于改善最终身高,是治疗性早熟的理想中药,但需长期服用至青春发育期。

时毓民-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经验

小儿急性腹泻由EPEC引起,时毓民认为是小儿腹泻中的重要病因,占有一定地位。EPEC的主要类型是O125B15,临床特点是症状一般轻,发热不高,大便每日多在10次以内,但病情较迁延。细菌性痢疾在婴幼儿时期仍是腹泻的重要原因,可培养出痢疾杆菌,值得引起重视。空肠弯曲杆菌是近年发现引起急性腹泻的病原之一,表现有发热,头痛,寒战,呕吐,并伴有脐周疼痛,大便呈水样有恶臭,部分有血及粘液。多见于7-9月份,是空肠弯曲杆菌肠炎的特点。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腺病毒感染也可以引起腹泻,一般不局限于婴幼儿,季节性不强,与引起呼吸道感染的腺病毒不同,在组织培养中不能繁殖,病毒在大便中排出量多,电镜中易找到。

婴幼儿腹泻急性期以湿热型多见,经统计学处理与病原阳性的湿热型所占比例无显著性差异。在各种病因腹泻中以轮状病毒引起湿热型最多,此因婴幼儿腹泻以感染性多见及小儿腹泻常伴有发热和脱水之故。在治疗上应以清利湿热为主,对腹泻次频量多的患儿适当加用少量收敛之品。

验方

一、增液合剂

组成:生地、女贞子各12克,玄参、麦冬、石斛各9克,生白术15克。阴虚明显加当归9克,生白芍12克;腹胀便坚4-5天能便一次者加枳实9克。

主治:小儿虚证便秘,常有口渴,手足心热,盗汗。夜寐不安,面颊升火,眼分泌物多,鼻衄等症状。

方解:小儿虚症便秘以肠燥伤津多见,在增液汤的基础上加用石斛、当归、生白芍、女贞子养阴润肠,枳实行气除痞。实验证实枳实、石斛均有增强胃肠蠕动的功能,随着大便通畅,食欲增加,内热症象也减轻或消失,因此,增液合剂治疗小儿便秘效果满意,此药副作用小,但对年幼小儿应先试用半剂,以免产生腹泻。

二、木茴散

组成:木香、小茴香、陈皮各6克,乌药、川楝子、延胡索、香附、槟榔各9克,干姜、甘草各3克。

主治:痉挛性肠绞痛,属气滞寒凝型,平时体质较好,突然腹痛,面色发青,肢冷甚或呕吐,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方解:本方茴香温中散寒止痛;干姜加强温中散寒作用;木香、槟榔行胃肠之气而导滞;乌药、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香附、陈皮调理脾胃之气。综观全方多用行气之品以通利气机,则腹痛可除。

三、润肺方

组成:沙参、麦冬、阿胶(烊冲)、百合、山药、扁豆、杏仁、乌梅各9克,粟壳、甘草各3克。

主治:顽咳,属肺脾阴虚型,干咳无痰或少痰,夜咳甚,面色潮红,纳呆少食,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方解:本型为久咳耗肾液,津液不能上润于肺,改肺阴不足,故用阿胶、沙参、麦冬、甘草滋阴润肺;山药、扁豆养阴健脾;杏仁止咳降逆;百合润肺止咳,助养肺阴之力;粟壳、乌梅收敛肺气。

四、地芪补肾汤

组成:黄芪15克,生地、玄参、生地榆、黄柏、鹿含草、芡实各9克,茅根30克。

主治:迁延型肾小球肾炎,属气阴两虚型,血尿明显,咽部常痛,颜面时潮红,手足心热,饮食少思,神倦乏力,舌偏红,脉细数。

方解:方中黄芪益气补脏,生地、玄参、黄柏滋阴泻火,芡实益肾固精;鹿含草补肾,配芡实、黄芪可减少尿蛋白;生地榆、茅根清血止血。

五、补肾方

组成:熟地、山茱萸肉、丹皮、茯苓、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各9克,当归、肉桂各6克,甘草3克。

加减:黄疸加茵陈30克,山栀、大黄(后下)各9克;气虚乏力加党参9克,黄芪15克;脾大加赤芍、炙鳖甲各9克。

主治: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属肾阴阳两虚,面色苍黄,语言低微,心悸气短,脾肿大,舌质淡胖,脉濡弱。

方解:方中熟地滋阴补肾为主药;山萸肉、当归补益肝脾精血;丹皮、茯苓调协肝脾;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补肾助阳;肉桂温阳暧肾,以鼓舞肾气。以上诸药合用滋养而不腻,温肾而不燥,为补肾养血的有效方剂。

证治经验:治疗小儿夏季热

小儿夏季热又名暑热症,是由于小儿体温调节功能未臻完善所致。21例中男16例,女5例。以往有夏季热病史。病程: 2周-1月,最高体温(肛温)38℃-39℃症状有口渴,多尿,少汗或无汗,纳呆,所有病例用过多种抗生素无效,临床检查确诊为夏季热。治疗主要方药有:生石膏或水牛角各30克,寒水石10克,鲜藿香、佩兰、玄参各9克,乌梅、生甘草各4.5克。热高无汗加淡豆豉、香薷;多尿加蚕茧10枚;气虚加太子参15克;21 例共服药4-21贴,平均9.81

贴。结果:痊愈13例;好转5例;无效3例。有效18例退热时间为2-13天,平均5.27天。有效率85.7%,痊愈率61.9%。

体会: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消渴"、"暑病"、"疰夏"范畴,治疗多以扶正为本,兼以清暑。

医案

案一、闻××男3岁门诊号:41632

初诊:1997年8月13日。反复流涕咳嗽三月。入幼儿园后,反复流涕咳嗽,盗汗淋多,便干,二日一行,胃纳不佳,夜寐不宁。咽(+),肺(-),舌白,苔薄,脉细数。外感风热肺虚,疏风健脾润肺。

银黄连翘(各)9g 蝉衣5g 牛蒡子9g 炒白术9g 防风9g 山药15g 六曲9g 甘草4.5g 前胡9g 14贴

反复感染肺脾两虚。诊断:上感。

忌生冷,油炸品。

二诊:97年8月27日。涕止,小溲短数,多汗,咳减,舌红苔白,脉细数,宜健脾益气。

黄芪12g 太子参12g 麻黄根3g 桑叶9g 煅龙骨、煅牡蛎各30g 五味子4.5g 北沙参9g 麦冬6g 前胡9g 百合10g 桑螵蛸3g 生草4.5g 14贴

三诊:97年9月10日。无咳,盗汗减,拟健脾益肾。上方加金樱子10g、菟丝子6g。14贴

案二、王××男8岁门诊号:91760

初诊:98年3月4日。

主诉:咳嗽二周。

现病史:咳嗽反复,痰多难咯,用抗菌素,效果不显,尤以晨起咯甚,胃纳尚可,盗汗时作。

舌质淡,苔薄腻,脉细数。

检查:咽(+),肺闻及干罗音,S(-),腹(-)

实验室检查:X:二肺正常。

辨证分析:痰浊恋肺,宣肃失司。

治则治法:宣肺化痰止咳。

方名:三拗合二陈汤出入。

方药:炙麻草6g 杏仁3g 甘草3g 半夏9g 陈皮5g 百部9g 延胡索6g 射干4.5g 桔梗4.5g 炙苏子7g 黄芩9g 炒白芍9g 鱼腥草15g 7贴

诊断:(中)咳嗽症型:痰浊恋肺。

(西)上呼吸道感染

医嘱:忌生冷,油炸品。

二诊:98年3月11日。咳减,痰少,胃纳尚少,二便尚调,舌淡,苔薄,脉细数,二肺(- ),痰浊未清,再拟清化痰热。

桑叶桑白皮(各)9g 杏仁3g 半夏9g 百部9g 黄芩9g 前胡6g 蝉衣5g 射干4.5g 桔梗4.5g 冬瓜子9g 甘草3g 7贴

三诊:98年3月18日。咳嗽已瘥,胃纳尚可,二便调,舌淡,苔薄,脉细数,二肺(-),肺脾两虚,拟健脾润肺。

黄芪15g 白术9g 茯苓9g 甘草3g 北沙参9g 麦冬6g 前胡9g 蝉衣5g 紫菀9g 丹参15g 鸡内金6g 陈皮5g 炒谷芽15g 14贴案三、金××男7岁门诊号:41734

初诊:98年4月29日。咳嗽二月。咳嗽痰多,夜间尤甚,胃纳尚可,二便尚调,抗菌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咽(-)二肺(-),舌淡苔薄,脉细数。肺脾二虚,痰浊阻滞。拟清肺健脾化痰。

北沙参9g 麦冬6g 陈皮5g 半夏9g 茯苓9g 甘草12g 百部9g 黄芩6g 蝉衣5g 桔梗4.5g 延胡索6g 鱼腥草15g 生黄芪15g 甘草3g 14贴

忌生冷、刺激。

二诊:5月13日。咳嗽已减,痰少,胃不佳,二便尚调,舌淡,苔薄,脉细数,二肺(-),肺脾二虚拟健脾润肺活血。

北沙参9g 麦冬6g 生黄芪15g 白术9g 茯苓9g 甘草3g 丹参12g 桃仁9g 百部9g 酒半夏9g 前胡6g 蝉衣5g 太子参5g 辛夷6g 14贴

三诊:5月27日。咳嗽已瘥,盗汗,胃尚可,二便尚调,舌淡,苔薄,脉细数,二肺(-),肺气不足,拟健脾益气。

生黄芪15g 白术9g 防风5g 北沙参9g 麦冬6g 丹参15g 陈皮5g 酒半夏9g 淮山药15g 当归9g 延胡索6g 蝉衣5g 百部9g 桔梗4.5g 甘草3g 14贴

案四、宣×男7岁门诊号:31946

初诊:98年1月21日。咳喘二周。咳嗽、气喘,痰阻不畅,咳甚不能安卧,服用"美喘清"、"博利康尼"等,喘咳未除,曾患肺炎5次,气喘7次,面色萎黄,胃纳不佳,大便干结,盗汗,淋多,有过敏性鼻炎史。舌淡,苔薄,脉细数,二肺呼吸音粗,有散在性哮鸣音,心(-)。痰浊阻肺,宜肃失司。拟宜肺平喘,化痰止咳。三拗汤加味。不佳,二便不畅,舌淡,苔细,二肺呼吸音粗,痰浊未清,再拟宜肺清热化痰。

桑叶桑白皮(各)9g 杏仁9g 炙百部9g 炙地龙9g 黄芩6g 紫菀9g 前胡6g 蝉衣5g 僵蚕9g 象贝9g 葶苈子9g 大枣6枚甘草3g 7贴

三诊:2月11日。咳减,痰少,时有流清涕,胃纳不佳,二便自调,盗汗甚,舌淡,苔薄腻,脉细,二肺(-),肺热脾虚,拟宜肺清热止咳。

桑叶皮9g 杏仁3g 半夏9g 陈皮5g 黄芩6g 前胡6g 蝉衣5g 太子参15g 黄芪15g 防风5g 白术9g 紫菀9g 辛夷6g 百部9g 甘草3g 7贴

四诊:2月18日。咳嗽仍作,有痰,胃纳不佳,二便自调,盗汗,舌淡,苔薄腻,脉细,二肺(-),脾虚肺热,营卫不和,拟健脾清肺调和营卫。

桑叶桑白皮9g 杏仁9g 炙百部9g 黄芪15g 白术9g 防风5g 延胡索6g 蝉衣5g 太子参15g 桂枝3g 炒白芍9g 红枣6g 龙骨牡蛎(各)30g 麻黄根9g 淮山药15g 甘草3 g 14贴

五诊:3月4日。近又新感,晨起流涕,咳嗽,无喘,胃纳尚可,二便自调,舌淡,苔薄,脉细,二肺(-),咽(+)。新感外邪,宜肃天司,拟疏风散寒,化痰止咳。

荆芥防风9g 蝉衣5g 前胡6g 黄芩6g 百部9g 杏仁9g 紫菀9g 半夏9g 陈皮5g 鱼腥草15g 桔梗4.5g 甘草3g 7贴

六诊:3月11日。感冒好转,无喘,胃纳尚可,二便自调,盗汗减,舌淡,苔薄,脉细数,二肺(-),体虚质薄,拟健肺益气调和。

黄芪15g 白术9g 防风5g 太子参15g 淮山药15g 丹参15g 黄芩6g 陈皮5g 半夏9g 百部9g 前胡6g 蝉衣5g 红枣6枚甘草3g 14贴

七诊:3月25日。患儿症情稳定,无喘,胃纳尚可,二便自调,盗汗减,舌淡,苔薄白,脉细,二肺(-),脾虚质薄,拟健脾益气活血调理。

黄芪15g 白术9g 防风5g 丹参15g 淮山药15g 太子参15g 陈皮5g 茯苓9g 半夏6g 前胡6g 蝉衣5g 炒谷芽12g 甘草3g 红枣6枚14贴

案五、陈×男5岁门诊号:61776

初诊:97年9月24日。咳嗽阵作二周。咳嗽阵作,痰阻不畅,恶心,无热,二便自调,胃纳尚可,盗汗淋多。舌淡,苔薄腻,脉细,二肺呼吸音粗。痰热恋肺,宜肃失司,宣肺止化咳。

炙麻黄4.5g 桃仁9g 百部9g 焊菜12g 败酱草12g 桔梗4.5g 蝉衣5g 僵蚕9g 北沙参9g 当归9g 蜜桔叶(各)9g 川贝粉(吞)2g 甘草4.5g 14贴

忌生冷,油炸品。

二诊:10月8日。咳嗽减轻,痰多,大便干结,胃欠佳,舌淡,苔薄,肺细,二肺(-),肺失宜肃,拟治以清热。

炙麻黄4.5g 桃仁9g 淡黄芩9g 陈皮5g 半夏9g 太子参10g 北沙参9g 蝉衣5g 射干4.5g 僵蚕9g 蜜橘叶9g 甘草4.5g 14贴

三诊:10月22日。咳减,无涕,痰少,二便自调,咽(+)。舌红,苔薄,脉细。二肺(-) 。拟清化痰热。

桑叶桑白皮(各)9g 酸枣9g 百部9g 北沙参9g 黄芩6g 紫菀9g 前胡6g 太子参10g 射干4.5g 红枣9g 甘草3g 蝉衣5g 鱼腥草15g 14贴

四诊:11月4日。无咳,盗汗,胃尚可,二便自调,舌淡,苔薄,脉细,二肺(-),脾肺二虚,拟健脾润肺。

黄芪10g 太子参10g 麦冬6g 五味子3g 蝉衣5g 防风5g 黄芩6g 射干4.5g 麻黄根9g 陈皮5g 煅龙骨、煅牡蛎各30g 淮山药9g 扁豆10g 14贴

案六、周××男6岁门诊号:71690

初诊:97年3月19日。咳嗽反复一年,痰多,X摄片示:间质性肺炎。胃纳不佳,二便自调,盗汗淋多。咽(-),二肺(-)。舌淡,苔薄,脉细数。脾肺二虚,拟养阴润肺活血。

北沙参9g 麦冬9g 丹参15g 当归9g 百部9g 僵蚕9g 淡黄芩9g 紫菀9g 前胡9g 蝉衣4.5g 射干4.5g 生芪15g 甘草3g 14贴医嘱:忌生冷、油炸品。

二诊:4月2日。近有外感,咳嗽阵作,痰咳不畅,鼻塞流涕,舌淡,苔薄,脉细数。二肺有痰鸣音,痰浊阻肺,宣肃失司,拟宜肺止咳。

炙麻黄6g 杏仁9g 百部9g 黄芩6g 白术9g 陈皮5g 前胡6g 蝉衣5g 紫菀9g 防风5g 蜜橘叶9g 焊菜12g 甘草3g 14贴

三诊:4月16日。咳嗽减,痰少,二便自调,胃尚可,舌淡,苔薄,脉细纳。二肺呼吸音粗。痰热未清,再拟清化。

桑叶桑白皮(包)9g 杏仁9g 百部9g 紫苑9g 僵蚕9g 黄芩6g 玄胡6g 蝉衣5g 蜜橘叶9g 射干4.5g 白术9g 甘草7g 14贴

四诊:4月30日。咳减,盗汗,胃纳可,二便自调,舌淡,苔薄,脉细。二肺(-),肺气虚弱,拟健脾润肺。

北沙参9g 麦冬6g 五味子3g 丹参10g 当归9g 黄芩6g 百部9g 杏仁9g 太子参3.5g 黄芪10g 麻黄根9g 陈皮5g 淮山药7g 甘草9 14贴

五诊:6月10日。复查,症状明显好转,无咳,无汗,胃纳可,二便自调,舌淡,苔薄,脉细数。拟益气养阴活血法。

北沙参9g 麦冬9g 五味子3g 太子参10g 黄芪10g 淮山药9g 辛夷6g 麻黄根9g 百部9g 杏仁9g 丹参10g 当归9g 人参3g 蝉衣15g 前胡10g 14贴

案七、许××女5岁门诊号:41739

初诊:98年4月29日。咳嗽反复三月。咳嗽反复,拟间质性肺炎,大量抗菌素服用,咳嗽仍作,痰少,二便自调,胃不佳,盗汗。咽(-),二肺(-),舌淡,苔薄,脉细。肺热脾虚,久病入络。拟健脾活血化瘀。

生黄芪15g 白术9g 丹参15g 当归3g 前胡6g 蝉衣5g 僵蚕9g 蜜橘叶9g 陈皮5g 黄芩6g 射干4.5g 甘草3g 14贴

医嘱:忌生冷、油炸品。

二诊:5月13日。药后咳减,痰少,口干,盗汗,胃纳尚可,二便自调,久病体虚,舌淡苔薄,脉细,再拟健脾活血化瘀。

黄芪15g 太子参15g 防风5g 丹参15g 当归9g 半夏9g 前胡

6g 百部9g 蝉衣5g 桔梗4.5g 黄芩6g 北沙参9g 麦冬6g 甘草3g 红枣6枚14贴

三诊:5月27日。咳嗽大瘥,盗汗时作,胃尚可,二便自调,舌淡,苔薄,脉细数,二肺(-),肺热脾虚,再拟健脾清肺活血化瘀。

北沙参9g 麦冬9g 黄芪15g 白术9g 茯苓9g 甘草3g 红枣6枚当归3g 淮山药15g 陈皮5g 百部9g 紫菀9g 前胡6g 蝉衣5g 14贴

案八、钱×女5岁门诊号:19360

初诊:98年10月7日。咳嗽三月。咳嗽反复三月,经用抗菌素治疗,治疗不显,时有咳嗽,间质性肺炎,胃纳尚可,二便自调,盗汗时作,时有腹痛。咽(-),二肺(-)。舌淡、苔薄、脉细数。久病肺虚,痰浊未清。拟清化健肺。

桑叶桑白皮(各)9g 杏仁9g 半夏9g 百部9g 前胡6g 桔梗4.5g 射干4.5g 黄芩6g 生黄芪15g 蜜橘叶(各)9g 丹参10g 甘草3g 14贴

医嘱:忌生冷、油炸品。

二诊:10月21日。咳嗽减少,痰少,盗汗时作,胃尚可,二便自调,舌淡,苔薄,脉细,二肺(-),肺热脾虚,拟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桑叶9g 杏仁9g 百部9g 太子参15g 生黄芪15g 前胡6g 蝉衣5g 桔梗4.5g 丹参15g 当归9g 甘草9g 红枣6枚14贴

三诊:11月4日。咳嗽明显减少,盗汗减,胃纳尚少,二便自调,舌淡,苔薄,脉细,二肺(-),肺脾二虚,拟健脾补肺益气活血。

生黄芪15g 白术9g 茯苓9g 甘草3g 淮山药15g 扁豆9g 丹参15g 当归9g 太子参15g 蝉衣5g 防风5g 红枣6枚炒谷芽15g 14贴

案九、王××女3岁门诊号:7192

初诊:3月11日。胃纳不佳一年。自幼纳少,胃纳不佳,喜食零食,大便干结,盗汗,体弱易感,经常咳嗽,发热。咽(-),二肺(-),心(-),腹软,压痛(-)。舌红,苔薄腻,脉细。脾胃湿热蕴结,运化失司。拟健脾清热利湿。

藿香佩兰(各)9g 川厚朴5g 茯苓9g 甘草3g 鸡内金6g 陈皮5g 佛手6g 枳实6g 火麻仁6g 炒谷芽麦芽(各)15g 六曲9g 白术9g 7贴

医嘱:忌生冷、甜食、油炸品。

中医儿科三基试题

中医儿科学三基试卷 姓名:科室:得分: 一、选择题 [A型题]答题说明:每一道考题下面,有四个备选答案,答题时只许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括号内。(共20分,每题1分) 1.相传第一部儿科著作是:( ) A.《小儿药证直诀》B.《颅卤经》C.《幼幼新书》D.《活幼心法》 2.按公式计算,5岁小儿的体重为:( ) A. 17kgB. 18kgC. 19kgD. 20kg 3.早产的初生儿,感受寒邪后最易罹患:( ) A.哮喘B.五迟C.五软D.硬肿症 4.诊断小儿疾病,尤为重要的是:( ) A.望诊B.闻诊C.问诊D.切诊 5.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吵,常为:( ) A.痢疾B.肠炎C.肠套叠D.食积 6.咳嗽痰稀,自汗畏寒,气短懒言,纳谷不香应为:( ) A.风寒咳嗽B.痰热咳嗽C.痰湿咳嗽D.气虚咳嗽 7.三黄石膏汤适用于肺炎喘嗽哪个证候:( ) A.邪陷厥阴B.风热闭肺C.痰热闭肺D.毒热闭肺 8.哮喘之寒热夹杂证的首选方剂是:( ) A.大柴胡汤B.大青龙汤C.葛根芩连汤D.温下清上汤 9.治疗风寒泻的首选方剂是:( ) A.藿香正气散B.柴胡葛根汤C.异功散D.痛泻要方 10.疳证的病位主要在:( ) A.脾肾B.脾胃C.肝脾D.心脾 11.治疗厌食的基本原则是:( ) A.健脾益肾B.调肝理脾C.调理脾胃E.消食导滞 12.胃寒吐的临床特点是:( )

A.嗳气吐酸B.呕吐清涎C.食入即吐D.食久方吐 13.硬肿症的治疗原则为:( ) A.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B.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C.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D.活血祛瘀,行气散寒 14.麻疹疹点首先见于:( ) A.耳后发际B.头面C.颈部D.胸腹 15.奶麻的特点为:( ) A.发热3—4天,热退疹出 B.发热3—4天,皮疹出现,热度更高 C.发热1天出疹,疹形细小,瘙痒 D.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疹点细小鲜红,颜面无疹16.丹痧发病,何处仅见皮肤红晕,不见疹点:( ) A.颜面部B.颈部C.胸部D.四肢 17.水痘的隔离期是:( ) A.疱疹结痂B.全部疱疹结痂C.疱疹消退1周D.发热消退后1周 18.顿咳患儿表现痉咳的病机是:( ) A.痰火胶结,气道阻塞,上逆于肺 B.外邪引动伏痰,一触即发 C.感受风邪,肺气失宣 D.感受风邪,肺气郁闭 19.胎黄症见面目,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明如橘皮,小便色黄,伴有精神疲倦,不欲吮乳,舌红苔黄,治疗首选方剂是:( ) A.栀子柏皮汤B.茵陈蒿汤C.甘露消毒丹D.三仁汤 20.儿童多动综合征症见记忆力欠佳、自控能力差、多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遗尿梦多,或者腰酸乏力,苔薄,脉细软,治疗首选方剂是:( ) A.杞菊地黄丸B.归脾汤C.孔圣枕中丹D.六味地黄丸 [X型题]答题说明:A、B、C、D、E是五个备选答案,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根据题意,有几个正确答案,便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字母,错选、多选或少选都不得分。(共20分,每题2分,) 21.古代儿科四大要证是:( ) A.痧B.痘C.疳D.喘E.惊

中医特色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中医特色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中医儿科学有其显著的学科特色,其临床优势病种涵盖了大多数儿科常见疾病,尤其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脾系疾病,中医儿科不仅在许多儿科慢性病中具有整体调节、扶正祛邪的特色,而且在急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有很大优势。中医儿科优势病种及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儿童预防保健的需求,适应了现代临床疾病谱的变化,顺应了现代人对于医疗安全性的重视,减少了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的滥用,在儿科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儿科常见疾病,以期推动中医院儿科的中医特色建设。 1、肺系疾病 肺系疾病主要指现代医学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小儿呼吸道疾病里,最常见的就是病毒感染,临床研究资料证实,中医药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较西药治疗更加有效、安全。孩子发烧到普通医院去看,到医院的孩子10个有8个都要输液,仿佛这是西医唯一的最快最好的办法.每次输液后没胃口吃饭,汗多,过几天虽好些,但不久就会反复。而中医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病证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法,比如有风寒风热食积等的不同症候,对证治疗,更有针对性。

2、脾系疾病 脾系疾病是儿科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肺系疾病的常见疾病。脾系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消化道疾病如泄泻、积滞、厌食、功能性腹痛等,在调整消化道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疾病,如锌缺乏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疳证等,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增加了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药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了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不良反应。一批行之有效的中医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在不断扩大应用,常用的方法如补脾土,推大肠,清小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捏脊,揉足三里等治本之法;然后根据证型不同选用不同的治标之方,如偏寒湿则可揉外劳宫;偏湿热加推上三关,退下六腑;偏食积加清脾胃,拿肚角。当然脾系疾病还可应用的特色有效疗法远不止推拿,如刺四缝应用于小儿厌食、积滞和疳证;温中化湿类中药敷脐对于寒湿和脾虚泄泻疗效卓著。这些简便有效诊疗技术的临床推广,扩大了中医特色疗法在中国城市社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遍应用。 3、小儿哮喘 小儿哮喘,祖国医学认为喘有宿根,痰为致病关键。而本病又和小儿生理特点关系密切,小儿脾常不足,“脾为生痰之源”;

中医儿科学

[分享]第七版教材<中医儿科学>定义治法病症分型方药总结...精品推荐 上次看到雪菖蒲版主共享的标题为 <中医儿科学>病症分型治法方药总结表...期末复习绝佳资料! 看过之后发现和咱们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 很多东西都与现在我们学校使用的教材内容有很大的差异 考虑到本校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版本 即第七版<中医儿科学> 封面 故本人特别赶制了此第七版<中医儿科学>定义治法病症分型方药总结 以便大家复习考试 其中的内容与中医药大学现行的教科书完全匹配 (我们现在上课用的就是这本汪受传主编的第七版教材) 总结的内容包括学校儿科教学大纲要求的所有病症的定义概念,病位,治法,分型,方药及其有关重点知识请大家放心使用 资料如下 此帖售价 6 学分,已有60 人购买 中医儿科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语言发育:单语单句阶段:1岁以后。 小儿生理特点:(1)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 (2)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

中医儿科界名医验方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及继承 中医儿科界的名医验方 【名方】乳蛾解毒汤 【组成】金银花15克,大青叶15克,板蓝根15克,锦灯笼6克,桔梗6克,甘草6克,牛蒡子6克,玄参6克,丹皮6克,赤芍10克,马勃5克,青蒿15克,薄荷6克,公英10克,黄芩6克。 【功能】解毒退热,散瘀消肿。 【主治】小儿扁桃体炎。 【用法】用水泡半小时,头煎煮沸8分钟,二煎煮沸20分钟。频服,日1剂。 【方解】 重用金银花、公英、黄芩、大青叶、板蓝根、锦灯笼、牛蒡子、生甘草解毒退热,消肿利咽;辅以赤芍、丹皮、马勃凉血活血,化瘀散结;青蒿、薄荷芳香清透,疏风退热;佐用玄参滋阴降火,以防毒热伤阴,桔梗宣肺利咽,载药上锊∷?V钜┫辔椋?苟窘馊韧耍?錾⒅紫??沧嗥湫АH舳救炔怀??蛉仁⑷飧??探岢膳А9时痉焦笤谠缬茫?蠹燎褰猓?救饶顺 />

临床应用:高热者酌加生石膏、羚羊角粉。化脓者可选加僵蚕、蝉衣、全蝎。热退纳呆,选加炒三仙、鸡内金、藿香。药后大便稀,超过日三次者,可减牛蒡子,酌加沙参、芦根。 对乳蛾解毒汤进行剂型改革而研制的乳蛾解毒合剂,按照科研设计方案进行了130例临床试验,其中对照组30例。结果试验组治愈率69%,总有效率93%;对照组(银黄口服液)治愈率20%,总有效率86.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乳蛾解毒合剂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副作用。药效学研究表明,乳蛾解毒合剂有明显的退热、消炎、镇痛作用,还有一定的抗病毒抑菌作用。毒理学研究表明,未见明显毒性作用。 【名医简介】 马新云,生于1919年,山东济南人。现任河北中医学院儿科教授,兼任河北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河北中医》杂志副主编,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党中央委员会常委,农工□□□党河北省委主任委员。 马氏生于中医儿科世家,尽承家传,后又于天津名医陈泽东、郭嘉之门下受教,1940年悬壶应诊,迄今50余载。马氏临床经验极为丰富,擅长治疗儿科疑难杂证,对心肌炎、肾炎、肝炎、哮喘、厌食等病有丰富经验,临证注重保护小儿脾胃,认为脾胃

中医儿科学习题集(供参考)

《中医儿科学》习题集 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史书中明确记载的最早儿科医生为( ) A .巫方 B .扁鹊 C .钱乙 D .巢元方 E .孙思邈 2 .相传至今,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为( ) A .《山海经》 B .《诸病源候论》 C .《小儿药证直诀》 D .《颅囟经》 E .《五十二病方》 3 .下列哪位医家被誉为“儿科之圣” ( ) A .钱乙 B .扁鹊 C .巢元方 D .张仲景 E .薛己 4 .明代薛铠、薛己父子精于儿科,在其以下哪一著作中论小儿各科病证221 种,列医案1540 则。( ) A .《活幼口议》 B .《保婴摄要》 C .《育婴秘诀》 D .《幼幼新书》 E .《幼科发挥》 5 .下列哪位医家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 A .吴鞠通 B .陈复正 C .万全 D .薛已 E .扁鹊 6 .一般将多少岁作为儿童年龄的上限。( ) A .11 岁 B .17 岁 C .14 岁 D .18 岁 E .9 岁 7 .妊娠早期多少周前的胚胎期,从受精卵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的伤害,造成流产或先天性畸形。( ) A .4 周 B .8 周 C .12 周 D .16 周 E .6 周 8 .幼儿期一般是指( ) A .自出生至生后28 天 B .1 周岁至6 周岁 C .出生28 天后至l 周岁 D .3 周岁至 7 周岁E .7 周岁至10 周岁 9 .新生儿的头围一般为( ) A .26cm B .28cm C .44cm D .34cm E .20cm 10 .“变蒸学说”最早见于哪本书。( ) A .《脉经》 B .《诸病源候沦》 C .《颅囟经》 D .《温病条辨》 E .《山海经》 二、填空题 1 .《山海经》中所载的__________ 是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 2 .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提出婴幼儿体属______ 的观点,论述了小儿脉法及惊、痫等疾病的证治。 3 .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决》归纳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对儿科临床有直接指导意义。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医儿科学重点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着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着——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南宋名医- 陈文中着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病源方论> ● <幼幼集成>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 ●万全: 着作: <片玉心书> <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 提出“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 2.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 3. 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 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 4. 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固, “脾常不足”,故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 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 试述“纯阴”与“稚阴稚阳 一. 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 1. 稚阴稚阳: 指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分析其含义: 脏腑- 指五脏六腑; 娇 -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 嫩 - 即嫩弱,幼稚之意; 形 -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试题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 A1型题 1.相传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是 A.《幼幼新书》 B.《幼科发挥》 C.《幼幼集成》 D.《颅囟经》 E.《小儿药证直诀》 答案:1.D 2.将小儿体质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古代医家是 A.孙思邈 B.钱乙 C.董汲 D.陈文中 E.曾世荣 答案:2.B 3.不属于万全“育婴四法”:蓐养,鞠养,胎养,预养。内容的一项是 A.蓐养 B.鞠养 C.胎养 D.保养 E.预养 答案:3.D 4.新生儿期是指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满 A.24天 B.28天 婴儿期28天~1周岁 幼儿期1~3周岁 C.30天 D.42天 E.60天 答案:4.B 5.6周岁小儿按公式计算,体重应为<6个月体重=+3+0.7*月龄 A.15kg 7~12个月体重=7+0.5*(月龄-6) B.16kg 1岁以上体重=8+2*年龄 C.17kg D.18kg E.20kg 答案:5.E 6.按公式计算,10岁小儿的身高应为:出身时约50cm 身高=70+7*年龄(2~12岁) A.120cm B.130cm C.140cm D.150cm

E.160cm 答案:6.C 7.正常小儿前囟关闭的年龄是生后 A.6~8个月 B.8~10个月 C.10~12个月 D.12~18个月,后囟一般在出生时就关闭了,为闭合者应在出生后2~4月内闭合 E.18~24个月 答案:7.D 8.小儿开始出乳牙的年龄是生后 A.2~3个月 B.3~6个月 C.4~10个月,出牙顺序先下后上,于2~2.5岁出齐,恒牙,自7~8岁开始。 乳牙公式推算:乳牙数=月龄-4或6 D.7~11个月 E.9~12个月 答案:8.C 9.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突出表现这一特点的脏腑是 A.心、肝、脾 B.肝、脾、肾 C.肺、脾、肾 D.肝、脾、肺 E.心、肝、肺 答案:9.C 10.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A.虚阳 B.有阳无阴 C.阳亢阴亏 D.阳常有余 E.生长发育迅速 答案:10.E 11.肺系疾病成为儿科发病率最高疾病的原因是 A.肺常不足 B.肺脾气虚 C.肺肾阴虚 D.金实不鸣 E.木火刑金 答案:11.A 12.小儿易见呕吐、积滞、厌食等病的原因是 A.脾胃不和 B.食滞伤中 C.脾常不足 D.乳食不节 E.脾胃虚弱

中医儿科大病历

中医儿科入院志 科室: 病室: 床号: 病案号: 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 民族:(汉土家苗族其他)婚况:未婚工作单位:无 职业:出生日期:年月日出生地: 病史陈述者:(与患者关系)可靠程度:(可靠基本可靠不可靠、供参考)常住地址: 发病节气:(24节气)常住地址:入院时间:年月日时 病情:(危重一般)费用:(镇农合县农合职工医保居民医保自费)记录时间:年月日时 联系人:联系电话:身份证号:(18格) 主诉: 现病史: 入院时症见: 既往史:既往健康状况(一般良好较差)(有无)预防接种史,(有无)输血史,(有无)手术外伤史 个人史:第胎,第产(单胎双胎多胎)出生时体重:Kg。出生时情况:(足月、早产)产式(顺产、剖宫产)窒息史(有、无) 母孕期情况:喂养史:喂养方式(母乳、人工、混合),添加辅食:(月份)月生长发育史:(月份)月抬头,(月份)月会坐,(月份)月萌牙,(月份)月会说话,(月份)月会走,其他(无、有)特殊。 生活习惯:饮食(正常、不正常),睡眠(正常、不正常),其他(有、无)异常习惯。 过敏史:(有无)(药物、食物、其它物质)过敏。

家族史:(有无)家族遗传病史,父母婚配:。 以上病情记录已经陈述者认同并签名:日期:年月日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体温:____ ℃,脉搏:____次/分,呼吸:____次/分,血压:____ /_____mmHg 一般情况 望神(得神失神假神神乱)表情(自如痛苦淡漠) 望色(常神病色青□赤□黄□白□黑□)望形(体弱体强肥胖消瘦) 望态(正常坐形卧式颤动半身不遂) 神志(清醒□模糊□谵妄□嗜睡□昏睡□昏迷□) 面容(正常□急性□慢性□贫血□肝病□肾病□甲亢□病危□满月□二尖瓣□其他□)(请做成下拉菜单可多项选择) 声音(正常□呻吟□太息□郑声□谵语□错语□言謇□狂言□) 步态(自主□搀扶□卧床□轮椅推入□)体位(自动□被动□强迫□辗转□) 配合查体(能□否□)气味(正常□不正常□____________) 舌象舌质 舌色 1.淡红2.淡白3.红4.绛5.紫 舌形1.正常2.老3.嫩4.胖5.瘦6.点7.刺8.裂纹9.齿痕 舌态1.正常2.痿软3.强硬4.歪斜5.颤动6.吐弄7.短缩 舌苔 苔质 1.薄2.厚3.润4.燥5.腻6.腐7.剥落8.偏9.全10.真11.假 苔色 1.白2.黄3.灰黑苔 脉象常见病脉:浮、沉、迟、数、有力、无力、细、结、代(请做成下拉菜单可多项选择) 指纹:(浮红、浮紫、紫滞、青紫、紫滞、淡) 皮肤黏膜:正常□不正常□ 全身浅表淋巴结:正常□不正常□ 头颅五官 眼:眼结膜(左侧□右侧□双侧□)(正常□充血□水肿□苍白□出

中医儿科学证型与常用方剂

中医儿科学方剂 一、咳嗽 1.外感 1)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 2)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 2.内伤 1)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宁散 2)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汤 二、肺炎喘嗽 1.常证 1)风热闭肺:(轻)宣肺化痰-银翘散 (重)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 2)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3)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 4)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 2.变证 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三、哮喘 发作期 1)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 2)寒性哮喘:温肺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四、鹅口疮 1)心脾积热: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 2)虚火上浮:滋阴潜阳、引火归原-六味地黄汤 五、口疮 1)脾胃积热:清热解毒、通腑泻火-凉膈散 2)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 3)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

六、泄泻 1.常证 1)伤食泻:消食化积-保和丸 2)风寒泻:疏风散寒-藿香正气散 3)湿热泻: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4)脾虚泻: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 5)脾肾阳虚:补脾温肾-附子理中汤 2.变证 1)伤阴:酸甘敛阴-连梅汤 2)伤阳:温阳救逆-参附龙牡汤 七、厌食 1)脾运失健:和脾助运-曲麦枳术丸 2)胃阴不足:养胃育阴-养胃增液汤 八、积滞 1)乳食内积:消乳消食、导滞和中-消乳丸、木香大安丸2)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补兼施-健脾丸 九、疳证 1.主证 1)疳气证:和脾健运-资生健脾丸 2)疳积证:消积理脾-疳积散 3)干疳证:补益气血-八珍汤 2.兼证 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真武汤 十、惊风 1.急惊风 1)感受风邪:疏风清热、熄风镇惊-银翘散 2)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黄连解毒汤 3)惊恐痉厥:镇惊安神-抱龙丸、安神丸 2.慢惊风

中医儿科考试重点整理

中医儿科 一、名词解释: 1、生长:小儿整体和各器官的增长,表示机体在量方面的增加。 2、发育: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表示功能方面的变化。 3、纯阳: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表现得生机旺盛,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4、补授法:母乳不足,婴儿体重增长不满意时,除母乳喂养外,可用配方奶或牛羊乳加以补充的方法。 5、代授法:一日内有一至数次完全用乳品或代乳品代替母乳的方法。 6、人工喂养:完全以乳制品、牛羊乳品或代乳品为食物喂养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的喂养方式。 7、硬肿症:新生儿时期特有,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甚至全身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的综合症。 8、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主要特征,产生原因与胎禀有关而得名。 9、感冒:是外感风邪引起的肺系疾病,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全身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10、肺炎咳嗽:以气喘、咳嗽、咳痰痰鸣、发热为主症的肺系疾病。 11、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 12、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 13、厌食: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证。 14、积滞: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病,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疼痛,嗳腐酸馊,大便不调为临床特征。 15、疳证: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不能濡养脏腑、经脉筋骨、肌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不调为特征。 1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由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临床以皮肤粘膜苍白或苍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等为特征。 17、病毒性心肌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病证。 18、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时期行为障碍性疾病。 19、惊风:多种原因引起,临床以抽搐、神昏为特点的常见病证;急惊风:来势急骤,以高热抽搐神昏为主证,病势急暴,形证有余,症状表现为急速强劲有力,证属实证热证;慢惊风:多因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而致脾虚肝亢或虚极生风,或因急惊风后祛邪未尽,损耗肝肾阴津,虚风内动,来势缓慢以抽搐无力力,时作时止,反复难愈,常伴昏迷、瘫痪为特征。 20、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临床以急性起病,浮肿、少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为主要特征。 21、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尿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以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主要特征。 22、五迟: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五软: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23、遗尿: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频繁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 24、麻疹:感受麻疹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口腔两颊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周身皮肤按序泛发麻粒样大小的红色斑丘疹,疹退时皮肤有糠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斑为特征。

中医儿科大纲

1.为什么说中医儿科学发展至宋代已经形成? 2.明清时期中医儿科学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3.试述钱乙、万全、陈复正对中医儿科学的主要贡献。 4.试说出历代重要儿科著作及其作者。 5.小儿年龄分几期?具体时间怎样划分?各期有什么特点? 6.小儿年龄分几期?具体时间怎样划分?各期有什么特点? 7.测量小儿体重、身长有何临床意义?如何计算? 8.小儿前囟门何时闭合?检查囟门有何意义? 9.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有哪些因素? 10.试述小儿动作及语言发育的一般规律。 11.简述小儿“变蒸”的含义。 12.如何理解小儿的生理、病理、病因特点? 13.如何理解“稚阴稚阳”与“纯阳”学说? 14.为什么说在儿科四诊中要特别重视望诊? 15.儿科望诊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6.看指纹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如何? 17.儿科闻诊有哪些主要内容? 18.儿科问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小儿个人史包括哪些内容? 19.小儿脉诊的方法如何?其主要脉象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 20.儿科治疗原则和用药特点如何? 21.儿科内治用药剂量应如何掌握? 22.儿科常用的内治法有哪些?它们各自主要用于哪些病症? 23.试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谈谈在运用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通腑泻下、利水消肿等法则时,各注 意什么问题? 24.试述熏洗法、热熨法、敷贴法的操作方法及其适应症? 25.试述小儿捏脊疗法、刺四缝疗法的操作步骤及其适应症? 26.母乳喂养的优点有哪些? 27.新生儿特殊生理现象有哪些? 28.牛奶与人奶营养成分的差别有哪些? 29.添加辅食的原则是什麽? 30.小儿感冒为什么多见夹痰、夹滞、夹惊? 31.分述小儿感冒各型辨证、治法、方药 32.分述小儿乳蛾各型辨证、治法、方药 33.分述小儿咳嗽各型辨证、治法、方药 34.肺炎喘嗽的病理关键和病理产物是什么? 35.肺炎喘嗽有哪些变证,证治方药如何? 36.试述风热闭肺、痰热闭肺的证治方药?

2016年中医儿科学题库和答案(精心整理)

习题集→儿科学→儿童保健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第1题哪项是百白破三联疫苗的接种程序 A.生后1个月开始,连续3次,每次间隔2周 B.生后1个月开始,连续3次,每次间隔4周 C.生后2个月开始,连续3次,每次间隔2周 D.生后3个月开始,连续3次,每次间隔2周 E.生后3个月开始,连续3次,每次间隔4周 正确答案:E 第2题接种麻疹疫苗的常见反应为 A.丸发热 B.拒乳 C.轻微腹泻 D.嗜睡 E.皮疹 正确答案:A 第3题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及其它皮肤病者不应接种以下哪种疫苗 A.麻疹减毒疫苗 B.乙肝病毒疫苗 C.百白破混合制剂 D.卡介苗 E.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 正确答案:D 第4题小儿接种麻疹疫苗后出现发烧,T38.5℃,烦躁,吃奶少,其最可能的原因为 A.上呼吸道感染 B.疫苗反应 C.消化不良 D.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初期 E.疫苗反应+上呼吸道感染 正确答案:B 第5题初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时间是 A 生后2个月 B 生后4个月 C 生后8个月 D 4岁时加强一次 E 8岁时加强一次 正确答案:C 第6题下列何者为卡介苗的初种年龄 A 2天~2个月 B 3天~3个月 C 4天~4个月 D 5天~5个月 E 6天~6个月 正确答案:A 第7题以下哪种疫苗不是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A.麻疹疫苗 B.乙肝疫苗 C.流感疫苗 D.卡介苗 E.百白破混合制剂 正确答案:C 第8题乙肝疫苗的接种,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初次接种应连续接种3次 B.12岁时加强接种 C.接种后1年内应复查免疫效果 D.接种成功后,免疫效果可持续终生 E.接种后局部反应轻微 正确答案:D 第9题脊髓灰质炎初种的年龄应自什么时候开始 A 1个月 B 2个月 C 3个月 D 4个月 E 5个月 正确答案:B 第10题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的正确服用方法为

中医儿科理论知识指导:中医儿科基础知识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预防保健和疾病诊治的学科。儿科基础知识为全书首篇,这一篇中重点介绍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喂养保健知识,儿科诊疗要点等,是全书总纲,可以比喻为学习中医儿科的一把入门钥匙,只有学好这一篇,才能深入理解儿科病证的发病机制及辨证论治规律。 ◆小儿年龄分期 小儿是处于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之中,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机体特点,因此整个小儿时期可划分为若干阶段,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养和防治疾病。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小儿年龄可分为六期,即胎儿期、新生儿期(出生到28天)、婴儿期(28天到1周岁)、幼儿期(1~3周岁)、幼童期(3~7周岁)、儿童期(7~12周岁)。 【胎儿期】 从受孕到分娩共约40周,称之为胎儿期。胎儿在这段时期内依赖母体而生存,孕妇的健康、营养、卫生、精神状态等方面,均可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尤其在受孕的前3个月,胎儿的各脏腑器官迅速发育分化,并基本形成,此时孕母若遭受物理、药物、感染、营养等因素影响,可以导致流产、死胎、畸形等。因此保护孕妇,指导孕期卫生,预防感染,保证营养摄人,重视胎儿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古代医家十分重视胎儿期保健,对此称之为“养胎”、“护胎”、“胎教”,并提出了精神调摄、饮食调养、用药忌宜、生活起居等许多方面切实可行的措施。当前国际上将孕期28周到出生后7天,称之为围产期,围产期小儿死亡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卫生水平指标之一,要降低围产期死亡率,必须努力改进分娩技术,切实加强胎儿期各项保健措施。 【新生儿期】 从分娩到生后28天称之为新生儿期,此时小儿刚离开母体,开始独立生存。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机体柔嫩,各项生理功能均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生理调节,才能逐步适应生存环境。此时形体增长比较迅速,但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每天睡眠时间长达20小时。新生儿体质稚嫩,对许多疾病的防御能力十分薄弱,因此容易发生体温不升、体重减轻等,患病之后邪毒容易在体内扩散,导致严重后果。所患疾病大多与胎内、分娩及发育不良有关,如产伤、窒息、脐风、黄疸、硬脂肿症等。 【婴儿期】 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为婴儿期,由于这个时期小儿以乳食喂养为主,所以又称乳儿期。这个时期生长发育特别迅速,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在此期表现最为明显,在一年时间内,体重较之刚出生时增长3倍,身长也增长了1.5倍,头围、胸围的发育也十分迅速。机体迅速增长需要大量营养物质补充,此期虽以乳食为主,但必须按月增添辅助食品,这样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同时婴儿脾常不足,运化乏力,哺喂不当,又易造成婴儿腹泻、积滞、腹痛、呕吐等脾胃疾病。此期小儿肺脏也很娇嫩,卫外未固,也很易发生感冒、咳嗽。 肺炎喘嗽等病证。在出生6个月后,由母体获得的免疫能力逐渐减弱,若不按期预防接种,则传染病发病率将会急趋上升。此期保健重点为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增加辅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幼儿期】 从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这一时期小儿体重及身长较以前缓慢,但生理功能日趋完善,乳牙逐渐出齐,语言、动作及思维活动发展迅速。断奶之后由于食物品种转换,脾胃功能又较弱,容易造成吐泻、疳证等。此时户外活动增多,接触传染病的机会增加,如痒腮、顿咳、水痘、丹痧等时行疾病发病率增高,应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对于幼儿,要注意断奶后的喂养,培养良好的饮食和生活起居习惯,加强户外活动,促进体格生长。同时还应根据这

-中医儿科学 重点 复习整理

中医儿科学重点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南宋名医- 陈文中著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病源方论> ● <幼幼集成>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 ●万全: 著作: <片玉心书> <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 提出“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 2.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 3. 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 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 4. 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固, “脾常不足”,故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 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

中医儿科界的名医验方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中医儿科界的名医验方 【名方】乳蛾解毒汤 【组成】金银花15克,大青叶15克,板蓝根15克,锦灯笼6克,桔梗6克,甘草6克,牛蒡子6克,玄参6克,丹皮6克,赤芍10克,马勃5克,青蒿15克,薄荷6克,公英10克,黄芩6克。 【功能】解毒退热,散瘀消肿。 【主治】小儿扁桃体炎。 【用法】用水泡半小时,头煎煮沸8分钟,二煎煮沸20分钟。频服,日1剂。 【方解】 重用金银花、公英、黄芩、大青叶、板蓝根、锦灯笼、牛蒡子、生甘草解毒退热,消肿利咽;辅以赤芍、丹皮、马勃凉血活血,化瘀散结;青蒿、薄荷芳香清透,疏风退热;佐用玄参滋阴降火,以防毒热伤阴,桔梗宣肺利咽,载药上锊∷?V钜┫辔椋?苟窘馊韧耍?錾⒅紫??沧嗥湫АH舳救炔怀??蛉仁⑷飧??探岢膳А9时痉焦笤谠缬茫?蠹燎褰猓?救饶顺??br />

临床应用:高热者酌加生石膏、羚羊角粉。化脓者可选加僵蚕、蝉衣、全蝎。热退纳呆,选加炒三仙、鸡内金、藿香。药后大便稀,超过日三次者,可减牛蒡子,酌加沙参、芦根。 对乳蛾解毒汤进行剂型改革而研制的乳蛾解毒合剂,按照科研设计方案进行了130例临床试验,其中对照组30例。结果试验组治愈率69%,总有效率93%;对照组(银黄口服液)治愈率20%,总有效率86.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乳蛾解毒合剂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副作用。药效学研究表明,乳蛾解毒合剂有明显的退热、消炎、镇痛作用,还有一定的抗病毒抑菌作用。毒理学研究表明,未见明显毒性作用。 【名医简介】 马新云,生于1919年,山东济南人。现任河北中医学院儿科教授,兼任河北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河北中医》杂志副主编,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党中央委员会常委,农工□□□党河北省委主任委员。 马氏生于中医儿科世家,尽承家传,后又于天津名医陈泽东、郭嘉之门下受教,1940年悬壶应诊,迄今50余载。马氏临床经验极为丰富,擅长治疗儿科疑难杂证,对心肌炎、肾炎、肝炎、哮喘、厌食等病有丰富经验,临证注重保护小儿脾胃,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为生命之源泉,凡病无不涉及气血,而气血的盛衰又以脾胃为转枢,故脾胃健旺,方安五脏。马氏发表论文10余篇,著有《实用中药学》、

中医儿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儿科学复习重点 1临床如何区别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与风热咳嗽?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与咳嗽风热犯肺证临床都可见发热,咳嗽,苔黄,脉数,除此以外,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还伴见气急,鼻煽,涕泪俱无,喉间痰鸣等肺闭证候;而咳嗽风热犯肺证则见肺气失于清肃,卫表不和的症状,如咳嗽不爽,鼻流浊涕,头痛恶风等症状,一般不会出现气喘、鼻煽症状. 2如何鉴别生理性胎黄和病理性胎黄?生理性胎黄: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于4—6天最重,足月儿在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长至第3周才消退,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大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发展快、程度重、消退迟大多超过2—3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3厌食、积滞、疳证病证都有厌食症状,临床怎样鉴别?厌食是以厌食为主要症状,时间较长,一般在2个月以上,其他症状不明显.厌食是由脾胃不知,运化受纳失健所致,无食积征象.积滞是乳食停聚中脘,积而不消,气滞不行所致,有脘腹胀满疼痛,嗳气酸馊,大便腐臭,烦躁多啼等证.所见厌食症状,是由乳食停积不行产生,故有明显的食积征象.疳证患儿在饮食方面的表现除有食欲不振,还有食欲亢进或嗜食异物者,形体明显消瘦,可涉及五脏,出现烦躁不宁或萎靡不振,以及舌疳、眼疳、疳肿胀等兼证. 4小儿水肿观察尿量有何重要意义水肿的临床主证是肌肤浮肿、小便短少.尿量是反映肾气蒸化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西医观察肾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尿量的多少与病情关系密切,少尿时往往浮肿加重,高血压、心力衰竭、氮质血症也容易发生,当尿量恢复时,其并发症可相应缓解或消失.小儿水肿的尿量多少,是观察水肿进退的指征之一.一般来说,尿量愈少,浮肿愈甚,变证易出现,病情愈重;尿量增多,浮肿即逐渐消退,而病情开始缓解.尿量的多少关系到浮肿的轻重,尿量的多少又关系到变证的有无及轻重,尿量的多少与病情、预后密切相关,故小儿水肿观察尿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5如何从小儿大便的性状初步辨别常证的各型泄泻?凡大便稀溏夹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者,多为伤乳伤食所致,是为伤食泻.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黄,臭气不甚,多由感受风寒所致,是为风寒泻.大便水样或呈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多为感受湿热所致,是为湿热泻.大便稀溏或烂糊,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是为脾虚所致,属脾虚泻.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色淡不臭,多为脾肾阳虚所致,是为脾肾阳虚泻. 6麻疹、风疹、猩红热、水痘等病的病邪所犯脏腑经络各有不同,试述其机理. 麻疹的主要发病原因为感受麻毒时邪.麻毒时邪从口鼻吸人,侵犯肺脾.肺主皮毛,属表,开窍于鼻,司呼吸.毒邪犯肺,早期邪郁肺卫,宣发失司,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等.脾主肌肉和四末,麻毒入于气分,正气与毒邪抗争,驱邪外泄,皮疹透发于全身. 风疹病因为感受风热时邪,从口鼻而入,郁于肺卫,与气血搏,邪毒外泄,发于肌肤,故见恶风,发热,咳嗽,皮肤发出浅红色皮疹.发病重者,热毒内传,其病机重点在肺胃气分,涉及营血,则可见高热烦渴,疹点红艳紫赤、密集等.邪毒与气血相搏,阻滞于少阳经络则发为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猩红色的发病原因,为感受痧毒疫疠之邪,从口鼻侵入人体,蕴于肺胃二经.肺胃之邪热蒸腾,上熏咽喉,而见咽喉糜烂、红肿疼痛.肺胃之邪毒循经外泄肌表,则肌肤透发痧疹.

中医儿科学证型

第一节苔怯 1.肾精薄弱——益精充髓,补肾温阳——补肾地黄丸 2.脾肾两虚——健脾益肾,温运脾阳——宝元汤 第二节硬肿证 1.寒凝血涩——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 2.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 第三节胎黄 1.湿热郁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 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 3.气滞瘀积——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1.胎黄动风——平肝熄风,利湿退黄——羚角钩藤汤 2.胎黄脱虚——大补元气,温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第一节感冒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 4.时邪感冒——清热解暑——银翘散和普济消毒饮 第二节咳嗽 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金沸草散 2.风热犯肺——疏风解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1.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2.痰湿咳嗽——化痰燥湿止咳——三拗汤合二陈汤 3.气虚咳嗽——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加味 4.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沙参麦冬汤 第三节肺炎喘嗽 1.风寒闭肺——辛温开肺,化痰止咳——华盖散加减 2.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3.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4.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 5.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6.肺脾气虚——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 1.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2.内陷厥阴—平肝熄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第四节哮喘 发作期 1.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2.热性哮喘—清肺涤痰,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 3.外寒内热—解表清里,定喘止咳—大青龙汤加减 4.肺实肾虚—泻肺补肾,标本兼顾—苏子降气汤(上甚) 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下虚) 缓解期 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 2.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固摄纳气——金匮肾气丸 3.肺肾阴虚——养阴清热,补益肺肾——麦味地黄丸 第一节鹅口疮 1.心脾积热——清心泄脾——清热泻脾散 2.虚火上浮——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 第二节口疮 1.风热乘脾——疏风散火,清热解毒—银翘散 2.心火上炎——清心凉血,泻火解毒—泻心导赤汤 3.虚火上炎——滋阴降火,引火归原—知柏地黄汤加肉桂 第三节呕吐 1.乳食积滞——消乳消食,和胃降逆——消乳丸/保和丸 2.胃热气逆——清热泻火,和胃降逆——黄连温胆汤 3.脾胃虚寒——温中散寒,和胃降逆——丁萸理中汤 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解肝煎 第四节腹痛1.腹部中寒——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养脏汤 2.乳食积滞——消食导滞,行气止痛——香砂平胃散 3.胃肠结热——通腑泄热,行气止痛——大承气汤 4.脾胃虚寒——温中健脾,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和理中汤 5.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少腹逐瘀汤 第五节泄泻 1.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 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 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 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 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1.气阴两伤——益气养阴,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 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第六节厌食 1.脾运失健——调和脾胃,运脾开胃——不换金正气散 2.脾胃气虚——健脾益气,佐以助运——异功散加味 3.脾胃阴虚——滋脾养胃,佐以助运——养胃增液汤 第七节积滞 1.乳食内积——消乳化食,和中导滞——消乳丸/保和丸 2.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食化滞——健脾丸 第八节疳证 1.疳气——调脾健运——资生健脾丸加减 2.疳积——消积理脾——肥儿丸 3.干疳——补益气血——八珍汤 1.眼疳——养血柔肝,滋阴明目——石斛夜光丸 2.口疳——清心泻火,滋阴生津——泻心导赤散 3.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消肿—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 第九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脾胃虚弱——健运脾胃,益气养血——六君子汤 2.心脾两虚——补脾养心,益气生血——归脾汤 3.肝肾阴虚——滋养肝肾,益精生血——左归丸 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益阴养血——右归丸 第一节夜啼 1.脾寒气滞——温脾散寒,行气止痛——乌药散和匀气散 2.心经积热——清心导赤,泻火安神——导赤散 3.惊恐伤神——定惊安神,补气养心——远志丸 第二节汗证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2.营卫失调——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 3.气阴亏虚——益气养阴——生脉散 4.湿热迫蒸——清热泻脾——泻黄散 第三节病毒性心肌炎 1.风热犯心—清热解毒,宁心复脉——银翘散 2.湿热侵心—清热化湿,宁心复脉——葛根芩连汤 3.气阴亏虚—益气养阴,宁心复脉——炙甘草汤和生脉散 4.心阳虚弱—温振心阳,宁心复脉——桂甘龙牡汤 5.痰瘀阻络—豁痰化瘀,宁心通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和失笑散 第四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1.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平肝潜阳——杞菊地黄丸 2.心脾两虚—养心安神,健脾益气——归脾汤和甘麦大枣汤 3.痰火内扰—清热泻火,化痰宁心——黄连温胆汤 第五节多发性抽搐症 1.气郁化火——清肝泻火,熄风镇惊——清肝达郁汤 2.脾虚痰聚——健脾化痰,平肝熄风——十味温胆汤 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养肝熄风——大定风珠 第六节急惊风 1.风热动风——疏风清热,息风定惊——银翘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