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课例研究报告

高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课例研究报告

高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课例研究

申报单位:金长林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金长林1.课题提出

1.1背景

源于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误区的再反思。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并取得一定成功的同时,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实施数学课堂教学并不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全部,在数学课程教学实施之后,从理性的角度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是对数学教学的一种有益的必要的反思。因此,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讨,通过探讨如何进行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设计,如何制定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为提高数学课程教学实践水平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视角,也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发展的眼光对新课程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基于各级评优、评先及职称评定的业务考核的冷思考。教师在参与评优、评先及职称评定的业务考核时,必须要通过上课,如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温州级别的三坛(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评比,还有中学高级教师职评时,业务考核时必须上课,前几年是概念新课、习题课等,近几年开始均考核复习课,如何上好复习课是教师专业成长道路所必须考验的。因此,规范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对数学教师的成长无疑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研究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是教师职评的需要,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新课程实施向纵深发展的需要。

1.2意义

1.2.1提高高中数学复习课功效的真需要

为了巩固知识,通过复习是重要手段,复习阶段的复习课的低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时,提高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是解决当前师生教学超负荷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有效教学反对低效的教学,追求有效的教学,是在有限的空间、

时间和资源状态下追求最大的教学收获的教学,是综合利用各种策略与方法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的教学。因此,研究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很有必要。

1.2.2为中学数学教师改变低效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从理论上说,所有教学都必须是有效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不能称之为教学。从实际看,现实的教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常常低效甚至无效,倘若我们深人高中数学复习课课堂,就会发现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俯拾皆是,存在着教学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必要的。

1.2.3提高教师对课堂有效教学必要性的认识

当前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存在着教学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因而对数学教学的批评或责难日益增多。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存在这一问题?或者说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的有效性处在什么样的水平上?本研究试通过复习课有效教学的调查分析,描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现状,从而揭示教师有效教学的必要性,提高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2.研究综述

2.1国内、外文献研究概述

国外课堂有效教学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是有效教师。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60、70年代以后,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较活跃,而且成果丰富,研究的注意力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教师因素,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总之,国外有效教学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有参考价值。

国内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了。从文献可以看出,20世纪50到60年代,国内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将注意力放在如何综合地提高教学质量上,还没有专门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到了70年代,便有“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提法。但研究非常少,更谈不上深入。到了80年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法慢慢多了起来。直到整个20世纪90年代,“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法仍然占据主流,并且发表了不少的研究成果。这时候的一个特征就是研究开始深化,不但探索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途径,还对影响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因素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效教学的研究非常活跃,出现了不少专门的论著。如:陈厚德从学习与教学的关系出发来研究有效教学。在他的《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一书中,他还阐述了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要素、模式和有效教师的基本素质和陈厚德是国内以专著的形式发表其有效教学研究成果的第一人。因此可以说这是国内较为系统的有效教学的研究成果。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一文中也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概念,并阐述了有效教学这一概念的理念和策略。袁振国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谈到了“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其中教学重心的转移就是“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又是从学习科学、专家学习和智力差异等角度来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拓宽了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视野。高慎英、刘良华在《有效教学论》一书中提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从“参与者知识观”或“建构主义知识观”的角度,提出“发现学习”、“自学辅导教学”、“有指导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尤其是“体验学习”、“隐性学习”等有效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程红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分析》为题的论文,提出“教学有效性”的概念。通过对教学活动中各要素的分析,程红认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是教学主体,因为“活动效能归根到底在于活动主体的效能,活动客体和活动中介的效能只有凭借活动主体的效能才能得到开发和实现。”

纵观2001年到2009年文献,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总体状况大致可用以下几点来概括:①有效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激起的反响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教学“新思维”、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方向性的作用;②关于有效教学涵义及特征的研究与质疑从未间断,至今依然有不少学

者满怀热情地加以探讨,可见学界尚未在该方面达成共识;③关于教师特质和教学行为的研究,是有效教学研究的重点,其研究成果已开始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产生影响;④关于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面更广量更大,并从最初相对集中于教学理论层面的抽象策略或宏观策略的探讨,向教学实践层面的具体策略或微观策略的探讨发散,可见有效教学的研究日益普及,并在学校教学中产生了较为广泛影响;⑤有些关于教师特质、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研究,将有效教学等同于一般的“提高教学质量”似乎任何“好”的教学都是有效教学;⑥研究内容的分布不很平衡,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影响因素、实施的具体方法和内在机制、评价的主要标准和有效方法等难度较大的问题,研究成果还较为贫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研究的总体水平还不是很高———谈“应该”、“必须”的多,谈“为何”以及“怎样”的少;⑦研究过程中的质疑、审视与反思不断出现,其对调整研究方式、深化研究进程、消除研究“泡沫”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何谓有效教学呢?对此,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我国学者通过对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系统考察,发现西方学者对有效教学的解释可以归纳为目标取向、技能取向和成就取向三种基本取向,并且到目前为至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也很难找到一种最佳的界定角度或框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沿用经济学上效果、效益、效率的概念来解释有效教学。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第二种,从“有效”和“教学”两个概念出发来界定有效教学。这种观点认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第三种,以学生发展为取向来界定有效教学.这种观点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第四种,从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面对有效教学进行结构化分析.这种观点认为,从表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

形态,从中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从深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实践有效教学,就是要把有效的“理想”转化成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状态”。

2.2本研究对“有效教学”概念与内涵的界定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对有效教学做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科学阐述。本研究在综合吸纳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这一定义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第二,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不只是传统教学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是注重全面教学目标的进步和发展。如果背离或片面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只能是无效或低效的。

第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教学是否有效,既要考察教学目标的合理有效性及其实现程度,也要看这种目标的实现是怎样取得的。合规律,即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进步、发展,不是通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或挤占挪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其它学科教学时间等损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取得的,而是从教学规律出发,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实现的。有效果,主要是指通过教学给学生带来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看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益,即有效教学不仅要求教学有效果,而且要求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教学有效率,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这里所说的学习收益包括学生学到的终身受用的知识、能力和良好的非智力

因素;学习投入不仅是指时间因素,还要看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脑力负担。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越有效,学生的学习投入就可能越少,效率越高。教学有魅力,是指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吸引学生继续学习,自觉地去预习、复习或者拓展加深。

3.研究思路

3.1研究问题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当前高中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有效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高中数学复习课特点,提出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主要涉及其教学现状、策略,研究最大的特点是基于课例,试图找到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从而为高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实践提供参考。具体研究问题是:

(1)通过对研究背景与意义的分析,并参考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确定高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2)通过对高中数学复习课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复习课的存在问题,进而开展高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3)通过高中数学复习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研究,结合备课、上课、“磨课”等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高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

(4)以课例为载体开展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实验研究,从理论概括和实践总结两个方面的结合,探讨复习课有效教学的效益。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研究法

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3.2.2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学生学习的现状,发现问题,确定应对策略;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方面拓展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

法、形成的新思想、取得的新经验;调查有效教学实施后的师生发展情况,为有效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调整高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实际操作。

3.2.3行动研究法

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3.2.4课例研究分析法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通过典型课例,详细描述现实现象是什么、分析其为什么会发生,并从中发现或探求现象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指导出研究结论或新的研究命题的一种方法。

3.2.5实验法

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思维加工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是在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出可供他人借鉴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的活动。在上述五种研究方法中,行动研究方法,始终是主要研究方法。这是因为有效教学的实施和推进受各种因素、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但决不是唯一的方面,因此,当无法采用严格控制的标准实验研究方法时,而只能提出假设,针对问题,观察变化,分析因果关系,但这种来自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结论仍不乏客观性、正确性和科学性。

3.3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带来的成果有隐性与显性两个方面,隐性成果表现在:构建高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推动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实效,提升学员的水平,对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一定的提高,为我市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可以影响和促进我市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显性成果表现在:(1)以相关论文形式发表在各级教育教学刊物上;(2)编制《高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课例集》和《高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3)探讨并初步形成高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课堂策略与模式;(4)形成结题报告等论文成果。

4.研究实施

4.1研究步骤

4.1.1课题准备、申报阶段(2010.1—2010.4)

学习相关理论,确定课题组成员,设计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并吸收和组织申报各类各级子课题工作。

4.1.2课题实施阶段(2010.5—2012.9)

(1)组织完成开题报告,对研究内容、方法、人员等方面做了分工。(2010.5)

(2)对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理论依据开展文献研究。(2010.6)

(3)确定2-3所实验学校,依托金长林名师工作室,开展3-4次专题活动。形式有学员论坛、专家讲座、“有效教学”研讨会等。(2010.5-2012.9)(4)对实验校实施的复习课教学效果开展实验研究。(2010.6-2012.8)(5)修正、完善、调整研究内容,完成中期报告。(2011.8)

4.1.3结题阶段(2012.6-2012.9)

总结研究经验和提炼研究问题,汇总研究成效和研究成果,发表、出版研究案例集及相关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做好结题推广工作并确定后续研究方向。

4.2人员分工

(1)课题的申报及前期准备:金长林、陈重阳

(2)高中数学复习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张霜等

(3)高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专题课例撰写、分析:林祥门、陈建尧等

(4)新课程高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的教学设计编写:邵达、卢化军等(5)高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实验设计与分析:吴素琴、陈芝飞琴等

(6)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金长林、陈重阳

5.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从本课题的相关研究中发现,较多学者已有初步研究成果,本课题是侧重教学实践开展课例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真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优势所在。同时,本课题的负责人是温州市名师金长林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学术水平,对课题

开展研究的各项活动具有很多便利的条件,本课题其它成员是金长林主持的名师工作室下的成员,他们来自各层次学校的教学骨干,无论从教学还是科研都处在全市教师的领先水平,所以对课题的顺利开展没有太大困难。另外,在温州市教学育教学研究院的直接领导与支持下,名师工作室已做了大量工作,在实施新课程以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等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在研究的经费上有保障。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