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化学题库1

基础化学题库1

基础化学题库1
基础化学题库1

泸州医学院《基础化学》试题库

第二章 原子结构

一、 选择题

1、在多电子原子中 ,决定电子能量的量子数为 ( )

A 、 n

B 、n 、l 、m

C 、n 、l 、m 、m s

D 、n 、l

2、在多电子原子中 ,决定电子原子轨道的量子数为 ( )

A 、 n

B 、n 、l 、m

C 、n 、l 、m 、m s

D 、n 、l

3、在多电子原子中 ,决定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数为 ( )

A 、 n

B 、n 、l 、m

C 、n 、l 、m 、m s

D 、n 、l 4、下列多电子原子能级

能量最高的就是 ( )

A 、 n=1,l=0

B 、 n=2,l=0

C 、 n=4,l=0

D 、 n=3,l=2

5、下列各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的就是

C 、Px 轨道可以有两种伸展方向

D 、第二电子层上沿X 轴方向伸展的P 轨道

7、 在下列各电子亚层中 ,能容纳电子数最多的就是 (

)

A 、 3d

B 、 4p

C 、 6s

D 、 4f 8、 描述3S 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数正确的一套就是()

A 、 (3,2,0,+1/2)

B 、 (3,0,0,-1/2)

C 、 (3,1,0,+1/2)

D 、 (3,1,1,-1/2)

9、 下列各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违背了鲍利不相容原理的就是 (

) 2 3 1

2 1 A 、 C 1s 22s 32p 1 B 、 Li 1s 22p 1

C 、 N 1s 22s 22px 22py 1

D 、 O 1s 22s 22p 4

10 列各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违背了洪特规则的就是 ( )

A 、 C 1s 22s 32p 1

B 、 Li 1s 22p 1

C 、 N 1s 22s 22px 22py 1

D 、 O 1s 22s 22p 4

11、描述 2p 运动状态的量子数正确的一套就是 ( )

A 、 (2,1,0,1/2)

B 、 (2,1,2,1/2)

C 、 (2,0,1,1/2)

D 、 (2,2,1,1/2)

12、 指出 4d 能级有几个轨道 ( )

A 、 1

B 、 2

C 、 4

D 、 5

13、 指出 4f 能级有几个轨道 ( )

A 、 2

B 、 3

C 、 7

D 、 9

14、 某基态原子的某电子量子数组合就是 (2,0,0,+1/2), 它的轨道符号就是 ( )

A 、 2s

B 、 2Px

C 、 2Py

D 、 2Pz

15、 在多电子原子中 ,决定电子层的量子数为 ( )

16、某一电子有下列成套量子数 (n,l,m,m s ), 其中不可能存在的就是 ( )

A 、 C 1s 22s 32p 1 C 、 N 1s 22s 22px 22py 1

6、2Px 代表的意义就是 (

A 、Px 轨道上有 2 个电子

B 、Li 1s 22p 1

D 、 O 1s 22s 22p 4 )

B 、2个Px 轨道 A 、 n B 、 n 、 l 、 m

C 、 n 、 l 、 m 、 m s

D 、 n 、 l

A、(3,2,2,1/2) B 、(3,1,-1,1/2)

C、(1,0,0,1/2) D 、(2,-1,0,1/2)

17、基态26F e原子的最后填充的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分别为()

A、3,0,0,+1/2

B、3,1,1,+1/2

C、、

3,2,0,+1/2 D、4,0,0,+1/2

18、某一电子有下列成套量子数(n,l,m,m s), 其中不可能存在的就是( )

A、(3,3,2,1/2) B 、(3,1,-1,1/2)

C、(1,0,0,1/2) D 、(2, 1,0,1/2)

19、某一电子有下列成套量子数(n,l,m,m s), 其中不可能存在的就是( )

A、(3,2,2,1/2) B 、(3,1,-1,1/2)

C、(1,0,1,1/2) D 、(2, 1,0,1/2)

20、表示原子轨道角度分布的函数就是( )

A R(r)

B Y( O ,r) C、、R(r) 2 D Y( O ,r)2

21 、同一原子中, 可能存在下列量子数的两个电子( )

A、(1,1, 0, +2/1 ) 与(1,0, 0, -2/1 )

B、(2, 0,1, +2/1 ) 与(2,0,0, -2/1 )

C、(3,2, 0, -2/1 ) 与(3,2, 1, -2/1 )

D、(1,0, 0, -2/1 ) 与(1,0, 0, -2/1 )

22、下列状态中不就是基态的就是( )

A、通常条件的气体H。

B、氟原子中有5 个3p 电子。

C、氧原子的电子结构为1 s22s22p4。

D、氢原子中电子处在n = 1 的状态。

23、在一个多电子原子中, 具有下列各套量子数的电子, 能量大的电子具有的量子数(n,l,m, ms) 就是( )

A、(3,2, +1, +2,1 )

B、(2, 1,+1,-2,1 )

C、(3,1, 0, -2,1 )

D、(3, 1,-1, +2,1 )

24、下列各组元素中, 电负性依次减小的就是( )

A、K > Na > Li

B、O > Cl > H

C、、As > P > H D三组都对

25、玻尔的氢原子理论主要成功之处就是( ) 、

A、证明了原子核外电子就是在球形轨道上运动。

B、说明了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只具有某些特定数值。

C、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线。

D、证明了氢原子中,电子距核越远, 电子的运动速度越大。

26、证明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方法就是( )

A 、玻尔理论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

B、用照像机直接对电子照相, 可得到类似于机械波的波形。

C、使用德布罗依关系式计算。

D使一束加速的电子通过Al的晶体薄片得到的衍衬图。

27、在轨道的角动量量子数为l 的能级中, 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 )

A、2l2

B、l2

C、、4l+2

D、2l+2

二、判断题

1、s 电子在球面轨道上运动,p 电子在双球面轨道上运动。( )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递减,同一主族, 从上到下电负性递增。( )

3、主量子数越大,电子离核越远。所以,任何时刻,1s电子总比2s电子靠近原子核。( )

4、当氢原子的电子处于n》2的能级上运动时,成为氢原子的激发态。()

5、磁量子数描述的就是原子轨道的形状。( )

6、主量子数描述的就是电子离原子核的远近。( )

7、在量子力学中,把能量相同的状态叫做简并状态。( )

8、相同能量的轨道的数目成为简并度,所以p 轨道就是三重简并的。( )

9、主量子数n 为1 时, 有自旋相反的2条轨道。( )

10、主量子数n 为4时, 其轨道总数为16,电子层电子最大容量为32。( )

11、主量子数n为3时,有3s、3d、3p三条轨道。()

12、s电子绕核运动,其轨道为一圆周,而p电子就是走%形的。()

13、通常把原子在分子中吸收电子的能力叫做元素的电负性, 一般说来,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小于金属元素的电负性。( )

14、主量子数越大,电子离核越远。所以,任何时刻,1s电子总比2s电子靠近原子核。( )

15、在同一周期中, 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变小,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

16、在同一电子层中,电子的能量高低顺序均为E(ns)< E(np)< E(nd)

17 、同一元素的2s 轨道与3s 轨道为简并轨道。( )

18、主量子数n为3时有3s,3p,3d,3f四条轨道。()

19、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就是一个近似能级关系。( )

20、所有微粒都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 )

21、氢原子2s轨道与2p轨道能量相同,但氟原子的2s轨道能量低于2p轨道能量。( )

22、氧原子的2s轨道的能量与碳原子的2s轨道的能量相同。()

23、同一多电子原子中,若几个电子处在同一能级组,则它们的能量也相同。( )

24、所有元素原子的有效核电荷总小于核电荷。( )

第三章 分子结构

、选择题

1、CO 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就是 А、 n 键、?键 c 、?键、n 键、配位健

2、 N2 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就是 A 、一个n 键、一个?键 c 、一个n 键、两个?键

3、 O2 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就是 A 、一个n 键、一个?键 c 、一个n 键、两个?键

4、 BF 3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A 、直线型 C 、三角锥型 5、 cO 2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A 、直线型 C 、三角锥型 б、 N H 3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A 、直线型 C 、三角锥型 7、 cH 4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A 、直线型 C 、三角锥型 8、 H 2O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A 、直线型 C 、三角锥型

( )

B 、n 键、配位健

D 、 ? 键、配位健

( )

B 、一个?键

D 、两个n 键、一个?

( )

B 、一个?键

D 、两个n 键、一个?

键9、 下列分子为极性分子的就是

A 、 H 2O

B 、 CH 4

C 、 CO 2

D 、 BF 3

10、下列分子为非极性分子的就是

A 、 H 2O

B 、 CH 4

C 、 HCl

D 、 NH 3

11、下列分子为非极性分子的就是

A 、 H 2O

B 、 BeCl 2

C 、 HCl

D 、 NH 3

12、下列分子为极性分子的就是

A 、 H 2S

B 、 BeCl 2

C 、 BF 3

D 、 N 2

13、下列物质熔点最高的就是 ( )

)

B 、平面正三角形

D 、正四面体型

)

B 、平面正三角形

D 、正四面体型

)

B 、平面正三角形

D 、正四面体型

)

B 、平面正三角形

D 、正四面体型

)

B 、平面正三角形

D 、 V 型

A、

H2S C、H2Se 14、B 、H2O D 、H2Te

列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都与

NH3 相同的就是

()

A 、H 2O

B 、H 2S

C 、PCI 3

D 、SiH 4 15、下列液态物质中,只须克服色散力就可以沸腾的就是()

A 、CS 2

B 、CHCI 3

C 、HCI

D 、H 2SO 4

16、 除少数分子外,一般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就是()

A 、氢键

B 、取向力

C 、诱导力

D 、色散力

17、 杂化轨道理论人为()

A 、 参加杂化的各原子轨道都必须提供电子。

B 、 原子轨道杂化后生成成键能力更强的杂化轨道。

C 、 只有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才能进行杂化。

D 、 原子轨道杂化后先形成分子轨道,然后再形成化学键。

18、 下列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取向力的就是()

A 、HBr

B 、CH 4

C 、O 2

D 、BF 3

19、 下列化合物存在氢键的就是()

A 、NH 3

B 、SiH 4

C 、O 2

D 、H 2S

20、 下列化合物中不存在氢键的就是()

A 、NH 3

B 、SiH 4

24、 下列各组分子,既存在取向力、诱导力与色散力,又存在氢键的就是()

A 、N2-H2

B 、O 2-CO

C 、CH 3CI-H 2O

D 、C 2H 5OH-H 2O

25、 通过测定AB 2型分子的电偶极矩,可以判断()

A 、分子的空间构型

B 、A — B 键的键能

C 、 A — B 键的极性

D 、分子间的作用力

二、判断题

1、 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目不能超过该基态单原子的单电子数。 ()

2、 一般来说,共价单键就是?键,在共价双键或叁键中只有1个?键。()

3、 s p 3杂化轨道就是由1s 轨道与3p 轨道杂化而成的。()

4、 氢键的键能与分子间作用力相近,因此它没有方向性与饱与性。()

5、 中心原子采用sp 2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空间构型不一定就是正三角形。() &只有原子之间的s 轨道与s 轨道重叠才能形成?键。()

7、 同一种原子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形成不同键时,可以就是不同的杂化态。()

8、 非极性分子之间只存在色散力,极性分子之间只存在取向力。()

C 、 21、H 2O 具有反常的高沸点就是由于存在着()

A 、共价键

B 、氢键

下列分子中,p=0的就是()

PCl 3 B 、 NF 3

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不等性 BF 3 B 、 CO 2 D 、H 2O

C 、孤对电子

D 、诱导力 22、 A 、 23C 、 H 2O sp 3杂化的就是( C 、CH D 、 HgCl 2 PH 3

9、氢键就是有方向性与饱与性的一类化学键。()

10、溶质的分子内形成氢键,其溶解度不一定增大。()

11、sp就是等性杂化轨道,而sp2就是不等性杂化轨道。()

12、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空间构型不一定就是正四面体。( )

13、极性分子就是由两个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

14、成键时,只有当两原子轨道均为s 轨道沿着键轴方向以“头碰头”方式进行重叠,才能形成? 键。( )

15、成键时,两原子轨道均为p轨道沿着键轴方向重叠,形成的共价键为n键。()

16、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就是极性分子。( )

17、共价键就是有方向性与饱与性的化学键。( )

18、1个s轨道与2个p轨道杂化而成3个sp2杂化轨道,每个sp2杂化轨道均含1/3s成分与2/3p成分。()

19、N2 分子中含有三个单键。( )

20、AB3型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均采用sp2杂化轨道成键。()

21、由于Si原子与Cl原子的电负性不同所以SiCl4分子具有极性。()

22、与共价键相似,范德华力具有饱与性与方向性。( )

23、SnF4,GeF4,CCI4,SnCl4分子的几何构型均为正四面体。()

24、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不一定就是非极性共价键。( )

25、凡采用等性sp3 杂化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它们都就是非极性分子。( )

26、氢键不就是化学键,而就是一种具有方向性与饱与性的分子间作用力。( )

27、极性分子中一定有极性键的存在,但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就是极性分子。( )

28、在孤立原子中,能量相近的轨道不能进行杂化。( )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测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概念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 A.强碱和弱碱:每个分子能电离的OH-数目 B.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C.浊液、胶体、溶液:分散剂粒径大小 D.氧化剂、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 解析:碱的强弱分类是根据碱溶于水后,能否完全电离出OH-,能完全电离的碱为强碱,不能完全电离的碱为弱碱,A项错误.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划分的标准是溶于水的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与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无直接关系,B项错误.划分分散系的标准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与分散剂无关,C项错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作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作氧化剂,D项正确. 答案:D 2.(2011?佛山模拟)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纳米的粒子.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半径最小的是( ) A.雾B.蛋白质溶液 C.石灰乳D.KNO3溶液 解析:在分散系中溶液的分散质粒子最小,又因为蛋白质属于大分子,故D符合. 答案:D 3.(2011 ?济南模拟)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解析:烟尘是气溶胶,其中的胶粒带电,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产生电泳现象,使烟尘沉降而除去;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在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发生胶体的聚沉,然后氢氧化铁与酸反应而溶解;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不是胶体. 答案:B 4.(2011?抚顺重点高中协作模拟)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可用于潜水艇推进器等.制备某种磁流体时,将等物质的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铁溶液混合,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所得磁流体黑色粒子直径在5.5~36 nm之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所得的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为Fe2O3 C.给分散系通电时阳极周围黑色不变 D.该分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根据粒子直径为5.5~36 nm,判断该分散系属于胶体,A错误;Fe2O3是红色物质,B错误;磁流体是胶体,通直流电发生电泳现象,阴阳极周围黑色会发生改变,C错误;该分散系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D 5.(2011?哈尔滨质检)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并煮沸一段时间,可得到红褐

基础化学题库(题库+答案)

第二章 稀溶液依数性 练习题 一、是非题(共10题) 1. 溶液的沸点是指溶液沸腾温度不变时的温度。( ) 2. 溶液与纯溶剂相比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是由于溶剂摩尔分数减小引起的。( ) 3. 等物质的量硝酸钾和碳酸钾分别加入等量的水中,该两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值相等。( ) 4. 凡是浓度相等的溶液都是等渗溶液。( ) 5.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和沸点升高仅适用于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质,而凝固点降低及渗透压则 不受此限制。( ) 6. 电解质浓溶液也有依数性变化规律,但不符合拉乌尔定律的定量关系。( ) 7. 一定量的电解质加入纯水中,此溶液的沸点一定高于100℃,但无法定律计算。( ) 8. 任何两种溶液用半透膜隔开,都有渗透现象发生。( ) 9. 分散质粒子大小在合适的范围内,高度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就能形成稳定的溶胶。( ) 10. AlCl 3、MgCl 2、KCl 三种电解质对负溶胶的聚沉值依次减小。( ) 二、选择题 ( 共11题 ) 1. 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 (A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甲醇是易挥发性液体,溶于水后水溶液凝固点不能降低 (C )强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皆小于1 (D )质量摩尔浓度数值不受温度变化 2. 已知乙醇和苯的密度分别为0.800 g ·cm -3 和0.900 g ·cm -3,若将86.3cm 3 乙醇和 901 cm 3 苯互溶, 则此溶液中乙醇的质量摩尔浓度为-----------------------------------------------------( ) (A) 1.52 mol ·dm -3 (B) 1.67 mol ·dm -3 (C) 1.71 mol ·kg -1 (D) 1.85 mol ·kg -1 3. 2.5 g 某聚合物溶于 100 cm 3水中, 20℃时的渗透压为 100 Pa, 则该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6.1×102 (B) 4.1×104 (C) 6.1×105 (D) 2.2×106 4. 1.0 mol ·dm -3蔗糖的水溶液、1.0mol ·dm -3乙醇的水溶液和 1.0 mol ·dm -3乙醇的苯溶液, 这三种溶液具有相同的性质是 -----------------------------------------------------------------( ) (A) 渗透压 (B) 凝固点 (C) 沸点 (D) 以上三种性质都不相同 5. 1.17 % 的 NaCl 溶液产生的渗透压接近于-----------------------------------------------( ) (相对原子质量: Na 23, Cl 35.5) (A) 1.17 % 葡萄糖溶液 (B) 1.17 % 蔗糖溶液 (C) 0.20 mol ·dm -3葡萄糖溶液 (D) 0.40 mol ·dm -3蔗糖溶液 6. 同温同浓度的下列水溶液中, 使溶液沸点升高最多的溶质是--------------------------( ) (A) CuSO 4 (B) K 2SO 4 (C) Al 2(SO 4)3 (D) KAl(SO 4)2

化工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20分)有立式列管式换热器,其规格如下:管数30根、管长 3 m、管径由25×2.5 mm,为单管程。今拟采用此换热器冷凝冷却CS2 饱和蒸汽,从饱和温度46℃冷却到10℃,CS2 走管外,其流量为250 kg/h,其冷凝潜热为356 kJ/kg,液体CS2的比热为 1.05 kJ /(kg·℃ );水走管内与CS2成总体逆流流动,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5℃和30℃。已知CS2 冷凝和冷却时传热系数(以外表面积为基准)分别为K1= 232.6和K2= l16.8 W/(m2·℃),问此换热器是否适用? 1.解:CS2冷凝的热负荷:Q冷凝=250×356=89000kJ/h=24.72 KW CS2冷却的热负荷:Q 冷凝=250×1.05×(46-10)=9450kJ/h =2.6 KW 总热负荷Q 为:Q=24.7+2.63=27.3 KW 冷却水用量q m2 为:q m2=27.3 =0.261kg/s=940kg/h 4.187×(30-5) 设冷却水进入冷却段的温度为t k,则有:0.261×4.187×(t k- 5)=2.6KW 解之得:t k=7.38℃,则:(5 分) 冷凝段对数平均温差:Δ t m=(46-30)-(46-7.38) =25.67℃ ln46 -30 46-7.38 所需传热面积: A 冷凝=24.7/232.6×10-3×25.67= 4.14m2,(5 分) 冷却段对数平均温差:Δ tm=(46-7.38)-(10-5)= 16.45℃ ln 46-7.38 (5 分)10-5 所需传热面积: A 冷却= 2.6/116.8×10-3×16.45= 1.35m2, 冷凝、冷却共需传热面积:Σ A i=4.14+ 1.35=5.49m2, 换热器实际传热面积为:A0=30×3.14×0.025×3=7.065>ΣA i ,所以适宜使用。(5分) 2.(20 分)某列管换热器由多根Φ 25×2.5mm的钢管组成,将流量为15×103kg/h 由20℃加热到55℃, 苯在管中的流速为0.5m/s ,加热剂为130℃的饱和水蒸汽在管外冷凝,其汽化潜热为2178kJ/kg ,苯的比热容cp为1.76 kJ/kg ·K,密度ρ 为858kg/m3,粘度μ为0.52 ×10-3Pa·s,导热系数λ为0.148 W/m·K,热损失、管壁热阻及污垢热阻均忽略不计,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系数α 为10×104 W/m2·K。试求: (1)水蒸汽用量(kg/h );(4分) (2)总传热系数K(以管外表面积为准);(7 分) (3)换热器所需管子根数n及单根管子长度L。(9 分)

化工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一 1当地大气压为 745mmHg 测得一容器内的绝对压强为 350mmHg 则真空度为395 mmH?测得另一容器内的表压 强为1360 mmHg 则其绝对压强为 2105mmHg _____ 。 2、 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在管壁处速度为 _0 _______,临近管壁处存在层流底层,若 Re 值越大,则该层厚度 越薄 3、 离心泵开始工作之前要先灌满输送液体,目的是为了防止 气缚 现象发生;而且离心泵的安装高度也不能 够太高,目的是避免 汽蚀 现象发生。 4 、离心泵的气蚀余量越小,则其抗气蚀性能 越强 。 5、 在传热实验中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总传热系数 K 接近于 空气 侧的对流传热系数,而壁温接近于 饱和水蒸汽 侧流体的温度值。 6、 热传导的基本定律是 傅立叶定律。间壁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K 的数值接近于热阻 大 (大、小)一侧的:?值。 间壁换热器管壁温度t w 接近于:.值 大 (大、小)一侧的流体温度。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导热壁面中,所用材料的 导热系数愈小,则该壁面的热阻愈 大 (大、小),其两侧的温差愈 大 (大、小)。 7、 Z= (V/K v a. Q ) .(y 1 -丫2 )/ △ Y m 式中:△ Y m 称 气相传质平均推动力 ,单位是kmol 吸 收质/kmol 惰气;(Y i — Y 2) / △ Y m 称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8、 吸收总推动力用气相浓度差表示时,应等于 气相主体摩尔浓度 和同液相主体浓度相平衡的气相浓度之 差。 9、 按照溶液在加热室中运动的情况,可将蒸发器分为循环型和非循环型两大类。 10、 蒸发过程中引起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溶液蒸汽压下降、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管路阻力。 11、工业上精馏装置,由精馏^_塔、冷凝器、再沸器等构成。 12、分配系数k A 是指y A /X A ,其值愈大,萃取效果 量传递相结合的过程。 1、气体在直径不变的圆形管道内作等温定态流动,则各截面上的( 6、某一套管换热器,管间用饱和水蒸气加热管内空气(空气在管内作湍流流动) 13、萃取过程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 溶解度的差异 而达到混合液中组分分离的操作。 14、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常用 干湿球温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15、对流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是 湿物料表面的水汽分压大于干燥介质中的水分分压 ;干燥过程是热量传递和质 越好。 A. 速度不等 B.体积流量相等 C. 速度逐渐减小 D.质量流速相等 2、装在某设备进口处的真空表读数为 -50kPa ,出口压力表的读数为 100kPa , 此设备进出口之间的绝对压强差为 A. 50 B . 150 C . 75 D .无法确定 3、离心泵的阀门开大时,则( B )。A ?吸入管路的阻力损失减小 .泵出口的压力减小 C .泵入口处真空度减小 .泵工作点的扬程升高 4、下列(A )不能实现对往复泵流量的调节。 A .调节泵出口阀的开度 ?旁路调节装置 C .改变活塞冲程 ?改变活塞往复频率 5、已知当温度为 T 时,耐火砖的辐射能力大于铝板的辐射能力,则铝的黑度( )耐火砖的黑度。 A.大于 .等于 C .不能确定 D .小于 ,使空气温度由20 C 升至80 C,

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

填空选择3 1、下列各组物质可能共存的是( A )。 A..Cu2+、Fe2+、Sn4+、Ag B. Cu2+、Fe2+、Ag+、Fe C Cu2+、Fe3+、Ag+、Fe D Fe3+、Fe2+、Sn4+、I- 2、通常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少量铁钉,其原因与下列反应中的哪一个无关?( D ) A.O2(aq)+4H+(aq)+4e==2H2O(l) B. Fe3+(aq)+e== Fe2+(aq) C. Fe(s)+2Fe3+(aq)==3Fe2+(aq) D. Fe3+(aq)+3e== Fe(s)3、已知Φ°(Fe3+/ Fe2+)=0.771V,K稳(Fe(CN)63-)=1.0×1042,K稳(Fe(CN) 64-)=1.0×1035,则Φ°Fe(CN) 6 3-/ Fe(CN) 6 4-)=(A )。 A、0.36V B、1.19V C、-0.36V D、0.77V 4、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成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势之差ΔΦ°至少应大于( B)。 A、0.09V B、0.27V C、0.36V D、0.18V 5、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因素有( B )。 A、压力 B、温度 C、离子强度 D、催化剂 6、在 1 mol·L-1 H2SO4介质中,Φ°(Ce4+/ Ce3+)=1.44VΦ°,(Fe3+/ Fe2+)=0.65V,以Ce4+滴定Fe2+时,最适宜的指示剂为( B )。 A、二苯胺碘酸纳[Φ°(In)=0.84V] B、邻二氮菲-亚铁[Φ°(In)=1.06V] C、硝基邻二氮菲-亚铁[Φ°(In)=1.25V] D、邻苯氨基苯甲酸[Φ°(In)=0.89V] 7、用K2Cr2O7法测定Fe时,若SnCl2量加入不足,则导致测定结果( B)。 A、偏高 B、偏低C、不变 D、无法判断 8、碘量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滴定,若酸度太高,将会( D)。 A、反应不定量B、I2易挥发C、终点不明显 D、I-被氧化,Na2S2O3被分解 9、标定Na2S2O3的基准物是下述哪一种?( B ) A、H2C2O4·H2O B、K2Cr2O7 C、As2O3D、Fe 10、用KMnO4滴定Fe2+之前,加入几滴MnSO4的作用是( A)。 A、催化剂 B、诱导反应剂 C、氧化剂 D、配合剂 11、用法扬司法测定Cl-时,用曙红为指示剂,分析结果会(B)。 A、偏高B、偏低 C、准确 12、在PH=4时,用莫尔法测定Cl-时,分析结果会( A)。 A、偏高 B、偏低 C、准确 13、化合物Ag2CrO4在0.001 mol·L-1的AgNO3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0.001 mol·L-1的KCrO 4液中的溶解度( B )。 A、较大 B、较小 C、一样 14、常温下,AgCl的溶度积为1.8×10-10,Ag2CrO4的溶度积为1.1×10-12,,CaF2的溶度积为2.7×10-11,(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C),(2)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A ) A、AgCl B、Ag2CrO4 C、CaF2 15、在沉淀形成过程中,与待测离子的半径相近的杂质离子常与待测离子一道与构晶离子形成( B )。

基础化学试题

d区元素一 一、过渡元素有哪些特点? 二、铬酸洗液是怎样配制的?失效后现象如何?为何它有去污能力?如何使用 它比较合理? 三、根据锰的价层电子构型以及锰的元素电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锰的哪些氧化态的物质稳定? 2. 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锰的哪些化合物可作氧化剂? 四、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式 1. Cr 3++ OH-+H 2 O 2 → 2. K 2 Cr 2 O 7 +HCl(浓)→ 3. Cr 3++S2-+H 2 O→ 4. Ag+ Cr 2 O 7 2- +H 2 O→ 5. Cr 2O 7 2-+S2-→ 6. K 2 Cr 2 O 7 +H 2 C 2 O 4 → 五、说明铬价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比在碱性溶液中的氧化性强。 六、有一钴的配合物,其中各组分的含量分别为钴23.16%、氢4.71%、氮33.01%、 氧25.15%和氯13.95%。如将配合物加热则失去氨,失重为该配合物原质量 的26.72%。试求该配合物中有几个氨分子,以及该配合物的最简式。 七、某绿色固体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中通人,即得棕黑色沉淀和紫红色溶 液。与浓溶液共热时放出黄绿色气体,溶液近乎无色,将此溶液和溶液混合,即得沉淀。将气体通入溶液,可得。判断A是哪种盐,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八、某含铬和锰的钢样品10.00g,经适当处理后,铬和锰被氧化为Cr 2O 7 2-和MnO 4 - 的溶液共250ml。精确量取上述溶液10.00,加入BaCl 2 溶液并调节酸度,使铬

全部沉淀下来,得到0.0549gBaCrO 4 。另取一份上述溶液10.00ml,在酸性介质中用Fe2+溶液(浓度为0.075 mol?L-1)滴定,用去15.95ml。计算钢样中铬和锰的百分含量。 九、用盐酸处理Fe(OH) 3 、Co(OH)和NiO(OH)时各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反应式,并加以解释。 十、填空。 1.Cr 2O 7 2-色, Cr 2 O 4 2-色,CrO 5 色。 2.MnO 4-色,MnO 4 2-色,Mn2+色。 3.Fe(OH) 3色, Fe(OH) 2 色,Co(OH) 2 色,Ni2+色,Ni(NH 3 ) 4 2+ 色。 十一、举出鉴别Fe3+、Co2+、Ni2+、Cr3+、Mn2+离子常用的方法。 十二、金属M溶于稀HCl时生成MCl 2 ,其磁矩为5.0B.M。在无氧操作条件下,溶液遇NaOH溶液,生成一白色沉淀A。A接触空气就逐渐变绿,最后变成棕色沉淀B。灼烧时,B生成了棕红色粉末C,C经不彻底还原而生成了铁磁性的黑色物质D。 B溶于稀盐酸生成溶液E,它使KI溶液被氧化成I 2 ,但在加入KI前先加入NaF,则KI不能被E所氧化。 若向B的浓NaOH悬浮液中通Cl 2时,可得到一紫红色溶液F,加入BaCl 2 时, 就会沉淀出红棕色固体G。G是一种强氧化剂。 试确认各字母符号所代表的化合物,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十三、在酸性介质中,用锌还原Cr 2O 7 2-时,溶液颜色由橙色经绿色而变成蓝色。 放置时又变回绿色。试解释之,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工原理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及答案(绝密请勿到处宣扬) 12月25日 一、填空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 1. 一容器真空表读数为10 kpa,当地大气压强为100 kpa,则此容器的绝对压强和表压强(以kpa计)分别为:(90kpa)和( -10kpa)。 2. 热传导只发生在固体和(静止)的或(滞)流动的流体中。 3. 物体的吸收率越(大),其辐射能力越(大)。(填大或小) 4. 蒸发中以(二次蒸汽)是否再利用而分为单效或多效蒸发。 5. 蒸发中的温度差损失主要由溶液中的(不挥发溶质)、液柱的(静压头)和管路(阻力)所引起的沸点升高三部分组成。 6. 一容器压力表读数为10 kpa,当地大气压强为100 kpa,则此容器的绝对压强(以kpa计)为:(90kpa)。 7. 对于同种流体,自然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比时的(小)。(填大或小) 8. 物体的吸收率越大,其辐射能力越(大),所以黑体的辐射能力比灰体的(大)。(填大或小) 9. 蒸发操作所用的设备称为(蒸发器)。 10. 按二次蒸汽是否被利用,蒸发分为(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 二、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对吸收操作有利的条件是:(D) A. 操作温度高、压强高; B. 操作温度高、压强低; C. 操作温度低、压强低; D. 操作温度低、压强高 2. 精馏塔内上层塔板液相轻组分浓度较下层塔板(A ),液相温度较下层塔板() A. 高,低; B. 低,高; C. 高,高; D. 低,低 3. (D )是塔内气液两相总体上呈逆流流动,而在每块塔板上呈均匀的错流流动。 A. 板式塔的传质意图; B. 板式塔的设计过程; C. 板式塔的恒摩尔流要求; D. 板式塔的设计意图 4. 恒定干燥条件是指湿空气在干燥器内的(C)及与物料的接触方式都不变。 A. 温度、焓值、湿度; B. 流速、压强、湿度; C. 流速、温度、湿度; D. 温度、湿度、压强 5. 对于湿物料的湿含量,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 A. 平衡水一定是自由水; B. 平衡水一定是结合水; C. 自由水一定是结合水; D. 自由水一定是非结合水 6. 当二组分液体混合物的相对挥发度为( C)时,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当相对挥发度为( A )时,可以采用精馏方法

化学基础试题 会考专用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说法正确的是() A.20278Pt和19878Pt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符号:12C C.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 D.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根据原子序数,下列各组原子能以离子键结合的是() A.2与8 B.6与16 C.8与14 D.9与11 3.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g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N A B.1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 A C.1mol乙烯分子中的共价键是4N A D.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的分子数为N A 4.苯加溴水后,溴水层颜色变浅,这是由于() A.溴挥发了 B.发生了取代反应 C.发生了萃取 D.发生了加成反应 )X Y Z A.X,Y,Z中X的单质最稳定 B.Y的氢化物为HY C.X能生成HXO D.能发生ZO2+2H2Z=3Z+2H2O的反应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4Cl中含有共价键,所以NH4Cl是共价化合物 B.阴阳离子之间有强烈的吸引作用而没有排斥作用,所以离子键的核间距相当小 C.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 7.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https://www.doczj.com/doc/2b9281035.html,l4可由CH4发生加成反应制得 B.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制得 C.糖类、蛋白质、油脂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8.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 B.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乙酸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的质量相等 C.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D.检验乙醇中少量的水:加无水硫酸铜 9.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向蛋白质溶液中加氯化钡溶液以提纯蛋白质 B.向淀粉中加稀硫酸加热,冷却后再加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基础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共20分) 1、主量子数n为4时,其轨道总数为,电子层电子的最大容量为。 2、根据共价键形成时原子轨道重叠方式不同,共价键可分为和两种。 3、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系统的焓变ΔH=。 4、质量作用定律适用的范围是。 5、用有效数字表示下列计算结果: (3.202+0.01301)×12.9= ; 158.7÷2 - 5.11×10-3 = 。 6、已知NaHCO3注射液的质量浓度为50g/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NaHCO3的摩尔质量为84 g/ mol)。 7、医学上的等渗溶液的渗透浓度范围是。 8、在NH4Cl-NH3•H2O的体系中,抗酸成分是。 9、用0.1 mol/L的NaOH溶液滴定0.1 mol/L的HC1溶液20 ml,选用的指示剂是 。 10、[Ag(NH3) 2]OH的名称是。 二、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合理的是()。 A、n=2,l=1,m=0 B、n=3,l=2,m=1 C、n=2,l=2,m=l D、n =3,l=2,m=2 2、原子序数为7的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1S22S22P1 B、1S22S22P2 C、1S22S22P3 D、1S22S22P4 3、已知PC13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不等性SP3杂化,则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A、直线型 B、平面三角型 C、三角锥形 D、正四面体 4、在水分子之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 A、氢键 B、取向力 C、色散力 D、诱导力 5、下列各种函数中,不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A、恒压反应热 B、反应的焓变 C、系统的内能 D、物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 6、今有反应:A+B=C,其速率方程式为:u=kCAC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B、这反应一定是复杂反应 C、这是个一级反应 D、这是个二级反应 7、用万分之一的天平称取的质量为2.3801g一级标准物质K2Cr2O7,则其相对误差是()。 A、±0.0001 g B、±0.0002 g C、±0.004% D、±0.008% 8、会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 (A) 10.0g/LCaCl2•2H2O(Mr=147) (B) 12.5g/LNaHCO3(Mr=84.0) (C) 9.0g/LNaCl(Mr=58.5) (D) 112g/LC3H5O3Na(乳酸钠,Mr=80)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室温条件下,任何水溶液都有[H+] [OH-]=1×10-14

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试题

化学实验基本知识试题 6. a. 红色 b. 兰色 c. 无色 d. 7. 通常所说的浓硫酸的浓度为: a. 50% b. 75% c. 98% d. 100% 8. 1ng 为: a. 1X10 -3g b. 1X10 -6g c. 1X10 9. 摄氏 100o C 为: 绿褐色 (d ) (c ) -9 g d. 1X10 -12g (c ) a. 373.15K b. 273.15K c. 125K d. 473.15K 10. 有效数字 1.0079 、 32.06 和 26.017 相加,结果为: a. 59.0849 b. 59.09 c. 59.1 d. 59.085 11. 若需配置1M 的NaOH 溶液0.5L ,则需NaOH 固体: a. 10 g b. 20 g c. 30 g d. 40 g (b ) 12 . 若需配置1N 的KOH 溶液0.5L,则需KOH 固体: a. 10 g b. 28 g c. 56 g d. 33 g (b ) 13. 浓度为 98%,密度为 1.84g/cm -3 的硫酸的摩尔浓度为: a. 18.4 M b. 12.8 M c. 9.8 M d. 49 M (a ) 14. 实验试剂瓶的标签颜色为: a. 棕色 b. 蓝色 c. 红色 d. 绿色 (a ) 15. 化学纯试剂瓶的标签颜色为: a. 棕色 b. 蓝色 c. 红色 d. 绿色 (b ) 16. 分析纯试剂瓶的标签颜色为: a. 棕色 b. 蓝色 c. 红色 d. 绿色 (c ) 一、 单选题 1. 碱式滴定管内不宜装下列物质: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水 d. 碱液 2. 酸式滴定管的下端具有: a. 玻璃珠 b. 橡皮管 c. 玻璃活塞 d. 其它 a ) c ) 3. 1升水的质量为 1000g 时的温度为: a. 0 o C b. 10 o C c. 25 o C d. 3.98 o C 4. 砂心漏斗不能用过滤下列液体: a. 水 b. 碱液 c. 酸液 d. 盐溶液 d ) b ) 5. 配置铬酸洗液时,加入浓硫酸应: a. 尽快地加 b. 缓慢的加 c. 无所谓 d. 静止时加入 b ) 洗液用到什么颜色时,就不能使用了 a ) b )

基础化学题库

选择题 1.下列有关偶然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 B、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 C、偶然误差在分析中是无法避免的 D、偶然误差的数值大小、正负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2.如果要求分析结果达到0.1%的准确度,使用灵敏度为0.1mg的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B) A、0.1g B、0.2g C、0.05g D、0.5g 3.已知T(H2C2O4/NaOH)= 0.004502g·mL-1则NaOH溶液的浓度是:(A) A、0.1000 mol·L-1 B、0.05000 mol·L-1 C、0.02000 mol·L-1 D、0.04000 mol·L-1 1毫升H2C2O4相当于0.004502g NaOH,1升H2C2O4相当于4.502g NaOH,4.502/40=0.113接近A 4.下列各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C) A、H2CO3—CO32- B、H3O+—OH- C、HPO42-—PO43- D、NH3+CH2COOH—NH2CH2COO- 给出质子(H+)是酸→HPO42-,接受质子的是碱→PO43-。共轭酸碱对是二者之间仅差一个H+ 5.用25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C) A、25.0ml B、25ml C、25.00ml D、25.000ml 6.间接碘量法中正确使用淀粉指示剂的做法是:(D) A、滴定开始就应该加入指示剂 B、为使指示剂变色灵敏应适当加热 C、指示剂须终点时加入指示剂 D、指示剂必须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7.莫尔法测定Cl-所用标准溶液、PH条件和应选择的指示剂是:(D) A、AgNO3、碱性和K2CrO4 B、AgNO3、碱性和K2Cr2O7 C、KSCN、酸性和K2CrO4 D、AgNO3、中性弱碱性和K2CrO4 8.用佛尔哈德法测I-时,指示剂必须在加入过量AgNO3溶液后才能加入,这是因为:(C) A、AgI对指示剂的吸附性强 B、对I-的吸附性强 C、Fe3+氧化I- D、Fe3+水解 9.指出下列条件适于法扬斯测定Cl-的是:(D) A、PH=1~3 B、以K2CrO4为指示剂 C、滴定酸度威0.1~1mol·L-1 D、以荧光黄为指示剂 10、下列试剂中,可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A)。 A、K2Cr2O7 B、NaOH C、H2SO4 D、KMnO4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指示剂的变色点即为化学计量点 B、分析纯的试剂均可作基准物质 C、定量完成的反应均可作为滴定反应 D、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称为标准溶液 12.将Ca2+沉淀为CaC2O4,然后溶于酸,再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H2C2O4,从而测定Ca 的含量。所采用的滴定方式属于:(B)。 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C、沉淀滴定法 D、配位滴定法13.下列误差中,属于终点误差的是:(B)。 A、在终点时多加或少加半滴标准溶液而引起的误差 B、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 C、由于确定终点的方法不同,使测量结果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 D、终点时由于指示剂消耗标准溶液而引起的误差 14.下列试剂中,可作为基准物质的是:(D)。 A、NaOH B、HCl C、KMnO4 D、K2Cr2O7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 一、选择题 1.当流体在密闭管路中稳定流动时,通过管路任意两截面不变的物理量是(A)。 A.质量流量 B.体积流量 C.流速 D.静压能 2. 孔板流量计是( C )。 A. 变压差流量计,垂直安装。 B. 变截面流量计,垂直安装。 C. 变压差流量计,水平安装。 D. 变截面流量计,水平安装。 3. 下列几种流体输送机械中,宜采用改变出口阀门的开度调节流量的是(C)。 A.齿轮泵 B. 旋涡泵 C. 离心泵 D. 往复泵 4.下列操作中,容易使离心泵产生气蚀现象的是(B)。 A.增加离心泵的排液高度。 B. 增加离心泵的吸液高度。 C. 启动前,泵内没有充满被输送的液体。 D. 启动前,没有关闭出口阀门。 5.水在规格为Ф38×的圆管中以s的流速流动,已知水的粘度为1mPa·s则其流动的型态为(C)。 A.层流 B. 湍流 C. 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 D. 既不是层流也不是湍流 6.下列流体所具有的能量中,不属于流体流动的机械能的是(D)。 A. 位能 B. 动能 C. 静压能 D. 热能 7.在相同进、出口温度条件下,换热器采用(A)操作,其对数平均温度差最大。 A. 逆流 B. 并流 C. 错流 D. 折流 8.当离心泵输送液体密度增加时,离心泵的(C)也增大。 A.流量 B.扬程 C.轴功率 D.效率 9.下列换热器中,需要热补偿装置的是(A)。 A.固定板式换热器 B.浮头式换热器型管换热器 D.填料函式换热器 10. 流体将热量传递给固体壁面或者由壁面将热量传递给流体的过程称为(D)。 A. 热传导 B. 对流 C. 热辐射 D.对流传热 11. 流体在管内呈湍流流动时B。 ≥2000 B. Re>4000 C. 2000

化学基础试题A

选择题(A)(B)(C)(D) 1.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能鉴别下列哪组物质() (A)丁烷和1,3-丁二烯(B) 丁烷和1-丁炔(C)乙烷和乙烯(D) 丙烷和环丙烷2.下列不是有机化合物的是() (A) C2H5OH (酒精) (B) (NH4)2CO3(碳酸铵) (C) (NH2)2CO (尿素) (D)CH3COOH(醋酸) 3.下列化合物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 CH3COCH3(B)CH3COOH (C)CH3CHO (D)CH3CH2OH (A) 丙酮(B) 乙醛(C) 乙醇(D)乙酸4.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A) H2O (B)CH3CH2OH (C)C6H5OH (D)CH3COOH (A) 乙醇(B) 水(C) 苯酚(D)乙酸 5.下列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 (A) 乙醇(B) 甲醚(C) 乙酸(D)乙醛 (A) CH3CH2OH (B) CH3OCH3(C) CH3COOH (D)CH3CHO 6.下列化合物发生水解反应活性最强的是() (A) 酸酐(B) 酯(C) 酰胺(D) 酰卤 (A)(CH3CO)2O (B)CH3COOC2H5(C)CH3CONH2(D)CH3COCl 7.乙醇、丙醇混合后与浓硫酸共热,若反应生成醚类化合物,可能生成几种醚() (A) 2 (B) 3 (C) 4 (D) 5 8.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料酒,是因为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的有毒的() (A) 甲醇(B) 乙二醇(C) 丁醇(D) 甘油 9.“来苏儿”的组成中有() (A) 苯酚(B) 乙醇(C) 甲酚(D) 甘油 10.以下各组化合物不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基础化学》复习题

《基础化学Ⅱ》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机基团叫做异丁基的是() 2、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降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丁烷②己烷③3-甲基戊烷④2-甲基丁烷⑤2,3-二甲基丁烷 A ②>③>⑤>④>① B ③>②>⑤>④>① C ①>③>⑤>④>② D ②>③>④>⑤>① 3、下列碳正离子中,最稳定的是() A CH2=CH—CH2+ B CH3—CH2—CH2+ C CH3—CH+—CH3 D CH2=CH—CH+—CH3 4、结构CH3CH==C(CH3)2的烃中,下列哪种碳类型是不存在的() A 伯碳原子 B 仲碳原子 C 叔碳原子 D 季碳原子 5、下列各组物质中,用Br2/CCl4试剂不能加以区别的是() A 环丙烷和丙烷 B 环已烯和环已烷 C 1—丁炔和1—丁烯 D 苯和苯乙烯 6、分子式为C4H8化合物结构中,其中属于烯烃(包括顺反异构体)有()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7、按照“次序规则”基团大小的比较方法,下列四种基团中,其中最大的是() A —OH B —CH2CH3 C —COOH D —NO2 8、正丁烷最稳定的构象是() 9、下列有机物结构中不存在顺反异构体的物质是() 10、(反)1,2—二甲基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是() 11、在室温下往下列化合物中加AgNO3醇溶液,即可生成沉淀的是() A氯苯B1-氯乙烷C苄氯D1-氯丙烯 12、下列化合物在AgNO3/C2H5OH体系中最不易生成沉淀的是() A CH3Cl B H2C=CH-Cl C CH3CH2Cl D CH2=CHCH2-X 13、下列关于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历程特点描述,属于S N2反应的特点是() A 反应速率与碱的的浓度无关B反应分两步进行 C反应过程中生成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D产物的构型完全转化 14、下列有机物发生硝化反应时,活性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②>① D ①>②>④>③ 15、下列物质名称叫做(R)-2-溴丁烷的是() 16、根据休克尔规则,下列化合物具有芳香性的的是() 17、将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最高的是() A CH3CH2COOH B CH3CH2CH2OH C CH3CH2CHO D CH2CH2CH3

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

填空选择3 1、下列各组物质可能共存的是( A )。 A..Cu2+、Fe2+、Sn4+、Ag B. Cu2+、Fe2+、Ag+、Fe C Cu2+、Fe3+、Ag+、Fe D Fe3+、Fe2+、Sn4+、I- 2、通常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少量铁钉,其原因与下列反应中的哪一个无关?(D) A.O2(aq)+4H+(aq)+4e==2H2O(l) B. Fe3+(aq)+e== Fe2+(aq) C. Fe(s)+2Fe3+(aq)==3 Fe2+(aq) D. Fe3+(aq)+3e== Fe(s) 3、已知Φ°(Fe3+/ Fe2+)=0.771V,K稳(Fe(CN)63-)=1.0×1042,K稳(Fe(CN)64-)=1.0×1035,则Φ°Fe(CN)63-/ Fe(CN)64-)=(A)。 A、0.36V B、1.19V C、-0.36V D、0.77V 4、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成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势之差ΔΦ°至少应大于(B)。 A、0.09V B、0.27V C、0.36V D、0.18V 5、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因素有( B )。 A、压力 B、温度 C、离子强度 D、催化剂 6、在1 mol·L-1 H2SO4介质中,Φ°(Ce4+/ Ce3+)=1.44VΦ°,(Fe3+/ Fe2+)=0.65V,以Ce4+滴定Fe2+时,最适宜的指示剂为(B)。 A、二苯胺碘酸纳[Φ°(In)=0.84V] B、邻二氮菲-亚铁[Φ°(In)=1.06V] C、硝基邻二氮菲-亚铁[Φ°(In)=1.25V] D、邻苯氨基苯甲酸[Φ°(In)=0.89V] 7、用K2Cr2O7法测定Fe时,若SnCl2量加入不足,则导致测定结果(B)。 A、偏高 B、偏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8、碘量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滴定,若酸度太高,将会(D)。 A、反应不定量 B、I2易挥发 C、终点不明显 D、I-被氧化,Na2S2O3被分解 9、标定Na2S2O3的基准物是下述哪一种?( B ) A、H2C2O4·H2O B、K2Cr2O7 C、As2O3 D、Fe 10、用KMnO4滴定Fe2+之前,加入几滴MnSO4的作用是( A )。 A、催化剂 B、诱导反应剂 C、氧化剂 D、配合剂 11、用法扬司法测定Cl-时,用曙红为指示剂,分析结果会(B)。 A、偏高 B、偏低 C、准确 12、在PH=4时,用莫尔法测定Cl-时,分析结果会(A)。 A、偏高 B、偏低 C、准确 13、化合物Ag2CrO4在0.001 mol·L-1的AgNO3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0.001 mol·L-1的K CrO4液中的溶解度( B )。 A、较大 B、较小 C、一样 14、常温下,AgCl的溶度积为1.8×10-10,Ag2CrO4的溶度积为1.1×10-12,,CaF2的溶度积为 2.7×10-11,(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C),(2)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A) A、AgCl B、Ag2CrO4 C、CaF2 15、在沉淀形成过程中,与待测离子的半径相近的杂质离子常与待测离子一道与构晶离子形成( B )。 A、吸留形成 B、混晶形成 C、包藏形成 D、后形成 16、将黄铁矿分解后,其中的硫沉淀为BaSO4,若以BaSO4的量换算黄铁矿中FeS2的铁量,则换算因素为(C)。 A、2M(FeS2)/M(BaSO4) B、M(FeS2)/M(BaSO4) C、M(FeS2)/2M(BaSO4)

基础化学题库(题库+答案)

第二章稀溶液依数性练习题 一、是非题(共10题) 1. 溶液的沸点是指溶液沸腾温度不变时的温度。() 2. 溶液与纯溶剂相比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是由于溶剂摩尔分数减小引起的。() 3. 等物质的量硝酸钾和碳酸钾分别加入等量的水中,该两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值相等。() 4. 凡是浓度相等的溶液都是等渗溶液。() 5.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和沸点升高仅适用于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质,而凝固点降 低及渗透压则不受此限制。() 6. 电解质浓溶液也有依数性变化规律,但不符合拉乌尔定律的定量关系。() 7. 一定量的电解质加入纯水中,此溶液的沸点一定高于100℃,但无法定律计 算。() 8. 任何两种溶液用半透膜隔开,都有渗透现象发生。() 9. 分散质粒子大小在合适的范围内,高度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就能形成稳定的溶 胶。() 10. AlCl 3、MgCl 2 、KCl三种电解质对负溶胶的聚沉值依次减小。() 二、选择题 ( 共11题 ) 1. 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甲醇是易挥发性液体,溶于水后水溶液凝固点不能降低 (C)强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皆小于1 (D)质量摩尔浓度数值不受温度变化 2. 已知乙醇和苯的密度分别为0.800 g·cm-3和0.900 g·cm-3,若将86.3cm3乙醇和901 cm3苯互溶, 则此溶液中乙醇的质量摩尔浓度为-----------------------------------------------------( ) (A) 1.52 mol·dm-3 (B) 1.67 mol·dm-3 (C) 1.71 mol·kg-1 (D) 1.85 mol·kg-1 3. 2.5 g 某聚合物溶于 100 cm3水中, 20℃时的渗透压为 100 Pa, 则该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6.1×102 (B) 4.1×104 (C) 6.1×105 (D) 2.2×106 4. 1.0 mol·dm-3蔗糖的水溶液、1.0mol·dm-3乙醇的水溶液和 1.0 mol·dm-3乙醇的苯溶液, 这三种溶液具有相同的性质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