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组织

第五章 组织

第五章  组织
第五章  组织

第五章组织(集团)购买行为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 ()由以下产业所组成:农业、林业、水产业;制造业;建筑业;通讯业;公用事业;银行业、金融业和保险业;服务业等。

A.政府市场

B.转卖者市场

C.生产者市场

D.消费者市场

2.产业市场和消费市场比较,产业市场上()。

A.购买者的数量较多,购买者的规模较大

B.购买者的数量小,购买者的规模较大

C.购买者的数量较多,购买者的规模较小

D.购买者的数量较少,购买的规模较小

3.产业市场的需求()。

A.无弹性

B.富有弹性

C.缺乏弹性

D.强性无穷大

4.购买过程是从企业的某些人员认识要购买某种产品以满足企业的某种需要开始的。认识需要由两种刺激引起,其中属于外部刺激的是()。

A.企业最高管理决定推出某种新产品,因而需要采购生产这种新产品的新设备和原料

B.有些机器发生故障或损坏,需要购置零部件或新机器

C.发现购进的某些原料质量不好,必须更换供应商

D.采购人员看广告或参加展销会

5.在全新采购情况下,生产者购买决策过程可分为()个阶段。

A.8

B.7

C.9

D.6

6.组织市场需求的波动幅度()消费者市场需求的波动幅度。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都不是

7.政府采购比较重视()。

A.商品质量

B.价格

C.服务

D.AB和C

8.中间商购买全新品种必须()经历购买决策过程的各阶段。

A.跳跃

B.中断

C.完整地

D.跨越

9.中间商经营某一行业的多系列、多品种产品策略叫()。

A.独家产品

B.广度产品

C.深度产品

D.混合产品

10.非营利组织的采购部门通过传播媒体发布广告或发出信函,说明有关要求,邀请供应商在规定期限内投标的购买方式叫()。

A.公开招标选购

B.议价合约选购

C.日常性选购

D.正常性购买

11.组织市场包括()。

A.生产者市场

B.中间商市场

C.非营利组织市场和政府市场

D.AB和C

12.供应商所采用的与系统购买相应的销售方法称为()。

A.直接销售

B.系统销售

C.统一销售

D.互惠销售

13.派生需求又叫()。

A.负需求

B.无谓需求

C.客观需求

D.引申需求或衍生需求

14.生产者用户初次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称为()。

A.直接重购

B.修正重购

C.重购

D.全新采购

15.协助企业的决策者决定购买产品的品种、规格和购买条件的人员称为()。

A.影响者

B.使用者

C.决定者

D.信息控制者

16.生产者企业内部的各种因素称为()。

A.人际因素

B.个人因素

C.组织因素

D.环境因素

17.认识需要是生产者用户购买决策的()。

A.终点

B.中间点

C.起点

D.中介点

18.中间商所销售的不同花色品种的同类产品都是同一品牌或由同一厂家生产,这种产品组合策略是()。

A.独家产品

B.广度产品

C.深度产品

D.混合产品

19.按照不同的性质,非营利组织可分为()。

A.履行国家职能的非营利组织

B.促进群体沟通与交流的非营利组织

C.提供社会服务的非营利组织

D.AB和C

20.政府采购的目的是())。

A.营利

B.满足生活需要

C.维护国家安全和公众的利益

D.以上都是

21.非营利组织的日常性采购的采购金额相对()。

A.较多

B.较少

C.一般

D.量大

22.非营利组织的采购人员只能按照规定的条件购买,()。

A.有较大自由

B.缺乏自主性

C.受控制少

D.可任意选购

[参考答案]CBCDA BBCBB DBDDA CCCDC BB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正确的答案不少于两个,请准确选出全部正确答案。)

1.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有()。

A.公开招标选购

B.日常性采购

C.议价合约选购

D.采购卡

E.单一来源采购

2.组织市场有以下主要特点()。

A.购买者数量较少

B.购买量大

C.供需双方关系密切

D.采购者地理地位置较分散

E.情感型购买

3.生产者用户的需要可以由()引起。

A.内在刺激

B.外在刺激

C.精神刺激

D.物质刺激

E.以上全是

4.通过生产者用户对各个供应商的绩效评价,以决定()供货关系。

A.建立

B.继续维持

C.修正

D.终止

E.构建

5.中间商决定购买数量的主要依据是()。

A.现有的存货水平

B.预期的需求水平

C.符合中间商的要求

D.成本/效益比较

E.有没有折扣

6.下列对于组织市场的有关论述正确的是()。

A.组织市场和消费者市场比较,生产者市场上购买者的数量较多,规模较大

B.组织市场上的购买者往往集中在少数地区

C.组织市场的需求是派生需求

D.组织市场的需求波动小

E.组织市场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需求

7.企业采购中心包括下列哪些成员()。

A.发起者

B.使用者

C.信息控制者

D.影响者

E.采购者

8.批发商和零售商的产品组合策略主要有()。

A.独家产品

B.深度产品

C.广度产品

D.混合产品

E.整体产品

9.中间商的购买多属()。

A.冲动购买

B.习惯购买

C.专家购买

D.理性购买

E.非专家购买

10.中间商对各供应商的()等因素进行评价,以决定下一步是否继续合作。

A.绩效

B.利润

C.信誉

D.合作诚意

E.生产能力

[参考答案] 1. ABC 2.ABC 3. AB 4. BCD 5.ABDE

6. BC

7. ABCDE

8. ABCD

9. CD 10. ACD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按其购买目的是否为了营利,可将组织市场划分为营利性组织市场和政府市场。( )

2.公用事业、金融保险、服务业和环保机构、红十字会等都属于生产者市场。( )

3.组织市场的需求属于派生需求。( )

4.组织市场的需求弹性较大。( )

5.组织市场的购买者往往通过中间商进行采购。( )

6.组织市场需求的波动幅度大于消费者市场需求的波动幅度。( )

7.一般来说,租赁形式主要有回租、服务性租赁和金融性租赁等。( )

8. 采购者个人的购买风格对中间商购买行为影响较小。( )

9.个人因素指生产者用户内部参与购买过程人员的年龄、教育、个性等因素,它们对生产者的购买决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

10.在信贷企业中日趋倾向于买卖双方签订“一揽子采购合同”,对采购方来说,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库存。( )

11.作为连锁超市下属各分店的负责人,分店经理掌握分店一级的采购决策权。( )

12.中间商购买决策过程第二阶段确定需要是指中间商根据产品组合策略确定购进产品的品牌、规格和数量。( )

13深度产品策略指批发商或零售商经营某一行业的多系列、多品种产品。( )

14.某电视机商店经营多种品牌的电视机,属于零售商的产品组合策略中的广度产品策略。( )

15.中间商的购买行为也受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 )

16.生产者购买过程的阶段多少,取决于生产者购买情况的复杂性。( )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 ×15. √16. √

公共组织概述

1.1 公共组织概述 “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组织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不是全部也是大多数社会任务是在一个组织里和由一个组织完成的。” ——彼得·德鲁克:后资本主义社会 1.1.1 公共组织的内涵与特征 1.什么是组织? 1873年英国哲学家斯兵塞第一个把它延伸运用到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 “组织”一词才有了社会学的含义,即“人为组织”.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摩根(Gareth Morgan)在1986年出版的《组织的形象》一书中对组织运用了不同的比喻: 组织机器论 组织生态论 组织大脑论 组织文化论 组织政治论 组织心狱论 组织动态论 组织统治论 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2、什么是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及其活动对现代人的重要性。 “公共性”的涵义与标准 “公共性”的涵义与标准 公共性是公共组织的根本属性,明确公共性的含义是研究公共组织的前提。 哈贝马斯的有关“公共性”的思想。 公式领域:他所定义的公共领域就是一个介于私人领域与公共权力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它是一个向所有公民开放,由对话组成、旨在形成公共理性精神、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运作工具的批判空间。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否形成的标准,在于由个人意见所形成的公共舆论对共同事务的影响力的有无。 本来意义上的公共性是一种民主原则,这倒不是因为有了公共性,每个人一般都能平等的机会表过其个人倾向、愿望和信念——即意见;只有当这些个人意见通过公众批判而变成公众舆论(opinion publique)时,公共性才能实现。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公共组织的界定 罗森布鲁姆等:一个基于合作而成的公共团体;其范围涵盖了行政、议会、司法三个政府部门与相关组织;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而是政治过程的组成部分;与民营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第5章

第五章 1.填空 (1)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战略性支持)。 (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3)新系统建成后,需要对系统的开发与运用情况加以(测定验收)。 (4)竞争力模型的基本出发点是认为企业外部环境存在一系列的威胁和(机会)。 (5)企业的经营模式,在信息系统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中相当重要。 2.选择题 (1)持续改良型的组织经营关键在于互相合作的(C)。 A 实际动机 B 奋斗目标 C 团队式结构 D 上下游分工 (2)要使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组织发挥战略支持,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战略进行(B)。 A 设计 B 规划 C 鉴别 D 定位 (3)规范的业务流程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D)。 A 保证B关键 C 核心 D 基础 3.名词解释 (1)组织战略 答:是指组织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它是组织为实现其宗旨和目标而确定的组织行动方向和资源配置纲要,是制定各种计划的基础。 (2)控制 答:控制是对偏离计划的具体管理业务进行计量和纠正,确保管理目标及为了达到目标而拟定计划得以实现。 (3)大量定制化 答:大量定制化是指通过服务或产品的变化与创新以满足广大客户不断改变产品的需求;但重要的是,它同时也在逐步建立能提高效率的长期流程经验与知识。 4.简答题 (1)系统开发中的问题 答: 1)系统建设与组织发展目标和战略不匹配,不能对组织的发展目标与战略提供支持,甚至 违背了组织的发展目标。 2)已建成的信息系统对组织管理的改善并无多大的效果,组织结构依然陈旧。管理落后, 企业主要业务流程效率与效益依然很低下。 3)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和组织变革的需要。 4)系统开发环境落后,技术方案不合理。系统开发及运行维护的标准、规范混乱,使系统 的生命周期大为缩短。 5)系统使用人员素质较低,不能有效发挥系统效率。 6)资源短缺,投入太小,但对系统的期望有过高。 (2)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 1)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 2)分析当前的资源状况。 3)可行性研究。 4)具体规划。

信息组织复习要点

信息组织复习要点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信息组织、检索语言、索引 三、其它要点: 1.信息组织处理层次 2.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关系 3.控制语言 4.检索工具的类型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分类法、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类目索引、引用次序、同位类、交替类目、网络分类搜索引擎、复分表、基本部类、基本序列、基本大类、简表、顺序标记制、层累标记制、 二、问答题: 1.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2.什么是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其特点和不足是什么? 3.怎样判断分类法基本大类设置的优劣? 4.分类法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什么是基本部类、基本序列、基本大类、简表?我国分类法的基本部类是什么? 5.复分表的作用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7分) 6.分类标记制度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10分) 7.简述分类标记采用哪些标记技术? 8.分类法对横向关系的处理采用了哪些方式?(5分) 9.文献分类法类目之间有哪些基本关系?它们的表现形式有哪些?(6分) 10.网络分类法与传统文献分类法有哪些不同? 三、其它要点:

1.类目索引的类型 2.对标记符号有哪些基本要求? 3.分类标记的种类 4.引用次序的作用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分类标引、使用本、同类书区分号、分类检索系统 二、问答题: 1. 确定使用本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2. 分类标引的基本规则有哪些? 3. 试述同类书区分的意义和排列方法。 三、其它要点: 1.分类标引有哪些基本要求? 2.《中图法》组配标引的类型 3.标引工作程序 4.单主题信息资源的分类标引 5.多主题信息资源的分类标引 6.分类索书号的编制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主题法、标题法、元词法、叙词法、叙词、双语种索引、范畴索引、词族索引、轮排索引 二、问答题: 1. 主题法有哪些基本类型? 2. 概要说明范畴索引、词族索引、轮排索引的作用和编制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章习题

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第五章习题 单项选择题 5.1.1 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 D )阶段。 a. 三个 b. 四个 c. 五个 d. 六个 5.1.2 信息系统发展的( D )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 a. 成熟 b. 形成 c. 优化 d. 阶段 5.1.3 MIS的战略规划可以作为将来考核( D )工作的标准。 a. 系统分析 b. 系统设计 c. 系统实施 d. 系统开发 5.1.4 MIS战略规划的组织除了包括成立一个领导小组、进行人员培训外,还包括( B )。 a. 制定规划 b. 规定进度 c. 研究资料 d. 明确问题 5.1.5 BSP法的优点在于能保证( A )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 a. 信息系统 b. 数据类 c. 管理功能 d. 系统规划 5.1.6 ( B )指的是企业管理中必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为了完成某种管理功能的一组活动。 a. 管理流程 b. 业务过程 c. 系统规划 d. 开发方法 5.1.7 U/C矩阵是用来进行( C )的方法。 a. 系统开发 b. 系统分析 c. 子系统划分 d.系统规划 5.1.8 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目的是刻画未来信息系统的框架和相应的( D )。 a. 功能组 b. 开发方案 c. 开发顺序 d. 数据类 5.1.9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在开发策略上强调( A ) a. 自上而下 b. 自下而上 c. 系统调查 d. 系统设计 5.1.10 原型法贯彻的是( B )的开发策略。 a. 自上而下 b. 自下而上 c. 系统调查 d. 系统设计 填充题 5.2.1 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初装、、控制、、数据管理和成熟等六个阶段。 5.2.2 蔓延阶段的特点有:、不一致性和等。 5.2.3 诺兰阶段模型的控制阶段是实现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 5.2.4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有和两种。 5.2.5 “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的主要缺点是 5.2.6 “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的主要优点是 5.2.7 “自下而上”的策略适用于型系统的设计,而“自下而上”的策略适用于型系统的设计。 5.2.8 MIS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MIS长远发展的规划。 5.2.9 规划领导小组应由单位(企业、部门)的负责。 5.2.10 制定MIS开发规划。需要成立一个,进行人员培训,同时明确规划进度。 5.2.11 BSP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

信息组织》复习大纲

《信息组织》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本章主要内容: 1.信息组织概述 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与种类;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内容及功能;信息标引的含义及类型;信息资源描述的含义;信息排序的内容;信息组织的必要性;信息组织的研究内容、类型和方法;信息组织手段。 2.信息组织的发展 我国分类法、主题法及文献编目的发展史;国外分类法、主题法及文献编目的发展史;信息组织的发展趋势。 二、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信息组织,它有哪些功能? 2.简述信息标引过程的主要环节;按所用的检索语言分,信息标引可分为哪两种主要类型? 3.为什么要进行信息组织?目前常用的信息组织的方法有哪几种? 4.我国古代主要的图书分类体系有哪几种?分别有哪些较有影响的图书分类目录? 5.DDC传入我国后,对我国近代分类法产生了哪些影响?请列举我国近代受DDC影响产生的部分分类法。 6.简述国外主题语言的演变历程(主题法类型、有代表性的词表) 7.请列举近现代欧美国家影响较大的编目规则或条例。 8.简述当前信息组织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信息组织分类法 一、本章主要内容: 1.分类法概述 类与分类的概念;文献分类的作用;文献分类法与电子分类法的概念;文献分类法的类型。 2.国内外主要分类法简介 《杜威十进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冒号分类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及《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概况、体系结构、标记制度及其特点。 二、复习思考题: 1.文献分类有何作用? 2.什么是文献分类法?按编制方法,它可分为哪三种类型? 3.试比较等级列举式分类法与分面组配式分类法的特点,并请分别列举国外对应的有代表性的分类法作品。 4.试比较DDC、UDC和LCC的特点。 5.简述《人大法》的特点。 6.简述《科图法》的特点。

第五章习题(组织市场)

第五章组织市场及其购买行为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 组织市场包括() A.生产者市场 B.中间商市场 C.非营利组织市场 D. 和C 2.组织市场需求的波动幅度()消费者市场需求的波动幅度。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都不是 3.生产者用户初次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称为() A.直接重购 B.修正重购 C.重购 D.新购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政府市场一般以竞价投标为主 B.组织市场产品推广主要采取广告形式 C. 多采取互惠购买形式 D.组织市场的购买决策过程从提出需要开始 5.有权决定产品需求和供应商的人是() A. 决策者 B.影响者 C.购买者 D.守门者 6. 组织市场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你买我的产品,那么我也就买你的产品。”这种现象叫作() A.关系购买 B.互惠购买 C.条件购买 D. 连锁购买 7.组织市场购买决策过程从()开始。 A. 认识需要 B. 确定需要 C. 说明需要 D. 物色供应商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少选、多选、错选均无分)

1.组织市场有以下主要特点() A.购买者较少B.购买量大 C.供需双方密切D.采购者地理位置较分散 E.情感型购买 2.生产者购买行为的主要类型有() A.直接重购B.修正重购 C.新购D.间接重购 E.邮购 3.中间商的购买多属() A.冲动购买B.习惯购买 C.专业购买D.理性购买 E.非专业购买 4.“采购中心”成员包括() A.使用者B.影响者 C.决策者D.购买者 E.守门者 5. 影响组织购买者的因素有() A.环境因素B.组织因素 C.人际因素D.个人因素 E.文化因素 三、判断题 1.组织市场的购买者往往经过中间商进行采购。 2.组织也常常通过租赁方式取得所需的产品。 3.组织市场的购买行为比消费者购买行为更为理性。 4.生产者用户大多愿意采取有效长期合同形式。 5.组织市场的购买行为一般不受个人因素的影响。 6.如果所采购的商品效用和价格差异较大,经济因素就会成为采购人员所考虑的主要因素;而如果效用和价格差异很小,个人因素的影响就可能增大。 7.组织市场需求弹性大。

章节辅导第五章公共组织

章节辅导:第五章公共组织一、公共组织的含义 公共组织是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之一。广义的公共组织不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而且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工厂、企业、学校.、医院、教会、军队、政党等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具有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我们这里所指的是狭义的公共组织。我国传统上将公共组织叫做行政组织,但是,国际学术界一般将行政组织称为公共组织。因此,这里用公共组织这个概念来代替行政组织。 二、公共组织的特点 1、政治性。 2、社会性。 3、服务性。 4、权威性。 5、法制性。 6、系统性。 三、公共组织的作用 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扞卫者。 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 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四、公共组织的类型 1、集权制与分权制 (1)集权制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把持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集权制的优点是: ①政令统一,便于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②因为权力集中,行政首长反映灵活,决策及时,效率较高; ③具有协调配合的全局观念。 ④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有集体观念,增强团体凝聚力,具有较强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集权制的缺陷是: ①组织结构比较僵化,下级缺少必要的自主权,因此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能发挥下级聪明才智,造成消极情绪,使组织缺乏活力和创造性。 ②由于决策权掌握在上级手中,容易产生官僚主义、主观主义而造成决策失误,也容易出现文山会海,公文旅行,浪费时间和资源。 ③由于层级过多,信息传递迟缓,对外部环境反应较慢,不利于处理突发事件。 ④集权制易于走向高度集权,高度集权易于走向家长制或一言堂,甚至走向专制或独裁。这就有损于民主、公平的社会目标。 (2)分权制 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分权制的优点是: ①独立自主,可以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行政目标,进行决策和管理。 ②分层授权,分级管理,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反应灵活,不需要层层请示汇报,信息传递较快,对外部环境反应也较快,宜于近点决策处理突发事件,效率较高。 ④职能分工明确,有利于专业化管理。 分权制的缺陷是: ①分权会造成权力分散,不易形成统一意志,不易进行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 ②分权不易于集中资源,统筹全面发展。

《公共组织学》讲义

《公共组织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一)组织与公共组织 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人们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结构方式和活动规律结合起来的开放性的、动态的人类共同体。它是包括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行为和组织环境等基本要素在内的稳定的和不稳定的人类组合系统。 2、公共组织的含义:广义的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1)静态的公共组织结构。(2)动态的公共组织过程。(3)生态的公共组织环境。(4)心态的公共组织意识。 3、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组织人员;(2)物质因素;(3)职能目标;(4)机构设置; (5)职位设置;(6)权责划分;(7)法制规范;(8)技术和信息。 4、公共组织的分类: (1)以组织目标分:互益性组织、营利性组织、服务性组织、公益性组织。 (2)以所拥有的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大小划分: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3)我国: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政协组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 5、公共组织的特征: (1)公共性;(2)政治性;(3)法治性;(4)权威性;(5)广泛性;(6)独占性。6、公共组织的功能:(1)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2)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人员的归属。(3)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支点。 (二)公共组织的研究途径 1、管理途径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公共组织的:一是从管理功能及过程来考察公共组织,从组织活动的程序和技术上来界定公共组织;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成为公共组织的主要价值。 2、政治途径:(1)多元主义;(2)自主性(3)与立法机构的联系(4)分权 3、法律途径:(1)独立性(2)委员会形式(3)替代性争端解决 4、政策途径:(1)公共治理构成一个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之间不断循环的政策周期。 (2)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是不可分的。 (3)分权的政策执行比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更有效。 (4)政策周期主要是政治过程,而不是管理效率。 (5)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网络比科层组织效率更高。 5、文化途径:从文化途径来研究公共组织,强调人的主观方面的改变。 6、网络途径

第五章公共组织教学辅导

第五章公共组织 一、公共组织的含义 公共组织是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之一。广义的公共组织不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而且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工厂、企业、学校、医院、教会、军队、政党等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我们这里所指的是狭义的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的三层含义: 1、公共组织是指静态的组织实体,即政府机构,包括从国家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到基层政府以及各级各类的政府部门和其内部设置的不同层次的行政机构。 2、公共组织表现为动态的组织行为,各级政府和各种政府组织部门无时无刻不处在动态之中,有序而有效的动态组织管理行为是一个政府实现对社会公共事物管理的正常状态。 3、公共组织也指行政人员心态的组织凝集,公共组织中行政人员的组合不仅是职权的组合,也是人的精神与意志、知识与技能的组合和凝集。这种凝聚力的大小对公共组织发挥作用的大小起决定性作用。 公共组织一般由权力、机构、人员、规范、信息和物质资源等要素构成。这些行政要素围绕着特定的行政目标组成具有不同职能、形态不同的公共组织。 二、公共组织的特点 1、政治性; 2、社会性; 3、服务性; 4、权威性; 5、法制性; 6、系统性。 三、公共组织的作用 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

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 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四、公共组织的类型 1、集权制与分权制 (1)集权制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集权制的公共组织的优点是: ①政令统一,便于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②因为权力集中,行政首长反映灵活,决策及时,效率较高。 ③具有协调配合的全局观念。有利于调动和集中各种资源,可以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公共事务进行统筹安排和管理;有利于克服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也有利于克服各自为政,权力分散。 ④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有集体观念,增强团体凝聚力,具有较强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集权制的缺陷是: ①组织结构比较僵化,下级缺少必要的自主权,因此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能发挥下级聪明才智,造成消极情绪,使组织缺乏活力和创造性。 ②由于决策权掌握在上级手中,容易产生官僚主义、主观主义而造成决策失误,也容易出现文山会海,公文旅行,浪费时间和资源。 ③由于层级过多,信息传递迟缓,对外部环境反应较慢,不利于处理突发事件。 ④集权制易于走向高度集权,高度集权易于走向家长制或一言堂,甚至走向专制或独裁。这就有损于民主、公平的社会目标。 (2)分权制 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立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分权制的优点是:

信息组织复习

信息组织复习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第一章 1.信息组织的基本方法就可以概括为: 以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为基础的信息序化方 法和信息优化方法。 2.信息的序化: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将无序的信息组织成有序信息的过程。经序化过的信 息会变得一目了然,便于管理和利用。 3.信息的优化:是在序化的基础上,按照结构功能优化的目的对信息进行再序化的过 程。 4.信息序化的基本方法:1.语法信息序化法 2. 语义信息序化法 3.语用信息序 化法 5.信息的优化主要包括: 信息的优选、浓缩、重新表述及三者的综合运用。 6.信息的重新表述 有改写、编译、翻译等方式。(了解) 7.信息的综合优化的主要形式是信息综述和信息述评。 8.信息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或课题一定时期的有关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加工后所形成的信息产品 6.信息述评:是针对某一领域、研究课题或成果的水平、现状、发展动向及影响进行全 面而系统的分析评价或明确提出建议 9信息组织的一般过程包括:1.信息替代 2.信息序化 信息的替代过程(亦可成为信息揭示过程)实际上是对原始信息的外表特征(包括题 名、着者、出处等)和内容特征(包括分类号、主题词、摘要等)进行描述的过程,这 项工作通常称为着录。 10.信息序化是对替代信息给出信息标识(如分类号、主题词等)的过程,这项工作通常 称为标引。 11.衡量信息检索效率的指标:查全率R = 查准率P = 查全率R 与查准率P 呈负相关 12.信息浓缩的主要方式:1)文摘 2)题录 3)目录 4)词条 第二章 分类法:是以知识属性来描述和表达信息内容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 分类语言:是指以数字、字母或字母与数字结合作为基本字符,采用字符直接连接并以 圆点(或其他符号)作为隔离的书写法,以基本类目作为基本词汇,以类目的从属关系 来表达复杂概念的一类检索语言。 分类法的类型: 1)体系型分类法:是传统的分类法,它的特点是:直线型的序列,层累制的结构,列举 式的类目,码号式的语言。《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典型的体系型分类法。 2)体系一组配分类法:在传统的分类法上,发展起来一种体系—组配型分类法,它的基 本特点仍然有体系型分类法的特点,但它增加了复分组配能力。 《国际十进分类法 》是典型的体系—组配型分类法。 比较中图法和UDC 中图法是体系型分类法,UDC 是体系—组配型分类法 中图法正表分为5个基本部类,22个基本大类,UDC 有十个基本大类 中图法的配号制度基本上采用层累制的原则,UDC 采用小数制 中图法采用拼音和数字结合的混合号码,UDC 采用纯数字作为标记符号 分类法通常由六个部分组成:类目、号码、正表、附表、说明、索引 总量 存储的某一课题的文献查出的有关文献量查出的文献总量查出的有关文献量

公共组织管理-课件

管理(manage)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制定就是制定计划(或规定、规范、标准、法规等);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做,即实施;检查就是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总结出经验,找出差距;改进首先是推广通过检查总结出的经验,将经验转变为长效机制或新的规定;再次是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以持续改进。●产生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韦伯 ●产生背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逐步走向垄断的资本主义;市场迅速拓展,英法等殖民国家的殖民地成为其攫取原料和倾销商品的市场;竞争范围扩大、竞争对手增多,单凭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这就迫切要求改进企业管理以增强企业竞争力。雷德里克·泰罗(弗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 家,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出生在美国费城,18岁到一家工厂学习制作模具,22岁到费城钢铁厂工作,由于他工作刻苦,表现突出,他从一个普通的车间杂工开始干起,先后被提拔为车间主任、技师、工长、维修组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泰罗对生产现场非常熟悉,对生产基层和工厂内的管理环节很了解。是一个非常用心和善于总结的优秀工人和企业管理者。当时,在美国工厂,守旧势力很大,工人自己决定制造方法,工厂主自己决定管理方法,每个工人的技艺和积累的工作经验对别人都严守秘密。一切都显得杂乱无章。基于这些情况,泰罗开始了管理革新,他的管理理论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使用科学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彻底变革 根据以上观点,泰罗提出了以下具体管理制度:●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实行激励性报酬制度——差别计件工资制●对工人进行科学选择、培训和提高●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管理和劳动分离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口语上,经常用“创新”一词表示改革的结果。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公共组织应包括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个人或私人利益,其行为不会直接地或显而易见地影响其他组织或个人,如经济组织;但有一些组织其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其行为对其他组织或个人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类组织就是我们所称谓的公共组织。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人类集合体的行为,在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语言学等的边缘领域协作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涉及到思考过程、交往、消费者行为、经营行为、社会的和文化的变革、国际关系政策的拟定等广泛的课题。按照美国管理百科全书的定义:“行为科学是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以及低级动物行为的科学,已经确认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和其它学科类似的观点和方法。“按照这一定义,行为科学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到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如组织管理行为学、医疗行为学、犯罪行为学、政治行为学、行政行为学等等。 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霍桑实验”(Hawthorne Experiment) 时间:1924-1929 地点: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实验目的:试验的最初目的是想弄清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但实验最后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些实验的结论最终成为管理学中被广泛认同的重要规律和原理。 实验过程:1)他们首先选择照明这一工作条件进行试验。研究者试图证实他们这样的假设:照明条件的改善会带来产量的提高;反之,产量下降。但试验结果并不证实这个假设。试验小组的照明条件改善后,产量趋于提高。而当照明条件变坏时,试验小组的产量却同样趋于提高,只是当灯光降到几乎跟月光亮度差不多时,产量才开始有所下降。该项试验无法确定改善照明会对工作的效率有什么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其结果,参加研究的人员没有人能解释。)后来,又继续进行改变其他条件的实验,如增加休息次数、延长休息时间、缩短每日工时、供应茶点、实行5日工作制等。接着又取消这些待遇,恢复原来的工作条件。结果发现,不论工作条件如何变化,产量都是增加的,而且工人的劳动热情还有所提高,缺勤率减少了80%。后来又选择了工资支付方式的变动,将集体奖励改变为个人奖励,结果发现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也不能明显影响工人的生产效率。那么,为什么实验过程中,产量会有上升呢?研究小组认为,可能是出于工人对试验的关心和兴趣。工人则认为,生产的上升是由于没有工头监督,工人可以自由地工作。试验中比较尊重工人,研究小组与工人建立了良好的感情。而工人之间由于增加了接触,也滋生了一种团结互助的氛围。)实验过程中,研究小组感到工人中似乎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为此,又对14名男工的生产

公共行政学第五章公共组织自测题答案

简述公共组织的三层含义。 反馈 (1)公共组织是指静态的组织实体,即政府机构,包括从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到基层政府以及各级各类的政府部门和其内部设置的不同层次的行政机构。 (2)公共组织表现为动态的组织行为,各级政府和各种政府组织部门无时无刻不处在动态之中。 (3)公共组织也指行政人员心态的组织凝集。这种凝聚力的大小对公共组织发挥作用的大小起决定性作用。 题目11 未回答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简述集权制公共组织的优点和缺陷。 反馈 集权制公共组织的优点: (1)政令统一,便于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2)因为权力集中,行政首长反映灵活,决策及时,效率较高; (3)具有协调配合的全局观念,有利于调动和集中各种资源;有利于克服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也有利于克服各自为政,权力分散; (4)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有集体观念,增强团体凝聚力,具有较强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集权制的缺陷: (1)组织比较僵化,下级缺少自主权,因此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消极情绪,使组织缺乏活力和创造性; (2)由于决策权掌握在上级手中,容易产生官僚主义、主观主义而造成决策失误,也容易出现文山会海,公文旅行,浪费时间和资源; (3)由于层级过多,信息传递迟缓,对外部环境反应较慢,不利于处理突发事件; (4)集权制易于走向高度集权,高度集权易于走向家长制或一言堂,甚至走向专制或独裁,这就有损于民主、公平的社会目标。 题目12

未回答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简述分权制的优点和缺陷。 反馈 分权制的优点: (1)独立自主,可以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行政目标,进行决策和管理; (2)分层授权,分级管理,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反应灵活,不需要层层请示汇报,信息传递较快,对外部环境反应也较快,宜于近点决策处理突发事件,效率较高; (4)职能分工明确,有利于专业化管理。 分权制的缺陷: (1)分权会造成权力分散,不易形成统一意志,不易进行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 (2)分权不易于集中资源,统筹全面发展; (3)过度分权容易导致各自为政,形成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 题目13 未回答 满分1.00 标记题目 题干 简述完整制的优点和缺陷。 反馈 完整制的优点: (1)有利于公共组织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2)政令统一,权力集中; (3)高度自主,有独立的决策权,有利于调动本地区或本部门的积极性; (4)可以因地制宜地确定行政目标,制定政策,反应灵活。

《信息组织》复习提纲资料

2010年秋季学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信息组织》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一﹑复习方法 以本复习提纲作为复习的主要线索,掌握提纲中所涉及的各知识点。 二、参考资料 1 马张华《信息组织》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3版 2 《信息组织》网络课件 注:教材与课件在编排顺序和内容详略上有所不同,具体的对应关系见学期初挂在论坛上的“学习指导”。所以在复习时请以教材为主,配合使用网络课件。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采用闭卷方式。 考试的具体形式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 名词解释――主要帮助掌握术语体系;为了方便复习,本课程提供完整的名词复习范围。 填空和选择――帮助掌握基本知识; 问答题――帮助掌握内容的深度了解。 四、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信息组织、文献目录、索引、检索语言 二、简答题 1.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的关系。(了解) 2.根据对象与特点划分,检索工具有哪些类型(掌握) 3.两种基本检索途径及其特点(掌握) 4.传统检索系统中对信息资源处理的基本做法。(掌握)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检全率、检准率

二、简答题(了解) 1、评价一个信息组织系统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2、信息组织中的规范控制主要有哪些方法。 第三四章 一、、名词解释 信息描述、元数据、检索点、MARC格式 二、几个典型的信息描述规范,如《文献著录总则》、《都柏林核心集》的基本描述项目(了解) 三、简答题:信息描述的作用有哪些(了解) 第五章分类法 第一节 一、名词解释 信息资源分类、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分面组配式分类法 二、简答题 1. 简述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作用。(了解) 2. 信息资源分类法的含义是什么?分为哪几种类型?(要求能根据实例判断类型)(掌握) 第二节 一、名词解释 基本部类、复分表(了解)、顺序标记制、层累标记制、八分法、双位制、预留空号法、类目索引(掌握) 二、简答题 1、分类法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掌握) 2、类目体系的结构组成。(掌握) 3、复分表的作用。(了解) 4、标记符号的要求、种类、编号制度、常用标记技术(掌握) 5、类目索引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其定义。(掌握) 第三节 一、名词解释 引用次序、同位类、交替类目 二、简答题 1、引用次序对于类目体系展开的作用(掌握) 2、传统分类法对于横向关系的处理方法(掌握) 3、类目体系中类目之间存在的基本关系及表现形式。(掌握)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懂得系统开发的原则、系统开发的方式、开发的策略、开发的组织工作与项目管理的内容;掌握结构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的基本思想、开发过程和各自的优缺点;理解面向对象法和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基本内容 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1.系统开发的任务:系统开发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其中核心是设计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2.系统开发的特点:复杂性、基于原系统、高于原系统、一把手工程、产品是无形的。 3.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面向用户原则、系统性原则、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原则、逐步规范发展的原则。 4.系统开发的主要风险:投入超计划、系统性能比预期差、没获得预期收益,有的甚至导致完全失败。 二、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遵照用户至上的原则,从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提出建立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到系统完全建成的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这5个阶段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与评价。按照规定的步骤和任务要求,使用图表工具完成规定的文档,采用自顶向下整体分析和设计,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 优点: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严格区分工作区间、设计方法结构化、文件标准化和文献化。 缺点:开发周期长、繁琐,使用工具落后、不能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变化、不直观,用户最后才能看到真实模型。 2.原型法 原型法:是指系统开发人员在初步了解用户的基础上,借助功能强大的辅助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开发一个原型,并将其演示给用户,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意见和评价对这个原型进行修改,如此反复,逐步完善,直到用户完全满意为止。 原型法的类型:丢弃式原型法、演化式原型法、递增式原型法。 优点:减少开发时间,提高系统开发效率、改进用户与系统开发人员的信息交流方式、用户满意程度高、应变能力强。 缺点:开发工具要求高、对大型系统或复杂性高的系统不适用、管理水平要求高。 3.面向对象法 面向对象法:面向对象方法的技术把对象的属性(数据)和处理(方法)封装在一起,通过子类对父类的继承,使得软件便于维护和扩充,提高了软件的可复用性。 面向对象法的术语:对象、类、消息、继承、封装。 优点:以对象为基础,利用特定的软件工具直接完成对象客体的描述与软件结构之间的转换,解决了传统结构化开发方法中客观世界描述工具与软件结构不一致的问题,缩短了开发周期,解决了从分析和设计到软件模块多次转换的繁杂过程。 缺点:需要有一定的软件基础支持才可以应用,对大型的系统可能会造成系统结构不合

公共组织战略

公共组织战略 11.1 公共组织战略概述 ?11.1.1 战略与公共组织战略 –1.战略 ?“战略”一词原为军事用语,它是指,在战争中由战争指挥者依据战争规律及其进程,制定与实施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与纲领性的方针、策略与计划。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亨利?明茨伯格教授将人们对战略的各种定义概括为5P,即Plan、Pattern、Position、Perspective和Ploy。 –2.公共组织战略 ?公共组织战略是指为实现公共组织目标,在分析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部条件的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制定的涉及职能围、成长方向、竞争优势等容的总体行动计划。 11.1 公共组织战略概述 ?11.1.2 公共组织战略制定者 –公共组织战略制定者必须具有战略思维。 –公共组织战略制定者在公共组织战略体系中主要承担组织战略决策和组织战略领导的重要职责。 –组织的战略领导,集中体现在把握与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上: ?(1)战略目标与实现能力的统一。(2)外部机会与部能力的匹配。(3)眼前生存与未来发展的互动。(4)战略制定与战略执行的衔接。(5)战略刚性与战略柔性的兼容。 11.1 公共组织战略概述 ?11.1.3 公共组织战略的层次 –1.组织总体战略 ?总体战略,在企业中又称公司战略,它是组织或企业的战略总纲,是组织的领导层指导与控制组织一切行为的行动纲领。 –2.事业部战略 ?事业部战略,它处于战略管理的第二层次,在企业中又称子公司战略。事业部战略的形成与参与者主要是各事业部或子公司的经理。 –3.职能层战略 ?在企业中,它是各主要职能部门的短期计划与目标,主要涉及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产品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等不同职能的定位、协作,以更好地为各级战略目标服务,从而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11.2 公共组织战略管理概述 ?11.2.1 战略管理与公共组织战略管理 –1 .战略管理 ?所谓战略管理是指,在制定、实施与评价具有全局性、指导性与纲领性的组织目标、方针与计划的活动中,通过一定策略、技术与手段以实现组织长远目标的过程。

公共组织的概念

公共组织的概念 组织,就是人们依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组建起来的社会群体。组织具有以下特征:(1)组织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一定行为关系的集合;(2)组织有某种特定的目标;(3)组织有一定的结构和活动方式;(4)组织有其内在的价值观; (5)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有机发展。 现代社会的组织类型十分繁杂,人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组织进行不同的分类。如根据组织的目标不同,可以把组织分为公益组织、工商组织、服务组织和互益组织;根据主要功能的不同,把组织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军事组织、文化组织和社会组织;按照人为设定还是自发形成可以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根据权力配置的方式不同,把组织划分为集权型组织和分权型组织;根据管理事项及复杂程度的不同,把组织分为综合性组织和专门性组织。 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个人或私人利益,其行为不会直接地或显而易见地影响其他组织或个人,如经济组织;但有一些组织其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其行为对其他组织或个人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类组织就是我们所称谓的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 二、公共组织的特性 公共组织是与私营组织相对的概念,是现代社会一种极为重要的组织形态。公共组织和私营组织在本质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公共组织的特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 社会公共事务是相对于私人事务而言的,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具体内容包括社会问题、公共项目和公共财产与资源。公共利益就是一定范围内的所有社会成员利益的共同部分。因此,公共利益不是单个社会成员或者单个组织的特定利益,而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公共利益的构成在价值上具有多元综合性,具体体现为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秩序、公正、民主等。这些价值是保证社会成员进行正常有序的共同生活基础。能不能有效地为社会提供所需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秩序以及公正、民主的政治经济环境,是公共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依据,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性基础。 (二)公共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 公共组织在从事组织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其主要的目

第五章公共组织教学辅导教学内容

第五章公共组织教学 辅导

第五章公共组织 一、公共组织的含义 公共组织是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之一。广义的公共组织不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而且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工厂、企业、学校、医院、教会、军队、政党等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我们这里所指的是狭义的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的三层含义: 1、公共组织是指静态的组织实体,即政府机构,包括从国家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到基层政府以及各级各类的政府部门和其内部设置的不同层次的行政机构。 2、公共组织表现为动态的组织行为,各级政府和各种政府组织部门无时无刻不处在动态之中,有序而有效的动态组织管理行为是一个政府实现对社会公共事物管理的正常状态。 3、公共组织也指行政人员心态的组织凝集,公共组织中行政人员的组合不仅是职权的组合,也是人的精神与意志、知识与技能的组合和凝集。这种凝聚力的大小对公共组织发挥作用的大小起决定性作用。 公共组织一般由权力、机构、人员、规范、信息和物质资源等要素构成。这些行政要素围绕着特定的行政目标组成具有不同职能、形态不同的公共组织。 二、公共组织的特点 1、政治性; 2、社会性; 3、服务性; 4、权威性; 5、法制性; 6、系统性。 三、公共组织的作用 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 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 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四、公共组织的类型 1、集权制与分权制 (1)集权制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集权制的公共组织的优点是: ①政令统一,便于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②因为权力集中,行政首长反映灵活,决策及时,效率较高。 ③具有协调配合的全局观念。有利于调动和集中各种资源,可以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公共事务进行统筹安排和管理;有利于克服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也有利于克服各自为政,权力分散。 ④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有集体观念,增强团体凝聚力,具有较强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集权制的缺陷是: ①组织结构比较僵化,下级缺少必要的自主权,因此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能发挥下级聪明才智,造成消极情绪,使组织缺乏活力和创造性。 ②由于决策权掌握在上级手中,容易产生官僚主义、主观主义而造成决策失误,也容易出现文山会海,公文旅行,浪费时间和资源。 ③由于层级过多,信息传递迟缓,对外部环境反应较慢,不利于处理突发事件。 ④集权制易于走向高度集权,高度集权易于走向家长制或一言堂,甚至走向专制或独裁。这就有损于民主、公平的社会目标。 (2)分权制 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立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