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个方面。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4.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目的。

5.全面调查包括统计报表和普查。

6.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7.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的每个单位必然是调查单位。

8.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选择分组标志。

9.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10.组距式分组只适合连续变量。

11.离散变量只适合于单项式分组。

12.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变量数列就是次数分配数列。

13.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可以随着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14.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降低4%,实际降低了3%,则成本降低计划的超额1%完成。

15.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16.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对象的单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17.抽样平均误差总是小于抽样极限误差。

18.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于±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

19.计算相关系数时,相关的两个变量是对等的关系。

20.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完全的依存关系。

21.在计算综合指数时,指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同度量因素必须是同一时期的。

22.如果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平均上涨5%,销售价格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不变。

23.平均指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24.时间数列中,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不等于总的定基发展速度。

25.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下降的。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及表现

C) 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规律

D) 社会经济调查、整理、分析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

2.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B)人的年龄是标志值

C)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D)人口的平均年龄是数量指标3.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状况进行了解,统计总体是( )。

A) 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 B) 每个工业企业

C) 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D) 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4.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C)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5.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产量B)单位产品成本C)销售额D)人口数6.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

A) 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B) 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C) 确定调查单位 D) 确定调查时限

7.填报单位是( )

A)调查标志的承担者B)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C)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单位D)重点单位

8.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 全国人口普查 B) 工业设备普查

C) 全国工业普查 D) 农村耕畜调查

9.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概况。这种调查属于()。

A)不连续性典型调查 B)连续性全面调查

C)连续性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10.抽样调查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 全面性原则 B) 灵活性原则

C) 随机性原则 D) 经济性原则

11.某地区进行牲畜调查,按2000年1月1日情况进行登记,呈报截止时间为2000年2月1日,则1月1日至2月1日这一时间称为( )。

A) 调查时限 B) 调查时间

C) 标准时间 D) 客观时间

12.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的区别在于()。

A)分组的任务和作用不同 B)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D)组数的多少不同

13.某企业对某所属车间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

A) 80__89% B)80%以下C)80%以下D)85%以下

90_99% 80.1__90% 80__100% 85__95%

100__109% 90.1__100% 100__110% 95__105%

110%以上 100.1__110% 110%以上 105__115%

14.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止下限的数值时,一般是( ),

A)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 将此值归入上限或下限所在的组均可D) 另行分组

15.分配数列是( )

A)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B)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

C)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D)按组距式分组的数列16.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17.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6%,这个指标是( )。

A) 比例相对指标 B) 比较相对指标

C) 结构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

18.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是超额()完成。

A)105% B)104.76% C)5% D)4.76%

19.统计中,反映标志变异程度最灵敏的变异指标是( )

A)全距B)标准差C)平均差D)变异系数

20.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σ

甲=5元,σ

=6元,则两个企

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 )

A) 甲大于乙 B) 乙大于甲 C) 甲乙相同 D) 无法判断

21.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A)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B)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

C)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D)广泛运用数学方法

22.抽样误差是指( )。

A) 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B) 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而出现的系统误差

C) 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D) 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23.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一小时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是(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整群抽样

C) 等距抽样 D) 类型抽样

24.现象之间的相关密切程度愈高,则相关系数愈接近于( )。

A) 0 B) 0.3____0.5

C) 0.8____0.9 D) ±1

25.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代表性指标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26.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0≤r≤1 B) –1

C) -1≤r≤1 D) –1≤r≤0

27.在一般情况下,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

A) 商品销售量、平均工资水平 B) 商品销售量、职工人数

C) 单位商品销售价格、职工人数 D) 单位商品销售价格、平均工资水平

28.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

A) 商品销售额指数 B) 产品产量指数

C) 商品价格指数 D) 劳动生产率水平指数

29.总指数的两种计算方式是()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D)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30.已知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在掌握其基期、报告期生产费用和个体产量指数时,编制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应采用( )。

A) 加权调和数平均指数 B)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C)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D) 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31.已知某企业4月、5月、6月、7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290人、298人、296人和301人。则该企业二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应用()计算。

A)首末折半法 B)加权平均法

C)几何平均法 D)简单平均法

32.根据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A) 几何平均法 B) 加权算术平均法

C) 首末折半法 D) 简单算术平均法

33.已知各期环比发展速度为2%、5%、6%和8%,则相应的定期增长速度的为( )。

A) (102%×105%×106%×108%)-100% B) 2%×5%×6%×8%

C) 102%×105%×106%×108% D) (2%×5%×6%×8%)-100%

34.平均发展速度是( )。

A) 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 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 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的几何平均数D) 增长速度加上100%

35.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 )。

A) 逐年增加B) 逐年减少

C) 年年保持不变D) 无法判断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A)社会性 B)大量性 C)总体性

D)同质性 E)变异性

2.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平均工资 B)劳动生产率 C)单位产品成本

D)人口总数 E)资金利税率

3.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

A) 机床台数 B) 学生人数 D) 耕地面积

D) 粮食产量E) 汽车产量

4.普查是一种( )。

A) 专门组织的调查 B) 连续性调查

C) 不连续调查 D) 全面调查 E) 非全面调查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有( )。

A) 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 B) 人口普查

C)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D) 农产量调查

E) 城市零售商店销售情况调查

6.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职工按文化程度分 B)固定资产按用途分组

C)工人按工资分组 D)学生按性别分组

E)企业按生产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7.下列哪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

A) 工人按出勤率分组 B) 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C) 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 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E) 人口按年龄分组

8.在次数分配数列中,( )。

A) 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 B) 各组的频率大于0

C) 频数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

D) 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

E) 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

9.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人口密度

C)每个职工的平均工资 D)每人的平均年龄

E)资金利润率

10.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包括( )。

A) 重复抽样 B) 简单随机抽样 C) 不重复抽样

D) 等距抽样 E) 类型抽样 F) 整群抽样

11.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单位数的多少取决于( )。

A) 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B) 允许误差的大小

C) 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 D) 总体参数的大小

E) 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

1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

A) 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B) 抽样的组织形式

C) 抽取样本的方法 D) 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E) 抽样单位数的多少

13.工人工资(元)倚劳动生产率(千元)变化的回归方程为:y=50+80x。这意味着()

A) 劳动生产率为1000元时,工资为130元

B) 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000元时,工人工资提高80元

C) 劳动生产率增加1000元时,工人工资提高130元

D) 劳动生产率等于1000元时,工人工资为80元

E) 当月工资为210元时,劳动生产率为2000元

14.直线回归分析中( )。

A) 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 B)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C) 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 D) 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

E) 对于没有明显关系的两变量可求得两个回归方程

15.直线回归方程y c =a +bx 中的b 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 )。

A) 可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 B) 可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

C) 可确定两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 D) 可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E )可确定当自变量的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值

16.指出下列公式中的质量指标指数公式( )。 A) 001

0q p q p ∑ B) 1

011q p q p ∑ C) 0111q p q p ∑ D)

∑∑p K q p q p 1

111 E)∑∑0000q p q p K q

17.反映平均指标变动的指数有( )。

A) 可变构成指数 B) 固定构成指数 C) 算术平均数指数

D) 调和平均数指数 E) 结构影响指数

18.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是( )。

A) 同度量作用 B) 比较作用 C) 权数作用

D) 稳定作用 E) 平衡作用

19.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 )。

A )算术平均法

B )几何平均法

C )方程式法

D )调和平均法

E )加权平均法

20.指出下列数列哪些属于时期数列( )。

A) 某商店各月末的商品库存量 B) 某商店各月的销售额

C) 某地区历年的人口出生数 D) 某企业历年工伤死亡数

E) 某企业各年年底在册职工人数

四.填空题

1.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标志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则总体是_________,总体单位是________ 。

5.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根据分组标志的多少,统计分组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次数分配数列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要素组成的。

9.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0.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

11.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共同影响。

12.根据抽样的方式不同,抽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

13.总体参数的估计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14.抽样推断主要包括两项内容,即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5.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的形式分,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按相关的方向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6.完全相关即____________,相关系数为__________。

17.在回归分析中,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其中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指数按其所表明的指标性质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

19.平均指数有两种形式,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0.平均发展速度是对各期_________速度求平均的结果,它也是一种___________平均数。

21.平均发展速度又称_____________,它是从__________上说明现象总体在某一时间内发展的一般水平。

五.简答题

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

2.简述品质标志与质量指标的关系。

3.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4.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优越性。

5.简述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

6.什么是统计分组?有哪些分类?

7.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8.简述变量分组的含义、作用及方法。

9.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

10.简述平均指标与强度指标的区别。

11.简述强度指标与其他相对指标的区别。

12.简述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

13.简述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14.为什么要计算变异指数?

15.抽样误差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6.抽样推断有哪些基本特点?

17.什么是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有何不同?

18.简述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关系。

19.简述回归方程中a、b的经济含义。

20.一般情况下,在编制综合指数时应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

21.平均数指数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

22.简述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23.简述逐期增长量与累积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的关系。

六.计算题

1.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

57 89 49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81 67 81 54 79 8795 76 71 60 9065 7672 70 8685 89 89 64 57 83 81 78 87 72 61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

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要求:

(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方法的类型;分析本班学生考试情况。

试指出哪一年的总平均成本高,为什么?

3.某地区商业局下属20个零售商店,某月按零售计划完成百分比资料分组如下:

4.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具有代表性。

5.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资料如下:

6.某学校进行一次英语测验,为了解学生和考试情况,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所得资料如下:

(2) 试以0.9545的可靠程度估计该校学生成绩在70分以上的学生所占比重的区间范围。

7.从一批袋装食品中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50包检查,结果如下:

要求:试以0.9545的概率(t =2)估计该批食品平均每包重量的区间范围。

8.某厂为了解消费者对本厂新推出的化妆品的喜欢程度,随机抽取了500名消费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喜欢该化妆品的有205人,以0.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消费者中喜欢这一化妆品的比率区间范围。(t =2)

9.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0件产品中抽取200件,其中合格品195件。要求:以0.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t =2)对该批产品合格品量进行区间估计。

10.为研究产品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某公司对所属6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设产品销售额自变量为x (万元),销售利润为因变量y (万元),调查资料经初步整理和计算,结果如

下:225=∑x 98232

=∑x 13=∑

y 7.362=∑y 593=∑xy 要求:(1)计算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相关系数。

(2)配合销售利润对销售额的直线回归方程。

11.某地区1996年____2000年个人消费支出和收入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

(2)配合消费支出对个人的直线回归方程。

12

试计算:(1)总产值指数及总产值增加的绝对值。

(2)出厂价格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增加的总产值。

要求:计算两种商品的销售额指数,并分析销售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15.已知某市基期社会商品零售额为8600万元,报告期比基期增加4290万元,零售物价指数上涨11.5%。试推算该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变动中由于零售价格和零售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绝对值。

16.某企业资料如下:

试计算:(1)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2)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

17.某地区1995年人口数为10.1千万,2000年该地区人口数为11.3千万,试问在这期间,该地区人口平均增长率为多少?如果按个人口平均增长率速度发展,则在2010年该地区人口数将达到多少?

18.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

要求:(1)列表计算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要求:(1)计算第二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2)计算二季度劳动生产率。

(2)计算该企业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化肥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C 4C 5B 6A 7B 8C 9C 10C 11A 12C 13C 14B

15C 16A 17C 18D 19B 20D 21B 22C 23B 24D 25C 26C 27C 28B 29B 30B 31D 32C 33A 34C 35A

三.多项选择题

1ACE 2ABCE 3ABE 4ACD 5CE 6ABD 7ACDE 8BCE 9ABE 10BDEF 11ABCE 12BCDE 13AB 14ABDE 15ABE 16BD 17ABE 18AC 19BC 20BCD

四.填空题

1.统计理论统计实践

2.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3.品质标志 数量标志

4.企业全部产品 每一件产品

5.准确性 及时性

6.连续调查 不连续调查 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

7.简单分组 复合分组

8.总体按某标志分的组 各组的单位数

9.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单体单位总量 单体标志总量

10.无名数 有名数

11.各组标志值 权数

12.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13.点估计 区间估计

14.抽样推断 假设检验

15.线性相关 非线性相关 正相关 负相关

16.函数关系 ±1

17.随机 可控制的

18.总指数 个体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 质量指标指数

19.算术平均数指数 调和平均数指数

20.环比发展 序时平均

21.序时平均数 动态

五.简答题:略

六.计算题

1.略:

2.98年平均成本19.41元 99年平均成本24.42元。

3.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为104.09%。

4.(1)平均日产量为29.5,标准差为8.986

(2)乙小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的代表性低于甲小组日产量的代表性。

5.乙品种平均亩产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较有推广价值。

6.(1) 该校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的区间范围为:74.32――78.87。

(2) 该校学生考试的学生成绩在70分以上的学生比重区间范围为:60.84%__79.16%

7.该批食品平均每包重量的区间范围为:101.88____103.72克。

8.以0.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消费者中喜欢这一化妆品的比率区间范围为:36.6%____45.4%。

9.以0.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批产品合格品量区间为:19060____19940件。 10.

(1)()[]()[]9703.02222=∑-∑∑-∑∑∑-∑=y y n x x n y

x xy n r

(2)回归方程为:x y c 0761.06871.0+-=

11.

(1) ()()9872.02222=---=

∑∑∑∑∑∑∑y y n x x n y x xy n r

(2) 回归方程为:x y 1688.19976.20+-=

12. 相对数分析:110.1% = 96.37% ×114.2%

绝对数分析:10000 = -4100 + 14100 (元)

13. (1)总产值指数=114.97%

总产值增加的绝对值=107(万元)

(2)出厂价格指数=%6.109

由于价格变化增加的总产值=822-750=72(万元)

14.相对数分析:129.09%=118.33%×109.09%

绝对数分析:640 = 440 + 200 (万元)

15.相对数分析:149.9%=111.5%×134.4%

绝对数分析:4290 = 2961 + 1329 (万元)

16.(1)月平均劳动生产率=3333.33元/人

(2)季劳动生产率=10000元/人

17.该地区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27%。

2010年该地区人口数将达到14.1436千万人。

18.(1)略。

平均增长量=223.5(万斤)

(2)平均发展速度=166.43%

19.(1)月平均劳动生产率=1142.86元/人

(2)季劳动生产率=3428.57元/人

20. (1)略。 (2) %1.31300125.3491150=-=-=

-n n a a x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 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 — 70分为及格,70 — 80分为中,80 — 90 分为良,90 — 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 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 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价格(元/斤)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量(万斤) 品种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 X m 5.5 1.375 (元 /斤) m/x 4 乙市场平均价格 X xf 5.3 1.325 (元 / 斤) f 4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3.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 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及计算分析

计算分析题解答参考 1.1.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计算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量/计划产量=733/(198/0.9+315/1.05+220/1.1) =101.81% 平均单位产量成本 X=∑xf/∑f=(15*198+10*315+8*220)/733 =10.75(元/件) 1.2.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试分别计算该企业产品98年、99年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该企业98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x=∑xf/∑f=(25*1500+28*1020+32*980)/3500 =27.83(元/件) 该企业99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x=∑xf /∑(m/x)=101060/(24500/25+28560/28+48000/32) =28.87(元/件) 年某月甲、乙两市场三种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1.3.1999 解:三种商品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xf/∑f=(105*700+120*900+137*1100)/2700 =123.04(元/件) 三种商品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m/∑(m/x)=317900/(126000/105+96000/120+95900/137) =117.74(元/件) 2.1.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22件,标准差为 3.5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

试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中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X 甲=22件 σ甲=3.5件 ∴V 甲=σ甲/ X 甲=3.5/22=15.91% 列表计算乙组的数据资料如下: ∵x 乙=∑xf/∑f=(11*10+14*20+17*30+20*40)/100 =17(件) σ乙= √[∑(x-x)2 f]/∑f =√900/100 =3(件) ∴V 乙=σ乙/ x 乙=3/17=17.65% 由于V 甲<V 乙,故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2.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的资料如下: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确定哪一个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解:∵x 甲=998斤 σ甲=162.7斤 ∴V 甲=σ甲/ x 甲=162.7/998=16.30% 列表计算乙品种的数据资料如下: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 一、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或错误的符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 1、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 4、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 6、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 7、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 8、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 属于非全面调查。( ) 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 1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 1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 13、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 14、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 15、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 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 16、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 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 17、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 18、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 19、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 2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 21、抽样平均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抽样平均误差,也 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 22、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 23、 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 24、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 25、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 与估计值y c 的平均误差程度( ) 26、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 )。 27、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 28、在单位成本指数0111 p q p q ∑∑中,∑11p q —∑01p q 表示单位成本增减的绝对额( ) 。 29、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 30、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 31、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 32、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33、若将1990-199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 数列.( ) 34、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 比增长速度积.( )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统计学》试题库 第一章: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学和统计资料的统一体,统计资料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推断法和综合指标法。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个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其数值变化是否连续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 数、企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在 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 11、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 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1. 见教材P402 2. 见教材P402-403 3. 见教材P403-404 第三章 综合指标 1. 见教材P432 2. %86.12270 25 232018=+++= 产量计划完成相对数 3. 所以劳动生产率计划超额%完成。 4. %22.102% 90% 92(%)(%)(%)=== 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未完成计划,还差%完成计划。 5. %85.011100%8% 110% 1=?++==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计划完成数;所以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标因为,计划完成程度指%105%103= = 1.94%%94.101% 103% 105,比去年增长解得:计划完成数==()得出答案)将数值带入公式即可以计算公式, 上的方程,给大家一个很多同学都不理解也可以得出答案,鉴于(根据第三章天)。 个月零天(也即是个月零(月)也就是大约)(上年同季(月)产量达标季(月)产量超出计划完成产量 达标期完成月数计划期月数超计划提前完成时间达标期提前完成时间完成计划的时间万吨。根据公式:提前多出万吨,比计划数万吨产量之和为:季度至第五年第二季度方法二:从第四年第三PPT PPT 6868825.8316-32070 -7354-60--3707320181718=+=+=+==+++()天完成任务。个月零 年第四季度为止提前(天),所以截止第五)(根据题意可设方程:万吨完成任务。天达到五年第二季度提前万吨。根据题意,设第万吨达到原计划,还差万吨产量之和为:季度至第五年第一季度方法一:从第四年第二6866891 -91*20)181718(1916707016918171816=++++=+++x x x

统计学计算题

统计学计算题 27、【104199】(计算题)某班级30名学生统计学成绩被分为四个等级:A .优;B .良;C .中;D .差。结果如下: B C B A B D B C C B C D B C A B B C B A B A B B D C C B C A B D A A C D C A B D (1)根据数据,计算分类频数,编制频数分布表; (2)按ABCD 顺序计算累积频数,编制向上累积频数分布表和向下累计频数分布表。 【答案】 28、【104202】(计算题)某企业某班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根据上表指出: (1)上表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 (2)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 (3)计算组距、组中值、频率。 【答案】(1)该数列是等距式变量数列。 (2)变量是日产量,变量值是50-100,下限是,、、、、9080706050上限是,、、、、10090807060次数是111625199、、、、; (3)组距是10,组中值分别是 9585756555、、、、 ,频率分别是13.75%31.25%.20%23.75%11.25% 、、。 29、【104203】(计算题) 甲乙两班各有3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如下: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甲乙两班考试成绩分类的对比条形图; (2)比较两班考试成绩分布的特点。 【答案】 乙班学生考试成绩为优和良的比重均比甲班学生高,而甲班学生考试成绩为中和差的比重比乙班学生高。因此乙班学生考试成绩平均比乙班好。两个班学生都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即考试成绩为良和中的占多数,而考试成绩为优和差的占少数。 30、【104205】(计算题)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根据下面一组体重身高数据绘制散点图,说明这种关系的特征。 体重(Kg ) 50 53 57 60 66 70 76 75 80 85 身高(cm ) 150 155 160 165 168 172 178 180 182 185 【答案】散点图: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 1.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 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2.统计研究的过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四个阶段。 () 3.统计数据误差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4.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 5.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参数。() 6.如果数据呈左偏分布,则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关系为:均值<中位数< 众数。() 7.通过散点图可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 8.所有可能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均值。() 9.影响时间序列的因素可分为: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波动和不规则变 动四种。() 10.狭义的统计指数是用来说明那些不能直接加总的复杂现象综合变动的一 种特殊相对数。() 二、单项选择题 1.为了估计全国高中生的平均身高,从20个城市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在该项研究中样本是()。 A 100所中学 B 20个城市 C 全国的高中生 D 100所中学的高中生 2.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的2005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这一数据属于()。 A 分类数据 B 顺序数据 C 截面数据 D 时间序列数据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50以下。又知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7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A 24 B 25 C 26 D 27 4.两组数据相比较()。 A 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 B 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就小 C 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 D 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就小 5.在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数的是()。 A 产量指数 B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C 生产工时指数 D 销售量指数 6.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为()。 A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和 B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C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 D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加1(或100%) 7.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A 1.8% B 2.5% C 20% D 18% 8.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标准差降低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样本容量需要扩大到原来的()。 A 2倍 B 3倍 C 4倍 D 5倍 9.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A 低度相关关系 B 完全相关关系 C 高度相关关系 D 完全不相关 10.合理施肥量与农作物亩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A 函数关系 B 相关关系 C 没有关系 D 正比例关系 11.在回归分析中,描述因变量y如何依赖自变量x和误差项 的方程称为()。 A 回归方程 B 回归模型 C 估计的回归方程 D 理论回归方程 12.平均指标是用来反映一组数据分布的()的指标。

统计学计算题答案..

第 1 页/共 12 页 1、下表是某保险公司160名推销员月销售额的分组数据。书p26 按销售额分组(千元) 人数(人) 向上累计频数 向下累计频数 12以下 6 6 160 12—14 13 19 154 14—16 29 48 141 16—18 36 84 112 18—20 25 109 76 20—22 17 126 51 22—24 14 140 34 24—26 9 149 20 26—28 7 156 11 28以上 4 160 4 合计 160 —— —— (1)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上累计频数; (2)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下累计频数; (3)确定该公司月销售额的中位数。 按上限公式计算:Me=U- =18-0.22=17,78 2、某厂工人按年龄分组资料如下:p41 工人按年龄分组(岁) 工人数(人) 20以下 160 20—25 150 25—30 105 30—35 45 35—40 40 40—45 30 45以上 20 合 计 550 要求:采用简捷法计算标准差。《简捷法》 3、试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某旅游胜地2004年平均旅游人数。P50 表:某旅游胜地旅游人数 时间 2004年1月1日 4月1日 7月1日 10月1日 2005年1月1 日 旅游人数(人) 5200 5000 5200 5400 5600 4、某大学2004年在册学生人数资料如表3-6所示,试计算该大学2004年平均在册学生人数. 时间 1月1日 3月1日 7月1日 9月1日 12月31日 在册学生人数(人) 3408 3528 3250 3590 3575

统计学计算题整理

: 典型计算题一 1、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 36== ∑∑ f f x x (元) 点评: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

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 2、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是1991年的105%,1992年实际产值是1991的的1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110% 105% 116=== 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即199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 110%,超额完成计划10%。 点评: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 3、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是1991年的95%,实际单位成本是1991年的90%,问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 %74.94% 95% 90==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即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 94.74%,超额完成计划5.26%。 点评:本题是“含基数”的相对数,直接套用公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4、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比91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110% 51% 161=++= 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5、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比1991年降低5%,实际降低10%,问1992年单位成

统计学综合测试及答案

精心整理 综合练习(二) 一.判断题: 1.所谓序时平均数就是将同一总体的不同时期的平均数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 2.发展水平就是时间数列中的每一项指标的数值,又称发展量。(√) 3.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 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4.季节变动指的就是现象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一种有规律的变动。(×) 5. 6. 7. 8. 9. 10. 二. 1. C. 2. A. 3. 4. 5. 6. (D 7. C.各期发展水平. D.平均增长速度. 8.平均发展速度是(C) 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的几何平均数. D.增长速度加上100%. 9.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C) 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 10.若要观察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变动的基本趋势,需要测定现象的(C). A.季节变动. B.循环变动. C.长期趋势. D.不规则变动.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现象侧重于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BDE ).

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商品销售量. C.垦荒造林数量. D.居民消费支出状况. E.产品产量. 2.下列哪些属于序时平均数( ABDE ) 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 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 C.某企业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 D.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 E.某地区近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增长速度. 3.增长1%的绝对值( AD ) A.等于前期水平除以100. B.等于逐期增长量除以环比增长速度. C.等于逐期增长量除以环比发展速度. D.表示增加1%所增加的绝对量. E.表示增加1%所增加的相对量. 4.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BDE ). A. 5. 6. 7. . 8. A. D. 9. A. D. 10. A. D. 样调查资料。③综合指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差具有一定的经济内容,即说明由于指数化因素变动带来的价值总量指标的增减量,而平均指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差却不具有价值总量指标增减的经济内容。特别是采用固定权数的平均指数,只有相对数的意义。因此,纵然平均指数有许多优点,也不能完全取代综合指数的应用。 2.平均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的计算原理有何不同?各适用于哪些现象? 几何平均法(水平法)和代数平均法(累计法或方程式法) 几何平均法侧重于考察最末一年发展水平,按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最末一年发展水平,等于最末一年的实际水平;几何平均法的实质是要求从最初水平出发,按所求的平均发展速度发展,计算出的末期水平应等于实际末期水平。适用预测目标发展过程一贯上升或下降,且逐期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统计学》计算题型与参考答案

《统计学》计算题型 (第二章)1.某车间40名工人完成生产计划百分数(%)资料如下:9065 100 102 100 104 112 120 124 98 110110 120 120 114 100 109 119 123 107 110 99 132 135 107 107 109 102 102 101 110 109 107 103 103 102 102 102 104 104 要求: (1)编制分配数列;(4分) (2)指出分组标志及其类型;(4分) (3)对该车间工人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2分) 解答: (1)

(2)分组标志:生产计划完成程度 类型:数量标志 (3)从分配数列可以看出,该计划未能完成计划的有4人,占10%,超额完成计划在10%以内的有22人,占55%,超额20%完成的有7人,占17.5%。反映该车间,该计划完成较好。 (第三章)2.2005年9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农贸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8分)并分析说明原因。(2分) 解答: (1)x 甲=∑∑m x m 1=24 8.41 6.36.314.24.21246.34.2?+?+?++=30/7=4.29(元) x 乙= ∑∑f xf = 1 241 8.426.344.2++?+?+?=21.6/7=3.09(元) (2)原因分析:甲市场在价格最高的C 品种成交量最高,而乙市场是在最低的价格A 品种成交量最高,根据权数越大其对应的变量值对平均数的作用越大的原理,可知甲市场平均价格趋近于C ,而乙市场平均价格却趋近于A ,所以甲市场平均价格高于乙市场平均价格。

统计学计算题

第二章 六、计算题. 1.下面是某公司工人月收入水平分组情况和各组工人数情况: 月收入(元)工人数(人) 400-500 20 500-600 30 600-700 50 700-800 10 800-900 10 指出这是什么组距数列,并计算各组的组中值和频率分布状况。 2.抽样调查某省20户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单位:百元)如下: 88 77 66 85 74 92 67 84 77 94 58 60 74 64 75 66 78 55 70 66 ⑴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分组整理并编制频数分布数列 ⑵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答:⑴⑵

第三章 六、计算题. 要求:⑴填满表内空格. ⑵对比全厂两年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好坏。 ⑵该企业2005年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为110.90%,而2006年只有102.22%,所以2005年完成任务程度比2006好。 ⒉某工厂2006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1080万吨,实际完成计划的110%,2006年计划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8%,试计算2006年实际总产值为2005年的百分比? 解:118.8% 3.某种工业产品单位成本,本期计划比上期下降5%,实际下降了9%,问该种产品成本

计划执行结果? 解:95.79% 4.我国“十五”计划中规定,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钢产量规定为7200万吨,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⑴钢产量“十五”计划完成程度; ⑵钢产量“十五”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多少? 解:⑴102.08%;⑵提前三个月 5.某城市2005年末和2006年末人口数和商业网点的有关资料如下: 计算:⑴平均每个商业网点服务人数; ⑵平均每个商业职工服务人数; ⑶指出是什么相对指标。 ⑶上述两个指标是强度相对指标。 6.某市电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 第一章: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学和统计资 料的统一体,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 法、统计推断法和综合指标 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设计、调查、整 理和分析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个 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其数值变化是否连续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所受影响因素不 同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 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 志和不变标志。 11、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 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 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2014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某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生产率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计划执行结果仅提高4%,则劳动生产率的任务仅实现一半。(错) 2、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错) 3、制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错) 4、正相关指的就是因素标志和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错) 5、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反映出来。(对) 6.上升或下降趋势的时间序列,季节比率大于1,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时,由于季.的影响使实际值高于趋势值,(对) 7.特点是“先对比,后综合。”(错 8.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尾折半的方法。( 错) 9.均数指数的计算特点是:先计算所研究对象各个项目的个体指数;然后将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总指数。( 错) 10.和样本指标均为随机变量。( 错) 11.距数列中,组数等于数量标志所包含的变量值的个数。(对) 12.中值是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错) 13.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14.变异度指标越大,均衡性也越好。( 对) 15.于资料的限制,使综合指数的计算产生困难,就需要采用综合指数的变形公式平均数指数。( 错) 16.计量是随机变量。(对) 17.数虽然未知,但却具有唯一性。(错) 18.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19.以经常进行,所以它属于经常性调查(错) 20.样本均值来估计总体均值,最主要的原因是样本均值是可知的。()答案未 21.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个体。(错) 22.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个体的。(对) 23.志表明个体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错) 24.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25.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错) 26.标及其数值可以作为总体。(错) 27.润这一标志可以用定比尺度来测定。(错) 28.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55分,78分,82分,96分,这4个数字是数量指标。(错) 29.术学派注重对事物性质的解释,而国势学派注重数量分析。(错) 30.是统计研究现象总体数量的前提。(对) 31.析中,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分水平法和方程两种。(错) 32.数值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同理,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对 33.志是总体同质性特征的条件,而不变标志是总体差异性特征的条件。(错) 34.度具有另外三种尺度的功能。(对) 35.民旅游意向的问卷中,“你最主要的休闲方式是什么?”,这一问题应归属于事实性问题

统计学计算题

统计学计算题整理

————————————————————————————————作者:————————————————————————————————日期:

: 典型计算题一 1、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商品规格 销售价格(元) 各组商品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重 (%) 甲 乙 丙 20---30 30---40 40---50 20 50 30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 商品规格 销售价格 (元) 组中值 (X ) 比重(%) ()∑f f/ x ()∑f f/ 甲 乙 丙 20---30 30---40 40---50 25 35 45 20 50 30 5.0 17.5 13.5 合计 -- -- 100 36.0 36== ∑∑ f f x x (元) 点评: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

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 2、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是1991年的105%,1992年实际产值是1991的的1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110% 105% 116=== 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即199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 110%,超额完成计划10%。 点评: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 3、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是1991年的95%,实际单位成本是1991年的90%,问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 %74.94% 95% 90==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即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 94.74%,超额完成计划5.26%。 点评:本题是“含基数”的相对数,直接套用公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4、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比91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110% 51% 161=++= 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5、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比1991年降低5%,实际降低10%,问1992年单位成

统计学-复习试题(含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对于未分组的原始数据,描述其分布特征的图形主要有( ) A. 直方图和折线图 B. 直方图和茎叶图 C. 茎叶图和箱线图 D. 茎叶图和雷达图 2. 在对几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使用的统计量通常是( ) A. 异众比率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离散系数 3. 从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0的总体中,抽出一个50=n 的简单随机样本,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分别为( )A. 100和 2 B. 100和0.2 C. 10和1.4 D. 10和2 4. 在参数估计中,要求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评价统计量标准之一是使它与总体参数的离差越小越好。这种评价标准称为( )A. 无偏性 B. 有效性 C. 一致性 D. 充分性 5. 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求出的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 ) A. 以95%的概率包含总体均值 B. 有5%的可能性包含总体均值 C. 一定包含总体均值 D. 可能包含也可能不包含总体均值 6. 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7. 在回归模型 εββ++=x y 10中,ε反映的是( ) A. 由于x 的变化引起的y 的线性变化部分B 由于y 的变化引起的x 的线性变化部分 C. 除x 和 y 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 的影响D 由于x 和y 的线性关系对y 的影响 8.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多重共线性是指模型中( ) A.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相关B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无关 C 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相关 D 因变量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相关 9. 若某一现象在初期增长迅速,随后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则以K 为增长极限。描述该类现象所采用的趋势线应为( )A. 趋势直线 B. 指数曲线 C. 修正指数曲线 D. Gompertz 曲线 10. 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 ) A. 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B 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C 居民购买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D 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二.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解释总体与样本、参数和统计量的含义。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 2. 简述移动平均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解释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 三. (20分)一种产品需要人工组装,现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组装方法。为比较哪种方法更好,随机抽取10个工人,让他们分别用三种方 (1) 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评价组装方法的优劣?试说明理由。 (2) 如果让你选择一种方法,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试说明理由

(完整版)统计学复习题答案

一、主要术语 描述统计 ....: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推断统计 ....: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观测数据 ....: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实验数据 ....: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异众比率 ....: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率。 四分位差 ....:也称为内距或四分间距,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之差. 。 显著性水平 .....:假设检验中发生第Ⅰ类错误的概率,记为 P-.值.:也称观察到的显著性水平或实测显著性水平,是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出来的概率。 拟合优度检验 ......:根据样本观测结果与原假设为真条件下期望结果的吻合程度,来检验总体是否服从某种分布。一般地,可以用于任何假设的概率分布。 独立性检验 .....:检验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多个总体比例差异检验 ..........:检验多个总体比例是否都相等。 消费者物价指数 .......:又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 .......:反映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股票价格指数 ......:是反映某一股票市场上多种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相对 二.简答和计算P41—P42: 2.2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概率抽样,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的特点: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和整群抽样。非概率抽样的特点:方便抽样、定额抽样、立意抽样、滚雪球抽样和空间抽样。 2.6你认为应当如何控制调查中的回答误差? 回答误差是指被调查者接受调查时给出的答案与实际不符。导致回答误差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理解误差、记忆误差及意识误差。 调查一方在调查时可协助被调查者一方共同完成调查,被调查方不了解的调查方可帮助解释、阐明,这样可减少误差。 2.7怎样减少无回答?请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你所考虑到的减少无回答的具体措施。 可通过优选与培训采访人员、加强调查队伍管理、准确定位调查对象、保证问卷的送达率等加以预防,采取物质奖励、消除疑虑、提前告知和事中提醒等加以控制,采用多次访问、替换被调查单位、随机化回答技术等方法来降低无回答率。 2.8如何设计调查方案? 第一步:确定调查目的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第三步: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第四步:调查表格和问卷的设计 第五步: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方法等

统计学计算题答案

2 1、下表就是某保险公司160名推销员月销售额得分组数据。书p26 <1)讣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得向上累讣频数; <2)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得向下累讣频数; (3)确定该公司月销售额得中位数。 按上限公式讣算:Me=U- =18-0、22=17, 78 、某厂工人按年龄分组资料如下:p41 3、试根据表中得资料计算某旅游胜地2004年平均旅游人数。P 50 解:该地全年平均旅游人口数为: + 5000 + 5200 + 5400 + H = 二 ---- J = 5250人 2004年平均在册学生人数、 解=则该地区该年的平均在册人数为: 34(用+ 352"*2 严2心2孤 4+325() + 359()x2+359()+357. 今 = 3472 人 5-1 2 2 2+4十2+4

5、已知某企业2004年非生产人员以及全部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所示,求该企业第四季度非生产人员占全部职工人 数得平均比重。 表:某企业非生产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比重 —hy + Z>2 + ? ? ? + — b 鶴 —X1000 +1050 +1070 H —x 1108 --------- 2 --------- = 1058 (人) h = 2 -------------------- 2_ = 2 n — 1 - = 2 = ^22_ = 19.57% Z> 105 名 6、根据表中资料填写相应得指标值。 表:某地区1999^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计?算表 表4T1 某地区1999-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计算表 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计算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外,确时为了避免 ?节变动的影响,还需计算年距发展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木期发展水平 年距发展邃度■纳洞期发展水平 〔4-16) 7、根据表中资料计算移动平均数,并填入相应得位置。P61 —tz - + iZ - + ??? + —CI — X 200 + 206 + 206 + — x 218 ;=2_LJ ------------------- 二=2 ---------------------------- 2— = 207(人) ft 4-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