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地理简答题答题规范用语示例

常见地理简答题答题规范用语示例

常见地理简答题答题规范用语示例
常见地理简答题答题规范用语示例

常见地理简答题答题规范用语示例

前言:

一个不规范的字词可能导致整个句子表达错误

一句不规范的话语可能导致整个方案失去意义――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理解并背诵课本;

认真分析高考试题答案规律,熟练使用规范用语,灵活答题

一、等值线图专题

1.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

⑴水库大坝选址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地处峡谷段,地质条件好,利于筑坝,工程量小;②大坝以上河段水源充足、有盆地地形,蓄水量

大;(有时要考虑③淹没的耕地少、移民规模小。)

建设水库大坝的地质条件:①避开断层,选建在背斜比向斜好。②避开接近地表的渗水性好的岩层和易被水溶蚀的岩层,优选花岗岩等结构紧密的岩层,尽量不选石灰岩等岩层。

移民安臵的办法:就地后靠,异地安臵,开发性移民。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方案的理由:

该方案沿线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工程施工容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提示: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并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山脉,少建桥梁、隧道等;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尽量避开多大雾、多洪水、多冰冻、多滑坡崩塌、多山洪泥石流路段。道路沿线尽量考虑少占耕地,乡村公路尽可能连接沿线每个经济点那么就有可能遇山呈“之”字形遇水绕道;国道尽可能连接沿线大的经济点;高速公路尽量保持直达少拐弯,这就要求遇山开隧道遇水架桥梁。】

⑶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而下;引水线路距离较短,工程费用小。

⑷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有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再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的地区发展渔业,也可以利用塘基发展基塘混和农业。

⑸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线路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等高线密集则坡度大,等高线稀疏则坡度小。在不同比例尺的等高线图上,用单位水平距离的相对高度比较坡度大小。

⑹计算两地间的坡度:坡度(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⑺求悬崖的相对高度:分别找出崖顶、崖底的海拔范围,或者用公式(n-1)d≤Δh<(n+1)d。式中n表

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Δh表示悬崖的相对高度。

⑻确定某地形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由四周向中部呈向心状水系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等高线上的海拔中部低四周高且中部呈闭合状。

确定某地形为山地,判断理由:

河流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水系分流,表明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上的海拔中部高四周低且中部呈闭合状。

判断山脊、山谷、峡谷、鞍部、凸坡、凹坡地形:山脊处的等高线由高处指向低处凸出,山脊成为相邻水系的分水岭;山谷处的等高线由低处指向高处凸出,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或“集水线”;峡谷:即狭窄的山谷,具有峻峭的崖壁和急陡的集水线的山谷称为“峡谷”;鞍部地形

是处于等高线图中的一对山脊线与一对山谷线的共同凸出方向的中间处;凸坡的等高线海拔高处稀海拔低处密,凹坡的等高线海拔高处密海拔低处稀。在已知的两地点之间如果没有高出视线的山或者山脊、山坡就可见,如果之间有凸坡就不可见,只有凹坡则可见。注意分析题中的要求,在景观图中的视线是仰视还是俯视。

高原的等高线与山脉的等高线的异同:相同:两者的海拔都较高,且中部高四周低;不同:山脉的等高线狭长延伸两侧对称;高原面上的等高线中部较稀疏,边缘较密集。

⑼河流的流向与水系: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河流总是由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发育在山区的河谷地段,

沿山谷线流动,其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山脉往往成为相邻水系的分水岭,根据山脊线可以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成为向心状水系,海河是扇形水系,淮河是平行状水系。

⑽地形对水文的影响:地势坡度决定河流水速,水速影响航运;水速快的河段难结冰、对河床的侵蚀搬运能力强,水速慢的河段易结冰、沉积作用强。

⑾地形特征的描述:

①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②地势及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区分布;

④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⑿地形类型判读:

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

①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②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

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

①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②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

③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

④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

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根据海拔高度的差异,可分为低山---500米至1000米、

中山----1000至3500米、高山----3500米以上、极高山----5000米以上)。

2.等温线图专题:

⑴分析走向(延伸方向)及影响因素

①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

②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

③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⑵分析弯曲状况及意义

①作水平切线法----比较弯曲处切点与附近交点的温度高低。

②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低值),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高值)。

⑶分析疏密状况及意义

①密集----温差大:我国1月等温线、温带地区、陆地、山地陡坡、锋线附近。

②稀疏----温差小:我国7月等温线、热带地区、海洋、山地缓坡、气团内部。

各地冬季温差较夏季大;温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寒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最大;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性质均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⑷分析值的高低状况及影响因素

①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经过、地势低处(山谷、盆地、洼地)、城市

②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经过、地势高处(山岭、山脊、高原)、郊区

⑸高考能力要求:

①判断南北半球位臵:

自北向南等温线上的温度数递增(或自南向北等温线上的温度数递减),是北半球;

自北向南等温线上的温度数递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上的温度数递增),是南半球。

②判断陆地、海洋位臵:

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较低纬度方向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气温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

海洋上的等温线向较高纬度方向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气温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较高纬度方向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气温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

海洋上的等温线向较低纬度方向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气温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③判断季节与月份:

一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北半球冬季)

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夏季)七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北半球夏季)

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冬季)

④判断寒暖流: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起方向是一致的。

寒流海区的水温比同纬度其它海区的水温低,故大洋边缘的等温线向较低纬度方向凸起;

暖流海区的水温比同纬度其它海区的水温高,故大洋边缘的等温线向较高纬度方向凸起。

⑤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的等温线向较低纬度方向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较两侧高,是山脉;

等温线向较高纬度方向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较两侧低,是谷地或平原。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可据两地的气温差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在对流层大气的底部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3.等潜水位线图专题:

⑴概念: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的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随地势起伏而变化。

⑵河流流向判断:可根据图中的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规律判断出地势的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流

向低处。

⑶潜水的流向与流速: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等潜水位线越密潜水的流速越快。

水井打在潜水汇集线上且距离地表较近的地方。

⑷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表面的垂直距离。是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

相交之点的数值差,这个差值也就是潜水水井的最小深度值。

⑸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一是作水平切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水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

二是作出潜水的流向,潜水流向指向河流,则是潜水补给河水;潜水流向由河流指向潜水,则是河水补给潜水。

4.等降水量线图专题:

⑴我国的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原因是:第一,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越向北雨季

越短,降水量越少。故年等降水量线近似呈东西向延伸,越向北降水越少。第二,由东向西

离海洋越远,越深入大陆内部,水汽越难以到达。故年等降水量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⑵城市的“雨岛效应”。由市中心向四周郊区年降水量递减。原因是城市中心气温比郊区高,且城

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尘埃,凝结核多于郊区。

⑶地形影响降水:山地降水多于附近平地。山脉的迎风坡降水量自山麓到山顶,先递增后递减,等

降水量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山脉的背风坡及雨影区降水量少。

5.等盐度线图专题:

影响海水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海水结冰与融冰,洋流性质;

沿岸海区----深受河流径流量影响

⑴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的低纬度海区和高纬度海区递减。

⑵不同纬度海区盐度比较:主要分析气候类型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盐度

低,降水量少于蒸发量则盐度高。

⑶同纬度不同海区盐度比较:主要分析洋流流经状况,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

度低;海域封闭状况也影响到海区的盐度。

⑷近海岸盐度比较:还要分析陆地淡水注入量的稀释作用影响。

⑸高纬度海区比较:还要分析结冰与融冰的影响,结冰使得盐度升高,融冰使得盐度降低。

5.等震线图专题:

⑴地震的烈度一般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⑵影响因子:

①震源深度相同时,震级的高低与烈度大小呈正相关性;

②震级相同时,震源的深浅与烈度大小呈反相关性;

③同一次地震中,震中距的大小与烈度大小呈反相关性;④地质构造带上断层分布,烈度大;

⑤地面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与烈度呈反相关性。

6.等压线图专题:

⑴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

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递减的为高压中心,中心空气幅合下沉,近地面风由中心旋转吹向四周,是反气旋。

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递增的为低压中心,中心空气幅合上升,近地面风由四周旋转吹向中心,是气旋。

⑵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

水平方向上:高压中心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中心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垂直的高空气压;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⑶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

高压脊(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处指向低处为高压脊。(形同等高线图中的山脊)

低压槽(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处指向高处为低压槽。(形同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⑷判断风向和风力:

近地面气压场中的风向:北半球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

南半球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高空气压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风向的右侧是高压,左侧是低压;

南半球风向的左侧是高压,右侧是低压。

风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正相关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在同一幅等压线气压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在不同比例尺、气压差的等压线图上,用单位水平距离的气压差比较风力大小。

7.等物候线图专题:

主要是指某种植物或者某种农作物在生长期内的播种、发芽、开花、结果、收获等过程中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气候要素中的热量、光照、降水等,在纬度、海拔上的差异优先考虑热量要素。

等值线图判读的总结:

“三看”:一看等值线中的数值递变规律以及极值出现的位臵,二看等值线的延伸、弯曲、闭合特征,三看等值线的疏密情况。

“两想”:一想影响因素弄清原因,二想表达的地理意义弄清答题方向。

“一分类”:描述某条等值线的延伸方向,要根据等值线的形状特点分类。如果大致只是一条

直线,就按延伸方向描述“从某某方向向某某方向延伸”;如果有明显的拐弯,就分段描述其走向,每段都按“从某某方向向某某方向延伸”描述,方位词的搭配原则:自东向西延伸,自东北向西南延伸,自西北向东南延伸。

二、地理计算专题

1.经纬度计算:

⑴经度差、地方时差计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地方时每相差4分钟,经

度相差1°;东边的经度地方时早。

⑵纬度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纬度-----同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正午

太阳高度沿经线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在极昼区内的子夜经线上,太阳

高度角每相差1°纬度也相差1°。

⑶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就等于北半球观察地的地理纬度,北极点上的北极星仰角等于90°,赤道

上的北极星仰角等于0°,南半球测不到北极星。

⑷经度差、纬度差计算距离----在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经线长度约是111千米;

在纬线上,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度≈111cosφ千米(φ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都要用厘米作单位,1千米=100000厘米)

在表达的实际范围不变的情况下,比例尺放大1倍,地图的面积就扩大到原图的4倍,能够

表示更详细的内容。

3.海拔和相对高度计算: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任意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的计算都可

以用公式(n-1)d≤Δh<(n+1)d式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

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Δh表两地的相对高度。

在等温线图中可以根据两地的气温差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Δ

h,在对流层大气的底部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Δh=(实际温差/0.6)〓100(米)

4.流域面积的计算:

分两步:第一步,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线(分水岭)所围成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

第二步,常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先算出图幅面积,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例折

算得出近似值。

其它面积范围的计算方法相类似。

5.有关时间的计算:

⑴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数〔15°,商取整数部分,对于尾数部分按四舍五入处理。

⑵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就是本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

某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的时区差,越在东边的时区区时越早。

⑶根据东早西晚的规律,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就相差4分钟;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就相差1

小时。

⑷一般日期分界线有两条:即0时地方时经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①随地球自转而自东向西移动的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日界线是新的一天,向西到日界线是

旧的一天;

②人为规定的位臵不变的国际日期分界线,大体上沿180°经线,但在经过陆上国家时有偏移。

向东到24:00时线是旧的一天,向西到0:00时线是新的一天。

③新的一天的经度范围=东十二区的区时〓15°

④过180°经线、日界线的日期换算问题:如下右图所示的六种情况

按甲、乙、戊三种情况:过日界线后变日期、变钟点数

按丙、丁二种情况:过日界线后只变日期、不变钟点数

按己这种情况:既不变日期,也不变钟点数。

以上各种情况都要看试题中是否还要考虑过线所用的时间。

⑸日照图上的四条时间经线:

①纬线上昼弧的正中间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00时,或者极夜区最低纬

度值的纬线与晨昏线的切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

②纬线上夜弧的正中间经线的地方时为子夜0:00时或者24:00时,或者

极昼区最低纬度值的纬线与晨昏线的切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

③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00。

④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

上述四条经线两两之间相差90个经度,即相差6个小时。赤道被晨线、正午经线、昏线、子夜经线四等分。

⑹关于飞行的时间问题:可以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根据条件计算出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的地方时差或者区时差;第二步,根据条件分别计算出出发时的出发地与目的地的地方时或者区时;第三步,根据条件分别计算出到达时的出发地与目的地的地方时或者区时;第四步,根据计算结果比较出发时与到达时的时间差得出结论。

⑺关于飞行中围绕地球的圈数及见到几次日出、日落的问题: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根据条件计算出飞行器共飞行了多少时间;第二步,根据条件计算出此期间内地球本身自转的圈数;第三步,根据计算结果比较飞行器的飞行方向及出发、降落地的情况得出结论。

6.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计算:

⑴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其它各地的角速度都相等,大致等于每小时15个经度;

⑵地球表面线速度赤道处最大为1670千米/小时,两极处最小为0千米/小时,

任意纬度值线上的线速度Vφ=V赤?cosφ=1670cosφ(千米/小时)

⑶同步卫星由于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所以必须位于赤道的正上方,其角速度也大致等于每小时15个

经度,但线速度就比地面大得多。

延伸: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

①纬度低(可以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载);②天气稳定,大气能见度高;

③交通便利(铁路或海运);④地形平坦开阔,地质稳定;

⑤从安全性来讲,以设在远离工业中心、居民稀少的地区为宜。

例1: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条件是哪些?我国即将在海南文昌建立新的卫星发射中心,其优势条件又是哪些?

①酒泉发射基地地处巴丹吉林沙漠的绿洲之中,靠近兰新铁路,地势平坦开阔,人烟稀少,干燥少

雨,大气能见度高,适于发射的天数多。

②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纬度低,有良好的海上运输条件,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可以避开

地面人口稠密地区,安全性好。

例2:试分析神舟号系列飞船返回舱着陆场地首选内蒙古草原的有利条件?

①当地人烟稀少;②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空气能见度高;③地形平坦开阔。

7.有关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⑴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的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线上等于0°,整个

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都大于0°,整个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都小于0°。那么,离直射点越近的地点,太阳高度角就越大。在解答试题时,可以把等太阳高度线图转化为熟悉的日照图。

⑵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沿正午经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的,计算时可以采用纬差法,即两

地的纬度差值就是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这个方法在极昼区的子夜经线上也适用。

⑶极昼区内某纬度值为φ的A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 正午、子夜太阳高度

H 子夜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σ、当地纬度值之间的关系: 如右图所示

A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 正午=90°-(φ-σ)

A 地的子夜太阳高度H 子夜=H 正午-2(90°-φ)

那么: ① H 正午+H 子夜=2σ

即极昼区内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子夜太阳高度角之和等于太阳直射点纬

度值的两倍

② H 正午-H 子夜=2(90°-φ)

即极昼区内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子夜太阳高度角之差等于该地纬度值余角的两倍 φ-σ=90°-H 正午 H 正午-H

子夜=2(90

°-φ)

即极昼区内某地的纬度值等于该地当日的子夜太阳高角与90°的和再减去当日太阳光直射点的纬度值所得的差 ⑷正午太阳方位问题:

①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位;

③太阳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位于天顶。

⑸日出、日落方位问题:

① 春秋分日,各地均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② 北半球春分日到北半球秋分日,极昼区的日出、日落均在正北,其余各地均东北升,西北落;

③ 北半球秋分日到次年北半球春分日,极昼区的日出、日落均在正南,其余各地均东南升,西南落。

④ 极昼区内,太阳终日在地平线以上有高度变化,但极点上的太阳高度角全天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

度值;

⑤ 出现极夜的地区,太阳终日不出。

⑹利用正午太阳高度求南北两楼的合适距离:

北半球某平坦地(纬度为φ)在已建高度为H 的楼房北面新建一栋楼房,为了保证新建楼房底层能

够在全年的正午接受到阳光的照射,那么在北面新建的楼房应该距离南面楼房的最小距离L 是

L =H ?cot (90°-φ-23°26′)

即南北两楼的最小楼距等于南面楼高与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余切之积。【如果南北两楼间

的地势有高低差异,就要考虑相对高度,那么就有 L =(H 〒Δh )cot (90°-φ-23°26′)】

8.有关昼夜长短的计算:

在昼夜更替区域内,两个彼此相连的昼、夜长度之和等于24小时,地方时的正午总是12:00,子

夜总是0:00或者24:00;正午12:00时平分昼长,子夜0:00时平分夜长。那么可以得到下列算式:

⑴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经度度数除以15°,(昼弧法)

⑵关于日出、日落地方时与当地昼长、夜长的关系:

已知日出时刻,可求 ①夜长=日出时刻〓2(小时),②昼长=(12-日出时刻)〓2(小时)

已知日落时刻,可求 ①夜长=(24-日落时刻)〓2(小时),

②昼长=(日落时刻-12)〓2(小时)

日出时刻+日落时刻=24(小时)

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夜长=24-日落时刻+日出时刻,即 夜长=24-昼长

⑶一天内,极昼区的昼长=24小时,极夜区的夜长=24小时

⑷赤道上总是昼夜平分,地方时6:00日出,18:00时日落;春分、秋分二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φ=90°+H 子夜-σ ③ 南温带

⑸同一纬线上,昼长、夜长相等,即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分居在南北两半球的同纬度值的两个

地点,同日的昼长(或者夜长)之和等于24小时,或者说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值某地

的夜长。

⑹同一地点在一年中,无论是日出、日落时间还是昼夜长短都是关于春(秋)分对称。从夏至到冬至

的日出时间逐渐推迟、日落时间逐渐提前,昼长逐渐缩短、夜长逐渐延长;从冬至到夏至情况则

相反。如某地在春分前的M 日,日出时间比地方时6时晚T 分钟,昼长时间比12小时短R 分钟,

那么在春分后的M 日,日出时间则比地方时6时早T 分钟,昼长时间比12小时长R 分钟;这里的

R =2T 。

⑺记住几个纬度的最大昼长或者夜长:

9.有关太阳直射点位臵的计算:

⑴直射点的经度就是地方时12:00的经度,也就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即太阳位于上中天的时刻。

⑵直射点的纬度就是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的度数,也等于极昼区的极点上这天的太阳高度。

10.有关温度的计算:

⑴对流层大气底部的垂直递减率是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那么,

所求地点的气温=已知地点的气温〒相对高度〔100〓0.6℃

还可以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或者某地的海拔:

某地海拔=已知地海拔〒(实际温差/0.6)〓100(米)

⑵焚风效应的气温垂直递增率是每降低100米气温约升高1℃。那么,

所求地点的气温=已知地点的气温〒相对高度〔100〓1℃

⑶判断是否逆温现象。

所谓逆温就是在对流层大气的某个高度范围内随着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的下降幅度小于0.6℃。

如果用T 表示近地面温度,F 表示高空温度,H

表示相对高度,V 表示垂直递减率。那么,

[(F-T)/H]〓100=V

根据这个公式就能很清楚判断:

若数值V >-0.6℃,即为逆温现象。

若数值V ≤-0.6℃,属于正常现象。

如右图所示:实线甲是正常的温度递减幅度,那么另外的三条虚线就是逆温现象。

11.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

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

纬度(太阳高度)、气候(影响日照时数)、地势高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⑴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

大兴安岭-兰州-昆明一线以西以北丰富。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⑵我国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我国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大致与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相类似。也是四川盆地最贫乏。

⑶太阳辐射的应用:

① 为了充分采光,一般民居门窗向阳敞开,北温带朝南,南温带朝北。街道布局为了使所有房屋获得

充分光照,一般与子午线呈30-60度夹角。

② 喜光植物一般多分布于阳坡,喜阴植物多分布于阴坡或林荫之下。

树木向阳一面一般枝叶茂盛,生长快,年轮较宽。

③ 阳坡一般温度高,相同自然带(包括雪线)一般要比阴坡高。在我国华北地区,阴坡(北坡)因温

度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植物生长条件反而比阳坡要好。 海拔

④阳光能透射的最大水深是200米。大陆架浅海阳光集中,多大陆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光合作用旺

盛,渔业资源丰富。

⑤多数农作物(如棉花、瓜果)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故干旱半干旱地区如能解决灌溉水源问题,就

能获得优质高产。

⑥农业生产把不同作物高低搭配,以及套种、间作等,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条件。

⑦汽车尾气在强烈阳光照射下,会形成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体健康。

三、地质地形专题

1. 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

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2.地形成因分析:

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阳光、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来解析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⑴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侵蚀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长江三峡幽深的原因:巫山地壳不断抬升,长江河水不断侵蚀下切而成。

⑵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东非大裂谷)成因:内力作用----地壳断裂陷落

⑶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青藏高原湖泊、芬兰冰碛湖)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⑷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层形成的块状山地

落基山: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碰撞挤压形成

安第斯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碰撞挤压形成

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挤压形成

⑸地形倒臵的产生:

①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②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⑹日本(台湾)多地震、火山的原因: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

壳运动活跃,火山地震频繁。

⑺东南亚(马来群岛)多火山的原因: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

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地震频繁。

⑻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成因:

①地质条件:石灰岩分布广泛、厚度大、岩性纯,空隙、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

②气候条件: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年降水丰沛;

③生物条件:湿热的气候条件利于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

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洲: 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 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整体较平坦

欧洲: 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的2/3;

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大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 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③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峻山地,东部是低矮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南美洲: 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高峻的安第斯山脉;②东部为南北相间排列的平原、高原

大洋洲: ①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②地形为南北向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广阔的低矮高原

南极洲: 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大洲(2350m);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4.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的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位于板块边缘,地壳活动强烈,是我国的主要地震带之一,山体中断层发育;

②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③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严重,改变了地表的原始状况。

减灾措施:加强地壳活动监测预报;恢复植被,保护加固坡地,减少地表坡度,减少地表碎屑物质。5.地质构造的应用问题:

研究地质构造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

⑴褶皱的应用:

①寻找资源-----背斜的穹窿构造有利于储存石油、天然气,向斜的穹窿构造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②工程建设-----背斜处开挖隧道既不易塌方也不易发生地下水渗漏,是水库坝址的首选构造。

⑵研究断层的工程意义:

①重要的大型工程建设选址要尽可能地避开断层,如果不能避开也要将断层处的地质给予加固

处理,以保工程安全。

②加强在断层处的地壳活动监测,及时预报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灾害损失。

⑶在断层处寻找资源:在断层发育的陡坡上常见有地下水出露,可发育成河流、湖泊;还可以在断层

面上找到矿藏资源的露头点,帮助确定资源情况。

四、气候专题

1.关于自然带:这里指的是陆地上的自然带

⑴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南北两侧附近,周围海洋广阔水汽充足,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时间长年降水量大。

⑵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

受安第斯山脉影响,山脉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这是非地带性分异现象。

⑶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地带是海洋。这是非地带性分异现象。

⑷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地带是海洋。这是非地带性分异现象。

⑸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西亚、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

带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的原因是:

西亚、北非位于大陆的中西部,受副热带高压带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是热带沙漠气候。

南亚位于大陆的南部,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位于大陆的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两地都降水较多形成季风气候。其中南亚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我国东南部是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臵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⑹天山南坡无森林带,原因为:深居内陆,位于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气流的背风坡,降水量少;而

北坡位于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气流的迎风坡,降水量多。

⑺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

主要是中高纬度大陆的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寒冷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2、关于我国的气候:

⑴我国的降水:

①空间分布:

我国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

于夏季风,由南向北,雨季出现的时间愈来愈晚,雨季南撤的时间愈来愈早,雨季持续的时间愈来

愈短。所以,北方降水少,南方降水多。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北沿横断山区再转向东经秦岭---淮河一线到沿海。

②时空差异:

全国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半年。具体说来,淮河以北,雨季主要集中在7、8两个月。紧邻青藏

高原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汉中盆地、关中平原雨季主要是在6月中旬到9月中旬,其中四川、

云南、青藏高原东部夏秋降水占全年80--90%,春旱严重。长江以南春雨占全年的三分之一,其中

江南丘陵春雨稍多于夏雨,这里冬季受准静止锋影响,秋季受台风影响,降水量也不少。华北与东

北一半以上的降水集中在夏季,秋雨略多于春雨,春旱严重。西南地区的降水主要依靠西南季风带

来的水汽,一般5--10月为雨季,11月到次年4月为干季。新疆西部的伊犁河谷、准噶尔盆地西

部、阿尔泰地区,终年受西风气流控制,水汽来自于大西洋和北冰洋,降水不多,但四季分配颇均

匀,各季节的降水可占全年的20—30%左右。台湾东北角的基隆附近,冬季降水最多,夏季反而最

少,春季略高于秋季。

我国是个多暴雨的国家,在受夏季风影响显著的地区暴雨频率很大,其中南方多北方少,沿海

夏秋季节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移动规律

请将上述的“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与“中国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对照着看。

多内陆少;西部内陆地区,缺乏水汽来源,暴雨频率极少。

我国降水的变率较大。降水量多的地区变率少,降水量多的时期变率也少。

③我国旱涝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东部季风区

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南北方各地雨季来的时间早晚、持续

的时间长短差异大。

④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

火烧寮位于台湾山脉东北端,除西南方海拔较高外,其西、北、东、东南等地地势逐渐向外倾斜,

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每年夏、秋季的台风,冬季的东北风、夏季的东南风都会在这里形成地形雨,

尤其是冬季深受东北季风的影响,降水最多。

⑵关于我国的准静止锋与天气:

①华南准静止锋:出现在4---5月,冷暖空气相遇,势均力敌而成,导致华南地区出现连阴雨。

②江淮准静止锋:出现在6---7月,冷暖空气相遇,势均力敌而成,导致江淮地区出现连阴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

③昆明准静止锋:出现在冬季(主要出现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

来自北方不太强的冷空气受山地的阻挡而成,导致贵阳一带冬雨

连绵。

④天山准静止锋:出现在冬、春季,来自西伯利亚和北大西洋的不太

强的冷锋进入准噶尔盆地后,被天山阻挡,使冷锋停滞不前,

常形成地形锋性质的天山准静止锋,造成阴雾或微雪天气。

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降水较多就与天山准静止锋活动有关。

⑶简述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冬季:

特点----越往北去,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很大。

原因----①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昼越长,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而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昼越短,得到的太阳辐射

越少;②越往北方越接近冬季

风源地,我国北方受冬季风的

影响越大。

夏季:

特点----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南北温差很小。

原因---①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方

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

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因此南北方

得到的太阳辐射量相差不大;

②南方的阴雨天气比北方多。

我国夏季气温最高处----吐鲁番盆地,原因:

①是我国地势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4.31米),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发;

②降水稀少,空气干燥、日照强烈。③地表多沙漠,对阳光的放射率高。

我国“火炉”-----重庆、武汉、南京,原因:

①天气:梅雨过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该高压脊线控制之下,空气以

下沉气流为主,难以成云致雨,天气晴朗干燥,形成伏旱,烈日烘烤土地,气温升高。

②地形:位于长江沿岸河谷中,海拔较低,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

③人的感受:这里河湖密布,烈日照射下水分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人出汗后不易散发,会有热

闷的感觉。

⑷关于我国的几个地区

Ⅰ青藏高原:

①我国青藏高寒区的气候有哪些特征?

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高山冰川连绵、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风力强大;降水稀少。

②为什么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比四川盆地强,而近地面气温比四川盆地低?

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弱,因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强。又因为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所以近地面气温又比四川盆地低。

③青藏高原是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强的地区,原因:

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洁净,云量少,且大气层的厚度也较同纬度平地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海拔高,日照时间较同纬度平地长;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

Ⅱ四川盆地与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冬夏气温均偏高的原因:

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大山脉围绕,冬季受寒潮的影响程度小,夏季地形闭塞不易散热。

Ⅲ简述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

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气温年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受山岭阻挡,难以深入,水汽主要来源于大西洋、北冰洋的湿润气流。

Ⅳ说明造成南疆和北疆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

北疆的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山地有一些缺口,来源于大西洋、北冰洋的湿润气流可以进入,使得处于迎风坡的天山北坡和阿尔泰山南坡,冬春多雪,夏秋多雨,空气相对湿润,地面植被丰富。而南疆的塔里木盆地(天山东段封闭的吐鲁番盆地),四周多被高大的山脉、高原环绕,地形封闭水汽不易进入,而且天山南坡处于来源于大西洋、北冰洋的湿润气流的背风坡降水稀少,空气干燥。

Ⅴ昆明气候“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的原因:

①冬季由于位于昆明准静止锋以西,受暖气团控制,多晴暖天气,气温较高;夏季由于地势较高,气温

较低,全年温差小。

②由于地处高原,地势高,一旦出现降水,太阳辐射被削弱,则气温明显下降。

Ⅵ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不受冬季风影响,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

暖湿气流通道;

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

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Ⅶ我国冬季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

受来自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寒冷气流的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强。

3、印度冬季比同纬度的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

北面的高原、高山(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4、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

欧洲西部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欧洲西岸陆地轮廓破碎,海洋深入内陆,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强大,欧洲西部受海洋影响较大。

5、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洲东海岸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①纬度较低热量充足,②受地形(山地)的影响,位于信风的迎风坡地形雨多,③沿岸附近有暖流经过,

对信风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6、温差分析:

①气温的年较差

Ⅰ、随纬度增高而增高:

原因是: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Ⅱ、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

原因是:陆地比海洋的比热容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②气温的日较差:

Ⅰ、纬度越高越小,原因是:主要是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小。

Ⅱ、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白天的云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的云减少了地面的热量损失)。

Ⅲ、气温日较差与季节的关系为:夏季比冬季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夏季大于冬季)。

Ⅳ、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

Ⅴ、气温日较差与地形的关系为:山顶的气温日较差小于山下谷地,年较差也小。(原因是:山顶大气与陆地接触的面积小,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

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附近的平地小,更比附近的低洼地小。)

③青藏高原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因高大地形的影响使得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气温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7、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与成因:(见《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

理解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与成因,要对照全球气候分布图看,这幅图上不仅有各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还有各气候带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位臵,以及沿海的洋流性质;另外各地区的地形、海陆分布也影响到气候区的分布情况。总之,要联系影响气候的因素来理解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与成因,并记住和理解一些典型的气候类型的月均气温变化曲线、月均降水量柱状图的特点。

⑴热带气候:大致在南北纬30°之间

①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大致在10°S----10°N 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几内亚湾沿岸、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及马来半岛南部。

特点: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C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气温日变化比年变化大,日较差可达10~15°C。(这里是对流雨

的主要分布区,另外,在中纬度大陆的夏季午后也会出现对流雨。)

成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对流旺盛。

②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位于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的巴西等地。

特点:长夏无冬,干湿季分明,在干季后期、雨季来临之前有个短暂的热季是它的突出特点。它终年气温很高,有些地方甚至比热带雨林地区还热。但降雨却集中在一年

的4~6个月内,成为湿季;另外4~5个月几乎滴雨不下,成为干季。

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③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

特点:受季风影响突出,终年高温,旱雨两季明显,降水集中在夏季风盛行的夏半年。这里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年降水量大。

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臵的季节移动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④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卡拉哈里沙漠,西亚的阿拉伯沙漠,大洋洲的西澳大利亚沙漠,北美的加

利福尼亚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

特点:终年高温干旱少雨,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风沙多。

成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

⑵亚热带气候:大致在南北纬30°到40°之间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分布:主要位于南北纬30°到40°之间的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以南、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端、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部等地。

特点:冬夏季风风向明显交替,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冬夏季温差和降水变化都大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成因:夏季受来自较低纬度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冬季受来自较高纬度大陆的干冷气流影响。

②地中海气候:

分布:主要位于南北纬30°到40°之间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

⑶温带气候:大致在南北纬40°到60°之间

①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主要位于北纬40°到60°之间的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的华北、东北,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

特点:冬夏风向明显交替,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成因:夏季受来自较低纬度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冬季受来自较高纬度大陆的干冷气流影响。

②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主要位于北纬40°到60°之间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很大;常年干旱少雨。

成因:深居大陆内部,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少。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主要位于南北纬40°到60°之间的大陆西岸,如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

特点:冬暖夏凉,全年雨水均匀,冬雨较多。

成因:终年受西风气流控制,冬季气旋活动更频繁;沿岸的暖流对西风气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⑷亚寒带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

分布:北极圈附近。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特点: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少,集中夏季,蒸发弱,相对湿度大。

成因:主要受极地东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交替控制。

⑸极地气候:分布在极地附近。

①苔原气候:

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特点:全年严寒,皆为冬季。最热月气温仅达1℃--5℃。降水少,多云雾,蒸发极弱。

成因:终年受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东风带交替控制。

②冰原气候:

分布: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陆地区。

特点:全年酷寒,各月气温都在0℃以下,干旱少雨。

成因:终年受极地高压带和极地东风带控制。

8、地域分异规律:

①纬度地域分异: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各自然带大体呈东西向延伸,南北更替。以热量为基础。

②经度地域分异:即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各自然带大体呈南北向延伸,东西更替。在热量大体一致的基础上,水分差异的影响很大。

③垂直地域分异:即各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变化。

基带植被与山地所在地域一致。随着海拔的升高,热量、水分也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自然带的变化。

不同纬度、不同相对高度的山,垂直自然带谱的数量不同;同一座山上不同朝向的山坡,自然带的海拔范围也不同(向阳坡高,背阳坡低);赤道附近的山,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所以迎风坡的雨林带海拔向山顶延伸高于背风坡(如非洲乞力马扎罗山)。

④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影响因素有地形、地表水和地下潜水、洋流等。

9、影响山地雪线的因素:

雪线是指山上全年存在冰雪的最低海拔高度。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气温:气温的高低与雪线的高度呈正相关性。

降水量:降水量的大小与雪线的高度呈反相关性。可以据此来判断山的迎风坡与背风坡。

坡度:山体坡度的大小与雪线的高度呈正相关性。

10、干旱专题:

形成干旱的原因:自然原因(降水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不均、地表水资源量小、蒸发量大)人为原因(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利用率低、水土资源搭配不当、破坏植被和湿地等)减轻旱灾的措施:①旱灾发生时及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监测和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天气的监测和预报,适时进行人工降水;②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提高蓄水防旱能力;③提高全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④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不要肆意破坏流域内的水土保持林和湿地;⑤积极地改种补种耐旱作物;⑥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循环使用率;⑦扩大淡水来源(海水淡化、地下水开采、跨流域调水)、加强治理水污染。

⑴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自然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强烈。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

自然原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雨影区,降水稀少。

⑵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

自然原因:处于大陆中、西部,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经过西部沿海的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更使得沙漠气候延伸到海岸。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

自然原因:夏季湿润的西南季风不易到达,降水稀少;冬季由于受气压带风带南移的影响,此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干燥少雨。人为原因:历史上原始植被遭到破坏,也进一步加剧了干

燥程度。

⑶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②安第斯山脉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③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⑷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

自然成因:①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降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②夏半年,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形成湿季。冬半年,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

⑸华北春旱原因:自然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烈;②雨季还没来,此期间降水稀少。

人为原因:此期间,农业用水量大增。

⑹东北无春旱的原因:自然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春季有积雪融水。

⑺江淮伏旱的影响及原因:影响,造成双抢季节水稻生产所需水分严重不足,导致旱情出现;严重的旱情

会导致居民缺乏饮用水源。

原因:锋面雨带北移,降水减少;单一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蒸发强烈。

⑻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产生原因: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量大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耕生产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①南水北调;②上游山区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

灌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⑧海水淡化等。

⑼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社会经济原因②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

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

⑽云贵高原地区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原因: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但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而且多地下暗河。

⑾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工程原则:“先节水

后调水,先治污后通

水,先环保后用水”;

南水北调过程中注意

防止水体污染,节约

用水,促进水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调水的原因:一

方面:南方降水丰富,水资源充足;另一方面,北方缺水严重(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1. 洪涝专题: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①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占用河道)

减轻洪涝灾害的措施:①利用气象卫星加强暴雨的监测和预报;②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提高防灾能力(上游山区修建水库,中游利用地势低洼处修建蓄洪工程,下游疏浚、开挖新的入海河道,将中下游的弯曲河道裁弯取直,因地制宜修建防洪大堤);③提高全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④洪灾发生时及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监测和指导抗洪救灾工作;⑤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不要肆意破坏流域内的水土保持林,不要侵占河道和河堤;⑥积极地退耕,还林、草、湿地;⑦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⑴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西南季风强盛,降水丰沛,多暴雨; ②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④西南季风使海水向北涌入孟加拉湾,阻碍了河水

入海。

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致使水土流失严重,三角洲泥沙淤积严重,河床变浅;

国家经济和科技水平较低,抗灾救灾能力较低。

⑵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自然原因: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⑶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②亚马孙平原及其北、西、南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有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

③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④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⑷喇叭口海湾多潮灾的原因:①海湾形状为喇叭口,而且地形平坦或者低洼,浪高涌入海水,易淹没低地;

②天文原因;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前后,引潮力大;③盛行风(或季风、气旋)推动海水,加剧潮势

④湾口地带,人口稠密,单位面积经济密度大,损失严重。

⑸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夏季暴雨集中,极易造成洪水泛滥。②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支流来水量大(尤其是上游、南北岸支流三个方向的暴雨洪水同时到达中游);

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水不畅。③水文特

征: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洪峰水位高。

人为原因:①过度砍伐植被,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下降;

泥沙入江,河道淤积,泄洪能力减弱。②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下降。

⑹我国洪涝:

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影响。

②水系: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

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治理原则: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通河道,开挖新的入海河道。)

五、河流专题

⑴中国向南流出国境的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印度)---贾木纳河(孟加拉国)独龙江—伊洛瓦底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元江---红河

我国其它的国际性河流:额尔齐斯河—鄂毕河黑龙江在俄罗斯称阿穆尔河乌苏里江图们江

⑵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

①河流本身的自然因素----是否适合发展航运:落差、径流量的大小及变化、结冰期长短。

航运条件好的河流特点: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流域内降水丰沛均匀,河流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

结冰期短。

②流域内的社会经济因素---航运价值是否高:人口密度、经济水平、货运量。

航运价值高的河流特点: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运输量大。

例:①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流域内降水均匀,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水流平缓;人口众多且密度大,经济发达,货运量大,航运价值大。

②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河流大致由南向北流,有凌汛现象,不利航运;流域内人口稀小、经济不发达,货运量小,航运价值不大。

③亚马孙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由于位于热带雨林区,茂密的雨林植被阻碍通航;流域内人烟稀

小,雨林迁移农业为主,经济不发达,航运价值小。

⑶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流量(大小及季节变化,取决于降水特征和流域范围的大小)

②水位(高低和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及水利工程、湖泊的调节功能)

③含沙量(大小差异取决于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土质疏松情况、降水强度、水流速度等)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取决于冬季最冷月温度是否低于0℃以及月均温低于0℃的时间)

⑤水能资源状况(取决于流域内的地形和气候特征。河流落差大、径流量大,水能资源就丰富)。

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多为内陆河,流量小,流程短,支流少;多为季节性河流,汛期多在夏季,冬季断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河流的平均含沙量较小(暴雨时含沙量剧增)。

⑷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地势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⑸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①防洪: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泥沙淤积;大幅度减少分蓄

洪造成的损失;

②发电: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减少对火电的需求,减轻铁路运煤的压力;环境效益十

分显著;将来会成为全国统一大电网的中心主导电站。

③航运:从根本上改善川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物质的交流,减轻铁路交通的压力;加大下游枯

水期流量,提高航运能力。

④其它效益:供水和灌溉、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取水点之一)、水产养殖、旅游。

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移民

移民安臵最大困难:库区的环境容量不足,难以大规模安臵库区移民

移民安臵政策:本地安臵(就近后靠安臵)和异地安臵相结合

移民方针:开发性移民-----通过发展经济来安臵移民

开发性移民的好处:开发性移民把移民安臵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两者相互促进,有利于移民的长治久安。

大型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

积极意义:环境效益----防洪、防止血吸虫病、减轻中下游湖泊淤积,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调节局部气候、减轻环境污染;社会经济意义----发挥六大(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和灌溉、水产养殖、旅游)基本功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减轻铁路压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地区脱贫致富。

消极影响:对库区不利-----淹没土地和耕地,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加重泥沙淤积,影响物种生存;对河口三角洲的影响----河口入海径流量减少,海岸受海浪侵蚀加剧,海水倒灌,河口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⑹黄河问题:

①凌汛:概念----河流在水文特征上有冰坝阻塞水流的现象;

形成条件---河流有结冰期,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出现的时间---- 每当冬春季节,纬度较高的下游河段封冻在前、解冻在后,较低纬度的水

流,挟带冰块不断涌来,以至于在纬度较高处导致冰坝阻塞水流,造成河水泛滥。

黄河凌汛的河段-----上游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一段,下游山东境内,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②黄河断流现象: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风力作用强烈,蒸发旺盛;流经地区土

壤疏松,土地沙化,河水下渗严重。人为原因:上游地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量过大,以及水资源

的浪费;全河段水资源分配不合理,水利工程众多,拦截了大量水源。

解决措施----自然因素的对策: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季节调控能力;跨流域调水,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矛盾;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人为协调的对策: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灌溉和生产技术,节约水资源;建立

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机制,协调流域内干支流,上下游地区水资源的统一分配。

③黄河泥沙:特点----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原因----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影响----大量泥沙在下游淤积,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河”;历史上以黄河为主的泛滥、改道冲积形成了华北平原;使得黄河下游的水库泥沙淤积过快;降低土地生产力,造成环境恶化,使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治理措施----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提高黄河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在黄土高原上加强“保塬、护坡、固沟”措施,加强小流域的综合

治理,实现土不下坡、清水长流;下游结合“引黄淤灌”大力加强淤泥的清除工作,降低下游河

道的河床。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易侵蚀和崩塌;黄土高原上植被缺乏;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对黄土的侵蚀作用强。

人为原因-----过度开垦、露天采矿、过度破坏植被。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治理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和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的原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治理和开发相结合。

基本措施有:压缩农业用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露天采矿,及时回填复垦。

目的:改善环境,提高植被的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保持水土,建立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水土保持,脱贫致富。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等措施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

⑺长江中游的荆江水患:

原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

②上游水系庞大、支流多,同时进入汛期,洪水同时到达,水量丰富,水土流失严重;

③本河段河道弯曲,水流速度缓慢,泥沙淤积严重,河床抬升,排水不畅。

治理:①在上游地区,兴修水库控制洪水,植树造林种草,防治水土流失;

②加固荆江大堤,修建分蓄洪区,提高荆江河段的径流调节能力;

③裁弯取直,疏浚河道,提高荆江的宣泄能力。

⑻淮河与海河问题:主要问题----洪涝灾害频发:

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区,夏季雨季长且多暴雨;

②上中游支流多,干支流同时进入汛期,径流量大;

③入海河道少,泄洪能力差(淮河无入海河道,只注入洪泽湖);

④地势较为低平,河水流速较慢。

人为原因:上中游植被破坏,导致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治理措施:上游-----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

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高考地理在答题时,应该有一定的程序,并养成习惯。以下是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供参考! 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微博)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

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2.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

最新整理高中地理答题模板汇总

高中地理答题模板 气候与自然带小专题 1.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2.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3.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4.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5. 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6.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7.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8.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9.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10.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 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11. 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 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12.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13.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14.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受陆地 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15.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主要是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16.气温的年较差纬度越高越高,原因是: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 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原因是: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 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17.气温的日较差:纬度越高越小,原因是:主要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较差也小。 18.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19.天山南坡有无林带无,原因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20.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 岸相反。 农业小专题 1 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①气候湿润多雨;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2.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3.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简答题答案整理

Short-answer item Year 2001 1. 简述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基本特征 答:由于海陆分布对气候形成的巨大作用,使得在同一纬度带内,在海洋条件下和在大陆条件下的气候具有显著地差异。前者称为海洋性气候,后者称为大陆性气候。区别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指标很多,最主要体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基本特征 1)海洋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较小。由于海洋的比热容比陆地的大,因此在夏季的时候气温没有内陆那么高,冬季的时候没有内陆那么低。另外,海上的云量一般也比陆地上多,风速较陆地答,这也能减少海上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 2)海洋性气候区的最冷月(2月)和最热月(8月)均比内陆落后一个月。 3)春温与秋温差值,气候学上通常以4月和10月气温分别代表春温和秋温,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缓和,春来迟,夏去亦迟,春温低于秋温。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急剧,春来速,夏去亦速,春温高与秋温。 4)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比同纬度大陆性气候的多,其一年中降水的分配比较均匀,而以冬季为较多。气旋雨的频率为最大。降水的变率小,大陆性气候以对流雨居多,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变率大。 5)海洋性气候的大陆度比大陆性气候的大陆度小。 2. 板块边界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什么基本特征? 答:共有3种类型 1)拉张型边界:又称分离型边界,主要以大洋中脊为代表。它是板块生长的场所,也是海底扩张的中心地带。其主要特征是岩石圈张裂,基性、超基性岩浆涌出,并伴随有高热流值及浅源地震。如大西洋中脊、东非大裂谷等。 2)挤压型边界:又称汇聚型边界,主要以岛弧-海沟为代表。在西太平洋这种类型最为典型,如日本岛弧-海沟。这里是2个板块相向移动、挤压、对冲的地带。还有像喜马拉雅山系这样的地缝合线型边界。当两个大陆型板块汇聚时。由于发生碰撞而褶皱成巨大的山系。 3)剪切型边界:又称平错型边界,这种边界是岩石圈既不生长、也不消亡,只有剪切错动的边界。转换断层就属于这种性质的边界。 3. 依据湖水与径流的关系,湖泊是怎样分类的,并各举一例说明。(用我国的湖泊) 答:依据湖泊与径流的关系,把湖泊分为内陆湖和外流湖,内陆湖完全没有径流入海,常属非排水湖。如我国的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以冰川补给为主,由于没有径流流出,故其盐分比一般的湖要高,因而形成咸水湖。外流湖以河流为排泄水道又称排水湖,湖水最终注入海洋。如我国的洞庭湖、鄱阳湖等,洞庭湖有河流径流流入,又有径流流出,经长江最后注入到东海。 4. 我国水资源有哪些主要特征。(本题答案参见赵济《中国地理》)

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

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 有正确的答题技巧能让大家在考试中成绩提升很多,所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以下就是全文阅读,欢迎大家跟小编一起学习。 学地理要:1.多记图(图是要死记的,经纬,具体在哪,旁边有哪个国家……当然小技巧也可以用点)2. 一定要理解原理。特别是自然地理,理解了才可举一反三。3.就是记答题模式,以应对主观题。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规范答题】 高中地理简答题(主观题)答题模板

【规范答题】高中地理简答题(主观题)答题模板 【简答题常见答题模板】 ☆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 2.经纬度位置; 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 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 5.经济和军事位置; 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 ②地势起伏(大、小) 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 ☆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①等高线的分布; ②河流流向; 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 (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2)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3)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4)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

(5)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6)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欧洲的地形 (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 (8)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9)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 (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 (13)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 (14)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 (15)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地理简答题汇总

地理简答题汇总 1.经度、纬度变化规律就是什么? (1)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向东、向西逐渐增大,最大就是180?。 (2)纬度:从赤道开始,向北、向南逐渐增大,最大就是90?。 2.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就是怎样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就是: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就是: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 3.经纬网的用途就是什么? 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4.简述地球的自转: 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方向就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周期)就是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就是昼夜更替与时间的差异。 5.简述地球的公转: 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方向就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周期)就是一年,产生的地理现象就是四季与五带。 6.五带划分的依据就是什么?五带各有什么现象与特点? 五带划分的依据就是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气候终年寒冷。温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的三要素就是什么? 比例尺、方向与图例。 8.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就是什么? 文字式、数字式与线段式。 9.在地图上怎样辨别方向? (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指示北方。(3) 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怎样选择比例尺? 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单,选用的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大。 11.天气的两个特点就是什么? (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就是经常变化的。 (2)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三重性”: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地理学研究、区域地理学研究 “表层”的别称:“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 部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宇宙天体:恒星、行星、卫星、陨石、小行星、彗星、星云、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被规定为矮行星) 地球的三个切片:赤道面(与地轴垂直所截出最大截面所在面)、黄道面(地球轨道所在面)、白道面(月球轨道所在面) 科里奥利力方向:南左北右 地球圈层内三圈:地核、(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壳 地球圈层外三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理学六圈层: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 陆地水: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矿物水 海陆两半球:海半球(新西兰东南)、陆半球(法国南特附近) 大洲分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亚美)白令海峡;(美洲)苏伊士运河; 岛屿: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 造岩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磷、碳、锰…… 造岩物质:硅酸盐类、含氧盐类、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卤化物、单质 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橄榄石 岩石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按矿物分):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岩浆岩(按形成分):喷出岩、侵入岩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类(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炭质页岩)、生物化学岩类(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超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特性: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构造运动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作用 沉积建造: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过渡型建造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水平构造:桌状地台、平顶山、方山 倾斜构造:单面山、猪背岭 褶皱构造:向斜山、背斜谷、背斜山、向斜谷 断裂构造:一线天、试剑石、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悬谷、错断山脊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归纳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 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 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 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 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 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 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 2.海拔高度:海拔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2. 海拔:山地的海拔越3.热量(即阳坡、阴坡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 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 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 3.农业因素

最新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万能模版

2017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万能模版,一.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 2.经纬度位置; 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 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 5.经济和军事位置; 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 ☆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 (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2)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

(3)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 (4)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 (5)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6)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欧洲的地形 (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 (8)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9)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 (13)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 (14)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 (15)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高考地理简答题归纳

地理常见简答题归纳 1.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 海洋资源小专题: 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 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3. 盐度和洋流小专题: 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 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 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自然地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一、实习目的 1.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

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

初中地理常见简答题技巧

初中地理常见简答题技巧 为您带来的初中地理常见简答题技巧,记住这些,你的答题将更有规范性。 初中地理常见简答题技巧(一) 1、少与多的技巧: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的中考开发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则可以多答。另外,还应根据题目分数的多少来选择,如果分数的比值高,则尽量多答,分数的比值少,则应少答。 2、具体与模糊的技巧:答案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适度模糊处理。如红海的成因,如果不知道是由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而形成,则可模糊答为板块张裂形成。但千万不要答为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形成。 3、.条理与段落的技巧:一问答一段,或者一个方面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4.、主要与次要的技巧: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或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你认为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 5、.套用课文的技巧:在很多情况下,解答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可

以找到类似的情节,这时候你就要尽量用课文中的话句去回答。 6、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地势特点通常从地势高低变化趋势来描述,常用词语如西高东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等,判断的方法可根据等高线或河流的流向来判断。 7、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形,气候(气温、降水),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等方面概括. 例2、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甲图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 8、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9、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汛期的长短.、含沙量的多少、冰情(.结冰期、凌汛)等方面概括. 10、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初中地理常见简答题技巧(二) 1.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 ①选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Lewis57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 刘易斯地理工作室策划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 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 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 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 1 -

地理中考复习—简答题.doc

常见简答题答题思路与例题 一、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自然条件:(1)地形----地形平坦 (2)气候■…光照、热量、水(降水)条件组合。(青藏地区光照强,但热量 不足) (3)水?…水源充足(河湖灌溉水,地下水、冰雪融水) (3)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水平高、政策支持等。 例题: 1、简要分析阿克苏-阿拉尔垦区成为全国最大长绒棉生产基地的优度条件。 答:(1)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气候一光照充足,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水源…塔里木河及其支流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 (2)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2、简述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直怒条件。 答:地形平坦(平原),土壤肥沃(黑土地),水源充足,气候雨热同期。 3、法国、德国耕作业条件的差异。 答:法国:法国气候温和湿润、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 德国:热量条件差,耕地面积较小,土壤较贫瘠; 法国盛产葡萄的气候条件是:法国南部为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光照条件好。 4、西亚气候干燥,在干旱的自然条件下,灌溉农业别具特色。试从灌溉水源、地形、气候等儿方面简述伊拉克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答:灌溉水源:幼发拉底河等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 地形:多平原,便于耕作;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5、简述洞庭湖平原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地条件。 答:气候雨热同期,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6、素有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是该区域重要的耕作业区,分析其农业发展有利的直怒条件。 答: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7、该国(阿根廷)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农牧业发达,其自然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

自然地理学知识整理 题型: 填空题1分*16=16分名词解释3分*7=21分作图题6分*3=18分简答题6分*6=36分论述题9分*1=9分 二○一○年十二月

绪论 ★1·地球表层的空间界限: 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 ★2·地球表层的特征:P40-41 1 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 2 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 3 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生物,土壤层)--这是 负熵增长的表现。 4,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3·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第一章地球 1·天体的概念 广义的天体 宇宙间各种物质客体通称天体,表现为多种存在形式:一部分物质以电磁波、星际物质等形式弥散在空间;另一部分则积聚、堆积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 3·日地距离:1.496×108 km,一个天文单位。 ★4·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球形形状使得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并由此形成地球上的温度带。这是地域分异规律得以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也是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脚点。 ★5·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 版本一: 地球的大小适中。如果太大,超过太阳质量的0.07,则产生热核反应,演变为恒星;如果质量太小,则无法吸引大气,不会产生大气圈,地球就会像月球一样,不会孕育出生命,而且将会被小行星、流星和彗星撞击得千疮百孔。 版本二:地球的巨大质量,可以吸引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有了大气圈,才能保住水圈,形成生物圈。

(完整版)初中地理答题方法与技巧

初中地理会考答题技巧 考场答题要领 答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思维过程。当你进入考场拿到试题后,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不要急于解答,要将整个试卷先大致看一遍,先用一二分钟大体看一下试卷有几个大题目,一般分为两大类型题,即选择题和综合题,综合题是5个题还是6个题?通观全卷,做到心中有数。 (2)要仔细、认真地看清楚试卷前对考生的要求,对答题的说明,使你的答卷符合规定,减少或避免失误。尤其是选择题,要将答案写到试卷前面的答题卡上,而不是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3)开始答题时,要十分认真仔细地领会每一道大、小题目的要求,比较有把握才开始下笔。审题要做到,一不看错题;二不遗漏题;三要看全题;四要审准题。 (4)答题前只要明确考题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给的条件有哪些?抓住关键词,在心中打好腹稿,安排好答题要点的先后顺序。 (5)要根据各种类型题型,有针对性地回答。如读图填充题要求简明、扼要;简答题和综合题则要求内容充实、要点精确。 (6)答题要先易后难。刚一进入考场,在开始答卷时的前几分钟,心情多数是比较紧张的。这样,思维、记忆都难以达到最佳状态。如再遇上难题,心情就更易慌乱。因此,做题时先要从容易的入手,当你做过几道有把握的试题后,心情就会自然地稳定下来,这时再做较难的试题,思维也活跃多了,增加了自信心,以后的考试也将顺利得多了。 (7)书写要整洁、清晰。 答题的书写不能粗枝大叶,要按照试卷的要求,注意答题的格式。书写要清楚,特别是地名不能写错别字,整洁的卷面使阅卷教师能看清答题的内容,而不易遗漏。综合题答题切忌错位。 (8)答完综合题后要认真检查。 检查的目的就是要看答案与题目是否一致,有无答非所问,有没有看错题,综合题该答的是否都已完成,有无漏题现象,试题是否都已完成。选择题完成后直接填涂,准确无误,不建议检查。 答题四大对策 (一)、读懂题意:试题是通过一定的文字表述或图表、数据等资料等形式出现的,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看清图示:地理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三)、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准确的地理学科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在复习迎考中,应该把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选择题的解题步骤 (一).认真审题,特别要看清题目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答错的关键字跟,如“东”、“西”、“南”、“北”、“大”、“小”、“高”、“低”等。 (二).要注意选项中出现的绝对性字眼,如“都”、“一定”、“全部”、“只有”、“完全”等,在多数情况下,这些选项是错误的。 (三).对难度较大的选择题,要使选择正确无误,可采用“排除法”。也就是说,不要急于先找出正确答案,应将选择题当作改错题来做,把错误的答案一个一个找出来,排除出去,筛选下来的就是正确答案了。 (四).要留意选项文字叙述较多面分为二层意思时,往往(并非绝对)前段文字叙述正确而后段文字叙述错误。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才不致受迷惑。

高中地理简答题答题模板(详细)

高中地理简答题答题模板 ☆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 相对位置 1. 海陆位置; 2. 经纬度位置; 3. 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 4. 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 5. 经济和军事位置; 6. 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 ②地势起伏(大、小) 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 1 种问题的区别) ☆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①等高线的分布; ②河流流向; 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 (1 )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 形谷如三峡)、瀑布、丹 霞地貌(广东)。 (2 )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3)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4)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 (新疆)。 (5)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6 )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 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 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欧洲的地形 (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 (8 )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9 )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10 )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11 )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

中国地理简答题

中国地理简答题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草, 利用好现有草场);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根本是植被的恢复)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 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 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等华北地区: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 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 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 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 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或春旱没有华北严重?) 1、我国东北地区春季有大面积且较深厚的积雪融水的水源补充。 2、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3、我国东北地区河流较多,水量较为充足。 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三门峡水库建设后,地下水位抬高)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 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