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法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商法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商法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商法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商法—又称商事法,是指以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商事关系—大体上说,就是一定社会中通过市场经营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3、商人—就是以自己名义实施商行为并以此为常业的人。

4、商行为—概括地说,就是适用商事法律规范的营利行为。广义商行为包括了市场交易中的各种法律行为,如买卖、租赁、借贷、担保、运送、仓储、证券、票据、保险等等。

5、形式的商法—是指以法典编纂的商法。最典型的就是独立于民法典之外的商法典。

6、实质的商法:是指一切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

7、绝对商行为—就是依行为性质,无论什么人实施都构成商行为的行为。

8、营业商行为—就是以营利为目的并具有营业性质的行为。

9、营业—就是以有组织的财产为基础,持续进行某种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

10、附属商行为—是指为了从事某种营业而附带进行的行为。

11商法:形式的商法指以法典编纂的商法;实质的商法泛指一切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

12、公示原则—在涉及公众或多数当事人的场合,商法实行公示原则,要求将有关事实公诸于世。

13、外观法则—对于商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各国商法大都采用客观主义的认定方法,即有关行为的内容及含义的解释,以表示行为的客观表象为准,即使这种解释不利于表意人也不得推翻。

14、1807年法国商法典—1807年,在拿破仑的主持下,在路易十四时期两个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了<<法国商法典>>。该法典共四编。第一编通则,包括商人、商业帐簿、公司、商业交易所及票据经纪人、行纪、买卖、汇票、本票及时效九章,第二编海商,第三编破产,第四编商事法院。法国商法实行客观主义,将商法由商人阶级的法转变为商事交易的法,并对股份公司作了最早的一般规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法国商法典>>在当时成为欧洲各国商事立法的范本,堪称近代商法之发端。

15、美国统一商法典—从1940年起,经过全国统一州法委员会与美国法学会的通力合作,经历12稿,终于在1952年公布了第一部统一商法典,成为美国统一运动中最令人瞩目而且最有影响的成果。经过修改,于1957年公布了第二部统一商法典。但它并不是相对于民法典意义上的商法典,而且它的内容主要是涉及一些特殊的商事交易。

16、企业—从法学的角度讲,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第一,企业是法律上的人格者,即能够享受权利,实施行为,承担义务和责任的民事主体。第二,企业是财产的集合体。第三,企业是法律关系的组合。

17、民商分立制形式的商法,最典型的就是独立于民法典之外的商法典。这种立法体例称为民商分立制。

18、民商合一制在一些大陆法系国家,没有独立的商发电,商法与民法被统一在一个民事法典。这被称作民商合一制。

19、商事公法是指宪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中有关商事的规定。

20、商事私法是民法、商法以及判例、习惯中的商事法律规范。

21、广义的实质商法包括国内商法和国际商法,其中的国内商法又有商事公法和商是私法之分。

22、狭义的实质商法仅指国内中的商事私法部分。

公司—就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事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是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国有独资公司—是指根据我国<<公司法>>第64条规定,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一定数量的股东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的股份,其成员以其认购的股份金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无限责任公司—是指两人以上股东所组织,全体股东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无限责任的公司。

两合公司—指一人以上无限责任股东与一人以上有限责任股东所组织,前者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无限责任,后者仅负有限责任的公司。

公司法—是调整公司的设立、变更、消灭和公司经营内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以<<公司法>>为核心的本法和其他有关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司法律制度发司法解释,我国参加和承认的国际条约,地方性法规等,统称公司法。

公司的注册资本—是公司设立时所有的资产,是投资者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际出资额的总和。

财务报表—是指根据我国会计法的规定,依照会计的概念、假设、原则、程序和方法,按年、季、月定期地编制以数据的形式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法律资料。

财务状况变动表—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期间内营运资金的来源、运用及其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投资者权益)的财务状况及其平衡关系,它依据“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基本恒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分类顺序,将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投资项目予以适当的编排而成。

损益表—是指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收入-费用=净利润)和留存收益的报表。

公司债券—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其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公积金—是公司为了预备弥补亏损和扩大生产规模在注册资本之外准备的基金。

法定公积金—是指根据《公司法》第177条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并提取利润的5%至10%列入公司法定公益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任意公积金公司在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决议,可以提取任意公积金

董事会—是公司的常设权力机关,由股东大会选举出的董事组成,代表股东经营管理公司,对股东大会负责,按照股东大会和公司章程的授权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是公司的代表机关,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就是公司的董事长。

监事会—是公司为了保障董事和其他高层职员忠实执行股东会和公司章程而专门设立的一个职能机关。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公司作为法人,要具有相应的机关去经营管理公司利益和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公司的设立—是指由一定的投资者依照公司法的规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组建的具有公司名义的企业法人。

公司章程—是公司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定记载。公司章程由公司的创立者制定出草案,在经过公司设立登记机关登记后成为正式的法律文件。

分公司—指公司在其住所以外设立的从事经营活动的机构,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子公司的法律地位—子公司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公司合并—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成为一家公司,原来公司的债权债务关系由合并后的公司全面承受,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由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继承。

公司分立—是指一个公司根据股东会或者法律的规定分立成两个或者数个公司,原来公司的财产、债权和债务由公司股东会决定由分立后的公司按照资产和负债的比例继承。

记名股票—是公司向发起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法人发行的股票。记名股票应当记载该发起人、机构或者法人的名称,不得另立户名或者以代表人姓名记名。

股份转让—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持有人依法自愿将自己的股份转让给他人,使他人取得股份成为股东的法律行为。

上市公司—是指发行的股票经国家有权机关批准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发起人—就是创办、筹备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主要依靠发起人的活动。

创立大会—是公司设立过程中由认股人组成的决议机关。创立大会由发起人召集,通知全体认股人参加。累计投票制度:是指股东选举董事和监事的一种表决方式,股东的表决票数由自有的表决股份数额乘以候选的董事、监事人数组成,股东可以将表决票数平均投给每一候选人,也可将所有的票数都集中投给中意的部分或者一个候选人。

股份发行的“三公”原则—即股份发行实行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公开(发行)--是指公司发行股份时要将股份发行的对象、发行的条件、发行的价格、发行的种类、招股说明书、公司章程、有关财务会计报表等公之于众。一般是将以上文件备置于公司和有关发行机构的营业地等供社会公众查阅。

公平发行—是指每次发行股份时的发行条件和发行价格对于社会公众要相同,即《公司法》规定的同次发行的股份,每股的发行条件、发行价格应当相同。

公正发行—是指公司在发行股份时要依法处理发行中的问题,做到一视同仁。

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其中外国公司是指依照外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登记成立的公司,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是指依照中国法律,向中国的公司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公司章程、所属国的公司登记证书等有关文件,经批准后依法登记设立的不具有中国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外国公司对其分支机构在中国境内进行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募股申请—就是发起人在向公众公开募股之前,必须向主管机关报送有关文件,并在主管机关审查批准后,才能开始募股。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的法律地位—股份有限公司由股东组成股东大会。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意思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依照《公司法》行使职权。

商事合伙—商事合伙必须是以营利为目的,1980年《英国合伙法》第1条规定:“合伙是以获利为目的从事共同经营的人们之间持续存在的一种关系。”1914年《美国统一合伙法》第6条规定:“合伙是二人或数人以营利为目的而作为共有人从事共同经营的团体。”

普通合伙—就是全体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同经营、共享利润和共负亏损,全体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合伙。

特殊合伙—是部分成员不参加经营并且对合伙债务负有限责任的合伙。(包括隐名合伙和有限合伙)

隐名合伙—指当事人约定一方对他方所经营的事业出资,而分享其营业所得收益及分担其营业所受损失的契约。

有限合伙—就是一名以上普通合伙人与一名以上有限合伙人组成的合伙。

合伙企业—在我国《合伙企业法》第2条规定:“合伙企业,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合伙目的—是指当事人订立合同的基本宗旨,用以表明合伙目的的营利性质。

合伙企业分支机构—是指合伙企业在自身营业场所以外设立的,以合伙企业的财产从事本企业核定经营范围内的业务活动的,从属于合伙企业的经营机构。

竞业禁止—即合伙人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

交易禁止:即合伙人非经合伙协议约定或者全体合伙人同意,不得同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

对其他损害行为的禁止—即合伙人不得从事损害本合伙企业利益的活动。

合伙企业的变更—从合伙法的角度讲,指合伙出资份额结构的变更。具体说,有三种情况:(1)新合伙人入伙;(2)合伙人退伙;(3)合伙人出资份额转让。

入伙—指合伙存续期间,合伙人以外的第三人加入合伙,从而取得合伙人资格。

退伙—指合伙人退出合伙,从而丧失合伙人资格。

合伙人退伙—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声明退伙,即合伙人通过向其他合伙人作出退伙的正式表示而退伙;二是法定退伙,即合伙人基于法律规定的事由而退伙。

声明退伙—又称自愿退伙,是指合伙人基于自愿的意思表示而退伙。这种意思表示的形式,可以为事前协议(协议退伙),也可以为届时通知(通知退伙)

法定退伙—是指合伙人因出现法律规定的事由而退伙。这种法定事由可分为两类,一是某种客观情况(当然退伙),二是其他合伙人的决议(除名)。

退伙的效果—指发生退伙时退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和民事责任的归属变动。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财产继承,即退伙人的财产份额和民事责任归属于退伙人的继承人,这是在合伙人因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而退伙时发生的效果;二是退伙结算,即退伙人的财产份额和民事责任归属于退伙人本人,除死亡或宣告死亡的情形外,合伙人退伙时,其财产和责任应按退伙结算的规则办理。

合伙人出资份额转让—可分为内部转让和对外转让两种。内部转让是以其他合伙人为受让人的转让。对外转让是以合伙人以外的第三人为受让人的转让。

传统的破产概念—在传统破产法上,“破产”首先意味着一种法律上的地位,它必然地伴随倒闭清算的结果。其次,在法律上,“破产”常常被用作指称在债务人无力伥债的情况下以其财产对债权人进行公平清偿的法律程序。在传统破产法上,这种法律程序主要指破产清算程序

现代的破产概念—按照现代的破产法概念,“破产”首先是一种事实状态。这种事实状态,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破产事件,因为它并不必然地导致清算程序的发生。其次,破产案件被法院受理以后,无力偿债的债务人可以寻求通过再建型程序(如和解程序、重整程序)清理债务。

破产原因—是适用破产程序所依据的特定法律事实,它是法院进行破产宣告所依据的特定事实状态。按照先行法律,它也是破产案件受理的实质条件。

破产申请—是破产申请人请求法院受理破产案件的意思表示。

破产申请人—是与破产案件有利害关系,依法具有破产申请资格的民事主体。

破产案件的受理—又称立案,是法院在收到破产案件申请后,认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而予以接受,并由此开始破产程序的司法行为。

债权申报—是债权人在破产案件受理后依照法定程序主张并证明其债权,以便参加破产程序的法律行为。债权申报期限—是允许债权人向法院申报其债权的固定期间。

破产无效行为—是指债务人在破产状态下实施的使破产财产不当减少,或违反公平清偿原则,从而使债权人的一般清偿利益受到损害,依法应被确认无效的财产处分行为。

有害性—是指有损债权人一般利益。所谓一般利益,即债权人作为一个程序意义上的集体所应受承认和保护的清偿利益,它有别于各债权人作为单独民事主体所主张的个别清偿利益。

债权人会议—是全体债权人参加破产程序并集体行使权利的决议机构。有时候,“债权人会议”一词也被用于表示这个决议机构的集会活动。但从性质上说,债权人会议是债权人团体在破产程序中的意思发表机关。

债权人自治(原则)—是指全体债权人通过债权人会议,对破产程序进行中涉及债权人利益的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并监督破产财产管理和分配的一系列权利,以保障这些权利实现的有关程序制度。

有表决权的债权人—是指有权出席债权人会议和发表意见,并有权对债权人会议议决事项投票表达个人意志的债权人。

无表决权的债权人—是指有权出席债权人会议和发表意见,但无权对债权人会议议决事项投票表达个人意志的债权人。

破产宣告—就是法院对债务人具备破产原因的事实作出有法律效力的认定。

清算组—是依照破产法规定,在破产宣告后成立的,独立执行破产清算事务的机关(此处的机关是破产企业内部的意思)。

破产财产—传统破产法上曾有固定主义和膨胀主义两种立法准则。固定主义主张破产财产以破产人在破产宣告时拥有的全部财产为限,其本意在帮助破产自然人重新开始。膨胀主义则主张,破产财产不以破产宣告时破产人拥有的财产为限,而应既包括破产宣告时破产人拥有的财产,也包括破产宣告后至破产程序终结时破产人取得的财产,其目的则是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

取回权—是指从清算人接管的财产中取回不属于破产人的财产的请求权。

破产债权—是基于破产宣告前的原因而发生的,能够通过破产分配由破产财产公平受偿的财产请求权。我国《企业破产法》第30条规定,破产宣告前成立的无财产担保的债权和放弃优先受偿权利的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为破产债权。

放弃优先受偿权—在我国破产法上,专指自愿不由担保物优先受偿,而愿意参加破产清算程序,与其他破产债权人一起依照破产分配方案接受清算的行为。

破产抵消权—是指破产债权人在破产宣告前对破产人负有债务的,不论债的种类和到期时间,得于清算分配前以破产债权抵消其所负债务的权利。

别除权—是指债权人不依破产程序,而由破产财产中的特定财产单独优先受偿的权利。

优先受偿—就是在全体债权人的集体清偿程序以外个别地和排他地接受清偿。

破产费用—是指破产程序开始后,为破产程序的进行以及为全体债权人的共同利益而在破产财产的管理、变价和分配中产生的费用,以及为破产财产进行诉讼和办理其他事物而支付的费用。

破产变价—是指清算人将非金钱的破产财产,通过合法方式加以出让,使之转化为金钱形态,以便于清算分配的过程。

破产分配—又称破产财产的分配,是指破产清算人将变价后的破产财产,依照符合法定顺序并经债权人会议通过的分配方案,对全体破产债权人进行平等清偿的程序。

破产程序的终结—是指破产程序不可逆转地归于结束。破产程序的终结,可能意味着破产程序预期目标的实现,也可能意味着预期目标的不能实现。

和解—是指具备破产原因的债务人,为避免破产清算,而与债权人团体达成以让步方法了结债务的协议,协议经法院认可后生效的法律程序。

整顿—是指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采取的旨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系列行政措施。重整—是指在企业无力偿债的情况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保护企业继续营业,实现债务调整和企业整理,使之摆脱困境,走向复兴的再建型债务清理制度。

债务清偿法—指的是在债务人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下,依法在债务人现有财产的范围内,实现多数债权人之间的公平分配和债务了结。

营运价值—就是企业作为营运实体的财产价值,或者说,企业在持续营业状态下的价值。

票据—是出票人依票据法发行的、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或委托他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文书凭证。(从法律性质上讲,这个意义上的票据属于证券中的有价证券。)广义上的票据包括各种记载一定文字,代表一定权利的文书凭证,如股票、债券、货单、车船票、汇票等,人们笼统地将他们泛称为票据;狭义上的票据则是一个专用名词,专指票据法所规定的汇票、本票和支票等票据。

有价证券—是指代表某种财产性权利的证券,该证券与其所代表的权利密切结合,行使权利以持有相应的证券为必要。

设权证券—是指票据权利的发生必须首先作成证券。

票据法—是规定票据的种类、签发、转让和票据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的票据法,是关于所有票据法的总称。除包括狭义的票据法外,还包括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破产法等法律中有关票据或可适用于票据的规定。狭义的票据法,是指关于票据的专门立法,例如:以“票据法”为名称的法律,或民、商法典中以票据为名称的编、章、节等。此外,有关票据施行法、票据交换所业务的规则,有关支票存款、票据贴现业务规则等法律规范,一般也视为狭义票据法的组成部分,被称为有关票据的附属性法规。

票据关系—是指基于票据行为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或称权利义务关系。

票据关系的当事人—是指享有票据权利,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主体。根据我国《票据法》第94条规定,“票据当事人”是指再票据上签章并承担责任的人和享有票据权利的人,包括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保证人、汇票和本票的付款人、持票人、收款人。

票据行为狭义票据行为仅指承担票据债务的要式法律行为,包括出票(发票)、背书、承兑、保证、参加承兑、保兑等六种。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在我国票据行为仅包括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广义的票据行为是指以发生、变更或消灭票据关系为目的而为的法律行为,除包括以上各种狭义的票据行为外,还包括付款(在我国为狭义的票据行为)、参加付款、见票、划线、涂销等

票据权利—就是票据上所表示的金钱债权,是持票人以取得票据金额为目的凭票据向票据行为人所行使的权利。

票据责任—是指票据债务人向持票人支付票据金额的义务。

票据权利的行使—是指票据权利人请求票据债务人履行其票据债务的行为。

票据权利的保全—是指票据权利人为防止票据权利的丧失而采取的行为。

票据的伪造—广义的票据伪造指假冒他人的名义而为票据行为的一种行为。狭义的伪造则专指假冒出票人名义签发票据,即为出票行为。

票据的涂销—是指涂去票据上记载的事项(包括签名)的行为。

票据抗辩—票据债务人对于票据债权人提出的请求(请求权),提出某种合法的事由而予以拒绝,成为票据抗辩。

抗辩—本法所称的抗辩,是指票据债务人根据本法规定对票据债权人拒绝履行义务的行为。

空白票据—是出票人在签发票据时,有意将票据上应记载的事项不记完全,留持票人以后补充的票据。又称未完成票据。

票据丧失—是指持票人失去对票据的占有、包括绝对丧失(如毁灭、焚烧等)与相对丧失(如遗失、被窃等)。

普通诉讼程序—即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一般民事诉讼所适用的第一审普通程序。

公示催告制度—是丧失票据的人申请法院宣告票据无效从而使票据权利与票据相分离的制度。

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我国《票据法》第19条规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汇票又称之为信用证券。(汇票在出票时有三个当事人:出票人,即签发汇票的人;收款人,即持汇票向付款人请求付款的人;付款人,即受出票人的委托向收款人付款的人。)

汇票出票—从形式上讲,汇票的出票是出票人制作票据,并将票据交付给收款人的票据行为。从法律行为的内容方面讲,汇票出票是指出票人委托付款人向收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的行为。

“作成”票据—是指记载法定内容并签名,“作成”汇票一般是指将汇票上的法定应记载事项记载完全。“交付”票据—是指出票人以自己的意思使汇票脱离自己的占有而给予他人。

汇票的绝对记载事项—是指票据上必须记载的事项,否则票据便会无效。

付款日期—又称到期日,是票据权利人行使票据权利的日期。

汇票的付款地—是汇票上记载的支付汇票金额的地方,也是拒绝付款时持票人请求作成拒绝证书地。

汇票上可以记载事项—是指依当事人意思自由决定的事项,若不记载,票据仍然有效;如果当事人记载,则记载事项也发生票据上的效力。

担当付款人—是指出票人在付款之外,记载一个代付款人实际付款的人换言之,就是付款人的代理人。20、禁止背书的记载—是指若汇票上记有“禁止以背书转让”的文句后,背书人对被背书人以后的后手不再承担担保责任。

预备付款人—是指出票人或背书人、保证人在付款人之外记载的,预备将来在需要时参加承兑或参加付款的人。

单纯交付—是持票人以转让票据权利目的而将票据交付与他人的一种票据行为。

背书交付—即作成背书后并将票据交付与他人。

背书—是指在票据背面或者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票据行为。(背书是票据流通的主要方法,为人们广泛地使用,在性质上,背书是一种持票人以转让票据权利与他人为目的的单方法律行为。行为人即让与权利人,是背书人;受让权利的人为被背书人。)

转让背书—是以转让票据权利为目的的背书。

非转让背书—是指以转让权利以外的目的而为的背书。

部分背书—即指将汇票金额只依背书转让一部分与被背书人或将汇票金额用两个背书分别转给两个人的背书不生法律效力。

空白背书—又称无记名背书、略式背书或不完全背书,是背书人不记载被背书人的姓名,仅签章于汇票背面或粘单上的背书。

回头背书—又称为还原背书或逆背书,系以汇票上已有的债务人为被背书人所为的背书。

期后背书—是于汇票所载到期日届至后所为的背书。

期日后背书—是在票据到期以后,拒绝付款证书作成前(或作成拒绝证书期限届满前)作成的背书。

期限后背书—是在作成拒绝证书后或在作成拒绝证书期限届满后作成的背书。

无担保背书—是指背书人在背书时记载了免除担保承兑和付款责任的背书。

禁止背书的背书—又称禁转背书,是背书人在作成背书时在汇票上记载了禁转文句的背书。

委任背书—又称为委任取款背书,它是持票人为委托他人(被背书人)代为领取票款而为的背书。该种背书除了应有背书人签章、被背书人姓名的记载外,一般应有委任取款文句的记载,以防和一般的背书相混淆。

设质背书—又称质权背书、质背书,是背书人以票据权利设定质权为目的所为的背书。背书人为质权设定人(出质人),被背书人为质权人。

背书的连续—是指汇票上所记载的背书,自收款人至最后的被背书人(最后持票人),在形式上均相互连续而无间断。

承兑—是汇票付款人明确表示于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一种票据行为,也就是表示愿意承担票据义务的行为。

正式承兑—又称完全承兑,是指汇票上明确记载“承兑”或同义的文句,并由付款人签名的承兑。

略式承兑—是指仅由付款人签章而不在汇票上作任何“承兑”文句记载的承兑。

单纯承兑—汇票付款人完全按照票据文义予以承兑而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承兑。

不单纯承兑—付款人对票据文义加以限制或变更以后而进行的承兑。

应当请求承兑的汇票—即指持票人必须在请求承兑并经付款人承兑的前提下才能请求付款的汇票。

注期汇票—即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这类汇票,必须在付款人“见票”后才能决定付款日期,请求承兑就是使付款人见票。

不必承兑的汇票—是指持票人无须请求承兑就可以直接行使追索权或直接行使付款请求权的汇票。

承兑提示—是汇票的持票人在承兑的期限内,以确定和保全其票据权利为目的,向付款人出示汇票,并要求付款人承诺付款的行为。

承兑提示期间—除见票即付的汇票无须承兑而无承兑期间外,应承兑的汇票与可以承兑的汇票,应在何时请求承兑,票据法上定有一定的期限,这种期限称为承兑提示期间。

承兑时间—持票人向付款人提示汇票请求承兑后,付款人应尽快决定承兑或拒绝承兑,但应给付款人一个考虑的时间,这个时间称为承兑时间。

正式承兑—各国票据法一般都要求承兑人在承兑时在汇票上记载“承兑”字样或其他同义字句并由其签名,这种承兑为正式承兑。

略式承兑—付款人未于票据上记载“承兑”字样,仅在票据上签名的视为承兑,这种承兑称为略式承兑。承兑的撤回—又称承兑的涂销,是指付款人为不使承兑发生法律效力而为的一种行为。换言之,承兑的撤回,是指承兑尚未发生效力之前,即付款人已在汇票上记载“承兑”并签名于上,但尚未交予持票人之前,涂销其承兑的行为。承兑的撤回只能通过涂销进行。

汇票的保证—是指票据债务人以外的人,为担保特定票据债务人票据债务的履行,以负担同一内容的票据债务为目的所为的一种具有独立性的附属票据行为。

正式保证—是指保证人在票据上记载“保证”字样并签章的保证行为。

略式保证—为仅在票据上签章而没有记载“保证”字样的保证行为。

隐存保证—即不以形式上的票据保证的方式,而是以共同出票、承兑、背书或参加承兑的方式达到保证的目的,因这种保证虽无保证之名,但却有保证之实,故称为隐存的保证。

付款—广义的付款是指一切票据关系人,依票据文义向票据债权人支付票载金额的行为;狭义的付款则指付款人或担当付款人支付票据金额以消灭票据关系的行为。

到期付款—是指在到期日或其后法定期间内或持票人同意延长的期间内所为的付款。

期外付款—是指在上述期间外所为的付款。

付款的提示—是指持票人向付款人或担当付款人现实地出示票据以请求其付款的行为。

担当付款人--指担当付款人是出票人,于出票或付款人在承兑时记载的,代替付款人实际付款的人。我国票据法称之为代理付款人。

形式上的审查—即是对票据的格式是否合法、绝对应记载事项是否齐全、背书是否连续的审查。

追索权—是指汇票到期不获付款或期前不获承兑,或者有其他法定原因出现时,持票人在履行了保全手续后,向其前手请求偿还汇票金额、利息及费用的一种票据上的权利。

前手—是指在票据签章人或者持票人之前签章的其他票据债务人。

期前追索—只汇票不获承兑时,或付款人死亡、破产时,不必等到到期日持票人即可行使的追索权。

到期追索—是指当汇票不获付款时持票人可以行使的追索权。

最初追索—是指行使付款请求权或遭拒绝承兑或有其他法定原因的持票人行使的追索权。

再追索—是指偿还了最初追索金额之后的票据债务人所行使的追索权。

通知拒绝事由--持票人于作成拒绝证书后,应在法定的期间内将自己被拒绝付款的事由通知其所有的被追索对象,这种通知称为“拒绝事由之通知”或“追索通知”。

本票—就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本票在出票时只有两个当事人:出票人,即签发本票并负付款义务的人;收款人,即持本票向出票人请求付款的人。)

本票的出票—是指出票人依照票据法规定的款式制作本票并将作成的本票交付予受款人的行为。

出票对本票出票人的效力—出票人发出本票后对持票人负有于到期日支付本票金额的义务,而这种义务是第一次的、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最终的义务。

本票的见票—是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本票的持票人为确定到期日的目的,向出票人提示本票,由出票人在本票上记载“见票”字样并签名的行为。

涉外票据是指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等行为中,既有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又有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票据。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在出票时有三个当事人:出票人,即签发支票的人;收款人,即持支票向付款人请求付款的人;付款人,即银行或其他法定金融机构。)

55证券:主要指有价证券中的资本证券。

69告知义务:保险法规定当某些事项存在或出现新的情况时,当事人一方有义务通知对方,以使对方当事人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有所防范或对约定的风险有所选择。

民法上的证券—是指记载并代表一定权利的凭证,其含义相当广泛。

金券—又称金额券,是指具有一定金额并为特殊目的而使用的证券。

资格证券—是指表明证券持有人具有行使一定权利的资格的证券。资格证券的持券人可凭证券向义务人行使一定权利,义务人向权利人履行完义务后即可免责,故资格证券又称为免责证券。

有价证券—政府债券及公开募集、发行之公司股票、公司债及经财政部核定之其他有价证券。

证券法上的证券—主要指有价证券中的资本证券,根据我国《证券法》第二条的规定,该法所称的证券包括股票、公司债券及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

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表示股东按其持有的股份数额享受权益和承担义务的书面凭证。

债券—是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按期向持有人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有价证券,债券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书面凭证。

认股权证(认股债券)—是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授与持有人在限定期限内以一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该公司增资发行股票的选择权凭证。

投资基金券—是指发行人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表明持有人按照所持基金单位数享有相应权利,承担相应义务的书面凭证。投资基金券是一种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的有价证券,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流通。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

证券法—广义的证券法是指一切与证券有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公法上和私法上的法律规范,前者如刑法中有关证券犯罪的规定,后者如民法、商法中有关证券的规定。狭义的证券法指专门调整证券关系的法律即专指调整和规范证券发行、证券交易、证券监督管理关系及其他与证券相关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证券关系—是指因证券的发行、交易、监督及其他相关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证券发行==是指证券发行人以筹集资金为目的,将证券出售给投资者的行为。

证券发行关系—是指证券发行人、证券主管机关、证券经营机构、证券投资人等证券法律关系主体在证券发行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证券法的地位—指证券法在一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以及证券法与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在我国,即指证券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信息的初期披露—是指证券发行人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时,应当依法如实披露有可能影响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所有信息。

信息的持续披露—是指证券发行人及相关机构和人员在证券发行完毕后,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社会公众公开有关情况。

证券法上的公平原则—是指在证券活动中,任何合法的投资着都具有平等的权利,所有的证券投资者都应基于平等的地位和机会参与证券活动,其合法权益均应得到公平的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享有特权。证券发行—广义的证券发行是指符合发行条件的商业组织或政府组织,以筹集资金为直接目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投资者约出售代表一定权利的资本证券的行为。狭义的证券发行是指“发行人以筹集资金或调整股权结构为目的,作成证券并交付相对人的单独法律行为。

公募发行—是指不以特定人为对象,公开募集发行证券的发行方式。

私募发行—是指以特定少数人为对象发行证券的方式。

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公开又叫信息披露,是指证券发行者及上市公司按照法定要求将公司经营的财务等情况向社会公众公告,并向证券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证券法对信息公开的主体、内容、时间、方式和程序等事项作了规定,形成了证券法上的信息公开制度。

证券交易—是指证券的合法持有人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交易场所规则将证券转让于其他投资者的行为。

现货交易—是证券交易双方在成交后即时清算交割证券的价款的证券交易方式。

期货交易—是指证券交易双方在签定的证券期货和约中约定,在该契约规定的日期以约定的价格进行清算交割的证券交易方式。

证券期权交易—是指证券交易当事人为获得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利益,约定在一定时间内,以特定价格买进或买出指定证券,或者放弃买进或买出指定证券的交易。故证券期权交易又称证券选择权交易。

证券信用交易—广义的证券信用交易是指涉及有关当事人信用的证券交易方式。狭义的证券信用交易仅指保证金交易。(一般意义上的证券信用交易多指保证金交易。)

保证金交易—是指证券交易者在买卖证券时,只向主券商支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或部分证券,其应付证券价款或应付证券不足时,由证券商垫付的证券交易方式。

证券融资交易—是指投资者提供一定数量的现款作为保证金,而由证券商为投资者垫付部分交易资金以购买证券的保证金交易方式。证券融资交易又称保证金买空交易。

证券融券交易—指证券商向投资者借贷一定数量的证券,而由投资人在约定期限内偿还同等数量证券,并支付一定费用的证券交易方式。证券融券交易又称保证金卖空交易。

证券上市狭义的证券上市是指发行人的有价证券,依据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在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的行为。广义的证券上市包括证券在所有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行为。

证券上市的暂停—是指上市公司发生法定原因时,其上市证券在证券交易所暂时停止交易的情形。

证券上市的终止—是指在法定事由出现后,上市公司被取消上市资格,其上市证券不得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情况。

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投资者依法定程序公开收购上市公司已经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从而达到对该上市公司控制或兼并目的的行为。

上市公司收购的持股披露制度—是指在上市公司收购中,任何收购人直接或间接持有目标公司发行在外的法定比例的股份时,或此后其所持股量发生一定比例的增减时,必须依法将上述情况进行公开披露的制度。要约收购—指持有目标公司30%以上股票的收购人,通过证券交易所交易,采取“收购邀约”的形式收购其他股东所持股票之行为。

协议收购—是指收购人在场内证券交易市场外,与目标公司管理部门或股东私下达成协议规定的收购条件、收购价格、收购期限及其它规定事项收购目标公司股份的行为。

内幕交易—是指单位或个人以获取利益或减少损失为目的,利用内幕消息进行证券发行与交易的行为。我国《证券法》将内幕交易定义为“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在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公司证券的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持有的该公司的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的行为。”

操纵市场行为—是指在证券交易中,任何单位或个人利用优势地位或滥用行政职权,从而影响证券市场价格,扰乱证券市场秩序,损害证券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虚假信息—是指信息披露义务人违反信息披露义务,对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的事实、性质、前景等事项作出虚假、严重误导或者有重大遗漏的陈述。

证券商—是依法从事证券经营业务的法人或自然人,至于具体的证券经营业务范围则由各国法律自行确定。我国证券经营机构—是指依照公司法规定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的从事证券经营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其中证券公司为专营证券机构,信托投资公司为兼营证券机构。

证券承销商—是指与证券发行人签定承销协议,从事证券销售业务的证券商。

证券自营商—是指在证券市场上以自己的名义和账户从事证券买卖的证券商。

证券登记结算结构—是为证券交易提供集中的登记、托管与结算服务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

证券业协会—是指由证券商组成的证券行业自律性管理的社团法人。

证券交易所—是提供证券集中竞价交易场所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

商业保险—《保险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保险法》—保险法律制度是调整保险活动中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受益人之间法律关系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成,其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辅之以其他法律中涉及保险关系的规定和有关保险的行政法规。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引起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保险赔付金指保险公司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或者保险合同中规定的事项发生后对被保险人的损失按约定的金额予以赔偿,或向受益人支付约定的保险金。

保险利益—是可保利益,是投资人和受益人对保险标的具有法定厉害关系以及由此涉及的经济利益。

保险价值—是指投保人拥有的对保险标的合法处分权或者合法占有权的财产价值及其体现的市场价值。

保险公司—是指经过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核准而设立的专营保险业务的股份有限公司和合资股份有限公司。保险公司合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保险公司合并成一个保险公司,被合并公司的债权债务全部由合并后的公司承接。

整顿—是指保监会对经营管理不善,已经发生赔付风险或者可能发生赔付风险的保险公司而采取的一种行政措施。

财产损失保险—是指以存放在固定地点而且处于静止状态的物质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以火灾、雷电、爆炸、气候灾难及其他自然灾害事故为保险责任的保险。

责任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承担由被保险人的侵权行为而应依法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的一种特殊的险种。

信用保险—是指由保险人承担一定信用风险的担保责任,在债务人不能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并且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时,由保险人负责赔偿。

投资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保障被保险人(投资人)的投资项目由于投资所在国的政治风险而可能遭受的资本和收益的损失。投资保险一般带有比较浓厚的国家政策色彩,由国有的大型保险公司承保。

再保险—也称分保,指保险公司将其所承担的保险责任的一部分或全部分散给其他保险公司承担的保险业务。

保险代理人—指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和个人。

保险经纪人—是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单位。专业代理人—是指专门从事保险代理业务的保险代理公司。

兼业代理人—指受保险人委托代理经营保险业务的企业法人或其他企业。

个人代理人—是指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个人。(根据有关保险行业行政规章的规定,个人代理人必须是专职代理人,任何个人不得兼职从事保险代理业务。)

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保险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

保险标的—指作为保险对象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或者人的寿命和身体健康。保险标的决定了保险的险种,并且是判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是否有保险利益存在的根据。

保险价值—是指保险标的的价值,对财产保险而言,保险价值是确定保险金额的依据。

保险金额—指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在保险事故或事件发生时,保险人应当赔偿或交付的最高限额,是计算保险费的依据。

保险责任—指约定的保险事故或事件发生后,保险人所承担的保险金赔偿或给付责任。

责任的免除(免责条款)--指保险人不负责赔偿或给付责任的范围,也即是一般合同所指的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和对方当事人的过错的范围。在保险合同中对于责任免除的规定就是免责条款。

保险合同的特约条款—是指当事人在满足法律规定的基本条款之后,认为还需要将一些没有被基本条款包括的权利义务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下来的内容。

无效保险合同—是指签定保险合同的当事人的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先予支付—保险人自收到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和有关证明、资料之日起60日内,对其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数额不能确定的,应当根据已有证明和资料可以确定的最低数额先予支付。

财产保险—是《保险法》规定的以各种物质财产和与其有关的利益为保险标的,保险人承担这些财产保险标的因遭受各种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

责任保险:指保险人承保被保险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险种,主要有公众责任保险、第三者保险、产品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职业责任保险等险种。

财产保险合同,是指以财产和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保险合同。

保险危险—指保险人承保责任范围内的各种火灾、爆炸、水灾、坍塌、山崩、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事故的总称,其表明的是事故是在潜在的危险和危险发生的可能程度。

保证保险—指保险人承保的信用保险,被保险人根据权利人的要求投保自己信用的保险是保证保险;权利人要求被保险人信用的保险是信用保险。

投保单—是由投保人提交保险人表示对保险合同的要约,投保单中列出投保人对投保财产的名称、数量、金额、坐落地点、保险金额和特别约定等条件。

保险单—是指保险人承认投保单的各项条件,交给投保人的书面文件,一般是在标准格式单上填写所承保的各项内容。

批单—是指用以改正或增加保险单内容,附在保险单上的文件。

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就一项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与两个以上的保险人定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

保险事故—是指事实上已经发生的保险危险。《保险法》第17条规定:保险事故是指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

代位求偿权—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作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

人寿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在一定时期或终身的死亡或生存为给付条件的一种保险。

团体人身保险:指以团体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的一份总保险单,该团体的成员为被保险人的一种人身保险。

受益人—是人身保险的条件满足时享有保险利益的人。《保险法》第22条规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风险成本是指由于风险的存在和风险事故发生后人们所必须支出的费用和预期经济利益的减少。

大数法则是在随机事件的大量出现中往往呈现几乎一致的规律。大数法则是概率论的法则之一,是保险的数理基础。

独立董事,又称外部董事或非执行董事,是指公司制企业中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董事。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是经济单位透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方法。

12、公司合并,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成一家公司,合并公司的债权债务由合并后的公司全面承受,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吸收合并指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被合并的公司解散;新设合并指参加合并的各公司合并成一个新公司,合并各方解散。

6,公司费用是指公司在一定的期间内为维持运转所作的全部支出,包括薪金支出、租金支出、文化用品、差旅费、运费、邮电费、水电费、广告费、交际费、保险费、劳务费、研究费、伙食费、书报费、仓储费、燃料费、支付佣金、坏帐损失、折旧、职工福利、各种耗竭、摊提、税金等支出。

13、商事组织:人们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而结成的经济实体。

14、商事交易:商事组织以及其他人在市场领域从事的各种经营活动。

29 连带无限责任: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其债务时,股东应以其个人财产清偿公司债务。

37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作为法人,要具有相应的机关去经营管理公司利益和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

3股东会:公司的权利机关,是股东投资者集合体,股东行使投资权力的机构,它决定公司的设立、变更和消灭的事宜,决定公司董事会成员,决定公司的章程和其他重大的事项以及其他对公司利益有较大影响的事项。

41、公司的民主管理制度:公司的工会制度和公司职工代表与公司管理和出任公司建事会成员的相关规定。

47、发起设立:称同时设立,由发起人自己认足公司全部股份或公司首期发行的全部股份,并缴足股款,使公司得以成立的方式。

48、募集设立也称渐次设立。发起人只认购公司全部股份或首期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的向社会公众募集招股,分次发行股份,最终认足股份而使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得以成立的方式.

51、股东大会:又称股东会或股东会仪。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体股东所组成的公司意思机关和最高权利机关。公司的一切重大事情,如章程的变更、公司的

52、股份的发行:股份有限公司或设立中的股份有限公司为了筹集公司资本,出售和分配股份的法律行为。

53、设立发行:设立公司过程中,为了组建股份有限公司,筹集组建公司所需要的资本而发行股份的行为。

54、新股发行:又称增资发行,公司成立后在公司注册资本的基础上再发行股份的行为。

58、股份转让: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持有人依法自愿将自己的股份转让给他人,使他人取得股份成为股东的法律行为。、

61、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在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财务状况及其平衡关系,它依据“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基本恒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分类顺序,将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投资项目予以适当的编排而成。

78、破产形式审查:判定破产申请是否具有法律规定的破产申请形式条件的工作程序。

79、破产实质审查:判定申请是否具有法律规定的破产申请实质条件的工作程序。

95、破产分配方案:载明破产财产如何用于破产分配和各破产债权人如何获得破产分配的书面文件。

96、追加分配:在破产分配完成,破产程序终结后,对于新发现的属于破产人而可用于破产分配的财产,由法院按照破产程序的有关规定对尚未获得满足的破产请求权进行清偿的补充性程序。

102、自动停止:重整保护期间对债务人应运价值的保护措施,其宗旨是制止债权人的一切个别追讨行动103、重整计划:是重整程序中最重要的法定文件。它是债务人、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在协商基础上就债务清偿和企业拯救作出的安排。

112、基本当事人:是随出票行为而出现的当事人。如出票人、付款人、收款人

113、非基本当事人:在票据发出之后通过其他票据行为而加入到票据关系中的当事人。如受让人、背书人、保证人、汇票中参加承兑人、预备付款人。

114、票据法上非票据关系:由票据法直接规定的,与票据行为相联系但又不是由票据行为本身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117、原始取得:出票是创设票据权利的票据行为,因而收款人从出票人处得到票据,实际上得到了票据权利。

118、继受取得:持票人从有正当处分权的人那里依背书转让或交付程序而取得票据的。

126、绝对应记载的事项:票据上必须记载的事项,否则票据便会无效。

131、完全背书(又称记名背书、正式背书):转让背书中最正规、记载最完全的一种。

139、隐存保证:即不以形式上票据保证的方式,而是以共同出票、承兑、背书或参加承兑的方式达到保证的目的。

14付款:广义付款:一切票据关系人,依票据文义向票据债权人支付票载金额的行为

狭义的付款:付款人或担当付款人所为的消灭票据关系的付款。

141、到期付款:在到期日或期后法定期间内或持票人同意延长的期间内所为的付款。

142、付款的提示:持票人向付款人或担当付款人现实地出示票据以请求其付款的行为。

见票:见票后定期付款本票的持票人为确定到期日的目的,向出票人提示本票,由出票人在本票上记载“见票”字样并签名的行为

153、证券法调整对象:法律要促进、限制或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5信息公开(信息披露)证券发行者及上士公司按照法定要求将公司经营的财务等情况向社会公众公告,并向证券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156、证券发行信息公开:证券发行人及其他信息公开义务人依法定条件、程序和方式公布与所发行证券有关的各种法定信息。

157、持续性信息公开:证券发行人在发行证券后对与已发行证券投资价值及证券发行人有关的各种信息按时或及时予以披露。

8定期报告:上市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定期向证券主管机关提交的公司财务报告和其他报告

160、临时报告:上市公司将公司发生的可能对证券投资判断有较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依法予以公开的法定形式。

166、证券上市条件:法律或证券交易所规则规定的发行申请人获得上市资格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172、欺诈客户:单位或个人在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中,利用职务之便,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进行误导投资着行为,以及利用其作为客户代理人或顾问的身份,实施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1证券交易服务机构:为证券发行、交易及其他相关活动,提供专门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包括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资信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

177、证券投资咨询:在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中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提供的专业咨询服务活动的总称

178、会计事务所:依法成立并从事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机构。

179、资产评估机构:为公司资产价格进行评定和估算的法定机构。

18证券自信评估:对证券发行者的信用及其所发行的特定有价证券和投资价值进行的综合评估,专门从事证券资信评估工作的机构

138、汇票的保证:票据债务人以外的人,为担保特定票据债务人票据债务的履行,以负担同一内容的票据债务为目的所为的一种具有独立性的附属票据行为。

175、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为证券交易提供集中的登记、托管与结算服务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

182、证券交易场所:已发行的证券进行买卖、转让、流通的场所。

184、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证券交易所的管理形式、承担风险方式以及交易所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185会员制证券交易所:由证券商依法自愿成立的提供证券集中交易服务的非营利法人。

186、证券交易管理:一国证券管理机构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对证券发行、交易及证券市场主题以及其他相关行为的规范性监督管理活动。

188、保险法律制度:调整保险活动中保险人、被保险人以及受益人之间法律关系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称。

189、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保险公司的分公司、支公司、办事处营业部和代表处,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不得采用其他形式的组织机构。

19保监会:有权检查保险公司的业务状况、财务状况及资金运用状况,有权要求保险公司在规定期限内提供有关的书面报告和资料

健康保险以被保险人需要支出医疗费、护理费因疾病造成残疾以及因疾病或意外伤害暂时不能工作而减少劳动收入为保险标的险种

203、保险费:投保人向保险人支付的保险保障的代价。投保人最基本的义务。

209、保险欺诈:投保人意图通过保险谋取非法的或不正当的利益。

210、理赔: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后,应当及时作出决定,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达成有关赔偿或给付保险金额的协议后10日内,履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义务。

238、营业外收入是指公司主业之外的收入。

239、损益表是指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和留存收益的报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营运资金的来源,运用及其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240、利润分配表是指反映公司年度利润分配的情况和年末分配利润的结余情况。

241、财产情况说明书是指说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的盈亏情况、利润分配情况、资金周转情况、主要税费交纳的情况、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方案的变更、资产承诺事项和年终结账后至报出前发生的重要事项,以及其它财务会计方面需要说明的问题。

上市公司的信息公开义务:1.招股说明书的公告和股票上市的公告2.定期公告。⑴中期报告⑵年度报告⑶临时报告之一——重大事件公告⑷临时报告之二——公司收购公告⑸临时报告之三——其他的信息披露。营业收入是指公司出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信用的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公司主业之外的收入。

利润分配表是指反映公司年度利润分配的情况和年末分配利润的结余情况。

财产情况说明书是指说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的盈亏情况、利润分配情况、资金周转情况、主要税费交纳的情况、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方案的变更、资产承诺事项和年终结账后至报出前发生的重要事项,以及其它财务会计方面需要说明的问题。

自任董事是由个人投资者自己担任的董事。

委任董事是由机构投资者委派的董事。

吸收合并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被吸收的公司解散。

新设合并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

公司分立是指一个公司根据股东或者法律规定分立成两个或者数个公司,原来公司的财产、债权和债务由公司股东会决定有分立后的公司按照资产和负债的比例继承。

共有合伙是父权制家庭的财产共有形式,在“家父”在世期间,:“家子”的财产都属于这种合伙财产。农艺合伙指农户之间为共同耕作和分配收益而结成的合伙。

商业合伙指任何人们为经营一定事业而获取利润为目的而结成的合伙。

劳务出资是指出资人以自己未来付出的能够给合伙企业带来利益的劳动技能,或者是自己已经付出并确实给合伙企业带来利益的劳动贡献,作为出资。

善意就是不知情。如果受让人在受让合伙财产时,不知道并且没有正当理由认为他应当知道该财产是合伙财产,或者他虽然知道合伙财产,但不知道并且没有正当理由认为他应当知道该合伙人无权处分该财产,则应认为善意;否则,应认定为恶意。

合伙企业的变更指合伙出资份额结构的变更

财产继承是在合伙人因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而退伙时发生的效果。即退伙人的财产份额和民事责任归属于退伙人的继承人。

退伙结算即退伙人的财产份额和民事责任归属于退伙人本人。

对内转让是以其他合伙人为受让人的转让。

对外转让是以合伙人以外的第三认为受让人的转让。

票据保证:是指票据债务人以外的人,为担保特定票据债务人票据债务的履行,以负担同一的票据债务为目的所为的一种具有独立性的附属票据行为。

证券发行注册制:是证券发生审核制度中的重要标志,也是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证券发行监管方式。

证券发行核准(审查)制:是在准则主义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证券发行审核制度。其具体内容包括证券发行须遵守信息披露义务,证券发行也必须符合证券法规定的证券发行条件并接受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政府有权艰证券发行人资格及其所发行的证券作出实质审查和决定等。

信息公开(制度):是指证券发行者及上市公司按照法定要求将公司经营的财务等情况向社会公众公告,并向证券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投资者依法定程序公开收购上市公司已经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从而达到对该上市公司控制或兼并目的的行为。

证券交易所:是提供证券集中竞价交易场所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

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是为证券交易提供集中的登记、托管与结算服务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

欺诈客户的行为:是指单位或个人在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中,利用职务之便、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进行误导投资者的行为,以及利用其作为客户代理人或顾问的身份,实施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虚假陈述:是指信息披露义务人违反信息披露义务,对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的事实、性质、前景等事项作出虚假、严重误导或者有重大遗漏的陈述。

国际商法期末考试试题 (1)

(本科)试卷( A 卷) 2005-2006 学年第二学期 开课单位: 04商务英语本科班,考试形式:开卷,允许带相关资料 入 场 1.国际商法主要规范是关于公法领域方面的规定。 2.美国法官的断案思维运用是从一般法律规定到个案的思维。 3.中国合同法包括人身关系方面合同的相关规定。 4.合同成立并不会导致合同必然生效。 5.要约即使没有送达他人要约也生效。 6.依照我国法律的规定,承诺可以撤销。 7.在我国,通过EDI签订的合同因为其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定的形式而无效。 8.在我国,解除合同是违约救济的一种形式。 9.在四组国际贸易术语中,CIF中的卖方义务比FOB中卖方义务要大。 10 信用证支付方式中,银行承担对受益人第一性的付款责任,而在票据法律关系中,银行并不当然承担对受款人第一性的付款责任。 11.国际贸易中,如果卖方提交的单据表面符合信用证所规定的要求,即使买卖双方的交易关系不符合法律规定要求,银行也必须根据信用证要求付款。 12 在一次国际运输中,船长签发了清洁提单,船舶到达目的地后,收货人发现货物的内在品质不符合规定,收货人有权拒绝收取货物而要求船方赔偿。 13 甲在商场买回一热水器,乙在甲家冲凉时由于热水器本身质量问题而导致煤气泄漏,乙因此死亡。乙的家人要求商场赔偿,商场以乙与商

场之间无买卖合同关系加以抗辩。依照我国法律,商场的抗辩成立,乙的损失商场不应赔偿。 14.甲从乙处购买家具,用远期汇票进行支付。乙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将汇票背书转让给丙。丙在提示承兑时遭到拒绝,于是丙直接向甲进行追索。甲以乙交付的货物有严重质量问题以及甲并非丙的直接前手而拒绝。甲之拒绝可以得到法律的支持。 15.甲乙共同办一家企业,甲打算采取合伙企业的形式,乙说:“我只想我们作为出资人对今后成立的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如果不能成立公司,我将成立独资企业。” 乙说:“独资企业也要负无限责任,合伙企业的出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综合利弊,还是考虑合伙企业吧。”乙关于企业性质的法律分析是正确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25分)。 1.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合同的成立并不都要有承诺这个过程 B.要约的内容不必确定 C.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承诺可以撤回 D.财产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就是保险合同中做出承诺的当事人 2.某甲去商场购买电视机,商场将次品当成正品卖给甲。甲用支票支付,商场经过背书转让给乙。电视机在使用过程中爆炸伤了丙。 A.如果乙被付款人拒付,乙无权向甲追索 B.丙的伤害只能请求甲赔偿,因为丙和商场之间无买卖合同关系 C.该买卖合同从订立起便无法律效力 D. 乙被付款人拒付,可以向商场追索 3.美国甲公司于2005年5月向中国乙公司发出要约称有优质大麦500万吨出卖,按FOB方式美国港口交付,付款方式为不可撤销信用证。双方约定合同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A. 如果甲公司卖给乙公司的是飞机,则合同不能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B.如果乙公司发出电文称接受甲公司250万吨货物则合同成立 C. 在本合同中,甲公司有义务为货物投保 D. 如果甲公司卖给乙公司的是船舶,则合同能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商法知识点总结之证券法

商法知识点总结之证券法 导语:笔者对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八大部门法的重要知识点和经典例题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点帮助。由于内容太多,所以每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知识点,如有需要可以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证券原理 1.股票和债券是我国《证券法》规定的主要证券类型。关于股票与债券的比较,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11/3/33,单) A.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都可以成为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主体 B.股票和债券具有相同的风险性 C.债券的流通性强于股票的流通性 D.股票代表股权,债券代表债权 【考点】债券与股票的联系和区别 【解析】先明晰两个概念: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权利和义务的要式有价证券。《公司法》第153条第1款:“本法所称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股票和债券都是企业的筹资手段,股票只能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不能发行,但是债券二者都可以发行。故A项错误。 一般而言,股票的流通性要强于债券的流通性,但是股票的风险性要大于债券,故B、C项错误。 股票和债券所代表的权利性质不同,股票是持有人对公司享有的权利,如分享利润等而公司债券仅具有收取本金和利益的权利,不具有股票的权利。故D项正确。 2.某证券公司在业务活动中实施了下列行为,其中哪些违反《证券法》规定?(2009/3/78,多)

A.经股东会决议为公司股东提供担保 B.为其客户买卖证券提供融资服务 C.对其客户证券买卖的收益作出不低于一定比例的承诺 D.接受客户的全权委托,代理客户决定证券买卖的种类与数量 【考点】证券公司行为禁止 【解析】《证券法》第130条第2款规定:“证券公司不得为其股东或者股东的关联人提供融资或者担保。”由此可知A选项应选。第142条规定:“证券公司为客户买卖证券提供融资融券服务,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此可知B选项不应选。第143条规定:“证券公司办理经纪业务,不得接受客户的全权委托而决定证券买卖、选择证券种类、决定买卖数量或者买卖价格。”由此可知D选项应选。第144条规定:“证券公司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客户证券买卖的收益或者赔偿证券买卖的损失作出承诺。”由此可知C选项应选。 证券发行 1.依据我国《证券法》的相关规定,关于证券发行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3/32,单) A.所有证券必须公开发行,而不得采用非公开发行的方式 B.发行人可通过证券承销方式发行,也可由发行人直接向投资者发行 C.只有依法正式成立的股份公司才可发行股票 D.国有独资公司均可申请发行公司债券 【考点】证券发行 【解析】《证券法》第10条:“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依

商法名词解释

1. 商法是调整商事交易主体在其商行为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即商事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 2. 形式意义上的商法,是指奉行民商分立立法原则的国家在民法典之外制定的以“商法”命名的法典。 3. 实质意义上的商法是指一切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法的形式包括各种有关商事的专门法规;法规范不仅仅存在于商法典之中,而且还大量地存在于民法、行政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判例之中。 其概念的理论理论着眼点为商事法律规范的性质、规范的作用、规范的构成、规范实施的方式等在理论上的有机统一。 4. 商法的原则是指集中体现商法的性质和宗旨,调整商事法律关系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它是制定商法典的根本出发点,更是适用商法的指导原则。 5. 商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商法作为特殊的法律规范体系对现实生活发生作用的范围. 5.商事法律关系,是指因商行为的实施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具体来说,它是指商主体及其他民事主体在实施商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6. 商法的体系是指商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内部具有逻辑联系的各项商事法律制度所组成的系统结构。 7. 商主体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参与商事法律关系,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商行为,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包括个人和组织。 8. 固定商人,指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组织完整的机构,有计划地、反复连续地从事一种或多种商事行为,在经营中全部法律行为适用商法的商人。 9.拟制商人,指虽经商事登记,但仅从事小商人的业务或不从事商事行为的人,法律将其视为商人。 10.表见商人,是指虽非完全商人,也未在商事登记簿上注册登记,但已经以商人的表象从事了商行为,而应被视为商人的人。 11. .商法人是依法定的构成要件和程序设立的,拥有法人资格,参与商事法律关系,依法独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 12. 国有商法人,由国家投资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具有独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并获得法人资格的企业或公司。 13.集体商法人,由公民和集体单位组合而成、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具有独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并获得法人资格的集体商事组织。 14.合营或合资商法人,如果是不同投资主体共同投资组建的,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15.私营商法人,由私人投资经营而取得法人资格,投资者以其出资额为限,商法人以全部财产对外承担责任的商事组织。 16.外商投资法人,外国投资者根据中国的法律规定,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的商业企业。 17. 商合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按照法律和合伙协议的规定设立,普通合伙人对合伙经营所产生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商事组织。 注:商合伙作为商主体,具有从事商行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但不具有完全责任能力。 18. 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自然人,按照合伙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投入的财产由个人所有,由合伙人同共使用,合伙经营积累的财产由合伙人共有;发生亏损由合伙人负连带清偿责任的商事组织。 19.合伙型联营是指企业事业单位之间依照联营合同组建的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利润、共同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商事组织。 20.合伙企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按照法律和合伙协议的规定

商法期末考试

法学专业商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画√,认为错误的画X,每题1分,共10分) 1.企业破产案件由债务人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2.人民法院对破产案件作出的裁定,除驳回破产申请的裁定外,一律不准上诉。( ) 3.持票人取得票据如无对价或无相当对价,不能有优于其前手的权利( ) 4.票据侦务人可以以自己与出票人之间所有的基于人的关系的抗辩对抗持票人。( ) 5.股东全部缴纳出资后,以股东会决议的形式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供各股东的出资证明。( ) 6.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成员由全体股东选举产生。( ) 7.公司可以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其他类型的企业投资,以公司的信用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 8.债权人认为债权人会议决议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在债权人会议作出决议后l0天内提请法院裁定。( ) 9.清算组成员多为政府公务员,但清算组并不隶属于政府,只是其工作由政府领导。( ) 10.合伙人之间有关利润和亏损的分担比例对债权人具有约束力。( ) 一、判断题答案1.√2.√.3.√4.X 5.X 6.X 7.X 8.X 9.X 10.X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二、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B 3.C 4.D 5.C 1.以下哪一种是我国《公司法》未规定的公司类型?( )。 A.股份有限公司D.有限责任公司C两合公司a国有独资公司 2.无形财产在公司的注册资本中一般不能超过( )。 A.10%B.20%.C.30% D.40% 3.以下何者为可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的主体?( ) A.有限责任公司B.国有独资公司C上市公司D.财政部 4.禁止发起人转让持有的本公司股份的期限是( )。 A.自出资之日起1年B.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C自出资之日起3年a自公司成立之日起3年 5.工商管理局干部姚某在审核某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申请时,提出以下不予批准的理由,其中哪一条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 ) A.公司名称未表明有限责任公司字样D.股东甲没有在公司章程上签名、盖章.C 股东乙是一家与该公司经营业务相同的N公司的股东 D.股东丙未缴足其出资额 6.D 7.A 8.D 9.B 10.C 6.以下四人分别基于不同身份向人民法院申请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破产。其中何者具有法律规定的破产申请资格?( ) A.李某,该公司股东B.张某,该公司董事C.陈某,该公司监事D.刘某,该公司的债权人 7.以下几种证券交易中,哪一种为我国现行证券法所允许?( ) A.股票现货交易D.融资融券交易·C股票期货交易.D·证券期权交易8.根据我国破产法的规定,可以作为别除权的基础权利的权利是( ) A.债权D,所有权.C股权a抵押权 9.我国《企业破产法》规定的整顿申请人是谁?( ) A.债务人的法定代表人B,债务人的上级主管部门C债务人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 D.债权人会议

《商法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商法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几项中对公司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公司法是组织法和行为法兼容的法律 B 公司法是实体法和程序法兼容的法律 C 公司法是强制法与任意法兼容的法律 D 公司法是国际法 2、根据法律规定,下列哪些企业属于有限责任公司?() A 某从事生产经营的大形合伙企业 B 某中吴合资经营企业 C 某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的股份公司 D某企业集团 3、股票发行不得采用下列那种方式?() A 溢价发行 B 中间价发行 C 平价发行 D 折价发行 4、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募集方式设立公司的,社会公众股东的出资形式是() A 房屋所有权 B 土地使用权 C 人民币 D 专利权 5、资产负债表反映的财务状况具体是指哪些方面的内容?() A 公司全部资产、负债和损益 B 公司全部资产、负债和资金变动 C 公司全部资产、负债和收益分配 D 公司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6、根据公司法,超过票面金额发行股票所得的溢价款列入() A资本公积金 B 公司资本 C 法定公益金 D 法定公积金 7、某国有公司准备募集设立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就该公司募集设立的程序,按时间先 后作出的以下四种排列,哪一个是正确的?() A ①制作招股说明书②发起人认购股份③召开创立大会④签订承销协议和代收股款协 议⑤申请批准募股⑥公开募股⑦申请设立登记 B ①制作招股说明书②签订承销协议和代收股款协议③申请批准募股④发起人认购 股份⑤公开募股⑥召开创立大会⑦申请设立登记 C ①发起人认购股份②签订承销协议和代收股款协议③申请批准募股④制作招股说 明书⑤公开募股⑥召开创立大会⑦申请设立登记 D ①发起人认购股份②制作招股说明书③签订承销协议和代收股款协议④申请批准 募股⑤公开募股⑥召开创立大会⑦申请设立登记 8、根据新《公司法》,公司成立的日期为() A 签订发起人协议之日 B 营业执照签发之日 C 董事会产生之日 D 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其成立日期为创立大会完毕之日 9、根据新《公司法》,下列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的说法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 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30% B 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20% C 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国际商法名词解释+简答题

. 名词解释 1.票据P302 出票人依据票据法签发的、由其本人或委托他人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有价证券。 2.表见代理p216 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虽无代理权,但由于本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象,而与善意第三人进行的、由本人承担法律后果的代理行为。 3.背书p309 背书是指在票据背面或粘贴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票据行为。他是持票人以转让汇票权利或授权他人一定的汇票权利为目的,在汇票上所为的权利转让与的票据行为。 4.国际商事惯例p8 是指在国际商事交往中,经过长期反复的国际实践逐渐形成的不成文的商事原则和规则。 5.票据行为p305 是指能够直接产生票据关系的要式法律行为。一般包括出票、背书承兑、参加承兑、保证、保付等六种行为。 6.抵押 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担保方式。 7. 仲裁p357 仲裁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所达成的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第三方进行裁决并执行该裁决的一种争议解决方式的法律制度。 8 国际技术转让p234 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其他组织或个人之间,技术转让方将有关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加工方式或提供某种技术服务的系统知识转让给技术受让方的行为。 9. 国际商法p1 是调整国际商事交易活动及规范国际商事组织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10 代理p214 以他人的名义,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对被代理人直接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 11 不安抗辩权p183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在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为逃避债务而转移财产或抽逃资金、丧失商业信誉及其他情形的,可以终止履行。 12 产品责任p193 产品责任是指由于产品有缺陷,造成了产品的消费者.使用者或其他第三者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依法应由生产者或销售者分别或共同负责赔偿的一种法律责任。 13 国际商事仲裁p357 是指不同国家的公民、法人将他们在对外经济贸易及海事中所发生的争议,以书面的形式,自愿交由第三者进行评断和裁决。 14 专利权 国家依法在一定时期内授予发明创造者或者其权利继受者独占使用其发明创造的权利。 15 要约p181 又称“报价”或“发盘”,要约是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发出的希望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16 对价 当事人一方在获得某种利益时,必须给付对方相应的代价。 18 撤销权 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与他人实施处分其财产或权利的行为危害债权的实现时,得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 18 代位权 是指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为保全其债权,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简言之,代位权是指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的权利的一种权利。 基本原理

《国际商法》期末考试试题

国际商法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根据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发价的是() A.普通商业广告 B. 商品目录 C. 商品价目表 D. 一项包含货物名称、数量和价格的订约建议 2.乙公司对甲公司发价的接受通知于8月5日从乙地发出,8月9日到达甲公司所在地,8月10日下午到达甲公司传达室,8月11日上午甲公司经理阅及此通知。依《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乙公司接受的生效时间是() A. 8月5日 B. 8月9日 C. 8月10日 D. 8月11日 3.产品责任法的目的是保护() A. 生产厂家的利益 B.零售商的利益 C.买方的亲友的利益 D.消费者的利益 4.下列国际公约中我国是其成员国的是() A.《联合国销售合同公约》 B.《海牙规则》 C.《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 D.《维斯比规则》 5.承诺是对要约的接受,这种接受原则上() A.不得附加条件 B.可以附加一定条件 C. 可以变更一些条件 D. 可以限制一些条件 6.船舶所有人保留船舶的所有权,而将船舶的占有权转移给租船人以供运输,由租 船人雇用船长、船员、并按照使用船舶的时间支付租金的合同称之为() A.航次租船合同 B.光船租赁合同 C.定期租船合同 D.提单运输合同 7.联合国《国际销售合同公约》不涉及的内容有() A.合同的订立 B.买卖双方的义务 C.违约及其救济方法 D.合同的有效性 8.依大陆法,由于本人的意思而产生的代理为() A.意定代理 B.法定代理 C.指定代理 D.意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9.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不适用于下列哪个合同() A.消费者合同 B.国际知识产权合同 C.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D.国际服务贸易合同 10.下列国家属于大陆法系的是() A. 英国 B.法国 C. 美国 D. 新加坡 三、判断正误(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各国有关商事的国内立法不能作为国际商法的渊源。() 2.营业地在英国的公司和营业地在中国的公司签订的货物买卖合同,不适用联合国销 售合同公约。() 3.无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认为广告是邀约邀请。() 4.《国际货物买卖法》与《国际产品责任法》性质相同。() 5.保险合同成立后,除法律或者保险合同另有规定外,被保险人不得解除保险合同。 ()

《综合知识》必看考点题库解析《商法》(2021年最新版)

《综合知识》必看考点《商法》(2021 年最新版) 精选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综合知识》必看考点《商法》(2021年最新版) 1、单选题;甲、乙、丙、丁共同投资设立一家普通合伙企业,约定利润分配为4:3:2:1。现甲、乙欲退伙,丙、丁未就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约定新的比例;依照法律规定,现合伙企业的利润在丙、丁之间如何分配?_____ A: 全部利润的30%按照2:1分配,其余部分平均分配 B: 全部利润按照2:1的比例分配 C: 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由合伙人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配、分担;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由合伙人平均分配 D: 全部利润平均分配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根据《合伙企业法》第33条规定,甲、乙退伙,原合伙协议中对利润分配比例的约定已经不能发生效力,需要重新约定,如果没有重新约定,则应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由合伙人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配、分担;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由合伙人平均分配。 2、单选题;对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资本制度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在合营期间可以增加注册资本,但不得减少注册资本 B: 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必须以人民币表示

C: 经合营他方同意,合营一方可以向第三者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D: 以专有技术出资的,对技术的作价,可以由合营双方协商,也可以聘请双方同意的第三者评定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19条规定,合营企业在合营期限内不得减少其注册资本。因投资总额和生产经营规模等发生变化,确实需要减少的,须经审批机构批准,A项说法错误。 第18条规定,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一般应当以人民币表示,也可以用合营各方约定的外币表示。B项错误。 第20条规定,合营一方向第三者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的,须经合营他方同意,并报审批机关批准,向登记管理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C项错误。 第22条规定,合营者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或者其他物料、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场地使用权等作价出资。以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或者其他物料、工业产权、专有技术作价出资的,其作价由合营各方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协商确定,或者聘请合营各方同意的第三者评定,D项正确。 3、多选题;下列关于破产和解、破产清算和重整三种程序说法正确的

国际商法名词解释(部分)

国际商法名词解释(部分) 1.国际商法:是调整国际商事交易和商事组织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法典:是把有关同一类内容的各种法规和原则收集起来,加以系统化,汇编为一个单一的法律文件。 3.衡平法:为了补充和匡正普通法的不足而由国王指示枢密大臣在处理案件时可不受普通法的约束,而按照“公平与正义”的原则作出判决,这些判决就形成了衡平法。 4.《法律重述》:美国法学会把同经济活动有密切联系的商法和部分民法的判例法进行综合审理,编纂成各种判例法汇编 5.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主要规定和调整国家社会生活某一方面问题的法律文件。法律从属于宪法,其效力仅次于宪法。 6.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7.要约:是一方向另一方提出的愿意按一定的条件同对方订立合同,并含有一旦要约被对方承诺时即对提出要约的一方产生约束力的一种意思表示。 8.要约的消灭:无论是要约人或受要约人均不再受要约的拘束。 9.撤销要约:指要约已经送达受要约人之后,即在要约业已生效之后,消灭要约的效力的行为。 10.承诺:指受要约人按照要约所指定的方式,对要约的内容表示同意的一种意思表示。 11.撤回承诺:是承诺人阻止承诺发生效力的一种意思表示。 12.对价:指合同一方的得到的某种权利、利益、利润或好处,或是他方当事人克制自己不行使某项权利或遭受某项损失或承担某项义务。 13.已履行的对价:指当事人中的一方以其作为要约或承诺的行动,已全部完成了他依据合同所承担的义务,只剩下对方尚未履行其义务 14.过去的对价:指一方在对方作出允诺之前已全部履行完毕的对价,它不能作为对方后来作出的这项允诺的对价 15.不得自食其言:如允诺人在作出允诺时,应当合理地预料到受允诺人会信赖其允诺而作出某种实质性的行为或者放弃去做某种行为,并在事实上引起了这种结果,只有强制执行该项允许才能避免产生不公平的后果,那么,即使该项允诺缺乏对价,亦应予以强制执行。 16.债的约因:指订约当事人产生该项债务所追求的最接近直接的目的。 17.禁治产:因精神病或因由酒癖不能处理自己的事务,或因浪费成性有败家之虞者,经其亲属向法院提出请求,由法院宣告禁止其治理财产。 18.法人:指拥有独立的财产能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并且依照法定程序成立的法律实体。 19.契约自由:指任何有订约能力的人,都可以按照他们的意愿自由地订立合同,即可以自由地决定是否订立合同,自由地选择订约的对象,并可自由地同订约双方商定合同的内容。 20 违反公共政策的合同:指损害公共利益,违背某些成文法所规定的政策或目标,或者在妨碍公共健康安全道德以及一般社会福利的合同。 21 不道德合同:指那些违反公认的道德标准,如法院予以承认将会引起正常人的愤慨的合同。 22 诈欺:指以使他人发生错误为目的故意行为。 23 乘人之危:是利用别人危险之际,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违反社会公德,乘火打劫,提出损害对方利益的条件,迫使对方接受,这种合同是无效的。 24 胁迫:指以使人发生恐怖为目的的一种故意行为。 25 违约:指合同一方当事人,由于某种原因,完全没有履行其合同义务或没有全部履行其合同义务的行为。

2018年商法期末重点必考复习资料汇总

2018年商法期末重点必考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章商法总论 名词解释1、商事关系:就是一定社会中通过市场经营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2、商人、就是以自己名义实施商行为并以此为常业的人三个条件;1、实施商行为2、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商行为3、以事实商行为为常业3、商行为:就是使用商事法律规范的营利性行为4、形式商法:形式商法,最典型的就是独立与民法典之外的商法典。这种立法体例称为民商分立制。5、实质商法;英美法系没有民法与商法的严格区分,因而不存在民商分立于民商合一的问题,此外法院的判例和民间的自治规章也是重要的商法渊源,总第来说,英美商法的概念属于实质商法的范畴。6、公示原则:在涉及公众或多数当事人的场合,商法实行公示原则,要求将有关事实公诸于世。7、外观法则;对于商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各国商法都采用客观主义的认定方法,即有关行为的内容及含义的解释,以表示行为的客观表象为准,即使这种解释表意人也不得推翻。商法:又称为商事法,是指以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三、简述题1、简述商法与民法的关系:民法和商法的共同之处,即他们都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但是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别。民法是包括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内的一般社会生活的普遍性规则,而商法则是市场经济领域的特定财产关系的特殊规定。民法对商法来说,具有统领和指导的意义,而商法对民法来说,具有补充、变更或限制的作用。2、商

法与经济法的关系:二者的联系,商法和经济法相对于民法而言,都是特别法,在适用上有优先的效力。其次,从功能上讲,经济法体现了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对商事关系的干预,因而相对于商法来说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再次,从形式上讲,除了商法在少数国家部分试行法典化外,商法和经济法都是针对特定领域、特定问题单行法,具有显著的特殊性、技术性和灵活性。最后,从内容上讲,商法与经济法存在相互包容的现象,即商法的规定吸收经济政策或经济法规范,经济法的规定中运用商法制度或商法手段。经济法有如下特征;1、国家意志的政府职能的介入。 2、多种法律部门的综合调整。 3、国家政策的指导作用。商法是关于商事组织和商事交易的法律群。传统商法受契约自由的原则支配。。8商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一、强化企业组织原则1、提高企业素质2、完善企业结构产权的保护二、提高经济效率原则1、产权的保护2、信用的维护3、交易的便捷三、维护交易公平原则1、平等原则2、诚实信用原则四、保障交易安全原则1、强行主义2、公示原则3、外观法则 4、严格责任 5、对善意买受人的保护5维护交易公平的意义何在?商法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答:意义,首先, 是设立公平交易的行为准则,从而建立市场竞争的 正常条件。其次,就是依据这些行为准则以及时一

商法名词解释

第一章商法与营商环境 1、商法:亦称商事法,是指调整商主体与商行为之法。 2、商事关系:是指商主体从事经营活动而与其他平等的主体形成的社会关系。 3、强制主义(确保交易安全原则):亦称干预主义或要式主义,是指国家通过公法手段对 商事关系施以强行法规则。 4、公示主义:是指涉及利害关系人利益的营业上事实必须予以公告周知的法律要求。 5、外观主义:是指以交易当事人行为的外观为准,而认定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 6、严格责任主义:是指从的事商事交易的当事人承担比一般民事责任更为严格的责任。 7、情势变更原则:是指商事合同成立后至履行前,如发生重大情势变迁,或基于不可归责 于当事人的事由,发生非当事人所能预料的情事,而是原合同试试的效果显失公平的,当事人可请求对方适当地变更合同,或由法院判令其变更,从而恢复交易的公平性。 第二章商主体 8、商主体:亦称商人、经营者,是指依商法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商行为,并享有民事 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9、商主体的法律形态:是指商主体从事商行为所采取的由法律所确定的形式。 10、企业:是指以持续性营利活动为目的而从事经营活动之生产要素的有机体。 11、企业主:是指以自己的名义,自行或通过第三人经营企业的自然人或法人,公司是 最典型的企业主。 12、商行为:是指为了经营企业而实施的受伤发点特别规范的行为。 13、商法人:是指依照商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事组织 14、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的营利性社团法人。 15、普通公司:就是一句普通公司法设立的公司 16、特殊公司:是指依据特别商事法设立的公司。 17、国有企业:亦称全民所有制企业,是指国家投资设立的企业法人,包括国有独资企 业、国有独资工资、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和国有资本参股公司。 18、集体企业:亦称集体所有制企业,是指以生产资料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为基础而设 立的,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营者,包括城镇集体企业和乡村集体企业。 19、商合伙:是指两个以上的合伙人基于合伙协议而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 共担风险的商事组织。 20、个人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兴办的企业。 21、个体工商户:是指公民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 22、农村承包经营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照法律和承包合同的规定从事农业 生产经营活动的 2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亦称合资企业,是一种股权式合营企业,由中外合营者依法在 中国境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和共担风险的商事组织。 24、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亦称合作企业,是中外合作者依法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一句 合作合同的约定分配收益或产品、分配风险和亏损的商事组织,属于契约式合作。25、外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由其投资的商事组织。 第三章商事登记 26、商事登记:亦称商业登记,是指当事人为设立、变更或终止商主体资格,依法向登 记机关提出登记申请,登记机关依据法定条件和程序将其设立、变更或终止的事实记载于登记簿册,并予以公示的法律行为。 27、设立登记:是指商主体的创设人为设立商主体而向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经登记机关

《商法》期末考试A卷附答案

《商法》期末考试A卷附答案 一、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商业名称登记的效力。 答:商业名称一经登记,商事主体就取得该商业名称的专用权,即获得名称权。一旦获得名称权,商业名称发生排他效力和救济效力。所谓排他效力是指商业名称一经登记,即发生排斥他人为相同或类似的商业名称登记或使用该商业名称的效力。救济效力是指商业名称登记而取得专有使用权,商事主体可据此排斥他人使用相同或类似商业名称于同一营业。 2、简述制作商业帐簿的作用。 答:(1)商业账簿的基本意义在于,向各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人提供相关可靠、清晰可比的财务会计信息,以作为决策依据。(2)商业账簿也是相关国家机关审核商事主体的营业状况或实施行政行为的依据。 (3)商业账簿可以成为民事诉讼中的重要证据。 3、简述商业登记的作用。答:(1)是国家对商事主体的商事行为进行法律调整的重要前提。(2)是国家对商事主体进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 (3)是商法维护商事主体的合法地位,保护第三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4)是保障商事主体依法进行正常经营活动的必要形式。(5)是维护第三人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

4、简述我国公司资本三原则。 答:(1)资本确定原则,又称法定资本制,是指公司在设立时,必须在章程中对公司的资本总额做出明确的规定,并须由股东全部认足,否则公司就不能成立。 (2)资本维持原则,又称资本充实原则。是指公司在其存续过程中,应经常保持与其资本额相当的财产。(3)资本不变原则,是指公司资本总额一经确定,非依法定程序,不得任意变动。5、简述公司章程的特征。 答:1,真实性:真实性主要强调公司章程记载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与实际相符的事实。 2,公开性:公开性主要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公司章程的内 容不仅要对投资人公开,还要对包括债权人在内的一般社会公众公开。 3,法定性:法定性主要强调公司章程的法律地位、主要内容及修改程序、效力都由法律强制规定,任何公司都不得违反。公司章程是公司设立的必备条件之一,无论是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设立股份有限公司,都必须由全体股东或发起人订立公司章程,并且必须在公司设立登记时提交公司登记机关进行登记。4,自治性。自治性主要体现在:其一,公司章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而是由公司依法自行制订的,是公司股东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其二,公司章程是一种法律以外的行为规范,由公司自己来执行,无需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其三,公司章程作为

商法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公募:即公开发行,发行人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出售证券的行为。(1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公开发行: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的;(1分)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200人的;(1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发行行为。在中国,公募要经过中国证监会核准。 商号权:是商主体依法享有的对商号的专有使用权,(1分)包括专有权和使用权两个方面。(1分)商号权属于知识产权,兼具人身权和财产权的特性。(1分) 一人公司: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1)包括实质意义和形式意义的一人公司。我国公司法规定了形式意义的一人公司。(2) 共益债务:指在破产程序进行中,为全体债权人利益或者为程序进行之必需而对破产财团产生的一切请求权的统称。(2分)像破产费用一样得到优先、随时足额拨付与清偿。(1分) 商事自治规则:是商主体就其组织、运作、成员的权利义务、相对人权利义务等内容自主制定的,不与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相冲突的规则。(2分)如:公司章程、交易所业务规则等。(1分) 行纪:是商主体以自己名义为他人(委托人)购买或者销售货物、有价证券,由此获取报酬,并以此作为职业性经营的行为。(3分) 别除权:是指在破产程序开始之前就债务人的特定财产设定了担保物权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优先权的,在债务人宣告破产后,债权人享有的就特定财产不依照破产清算程序而优先获得清偿和满足的权利。(3分) 要约收购:是指为了取得或强化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通过向目标公司全体股东公开发出购买该上市公司股票的要约方式,收购该上市公司的行为。(2分)有自愿要约收购和强制要约收购之分。(1分) 破产重整:是指经由利害关系人申请,在法院的主持和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下,对具有重整原因和重整能力的债务人进行的生产经营上的整顿和债权债务关系上的清理,以使其摆脱财务困境,重获经营能力的破产预防制度。(3分)法定资本制:又称确定资本制,是指在公司设立时,必须在章程中对公司的资本总额作出明确的规定,并须由股东全部认缴,否则公司不能成立的制度。(2分)是社会本位立法思想的体现。(1分) 二、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商事账簿的种类有哪些? 答:商事账簿主要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三种。(2分)会计凭证有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有时序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会计报告有会计报表及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3分) 2.证券法禁止的证券交易行为有哪些? 答:证券法禁止的证券交易行为主要有内部交易行为、操纵市场行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行为、欺诈客户行为、挪用公款买卖证券行为等。(每个要点1分) 3.股东的权利有哪些? 答:股东的主要权利如下:出席或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会并依法行使表决权;依法转让出资或股份;查阅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会计报告,监督公司的经营,提出建议或质询;按出资或所持有股份取得股利;依法分取公司剩余财产;提起派生诉讼的权利。(答出5个要点即得满分,不足5个要点者,每少一个要点扣1分) 4.破产财产的分配顺序是怎样的? 答: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1)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残疾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2分)(2)破产人欠缴的其他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1分)(3)普通债权。(1分)破产财产不足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清偿。(1分)

《商法》名词解释

商事关系——就是一定社会中通过市场经营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商事组织关系和商事交易关系。 商法——又称商事法,指以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商人——是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商行为并以此为常业的人。 商行为——就是适用商事法律规范的营利行为。 营业商行为——以营利为目的并具有营业性质的行为。 附属商行为——为了从事某种营业而附带行为的行为。 形式的商法——最典型的就是独立于民法典之外的商法典,这种立法体例称为民商分立制,法国、德国、日本等国采用了这种体例。 实质的商法——英美法系没有民法与商法的严格区别,因而不存在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的问题。英美的商法概念,实际上涵盖了许多被大陆法学者看来是民法的内容,如财产、合同、侵权行为、代理等等。 公示原则——在涉及公众或多数当事人的场合,商法实行公示原则,要求将有关事实公诸于世,公示的方式,一是登记,二是公告。 外观法则——对于商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各国商法大都采用客观主义的认定方法,即有关行为的内容及含义的解释,以表示行为的客观表象为准,即使这种解释不利于表意人也不得推翻。 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一发设立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以自有资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是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国有独资公司——是指根据我国《公司法》第64条的规定,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无限责任公司——是指两人以上股东所组织,全体股东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无限责任的公司。 股份的发行——股份有限公司或设立中的股份有限公司为了筹集公司资本,出售和分配股份的法律行为。 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经国家有权机关批准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两合公司——指一人以上无限责任股东与一人以上有限责任股东所组织,前者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无限责任,后者仅负有限责任的公司。 公司法——公司法是调整公司的设立、变更、消灭和公司经营内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以《公司法》为核心的本法和其他有关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司法律制度的司法解释,我国参加承认的国际条约,地方性法规等,通称公司法。 公司章程——是公司股东依法订立的规范公司组织与活动的基本法律文件。 子公司的法律地位——子公司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公司的注册资本——是公司设立时所有的资产,是投资者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际出资额的总和。 股份转让——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持有人依法自愿将自己的股份转让给他人,使他人取得股份成为股东的法律行为。 发起人——就是创办、筹备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人。股份责任有限公司的设立,主要依靠发起人的活动。 募股申请——发起人在向公众公开募股之前,必须向主管机关报送有关文件,并在主管机关审查批准后,才能开始募股。 创立大会——是公司设立过程中由认股人组成的决议机关。由发起人召集,通知全体认股人参加。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的法律地位——它是公司的意思机关和最高权利机关,公司的一切重大事项,如章程的变更、公司的解散与合并等,都必须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公司的其他机关都隶属或服从于股东大会。 监事会——即监察委员会,是对公司业务管理活动实行监督的机关。股份发行的“三公”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同股同权,同股同利。 记名股票——是公司债券的一种,是将股东的姓名或名称记载于股票的股份,记名股票的权利只能由股东本人享有。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也可以称为财务状况表。 公积金——公积金是公司为了预备弥补亏损和扩大大生产规模在注册资本之外准备的基金。 公司合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成为一家公司,原来公司的债权债务关系由合并后的公司全面承受,合并搁放的债权、债务由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立的公司继承。 公司分立——是指一个公司根据股东会或者法律的规定分立成为两个或者数个公司,原来公司的财产、债权和债务由公司股东会决定由分立后的公司按照资产和负债的比例继承。 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是指外国公司依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经营性组织。 商事组织法——是指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一定的商事主体设立、存在、变更和消灭的法律。 税后利润——是指公司上一个年度的利润在扣除弥补亏损、扣除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和任意公积金后的剩余的利润,此部分利润本应分配给股东,但经股东会决议立不分配,而转为公司的投资款项。 公司债券——是公司为了筹集生产经营资金,依照公司法和证券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公开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公司作为法人,要具有相应的机关去经营管理公司利益和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 董事会——是公司的常设权利机关,由股东大会选举出的董事组成,代表股东经营管理公司,对股东大会负责,按照股东大会和公司章程的授权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是公司的代表机关,公司的法定代表认就是公司的董事长。 商事合伙——商事合伙必须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业活动并达到一定的程度和规模,拥有自己的商号,并且在商号的名义下进行活动而结成的合伙。 普通合伙——就是全体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利润和共负亏损,全体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合伙。 特殊合伙——是部分成员不参加经营并且对合伙债务负有限责任的合伙。 隐名合伙——指当事人约定一方对他方所经营的事业出资,而分享其营业所得收益及分担其营业所受损失的契约。 有限合伙——就是一名以上普通合伙人与一名以上有限合伙人组成的合伙。 合伙企业——是指依照《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合伙企业分支机构——指合伙企业在自身营业场所以外设立的,以合伙企业的财产从事本企业核定经营范围内的业务活动的,从属于合伙企业的经营机构。 竞业禁止——即合伙人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 交易禁止——即合伙人非经合伙协议约定或者全体合伙人同意,不得同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 声明退伙——又称自愿退伙,是指合伙人基于自愿的意思表示而退伙。 法定退伙——是指合伙人因出现法律规定的事由而退伙。 破产——是在债务人无力偿债的情况下以其财产对债权人进行公平清偿的法律程序。 破产原因——是适用破产程序所依据的特定法律事实。它是法院进行破产所依据的特定事实状态。 破产无效行为——债务人在破产状态下实施的使破产财产不当减少,或违反公平清偿原则,从而使债权人的一般清偿利益受到损害,依法应被确认无效的财产处分行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