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春舞曲教学计划

青春舞曲教学计划

青春舞曲教学计划
青春舞曲教学计划

歌曲《青春舞曲》

八年级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设计

课题:《青春舞曲》

年级:八年级上册

授课人:曾光凤

教材分析:《青春舞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歌曲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欢快,歌词富含深刻的哲理和教育意义,告诉学生要懂得热爱青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视唱歌曲《青春舞曲》,正确把握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了解新疆歌曲的风格特征,通过表现和创造,培养学生们的创新与协作的能力。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体验作品的内涵,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宝贵的光阴,立志成才。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视唱歌曲《青春舞曲》,欣赏新疆音乐的风格,歌曲情绪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歌曲的理解作节奏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

采用欣赏法,听唱法,讨论法,演示法,创造法,练习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快乐的音乐课堂,在今天的课堂上,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小段歌舞,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这段歌舞表现了我国哪个地区的民族风情文化?并找找出现得最多的一句歌词,用笔写在本子上。(PPT播放歌舞视频)

简单介绍维语“亚克西”并让学生跟着学习

师:现在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段视频表现了哪个地区的民族风情?(新疆)请问你们去过新疆吗?(没有)没有没关系,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开始我们的新疆音乐之旅。

首先请同学们注意听,跟着老师一起学:我们新疆好地方,我们新疆美,XX 班的同学们大家一起来。(用节奏的形式读出来)(先读,然后加上手上的击拍动作)请同学们注意老师的语言和节拍。

非常好,经过了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美丽富饶的新疆,热情好客的新疆人民已经在等候大家了,你们看!(PPT播放视屏《青春舞曲》)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青春舞曲》简介新疆的民族特色文化。

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美丽富饶的新疆,那么同学们,关于新疆你们了解多少呢,能不能说说你都知道新疆有些什么特色的东西呀?(同学们)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新疆,说说他们的特产、小吃、水果、

在地图上找找,新疆位于我国的那个位置?(PPT播放图片)

老师总结,并用PPT播放图片简介民族服饰以及他们的维吾尔族语言

师:同学们你们看他们的服饰有什么特色吗?(喜欢带帽子,服饰颜色鲜艳,总类繁多)

(为了让本次课根据感染力,在这里简单的给学生介绍了几句维语。)

PPT播放维吾尔人民常戴的帽子,让学生跟着说这种小花帽在维语中被称为“朵帕”,以及学习维语“亚克西”“阿凡提”“古丽”(PPT演示“阿凡提”和“古丽”老师边做简介)。

师:同学们,了解了新疆这么多的民族特色,有小吃,有水果,有五颜六色的服饰还有他们特色的维语,尤其是那两段优美动听的歌舞,同学们相信对于新

疆你们现在不会觉得太陌生了吧?同学们你们想想,最能代表新疆民族文化特色的应该是什么呢?我们请古丽来给大家说说好不好?(歌舞)

“亚克西”,非常棒,之前老师也说过新疆拥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新疆的音乐和舞蹈是最能体现这个民族的特色文化的,在美丽的新疆到处都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那新疆的音乐呢也是以维吾尔族的音乐最为盛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入乡随俗,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唱唱这首由王洛宾先生改编的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请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注意歌曲旋律,节奏的特征,歌曲的情绪怎样。

(PPT播放青春舞曲简谱),(学生讨论音乐的特征)

2、简介作者王洛宾的生平及艺术成就.:(PPT演示)

王洛宾(1913-1996)在他的一生中,有62年致力于音乐艺术的创作与实践,由他创作的歌曲流传了一代又一代.大家知道他创作过哪些歌曲吗?(《达板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出来》,《在那遥远的地方》)他创作过这么多的描写西部的歌曲,“西部歌王”的称号对于他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现在我们学习的就是他创作的《青春舞曲》

4、学习音乐《青春舞曲》的节奏型特征,并进行击拍练习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首歌的节奏型是怎样的,为什么这首歌曲会显得如此的欢快,优美动听呢,我想这个跟我们的音乐节奏特点是离不开的,现在我们一起来拍拍这首歌曲的节奏型好吗?

让学生试着随着歌曲节奏击拍。,

我们来看,4/4拍的歌曲加上非常紧凑的十六分音符,把音乐推向一种欢快的氛围里,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击拍打节奏。一字一击拍的节奏型形式进行练习。边唱变击拍,把歌声唱出来同时也用我们的双手把节奏型拍打出来。

师:啊,我觉得大家拍节奏拍的特别的好,歌曲也唱得非常动听。

(学唱歌曲环节,我设计了节奏练习,解决难点,为下环节的节奏创编做铺垫,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习乐谱和歌词,做出指导和示范。)

三、深入:歌曲节奏训练

呃,这么动听的音乐,同学们也表现得这么好,这对你们来说是不是太简单

了点呢,要不这样吧,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把这首歌曲的表现形式变复杂一点,嗯,我们从中间分开,分成两组,PK一下,看那一组表现得最棒,我们的游戏规则是这样,以演唱和不同的节奏型来进行表现,(第一遍)首先第一组的同学用手拍出这首歌曲的节奏型同时大声演唱,第二组的同学用脚踏地,打出每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的节奏,也就是每个小节踏两次地同时也要唱出歌曲的旋律,也就是说在这里我们出现了两种节奏型,要靠大家一起共同合作完成,体验多声部节奏的效果。首先我们先分开来练习一下,(两次交换表现形式)我们来看看那一组的同学表现得最完美,不仅是歌唱得好,节奏也要打得棒。(分男生组和女生组)注意在表现得过程中大家不要受干扰。

你们真棒,老师要给你们一点掌声,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好,经过专家一至评审,我们都是NO.1 ,我们给自己一点掌声。

四、拓展:

下面我老师给大家播放一个不同版本的青春舞曲,大家想想这个版本的青春舞曲跟我们刚才学的那首有什么不一样吗?(播放玖月奇迹的《青春舞曲》)简介民歌的二度创作:

词、曲作者写出一首作品,叫第一创作。那么二度创作要靠歌手自己来完成。歌唱者对作品再一次进行处理,也就是怎样表现词、曲作者思想感情的创作,绝不是毫无根据的自由改编,需要在尊重词、曲作者表达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同一首歌,不同的人来演唱,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作品从曲式上看,很简单,结构也不复杂,但经过一个好的歌手细致恰倒好处的处理,唱出的东西会非常感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二度创作。

五、创编游戏

同学们我们出了用我们美妙的歌声来演唱歌曲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歌曲呢?(舞蹈)

之前我们也说了。新疆是一个歌舞之乡,他就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那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这首青春舞曲的舞蹈。请同学们欣赏。

非常优美的一段舞蹈,他们刚才用舞蹈来表现了歌曲,那你们也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变现歌曲吗?可以吗?

可以,绝对没有问题的,那么今天老师就叫大家几个新疆舞里边的动作,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段舞蹈里边有一个什么比较有代表性的动作呢?(扭脖子,专业术语叫移劲)

(让学生学习亲身体验新疆舞蹈)

六、知识升华感悟青春。

啊,同学们你们真棒,我们呢已经用歌唱的形式和舞蹈的形式来表现了这首青春舞曲,那么现在我们再用朗诵的方式来读一下歌词好吗?同时去思考一下歌词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师做总结:时光宝贵,花不再开之日,人不再少年的哲理。告诉了我们有事物是可以去而复返,有些却是一去不复返的。大家应该珍惜宝贵的青春。正如大诗人[岳飞]所说的那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PPT 演示这句诗词)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进取,努力学习拼搏奋斗,因为只有在充实的人生中,你的青春才会显得流光溢彩。

七、小结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它有着深刻的意义和动听的旋律。从中我们对祖国美丽的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喜爱我们的民歌。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在我们正处在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时代,美丽的西部在党的领导下日新月异,衷心祝愿同学们能珍惜时光,立足现在,拼搏进取,在不久的将来加入西部大开发的队伍,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同学们在《青春舞曲》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八、课后反思:

本次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主要以感受和鉴赏为核心,从情感入手,介绍民族音乐及民族特色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将知识和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以欣赏歌舞,了解民族风情文化,视唱,游戏等活动为主线,教师给予引导,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

青春舞曲教学案例

《青春舞曲》教学案例 课时:一课时 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欣赏,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3、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材。 教学重点: 歌曲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着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歌舞,想一想,它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课件: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新疆走走吧![课件:欣赏并简介新疆风土人情]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就是另外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课件:欣赏《青春舞曲》] 2、学唱歌曲: ①发声练习:[课件] ②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注意“字正”才能“腔圆”。 ③教师范唱并讲解与欣赏版中的不同。[民歌的演变和二度创作] ④学生轻声跟唱。[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 ⑤再次完整连唱歌曲。[要求唱出欢乐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3、训练与表现 节奏练习:[课件] 节奏与演唱的结合,全班同学分成演唱组和节奏组,进行唱奏表演。[运用不同的伴奏并改变速度、力度等来表现歌曲] 4、拓展阶段 ①提问:有哪位同学能表演一些新疆的舞蹈动作?大家还知道哪些新疆民歌? ②介绍歌曲整编者王洛宾先生事迹及其主要作品,并欣赏新疆乐器图片。[课件] ③思考:《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告诫人们青春易逝,时光宝贵,“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小结本课

(初中音乐教案)歌曲青春舞曲1

歌曲青春舞曲1 初中音乐教案 1、歌曲《青春舞曲》 2、音乐活动:为《青春舞曲》编配打击乐伴奏,并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 钢琴(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小型打击乐器(手鼓、串铃等)、投影仪、音响 设备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青春舞曲》。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 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2、难点: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有要是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教学过程: 1、聆听《青春舞曲》。 2、提问: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3、再听两遍《青春舞曲》。请学生打开课本,百年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可以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当听第二遍时,找出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收歌曲。 4、引入音乐活动(一)一一编配打击乐伴奏。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 5、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6、每一组展示自编节奏,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

青春舞曲音乐公开课教案

青春舞曲音乐公开课教 案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2013——2014第二学期 音乐公开课教案 课题:《青春舞曲》 课型:以学唱为主的综合课 班级:七(2)班 时间:2014年3月27日第七节 授课教师:佘宝琴 教学方法:听赏法、模唱法、律动法。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材。 (二)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训练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3、通过演唱不同版本的《青春舞曲》,了解不同速度对歌曲情绪的影响。 4、在学唱《青春舞曲》的基础上加深对王洛宾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 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几种常吃的水果,让学生说说这些水果是哪里 的特产。(新疆) 2、展示地图,认识新疆的地理位置,了解本单元标题《天 山之音》,即新疆音乐。并简要介绍新疆。 3、明确本课学习内容——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 曲》。 二、初步感知歌曲 1、播放《青春舞曲》,学生听后思考:歌曲旋律和节奏有 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再听歌曲,配合律动,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 三、学唱《青春舞曲》 1、随范唱用“la”音模唱。 2、填词跟唱。 3、理解歌词寓意,启发学生珍惜时光,珍惜青春。

青春舞曲教案

. 《青春舞曲》教案 教学目的: 1、能够对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亲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3、能够用合唱来表现歌曲,并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学歌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 难点:合唱《青春舞曲》。 教学设计: 课前播放歌曲《大阪城的姑娘》热身。 一、导入 师:动听的歌声又把我们带进了轻松的音乐课堂,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听,老师刚才播放的歌曲来自于我国的那个地区呢? 生:新疆 师:没错,看来同学们对新疆的民歌还是有所了解的。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拥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新疆就是一个居住着多个民族的地区,同学们知不知道在新疆居住着哪些少数民族呢? 生: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满足、汉族等等。 师:居住在新疆的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 生:维吾尔族 师: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新疆又有“歌舞之乡”的美称。一提到新疆,同学们马上能想到什么呢? 生:葡萄、羊肉串、哈密瓜、奶茶等 师:说了这么多有特色的东西,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新疆? 生:没有 师:没有没关系,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新疆去旅游一圈。 幻灯片展示 1、羊肉串 2、烤全羊 3、馕 4、手抓饭奶茶 5、葡萄、哈密瓜、香梨 说了这么多好吃的,同学们知不知道新疆有一位有名的人物是什么?

生:阿凡提 师:对了,是阿凡提,可不是阿凡达。我们的阿凡提比起美国的阿凡达那可是要早好几百年呢。我们来看一下阿凡提(图片展示)。阿凡提其实并不是一个人名,阿凡提在维语中的意思是先生、老师、有知识的人,是个尊称。 那看看女孩子叫什么呢?“古丽”,古丽的意思是花朵,我们班在座的女孩子都是古丽,男同学都是聪明的阿凡提。 我们再看看新疆还有什么有特色的东西。这个叫朵帕,这个是新疆的四棱小花帽,非常精致、漂亮。这个在维语中称为朵帕。维吾尔人无论男女老幼、春夏秋冬都喜欢带着这顶小花帽。这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 让我们再来看看新疆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展示)。新疆的服饰色彩艳丽、种类繁多。 新疆还是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他又很多的名山,北边有阿尔泰山,南边有昆仑山,还有天山,天山是新疆的一个象征。还有一个地方是齐天大圣去过的地方,火焰山。《西游记》里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的故事也使新疆的火焰山文明天下,大家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感受一下。我们说了这么多好吃的、好玩的。同学们想想,什么最能够代表这个民族的特色文化? 生:歌舞 二、新课教学 刚才老师说过新疆有歌舞之乡的美称。而新疆的音乐、舞蹈最能表现这个民族的特色文化,在美丽的新疆,到处都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新疆的音乐也是以维吾尔族的民间音乐最为盛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 1、聆听歌曲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歌曲回答两个问题 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中速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活泼 师:非常优美的旋律,哪位阿凡提或者古丽来回答问题? 生回答 2、学唱歌曲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歌曲。请看大屏幕 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4/4拍。4/4拍的含义是什么?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4拍。 (1)请同学们跟着歌曲哼唱一遍,在哼唱的时候用双手打节拍。 (2)下面我们来学唱歌曲,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活泼,我们在学唱的时候要用跳

青春舞曲教案设计

《青春舞曲》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唱歌《青春舞曲》 教学年级: 初一年级 教学目的: 1、能够对我国x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少数民族与中原音乐文化间的联系,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亲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背唱。 3、能够用器乐的形式为《青春舞曲》配伴奏,并能为《青春舞曲》填充配器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雪生了解和认识所学歌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难点是为《青春舞曲》伴奏。 教学方法: 听唱式、表演式、创造式。 教学用具: 钢琴、中国地图、多媒体教学光盘、打击乐器。 教学设计: 1、歌唱知识 (1)歌唱的发声状态 口鼻同时吸气,呼吸要求敏捷无声,不耸肩,肺部、胸膛自然挺起,腰围、腹部有明显的向外扩张之感。发声时小腹微收,形成上下力量的抗衡,使声音有气息支持。 (2)发声练习板书 2、导入新课 在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背景音乐下,跳一段维吾尔族舞蹈,请学生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并在地图上找出此民族所处的省份。 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板书课题“青春舞曲” 3、歌曲学唱 (1)播放录音,请同学们说出这首歌的情绪及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讨论总结 歌曲的显著的特点是:全曲的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曲调上下流动、偶有跳跃,显得十分欢快、流畅。 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青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象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这首词虽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它却真挚地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1)教师弹唱,学生跟唱。 (2)分男女组演唱。 (3)抽同学领唱再齐唱。 4、表演 (1)播放一段维吾尔族舞蹈,请同学们仔细观看。 (2)请同学们为歌曲《青春舞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3)教师带领同学们为歌曲伴舞。 5、创造 (1)将课本《青春舞曲》乐谱打击声部的配器补足。 (2)教师总结板书。 (3)给部分同学发放打击乐器,有钢琴特长的同学弹钢琴,其他同学击掌为《青春舞曲》做伴奏。 6、合作 演唱、打击乐、舞蹈一起合作表演,将孩子们的学习推向高潮。 小节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维吾尔族歌曲,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人创造了动人的歌声和多姿多彩的舞蹈。我们要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并要象歌中所唱的那样珍惜青春大好时光。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同学们背唱了歌曲《青春舞曲》,通过唱歌、表演、创造与合作,更好的表现了歌曲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本课给我体会最深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中必须抓住教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寓教于乐。

青春舞曲音乐公开课教案

2013——2014第二学期 音乐公开课教案 课题:《青春舞曲》 课型:以学唱为主的综合课 班级:七(2)班 时间:2014年3月27日第七节 授课教师:佘宝琴 教学方法:听赏法、模唱法、律动法。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材。 (二)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训练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3、通过演唱不同版本的《青春舞曲》,了解不同速度对歌曲情绪的影响。

4、在学唱《青春舞曲》的基础上加深对王洛宾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几种常吃的水果,让学生说说这些水果是哪里的特产。(新疆) 2、展示地图,认识新疆的地理位置,了解本单元标题《天山之音》,即新疆音乐。并简要介绍新疆。 3、明确本课学习内容——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 二、初步感知歌曲 1、播放《青春舞曲》,学生听后思考:歌曲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再听歌曲,配合律动,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 三、学唱《青春舞曲》 1、随范唱用“la”音模唱。 2、填词跟唱。 3、理解歌词寓意,启发学生珍惜时光,珍惜青春。 4、了解“别的那呀哟”的含义,对比演唱并思考:把“别的那呀哟”改成“小鸟哟”好不好?为什么? 5、师生同唱歌曲,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形谱,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图形谱,并思考歌曲的结构特点。

青春舞曲教案

《青春舞曲》教案 课时:1课时 课题类型:唱歌综合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铃鼓等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能够喜欢维吾尔族歌舞,乐于主动了解少数民族音乐,培养热爱民族音乐 情感。 2.知识目标:能够初步感知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了解维吾尔族歌,舞,乐的风格特点。 3.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新疆音乐的基本节奏及舞蹈动作;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 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能以多种形式参与表现活动。 教学重点: 1.感知体验维吾尔族歌曲的情绪和风格特点。 2.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情绪以多种形式参与表现活动,体验维吾尔族民间音乐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 (首页PPT,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1、伴着动感的音乐,我们开始了今天的音乐之旅。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的中华儿女。因地域文化的不同,拥有着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风格。比如说我们在初一的时候曾经学过一首歌曲《牧歌》,我们大家一起来唱一下。下面老师来为大家唱一首歌,同学们请听一下,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新疆)

2、我看到下面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告诉老师,这是一首新疆民歌。(PPT)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占中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 3、新疆还有很多特色鲜明的地方,同学们了解的有哪些呢? (1)服饰(PPT): (2)新疆有什么特产呢?(PPT):葡萄干,哈密瓜,雪莲 (3)有谁知道新疆歌曲的演唱特点是什么?歌舞结合 (4)新疆歌曲演唱时用什么来伴奏呢? (PPT):热瓦普弹拨尔手鼓 4、节奏练习:说起手鼓,老师想起一条手鼓的代表性节奏(PPT) 达卜节奏:4/4 XX XX XXX XX 达卜节奏是一种常见的新疆手鼓节奏。达卜,因敲击时发出“达”、“卜”两种音响而得名。也称手鼓。演奏时,双手虎口托持鼓框,重心在左手上,除拇指外,其余各指均可用于击鼓。 教师示范;找一位同学上来试一下 我们一起用拍手的方式来打一下好吗?随老师来模奏,(拍手拍桌子) 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用拍击桌子的方式来为老师伴奏,我来为大家唱一段。 师生配合(生继续达卜节奏,师按节奏唱<青春舞曲>前二乐句的旋律) 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送你们一首好听的歌曲!(播放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请欣赏(PPT) 二、新授部分。 1、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板书课题:青春舞曲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天山之音《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青春舞曲》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青春舞曲》。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 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2、能对少数民族(新疆)民间音乐产生兴趣,了解他们的音乐文 化。知道新疆民族民间常用的各种乐器,辨别音色,并为歌曲伴奏。 3、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晰的吐字、咬字,明朗活泼的情绪 演唱全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2、难点: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 又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 的思想含义。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钢琴、新疆民族乐器。 四、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讨论法,实践、体验法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教学环节:(音画视频和谈话导入) (1)欣赏歌舞《我们新疆好地方》 (2)提问:这是哪个地方,哪个民族的歌曲? 从而引出“新疆”接着简介新疆的风俗民情、土特产等。让学生了解新疆并导入课题。 3、初次聆听歌曲,简介作者,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分析歌曲。 4、讲授和学打节奏。边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可以跟着歌曲的拍 子拍手,体会节拍感。找出主要节奏型。 5、师生齐打典型的节奏型。 六、学唱歌曲过程 1、有节奏的读歌词 2、师弹唱一遍,然后师弹琴学生用“啦”轻声哼唱,再齐唱一遍,师评价。 3、学生用葫芦丝吹奏,师指导。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收歌曲。 七、拓展活动:引入音乐活动(一)——编配打击乐伴奏。首先介绍 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 1、师指导学生分别用沙锤、双响筒、响板、手鼓等打节奏伴奏。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

花城版教材五年级音乐下册《青春舞曲》公开课教学设计

花城版教材五年级音乐下册《青春舞曲》 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青春舞曲》是花城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新疆民歌。歌曲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欢快,歌词富含深刻的哲理和教育意义,告诉学生要懂得热爱青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道理。 教学目标: 根据音乐大纲的要求,新课程的理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2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对课件的欣赏,知道新疆歌曲的风格特征,通过表现创造,培养学生们的创新与协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体验作品的内涵,知道珍惜宝贵的青春的道理。 4通过欣赏: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重点为: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验作品中的情绪。

教学难点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歌曲的理解作节奏创编活动,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多媒体播放新疆歌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掌握旋律之后,采用伴奏法,律动法为歌曲伴奏编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会和创造音乐。师生互动学习歌曲,用舞蹈和器乐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自编节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及创作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你们都累了吗?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轻松一下吧。(多媒体放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请大家随着音乐击拍或者律动吧。(师生随音乐律动)1师:请大家思考一下,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是我国哪个地区的音乐呢? 生:新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新疆的地理位置。(课件出示)生:我国的西北部。 师:对,这节课我要和大家一起走进神秘而美丽的新疆,

《青春舞曲》音乐公开课教案

《青春舞曲》音乐公开课教案 2013——2014第二学期 音乐公开课教案 课题:《青春舞曲》 课型:以学唱为主的综合课 班级:七(2)班 时间:2014年3月27日第七节 授课教师:佘宝琴 教学方法:听赏法、模唱法、律动法。 教学目标: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材。 (二) 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训练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3、通过演唱不同版本的《青春舞曲》,了解不同速度对歌曲情绪 的影响。

4、在学唱《青春舞曲》的基础上加深对王洛宾的认识和了解。教学重点:歌曲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 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几种常吃的水果,让学生说说这些水果是哪里的特产。(新疆) 2、展示地图,认识新疆的地理位置,了解本单元标题《天山之音》,即新疆音乐。并简要介绍新疆。 3、明确本课学习内容——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 二、初步感知歌曲 1、播放《青春舞曲》,学生听后思考:歌曲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再听歌曲,配合律动,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 三、学唱《青春舞曲》 1、随范唱用“la”音模唱。 2、填词跟唱。 3、理解歌词寓意,启发学生珍惜时光,珍惜青春。 4、了解“别的那呀哟”的含义,对比演唱并思考:把“别的那呀哟”改成“小鸟哟”好不好,为什么, 5、师生同唱歌曲,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形谱,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图形谱,并思考歌曲的结构特点。 6、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和旋律相似的地方。了解歌曲的创作方法。 7、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七年级音乐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篇一:七年级音乐《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第四单元 《班级演唱组合》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快乐为主体”的原则,依据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结合本课教材内容,围绕学生为中心,紧扣三个目标创设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主动、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让每位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在音乐中做主任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音乐课本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班级演唱组合》。本单元教学内容较多,共安排了三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歌曲《青春舞曲》,让学生初步了解演唱组合,为后两节课的班级组合活动做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对歌曲进行艺术加工,创造性的表现歌曲;对组合演唱有个最基本的了解。 2、技能目标: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情感目标:学习歌曲,珍惜美好时光,昔时如金,好好学习。 【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六年的音乐学习,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尤其对与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特长生极少,大部分孩子表演方面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教学策略】: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班级演唱组合》中的《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民歌,在学习演唱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人文地理风光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强大 的视觉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学歌曲的热情。并通过随后的各种类型的组合的演唱视频介绍,激发学生创作班级演唱组合兴趣,达到本节课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 【教学重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努力帮助学生克服羞涩情绪,积极地参与歌曲表现并获得丰富的个性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克服心理恐惧,有表情地演唱所学歌曲。 【教学难点】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调控好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课前展示:课题《班级演唱组合》 一、激情导入 播放维吾尔族歌舞图片,请学生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并能说出这个民族相应的风土人情以及地方特产——如:哈密瓜、葡萄等(教学课件二、课件三)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几幅图片,考一考同学们的眼力,看看谁 能认出这是我国哪个民族?(播放课件2,请学生欣赏图片) 课件二 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欣赏少数民族图片并回答):新疆维吾尔族。 师:谁能描绘一下维吾尔族地区的地方特产 生:(争先恐后)——哈密瓜、葡萄干、烤羊肉等。

青春舞曲教案

《青春舞曲》教案 教学目的: 1、能够对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亲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3、能够用合唱来表现歌曲,并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学歌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 难点:合唱《青春舞曲》。 教学设计: 课前播放歌曲《大阪城的姑娘》热身。 一、导入 师:动听的歌声又把我们带进了轻松的音乐课堂,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听,老师刚才播放的歌曲来自于我国的那个地区呢? 生:新疆 师:没错,看来同学们对新疆的民歌还是有所了解的。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拥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新疆就是一个居住着多个民族的地区,同学们知不知道在新疆居住着哪些少数民族呢? 生: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满足、汉族等等。 师:居住在新疆的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 生:维吾尔族 师: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新疆又有“歌舞之乡”的美称。一提到新疆,同学们马上能想到什么呢? 生:葡萄、羊肉串、哈密瓜、奶茶等 师:说了这么多有特色的东西,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新疆? 生:没有 师:没有没关系,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新疆去旅游一圈。 幻灯片展示 1、羊肉串 2、烤全羊 3、馕 4、手抓饭奶茶 5、葡萄、哈密瓜、香梨 说了这么多好吃的,同学们知不知道新疆有一位有名的人物是什么?

生:阿凡提 师:对了,是阿凡提,可不是阿凡达。我们的阿凡提比起美国的阿凡达那可是要早好几百年呢。我们来看一下阿凡提(图片展示)。阿凡提其实并不是一个人名,阿凡提在维语中的意思是先生、老师、有知识的人,是个尊称。 那看看女孩子叫什么呢?“古丽”,古丽的意思是花朵,我们班在座的女孩子都是古丽,男同学都是聪明的阿凡提。 我们再看看新疆还有什么有特色的东西。这个叫朵帕,这个是新疆的四棱小花帽,非常精致、漂亮。这个在维语中称为朵帕。维吾尔人无论男女老幼、春夏秋冬都喜欢带着这顶小花帽。这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 让我们再来看看新疆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展示)。新疆的服饰色彩艳丽、种类繁多。 新疆还是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他又很多的名山,北边有阿尔泰山,南边有昆仑山,还有天山,天山是新疆的一个象征。还有一个地方是齐天大圣去过的地方,火焰山。《西游记》里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的故事也使新疆的火焰山文明天下,大家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感受一下。我们说了这么多好吃的、好玩的。同学们想想,什么最能够代表这个民族的特色文化? 生:歌舞 二、新课教学 刚才老师说过新疆有歌舞之乡的美称。而新疆的音乐、舞蹈最能表现这个民族的特色文化,在美丽的新疆,到处都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新疆的音乐也是以维吾尔族的民间音乐最为盛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 1、聆听歌曲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歌曲回答两个问题 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中速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活泼 师:非常优美的旋律,哪位阿凡提或者古丽来回答问题? 生回答 2、学唱歌曲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歌曲。请看大屏幕 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4/4拍。4/4拍的含义是什么?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4拍。 (1)请同学们跟着歌曲哼唱一遍,在哼唱的时候用双手打节拍。 (2)下面我们来学唱歌曲,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活泼,我们在学唱的时候要用跳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根据音乐大纲的要求,新课程的理念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2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对课件的欣赏,知道新疆歌曲的风格特征,通过表现创造,培养学生们的创新与协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体验作品的内涵,知道珍惜宝贵的青春的道理。通过欣赏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重点为: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验作品中的情绪。 教学难点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歌曲的理解作节奏创编活动,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多媒体播放新疆歌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掌握旋律之后,采用伴奏法,律动法为歌曲伴奏编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会和创造音乐。师生互动学习歌曲,用舞蹈和器乐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自编节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及创作意识的培养。 教学流程图: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我是这样来设计教学程序的。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4合作探究表现创造 5知识升华感悟青春 组织形式: 主要采用全班教学。在合作探究表现创造环节,将全班学生分组节奏训练,分组向全班展示。

教学过程与步骤解析: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你们都累了吗?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轻松一下吧。(多媒体放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请大家随着音乐击拍或者律动吧。(师生随音乐律动) 1师:请大家思考一下,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是我国哪个地区的音乐呢? 生:新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新疆的地理位置。(课件出示) 生:我国的西北部。 师:对,这节课我要和大家一起走进神秘而美丽的新疆,同学们能谈谈你们所知道的新疆吗?(民族信仰,服饰,小吃,土特产,乐器,民族舞蹈等)2体会新疆地区语言特点: 师:新疆的语言很有特点,哪位同学能模仿一下陈佩斯演的小品《羊肉串》中的那句台词:哎新疆的羊肉串,味道好极了!(学生模仿) 师:同学们知道维语中的“好”该怎么说吗?(亚克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上的导入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了新疆歌曲的风格,初步了解新疆的一些风俗,学习简单新疆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师生互动学唱新歌 同学们在欣赏完刚才的歌曲之后,应该对新疆的音乐有一定了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王洛宾改编的维吾尔族的民歌. 介绍王洛宾的生平及艺术成就. 王洛宾(1913-1996)在他的一生中,有62年致力于音乐艺术的创作与实践,由他创作的歌曲流传了一代又一代.大家知道他创作过哪些歌曲吗?(《达板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出来》,《在那遥远的地方》)他创作过这么多的描写西部的歌曲,“西部歌王”的称号对于他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创作的《青春舞曲》。 1听范唱。让学生试着随着节奏击拍。4/4拍,并思考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活泼,欢快,青春活力) 2节奏练习。听伴奏做节奏练习。(课件出示) (1)4/4拍节奏型

青春舞曲音乐公开课教案修订稿

青春舞曲音乐公开课教 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2013——2014第二学期 音乐公开课教案 课题:《青春舞曲》 课型:以学唱为主的综合课 班级:七(2)班 时间:2014年3月27日第七节 授课教师:佘宝琴 教学方法:听赏法、模唱法、律动法。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材。 (二)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训练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3、通过演唱不同版本的《青春舞曲》,了解不同速度对歌曲情绪的影响。 4、在学唱《青春舞曲》的基础上加深对王洛宾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几种常吃的水果,让学生说说这些水果是哪里 的特产。(新疆) 2、展示地图,认识新疆的地理位置,了解本单元标题《天 山之音》,即新疆音乐。并简要介绍新疆。 3、明确本课学习内容——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 曲》。 二、初步感知歌曲 1、播放《青春舞曲》,学生听后思考:歌曲旋律和节奏有 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再听歌曲,配合律动,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

三、学唱《青春舞曲》 1、随范唱用“la”音模唱。 2、填词跟唱。 3、理解歌词寓意,启发学生珍惜时光,珍惜青春。 4、了解“别的那呀哟”的含义,对比演唱并思考:把“别的那呀哟”改成“小鸟哟”好不好为什么 5、 6、师生同唱歌曲,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形谱,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图形谱,并思考歌曲的结构特点。 7、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和旋律相似的地方。了解歌曲的创作方法。 8、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9、跟慢速伴奏演唱《青春舞曲》,思考两种不同的速度演唱同一歌曲音乐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四、了解王洛宾及其作品。 五、欣赏视频 欣赏历年春晚《青春舞曲》视频,鼓励学生和明星一起演唱。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也对祖国美丽的西部有了一些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喜爱新疆的民歌,热爱我们的民族。并且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青春舞曲教案

人音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标教材第十三册第三单元 《天山之音》-------《青春舞曲》教案 教学班级七年级1班 课时:1课时 执教者余静 教学目标: 1、能对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少 数民族特色文化和民族风情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欢快活泼的情绪 演唱《青春舞曲》 3、能主动交流、探讨,自主创编简单舞蹈,积极参与各项音乐 实践展示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学歌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难点是为《青春舞曲》伴舞教学方法与手段:欣赏、教唱、创造与表演 教学具准备:钢琴、课件、教学多媒体、新疆民族服装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好听的歌曲-------《爱我中华》,大家还记得吗? 生(齐答):记得 (播放课件-------《爱我中华》图片及歌曲) 师:听着熟悉的旋律,大家想一想,歌曲里所唱的56个民族都有哪些呢?请大家举手回答。 生:藏族、白族、傣族…….

师:同学们知道的很多,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了解一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各民族图片) 师:通过刚才的图片欣赏,大家已经对这几个少数民族有了初步了解,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领略的是-----------美丽的天山,以及生活在天山脚下的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族风情,这也是我们本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天山之音》,请大家翻开课本到第22页。 二、进入本堂课大课题----天山之音 (板书:大课题--------《天山之音》) 师:天山到底有怎样的迷人风景,维吾尔族又有些什么样的风情呢?为了给大家带来更直观的感受,我们特地邀请班上的两名女同学装扮成了维吾尔族的小姑娘,为大家做现场展示,让我们大家用掌声请出两位新疆姑娘! (负责展示的两名女同学上场) 师:现在,让我们跟着两位新疆姑娘,一起来领略天山脚下,新疆维吾尔族的美丽风情吧! (播放课件,展示新疆风情图片,两名女生在背景图片及音乐中展示新疆服饰,同时,教师旁白,描述图片内容:美丽的天山脚下,风光秀丽如画,这里不但有浩瀚的沙漠,还有清澈的湖泊,这里是天然的牧场,放牧着成群的牛羊,这里盛产哈密瓜、葡萄,还有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和顽强抵抗风沙的胡杨,勤劳善良的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 师:这就是我们神奇美丽的新疆,经过刚才的展示,相信大家已

青春舞曲音乐公开课教学教案

青春舞曲音乐公开课教学教案 青春舞曲音乐公开课教学教案 教学方法:听赏法、模唱法、律动法。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材。 (二)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训练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3、通过演唱不同版本的《青春舞曲》,了解不同速度对歌曲情绪的影响。 4、在学唱《青春舞曲》的基础上加深对王洛宾的认识和了解。教学重点:歌曲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几种常吃的水果,让学生说说这些水果是哪里的特产。(新疆) 2、展示地图,认识新疆的地理位置,了解本单元标题《天山之音》,即新疆音乐。并简要介绍新疆。 3、明确本课学习内容——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 二、初步感知歌曲 1、播放《青春舞曲》,学生听后思考:歌曲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再听歌曲,配合律动,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 三、学唱《青春舞曲》 1、随范唱用“la”音模唱。 2、填词跟唱。 3、理解歌词寓意,启发学生珍惜时光,珍惜青春。 4、了解“别的那呀哟”的含义,对比演唱并思考:把“别的那呀哟”改成“小鸟哟”好不好为什么 5、师生同唱歌曲,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形谱,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图形谱,并思考歌曲的结构特点。 6、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和旋律相似的地方。了解歌曲的创作方法。 7、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完整版)初中音乐青春舞曲教案【三篇】

初中音乐青春舞曲教案【三篇】 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使学生能够把握歌曲的情绪、节奏,体会歌 曲的旋律特点。###小编整理了初中音乐青春舞曲教案【三篇】,希望 对你有协助! 青春舞曲教案一 一、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把学生对音乐的 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 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激 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感受、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水平、团结合作水平和创新水平。在表现歌 曲的多形式创作练习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 钢琴、CD碟片、小型打击乐器(手鼓、串铃等)、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歌曲,并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青春 舞曲》。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四、过程与方法: 1、尝试在聆听、模唱、讨论、创新中学习歌曲;通过音乐活动,调 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 歌曲风格的理解。

2、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维吾尔族歌曲《青春舞曲》及其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喜欢并 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 学习。 六、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G大调、4/4拍、单乐段的歌曲,短小精练,一气呵成,旋律活泼流畅,节奏具有鲜明的舞蹈性。感受体验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七、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听、唱、跳、等音乐活动中体验和表现歌曲的情绪。并 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2、难点:掌握维吾尔族民歌特点,能准确掌握歌曲节奏型,充分发 挥学生的创新水平及团结合作意识。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 次的理解。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以自己身上特有的民族特色来和学生实行讨论,抓住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兴趣来导入新课。 (二)音画同步、提升兴趣 出示图片民族信仰,服饰,小吃,土特产,2、新疆的人们都能歌善舞,每逢喜庆、丰收时节,他们都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另外新 疆这个民族有这独特的民族乐器(出示图片介绍新疆独特乐器)新疆 的音乐这么动听,新疆的舞蹈这么优美,让我们乘着去新疆的列车, 去学习一首新疆歌曲吧!

初中音乐青春舞曲优秀教案

初中音乐青春舞曲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歌曲《青春舞曲》。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特点。 教学过程: 1、聆听《青春舞曲》。 2、提问:(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3、再听两遍《青春舞曲》。请学生打开课本,百年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可以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当听第二遍时,找出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收歌曲。 4、引入音乐活动(一)——编配打击乐伴奏。

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 5、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6、每一组展示自编节奏,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 7、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情况而定)。 8、音乐活动(二)——创编舞蹈动作。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9、全班分成机组,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每一组向全班展示。 10、在两项音乐活动完成后,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唱歌组、打击乐伴奏组、舞蹈组、乐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青春舞曲》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天山之音》 第一课时《青春舞曲》教学设计方案 周次:第8周班级:七年级1-12班 执笔审核:科组长科组成员 上课班级:七年级1-12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2、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对课件的欣赏,知道新疆歌曲的风格特征,通过表现创造,培养 学生们的创新与协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体验作品的内涵,知道珍惜宝贵的青春的道理。 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验作品中的情绪。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歌曲的理解作节奏创编活动,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多媒体播放新疆歌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掌握旋律之后,采用伴奏法,律动法为歌曲伴奏编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会和创造音乐。师生互动学习歌曲,用舞蹈和器乐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自编节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及创作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与步骤解析: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你们都累了吗?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轻松一下吧。(多媒体放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请大家随着音乐击拍或者律动吧。(师生随音乐律动)1、师:请大家思考一下,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是我国哪个地区的音乐呢? 生:新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新疆的地理位置。(课件出示) 生:我国的西北部。 师:对,这节课我要和大家一起走进神秘而美丽的新疆,同学们能谈谈你们所知道的新疆吗?(民族信仰,服饰,小吃,土特产,乐器,民族舞蹈等) 2、体会新疆地区语言特点: 师:新疆的语言很有特点,哪位同学能模仿一下陈佩斯演的小品《羊肉串》中的那句台词:哎新疆的羊肉串,味道好极了!(学生模仿) 师:同学们知道维语中的“好”该怎么说吗?(亚克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上的导入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了新疆歌曲的风格,初步了解新疆的一些风俗,学习简单新疆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师生互动学唱新歌 同学们在欣赏完刚才的歌曲之后,应该对新疆的音乐有一定了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一首王洛宾改编的维吾尔族的民歌. (一)介绍王洛宾的生平及艺术成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