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诗词常识

中国古典诗词常识

中国古典诗词常识
中国古典诗词常识

▲中国古典诗歌常

一、诗

(一)古体诗

1.古体诗

①四言古诗《诗经》最早;②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③七言诗:成熟于唐代

2.乐府诗——标题加上“歌”、“行”、“引”、“曲”、“吟”、“歌行” (二)近体诗(形成于唐代)

1.绝句①五言绝句;②七言绝句

2?律诗一一①五言律诗;②七言律诗;③排律

二、词

1.最初成为“曲子”、“杂曲子” 、“曲子词” ,也称作“诗余” 、“长短句” 、“倚声” “填词”,词起源于隋唐,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盛行二衰。原本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

2.词的分类

①按字数分为:小令(W 58字)、中调(59-90字)、长调(》90字)

②按风格分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刘永、李清照)

3.词牌——也称词调,指写词一句的乐谱,决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及平仄声韵。

三、曲

1?散曲一一①小令(短小的曲子);②套数(散套)

2.戏剧一一①杂剧;②传奇(已供演出的剧本)

▲上古时代

没有文字,只有口头传唱的歌谣。

▲春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周初到春秋305 篇诗歌,又被成为“诗三百”。汉代始被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多用赋、比、兴收发,四言为主,重叠反复、现实主义。

▲战国

屈原(屈平),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开创楚辞新体诗,着有《离骚》(自述性质,古代最长抒情诗)。西汉刘向所编《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主。诗经中的“国风”与“离骚”合称“风骚”,称为文学的代名词。

▲两汉

乐府民歌,又称“乐府诗”、“汉乐府”,是可以配乐的诗,叙事性强。乐府是汉武帝时期建立的音乐机关,负责作乐、训练演员、采集民歌。名篇有:《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三国

三曹,建安风骨。

曹操(魏武帝),着有《魏武帝集》,代表作《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

曹丕(魏文帝),其《燕歌行》是中国最早的七言诗。

曹植(曹子建/陈王/陈思王),着有《曹子建集》,三曹中文学成就最高,代表作《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白马篇》。

▲晋代

陶渊明(陶潜/陶元亮/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性情孤傲,辞官归隐,多写田园生活和隐居情趣,讴歌田园风光,对比仕途黑暗虚伪。代表作《桃花源记》、《归来去兮辞》、《归园田居》、《饮酒》。

▲南北朝

谢灵运[南朝] ,开创山水诗派。

乐府诗[北朝] ,《木兰辞》、《敕勒歌》、《折杨柳歌辞》。

▲初唐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另三杰:骆宾王/卢照邻/杨炯)。着《王子安集》,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陈子昂,唐诗革新运动先驱,《登幽州台歌》被誉为“怀古诗绝唱”,哀而不伤。

▲盛唐

王维(王摩诘/王右丞),“山水田园诗”代表之一,诗人兼画家,苏轼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孟襄阳),“山水田园诗” 代表之一,与王维合称“王孟”,代表作《过故人庄》、《春晓》。

王昌龄(王少伯/王龙标),“边塞诗”代表之一,被誉为“七绝圣手”,擅长边塞诗、宫怨诗,代表作《出塞》、《从军行》。

高适(高达夫/高常侍),“边塞诗”代表之一,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岑参(岑嘉州),“边塞诗”代表之一,与高适合称“ 高岑”。李白(太白/青莲居士),“诗仙”,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子美/少陵野老/杜拾遗/杜工部),现实主义诗人,“诗圣”、“诗史” 。韩愈评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中晚唐韩愈(退之/韩吏部/韩文公/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合称“韩柳” ,与孟郊合称“韩孟” 。

孟郊(孟东野),苦吟诗人代表,擅长五言,多苦寒之音,与贾岛合称“郊寒岛瘦” ,代

表作《秋怀》、《贫女词》、《游子吟》。

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主要倡导者,与李白、杜甫合称“唐代

三大诗人” ,与元稹合称“元白” ,现实主义伟大诗人,主张“文章合时而着,诗歌合事而作”。

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含《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刘禹锡(梦得/刘宾

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竹枝

词》。

李贺(长吉),“诗鬼” ,代表作《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

柳宗元(子厚/柳河东/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代表作《捕蛇者说》、《三戒》(含《黔之驴》)、《永州八记》(含《小石潭记》)、《渔翁》、《江雪》。

杜牧(牧之/杜樊川),擅长七律七绝,散文化作赋,代表作《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

李商隐(义山/玉溪生/樊南生),代表作《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

▲五代

李煜(重光/李后主),南唐国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与其父李璟合刻《南唐二主词》,代表作《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

▲北宋

范仲淹(希文/范文正),豪放派,代表作《岳阳楼记》、《渔家傲》、《苏幕遮》。柳永(三变/

耆卿/柳七/柳屯田),婉约派代表,大量创作慢词(长调),扩充词的体制容量,代表作《雨霖铃》、

《八声甘州》,结成《乐章集》。

欧阳修(永叔/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含《伶官传序》),代表作《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成《欧阳文公集》,其《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王安石(介甫/半山/临川/王荆公/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列宁评价“中国二十一世纪改革家”。代表作《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洲》。

苏洵(明允/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以史论、政论为主,代表作《嘉右集》(含《六国论》)。

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最伟大文人,开创豪放词派,旷达豪迈,能“出新意与法度之中,寄妙理与豪放之外”,与韩愈合称“韩潮苏海” ,书法上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四大家” 。代表作《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

苏辙(子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栾城集》

▲南宋李清照(易安居士),跨南北宋,宋代婉约派成就最高。代表作《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结为《漱玉词》。

陆游(务观/放翁),绍兴人,爱国志士,中年从军,宦海沉浮,85岁去世,留下9000

多首诗,诗多爱国忧民,有杀敌报国,收复北方、统一祖国的信念。

辛弃疾(幼安/稼轩),与北宋苏轼合称“苏辛” ,豪放派代表,代表作《摸鱼儿》、《永遇乐》、《清平乐》,结成《稼轩长短句》。

文天祥(履善/文山),民族英雄,状元宰相,宋末起兵抗元,被俘逼降,作《过零丁洋》。姜夔(尧章/白石道人),代表作《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

▲元代元诗初期,从南宋过来的刘辰翁、赵孟頫等崇唐而诗风清丽婉约,从金过来的元好问、刘因等学习苏轼而诗风古朴豪放。

元诗中期,虞集、杨载、范椁和揭俱斯,号称“元代四大家”。这时出现了一批能运用汉文写作的少数民族诗人,着名的如贯云石、萨都剌等。

元诗末期,出现了许多直接揭露社会黑暗和阶级矛盾的作品,代表诗人如朱德润、王冕等。

▲明代明诗初期,诗坛代表诗人为宋濂、刘基、高启,他们由元人明,诗文兼擅,对扭转元末纤弱萎靡的诗风起了良好作用。

明诗至明成祖永乐到明孝宗弘治时期,出现了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

弘治、正德年间出现了以李梦阳、何景明等为代表的弘正体,他们提倡学习秦汉古文和汉魏盛唐诗歌,反对台阁诗。

嘉靖、隆庆年间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等为代表的嘉靖体,吹嘘拟古诗风,认为诗自唐玄宗天宝后都不值一看。

万历年间,出现了以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的公安体,主张"独

抒性灵,不拘格套" ,推许唐代的白居易和宋代苏轼。同时出现了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体,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但诗作又流于晦涩纤巧。

▲清代清诗初期,诗坛出现两类诗人,一类原为明臣后仕清,如钱谦益和吴伟业;另一类甘为遗民,不肯仕清,如顾炎武、吴嘉纪等。

康熙年间,王士滇以倡导"神韵说"而被尊为清代第一诗人,他的诗以七绝最有特色,表现了一种清新蕴藉的风致。

之后,从康熙末年到乾隆、嘉庆年间,又产生了许多诗歌流派,有代表性的诗人如倡导"格调说"的沈德潜,倡导"性灵说"的袁枚,与袁枚合称"江右三大家"的蒋士铨、赵翼,及诗风质朴泼辣的郑燮。论诗力主"肌理说"的翁方纲,诗作感伤动人的黄景仁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