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治疗学基本知识点

药物治疗学基本知识点

药物治疗学基本知识点
药物治疗学基本知识点

1.药物治疗具有必要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规范性

2.药物治疗的适度性原则

?药物适度治疗是指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基础上从病情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循证医学为依据,选择适度的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过度治疗是指超过疾病治疗需要,使用大量的药物,而且没有得到理想效果的治疗,表现为超适应证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无病用药、轻症用重药等,以病因不明或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而又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最为常见。

?造成治疗过度的原因:A.患者求医心切B,虚假广告泛滥,患者受诱惑C.为减少医疗纠纷,导致部分医务人员有意识地采取一些保护性的过度用药行为,处方追求“大而不全”,也有个别医务人员或医疗单位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开大处方、贵处方。

?治疗不足:一是剂量不够,达不到有效的治疗剂量,二是疗程太短,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原因有:A.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依从性差,未能坚持治疗B.患者收入低,又没有相应的医疗保障,导致无力支付C,一些安全有效的廉价药因利润低,企业停止生产而缺货。

3.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明确诊断——确定治疗目标——选择治疗方案——开始治疗——

监测、评估和干预

4.药物选择的原则:安全、有效、经济、方便。

5.治疗阈:产生最小治疗效应的血药浓度治疗上限:机体出现耐受的不良反应时的

血药浓度。治疗窗:治疗阈与治疗上限之间的范围

6.处方是由取得了处方权的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

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具有经济上、技术上和法律上的意义。

?处方由前记、正文和后记构成,麻醉药品处方——淡红色,急症处方——淡黄色,儿科处方——淡绿色,普通处方——白色。

?处方中每个药物占一行,药名在左,剂量在药名的右边,除法定或协定制剂外,应写明药物的浓度。普通内服药品一般为3日剂量,慢性病为不超过2周剂量,最多不超过1个剂量,医疗用毒性药品不得超过2日极量,一类精神药品不超过3日剂量,二类精神药品不得超过7日剂量

7.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基本内容:药物的疗效——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使用——

告诫患者(什么情况下不应再服用此药物,不要超过的最大剂量,为何需要全程服药)——关于复诊(何时复诊,哪些情况下不必复诊,哪些情况下要提前复诊,下次复诊时医师需要了解什么信息)——确定沟通效果。

8.药物不良反应: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者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

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药物不良事件:指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6种):

?A型: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该类反应主要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过强所致,通常与剂量有关,特点是可以预测,在人群中的发生率高,死亡率低,如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B型:剂量不相关性反应,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特点是与用药剂量无关,难以预测,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如大多数药物过敏反应。

?C型:剂量和时间按依赖性不良反应,发生缓慢,与剂量逐渐累积相关,发生率低,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抑制

?D型:时间依赖的迟发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通常与药物剂量有关,随药物的应用其效应渐显,如药物的致畸作用、致癌作用,及迟发性运动障碍

?E型:停药反应,发生率低,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

?F型:治疗意外失败型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有关,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其发生的原因,发生率高如联合用药过程中应用了特异性药物代谢酶抑制剂课引起此类反应。

9.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原则:⑴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正确对症用药⑵严格掌握药物

的用法,区分个体用药⑶合理选择联合用药种类,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⑷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必要时检测血药浓度⑸提高患者防范意识,及时报告异常反应⑹加强对执业者的专业水平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避免用药失误。

10.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s):是指同时或相继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由于药

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导致其中一种或几种药物作用强度、持续时间甚至性质发生不同程度改变的现象。一个典型的药物作用对包括目标药和相互作用药(促发药)。

⑵慎用肝脏代谢且不良反应多的药物,改用主要经肾脏消除的药物⑶禁用或慎用可

以诱发肝性脑病的药物⑷禁用或慎用经肝脏代谢活化后方起效的药物⑸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小心逐渐加量,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⑹评价应用药物的效益和风险,如用药风险大于效益,则不要使用该药。

?肾脏疾病时临床用药原则:⑴禁用或慎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避免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⑵避免选用毒性较大或长期使用有可能产生毒性的药物⑶选用疗效易衡量判断或毒副作用易辨认的药物⑷选用经肾脏外途径代谢和排泄的药物⑸必须使用有效浓度范围窄、毒性大、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的药物,或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13.妊娠期用药的基本原则

⑴需有明确的指征⑵宜用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的老药,避免用尚难确定对胎儿有无不良影响的新药⑶小剂量有效的避免用大剂量,单药有效的避免联合用药。

在妊娠头3个月是胚胎器官形成期,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应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时,要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用药,若病情急需,应用肯定对胎儿有危害的药物,则应先终止妊娠后再用药。

14.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⑴表型分型⑵基因分型⑶基因芯片技术

15.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见课本)

16.循证医学的实施步骤⑴提出问题⑵获取证据⑶评价证据⑷应用证据⑸效果评价

17.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⑴药物治疗原则:要早期溶栓治疗,恢复血氧供应。要改善脑循环,降低脑代谢,减轻脑水肿。全身治疗药纠正高血糖,降低血黏度,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稳定病情,减轻神经损伤。

⑵早期溶栓治疗的病例选择标准:①头颅CT扫描能排除颅内出血和大面积脑梗死②无出血素质和出血性疾病③年龄小于75岁④脑细胞对缺氧耐受性差,溶栓时机要求严格,一般要在发病6h内⑤患者家属签署同意书

⑶治疗药物分类:溶栓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igen activator,t-PA)、链激酶、尿激酶]、抗凝药(巴曲酶)、脱水药(甘露醇)、血容量扩充药(低分子右旋糖酐)、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

18.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情绪低落、思维迟钝、意志活动减弱、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焦虑、强迫性反复思考、妄想等症状。

19.躁狂症的临床表现: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患者精力充沛,行为积极主动,活动增多,

不感疲劳。自感能力很强、做事常常是有始无终。凡事以我为主,自制力欠缺)、言语动作增多(表现为联想奔逸、记忆力好、言多语快、高谈阔论、吹嘘夸大。话题常随境转移,意念飘忽。如患者的基本情绪是易激惹,则其言语内容常是抱怨、讽刺、指责甚至怒骂。)20.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

(1)个体化原则:个体化给药、用单一药物为宜。即用药因人而异,每个病人选择药物应根据各人血压水平和有无临床合并症等选用药物。无合并症的轻度高血压,可单药开始,若血压控制不满意,可逐步增加剂量以获最佳疗效

(2) 24小时内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尽量选用一天服用一次具有24小时平稳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可提高患者治疗的顺从性、更平稳地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理想降压药物标志之一是降压谷峰比值>50%,即给药24小时后仍保持50%以上的最大降压效应

(3)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时多药联合治疗。如第一种药无效,血压未能达到目标,联合用药优于大剂量单药治疗,故通常是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抗高血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联合用药可达到最大的降压效应、最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见联合用药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

21.心绞痛的药物治疗原则:抗张冠状血管,增加冠状动脉供血,从而增加心肌供氧,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减慢心率,从而减少心肌耗氧,有效调整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应用,从而稳定斑块,减轻炎症,防止血栓形成,尽快终止发作,预防心绞痛再发,积极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22.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发作先兆(喷嚏、流鼻涕、咳嗽、胸闷)、典型哮喘发作症(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缓解期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23.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⑴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达到控制症状,预防复发及巩固疗效。⑵坚持対因治疗,去除病因,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病原微生物感染。⑶对症治疗及预防复发的巩固治疗相结合,最终达到症状消失或减轻。

24.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药物:支气管扩张药(控制症状)中效类: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克仑特罗,长效类:福莫特罗、班布特罗、沙美特罗;抗炎平喘药: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抗过敏平喘药(预防性):色甘酸钠、酮替芬、扎鲁司特

25.哮喘重度或危重度发作用药:应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静脉用茶碱类,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结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

26.预防结核病的基本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增强免疫力、降低易感性。

27.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原则:早期(一旦发现和确诊后立即给药治疗)、联合(根据病情及抗结核药的作用特点,联合两种以上药物,以增强与确保疗效,防止或延缓耐药性)、适量(根据不同病情及不同个体规定不同给药量,能发挥最大疗效而不良反应最小的治疗剂量)、规律(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化疗方案规定的用药方法,有规律地坚持治疗,不可随意更改方案或无故随意停药,亦不可随意间断用药)、全程(患者必须按照方案所定的疗程坚持治满疗程,短程化疗通常为6—9个月)。

28.抗结核药物:第一线抗结核病药(疗效高、不良反应较少、病人较易耐受)异烟肼(各种类型的结核病患者的首选药物)、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第二线抗结核病药(毒性较大、疗效较差)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乙硫异烟胺、利福定等

29.消化性溃疡:指胃肠道粘膜在某些因素作用下被胃液消化所形成的溃疡,其深度达到或超过黏膜肌层。包括发生于食管、胃和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的溃疡;其中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约占98%,故消化性溃疡通常指的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1)消化性溃疡的直接原因是在胃肠粘膜保护机制减弱的基础上,被增强的胃酸和胃蛋白酶

消化。

2)病因:⑴胃粘膜攻击因子增强(胃酸、胃蛋白酶分泌过多)、DU近半数患者的胃酸分

泌有增高,而GU患者的胃酸分泌正常或稍低于正常、胃蛋白酶依赖胃酸的分泌、胃酸(无酸则无溃疡,壁细胞质量↑壁细胞的敏感性↑反馈抑制↓迷走神经张力↑)、幽门螺杆菌(HP)感染⑵胃粘膜防御因子减弱⑶长期精神紧张、忧郁或受到心理应激(如创伤)时,可通过外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影响胃酸、胃粘液的分泌和胃粘膜的血流量、胃运动功能障碍时幽门关闭不全,使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和胃排空延缓,反流液中的胆盐、胰液及溶血卵磷脂等损伤胃上皮细胞及胃粘膜,增加H+的反向弥散损伤胃粘膜。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酒、咖啡、浓茶和饮料、药物、刺激性食物、暴饮暴食)3)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不适和疼痛,疼痛的性质和程度一般与溃疡的部位、

大小、深度和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有关。a、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表现是上腹部规律性疼痛,多在空腹或夜间饥饿时痛,进食后或服用抗酸药后可缓解或消失b、胃溃疡多在进食后疼痛

4)治疗目的:消除病因、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和避免并发症。

5)一般治疗原则: 控制各种诱发消化性溃疡的因素[保持生活的规律性、少食多餐;避免

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忌烟酒和咖啡等;停止或慎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如NSAIDs)] 对消化性溃疡伴恶心呕吐严重者,应注意补充水、电解质和热量

6)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目的:①降低胃液中胃酸浓度,减少胃蛋白酶活性,从而减少

“攻击因子”的作用②增强胃肠粘膜的保护功能,修复或增强胃的“防御因子”

7)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可分为:⑴抗酸药:氢氧化铝、碳酸钙、铝碳酸镁、氢氧化镁等⑵

胃酸分泌抑制药:质子泵抑制药(活动期消化性溃疡首选):奥美拉唑;H2 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首选)等;M1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等;

促胃液素受体阻断药:丙谷胺⑶胃黏膜保护药:前列腺素衍生物、硫糖铝、胶体次枸橼酸铋、枸橼酸铋等⑷抗幽门螺杆菌药: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呋喃唑酮、四环素、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⑸促胃肠动力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

8)药物治疗的选药原则:PU活动期首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在胃酸不高的

胃溃疡患者,宜选用增强防御因子的粘膜保护药;胃酸较高的十二指肠溃疡,应选择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合并出血等并发症以及其他治疗失败的病例应优先使用PPI治疗

30贫血:是指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量、红细胞(RBC)数以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正常值。诊断标准:

成年男性Hb < 120 g/L,RBC < 4.5×1012/L,Hct < 0.42

成年女性Hb< 110 g/L,RBC < 4.0×1012/L,Hct < 0.37

31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储存铁耗尽,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铁缺乏症的晚期表现。

1)病因:(1)摄入不足而需要增加(2)吸收障碍(3)丢失过多(指各种原因引起慢性失血(消化道出血、妇女月经血过多等),失血lml丧失铁0.5mg,故慢性失血较急性失血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2)贫血的表现:皮肤粘膜苍白、乏力、心悸、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等非特异性症状并伴有体能下降

3)组织缺铁的表现:异食癖、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燥、易怒和淡漠;

4)引起缺铁的基础疾病的表现、体征(皮肤、粘膜苍白、毛发干燥、无光泽、易碎裂,类

似枯草、舌炎、口角炎、指甲扁平、表面有条纹隆起、严重者呈反甲、原发病的体征)5)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方法:a、治疗原则:去除缺铁性贫血的原因;补充足够合成血红蛋白和贮存的铁(铁剂治疗)b、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消耗过多;病因或原发病确诊后必须进行积极的治疗。尤其是对于妇女和儿童以外的人群,更应注意原发病的病因的查找,如积极治疗溃疡病。

32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综合征。典型临床症状: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三多一少)。

1)临床表现:代谢紊乱症群:许多无症状,体检发现(约2/3)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消瘦) 血糖增高→尿糖阳性→渗透性利尿→多尿、多饮。糖利用下降、Pr分解增多、脂肪分解增多→消瘦、多食。

2)糖尿病的并发症:急性: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感染;慢性: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骨质疏松等

3)治疗药物:a、胰岛素【1) 1型糖尿病(2)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无效2型糖尿病(3)合并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感染(4)合并其它严重疾病(5)外科手术、麻醉、应激(6)妊娠、分娩】b、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二甲双胍(作为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苯乙双胍,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c、胰岛素促分泌剂【磺酰脲类(仅对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的糖尿病人有效):甲苯磺丁脲、格列齐特(对预防或减轻糖尿病人微血管并发症有一定作用),格列奈类:那格列奈、瑞格列奈】d、肠道葡萄糖吸收抑制剂: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适合空腹正常,餐后不正常的糖尿病患者)

4)治疗药物的选择:(1)1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胰岛素(2)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罗格列酮、少用磺酰脲类药物和胰岛素,以免造成高胰岛素血症(3)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磺酰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佳时,可加用二甲双胍或a-糖苷酶抑制剂

3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组织疾病,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化、破坏为特征,从而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代谢疾病。诊断标准:骨密度测定,其骨密度值与当地同性别的峰值骨密度相比减少25%以上。

1)防治措施:补钙,服用维生素D (400-800 IU),防止磷的过多,摄入适量的蛋白质,适量的运动和日照,少饮酒和咖啡、不吸烟、不滥服镇静药,防止跌交。

2)治疗药物:(1)促进骨矿化的药物:活性维生素D、钙制剂(2)抑制骨吸收的药物:雌激素类、双膦酸盐类、降钙素(止痛)(3)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氟化物、生长激素、同化激素。甲状旁腺素

3)药物选择:(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选用骨吸收抑制剂:a、补充雌激素,必要时与孕激素合用b、不能用雌激素者可选择双膦酸盐类c、降钙素d、其他:钙剂、氟化物(2)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选用骨形成促进剂:a、有中等程度以下腰背痛的患者,可补充钙制剂合用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b、疼痛剧烈者选择降钙素或合用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c、其他: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氟化物(3)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a、皮质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手术切除或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补充钙剂和VitD、依替磷酸二钠b、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胰岛素、口服降糖药、补充钙剂和VitD、双磷酸盐类、氟化钠34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可由多种原因致病,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主要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一过性少尿和氮质血症等。

1)药物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水肿严重应使用利尿药,高血压应给予降压药,对有细菌感染表现的患者,应给予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病灶及清除病灶,如有急性心衰、高血压脑病、尿毒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时,应给予对并发症的药物治疗。一般治疗:卧

床休息,限制水分和盐的摄入;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利尿、抗高血压、抗凝和激素疗法

2)高钾血症的治疗:注意限制饮食中钾的摄入量,应用排钾利尿剂可防止高钾血症的发展,如尿量极少,导致严重高钾血症,可用25%葡萄糖溶液200ml加胰岛素10-20U,以促使钾由细胞外转入细胞内。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口服或灌肠,以促进排钾,必要时可用腹膜或血液透析治疗。

35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指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1)临床表现: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中年为主,男性居多;起病缓慢、隐袭,以蛋白尿及(或)水肿为首发症状,轻重不一;伴有轻重不等的高血压;晚期主要表现为终末肾衰-尿毒症症状。

2)治疗原则: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注意饮食;药物治疗:控制高血压、预防感染、防止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避免使用有肾毒性的药物等

36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晨僵、疼痛和触痛、肿胀、关节畸形、关节X线检查异常、关节功能障碍;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肺(肺间质病变、结节样改变、胸膜炎)治疗药物:一线: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吲哚美辛、萘普生、双氯芬酸、塞来昔布)、二线:缓解病情抗风湿药(甲氨蝶呤常作为联合治疗的基本药物)、三线: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1、金字塔方案:对RA初发病人首先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如不奏效,再加用慢作用抗风湿药,以控制病情发展。2、下台阶方案:开始用多种药物(一开始用小剂量泼尼松,同时联合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和一种以上的满作用抗风湿药)应用治疗,然后把组合药物逐渐分别停用,最后选择1种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维持(病情得到控制,即逐渐停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继续使用满作用抗风湿药)3、在一种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阶段性治疗,在病情呈波动上升时给予加强治疗,以后再恢复基础治疗,如此重复多次。(早期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如病情加重或复发,立即换用另一种慢作用抗风湿药,重新控制病情,使RA的病情呈锯齿形,适用I型和II型RA,临床较常用。

7.急性肾衰竭少尿期高钾血症如何处理?

答:最有效的方法为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具体方法为:(1)限制食物及药物中钾的摄入量,每天进食钾应小于2.0g。(2)积极控制感染,清除病灶及坏死组织,不输库存血。(3)伴代谢性酸中毒者可给予5%碳酸氢钠溶液250ml静脉注射。(4)10%葡萄糖酸钙10~20ml稀释后静注可拮抗钾对心脏的毒性作用(5)25%的葡萄糖液500ml加胰岛素10~20U静脉滴注(6)阳离子交换树脂(多用钙型树脂)15~20g加入25%山梨醇溶液100ml口服,每日3~4次。

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2018 年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 育技术现代化。 3.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对教育学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于 1623 年首 次提出;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 年出版的《大 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4.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中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知道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 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5.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 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的 结晶。 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前 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7.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1960 年 12 月,他在美国经济 学第 78 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 “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是“人力资本”。 8.《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9.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 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10.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是法国 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 人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1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 雷什中学》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12.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 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A.学校环境文化;B.设施文化。 13.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 14.教育目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西 方有卢梭和裴思泰洛齐;二是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西方有柏 拉图和康德。 15.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16.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 17.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8.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 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1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 之故”。主张: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②认为绅士教育使 最重要的,甚至反对资产阶级的子弟同劳动人民的子弟共同在学校礼接受教育, 主张绅士教育应该在家庭中实施。洛克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当中。 20.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 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21.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与职责,规 范成员行为的文化,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

《解剖学基础》13章知识点整理

《解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何雪梅 第一章绪论 1、解剖学基础就是介绍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学科。 2、人体的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整体。 细胞:组成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人体的四类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人体的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循环)、感觉器、神经、内分泌。 3、内脏:人体九大系统中消化、呼吸、泌尿与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腔、腹腔与盆腔内,并有孔道与外界想通,故总称为内脏。 4、人体的分部:头、颈、躯干、四肢。 5、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与躯干两侧,手掌与足尖向前的姿势。 6、人体常用方位术语 腹侧(前)——近腹面背侧(后)——近背面 上(颅侧)——近头下(尾侧)——近足 内侧——近正中面外侧——距正中面较远 内——近腔内外——远离内腔 浅——近体表深——距体表较远 近侧——近躯干远侧——远离躯干 7、根据标准姿势,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轴。 矢状轴:由前→后,与身体长轴与冠状轴相垂直的轴。 冠状轴:由左→右,与身体长轴与矢状轴相垂直的轴。 垂直轴:由上→下,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 8、人体的切面 矢状面:以前后方向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冠状面:以左右方向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水平面:与垂直轴相垂直,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断面。 9、石蜡切片就是研究人体组织学及胚胎学最常用的标本,基本程序就是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与封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就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又称HE染色。 第二章细胞 1、细胞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长发育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2、人体最大的细胞:卵细胞;最小的细胞:小淋巴细胞。 3、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膜:包绕在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

政治学单选题

一、单选题 1. 政治学的鼻祖是( ),他最早写出《政治学》一书。 A. 亚里士多德 A. 亚里士多德 B. 洛克 C. 柏拉图 D. 孔子 2.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其代表作是( ) A. 《理想国》 A. 《理想国》 B. 《政治学》 C. 《君主论》 D. 《正义论》 3. 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是()A. 《共产党宣言》 A. 《共产党宣言》 B. 《正义论》 C.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D. 《德意志意识形态》 4. 中国的立法机构是( )。A. 人民代表大会 A. 人民代表大会 B. 政治局 C. 军委 D. 人民政府 5. 议会制又称为( )。C. 内阁制 A. 总统制 B. 混合制 C. 内阁制 D. 国务院制 6. 最早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是( ),形成于1688年。D. 英国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英国 7. 实行议会君主制政体的典型国家是( ) B. 英国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8. ( )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 形式。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政治协商制度 B. 多党合作制度 C. 民主集中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 ( )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C. 韩非 A. 孔子 B. 老子 C. 韩非 D. 孟子 10.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 ) B. 政治革命 A. 政治改良 B. 政治革命 C. 经济发展 D. 社会变革 二、多选题 1. 与西方政治学说相比,中国古代政治学的特点有 ( )。A. B. C. D. A. 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及如何调整阶级关系方面,内 容蔚为壮观 B. 特别重视人的问题,人文主义的色彩很浓 C.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往往把政治伦理化 D. 中国古代思想的体系或系统性较西方要弱 2. 下列实行联邦制的国家有( )。A. B. C. D. A. 美国 B. 俄罗斯 C. 加拿大 D. 印度 3. 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 )。A. C. D.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日本 4. 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分为( )。A. B. A. 单一制国家 B. 联邦制国家 C. 民主制国家 D. 专制制国家 5.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类方法,历史上的国家 被划分为( )。A. B. C. D. A. 奴隶制国家 B. 社会主义国家 C. 封建制国家 D. 资产阶级国家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独立的 外交权。( ) A. 错误 A. 错误 B. 正确 2. 氏族制度的解体是由于天性的贪欲与自私。A. 错 误 1

人体解剖学内分泌系统

《人体解剖学》分泌系统 【练习题】 ◇A1型题 1.属于分泌腺的器官是 A.前庭大腺 B.垂体 C.前列腺 D.胰腺 E.睾丸 2.分泌腺的特点是 A.有导管 B.无导管 C.血管少 D.体积大 E.血流快 3.属于分泌组织的是 A.松果体 B.睾丸 C.甲状腺 D.胰岛 E.脾 4.属于分泌器官的是 A.胸腺网状上皮细胞 B.脾 C.胰岛 D.松果体 E.睾丸间质细胞 5.甲状腺 A.由峡和两个锥状叶组成? B.质地较硬 C.甲状腺被膜的层称甲状腺真被膜 D.甲状腺假被膜由颈浅筋膜构成 E.峡位于第5~6气管软骨之间 6.甲状旁腺 A.位于甲状腺侧叶前面 B.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 C.为一对小球体状结构 D.上一对多位于甲状腺上动脉附近 E.下一对多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的中、下1/3交界处 7.肾上腺 A.附于肾的侧 B.属于腹膜位器官

C.左侧呈半月形,右侧呈三角形 D.可随下垂的肾下降 E.包在肾纤维囊 8.关于垂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 B.前上方与视交叉相邻 C.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D.借漏斗连于底丘脑 E.女性略大于男性 9.腺垂体 A.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 B.由漏斗和神经部组成 C.又称为前叶 D.可称为后叶 E.分泌催产素 10.神经垂体 A.由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组成 B.分泌生长激素 C.分泌促性腺激素 D.包括垂体前叶和后叶 E.包括正中隆起、神经部和漏斗 11.缺碘可引起哪种分泌腺肿大? A.甲状旁腺 B.垂体 C.甲状腺 D.肾上腺 E.睾丸 12.松果体 A.是后丘脑的结构 B.是下丘脑的结构 C.位于中脑上丘与下丘之间 D.位于背侧丘脑的后上方 E.可分泌催产素 13.重要的分泌腺包括 A.腮腺、性腺、甲状腺、肾上腺、垂体、胰岛 B.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 C.下颌下腺、卵巢、肾上腺、松果体、垂体、前列腺D.舌下腺、胸腺、泪腺、肾上腺、精囊、松果体E.腮腺、胰、垂体、卵巢、肾上腺、睾丸 14.下列哪种关于激素的说法不妥 A.由有管腺分泌 B.直接进入血液 C.由无管腺分泌

大学教育学知识点归纳[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教育学指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它的特点是:第一,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强,因此可控性强;第二,学校教育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其目的是培养人,这些人是取得入学资格的。 2.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教的主体。教育影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 3.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以影响和发展人身心为直接目标的、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此种观点是错误的。 2.生物起源说: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存在于动物界。教育起源于生物生存竞争本能。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有一定进步性。 3.心理起源说:其代表人物孟禄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教育从人类产生就已经开始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产生于劳动过程。 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⑴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⑵教育与宗教活动密切联系,教育具有宗教性。 ⑶教育机会具有原始的均等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⑴奴隶社会的教育:①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甚至相对立。③专门教育机构(学校和专门教育人员(教师的产生。④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学校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3.封建社会的教育:⑴学校教育的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⑵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严重分离。 ⑶学校教育对象、规模、种类的相对扩大与增大。 4.现代社会的教育:⑴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⑵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⑶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⑷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方法具有先进性。 ⑸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⑹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⑺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⑻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四.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是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2.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腔称髓腔,内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 贴于骨表面,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3.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4.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 末端分叉。第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 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 骶前孔,后面有四对骶后孔,骶骨内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5.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6.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7.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 颈,肋颈外侧的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内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政治学专业《政治学》考点答案整理

党校2012级政治学专业《政治学》考点答案整理 写在前面的话: 各位同学,考试将至,鄙人在各位同学们总结的要点上,将答案梳理了下,因为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于这门课很陌生,看到卷面估计很难有超水平的发挥。希望大家精诚合作、团结一致,将考试圆满、顺利、到位的完成,另外,其中如果有错别字请及时修改。 亲,你们可要好好支持我们班委的工作啊!!谢谢。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对经济关系起反作用。 2.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 3.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阶级社会,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非阶级社会,主要是人民内部的关系。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政治又是一门艺术。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政治的地位。 政治的社会地位,是在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的。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政治是由社会经济决定的,是社会经济的

集中反映。另一方面,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保护着特定的阶级和政治力量,进而推动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政治与法律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他们都建立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一方面,政治是法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法律对于政治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宗教会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生极其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政教合 一的局面,宗教在维护剥削阶级统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宗教与政治逐渐分离。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已不再支配社会政治生活。 4.政治与道德。两者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政治对道德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力,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 3、政治学的发展历史。 1.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特征:维护奴隶主统治和奴隶制国家;强调政治的目的和最高取向在于特定的伦理价值,因此,政治学与伦理学合二为一;以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作为研究背景或分析对象,因此,可以认为西方政治学始于对国家问题的研究。 (2)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特征:鼓吹神创等级制,以维护封建政治秩序;强调君权神授,以证明教权高于王权,同时给王权加上神圣的光环;主张宗教信仰高于理性,以宗教教义为判别是非的标准。他们的学说是蒙昧主义、禁锢主义的政治学说。 (3)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特征:强烈,全面地批判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和观念;强调以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所谓的理性的人性论出发创造了自然法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正义,平等,自由,民主理论;根据其对于政治权力的类别,特性和功能的分析,提出了配臵政治权力,构建政体的若干原则,从而形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方案。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政治理论方向。特点其一,派别众多,学派林立,思潮纷杂。其二,方法体系多样。其三,理论地位下降,理论发展衰微。二是行为主义政治学。特点其一,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研究对象;其二,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其

教育学相关知识点修订版

教育学相关知识点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教育学》考点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一种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现象。是人类生活延续与更新的需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教育学注重揭示教育的规律,注重探讨教育的价值,重视探讨教育的艺术,总之,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个体素质的总的期望和设想,是对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个体素质的规定。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广泛的人民群众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是指在社会里占主流地位的或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 4、学制: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者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课程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方案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顺序、学时分配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首先课程方案不仅要反映国家的教育目的而且要体现普通教育在学生培养上的的特点和要求。其次,它是对课程设置做出规定。最后,它还要对学年编制做出科学而合理的安排。

6、教学: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素质发展的活动。教学在传承文化,促进青少年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上,起着引领的重要作用,它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7、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与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学方法具有目的性,双边性。在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8、德育:学校德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和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观察、感受、判断、体验、践行和改善,以形成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教育。简言之,德育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9、美育:美育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感知、领悟、评析与操作自然、生活与艺术品等对象的各种美的形态,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掌握与运用有关美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实现情趣的融合、共识和分享,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育。简言之,美育即引导学生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理念和能力的教育,亦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 10、教师:教师强调“有意识”地利用影响改变对方的身心,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专业性。 11、教师标准: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学习要求:引领与导向,依据与标准,规划和发展。 二、各种题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对政治的科学解释)(多选,简答) 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 (1)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 (2)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3)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因此,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6个): ①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 ②中国政治(这是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③比较政治 ④公共政策 ⑤行政管理 ⑥国际政治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多选)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多选): ■(单选)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单选)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①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罗斯福新政”是其典型代表。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为政策的制定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主要内容:(简答) ①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②它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③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④它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⑤它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多选)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 (2)制度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4)结构-功能研究法; (5)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方法。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最新教育学基本知识点

教育学基本知识点 1、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制度教育学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教育家乌里。 3、教育学首次被作为独立的科学提出来-----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4、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凯洛夫的《教育学》。于1933年出版,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5、文化教育学生死德国的传统与风格。 6、课程与教学论是根据教育的组成内容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 7、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8、班级授课制首兴于16世纪的欧洲。 9、“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来自《说文解字》。 10、“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11、有关教育本质的问题最早是由前苏联教育学者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12、古代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 1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最早出现于近代资本主义时期的学校。 14、唐代设立的“六学二馆”主要反映了古代教育的等级性。 1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古代教育的教育与生产实践相分离和对立。 16、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德国。 17、“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是在党的十三大提出的。 18、科学间接对教育产生作用。 19、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就是教育民主化与教育主体性。 20、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5月提出的。 21、教育优先发展的理论基础是科教兴国战略。 22、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生产功能。 23、必须把教育理论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十四大。 24、教育通过个体主观能动性起主导作用。 25、我国古代社会设定学校教育目的为明人伦,说明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有影响。 26、强调成熟机制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格赛尔双胞胎爬梯实验。 27、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是依据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28、“学校消亡论”的提出者是伊里奇。 29、机体成熟有赖于教育。 30、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可归为社会和生物。 31、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向社会的延伸和发展。 32、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早提出全面发展的人的思想的是圣西门。 33、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教育目的是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教育目的。 34、教育方针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工作总的要求。 35、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目的。 36、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最根本的既是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37、1957年,毛泽东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8、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古代学校的出现。 39、199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腔称髓腔,内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贴于骨表面, 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2.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末端分叉。第 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 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骶前孔,后面 有四对骶后孔,骶骨内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3.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4.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颈,肋颈外侧的 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内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5.颅前、中、后窝各有哪些主要的孔、管、裂、门? 答:●颅前窝有筛孔;颅中窝有视神经管、颈动脉管内口、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 颅后窝有枕骨大孔、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内耳门。 6.鼻旁窦包括哪些?各开口于何处? 答:●鼻旁窦包括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政治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政治的特性: ●1、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6、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7、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治的定义 ●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 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的社会地位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 ●4、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经济分析方法 ●3、阶级分析方法 ●4、利益分析方法 ●5、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 ●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哲学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方法 ●(3)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 ●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社会学分析途径 ●(2)经济学分析途径 ●(3)心理学分析途径 ●(4)政治系统分析模型 ●(5)政治沟通分析模型 ●(6)政治实证测量和分析技术 ●课题选择、研究设计、展开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和验证 第二篇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的定义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 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第一章利益与政治

利益: ●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共同利益: ●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共同利益的基本特性: ●公共性 ●非市场现实性 ●单一性 ●相对独立性 ●多重价值复合性 共同利益的层次和范围 ●集体、利益集团、阶层、阶级、民族、社会利益 利益矛盾 ●1、横向利益矛盾 ●自然的差异和社会的差异 ●对抗性的与非对抗性的 ●2、纵向利益矛盾 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 ●4、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 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的本质 ●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人们的利益 ●政治权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在于,当各种实际力量发生对比关系时,一方的力量能够 超过另一方,从而使这种力量对比关系转变成一方对另一方的制约关系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 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1、客观构成要素 ●(1)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 ●(2)社会财富 ●(3)暴力 ●(4)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

《人体解剖学》内分泌系统

《人体解剖学》内分泌系统 【练习题】 ◇A1型题 1.属于内分泌腺的器官是 A.前庭大腺 B.垂体 C.前列腺 D.胰腺 E.睾丸 2.内分泌腺的特点是 A.有导管 B.无导管 C.血管少 D.体积大 E.血流快 3.属于内分泌组织的是 A.松果体 B.睾丸 C.甲状腺 D.胰岛 E.脾 4.属于内分泌器官的是 A.胸腺网状上皮细胞 B.脾 C.胰岛 D.松果体 E.睾丸间质细胞 5.甲状腺 A.由峡和两个锥状叶组成? B.质地较硬 C.甲状腺被膜的内层称甲状腺真被膜 D.甲状腺假被膜由颈浅筋膜构成 E.峡位于第5~6气管软骨之间 6.甲状旁腺 A.位于甲状腺侧叶前面 B.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 C.为一对小球体状结构 D.上一对多位于甲状腺上动脉附近 E.下一对多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的中、下1/3交界处 7.肾上腺 A.附于肾的内侧 B.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C.左侧呈半月形,右侧呈三角形 D.可随下垂的肾下降 E.包在肾纤维囊内 8.关于垂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 B.前上方与视交叉相邻 C.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D.借漏斗连于底丘脑 E.女性略大于男性 9.腺垂体 A.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 B.由漏斗和神经部组成 C.又称为前叶 D.可称为后叶 E.分泌催产素 10.神经垂体 A.由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组成 B.分泌生长激素 C.分泌促性腺激素 D.包括垂体前叶和后叶 E.包括正中隆起、神经部和漏斗 11.缺碘可引起哪种内分泌腺肿大? A.甲状旁腺 B.垂体 C.甲状腺 D.肾上腺 E.睾丸 12.松果体 A.是后丘脑的结构 B.是下丘脑的结构 C.位于中脑上丘与下丘之间 D.位于背侧丘脑的后上方 E.可分泌催产素 13.重要的内分泌腺包括 A.腮腺、性腺、甲状腺、肾上腺、垂体、胰岛 B.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 C.下颌下腺、卵巢、肾上腺、松果体、垂体、前列腺D.舌下腺、胸腺、泪腺、肾上腺、精囊、松果体E.腮腺、胰、垂体、卵巢、肾上腺、睾丸 14.下列哪种关于激素的说法不妥 A.由有管腺分泌 B.直接进入血液 C.由无管腺分泌

教育学理论主要知识点.

1. 人的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 2. 3. 4. 承为标志的。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5. 育学所研究的对象, 一般是指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6. 孟学派所写的《学记》。比《学记》晚三百多年的古罗马教育家、演说家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被认为是古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教育方法论著作。 17世纪,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于 1632年出版的《大教育论》一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9世纪的赫尔巴特被西方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创始者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于 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7.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 ①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政治;

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来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8.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①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②教育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9. 理两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10. 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①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1. 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活动在人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2. 产关系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是影响教育目的直接的决定因素。 13.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二是以人的发展规律性为客观依据; 三是以我国社会主义的客观现实为现实依据。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政治学整理

【一.政治】 1.历史上的几种政治观:政治是上帝对人世的安排、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政治就是权力之争、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 2.政治的定义: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3.中国传统政治研究主题:政治哲学、理想社会政治模式、治国战略、施政政策、权力运用、政治制度、政治史 4.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征:范式单一、注重世事、强调布政、侧重伦理、学科界限模糊 5.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的根源是社会经济关系—基本特征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属性 3.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政治内容规 4.政治是一门科学和技术—政治的科学性 6.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以下特点: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发展性、实践性 【二.政治权力及运行】 1.政治权力的分类: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人格型权力、合法性权力 2.政治权力运行方式:说服—信仰选举—操纵规范—操纵压力暴力奖惩 3.政治权力运行含义:就是指政治权力主体行使政治权力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指从政治权力主体发出影响力到收到一定效果之间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政治权力主体对政治权力客体施加支配或制约作用的过程。是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行为的体现。 4.政治权力的运行要素:(1)政治权力运行的方向,即必须明确政治权力的指向,也就是就要明确政治权力施加影响的对象。(2)政治权力运行的目的,即必须明确行使政治权力所要实现的利益与要求。(3)意志。即行使政治权力的心心和强烈的愿望。(4)行使政治权力的方式或手段。即政治权力主体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或手段。只有四种因素结合起来,才能推动政治权力的运行,形成一定的权力关系。 5.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财富,技能,知识,动机等。 6.政治权力运行的原则:①政治权力运行的适度原则②层级③实效④法制⑤责任 7.政治权力的功能:(1)政治权力具有对社会资源进行强制性分配的功能,(2)政治权力具有对社会纽带和粘合剂的功能,(3)政治权力具有对经济的巨大反作用, 政治权力不能构成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性力量,不能改变社会历史的进程和运行方向,但是,政治权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却有着巨大的反作用。第一,政治权力的归属对社会经济基础的确立产生直接的影响。第二,政治权力可以沿着经济发展的方向起作用,就会促进经济发展。第三,政治权力也可以沿着经济民展相反的方向起作用,就会阻碍经济发展。(4)政治权力具有对社会管理功能(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对人口的调节作用,对人与自然的调节)(5)政治权力具有进行国际交往,参与维护国际秩序功能。 【三.政治权力的制约】 1.政治权力的制约:是政治权力主体为了防止权力的垄断和运用,而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手段,对政治权力运行所进行的控制和约束。 权力制约的必要性:从根本上说,权力制约的必要性、合理性、有效性是以国家权力异化或异化趋势为前提的。所谓国家权力的异化指的是国家权力来自公民权力,与公民权力分化并独立并凌驾于公民权力之上,最后走向公民利益的反面。 2.权力制约的本质要求:(1)制约主体活动的独立性(2)制约对象活动的公开性。 政治权力的制约:权力制约,代议制,选举制共同构成现代民主三个环节 ①权力制约的必要性:以国家权力异化、异化趋势为前提,国家权力异化,异化分化或独立 ②权力制约的本质要求:a.制约活动主体的独立性 b.制约对象活动的公开性(国家政务公开,国家人格公开) c.制约关系的对象性 d.制约手段的法制性③权力制约的条件--民主:a.民主规定权力 b,民主委托权力 c.民主控制权力 d.民主回收权力 3.政治权力的运行过程:获得——巩固——行使——终结 (1)获得:主观条件:a.政治主体必须由获得权力的动机 b.政治主体必须有较高社会地位,专业知识或经验和威望 c.组织条件:政治主体必须有政治组织 d.社会条件:除了组织的支持,还要群众的支。 获得政治权力的方式:a.血缘继承b.暴力获取c.社会革命d.选举e.依靠财富获得f.任命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更新)汇总

教育学知识点 1.战国后期,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2.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3.“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4.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六艺”和欧洲中世纪“七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5.杨贤江: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代表。 6.孟禄—“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属于心理起源论。 7.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 8.《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 10.国外(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 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教育家是斯宾塞。 12.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1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永恒性。 14.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它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社 会性。 15.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16.卢梭——个人本位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 坏。” 17.个体本位论——“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

18.社会本位论——“造就合格公民”。 19.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 20.赫尔巴特——教育永远具有教育性。“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知、情、意的统一。 21.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22.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证的教育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 23.夸美纽斯把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4.夸美纽斯提出“百科全书内容观”,“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25.“产婆术”——苏格拉底。 26.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康德。 27.昆体良——最早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教学法。 28.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 29.裴斯泰洛奇—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 育家。 30.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生活教育。 31.瓦根舍因——范例教学。 32.洛克——白板说。 33.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核心: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34.华生——《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 35.布鲁姆将学生学习结果划分为认知技能、情感技能和动作技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