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轨道交通监测实施方案

地铁轨道交通监测实施方案

地铁轨道交通监测实施方案
地铁轨道交通监测实施方案

地铁轨道交通监测实施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1.概述 (5)

1.1工程概况 (5)

1.2地形地质概况 (6)

1.2.1自然情况 (6)

1.2.2地形地貌 (6)

1.2.3地层岩性 (6)

1.2.4自然情况地质构造 (7)

1.2.5不良工程地质 (7)

1.2.6水文气象 (8)

1.2.7地震条件 (8)

1.3监测目的 (8)

1.4监测的主要内容 (9)

1.5编制依据 (9)

2.监测工作的重点及原则 (10)

2.1监测工作的重点 (10)

2.2监测工作的原则 (10)

2.3监测测点的布置及工作量 (10)

2.4监测的精度要求、频率、警戒值 (11)

2.4.1监测频率 (12)

2.4.2 监测项目警戒值 (12)

2.5采用的仪器设备 (13)

2.6人员配备 (14)

3.监测实施方法 (14)

3.1目测巡视 (14)

3.2支护结构(圈梁、桩顶、周边管线)水平位移监测 (15)

3.2.1监测平面基准网 (15)

3.2.2测点的制作及安装 (16)

3.2.3观测方法及精度 (17)

3.3沉降(地表、地下、圈梁、桩顶、管线、建筑物)观测 (17)

3.3.1基坑地表沉降监测点布置与埋设要求 (17)

3.3.2高程基准网 (18)

3.3.3沉降监测网 (20)

3.3.4观测方法及精度 (20)

3.4支护结构侧向位移的监测 (20)

3.4.1 支护结构(桩)中测斜管安装 (21)

3.4.2监测方法 (21)

3.5侧向土压力监测方法 (21)

3.6地下水位观测方法 (22)

3.6.1水位观测孔的施工 (22)

3.6.2地下水位监测 (24)

3.7 建(构)筑物倾斜、裂缝监测方法 (24)

3.7.1建(构)筑物倾斜监测 (24)

3.7.2 裂缝监测方法 (26)

3.8爆破振动监测 (27)

3.8.1观测方法 (27)

3.8.2振动信息的分析、处理 (28)

3.9基坑周边位移收敛监测 (28)

3.9.1测点埋设 (28)

3.9.2收敛量测 (29)

3.10支撑轴力监测 (30)

3.11钢筋应力应变监测 (30)

3.11.1安装与使用 (30)

3.12隧道拱顶沉降监测 (31)

3.12.1隧道拱顶沉降监测断面与测点布置 (31)

3.12.2隧道拱顶沉降监测量测方法 (33)

3.13隧道收敛监测 (33)

3.13.1隧道收敛监测断面与测点布置 (33)

3.13.2隧道收敛监测量测方法 (34)

3.14隧道地表沉降监测 (35)

3.14.1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布置 (35)

3.14.2隧道地表沉降监测方法 (35)

4.监测资料整编分析和报告提交 (36)

4.1原始监测资料的收集 (36)

4.1.1初测值的采集 (36)

4.2原始监测资料的检验和处理 (36)

4.3原始监测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37)

4.4监测资料的整编 (37)

4.5监测成果的分析 (38)

4.6监测成果的提交 (38)

5.一般性信息、预警快报、预警响应及消警报送流程 (40)

5.1一般性信息报送 (40)

5.2预警快报 (41)

5.3预警响应 (41)

5.3.1预警的分类 (41)

5.3.2预警制度 (43)

5.3.3预警响应 (44)

5.4消警信息报送 (45)

6.现场安全巡视工作 (46)

6.1安全巡视的目的 (46)

6.2安全巡视的内容及要求 (47)

6.2.1明挖基坑巡视内容 (47)

6.2.2矿山法隧洞巡视内容 (47)

6.2.3周边环境安全巡视 (48)

6.3安全巡视频率及周期 (49)

6.3.1周围环境及工程结构自身监测频率 (49)

6.3.2现场安全巡视周期 (49)

6.4巡视方法 (49)

6.4.1现场踏勘和调研 (49)

6.4.2现场巡视作业 (50)

6.5巡视预警标准 (50)

6.6 安全巡视资料整理 (56)

7.监测工作质量保证措施 (56)

7.1质量保证体系 (56)

7.2组织机构和人员 (58)

7.3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58)

8.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61)

8.1安全生产方针及目标 (62)

8.2安全生产分工与职责 (62)

8.3安全生产保证制度 (62)

8.4安全保证措施 (63)

1.概述

1.1工程概况

第八工作段包括:沙冲路站(长171.9m)、沙冲路站~望城坡站区间暗挖隧道长1871.1m、沙冲路站~望城坡站中间风机房、望城坡站(长253.5m)、望城坡站~新村站区间暗挖隧道长861.94m。

沙冲路站是某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市政配套项目的一个中间站,南接望城坡站,北接火车站站,为地下车站。位于南明区沙冲路与朝阳洞路交叉口西侧,沿朝阳洞路呈东西方向布置。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CK27+156.000,设计起讫里程为YCK27+75.500~YCK27+247.400。车站外包总长度为171.9m,标准段宽为19.60m,基坑深约为20.5m。车站总建筑面积为12400m2,其中车站主体结构建筑面积为10211m2, 车站附属建筑面积为2189m2,有效站台长度为120m。车站为地下两层(局部三层)10.5 m岛式站台车站,地下一层为设备层,地下二层为站厅层,地下三层为站台层。车站设置4个出入口通道和2组8个风亭。主体基坑围护结构采用¢1200mm@2400mm人工挖孔桩+3~4道内支撑,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

望城坡站为某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中间站,位于珠江路与珠江北路交叉口,右线上起沙冲路站,下至新村站,车站两端分别接暗挖区间,站后设停车线。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CK29+196.000,起讫里程为YCK29+118.950~YCK29+372.450,车站总长为253.5m,标准段宽为19.40m。车站总建筑面积为12921m2,其中车站主体结构建筑面积为10030m2,车站附属建筑面积为2891m2,有效站台长度为120m。本站为地下双层10.5m 单柱岛式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共设置4个出入口和两组风亭。主体基坑围护结构采用¢1200mm@2400钻孔灌注咬合桩+3道内支撑支护体系,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

沙冲路站~望城坡站区间隧道设计起止里程为YCK27+247.400~YCK29+118.950,共1871.1m,为双洞单线暗挖区间隧道。隧道轨面最小埋深为17.86m,最大埋深为71.36m,施工方法为台阶法。为满足通风要求,于YCK27+788.200处设置区间风井,兼做区间施工竖井和联络通道使用。拟从区间风井处开挖施工,大里程端由望城坡站开始施工,共三个工作面。

沙冲路站~望城坡站中间风机房设计起止里程为YCK27+749.1~YCK28+750,线路上方为暗挖两层结构形式,线路南侧为明挖四川结构,区间风井兼做联络通道。风井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主体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

望城坡站~新村站区间位于小河区,本区间设计起止里程为YCK29+374.15~YCK30+230.4,全长851.005 m,均为暗挖隧道。其中左隧配线段ZCK29+326.56~ZCK29+531段为单洞双线VC型复合式衬砌和双线V6.0型复合式衬砌,其余段均为双洞单线VC1型复合式衬砌和单线VC2型复合式衬砌。区间隧道中部YCK30+674.747处设置一左右隧联络通道。隧道施工方法采用台阶法施工,由进口端和出口端同时组织进洞施工。

1.2地形地质概况

1.2.1自然情况

工程地质概况表

某某市位于某某省中部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上,属全国西部高原向东部平原过渡的过渡地带。东、南与黔西南布依苗族自治州接壤,西靠安顺地区,北邻毕节地区和遵义市。海拔最高约1762m,最低约506m。本工作段内地貌类型主要为高原溶蚀残丘、堆积洼地与槽谷相间的高原地地貌单元。地处岩溶洼地,地形平缓,整体来说,该区段地势起伏不大,局部山丘地形较陡。

1.2.3地层岩性

施工区洼地附近多由第四系地层覆盖,基岩出露于周边溶蚀残丘,基岩主要为三叠系系统大冶组及安顺组地层,其岩性特征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第四系覆盖层

杂填土层(Qm1):为砖块、碎石、混凝土块、生活垃圾及粘土组成,结构松散,

于民房区及道路附近零星分布,厚度0.5~1.5m。

耕植土层(QP1):为褐黑色、土黄色土层,结构松散,富含有机质及植物根系,多为农田、耕地表层土层,广泛分布于耕地或荒坡之上,厚度一般小于1m;

残积层(Qe1):红黄、黄色粘土夹少量碎石,主要分布在洼地、溶槽及缓坡地带。

基岩:

场区出露地层为安顺组,大冶组,沙堡湾组,龙潭组和茅口组,由新到老分述如下:安顺组一段(Tlal)为灰色、浅灰色厚层至块状细~中晶白云岩,时夹溶塌角砾岩。厚度100~204m。

大冶组(T1D)两段:

二段(T1D2)为浅灰色中厚层亮晶灰岩,时夹厚层鲕状灰岩。厚度30~110m。

一段(T1D1)为浅灰色微~薄层状泥晶灰岩为主,夹中厚~厚层灰岩、竹叶状灰岩及夹少量页岩、鲕状灰岩,厚度134~190m。

沙堡湾组(T1S)为黄绿色页岩夹泥岩为主,上部夹浅灰色扁豆状至薄层状泥灰岩,厚度60~95m。

龙潭组(P21t)为页岩砂岩与燧石灰岩夹0~3层薄煤层,厚度50~65m。

茅口组一段(P2m1)为浅灰色厚层-块状亮晶灰岩细晶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厚度50~150m。

1.2.4自然情况地质构造

区域地质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黔北台隆(二级构造单元)、遵义断拱(三级构造单元)、某某复杂构造变形区(四级构造单元),构造形迹以南北向为主。

1.2.5不良工程地质

风化

场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安顺组、大冶组和二叠系长兴大龙组、龙潭组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泥页岩等,属较硬岩~软岩。其中薄-中厚层灰岩、白云岩属中硬岩,基岩比层以0~3m(局部达到5~8m)的强溶蚀带为主;薄~中厚层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泥页岩等多属软岩-较软岩,基岩表层风化现象普通,强风化层厚度一般3~5m,局部达到5~8m。

溶蚀

受构造切割影响,表层强溶蚀带内岩体完整性差,断层带两侧多为可溶岩,易顺断

层形成溶蚀集中发育带或岩溶管道。场区溶沟、溶槽、石牙、洼地较发育。据钻探资料,场区地下溶蚀裂隙发育,以竖向、串珠状发育的溶洞为主。

1.2.6水文气象

气候为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一般年均降雨量1200mm左右,阴雨天气多,相对湿度大,无霜期270天左右。年平均温度15.3℃,历史上最低温度为-9.5℃,极端高温39.5℃。

冬季主导风向北偏东,夏季主导风向南偏东,晴天多南风,雨天多北风,年均风速2.2m/s,瞬时最大风速20m/s。年平均气压8935毫帕。冬季气压较高,夏季风压较低。主要灾害有倒春寒、冰雹、暴雨、大风和酸雨,历史上凝冻也是灾害之一。

工程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1.2.7地震条件

1、基本烈度及抗震设防烈度

本工程场区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Ⅵ度,抗震设防烈度为VI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为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2、地震安全性评价

拟建场地及其周边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属构造稳定区。近场区未发现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断层,亦没有发生过破坏性的历史地震,近场区内不存在发震构造,勘察场地属地震稳定区。

3、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场地安全等级为一级。场地覆盖层主要为耕土、杂填土及粘土构成,均属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属Ⅱ类抗震场地。

1.3监测目的

1)通过监测,掌握施工期间基坑、支护结构与周边环境的动态变化,明确施工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薄弱环节,验证基坑开挖方案和环境保护方案的合理性,预测基坑及临近建筑物的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估,同时综合各种信息进行预警和报警,使有关各方有时间及时作出反应,防止环境事故的发生。

2)充分发挥监测的技术优势,对监测成果要结合施工、地质情况进行充分、深入的理论分析,监测工作要真正发挥优化设计和及时反馈指导施工的作用,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提出建议措施,提高本项目信息化施工水平。

3)积累资料,为今后类似工程或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并为运营后的养护与维修提供可靠的原始数据。

1.4监测的主要内容

(1)侧土压力

(2)围护结构位移

(3)围护结构变形

(4)支撑轴力

(5)地下水位

(6)爆破振动

(7)地面沉降

(8)桩内钢筋应力应变

(9)建筑物的倾斜与沉降

(10)基坑周边水平收敛

(11)地下管线沉降和位移

(12)临时立柱沉降与位移

(13)土体侧向位移

1.5编制依据

(1)《某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施工图设计》;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3)《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4)《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8)《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201-2009);

(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10)《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

(11)《地铁设计规范》GB50307-2009;

(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3)《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76-2012;

(14)《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15)《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6)岩土工程详勘报告水文地质报告及其他专项地质报告

(17)沿线环境调查报告;

(18)风险工程专项评估及其设计资料;

(19)工程周边地形图、管线图;

(20)其它国家、行业、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

(21)其它各专业设计文件、合同文件、施工及验收规范等;

2.监测工作的重点及原则

2.1监测工作的重点

(1)明挖基坑(明挖车站主体结构、附属结构、暗挖区间的临时施工竖井、区间、区间风井)应是本次监测工作的重点。

(2)在汛期和暴雨季节,重点监测地下水动态及其对基坑的危害。陡降暴雨时,在厚度较大且透水性好的杂填土层,容易形成流土,应增加监测内容和加强监测频率。

(3)基坑施工中最主要的环境灾害是地表塌陷和随之而来的房屋不均匀沉降、裂缝、倾斜以及管线断裂等,监测内容的重点为建筑物、地下管线沉降和房屋倾斜。

2.2监测工作的原则

(1)监测的方法和设备应尽可能多运用目前先进的监测技术,以高精度、切实可行的测量方法来获得翔实、可靠的监测数据。

(2)监测手段采用整体控制和局部监测相结合、定期监测与连续监测、大地测量及传感器测量的“点”与专家巡视检查的“面”相结合的方法。

(3)遵循信息化施工原则,采取快速监测——快速反馈,信息集成网络化管理的技术路线,建立监测信息管理、预测预报系统,强调监测结果的及时反馈、预警发布的计算机主动程控化以及快速预测分析、紧急情况的应付措施。

2.3监测测点的布置及工作量

本工程各监测项目及测点主要按设计部门的监测技术要求,并结合以上监测原则而布置的,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详见下表2.1、2.2。

基坑监测工作量统计表表2.1

2.4监测的精度要求、频率、警戒值

各监测项目在基坑支护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位移观测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两点,且应设在影响范围以外;点位应深埋,且便于由基准点向监测点引测。

基坑监测精度要求表2.2

2.4.1监测频率

根据监测项目对基坑安全的影响程度,设定不同的监测频率;各项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

基坑施工监测频率表2.3

2.4.2 监测项目警戒值

基坑监测项目的监控报警值应根据监测对象的有关规范及支护结构设计要求确定。

同时设定报警值,取设计极限值的70%;警戒值取设计极限值的75%,当监测点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警。

基坑监测项目报警值设定

2.5采用的仪器设备

预计投入本项目监测工作的仪器设备如表下表。

主要仪器设备表

监测仪器设备是完成监测任务的手段,仪器的精度影响监测的质量,而仪器设备的数量则是顺利完成此次监测的重要保证。所采用的仪器必须经过省级以上技术质量监督局授权的专门检定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以内才能使用。

2.6人员配备

3.监测实施方法

3.1目测巡视

基坑监测项目均是非实时性监测项目,所以相比之下巡视目测也有一些仪器量测尚

不具备的优点,它观察的是整体的面,而仪器量测往往局限于点。

(1)直观、快捷

深基坑工程容易发生的工程事故多为围护结构坍塌,土体滑坡,支撑体系变形,周围建筑物沉陷、裂缝等。很多工程事故的产生都是在监测正常进行下发生的,监测点的数量有限,都分布于常见的重要位置,有时仅从监测数据上并不能预测到基坑的个别部位。通过经常的目测往往能更及时的发现事故的前兆,特别是对暴雨天气后基坑周围土体的一些细微变化,土体的局部的沉陷,地面与建筑的裂缝等的发现。

(2)定性准确

仪器的监测均是定量的数据,我们从数据上发现的往往是量变的过程,而一些规范和工程经验的警戒限值都是大家长期沿用下来的安全底限,它是一个具体的量值。而直接导致工程事故或其前兆现象发生的量值具有很大的范围,有时会远远高于常规警戒值,有时会甚至低于常规警戒值。而且目测则有可能及时发现质变的前兆,对现象做出定性结论。

巡视目测实施方法

每次现场量测之前,大量或长时间降雨时,均需进行目测,对监测点未布置的部分也要查看,例如未设监测点的基坑支撑、锚索等。目测具体内容有:

a肉眼观察基坑支护结构外观,查看其壁上是否产生裂缝、流沙或其它变形,观察所有锚杆(索)锚头外观,看其是否有异常现象。

b观察支撑体系及其端头附近的支护结构,是否有变形,是否有裂缝等破坏现象。

c查看基坑周围土体及建筑,看地面是否有沉陷、裂缝、滑移、隆起等现象,建筑物是否有裂缝。特别是在大量降雨时,应及时多次的进行观察。

观察到的异常现象中,严重的应立即向有关方通报,可疑的应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分析结果写进日报或周报。

3.2支护结构(圈梁、桩顶、周边管线)水平位移监测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T8-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或者高精度经纬仪监测,监测方法可以是导线法、极坐标法、测小角法、交会法、视准线法等。

3.2.1监测平面基准网

监测平面基准网点根据现场情况,当不能满足平面监测的要求时,加密控制点,可以采用精密导线测量方法或GPS测量方法测量。当采用GPS测量方法,选点必须遵

循以下原则:

(1)选点前应仔细研究施工组织计划。务必使控制点能尽量避开施工区及堆放材料的地方,减少施工时网点的破坏。点应设在土质坚固、不易受损坏、且能长期保存的地点。

(2)因为在GPS观测中要求尽量减弱干扰,保证卫星信号的正常接收,确保观测质量。因此,控制点要布设在四周开阔,没有仰角高于15°的成片障碍物,同时要减少多路径效应,GPS网点周围不得有强反射面,避开高压线。

(3)保证GPS点至少有两点通视。

(4)为了提高网点的精度与可靠度,不允许出现支点。

选点埋标完毕,等沉降稳定后,才能进行观测。采用双频精密测地型GPS接收机(LEICA 1230)施测,仪器标称精度优于5mm+1ppm*D,作业方式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GPS观测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观测要求:卫星高度角≥150,有效观测卫星个数≥5,采样间隔为10”,观测时间≥120min,GDOP≤4。

(2)采用经检验合格的光学对中器对中。为消除相位中心偏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安置天线时,应使天线指北线指向北方,可用罗盘定向,定向误差不得大于5°。

(3)在测量过程中,当每个测站仪器工作正常后,应及时逐项填写测量手薄中各项内容,当时段观测时间超过60min以上,应每隔30min记录一次,记录手簿参考《全球

上,可以获得较好的对中精度(图3-1)。测点位置的选择应注意便于观测及保护。

3.2.3观测方法及精度

在监测平面基准网点基础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基坑采用独立的平面基准

点),桩顶(或放坡开挖段地表)水平位移监测根据现Array场情况,利用全站仪观测,按国家二级水平位移观测要

求施测。可以采用导线法,视准线法,前方交会法等。

每次观测应用同台仪器,相同的人员观测,并应检测基

准点的可靠性。位移观测应满足现行《建筑变形测量规

程》(JG/T8-2007)的各项要求。

3.3沉降(地表、地下、圈梁、桩顶、管线、

建筑物)观测

地表、建筑物和围护结构等沉降是基坑开挖后的土

图3-2不锈钢标志示意图

体扰动最直接反映,为了确保周边环境安全,通过沉降

量变化规律预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沉降

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及其配套的铟钢精密水准尺,运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按照《国

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基准点、工作基点、水准测点规格及埋设要求参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执行。

3.3.1基坑地表沉降监测点布置与埋设要求

(1)基坑周边地表竖向沉降监测点布置

基坑周边地表竖向沉降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为基坑深度的1~3倍,监测剖面设在坑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并与坑边垂直,监测剖面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每个监测剖面上的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5个。对可能受影响的地表、路面布设沉降监测点,先用空心钻在地表钻孔,然后插入沉降测点,测点采用Φ20~30mm,长800~1000mm半圆头钢筋制成。为减小路面结构对观测效果的影响,沉降点埋设在土层内,表面盖上铁板保护。测点埋设应采取标准点埋设方法,在交通十分繁忙、无法进行钻孔设点的情况

下,也可采用浅层设点方法。

(2)周边需保护建(构)筑物沉降监测点布置

周边需保护建(构)筑物沉降监测点布置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密度一般按施

工监测布置点的10~20%布设。沉降监测各类测点埋设时应注意保证方便观测,避开有碍立尺的障碍物,一般应高于地表0.2~0.5m,测点埋设完毕后,在其端头的立尺部位涂上防腐剂。

建筑物沉降点的埋设

3.3.2高程基准网

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监测基准网点由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组成。水准基点标石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深埋不锈钢水准基点标石、深埋钢管水准基点标石或混凝土基本水准标石;工作基点的标石可以采用浅埋钢管水准基点标石或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或墙角、墙上水准标志(图3-2)。

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内;且尽量埋设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以利于观测。基点的埋设要牢固可靠。应经现场踏勘,并结合地质地层实际情况,确定埋设深度。采用现浇与预埋两种方式。同时应至少埋设两个基点,以便互相校核;基点应和附近原始水准点多次联测,确定原始高程。根据现场情况,为方便工作开展,可以将整个标段划分为几段,每段各自布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构成独立水准网,并尽量利用附近已知的水准基点。标石、标志埋设后,应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稳定期不少于15天。

(1)基辅分划读数差≤0.3mm,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所测高差之差≤0.4mm,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0.3n(n为测站数)。

(2)视线长度≤30m、前后视距差≤0.5m,前后视距累积差≤1.5m、视线高度(下丝读数)≥0.5m。在施测时,测点之间必须是偶数站,往返测量的测站数均为偶数站。

野外观测完后,应认真检查观测成果,确保观测成果的可靠性。并对每条水准路线按附合路线和闭合路线计算高差闭合差。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M W 为高差全中误差(mm ),W 为闭合差(mm ),L 为计算各W 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 ),N 为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若计算的M W 不满足规范要求,应查明原因,并进行重测。

同时,按水准路线往返测段高差较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M ?为高差偶然中误差(mm ),?为水准路线往返测段高差不符值(mm ),L 为水准测段长度(km ),n 为往返测的水准路线测段数。若计算的M ?不满足规范要求,应查明原因,并进行重测。

监测基准网的计算按最小二乘原理,采用间接平差进行网平差计算,并进行精度评

定。利用王新洲教授编写的水准网平差软件,进行水准网平差计算,并进行精度评定, 求出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及每点的高程和精度。其软件界面如图3-3所示。

为了确保变形观测成果的可靠性,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基准网和工作基点网进行复测。控制网复测周期根据控制点稳定情况和变形观测的精度需要来确定。原则上规定:在基准网建成后,应在工程施工后3月进行第一次复测,此后每隔6月复测一次;工作基点的复测周期原则上应为每月至少一次。实施过程中根据控制点的稳定性调整复测周期,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仅进行局部复测,而非全面复测,以

便减小复测的工作量。 图3-3 水准网平差软件界面

)

1 ( ][1L

WW

N M w = (2) ][41L

n M ??

=

?

3.3.3沉降监测网

沉降点的布设必须以反映沉降变形特征和明显变形的部位为原则,数量及位置由根据现场情况和招标文件要求进行布设。具体做法是,在所选位置埋设不锈钢标志(见图3-4),不锈钢标志埋设完后,应及时保护起来,以免在施工中损坏,而影响观测成果的连续性。

图3-4 不锈钢标志示意图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应埋设在建(构)筑物的竖向结构上,并在附近用红油漆刷上醒目标记。对于钢结构上需布设观测点的,采用焊接式观测标志。

3.3.4观测方法及精度

工作基点与各建筑物、构筑物、地面点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并构成沉降监测网。二等水准测量各项限差如下:

(1)基辅分划读数差≤0.4mm、基本分划所测高差之差≤0.6mm。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0.7n(n为测站数)。

(2)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0m、前后视距累积差≤3.0m、视线高度(下丝读数)≥0.3m。当观测时,测点之间必须是偶数站,往返测量的测站数均为偶数站。

同样,外业观测工作完成后,应认真检查观测成果,确保观测成果的可靠性。沉降监测网的计算按最小二乘原理,采用间接平差进行网平差计算,并进行精度评定。

各沉降监测点的本次高程Hi(t),与首次高程Hi(1)进行比较,差值ΔH即为该测点的沉降值。

即ΔH

i (t)=H

i

(t)-H

i

(1)。

每次观测都采用相同的观测仪器,相同的观测人员按相同的观测路线进行,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

3.4支护结构侧向位移的监测

本项监测是深入到基坑支护内容,以了解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在不同深度方向上的水平位移。主要采用测斜仪对支护结构的侧向位移进行监测。

西安地铁监测实施方案

西安市地铁四号线试验段工程 第三方监测项目 ####-1段 工作大纲和监测实施方案 #####勘察设计研究院 日期:2011 年10月

西安市地铁四号线试验段工程第三方监测项 目 D4JCFW-1标段 工作大纲和监测实施方案 一工作大纲 1.工程概况 1.1线路概况 西安地铁四号线线路全长为34.3km,线路自航天南路东端引出,经规划航天南路,于神州四路折向北至绕城高速,进入曲江新区,沿芙蓉西路至大雁塔,沿雁塔路、解放路、太华路布设,由太华路-凤城八路路口转向西,沿凤城八路、明光路布设,出绕城高速后,进入草滩生态产业园。共设车站28座,其中换乘站9座,全部为地下线路。全线设车辆段和停车场各一处,车辆段位于航天东路站东侧,停车场位于尚稷路东侧。共设置两座主变电站,其中行政中心主变(已建成)与2号线共享,南端新建一座主变电站。 该线主方向为南北向,与二号线一起构建了城市南北向主要客流双走廊。线路先后通过了雁塔区、碑林区、新城区以及未央区等4个行政区,连通航天产业基地、曲江新区及经开区等3个开发区,途经西安火车站、明城墙内五路口及大差市、历史文物景点大雁塔等客流密集区。因此,四号线在新一轮地铁规划中被确立为骨干线。工程计划于2011年开工建设,2015年建成开通。 西安市地铁四号线最大站间距1.850km,为大唐芙蓉园站至大雁塔北站区间;最小站间距约0.869km,为行政中心站至文景路站区间,平均站间距约1.242km。根据相关资料及现场踏勘,结合西安市地图绘制了线路简图(详见西安市地铁四号线线路示意图)。 本次招标的西安市地铁四号线试验段工程自五路口至大唐芙蓉园站,线路全长6.92公里,共计5站6区间(不含大雁塔北站,已在三号线实施)。试验段工程计划2011年内开工建设。对本标段各车站、区间的规模、施工工法等概况进行了统计汇总,详见表1.1。

某地铁区间明挖段基坑土方回填施工方案

某地铁区间明挖段 基坑土方回填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某地铁区间明挖段土方回填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某地铁区间明挖段施工设计图纸; 1.2地下铁道工程工程施工技术规范(2003版)(GB50299-1999); 1.3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JQB-050-2005); 1.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 1.5总体工期安排。 二、工程简介 2.1工程概况 某地铁区间位于XXX路中心绿化带下,包括XXX环岛站通往XXX中心站的两条正线区间以及XXX线和XXX支线之间的联络线的部分区间。联络线交叉渡线明挖段设计里程右K0+761~K0+926.823~K0+967.519。明挖结构断面形式复杂,共包含22个断面,均为现浇混凝土箱形框架结构。明挖基坑采用钻孔桩围护结构,明挖顺做法施工,基坑开挖深度23m左右,两端较深的部位采用四道Φ609钢管支撑作为支撑结构,其余位置采用6m高土钉护坡,三道Φ609钢管支撑。 2.2工程地质概况 某地铁区间地质构造自上而下分别为人工堆积层、第四纪洪积层,包括粉土填土层、房渣土层、粉土层、粉质粘土层、粉质粘土层、卵石层。 2.3水文地质概况 明挖段地下水从上至下分别为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潜水和承压水。上层滞水含水层主要为粉土填土层和粉土层。透水性较好,水位埋深为 3.50~8.30m;潜水含水层主要为粉土层、粉细砂层,此层地下水透水性较好,水位埋深为16.60m;层间潜水含水层主要为中粗砂层、粉细砂层,该含水层透水性较好,水位埋深为22.30~24.50m;承压水含水层主要为卵石层、粉土层、粉细砂层、卵石层,该含水层透水性好,渗透系数大,为强透水层,水位埋深为29.50~33.80m。 三、土方回填前的准备 3.1回填料的确定 顶板以上1m回填料采用粘性土,不得含有草、垃圾等杂质,以上不得使用淤泥、粉沙、杂土和有机物含量超过8%的腐植土、过湿土、冻土、粒径大于150mm的石块,

西安市地铁四号线试验段工程第三方监测项目(技术部分)

西安市地铁四号线试验段工程第三方监测项目D4JCFW-1标段 投标文件 (技术标技术部分) 投标人: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日期:2011年10 月11 日

西安市地铁四号线试验段工程第三方监测项目D4JCFW-1标段 投标文件 (技术标技术部分) 投标人: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 日期:2011年10 月11 日

西安市地铁四号线试验段工程第三方监测服务项目D4JCFW-1标段(技术标技术部分) 目录 第一章监测工作规划 (3) 1 工作大纲和监测实施方案 (3) 1.1工程概况 (3) 1.1.1本标段沿线工程环境及施工工法简述 (3) 1.1.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7) 1.1.3测区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8) 1.1.4测区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条件 (12) 1.1.4.1 测区地质构造 (12) 1.1.4.2 不良地质条件 (13) 1.2技术标准 (19) 1.3监测目的 (20) 1.4监测范围及监测对象 (21) 1.5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及精度要求 (21) 1.6监测周期与频率 (22) 1.7监测控制标准与警戒值 (23) 1.8前期准备 (26) 1.8.1收集资料 (26) 1.8.2现场踏勘 (26) 1.8.3编制各工点监测方案 (26) 1.8.4监测仪器、元件的检定与标定 (26) 1.9监测实施方案 (26) 1.9.1围护结构桩顶水平位移监测 (26) 1.9.2围护结构桩顶沉降 (30) 1.9.3围护结构桩体变形 (35) 1.9.4支撑轴力监测 (37) 1.9.5支撑立柱沉降监测 (38) 1.9.6隧道拱顶下沉及周边净空收敛位移监测 (38) 1.9.7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39) 1.9.8建(构)筑物倾斜监测 (40) 1.9.9地表沉降监测 (43) 1.9.10地下水位监测 (44) 1.9.11地下管线沉降与水平位移监测 (45) 1.9.12地裂缝监测 (46) 1.10监测的辅助手段——巡视与目测 (46) 2 监测技术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 (40) 2.1 技术管理措施 (40) 2.1.1技术管理机构 (40) 2.1.2 规章制度 (40) 2.1.3 岗位职责 (41) 2.1.4 工作内容及管理办法 (42) 2.2 质量控制措施 (47) 2.2.1 质量保证体系 (47) 2.2.2 质量保证措施 (48)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第1页

地铁明挖区间测量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测量组织体系和仪器配备 (2) 四、AA南站枢纽工程施工测量 (3) 五、竣工测量 (11) 六、测量安全及管理 (14)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述 本区间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总长226m,左线基坑宽6.2m,右线基坑宽5.9m,基坑开挖面去地下一层开发结构基础褥垫层底标高,开挖深度约 6m~9m。基坑采用排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基坑安全等级:二级。 二、编制依据 1)AA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交桩资料; 2)依据北京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出图资料; 3)业主提供的设计施工图纸;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7)《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8)《城市测量规范》CJJ8-2009; 9)《地铁限界标准》CJJ96-2003; 10)《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1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12)国家现行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1

3.1 测量监控部组成人员 历 限 三、测量组织体系和仪器配备 为确保地铁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 围之内,保证施工测量的精度。本项目将派具有地下工程测量经验的专业测 量工程师和经专业培训持测绘证的测量人员组成测量部。建立内部二级复核 制度。C 段明挖区间分包设测量组。专业分包测量组由项目经理部测量组统 一管理。根据工程项目施工进度需要统一将测量人员逐次报审监理单位,并 建立本标段测量人员和测量仪器配备台账实施动态监管。 本标段测量监控体系组织见下图: 项目经理部 项目总工程师 测量部 C 段明挖区间测量组 2 姓 名 职称 职 务 工作年 备注 AAA 中级 测量部负责人 15 项目

西安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系统集成设计

电子设计工程 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 第18卷 Vol.18 第11期No.112010年11月Nov.2010 西安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系统集成设计 杨国荣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16) 摘要:为了方便运营的集中操作,提出地铁综合监控系统,首先详细介绍了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然后结合西安的地形特点和运营需求,通过与各种集成方案的比较,设计了一套适合在西安地铁2号线上运行的综合监控系统。该综合监控系统通过集成地铁多个主要弱电系统,形成统一的监控层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从而实现了对地铁主要弱电设备的集中监控和管理,以及对列车运行情况和客流统计数据的关联监视,最终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互动,并且通过综合监控系统的统一用户界面,运营管理人员能够更加方便、更加有效地监控管理整条线路的运作情况。 关键词:地铁;综合监控;系统集成;设计中图分类号:U2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36(2010)11-0120-04 Integrated design of Xi ’an No.2subway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system YANG Guo -rong (Xi ’an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Xi ’an 710016,China ) Abstract: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centralizd operating of the operation ,subway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system was proposed.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ubway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system and its functions of the various components in detail.Then combined with Xi ’an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and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and compared with various integrated programs ,the integrated supervision control system was designed for Xi ’an No.2subway.The system formed a unify hardware platform and software platform for monitoring layer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a number of major weak current systems in the subway ,then the functions of monitoring and managing the weak current system in the subway and the associated surveillance of subway train operation and passenger traffic statistic data were realized.Ultimately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interactive coordination between various related systems were realized.Through the unified user interface of the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system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personnel can monitor and manage the whole line operation more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Key words:subway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system integration ;design 收稿日期:2010-05-24 稿件编号:201005082 作者简介:杨国荣(1976—),女,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 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及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的紧张状况地铁应运而生。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且大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它的线路通常设在地下隧道内,有的也在城市中心以外的地区从地下转到地面或高架桥上。地铁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地铁是在人口密集区的地下封闭隧道中运行的,而在郊外人口不密集区则是在高架或地面封闭环境中运行的,其占用地面面积较少,能够避免城市地面拥挤,节约城市用地;2)地铁的客运量为4~6万人/小时以上,其运输能力比一般地面交通工具大7~10倍;3)地铁列车以电力作为动力,对空气污染程度比较小。而其他的地面交通工具一般采用的是汽油、柴油等,不仅消耗能源,还会造成大量污染[1]69-128。地铁综合监控系统作为保证地铁正常运行的管理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里提出了主要针对西安地铁2号线的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1地铁综合监控系统 地铁综合监控系统集成了地铁各专业自动化系统,它采 用统一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平台。无论是电力监控还是设备监控,无论是行车调度还是通信监控,它们都是建立在一个统一的计算机网络平台上,由统一的软件系统支持[2]。 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实现了电力监控系统(SCADA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 )、屏蔽门(PSD )等系统的集成,实现了信号系统(SIG )、自动售检票系统(AFC )、广播系统(PA )、视频监控系统(CCTV )、乘客信息系统(PIS )和时钟系统(CLK )的互联。图1为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组成框图。 电力监控子系统可实现控制、遥信及信息处理、遥测及数据处理、遥调以及模块操作等功能,而环境与设备监控系

西安地铁二号线联锁测试方案与实践

西安地铁二号线联锁测试方案与实践 【摘要】联锁系统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的基础,是CBTC综合联调的重要环节。文章以西安地铁二号线CBTC联锁系统测试为例,介绍分析了联锁测试的步骤方法,说明了联锁系统在新线运营前进行的自主测试对保障运营安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综合联调;联锁测试;运营安全 1.联锁测试概述 联锁系统功能是信号CBTC系统的基础,CBTC综合联调联锁测试是对信号系统内部计算机联锁部分系统功能综合测试。测试依据联锁表功能,利用ATS 工作站排列进路,采用电客车实际上线运行,检验信号系统的联锁功能是否正常,室内、外设备状态显示是否一致。 2.联锁功能测试目的 在运营单位接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的联锁功能测试工作,利用电客车模拟正常运行,测试联锁功能,保证正线信号系统联锁关系正确,满足信号系统合同相关技术要求,确保运营安全、稳定、可靠运行。通过功能测试,及时检查、暴露出来的问题与设备供应商等相关单位进行协调处理。 3.测试前提条件 线路的限界检查完毕,并符合设计要求。线路、供电要求设备运作正常,设备性能良好。 各车站车控室内站间电话可用。 通信无线系统已实现全线覆盖(包含正线、存车线、折返线),可以用无线手持台实现车站与电客车、电客车与车站之间的联系。 信号系统完成联锁软件试验,确保联锁关系正确,并提供相关的测试报告。 信号系统完成单体调试,主要包括道岔、信号机、计轴系统、电源系统、联锁计算机等联锁关系校核工作,并提供单体测试报告。 完成信号正线与车辆段(停车场)接口测试工作。 联锁功能完好,达到测试要求,现场设备显示及控制功能正常。 ATS设备具备监控功能,终端设备可用。

地铁明挖区间测量方案设计

实用标准文档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测量组织体系和仪器配备 (2) 四、AA南站枢纽工程施工测量 (3) 五、竣工测量 (11) 六、测量安全及管理 (13)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述 本区间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总长226m,左线基坑宽6.2m,右线基坑宽5.9m,基坑开挖面去地下一层开发结构基础褥垫层底标高,开挖深度约6m~9m。基坑采用排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基坑安全等级:二级。 二、编制依据 1)AA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交桩资料; 2)依据北京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出图资料; 3)业主提供的设计施工图纸;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7)《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8)《城市测量规范》CJJ8-2009; 9)《地铁限界标准》CJJ96-2003; 10)《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1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三、测量组织体系和仪器配备 为确保地铁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保证施工测量的精度。本项目将派具有地下工程测量经验的专业测量工程师和经专业培训持测绘证的测量人员组成测量部。建立内部二级复核制度。C 段明挖区间分包设测量组。专业分包测量组由项目经理部测量组统一管理。根据工程项目施工进度需要统一将测量人员逐次报审监理单位,并建立本标段测量人员和测量仪器配备台账实施动态监管。 本标段测量监控体系组织见下图: 3.1测量监控部组成人员 姓 名 职称 职 务 工作年备注 AAA 中级 测量部负责人 15 项目 项目经理部 项目总工程师 测量部 C 段明挖区间测量组

西安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系统集成设计

西安地铁2号线综合监控系统集成设计 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及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的紧张状况地铁应运而生。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且大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它的线路通常设在地下隧道内,有的也在城市中心以外的地区从地下转到地面或高架桥上。地铁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地铁是在人口密集区的地下封闭隧道中运行的,而在郊外人口不密集区则是在高架或地面封闭环境中运行的,其占用地面面积较少,能够避免城市地面拥挤,节约城市用地;2)地铁的客运量为4~6 万人/小时以上,其运输能力比一般地面交通工具大7~1O 倍;3)地铁列车以电力作为动力,对空气污染程度比较小。而其他的地面交通工具一般采用的是汽油、柴油等,不仅消耗能源,还会造成大量污染。地铁综合监控系统作为保证地铁正常运行的管理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里提出了主要针对西安地铁2 号线的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1 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地铁综合监控系统集成了地铁各专业自动化系统,它采用统一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平台。无论是电力监控还是设备监控,无论是行车调度还是通信监控,它们都是建立在一个统一的计算机网络平台上,由统一的软件系统支持。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实现了电力监控系统(SCADA)、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屏蔽门(PSD)等系统的集成,实现了信号系统(SIG)、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广播系统(PA)、视频监控系统(CCTV)、乘客信息系统(PIS)和时钟系统(CLK)的互联。图1 为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组成框图。 电力监控子系统可实现控制、遥信及信息处理、遥测及数据处理、遥调以 及模块操作等功能,而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则实现监控、正常显示、故障显示

地铁明挖区间测量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0 二、编制依据0 三、测量组织体系和仪器配备1 四、AA南站枢纽工程施工测量3 五、竣工测量11 六、测量安全及管理13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述 本区间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总长226m,左线基坑宽6.2m,右线基坑宽5.9m,基坑开挖面去地下一层开发结构基础褥垫层底标高,开挖深度约6m~9m。基坑采用排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基坑安全等级:二级。 二、编制依据 1)AA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交桩资料; 2)依据北京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出图资料;

3)业主提供的设计施工图纸;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7)《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8)《城市测量规范》CJJ8-2009; 9)《地铁限界标准》CJJ96-2003; 10)《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1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12)国家现行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三、测量组织体系和仪器配备 为确保地铁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保证施工测量的精度。本项目将派具有地下工程测量经验的专业测量工程师和经专业培训持测绘证的测量人员组成测量部。建立内部二级复核制度。C段明挖区间分包设测量组。专业分包测量组由项目经理部测量组统一管理。根据工程项目施工进度需要统一将测量人员逐次报审监理单位,并建立本标段测量人员和测量仪器配备台账实施动态监管。 本标段测量监控体系组织见下图:

地铁站明挖区间45吨龙门吊安装拆卸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说明 (1) 1.1 编制依据 (1) 1.2编制人员信息 (2) 二、工程及设备概况 (3) 2.1工程概况 (3) 2.2龙门吊的选用 (4) 2.3设备概况 (4) 三、施工组织及管理 (6) 3.1施工组织机构 (6) 3.2工期计划 (8) 3.3设备及机具配置 (8) 四、安装单位资质、作业人员名单及证件 (10) 4.1安装作业人员配置 (10) 4.2安装单位资质 (11) 4.3安装单位作业人员证件 (11) 4.4汽车吊及人员证件 (11) 五、轨道安装 (12) 六、吊装前准备工作 (13) 七、吊装拆卸工艺流程 (13) 7.1各主要部件吊装吊点 (14) 7.2吊装作业顺序 (15) 7.3门吊拆卸工艺流程 (25) 7.4 轨道检查 (28) 7.5 地锚与风绳设置 (29) 八、吊装设备选型 (34) 8.1 吊车选型及附图 (34) 8.2 各部件吊用钢丝绳及卸扣选型 (35) 8.3 吊车的选型计算 (38)

8.4 门式起重机吊装过程中地基承载力检算 (38) 九、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41) 9.1 组织保障 (41) 9.2 安全保证措施 (41) 9.3 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措施 (42) 9.4 主要风险点表 (44) 9.5 设备进场验收 (46) 9.6 门式起重机安装的安全注意事项 (46) 9.7 现场作业安全要求 (46) 9.8 应急救援预案 (47) 9.9 各类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50) 9.10 信息报告程序 (55) 附表1:安装单位资质 (57) 附表2:作业人员操作证 (58) 附表3:汽车吊及操作人员证件 (58) 附表4:龙门吊基础计算书 (59)

国际港务区2019年美国白蛾监测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西安市国际港务区2019年美国白蛾普查监测培训宣传 实 施 方 案 项目单位:西安市国际港务区自然资源管理局服务单位:渭南绿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1.项目概况 2.项目主要内容 3.实施方案 4.监测普查方案 5.培训方案 6.用药方案 7.防治预案 8.项目投入人员情况 9.项目预算表 10.企业简介及相关附件 11.保障措施

一、项目概况 美国白蛾属于国际、国内检疫性有害生物。为落实预防为主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治理工作。经组织行业力量专家会商综合分析,2019年西安市国际港务区美国白蛾仍属发生高风险区域。为确保西安市国际港务区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制定本监测普查方案. 1、编纂标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编码》(GB/T2260)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n714) 《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 《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10114)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农机具产品型号编码规则》(JB/T 8574-1997) 《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18726一2002) 《安全技术防范规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一9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一200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一9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一2001)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4一2000) 《美国白蛾检疫鉴定方法》SN/T 1374-2004 《美国白蛾检疫技术规程》GB/T 23474-2009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规程》LY/T 2111-2013

最新(地铁隧道)XXXX站-XXXX站区间监测方案教案资料

XX市及轨道交通XX号线 监控量测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集团XX项目部 年月

目录 一、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3) 四、信息化施工组织 (3) 五、施工监测设计 (4) 5.1、地表沉降监测 (4) 5.2、地表建筑物(构造物)沉降、位移、倾斜、裂缝监测 (6) 5.3、管线变形监测 (8) 5.4、隧道内管片沉降、收敛监测 (9) 5.5、东风渠、七里河交叉口过河监测 (9) 六、警戒值的确定及监测频率 (9) 七、人员设置及仪器配备 (10) 八、监测质量保证 (11) 九、监测成果报告 (11)

XX市及轨道交通XX号线体育中心站~博学路站隧道工程 监控量测方案 一、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1、XX市轨道交通XX号线XX标段设计图纸; 2、《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I 1/490-2007 5、《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6、《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7、《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0、《XX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控量测管理办法》;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XX市轨道交通XX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第XX标段,包括一个车站(XX站)和两个区间段,区间段即XX站——XX站盾构区间段,XX站——XX段区间段(其间包括盾构区间、明挖区间)。 第XX合同段全长XXXX米,其中XXXX站长XXXX米,盾构区间长XXXX米,盾构段双线总长XXXX米,明挖区间长XXXX米。 XXXX站——XXXX站盾构区间段起止里程为,西起左线CK32+487.74(右CK32+487.74),东至CK34+698.25(CK34+698.25);XXXX站——车辆出入线段区间段,西起RCK0+056.152东至RCK2+962.0 ;XXXX站的起止里程为CK34+698.25至RCK0+056.152 。 其中XXXX站至XXXX区间工程区间长度约为XXXX米,联络通道三处,其中中间联络通道带有通风井。三处联络通道离始发井距离分别约为:490米、1309米、1869米。 线路平面包含两段圆曲线,曲率半径分别为350米和450米。竖曲线由21.4‰-2‰等坡度组成的V字型。 隧道盾构施工选用德国Herrenknecht公司生产的复合盾构机作为隧道掘进设备。该设

北京地铁测量施工方案

地铁十号线二期工程03标成宋区间工程 测量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铁十号线 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1年1月10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及结构特点 (2) 1、工程概况 (2) 三、施工测量体系 (2) 1、测量复核制度 (2) 2、仪器设备的配置与核定情况 (3) 3、人员配备及资质 (3) 4、测量精度 (3) 5、测量控制网的布置 (4) 四、施工测量部分 (4)

1、隧道明挖平面、高程控制桩的布设与测量 (4) 2、工程控制桩布设与测量 (4) 3、隧道明挖的施工测量 (5) 4、桩点保护措施 (6) 5、测量成果检验程序 (6) 6、围护桩测量程序 (6) 一、编制依据: 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2、《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 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

6、城建集团技术管理规定 7、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3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 8、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3标工程施工图纸 二、工程概况及结构特点: 1、工程概况 1、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是一条位于城市西南部的线路,线路连通海淀、丰台、朝阳三个行政区,并与线网中的多条线路交叉换乘。所以10号线二期不仅本身是一条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同时在线网中起到重要的联络作用。本段区间位于规划中的石榴庄路下方,规划中的石榴庄路是一条重要的东西方向的城市主干道。 2、成寿寺站~宋家庄站明开挖区间右线起讫里程为右 K30+579.263右K30+368.883,区间隧道全长210.38m。结构底板埋深约为15.50~18.90m,。该隧道采用明挖法施工。 3、本段区间地面标高38.02~39.39m,明挖区间结构为单层多跨框架结构,区间结构覆土厚度约为8.96-10.48m。区间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层多跨框架结构,结构外设置外包防水层。基坑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基坑内设钢支撑+临时钢立柱。 三、施工测量体系 1、测量复核制度 ①严格执行开工前业主设计交接桩制度,接桩后必须对导线点进行复测和保护,复测成果报监理审批合格后使用。 ②利用已知点进行引测,工程放样前必须坚持先检测后使用的原

浅析西安地铁项目工程变更管理

浅析西安地铁项目工程变更管理 摘要:地铁项目工程存在线路广、工期长以及技术要求高等特点,且施工过程易受地形地貌以及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因此出现工程变更的情况较为常见。工程变更的出现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因此做好地铁项目工程的变更管理活动具有现实意义。基于这种情况,结合地铁三号线的相关做法和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地铁项目工程变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地铁;变更管理;强化措施;存在问题 引言 在地铁项目施工过程中,因为其本身的特点,已有的勘察设计文件、施工合同以及工程量清单等不可能包含项目建设中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所以工程进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变更。在地铁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有效施工图内容变化,均为设计变更。为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完善工程设计,纠正设计错误以及满足现场条件变化而进行的修改设计或补充文件都可引起变更。因此,做好地铁工程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工作,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投资效益。 1地铁项目工程设计变更的分类 西安地铁项目设计变更根据变更部分的规模、标准、技术条件、金额大小等共分Ⅰ、Ⅱ、Ⅲ和Ⅳ类。 1.1 Ⅰ类变更 (1)变更项目的设计规模,项目技术标准、线位、站位和线路纵坡的重大调整。(2)变更主要建筑物的基础类型;变更地铁的地下主体工程的施工工法;变更主体围护结构的主要类型。(3)变更主要设备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式、规格。(4)变更一次增减投资:土建300万元(含)以上;设备、安装、装修200万元(含)以上。 1.2 Ⅱ类变更 (1)变更局部线位、纵坡和建筑平面,但仍符合设计标准。(2)变更次要工程的基础类型和主要工程的局部基础类型,但不降低设计承载力。变更主体工程局部或附属工程围护结构类型及施工工法。(3)变更一般安装设备的种类,但不

地铁明挖区间降水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水文情况 ................................................................................................................ - 1 - 1.1工程概况 ..................................................................................................................................... - 1 - 1.2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 - 1 - 三、总体施工方案 .................................................................................................................................... - 4 - 3.1 降水目的 .................................................................................................................................... - 4 - 3.2 总体规划 .................................................................................................................................... - 4 - 四、井点降水选择及井点布置 ................................................................................................................ - 4 - 4.1基坑涌水量计算 ......................................................................................................................... - 4 - 4.2 降水井数量计算 ........................................................................................................................ - 5 - 五、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方法 ........................................................................................................ - 6 - 5.1基坑降水施工方法 ..................................................................................................................... - 6 - 5.2井点降水 ..................................................................................................................................... - 9 - 5.3降水监测 ..................................................................................................................................... - 9 - 5.4降水运行 ..................................................................................................................................... - 9 - 5.5降水运行技术措施 ................................................................................................................... - 10 - 5.6施工设备及人员安排 ............................................................................................................... - 10 - 5.7降水排水管路施工 ................................................................................................................... - 11 - 5.8降水维护管理 ........................................................................................................................... - 12 - 5.9降水井的后期处理 ................................................................................................................... - 12 - 六、降水施工进度时间计划 .................................................................................................................. - 13 - 七、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 ...................................................................................................................... - 13 - 7.1降水质量控制 ........................................................................................................................... - 13 - 7.2现场质量控制范围 ................................................................................................................... - 14 - 7.3降水井施工安全措施 ............................................................................................................... - 14 - 八、井点降水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 ...................................................................................................... - 15 - 九、施工监测 .......................................................................................................................................... - 15 - 十、降水对周围环境影响的估计及预防措施 ...................................................................................... - 16 - 10.1污染控制 ................................................................................................................................. - 16 - 10.2对周围建筑影响及控制措施 ................................................................................................. - 17 - 十一、附图:盾构井及明挖区间降水系统图 ...................................................................................... - 17 -

西安地铁系统施工与运营分析

西安地铁二号线BAS系统施工与运营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BAS系统在西安地铁项目中的应用作为主要研究分析对象,从系统组成、施工建设、运行维护三个方面详述BAS系统的应用。 关键词:中央级、车站级、模式控制 西安地铁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自2007年开工建设以来,第一条即将开通运行的2号线安装调试即将完成,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作为地铁机电设备守护者的BAS系统,有着其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我们将从系统组成和功能入手,着重分析BAS系统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些问题。 1.西安地铁二号线BAS系统组成和功能 1.1系统功能 1.1.1中央级功能 中央级功能主要在控制中心(OCC)实现,即全线功能。 (1)监视全线各类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 (2)根据通风与空调系统提供的环控工艺要求,对全线隧道通风系统设备进行正常模式控制,灾害模式控制。 (3)根据地铁运行环境及车站其他系统的监控要求,将相关的运行模式控制命令下达给车站BAS系统,使车站设备按设定的模式运行。 (4)在线编辑各个车站运行模式时间表,对车站运行状况在模式一级进行集中的控制。 (5)报表打印、报警记录查询、时钟同步等功能。 1.1.2车站级功能 车站级功能主要在车站实现,通过BAS设置在车站的工作站、PLC、局域网、现场控制网完成。 (1)车站机电设备监控对象有:通风空调系统、照明导向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扶梯系统。 (2)监视和记录车站典型区域测试点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照度等环境参数。 (3)对于所有的监控设备,可以实现单独控制和各种模式手动和自动控制。 (4)接受FAS的指令,控制车站通风空调及相关设备转入灾害模式运行。 (5)通过过程控制算法,控制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调节站内的环境参数,保证车站环境的舒适性,同时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