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卢梭的

卢梭的

卢梭的
卢梭的

卢梭的《丛林组画》由《梦》、《耍蛇女》、《奇异的景色》、《饥饿的狮子》、《被美洲豹攻击的马》、《被美洲豹攻击的黑人》、《小瀑布》等一批描绘异国风情的热带丛林的画所组成。这些画涉及了人类的存在、自然的奥秘、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展示了生命中最神奇、最隐秘、最难以捉摸的梦幻般的东西。在丛林中,树干、花朵、叶子、果实各具特色,人和动物自然地隐约其中,动物看上去有人的灵性,人看上去又像动物,植物也富有生命力。这些画都充满了生机,茂密的、占满了画面的森林,奇异的花和果实,可爱的、富有灵性的动物,神秘的人物,构成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丛林奇景图,引起人们对热带丛林的遐想和向往。最神奇的是他没有去过真正的丛林,无法亲自欣赏和体验那里的景色和气息。然而他笔下的丛林却是那麼富有生机和魔力,栩栩如生。在他超凡的想像力之下,丛林被描绘成如世外桃源的仙境一般,亦真亦幻。画面的色调明快,以深色的绿色调为主,只是树叶就用了20多种深浅不一的绿色。

欣赏内容:

法国大画家卢梭,他从未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完全凭自己对绘画的热爱画了许多纯朴的作品,被人们成为朴素派画家。他坦率、真诚、温和、天真,用儿童般的心灵作画,他像小孩子一样喜欢听故事,特别是旅行者的见闻,他根据自己的想象让原始神秘的森林景致隐含着无限的生命,吐露着幻想的芬芳,单纯生动而富有诗意,他的画具有原始童话般的魅力。选择的背景音乐是莫扎特的作品,与卢梭的画非常有审美共鸣。

指导策略:

1、动作表现。幼儿的审美感知的特点以直觉行动为主,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和同一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幼儿的直觉感知比成人强,他们不受理性的干扰,和艺术家有着相似的感觉,他们共同追寻自己的直觉表现出敏锐的感知能力。

2、模仿和创造。“头脑不是用来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只是由于年龄和认知的不完整所表现独特的意象,决不是成人能代替的。“大师-名画”好似幼儿行走的拐杖,从拄着拐杖到尝试摆脱拐杖,走自己的路,使幼儿对丛林的感知和理解,通过自己的画笔尽情发挥,实际上是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

我的理想是以审美感知为出发点,以情感为动力,在不断挖掘幼儿创造潜力的同时,使幼儿内在心灵在美的节奏中和谐发展。

在我们幼儿园的后花园生长着上百种形状各异的树木,各种各样的树叶,对于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每每在散步时孩子总会不经意地去看看、摸摸、说说,还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要种树?树有什么用?这是什么树?树的叶子的颜色、形状为什么不一样呢?孩子们天天可以从树的周围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小树苗在春天露出嫩叶,秋天里桂花树那么香?树叶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雨后,蜗牛在树下爬出泥土,枕着树叶……

有位天真憨厚,朴实自然,童心未泯的法国大画家卢梭,他像小孩子一样喜欢树,还根据自己的想象让原始神秘的森林景致隐含无限的生命,吐露幻想的芬芳,单纯生动而富有诗意。卢梭的《丛林组画》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用那纯真无瑕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和感受生活的真谛,使丛林具有原始童话般的魅力。他

从未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完全凭自己对绘画的热爱画了许多纯朴的作品,被人们成为朴素派画家。他坦率、真诚、温和、天真,用儿童般的心灵作画。

艺术家的全部秘密就是心灵的自由。带领孩子们和卢梭一起“漫步丛林”,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目的是让孩子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幼儿对艺术和艺术世界的基本感觉,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对周围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表现出直觉的喜爱,有叙述和谈论作品的能力,产生自由表达的兴趣,挖掘幼儿潜在的创造

设计意图

带幼儿参观热带植物园之后,他们对那里的一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不仅给幼儿带来视觉上的新奇,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刺激和探险的愿望。依据幼儿的兴趣,我尝试让他们欣赏卢梭的《丛林组画》,深入感受自然中蕴含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幼儿通过大胆的想像表现自己眼中的热带雨林。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丛林组画》,感受丛林的奇异景象,体验其神秘、安详、充满生机的梦幻般的感觉。

2.学习用明快的色彩,大胆想像,表现出自己对热带雨林的印象。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参观热带植物园,并进行了参观后的主题绘画;了解有关热带雨林的故事。

2.材料准备:卢梭的《丛林组画》,参观植物园照片及绘画作品,投影仪,8开画纸,彩笔,蜡笔。

活动重点

1.让幼儿在神秘的情景中感受卢梭《丛林组画》的奇异,并大胆、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感觉。

2.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创意自己的热带雨林。

活动难点

1.通过欣赏活动,真正理解热带雨林中人与动物的关系。

2.画面布局均衡,植物富有热带雨林特点,人和动物富有情节化。

活动过程

1.引入环节。

以故事为引子,欣赏《丛林组画》。

今天我要为小朋友讲一个热带雨林的故事。在法国有一位伟大的画家叫卢梭,他和我们一样听过许多关于热带雨林的故事,他非常向往和热爱热带雨林,但是因为许多原因他一直没有机会去热带雨林探险,但他每天都在想像着热带雨林的情景。一天,卢梭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发生了许多在热带雨林里的神秘的故事,他感到很兴奋。他马上拿起画笔将自己的梦记录下来,并给那些画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丛林组画》。你们是否想听听卢梭梦里的故事呢?

分析

欣赏《丛林组画》的目的是让幼儿产生奇异的感受和体验,而故事情境的设计,能让组画在神秘的气氛中出现,深深地吸引幼儿。

2.感知环节。

(1)出示《梦》和《小瀑布》,引导幼儿观察森林、人和动物的样子,体验人和动物的关系以及画面的颜色。

分析

将《梦》和《小瀑布》作为第一顺序出现,因为这两幅作品表达的都是一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安详、平和的状态。

(2)出示《奇异的景色》,引导幼儿观察猴子在怎样工作,丛林中花、叶子及果子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幼儿表达自己对丛林的感觉。

分析

将《奇异的景色》作为单独的画面出现,是为了让幼儿感知动物在大自然中生活的快乐和美满。

(3)出示《饿狮》、《被花豹袭击的马》和《被花豹袭击的黑人》,引导幼儿观察野兽在做什么,并表达自己的感觉。

分析

《饿狮》、《被花豹袭击的马》和《被花豹袭击的黑人》表现的均是人与动物抗争及动物之间弱肉强食的现象,将这三幅作品作为第三顺序出现,是为了让幼儿看到人与自然中最残酷、最现实的一面。

(4)将《丛林组画》全部展示,请幼儿说出自己对卢梭的梦有什么感觉,想到什么,喜欢什么。

分析

启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丛林世界,既发现大师表达的自然色彩之明快、物体形象之丰富,又让幼儿感知到大自然环境中的危险,从而使幼儿的想像带有真实世界的成分。

3.创作环节。

(1)教师提议幼儿闭上眼睛,尝试做一个神秘的梦。

(2)请部分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梦”,鼓励幼儿大胆创意“梦”的情节。

(3)提示幼儿绘画的植物要有热带雨林的特点。

(4)提示幼儿画面布局既均衡、丰富,又不杂乱。

(5)鼓励幼儿大胆使用对比色,使画面色彩亮丽、明快。

分析

让幼儿以模仿大师做梦的形式去构思自己的热带雨林故事,使幼儿的创造同样也带有了卢梭一样的梦的情调。这样既激发幼儿积极创作的兴趣,又促进他们大胆想像。同时,操作中的指导也很重要,它可提醒幼儿以大师的作品为参照,有效地选用色彩来模仿大师的风格,在绘画中有意突出热带雨林的植物特点,鼓励幼儿大胆描绘自己的热带雨林之梦。

活动点评

把握最恰当的时机,依据幼儿的兴趣需求选择教学内容是本次活动尤为突出的地方。热带植物园的景色深深吸引了孩子,用笔描绘自己眼中的热带雨林成为孩子的期望。活动中,教师借助卢梭的《丛林组画》带孩子走进富有魔力、梦幻般的热带丛林,在圆梦的过程中将视觉艺术欣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孩子学会用心灵作画,学会用自己的想像在头脑中重新构建、描绘自己的梦想。

值得欣赏的是,教师不仅抓住了好的教育契机,而且进行了缜密的思考,故事的引入和作品出现的顺序都体现了教师对细节的关注,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内在的生命力,调动幼儿创作的积极性。课题由来:

平时小朋友总是很喜欢小动物,喜欢听小动物的故事,喜欢表演小动物,唱小动物的歌,画小动物……这些特性正好与法国的一位画家卢梭的作品,有着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从卢梭的《丛林组画》、《耍蛇的女人》、《春日》……把人、动物、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尽显在我们眼前。因此,我便选中了卢梭的另一幅作品《睡着的吉普赛姑娘》作为本次课堂实践的内容。它是一幅有异国情调和梦幻气息的作品,表现了狮子也人神秘相遇的情景。

活动目标:

1、欣赏卢梭的《睡着的吉卜赛姑娘》,感受画面的宁静、神秘、奇特。

2、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画一幅人与动物共存的想象画。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卢梭的《睡着的吉卜赛姑娘》。

2、图画纸、钩线笔、腊笔。

活动过程:

1、欣赏抽象画《睡着的吉卜赛姑娘》,根据画面的内容展开讨论。

师:昨天,我们已经欣赏了卢梭画家的许多大自然里的花草树木和动物的画,今天,我们就来看一幅他的另一幅人与动物的画。

师:看看画的是什么样的人?什么动物?他们在干什么?

幼:有个黑人和狮子。

师:这个黑人是男的还是女的?是哪个国家的人?

幼:是女的。(师告诉幼儿是印度吉普赛民族)

师: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

幼:年轻的。

师:我们就叫她姑娘。

幼:姑娘被狮子咬死了躺在沙漠上。

师:姑娘死了?狮子吃人是什么样子的呢?

幼:很凶,很恐怖(幼儿比划狮子吃人的样子并学狮子的吼叫)。

师:那画面中的狮子是什么样的呀?

幼:狮子很安静,眼睛一直看着姑娘。

幼1:我也看到了狮子和姑娘,姑娘在演奏琴累了就睡着了,狮子在看她睡觉。

幼2:狮子要背姑娘回家,跟姑娘说:“你睡吧,我会保护你的。”

幼3:觉得姑娘在听狮子讲故事呢!

师:姑娘下面的那个琴叫什么?

幼:小提琴

师:那不是小提琴,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曼陀铃。它和姑娘有什么关系?幼:姑娘学拉琴,学累了要回家,走散了迷路了。

师:我们知道这位姑娘是印度吉普赛的人,他们是一个流浪的民族,没有固定的住所,坐在大蓬车里,走到哪儿就为别人表演节目来赚取一些吃的、穿的。生活过得很苦。师:你还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幼:我还看到了月亮,感觉月亮很圆、很亮。

师: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幼:晚上发生的事情,因为有月亮。

师:你有什么感觉?

幼:很安静。

师:你看画面中最明亮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幼:月亮,因为月亮很亮,照亮了狮子和姑娘。

小结:月亮在画面中虽然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却让整个画面变得明亮起来。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幽静的感觉。

2、引导幼儿欣赏画面的色彩及线条的刻画

师:我们来看一下画家用了哪些色彩?天空和地面主要用了哪些颜色?

幼:天空是深蓝色的,地面主要用的是土黄色的。

师:那天空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地面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幼:天空是冷色,地面是暖色的。

师:那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冷暖对比。

师:你觉得画中画得最细的线条是什么?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幼:我觉得狮子的毛画得很细致,还有姑娘身上的衣服头发也画的很细致。这样给人感觉很舒服。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进画里,坐在姑娘的身边,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师配乐讲片段,使幼儿更能投入到画中)

幼1:我好像听到了狮子说:小姑娘你睡吧,我会在这保护你。

幼2:我听到了狮子对小姑娘说:“我爱你!”

幼3:我听到了狮子在跟小姑娘说:“我喜欢你,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师小结:一幅画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听,这样,画就变得有声有色了。

3、你喜欢这幅画吗?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

幼1:我喜欢这幅画,就给它取个《冷暖》。

幼2:我觉得想叫《狮子》。

幼3:我也喜欢这幅画,就叫《真好看》。

4、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它是什么样的?你希望和它怎样相处?你能像卢梭一样画一幅人和动物在一块儿的画吗?

幼1:我喜欢狮子,我觉得狮子能保护所有的小动物。我想跟它一起来保护我们班的小朋友。

幼2:我喜欢小兔子,我要和它玩《小兔子乖乖》的游戏。

幼3:我喜欢小狐狸,狐狸很聪明,这样我就可以天天起来回答问题了。

幼4:我喜欢长颈鹿,因为长颈鹿很高,可以把我也举的老高老高的。

5、幼儿作画。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想象的画面,大胆用色。

师:那就请小朋友画一幅人和动物的画吧。

6、作品评价:展示幼儿的作品,并请幼儿互相观摩欣赏与交流。(引导幼儿自由述说,互相评价)

师:你这幅画是和谁在一起,在做什么呢?(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分享你的作品).

活动反思:

1、课前准备充分。能围绕这幅画的内容预先丰富有关“种族”和“沙漠”等相关知识,使幼儿不断丰富感性经验,为欣赏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提条件。

2、活动过程的设计能紧扣目标,设问具有针对性,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感觉上课的节奏太快了一些,应该留有余地让幼儿有思考的空间,而不急把答案告诉幼儿。

2、开头部分若能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则有助幼儿更好地进入这幅画的意境。

3、在引导幼儿取名字时,如果能从画面上的内容加以引导就更能扣紧这幅画的主题了。(长泰第二实验幼儿园张雪)

声明: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2015261538.html,/

教育家卢梭的简介

教育家卢梭的简介 卢梭作为人类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先驱,是人类的思想启蒙导师,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教育家卢梭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年7月2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多部作品。代表作品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与艺术》。 卢梭的教育思想在《爱弥儿》中体现的卢梭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让我们回归自然”在早期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描述为原始人所处的原始的状态。后来,在伏尔泰(Voltaire)的批评下,他把自然描述为人建立自己个性和个人世界过程的自发性。所以,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社会在文明的幌子下进行的关押和奴役。因此,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过程的力量,脱离外界社会的各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

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悔录》(Confession)是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的作家郁达夫就深受卢梭自我暴露风格的影响。 卢梭的小故事卢梭故事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卢梭与妻子的爱情故事,卢梭的一生是风流的,但只有一个女子陪伴他走完了一生,这个人就是卢梭的妻子黛莱斯瓦瑟。黛莱斯瓦瑟只是一个旅馆的洗衣女仆,在卢梭与华伦夫人的感情破灭后,瓦瑟走进了卢梭的生活,也可以说是卢梭选择了她。瓦瑟为卢梭生了五个孩子,但自私的卢梭让她将孩子遗弃,最后无奈的瓦瑟只能将孩子送到育婴堂。 卢梭并没有给妻子完整的爱,甚至很少提及妻子,直到与妻子瓦瑟生活的二十三年后才给妻子补办了一个简单的婚礼,算是对妻子的一种弥补。其实卢梭在心中是不爱妻子妻子瓦瑟的。在《忏悔录》中卢梭曾说过他与瓦瑟通过数十年的陪伴,那份感情已经直接跃升到亲情的地步。他与妻子所谓的爱情是通过时间的沉淀,慢慢的积累,由相伴变为最后的依赖,由感情变为最后厮守终生的亲情。 卢梭故事是矛盾的,那样一个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写出了那么多关于整个人类与社会关系的著作,对于当时的人们的是一种振聋发聩的唤醒。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当成一个合格的丈夫,没有做成一个优秀的父亲,最后潦倒死去时陪伴他的依旧是那个他最不爱的妻子。这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卢梭的历史评价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卢梭被安葬于巴黎先贤祠(Le Panthéon)。1791年12月21日,国

卢梭

试评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此文是作者参加清华远程教育研究班课程毕业论文之一) [内容提要]: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代表作是著名的《爱弥儿》。他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和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实施自然教育。以卢梭为代表的自然教育理论在批批判传统封建教育制度弊端的基础上,强调教育“顺应自然”的原则,提倡培养自然,因而在教育思想上被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并为后人革新教育提供了指导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至深,从卢梭开始,教育理论开始进入重视研究儿童的新时期。 [关键词]:卢梭《爱弥儿》自然天性教育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oau,1712~1778 )处于近代社会转折点上,是法国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一生动荡不安,颠沛流离,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通过长期勤奋的自学获得了渊博的学识,写作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著作,如《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等。这些作品对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诸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和改革,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在其诸多论著中,尤以构思二十年、撰写三十年,融哲学、教育和文学于一体,提出自然教育理论,塑未来社会新人的《爱弥尔》振聋发聩。这是极富内在意蕴,具有历史和现实价值、颤栗中世纪社会的一本书①。 一、自然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18世纪的法国是欧洲最主要的封建专制国家,由于封建王朝的专横统治、政府官员的贪婪腐败、教会势力无孔不入,封建生产关系的严重束缚,再加上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使得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阻碍,因此,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砸碎宗教思想对人的禁锢、取消森严的等级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8世纪中叶,在法国兴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启蒙教育运动,奏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曲。在这一运动中,以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犾德罗和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揭露并抨击了封建制度和教会统治的黑暗,提倡以理性的思想取代迷信盲从,以编纂百科全书为武器,宣扬新知识、新思想,探索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方法和途径,这种思想启蒙运动为自然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卢梭的《爱弥儿》的问世,标志着自然教育思想的最终形成。 二、“自然教育思想” 之思想——“ 归于自然” 卢梭崇尚“归于自然”的思想,其理论依据源于他的天性哲学。它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它的主要理论: (一)教育要顺应自然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②。”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三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

卢梭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卢梭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与其的行为、性格, 尤其与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生性爱好自然,行为不拘,一生只受过2年正规教育。但他善于学习, 与一些社会名流交往, 深受影响, 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认为, 所有社会的压迫和腐败, 都是由于文明进化; 科学徒示人以技巧, 而艺术则只召人以浮华,剥夺人类心灵的自由和本性的发展,因此科学和艺术的进步不但不能给人类带来愉快, 却足以使道德堕落。他还认为,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实在于文明的进步。他指出, 在原始社会,人类不平等的程度极小,而在所谓文明发生之后,不平等的程度加深了,尤其在私有制产生之后, 为了保护私有制, 人们定出法律和道德规范, 名义上是人类行为的共同准则, 实际上则强者压服弱者的工具。因此, 要减轻人类的不平等,只有回归自然,服从自然的法则,脱离社会的约束。他教育遵循自然的著名思想, 就是其社会政治和哲学观点的具体体现。 卢梭主要政治著作是《民约论》,主要的教育思想著作是《爱弥尔》, 而《忏悔录》则是其自己的传记体小说。因此, 从《爱弥尔》中, 我们可以看到卢梭闪闪发光的教育思想。其中, 也蕴涵着他在学前教育课程方面的真知灼见。 1.教育思想 卢梭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 以儿童为本位。他在《爱弥尔》中开宗明义地说, “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边坏了。”他认为,人性本善,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内在欲望而行动, 不必加以干涉。一旦受了社会认为的干涉,儿童极易产生不自由、不平等, 甚至产生罪恶。所以他极力主张, 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 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返自然, 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人类的影响。换言之, 教育要发展儿童天生的禀赋,应使儿童有自然的生活,

再读卢梭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015261538.html, 再读卢梭 作者:温琴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05期 【摘要】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其教育代表作——《爱弥儿》中,卢梭全面阐述了其对婴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等人生不同阶段教育的认识与思考。本文试图从教育学的视角,结合卢梭的成长经历,并努力把这种个人经历与其教育思想的形成联系起来,探寻学生情感与兴趣培养的实践路径,以求达到滋养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方式,为教育工作提供范例和借鉴。 【关键词】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52-01 一、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基本概念 作为启蒙时代的风云人物,卢梭在思想、教育、文学、政治等各领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通过阅览《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卢梭》,研读经典著作《爱弥儿》,系统了解卢梭生平轶事,深入体会其思想精髓,我们发现,在其教育思想中,贯穿始终的基本理念即为“自然教育”。 (一)什么是“自然”? 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说的“自然”是指人的才能和器官,也就是人的天性。 (二)什么是“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即教育要“顺应自然”,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 二、卢梭“自然教育”的核心观点 (一)教育遵行自然 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受到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三种教育影响,当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一致且趋于同一目的时,这样的学生就能达到他自己的目标,且生活得有意义,即谓之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二)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自然人”

卢梭

【摘要】 卢梭的社会历史观超越了前人及其同时代思想家。在其人类不平等起源说中,卢梭从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劳动工具去探讨社会的发展,并把人类不平等起源、私有制等问题放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用经济原因来说明,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 【内容】 18世纪50年代前后,代表法国第三等级中不同阶层利益的启蒙思想家,以其敏锐的思想、渊博的学识和富于牺牲的精神,竞相登上历史舞台,发动和领导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作为法国资产阶级先驱的卢梭,也以激进的姿态步入了启蒙运动的行列。他的思想代表了小资产阶级、手工业者,甚至农民的立场,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和要求。他的学说洋溢着革命性和合理性,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作了理论、思想上的准备。过去我们只重视卢梭政治思想的研究,却忽略了卢梭哲学思想的研究。其实,卢梭人类不平等起源学说中所包含的唯物主义思想因素,超越了其同时代所有的思想家赢得了普列汉诺夫的高度评价,认为这位对历史唯心主义不满的哲学家朝历史唯物主义方向迈了很大的几步。本文仅就卢梭人类不平等起源说中的社会历史观思想作一探索。 一人类最初的社会历史观是神学历史观,它的确立以《新约圣经》的形成为标志,主要是以万物有灵来解释生活现象,用神灵的意志来解释历史过程。正如拉法格所说:一切民族都曾以为上帝支配他们的历史。 神学历史观在《圣经》确立后1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居统治地位。但是,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它逐渐让位给人道主义历史观。与神学历史观否定人、否定人的价值相反,“文艺复兴”时人文主义历史观则热烈地颂扬人的力量、人的价值和人的幸福;热烈地鼓吹“我是人,凡是人的特性,我都具有”。在他们看来,所谓人的特性,就是人生来就有的追求幸福和自由,发展个人的“欲望”,就是“爱”。同时,他们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封建桎梏,以“人”为尺度来评价历史、解释历史。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以伏尔泰、狄德罗等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全面论证了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人”成为他们历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由此出发他们提出了“天赋人权”论,认为人具有共同的本性,人生而自由平等。伏尔泰写道: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也们是平等的。 一切种类的一切动物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然而在现实中,人们之间的差别为什么是很大的呢?他们认为,这是后天的环境所造成的,提出了“人是环境产物”的著名论断。霍尔巴赫写道:“人从本性上来说既不善也不恶。 他之变成或者对自己,或者对他的同胞们有益或有害,乃是由于环境把他们引向善或引向恶”。爱尔维修说,我们在人与人之间所见到的智力、道德、感情上的差异,“是一种后天获得的东西”,“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环境”造成的。这个命题表面看起来好象是唯物主义的,但是一经这些启蒙思想家的解释则变得面目全非了。在这里,他们所讲的“环境”并不是指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而是指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教育、政治法律制度等等,主要是指政治、法律制度。爱尔维修就认为,政治给人们的性格以巨大的影响,“经验证明,各个民族的性格和精神是随着它们的政治形式变化的;一种不同的统治轮流给予同一个民族以高尚的或卑下的、坚定的或轻浮的、勇敢的或怯懦的性格”。而法律在人们的情操品德的形成中比政治更有决定的意义和作用,“人们的善良乃是法律的产物”“经验与历史告诉我们,各个民族的兴盛并不依靠它们的宗教纯洁,而是依靠他们的法律高明”。那么政治、法律制度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他们认为,政治法律制度是人们理性的产物,是由立法者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是立法者意见的产物。于是,这些启蒙思想家又得出一个相反的原理——“意见支配世界”,即“他们确信这个社会的命运决定于社会成员对某个社会成员对某个改革家提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 1.2卢梭简介

卢梭简介 生平经历 卢梭(1712—1778年)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16岁时离开日内瓦来到都灵流浪,生活无着,饱尝人世的心酸。后经由朋友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得以安心读书、思考与写作,并在她影响下培养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1742离开华伦夫人来到巴黎之后,卢梭开始自谋生路先后当过家庭教师、书记员、秘书等,并由此结交了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与百科全书派成员,与大哲学家狄德罗合编了《百科全书》,成为了巴黎沙龙的宠儿。1749年,他以一篇名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淳化风俗?》的征文获得了第戎科学院一等奖,并一举成名。但他决心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追求,保持贫困和独立。1754年,回到日内瓦,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日内瓦公民。次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政治经济学》一书。1756年开始了为期6年的隐居生活。1758年,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年,发表小说《新爱洛绮丝》,猛烈批判与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卢梭声誉日隆。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出版,这两部书不但引起了百科全书派的尖锐批评,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爱弥儿》一书遭禁,并被多次当众焚毁。瑞士当局下令逮捕他,他只好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逃往普鲁士管辖下的讷沙泰尔。此时,卢梭的名声已经传遍全欧。而卢梭

同伏尔泰之间的矛盾也加剧,最终成为终生的仇敌。卢梭一度到英国居住,但不久又回到法国,重新过上了隐居生活。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著作《忏悔录》、《山中书信》、《公民的情感》等相继完成。1778年在法国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去世,安葬于巴黎先贤祠。卢梭生前遭人唾弃,穷困潦倒,死后却备极哀荣,受人膜拜。1791年12月21日,法国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著作及其政治主张产生了深刻影响,他本人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偶像。 主要著作及主张 政治 1755《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762《社会契约论》 教育 1762《爱弥儿》 自传 1782《忏悔录》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推行素食主义。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时代背景 社会经济:18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农业国家。全国绝大部分的土地集中在以国王为首的贵族以及僧侣手中。占全国人口 95%以上的农民基本上是佃农,耕种地主的土地。虽然从18世纪初开始,法国东北部地区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农场,但总的说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像英国那样深入农村。与此同时,法国的资本主义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在一些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如里昂、奥尔良等,出现了大量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到18世纪中叶,一些工业部门如采矿、冶炼等行业,已经开始使用先进的机器。在贸易方面,则主要对外出口酒类和各种奢侈品。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受到封建生产关

卢梭名言名句大全

卢梭名言名句大全 2017-06-131、如果说爱情使人忧心不安的话,则尊重是令人信任的;一个诚实的人是不会单单而不敬的,因为,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 ——卢梭2、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卢梭3、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 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 ——卢梭4、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卢梭5、我知道必须让孩子们有所专心,怠慢乃是孩子们最可怕的危险。 ——卢梭6、口音是语言的核心,它使语言具有情感的真实感——卢梭7、对我所爱的人保持信赖和沉默。 ——卢梭8、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 ——卢梭9、把真理用在那些其存在对谁都不重要的,认识它又一无用处,无谓事情上,那就是对真理这个神圣的名词的亵渎。 真理,如果毫无用处,就不是一件必须具有的东西。 ——卢梭10、经过细心培养的青年人易于感受的第一个情感,不是爱情而是友谊。 ——卢梭11、青年期是增长才智的时期,老年期则是运用才智的时期——卢梭12、为了学会思想,就需要锻炼我们的四肢,我们的感

觉和各种器官,因为它们就是我们的智慧的工具;为了尽量地利用这些工具,就必须使提供这些工具的身体十分强健。 所以人类真正的理解力不仅不是脱离身体而独立形成的,而是有了良好的体格才能使人的思想敏锐和正确。 ——卢梭13、散步促进我的思想。 我的身体必须不断运动,脑筋才会开动起来。 ——卢梭14、我们要避免我们的义务与我们的利益发生冲突,避免从别人的灾难中企望自己的幸福。 ——卢梭15、你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 ——卢梭16、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卢梭17、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 ——卢梭18、人人都有幸福和痛苦,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 谁遭受的痛苦最少,谁就是是最幸福的人;谁感受的快乐最少,谁就是最可怜的人。 ——卢梭19、为真理献身——卢梭20、由于过分审慎,人们对于时机就会重视不够,就会坐失良机。 ——卢梭21、音乐家的艺术不在于直接描绘形象,而在于把心灵置于这些对象能够在心灵里创造的情绪中去。

卢梭的教育教学思想

卢梭的教育教学思想

————————————————————————————————作者:————————————————————————————————日期:

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爱弥尔》是其最有影响的一部教育代表作品。 1、论人的天性 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他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在他看来,儿童之所以乖张任性,不是自然造成的,而是由于教育的不良导致的。 卢梭的天性哲学体现在教育上,便要求教育脱离社会文化的监牢而使人性得到发展。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弃恶扬善,恢复其天性。也就是说,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人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所造成的人”。 2、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 卢梭指出:“教育有三个来源:或来自自然,或来自人,或来自事物。人的器官和能力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卢梭还进一步指出,“教育的这三种要素,其中自然教育完全非人力所能控制,事物的教育我们对他也只具有一部分的势力;只有人的教育是我们所能够支配的。”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自然人并不是回复到原始社会的退化之人,而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即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能力强盛的“新人”。 卢梭猛烈地抨击封建教育。他指出,封建教育不顾儿童天性发展、抹杀儿童天性与成人的区别,以至不根据儿童特点施教,硬将对成人适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使儿童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因此,他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主张根据每个阶段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1)婴孩期(出生—2岁)。这一时期教育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通过合理的饮食、衣着、睡眠和游戏,养成健康的体魄,为儿童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2)儿童期(2岁—12岁)。这一时期是“理性的睡眠时期”,以感觉教育为主要教育内容。另外,仍应继续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康身体。他认为,“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主张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儿童的触觉、听觉、视觉等。反对这一时期让孩子读书。在他看来,读书是孩子们在儿童时期遇到的灾难。他假想的受教育对象—爱弥尔长到12岁还不知道什么叫书。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一)已完成 1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认为斯大林和希特勒是谁的结果? ?A、孟德斯鸠 ?B、洛克 ?C、卢梭 ?D、尼采 我的答案:C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卢梭出生于1712年 ?B、卢梭对下层人民的生活十分熟悉 ?C、卢梭曾经创作过音乐 ?D、托尔斯泰认为卢梭极其虚伪。 我的答案:D 3 “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是我愿意用生命来捍卫你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是谁的名言??A、孟德斯鸠 ?B、洛克 ?C、卢梭 ?D、伏尔泰 我的答案:D 4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句话是谁说的? ?A、伏尔泰 ?B、卢梭 ?C、马克思 ?D、孟德斯鸠 我的答案:B 5 经典哲学著作《西方哲学史》的作者是? ?A、黑格尔 ?B、康德 ?C、罗素 ?D、叔本华 我的答案:C 6

以下不属于卢梭的著作的是? ?A、《新爱洛伊丝》 ?B、《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C、《忏悔录》 ?D、《老实人》 我的答案:D 7 卢梭最自豪的是:他是日内瓦的公民而不是一个臣民。 我的答案:√ 8 卢梭曾被认为是民主和自由的敌人。 我的答案:√ 9 托尔斯泰认为卢梭是一个虚伪的人? 我的答案:× 10 海德格尔说“他出生,他思考,他写作,他死了”这句话是用来评论亚里士多德的?我的答案:√ 11 法国的宗教以加尔文教为主。 我的答案:× 12 卢梭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人物。 我的答案:√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二)已完成 1

《浮士德》的作者是: ?A、康德 ?B、歌德 ?C、波德莱尔 ?D、卢梭 我的答案:B 2 在西方现代的思想史上,第一次对文明的价值,正面的提出了怀疑的是()。?A、《科学革命的结构》 ?B、《论科学与艺术》 ?C、《论法的精神》 ?D、《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我的答案:B 3 卢梭的第一篇论文叫什么? ?A、《爱弥儿》 ?B、《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 ?C、《论科学与艺术》 ?D、《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我的答案:C 4 关于“百科全书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产生在法国启蒙运动时期。 ?B、它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中心的唯物论者。 ?C、它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等级制度。 ?D、它仅仅是一个文学流派。 我的答案:D 5 卢梭的哪一篇论文在西方现代思想史上第一次对文明的价值正面的提出了怀疑??A、《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B、《论科学与艺术》 ?C、《社会契约论》 ?D、以上都不是 我的答案:B 6 《希腊罗马名人传》的作者是? ?A、卢克莱修 ?B、普鲁塔克 ?C、罗曼·罗兰

对卢梭抛弃五个孩子的一些看法

对卢梭抛弃五个孩子的一些看法 一个以《爱弥儿》根本影响西方教育传统的人, 居然把自己亲生的五个孩子抛在孤儿院。这究竟是一个疯子, 还是一个天才? 有人说,卢梭是“被讨论很多却认识很少的作家”,对于只读过《忏悔录》的我来说,自然也是如此。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我,虽说不如康德捧着《爱弥儿》时,打破多年以来时钟般严格的生活规律,三天足不出户那般痴迷,倒也是如饥似渴,爱不释手。卢梭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美妙的文笔深深的感动了我。他的书平实质朴,却直抵人心深处,我相信它甚至可以拨动世界上任何一颗最冷漠残酷的心灵。 在《忏悔录》的开篇他就这样宣布:“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的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卢梭实践了他自己的这一诺言,他在《忏悔录》中的确以真诚坦率的态度讲述了他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思想感情、性格人品的各个方面,“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他大胆地把自己不能见人的隐私公之于众。应该承认,《忏悔录》的坦率和真诚达到了令人想象不到的程度。而那件让他备受别人诟病和谴责的典型事件,自然也不在话下。 卢梭并没有隐瞒自己把他与泰蕾兹所生的五个孩子送到育儿院的事情。卢梭的辩解是:他自己一直过着流浪、隐居的穷困生活,因

此无法负担抚养孩子的责任。他不想孩子将来步他后尘,成为流浪儿,宁愿把他们送到孤儿院里寄养。 然而,根据我的了解,在之后的《爱弥儿》一书中,卢梭在论述父母亲职责的时候,明确的指出,父母亲的职责包括三部分:对人类有生育人的义务;对社会有培养合群人的义务;对国家有造就公民的义务。他还说,凡是能够偿付这三重债务而不偿还的人,就是有罪的,要是他只是偿付一半的话,也许他的罪过还要大一些。不能借贫困、工作或人的尊敬而免除亲自教养孩子的责任。显然,卢梭没有抚养自己的孩子,只不过是完成了任务的三分之一,没有尽到一位父亲应尽的职责。实际上的行为与这个观点背道而驰,自然反动的批评家们会抓着这个把柄不放。 按照上述他自己的观点来讲,在《忏悔录》中称自己是因穷困抛弃孩子的理由并不够充分,甚至是强词夺理的自为申辩。这也困惑了我,既然关注于天下所有的孩子,为何唯独自己的孩子不在范围之内?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做出这明明违反道德,也备受唾弃的事呢? 可是,纵贯卢梭生平,我却也似乎能悟出一些缘由来。 卢梭在《忏悔录》中讲述了自己的善良本性:家庭环境充满温情,阅读伟人的书籍给了他崇高的思想。他说,若能继续下去,当然会决定我一生的性格。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污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平等,使他受到了腐蚀。恶劣的环境使卢梭沾染了许多恶习,也使他了解到民众的疾苦。卢梭通过一生的坎坷遭遇,无情地控诉了专制社会对人的腐蚀和迫害。

卢梭的生平及其思想

卢梭的生平及其思想 郭晓蓉 (内蒙古大学,01004025,哲学学院2010级) 关键字:社会契约论;自由民主;人民主权;自然状态 主要内容:卢梭是启蒙思想的代表之一,他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也对后人以及世界各地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文学作品更是为许多人所喜爱,被广为流传。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因读他的作品而为之神往,说卢梭“使我双目重光”所提出的“自由是人类的特性”的原则也是受到卢梭的启示。可见,卢梭在历史上的作用或者是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卢梭可以说能够超过德国所有的天才,连著名的莱辛(Lesing)、赫德(Herder)、歌德(Goethe)和席勒(Schiller)都是他的崇拜者。他是法国的大思想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先驱,是启蒙运动的卓越的代表之一。卢梭的一生耐人寻味,要了解他,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一、卢梭的生平 在那黑暗的中世纪之末、近代社会肇始不久的时代里,卢梭敢于在政治社会制度方面、自由平等权利方面超越同时代的众多思想家,历经来自包括朋友在内的多方的诽谤,官方的焚书与追捕,民众的骚扰(他曾遭到石头甚至手枪的威胁),终使他晚年处于阴影之中,以致精神的错乱,这一切都与他生存的环境与经历有关。 卢梭在1712年6月28号出生在“日内瓦共和帮”。他是一个被迫从法国逃离的新基督教的后裔。他的父亲是一个制表匠,很仁慈,但脾气暴躁,他是个冒险者和游荡者的结合体,而且酷爱读书。 卢梭的母亲在他生下来便难产而死。所以在卢梭的一生中他受他的父亲的影响巨大。因此,他常常和他的父亲一起读书,甚至到深夜。他阅读极其广泛,从古希腊的今典著作到启蒙论著,从文学历史到自然科学读物他都有涉及。 卢梭热爱日内瓦,也热爱法国,他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法国度过的。在卢梭10岁的时候,他从被收养的人的家中出走,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华伦夫人,并在她家他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两人分手后,在1742年,卢梭来到巴黎和百科全书派还有休谟有来往。在巴黎,他写了《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著作。1749年,在狄容学院悬赏作品中,他因为《论科学和艺术》获得了一等奖,使他一举成名,自信心大大的提高。1764年巴黎法院查禁《爱弥儿》一书,并下令逮捕作者。卢梭流亡到了英国。休谟虽然极力想要帮助他但他却猜忌休谟要害他,两人关系破裂。 后来,卢梭不得不回到法国,最终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 卢梭是个感情极其丰富而不免多疑的人。他一辈子都是在流浪之中。他寄人篱下的时候也并没有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格,他的自信、幻想、多愁善感也许就是他成功的源泉。 二、卢梭的主要思想和主张

教育家卢梭的思想主张

教育家卢梭的思想主张 卢梭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那么卢梭的思想主张有哪些?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卢梭的思想主张,希望对你有帮助! 卢梭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其政治上的思想影响深远,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以及美国大革命具有指导作用。卢梭的思想主张涉猎甚广,除了政治还包括哲学、教育和文学等方面。 首先,在政治上卢梭的思想主张是天赋人权,将人与社会的关系形象的描述成一钟契约,人是被统治者,政府就是统治者。虽然人生下来都渴望自由,正是因为这种契约的存在,人们才甘心成为被统治者。所以卢梭提出了另一个人的权利平等等思想,在同样的契约下,政府不能是贵族的政府、统治者的政府,应该是全部人民政府。 其次,在哲学上卢梭的思想观点这要针对人的天性,如人天性是善良的,人的自由意志是受到贪念的影响的。其中还有道德和理性的关系,比如道德和理性是不相关的,人的自由是以道德的自然流露为基础等。 最后,再教育上卢梭的思想主张是顺应人性,顺应孩子的天性,改革教育体制等。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卢梭的政治主张与教育主张是相互呼应的,顺应天性正是将孩子从封建的思想观念中脱离出来的

一种方式。卢梭的思想主张在当时已经具有着极高的先进性,但是他还是没有走出自然神论的束缚,毕竟在那个封建愚昧的社会顽固势力过于强大;但是卢梭的思想依旧为后世开辟出新的思想领域。 卢梭生平贡献卢梭的贡献其实是潜移默化的。他的主张,“自然神论”,反对暴政等等,都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严重的抨击,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不满,与人们有了共鸣。在长期处于压迫状态下的人们都会触底反弹,总会想要呼应那么一两声,不然,卢梭的作品也不会掀起那么大的风浪。在教育上,他主张尊重孩子们的本心,反对传统的教育对孩子们的戕害,呼吁对传统教育的改革。这其实也同时是在促进当时封建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 还有一点,我觉得卢梭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文化上,他出版了许多作品,而且他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对人们产生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他参与了《百科全书》的创作,这本书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刊物,哪怕是当代社会。所以,他在文学上的贡献也颇大。 再到后来的法国大革命,还有美国独立革命,都是受到了卢梭思想以及他的主张的影响。所以,卢梭的贡献不是实体,而是对人们的思想以及后来社会体制改革的贡献。 卢梭生平简介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十岁起独自寄居在亲戚家里,然后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涯,最后还遇到对他影响至深的几个女人,并且对他的思想著作产生了影响。后来的卢梭隐居著书,最后在潦倒中死亡。虽

卢梭的

卢梭的《丛林组画》由《梦》、《耍蛇女》、《奇异的景色》、《饥饿的狮子》、《被美洲豹攻击的马》、《被美洲豹攻击的黑人》、《小瀑布》等一批描绘异国风情的热带丛林的画所组成。这些画涉及了人类的存在、自然的奥秘、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展示了生命中最神奇、最隐秘、最难以捉摸的梦幻般的东西。在丛林中,树干、花朵、叶子、果实各具特色,人和动物自然地隐约其中,动物看上去有人的灵性,人看上去又像动物,植物也富有生命力。这些画都充满了生机,茂密的、占满了画面的森林,奇异的花和果实,可爱的、富有灵性的动物,神秘的人物,构成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丛林奇景图,引起人们对热带丛林的遐想和向往。最神奇的是他没有去过真正的丛林,无法亲自欣赏和体验那里的景色和气息。然而他笔下的丛林却是那麼富有生机和魔力,栩栩如生。在他超凡的想像力之下,丛林被描绘成如世外桃源的仙境一般,亦真亦幻。画面的色调明快,以深色的绿色调为主,只是树叶就用了20多种深浅不一的绿色。 欣赏内容: 法国大画家卢梭,他从未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完全凭自己对绘画的热爱画了许多纯朴的作品,被人们成为朴素派画家。他坦率、真诚、温和、天真,用儿童般的心灵作画,他像小孩子一样喜欢听故事,特别是旅行者的见闻,他根据自己的想象让原始神秘的森林景致隐含着无限的生命,吐露着幻想的芬芳,单纯生动而富有诗意,他的画具有原始童话般的魅力。选择的背景音乐是莫扎特的作品,与卢梭的画非常有审美共鸣。 指导策略: 1、动作表现。幼儿的审美感知的特点以直觉行动为主,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和同一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幼儿的直觉感知比成人强,他们不受理性的干扰,和艺术家有着相似的感觉,他们共同追寻自己的直觉表现出敏锐的感知能力。 2、模仿和创造。“头脑不是用来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只是由于年龄和认知的不完整所表现独特的意象,决不是成人能代替的。“大师-名画”好似幼儿行走的拐杖,从拄着拐杖到尝试摆脱拐杖,走自己的路,使幼儿对丛林的感知和理解,通过自己的画笔尽情发挥,实际上是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 我的理想是以审美感知为出发点,以情感为动力,在不断挖掘幼儿创造潜力的同时,使幼儿内在心灵在美的节奏中和谐发展。 在我们幼儿园的后花园生长着上百种形状各异的树木,各种各样的树叶,对于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每每在散步时孩子总会不经意地去看看、摸摸、说说,还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要种树?树有什么用?这是什么树?树的叶子的颜色、形状为什么不一样呢?孩子们天天可以从树的周围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小树苗在春天露出嫩叶,秋天里桂花树那么香?树叶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雨后,蜗牛在树下爬出泥土,枕着树叶…… 有位天真憨厚,朴实自然,童心未泯的法国大画家卢梭,他像小孩子一样喜欢树,还根据自己的想象让原始神秘的森林景致隐含无限的生命,吐露幻想的芬芳,单纯生动而富有诗意。卢梭的《丛林组画》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用那纯真无瑕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和感受生活的真谛,使丛林具有原始童话般的魅力。他

卢梭生平

让-雅克·卢梭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后失调,于7 月7日逝世。10岁那年,他的父亲因与黑恶势力发生冲突而被法院缉拿,愤然离开了日内瓦。卢梭唯一一个兄长亦在卢梭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十六岁时他就逃离日内瓦去流浪。在离开日内瓦前,他作为学徒跟过公证人和镂刻匠:离开日内瓦后,他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长年做临时工,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 由于家境贫寒,卢梭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书却读了不少。所以早年受尽苦难的卢梭能在中年写出了不少著作并且获得了颇盛的名声。 卢梭1742年卢梭搬到巴黎。在巴黎期间,卢梭从1749年起参与《百科全书》的撰写,卢梭专攻音乐方面。不过最重要的贡献是1755年写的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文章。 1750年,38岁的卢梭写了论文《论科学与艺术》,论证了科学与艺术进展的最后结果无益于人类,赢得第戎学区论文比赛首奖而一举成名,顿时成为巴黎名人。随后他又著述了许多其它著作,其中包括《论不平等的起源》,《埃罗伊兹的故事》,《爱弥儿》,《社会契约论》和《忏悔录》,所有这些著作都提高了他的声望。卢梭的作品语言风格独特(独白式),具有浪漫激情。 1761年卢梭的《新爱洛琦丝》出版,立刻轰动巴黎。其中通过景色和环境烘托情节以个人情操对比社会伦理的手法成为浪漫主义文学创立的标志。该书也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但是卢梭没有从每部作品中获益颇多。卢梭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他写的歌剧《乡村占卜者》在1752成功上演,受到国王和王后的青睐。因刻意回避路易十五赐予的年金,遇到普遍的谴责。在后来《乡村占卜者》的多次上演中卢梭获益很少。 卢梭与他那个时代的一些著名思想家大多相识,但结果却无一例外地反目成仇。这些人中包括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英国的大卫·休谟,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对待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不一样。 除了政治学说外,卢梭的私人生活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离开日内瓦一段时间后卢梭被通缉流亡国外,期间得到了华伦夫人的爱护。除了华伦夫人,他

读书笔记《至卢梭》

赏析《致卢梭》-伏尔泰 这篇文章是伏尔泰针对卢梭“处在自然状态下的社会才是人类理想的生存状态,是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使人类堕落了”这一观点的反驳,是一篇很好的驳论文。这篇文章措辞得体,诙谐幽默,温文尔雅但态度强硬,咄咄逼人。 二人都是启蒙主义哲学家,伏尔泰没有很直白的阐述自己的观点,甚至在开头“赞扬”卢梭的观点和他的直言不讳,但是在文中却又处处有论据来反驳。例如在第三自然段虽先声明“我同意你的看法”,并给予一定论述,但是隐含着那是在一个思想被严重禁锢,遏制一切新事物发展的社会之中,文学和科学这些冲破了迷信与禁锢的事物才会是苦难的根源,就是在开放的社会中它们必定利大于弊。然而下一段伏尔泰紧接着论述了犯下滔天大罪的人未必读过文学作品,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论据,也就是论证了“在人类蒙受的种种苦痛之中,这是最微不足道的了。”,这些都论述了用卢梭的观点来推出的例子是多么的软弱无力,而与之相悖的事实又不计其数。他在后面又先后论述“文学和科学没有使人类堕落”、“卢梭正在用给他效劳的文字来抱怨文学”、“文学虽有这些流弊,我们仍应热爱文学”几个论点。而这既用了大量的事实论据,又不违背自己的观点,还很难让对手找到空隙,因为他详细论述了多种情况,当然,这也是由于他的观点是被许多人认同的,也是事实,才能如此有力。 之后他还提出“最昭著的罪愆都是由那些最愚昧无知的人犯下的。这就注定这个世界永远是凡人的尘世。”、“到处是无法填满的欲壑和无法驾驭的骄傲。”、“文学培育心灵,扶匡它、安抚它;”表达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客观看法,进而论述了文学与艺术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尽可能的净化这个尘世,也就显现出了文学在这个社会上的重要性。终完成自己的论述。 同样的,最后伏尔泰也不忘“礼貌”,并表表明自己的态度是“非常达观地、并怀着最亲切的敬意”。显示了自己的平和态度和谈吐机智与高雅。

卢梭作品艺术特色探析

亨利·卢梭作品的艺术特色探析 摘要:他是一位凭着本能画画的天才,大自然是他唯一的老师;他认为艺术创作要想在思想上达到“美”与“善”的境界,创作者就必须能获得完全的自由,所以在他的作品中“自由”被他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活了66岁,专心绘画20多年,留下了多部艺术珍品,对现代画家的绘画技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离世的时候是贫穷的,可后世关于他每一部作品的展出、拍卖都是天文数字。他就是19世纪后期的伟大画家卢梭。有人称呼亨利·卢梭是“自然之子”,有人说他是“质朴、纯真”的艺术家,还有人说他是“超越时代”的画家。所有这些赞誉与评价都来源于他的伟大的艺术创作。因此,让我们再次走近法国画家亨利·卢梭,一起来探析他的作品的艺术特色,了解他在世界绘画史上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亨利·卢梭;艺术特色;大自然画家;质朴、纯真;超越时代 前言 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亨利·卢梭的地位没有受到应该有的重视。由于亨利·卢梭的“另类”,很少有人认可他,更不用说他在艺术史上有无影响了。几乎没有人会真正认识到卢梭对现代艺术会有多大的影响。就比如赫伯特·里德就曾经说过:“没有把亨利·卢梭列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先驱者之一,理由是他天真的风格无论如何不是一个‘现代的’特性”。事实上真的如赫伯特所说的那样吗?答案是否定的。后来的许多事实上证明亨利·卢梭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是及其深远的,是卢梭把绘画从复杂的、繁琐的的物质世界引向了艺术家的精神领域,在想象中创造出一种更高境界、更丰富的现实。 一、亨利·卢梭其人其事 (一)人生经历 1844年,亨利·卢梭出生在法国西北部拉瓦尔镇,父亲是一位马口铁工匠,在他11岁时,父亲所在的公司宣布破产,全家人陷入了贫困的生活境地。卢梭18岁从军,27岁参加德法战争,1871年卢梭退役,进入巴黎市政府海关处担任收税员,他闲暇之余的爱好就是创作绘画,是位业余画家。到40岁时,卢梭从海关辞了职,开始专心画画。他的家庭生活是不幸的,他的第一位妻子生了七个

卢梭的认识

卢梭《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班级:思政二班学好:10111110211 姓名:廖秀荣 摘要:《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其“人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中”的名句,是理解卢梭关于社会契约的一把钥匙。激励了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投身追求民主与自由的人类解放事业;其“人民主权”的思想观念,几大动摇了“君权神授”的传统观念,对近现代民主政治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社会契约;法律;公意;人民主权;自由; 卢梭(1712年—1778年)是18世纪法国思想家,“人生来是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是理解卢梭生平的一把钥匙,也是弄清他对艺术、政治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不二法门。卢梭出生在一个思想与政治变革的时期,既像古代哲人一样为德性辩护,又像现代思想家一样为个体辩护,同时还认为城市生活与道德败坏紧密相连。[1]主张人性本善,倡导教育改革、政治改革,从而塑造自然人,他蔑视社会偏见、舆论及习俗,财产是产生不平等的根源,而社会习俗使其合法化。 同时他又是浪漫主义之父,他推崇自然、情感,主张人与自然融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对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但不抛弃理性,启蒙运动所盛产的知识只是鼓励人性中的邪恶,为了适合公众舆论而研究无用的信息、纸上谈兵的阅读、久坐不起的案牍生活,会使个体无聊和虚弱。卢梭是法国大革命的哲人,他拒绝君主政体的武断统治,憎恶因财产导致的人间不平等。 此外它更是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哲学家,他上承柏拉图、蒙田、孟德斯鸠、洛克,下启康德、马克思、杜威等无数思想家。但是自己一生坎坷,备受磨难。“我把一生奉贤给神圣而纯洁的真实,我的情感从未玷污我对真实的挚爱,利害与恐惧也从未腐蚀或败坏我对真实的敬意,只有当我手中的笔担心自己是出于复仇的目的时才拒绝描绘你。”[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