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专版)高中化学专题过关检测(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苏教版选修6

(浙江专版)高中化学专题过关检测(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苏教版选修6

(浙江专版)高中化学专题过关检测(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苏教版选修6
(浙江专版)高中化学专题过关检测(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苏教版选修6

专题过关检测(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

1.下列是摘取学生实验报告单中的语句,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日常生活中不能用粥汤检验碘盐中是否含有KIO3

B.将铁屑、浓溴水、苯混合可制得溴苯

C.用蒸馏方法除去乙醇中的水

D.洗涤沉淀时,应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得沉淀表面上的杂质溶于水中

解析:选A A项,粥汤只能检验碘单质的存在,而不能检验KIO3的存在,正确;B项,制溴苯需要液溴而不是浓溴水;C项,需加入氧化钙后,再进行蒸馏方可除去水,否则会形成乙醇、水二元恒沸体系;D项,洗涤沉淀不能搅拌,否则会捅破滤纸,正确的操作是向沉淀中加蒸馏水,使水没过沉淀,等水自然流完后再重复操作几次,错误。

2.下列实验方法中,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用盐析法分离皂化反应的产物

B.用升华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

C.用结晶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D.用分液法分离水和硝基苯的混合物

解析:选B 加热条件下碘易升华,冷却后碘凝华,NH4Cl受热分解为NH3和HCl,冷却后又化合为NH4Cl,碘和氯化铵不能分开。

3.以下关于纸层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纸层析法适用于分离和检验化学性质十分相近的分子或离子

B.用纸层析法可以检验氯化铁溶液中是否混有少量氯化铜

C.纸层析法是利用试样中各种离子随展开剂在滤纸上展开的速率不同而形成不同位置的色斑

D.为了看到色斑,只有有色离子的检验才可以用纸层析法

解析:选D 纸层析能够分离和检验化学性质十分相近的分子或离子,但并不是只有有色离子的检验才可以用纸层析法,无色离子的检验可以先纸层析后再利用显色反应检验。

4.下列各组固体物质中,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 )

A.NaNO3和NaCl B.MnO2和KCl

C.CuO和木炭粉 D.BaSO4和AgCl

解析:选B 由不溶性物质与可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可采取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进行分离。NaNO3和NaCl都溶于水,CuO和木炭粉都不溶于水,BaSO4和AgCl都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故选B。

5.如图实验装置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

解析:选A A中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液的转移装置,不能用于物质的分离;B为过滤装置,用于过滤分离固体和液体;C为蒸馏装置,用于分离液态混合物;D 为渗析装置,用于提纯胶体。

6.在高温下某溶液中,溶解硝酸钾、氯化钠均达饱和,冷却析出晶体的成分是( ) A.纯硝酸钾晶体

B.大量硝酸钾晶体,少量氯化钠

C.等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

D.大量氯化钠,少量硝酸钾

解析:选B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因此,冷却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成分是大量硝酸钾晶体、少量氯化钠。

7.海带中含碘元素,有人设计如下步骤来提取碘:①通足量氯气;②将海带烧成灰,向灰中加水搅拌;③加CCl4振荡;④过滤;⑤用分液漏斗分液。合理的操作顺序为( ) A.②④①③⑤ B.②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②④ D.③①②⑤④

解析:选A 合理的操作顺序为②④①③⑤,A项正确。

8.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被提纯的物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

A 碳酸氢钠粉末(Na2CO3) H2O、CO2加热结晶

B 氯化钾溶液(FeCl3) 氢氧化钾溶液过滤

C 乙烷气体(乙烯) 溴水洗气

D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饱和NaHCO3溶液洗气

解析:选A A项,碳酸氢钠粉末含有Na2CO3,先把其用水溶解后再通入过量的CO2,使

Na2CO3转化成NaHCO3,然后在降温的情况下自然结晶,不能加热结晶,要防止NaHCO3受热分解再生成Na2CO3,错误;B项,加入氢氧化钾溶液,把FeCl3转化为Fe(OH)3沉淀,再过滤;C项,气体中乙烯能与溴水中的溴反应,而乙烷不能,所以可通过洗气除去杂质;D项,SO2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通过洗气就可除去CO2中的SO2。

9.下列各组物质中可以用升华的方法进行分离的是( )

A.铁粉和硫粉 B.氯化铵和碘

C.碘和氯化钠 D.镁粉和碘粉

解析:选C 在加热的条件下,铁粉和硫粉、镁粉和碘粉均发生化合反应,氯化铵受热发生分解反应,其产物冷却后又会结合成氯化铵。

10.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混在NO2气体中的NO:将气体与过量O2混合

B.除去混在CO2气体中的SO2: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酸性KMnO4溶液和浓硫酸

C.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后过滤

D.除去乙酸中混有的乙醇:向混合液中加入生石灰后蒸馏

解析:选B A项,氧气过量,NO2中会混有新的杂质O2,错误;B项,能够得到干燥的CO2,正确;C项,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中会混有Ba2+杂质离子,错误;D项,加入生石灰会与乙酸反应,错误。

11.某溶液含有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可供选择的操作有:①加适量H2SO4溶液;②加金属Na;③蒸发结晶;④加过量NaOH溶液;⑤加强热脱结晶水;⑥过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②⑥③ B.④⑥①③

C.④⑥③⑤ D.②⑥①③⑤

解析:选B 芒硝的成分是Na2SO4·10H2O,使含有较多Na2SO4和少量Fe2(SO4)3的混合物转化为Na2SO4·10H2O,需使Fe2(SO4)3转化为Na2SO4,再蒸发结晶,因此操作步骤是,④加过量NaOH溶液,生成Fe(OH)3沉淀,⑥过滤,除去Fe(OH)3沉淀,①加适量H2SO4溶液,得到Na2SO4溶液,③蒸发结晶。

12.如用重结晶法除去某产品中杂质,要选择合适的溶剂。溶剂的下列特点中不可取的是( )

A.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常温或加热时都很大

B.在室温时,产品在溶剂中易溶,而杂质不易溶解

C.产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杂质的溶解度变化不大

D.在同一溶剂中,产品比杂质易溶

解析:选A 重结晶法选择溶剂时,产品在溶剂中易溶,并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

13.现有以下三组混合物:(1)碘与NaCl固体;(2)石英与NH4Cl固体;(3)乙酸乙酯和醋酸钠溶液。上述各组物质的分离方法依次是( )

A.加水溶解过滤、加热、分液

B.加热、加水溶解过滤、分液

C.分液、加热、加水溶解过滤

D.加热、分液、加水溶解过滤

解析:选B (1)中利用碘受热升华,采用加热方法即可分离;(2)中利用SiO2不溶于水,而NH4Cl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即可分离;(3)中分液即可。

14.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在容量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B.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氢气时加入少许硫酸铜以加快反应速率

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D.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

解析:选B A项,容量瓶只用来配制溶液,不能作为稀释或反应的容器;B项,形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制氢气的速率,正确;C项,为加快过滤速度可先过滤清液,再过滤浊液,但不能在过滤器中搅拌,这不仅不会加快,相反会减慢甚至于弄破滤纸;D项,除去了CO2-3却引入了Cl-。

15.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酒精——蒸馏法

B.使浑浊的食盐水变澄清——过滤法

C.从溴水中分离出溴——分液法

D.把硝酸钾和氯化钾从同一溶液中分离开来——蒸发结晶法

解析:选C 溴水是溴和水形成的均匀液态混合物,可先用萃取剂(如CCl4)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然后再进行分液。

16.除去食盐中混有的少量碘化钠杂质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AgNO3溶液后加热蒸干

B.加入适量盐酸后加热蒸干

C.加水溶解后通入适量氯气再加热蒸干

D.加水溶解后滴入适量溴水再加热蒸干

解析:选C 除去NaCl中的少量NaI杂质,通入适量Cl2,把I-换成Cl-,再加热使水分蒸发,I2升华。

17.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是( )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

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解析:选A 萃取剂的选择必须是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A项中酒精与水互溶,故错误。

18.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微粒大小分离的是( )

A.萃取 B.重结晶

C.沉降 D.渗析

解析:选D 渗析是使离子或分子(直径小于10-9 m)通过半透膜,能从胶体溶液里分离出来的操作。

19.已知分析物在薄层板上的位置用Rf值(比移值)来表示,Rf值为化合物的移动距离与溶剂移动距离的比值。化合物在进行薄层层析时,常碰到两边斑点Rf值大,中间Rf值小,其原因是( )

A.点样量不一 B.层析板铺得不均匀

C.边缘效应 D.层析缸底部不平整

解析:选C 由于薄层的毛细作用,展开剂沿着吸附薄层上升,遇到样品时,试样就溶解在展开剂中并随着展开剂上升。在溶剂上升过程中,边缘上升的速度和中间的不同,导致两边斑点Rf值大,中间Rf值小。

20.叶绿体的色素在滤纸条上呈带状峰分布,最上面的是澄黄色的胡萝卜素,其次是黄色的叶黄素,再下是蓝绿色的叶绿素a,最下面为黄绿色的叶绿素b。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 )

A.四种色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B.四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水和层析液中的分配系数不同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D.四种色素在水中溶解度不同

解析:选B 层析分离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两种不同溶剂中的分配系数差异,将它们分离。

21.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

A.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

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⑤

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解析:选A CH3COOCH2CH3难溶于Na2CO3溶液,二者会分层,可以用分液法分离,选择③,A错误;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选择③,B正确;⑤可以用作洗气瓶,可用作FeCl2溶液吸收Cl2的装置,C正确;粗盐提纯需要过滤、蒸发结晶,选择①和②,D正确。

22.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

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

解析:选C KNO3中混有NaCl应提纯KNO3,将它们都溶于水,并降温结晶。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基本无明显变化。则有,操作Ⅰ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作Ⅱ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操作Ⅲ为冷却结晶,利用溶解度差异使KNO3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即得KNO3晶体。

23.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方法:①称取3 g干海带,用刷子把干海带表面的附着物刷净。

②将海带剪碎,用酒精润湿(便于灼烧)后,放在坩埚中。③用酒精灯灼烧盛有海带的坩埚,至海带完全成灰,停止加热,冷却。④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10 mL 蒸馏水,搅拌,煮沸2~3 min,使可溶物溶解,过滤。⑤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硫酸,再加入

约1 mL H2O2溶液,观察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①中也可以用水洗涤除去海带表面的附着物

B.步骤④过滤操作需要两种玻璃仪器

C.步骤⑤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淀粉可看到蓝色现象

D.通过以上①~⑤步骤即可得到纯度高的I2

解析:选C 因为海带中的I-能溶解在水中,所以海带不要用水洗涤。过滤需要玻璃棒、烧杯、漏斗三种玻璃仪器。步骤⑤发生的反应为2KI+H2O2+H2SO4===I2+K2SO4+2H2O,生成的I2与淀粉反应生成蓝色物质。通过步骤①~⑤所得的溶液中含有I2、K2SO4等,常用如CCl4等萃取剂进行萃取,然后经过蒸馏等操作除去萃取剂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I2。

24.物质的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操作,也是化工生产及物质制备中的主要环节。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选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然后将两层液体分开

B.在提纯鸡蛋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H4)2SO4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即得较纯的蛋白质

C.油脂的提纯中,可将油脂加入浓NaOH溶液中加热,然后过滤,滤出的溶液即为较纯的油脂

D.甘蔗是制备蔗糖的主要原料,榨出的甘蔗汁因含色素而呈棕黄色,在制取蔗糖前应先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过滤、蒸发结晶,即得较纯的蔗糖

解析:选C 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乙酸与碳酸钠反应而溶于水,所以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H4)2SO4溶液,蛋白质由于溶解度降低而析出,所以可得较纯的蛋白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将色素吸附而沉淀,所以A、B、D正确;C项,油脂加入浓NaOH溶液水解为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所以得不到油脂。

25.联合制碱法中关键的一步是把NH4Cl从几乎饱和的NaHCO3

溶液中分离出来,为此根据NaCl和NH4Cl溶解度的差异,向混合溶

液中通入某种气体,同时加入磨细的食盐,可析出不夹带NaHCO3的

NH4Cl。NaCl和NH4Cl共同存在时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正确的

操作是( )

选项通入气体温度控制

A CO230~40 ℃

B CO20~10 ℃

C NH330~40 ℃

D NH30~10 ℃

解析:选D 根据溶度积规则,在电解质溶液中,如果离子积大于溶度积常数K sp,就会

有沉淀生成。因此,要使溶液析出沉淀或要使沉淀得更完全,就必须创造条件,使其离子积大于溶度积。在一定条件下向含有大量NH4Cl的NaHCO3溶液中通氨气,并加入NaCl粉末,是为了增大NH+4和Cl-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同时选择NH4Cl溶解度较小、NaCl溶解度较大的条件。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大题,共50分)

26.(4分)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学过的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很多,如重结晶、过滤、盐析……请将分离或提纯下列各混合物最适宜方法的名称填到横线上。

(1)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石灰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碘中混有的碘化钠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少量食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中选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将石灰石高温分解为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挥发掉,从而除去了生石灰中的CaCO3。(2)中利用碘具有升华的性质,使其与碘化钠固体分离,达到提纯的目的。(3)利用乙醇具有固定的沸点,且沸点较低(78 ℃),而NaCl难挥发,用蒸馏的方法将乙醇蒸出(收集78 ℃的馏出物),则NaCl留在水溶液中,达到分离的目的。(4)利用胶体微粒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的微孔,而溶液里的溶质的离子或分子(如Cl-)可以透过半透膜这一差别,将混有Cl-的Fe(OH)3胶体放入半透膜袋中,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用渗析的方法,达到除去Fe(OH)3胶体中Cl-的目的。

答案:(1)加热(2)升华(3)蒸馏(4)渗析

27.(6分)(1)进行下面的实验,必须用到下列几种仪器,请用该仪器的名称填空:

①欲干燥NH3,须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态物质,须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欲分离液态混合物中沸点不同的组分,须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欲分离浮于液体中的固体物质,须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的分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填写下列物质分离时需使用的方法(不必叙述操作细节)。

①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________;

②固体和液体的分离________;

③含固体溶质的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________;

④胶体中分离出可溶电解质________;

⑤几种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的分离________;

⑥根据两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提纯物质________;

⑦根据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提取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________。

答案:(1)①球形干燥管②分液漏斗③蒸馏烧瓶、酒精灯④漏斗

(2)①分液②过滤③蒸发④渗析⑤蒸馏(或分馏) ⑥结晶⑦萃取

28.(6分)碳酸钠是造纸、玻璃、纺织、制革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工业碳酸钠(纯度约98%)中含有Ca2+、Mg2+、Fe3+、Cl-和SO2-4等杂质,提纯工艺路线如下:

已知碳酸钠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实验室进行“趁热过滤”,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种)。

(4)在实验室做Na2CO3·H2O脱水实验,判断其脱水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因工业碳酸钠中含有Mg2+、Fe3+、Ca2+,所以“除杂”过程中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可生成Mg(OH)2、Fe(OH)3、CaCO3沉淀。

(2)观察坐标图,温度降低至310 K左右时发生突变,Na2CO3·10H2O的溶解度迅速降低,若不趁热过滤将析出晶体Na2CO3·10H2O。

(3)思路方向:①减少过滤的时间;②保持过滤时的温度。

(4)判断晶体脱水完全的标准是连续两次加热干燥之后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 g。

答案:(1)Mg(OH)2、Fe(OH)3、CaCO3

(2)使析出的晶体为Na2CO3·H2O,防止因温度过低而析出Na2CO3·10H2O晶体,令后续的加热脱水耗能大、耗时长

(3)用已预热的布氏漏斗趁热抽滤

(4)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 g

29.(6分) 甲基橙和酚酞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当溶剂沿滤纸流经混合物样点时,甲基橙和酚酞会以不同的速率在滤纸上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拟通过该原理将甲基橙和酚酞从混合溶液A中分离开来:

步骤Ⅰ把0.1 g甲基橙和0.1 g酚酞溶解在10 mL 60%的乙醇溶液里,配制混合溶液A;另将10 mL乙醇和4 mL浓氨水充分混合,配成混合溶液B。

步骤Ⅱ在一张圆形滤纸中心扎一小孔,将细纸芯插入滤纸中央(如

图所示)。在距滤纸中心约1 cm的圆周上,选择三个点,分别用毛细管将

A溶液在该三点处点样。

步骤Ⅲ将滤纸覆盖在盛有B溶液的培养皿上,使滤纸芯与溶液接触,放置一段时间,点样逐渐向外扩散,形成黄环。

步骤Ⅳ待黄环半径扩散到滤纸半径的1/2时,取下滤纸,等滤纸稍干后,喷上饱和Na2CO3溶液,通过现象判断分离的效果。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采用的分离方法叫________,若分离淀粉胶体与氯化钠的混合液则可选用________法。

(2)步骤Ⅱ中若在滤纸上事先做点样位置标记,宜选用________笔(填“钢”或“铅”)。

(3)步骤Ⅳ中喷洒Na2CO3溶液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实验中________________在滤纸上移动速率更快(填“甲基橙”或“酚酞”)。

(4)他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判断分离的效果。

解析:(1)由题给信息可知该实验采用的分离方法是纸层析法,而分离淀粉胶体和NaCl 的混合溶液常选用渗析法。(2)钢笔中的墨水会对该实验造成干扰,因此作点样位置标记时,应选用铅笔。(3)Na2CO3溶液显碱性,酚酞溶液遇碱液变红,甲基橙遇碱液变黄色。(4)通过色斑间的距离大小,可判断出分离的效果。

答案:(1)纸层析法(或色层法或色谱法) 渗析

(2)铅

(3)内部为黄环,外部为红环酚酞

(4)色斑间的距离大小

30.(8分)柴达木盆地以青藏高原“聚宝盆”之誉蜚声海内外,它有富足得令人惊讶的盐矿资源。液体矿床以钾矿为主,伴生着镁、溴等多种矿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取盐湖苦卤的浓缩液(富含K+、Mg2+、Br-、SO2-4、Cl-等),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Br2),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

请根据以上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参照如图溶解度曲线,固体A是________(写化学式);固体B是________(写化学式);欲得到较纯的固体B需用少量的________(填“热水”或“冷水”)洗涤固体。

(3)操作⑤是实验室常用的过滤方法——减压过滤(俗称抽滤或吸

滤)。请写出如图中减压过滤常用的两种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

________;

请问这种过滤方法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用盐湖苦卤的浓缩液(富含K+、Mg2+、Br-、SO2-4、Cl-等)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Br2),应首先用氯气置换出单质溴:2Br-+Cl2===Br2+2Cl-。然后进行萃取(操作①)和分液(操作②)操作,得到橙红色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再通过操作③(蒸馏)得到深红棕色液体溴。无色溶液经过蒸发结晶、过滤后得到的固体A为MgSO4,高温滤液经冷却结晶、减压过滤得到固体B为KCl。减压过滤(俗称抽滤)常用的两种仪器是吸滤瓶、布氏漏斗。减压过滤优点是加快过滤速度,使得到的晶体更干燥。

答案:(1)萃取分液

(2)MgSO4KCl 冷水

(3)吸滤瓶布氏漏斗加快过滤速度,使得到的晶体更干燥

31.(12分)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在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方面,天津市位居全国前列。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

(1)请列举海水淡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NaCl溶液进行电解,在电解槽中可直接得到的产品有H2、________、________或H2、________。

(3)步骤Ⅰ中已获得Br2,步骤Ⅱ中又将Br2还原为Br-,其目的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Ⅱ用SO 2水溶液吸收Br 2,吸收率可达95%,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反应可知,除环境保护外,在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Br 2的沸点为59 ℃。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绘制了如下装置简图:

请你参与分析讨论:

①图中仪器B 的名称:________。

②整套实验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要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如何控制关键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 中液体产物颜色为________。为除去该产物中仍残留的少量Cl 2,可向其中加入NaBr 溶液,充分反应后,再进行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从反应2NaCl +2H 2O=====电解 2NaOH +H 2↑+Cl 2↑可判断出产物,但其中Cl 2有可

能与NaOH 反应生成NaClO 。(3)步骤Ⅰ中Br 2的浓度很小,若把其中的Br 2蒸馏出来,耗能太大,所以要先把Br 2富集。(5)③蒸馏的目的就是通过沸点不同而提纯Br 2,所以要把温度控制在Br 2的沸点,尽可能只使Br 2挥发。

答案:(1)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及其他合理答案中的任意两种

(2)Cl 2 NaOH NaClO

(3)富集溴元素

(4)Br 2+SO 2+2H 2O===4H ++SO 2-4+2Br -

强酸对设备的严重腐蚀

(5)①冷凝管 ②Br 2腐蚀橡胶 ③控制温度计b 的温度,并收集59 ℃时的馏分 ④深红棕色 分液(或蒸馏)

32.(8分)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分装置省略)如下:

在反应装置中,加入原料及溶剂,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结束后加水

煮沸,冷却后即有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析出,用70%乙醇水溶液重结晶提

纯。重结晶过程:

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玻璃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趁热过滤后,滤液冷却结晶。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________。

A.缓慢冷却溶液 B.溶液浓度较高

C.溶质溶解度较小 D.缓慢蒸发溶剂

如果溶液发生过饱和现象,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促进晶体析出。

(3)抽滤所用的滤纸应略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布氏漏斗内径,将全部小孔盖住。烧杯中的二苯基乙二酮晶体转入布氏漏斗时,杯壁上往往还粘有少量晶体,需选用液体将杯壁上的晶体冲洗下来后转入布氏漏斗,下列液体最合适的是________。

A.无水乙醇 B.饱和NaCl溶液

C.70%乙醇水溶液 D.滤液

(4)上述重结晶过程中的哪一步操作除去了不溶性杂质:________。

(5)某同学采用薄层色谱(原理和操作与纸层析类同)跟踪反应进程,分别在反应开始、回流15 min、30 min、45 min和60 min时,用毛细管取样、点样、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点如图所示。该实验条件下比较合适的回流时间是________。

A.15 min B.30 min

C.45 min D.60 min

解析:(1)a为三颈瓶,b为冷凝管。(2)缓慢冷却、缓慢蒸发溶剂使晶体充分析出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溶液过饱和时一般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也可以加入晶种使其结晶。

(3)抽滤所用的滤纸应略小于布氏漏斗内径。根据题干信息,使杯壁上的晶体冲洗下来最好用滤液,因不带入杂质。(4)趁热过滤除去了不溶性杂质。(5)从图中看出45 min时,最适合,斑点适中。

答案:(1)三颈瓶(球形)冷凝管

(2)AD 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加入晶种

(3)小于 D

(4)趁热过滤

(5)C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 有机物的溶解性 (1) 难溶于水: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醇、醛、羧酸等。 (2) 易溶于水:低级[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 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 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 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 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 有机物的密度 (1)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 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 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 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 (2) 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教材模块综合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①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②中和滴定中所用的滴定管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的容量瓶④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氨气的烧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 (g)+B (g) C (g)+D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和B的消耗速率相等 B.v正(A)=2v正(B) C.2v正(A)=v逆(B) D.反应混合物中A、B、C、D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4.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可能为() 所含离子NO3-SO42-H+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B.Ba2+C.F-D.Mg2+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 l ) ΔH=-57.3 kJ / mol,分别向1 L 0.5 mol / 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磷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2B.ΔH1<ΔH3<ΔH2 C.ΔH1=ΔH2=ΔH2D.ΔH1<ΔH3<ΔH2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提高反应速率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试题

————————————————————————————————作者:————————————————————————————————日期: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练习题 1、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例如NaCl溶液里混有少量的MgCl2杂质,可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使Mg2+离子转化为Mg(OH)2沉淀(但引入新的杂质OH-),过滤除去Mg(OH)2,然后加入适量盐酸,调节pH为中性。 (2)生成气体法例如Na2SO4溶液中混有少量Na2CO3,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并增加SO42-,可加入适量的稀H2SO4,将CO32-转化为CO2气体而除去。 2、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3.常见气体的检验 常见气 体 检验方法 氢气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氯气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氯化氢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 沉淀生成。 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水蒸气能使无色硫酸铜固体变蓝。 4.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变为红色;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等。 (2)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综合检测(四).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收集整理 综合检测(四)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1 L 1 mol·L-1食盐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电键K与N连接,铁被保护不会腐蚀 B.若电键K与N连接,正极反应式是4OH--4e-===2H2O+O2↑ C.若电键K与M连接,将石墨棒换成铜棒,可实现铁棒上镀铜 D.若电键K与M连接,当两极共产生28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生成了1 mol NaOH 【解析】A项,若电解K与N连接,则形成原电池,铁作负极,被腐蚀,不正确;B项,若电键K与N连接,正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不正确;C项,若电键K与M连接,将石墨棒换成铜棒,则形成电解池,若要在铁棒上镀铜,电解质溶液不能用食盐水,而应用硫酸铜溶液,故不正确;D项,若电键K与M连接,为电解食盐水,根据反应方程式:

解得x=1,V=22.4,即1 mol氯化钠全部被电解完,产生1 mol氢氧化钠,而现在产生气体为28 L,表明电解完氯化钠后继续电解水,但生成氢氧化钠的量不变,即生成了1 mol NaOH。 【答案】 D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②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③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⑤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可视为物理变化 A.①②③④B.③④ C.③④⑤D.④ 【解析】①应为电能转变成化学能,②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⑤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 B 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 【解析】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所以A正确;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O2+2H2O+4e-===4OH-,所以B 错误;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应该是粗铜,所以C错误;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Fe-2e-===Fe2+,所以D错误,只有选项A正确。 【答案】 A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知识点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一、分离和提纯 分离: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分别得到纯净的物质 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而得到所需物质的过程 二、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蒸馏、萃取 不溶性杂质的除去: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1、过滤:是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最常用方法之一,主要是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 实例:除去食盐中不溶性泥沙 (1)主要仪器: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铁圈)、玻璃棒 (2)过滤操作注意要点:一帖(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体的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漏斗颈的末端紧靠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的低端紧靠三层滤纸处,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 2、结晶: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的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从而达到被提纯的目的。 (1)实验仪器: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铁圈),烧杯 (2)结晶方法:蒸发结晶、冷却结晶 蒸发结晶:通过蒸发或气化,减少一部分溶剂使溶液达到饱和而析出晶体。 此法主要用于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不大的物质。(氯化钠) 冷却结晶:通过降低温度,使溶液冷却达到饱和而析出晶体。重结晶指的是重复冷却结晶。此法主要用于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明显减小的物质。(硝酸钾) 蒸发结晶操作注意:①蒸发过程中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②蒸发皿内溶液不能超过其容量的2/3 ③当溶液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发剩余的水分 3、粗盐的提纯 (1)粗盐提纯中用到几次玻璃棒?作用分别是什么?共4次,①溶解:搅拌,加速溶解 ②过滤:引流③蒸发: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④转移固体 (2)粗盐中含有较多杂质(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CaCl2、MgCl2、硫酸盐Na2SO4) 可溶性杂质的除去:除杂原则:不增、不减、易分、易复原 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 易分: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易复原:被提纯物质容易复原 (3)SO42-的检验方法:取少量待测溶液,先加入稀盐酸酸化(排除CO32-、Ag+干扰),若无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若出现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则存在SO42-离子 (4)粗盐提纯中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硫酸盐Na2SO4)的除去 除杂试剂选择:Na2CO3、NaOH、BaCl2(除杂试剂必过量,过量试剂必除去)还需要适量盐酸除杂顺序:Na2CO3要在BaCl2之后,NaOH只需在盐酸之前 其中涉及方程式:Na2SO4+BaCl2=BaSO4↓+2NaCl CaCl2+Na2CO3=CaCO3↓+2NaCl BaCl2+Na2CO3=BaCO3↓+2NaCl MgCl2+2NaOH=Mg(OH)2↓+2NaCl HCl+NaOH=NaCl+H2O HCl+Na2CO3=NaCl+H2O+ CO2↑ 4、蒸馏:利用液态混合物(互溶)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加热使其某一组分变成蒸气,经过冷凝后再变成液体,从而跟其他组分分开,目的是将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除去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2015年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专题同步练习训练 专题1 第1单元 1.下列叙述:①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③创造联合制碱法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④首先制得氧气的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⑤首先在实验室合成尿素的是维勒,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B.①和③ C.①③⑤D.①②③④ 2.人类第一次用无机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是() A.乙醇B.食醋 C.甲烷D.尿素 3.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某种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 如下所示,它属于() A.无机物B.烃 C.高分子化合物D.有机物 4.环境毒品“二英”是目前人类制造的可怕的化学物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它属于A.高分子化合物B.芳香烃 C.烃D.有机物 5.萤火虫会在夏日的夜空发出点点光亮,这是一种最高效的发光机制。萤火虫发光的原理是荧光素在荧光酶和ATP催化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伴随着化学能转变为光能: 荧光素属于()

A.无机物B.烃 C.烃的衍生物D.高分子化合物 6.(热点题)北京国家游泳馆“水立方”是在国内首次采用膜结构的建筑,以钢材为支架,覆盖ETFE薄膜。ETFE是乙烯和四氟乙烯的共聚物,是一种轻质透明的新材料。 (1)该材料属于________。 A.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D.复合材料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ETFE极易分解,符合环保要求 B.ETFE韧性好,拉伸强度高 C.ETFE比玻璃轻、安全 D.ETFE是纯净物,有固定的熔点 E.CF CF2和CH2CH2均是平面分子 (3)写出由乙烯和四氟乙烯共聚生成ETFE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1 第2单元 1.下列有机物在H-NMR上只给出一组峰的是() A.HCHO B.CH3OH C.HCOOH D.CH3COOCH3 2.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又测得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A.CH4B.C2H6 C.C2H4D.C3H6 3.下列具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是() 4.某有机物C3H6O2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两个共振峰,面积比为1∶1,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高中化学专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2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作业苏教版选修6

专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2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 离子 1.如下图所示的分离物质的方法是( ) A.纸层析法 B.萃取法 C.吸附法 D.渗析 2.下列有关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上吸附的水作为流动相 B.滤纸上吸附的水作为固定相,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C.吸附在滤纸上亲脂性强的成分随固定相移动的速度快 D.吸附在滤纸上亲水性强的成分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3.油墨是由多种色素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某同学欲用纸层析的方法将其主要色素分 离开来,可用作展开剂的物质是( ) A.盐酸 B.酒精 C.NaOH溶液 D.丙酮和盐酸4.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下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 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5.常温下,在丙酮—盐酸混合溶液中,Fe3+比Cu2+的溶解度更大,当展开剂沿滤纸流经混合物点样时,Fe3+和Cu2+会以不同的速度在滤纸上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在滤纸上事先作点样位置标记,宜选用蓝色圆珠笔 B.本实验采用的分离方法叫纸层析法 C.试样点不能接触展开剂 D.可喷KSCN溶液检验分离出来的Fe3+ 6.色谱分析法是现代分离实验技术中的一种,纸层析法的原理是( ) A.萃取原理 B.毛细现象、相似相溶原理 C.蒸馏原理 D.分液原理 7.某实验小组利用纸上层析法分离甲基橙和酚酞,所选的实验用品如下:酚酞、乙醇、浓氨水、饱和Na2CO3溶液、培养皿、滴管、烧杯、量筒、毛细管、小喷壶。步骤: ①在一张圆形滤纸的中心扎一小孔,用少量滤纸捻成细芯,插入圆形滤纸中央。 ②在距圆形滤纸中心约1 cm的圆圈上选择三个点,分别用毛细管将甲基橙和酚酞的混合液在该三点处点样,每个点样的直径约0.5 cm。 ③把0.1 g甲基橙和0.1 g酚酞溶解在10 mL 60%的乙醇溶液里;取10 mL乙醇和4 mL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检测题及答案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故二氧化硫属于电解质 B.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 C.硫酸是强电解质,故纯硫酸能导电 D.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导电能力相同 2.在下列实验方法中,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A.25 ℃时,醋酸钠溶液呈碱性 B.25 ℃时,0.1mol·L-1的醋酸的pH约为3 C.25 ℃时,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前者比后者的导电能力强 D.25 ℃时,将pH=3的盐酸和醋酸稀释成pH=4的溶液,醋酸所需加入的水多 3.将①H+②Cl-③Al3+④K+⑤S2-⑥OH-⑦NO-3⑧NH+4分别加入H2O中,基本上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①③⑤⑦⑧B.②④⑦ C.①⑥D.②④⑥⑧ 4.pH相同的氨水、NaOH和Ba(OH)2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来的X、Y、Z倍,稀释后三种溶液的pH仍然相同,则X、Y、Z的关系是() A.X=Y=Z B.X>Y=Z C.X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精品同步练习汇总(打印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精品同步练习汇总(打 印版) 1.某物质的结构为,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硬脂酸甘油酯 B.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软脂酸甘油酯 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三种 2.我国某些地区用石蜡等工业油加工“毒米”,威胁我们的健康,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食用油和石蜡油虽然都称作“油”,但从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上看,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用油属于有机物,石蜡油属于无机物 B.食用油属于纯净物,石蜡油属于混合物 C.食用油属于酯类,石蜡油属于烃类 D.食用油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石蜡油属于小分子化合物 3.把动物的脂肪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得到一种均匀的液体,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结果有一种白色的物质析出,这种白色的物质是() A.NaCl B.肥皂 C.C17H35COONa D.高级脂肪酸

4.食品店出售的冰淇淋含硬化油,它是以多种植物油为原料来制得的,制取时发生的是() A.水解反应B.加聚反应 C.加成反应D.氧化反应 5.(双选)下列各组中,所含物质不是同系物的是() A.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酸甘油酯 B.油酸与丙烯酸 C.甘油与软脂酸 D.丙烯酸与软脂酸 6.从植物的果实和花里提取低级酯宜采用的方法是() A.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分液 B.加水溶解后分液 C.加酸溶解后蒸馏 D.加有机溶剂溶解后分馏 7.要证明硬脂酸具有酸性,可采用的正确实验是() A.使硬脂酸溶于汽油,向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B.把纯碱加入硬脂酸并微热,产生泡沫 C.把硬脂酸加热熔化,加入金属钠,产生气泡 D.向滴有酚酞的NaOH(aq)里加入硬脂酸,微热,红色变浅甚至消失 8.用油脂水解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通常选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制取肥皂和甘油,则选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液态油转化为固态脂肪通常在________条件下,用液态油与________反应得到,油酸甘油酯转化成的固态脂肪的名称是________。 9.已知某油脂A,在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生成脂肪酸和多元醇B,B和硝酸通过酯化反应生成有机物D。 (1)写出油脂A在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7,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C、H、N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5.86%、2.20%和18.50%。则D的分子式是________,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是B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写出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10.参考下列(a)~(c)项回答问题:(a)皂化值是使1 g油脂皂化所需要的KOH的毫克数; (b)碘值是100 g油脂所能加成的碘的克数;(c)各种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列表如下:

高中化学18实验基本操作及物质检验和提纯(教师版)

一、常见实验仪器的用途及使用 类别名称适用范围使用规范及主要注意事项 可直接加热的容器 试管少量物质溶解、反应、集气 加热前先预热,外壁无水,盛液不超容积 1/3 坩埚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取下的热坩埚要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蒸发皿溶液蒸发、浓缩、结晶盛液不超容积2/3,搅拌、余热蒸干 垫石棉网加热的容 器 烧杯较大量物质溶解、盛装、反应加热前外壁无水,盛液不超容积2/3 烧瓶较大量物质反应、加热、制气加热前外壁无水,盛液不超容积l/2 锥形瓶便于振荡的反应器;盛液;制气滴定时只振荡,不搅拌;其余同烧瓶 不能加热的容器 集气瓶集气、试验气体性质磨砂瓶口应配上磨砂玻璃片 试剂瓶广口瓶盛固体;细口瓶盛液体盛避光药品用棕色瓶;盛碱用橡皮塞滴瓶盛少量液体,便于移取滴加滴管专用,不必清洗;其余同细口瓶水槽排水集气不宜盛放热水 启普发生 器 固一液不加热制多量难溶气体先查气密性;不适用大量放热的反应 漏斗类 漏斗过滤;向小口径容器注入液体过滤时应“一贴二低三靠” 长颈漏斗装配反应器,添加液体长管末端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 分液漏斗装配反应器;分离不相溶液体关闭活塞能防止反应器内气体逸出 量筒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加热、配液和作反应器;要平视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精确度0.1g 称前调零,称时左物右码,易潮解或腐蚀知识梳理 实验基本操作及物质的检验和提纯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 分离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混合物。 主要仪器:玻璃棒、漏斗、滤纸、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操作注意点:“一贴、二低、三靠” 典型例子:粗盐提纯 【答案】 不溶性固体;液体 2.蒸发与结晶 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溶质的方法 (1)蒸发结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如从食盐水中提取食盐晶体。 主要仪器: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 注意事项:溶质须不易分解,不易水解,不易被氧化;蒸发过程应不断搅拌,以免部过热;_____________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剩余水蒸干,以防___________。 (2)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典型例子:硝酸钾(混有少量氯化钠)的提纯 【答案】较多晶体析出;固体飞溅 3.蒸馏和分馏 利用液体混合物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或提纯。 蒸馏:分离两种互溶的液体。 分馏:利用蒸馏原理分离多种液态混合物。 主要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等 注意事项: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沸石,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_________________处; ③冷凝水从冷凝管______进______出。 典型例子:乙醇和水的分离、石油分馏 【答案】支管口;下;上 试样 加水、溶解 混合溶液(KNO 3、NaCl )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过滤 滤液(NaCl 、饱和KNO 3) 滤渣(KNO 3晶体) 重复上述操作(重结晶) KNO 3晶体 干燥 KNO 3晶体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化学选修4 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 小题,共48 分)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 个水分子中只有1 个水分子发生了电离,则n 的值是 ()A.1×10-14 B.55.6×107 C.107 D.55.6 2.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pH=8 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OH- D.溶液中c(OH-)>c(H+) 3.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HCN)=6.2×10-10 mol/L、K a(HF)=6.8×10-4 mol/L、K a(CH3COOH)=1.8×10-5 mol/L、K a(HNO2)=6.4×10-6 mol/L。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 的下列溶液中,pH 最小的是()A.HCN B.CH3COOH C.HF D.HNO2 4.0.1mol/L K 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 2 A.加入少量盐酸B.加KOH 固体C.加水D.加热 5.在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 mol/L 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 降 低,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盐酸B.加热C.加少量醋酸钠晶体D.加少量水6.将足量的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 ()A.10 mL 0.2 mol/LNa2CO3溶液B.40 mL 水 C.50 mL 0.01 mol/L 氯化钡溶液D.100 mL 0.01 mol/L 盐酸 7.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 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 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 用标准溶液润洗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 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 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 滴定操作 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8.要使K S 溶液中[K+]/[S2-]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2 A.适量盐酸B.适量NaOH 溶液C.适量KOH 溶液D.适量KHS 溶液 9.在Ca(OH) (K sp=5.5×10-6)、Mg(OH)2(K sp=1.2×10-11)、AgCl(K sp=1.56×10-10)三种物质中,下列说 2 法正确的是()A.Mg(OH)2的溶解度最小B.Ca(OH)2的溶解度最小 C.AgCl 的溶解度最小D.同下Ksp 越大的溶解度也越大 10.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 一定少于7 的是() A.pH=3 的HNO3跟pH=11 的KOH B.pH=3 的盐酸跟pH=11 的氨水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教案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关键词导学模式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着重要让学生初步明确实验是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家们要研究某种物质,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分离提取出来,再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它的结构、组成。本节课以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方法为主题,以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及其基本操作。 二、学情分析 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自不同层次的初中学校,他们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间比较陌生,这些因素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因此我的教案中以初中化学中已学过的过滤、结晶等物质分离的方法为切入点,教师积极引导、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以讨论、交流、合作实验等学生活动为主,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做法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以浪里淘沙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蒸馏和萃取、过滤、蒸发等分离与提纯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 2、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操作。 3、通过动手实验,练习量取、溶解、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等基本操作,注意基本操作的规范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学习用实验设计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隐性目标。 2、了解化学实验为主的学科特点,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和分离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2、初步认识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在动手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难点 物质分离和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教材内容要求,寻求一种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关键词导学法、实验法、讲授法、探究法和小组合作讨论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去发现问题的同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教学手段 教材,教辅,实验器材和药品 八、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 知识点一:过滤、蒸发、结晶 1.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烧杯、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铁圈)、漏斗 B.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铁圈)、滤纸 C.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D.滤纸、试管、漏斗、铁架台(铁圈)、玻璃棒 解析:过滤时需要制作过滤器的漏斗、滤纸、固定仪器的铁架台、引流用的玻璃棒、承接滤液的烧杯,所以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铁圈)、滤纸这五种仪器为过滤所必须要用的仪器,故选B。 答案:B 2.在实验室中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都需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B.铁架台 C.玻璃棒D.药匙 解析: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故选C。 答案:C 3.“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以加速过滤 B.蒸发到析出晶体时才需要用玻璃棒搅拌 C.待溶液蒸干后即停止加热 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就应停止加热 解析:“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否则易将滤纸捅破;蒸发溶液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防止滤液局部温度过高而发生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滤液蒸干。答案选D。 答案:D 4.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 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过滤操作中,漏斗下端口与烧杯内壁 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颈与烧杯内壁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解析: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上,防止滤纸弄破,A正确;在过滤操作中,漏斗下端口要紧靠烧杯内壁,B正确;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颈要紧靠烧杯内壁,C正确;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D错。 答案:D 知识点二:萃取和分液 5.选择萃取剂将碘从碘水中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 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的密度大 D.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的密度小 解析:萃取剂选择的原则是:①与另一溶剂互不相溶;②与被萃取物质不反应;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它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答案:B 6.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是( ) A.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 C.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分液漏斗上面的塞子打开 D.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解析:有活塞或连接的装置使用前要检漏,分液漏斗含有活塞,所以使用前要检漏,否则实验易失败,故A正确;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为防止含有杂质,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故B正确;利用压强差将分液漏斗中液体顺利流出,所以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否则液体不易流出,故C正确;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互溶,所以不能采用分液方法分离,应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故D 错误。故选D。 答案:D 7.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A.酒精和水B.碘和四氯化碳 C.水和四氯化碳D.汽油和植物油 解析:分液漏斗可以将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分开,则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

人教版重点高中化学选修四检测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故二氧化硫属于电解质 B.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 C.硫酸是强电解质,故纯硫酸能导电 pH + 2 NaF C.HCN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② D.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③ 6.下列各种情况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A.pH=7的溶液中:Fe3+、Cl-、Na+、NO-3 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Na+、CO2-3、Cl-、K+ C.pH=1的溶液中:NH+4、Cl-、Cu2+、SO2-4 D.无色溶液中:Al3+、HCO-3、I-、K+ 7.若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下列叙述正确的()

A.生成一种强酸弱碱盐 B.弱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 C.强酸溶液与弱碱溶液反应 D.一元强酸溶液与一元强碱溶液反应 8.等物质的量下列各状态的电解质,自由离子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①熔融的NaHSO4②NaHSO4溶液③NaHCO3溶液④H2CO3溶液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 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 -1 ) 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个数:②>① B.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 C.①溶液中:c(CO2-3)>c(H2CO3) D.②溶液中:c(HCO-3)>c(H2CO3) 14.若室温下0.1mol·L-1NaX溶液中pH=9,则该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X-占全部X-的() A.0.01% B. 0.09% C.1.0% D.无法确定 15.用1.0mol·L-1NaOH溶液中和某浓度硫酸溶液时,其pH和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原

化学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化学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提纯是指将混合物净化除去其杂质,得到混合物中的主体物质,提纯后的杂质不必考虑其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有许多种,但根据其分离本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化学分离法,另一类:物理法,下面就混合物化学分离及提纯方法归纳如下: 分离与提纯的原则 1.引入的试剂一般只跟杂质反应。 2.后续的试剂应除去过量的前加的试剂。 3.不能引进新物质。 4.杂质与试剂反应生成的物质易与被提纯物质分离。 5.过程简单,现象明显,纯度要高。 6.尽可能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7.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 8.如遇到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时,要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 概念区分 清洗: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分离沙和水; 过滤: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净化食用水; 溶解和过滤: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分离盐和沙; 离心分离法: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分离泥和水; 结晶法: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分液: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分离油和水; 萃取: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庚烷,取水溶液中的碘; 蒸馏: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海水中取得纯水;

分馏: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液态空气中分离氧和氮;石油的精炼; 升华: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一种可以升华,离碘和沙; 吸附: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 分离和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 1.加热法: 当混合物中混有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去。如,NaCl中混有NH4Cl,Na2CO3中混有NaHCO3等均可直接加热除去杂质。 2.沉淀法: 在混合物中加入某种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的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使用该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微粒逐步沉淀时,应注意后加试剂的过量部分除去,最后加的试剂不引入新的杂质。如,加适量的BaCl2溶液可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SO4。

苏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Na2CO3)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⑤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环己烷 甲醇CH3OH 甲酸HCOOH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考点全归纳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分离、提纯的意义和方法;掌握过滤、分液、蒸馏等操作步骤及要求。2.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3.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考点一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 1.物质分离、提纯的区别 (1)物质的分离 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离开来,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 2.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 试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写操作方法及相关内容。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1)如图1,方法、装置的名称:过滤。 适用范围: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 注意事项: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上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②若滤液浑浊,需更换滤纸,重新过滤。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滤液超过滤纸边缘。 (2)结晶是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采用冷却饱和溶液的方法。如图2,方法、装置的名称:蒸发结晶。 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 注意事项:①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②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 (3)如图3,方法、装置的名称:分液。

适用范围:①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②分液:两种液体互不相溶且易分层。 注意事项: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大;②萃取剂与原溶剂不反应、不相溶; ③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4)如图4,方法、装置的名称:蒸馏。 适用范围: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③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逆流”。 (5)如图5,方法、装置的名称:升华。 适用范围:某种组分易升华的混合物,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在加热条件下分离的方法。 深度思考 分液漏斗是萃取、分液操作中必须用到的仪器,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如何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 答案关闭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倒置,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再将活塞旋转180°,然后倒置观察是否漏水。 题组一分离、提纯原理和方法的考查 1.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利用了物质的沸点的是( ) A.蒸馏B.萃取C.重结晶D.蒸发 答案 A 解析萃取、重结晶是利用物质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蒸发是通过加热将溶剂蒸发掉;蒸馏则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 2.物质的分离、提纯是中学化学的重要操作,请应用物质分离、提纯知识,分离下列 各组混合物。 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