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

合肥学院计算机系

实验一 Java开发环境的安装与配置,熟悉Java程序

结构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JDK的安装步骤。

2. 理解环境变量PATH, CLASSPATH的作用,以及它们的设置方法。

3. 熟悉Editplus(或notePad,JCreator)编辑环境,编写简单的程序,并

编译和执行。

二、实验内容:

熟悉JDK的安装和配置,学习如何编写并运行简单的Application程序和Applet程序(能输出一条简单的问候信息);

三、实验要求:

1. 能正确地安装JDK

2. 熟悉环境变量Path, Classpath设置方法,熟悉编辑环境

3. 调试程序、编译,运行后得到正确的结果

4. 写出实验报告,要求记录编译和执行Java程序当中的系统错误信息提示,

并给出解决办法。

四、实验步骤:

1.从https://www.doczj.com/doc/2c2880307.html,上下载最新版本的JDK,并安装。

2.设置环境变量PATH, CLASSPATH, 使得Java程序能正确编译和执行。

3.在Editplus(或 Textpad)环境下编写一个HelloWorld.java程序,

(1)在主方法static public void main(String[ ] args)中调用System.

out.println()方法,使程序输出一条问候信息;

(2) 编译运行程序,观察运行情况和输出结果。(使用JDK环境,调用

javac.exe和java.exe编译和执行程序)

实验二 Java语言基础

一、实验目的:

熟悉Java基本语法,基本数据类型,各种运算符及表达式的使用,掌握运算符优先级,熟悉使用Java的选择语句,循环语句。

二、实验内容:

1.输出100以内的所有素数。

提示: 逐个判断小于a的每个正整数x,第二重循环针对x,判断其是否是质数。

2.编写程序,分别用do-while和for循环计算1+1/2!+1/3!+1/4!...的前

20项和

三、实验要求:

1. 正确使用Java语言的选择语句,循环语句;

2. 调试程序、编译,运行后得到正确的结果

3.写出实验报告。要求记录编译和执行Java程序当中的系统错误信息提成

示,并给出解决办法。

四、实验步骤:

1.编写主类;

2.在static public void main(String[ ] args)方法中加入实现要求功能

的代码。

3.编译运行程序,观察输出结果是否正确。

五、自主实验(选1题完成实验报告)

1. 将所输入之正整数,以二、八、十六进制表示出来。

提示: 可写三个方法分别计算输出二、八、十六进制表示。

2.用户输入的一个分数(分别输入分子和分母)进行约分,并且输出约分后的分数(分别输出分子和分母)。例如输入分子为6并且分母为12,那么输出结果为1/2。

3.编程,计算e=1+1/1! +2/2! +……+n/n!。要求e值精确到小数点第5位。

实验三类和对象

一、实验目的:

掌握Java类的结构、类的定义、方法和属性的定义以及对象的实现;

掌握类及其成员修饰符的使用;掌握构造函数的使用;方法的参数传递和返回值的用法;

掌握类变量与实例变量,以及类方法与实例方法的区别。

二、实验内容:

1、定义一个学生类(Student),属性有private的名字(name), public的年龄(age),专业(specialty)和封装name属性的方法:setName(),getName(),getspecialty()编写Application,创建一个学生对象,设置name和age属性值,然后调用一个方法(此方法将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在方法中打印出学生的名字name和年龄age)。(学生类仅包含静态成员变量和方法。)

2、定义一个复数(z=x+iy)类Complex,包含:

两个属性:实部x和虚部y

默认构造函数 Complex(),设置x=0,y=0

构造函数:Complex(int i,int j)

显示复数的方法:showComp()将其显示为如: 5+8i或5-8i 的形式。

求两个复数的和的方法:(参数是两个复数类对象,返回值是复数类对象)public Complex addComp(Complex C1,Complex C2)

求两个复数的差的方法:(参数是两个复数类对象,返回值是复数类对象)public Complex subComp(Complex C1,Complex C2)

求两个复数的乘积的方法:(参数是两个复数类对象,返回值是复数类对象,新复数实部=两复数实部乘积-两复数虚部乘积,新复数虚部=两复数实部与虚部交叉乘积之和,)public Complex multiComp(Complex C1,Complex C2)

比较两个复数是否相等的方法(参数是两个复数类对象,返回值是boolean 类型)public boolean equalComp(Complex C1,Complex C2)

在Application中测试该类的方法,实部x和虚部y可由main方法参数提供输入。

三、实验要求:

1. 正确地定义类、方法和属性;

2. 学会方法的参数传递和返回值的用法;

3. 熟练使用类及其成员修饰符

4.使用构造函数创建类的对象;

5.类变量与实例变量,以及类方法与实例方法的使用

6.程序应包括各个被调用方法的执行结果的显示。

7.写出实验报告。要求记录编译和执行Java程序当中的系统错误信息提示,

并给出解决办法。(附运行界面、源代码)。

四、实验步骤:

1.(第1题)定义一个学生类(Student)及它的属性和方法;定义主类和main(),在main()方法中创建学生对象,并通过对象调用它的方法setName(),getName(),输出学生的名字name和年龄age。

2. (第2题)定义一个复数(z=x+iy)类Complex,及它的属性、方法和构造函

数;定义主类和main()方法,在main()方法中创建两个复数类Complex 对象,并通过复数类对象调用它们的属性和方法,输出方法执行结果。

五、自主实验(选1题完成实验报告)

1.构造一个类来描述屏幕上的一个点,该类的构成包括点的x和y两个坐标,

以及一些对点进行的操作,包括:取得点的坐标值,对点的坐标进行赋值,编写应用程序生成该类的对象并对其进行操作。

2.编写实现:有一个三角形类Triangle,成员变量有底边x和另一条边y,和两

边的夹角a(0

3.编写实现: 构造函数为 Triangle(int xx,int yy,int aa) 参数分别为x,y,a

赋值在main方法中构造两个对象,求出其面积,然后使用修改角度的方法,修改两边的夹角,再求出面积值。(提示:求高的方法 h=y*Math.sin(a) ) 注意:构造方法用于对成员变量初始化,无参数的构造方法将成员变量初始化为0值。

4、定义一个类Point,代表一个点,public属性有x和y,方法有显示点坐标show(),构造函数有两个参数分别给x,y赋值,在main方法中构造两个对象,

再创建一方法(getMiddle)为取两个点构成线段的中点的坐标,参数为2个点对象,调用此方法后得到一个新的点,编写Application,显示该对象的坐标值。

实验四 java继承与多态

一、实验目的:

掌握继承、多态的概念与实现方法;

掌握包和接口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掌握JA V A语言实现多继承的途径;

二、实验内容:

1.分别编写两个类Point2D,Point3D来表示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点,使之满足下列要求:

(1) Point2D有两个整型成员变量x, y (分别为二维空间的X,Y方向坐标),

Point2D的构造方法要实现对其成员变量x, y的初始化。

(2)Point2D有一个void型成员方法offset(int a, int b),它可以实现Point2D的

平移。

(3)Point3D是Point2D的直接子类,它有有三个整型成员变量x,y,z (分别为

三维空间的X,Y,Z方向坐标),Point3D有两个构造方法:Point3D(int x,int y,int z)和Point3D(Point2D p,int z),两者均可实现对Point3D的成员变量x, y,z的初始化。

(4)Point3D有一个void型成员方法offset(int a, int b,int c),该方法可以实现

Point3D的平移。

(5)在Point3D中的主函数main()中实例化两个Point2D的对象p2d1,p2d2,

打印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再实例化两个Point2D的对象p3d1,p3d2,打印出他们之间的距离。

2.定义抽象类Shape,抽象方法为showArea(),求出面积并显示,定义矩形类Rectangle,正方形类Square,圆类 Circle,根据各自的属性,用showArea方法求出各自的面积,在main方法中构造3个对象,调用showArea方法。

定义接口DiagArea,其中包含方法double getDiagonal()求对角线长, double getArea()求面积,定义一个矩形类,实现此接口,并自行扩充成员变量和方法,定义一个正方形类继承矩形类(如矩形有长w和宽h,正

方形有边x,并有相应的构造函数,有一个方法中一次直接显示边长、面积和对角线长),在另一类中的主方法里使用测试该类。

三、实验要求:

1. 能实现类的继承关系;

2. 用多种方法创建各个类的对象;

3. 程序应包括各个被调用方法的执行结果的显示。

4. 写出实验报告。要求记录编译和执行Java程序当中的系统错误信息提示,

并给出解决办法。(附运行界面、源代码)。

四、实验步骤:

1.(第1题)定义Point2D,及定义它的属性和方法;

定义子类Point3D,及定义它的属性和方法;在Point3D中的主函数main()中实例化两个Point2D的对象,并通过这两个对象调用它们的属性和方法,输出方法执行结果。

2.(第2题)定义抽象类Shape,抽象方法为showArea(),再定义矩形类Rectangle,正方形类Square,圆类 Circle,和各自的属性。定义主类、主方法,在main 方法中构造3个对象,调用showArea方法;定义接口DiagArea,其中包含方法double getDiagonal(),在主main方法中输出方法执行结果。

五、自主实验(选1题完成实验报告)

1、定义一个描述人的基本类,该类包括人的性别和出生日期两个数据成员,以及设置和获取这些属性值的方法成员;再定义一个大学生类,使大学生类具有人的所有属性外,还具有姓名、学号,大学入学成绩,籍贯属性以及设置和获取这些属性值的方法成员;编写完整的程序,完成一个具有班级学生信息管理功能的程序。

2、创建一个接口Shape,其中有抽象方法area,类Circle 、Rectangle实现area方法计算其面积并返回。又有Star实现Shape的area方法,其返回值是0,Star类另有一返回值boolean型方法isStar;在main方法里创建一个Vector,根据随机数的不同向其中加入Shape的不同子类对象(如是1,生成Circle对象;如是2,生成Rectangle对象;如是3,生成Star对象)。然后将Vector中元素依次取出,判断其是否为Star类。如是返回其是个Star。否则返回其面积。

3..学校中有老师和学生两类人,而在职研究生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对学生的管理和对教师的管理在他们身上都有体现。

1)设计两个信息管理接口StudentManageInterface和TeacherManageInterface。其中,StudentInterface接口包括setFee()方法和getFee()方法,分别用于设置和获取学生的学费;TeacherInterface接口包括setPay()方法和getPay()方法,分别用于设置和获取教师的工资

2) 定义一个研究生类Graduate,实现StudentInterface接口和TeacherInterface 接口,它定义的成员变量有name(姓名)、sex(性别)、age(年龄)、fee(每学期学费)、pay(月工资)。

3) 创建一个姓名为“zhangsan”的研究生,统计他的年收入和学费,如果收入减去学费不足2000元,则输出“provide a loan”(需要贷款)信息。

提示:

1)定义两个接口,分别在其中申明两个方法。

2)定义主类Graduate,实现这两个接口。

3)定义主类的成员变量,和构造方法。

4)给出四个接口方法的实现。

5)给出一个计算是否需要贷款的方法,在里面统计年收入和学费,并输

出是否需要贷款的信息。

6)写main方法。在其中创建一个姓名为“zhangsan”的研究生,调用计算

是否需要贷款的方法。

4.书后练习

实验五数组与字符串

一、实验目的:

掌握数组的定义和使用方法;熟悉数组的排序、查找等算法。

掌握字符串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编程,接受用户输入一段英文文字后,输出其中的字符数、单词数和句子

数(设句子以“?”、“!”、“.”结束)。

2 .编程实现冒泡排序(数据结构)

3.声明一个数组,保存一个学生的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的成绩,编写一个程序,计算5门课程的平均成绩,精确到0.1分,成绩值从键盘录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三、实验要求:

1.熟练对象数组及创建初始化和未初始化的数组的方法;

2. 熟悉从命令行参数的使用;

3. 熟悉String 和StringBuffer的使用方法

4. 熟悉常用类库的使用;

5.写出实验报告。要求记录编译和执行Java程序当中的系统错误信息提示,

并给出解决办法。(附运行界面、源代码)。

四、实验步骤:

1. (第1题)利用String类的各种方法,分别判断字符是否为“?”、“!”、“.”,

用3个计数器分别计数。

2 (第2题) 从命令行输入10个数到数组,实现冒泡排序(数据结构)

3.(第3题) 定义一数组,存入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的成绩,然后计算平均成绩,精确到0.1分。

五、自主实验(选2题完成实验报告)

1.求Fibonacci序列的前n项,要求:

在main方法中定义一数组,数组的长度n为一final定义的常量,使用一单独方法,无返回值,参数为一数组,在方法中给数组赋予序列的值,在main方法中调用该方法,然后打印结果数组的内容

2.声明一个矩阵类Matrix,成员变量是一个二维数组,设数组元素类型为int,请设计方法:

(1)构造方法:

Matrix() //构造一个10X10个元素的矩阵,没有数据

Matrix(int n,int m) //构造一个nXm个元素的矩阵,数据由随机数产生

Matrix(int table[][]) //以一个整型的二维数组构造一个矩阵

要求使用this

(2) 实例方法:

public void output() //输出Matrix类中数组的元素值

public void transpose() //输出一个矩阵的转置矩阵

2.随机数求法:

Math.random( )返回0-1的小数,由上题中的Matrix类派生出正方形Square

类,在构造方法中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使用super)。

3.编程,完成以下功能:

(1)声明一个名为s的String对象,并使它的内容是“My name is Carrol”;

(2)打印整个字符串;

(3)打印字符串的长度;

(4)打印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

(5)打印最后一个字符;

(6)打印字符串的第一个单词。

*4.编写一个程序,用散列表实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存储和查询,并将若干个查询结果存放到一个向量中,通过循环将向量对象内容逐个输出。

*5.从命令行读入一浮点数值,将其转化为中文金额的大写方式,如123.45,转化为:壹佰贰拾叁元肆角伍分,中间有多个0只要一个零。

*6.编程实现将数组中的值按逆序重新存放,例如:原来顺序是9、7、4、 6,要求改为 6、4、7、9。

7.编写程序,完成打印输出杨辉三角形(要求输出的格式应在屏幕的居中位置)。杨辉三角形的格式如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1 8 28 56 70 56 28 8 1

1 9 36 84 126 126 84 36 9 1

*8.将命令行第一个参数每个字符放入一字符数组,然后逆序输出

9..编写Application程序,从命令行参数输入10个整数并保存在数组中,求数

组中最大、最小、数据的和、平均值。

10.从命令行参数一日期,如“2005-5-6”,计算与今日之间的天数间隔。

11.折半查找(前提:数据已按一定的规则(升序或降序)排列好

实验六图形用户界面与事件处理机制(一)

一、实验目的:

掌握Java图形Swing组件和布局管理器的使用;

掌握使用Java事件处理机制的使用。

掌握图形界面的各种控件的使用,如:标签、文本框、按钮、复选框、列表框、窗框等。

二、实验内容:

1.编写Application程序,在JFrame中加入2个按钮(JButton)和1个标签

(Label),单击两个按钮,显示按钮的标签于Label。

2.在JApplet中加入1个文本框,1个文本区,每次在文本框中输入文本,回车后将文本添加到文本区的最后一行。

3.设计一个简单计算器,如下图所示。在“操作数”标签右侧的两个文本框输入操作数,当单击操作符+,-,×,÷按钮时,对两个操作数进行运算并将结果填入到“结果”标签右侧的文本框中。

三、实验要求:

1.采用布局管理器进行界面的布局;

2. 学会对不同的事件用相应的事件处理器;

3.写出实验报告。要求记录编译和执行Java程序当中的系统错误信息提材

示,并给出解决办法。(附运行界面、源代码)。

四、实验步骤:

1.运用一种或多种布局管理器,绘制出一个简单的计算器;

2. 为按钮注册事件监听器,使其点击按钮,并在显示区域同步显示当前输

入或运算结果;

3. 编译运行程序,检查计算器的正确性;

五、自做实验(选2题完成实验报告)

1.学生可以视个人情况完成更复杂更完善的计算器功能,通过多种布局管理方法实现更美观的界面布局。

2.编写JApplet程序,在控制按钮程序中,实现播放音乐,显示图片等操作。

3.编写Java JApplet程序,使它在浏览器中通过响应功能按钮的点击事件绘

制各种简单的几何图形(矩形、圆形、扇形、多边形和他们的填充效果),并且能够通过接收传递参数控制图形的绘制。

4.在JApplet中做2个按钮,点击它们,分别画一个填充的蓝矩形和粉红色

圆,位置随机,并统计每个按钮点击的次数

5.在JApplet中加入2个复选框,显示标题为“学习”和“玩耍”,根据选择的情况,分别显示“玩耍”、“学习”、“劳逸结合”。

6.在JApplet中加入1个滚动列表框JList、1个下拉列表框JChoice和1个按钮,点击按钮将List中的项目移到Choice组件中,

7. 编写Application程序,在JFrame中加入80个按钮,分20行4列,用

GridLayout布局方式,按钮背景为黄色(Color.yellow),按钮文字颜色为红色(Color.red)。

实验七图形用户界面与事件处理机制(二)

(自学)

一、实验目的:

掌握菜单、弹出式菜单设计。

会处理事件以及设置输入对话框。

了解对文本域JTextArea中字符进行复制和粘贴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1.在窗口中建立菜单和弹出式菜单,”文件”中有”打开”项目,点击后弹

出文件对话框,在界面中的1个文本框中显示打开的文件名。

*2. 设计一个JAVA程序模仿记事本(NotePad)的部分功能,界面如下图。

三、实验要求:

1.学会建立菜单和弹出式菜单;

2. 学会文件对话框的使用;对不同的事件用相应的事件处理器;

3.写出实验报告。要求记录编译和执行Java程序当中的系统错误信息提材

示,并给出解决办法。(附运行界面、源代码)。

四、实验步骤:

1.(第1题) 从打开文件对话框中获取文件名,将文件名放入文本框。

2.(第2题)新建文件时,文本域为空;打开文件和保存文件时要给出输入对

话框,输入相应文件名后进行操作;选择退出菜单将退出整个程序。

再对文本域中选中的字符能够进行复制和粘贴操作。

3. 编译运行以上程序

五、自做实验:

1.利用所学的Java语言知识,完成一个实现秒表功能的Applet程序。它的

GUI界面如下所示:利用所学的Java语言知识,完成一个实现秒表功能的Applet程序。它的GUI界面如下所示:

要求该程序能够完成以下功能:

(1)在界面上方的文本框中,按照"小时:分钟:秒"的顺序实时显示系统时间;

(2)当按下界面中间的"Current Time:"按钮时,当前系统时间能够在界面下方的文本框中显示出来。

提示:可以通过调用java.util.Data类的方法,获得系统时间。Data 类的接口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Date {

// 返回当前系统时间的小时值

public String getHours( ) { …}

// 返回当前系统时间的分钟值

public String getMintues( ) { … }

// 返回当前系统时间的秒钟值

public String getSeconds( ) { …}

}

2.编写一个计算器程序,只有加减乘除功能,当作Applet运行。

3.编写一个Applet程序:画图

要求:界面上有2个按钮,一个为标签为“椭圆”,另一个为“矩形”,点击后分别画红色的椭圆和蓝色的矩形,其宽度为100、高度为60,左上角顶点坐标为(50,50),试写出完整程序,并且要写出其对应的HTML文件代码。

实验八 Applet类及应用(自学)

一、实验目的:

掌握Applet的程序结构和运行方式;

掌握从html文档向Java Applet传递参数的方法;

了解Applet程序的生命周期;

掌握在Applet中对字体、颜色、播放声音、显示图像和动画控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编写Applet程序,改变applet窗口大小,使其最大化、最小化,查看init()、

start()、paint()、和destroy()方法的执行情况(执行顺序和执行次数)。

3.编写Applet(大小140*60),其背景色为蓝色,画一个长方形(其填充色为pink,各边离边小于10像素)和一个在填充的长方形中左右移动的

小球(半径15)。

4. 实现一个Applet,显示一幅图片。不停地运行一个动画。

三、实验要求:

1. 必须编写成Java Applet程序;

2. 能够通过传递参数控制一种或者几种图形的绘制;

3.写出实验报告。要求记录编译和执行Java程序当中的系统错误信息提示,

并给出解决办法。(附运行界面、源代码)。

四、实验步骤:

1.(第1题)在paint()方法中,绘制init()、start()、paint()、和destroy()

方法的执行次数的直方图。

2.(第2题)在HTML文件中添加参数传递的代码:

……

在init()方法中,调用getParameter()获取由HTML传递的参数,再按照要求,在paint()方法中调用Graphics类中drawString()函数显示字符串。

3.(第3题)在paint()方法中调用Graphics类中drawString()函数时,X

坐标定义成变量(10〈=X〈=120),

4.(第4题)在init()方法中,根据指定的位置获取一系列图片类对象放入

数组,再循环显示系列图片就形成动画。

5. 运行、检查和调试以上各程序。

五、自做实验

1.编写Applet,访问并显示指定URL地址处的图像和声音资源。

2.编写Applet,访问并显示指定URL地址处的一组图像构成的动画。

3.编写Applet,接收用户输入的网页地址,并与程序中事先保存的地址相比

较,若存在则打开网页,并在新打开的浏览器窗口显示*编写一个Applet

程序,显示一个圆心在Applet的中心,半径从0到100像素不断变大的

绿色球的动画。

4.在Applet中画矩形,要求矩形做上角点坐标(20,20),高度为400*200,

上下左右边设为蓝色、矩形填充色为绿色,并在居中的位置写上文字“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字体为楷体_gb2312,大小自定。

5.自定义椭圆(或圆)的方法,画一组椭圆(最大半径200),以圆心处为参

考点,半径依次增加2个像素,圆周的颜色随机。

6.给定数组data[]={1,2,3,4}分别画出圆饼图、条形图(宽随意给定,高代

表所占百分比),颜色任意。

7.找一幅图像,显示在Applet中,要求按原图大小显示,再放大或缩小一倍

显示,或者放大显示右下部的1/4块

8.编写Applet显示字符串,显示字符串及其显示位置,字体、字体大小和颜色通过HTML文件中的参数来传递。

实验九异常处理

一、实验目的:

理解 java 语言中独特的异常处理机制;

掌握异常处理方法;

正确地使用捕获异常和声明抛弃异常的两种异常处理的方法;

理解自定义异常类的使用;

理解抛出异常和声明抛出异常的区别与联系;

二、实验内容:

1.从命令行得到5个整数,放入一整型数组,然后打印输出,要求:如果输入数据不为整数,要捕获Integer.parseInt()产生的异常,显

示“请输入整数”,捕获输入参数不足5个的异常(数组越界),显示

“请输入至少5个整数”。

2.写一个方法void sanjiao(int a,int b,int c),判断三个参数是否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如果不能则抛出异常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显示异常信息a,b,c+”不能构成三角形”,如果可以构成则显示三角

形三个边长,在主方法中得到命令行输入的三个整数,调用此方法,并

捕获异常。

3.自定义类Sanj,其中有成员 x,y,z,作为三边长,构造方法Sanj(a,b,c)

分别给x,y,z赋值,方法求面积getArea和显示三角形信息(三个边

长)showInfo,这2个方法中当三条边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时要抛出自

定义异常NotSanjiaoException,否则显示正确信息。在另外一个类中

的主方法中构造一个Sanj对象(三边为命令行输入的三个整数),显示

三角形信息和面积,要求捕获异常。

三、实验要求:

1. 通过实验掌握捕获异常和声明抛弃异常的两种异常处理的方法;

2. 程序必须能够捕获Integer.parseInt()产生的异常并作相应的处理;

3. 程序必须能够将处理的相应的信息输出出来;

4. 写出实验报告。要求记录编译和执行Java程序当中的系统错误信息提材

示,并给出解决办法。(附运行界面、源代码)。

《控制系统CAD》实验指导书

《控制系统CAD及仿真》实验指导书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系

实验一SIMULINK 基础与应用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Simulink 系统的界面、菜单、工具栏按钮的操作方法; 2、掌握查找Simulink 系统功能模块的分类及其用途,熟悉Simulink 系统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 3、掌握Simulink 常用模块的内部参数设置与修改的操作方法; 4、掌握建立子系统和封装子系统的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00 ()(0.11)(0.0011) G s s s s = ++ 应用Simulink 仿真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2.PID 控制器在工程应用中的数学模型为: 1 ()(1)()d p i d T s U s K E s T s T s N =+ + 其中采用了一阶环节来近似纯微分动作,为保证有良好的微分近似效果,一般选10N ≥。试建立PID 控制器的Simulink 模型并建立子系统。 三、 预习要求: 利用所学知识,编写实验程序,并写在预习报告上。

实验二 控制系统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时域分析 2、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频域分析 3、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4、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能观测性、能控性分析 二、 实验内容: 1、时域分析 (1)根据下面传递函数模型:绘制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在图上读标注出峰值,求出系统 的性能指标。 8 106) 65(5)(2 32+++++=s s s s s s G (2)已知两个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为1G (s)和2G (s),绘制它们的单位脉冲响 应曲线。 4 5104 2)(2 321+++++=s s s s s s G , 27223)(22+++=s s s s G (3)已知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和初始条件,绘制其零输入响应曲线。 ?? ??????????--=????? ???? ???212107814.07814.05572.0x x x x []?? ????=214493 .69691.1x x y ??? ???=01)0(x 2、频域分析 设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为1G (s)、2G (s)和3G (s),将它们的Bode 图绘制在一张图中。 151)(1+= s s G ,4 53.0)(22++=s s s G ,16.0)(3 +=s s G 3、根轨迹分析 根据下面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绘制系统根轨迹,并分析系统稳定 的K 值范围。 ) 2)(1()()(++= s s s K s H s G

测试技术试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编者:郑华文刘畅 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实验中心 2014年5月

说明和评分 1学生按照实验预约表进行实验;在实验前,需对理论教学中相关内容做做复习并对实验指导书进行预习,熟悉实验内容和要求后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不允许大声喧哗和进行与实验不相关的事情。 2进入实验室后,应遵守实验室守则,学生自己应发挥主动性和独立性,按小组进行实验,在操作时应对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有所了解,避免盲目操作引起设备损坏,在动手操作时,应注意观察和记录。 3根据内容和要求进行试验,应掌握开关及的顺序和步骤:1)不允许带负荷开机。输出设备不允许有短路,输入设备量程处于最大,输出设备衰减应处于较小。2)在实验系统上电以后,实验模块和实验箱,接入或拔出元件,不允许带电操作,在插拔前要确认不带电,插接完成后,才对实验模块和试验箱上电。3)试验箱上元件的插拔所用连线,在插拔式用手拿住插头插拔,不允许直接拉线插拔。4)实验中,按组进行试验,实验元件也需按组取用,不允许几组混用元件和设备。 4在实验过程中,在计算机上,按组建立相关实验文件,实验中的过程、数据、图表和实验结果,按组记录后,各位同学拷贝实验相关数据文件等,在实验报告中应有反应。对实验中的现象和数据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评分标准: 1)实验成绩评分按实验实作和实验报告综合评分:实验实作以学生在实验室中完成实验表现和实验结果记录文件评定,评定为合格和不合格;实验报告成绩:按照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要求,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情况评定成绩。初评百分制评定。 2)综合实验成绩评定按百分制。

【3】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_图文_百.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实验指导书 本课程设计包含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两个环节。 软件部分完成在有限的课内实验环节无法涉及到的具有综合设计性的软件实验,如中断程序设计、I/O程序设计、宏设计等。硬件部分利用伟福试验系统设计一个电子钟电路,并编制一个程序使电子钟能正常运行。通过软硬件环节的设计和调试,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动手能力,提高综合性工程素质。 总实验学时:共计2周 实验一:电话号码本设计完善 实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时:1天 适用对象:信息安全专业 实验二:显示器I/O程序设计 实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时:1天 适用对象:信息安全专业 实验三:中断程序设计 实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时:1天 适用对象:信息安全专业

实验四:发声系统设计 实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时:1天 适用对象:信息安全专业 实验五:键盘程序设计 实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时:1天 适用对象:信息安全专业 实验六:电子钟设计 实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时:5天 适用对象:信息安全专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软件实验部分要求进一步熟悉汇编语言开发环境,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并根据教师意见和讨论,完善改进课内环节所进行的实验及进行其他综合性、设计性较强的实验内容,具体如下: 1. 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环境,根据前期掌握程度,可选择Masm for windows集 成实验环境(实验室配备,或自行安装masm5.0、masm6.0、Emu8086,Tasm等,软件开发环境可由学生根据使用爱好自选。

2.根据课内实验验收时指导教师提出的意见,以及和同学讨论的结果,设计实现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电话号码本,并在设计中体现自己的工作特色,即具备和其他设计不同之处。 3. 显示器I/O程序设计,完成屏幕窗口控制程序。 要求在屏幕上开出三个窗口,它们的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坐标分别是(5,10,(15,30和(5,50,(15,70和(18,15,(22,65,如从键盘输入字符,则显示在右窗口,同时也显示在下窗口的最下面一行。若需要将字符显示于左窗口,则先按下←键,接着再从键盘输入字符,字符就会从左窗口的最下行开始显示,同时下窗口也显示出左窗口的内容。如果再按下→键,输入字符就会接在先前输入的字符之后显示出来。当一行字符显示满后,窗口自动向上卷动一行,输入字符继续显示与最低一行,窗口最高一行向上卷动后消失。 4. 中断程序设计,完成内部中断服务程序和外部中断服务程序设计。具体要求为: (1.编写一个内部中断服务程序,使其能够显示以“0”结尾的字符串(利用显示器功能调用INT 10H。字符串缓冲区首地址为入口参数,利用DS:DX传递此参数。 (2.编写一个可屏蔽的外部中断服务程序,中断请求来自8259A的IRQ0,在新的外部中断服务程序(新08H中断中,使得每55ms的中断在屏幕上显示一串信息“A 8259A Interrupt!”,显示10次后,恢复原中断服务程序,返回DOS。 5.发声系统设计,参考教材中的例9.1,利用扬声器控制原理,编写一个简易乐器程序。 要求当按下1~8数字键时,分别发出连续的中音1~7和高音i(对应频率依次为524Hz、588Hz、660Hz、698Hz、784Hz、880Hz、988Hz和1048Hz;当按下其他键时,暂停发声。如果时间允许,可在此基础上自行发挥,如增加按键功能、编辑歌曲等。

PLC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三菱)(精)

电气与可编程控制器实验指导书 实验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个重要环节.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使用所学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基本理论并获得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 一 LC控制系统实验的目的和任务实验目的 1.进行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2.巩固、加深并扩大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3.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细致踏实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将来从事生产和科学实验打下必要的基础。 4.直观察常用电器的结构。了解其规格和用途,学会正确选择电器的方法。 5.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 6.初步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使用方法及程序编制与调试方法。 应以严肃认真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踏实细致的作风对待实验课,并在实验课中注意培养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实验方法 做一个实验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实验前的准备;进行实验;实验后的数据处理、分及写出实验报告。 1.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内容、步骤,并复习有关理论知识,在实验前要能记住有关线路和实验步骤。 进入实验室后,不要急于联接线路,应先检查实验所用的电器、仪表、设备是否良好,了解各种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型号规格,熟悉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

方法,并合理选用仪表及其量程。发现实验设备有故障时,应立即请指导教师检查处理,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2. 联接实验电路 接线前合理安排电器、仪表的位置,通常以便于操作和观测读数为原则。各电器相互间距离应适当,以联线整齐美观并便于检查为准。主令控制电器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位置。联接导线的截面积应按回路电流大小合理选用,其长度要适当。每个联接点联接线不得多余两根。电器接点上垫片为“瓦片式”时,联接导线只需要去掉绝缘层,导体部分直接插入即可,当垫片为圆形时,导体部分需要顺时针方向打圆圈,然后将螺钉拧紧,下允许有松脱或接触不良的情况,以免通电后产生火花或断路现象。联接导线裸露部分不宜过长。以免相邻两相间造成短路,产生不必要的故障。 联接电路完成后,应全面检查,认为无误后,请指导老师检查后,方可通电实验。 在接线中,要掌握一般的控制规律,例如先串联后并联;先主电路后控制电路;先控制接点,后保护接点,最后接控制线圈等。 3.观察与记录 观察实验中各种现象或记录实验数据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最主要的步骤,必须认真对待。 进行特性实验时,应注意仪表极性及量程。检测数据时,在特性曲线弯曲部分应多选几个点,而在线性部分时则可少取几个点。 进行控制电路实验时。应有目的地操作主令电器,观察电器的动作情况。进一理解电路工作原理。若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断开电源,检查分析,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 注意:运用万用表检查线路故障时,一般在断电情况下,采用电阻档检测故障点;在通电情况下,检测故障点时,应用电压档测量(注意电压性质和量程;此外,还要注意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2016版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吴鸿韬

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2016年9月 目录

第一章实验要求 (1) 第二章白盒测试实践 (3) 第三章黑盒测试实践 (6) 第四章自动化单元测试实践 (7) 第五章自动化功能测试实践 (35) 第六章自动化性能测试实践 (56) 附录1实验报告封皮参考模版 (71) 附录2小组实验报告封皮参考模版 (72) 附录3软件测试计划参考模版 (73) 附录4 测试用例参考模版 (77) 附录5单元测试检查表参考模版 (81) 附录6测试报告参考模版 (82) 附录7软件测试分析报告参考模版 (87)

第一章实验要求 一、实验意义和目的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际的测试实验,使学生系统地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软件测试和软件测试过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工具,熟练掌握软件测试的流程、会设计测试用例、书写测试报告,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软件测试工作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本实验指导书共设计了2个设计型、3个验证型实验和一个综合型实验,如表1所示。设计型实验包括白盒测试实践和黑盒测试实践,验证型实验包括自动化单元测试实践、自动化功能测试和自动化性能测试实践,主要目标是注重培养学生软件测试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软件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意识。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并能运用测试工具软件进行自动化测试。综合型实验以《软件设计与编程实践》课程相关实验题目为原型、在开发过程中进行测试设计与分析,实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测试管理,完成应用软件的测试工作,提高软件测试技能,进一步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1 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内容学时实验性质实验要求 实验一白盒测试实践 4 设计必做 实验二黑盒测试实践 4 设计必做 实验三自动化单元测试实践 4 验证必做 实验四自动化功能测试实践 4 验证必做 实验五自动化性能测试实践 4 验证必做 实验六、综合测试实践课外综合选做 二、实验环境 NUnit、JUnit、LoadRunner、Quick Test Professional、VC6.0、Visual

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指导书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科学系

生物化学实验细则 为了保证生物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培养同学们掌握良好、规范的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能,特制定以下实验细则,请同学们严格遵守。 1. 实验前应提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并复习相关知识。 2. 严格按照生物化学实验分组,分批进入实验室,不得迟到。非本实 验组的同学不准进入实验室。 3. 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各位同学进入各白实验小组实验台后, 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和嬉戏,不得无故离开本实验台随便走动。 绝对禁止用实验仪器或药物开玩笑。 4. 实验中应保持实验台的整洁,废液倒入废液桶中,用过的滤纸放入 垃圾桶中,禁止直接倒入水槽中或随地乱丢。 5. 实验中要注意节约药品与试剂,爱护仪器,使用前应了解使用方法, 使用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白移动实验仪器。否则,因非实验性损坏,由损坏者赔还。 6. 使用水、火、电时,要做到人在使用,人走关水、断电、熄火。 7. 做完实验要清洗仪器、器皿,并放回原位,擦净桌面。 8. 实验后,要及时完成实验报告。 2006年1月

生物化学实验细则 (i) 目录 (2) 实验1蛋白质的沉淀、变性反应 (3) 实验2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 (6) 实验3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虽- --11实验4 凝胶过滤层析法测定蛋白质分子虽 (16) 实验5 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20) 实验6唾液淀粉酶的性质和活力测定 (24) 实验7 生物氧化与电子传递 (25) 实验8植物体内的转氨基作用 (27) 实验1 蛋白质的沉淀、变性反应 (3学时) 目的要求 1. 加深对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因素的认识。 2. 了解沉淀蛋白质的几种方法及其实用意义。 3. 了解蛋白质变性与沉淀的关系。 4. 了解蛋白质两性性质 原理 在水溶液中,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水化层和双电层而成为稳定的胶体颗粒,所以蛋白质溶液和其他亲水胶体溶液相类似。但是,蛋白质胶体颗粒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失去电荷,脱水,甚至变性,则以固态形式从溶液中析出,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的沉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1.1 实验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1.1.1 问题描述 这一部分需要简单介绍题目内容,即该实验到底要做什么。 1.1.2 算法说明 这一部分需要详细描述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算法和重要的数据结构,即该实验到底应该怎么做。 基本要求:处理问题中所用到的关键算法都要描述清楚,而不是仅描述主函数。算法和数据结构可用伪码和图示描述,不要只写源代码和注释。 1.1.3 测试结果 这一部分内容需要紧扣实习的题目类型和要求,涉及提供相应的测试方法和结果。 对于需要利用某算法解决某问题的题目,应设计并填写一张测试用例表。每个测试用例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测试输入:设计一组输入数据; (2)测试目的:设计该输入的目的在于测试程序在哪方面可能存在漏洞; (3)正确输出:对应该输入,若程序正确,应该输出的内容; (4)实际输出:该数据输入后,实际测试得到的输出内容; (5)错误原因:如果实际输出与正确输出不符,需分析产生错误的可能原因; (6)当前状态:分为“通过”(实际输出与正确相符)、“已改正”(实际输出与正确输出不符,但现在已修改正确)、“待修改”(实际输出与正确输出不符,且尚未改正)三种状态; (7)测试结果分析:需要详细解释测试策略,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算法的时空复杂度,得出自己对算法性能等方面分析的结论。 附录:源代码 源代码列在附录中,要求程序风格清晰易理解,有充分的注释,有意义的注释行少于代码的30%将不能得分。

1.2 实习作业的提交要求 每个实习项目结束后,学生按照实验报告格式和内容要求提交实验报告(打印稿)1份,与此同时提交压缩后的电子资料1份,电子资料要求按照如下方式打包: 文档夹:包括电子版的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rar 源代码文件 代码夹:源代码文件对应的可执行文件 readme.txt文件,告知如何编译源代码,生 成可执行文件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解析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 王永昌 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2015.3

实验一先进智能仪表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YS—170、YS—1700等仪表的使用; 2.掌握控制系统中PID参数的整定方法; 3.熟悉Smith补偿算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YS-1700单回路调节器与编程器的操作方法与步骤,用图形编程器编写简单的PID仿真程序; 2.重点进行Smith补偿器法改善大滞后对象的控制仿真实验; 3.设置SV与仿真参数,对PID参数进行整定,观察仿真结果,记录数据。 4.了解单回路控制,串级控制及顺序控制的概念,组成方式。 三、实验原理 1、YS—1700介绍 YS1700 产于日本横河公司,是一款用于过程控制的指示调节器,除了具有YS170一样的功能外,还带有可编程运算功能和2回路控制模式,可用于构建小规模的控制系统。其外形图如下: YS1700 是一款带有模拟和顺序逻辑运算的智能调节器,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对过程控制进行编程(当然,也可不使用编程模式)。高清晰的LCD提供了4种模拟类型操作面板和方便的双回路显示,简单地按前面板键就可进行操作。能在一个屏幕上对串级或两个独立的回路进行操作。标准配置I/O状态显示、预置PID控制、趋势、MV后备手动输出等功能,并且可选择是否通信及直接接收热偶、热阻等现场信号。对YS1700编程可直接在PC机上完成。

SLPC内的控制模块有三种功能结构,可用来组成不同类型的控制回路:(1)基本控制模块BSC,内含1个调节单元CNT1,相当于模拟仪表中的l台PID调节器,可用来组成各种单回路调节系统。 (2)串级控制模块CSC,内含2个互相串联的调节单元CNTl、CNT2,可组成串级调节系统。 (3)选择控制模块SSC,内含2个并联的调节单元CNTl、CNT2和1个单刀三掷切换开关CNT3,可组成选择控制系统。 当YS1700处于不同类型的控制模式时,其内部模块连接关系可以表示如下:(1)、单回路控制模式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2013

实 验 一 Automation Studio 的使用和基本程序编程及调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Automation Studio 的基本使用技巧和方法 2、熟悉Automation Studio 的基本命令 3、学会和掌握Automation Studio 程序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装有Automation Studio编程软件;贝加莱PLC-2003一台; 各PC机与PLC-2003通过RS232电缆连接进行通信。 详见附录一。 三、实验内容 熟悉并练习Automation Studio的使用,用选定的编程语言编制、调试控制程序。Automation Studio是贝加莱公司为其自动化控制设备PLC(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开发的一种可使用多种编程语言的PLC开发环境,如附录二所示。 1.PLC硬件配置: 根据所给实验装置,使用Automation Studio对系统硬件进行配置。 配置方法见本指导书附录B。 2.实验程序1: 使用Automation Basic或其它PLC编程语言,编制一段小控制程序,实现以下功能:利用实验装置上的第一个模拟量旋钮(电位器),来控制模拟量输

出,当旋转该电位器时,第一个模拟量输出随之变化,旋钮逆时针旋到底时(模拟量输入为最小值0),要求模拟量输出为0(光柱无显示),当旋钮顺时针旋到底时(模拟量输入为最大值32767),要求模拟量输出为最大值(光柱全显示); 同时,第二个模拟量输出的状态正好与第一个模拟量输出相反。 3.实验程序2: 使用Automation Basic或其它PLC编程语言,编制一段小控制程序,实现以下功能:利用实验装置上的两个开关,来控制模拟量输出,当接通(合上)其中一个开关(另一个应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一个模拟量输出从0开始随时间逐渐增大,达到其最大值后,再从0开始…,周而复始;当接通(合上)另一个开关时,第二个模拟量输出从0开始随时间逐渐增大,达到其最大值后,再从0开始…,同时,第二个模拟量输出从其最大值开始随时间逐渐减小,达到0后,再从其最大值开始…,周而复始。 四. 思考题 1.在Automation Studio中为什么要对PLC系统硬件进行配置? 2.为什么要为用户编制的控制程序命名? 3.为用户程序选择循环周期的原则是什么? 4.Automation Studio为用户提供多种编程语言有什么好处?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201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实验指导书 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系 2013年2月1日

目录 设计一简单计算器 (1) 设计二模拟时钟程序 (4) 设计三 24点游戏 (8) 设计四多媒体视频播放器 (11) 设计五幸运52 (14) 设计六简单画图程序 (17) 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 (20)

设计一简单计算器 一、概述 在运算过程中,通过使用计算器能减少运算量。既可以用“计算器”的标准视图执行简单的计算,也可以用其科学型视图执行高级的科学计算。用户使用“计算器”执行所有通常用手持计算器完成的标准操作。 简单计算器包括双目运算和单目运算功能。双目运算符包含基本的四则运算及乘幂功能,单目运算符包含正余弦,阶乘,对数,开方,倒数等运算。简单计算器可对输入任意操作数,包括小数和整数及正数和负数进行以上的所有运算并能连续运算,同时包含清除,退格,退出功能。简单计算器出现错误会给出相应错误提示。而且可以操作与运算按钮相对应的菜单项。 通过对简单计算器的设计,可以熟悉MFC编程,包括Visual C++在数学计算方面的知识、算法设计、对话框和控件的使用及应用程序的调试,同时对面向对象与可视化程序设计有一定的认识,并提高动手编程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 1、提出总体方案的设计思想和原理,绘制程序流程图和描述程序的功能,并说明程序的特点和难点。具体如下: 执行简单计算: (1) 键入计算的第一个数字。 (2) 单击“+”执行加、“-”执行减、“*”执行乘或“/”执行除。 (3) 键入计算的下一个数字。 (4) 输入所有剩余的运算符和数字。 (5)单击“=”。 执行科学计算:能够执行阶乘、正弦、余弦和指数运算。 2、添加相关控件,制作与用户交互性较好的应用程序界面。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详)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单容水箱液位PID整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分析分别用P、PI和PID调节时的过程图形曲线。 3、定性地研究P、PI和PID调节器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AE2000A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JX-300X DCS控制系统、万用表、上位机软件、计算机、RS232-485转换器1只、串口线1根、网线1根、24芯通讯电缆1根。 三、实验原理 图2-15为单回路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单回路调节系统一般指在一个调节对象上用一个调节器来保持一个参数的恒定,而调节器只接受一个测量信号,其输出也只控制一个执行机构。本系统所要保持的参数是液位的给定高度,即控制的任务是控制水箱液位等于给定值所要求的高度。根据控制框图,这是一个闭环反馈单回路液位控制,采用SUPCON JX-300X DCS控制。当调节方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整定调节器的参数,一个单回路系统设计安装就绪之后,控制质量的好坏与控制器参数选择有着很大的关系。合适的控制参数,可以带来满意的控制效果。反之,控制器参数选择得不合适,则会使控制质量变坏,达不到预期效果。一个控制系统设计好以后,系统的投运和参数整定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般言之,用比例(P)调节器的系统是一个有差系统,比例度δ的大小不仅会影响到余差的大小,而且也与系统的动态性能密切相关。比例积分(PI)调节器,由于积分的作用,不仅能实现系统无余差,而且只要参数δ,Ti调节合理,也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器是在PI调节器的基础上再引入微分D的作用,从而使系统既无余差存在,又能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快速性、稳定性等)。但是,并不是所有单回路控制系统在加入微分作用后都能改善系统品质,对于容量滞后不大,微分作用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对噪声敏感的流量系统,加入微分作用后,反而使流量品质变坏。对于我们的实验系统,在单位阶跃作用下,P、PI、PID调节系统的阶跃响应分别如图2-16中的曲线①、②、③所示。 图2-16 P、PI和PID调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张毅李学勤编著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2004年9月

目录 C S Y-2000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介绍 (1)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测力实验(单臂单桥) (3)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测力实验(交流全桥) (6) 实验三差动式电容传感器实验 (9) 实验四热敏电阻测温实验 (12) 实验五差动变压器性能测试 (14) 实验六霍尔传感器的特性研究 (17) 实验七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 (21)

CSY-2000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介绍 本仪器是专为《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实验而设计的,系统包括差动变压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热电偶、电容式传感器、热敏电阻、光纤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加速度计、压变式传感器、PN结温度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等传感器件,以及低频振荡器、音频震荡器、差动放大器、相敏检波器、移相器、低通滤波器、涡流变换器等信号和变换器件,可根据需要自行组织大量的相关实验。 为了更好地使用本仪器,必须对实验中使用涉及到的传感器、处理电路、激励源有一定了解,并对仪器本身结构、功能有明确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在仪器使用过程中有以下注意事项: 1、必须在确保接线正确无误后才能开启电源。 2、迭插式插头使用中应注意避免拉扯,防止插头折断。 3、对从各电源、振荡器引出的线应特别注意,防止它们通过机壳造成短路,并 禁止将这些引出线到处乱插,否则很可能引起一起损坏。 4、使用激振器时注意低频振荡器的激励信号不要开得太大,尤其是在梁的自振 频率附近,以免梁振幅过大或发生共振,引起损坏。 5、尽管各电路单元都有保护措施,但也应避免长时间的短路。 6、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将双平行梁用附件支撑好,并将实验台上不用的附件撤 去。 7、本仪器如作为稳压电源使用时,±15V和0~±10V两组电源的输出电流之和 不能超过1.5A,否则内部保护电路将起作用,电源将不再稳定。 8、音频振荡器接小于100Ω的低阻负载时,应从LV插口输出,不能从另外两个 电压输出插口输出。

数学实验课程实验指导书Word版

《数学实验》课程实验指导书 2006-4-29

目录 实验一、微积分基础 3实验二、怎样计算 5实验三、最佳分数近似值 6实验四、数列与级数 7实验五、素数 8实验六、概率 9实验七、几何变换 11实验八、天体运动 13实验九、迭代(一)——方程求解 15实验十、寻优 16实验十一、最速降线 18实验十二、迭代(二)——分形 20实验十三、迭代(三)——混沌 21实验十四、密码 22实验十五、初等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 23附表(实验报告) 24

实验一、微积分基础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1、熟悉Mathematic软件常见函数图形 2、通过作图,进一步加深对函数的理解,观察函数的性质 3、构造函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表,观察函数的变化。 二、实验内容: 1.1函数及其图象 1.2数e 1.3 积分与自然对数 1.4调和数列 1.5双曲函数 三、实验步骤 1.开启软件平台——Mathematics ,开启Mathematics编辑窗口; 2.根据各种问题编写程序文件 3.保存文件并运行; 4.观察运行结果(数值或图形); 5.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并浅谈学习心得体会 四、实验要求与任务 根据实验内容和步骤,完成以下具体实验,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问题→数学模型→算法与编程→计算结果→分析、检验和结论→心得体会) 1、1函数及图形 (1)在区间[-0.1,0.1]上作出 y = sin(x)/x 的图象,观察图象在 x = 0 附近的形状 (2)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函数y = sin(x) 和它的展开式的前几构成的多项式函数y = x-x^3/3!,y = x-x^3/3!+x^5/5! . . . 的图象,观察这些多项式函数图象对 y = sin x 的图象逼近的情况. (3)分别取n =10,20,画出函数 y = sin(2k-1)x/(2k-1),k=1,2,...,n求和} 在区间[-3PI,3PI]上的图象.当N 趋向无穷时函数趋向什麽函数? (4)别取n = 5,10,15, 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函数f(x) = sin x 与p(x) = x * (1-x^2/PI^2)*(1-x^2/(2^2*PI^2))*...*(1-x^2/n^2*PI^2))在区间[-2PI,2PI]上的图象,观察 p(x) 图象对 y = sin x的图象逼近的情况. 1、2数e 观察当n趋于无穷大时数列a n=(1+1/n)n和A n=(1+1/n)n+1的变化趋势: (1)n=10m,m=1,2,. . . ,7时的值,a n,A n观察变化趋势. (2)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三个函数地图象y=(1+1/10x)10^x , y=(1+1/10x)10^x , y=e观察当 x 增大时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作者:周兵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知识及技能的学习而开设的,它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上机实验是其主要的环节。本实验指导书是帮助同学们进行上机实验而制订的。 一、实验目的: 1.能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出一个小型软件系统。 2.在此过程中,能综合利用以前所学习的专业知识。 3.加深对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知识的理解,并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及方法,培养良好的软件开发素养。 二、面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三、先修课程: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C++语言、数据库系统概论 四、上机学时数:10学时 五、实验环境 1.单机模式 操作系统:Windows 开发工具:C++ Builder 6.0、Access 2000 六、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基本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的开发的过程与方法。 2. 基本能够完成所要求的系统。 3. 报告文档符合具体要求。 七、设计内容 题目:选课系统 1.说明:本设计选择广大学生最熟悉的选课系统最为设计任务,便于同学联系实际,学以至用。但限于具体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宜采用C++ Builder 6.0、Access 2000。 2.具体要求: 1)数据要求 所存储和查询的数据要符合本学校的具体情况,所涉及的字段至少应包括(名称可 以不同):学生姓名、学号、登陆密码、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地址、学生电话、家庭地址、教师号、教师姓名、教研室、职称、性别、教师电话、课名、课号、学 分、先行课号、课时、开课教室、人数限制、选课人数、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总 评成绩。 2)功能要求 功能至少应有:等录、查询开课情况、查询选课情况、查询成绩、选课、退课等。 3)设计要求 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及方法应符合软件工程的要求,软件能够正常运行。 八、报告

单回路控制系统实验过程控制实验指导书

单回路控制系统实验 单回路控制系统概述 实验三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实验 实验四双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实验 实验五锅炉内胆静(动)态水温定值控制实验 实验三 实验项目名称: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型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过程控制系统 实验计划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2.掌握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和投运方法。 3.研究调节器相关参数的变化对系统静、动态性能的影响。 4.了解P、PI、PD和PID四种调节器分别对液位控制的作用。 5.掌握同一控制系统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要求 本实验系统结构图和方框图如图3-4所示。被控量为中水箱(也可采用上水箱或下水箱)的液位高度,实验要求中水箱的液位稳定在给定值。将压力传感器LT2检测到的中水箱液位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在与给定量比较后的差值通过调节器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达到控制中水箱液位的目的。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

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调节器应为PI或PID控制。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实验对象及控制屏、SA-11挂件一个、计算机一台、万用表一个; 2.SA-12挂件一个、RS485/232转换器一个、通讯线一根; 3.SA-44挂件一个、CP5611专用网卡及网线、PC/PPI通讯电缆一根。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本实验选择中水箱作为被控对象。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1-1、F1-2、F1-7、F1-11全开,将中水箱出水阀门F1-10开至适当开度,其余阀门均关闭。 具体实验内容与步骤按二种方案分别叙述。 (一)、智能仪表控制 1.按照图3-5连接实验系统。将“LT2中水箱液位”钮子开关拨到“ON”的位置。 图3-4 中水箱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电气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气测试技术 实 验 指 导 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机械电子系电气工程教研室 二00六年十月

实验台组成及技术指标 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由主控台、三源板(温度源、转动源、振动源)、15个(基本型)传感器和相应的实验模板、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实验台桌六部分组成。 1、主控台部分:提供高稳定的±15V、+5V、±2V~±1OV可调、+2V~+24V可调四种直流稳压电源;主控台面板上还装有电压、频率、转速的3位半数显表。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0.4KHz~10KHz可调);低频信号源(低频振荡器)1Hz~3OHz(可调);气压源0~15kpa可调;高精度温度控制仪表(控制精度±0.5℃);RS232计算机串行接口;流量计。 2、三源板:装有振动台1Hz~3OHz(可调);旋转源0~2400转/分(可调);加热源<200℃(可调)。 3、传感器:基本型传感器包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差动变压器、电容式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磁电转速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光纤位移传感器、光电转速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Pt10O 铂电阻,共十五个。 4、实验模块部分:普通型有应变式、压力、差动变压器、电容式、霍尔式、压电式、电涡流、光纤位移、温度、移相/相敏检波/滤波十个模块。 5、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数据采集卡采用12位A/D转换、采样速度1500点/秒,采样速度可以选择,既可单采样亦能连续采样。标准RS-232接口,与计算机串行工作。提供的处理软件有良好的计算机显示界面,可以进行实验项目选择与编辑,数据采集,特性曲线的分析、比较、文件存取、打印等。 6、实验台桌尺寸为160O×8OO×280(mm),实验台桌上预留计算机及示波器安放位置。 注意事项: 1、迭插式接线应尽量避免拉扯,以防折断。 2、注意不要将从各电源、信号发生器引出的线对地(⊥)短路。 3、梁的振幅不要过大,以免引起损坏。 4、各处理电路虽有短路保护,但避免长时间短路。 5、最好为本仪器配备一台超低频双线示波器,最高频率≥1MHz,灵敏度不低于 2mV/cm。 6、 0.4~10KHZ信号发生器接低阻负载(小于100Ω),必须从L V接口引出。

操作系统_课程实验指导书

《—操作系统—》 实验指导书 洪朝群编写 适用专业:计算机(嵌入式) 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5年9 月

实验指导书前言内容要求 前言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介绍,通过学习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刻地把握这些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和培养哪些方面的技能,设置的具体实验项目,其中哪几项实验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各项实验主要了解、掌握的具体知识,训练及培养的技能。 本指导书的特点。 对不同专业选修情况说明。

实验一: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与界面 实验学时:4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并且了解Linux 界面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用vmware workstation安装Ubuntu12.10系统。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无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 五、实验条件 无 六、实验步骤 1、下载Ubuntu12.10桌面版安装镜像, https://www.doczj.com/doc/2c2880307.html,/download/desktop 2、打开vmware,建立虚拟机镜像 3、安装过程参考(“VMWare8.0安装Ubuntu12.04教程.pdf”文件),注意使用虚拟机的时候把镜像文件放在最后一个盘。 4、(可选步骤)如果本机上的wmware版本在安装系统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下载新版进行安装。https://www.doczj.com/doc/2c2880307.html,/d/FWACAQQFRTZQ?p=09122 七、思考题 Linux与Windows有何不同?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指 导 书 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7年1月

目录 1.前言 (1) 1.1指导思想 (1) 1.2设计任务 (1) 1.3参考进度 (2) 1.4成绩评定 (2) 1.5注意事项 (3) 1.6参考书目 (3) 2.个人任务 (4) 2.1 排序算法设计 (4) 2.2 应用算法设计 (4) 3 小组任务 (6) 3.1 有向图问题 (6) 3.2 最小生成树问题 (6) 3.3 关键路径问题 (6)

1.前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及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典型算法的设计思想及程序实现,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存储方案、设计出简洁、高效、实用的算法,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软件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1.1指导思想 本次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 1、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 2、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加强团队的分工与合作; 5、掌握面向实际背景思考问题的方法。 1.2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任务主要分为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两种。 个人基本任务: 在DHU-OJ平台上按要求完成“个人任务”部分的设计任务,其中选做题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小组任务: 完成“小组任务”部分的设计任务,其中选做题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1.1要求 1、每项目小组人员为3~5名。 2、每项目小组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参加人 员名单和分工,课题的目的,课题内容,需求分析、概要设计、主要代码 分析、测试结果、课题特色和创新之处、收获与体会、使用说明。 3、每人必须在完成个人任务的基础上提交个人任务的设计报告,内容包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