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籍在美国的流散与分布

中国古籍在美国的流散与分布

中国古籍在美国的流散与分布
中国古籍在美国的流散与分布

?

L I BRARY AND I N FORM A TI ON SERV I CE ?中国古籍在美国的流散与分布

3

王嫚茹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 沈阳110034

〔摘要〕在介绍美国图书馆收藏中国古籍文献途径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中国珍稀古籍文献在美国20余家图书馆、博物馆的收藏与分布概况,提出回归古籍要有区别和选择、避免采取竞买方式、采取协商转让收购原物、珍稀善本影印出版、中美合作携手再造以及古籍数字化等多种古籍文献回归策略。〔关键词〕中国古籍 流散 分布 美国 回归〔分类号〕G250

The Sca tter and D istr ibuti on of Ch i n ese Anc i en t Books i n the USA W ang ManRu

Shenyang Nor mal University L ibrary,Shenyang 110034

〔Abstract 〕After intr oducing how the American libraries t o Collect Chinese ancient books,this papere mainly reveals the scatter and

distributi on of Chinese ancient books in the US A,and p r oposes Sino 2US cooperati on strategies f or ancient books regressi on,such as s pecial t op ic copy,donati on transfer,acquisiti on and re 2engineering,and digitalizati on of ancient books .

〔Keywords 〕Chinese ancient books scatter distributi on US A regressi on

3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古籍文献流散与回归研究”

(项目编号:08BT Q017)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0-01-13 修回日期:2010-03-08 本文起止页码:18-20,25 本文责任编辑:王善军

美国的图书馆有史以来十分重视对东亚古文献的收藏,尤其青睐中国古籍的收藏和利用。国会图书馆于1869年成立中文书库之初,便以种子交换获得清廷赠与《皇清经解》等书,并想方设法地搜集中国古籍以扩大馆藏。受此影响美国的大学图书馆也开始注意收集中国古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收集中国古籍的数量迅速增加,东亚藏书室纷纷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收集中国古籍开始成为全美国一些图书馆的任务,入藏目标从古籍、拓片发展到方志、族谱、文集等各种出版物。

1 美国图书馆收藏中国古籍的途径

1.1 中国政府和私人捐赠

清朝政府为与美国互输文化、联络感情经常以珍贵图书相赠。1869年,清同治皇帝为了换取美国农作物种子,将933册明清刻本赠送给国会图书馆。清政府为感谢美国退还“庚子赔款”,赠送铜活字版《古今图书集成》1部5044册,其他精品古籍1900多册。哥伦比亚大学斯塔尔东亚图书馆成立之初,慈禧太后亲自捐赠5000余册珍贵图书。容闳赠送母校耶鲁大学

东亚藏书室善本书1000余册,原版《古今图书集成》1部。美国一些图书馆通过捐赠获得了许多完整的大部头精品古籍。

1.2 传教士携带和探险队攫掠

明末清初美国传教士和探险队进入中国后,中国经籍的浩瀚与神秘引起他们的高度注意。传教士回国陆续带走许多中国古籍,探险队纷纷将中国古籍捆载运回美国,以至后来八国联军的疯狂掠夺。一些特殊的美国人成了中国古籍的收藏者,后来转交或捐献给了国会图书馆。如美国第一任驻华公使顾盛(Caleb

Cushing )收藏的中国古籍2500册在1898年转交给国

会;1901年柔克义(W ?Rockhill )公使向国会捐赠了

6000册古籍,其中许多属于非法掠夺所得。

1.3 美国政府征集与访购

19世纪末,美国人开始大规模征集和访购中国古籍。1917年,国会图书馆馆长朴特南委托该馆汉籍部主任江亢虎(中国留美学者),借暑假返国探亲之机,带函向中国政府请求征集各省府厅州县志等古书。

1918年,沃尔特?施维格代表国会专程来到中国采访

征集到大量珍稀的地方志古籍,1884年印刷本《古今图书集成》1628册320函,就是由他在中国民间购得。

81

第54卷第7期 2010年4月

一些大学图书馆也陆续通过不同途径广为搜集。

1.4 抗战时期北平图书馆寄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藏书楼和高校图书馆损失最为惨重。为了使珍贵古籍免遭日军的摧残和掠夺,北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便把所有300箱善本书寄存于上海法租界的震旦博物院。法国战败导致法租界不安全,为防止日人搜查,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求助当时中国驻美大使胡适,乃决定精选最优者共2720余种,装成100箱,由袁同礼设法辗转运到美国,寄存在国会图书馆亚洲部[1]。这些珍贵的古籍等于是我们自己拱手送给了美国。

1.5 不法分子走私

近年,中国少数民族古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商人或不法分子觊觎,并悄悄进行倒买倒卖。有的瑶族古籍被泰国人买走,有的东巴经书被人偷运到了国外,大量凉山彝族文化古籍流失至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的驱动,通过各种出境方式把许多珍贵的少数民族古籍原件走私到了海外。这是当前中国古籍文献继续向美国输入的渠道之一。

2 中国古籍文献流布美国图书馆概况

笔者在竭尽全力收集研究数据资料过程中,发现了由孙越生、陈书梅等编著的《美国中国学手册》一书,其中“美国收藏中文资料的图书馆”部分对美国105个图书馆收藏中文资料情况逐一介绍,并说明其资料主要来源于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东亚图书馆委员会吴文津的《美国图书馆东亚收藏部一览表》(1977年版)和搜集的其他资料[2]。该书资料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笔者对书中介绍的每个图书馆所藏中国古籍情况进行逐条梳理,摘编制作出收藏简表,如表1所示:

表1 美国图书馆收藏中国古籍文献概览

序号图书馆名称收藏古籍文献种类与数量

1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

东亚图书馆

佛教经典110种;主要是1644年以前版本,唐代写本、宋元版本约200种;江南制造局时译本100余种;藏文那塘

版甘珠尔经籍1406卷;满文书328册,蒙文书719册;17世纪以来中国地图2500种。

2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

理查德?鲁道夫东方图书馆

清朝文学、诗歌、古籍多种;公元前800年的石鼓文、佛教经籍多种。

3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手稿200万页;善本书394种,包括敦煌卷子抄本3卷,明版大藏经(套色)1套,道藏331种;泥板11块;1937年劳福藏书21403卷;儒家经典约4000种;宁波天一阁藏书;原版方志2700种;抗战资料296件;地方资料2185种。

4哥伦比亚大学斯塔尔

东亚图书馆

中国家谱1500多种;地方志1650种,16794卷;原版《古今图书集成》1部;中国古代铭文藏书约850种;藏文那

塘版大藏经1部;慈禧太后捐赠珍贵图书5000余册;李鸿章和清朝驻美使馆伍廷芳捐助若干。

5康奈尔大学沃森藏书室珍本古籍11300册;手稿220页;1903年收集的多种中文期刊、报纸、稿件、书籍等;有善本《永乐大典》。6达特默思学院东方藏书室原版《古今图书集成》1套,装入400个精致的书套。

7犹他州家谱学会图书馆中国家谱、族谱1200种。

8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有公元975年印行的佛教著作;善本有宋版27种;元版36种;明版1219种;清版1065种;手抄出版物1103卷; 14至19世纪手抄本1128种;闵、凌两家套色本72种;拓片300种;清朝刻本地方志3525种;齐如山所藏古籍近近百种;古籍丛书1300种;丛书别集1400种;铜活字版《古今图书集成》1部;《四库全书》2卷。

9印第安纳大学内亚研究所图书馆藏文刻印本和手稿250件。

10国会图书馆亚洲部地方志4000种,其中罕见本80种;善本书2000种,宋版11种、金刻本1种、元刻本14种、明刻本1518种、清刻本70种、手抄本140种;地图手稿80种;《永乐大典》41卷;《古今图书集成》2部;《皇清经解》1部;民国以前法学资料295种;古籍文集4700种;丛书3000种;云南纳西族东巴文资料3000余种;满文资料400余种[3]。

11密歇根大学亚洲图书馆明代地方志和文学古籍;善本《易经》321种;善本小说67种。

12纽约公共图书馆东方部1852-1861年太平天国出版物24种。

13匹兹堡大学东亚图书馆1934年版《古今图书集成》1部;1710年武英殿本《渊鉴类函》1部;台湾历史资料(包括郑成功时期)1250种。

14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

东方图书馆和东亚藏书室

宋版3种、元版4种、明版佛经1284种;中医古籍1160种;蒙、藏、满文善本书500卷;宋版《碛砂藏》1部,共2300

余册;残缺大明实录手抄本173卷;清朝珍品古籍兵书、大明实录手抄本、法律古籍等多种。

15斯坦福大学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

研究所图书馆

1949年以前中国左翼出版物1200种,1935-1936年学生运动资料90种。陕甘宁边区史料和1940-1945年华北

等地方报纸和文献若干。

16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太平天国古籍103种;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海外珍本古籍资料300余种;广西、云南地方苗民图说10册。

17耶鲁大学东亚藏书室容闳赠送善本书1000余册,原版《古今图书集成》1套5040册;1500册文渊阁四库全书;4400册的古本小说集成、古今说部丛书、多种省志和县志;太平天国起义军藏书320种;中国16、17世纪古籍地图多种。

18纽约公共图书馆17世纪中叶出版的北京地图,宋版《资治通鉴纲目》残本和刻本《论语1346年刊)》等珍贵文献若干。19犹他州盐湖城“家谱图书馆”许多珍本官府档案、私人契约、谱系表等,是中国以外家谱和地方志的最大收藏家。

20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古代各类艺术品应有尽有,以收藏大量中国古代绘画和书法的真迹精品著称。唐代韩干的《照夜白图》卷;宋代郭熙的《树色平远图》绢本;米友仁(米芾之子)的《云山图》卷;元代赵孟頫的《双松平远图》卷;王蒙的《丹崖翠壑图》卷等都在该馆[4]。

需要说明的是:①该资料来源于美国各图书馆,具有相对的准确性;②该资料虽是1993年之前的统计,但不影响中国古籍收藏数据的变化;③所用资料可能存在遗漏,但出入微乎其微;④简表不足之处笔者将会尽力完善。

表中所列美国几十所重点收藏中国古籍的东亚图

书馆,尤以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和耶鲁大学东亚藏书室的收藏最为丰富,也最有价值。除上述美国大学和国会图书馆以外,许多州、市、社区和私人图书馆也重视收藏中国古籍文献,如理查德?西氏个人图书室收藏一些善本古籍和地方志。

这些中国古籍流入美国的渠道不同,时间不一,除特殊的以外具体时间过程已无法考证。其中最珍贵的要数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的地方志、善本书、手抄本、地图手稿、《永乐大典》等,几乎是绝无仅有。这批书是抗战时期北平图书馆为了逃避战火而寄存美国的,共2720余种装100箱,全为北平图书馆挑之又选的精品。原打算在美国暂避一时,不曾想一去不返。这批古籍寄存美国人证物证俱在,理应回归故里。其次就是清政府为感谢美国退还“庚子赔款”赠送的7000余册精品古籍和慈禧太后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斯塔尔东亚图书馆的5000余册珍贵古籍,还有容闳赠送母校耶鲁大学东亚藏书室的1000余册善本书以及铜活字版《古今图书集成》,这些书都是中国古籍的精华,因捐赠流失他国,其中一些珍品国人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身影,可作为善本再造的底本。好在这些漂泊异域的瑰宝得到了善待,至今仍安然无恙,多少对我们也是一点安慰。我国在大规模开展古籍整理保护与抢救的时候,常常思考这些“游子”如何回归故乡。

3 流散美国古籍文献的回归策略

对于这些流散美国的、有些是绝无仅有的珍贵古籍文献,中国应采取怎样的回归策略呢?

3.1 回归古籍要有区别和选择

流失美国的中国古籍不计其数,包括正当传播和不正当掠夺渠道,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全部回归。要有选择和区别:一看是过去流失的还是现在走私的;二看是合法传播的还是非法掠夺的;三看是珍贵版本还是一般版本;四看国内现在是否有收藏。在制定回归计划时不能盲目地想所有古籍都回归,要有区别、有重点、有目标地采取依法追索或其他手段。对于战乱中被抢掠的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走私的古籍,尽量避免采取高价竞买的方式,否则就是承认了抢掠和走私的合法性,就等于是被第二次“勒索”。即使是珍贵版本,如果国内有存,也没有回收的必要。对于国内已失传的珍贵版本在原版回归无望的情况下,通过协商以善本再造回归,或者影印、拍摄胶卷回国出版,也是一种补救策略[5]。3.2 避免采取竞买方式回归

国家对古籍回归不断进行投入。1955年和1965年国家两次拨专款从香港收回陈澄中旧藏古籍善本共102种。1999年秋,某文物机构以133万元人民币竞买了海外回流的明清两代宫廷秘藏宋刻孤本《春秋经传》。此种案例不少。目前,外国人抓住了中国人保护重视文物的心里,大搞“伤疤经济”,导致古籍拍卖价格越来越高。我们不应再采取急于竞价购买的方式,而应稳住情绪积极关注和搜寻线索,利用外交手段,采取跨国私下协商回购、回赠等策略,不给出卖人价格翻番的机会,不再遭受二次勒索和敲诈。

3.3 专项课题影印出版回流

近年,国家科研经费逐年加大投入,通过批准专项课题的途径,影印回归专门类别古籍。如中国中医研究院的马继兴、郑金生为首的“国内失传中医善本古籍的抢救回归与发掘研究”专项课题,调查复印了世界137家图书馆收藏的27250部中医古籍,基本上使流失海外的中医善本古籍得以回归。此种方式是研究基础上的回归,回归目标明确,选择文献准确,通过复印和拍摄胶卷等手段带回古籍,回国后整理出版,回归成效显著。但需注意的是,对于拍摄回的胶卷等要及时进行整理出版,才有利于保护与利用[6]。

3.4 协商转让收购原物奉回

转让收购与竞价拍卖有着严格区别。上海市政府收购“翁氏藏书”最具典型。常熟“翁氏藏书”由清末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搜集,由其第五世孙美籍华人翁万戈继承。50多年前,翁万戈将翁氏藏书从上海运抵美国收藏。1997年,上海市政府与翁万戈经过多次磋商,翁万戈同意将这秘藏一个半世纪的全部典籍送回中国,有偿转让给上海图书馆。上海市政府斥资450万元美金,促成“翁氏藏书”珍稀古籍善本80种542册回归故里,入藏上海图书馆[7]。此种方式,一来实现了藏书者的有偿转让和爱国情怀;二来实现了接收者的经济价值和未再招勒索;最重要的是使珍稀古籍从海外真正回归到故里,这是中国最希望的回归方式。3.5 中美合作携手再造出版

美国各图书馆的中国古籍收藏至少也有半个世纪以上,无论其获得的手段如何,即使是非法掠夺,我们想原物奉还已不可能。为了抢救和保护中国古籍,采取中美合作携手再造出版是一种好办法。如商务印书馆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得到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的支持,就合作出版《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

(下转第25页)

02

?L I BRARY AND I N FORM A TI ON SERV I CE?

第54卷第7期 2010年4月

4 结 语

来自图书馆的调研结果为我们展示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公众提供阅读场所和资源服务,主要借助橱窗推荐和网站推广形式向公众进行宣传,图书馆的合作依赖于行政制度安排,即接受政府部门、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的领导,必然与这些机构保持较为密切的关系,但尽管与其他文化部门具有相似的业务对象和目标,其合作频率和效果并不太理想,与营利性文化服务机构的合作虽有一定成效,但合作的方式和渠道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图书馆对于未来的设想都明确表示需要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相关实践工作却需要具体结合部门实际情况进行。图书馆在谈及向外联盟发展的时候,绝大多数都强调需要先加强自身实力建设,比如丰富馆藏、加强资金投入、提高服务设备和水平、加强读者互动等。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的发展环境,图书馆在反应中传达着多种不同的声音,主要表现在如何进行改革创新方面;是服务资源的整合还是服务方式的拓展,抑或是引进有偿服务中的灵活竞争机制,图书馆的合作应该借助政府力量推进还是需要改革内外部机制进行?针对这些困境,调研结果中反映出当前图书馆界的种种思考。

〔作者简介〕洪秋兰,女,1980年生,讲师,博士,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2部。

柯 平,男,1962年生,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

弓 克,男,1984年生,发表论文数篇。

(上接第20页)

藏中文善本汇刊》达成协议,经国内有关专家仔细遴选出珍稀宋、元、明版本,再经过反复推敲,最后和美国哈佛大学“善本汇刊编辑顾问委员会”共同核定,将确为版本鲜见且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的67种予以影印出版。这是中美携手合作,将流寓美国特殊珍贵的、国内失传的古籍文献,按照实际价值和研究需要影印出版或善本再造,不失为保护回归古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采用和推广。

3.6 实现数字化资源共享

数字化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手段,对古籍回归与促进学术发展至关重要。在中国国内,古籍数字化已不是新鲜事物,数字化所带来的便利,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早已被研究者爱不释手。随着古籍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加快,美国所藏中国古籍必将走上数字化的平台,其发展方向是建设一系列符合统一标准且具有较高水准的专题数据库。这需要凝聚中美IT 领域和文史研究界两方面的智慧对相关问题深入研究,并建立一门交叉学科“数字文献学”。不远的将来美国所藏中国有价值古籍都有数字化版本已经不是梦想。这一趋势的发展,将使中国古籍内容上的回归迎刃而解。但需要我们积极协商合作,解决技术上的瓶颈,达到我们抢救古籍、利用研究古籍的良好愿望。

参考文献:

[1]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129

-130.

[2]孙越生,陈书梅.美国中国学手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611-620.

[3]沈津.美国主要东亚图书馆所藏中国古籍文献及其展望.“国

家”图书馆馆刊,2001,90(1):97-114.

[4]丁立.走进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2009-10-12].htt p://

https://www.doczj.com/doc/2014366340.html,/b680896/d4*******.ht m.

[5]李静.圆明园文物海外追讨的冷思考.[2009-10-15].htt p://

ne https://www.doczj.com/doc/2014366340.html,/o/2009-02-25/145415218662s.sht m l. [6]秦秋.中医古籍文献重归故里.[2009-10-18].htt p://news.si2

https://www.doczj.com/doc/2014366340.html,/c/2003-02-25/161659000s.sht m l.

[7]黄涛.六世墨宝五十件丹青典藏九百载.[2010-2-25].ht2

t p://https://www.doczj.com/doc/2014366340.html,/x/2009-05-25/11432536626.sht m l.

〔作者简介〕王嫚茹,女,1971年生,馆员,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10余篇。

中国古典舞历史和发展方向

中国古典舞历史和发展方向 戏曲的具体表演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记载和遗存,在中国舞蹈史书中就系统地论述了从原始舞蹈“舞”的起源,到历代舞蹈的表演形式、舞目、功能、思想内容等。 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 至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其中如周代的《六代舞》(包括《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菠》、《大武》六个乐舞),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乐部伎》、《大曲》等,异彩纷呈,各领风骚。 中国宫廷舞蹈,是历代统治者愉悦享乐、歌功颂德的一种重要工具,以

女乐为主。由于宫廷舞蹈以统治者的审美情趣而创作,其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格上的绮糜、内容上的消极;但大部分还是多由艺人们在中国民间舞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不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之处。 宋元之后,由于战乱频繁,文化受到破坏,舞蹈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汉唐时代的许多著名舞蹈竞相失传了。在传统舞蹈基础上形成的宋代舞蹈,以戏曲的形成和发展逐步代替了歌舞艺术。元代,宫廷乐舞与民间歌舞,乃至“白戏”、“滑稽戏”、“角抵戏”等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戏曲艺术形式。戏曲艺术要求唱、念、做、打相结合,具有舞蹈、音乐、美术、杂技、文学、说白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戏曲中的舞蹈,含有中国传统舞蹈的精华,它根据人物情节需要,吸收了某些生活动作,并加以改造,加强和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元、明、清三代以后,社会矛盾相对复杂,复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许多素材,使舞蹈进一步得到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为发展、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并参考芭蕾训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同时,编排演出了《宝莲灯》、《小刀会》、《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剧和舞蹈。 伴随八十年代的开放政策,中国古典舞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外形到内蕴地向新空间拓展。 一方面,舞蹈家们突破了仅仅局限于研究戏曲舞蹈的范畴,涉足到古代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亭"意象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总要借助大量意象的组合来描绘一定的环境,渲染一定的气氛,进而表达、抒发某种情感,在这些含量丰富的意象之中,亭意象是意象群落中审美意蕴较为丰富的一种。而亭意象的审美意蕴主要通过外观造型、色彩调配和意境等方面表现出来。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亭意象审美意蕴的研究,可以从中体验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征和精髓。 关键词:亭;亭意象;亭意境 亭子作为一种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频繁出现,尤其是魏晋南北朝之后,亭子大肆修建,文人墨客多在有亭子之处或宴会、游玩,或观景格物,或送别亲友,总之,亭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气质。亭意象是众多意象中的一个,深刻地挖掘其意义,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感受国学的魅力。要比较全面的了解亭子这一意象,需从造型、色彩、景观和意境来解析。 一、造型之美 亭是无墙、无门、无窗但有顶且顶的样式十分丰富的一种建筑物,它具有空间开敞、内外通透、灵巧别致、形象鲜明、飘逸洒脱,居高傲视等特征。亭的外观美被文人们充分地发掘了出来,常被比喻为君子傲视独立的形象,代表一种开放的姿态和广阔的空间与宽阔的胸怀,其意象也因造型上的特征而具有卓尔不群、飘逸灵动的美,生发出通透、轻灵、飘逸、超拔等审美蕴涵。 1. 空灵览翠———通透之美 亭无墙、无门、更无窗,四面通透,既能八面迎风,又可远望群山、近观池鱼,坐、站之间,即可深察万物、悟天地宇宙之理。不像宫室馆阁将人几乎封闭与其中,让人无法将视野引向宇宙自然,引向天地万物,使人在获得了安憩的同时,可以观照外部宏大宽广的世界。 由于亭具有无墙、无门、无窗的特性,游客在亭中观景,视线不会受到遮蔽,视野就显得特别开阔,又因为亭多建在高处,立于其中,远景近景皆在眼底,所以通透的亭成为了观赏远山近水的绝佳平台,古人也将其把亭赏景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亭在诗文中也因此具有了高敞、空灵、通透的意象特征。充分体现这些特征的诗歌有很多,如陆游在其作品《巴东令廨白云亭》中说:“常倚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1](P52)韩愈《诸亭》云:“莫教安四壁,面之看芙蓉。”[2](P850)此二者都说其虚设四壁,可以远观的功能。宋朝杨万里在其诗歌《晚登净远亭》中说道:“簿书才了晚衙催,且上高亭眼暂开。野鸭成群忽惊起,定知城背有船来。”[3](卷七十二)言公务冗繁无趣,登高亭开倦眼,;唐鲍君徽《东亭茶宴》:“闲朝向晓出帘栊,茗宴东亭四望通。远眺城池山色里,俯聆弦管水声中。”言因亭通透而可以极目四望,远眺四周的城池山色而不被障目。唐刘禹锡《洗心亭记》:“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4](P84)亭因适乎目而适于心,目无阻拦而心中豁然清爽,亭的空灵能让人的心洗尽覆在其上的杂尘,这就不仅仅停留在观赏的层面上了,而是由目转心,亭的通透之美感染了诗人,使壅塞的内心变得透亮。又如明李东阳《南山草亭记》载:“邑人陈君德修居东北隅,尝诛茅构亭适际山半以周览宇宙,流观江湖,凭 几据榻,则目迴颈,间有舟车杖履旬日之所不能至,盖兹山之尤胜者也。”[5](卷三十一)在亭中而可“周览宇宙”,放目四顾,可以看到“舟车杖履旬日之所不能至”的风景,也是因亭的通透之故。文人喜欢在亭中观览,源自于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和去蔽的追求。 2.有亭翼然———飘逸之美 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在其作品《醉翁亭记》中曾这样描写亭的外观:“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6](P357)“翼然”,这就是亭的外部特征给欧阳修

古典文献学书目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2001。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3。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北京大学,2006。 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邱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韩仲民:《中国书籍编纂史稿》,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戴南海:《版本学概论》,成都:巴蜀书社,1989。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2002(重印)。 姚伯岳:《版本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戴南海:《校勘学概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管锡华:《校勘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963;成都:巴蜀书社,1991。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北京:中华书局,198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济南:齐鲁书社,1988。 周少川:《古籍目录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中国百部名著书目

中国百部经典名着 哲学宗教 《周易》殷商佚名——中华文化之本源 《道德经》春秋老子——道学之精髓,哲学之先本 《论语》春秋孔子——儒家文化之起源 《墨子》战国墨子——古代劳动者的哲学“圣经” 《孟子》战国孟子——剖析“仁爱”精髓的亚圣之作《庄子》战国庄子——彰显道家浪漫主义思想的巨着《荀子》战国荀子——以儒家为本,兼采百家之长 《韩非子》战国韩非——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之作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兼容并蓄的杂家经典 《淮南子》西汉刘安——以道学为基,兼合百家之长《论衡》东汉王充——中国历史上不朽的无神论着作《抱朴子》东晋葛洪——构建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的巨着《传习录》明王阳明——宋明心学集大成之作 《明夷待访录》明末清初黄宗羲——呼唤民主政体的思想启蒙专着 《日知录》明末清初顾炎武——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基石历史地理 《左传》春秋左丘明——中国史学叙事传统的奠基之作《国语》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国别体专着 《史记》西汉司马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东汉班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西晋陈寿——三国并叙的断代史专着 《华阳国志》东晋常璩——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专着《后汉书》南朝范晔西晋司马彪——专注于东汉史的纪传体着作 《洛阳伽蓝记》北朝杨炫之——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记述城市寺院的专着 《水经注》北朝郦道元——集六朝地志之大成 《史通》唐刘知几——中国现存最早的史学理论专着《大唐西域记》唐玄奘、辩机——中世纪中南亚地区最权威的史地文献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徐霞客游记》明徐弘祖——中国最早的日记体游记专着《海国图志》清魏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着作 诗词散文 《诗经》春秋佚名——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尚书》春秋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散文总集《楚辞》西汉刘向——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陶渊明集》东晋陶渊明——开田园风先河的诗文合集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部】全套完整版)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部】pdf 书 目 (全套完整版) 1. 山海经(晋)郭璞注(西汉)刘歆编 509 KB 2. 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 6.04 MB 3. 红楼梦(清)曹雪芹 高鄂 9.58 MB 4. 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清)蔡元放 8.22 MB 5. 宋词三百首(清)朱祖谋 1.75 MB 6. 苏轼全集(宋)苏轼 14.30 MB 7. 容斋随笔(宋)洪迈 17.00 MB 8. 隋唐演义(清)褚人获 7.80 MB 9.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 6.35 MB 10. 先秦时期官训(现代)唐河 王文祥 33.58 MB 11. 闲情偶寄(清)李渔 5.99 MB 12. 韩愈全集(唐)韩愈 3.28 MB 13. 水浒传(明)施耐庵 8.65 MB 14. 中山狼(明)康海 1.25 MB 15.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5.43 MB 16. 西游记(明)吴承恩 8.76 MB 17. 英烈传(明)郭勋 3.66 MB 18. 十八家诗抄(清)曾国藩 8.69 MB 19. 诗品(梁)钟嵘 1.52 MB 20. 智囊全集(明)冯梦龙 11.60 MB 21.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等 2.29 MB 22. 杜甫全集(唐)杜甫 3.82 MB 23. 古文观址(清)吴楚材 吴调侯 2.02 MB 24. 周易(商)姬昌 1.71 MB 25. 史记(西汉)司马迁 993 KB 26. 左氏春秋(先秦)左丘明 3.28 MB 27. 白居易全集(唐)白居易 7.74 MB 28. 史通(唐)刘知几 1.62 MB 29. 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 1.02 MB 30. 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 14.3 MB 31. 汉赋(西汉)司马相如 张衡 等 715 KB 32. 李白全集(唐)李白 2.96 MB 33.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研人 4.43 MB

古籍电子文献检索

古籍电子文献检索(简略版) 杨琳《古典文献及其利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郭英德、于雪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已初论《电子文献检索方法》、《电子文献的检索和利用》、《古籍检索学理论》和《古籍检索的方法》等,在此,结合我校古典文献学教学实践,对古籍电子文献检索,概述如下: 一、重要古籍电子版介绍 1.“中国基本古籍库”光盘工程 《中国基本古籍库》作为“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十五规划项目”,由北京大学刘俊文总策划、编纂、监制,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于2001年-2005年开发制作。共收先秦至民国典籍1万种,选版本12800个,计17亿字正文, 1000万页影像,数据总量约320G,是迄今最大之历代典籍总汇以及最大之中文数字出版物。 该库用ASM分类法,以4个子库、20个大类、100个细目统率全部典籍;并独创ABT 数据格式,对典籍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标准化排版,达到尺寸、版式、字体统一,凸显古籍本身特色。该库开发的ASE检索系统,提供分类、条目、全文、高级检索等4条检索路径,并可实现模糊匹配。所配ARP学者工作平台,提供版式设定、字体转换、背景音色等10大功能,可进行校勘、标注、分类等工作。该库提供版本速查、常用字典等辅助工具;有纠错及扩充机制,可实现数据更新及添加,使其价值得以强化和延伸。 2.“中国历代基本典籍库”大型数据库系列光盘 国学公司研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历代基本典籍库》是一套供专业人员使用的大型光盘。王元化、任继愈、汤一介等组成之学术委员会,将此库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元辽金卷”、“明清卷”4种,拟收3000部文献,总字数达6亿。此库按朝代编选,力求反映古籍全貌。所有数据均已数字化处理、校对,辅以先进的搜索功能,另附专用图形字库,所涉汉字及图形,均可正常显示、打印。 目前已出之《隋唐五代卷》收入公元581年至960年间所产生之现存重要文献136部、近1亿字,2000余幅图片,是研究此阶段文史之必备资料。 3.《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 A.香港迪志版《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作为传统文化集成之作,《四库全书》共收书3460多种、79000多卷,当时共抄写七部,其中文渊阁本最具代表性。作为国家95光盘出版重点项目,此电子版由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合作出版,分图像标题检索版(简称图形版)和全文检索版(简称全文版),收书450万页、约7-8亿汉字。均附《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中华古汉语字典》、《四库大辞典》等参考资料。检索结果、书页及笔记均可打印,其全文版功能更强大,价值更为显著。 标题版,仅有“单机版”,167张光盘,含470万页原文图像及180多万条标题,可从分类、书目、著者、卷内标题四种角度进行检索。书页以“原文图像”显示,可复制进行整理。 全文版,又细分为“单机版”(182张光盘)及“网络版”(183张光盘),后者主要针对学校用户,可允许20位用户同时使用。此版提供字词、书名、篇目、著者或综合条件检索,并提供全文文本与原文图像对照。其全文检索功能,可搜索全书数亿字的文本。 B. 武汉大学版《四库全书》原文电子版。济南开发区汇文科技开发中心研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此版共计200余万页,153张光盘。它采用图像方式存储文献资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未来发展分析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未来发展分析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经过演变已经历时半个多世纪,它蕴含着古典文化精华又结合了现代思想,对中国艺术发展有很重要作用。本文对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历史和现在发展进行了探讨,探索和讨论中国古典舞的未来发展之路。 标签:古典舞审美舞蹈艺术 “中国古典舞”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变革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对于“中国古典舞”的解释,比较众多说法,比较完整的论述是指古代中国舞蹈文化中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舞蹈和现代人以全新的视角与观念创造的具有古典风格韵味及审美意向的舞蹈。“中国古典舞”具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特指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舞蹈,是从古代舞蹈中选出来的、提升上来而又流传下去的,古代舞蹈是“中国古典舞”的母体;另一个是特指当今中国发展的有古典韵味的舞蹈,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必然的联系。“中国古典舞”概念产生是在建国初期一门全新的舞蹈学科。中国古典舞首先要具有本民族精粹文化的持久性与独一性的特质,提取传统舞蹈中长期积累典型性的舞蹈美学,结合当代审美特征和技术特点,又经过现代人的发展创造,收集多种文化,这种舞蹈是借助中华文化母体孕育而生,表达了当代人对传统的一种重新诠释与审美追求,也体现了当代人的创造精神。 1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有一个漫长的演变,并且在戏剧的基础上形成戏剧舞蹈,之后又经历了中国古典舞和学院派古典舞三个阶段。古典舞继承了戏剧舞蹈的动作,经过演变形成自己独特个性,又给学院派古典舞提供了发展基础。 戏曲舞蹈是中国戏剧的重要形式与中国古典舞之间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中国古典舞初建阶段,吸收了戏剧舞蹈的精髓,承接戏剧舞蹈的文化精神和舞蹈动作,加快了古典舞的发展步伐,为其建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950年中国古典舞正式命名,并且脱离了戏剧舞蹈的称谓,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特性向前发展,也为学院派古典舞发展打下基础。 学院派古典舞是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发展,也赋予了其新的内容,产生了比较典型和有代表性的作品。回顾中国古典舞的历史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中观念不断变化。 2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现状 中国古典舞传承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延续和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多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有着明显的变化,却具有强烈时代感。中国古典舞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成为当代舞蹈艺术体系一员。但是中国古典舞不可能

论述中国古典舞三大流派

摘要 中国古典舞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国家的大力扶持,挖掘古代舞蹈结合当代舞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舞蹈形式,经过无数舞蹈艺术家的辛苦工作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无数著名的老艺术家付出了长达30多年的潜心研究才使得中国古典舞成为舞蹈史上一朵奇葩。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的三大流派即新古典舞、汉唐舞、敦煌舞的分析比较,让更多的舞蹈工作者能够清楚全面的了解中国古典舞,寄希望于本论文可以为舞蹈的教学带来参考意义。能够传承中国五千年文明传统文化,让其发扬光大,同时通过对比分析能够在古典舞的编创上创新再提高。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汉唐舞敦煌舞新古典舞不同风格相同点不同点

Abstract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was after R.P. China was founded after the country's aid, dig with the ancient dance and a new dance forms of dance, the artist's work hard to form a complete teaching system. many famous old artist paid for as long as thirty years of research that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be dancing in the history of a miracle.The text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of three major subsystems of the new classical dance, HanTang dance and dance of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more of the workers a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our hopes on this paper to the teaching of dance with reference to tradition. china 5000 years of civiliz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they will, by comparison to the classical dance create on innovation to improve.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dance,HanTang Dance,Dunhuang Dance,Newclassical Dance,The Same,The Diffience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作。书中还保存了一些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与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想象丰富,清新活泼。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史记》就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与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书”、“五经”:“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再加上《论语》、《孝经》为“七经”。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就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与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就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就是西汉末年刘向搜集辑录而成。后人又称楚辞为“骚体”。《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就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诸子集成》:原国学整理社辑,本书辑录先秦到南北朝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等各学派代表作品二十八种。 《国语》就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史事。《国语》与《左传》明显的区别就是:《国语》分别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号,长于记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吕布韦集合门客编成,全书共二十六卷。此书就是一部理论散文最早的总集。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奉它为“经”,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就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就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成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古诗十九首》:无名氏作,它继承了乐府民歌中抒情诗的技巧,又吸收了《诗经》、《楚辞》的营养,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挚的感情,它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艺术高峰。

古籍目录学

古籍目录学 我国流传至今最早的古籍目录,是西汉末期刘向、刘歆父子参与校书,由刘歆编成的《七略》,已经佚失,基本内容保存在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七略》分类六大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共38小类。《七略》不但建立的系统的图书分类法,还通过小序、大序叙述学术源流。每书有提要,(叙述学术源流的)总序、大序、小序都收在辑略中。《七略》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刘向刘歆是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汉书艺文志》:东汉班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删取其要”,编成《汉书艺文志》。首创在正史中修《艺文志》,使《艺文志》(或称《经籍志》)成为史书的组成部分。开创“史志目录” 改动:将辑略拆散;把解题简化为小注;注明改动,保留原貌。 魏晋南北朝时期,奠定了封建社会典籍以经史子集为部类的四部分类法 西晋秘书监荀勖编制《新簿》(已佚,见《隋书经籍志序》),分甲、乙、丙、丁四部,性质相当于后世的经史子集,初创四部分类法。把史书自经部析出,即丙部。 东晋著作郎李充将荀勖的经子史集次序易为经史子集,自此不可移易,史称“秘阁以为永制”“自尔因循,无所变革”。 南朝王俭《七志》(已佚,见《隋书经籍志序》),沿袭《七略》,独创图谱志,并附道经、佛经于篇末。 南朝梁阮孝绪《七录》,确定史部专立。文集录之前或称诗赋、或称文翰,至此成定称。《七录》的分类为后来走向正统的四部分类法提供重要的参考,起承上启下作用。 唐初修《隋书经籍志》,成于魏徵,反映南北朝及隋代图书著录情况,编纂依据为隋《正御书目录》。将群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集部后附道经佛经,四大类后分四十小类,标志着正统的四部分类法的确立。 《隋书经籍志》将前代(南北朝)典籍的著录情况简化为注文,依其类别相同或相近,附于书目之后。具有双重意义,有别于其他目录。 我国史志目录中,只有《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有小序。 唐代开元年间所编《群书四部录》 宋代政府藏书目录:《崇文总目》,每类有序,每书有提要,分经史子集四部,45类。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常识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常识 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3、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4、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他的名字叫鲁宾逊这部作品叫《鲁宾逊漂流记》。 5、““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武松的故事。 6、古代的“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7、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联称赞了一位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请你写出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蒲松龄。他的一部著作《聊斋志异》。 8、《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9、《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10、“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11、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 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是诸葛亮擒的孟获。共七擒七纵,是谈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12、“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 《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13、《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14、“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15、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 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16、《三国演义》中“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孙权;诸葛亮 _。 17、《三国演义》中,你最欢地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

中国基本古籍库试用介绍

中国基本古籍库试用介绍 中国基本古籍库是中国文化要籍数字化的空前巨献,列为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制作 中国基本古籍库分为4个子库、20个大类和100个细目,共收录上自先秦下迄民国的历代名著和各学科基本文献1万种,每种均提供1个通行版本的数码全文和1-2个珍贵版本的原版影像。总计收书约17万卷,版本12500多个,全文17亿字,影像1200万页 中国基本古籍库拥有强大的检索系统、完备的功能平台和灵活的纠错机制,可通过多条路径、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快速海量检索,可轻松实现古籍浏览、校勘、标注、分类、编辑、下载、打印的全电子化作业,并可随时进行软件升级和数据更新以确保在持续改进中日臻完善 (下载后解压缩、安装,重启机器后,双击桌面上的客户端应用程序,然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使用,要求Windows 2000/2003/XP/vista操作系统, 1024×768×16以上显示模式) 试用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2014366340.html, 用户名:xbdx 密码:20100909 中国方志库简介 中国方志库是专门性的大型古籍数据库,主要收录历代地方志类著作,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制作。 地方志类著作,包括全国地理总志(如方舆志、一统志等),各地方志(如省通志、府州志、县志等),各类专志(如山川志、边防志、都城志、宫殿志、村镇志、里巷志、园林志、寺观志、书院志等),各种杂志(如乡土志、物产志、风俗志、考古志、游历志等),以及外志(如环球志、一国志、多国志等)。所记大至一国一省一州一府,小至一村一镇一城一关,举凡历史沿革、地理形势、行政建置、财赋收入、物产资源、人文景观、灾异祸乱、乡土风俗,靡不详尽。至今从事地区开发和学术研究,仍须从中提取丰富的信息。 中国方志库初集共收录汉魏至民国历代地方志类著作2000种。每种皆据善本制成保留原书所有信息(包括图、表、标记在内)的数码全文,逐页对照原版影像。同时配备强大的检索系统和完备的功能平台,可进行快速海量检索和全电子化的整理研究作业。堪称地方志类著作数字化的空前巨献。 (下载后解压缩、安装,重启机器后,双击桌面上的客户端应用程序,然后输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资料汇总

一、宋代部分 01.王禹偁《村行》,著有《小畜集》《待漏院记》。 02.范仲淹,有《范文正公集》《渔家傲》,其词善写塞上风光。 03.张先,字子野,有《安陆词》,《天仙子》。 04.晏殊,有《珠玉词》,《浣溪沙》。诗属西昆体,词承南唐遗风,近于冯延巳。所作多写闲情逸致。 05.梅尧臣,宛陵人,世称宛陵先生。有《宛陵先生集》,《汝坟贫女》。以平淡的诗风反对“西昆派”讲究词藻华丽的诗风,所作多反映民生疾苦。 06.苏舜钦,建沧浪亭寄情山水《苏舜钦集》《初晴游沧浪亭》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微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07.欧阳修,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与宋祁合修《新唐书》,有《新五代史》《六一词》《欧阳文忠公集》,《戏答元珍》《踏莎行》《五代史伶官传序》《秋声赋》,词多写恋情离思。《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有桔,冻雷惊笋 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踏莎行》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08.柳永,有《乐章集》,《望海潮》《雨铃霖》《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09.曾巩,南丰人,南丰先生,有《元丰类稿》,《墨池记》。 10.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有《临川先生文集》《临川先生歌曲》,《明妃曲》《桂枝香》(金陵怀古) 11.晏几道,号小山,《小山词》,《临江仙》,所作多感伤之辞。 1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乌台诗案”遭贬《东坡乐府》《游金山寺》《江城子》《卜算子》《定风波》《方山子传》 13.苏辙zhe,号颖ying滨遗老,《栾luan城集》,《上书密韩太尉书》。 14.苏询号老泉,有《嘉佑集》《六国论》。 15.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fu翁。书法列入宋四大家,《山谷全集》,《登快阁》《题竹石牧牛》 16.陈师道,号后山居士,追求格律,“闭门觅句”,《后山集》,《春怀示邻里》 17.秦观,字少游、太虚,号邗han沟居士,称淮海先生,《淮海词》,《踏莎行》(郴州旅舍)《鹊桥仙》 18.周邦彦,清真居士,上承温庭筠、柳永之风,下开吴文英、史达祖一派,《片玉集》@清真集,《苏幕遮》《兰陵王》 19.贺铸,庆湖遗老,《东山词》,《青玉案》。 20.李清照,易安居士,《漱玉词》《金石录后序》,《醉花荫》《声声慢》,论词有“别是一家”之说。 21.张元幹,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芦川词》,《贺新郎》(梦绕神州路),词风激昂悲愤,开南宋爱国词先声。 22.张孝祥,于湖居士,其词气势豪迈,淋漓痛快,上继东坡,下开稼轩,有《于湖集》《于湖词》,《念奴娇》(过洞庭) 23.陈与义,号简斋,《简斋集》,《伤春》

当前古籍影印出版的几种模式

当前古籍影印出版的几种模式 当前古籍影印出版的几种模式 影印是古籍整理出版的一种重要形式,相对于排印的整理方式,影印有着短平快的优势:短,指出版周期相对较短,只要选定底本,就可以很快地出版出来;平,对编辑加工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快,其印数有限,销售周期较短,又因定价较高,收益快。 近几年,大多数古籍出版社在影印出版方面均有系统的规划。而这当中,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最具代表性,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将影印出版作为其最主要的出版模块,形成了大中小、远中近的系统规划。非古籍专业出版社中,大象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影印出版方面,也颇有规划。大象出版社以晚清民国文献的影印出版为重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则在海外中文文献的影响方面,颇具特色。 下边笔者就对目前的古籍影印出版的几种模式及其优缺点逐一 进行分析。 型丛书式型 这种模式以“四库系列”最为出名。上世纪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台湾商务、上海古籍相继推出《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影印版,催热了大型影印丛书的市场。这种集成性的丛书,因其部头偏大,收书太多,底本征集涉及的收藏单位过多,底本的获取渐渐成为最大的难关:近年来,收藏单位底本费逐年上升,一些收藏单位待价而沽,一些图书馆基于种种考虑,出版社支付再高的底本费也不予以提供。从这方面讲,新编集成性文献丛书编纂的难度较以前要大不少。 但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家在图书馆、高校等建设方面投入了相当的资金,图书馆、高校、科研机构的资金充足情况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度,而且上述机构在大型文献的购置方面也舍得投入。单从销售角度来讲,大型集成性文献的市场正处于历史最好的时期。因此,只要有好的选题,严格控制成本,出版社的利润还是有相当保证的。 “近水楼台独占月”型

中国百部名著书目

中国百部名著书目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中国百部经典名着 哲学宗教 《周易》殷商佚名——中华文化之本源 《道德经》春秋老子——道学之精髓,哲学之先本 《论语》春秋孔子——儒家文化之起源 《墨子》战国墨子——古代劳动者的哲学“圣经” 《孟子》战国孟子——剖析“仁爱”精髓的亚圣之作 《庄子》战国庄子——彰显道家浪漫主义思想的巨着 《荀子》战国荀子——以儒家为本,兼采百家之长 《韩非子》战国韩非——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之作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兼容并蓄的杂家经典 《淮南子》西汉刘安——以道学为基,兼合百家之长 《论衡》东汉王充——中国历史上不朽的无神论着作 《抱朴子》东晋葛洪——构建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的巨着 《传习录》明王阳明——宋明心学集大成之作 《明夷待访录》明末清初黄宗羲——呼唤民主政体的思想启蒙专着《日知录》明末清初顾炎武——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基石 历史地理 《左传》春秋左丘明——中国史学叙事传统的奠基之作 《国语》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国别体专着 《史记》西汉司马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东汉班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三国志》西晋陈寿——三国并叙的断代史专着 《华阳国志》东晋常璩——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专着 《后汉书》南朝范晔西晋司马彪——专注于东汉史的纪传体着作《洛阳伽蓝记》北朝杨炫之——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记述城市寺院的专着 《水经注》北朝郦道元——集六朝地志之大成 《史通》唐刘知几——中国现存最早的史学理论专着 《大唐西域记》唐玄奘、辩机——中世纪中南亚地区最权威的史地文献《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徐霞客游记》明徐弘祖——中国最早的日记体游记专着 《海国图志》清魏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着作 诗词散文 《诗经》春秋佚名——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尚书》春秋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散文总集 《楚辞》西汉刘向——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陶渊明集》东晋陶渊明——开田园风先河的诗文合集 《文心雕龙》南朝刘勰——中国古代最系统的文学理论专着 《文选》南朝萧统——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 《李太白集》唐李白——将浪漫主义推向极致的诗歌集 《杜工部集》唐杜甫——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最高峰 《昌黎先生集》唐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的典范之作 《河东先生集》唐柳宗元——寄意山水的古代散文经典

《中国基本古籍库》电子版 - 复旦大学图书馆

大型中华古籍全文数据库——《国学宝典》 简介 《国学宝典》是一套主要面向中文图书馆、中国文化研究机构、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史爱好者的中华古籍全文资料检索系统,由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组织国内一批文史专家,经过长达 6 年的资料搜集、精心校勘,幷借助清华大学的网络技术研制完成的。这些文献内容均为文史研究人员常用资料,实用价值很大,经国内外数百名专家使用,受到一致好评,是中国古籍电子化产品中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之一。 一、收录范围与标准 《国学宝典》收录范围为上起先秦、下至清末两千多年的所有用汉字作为载体的历代典籍。迄今为止,该系统已收入古籍文献3,800多部,总字数逾8亿字,3,800余种,目前仍以每年1~2亿字的速度扩充数据库内容,其目标是建成一个包含所有重要中文古籍的全文电子数据库。 收录标准为: 1、历代经典名著; 2、各学科的基本文献;

3、经过整理,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文献; 4、用户所需的其它文献。 选择底本的标准为: 1、完整本而非选本或残本, 2、母本或现存最早的版本及精校本。 3、经整理的标点本。 《国学宝典》选书时充分吸收了清代以后至当代学人有关古籍整理的重要成果,充分考虑文献的实用价值,一批通俗小说、戏曲等均为《四库全书》所未收。 大部分文献附有内容提要,包括作者简介、内容组成、版本等相关信息,增加了数据库的附加值。 二、分类方法与资料格式: 《国学宝典》按照电子文献的特点,以四库分类法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兼容古籍文献和电子数据库特点的分类法,采用国学公司独立开发的数据库格式进行 储存管理。 《国学宝典》目录结构 【经部·十三经】 【经部·十三经注疏】 【经部·其它】 【史部·正史】 【史部·地理】 【史部·别史及其它】 【史部·目录】 【子部·周秦诸子】 【子部·儒家】 【子部·释家】 【子部·道家】 【子部·术数】 【子部·兵家】 【子部·医学】 【子部·科技】 【子部·类书】 【子部·蒙学】 【子部·杂家】 【子部·书法绘画】 【子部·音乐艺术】 【子部·隋以前笔记】 【子部·隋唐笔记】 【子部·宋元笔记】 【子部·明代笔记】 【子部·清代笔记】

当代中国古典舞的传承与发展

当代中国古典舞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历史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古典舞正是这灿烂星河里的一颗繁星。古典舞源自古代,汉唐时期达到巅峰,动作造型等借鉴了古代武术和戏曲,舞蹈表现力十足,极富韵律,造型优美,将古代女子柔润的线条和独特的神韵完美融合,舞蹈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新中国成立后,古典舞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纳入专业领域,成为一门正式的舞蹈表演科目。本文立足当前社会环境,在探寻古典舞文化足迹的同时寻求其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一、当代中国古典舞面临的挑战 随着新世纪我国社会的发展,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转型,中国古典舞面临着文化环境、艺术欣赏、审美标准的不断变换,古典舞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古典舞要想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必须要正确地审视自身,认准定位,在保证固有地位不被影响的前提下寻求新的发展。经过60年的岁月打磨,中国古典舞积淀了许多经典佳作。比如古典舞经典剧目《黄河》,将身韵风格演绎得淋漓尽致,突破了戏曲的局限性,以动作大幅度的云肩转腰为特色,不仅展现了古典舞的刚柔并济,还表现了古典舞挥洒自如的激情表现力。古典舞不论从舞蹈表现还是传达的精神都传承了古典文化精髓。 古典舞的创作来源很多,对于我国的悠久历史而言,创作素材可谓是信手拈来,通过人们智慧的创作,将无数素材加工成经典舞蹈题材,饱含着深刻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身韵一词的出现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身韵包括身法和韵律,身法注重舞蹈的表现力,韵律注重舞蹈的艺术内涵,二者相融合渗透,将中国古典舞的灵魂完美展现。身韵一词的出现,是对古典舞的一种历史性突破、创新。拿传统舞蹈题材《春江花月夜》为例,该舞蹈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演者一身素净青衣,闻花对水照面,体现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舞蹈者手中挥着一把白羽扇,营造出一种朦胧美。而与之类似的舞蹈《扇舞丹青》中,扇子不再是一种陪衬,而是占据了舞蹈很大一部分内容,扇子使用的技法也花样繁多,如:抛扇子、转扇子、绕扇子等,舞蹈中赋予扇子鲜活的生命意义,将舞蹈所要传达的内涵含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 从上述两个剧目中,可以感受到古典舞的创新变革。随着时间的更迭,成为传统的事物将越来越多,古典舞只是泛泛历史文化中的一粒尘埃。经典传统只是人们的一个泛指,古典舞不能倚老卖老,需要推陈出新。中国古典舞不仅要保留历史的经典痕迹,也要学习现在舞蹈的创新,不排斥外来舞蹈文化的精华,只有博采众长,与时俱进,才能在文化艺术森林里长青。 二、古典舞在当代如何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 (一)中国古典舞的优秀内涵需要继承 文化需要承上启下,不仅要沿袭传统,还要发展创新。所有的文化发展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中国古典舞也不例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大胆创新;还要满足当今社会人们对艺术的高要求,高品位。古典舞最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将古色古香的文化底蕴传达给当代人,真正做到古为今用,传统并不应该尘封进历史或者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商周至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15个不同地域的歌诗,160 篇;雅为 朝廷的乐歌,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为祭祀祖先和自然神的乐歌,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刘向把屈原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离骚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结构宏伟严整,运用比兴、幻想和象征等艺术手段,风格浪漫,辞藻瑰丽,情感强烈。 左传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活动和杰出政治家的言论,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关于作者说法不一,《史记》说作者为左丘明。 乐府诗

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魏晋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 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吴中四士 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他们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其中贺知章、张若虚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张旭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包融所传诗不多。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四士”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