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复习资料 文档 (2)

中考复习资料 文档 (2)

中考复习资料 文档 (2)
中考复习资料 文档 (2)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文言文部分

七年级(上)

(一)《论语十则》

重点字词及翻译见《掌控中考》106-107页

一、内容把握

1、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

3、谈修身做人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理解默写

1、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儒家提倡的接人待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论述新旧知识的关系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论述学习应有的谦虚态度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孔子教导弟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6、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的语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论述友情关系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在表示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和看齐时经常引用的句子(成语)是:见贤思齐

9、在《论语》中表明一个人能经常检查自己,反省自己的句子是:吾日三省吾身。

10、在艰苦条件下才能真正考验一个人在,在《论语》中,表示这一意思的话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三、问题探究

1、怎样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示例:(1)、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这是孔子提倡的“恕道”,要求我们在与人相处时,不要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要学会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多为别人着想、体谅别人。(2)、这句话有其片面性。因为社会上每个人的喜好千差万别,你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喜欢,你不用的东西,别人也许有用。所以这句话不能适用于所有人。

2、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他对你学习的指导。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的是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与“思”二者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必然,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

(二)、《陈太丘与友期》

一、文言词语

1、通假字尊君在不(通“否”,读fǒu)

2、词类活用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3、古今异义(1)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2)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屈、委托)

(3)期日中(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1)去后乃至(乃:才。至:到)

(2)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3)、君与家君期日中(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家君: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4)、元方入门不顾

二、文章主题:

1、本文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讲信用),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

3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

⒉“元方入门不顾”这是否失礼?

示例:(1)、元方失礼——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里也应算作“无礼”。(2)、不赞同陈元方失礼,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该如此求全责备。

三、人物形象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就改。

元方:聪敏机智,有胆识,爱憎分明,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正直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七年级(下)

(一)、《伤仲永》

一、文章主题

文章叙述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过程,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了后天的教育与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

二、阅读理解

1、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仲永生五年,指物作诗立就(幼年天资聪慧);十二三矣不能称前时之闻(少年才能衰退);又七年,泯然众人矣(青年沦为庸人)。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1)父亲不使学,(2)受于人者不至。

3、“父利其然也”中的“其”指: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4、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父利其然也,其具体做法是:日扳仲永环谒于一人。

5、本文的文眼是:伤

(二)、《孙权劝学》

一、成语积累

(1)吴下阿蒙(2)刮目相待

二、内容把握

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1、通过说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2、用限制性的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的畏难心理。

2、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三、阅读理解

1、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道是要你去阅读经书当博士吗?我只不过叫你应当多读点书,熟悉一些历史罢了。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爱才、敬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4、从文中哪个词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刮目相待

(1)要多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2)人的成才和天赋没有很大关系,先天的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不管天赋怎样,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5、对比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吕蒙“当涂掌事”后,经孙权劝说“乃使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而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和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不管一个人天赋如何,后天学习是成才的根本途径。

八年级(上)

(一)、《桃花源记》重点字词及翻译见《掌控中考》

一、文章主题

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园、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穿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彼此和睦相处的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渴望。

二、阅读理解

1、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自然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平百姓生活和乐

2、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了太守与刘子冀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增添神秘色彩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3、根据文章内容,猜想一下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提示: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桃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经过③桃花源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起情况。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5、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这样的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但它又带有原始共耕的痕迹,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只能是一种空想。

6、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幸福生活的愿望。

7、思考: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精神状态)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7)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8、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四)、《三峡》

(一)、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8、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9、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10、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1、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3)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水流(湍急);春冬——清荣峻茂(清幽);秋——凄婉、凄凉。

12、第一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二段写了水的什么特点?

山的特点:连绵不断(山多),遮天蔽日(山高)。术的特点:水势浩大(水大),水流湍急(水急)。\

《答谢中书书》

12.全文的引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1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6.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五)《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四、填空

1、文章主题: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乐观的情怀及恬淡的悲凉。

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3、文中描写月光美景(月夜庭中景色)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6、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7、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8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月光(月色).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湖心亭看雪》

19.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语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0.用听觉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的寒意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1.总写湖山夜雪全景图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2.议论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大道之行也》

1. 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 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社会制度是公有制:天下为公。实行民主选举,即选贤与能。

3. “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大同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 “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 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的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爱,天下亲如一家: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八年级下册

(一)马说韩愈

1、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2

3、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是什么?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你该怎么做?主观: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4、全文的主旨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的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由此我们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7、本文的中心论点(领起全文作用)(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表明论证前提)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

8、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体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二)《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

1、文章主题:本文从得书之难、求师之难、道路之难、生活之难等四方面,叙述了自己年起时求学的艰苦经历,已在勉励马生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成就。

2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思考:(1)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2)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

9.作者写赠序的目的是什么?勉励马生努力学习。

10.你从作者身上看到了什么优良品质?

①从作者年轻时求学上看:作者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学习刻苦,有克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②从作者写本文的态度上看:作者德高望重,但却不摆出名人的架势说教,而是真挚诚恳,循循善诱,反映了他高尚的品德,也反映了他对后代人的殷切关怀。

10.马生本是一个用心学习的人,作者为什么还要勉励他刻苦学习?宋濂深知当时的太学使人养尊处优,所以勉励马生。

(三)《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游览顺序(空间顺序)。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清幽冷寂(幽静)。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邃凄清、悲凉凄怆)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3、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4、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如果开发小石潭作为旅游景点,请根据原文内容,抓住景物特点,为小石潭写一个简介。

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

6、作者游小石潭的心情由乐而悲,你如何看待他这种以物喜,以己悲的忧乐观?

示例一:我认为作者这种忧乐观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心胸豁达,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示例二:我能够理解作者这种忧乐观。人生遭遇挫折,加上外围环境的凄凉,难免会产生这种悲伤的情趣,这是人之常情。

7、作者描写游鱼的作用是:表现出潭水的清澈(或衬托、侧面描写),表现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8、全文两次写到“乐”,这与文章忧伤凄苦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

9、不矛盾。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忧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又上凄苦的心情就会流露出来。

10、说说文中第一段“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1)表明作者被悦耳的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2)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

(四)岳阳楼记范仲淹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

(六)《与朱元思书》

一、阅读探究

1.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风烟俱尽,天山共色。

2.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先写“缓流”,突出澄澈(游鱼细石);再写“急湍”,突出凶猛(急湍、猛浪)。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

5.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

①整体形象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生长状态奇。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③自然声音奇。

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

6.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这句对写“奇山异水”有什么关系?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有这样的“奇山异水”,必然有人的足迹,有人的触景之情,这句是游览者自然生发的感情。同时这句又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突出了“奇山异水。

不多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开头四句,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三、拓展延伸

1.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你想到了哪两篇文言文中的话?写出相应语句、作品和作者。

“潭中鱼可白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2.由“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富贵人虽然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是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固然有种种不便,但其快乐是无法比拟的。

九年级上册

《陈涉世家》

一、理解性默写:1、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丹书鱼腹(鱼腹藏书)。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5、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二、重难问题:

1、文章主要表现了陈胜怎样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①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②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

3、“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品格?①不甘心受奴役②同情同命运的人③具有远大抱负、志向

4、陈涉分析形势时透露出的起义的有利历史环境(有利历史条件政治形势)是怎样的?①天下苦秦久矣

②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斗争③秦朝外部也存在矛盾④九百人被逼上绝路

5、“死国可乎”表现了陈涉什么精神?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

6、陈涉抓住了哪两个有利于起义的敏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扶苏和项燕都深得民心却下落不明,“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7、陈涉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这一策略效果怎样?结合原文说一说。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取得了成功的效果;①九百人敬受命②杀之以应陈涉③建立张楚政权,且发展迅速。

8、陈涉为起义做了什么样的舆论准备,效果怎样?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效果:“卒皆夜惊恐”,“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巩固陈涉地位,坚定众人起义信心。

9、发动起义的关键是什么?陈涉是怎样做的?表现了陈涉的什么才能?并杀两尉,获得众人支持;“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剑拔出鞘),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机智勇敢。

10、陈涉是怎样动员戍卒并发动起义的?①坚定众人起义的信心②为坛而盟,组成农民起义的队伍

11、综合全文来看,陈涉具有怎样的性格和才能?

①有远大的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精神。②对激励士卒起义有极强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③对时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将900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

1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了什么?表明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人们对陈胜十分敬畏,也表明起义爆发前人心紧张而兴奋。

14、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①敬畏陈胜,爱戴吴广,愿为他们效力②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绝路。③深受秦朝暴政的压迫(天下苦秦久矣)

15.“苟富贵,无相忘”表明陈涉什么态度?不甘贫困,有改变现实的愿望,有福同享。

16.为起义而做的威众准备:置书鱼腹(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17、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入“世家”?“世家”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时创立的一种体例,记述世代相承的诸侯王国兴衰事迹。陈涉出身雇农,司马迁之所以把他列入“世家”,?肯定陈涉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的“首事”之功(首先发动起义的历史功绩);?认为陈涉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故给予他重要历史地位。可见司马迁尊重实际,尊重历史。

《唐雎不辱使命》

一、理解性默写:

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4、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二、重难问题:

1、如何理解句中加点字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秦王的骄横。

2、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

3、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

4、秦王是怎样一个人?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5、唐雎是怎样一个人?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6、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7、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8、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与臣而将四矣。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9、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10、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

11、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12、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13、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唐雎威然不惧。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

14、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

15、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秦王要求“易地”是包藏祸心、企图吞并安陵郡

1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隆中对》

一、重难问题:

1、用一段精练的话来表达你读了《隆中对》后对诸葛亮的印象(感受)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见解和才能。自尊自重,清高自许,谨慎持重←“凡三往,乃见”;对天下形势洞察精深、了如指掌,才华横溢、雄姿英发←隆中对策、三分天下。

2、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为达到这目标提出的战略是:跨有荆、益两州,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

3、概括说说诸葛亮对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连吴抗曹,占据荆、益州,北伐中原。

4、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5、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可屈致”?①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傲物,如果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②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尊重,表现诚意。

6、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欲信大义于天下”但“智术浅短,遂用猖獗”,希望能得到好的计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7、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 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①“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②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8、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9、“卧龙”比喻什么?比喻潜居而未显达的有才能的人。

10、源于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说说它的意思。三顾茅庐: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师表》

一、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淡泊明志);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在屡遭失败的情况下请来了对局势有扭转作用的之人,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

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②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二、重难问题:

1、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2、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3、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②为了汉室之隆

三、课外延伸:【一】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二】出自本文成语: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临危授命(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计日可待(指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咨诹善道:询问好道理。察纳雅言:征求好的建议。

九年级下册

《公输》

一、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开头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这说明什么?(说明墨子为了阻止这一行径,不辞辛劳。这充分表现了墨子热爱和平的精神和仁爱之心。)

2、文中写墨子日夜兼程到楚国去劝阻攻宋。请找出相应的词,这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墨子为天下排危解难的迫切心情。(“闻之”、“起”、“行十日十夜”、“见”)

3、墨子见到公输盘,故意先说了什么?公输盘不知其意,是怎么回答?他不知不觉中了墨子的圈套,墨子抓住这句话向公输盘发起进攻,一口气数落了公输盘?“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请献十金”,“吾义固不杀人”,“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

回合的战斗——初斗楚王,使楚王深深陷于矛盾之中,狼狈不堪。但贪婪狡猾的楚王并不因为初斗失败而放弃攻宋的野心。他表面上承认墨子的分析批判有理,但却采取以退为守的手法,轻轻地把话题一转,以公输盘已“为云梯”,说明他攻宋的借口。这一转,作者别具匠心,把楚王虚伪,狡猾,贪婪的本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又为下一场更激烈的斗争,揭示了新的矛盾冲突。这就使墨子进入更加艰苦曲折的第三个回合的战斗。)

6、本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的三个回合的斗争,表现了什么思想?(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的勇敢、才智和他的“非攻”思想。)

二、深入探求:

1、墨子的这种主张和他为实行自己政治主张而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我们今天来看“非攻”也还不失为一个美好的理想。墨子止楚攻宋,用今天的话说,是既有外交斗争,又有实力较量,二者相辅相成。首先要看到墨子是站在正义立场上批判非正义的战争。但是,如果墨子只凭他的“雄辩”去进行斗争,仍然不能取得实在的战果。不可无外交,但更要注意实力。墨子的实力一是他“守圉”的本领,二是有禽滑厘等三百人为后盾。起决定作用的是掌握了“守圉”本领的禽滑厘等宋国人民。这对我们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墨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怕艰险,坚韧不拔,勇于自我牺牲的奋斗精神和始终重视实践的作风,是激励我们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终身奋斗的一股精神力量。

但是,墨子的这种非攻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他不懂得引起战争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墨子所处的时代所以发生连续不断的兼并战争,是当时阶级斗争的必然现象,是不能用“非攻”的主张来制止的,因此,所谓非攻在墨子所处的时代是根本不能实现的。)

三、阅读理解

1.楚国攻宋的借口是什么?(公输盘为楚造云梯。)

2.墨子去楚国见公输盘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墨子什么思想?(劝阻公输盘助楚攻宋。反映了墨子坚持正义、反对战争的思想。)(“兼爱”、“非攻”)

3.墨子让公输盘帮助自己杀掉仇人的目的是什么?(设陷阱,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4.墨子是怎样劝说公输盘的?(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指出他为楚国造云梯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5.“公输盘服”中的“服”说明了什么?公输盘为什么能“服”

公输盘服”中的“服”说明了墨子论说有理有据,使公输盘无话可说。公输盘之所以能“服”,是因为墨子抓住了要害(“义”),巧用言辞,据理反驳,使公输盘落入自己所设的陷阱中,使他自我标榜的“义”失去根据,站不住脚。

6.直接表明公输盘不肯为墨子杀人的原因的句子是什么?“吾义固不杀人”。

7.墨子在楚王面前,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攻宋的不义,而诱使楚王说出“必有窃疾矣”?

引鱼上钩,先发制人,进一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使楚王陷入墨子设定的圈子中无话可说。8.“文轩”与“敝舆”、“锦绣”与“短褐”、“粱肉”与“糠糟”三组词语既构成比喻,又是对比,它们各自比喻什么?对比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文轩”比喻楚国地域辽阔,“敝舆”比喻宋国地域狭小;“锦绣”“粱肉”比喻楚国富有,“短褐”“糠糟”比喻宋国贫穷。对比的作用是:揭露楚国扩张领土的攻宋本质;满足了楚王的大国虚荣心;使楚王觉悟到以大攻小、以富攻穷是无利可图的愚蠢之举。从而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9.墨子为什么要模拟攻守?

10.楚王最后放弃攻宋的原因有那些?楚王和公输盘不敢轻举妄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楚王最后放弃攻宋的原因有:攻宋1从道义上讲不通;2从国力上看不值得;3从战术、战备的实力上不及人。楚王和公输盘不敢轻举妄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战略战术和实力准备上比不上宋国。

11.从全文上看,墨子是从哪几方面劝阻楚国攻宋的?

1道义上(可包括情理上、穷富上)2实力上(包括攻守战术及准备)。

12.从全文看,墨子、楚王、公输盘各是什么样的人?

墨子:敢于斗争、机智善辩、镇定无畏、舍生忘死、反对战争。

公输盘:好战,为战争而自我标榜,内心虚弱又仗势欺人,阴险狡猾。

楚王:好战,强硬霸道、阴险狡猾。

13.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过程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1与公输盘论辩,使公输盘理屈词穷;2与楚王论辩,使楚王理屈词穷;3模拟攻守,说明攻宋无益,使楚王放弃攻宋。

14.墨子善于守城,由此而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现在是什么意思?

墨守成规。现在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15.当今世界,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但在局部仍有战争发生。学了本文,你怎样看待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国发动的战争?怎样才能阻止这种战争?

当今世界,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大国,经常寻找借口,以强凌弱,挑起事端,以“世界警察”自居,干涉他国内政,发动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也给某些国家的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作为爱好和平的人们,要认清战争的性质,既不支持战争,也不畏惧战争,运用智慧和正义的力量,善于斗争、敢于斗争;同时,积极建设自己的国家,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防止贫困受欺。

18、《孟子两章》

一、文本理解:

1、本文的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本文的主旨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4、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5、“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

6、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7、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1)、以国家外交部而言,“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2)、以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

(3)、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

8、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家和万事兴。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

10、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

1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什么?(天时、地利、人和。)

2“三里之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论述了哪两方面的内容?(①论述天时不如地利。②论述地利不如人和。)

3用“三里”、“七里”的目的是什么?“环而攻之”说明了什么?(极言城小,容易攻打。“环而攻之”说明了攻势之大。)

4“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小易攻,“然而不胜”,说明守城和攻城双方各占什么条件?说攻城一方失利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守城方占地利,攻城方占天时。说明“天时不如地利”。)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以双重否定排比句表明守城一方城高、池深、武器装备精良、粮食充足,但“委而去之”,这说明守城、攻城双方各占什么条件?说守城一方失利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守城一方占地利,攻城一方占人和。说明“地利不如人和”。)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连用双重否定排比,强调了什么?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强调地利不足恃。三句是按照治国顺序排列的,是递进关系,必须将前一个事情做好,才可能做好后面的事。)

8文中的“君子”指什么样的人?得道(施行仁政)的多助之君。

9君子“战必胜”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根本原因使什么?(①凭借施行仁政,人民支持拥护他的前提条件,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②根本原因是“得道者多助”。)

10君子“战必胜”的结果说明了什么?人和最重要。(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11本文体现出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君主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取得民心,巩固天下。

12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怎样?

施行“王道”,即仁政。结果是能得人和,取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战必胜”。

13孟子写本文的目的是讲战争吗?

不是。是借助战争讲民心向背,论实施仁政的重要性,突出君主如何治国。

14生活中要做到人和,必须坚持怎样的原则?

谦虚真诚,与人为善;心系他人,团结友爱;摈弃私欲,胸襟开阔;明事理,辨是非。

15《三国演义》再现了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的历史画卷,以本文道理分析三国各占怎样的优势?魏占天时,吴占地利,蜀占人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 [内容理解]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这一章讲的是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忧患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时时提醒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与是俱进,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落后落伍。)

4.本文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类比论证。)

(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6、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7、文章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

8、比较《孟子二章》在论证方面的不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中心论点置于开头,先用概括性很强的事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论,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中心论点置于最后,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论证“死于安乐”,只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一句,这是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9本文思路结构如何?

本文先接连举事例,再讲道理,最后明确观点,全文4节,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列举历史上圣贤们大苦大难的遭遇,论述担负大任并有所成就的人,必须先经历一番苦难的磨练。

第二段(3):论述人常处于困境之中才能振作奋发,国家没有忧患则要灭亡的道理。

第三段(4):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列举事实,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都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目的是以事实证明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练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逆境造就人才),从而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11.“是人”指什么人?作者由列举的历史人物写到“是人”,这是什么顺序?

像上文说列举的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的人。采用了从个别到一般的顺序。12.作者在第一段列举事实之后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练。13.一段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先列举事实,再从事实中归纳出作者的基本观点。

14.人经受一番磨练的目的是什么?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其内心惊动,性情坚韧,原来所没有的才能得以增长,从而担当起上天下达的重大担子。)

15.造就人才的客观(外部)条件是什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艰难困苦的磨练)

16.造就人才的主观(内部)条件是什么?

困于心,衡于虑。(内心忧困,所行不顺,经历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

1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说明了什么道理?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1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论述了什么道理?怎样理解这句话?

论述了“死于安乐”的道理。这句针对国君提出,意思是说如果国内没有执法严格、敢于直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外面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国君就会耽于安乐。这样,国家常常会灭亡。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压轴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压轴题(含答案) 面积类 1.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1,0)、B(3,0)、C(0,3)三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M是线段BC上的点(不与B,C重合),过M作MN∥y轴交抛物线于N,若点M的横坐标为m,请用m的代数式表示MN的长. (3)在(2)的条件下,连接NB、NC,是否存在m,使△BNC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答: 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3),则: a(0+1)(0﹣3)=3,a=﹣1; ∴抛物线的解析式:y=﹣(x+1)(x﹣3)=﹣x2+2x+3. (2)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则有: , 解得;

故直线BC的解析式:y=﹣x+3. 已知点M的横坐标为m,MN∥y,则M(m,﹣m+3)、N(m,﹣m2+2m+3); ∴故MN=﹣m2+2m+3﹣(﹣m+3)=﹣m2+3m(0<m<3). (3)如图; ∵S△BNC=S△MNC+S△MNB=MN(OD+DB)=MN?OB, ∴S△BNC=(﹣m2+3m)?3=﹣(m﹣)2+(0<m<3); ∴当m=时,△BNC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 2.如图,抛物线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已知B点坐标为(4,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试探究△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位置,并求出圆心坐标; (3)若点M是线段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点,求△MBC的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M点的坐标. 解答:

解:(1)将B(4,0)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得: 0=16a﹣×4﹣2,即:a=;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 (2)由(1)的函数解析式可求得:A(﹣1,0)、C(0,﹣2); ∴OA=1,OC=2,OB=4, 即:OC2=OA?OB,又:OC⊥AB, ∴△OAC∽△OCB,得:∠OCA=∠OBC; ∴∠ACB=∠OCA+∠OCB=∠OBC+∠OCB=90°, ∴△ABC为直角三角形,AB为△ABC外接圆的直径; 所以该外接圆的圆心为AB的中点,且坐标为:(,0). (3)已求得:B(4,0)、C(0,﹣2),可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2; 设直线l∥BC,则该直线的解析式可表示为:y=x+b,当直线l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时,可列方程:x+b=x2﹣x﹣2,即:x2﹣2x﹣2﹣b=0,且△=0; ∴4﹣4×(﹣2﹣b)=0,即b=﹣4; ∴直线l:y=x﹣4. 所以点M即直线l和抛物线的唯一交点,有: ,解得:即M(2,﹣3). 过M点作MN⊥x轴于N, S△BMC=S梯形OCMN+S△MNB﹣S△OCB=×2×(2+3)+×2×3﹣×2×4=4.

辽宁省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辽宁省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闭卷考试,请注意分配答题时间。 2.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北宋初,四川地区使用铁钱,但携带很不方便。宋真宗时,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一种纸币,叫做 “交子”,用来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南宋时,纸币的需要量更大,政府就大量印行纸币。这表明交子 A. 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 B. 促进了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 是宋政府敛聚财富的主要手段 D. 提高了四川富商的社会地位 2. 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一的中国…… 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A. 西安事变最终获得和平解决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 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萌萌哒” “尬聊”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与它紧密相关的流行语是 A.民主共和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维新变法 4. 1949~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经济 D.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5.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土地改革完成 C.“一五”计划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 20 世纪50 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 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

中考经典错题集,精心整理版

【例1】 物体重为0.5N ,把它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重为0.3N 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 ) A.0.3N B. 0.5N C.可能为0.2N D.可能为0.4N 【例2】 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的物体A 的体积为100cm 3 ,浸没在水中,如果往水 中加入一些食盐,请问物体A 受到的浮力如何变化( ) A.变大 B. 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 定 【例3】 小明从学校旁边的小商店买了瓶饮料,饮料瓶子的形状如图所示,开始满瓶的饮料给小明喝 了一些后,问剩余的饮料对瓶底的压力与剩余饮料自身的重力关系是( ) A .压力大于重力 B .压力小于重力 C .压力等于重力 D .无法确定 【例4】 如图所示的装置,已知物体A 重为60N ,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物体 以0.2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 12N ,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在4s 内拉力F 所做的功是 J 。 【例5】 如图,金属球A 下吊着一个金属球B ,恰好悬浮于水中.现沿杯壁往容器中 加入一定质量的水,结果金属球B ( ) A .上浮 B .下沉 C .悬浮 D .以上均不对 【例6】 如例五图所示,气球A 下吊着一个金属球B ,恰好悬浮于水中.现沿杯壁往 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结果金属球B ( ) A .上浮 B .下沉 C .悬浮 D .以上均不对 【例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摩擦力的作用的两个表面一定受弹力作用 B .摩擦力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C .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D .在光的反射过程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E .在平面镜成像过程中,物距等于像距 F .导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G .把装在盆里的水泼出去,这是利用了盆的惯性 H .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 I .刘翔冲过终点线后,还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由于刘翔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J .某一物体温度降低的多,放出热量就多 K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热量多 L .温度总是从物体热的部分传递至冷的部分 M .1牛的水可以产生100牛的压力 N .1牛的水可以产生100牛的浮力

全国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二次函数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1,抛物线y=ax 2+bx+c (a≠0)与x 轴交于点A (﹣1,0)、B (4,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且OC=3OA .点P 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PE ⊥x 轴于点E ,交直线BC 于点D ,连接PC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当动点P 只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运动时,求过点P 作PF ⊥BC 于点F ,试问△PDF 的周长是否有最大值?如果有,请求出其最大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3)当点P 在抛物线上运动时,将△CPD 沿直线CP 翻折,点D 的对应点为点Q ,试问,四边形CDPQ 是否成为菱形?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 y=﹣23 4x +94x+3;(2) 有最大值,365 ;(3) 存在这样的Q 点,使得四边形CDPQ 是菱形,此时点P 的坐标为( 73,256)或(173,﹣253). 【解析】 试题分析: (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P (m ,﹣ 34m 2+94m+3),△PFD 的周长为L ,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34x+3,表示PD=﹣2334m m ,证明△PFD ∽△BOC ,根据周长比等于对应边的比得:=PED PD BOC BC 的周长的周长,代入得:L=﹣95(m ﹣2)2+365 ,求L 的最大值即可; (3)如图3,当点Q 落在y 轴上时,四边形CDPQ 是菱形,根据翻折的性质知:CD=CQ ,PQ=PD ,∠PCQ=∠PCD ,又知Q 落在y 轴上时,则CQ ∥PD ,由四边相等:CD=DP=PQ=QC ,得四边形CDPQ 是菱形,表示P (n ,﹣23n 4 +94 n+3),则D (n ,﹣34n+3),G (0,﹣34 n+3),利用勾股定理表示PD 和CD 的长并列式可得结论. 试题解析: (1)由OC=3OA ,有C (0,3), 将A (﹣1,0),B (4,0),C (0,3)代入y=ax 2+bx+c 中,得:

初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有答案

2008初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 考生注意:1.请考生在总分栏上面的座位号方格内工整地填写好座位号; 2.本学科试卷共四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 1、“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水稻和粟的种植是远古人类生活史上史无前例的飞跃,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远古居民分别是什么吗? A.元谋人、北京人 B.元谋人、半坡人 C.河姆渡人、半坡人 D.河姆渡人、北京人 2、改革是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请指出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3、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较早在我国提出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韩非子 C.秦始皇 D.孙中山 4、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文明的融合最大的贡献是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A.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B.使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C.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D.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5、东汉时,人们要丈量土地面积,计算仓库容积,测量距离远近等,所运用的方法最有可能借鉴 A.《齐民要术》 B.《史记》 C.《水经注》 D.《九章算术》 6、史学界之所以肯定武则天,最主要的原因是 A.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B.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重用有才能的人 D.首创殿试和武举 7、下列科技成就按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①《齐民要术》②《本草纲目》③《九章算术》④都江堰⑤活字印刷术 A.③②①④⑤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⑤② D.④①③②⑤ 8、如果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读到活字印刷的《资治通鉴》 B.参加岳飞的岳家军抗金 C.到四川经商时使用纸币 D.欣赏到《清明上河图》的真本 9、“封候那我意,但愿海波平”中,“我”的杰出贡献是 A.抗倭胜利 B.收复台湾 C.虎门销烟 D.黄海抗日 10、明朝和清朝前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时期,其主要表现有

广东省中考历史真题试题(无答案)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着猿的某些体质特征、能够打制粗糙石器的我国境内远古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图1 中行行徽图2 古钱币 D.清朝 4.“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演变 B.所有人才都从进士科选出 C.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 D.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 5.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他自称有“十全武功”。下列属于“十全武功”之一的是: A.收复台湾 B.组织雅克萨之战 C.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6.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璀璨。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A.《伤寒杂病论》与《天工开物》 B.《史记》与《资治通鉴》 C.《九章算术》与《本草纲目》 D.《水经注》与《金刚经》 7.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相声节目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内容都穿插其中。上述古典文学名著成书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8.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正常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材料表明林则徐: ①支持正常贸易②反对鸦片走私③反对开放口岸④维护民族利益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

全国各地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第三次科技革命(含答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15 贵州铜仁】11、沪昆高铁贵阳北至我市玉屏东于2015年6月开通,该列车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它先进技术,使列车运行更加安全、快捷。请问计算机网络技术属于下列哪次科技革命成果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以上都不是 【2015 厦门】30.QQ与微信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平台主要得益于 A.蒸汽时代的到来 B.电气时代的到来 C.网络技术的发展 D.报刊事业的发展 【2015 贵州安顺】7、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A.原子能 B.电子计算机 C.航天技术 D.遗传工程 30.(2015厦门)QQ与微信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平台主要得益于(C) A.蒸汽时代的到来 B.电气时代的到来 C.网络技术的发展 D.报刊事业的发展 20.(2015泉州)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发展。下列职业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的是(C) A.电力工程师 B.汽车司机 C.软件工程师 D.飞机驾驶员 (2015佛山)15.“自动控制技术是在无人直接干预的情况下,采取对控制信息进行测控、变换、传递和计算,用以达到对被控对象实现自动化的功能技术,企业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材料表明自动化技术(C) A.是造成工人失业的根本因素B.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源于现代计算机技术 D.是现代生物工程的重大突破 25.(2015广东) “互联网+”是今年大热的概念。它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和颠覆,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催生新兴产业。“互联网”最能反映的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是(B) A.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B.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个领域的革命C.新技术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 D.科学成果不断涌现 48.(2015娄底)下表所列举的19世纪晚期的科技发明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表明人类开始进入(B) 19世纪70年代电话进一步普及,耐用电灯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19世纪80年代发电站广泛建立,电风扇、电动缝纫机、电焊机被发明并走进 人们的生产生活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数字时代 35. (2015连云港)右侧为美国1997年和2006年三大产业占GDP 比例示意图。导致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 A.全球经济区域化的加强 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C.联合国积极作用的发挥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19.(2015苏州)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 全球化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特别是商业、旅行、通信 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和谁相连?怎样相连?”这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A) A.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B.原子能技术C.航空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 25.(2015盐城)在1999年以来短短十几年时间里,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实现了从无人到有人,单人到多人的重大突破。这一成就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D)

2018中考数学专题二次函数

2018中考数专题二次函数 (共40题) 1.如图,抛物线y=﹣x2+bx+c与直线AB交于A(﹣4,﹣4),B(0,4)两点,直线AC:y=﹣x﹣6交y轴于点C.点E是直线AB上的动点,过点E作EF⊥x轴交AC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G. (1)求抛物线y=﹣x2+bx+c的表达式; (2)连接GB,EO,当四边形GEOB是平行四边形时,求点G的坐标; (3)①在y轴上存在一点H,连接EH,HF,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以A,E,F,H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求出此时点E,H的坐标; ②在①的前提下,以点E为圆心,EH长为半径作圆,点M为⊙E上一动点,求AM+CM它的最小值. 2.如图,抛物线y=a(x﹣1)(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其顶点为D. (1)写出C,D两点的坐标(用含a的式子表示); (2)设S△BCD:S△ABD=k,求k的值; (3)当△BCD是直角三角形时,求对应抛物线的解析式. 3.如图,直线y=kx+b(k、b为常数)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4,0)、B(0,3),抛物线y=﹣x2+2x+1与y轴交于点C. (1)求直线y=kx+b的函数解析式; (2)若点P(x,y)是抛物线y=﹣x2+2x+1上的任意一点,设点P到直线AB的距离为d,求d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求d取最小值时点P的坐标;

(3)若点E在抛物线y=﹣x2+2x+1的对称轴上移动,点F在直线AB上移动,求CE+EF的最小值. 4.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y轴相交于点A(0,3),与x正半轴相交于点B,对称轴是直线x=1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以及点B的坐标. (2)动点M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O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运动,当N点到达A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过动点M作x轴的垂线交线段AB于点Q,交抛物线于点P,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OMPN为矩形. ②当t>0时,△BOQ能否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5.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分别交于A(﹣1,0),B(5,0)两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第二象限取一点C,作CD垂直X轴于点D,AC,且AD=5,CD=8,将Rt△ACD沿x轴向右平移m个单位,当点C落在抛物线上时,求m的值; (3)在(2)的条件下,当点C第一次落在抛物线上记为点E,点P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试探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点B、E、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1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 号: ----------------------------------------------------装--------------------------------订---------------------------------------线--------------------------------- 杨河中学2014年中考政史模拟试题(一) 历 史 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规定新中国国旗国歌始于以下哪个法律文件 ( ) A .《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但继续使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主要原因是 A .它旋律优美激昂 B .它由著名的作曲家聂耳创作 C .它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 D .它为人民大众所熟悉 3.小强请伯父谈谈对“文革”的评价,伯父旗帜鲜明的告诉他:必须从根本上否定“文革”。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 ) A.“文革”时期国家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B.“文革”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 C.“文革”是对教育文化事业的严重摧残,使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拉大了 D .以上说法都有理 4.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 A.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5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A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B .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D .近年来开通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6.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 )

中考经典错题集

中考经典错题集 一、选择题 1、A 、B 是数轴上原点两旁的点,则它们表示的两个有理数是( ) A 、互为相反数 B 、绝对值相等 C 、是符号不同的数 D 、都是负数 2、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b|的结果是( ) A 、2a B 、2b C 、2a-2b D 、2a+b 3、轮船顺流航行时m 千米/小时,逆流航行时(m-6)千米/小时,则水流速度( ) A 、2千米/小时 B 、3千米/小时 C 、6千米/小时 D 、不能确定 4、方程2x+3y=20的正整数解有( ) A 、1个 B 、3个 C 、4个 D 、无数个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C 、一条直线不是平角 D 、把线段向两边延长即是直线 6、函数y=(m 2-1)x 2-(3m-1)x+2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是 ( ) A 、当m ≠3时,有一个交点 B 、1±≠m 时,有两个交点 C 、当1±=m 时,有一个交点 D 、不论m 为何值,均无交点 7、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R>r ),圆心距为d ,且(d-r)2=R 2,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内切 B 、外切 C 、内切或外切 D 、不能确定 8、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a 、b 、c 的小点分别是A 、B 、C 且b

中考数学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知识 点总结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知识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 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 a≠)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 a≠,而b c 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2 =++的结构特征: y ax bx c ⑴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的二次式,x的最高次数是2. ⑵a b c ,,是常数,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 =的性质: y ax 结论: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总结: 2. 2 =+的 y ax c 性质:

结论:上加下减。 总结: 3. ()2 =-的性 y a x h 质: 结论:左加右减。 总结: 4.

()2 y a x h k =-+的性质: 总结: 二次函数图象 的平 移 1. 平移步 骤: 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 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⑵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 2. 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最新整理中考数学易错题集锦及答案

初中数学选择、填空、简答题 易错题集锦及答案 一、选择题 1、A 、B 是数轴上原点两旁的点,则它们表示的两个有理数是( C ) A 、互为相反数 B 、绝对值相等 C 、是符号不同的数 D 、都是负数 2、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b|的结果是( A ) A 、2a B 、2b C 、2a-2b D 、2a+b 3、轮船顺流航行时m 千米/小时,逆流航行时(m-6)千米/小时,则水流速度( B ) A 、2千米/小时 B 、3千米/小时 C 、6千米/小时 D 、不能确定 4、方程2x+3y=20的正整数解有( B ) A 、1个 B 、3个 C 、4个 D 、无数个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C 、一条直线是一个平角 D 、把线段向两边延长即是直线 6、函数y=(m 2-1)x 2 -(3m-1)x+2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是 ( C ) A 、当m ≠3时,有一个交点 B 、1±≠m 时,有两个交 C 、当1±=m 时,有一个交点 D 、不论m 为何值,均无交点 7、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R>r ),圆心距为d ,且(d-r)2=R 2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B ) A 、内切 B 、外切 C 、内切或外切 D 、不能确定 8、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a 、b 、c 的小点分别是A 、B 、C 且b

人教版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套

2008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本套试题依照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编写,考试内容为《课程标准》规定的七、八、九年级学习内容。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是否形成了正确的历史意识、国家意识、国际意识、世界意识、现代化意识等;能否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历史的关系;能否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正确的历史观点、历史语言论述历史问题。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含读图简答、分析材料、阅读判断、实践应用题等。依据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也设置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遵循“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的原则,体现基础性,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发展性,突出思维能力的要求,体现学科性和时代性,结合了大量2007年8月到2008年3月的时事背景材料,(如:2008年奥运会、新节假日调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伊拉克战争爆发5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等等)突出论从史出的学科特点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中国史占试卷题量的 50%(其中古代史22%,近现代史28%)。世界史占试卷题量的50%(其中古代史6%,近现 代史44%)因考虑各省市中考分值不同,所以未设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2008年3月登陆内地,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其中大战剑齿虎、猛犸象等史前巨兽的特效场面无疑是该片最大的看点。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会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 A.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 B.七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三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2.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3. 2007年我国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端午节已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一天人们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这是为了纪念(??? ) A.扁鹊????? B.华佗???? C.屈原?????? D.司马迁

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 新目标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018长春)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这项内容出自 D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18长春)2.设置纪念日是为了铭记历史,传递力量。我国的青年节是为了纪念 A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召开 C.南昌起义 D.抗日战争胜利 (2018长春)3.长征中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B A.血战湘江 B.四渡赤水 C.急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4.右图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哪一战役 C A.武昌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018长春)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客观上使中国民族工业进入哪一发展阶段 B A.初步萌芽 B.“黄金时代” C.再度受挫 D.陷入绝境 (2018长春)6.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 A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港澳回归(2018长春)7.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B A.开国大典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一五计划完成 D.大庆油田建成

(2018长春)8.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位被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人是 C A.邱少云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 (2018长春)9.以下成就属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 B ①“神舟五号”成功发射②尼克松总统访华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8长春)10.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B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参与、合作,促 进共同繁荣 (2018长春)11.右图中的古老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年左右的尼罗河流 域,它曾记载了哪一文明古国的历史A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王国 C.古代印度 D.中国 (2018长春)12.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一种使用液体燃料的动力机器。它是 D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2018长春)13.有首老歌中唱道:“从小就知道有个大胡子,这个外国爷爷叫马克思。很多很多的大书里,第一页的第一句都是他说的。“以下哪句话是”他说的 C A.无论是巨大的星体还是微小的尘粒都逃不脱我发现的“万有引力” B.国家应由开明君主执政,资产阶級必实现自由平等 C.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D.人类是进化而来的,我的《物种起源》必将轰动整个世界 (2018长春)1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 A A.萨拉热窝事件 B.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C.凡尔登战役 D.美对德宣战 (2018长春)15.凡尔赛体系确立的帝国主义統治的新秩序不包括 ...C.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所有经典题型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经典题型 二次函数单元检测 (A) 姓名___ ____ 一、填空题: 1、函数21(1)21m y m x mx +=--+是抛物线,则m = . 2、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交点为 ,与y 轴交点为 . 3、二次函数2y ax =的图象过点(-1,2),则它的解析式是 , 当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4.抛物线2)1(62-+=x y 可由抛物线262-=x y 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 5.抛物线342++=x x y 在x 轴上截得的线段长度是 . 6.抛物线()4222-++=m x x y 的图象经过原点,则=m . 7.抛物线m x x y +-=2,若其顶点在x 轴上,则=m . 8. 如果抛物线c bx ax y ++=2 的对称轴是x =-2,且开口方向与形状与抛物线 相同,又过原点,那么a = ,b = ,c = . 9、二次函数2y x bx c =++的图象如下左图所示,则对称轴是 ,当函数值0y <时, 对应x 的取值范围是 . 10、已知二次函数21(0)y ax bx c a =++≠与一次函数2(0)y kx m k =+≠的图象相交于点 A (-2,4)和B (8,2),如上右图所示,则能使1y 2y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 . 二、选择题: 11.下列各式中,y 是x 的二次函数的是 ( ) A .21xy x += B . 220x y +-= C . 22y ax -=- D .2210x y -+= 12.在同一坐标系中,作22y x =、22y x =-、212 y x =的图象,它们共同特点是 ( ) 22 3x y -=

人教版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初中2016级中考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面选项中,朝代名称与建立时间、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A.秦朝—公元221年—嬴政B.唐朝—618年—李世民 C.明朝—1368年—朱元璋D.清朝—1636年—努尔哈赤 2.汉字听写大赛经电视热播后,汉字的演变历史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下列汉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B.金文→甲骨文→小篆→隶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D.金文→小篆→甲骨文→隶书 3.右面的著作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在这两部著作中均有记载的史实是:() A.秦始皇统一六国 B.东汉建立 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隋朝开凿大运河 4.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人民解放战争 5.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又分地”的意义是:()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6.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A.始终贯彻党的最高纲领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7.“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作出以上重大决策的党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8.“1492年,他获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了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见到了欧洲人此前不知道的新大陆。”该材料描述的是:()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B.达·伽马到达印度 C.迪亚士发现好望角D.麦哲伦环球航行 9.阅读下表,对美国1950—1999年经济发展总体特征概括最准确的是:()年份1950195519651975 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8.7 5.6 6.3—0.8 年份1982198519941999

2020年中考数学真题汇编 二次函数

中考数学真题汇编:二次函数 一、选择题 1.给出下列函数:①y=﹣3x+2;②y= ;③y=2x2;④y=3x,上述函数中符合条作“当x>1时,函数值y 随自变量x增大而增大“的是()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2.如图,函数和( 是常数,且)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3.关于二次函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像与轴的交点坐标为 B. 图 像的对称轴在轴的右侧 C. 当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小 D. 的最小值为-3 【答案】D 4.二次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是( )

A. B. C. D.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答案】C 5.若抛物线与轴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2,称此抛物线为定弦抛物线,已知某定弦抛物线 的对称轴为直线,将此抛物线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过点( ) A. B. C. D. 【答案】B 6.若抛物线y=x2+ax+b与x轴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2,称此抛物线为定弦抛物线。已知某定弦抛物线的对 称轴为直线x=1,将此抛物线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过点() A. (-3,-6) B. (-3, 0) C. (-3, -5) D. (-3,-1) 【答案】B 7.已知学校航模组设计制作的火箭的升空高度h(m)与飞行时间t(s)满足函数表达式h=﹣t2+24t+1.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点火后9s和点火后13s的升空高度相同 B. 点火后24s火箭落 于地面 C. 点火后10s的升空高度为 139m D. 火箭升空的最大高度为145m 【答案】D 8.如图,若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的对称轴为x=1,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点A、点B(﹣ 1,0),则①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a+b+c;②a﹣b+c<0;③b2﹣4ac<0;④当y>0时,﹣1<x<3,其中 正确的个数是()

最新中考初中物理经典易错题集

2018年中考初中物理经典易错题集一、声光学 1. 如图 1 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 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 了改变乐音的 (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2.在暗室里用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小明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戳了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和五角形四 个小孔,则在墙上可能( ) A、出现一个蜡烛的火焰的实像 B、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实像 C、出现四个和小孔形状相同的清晰光斑 D、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虚像 3.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60°,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1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和 原来相比较,将() A. 减小90° B.减小30° C.减小45° D.减小15°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 2 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 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幻灯机B.照相机C.放大镜D.潜望镜 5.小丽用照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如图 3 乙所示,若相机的焦距不变,要使底片的像 如图甲所示,则( ) A.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前伸B.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后缩C.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后缩D.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前伸 二、力学 6. 小明同学测某物体长度时,情景如图5,则物体长度________cm. 7.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s/t可知( ) A、v与s成正比 B、 v与t成反比 C、s与t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 盛氧气的钢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6kg/m3, ,工人使用氧气进行焊接用去了1/3,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 A 6 kg/m3, B 12kg/m3, C.4 kg/m3, D 无法确定 9. 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B、受到重力的作用 C、只受到脚的作有力 D、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1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7 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 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 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 11.一辆汽车分别以6米/秒和4米/秒的速度运动时,它的 惯性大小() A.一样大 B.速度为4米/秒时大 C.速度为6米/秒时大 D.无法比较 12.站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 ) A.1个 B.2 个 C.3个 D.4个 图1 图7 图2 图3 图5

人教版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选择题答案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題,每小题1分,共计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1.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 搜集到下列信息(图1)。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图1 2秦始皇不用几丈高或三头六臂的超人神像代替数目众多的兵马俑,突出反映了秦朝 A .皇权的至高无上 B .神权色彩较明显 C .按军功授予爵位 D .劳动人民的伟大 3.西汉初年,政论家贾谊指出,当下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小腿肿得像腰,脚趾肿得像大腿,不能屈伸自如,不及时治疗,就不可医治了,上述言论针对的问题是 A .农民起义 B .匈奴的威胁 C.王国问题 D .统治者的腐败 4.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 A .平等竞争 B .注重实践 C .分科考试 D .以德取才 5.《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B .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C .中国在宋代就实现了现代化 D .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6.有人说,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以下属于康熙帝巩固边疆的措施是 A .打击倭寇 B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C .设立驻藏大臣 D .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7.下列不平等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意图的是 A .中英协定关税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8.“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待解决,特请先生● 政治:商鞅变法 ● 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