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分析分析

(完整版)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分析分析

(完整版)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分析分析
(完整版)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分析分析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分析

JGSLJZ

【知识归纳】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大大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但尚有诸多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使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1.纬度位置

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被赤道低压带控制,多对流雨,而副热带地区被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要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

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如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因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典例精析】

1.读“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下列因素中与A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与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差值)多少无关的是()

A.云层的厚薄B.大气污染程度C.大气密度D.气温

【解析】云层的厚薄、大气污染程度以及大气密度都会影响大气透明度进而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答案】D

2.辐射差额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能量收支的差值。读“不同纬度辐射差额的变化示意图”,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a、b、c三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A.abc B.bca C.cba D.bac

【解析】由于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因此纬度越高辐射差额为正值的数值越小,时间越短。

【答案】C

下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3 一4题。

3.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 可能是()

A.2900

C.3900

4.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副热带高压B.纬度位置C.地形地势D.西南季风

【解析】3.由图可知,两地太阳辐射总量:6000<①<6500,3000<②<3500,交叉相减得出,①②两地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3500,只有答案B 符合。

4.由图中经纬度可知,①地位于横断山区,②地位于四川盆地,因此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答案C 正确。

【答案】3.B 4.C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完成5~6题。

5.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A.赤道B.北纬20°

C.北纬40°D.北纬60°

6.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云量B.大气厚度

C.太阳高度D.通过的大气路径

【解析】5.赤道地区可能总辐射量与有效辐射量的差值最大,即被云减弱的最多,由此可判断该地云量最多。

6.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增高而递减,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呈正相关。

【答案】5.A6.C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

8.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D.云雨少

【解析】7.根据PAR强度等值线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可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PAR强度值最大,四川盆地最小。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当然青藏高原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

8.影响PAR强度高低的因素很多,如纬度、地势、光照(日照时数)等,但主要因素是光照条件,日照时数越长,PAR强度值越大,反之越小。光照条件取决于天气状况,云雨少的地区,空气稀薄,对大气削弱作用小,PAR强度值大。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气候干燥,晴天多、雨日少,PAR值高;甲地位于四川盆地,雨日多、晴天少,PAR值低。

【答案】7.D8.D

9.2011年1月埃及内乱、2011年3月以法英美为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战争爆发、近年来索马里海域海盗横行等事件,使非洲北部地区重新受到全世界的强烈关注。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A海域为________________湾,B海域为_______海,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以推测,其面积在不断________。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太阳辐射量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非洲的_________部。M地所处纬度较低,但年太阳辐射量最少,其原因是。利比亚北部沿海地区,冬季太阳辐射量很少,其主要原因是。

【解析】该题以热点现实问题引入,综合考查区域内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成因,以及等值线判读、区域生态问题、区域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等知识。第(1)题,A、B两海域的判断不难,B海域因处于板块张裂地区,所以其面积在扩大。第(2)题,分析图2可看出,太阳辐射量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非洲的东北部;M地处于刚果盆地,有赤道穿过,所以多阴雨天气,年太阳辐射量最少;利比亚北邻地中海,有些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所以冬季降水多,导致太阳辐射少。

【答案】(1)亚丁红扩大

(2)东北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多阴雨天气,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利比亚北邻地中海,有些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阴雨天较多

【同步训练】

1.下图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Ⅳ区高,主要因为Ⅰ区()

A.夏季大气逆辐射强B.年平均气温比较高

C.正午太阳高度角大D.天气晴朗且海拔高

2..读下图,影响岛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B.纬度与地形 C.纬度与洋流D.地形与洋流下图是世界部分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导致图中A、C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产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度差异B.洋流C.大气环流D.下垫面

4.图中各地中获得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其太阳辐射最强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云层薄B.纬度很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C.深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D.海洋热容量大,吸热多

读“北半球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图”,分析回答5~6题。

5.图中表示北半球夏半年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③曲线高低纬度间太阳辐射相差小的原因是()

A.高低纬度的太阳高度相差很小

B.高低纬度间的白昼相等

C.高纬度地区白昼长,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

D.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比低纬度大

下图是沿300N作的太阳年总辐射量曲线图,读图回答7~8题.

7.①地区太阳年总辐射量自东向西逐渐增大,原因是()

A.自东向西地势逐渐增高

B.自西向东降水逐渐减少

C.自东向西大气保温作用逐渐增强

D.自西向东大气削弱作用逐渐增强

8.有关②地区太阳年总辐射等值线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北方凸出 B.向南方凸出

C.与经线平行 D.与纬线平行

右图为“M、N两地太阳辐射的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M地最可能位于()

A.赤道B.回归线C.极圈D.极点

10.5一7月间,N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M地多,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太阳高度角B.昼夜长短C.天气状况D.地面状况

11.下图是北半球海平面6月和12月太阳月总辐射量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月北半球海平面太阳辐射量最高的海域是;10°N与60°N相比,6月太阳辐射总量较高的是。

(2)描述12月北半球海平面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变化特征。简析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12.读我国沿30°N年太阳总辐射量图,完成下列要求。

(1)C地为___________(地形区),它比B地年太阳总辐射量高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地为_____________(地形区),它比同纬度各地年太阳辐射总量都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3)D、F均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农业地域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两地经济作物最主要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

(4)F地区农业生产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相应的防御措施主要是________

13.天文辐射指的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图甲、乙中的曲线表示不同纬度的天文辐射(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年变化和北半球不同纬度地面太阳辐射的年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甲、乙两图中分别表示北极点上太阳辐射季节变化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

⑵曲线①和A表示的是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同一时间曲线①的值总是______(大于、等于、小于)曲线A,试解释其原因。

⑶有数据表明12月22日南极点的天文辐射日总量比6月22日北极点天文辐射日总

量多5.23×104W/m2,请用你学过的地理知识予以解释。

⑷图示不同纬度的太阳辐射及其年变化情况会关系或影响到哪些自然地理现象,试列举之。

14.日照时数是指每天从日出到日落之间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上的实际日照时数,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成都和昆明的日照时数分别约

为、。

(2)昆明日照时数比贵阳的日照时数,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我国西北地区的日照时数比东南地区,简要分析其发展瓜果等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

15.读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比较表和一年内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月份太阳辐射量最大的纬度是________;90°N上,太阳辐射量最大的月份是________。

(2)全球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 ____向___ _ ___递减。

(3)赤道上太阳辐射的时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北半球相应纬度上太阳辐射随月份变化的规律大致___ _____(相同、相反)。

(5)分析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差异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

1—5.DBCAC 6—10.CDAAB

11.(1)副热带海区60°N

(2)特征: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70°N以北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趋于0。原因:北半球此时为冬季,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递减;纬度越高,昼越短,日照的时间越短;70°N以北地区处于极夜期。

12.(1)横断山区①C比B地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②C地比B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

(2)四川盆地阴天多,雾天多,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多

(3)水稻种植业F地多棉区,D地多甘蔗

(4)水旱灾害修建水利工程

13.⑴ 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极点为极夜,太阳辐射为0。

⑵大于

原因:太阳辐射受大气反射、散射和吸收的作用到达地面后被削弱。而大气上界不存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故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多于同纬度的到达地面的辐射。

⑶ 12月22日的日地距离比6月22日的日地距离近,太阳辐射要强。

⑷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关的地理现象:①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而产生的气候类型的纬度差异;②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而产生的自然景观(植被类型)的纬度差异;③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④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产生大气环流和水循环的重要原因……

与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①气温年较差一般具有由低纬向高纬增大的趋势;②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移动;③东亚和南亚季风现象的产生;④温带地区明显的四季交替……

14.(1)1200小时 2400小时

(2)长昆明与贵阳的纬度位置大体相当,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冬季贵阳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多阴雨天气,而昆明多晴天,所以昆明的日照时数比贵阳长

(3)长西北地区日照时间长,植物光合作用强,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糖分的积累

15. (1)90°S6月(或7月)

(2)低纬高纬

(3)从3月和9月向其他月份递减

(4)相反

(5)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大,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小。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所以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大;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小,植物生长缓慢,生物量相对小。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分析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分析 JGSLJZ 【知识归纳】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大大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但尚有诸多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使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1.纬度位置 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被赤道低压带控制,多对流雨,而副热带地区被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要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 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如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因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典例精析】 1.读“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下列因素中与A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与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差值)多少无关的是() A.云层的厚薄 B.大气污染程度 C.大气密度D.气温 【解析】云层的厚薄、大气污染程度以及大气密度都会影响大气透明度进而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答案】D 2.辐射差额是指在某一段时间物体能量收支的差值。读“不同纬度辐射差额的变化示意图”,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a、b、c三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A.abc B.bca C.cba D.bac 【解析】由于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因此纬度越高辐射差额为正值的数值越小,时间越短。 【答案】C 下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3 一4题。 3.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 R 可能是() A.2900

科学七年级下册《阳光》知识点总结

8.1一对一科学《阳光》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阳光 一、太阳辐射能 1、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不断燃烧的气球,它以辐射形式不断地向周围释放能量,这种能 量叫太阳辐射能。 2、阳光给地球带来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 3、地球获得的太阳光辐射可以认为是平行的。 4、阳光对地球上同一地点的热辐射是相同的。但黑色表面的物体吸收太阳的辐射热的 本领比白色表面的物体要强。 5、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提供最重要的能源,与地球生物息息相关。 二、阳光的传播 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强的天然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黑夜里手电筒光、穿过门缝的缕缕阳光、成影和 小孔成像,都说明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 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光在水 3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 4 2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 3 。 4、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物距u) 和所成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v)。当u>v时,像小于物;当u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单选题 读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区与贫乏区分布图,完成 1~2 题 1.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区的形成原因是 A .年均温高 B .地势高 C .降水丰富 2.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贫乏区的形成原因是 A .多云雾 B .多晴天 C .多平原 3.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巨大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B .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C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D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区 4.下列辐射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图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及大小(粗 细) ,读图回答 5~7 题(注:大气透明度往往与大气密度、天气有关 )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D .距海远 D .多高原 5.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 说明甲、 乙两地 A .纬度相当 B .海拔相当 C .距海远近相同 D .大气透明度相近

6.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 A .①⑤ B .②⑦C.③⑧ D .④⑥ 7.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季节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此时 A .地面辐射弱B.太阳辐射强C.大气反射强D.大气逆辐射弱 该图是“我国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完成8~9 题 8.图中太阳辐射丰富区丰富的共同原因有 ① 纬度低② 海拔较高③ 云量少,晴天多④ 上空臭氧少 9.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意义非凡,关于我国太阳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我国太阳能丰富区与经济发达区不一致②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不但缺少常规能源,也缺 少像太阳能这样的新能源③ 我国太阳能最贫乏地区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④由于太阳能 分散,利用技术难度大,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常规能源 A .①② B .③④C.②③ D .①④ 成语“蜀犬吠日”是指四川盆地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叫。据此完成10~11 题 10.对于“蜀犬吠日”这种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四川气候湿润,地形封闭,云雨天气多,对太阳的辐射削弱作用强B.四川盆地纬度低,光照时间短 C.四川盆地海拔低,距离太阳遥远,得到的太阳辐射少D.四川盆地地势低,周围的山地高原遮挡了较多的太阳辐射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光波段 B.“蜀犬”看到的太阳实际是太阳的光球层 C.太阳能量主要来自于内部核裂变 A .① ② B .③ ④C.② ③ D .① ④

华东师大2011课标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阳光 第一节 太阳辐射能》_1

华师大科学七年级(下)阳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讲授新课引入:1.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 介绍辐射能:太阳是一个不断进行着核爆炸的大火球,它以辐射形式不断地向周围空间释放能 量,这种能量叫做辐射能。 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光和热。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讨论: 1、其他的恒星是不是辐射源? 2、宇宙中这么多恒星,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 它们发出的光和热? 学生回答:1、是,因为恒星可以自行发光发热 2、因为他们离地球十分遥远,所以地球观察 到的恒星只是一个发光点,有的恒星单位时间发出 的辐射能比太阳多 向学生提问: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几乎是平行的吗?太阳距离地球有多远? 通过PPT告诉学生:地球离太阳很远,距离太阳约1.5万亿千米,体积比太阳小的多。照射到地 球的太阳光几乎是平行的 让学生阅读:点光源. 学生讨论 总结出课题: 1.太阳是一个 巨大的能源 学生看PPT讨 论太阳辐射能 的主要形式。 学生思考 与讨论,1、其 他的恒星是不 是辐射源? 2、为什么 我们感觉不到 它的光和热? 学生思 考:太阳以怎 样的形式向地 球辐射能? 学生阅读:点 光源。 学生观察 PPT:太阳能飞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和总结能 力。 通过学生思考问 题,培养学生思 考能力,语言表 达能力,归纳总 结能力。 通过讨论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并培养学生归纳 总结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获取重 要信息能力。

点光源发出的光辐射到达被照面单位面积上的光辐射量是随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小的,这就是为

结论: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表面颜色有关。 白色物体不易吸收太阳热辐射, 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热辐射。 应用:夏天人们为什么喜欢穿白色衣服? 太阳的光、热辐射,一方面随着辐射的距离增大,受照射面积上的辐射量就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在相同距离处,同一面积上所受到的辐射量,与太阳光线对受照面的倾角大小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时最强,而倾角越小,即太阳光线越倾斜时,单位面积上受到的辐射量就越小。 冬季与夏季的气温差别,主要就是由于阳光照射地球表面的倾斜程度不同所致。 思考与讨论: 1.在阳光下,沙漠中的黑色石头比周围的沙子烫得多,为什么?论夏天人们为 什么喜欢穿白 色衣服? 学生思考 与讨论:1.在 阳光下,沙漠 中的黑色石头 比周围的沙子 烫得多,为什 么? 2.贮存天 然气的球柜为 什么要漆成白 色? 题能力,巩固所 学知识。培养学 生知识应用能 力。 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知识应 用能力。 培养学生巩固所 学知识,培养学 生知识应用能 力。 培养学生利用所 用知识点,解决 实际问题能力。

太阳直接辐射计算

太阳直接辐射计算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太阳直接辐射计算的基本原则,不同条件下的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以及对计算结果的检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平面直接辐射和法向直接辐射的计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3698—2017 太阳能资源测量直接辐射 GB/T 34325—2017 太阳能资源数据准确性评判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直接辐射 direct radiation 从日面及其周围一小立体角内发出的辐射。 [GB/T 31163—2014,定义5.11] 注:一般来说,直接辐射是由视场角约为5°的仪器测定的,而日面本身的视场角仅约为0.5°,因此,它包括日面周围的部分散射辐射,即环日辐射。 3.2 法向直接辐射direct normal radiation 与太阳光线垂直的平面上接收到的直接辐射。 注:从数值上而言,直接辐射与法向直接辐射是相同的;两者的区别在于,直接辐射是从太阳出射的角度而定义,法向直接辐射则是从地表入射的角度而定义。 [GB/T 31163—2014,定义5.12] 3.3 水平面直接辐射direct horizontal radiation 水平面上接收到的直接辐射。 [GB/T 31163—2014,定义5.13] 3.4 散射辐射diffuse radiation;scattering radiation 太阳辐射被空气分子、云和空气中的各种微粒分散成无方向性的、但不改变其单色组成的辐射。 [GB/T 31163—2014,定义5.14] 3.5

太阳能知识简介

太阳能知识简介 一、太阳能常识问答 1.什么是太阳能?太阳是一个炙热的气态球体,它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她不断向宇宙空间发射电磁波,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所谓太阳能实际上就是指太阳的辐射能量。其主要能量集中在0.3μ~3.0μ(微米)的波段,因此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到达地表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包括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两部分。 2.太阳能量有多大?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总功率为1.7x1017瓦,相当于全世界发电量的几十万倍。另外有一个术语叫太阳常数,指的是:日地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层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表面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国际通用标准为1353瓦/米2。那么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到空气分子、水蒸气和灰尘的散射和吸收,会显著衰减。对于某一地区来讲,一年总会有一天,当天空情况极为良好的时候,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最接近太阳常数,但这一天并不一定是夏天。不同地区差异很大,各地气象单位一般都有当地一年的太阳辐射观测数据。 3.一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能节约多少能源?减少多少大气污染?以北京为例,每平方米采光面积太阳能热水器,每年可节约标煤120kg,二氧化碳216kg。 4.什么是选择性吸收涂层? 由于太阳能的主要能量是集中在0.3~3.0μ(微米)的波段,五十年代末,以色列科学家Tabor提出了光谱选择性吸收理论。他要求吸收部件表面在0.3μ~2.5μ太阳光谱内具有较高吸收率(α),同时在2.5μ~5.0μ红外光谱范围内保持尽可能地的热发散率(ε),换句话说就是使吸收表面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尽可能减小其辐射热损。这种表面涂层就是所谓选择性吸收涂层。显而易见,涂层的两个重要参数α、ε对提高集热器的热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1981~1983年间,桑普研制成功了铝阳极化电解着色选择性吸收涂层,太阳吸收率为α=0.92~0.96、发射率ε=0.10~0.20。1986~1988年研制成功黑钴选择性吸收涂层。该涂层具有良好的光谱选择性(α=0.92~0.96ε=0.06~0.08),适合应用在工作温度较高的真空集热管上。采用该涂层生产φ65热管式真空集热管,其性能已达到荷兰菲利普公司同类产品的水平。 二、太阳能热水器常识 1.太阳能热水器是如何工作的?

徐州地区太阳辐射强度的计算..

徐州地区太阳辐射强度的计算 1.1 太阳辐射强度的计算基础知识 1.1.1 日地相对运动与赤纬角 贯穿地球中心与南北两极相连的线称为地轴。地球除了绕地轴自转以每天(24h)为一个周期外;同时又沿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进行公转,运行周期约为一年。太阳位于椭圆形的一个焦点上。该椭圆形轨道称为黄道,在黄道平面内长半袖约为152 。 短半轴约为 ;椭圆偏心率不大,1月l 日为近日点,日地距离约 ;7月1日为远日点时 ,相差约3%。 一年中任一天的日地距离可以表示为: 81.510[10.017sin(2(93)/365)]R n km π=?+- 式中 R --- 日地距离 ; n --- 为1月1日算起,一年中的第几天 ; 地球的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称为赤黄角,它就是地轴与黄道平面法线间的夹角,在一年中的任一时刻皆保持为23.45°。太阳、地球的相对运动如图所示 以太为中心的日-地俯视图

以地球为中心的俯视图 在地球上任一位置观察太阳在天空中每天的视运动是以年为周期性变化的,并取决于太阳赤纬角的大小。赤纬角δ即正午时的太阳光与地球赤道平面间的夹角。取赤道向北为正方向,而向南为负方向,用δ表示。赤纬角δ从+23.45°到-23.45°变化,它导致地球表面上太阳辐射入射角的变化,使白天的长短随季节性有所不同。在赤道地区,从太阳升起到日落的持续时间为12h。但在较高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其昼长就有相当大变化。赤纬角δ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规律造成的,它使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位置所接受到的太阳入射光线方向不同,从而形成地球上一年有四季的变化。一年中有四个特殊日期,即: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北半球夏至(6月21日或22日)阳光正射北回归线赤纬角δ=23.45°;北半球冬至(12月22日或21日),太阳光线正射南回归线,δ=-23.45°;春分(3月20日或21日)和秋分(9月22日或23日)太阳正射赤道,赤纬角都为零,地球南北半球昼夜长度相等。 赤纬角的日变化可用如下近似表达式计算: δ=+ n 23.45sin[360(284)/365] 式中 n---从1月1日算起一年中的第几天的天数 ; 一年中赤纬角(δ)的变化范围23.45 ±°之间 ; 1.1.2 太阳时和时差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境—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 一般用太阳辐射中纬度来表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一个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太阳高度角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其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太阳高度大,等量的光线散布的面积小,光热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就多,反之就越少。另一方面,太阳高度角大,太阳经过的大气层的距离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就多,反之就越少。 2、云量 云量的多少和云层的厚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很大,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越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就越少,因而晴天比阴天太阳辐射强。 3、地势高低

地势越高,大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就弱,太阳辐射强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4.日照时间的长短----日照长,辐射强度大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场地,太阳辐射强度将取决于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大气条件,地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和附近的障碍物等。 (1)大气条件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要受到大气条件的影响而衰减,主要原因是由空气分子、水蒸气和尘埃引起的大气散射和由臭氧、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引起的大气吸收。在晴朗夏天的正午时刻,大约有70%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直接到达地球表面;另有7%左右的太阳辐射经大气分子和粒子散射以后,也最终抵达地面;其余的被大气吸收或经散射返回空间。 (2)地球相对太阳位置的影响 地球相对于太阳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指标进行考虑: ①太阳高度角。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的高度以地平面与太阳光入射线之间的夹角来测量,称为高度角(或仰角)。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辐射强度愈大。因为对于某一地平面而言,太阳高度角低时,光线穿过大气的路程较长,能量衰减得就较多。同时,又因为光线以较小的角度投射到该地平面上,所以到达地平面的能量就较少。反之,则较多。太阳高度角因时、因地而异:一日之中,太阳高度角正午大于早晚;夏季大于冬季;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 ②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和地球轴的倾斜同样影响到太阳能辐射量。当6~8月份夏天来到北半球时,地球的北半球朝太阳倾斜。夏季白天时间很长,加之有利的地球轴倾斜,造成了夏季与冬季太阳能辐射总量的巨大差别。 ③日地距离。日地距离是指地球环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公转轨道呈椭圆形,日地之间的距离则不断改变。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前有很大的衰减作用,而这种衰减因又与太阳辐射穿过大气路程的长短有关系。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经过的路程越长,能量损失得就越多;路程越短.能量损失得越少。所以,地球位于近日点时,获得太阳辐射大于远日点。(3)日照时间 太阳辐射强度与日照时间成正比。日照时间的长短,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4)海拔高度 海拔越高,大气透明度越好,所以从太阳投射来的直接辐射量也就越高。 (5)地形、地貌及障碍物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如下现象。当上午或下午太阳斜照时,高大的山峰、树林会遮住太阳,房屋、烟囱等建筑物也会挡住阳光。上述现象在冬天就更为突出,冬天时太阳在地球的南半球上空,在北半球的人看上去太阳离地平线的距离较夏天近得多。由于太阳斜射的影响,阳光更容易被地形、地貌及障碍物遮挡。

实验一、太阳辐射、光照强度和日照百分率的测定1

气象学实验报告 班级:植保检11-1 姓名:李舒学号:20116340 实验一、太阳辐射、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太阳天空辐射表的使用,正确观测太阳直接辐射辐射、散射辐射、净辐射 2.掌握日照计的使用方法,正确光测光照强度 3.掌握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的计算 二、实验器材 天空辐射表、净辐射表、照度计、紫外线照度计、日照记录纸 三、实验原理 1.辐射表示通过感应部位黑白相间的感应器产生热效应,转化为电动势 ): 单位时间内以平行光形式投射到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的2.太阳直接辐射(S′ m 太阳辐射能。 3.散射辐射(D):太阳光线经大气散射后,单位时间内以散射光形式到达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散射辐射)。 +D) : 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总辐射。 4.太阳总辐射(Q= S′ m 5.地面净辐射(B):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也称为地 面辐射差额)。 四、实验步骤与结果 1.天空辐射表、净辐射表的观测、照度计的观测、紫外照度计的观测

( lx) 24550378005160059300628006170033900 33980305004890049400665006410036500 紫外线光照强度(uw/m2)125.8112.2271285302344230 228.3124.4275301286299197 323 .1100.9267276334387259 从表1可以看出, 图1 天空辐射、直接辐射、净辐射和散射辐射的时间变化规律 图2 光照强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图3 紫外线强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2. 日照时数及光照百分率的计算(以雅安为例) (1)1993年9月23日的实照时数= 7.6 h 。 (2)1993年9月23日的可照时数= 12h δ = 23.5 sinNo 因1993年9月23日的N=0,所以δ = 23.5 sin0o= 0 则这天的可照时数为12h 日照百分率=(7.6/12)×100﹪=63.33﹪ 五、讨论 1.天空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净辐射的日变化 由图1可知,天空辐射、直接辐射、净辐射从9点到15点大体上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13点左右达到最大值。由于早上9点太阳未完全升起、大气透明度低等因素,辐射比较弱;随着太阳的升起、大气透明度增加,辐射逐渐增强直至太阳高度角最大时,辐射最强;再随时间推移,辐射减弱。总辐射、直接辐射与太阳高度角呈正相关,而太阳直接辐射越强,散射辐射越弱。 2光照强度和紫外线光照强度的日变化 由图2、3可知,光照强度和紫外线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因为光照强度和紫外线强度也和太阳高度角呈正相关,而太阳高度角在9点到15点是先增加后降低。 3(特定时间)日照时数及日照百分率 秋分日和春风日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通过计算得知1993年9月23日雅安的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说明太阳直接辐射的时数多少,日照百分率说明晴阴状况。所以这天雅安晴朗,天气比较好。 实验二、土壤温度、空气温度及空气湿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测定气温和低温的几种仪器的构造和原理 2.掌握气温和土壤温度的观测方法 3.了解测定空气温度仪器的构造原理 4.掌握差算空气湿度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通风干湿表、百叶箱、地面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 三、实验步骤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一、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二、为何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气温却很低 一个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与该地区的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和大气状况有关。一般是,太阳高度角愈大(纬度愈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短(海拔愈高)、被大气削弱的愈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愈多;反之,则愈少。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的原因 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2.海拔最高,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前通过大气层的光程较短; 3.高原上大气的密度较小(空气稀薄),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含量较少,云量少,大气透明度好。上述原因,使得太阳辐射的折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大大减弱,从而使太阳辐射增强;夏季时也比其他地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1.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却很差,不能很好地保存地面辐射的热量, 2. 加以高原上风速较大,更不利于热量的积累和保持,所以,即使是夏季,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也很低,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所以,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年总辐射最高的地区,也是我国夏季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

地球上的大气系统知识点汇总

《地球上的大气》系统知识点汇总 《地球上的大气》系统知识点汇总 [知识要点]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大气是地球的保护层,使地球表面的热量变化不至于过剧烈,并使地表少受外来天体的撞击。 (2)大气是天气变化的物质基础,同时大气对水的循环、地表形态等都起着重大影响。 (3)大气是生物和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大气。 2、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成分 含量 作用 干洁 空气 氮 (N2) 约占78%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 (O2) 约占21% 一切生物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 (CO2) 很少 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 (O3)

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 水汽 很少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也能吸收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 固体杂质 很少 作为凝结核,促成水汽凝结 3、大气的垂直分层(见下面的图表) 层次 高度 特点 形成原因 对流层 ①低纬17-18千米 ②中纬10-12千米 ③高纬度8-9千米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气温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①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 ②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 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 ①气温起初不随高度变化或变化很小,到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 ②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大多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含量极少,能见度好,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 平流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的影响,到30千米以上,平流层中的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气温升高

太阳辐射强度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第15卷第5期 2007年10月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 Industry Vol.15 No.5 Oct. 2007 收稿日期:2007-06-07 作者简介:林媛(1972-),女,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太阳能土壤源热泵。 太阳辐射强度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林媛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工程系,合肥230601) 摘要:通过建立太阳辐射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了任意角度采光面的太阳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计算公式。此 外还讨论了云层对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得到云遮修正系数,使非晴天的太阳辐射强度计算成为可能。通过 实验验证,所采用的太阳辐射强度计算模型是较为准确的。 关键词:直射辐射;散射辐射;云遮修正系数 中图分类号:TU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540(2007)05-044-03 The Model of the Solar Radiation Energy.s Establishment and Verification LIN Yuan (Dep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hu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 Industr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After establishing solar radi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incident angle computing formula of solar direct radiation and scattered radiation of arbitrary angle of flat solar energy absorber plane was obtained. In addition, the impact of cloud layer on solar radiation intensity was discussed, and over- cast compensation factor was obtained. So, the solar radiation intensity calculation of the days of no sunshine becomes possible. The experiment proved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model. Key words:the solar of direct radiation; the solar of scattered radiation; overcast compensation factor 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称 为太阳辐射强度,通常以I表示,其单位为 W/m2,这个数值决定着利用太阳能的可能性。 由于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衰减作用,到达地面上 的太阳辐射能有两种:一种是太阳直接辐射;另一 种是由大气、灰尘、水滴等散射而来的,称为散射 辐射。在天气晴朗时,到达地面的太阳能主要是 直接辐射;在阴天时主要是散射辐射。此外,在海 拔高度不同的地区,太阳辐射强度也不相同。海 拔高的地区高于海拔低的地区。至于确定辐射量

科学七年级下册《阳光》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阳光 一、太阳辐射能 1、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不断燃烧的气球,它以辐射形式不断地向周围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太阳辐射能。 2、 阳光给地球带来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 3、 地球获得的太阳光辐射可以认为是平行的。 4、 阳光对地球上同一地点的热辐射是相同的。但黑色表面的物体吸收太阳的辐射热的本领比白色表面的物体要强。 5、 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提供最重要的能源,与地球生物息息相关。 二、阳光的传播 1、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强的天然光源。 2、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黑夜里手电筒光、穿过门缝的缕缕阳光、成影和小孔成像,都说明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 3、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 43,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 3 2。 4、 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物距u )和所成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v )。当u>v 时,像小于物;当u

自然地理类专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答题模板

自然地理类专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答题模板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举例: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举例: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答题模板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答题模板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答题模板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答题模板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答题模板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答题模板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举例: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答题模板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人文地理类专题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答题模板【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4.资源条件(举例: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 【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举例: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2.政治因素(举例: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3.军事因素(举例:美国波士顿)4.宗教因素(举例:耶路撒冷)5.科技因素(举例:日本筑波)6.旅游因素(举例:黄山、泰安)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答题模板【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多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2.里程和运营时间: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3.其他: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答题模板【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答题模板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8.历史因素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全面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题模板【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2.相对位置 【自然条件】1.农业条件:a.地形(类型、土地类型特征<如:以耕地、林地、草原为主等>、土壤);b.气候(类型、水热条件、光照、热量等);c.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河流、湖泊);d.生物资源(如:气候类型特征有关的生物、农作物特征)2.工业条件:矿产资源(如:海盐、能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1.人口(包括:劳动力的素质、质量)2.交通3.市场4.科技5.历史:包括工农业基础6.国家政策区位选择类专题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答题模板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

科学七年级下册《阳光》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下册《阳光》知识点总结 https://www.doczj.com/doc/2d2413581.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三章 阳光 一、 太阳辐射能 1、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不断燃烧的气球,它以辐射形式不断地向周围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太阳辐射能。 2、 阳光给地球带来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 3、 地球获得的太阳光辐射可以认为是平行的。 4、 阳光对地球上同一地点的热辐射是相同的。但黑色表面的物体吸收太阳的辐射热的本领比白色表面的物体要强。 5、 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提供最重要的能源,与地球生物息息相关。 二、 阳光的传播 1、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强的天然光源。 2、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黑夜里手电筒光、穿过门缝的缕缕阳光、成影和小孔成像,都说明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 3、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 43,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 3 2。 4、 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物距u )和所成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v )。当u>v 时,像小于物;当u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期末复习】所有知识点+光照图专题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一、宇宙 1、天体的种类 (1)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其中,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 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形态物质。 (2)人造天体——运行在宇宙中的卫星、飞船等。 2、天体系统地球 地月系 太阳系月球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统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统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 1、成员:太阳、八颗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及行星际物质。 2、中心天体:太阳。(太阳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以上;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 3、八大行星的分类及特点 质量小大较大 体积小大较长 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1)同向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同,均是自西向东。 (2)共面性: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3)近圆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均为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温馨提示】 (1)哈雷彗星绕日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2)八大行星的自转方向大部分是自西向东,只有金星(自东向西) 和天王星除外。(3)冥王星属于矮行星。 三、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并不显眼;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一样,自 身不发光,靠发射太阳光而发亮。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原因 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适宜的大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液态水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 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核心温度可达到1500万开,表面温度约6000开。 2、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方式被称为太阳辐射。 (2)能量来源:高温高压状态下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的波长及能量分布 ①太阳辐射的电磁波波长范围主要在0.15-4.0微米之间。 ②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 50%。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 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特点 【温馨提示】 (1)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称为“太阳外部结构”,它 并不代表太阳的整体结构。 (2)黑子不黑!它只是温度比光球层其他区域温度略低,只是看起来有些暗。 (3)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地区的夜晚,当地极夜时是观测极光的最佳时机。 太阳活动含义意义大气层活动周期 太阳黑子 光球层上因温度较周 围低而呈现的暗黑色 斑点 太阳活动强弱 的标志 光球层 约11年,且黑 子数目增多时, 耀斑也强 耀斑 色球层上某些区域, 短时间内突然爆发, 出现增亮的斑块 是太阳活动最 激烈的显示 色球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世界许多地区的年降水量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2)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3)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4)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5)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4、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我国年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 布 (1)纬度因素:一般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获得太阳辐射越多。 (2)昼长因素:一般昼长越长,太阳辐射越多。白昼 越长,日照时数越长。 (3)地势因素:一般地势越高,太阳辐射越强。地势 越高,大气层越薄,透明度越高,日照时数越长。 (4)天气因素:晴天,太阳辐射强。大气削弱作用弱, 日照时数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