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化学复习

环境化学复习

环境化学复习
环境化学复习

环境化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题

1、环境污染: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生产和生活)的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态的环境中

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其数量和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们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的物质产生有害影响者。

2、环境污染化学: 主要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体系中的来源、转化、归宿及生态效应

的学科,又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三个部分。

3、化学污染物:指由人类活动产生的与天然环境化学组分共存和相互作用又可能产生不良

生态效应或健康效应的化学物质。

4、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

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5、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有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

过程谓之污染物的迁移。

6、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

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7、酸雨: 酸性物质的湿沉降而形成pH<5.6的降水。

8、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浓度越来越高的CO2、H2O、CH4等物质具有使太阳辐射通过到达地面,

却大量吸收了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地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9、光化学烟雾: 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强烈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生

成一些氧化性很强的二次污染物(如O3、PAN,硝酸等),这些反应物(一次污染物)和产物(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10、积聚膜:颗粒物的有效直径在0.05-2 μm范围内,主来源于爱根核膜的凝聚,燃

烧过程所产生蒸汽冷凝、凝聚,以及由大气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各种气体分子转化成的二次气溶胶等。

11、爱根核膜:爱根核膜:粒径小于0.05 μm,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所产生的一次气

溶胶粒子和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转换的二次气溶胶粒子,所以又称成核型。

12、敏化光解: 水体中存在的天然物质(如腐殖质等)被阳光激发,又将其激发态的能

量转移给化合物而导致的分解反应。

13、生物积累: 生物从周围环境中(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

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4、生物富集: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

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5、毒物的协调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毒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联合作用的毒

性,大于其中各个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就是说,其中某一毒物成分能促进机体对其他毒物成分的吸收加强、降解受阻、排泄迟缓、蓄积增多或产生高毒代谢物等,使混合物毒性增加。

二、填空题

1.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

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2.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并非环境中的所有化学现象,是由污染物和环境背景共同构

成的综合体系。

3.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有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谓之污

染物的迁移.

4.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并非环境中的所有化学现象,而是被确认为污染物质的那

些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

5.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因化学物质引起的占80-90%。

6.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研究环境

问题。

7.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8.由于地球旋转作用以及距地面不同高度的各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程度上的

差异,使得描述大气状态的温度、密度等气象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呈不均匀分布。

9.Pasquill根据地面风速、日照量和云量把大气稳定度分为6类,即强不稳定A、不稳

定B、弱不稳定C、中性D 、较稳定E和稳定F。

10.只有被体系吸收的光,且波长在 100nm-700nm 范围的光才可引起光化学反应。

11.如果在光化学系统的初级过程中,激发态分子分解产生了自由基后,可引发进一

步的暗反应。自由基是指在原子或原子团外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其氧化能力很强。

13.洛山矶烟雾与伦敦烟雾性质的不同在于。

14.碳氢化合物和 NOx 等一次污染物在强烈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生

成一些氧化性很强的二次污染物(如O3、PAN,硝酸等),这些反应物(一次污染物)和产物(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主要的去除途径是扩散。

16.酸雨就是由于酸性物质的 pH<5.6 而形成的。

17.造成臭氧耗损的三大类物质分别是NOx,HOx和 CLOx 。

18.在大气污染物的颗粒物中,可吸入粒子的粒径范围是< 10 μm。

19.水体中化学污染物有重金属、有害阴离子、营养物质、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等类型。

20.天然水的碱度主要由氢氧化物,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三类组成,可分为三个碱度。

21.配位体的特征是至少有一个原子具有一对或一对以上的孤对电子或分子中有π

电子,它们能与金属离子结合。

22.在各类天然吸附胶体中,以腐殖质胶体的吸附表面为最大。

23.络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或积累常数越大,则说明该化合物越稳定。

24.大多数粘土矿物微层间内表面吸附的等温式遵循 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它是经验

式。

25.水合氧化物与腐殖质类颗粒物对各种浓度污染物的吸附遵循 Langmuir 吸附等温

式,可以求出单分子层的饱和吸附量。

26.在土壤—水体系中,土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作用主要是溶质的分配过程,

吸附等温线是线性的。

27.光解作用是有机污染物真正的分解过程,因为它不可逆地改变反应分子,强烈地

影响水环境中某些污染物的归趋。

28.标化分配系数主要是考虑了土壤或底泥中有机化合物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29.当有机污染物能作为食物源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和细胞生长所需的碳源和能源时,其生

物降解模式为生长代谢。

30.从动力学观点看,水生生物对水中难降解物质的富集速率,是生物对其吸收速率、消

除速率及由生物机体质量增长引起的物质稀释速率的代数和。

31.生物积累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

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膜主要是由磷脂双分子和蛋白质镶嵌组成的、厚度为75-100?的流动变动复杂体。

33.在污染物质的分布过程中,污染物质的转运以被动扩散为主,人体内存在血脑屏

障和胎盘屏障对污染物的分布进入起到阻隔作用。

34.根据起催化作用的场所,酶分为两大类,虽然两类都在细胞中产生;但是胞外酶

能通过细胞膜,在细胞外对底物起催化作用。

35.在双成分酶的非蛋白成分中,辅基同酶结合比较牢固,不易分离;辅酶与酶蛋白

结合松弛,易于分离。

36.主动转运和被动易化扩散,是正常的营养物质及其代谢物通过生物膜的主要方

式。

37.在物质通过生物膜的主动转运中,需消耗一定的代谢能量下,一些物质可在低浓度侧

与膜上高浓度特异蛋白载体结合,通过生物膜,至高浓度侧解离出原物质。

38.污染物的排泄以肾和肝肠为主,有些物质由胆汁排泄,在肠道运行中又重新被吸收,

该现象称为肝肠循环;能进行该循环的物质,通常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

39.呼吸道是吸收大气污染物的主要途径,其主要吸收部位肺泡。

40.皮肤接触的污染物质,常以被动扩散相继通过皮肤的表皮和真皮,在经过真皮中

毛细血管壁膜进入血液。

41.生物转化、化学转化和光化学转化构成了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三大主要转化类

型。

42.对于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生物转化,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起着关键作

用。

43.受体是靶器官中相应毒物分子的专一性作用部位。

44.毒物最先在机体内达到毒作用临界浓度的器官,称之为靶器官。

45.机体对污染物质的主要蓄积部位是血浆蛋白,脂肪组织和骨骼。

46.根据剂量(浓度)大小所引起毒作用快慢的不同,将毒作用分为急性、慢性和亚

急(或亚慢)性三种。

47.生物转化和光化降解是多氯联苯的主要转化过程,随取代的氯原子数目的增加,

降解和转化都会越来越难。

机体吸收污染物的途径主要是机体的消化管、呼吸道和皮肤。

48.一般地,砷酸盐的沉积量与水中Fe含量成正比比例关系。

49.与水体中汞的气态迁移有关的过程包括: 汞的气化、还原和二甲基化过程,多种形

态的汞都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三、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

1.以下关于气溶胶粒子的三膜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爱根核膜的粒径小于2.5μm, 积聚膜的粒径为2.5~10μm, 粗粒子膜的粒径为大

于10μm;

B.爱根核膜的粒径小于0.05μm,积聚膜的粒径为大于2μm, 粗粒子膜的粒径为

0.05~2μm;

C.爱根核膜的粒径为0.05~2μm, 积聚膜的粒径小于0.05μm, 粗粒子膜的粒径为大

于2μm;

D.爱根核膜的粒径小于0.05μm, 积聚膜的粒径为0.05~2μm, 粗粒子膜的粒径为大

于2μm;

2.对流层大气中最重要的吸光物质是( A )

A. NO2 ;

B. O3;

C. HCHO;

D. HNO2 ;

E. SO2;

F. ROOR’.

3.以下物质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包括(ABD )

A.CO2; B. CH4; C. 颗粒物; D. N2O.

4.若水体中的酸碱度只是以碳酸和碳酸盐构成,则关于酸度可表示为下式( B )

A.酸度[ CO32 -]+[HCO3-]+[ OH-]-[H+]

B. 酸度=2[H2 CO3]+[HCO3-]+[H+]-[ OH-]

C.酸度=2[ CO32 -]+[HCO3-]+[ OH-]-[H+]

D.酸度= [H2CO3]+[HCO3-]+[H+]-[ OH-]

5.重金属污染最大的特点是( C )

A. 会在生物体内蓄积富集;

B. 毒性大,污染严重;

C. 不能被降解而消除;

D. 迁移转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6.脂肪酸降解的一个特征过程是( D )

A.三羧酸循环; B. 先在胞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生成低分子物;

C. 无氧时,发生甲烷发酵;

D. β-氧化.

7.在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中,被动易化扩散与被动扩散的区别在于( D )

A 被动易化扩散需要一定的代谢能量;

B被转运的物质与膜上某种蛋白质有特殊亲和力,可以改变膜的表面张力;

C 被转运物质的直径小于膜孔;

D被转运物在高浓度侧与膜上的特异性蛋白质载体结合。

8.汞化物在底泥中主要行为( AB )

A. 发生甲基化作用;

B. 形成HgS后被底泥及生物吸附;

C. 很快溶解到水中;

D. 被植物吸收;

9.以下与表面活性剂的降解相关的过程包括( ABCE )

A. 烷基基链上的甲基氧化(ω氧化);

B. β氧化;

C. 芳香环的氧化降解;

D. 转氨基

E.脱磺化;.

10.以下关于毒物的毒性正确的是( D )

A 同一种毒物在任何情况下所产生的毒性都是相同的;

B 根据毒物所产生的毒性的大小,可将毒作用可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性三种;

C 毒物毒性大小主要是由其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决定的;

D低剂量(浓度)毒物长期逐渐进入机体,累积到一定程度后而致毒为慢性毒作用。

10.全球环境问题按其相对的严重性排在前三位的是( A )

A.全球增温问题,臭氧空洞问题,酸雨问题

B.海洋污染问题,土壤荒漠化问题,物种灭绝

C.森林面积减少,饮用水污染问题,有害废弃物越境迁移

D.饮用水污染问题,土壤荒漠化问题,噪声污染问题

11.参与酸雨的形成化学反应的物质主要包括(A BCDE F )

A. O3; B. SO2; C. HO; D. HO2; E. H2O; F. NO2。

12.以下关于逆温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B )

A.大气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B.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C.大气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现象;

D.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现象.

13.SO2被氧化成SO3形成酸雨的方式主要有( ABD )

A.SO2的气相氧化;

B. SO2的间接光氧化;

C.微生物氧化;

D.SO2的液相氧化;

14.以下哪个符号表示标化的分配系数( B )

A. f: ;

B. Koc;

C. Kp;

D. Kow;

15.当亨利常数在下列哪个范围内,挥发作用受液相控制( A )。

A. K H > 1.013*102 Pa·m3/mol ;

B. K H > 1.013 Pa·m3/mol ;

C. K H <1.013*102 Pa·m3/mol;

D. K H < 1.013 Pa·m3/mol。

16.在下列哪些过程中,导致有机污染物的分解的有( C F )

A. 吸附作用;

B. 分配作用;

C. 光解作用;

D. 水解作用;

E. 挥发作用;

F. 生物降解作用.

17.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下列哪种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引起的( A )。

A. Cd;

B. Hg ;

C. Pb;

D.As;

18.以下关于多氯联苯的迁移转归行为正确的是( A C )

A.微生物降解是其转化的重要途径;

B.非光解的化学氧化是其重要途径;

C.容易在脂肪和底泥中富集;

D.水解是其重要途径之一.

19.被洪水淹没的土壤中,下列关于砷浓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D )

A. As(Ⅲ)的浓度会增加;

B. As(Ⅴ)的浓度会增加;

C. As(Ⅲ)的浓度会减少;

D. As(Ⅴ)的浓度会减少.

20.下面关于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关系较为常见的是: ( C )

A. 先迁移, 后转化;

B. 先转化, 后迁移;

C. 迁移和转化结伴对而行;

D. 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21.光化学过程的3个阶段是( A C D )

A. 吸收光子, 产生激发态分子;

B. 光敏化;

C. 暗反应;

D. 电激态分子的各种变化

22.在光化学烟雾中,以下的成分中会随时间出现锋值后再下降的是( B )

A. 烃类;

B. NO 2

C. NO;

D. PAN;

23.催化臭氧损耗的物质的来源特征是( C )

A. 由溶于水且存在寿命长的分子输送到平流层后再释放出来

B. 由不溶于水且存在寿命短的分子在对流层释放出来

C. 由不溶于水且存在寿命长的分子输送到平流层后再释放出来;

D. 由溶于水且存在寿命短的分子在对流层释放出来。

24.河水中阴、阳离子的含量顺序为( B )。

A. Na+>Mg2+>Ca2+ HCO3->SO42->Cl-

B. Ca2+> Mg2+> Na+ HCO3->SO42->Cl-

C. Na+>Ca2+>Mg2+ Cl->HCO3->SO42-

D. Na+>Mg2+>Ca2+ Cl->SO42->HCO3-

25.污染物质通过膜的方式中需要蛋白质参与的是( C D )

A. 膜孔滤过; B 被动扩散 ;

C. 被动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E.胞吞和胞饮;

26.以下关于人体对污染物的排泄正确的说法是(ABD )

A 排泄的主要器官是肾和肝胆;

B 排泄的物质形态可是原形污染物也可是代谢产物;

C 污染物一经排泄后,不再被吸收;

D污染物的排泄方式会影响其在体内的停留时间;

27.以下关于毒性的顺序正确的是( B D )

A. As(Ⅴ)>As(Ⅲ);

B. Cr(Ⅵ)> Cr(Ⅲ);

C. 有机As>无机As;

D.甲基汞>无机汞.

28.具有下列哪类结构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最容易降解( B )

A. 含叔碳的烷烃;

B. 直链烷烃;

C. 端基有支链取代的;

D. 非离子型.

2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相对来说, 三价砷更容易向五价砷转化;

B.相对来说, 五价砷更容易向三价砷转化;

C.100%的三价砷可以和五价砷相互转化;

D.三价砷很难向五价砷转化.

30.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过程主要有( A B C )。

A. 机械迁移;

B. 物理-化学迁移;

C. 生物迁移;

D. 光化学降解;

31.根据CO2在大气中溶解度,可以计算出酸雨的临界pH 为 ( D )。

A. 7.0

B. 6.5

C. 5.6

D.4.5;

32.SO2被氧化成SO3形成酸雨的方式主要有( ABD )

A.SO2的气相氧化;

B. SO2的间接光氧化;

C.微生物氧化;

D.SO2的液相氧化;

33.光化学反应的引发反应是( C )

A. O3 的解离;

B. 烃类化合物与HO2的反应;

C. NO2光解生成原子O;

D. 烃类化合物与O3的反应;

34.以下关于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 C )。

A.适于浓度不大不少的溶液,例大多数粘土矿物微层间内表面吸附;

B.理论式;

C.经验式;

D.适应于水合氧化物与腐殖质类颗粒物对各种浓度污染物的吸附,但不适于粘土;

35.当亨利常数在下列哪个范围内,挥发作用受气相控制( D )。

A. K H > 1.013*102 Pa·m3/mol ;

B. K H > 1.013 Pa·m3/mol ;

C. K H <1.013*102 Pa·m3/mol;

D. K H < 1.013 Pa·m3/mol。

36.机体对污染物的主要蓄积部位包括( ABD )。

A 血浆蛋白;

B 脂肪组织;

C 血液;

D 骨骼。

3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生物放大包括生物富集和生物积累两方面;

B 生物富集包括生物放大和生物积累两方面;

C 生物积累包括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两方面;

D 生物积累与生物富集是同一个概念不同的名称。

38.对于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生物转化,微生物起着关键作用,其原因为( ABCD )

A. 微生物大量存在于自然界;

B.微生物具有大的表面/体积比;

C. 生物转化呈多样性;

D.繁殖非常迅速,对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39.对汞的甲基化形成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物质是( A )

A. 甲基钴氨素;

B. 铁锰氧化物

C. 蛋氨酸;

D. 硫醇.

40.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 C)。

A. 50--60%;

B. 30---40% ;

C. 80-90%;

D.90-100%;

41.发生光化学烟雾的气象条件是( C )

A.强光照, 湿度高,高风速, 逆温, 高温;

B.弱光照, 湿度低 , 低风速, 逆温, 低温;

C.强烈光照, 湿度低, 低风速,逆温,高温;

D.弱光照, 湿度高, 高风速, 逆温, 低温;

42.以下物质会造成温室效应的物质包括( A B D )

A.CO2; B. CH4; C. 颗粒物; D. N2O.

43.在我国重庆地区,在1982年入夏后连降酸雨,雨后某夜,2万亩水稻叶子突然枯黄,

状如火烤,几天后枯死。其分析原因为( C )。

A.酸雨会削弱植物的光合作用;

B.酸雨破坏了叶细胞的通透性,使水分流失。

C.酸雨淋降破坏叶面腊质,影响叶片呼吸代谢;

D.酸雨使叶面温度升高.

44.氯氟烃之所以会引起臭氧耗损的原因如下( BCD ):

A. 它是制冷剂;

B. 高稳定性;

C. 可以离解出Cl.和 ClO等自由基;

D. 不溶于水。

45.在下列吸附剂中,比表面最大的是( D )

A. 高岭石;

B. 黏土;

C. 新沉淀的氢氧化铁;

D.腐殖质.

46.以下关于有机污染物光解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D )

A 光解产物的毒性降低了; B是有机污染物真正的分解过程;

C 反应是可逆的; D不可逆地改变反应分子。

47.影响污染物的生物富集的因素包括( ABD )

A.污染物的物化性质; B. 生物性特征;

C. 环境的污染程度;

D. 环境因素;

48.氨基酸的形成是在微生物的哪个部分( A )

A 细胞膜内; B.细胞膜外; C. 细胞; D. 肝脏.

49.蛋白质的降解中,其中的氨基可发生的反应包括( ABCD )

A. 氢化作用;

B. 羟基化;

C. 转氨基作用;

D.氧化作用.

三、诱发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因素有哪些?(10分)

重金属从悬浮物或沉积物中重新释放属于二次污染问题,不仅对于水生生态系统,而且对于饮用水的供给都是很危险的。诱发释放的主要因素有:

(1)pH值降低:pH值降低,导致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溶解,H+的竞争作用增加了金属离子的解吸量,H+被吸附而导致一些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被释放。在一般情况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量随着反应体系pH的升高而降低。其原因既有H+离子的竞争吸附作用,也有金属在低pH条件下致使金属难溶盐类以及配合物的溶解等。因此,在受纳酸性废水排放的水体中,水中金属的浓度往往很高。

(2)还原条件增强:还原条件下,Fe、Mn等的氧化物溶解,其吸附的金属离子被释放出来,因此在湖泊、河口及近岸沉积物中一般均有较多的耗氧物质,使一定深度以下沉积物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急剧降低,并将使铁、锰氧化物可部分或全部溶解,故被其吸附或与之共沉淀的重金属离子也同时释放出来。

(3)盐浓度升高:盐度变化可以增加离子的吸附交换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阳离子可将被吸附在固体颗粒上的其他金属离子交换出来,这是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的主要途径之一。例如水体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Ca2+、Na+、Mg2+离子对悬浮物中铜、铅和锌的交换释放作用。在0.5mol/LCa2+离子作用下,悬浮物中的铅、铜、锌可以解吸出来,这三种金属被钙离子交换的能力不同,其顺序为Zn>Cu>Pb。

(4)水中配合剂的含量增加:天然或合成的配合剂使用量增加,能和重金属形成可溶性配合物,有时这种配合物稳定度较大,可以溶解态形态存在,使重金属从固体颗粒上解吸下来。(5)一些生物化学迁移过程也能引起金属的重新释放,从而引起重金属从沉积物中迁移到动、植物体内—可能沿着食物链进一步富集,或者直接进入水体,或者通过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产物进入水体。

四、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试用它们二者的关系讨论我国南方土壤酸度偏高

的原因。

根据土壤中H+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两大类。

(1)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经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

南方土壤中岩石或成土母质的晶格被不同程度破坏,导致晶格中Al3+释放出来,变成代换性Al3+,增加了土壤的潜性酸度,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土壤活性酸度,表现为pH值减小,

酸度偏高。

五、已知某碳酸盐系统的水样的pH=7.8,测定总碱度时,对于100mL 水样用0.02molL -1

的HCl 滴定,到甲基橙指示剂变色时消耗盐酸13.7mL 。求水中总无机碳的浓度,C T 。

解:,对于总碱度可以计算:

总碱度=(13.7×10-3L ×0.02molL -1)/(100×10-3L )=2.74×10-3 molL -1

当pH=7.8时,水中主要的碳酸盐类为HCO 3-和H 2CO 3*。CO 32-可以忽略,也就是α2≈0 因为K 1= =10-6.35 , 所以此时: =28.18 所以 α0= =0.0342 α1= =0.9657

α2≈0

所以,可以得到:

2.74×10-3 = C T ×α1+ = C T ×0.9657+10-6.2-10-7.8 所以C T =2.84×10-3 molL

-1

][]/[)2(21++-++=H H K c w T αα总碱度][]][[*323CO H H HCO +-8.735

.61*32310

10][][][--+-

==H K CO H HCO 1

18.281][][][3*32*

32+=+-HCO CO H CO H 1

18.2818.28][][][3*323+=+--HCO CO H HCO 8.78.714101010----

环境工程学(整理知识点)

一、水质指标 水质:水的品质,指水与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水质指标的种类: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学指标 固体、碱度、硬度、COD、BOD、TOC、TOD 固体:在一定温度下(103~105℃),将一定体积的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的总量 BOD:表示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经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所需氧量。用单位体积污水所耗氧量表示(mg/L) 二、水中的杂质: 按颗粒大小分为:粗大颗粒物质、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溶解性物质 三、污水的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 四、沉淀的类型 四种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压缩沉淀 五、浅层理论及其斜板沉淀池 浅层理论: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为n个水深为H/n的沉淀池,则当沉淀区长度为原来长度的1/n时,就可以处理与原来的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处理效果。沉淀池越浅,就越能缩短沉淀时间 斜板沉淀池:在工程实际应用中,采用分层沉淀池,排泥十分困难,所以一般将分层的隔板倾斜一个角度,以便能自行排泥,这种形式即为斜板沉淀池。 六、混凝 1、胶体双电层结构及其稳定性原因 (1)胶体结构:胶体结构很复杂,是由胶核、吸附层及扩散层三部分组成。 (2)胶体颗粒在污水中之所以具有稳定性,其原因有三: 首先,污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和胶体颗粒质量很轻,在污水中受水分子热运动的碰撞而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同时,胶体颗粒本身带电,同类胶体颗粒带有同性电荷,彼此之间存在静电排斥力,从而不能相互靠近结成较大颗粒而下沉; 另外,许多水分子被吸引在胶体颗粒周围形成水化膜,阻止胶体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中和,妨碍颗粒之间接触并凝聚下沉。 2、混凝的机理 污水中投入某些混凝剂后,胶体因电动电位ζ降低或消除而脱稳。脱稳的颗粒便相互聚集为较大颗粒而下沉,此过程称为凝聚,此类混凝剂称为凝聚剂。 但有些混凝剂可使未经脱稳的胶体也形成大的絮状物而下沉,这种现象称为絮凝,此类混凝剂称为絮凝剂。 按机理不同,混凝可分为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沉淀物网捕四种。 3、搅拌的作用 促使混合阶段所形成的细小矾花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形成大的、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絮凝体(可见的矾花),以使其在后续的沉淀池内下沉。 七、离子交换 (1)实质:不溶性的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其他同性离子间的交换反应,是一种可逆的化学吸附过程,又称离子交换吸附。 (2) 结构:树脂本体、活性基团(由固定离子和活动离子组成) (3) 离子交换过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主要吸附水中的离子,并与水中的离子进行等量交换(4)物理性能指标:外观、粒度、密度、含水率、溶胀性、机械强度、耐热性

环境化学(戴树桂)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1.《环境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了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归趋和效应。本考试大纲侧重于环境污染化学,着重于各类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行为、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生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等经典内容。对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式、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及生物效应、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浓缩机制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需加以重点掌握。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环境化学发展及基本内容 1.环境化学基本概念、发展动向、研究内容及热点问题 水环境化学 2.天然水的基本特征组成; 3.水体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着重配合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沉淀和溶解、水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等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4.水体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环境行为与归趋模式。着重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等典型机制与迁移转化模式。 5.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营养物质的来源;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湖水的营养化程度;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大气环境化学 6.大气中污染物的特征; 7.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温室效应;气相大气化学: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化学; 液相大气化学:酸沉降化学、大气中液相反应;大气颗粒物化学); 8.重要的大气环境化学问题:光化学烟雾的定义、特征及形成条件;光化学烟雾主要参与物质;光化学烟雾形成机理;光化学烟雾危害及防治;光化学烟雾与硫酸型烟雾的对比;太阳和地球辐射间的能量平衡;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及防治对策;降水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影响因素;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大气平流层的组成;臭氧层的形成和耗损的化学反应;臭氧洞的危害;臭氧层破坏现状及防治。 土壤环境化学 9.土壤组成与性质(吸附、酸碱性、缓冲性及氧化还原性质); 10.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重金属、氮磷); 11.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典型的迁移过程)。土壤中农药迁移的基本特性,扩散质体,流动吸附与分配作用,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以及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 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 12.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及消除。物质透过细胞膜的形式;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生物转化及消除。13.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生物蓄积,生物富集、生物放大和生物积累。 14.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耗氧(有机污染物)、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15.无机物质的生物转化。氮硫的微生物转化,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转化。 16.污染物质的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化效应;重金属元素在诸圈层中的转化效应有机污染物在诸圈层中的转化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17.重金属元素(汞、砷)形态; 18.微生物对水环境中化学物质的作用; 19.有机污染物(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 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与发展动向,掌握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天然水

化学工艺学试题答案

《化学工艺学》考查课期末试题 班级:08化工(1)班学号:08003028姓名:李强 1.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答:1、原料、生产方法和产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2、向大型化、综合化、精细化发展;3、多学科合作、技术密集型生产;4、重视能量合理利用、积极采用节能工艺和方法;5、资金密集,投资回收速度快,利润高;6、安全与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2.什么是转化率?什么是选择性?对于多反应体系,为什么要同时考 虑转化率和选择性两个指标? 答:1、转化率:指某一反应物参加反应而转化的数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分率 或百分率,用符号X表示。定义式为X=某一反应物的转化量/该反应物的起始量对于循环式流程转化率有单程转化率和全程转化率之分。 单程转化率:系指原料每次通过反应器的转化率 XA=组分A在反应器中的转化量/反应器进口物料中组分A的量 =组分A在反应器中的转化量/新鲜原料中组分A的量+循环物料中组分A的量全程转化率:系指新鲜原料进入反应系统到离开该系统所达到的转化率 XA,tot=组分A在反应器中的转化量/新鲜原料中组分A的量 2、选择性:用来评价反应过程的效率。选择性系指体系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某 反应量与参加所有反应而转化的该反应物总量之比。用符号S表示, 定义式S=转化为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的量/该反应物的转化总量 或S=实际所得的目的产物量/按某反应物的转化总量计算应得到的目的产物理论量 3、因为对于复杂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着生成目的产物的主反应和生成副产物的 许多副反应,只用转化率来衡量是不够的。因为,尽管有的反应体系原料转化率很高,但大多数转变成副产物,目的产物很少,意味着许多原料浪费了。所以,需要用选择性这个指标来评价反应过程的效率。 3.催化剂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在化工生产中起到什么作用?在生产 中如何正确使用催化剂? 答:1、基本特征包括:催化剂是参与了反应的,但反应终止时,催化剂本身未 发生化学性质和数量的变化,因此催化剂在生成过程中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使用;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即加速反应),但不能改变平衡;催化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特定的催化剂只能催化特定的反应。 2、作用: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改进操作条件;催化剂有助于开发新的反应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14*1.5’=21’) 1.对于生物来说,任何物质包括机体需要的宏量和微量元素,只有 时才是有益的。过量和不足对生物都会引起危害,这就是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 2.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其归宿主要是。3如果在光化学系统的初级过程中,激发态分子分解产生了后,可引发进一步的暗反应。 4在大气污染物的颗粒物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范围是< μm。 5在水环境中,溶质离子以的形式与胶体物质进行作用,从而被吸附的过程被称为专性吸附。 6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苯并a芘的化学结构式分别为 和。 7 水中含有机质的固体物质对溶解在水中的憎水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特征 是。8从根系和叶片吸收的F最终会积累在植物的部位。 9一般地,砷酸盐的沉积量与水中磷酸盐含量成比例关系。 10生物转化和是多氯联苯的主要转化过程,随取代的氯原子数目的增加,降解和转化都会越来越难。 11 氟对牙齿和骨骼的形成与结构均有很重要的功能,因在牙齿中会形成, 在牙齿表面形成坚硬的保护层,但摄入过量的氟化物会出现症状。 12 在常规的简单化学沉淀物中,以各类金属离子的形态沉淀的溶度积最低,常用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 13 硒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原因是 。 14 环境激素的阻碍对象主要是,它可能抑制该类物质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使酶的功能丧失,致使该类物质不能合成。

二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10*1.5’=15’) 1 以下关于气溶胶粒子的三模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2.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2.5~10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10μm; B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积聚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0.05~2μm; C爱根核模的粒径为0.05~2μm, 积聚膜的粒径小于0.05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D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0.05~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2 对流层大气中最重要的吸光物质是( ) A. NO2 ; B. O3; C. HCHO; D. HNO2 ; E. SO2; F. ROOR’. 3 SO 2被氧化成SO 3 形成酸雨的方式主要有() A.SO 2 的气相氧化; B.SO 2 的间接光氧化; C.微生物氧化; D.SO 2 的液相氧化; 4若水体中的酸碱度只是以碳酸和碳酸盐构成,则关于酸度可表示为下式( ) A酸度[ CO 32 -]+[HCO 3 -]+[ OH-]-[H+] B. 酸度=2[H 2 CO 3 ]+[HCO 3 -]+[H+]-[ OH-] C酸度=2[ CO 32 -]+[HCO 3 -]+[ OH-]-[H+] D. 酸度= [H 2 CO 3 ]+[HCO 3 -]+[H+]-[ OH-] 5 重金属污染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 A. 会在生物体内蓄积富集; B.毒性大,污染严重; C. 不能被降解而消除; D.迁移转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6 以下元素已经证实属于会干扰内分泌的环境激素包括() A.Cd; B. Cr; C. Pb; D. Hg; E. Cu. 7当亨利常数在下列哪个范围内,挥发作用受液相控制()。 A. K H > 1.013*102 Pa·m3/mol ; B. K H > 1.013 Pa·m3/mol ; C. K H <1.013*102 Pa·m3/mol; D. K H < 1.013 Pa·m3/mol。

浅谈化学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方法

浅谈化学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方法 摘要:化学环境工程是当代大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从选用合适的环境化学教材、明确环境化学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突出环境化学课程和基础化学的差别、发挥教学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等方面提高环境化学教学质量,师生教学观念的共同转变才是教学改革成功的保障。 关键词:化学环境工程教学方法 前言: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从99级开始开设环境化学课程,课程的性质由最初的专业选修课(环境工程专业99级到2004级)改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明确了环境化学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由于环境化学课程内容多,学时少(32学时),在有限的学时内要想使学生灵活地掌握环境化学的基础知识并获得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进行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本文就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突出环境化学与其它化学课程的差别,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环境化学教材中几乎所有的环境问题都涉及化学知识,但是由于环境化学所研究的环境本身是一个多因素的开放体系,变量多、条件较复杂,环境化学并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运用,它与其他化学课程是有差别的,如果把环境化学仍然作为化学来学习,将失去环境化学的特色。因而,在授课时,以环境问题为突破口,以化学知识为基础,将正确认识环境污染与化学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以如何解决相关的环境问题为目标,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并注意充分利用多学科知识来讲好有关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讲授大气环境化学一章时,对于大气污染物种类及其来源、自由基反应等在环境保护概论和物理化学中已学过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对于大气中自由基产生、大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转化等基础化学知识要精讲,授课的重点是利用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转化等基础化学知识来解释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酸雨等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大气环境问题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二、根据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选用适合的教材 目前出版的环境化学教材类型很多,主要有高等学校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部分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 (1)氧的循环: (2)碳的循环:

(3)氮的循环 (4)磷的循环

(5)硫的循环

(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3.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类型:必修课 三、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四、学分:3.5 课时:56 五、考核方式:考试 六、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七、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八、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有机、无机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及其效应,初步了解环境化学任务(课题)的研究方法。明确环境化学的任务和目的以及环境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方法。 九、说明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环境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课程内容包括各环境要素介绍、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转运过程及其生物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等章节。对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酸雨、固体废弃物处置、光化学烟雾等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的经典研究结果及最新研究动向进行讨论。 1、使用教材: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参考资料:何遂源.《环境化学》.华东理工出版社,2005 十、基本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了解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掌握对现代环境问题认识的发展以及对环境化学提出的任务。 【教学重点】 环境化学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教学难点】 主要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工热力学》模拟考试考题A(答案)

华东理工大学20 -20 学年第 学期 《化工热力学》课程模拟考试试卷 A (答案) 开课学院: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考试形式:闭卷,所需时间: 120分钟 考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任课教师: 1.当压力大于临界压力时,纯物质就以液态存在。 ( × ) 2.纯物质的三相点随着所处压力的不同而改变。 ( × ) 3.用一个相当精确的状态方程,就可以计算所有的均相热力学性质随着状态的变化。 ( × ) 4.气体混合物的V irial 系数,如B ,C ,…,是温度和组成的函数。 ( √ ) 5.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泡点温度和露点温度是相同的,且等于沸点。( √ ) 6.对于理想溶液,所有的混合过程性质变化均为零。 ( × ) 7.在二元系统的汽液平衡中, 若组分1是轻组分,组分2是重组分,若温度一定,则系统的压力随着1x 的增大而增大。 ( × ) 8.偏摩尔焓的定义可表示为()[] [],,,,j i j i i i i T p n T p n nH H H n x ????? ?== ??? ??????。 ( × ) 9.Gibbs-Duhem 方程可以用来检验热力学实验数据的一致性。 ( √ ) 10.自然界一切实际过程总能量守恒,有效能无损失。 ( × ) 11.能量衡算法用于过程的合理用能分析与熵分析法具有相同的功能。( × ) 12.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的Gibbs 自由焓变化值G ?等于零。 ( √ ) 二、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指定温度下的纯物质,当压力低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则物质的状态为:( D ) (A) 饱和蒸汽; (B) 超临界流体; (C) 压缩液体; (D) 过热蒸汽 2.单元操作的经济性分析中,功耗费用和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C )。 (A) 理想功; (B) 有效能; (C) 损耗功; (D) 环境温度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人类各种活动或自然因素作用于环境而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由此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与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称为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叫做环境污染。 3、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4、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的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5、标化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后,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称为标化分配系数。 6、辛醇-水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 7、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8、亨利定律常数:化学物质在气——液相达平衡时,该化学物质在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和其水面大气中的平衡分压之比。 9、水解常数:有机物在水中水解速率与其在水中浓度之比称为水解常数。 10、直接光解:有机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光而进行分解反应。 11、敏化光解:腐殖质等天然物质被光激发后,将激发的能量转移给有机化合物而导致分解反应。

12、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 13、生长代谢:微生物可用有机化合物(有机污染物)作唯一碳源和能源从而使该化合物降解的代谢。 14、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用碳源和能源,须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该化合物才能降解。 15、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吸收、吸附等),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6、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富集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17、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 :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8、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 19、阈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 20、最高允许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引起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高剂量。 15、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包括碱基对的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四种类型。 16、遗传致癌物:1)直接致癌物:直接与DNA反应引起DNA基因突变的致癌物,如双氯甲醚。 2)间接致癌物(前致癌物):不能直接与DNA反应,需要机体代谢活化转变后才能与DNA反应导致遗传密码改变。如二甲基亚硝胺、苯并(a)芘等。

环境化学 名词解释 完美打印版 2014.12 整理

第一章绪论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污染控制化学:主要研究控制污染的化学机制和工艺技术中的基础性化学问题。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谓之环境效益。 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分: 环境物理效应:由物理作用引起的。 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 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即为环境生物效应。 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 环境本底:也称环境背景值某地未受污染的环境中某种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的含量(浓度)。环境容量:特定环境单元在不影响其特定环境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这里的特定环境功能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 生物半衰期(BHL):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在代谢作用下,污染物削减到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即生物半衰期 优先污染物: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 全过程控制模式:主要是通过改变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路线,使不生成有害的中间产物和副产品,实现废物或排放物的内部循环,达到污染最小量化并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目的,也就是当前政府和学术界所提倡的“循环经济”模式。 热岛效应:因燃料的燃烧放出大量热量,再加街道和建筑群辐射的热量,使城市气温高于周围地带,称为热岛效应。 各圈层环境化学:研究化学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中的形成、迁移、转化和归趋过程的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 污染控制化学:主要有研究污染的化学机制和工艺技术中的基础性化学。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大气温度层结:通常把静大气的温度和密度在垂直方向的分布称为大气温度层结和大气密度层结。 大气垂直递减率:随高度的增加气温的降低率,Γ=-dT/dz。 干绝热垂直递减率:空气块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块在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的比,用Γd 表示。 大气稳定度:气层的稳定程度,即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的程度;若Γ<

化学工艺期末考试重点复习题

化学工艺期末考试重点复习题 1、化学工艺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生产方法的选择及方法原理;设备(反应器和其他)的作用、结构和操作;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其他物料的影响;操作条件的影响和选定;流程组织;生产控制;产品规格和副产物的分离与利用;能量的回收和利用;对不同工艺路线和流程的技术经济评比等。 2、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有哪些? (1)原料、生产方法和产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2)向大型化、综合化发展,精细化率也在不断提高 (3)是多学科合作、生产技术密集型的生产部门 (4)重视能量合理利用,积极采用节能工艺和方法 (5)资金密集,投资回收速度快,利润高 (6)化工生产中易燃、易爆、有毒仍然是现代化工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 3、大宗的无机化工产品有硫酸、硝酸、盐酸、纯碱、烧碱、合成氨和氮、磷、钾等化学肥料。大宗的有机化工产品有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萘、合成气。 5、对石油的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有哪些加工方法? 一次加工方法为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二次加工主要方法有:.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催化加氢裂化,烃类热裂解;烷基化;异构化;焦化等 6、常、减压蒸馏流程有哪些?①燃料型。②燃料一润滑油型。③燃料一化工型。 7、煤的加工路线:煤的高温干馏(炼焦);煤的低温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 8、化学工业的原料资源:无机化学矿;石油;天燃气;煤;生物质;再生资源;空气和水。 9、化工生产过程一般可分为: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和产品分离及精制三大步骤。 10、什么是转化率、选择性、收率? 转化率是指某一反应物参加反应而转化的数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分率或百分率用符号 X 表示。其定义式为转化率表征原料的转化程度,反映了反应进度。 选择性系指体系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量与参加所有反应而转化的该反应物总量之比。 在复杂反应体系中,选择性是个很重要的指标,它表达了主、副反应进行程度的相对大小,能确切反映原料的利用是否合理。 收率亦称为产率,是从产物角度来描述反应过程的效率。符号为 y,其定义式为 根据转化率、选择性和收率的定义可知,相对于同一反应物而言,三者有以下关系:Y=S·X 11、什么是平衡转化率?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称为平衡转化率,此时所得产物的产率为平衡产率。 平衡转化率和平衡产率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极限值(最大值),但是,反应达平衡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升高,所以净反应速率不断下降直到零。在实际生产中应保持高的净反应速率,不能等待反应达平衡,故实际转化率和产率比平衡值低。若平衡产率高,则可获得较高的实际产率。工艺学的任务之一是通过热力学分析,寻找提高平衡产率的有利条件,并计算出平衡产率。 12、简述温度、压力、浓度对反应的影响规律? (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对于不可逆反应不需考虑化学平衡,而对于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对于吸热反应,△H>0,K 值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有利于反应,产物的平衡产率 增加。 对于放热反应,△H <0,K 值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平衡产率降低。故只有降低温度才能使平衡产率增高。 (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环境工程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环境工程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环境工程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高新科技之一。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工程设计能力,特别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填埋处置及环境污染修复的生态工程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独具特色。 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主干课程:物理化学、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测量实习、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习、水力学实验、微生物实验、环境监测实验、水处理实验、空气污染控制实验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相近专业: 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灾害防治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给水排水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风能与动力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B+等(44个):南昌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河海大学、厦门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南大学、东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郑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暨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西大学、中南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江苏工业学院、复旦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B等(43个):华南农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长江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贵州大学、兰州大学、大连大学、福州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河北科技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桂林工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北大学、济南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华东交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对环境化学的发展相关问题的探讨

对环境化学的发展相关问题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逐渐提升,促使着环境化学工程行业也在不断的朝前发展,尤其是人类在社会中很需要环境化学的用途与研究。对于环境化学这个专业,要求环境化学的工作者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研究和改良人类社会环境系统和环境化学工程,对解决人类环境化学污染问题有着重要的贡献。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环境化学取得的成果以及工作经验,对环境化学的发展新前景来探讨,从不同的角度做出论述。 [关键词]环境化学研究成果污染控制前进动向中图分类号:X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320-01 环境化学是人类科学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分支,但是它始终与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相互联系、涉及,所以在发展环境化学中一定要在以其他相关学科的支持下进行,才能得到良好的纵向的发展。从环境化学物质、化学品、化学污染物的研究发展来看,并在生态毒理研究的技术支持下已经发展到分子水平,且支持了化学物质活性以及毒性的预测工作。目前国际环境化学研究领域已经对化学品的“源”以及释放表征、迁移归宿做出了深入的研究,而且对于化学

品的安全评测也已经从单一化学物质发展到复杂化学物质,并且开始有进入生态系统的研究。 一、环境化学的发展 不可否认,环境化学的研究发展为大气、水、土壤环境等的污染防治提供了使用价值,其初步形成了新型的学科体系,为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的保护做出了贡献。 (一)发展历程 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对于环境化学的研究就已经从各个方面着手,其大致包含为污染源的普查、污染控制、环境容量等,其中工业“三废”的污染涉及面较广,投入精力相对较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近年来酸雨的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将其的发展推向了高潮,并且在环境化学方面还包含了形态分析、采样技术等多个方面,着重于对大气污染物的表征、迁移、转化以及有机物的水环境化学等的研究。这些研究的发展也在实际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推动了我国环保事业的前进,促进了学科的发展。现阶段,其向纵深发展,逐步形成体系和特色,真正实现了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我国环境化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学科之间的相互交错,使得环境化学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和提高,已经加快了迈向国际化的脚步。 (二)可持续发展对其的影响 环境科学的研究是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的。根据国情

化学工艺学试题

化学工艺学:是研究由化工原料加工成化工产品的化学生产过程的一门科学,内容包括生产方法的评估,过程原理的阐述,工艺流程的组织和设备的选用和设计。 焙烧:是将矿石,精矿在空气,氯气,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气流中,不加或配加一定的物料,加热至低于炉料的熔点,发生氧化,还原或其他化学变化的单元过程煅烧:是在低于熔点的适当温度下加热物料使其分解,并除去所含结晶水二氧化碳或三氧化硫等挥发性物质的过程 平衡转化率:可逆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转化为目的产物的某种原料量占该种原料起始量的百分数 浸取:应用溶剂将固体原料中可溶组分提取出来的单元过程 烷基化:指利用取代反应或加成反应,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N、O、S、C等原子上引入烷基(R--)或芳香基的反应。 羰基合成:指由烯烃,CO和H2在催化作用下合成比原料烯烃多一个碳原子醛的反应。 煤干馏: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强热而发生的复杂系列物化反应过程。 水煤气:以水蒸气为气化剂制得的煤气(CO+H2) 精细化学品:对基本化学工业生产的初级或次级化学品进行深加工而制取的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用途,小批量生产的高附加值系列产品。 高分子化合物:指相对分子质量高达104~106的化合物 原子经济性:指化学品合成过程中,合成方法和工艺应被设计成能把反应过程中所用到的所有原料尽可能多的转化到产物中。=目的产物分子量/所有产物分子量 环境因子:=废物质量/目标产物质量 1.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化学矿,煤,石油,天然气 2.化工生产过程一般可概括为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产品分离及精制。 3.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 4.石油一次加工方法为:预处理,常减压蒸馏。二次加工方法: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焦化等。石油中的化合物可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5.天然气制合成气的方法:蒸汽转化法,部分氧化法。主要反应为:CH4+H2O-----?CO+3H2 和CH4+0.5O2-----?CO+2H2 CH4+CO2----?2CO+2H2 6.硫酸生产的原料有:硫磺,硫铁矿,有色金属冶炼炉气,石膏。 7.工业废气脱硫,高硫含量用湿法脱硫,低硫含量用干法脱硫。 8.硝酸生产的原料:氨,空气,水。 9.浓硝酸生产方法:直接法,间接法,超共沸酸精馏法。 10.氨的主要用途:生产化肥,生产硝酸。平衡氨浓度与温度,压力,氢氮比,惰性气体浓 度有关。温度降低或压力升高时,都能使平衡氨浓度增大。 11.合成氨反应方程式:N2+3H2?-----?2NH3 300--600℃ 8--45MPa,催化剂。 12.甲烷化反应:CO+3H2==CH4+H2O 13.变换反应:CO+H2O===CO2+H2 14.氯在氯碱厂主要用于生产:液氨,盐酸。氯碱厂主要产品有:烧碱,盐酸,液氨。 15.食盐水电解阳极产物是:Cl2,阴极产物是:NaCl,H2 16.氯碱工业三种电解槽:隔膜,离子交换膜,汞阴极法。 17.汽提法生产尿素工艺中,常用气提气有:CO2和NH3 18.铬铁矿焙烧方法:有钙焙烧,无钙焙烧。有钙焙烧的主要废物是:铬渣。含有致癌物:六价铬。常见铬盐产品:重铬酸钾,重铬酸钠,铬酐,铬绿(Cr2O3)。 19.索尔维制碱法主要原料:NH3,CaCO3,NaCl。主要产品:Na2CO3,CaCl2 侯氏制碱法:NH3,CO2,NaCl 。主要产品:Na2Co3,NH4Cl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B

环境学院环境化学课程考试题 A盐度升高 B pH降低C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D改变氧化还原条件4、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B—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5、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一、B、C、D _的影响。A风B湍流C天气形式D地理地势 6、大气中H0自由基的来源有A、C、D 的光离解。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趋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效应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3、大气中的N02可以转化成HNO? 、NO 3 和___ 2O5 o 4、大气颗粒物的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 5、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_________ 表面吸附________ 、离子交换吸附________ 和专 属吸附。 6、有机污染物一般诵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 集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7、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深层水及底泥呈还 原性环境。 & 一般天然水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的物质是溶解氧,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物质是有机物。 9、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 。 10、土壤具有缓和其_ ____ 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 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二、不定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A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2、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____ C ___ o A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第 13、以下—A、B、C、D 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古 A O3 B H2CO C H2O2 D HNO2 7、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B、C 。 A RO B R 自由基 C H2O D HO2 &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1和M2,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M0.10 C >1.00 D >2.00 10、气溶胶中粒径___ A ____ ym的颗粒,称为降尘。 A >10 B <5 C >15 D <10 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X”) 1、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往往小于无机态的毒性。(X ) 2、硫酸烟雾主要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V ) 3、干沉降是大气中NOx最主要的消除方式。(X ) 4、光化学生成产率白天高于夜间,峰值出现在阳光最强时,夏季高于冬季。(V ) 5、在天然水的碳酸平衡封闭体系中加入强酸或强碱,总碳酸量不受影响。(V ) 6、有机化合物吸附在颗粒物矿物质等组分的表面,等温线是线性的,存在竞争吸附,放出的 吸附热小。(X ) 7、腐殖质包括:富里酸、胡敏酸、胡敏素。其中,胡敏酸溶于稀酸稀碱;富里酸只溶于稀碱,不溶于稀酸;胡敏素不被碱液提取。(X ) &同价离子中,半径越大,被土壤交换能力越强,例如Al3+的交换能力大于Fe3+。(X )

环境工程普通化学试题

同济大学1993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普通化学A) 一、名词解释(20分) 1.简单反应、复杂反应 2.同离子效应、盐效应 3.外轨型配位化合物、内轨型配位化合物 4.加聚反应、缩聚反应 5.举例说明:三电子π键、离域π键 二、选择题:(20分) 1.铁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是4s?d6 在轨道中未成对电子数是() A 0 B 2 C 4 D 6 2.反应2SO3(g)=2SO2(g)+O2(g)的K=32,如果[SO3]=[O2]=2.0mol/L 那么[SO2]等于() A 0.032mol/L B 8.0mol/L C 0.25mol/L D 2.7mol/L 3.下列氯化物中,可以在室温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HCl气体的是() A CCl4 B Al2Cl6 C Fe2Cl6 D PCl5 4.用酸化的重铬酸盐(Cr2O7 ̄)滴定亚铁离子溶液,应该用哪种指示剂最合适() A 二苯胺溶于磷酸中 B 铬酸钾 C 酚酞 D 甲基橙 5.欲除去CuSO4酸性溶液中的杂质Fe3+ 加入的最合适试剂是() A KSCN B 氨水 C NaOH D H2S 6.对一特定反应化学反应速度越快是由于该反应的() A 活化能越小 B 活化能越大 C ΔG越负 D ΔH越负 7.下列酸中酸性最强的是() A HClO4 B HF C HCN D HCl 8.一个反应的活化能可通过下列中一法获得的斜率来确定() A LnK对T B LnK对1/T C LnK/T对1/T D T/LnK对1/T 9.配位化合物K4[Fe(CN)6]的名称是() A 六氰合铁酸钾 B 氰合铁(Ⅱ)酸钾 C 六氰合铁(Ⅲ)酸钾 D六氰合铁(Ⅱ)酸钾 10.在下列晶体中,熔化是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 A SiF4 B Ag C CsF D SiC 三、填空(20分) 1.C2H2分子中有——个σ键,另外有——键。 2.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烧碱并通入氯气产生的沉淀物是————。 3.[Co(CN)6]?(原子序数Co27 ),已知其磁矩为零,其杂化轨道属于——类型,空间构型为————。 4.在300mL0.2mol/L氨水中加入——毫升水才能使氨水的电离度增大一倍。 5.ABS树脂是由——、——、——共聚而成。 6.胶体溶液之所以能长期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