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机实训指导手册——利用Excel进行数据分组和制作统计图表

上机实训指导手册——利用Excel进行数据分组和制作统计图表

上机实训指导手册——利用Excel进行数据分组和制作统计图表
上机实训指导手册——利用Excel进行数据分组和制作统计图表

实训指导书

课程名称统计学

实训班级10财务管理4、10、14班任课教师张翠凤

二零一一年十月

实训指导书

实训项目:Excel在统计整理中的应用

实训目的:Excel提供了大量的统计图形供用户根据需要和图形功能选择使用,其中绝大多数是统计图,能够较好地展示数据的分布形态,直观形象地描述现象的数量规律性。通过本实训达到使学生熟练运用Excel图表工具的目的。

实训内容:利用Excel进行数据分组和制作统计图表

实训要求:熟悉Excel的基本功能,掌握利用Excel进行分组与汇总、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的基本方法,熟练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

实训方法:机房老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动手操作。

一、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组、编制次数分布表及绘制统计图的基本思路

(一)输入数据并排序

Excel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对数据清单的行或列中的数据进行排序。排序时,Excel将利用指定的排序顺序重新排行、列或各单元格,从而使数据的规则性更加简洁地表现出来。

(二)选择分组形式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分组形式,确定组距和组限。

(三)进行分组并编制次数分布表

利用Excel的主要功能和工具实现分组,并计算次数、频率等,得到次数分布表的基本结构。

(四)绘制统计图

根据次数分布表的基本结构资料绘制统计图,并根据需要对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进行调整。各种图的做法大同小异,这里主要以柱形图和饼图为例,介绍制作统计图的工作步骤。

(五)输出结果

将整理好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按要求格式打印输出。

二、实例说明Excel操作步骤

用Excel进行统计分组、编制次数分布表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频数分布函数FREQUENCY;二是利用数据分析中的“直方图”工具。

方法一:频数分布函数是Excel的一个工作表函数,是编制次数分布的主要工具。具体操作方法见教材P24。这里不再细述,同学们按照教材进行练习。

方法二:直方图工具。直方图工具是Excel中进行数据分析的一个常用工具。本指导书主要是就直方图工具的操作使用来说明。

直方图工具的使用要求:直方图工具在“工具”中“数据分析”里,如果Excel初次使用尚未安装数据分析功能,必须依次选择“工具”、“加载宏”,在安装光盘中加载数据“分析工具库”。加载成功后,可以在“工具”下拉菜单中看到“数据分析”选项,里面有“直方图”等多种统计数据分析工具,安装完毕就使用了。如图1、图2、图3所示。

图1 安装加载宏

图2 添加分析工具库选项

图3 数据分析选项

【实训举例1】某车间50名工人加工零件日产量资料如下:

122 124 129 139 106 134 127 123 118 112

117 130 122 125 117 112 134 127 123 119

108 131 125 117 122 113 122 123 127 135

133 126 122 118 108 137 114 121 128 124

111 118 123 126 133 115 139 128 124 121

要求:根据资料编制组距为5的分配数列,编制次数分布表并绘制次数分布直方图。

操作步骤:(本例介绍直方图工具的操作方法)

第一步,数据输入、排序及分组。启动Excel,新建一个工作簿命名为“数据整理1”。在工作表上的(C2:C51)矩形区域内输入50名工人的日产量数据资料,选中数据资料,进

行数据排序,并进行分组。将分组情况及各组上限值分别列出。见图1—1。

注意:因为连续式分组中上组限不在内原则,所以这里输入的上限值是非常接近于分组列举的上限值,但不能等于源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并将这些值按升序排列。

图1—1 输入50名工人产量数据、分组及各组上限值

第二步,选择“直方图”工具。在工具菜单中单击“数据分析”选项,从其对话框的分析工具列表中选择“直方图”,打开“直方图”对话框,如图1—2所示。

图1—2 工具—数据分析—直方图

第三步,填写“直方图”各项。如图1—3所示。

注意:“直方图”中各项可直接输入,也可将光标放在应填写项目中,然后拖动鼠标选中对应区域,则各项自动填写。

本例中采用输入方法,其中:

输入区域:在此输入待分析数据区域的单元格范围。本例中输入$C$2:$C$51。

接收区域(可选):在此输入接收区域的单元格范围,该区域应包含一组可选的用来计算频数的边界值,即各分组的上限值。本例中输入$E$2:$E$8,

输出区域:选择输入区域,可以直接选择一个区域,也可以直接输入一个单元格(代表输出区域的左上角),推荐只输人一个单元格(本例为$E$11),因为往往事先并不知道具体的输出区域有多大。如果输出表将覆盖已有的数据,Excel 会自动确定输出区域的大小并显示信息。

图1—3 直方图对话框

第四步,选择图表输出,单击“确定”,显示如图1—4所示。

图1—4 频数分布和直方图草图

第五步,图形调整。应当注意,图1—4实际上是一个“草图”,还需要做如下调整和修改,以达到既方便阅读又美观大方的要求:

(1)将分组数据复制粘贴到“接收”区域,则直方图X轴数据变为分组数据。如图1—5所示。

图1—5 显示分组的直方图

(2)在图上任一点右键单击出现包含“绘图区格式”等多项内容的窗口,进行图形编辑调整。如“源数据”中“系列”名称改为“人数”;“图表选项”中输入标题名称等(该项也可直接将图上的“直方图”“接收”“频率”处左键单击选中,改为对应的文字);“绘图区

格式”中清除灰色背景等。

(3)在任一直方条上用鼠标右键单击,弹出“数据系列格式”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选项”标签,把间距宽度改为0,单击“确定”即可得到直方图。

(4)将单元格E19中的“其他”清除,直方图中的“其他”直条消失。

图1—6即是调整过的直方图。

注意:在图上右键单击出现的窗口中,打开“图表类型”,可以直接选择其他类型的图:如“折线图”、“平滑直线图”等。

图1—6 调整过的直方图

【实训举例2】根据我国2001—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绘制柱状图。

操作步骤:启动Excel 2003,新建一个工作簿Bookl。

第一步,把数据输入到工作表中,如图2—1所示。

图2—1 我国2001—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第二步,选中某一单元格,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图标选项,弹出图表向导对话框(此步骤也可通过直接点工具栏选项中“图表向导”),如图2—2所示。

图2—2 “图表向导”对话框

第三步,在图表类型中选择柱形图,然后在子图表类型中选择一种类型,这里选用系统默认的方式,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图表数据源对话框,如图2—3所示。

图2—3 “图表数据源”对话框

第四步,在图表数据源对话框中填入数据所在的区域,单击下一步按钮,即可得到图形,如图2—4所示。

图2—4 “图表选项”对话框

第五步,在图表选项对话框中依次填入需要的项目,单击下一步和完成按钮,调整后即可得柱状图,如图2—5所示。

图2—5 柱形图

【实训举例3】根据某高校教师职称分布情况绘制饼图。

操作步骤:启动Excel 2003,新建一个工作簿命名为“绘制统计图—饼图”。

第一步,把原始数据输入到工作表中,如图3—1所示。

图3—1教师职称结构

第二步,选中绘图数据范围A2:C5,单击工具栏选项中图表向导,出现“图表向导—4步骤之1—图表类型”,选“饼图”,如图3—2。

图3—2 图表类型

第三步,点“下一步”,出现“图表向导—4步骤之2—图表源数据”,数据区域将自动显示“=Sheet1!$A$2:$C$5”,在系列“名称”栏输入“某高校教师职称结构图”,如图3—3。

图3—3 图表源数据

第四步,点“下一步”,出现“图表向导—4步骤之3—图表选项”,在“数据标志”选项中,选择要在图形中显示的数据标签,如图3—4。

图3—4 图表选项

第五步,点“下一步”,出现“图表向导—4步骤之4—图表位置”,选择系统默认位置“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点“完成”,在工作表中出现已初步完成的饼图,如图3—5。

图3—5 完成的饼图

对于一张新创建的统计图,还可以继续对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位置四个创建步骤进行重新调整、修改。此外,对于数据系列格式、绘图区格式、图表区格式、坐标轴格式、坐标轴标题格式、图表标题格式、图例格式、网格线格式等可进行编辑,达到修正或美化统计图的目的。由于篇幅问题,对该部分不作详述。

【实训举例4】根据教材P39习题3绘制洛伦茨曲线图。

操作步骤:启动Excel 2003,新建一个工作簿命名为“绘制洛伦茨曲线图”。基本步骤是先绘出散点图,再连接为曲线图。下面是具体步骤。

第一步,建立坐标系:

因为累计百分比都是100%,故先建立两组0-100的数据组:0,20,40,60,80,100。选中数据组,在图标选项中选择散点图,则出来草图4—1:在这张图中坐标显示可能是不符合要求的,需要调整。如本例中显示为0-120。

图4—1

第二步,输入标题及坐标表示内容:

在图上某点右键单击,出现含“绘图区格式”等多项内容的对话框,分别进行系列名称、标题名称等项目输入。如图4—2所示。

图4—2

第三步,修改坐标刻度:

右键单击X轴的轴线,出现“坐标轴格式”,打开“刻度”对话框,将最大值改为100,刻度间数值改为20 ,X轴坐标变为0-100;然后以同样方法修改Y轴坐标。如图4—3。

图4—3

第四步,输入添加源数据,绘制散点图:

在绘图区某一点右键单击出现对话框,打开其中“数据源”选项,在“数据源”对话框之“系列”项中,点“添加”,出现“系列2”,及“X轴和Y轴数据范围”,点击其右边小图标出现“源数据—x值”对话框,然后将鼠标放在数据表中要选的数据上(本例为居民户、月收入两栏数据),下拉选中(注意不要选文字,只选数据部分),关闭对话框;同样方法选中Y数据范围,关闭。则源数据对话框中出现X轴、Y轴数据范围,同时图中显示其散点。如图4—4、图4—5所示。

图4—4

图4—5

同样方法完成金融资产累计散点图。

第五步,绘制曲线图:

右键单击散点图中某一个散点,出现“数据系列格式”对话框,打开,在线形和数据系列格式进行设置,在“线形”项的下方有“平滑线”,打√选中,点确定,绘制出曲线图。如图4—6、图4—7所示。

图4—6

图4—7

三、作业布置

P39练习3、练习4

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及教材P24和P33介绍的次数计算方法和统计图制作方法,利用Excel 图表工具完成作业,并以打印稿格式上交。

注意:只交完成表格及图,过程中的步骤图表不用显示,各人自己留存。

作业格式见下页

统计学上机实训作业

班级姓名各人手写签名学号任课老师张翠凤作业一:绘制洛伦茨曲线。

作业二:利用Excel编制次数分布数列并绘制次数分布图。

格式同作业一要求。

Excel数据分析统计

使用Excel可以完成很多专业软件才能完成的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比如:直方图、相关系数、协方差、各种概率分布、抽样与动态模拟、总体均值判断,均值推断、线性、非线性回归、多元回归分析、时间序列等。本专题将教您完成几种最常用的专业数据分析工作。 注意:所有操作将通过Excel“分析数据库”工具完成,如果您没有安装这项功能,请依次选择“工具”-“加载宏”,在安装光盘中加载“分析数据库”。加载成功后,可以在“工具”下拉菜单中看到“数据分析”选项。 直方图 某班进行期中考试后,需要统计各分数段人数,并给出频数分布和累计频数表的直方图以供分析。 以往手工分析的步骤是先将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别统计出来制成一张新的表格,再以此表格为基础建立数据统计直方图。使用Excel可以直接完成此任务。 [具体方法] 描述统计 某班进行期中考试后,需要统计成绩的平均值、区间,并给出班级内部学生成绩差异的量化标准,借此来作为解决班与班之间学生成绩的参差不齐的依据。要求得到标准差等统计数值。 样本数据分布区间、标准差等都是描述样本数据范围及波动大小的统计量,统计标准差需要得到样本均值,计算较为繁琐。这些都是描述样本数据的常用变量,使用Excel 数据分析中的“描述统计”即可一次完成。[具体方法] 排位与百分比排位 某班级期中考试进行后,按照要求仅公布成绩,但学生及家长要求知道排名。故欲公布成绩排名,学生可以通过成绩查询到自己的排名,并同时得到该成绩位于班级百分比排名(即该同学是排名位于前“X%”的学生)。 排序操作是Excel的基本操作, Excel“数据分析”中的“排位与百分比排位”可以使这个工作简化,直接输出报表。[具体方法]

excel软件中统计图表的制作

excel软件中统计图表的制作 表格数据所表达的信息常常显得枯燥乏味,不易理解,如果制成图表,那么能一目了然。例如,图1所示 下面以图1中的数据创建图表为例,说明Excel2003创建和编辑图表的方法。 1.创建图表 第一步,选定所需的数据后,单击“插入”·“图表”。 提示:图1选定的是,B2-F2和B5-F5两个不相邻的单元格区域。选定方法是,先选定其中的一个区域〔如,B5-F5〕后,按Ctrl键,再选定另一个区域〔如,B2-F2〕。 第二步,在“图表向导-4步骤之1-图表类型”对话框〔图2〕上,“标准类型”框中,选定所需类型〔如饼图〕后,再选定“子图表类型”,然后单击“下一步”。 图1

图2 第三步,在“图表向导-4步骤之1-图表源数据”对话框〔图3〕上,如果需要更改源数据〔区域〕,那么单击“数据区域”框右端的“压缩对话框”按钮,临时移除对话框,以便于在工作表中通过选择单元格来输入区域。完成后,可再次单击该按钮显示完整对话框。最后单击“下一步”。 图3

图4 第四步,在“图表向导-4步骤之1-附表选项”对话框〔图4〕上,“标题”选项卡的“图表标题”框中键入图表标题;“图例”选项卡上,“位置”单项选择按钮组中,选中“底部”,将图例放置在底部;“数据标志”选项卡〔图5〕上,选中“类别名称”复选框,然后,单击“下一步”。 图5 图6 第五步,在“图表向导-4步骤之1-图表位置”对话框〔图6〕上,选择将图表“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原工作表,或“作为新工作表插入”〔插入到一张新建的工作表中〕,单击“下一步”。 至此图表创建工作全部完成。 2.编辑图表 2.1更改图表类型 图表的类型有:柱形图〔默认〕、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14种。 选择〔改变〕图表类型方法:在图表区域内单击鼠标右键,再单击快捷菜单

excel工作表数据汇总

Excel工作表数据汇总 一、复制一张工作表并清空数据,作为汇总统计表,在要统计的第一个单元格内输入: =SUM('路径1[工作簿名1]工作表名1'!单元格名1+'路径1[工作簿名1]工作表名1'!单元格名1+……) 有多少张表,就得输入多少个'路径[工作簿名]工作表名'!单元格名。第一个单元格输好后,其它单元格用填充柄拉一下就可。 二、将所有要统计的工作表都使用“编辑”中的“移动或复制工作表”的命令复制到一个工作簿中,复制一张工作表并清空数据,作为汇总统计表,选中汇总统计表中要汇总的第一个单元格并点一下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图标,选择要统计的第一张工作表,按住Shift键选择最后一张工作表,然后选择要统计的最后一张工作表中的第一个单元格并回车,怎么样,一个单元格的汇总数据出来了吧,其它单元格用填充柄拉一下就可。 三、把所有要统计的工作簿都打开,如果你用WINXP的话,最好右键点一下最下面的任务栏,在属性中选择“分组相似任务栏按钮”,以免工作簿太多找不到。复制一张工作表并清空数据,作为汇总统计表,选中汇总统计表中要统计的区块,在数据菜单中选择“合并计算”,点引用位置右边的那个小方框图标,选择表一的数据区域,点添加,然后再点应用位置右边的那个小方框图标,选择表二的数据区域,点添加,重复以上过程,最后点确定即可统计出结果。引用位置添加时

可用快捷键ALT+A来加快添加速度,如果选中“创建连至源数据的链接”则源数据更新,汇总数据也更新。 四、在网上搜寻EXCEL文件累加器或Excel报表汇总助手等小工具,利用它进行汇总。 比较一下: 第一种方法适合输入速度较快的人,优点是不打开所有工作表也能汇总,缺点是容易输错,且烦琐; 第二种方法适合于在同一工作簿的多工作表统计,如不在同一工作表内,需要复制到同一工作簿中,复制的过程比较麻烦; 第三种方法比较方便,汇总的速度也比较快,要鼠标就能完成,除进行相同格式的工作表汇总外,还可以通过分类来合并计算数据(方法和通过位置来合并计算数据类似,但要连分类一起选择并标志分类标签位置),推荐这一方法,缺点是所有工作簿都要打开,当工作簿有几百张时容易影响速度; 第四种方法优点是速度快且不用打开所有的工作表,不过要借用工具,很多工具都要注册才能使用,而且要先制作一个统计模板,适合工作表数量特别多时的统计。

用EXCEL制作数据统计图

100班身高人数分布图 5 1015 2025 30 120~129130~139140~149150~159160~169 厘米 个 用EXCEL 制作数据统计图 一、 教学目标: ①学生会用计算机作数据统计图,认识计算机的魅力 ②训练计算机使用能力,培养观察、探索能力 二、 教学重点:会用计算机作数据统计图 教学难点:柱形图以外几种统计图的探索 三、 教学准备:两人一组,地点:电脑教室 四、 教学过程: 1、复习演示:利用一组身高数据的分组作柱形图:打开EXCEL →文件→新 建→在A 列依次输入120~129、130~139、140~149、150~159、160~169,在B 列依次输入2、9、26、11、2→选中两列数据→插入→图表→标准类型→柱形图→第一个示例→下一步→下一步→输入图表标题,X 轴单位类填入“厘米”,Y 轴单位类填入“个” →网格线→在主、次网格线前打勾→数据标志→在显示值前打上勾→下一步→在作为其中对象插入前打勾→完成。 2、任务:①各组都制作出柱形图②第一组作条行图、第二组作折线图、第 三组作扇形图。(教师作好指导) 3、组间交流:①看其它组作的有什么缺点,如何改善②看其它组作的有什 么好的创新的地方③作一个其它组的图形,看能比他们的好吗? 4、教师收集学生表现作出点评展示作品:①过程类似,指出步骤细节有变 化的地方②同学们作品的优缺点③选择各组优秀作介绍大家欣赏 5、学生自由应用:同学们在做做刚才没有做过的作品 6、教师收集学生创新性的表现并褒奖(课后打印、展示) 五、 小结:这节课我们用计算机完成了数据统计图,它做的又快又好,希望 大家重试它的应用。作品还不尽人意的请存在你的文件夹中,方便的时候你再完善。 六、 课后任务:利用这组数据手功完成扇形图。 七、 图例:

初中信息技术《Excel中统计图表的制作》教案1

初中信息技术《Excel中统计图表的制作》 教案1 授课时间:总第18课时 课题:第九课Excel中统计图表的制作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图表的组成创建图表 教学目标:一.知道图表的组成二.掌握创建图表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创建图表 教法、学法讲练结合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怎样设置数据筛选?2.怎样恢复筛选?3.怎样撤消筛选?撤消与恢复筛选有何不同? 二.激趣: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的处理,但是这些数据列表并不能明显地表示出各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变化的趋势.看下图:通过颜色,图形对象的结合把表格中大量数据之间的各种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得这些数据更有说服力.其实Excel也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图表功能. 三.1.[板书]图表的组成以上一课上网统计表中的数据为例,二维“每周上网时间统计”表中包括下列要素:y轴标题y轴X轴X轴标题数据序列图标标题图例 [板书]创建图表★建立工作表中的内嵌图表★选取在

图表中需要用到的数据.★用鼠标单击“图表向导”按钮.★按照“图表向导”的指导,完成图表.★在“图标类型”中选择所需的图表类型,如“柱形图”,然后在“子图表类型”中选择种,然后单击“下一步”.★在“数据区”标签项下的“数据区域”中显示出已经选定的数据范围.可以重新圈定所需范围.★系列可以产生在行或列,在这里我们选择行,单击“下一步”按钮.★在“标题”签项下输入各类标题,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生成的图表的存放位置.★如果你要将图表与数据分别放在不同的工作表中,就要选择“新工作表”.在这里我们选择“嵌入工作表”,单击“完成”按钮. 四.小结:创建图表,使数据关系更明确. 学生练习: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Excel电子表格程序,打开“信息小组上网时间统计表”文件选取单元格c4:j9将所选数据区域变成一种嵌入在工作表中柱形图.四.保存退出关机 教学后记:要引导学生看懂图表,知其表达含义!

用Excel制作统计图表

《用Excel制作统计图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常见的3种图表类型的作用及特点; 2.掌握在Excel中运用“图表向导”制作图表的方法; 3.理解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与图表之间的关系; 4.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在柱形图、饼图、折线图中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5.学会根据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表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与创新的勇气;逐渐形成在社会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活动态度。2.通过对“世界能源”问题的探讨,各小组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信息收集、数据处理、汇报发言等活动,激发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关爱大自然的热情,逐渐形成“节约能源,保护大自然从我做起”这一主题的价值取向。 二、教学重点 1.利用Excel图表向导建立图表; 2.能根据数据表的特点及问题的重点来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三、教学难点 1.图表类型的选择; 2.根据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合理表述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计划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 一、新课导入 根据信息制作表格 电子表格优越性同学们肯定都清楚最近的钓鱼岛事件,为什么其他国家想要占领钓鱼岛?除了扩张领土,钓鱼岛本身有什么吸引力? 钓鱼岛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其中包含大家熟悉的石油,石油对于国家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石油等等的能源来进行探索。 (“导入.pps”文件展示,内容为:一段复杂的文字──根据文字生成的表格──表格形成的统计图表) 同学们,看看这段话,谁能迅速地用一句话总结出这段话的内容?同学们能够将这段文字的数据制成表格吗? 老师已经为大家制好了这个表格,对比刚才的文字,谁能总结一下表格的优越性在哪里?通过表格,我们要通过数字的对比来进行分析,那么Excel有没有更直观的方式展示数据之间的数量差异呢?(展示统计图表)这样是否更直观地让我们看到世界石油储量排名情况?相比于一个个表格,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表是不是像一幅图画? 请同学们来分析,通过这个图表,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黄色色块代表什么? 柱形高低代表什么? 完整表述黄色色块的含义。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插入这样一张图表。 回答:

Excel统计数据表格中指定内容出现次数

Excel统计指定内容出现次数 excel中数据较多且某一数据重复出现的情况下,需要统计它出现的次数,可以用到countif函数直接求解,本文就通过该函数来统计某一出现次数。 方法/步骤 1.语法: countif(range,criteria) 其中range 表示要计算非空单元格数目的区域 其中criteria 表示以数字、表达式或文本形式定义的条件 2.以这个例子说明怎么统计其中“赵四”出现的次数。 3.在E2单元格中输入=COUNTIF(A2:A14,"赵四"),其中A2:A14表示统计的区域,后面赵四需要带 引号,表示要统计的条件。 4.回车以后得到结果是3,与前面区域中的数量是一致的。

注意事项:countif函数中"赵四"引号是半角状态下,否则函数错误。 2. =COUNTIF(B:B,C1) 假设查找A列不同数据 1、按A列进行复制,字体统一,排序 2、将B1复制到C1,C2=IF(B2=B1,"",B2),复制下拉,可列出B列中所有不同的数据 3、把C列的数据通过选择性粘贴,把公式转为数据 4、按C列进行排序,罗列出所有不同的数据。 5、再通过CountIf()函数,如: D1=Countif(B1:B100,"="&C1)求B1:B100中出现"C1"单元格所含数据的个数, 再将D1的公式复制下拉。 (如果要使统计数据区复制时不变可表为:B$1:B$100) 6.按出现次数排序,下边“3.排序”所述(第一行不能放待排序内容) 3.排序 2、填入数据 为了好演示,这里小编填入4行数据,标题和记录,如下图所示。

3、选择一行数据 先选排序数据,排序的时候必须要指定排序的单元格了。如下图所示,选定所有数据。 4、打开排序对话框 点击菜单栏的“数据”,选择排序子菜单,如下图所示。 5、选择排序方式 在打开的排序对话框中,选择排序方式。例如我选择按照语文降序,数学降序,如下图所示。 主要关键字是语文,次要关键字是数学,都是降序! 6、排序结果 排序结果如下,王五语文最高,所有排到第一了。张三虽然数学最高,但是数学是第二排序关键字,因他语文最低,所以排第三了。如下图所示。

Excel表格不同类型数据的计算

Excel表格不同类型数据的计算方法 在许多具有数值计算的表格中,计算合计项容易实现;但要分类计算统计,即求得分类相同项的小计就比较麻烦;如下表中,如果想统计分项各种车型的数量(费用)、各公司的费用使用手工排序方法可以计算,如果表格有上成百上千项工作量就非常大。下面介绍一种通过表格公式可以轻松实现分项统计的方法。 一、排序,按我们需要统计的项进行;如果需要统计不同车型数据,用鼠标将表格全选,点击菜单“数据”-“排序”,排序选择“车型”或“C列”,默认升序。相同车型即排列在一起。

二、在表格右侧增加两列,车型和数量,在其下单元格输入公式。 1、车型列用来判断有什么车型,每种车型只显示一次;判断下一个车型是否变化,不变显示值为空字符(无显示);值不同(有变化)则显示本行对应C列车型。I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IF(C3<>C4,C3,""),并下拉公式至表格最后一行,见下表: 2、数量列用来计算每一种车型的数量,并且显示在车型单元格的对应行中,每种车型也只显示一次,并且在没有车型显示的单元格中显示为空字符; 在J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IF(I3<>"",SUM(INDIRECT("E"&ROW()):INDIRECT("E"&(ROW()+1-COUN

TIF(C$3:C3,C3)))),"")并下拉至表格底部行;公式解释:首先判断左单元格I列车型是否为空字符值,如果是,不显示任何值,否则计算这种车型E列数量的和值(公式中sum()项);公式中: INDIRECT("E"&ROW()):INDIRECT("E"&(ROW()+1-COUNTIF(C$3:C3,C3)) ))相当于“Em:En”—单元格区域,同一车型的数量值(E列)的单元格区域。 函数解释:INDIRECT()为单元格引用函数,对于一些变化的单元格(非固定值,可以使用计算得到);INDIRECT("E"&ROW())表示公式所在行的E列对应单元格。COUNTIF(C$3:C3,C3)))),"")函数用来计算单元格区域中包含某个值的个数,本式中表示计算从C3到本行C 列单元格区域中包含本行C列单元格(车型)的单元格数量。IF(x,y,n)函数为条件判断函数,x项为条件,为真(条件成立)时值为y,为假(条件不成立)时值为n。 3、将I列车型和J列数量下的所有单元格复制,使用选择粘贴数值的方法,粘在新表或原来表格的下方,选择刚粘贴的所有数据行,按车型列、降序排序,车型和数量则排列在一起,见下图:

Excel 统计函数一览表

1Excel 统计函数一览表 函数名称函数功能 AVEDEV 返回一组数据与其均值的绝对偏差的平均值,用于评测这组数据的离散度。 AVERAGE 返回指定序列算术平均值。 AVERAGEA 计算参数清单中数值的算数平均值。不仅数字,而且文本和逻辑值(如TRUE 和FALSE)也将计算在内。 BETADIST 返回Beta 分布累积函数的函数值。Beta 分布累积函数通常用于研究样本集合中某些事物的发生和变化情况。 BETAINV 返回beta 分布累积函数的逆函数值。即,如果probability = BETADIST(x,...) ,则BETAINV(probability,...) = x。beta 分布累积函数可用于项目设计,在给定期望的完成时间和变化参数后,模拟可能的完成时间。 BINOMDIST 返回一元二项式分布的概率值。函数BINOMDIST 适用于固定次数的独立实验,实验的结果只包含成功或失败二种情况,且成功的概率在实验期间固定不变。 例如,函数BINOMDIST 可以计算三个婴儿中两个是男孩的概率CHIDIST 返回X2 分布的单尾概率。X2 分布与X2 检验相关。使用X2 检验可以比较观察值和期望值。例如,某项遗传学实验假设下一代植物将呈现出某一组颜色。使用此函数比较观测结果和期望值,可以确定初始假设是否有效。

CHIINV 返回X2 分布单尾概率的逆函数。如果probability =CHIDIST(x,?),则CHIINV(probability,?)= x。使用此函数比较观测结果和期望值,可以确定初始假设是否有效。 CHITEST 返回独立性检验值。函数CHITEST 返回X2 分布的统计值及相应的自由度。可以使用X2 检验确定假设值是否被实验所证实。CONFIDENCE 返回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是样本平均值任意一侧的区域。例如,如果通过邮购的方式订购产品,依照给定的置信度,可以确定最早及最晚到货的时间。 CORREL 返回单元格区域array1 和array2 之间的相关系数。使用相关系数可以确定两种属性之间的关系。例如,可以检测某地的平均温度和空调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 COUNT 返回参数的个数。利用函数COUNT 可以计算数组或单元格区域中数字项的个数。 COUNTA 回参数组中非空值的数目。利用函数COUNTA 可以计算数组或单元格区域中数据项的个数。 COVAR 返回协方差,即每对数据点的偏差乘积的平均数,利用协方差可以决定两个数据集之间的关系。例如,可利用它来检验教育程度与收入档次之间的关系。 CRITBINOM 返回使累积二项式分布大于等于临界值的最小值。此函数可以用于质量检验。例如,使用函数CRITBINOM来决定最多允许出现多少个有缺陷的部件,才可以保证当整个产品在离开装配线时检验合格。DEVSQ 返回数据点与各自样本均值偏差的平方和。

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与数据统计分析

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 Excel与数据统计分析 一、实验说明 (一中文Excel 简介 Microsoft Excel 是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Windows 环境下的电子表格系统,它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办公室表格处理软件之一。自Excel 诞生以来 Excel 历经了Excel5.0、Excel95、Excel97 和Excel2000 等不同版本。随着版本的不断提高,Excel 软件的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操作的简易性逐渐走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整个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它甚至可以在某些方面判断用户的下一步操作,使用户操作大为简化。Excel 具有强有力的数据库管理功能、丰富的宏命令和函数、强有力的决策支持工具、图表绘制功能、宏语言功能、样式功能、对象连接和嵌入功能、连接和合并功能,并且操作简捷,这些特性,已使Excel 成为现代办公软件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大家对Excel的常用办公功能都比较熟悉,本实验重点介绍Excel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重点介绍Excel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包括Excel在描述统计中的应用以及Excel在推断统计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运用Excel 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并能够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 二、实验 实验一 Excel 在描述统计中的应用 实验目的及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运用Excel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绘制各种图表和运用数据透视表工具的技术。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描述统计分析 例1-1:表1-1是1978-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试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时间序列的基本统计量。 表1-1 1978-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用Excel制作统计图表教学设计

用Excel制作统计图表 川教版11、12课 一、教学理念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表格数据图表化的技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本节课川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11、12课,上课时近母亲节,因此采用感恩母亲这一主题贯串整个教学中. 根据本课的特点,主要以任务探究学习的方式贯穿整节课。通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生的协作能力。通过评价环节中学生的之间的互评、点评将本节推向高潮,达到突出重点,攻破难点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对于数据的统计分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学生的学习热情高,部分学生的探究能力很强,鉴于此本节课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三、教材分析 (一)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是川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11课制作柱形统计图和12课制作饼形统计图的内容,节内容主要是在利用图表分析数据过程中,遵循“简单、直观、清晰、明了”的基本原则,把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图表,并通过图表数据的转换及选择图表类型等操作,确定合适的图表类型,从而实现利用图表加工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作用。从本节内容来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向导制作图表的基本方法;知道几种常用图表的特点;学会利用图表进行简单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不连续数据区域的选择、图表的修饰、图表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应用。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常见的3种图表类型的作用及特点; 2.掌握在Excel中运用“图表向导”制作图表的方法; 3.理解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与图表之间的关系; 4.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在柱形图、饼图、折线图中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5.学会根据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表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并勇于创新;逐渐形成在社会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活动态度。

EXCEL制作常用统计图方法

Excel 制作常用统计图 Excel 有较强的作图功能,可根据需要选择各类型的图形。Excel 提供的统计图:包括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面积图、环形图、雷达图、曲面图、气泡图、股价图、圆柱图、圆锥图等,各种图的作法大同小异。 通过具体实例的演示,帮助大家掌握用Excel 绘制常用统计图的方法,如使用“图表”工具,绘制饼图、折线图。 (一)饼图的绘制 饼图也称圆形图,是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饼图主要用于表示总体中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即总体内部结构,对于研究结构性问题十分有用。 [资料]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6年6月底的统计,我国目前网民的年龄分布如下表(表2-1),根据资料利用Excel 绘制饼图。 表2-1 我国目前网民的年龄分布表 图2-1 [步骤]先把数据输入到工作表中,如图2-1所示,可按下面的步骤操作。 第1步:选择“插入”下拉菜单,选择“图表”。 第2步:在图表类型中选择“饼图”,然后在子图表类型中选择一种类型,这里我们选用系统默认的方式。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源数据”对话框。如图2-2 。 图2-2图2-3 第3步:在图表源数据对话框中填入数据所在区域,单击下一步,在图表选项中,对“标题”、“图例”和“数据标志”适当处理。如果要对图形修改,可用鼠标双击图表,然后用鼠标双击需要修改的部分,并进行修改。 结果:即可得如图2-3所示的饼图。 年龄(岁) 比重(%) 18以下18~2425~3031~3536~4041~5051~6060以上 14.90 38.9018.4010.107.507.002.400.80

excel 表格数据操作题

excel 表格数据操作题 一、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Excel1.XLS文件(内容如下),操作要求如下: (1)将Sheet1工作表的A1:F1单元格合并为一个单元格,水平对齐方式设置为居中;计算总计行的内容和季度平均值列的内容,季度平均值单元格格式的数字分类为数值(小数位数为2),将工作表重命名为"销售数量情况表"。 (2)选取"销售数量情况表"的A2:E5单元格区域内容,建立"数据点折线图",X 轴为季度名称,系列产生在"行",标题为"销售数量情况图",网格线为X轴和Y轴显示主要网格线,图例位置靠上,将图插入到工作表的A8:F20单元格区域内。 二、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EXCEL2.XLS文件(内容如下),操作要求如下: (1)将Sheet1工作表的A1:F1单元格合并为一个单元格,内容水平居中;计算"总积分"列的内容(金牌获10分,银牌获7分,铜牌获3分),按递减次序计算各队的积分排名(利用RANK函数);按主要关键字"金牌"递减次序,次要关键字"银牌"递减次序,第三关键字"铜牌"递减次序进行排序;将工作表重命名为"成绩统计表",保存EXCEL2.XLS文件。 (2)选取"成绩统计表"的A2:D10数据区域,建立"簇状柱形图",系列产生在"列",图表标题为"成绩统计图",设置图表数据系列格式金牌图案内部为金色,银牌图案内部为淡蓝色,铜牌图案内部为绿色,图例位置置底部,将图插入到表的 A12:G26单元格区域内,保存EXCEL2.XLS文件。 三、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EXCEL3.XLS文件(内容如下),操作要求如下: (1)将Sheet1工作表的A1?E1单元格合并为一个单元格,内容水平居中;计算职称占总人数比例(数值型,保留小数点后2位)和博士学位占各职称比例(百分比型,保留小数点后两位);选取A2?B6、D2?D6单元格区域数据建立"柱形圆柱图",图标题为"师资情况统计图",图例靠上,设置图表背景墙图案区域颜色为白色,将

EXCEL统计图表的制作(教案)

《EXCEL统计图表的制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EXCEL图表的作用。 ②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2、过程与方法: ①熟练掌握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的操作。 ②理解并掌握图表(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类型的选择。 ③理解并掌握图表源数据的选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等良好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的操作。 ②图表类型的选择(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③图表源数据的选择 2、教学难点:统计图表制作的步骤,美化图表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网络一套,PPT课件制作,学生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调查的手法建立一组数据:某班学生使用电脑情况统计表 二、新课: 1、比一比:通过《长江之最》例子,说出统计图表较数据表格有哪些优点?(2分钟) 图形表表述往往比数据更为直观、生动且易于理解。 2、任务一:学习运用图表向导创建折线图(同学们一起在电脑上动手来操作)(6分钟) ①在excel中建立数据表(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 ②选中12个月的降水量的数据。(方法:按住左键不放,从左至右把十二个月的数据选中) ③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图表向导”按钮,弹出图片向导步骤之一。 ④单击下一步之后进入“图表向导”步骤之二——图表源数据。 ⑤单击下一步进入“图表向导”步骤之三——图表选项。在标题中分别输入: 图表标题:(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X轴(月份)、Y轴(降水量)。 ⑥最后进入“图表向导”之四——图表位置。在这里我们就选择“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单击完成! 3、任务三:修改图表类型(4分钟) ①用鼠标右键单击要更改类型的图表 ②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图表类型”命令 ③在弹出的“图表类型”对话框中选择“柱形图” ④单击“确定”按钮,线形图就改为柱形图了 4、任务二:美化统计图表(6分钟) ①如果我们觉得那一部分不好看,可以用鼠标左键双击这个部分,然后进行修改。 ②调整大小,可以根据Word中调整图片大小与位置的方法,调整图标的大小和位置。 三、课堂练习(10分钟) 1、某地一天气温变化(作业要求:用折线图来做) 2、地球陆地面积分布统计(作业要求:用饼图来做) 3、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用柱形图来做) 学生做完之后,老师做点评。(5分钟) 四、课堂小结(2分钟) 通过学习统计图表的制作,同学们完成了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进步。同学们的自主能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挥。 - 1 -

如何用Excel电子表格统计学生成绩

如何用Excel电子表格统计学生成绩 【摘要】使用Excel电子表格统计学生成绩不但方便而且快捷,利用它能自动完成成绩各项统计工作如计算总分、排名次、统计各分数段学生人数和所占比例、最高分、最低分等,还能把分数转换成等级分。用Excel电子表格统计学生成绩,将会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关键词】Excel;电子表格;统计;成绩;名次 统计学生成绩是教导主任和教师每学期都必须做的常规工作。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在成绩表上填写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然后用计算器按百分比计算每个学生的总评成绩,计算科目总分和平均分,有的还需要列出名次,不但量大,而且容易出错,反复验算是常事。如果用电脑完成,则方便快捷准确得多,而且无需“重算一遍”。Excel是美国微软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子表格软件,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现代办公软件之一,本文举例使用的版本是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1 如何制作成绩统计表 [1.1] 输入列标题 开机启动Windows后进入Excel电子表格窗口,在顶端行依次输入表格的列标题:考号、、语文、数学、英语、总分、平均分、名次等。

[1.2] 输入原始数据 考号、、语文、数学、英语的内容属于原始数据,也要依次输入。考号的输入可采用“自动填充”方法。先在1、2单元格输入预先设计好的考号后,再选取1、2号单元格后鼠标移动至选定区域的右下角,当出现“+”后往下拖动,所有的考号会自动出现。(如图1) 图1 [1.3] 数据居中对齐 拖动鼠标选定制表区,单击“格式”,再单击“单元格”,再单击“对齐”,水平和垂直对齐均选“居中”,然后单击“确定”。 [1.4] 加表格框线 选取需加边框的单元格,单击菜单栏中的“格式”,选择“单元格”,在对话框中选择“边框线”标签,从边框线型栏内,选择较粗的线形加入到“外框”标志栏内,选择较细的线型分别加入到上、下、左、右栏内,按下“确定”。(如图2) 第二种方法是选择表格后,单击工具栏上“边框”按钮在弹出的选项中选择“所有框线”则可(如图2)。至此,除需计算部分外全部输入完成。

Excel制作常用统计图方法

Excel制作常用统计图 Excel有较强的作图功能,可根据需要选择各类型的图形。Excel提供的统计图:包括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面积图、环形图、雷达图、曲面图、气泡图、股价图、圆柱图、圆锥图等,各种图的作法大同小异。 通过具体实例的演示,帮助大家掌握用Excel绘制常用统计图的方法,如使用“图表”工具,绘制饼图、折线图。 (一)饼图的绘制 饼图也称圆形图,是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饼图主要用于表示总体中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即总体内部结构,对于研究结构性问题十分有用。 [资料]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6年6月底的统计,我国目前网民的年龄分布如下表(表2-1),根据资料利用Excel绘制饼图。 表2-1 我国目前网民的年龄分布表 图2-1 [步骤]先把数据输入到工作表中,如图2-1所示,可按下面的步骤操作。 第1步:选择“插入”下拉菜单,选择“图表”。 第2步:在图表类型中选择“饼图”,然后在子图表类型中选择一种类型,这里我们选用系统默认的 方式。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源数据”对话框。如图2-2。 图2-2 图2-3 第3步:在图表源数据对话框中填入数据所在区域,单击下一步,在图表选项中,对“标题”、“图例” 和“数据标志”适当处理。如果要对图形修改,可用鼠标双击图表,然后用鼠标双击需要修改的部分,并进行修改。 结果:即可得如图2-3所示的饼图。

(二)折线图的绘制 折线图主要用于比较几类数据变动的方向和趋势,表现数据在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不同趋势。 [资料]根据我国2001-2005年外贸货物进出口总额资料(如表2-2),绘制折线图,描述我国近年来货物进出口额的变化趋势。 表2-2 我国2001-2005年外贸货物进出口总额(单位:亿元) [步骤] 第1步:资料输入工作表后,选择“插入”下拉菜单,再选择“图表”。 第2步:在图表类型中选择“折 线图”,然后在子图表类型中选择一 种类型,这里我们选用如图2-4的 方式。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源 数据”对话框。 图2-4 第3步:在源数据对话框中,“数据区域” 中输入相关资料(可用用鼠标点击并框定数 据区域)。再在“系列”的“分类(x)轴标 志”区域输入年份区域,如图2-5。 第4步:资料输入后的下一步,进入“图 表选项”。分别对“标题”、“坐标轴”、“网格 线”、“图例”、“数据标志”和“数据表”等 选项进行设置,当然设置各选项时根据需要 进行取舍。最后点“完成”,就在工作表中得到折线图。 图2-5 [结果]经过上述各步骤,在工作表中得到折线图,如图2-6所示。

利用Excel进行统计数据的整理

第二章利用Excel进行统计数据的整理本章主要讲解如何利用Excel进行统计整理。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如下内容:利用Excel进行数据排序与筛选、统计分组统计数据的透视分析、图表的绘制等。 第一节利用Excel进行排序与分组 一、利用Excel进行统计数据的排序与筛选 ㈠利用Excel进行统计数据的排序 利用Excel进行数据的排序是以数据清单中一个或几个字段为关键字,对整个数据清单的行或列重新进行排列。排序时,Excel将利用指定的排序顺序重新排列行、列或各单元格。对于数字型字段,排序按数值的大小进行;对于字符型字段,排序按AS CⅡ码大小进行;中文字段按拼音或笔画进行。通过排序,可以清楚地反映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使数据的规则性更加简洁地表现出来。 【例2.1】某大学二年级某班一个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表2-1所示,请按某一课程成绩排序。 表2-1 某毕业班学生毕业就业情况表单位:分 对某一课程成绩排序(按单字段排序),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表2-1中的数据复制到Excel工作表中,然后直接点击工具栏上的升序排序按钮“”或降

序排序按钮“”即可。比如对英语成绩排序,只要单击该字段下任一单元格,或单击该字段的列标,再单击升序排序按钮或降序排序按钮,就可完成英语课程成绩字段的升序排序或降序排序。 图2-1 选择列标时“排序警告”对话框 需要说明的是:当单击的是字段下某一单元格时,直接点击工具栏上的升序排序按钮或降序排序按钮即可完成排序工作;而当单击的是该字段的列标时,点击工具栏上的升序排序按钮或降序排序按钮后会跳出一个“排序警告”对话框(见图2-1),不用理会,直接单击排序按钮,也可完成排列工作(见图2-2)。这种排序方法简便快捷。 图2-2 对英语成绩按升序排序的结果 对该组学生课程成绩排序也可按多字段方式排序,其操作步骤如下: ⑴单击英语字段下任一单元格。

Excel统计分析练习试题

《统计分析在Excel中的实现》练习题 一.填空题: 1.Excel中提供了常用的内置函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在Excel中制作问卷,可使用________令用户选择的结果自动填入指定位置的单元格。 3.饼图可以展示________个数据序列。 4._________可以用于表明针对某个社会现象的观测值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概括总体的数量特征。 5.抽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6.根据显著性水平得到相应的检验统计量的数值称为_________。 7.用来衡量因素在不同水平下不同样本之间的误差叫做_________。8回归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预测与估计。 9.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的相继观测值排列而成的序列称为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以下关于Excel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Excel不仅可以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还可以用于复杂的数学模型的分析 B.存放在记事本中的数据,无论是否有结构,可以一次性导入为

Excel数据表 C.Excel可以通过手动、公式生成和复制生成的方式输入数据 D.Excel绘图功能可以根据选定的统计数据绘制统计图 2.为了调查某学校学生的上网时间,从一年级中抽取80名学生调查,从二年级学生中抽取50名学生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3.以下关于Excel制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Excel中可以制作曲面图、面积图、气泡图等多种类型图表 B.制作图表时,往往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调整,以符合Excel制图对数据摆放的要求 C.股价图只可以用于金融股市数据的显示,无法显示其他类型数据 D.以上都正确 4.反映数据分布离中趋势最主要的指标值是()。 A.全距 B.方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5.估计量是指()。 A.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名称

Excel表格关联数据的统计

Excel表格关联数据的统计 在许多具有数值计算的表格中,计算合计项容易实现;但要分类计算统计,即求得分类相同项的小计就比较麻烦;如下表中,如果想统计分项各种车型的数量(费用)、各公司的费用使用手工排序方法可以计算,如果表格有上成百上千项工作量就非常大。下面介绍一种通过表格公式可以轻松实现分项统计的方法。 一、排序,按我们需要统计的项进行;如果需要统计不同车型数据,用鼠标将表格全选,点击菜单“数据”-“排序”,排序选择“车型”或“C列”,默认升序。相同车型即排列在一起。

二、在表格右侧增加两列,车型和数量,在其下单元格输入公式。 1、车型列用来判断有什么车型,每种车型只显示一次;判断下一个车型是否变化,不变显示值为空字符(无显示);值不同(有变化)则显示本行对应C列车型。I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IF(C3<>C4,C3,""),并下拉公式至表格最后一行,见下表: 2、数量列用来计算每一种车型的数量,并且显示在车型单元格的对应行中,每种车型也只显示一次,并且在没有车型显示的单元格中显示为空字符; 在J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IF(I3<>"",SUM(INDIRECT("E"&ROW()):INDIRECT("E"&(ROW()+1-COUN

TIF(C$3:C3,C3)))),"")并下拉至表格底部行;公式解释:首先判断左单元格I列车型是否为空字符值,如果是,不显示任何值,否则计算这种车型E列数量的和值(公式中sum()项);公式中: INDIRECT("E"&ROW()):INDIRECT("E"&(ROW()+1-COUNTIF(C$3:C3,C3)) ))相当于“Em:En”—单元格区域,同一车型的数量值(E列)的单元格区域。 函数解释:INDIRECT()为单元格引用函数,对于一些变化的单元格(非固定值,可以使用计算得到);INDIRECT("E"&ROW())表示公式所在行的E列对应单元格。COUNTIF(C$3:C3,C3)))),"")函数用来计算单元格区域中包含某个值的个数,本式中表示计算从C3到本行C 列单元格区域中包含本行C列单元格(车型)的单元格数量。IF(x,y,n)函数为条件判断函数,x项为条件,为真(条件成立)时值为y,为假(条件不成立)时值为n。 3、将I列车型和J列数量下的所有单元格复制,使用选择粘贴数值的方法,粘在新表或原来表格的下方,选择刚粘贴的所有数据行,按车型列、降序排序,车型和数量则排列在一起,见下图:

excel表格数据统计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excel表格数据统计 篇一:excel表格自动计算技巧 excel表格自动计算技巧 一、显示单元格例有计算式的结果的设置方法 首先:插入-名称-定义在弹出的对话框“当前工作薄的名称”中输入:x或“结果”的自定义名称,再在“引用位置”处粘贴= eValuate(substitute(substitute(substitute(substitut e(计算!$c$1,"[","("),"]",")"),"×","*"),"÷","/")) 公式(注意要有“=”号。再对公式中“计算!$c$1”选择上,然后再到需要做公式的单元格中点击即可。如要相对引用,则要删除$字符。已经ok,你在c1输入表达式比如15+5×3,在d1中输入=x看看(应该是30)。 二、如何在excel中输入计算式后另一单元显示计算结果菜单--插入--名称--定义:输入aa(任意取名),在下面输入公式:=eValuate($a$1) 然后在b1单元格输入公式:=aa 但本式不能识别如:[、×、÷等符号进行计算,使用

第一种较好。 三、如何在excel中编写自定义函数,象在表格中调用sum()一样?第一种情况: 单元格a1=2;单元格b1=2;单元格c1=2 单元格d1=(a1+b1)×c1显示结果为8; 那么如何才能在单元格e1中显示(2+2)×2的计算表达式,并且建立关联,当单元格d1变成=(a1+ba)^c1计算式后,显示结果为16;那么e1也就自动显示为(2+2)^2的计算表 达式,也就是说随着单元格d1的计算公式变化,单元格e1 显示的计算表达式也随之变化。 第二种情况: 是当计算的单元格任意变化时,怎么办?比如说计算式 e1=a1+b1+c1+d1,也有d2=a2+b2+c2,还有 F3=a1+b1+c1+d1+e1时。如何将计算式变为计算表达式。即 计算式可以在任意一个单元格,计算公式所引用数据的单元格可以任意变化,需要显示计算表达式的单元格也是任意的。针对第一种问题,分两步做: 1,自定义一个函数 publicFunctionk(xasRange) k=Right(x.Formula,len(x.Formula)-1) endFunction 自定义函数操作过程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