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

1、达尔克罗兹基本情况及影响如何?

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音乐家、教育家。1892年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大约在1900年左右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说。他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针对这一点,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的教学法。他前后花了约几十年的时间从事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在他的艰苦努力和有关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成功。今天他的方法不仅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广泛地用于舞蹈、戏剧、绘画、运动等方面的训练,而且还推广于音乐治疗、残疾与弱智儿童以及康复医疗等领域中,在五大洲都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该教学法的教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回到日内瓦,建立了"达尔克罗兹体系研究所"并领导该所直到他逝世。

2、达尔克罗兹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人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的,人体本身就是乐器。因此,要进行音乐训练,只训练耳朵、嗓音、手指等是不够的,必须练好人的体态,姿势及各种形体动作。单教儿童用手指弹奏乐器

是不够的,首先必须启发他们进入产生乐曲的激情中去,把乐曲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以达到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加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学习之能力。

3、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立足于听(音乐),而且是以教师的即兴伴奏为主。

(2)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

(3)教学方式主要是游戏,发现个别学生松懈、涣散时,立即变换,永远处于新鲜状态。

(4)教师的音乐造诣,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诱导等各方面的"即兴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5)学生不论音乐基础高低,年龄大小,小之三岁儿童,大之音乐学院的学生及专业演员,舞蹈家,都适合上这种课。

4、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有那些?

与基本音乐课大致相同,只是不以讲授为主,而是听音乐,用动作表现音乐。一开始就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音乐进行必须反映其断、连等典型特征,动作应有乐感。如;"走"的练习;一般从教速度开始,让全班学生按规定速度走路或摇摆,然后加上喜、怒、悲、惧等感情,速度不能改变。还要探索不同的方向感,如向前、向后、向

右等。探索紧张和放松的感觉,想象在水中,泥沙中划动臂和脚等。探索不同的走路方式,如并跳、跑跳等,启发学生想象。

5、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由那几部分组成?

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学实践是由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音乐活动三部分内容组成。尽管体态律动由于其独创性和科学性早以被人们公认为是卓有成效的音乐教育手段,并成为独立的学习领域。但是,达尔克罗兹本人更愿意把他的音乐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他在〈节奏运动、视唱练耳与即兴〉一文中指出;节奏运动,视唱练耳与即兴的音乐活动是"音乐教育中三个重要的分支,认真研究这三者的基本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6、何为体态律动?

体态律动,要求学生把身体作为乐器,把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体态律动不同于舞蹈,它是以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时值变化,以培养学生利用听觉获得轻松、协调自如得节奏感为目的。

体态律动的动作一般分为原地动作和空间动作两类。原地动作包括;拍手、指挥、摇摆、弯腰、说话、歌唱等;空间动作包括;走、跑、爬、蹦、跳、滑等这些动作可以和身体的高、中、低位置结合,也可以用身体的头、身、臂、手、脚等各个部位,与歌声的动作、体感、表演等相互配合,以表示不同的节奏、旋律、和声、复调、曲式等。总之,身体的各个部分有如乐队中的各个乐器声部一般。但必须

注意动作的整体性,并要按照预备、起奏、延续、恢复四个步骤进行练习。

7、达尔克罗兹的视唱法内涵是什么?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包括一系列的视唱练习,通过练习,训练耳朵,身体与语言、歌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这种视唱法与一般的不同。它先采用一线谱,通过读,唱音名来认谱。后按等时值读每个唱名,再练习以不同速度或临时用教鞭指谱视唱法。

视唱最先练习c自然大调音阶,用节奏上的变化使音阶成为旋律,并要求上行时唱渐强,下行时唱渐弱。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培养方向是多方面的其内涵亦是极其丰富的。它不仅对儿童有极为重要的启蒙作用,而且可以不收年龄限制,在各种年龄和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中都可有效地运用。这种方法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对全面开掘出学生们的音乐才能,促进其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8、"体态律动学教师"应具备什么条件?

体态律动学教师必须具有即兴创作的才能。他(她)即兴创作的音乐必须能训练、支配、指挥和促进孩子们的动作。在钢琴上即兴创作需具备六项条件;(1)准确的听觉力;(2)发明唱和演奏旋律的能力;(3)

当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调(换调)为旋律伴奏时,要协调;(4)准确的视奏;(5)熟记许多童谣,民歌和作为例证的或有戏剧性效果的其他曲调;

(6)用音乐的声音再现孩子们动作的节奏和为孩子们即兴设计动作、音乐的能力。

9、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在设计课程时的原则是什么?

(1)必须使孩子的身体从事工作;

(2)必须激发孩子的大脑去思考;

(3)必须运用从孩子们自己在运动中汲取的素材创造一些非常简单的音乐形式。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

1、柯达伊基本情况、教育思想及影响如何?

柯达伊,左尔坦(1882—1967)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十分热爱匈牙利民间音乐,他曾与著名的音乐家巴托克一起走遍全国,收集整理各地民歌。他认为民间音乐代表着活的艺术,最适合作儿童的音乐教材,并主张儿童应该先学习本国、本民族的音乐,然后再学习外国音乐。1923年后,他开始潜心研究学校的音乐教育。他在广泛深入地采集,研究了真正的匈牙利民族的基础上,运用民族调式,五声音阶编写了大量的声乐教材,并创作了许多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读谱及符号标志教学法》一书,荟萃了柯达伊教学法的全部精华。

当时,匈牙利人民的音乐知识水平都十分低,全民的音乐素质很差。面对这种状况,柯达伊认为,普及和发展音乐教育是提高全民音乐素质的根本途径。从1940年到1950年,柯达伊同他的朋友乃姆斯基合作,进行教育实验,采用他编写的教材和倡导的教学方法,试验大获成功。此后,匈牙利的音乐教育水平和国民音乐文化修养,特别是青少年的音乐素质得到迅速提高。

柯达伊教学法得成功,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广泛得影响。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和运用柯达伊教学法,都取得了良好得效果。

2、柯达伊教学法的基本观点和内容是什么?

(1)柯达伊主张立足提高全民族得文化素质强调民族音乐教育。

(2)以唱歌为基础,推崇合唱教学。

(3)重视早期教育。

(4)严格选择教材,重视教师的选择。

3、柯达伊为什么强调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强调民族音乐教育?

柯达伊着眼于国家和民族得长远利益,把提高全民族得音乐素质,并以一代代继承下去作为音乐教育得最高目标。他认为;"音乐应该属于每个人"。他希望并立志创建出一种新的音乐教育体系,这种体系所培养出来的民族不是把音乐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而是看成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柯达伊指出;"通过音乐教育是通向民歌最短的一条道路"。在教学中,他系统地采用了匈牙利民歌为主的五声调式音乐为素材,使孩子们从小熟悉和热爱自己的民族音乐,进而培养学生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和深厚的感情,达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目的。

4、柯达伊方法中的所谓"儿童自然发展法"是什么意思呢?

儿童自然发展法,要求根据正常儿童在其成长的各个时期中的能力来编排课程的顺序。从节奏上讲,移动的节奏比起持续的节奏更容易被儿童所接受。四分音符是儿童步行的速度,八分音符是他们跑步的速度,它们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节奏。儿童唱歌游戏大部分是以四

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二拍子音型组成的。因此,教儿童节奏概念时,用四分和八分音符作为起点,要比全音符更合理。

就旋律来说,幼童最早的调子是小三度,这是母亲们用来呼唤孩子吃饭时的调;

这也是孩子们自己唱时的音调。

儿童们经常能唱的第三个音符就是上方的La 。在匈牙利儿歌中,最常见的音型是跟在so后面的弱拍上的la.而在大部分三个音符组成的美国歌曲中,la是跟在mi后之后出现的,这就是形成一个弱拍上的上行四度。

有趣的是,到此为止,全世界的儿童似乎都是按照同样的音乐模式发展的。

很明显,按照自然发展法教唱歌,应该从单二拍子节奏和这三个音符作为它的起点。

5、柯达伊教学法的工具是什么?

(1)首调唱名法。

这是柯达伊教学法的基本手段之一。优点是旋律性强、相对音高易唱准、即兴伴奏便利、移调方便,且易于记忆和表现。

(2)节奏时值字节读法。

在教节奏时,柯达伊选择了一个以法国视唱练耳体系中相似的音节系统,既把四分音符读做"ta"(嗒),八分音符读做"ti"(梯)。

(3)音乐速记法。

这种方法在记谱时,只需写出唱名的第一个字母,do可写成"d",re可以写成"r"。高音在字母右上角加一撇,低音在字母右下角加一撇。

(4)手势唱名。

运用手势在视唱中加强了音程感,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具体地表现出来,对音程进行倾向起提示作用。

6、为什么严格选择教材,重视教师的选择?

柯达伊坚持认为幼儿所用的音乐教材只能亲自于真正的民间音乐,真正的儿童游戏,儿童和优秀的创作音乐。他认为,一名普通学校的音乐教师要比一个城市歌剧院的指挥还要重要的多。因为一位糟糕的音乐教师会在三十多年扼杀多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因此,严格选择优秀教师来进行音乐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7、以唱歌为基础,推崇合唱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柯达伊认为,声乐教育是普及音乐教育的最好和最简便易行的方式。他说;"有什么东西比合唱队更能表明社会的团结吗?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所不能做的事;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毁掉一切"。实践证明,通过多声部的合唱训练,

不仅能够使学生们体验到和声的丰富色彩与平衡的声部配合,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互相协作,配合的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因此,在匈牙利普通学校中合唱课是必修课。此外还专门设有170多所合唱学校。

8、柯达伊为什么重视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

根据"儿童自然发展法则"组织教材。柯达伊主张儿童从幼儿时代起就培养对音乐的爱好和了解,他还主张"胎教",认为母亲接受音乐教育的情况对孩子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他说;"如果有问孩子的音乐教育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回答,人出生前九个月。

柯达伊认为;音乐教学的教材和进修顺序应根据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来安排,使之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奥尔夫教学资料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早在二十年代,奥尔夫已痛感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病,致力于从根本上改革。1924年起,他与友人舞蹈家军特在慕尼黑创建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使音乐与动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去教与学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奥尔夫更把重点对象转为儿童,通过广播、电视括放儿童音乐教学实况,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63年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建立了“奥尔夫学院”,作为世界性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国际中心。它每年为来自五大洲各国的几百名学员传授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从而使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日益广泛的推广。

奥尔夫说过:“我写这个教材,是为了表明一种观念,所以,关系到世界的不是这部《学校音乐教材》,而是这个观念本身。” 这就说明:要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首先必需了解他的基本思想观念,只有从这里才能理解和掌握他具体的教学法,使用他具体的教学内容。

奥尔夫有一次把他这部《学校音乐教材》称之为“一部意味着音乐教育革命的作品”,但又说过:“我所有的观念,关于一种元素性的音乐教育的观念,并不新,我只是注定地、有幸地从今天的角度、重新说出这些古老的、不朽的观念,并致力于实现它。” --什么是“老”,什么是“新”呢!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人类对自己的感受、情绪、思想、意识,有一种本能的表现欲望,这表现,与其说是人为地去表现,不如说是自然地流露。《乐记》中写道:“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

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段话再好也不过地道出了音乐的本质和本源。人类的这种原本的习性,是共通的,从远古人类形成以来就存在。所以,这样的习性和人类一样古老。奥尔夫的音乐教育观念,就是要从这个古老的源头出发,去革新音乐教育:主要不是致力于教会学生学什么,而是启迫、发掘学生(特别是儿童)生而具有的这种习性,通过游戏式、即兴性地奏乐本身,通过自然地、音乐地表露自己的感受、情感,通过语言、动作、表演和音乐的全面有机结合,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去学会音乐、掌握音乐。这样的观念实质上是古老的,但对于千百年来背离了音乐的本源和本质的许多音乐教育(包括教学法)却又是新的,“意味着音乐教育革命的。”

我们知道:在当今世界上,最真实地保持着这种音乐、舞蹈习性,并能按此付诸音乐、舞蹈实践的,一是原始民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二是儿童。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或较少)受到历史的、社会的、环境的、现代文明的、现代观念的影响,没有陷入音乐的消费主义和竞技主义的泥潭,因此,音乐舞蹈对他们说来,首要的不是表演,不是艺术,而是自我的流露、相互的交流,是生活的必需,人生的有机组成部分。可是,千百年来许多音乐教育,往往不重视、不研究他们和音乐、舞蹈的关系,不从中汲取启示,相反却致力于改造他们,有或无意识地扭曲、或甚至抹煞他们的本性,使他们逐渐丧失这原本的、最可贵的东西。试想一下:为什么我们具有几千年高度文明的汉族,如今在能歌善舞方面却远远不及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为什么我们汉族的成年人大多数不能闻歌起舞,不习惯于当众拉开嗓子就唱,手舞足

蹈地跳,这就是千百年来错误的观念和习惯(包括封建思想),扭曲、扼杀了我们音乐、舞蹈的本能。即使接受正规舞蹈音乐教育,往往也不是从原本自然的流露出发,而以技能、技艺为主要着眼点,以表演为主要目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不是不要知识、技能和表演,但它主要的着眼点不在于理性地传授知识、技能,而在于自然地、直接地诉诸于感性,在感性的直接带动下,在奏乐的具体过程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奥尔夫说:“我们经验告诉我们,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儿童是罕见的,几乎每一个儿童从某一点上都是可以去打动的,可以去促进的。教育上的无能出于无知,经常在这方面堵塞源泉、压制才能并造成其它的不良恶果。”正是这些观念促使奥尔夫把儿童作为音乐教育改革的主要对象和起点,把学校当作音乐教育改革的主要场所和机构。

奥尔夫一直强调:进行儿童音乐教育,应当从“元索性的”音乐教育人手。在奥尔夫之前的音乐理论家、教育家,已采用过“元素性”这个名词。奥尔夫重新采用过,并赋予了新的含义。他说“元素性的音乐决不是单独的音乐,它只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一起的;他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应儿童的。”元素性的音乐是综合性的;元素性也体现于各个具体的方面:它是由元素性的节奏、元素性的动作--舞蹈、元素注的词曲关系、元素性的作曲法(包括由式、和声、配器等各方面)构成的,并且使用的也是元索性乐器--奥尔夫乐器,一种以节奏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原始乐器,和机体接近的乐器。但是,这种乐器不论是有或无固定音高的,都有糟确的发音,

优美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演奏起来没有技术负担而束缚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应用这种乐器便于学生(哪伯是两三岁的幼儿)自已动手去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生的主动性。”--什么是元素性的节奏和动作呢?它基于人的呼吸、心脏跳动的基本节拍--节奏,基于呼唤、说话和行走的自然音调和生活动作的基本节奏和动作。这种节奏和动作决不是简陋的、单调的、呆板的,而是丰富多样的,自由灵活而生动的,正如奥尔夫所说:它们不象艺术作品中那样固定不变,不能增减,而是“节奏、音响和旋律的、富于音乐性的基本素材,这些可以一再地加以新的塑造和形成。但是必需要以质量感和形式感来应用这些素材,而不容许拙劣地操作和人工造作地生产。”正是这些因素和要求,构成了元素性的音乐自然注和艺术性统一的本质。而且,元素性的音乐教育不仅是音乐艺术作为一门学科的墓础教育(包括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教育),也可以说是人的整个身心的一种基础教育。奥尔夫指出:“元素性的音乐、词和动作。演奏--心灵力量所兴起并发展的一切,构成心灵的饱含腐殖质的沃土,没有这种腐殖质,我们将走向心灵的荒芜……如果由于片面的侵蚀而丧失了自然界的平衡,就会出现荒芜。同样地,我想再说一遍:如果人疏远了元素性的东西,丧失了他的平衡,就会走向心灵的荒芜。正如要有自然界的腐殖质,才有可能使万物生长一样,靠元素性的音乐方能发挥出儿童身上的力量,这否则是无法发挥的。所以应当强调指出:在小学里安排元素性的音乐,不是一项外加物,而是一项基本的、奠基性的项目。这决非完全是音乐教育的事,而是有关人的培养的事(音乐教育可以,但不一定取得成效)……。”

至于教学中具体地贯彻这些原则,即:应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和怎样的教材、步骤进行,那还有待于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从这个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经过实践考验的教材。在这些方面,奥尔夫和他的合作者凯特曼(1905-)以及奥尔夫学说的教师们和各国出色的奥尔夫音乐教师们,均已取得了卓著的成果,值得我们广泛、深人地学习、参考考和应用。不过,任何音乐教学法都不能单纯地由一系列“处方”所构成。一切教学法的“处方”,都是在教育思想和原则的支配下产生的。单凭说成的“处方”医不好所有人的病,更别说疑难杂症;固定不变的“处方”甚至还能吃死人呢!

不论在我国或其它国家;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或多或少都存在或存在过一些误解、曲解或片面的理解,例如有人“瞎子摸象”式地误认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不过是要孩子拍拍掌、跺跺脚”,只知道节奏训练,属于“小儿科”、“只局限于启蒙教学”等等。在我国,还有一种误解:认为它是“舶来品”,“洋货”,会“不利于我们的民族化”。殊不知奥尔夫历来主张必需从此时此地出发,必须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的语言(甚至本地区方言)、音调,强调应当主要以当地的童谣、民歌为基本根据。到目前为止,不论在日本、加纳或法国等等,各个洲、各个国家都同时有两部平行的教材:一部是奥尔夫--凯特曼编的《学校音乐教材》五卷,另一部是本国人用本民族的语言、音调、童谣民歌编成的《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某某国版》,甚定除了奥尔夫乐器外,同时还采用了本民族、民间的乐器方。由此可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不存在“民族化”的问题,因为它本身就是以民族化为前提的。

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完整、独特的体系

①体系性,我们今天了解的奥尔夫教学法,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从理论原则,指导思想到教材、教学法、教师及丰富的、成功的教学实践等各方面都具备的一个完整体系。它虽然从人的音乐天性出发,从音乐最起码,最简单的元素出发,但一切又都讲究高度完美的艺术性。它虽然十分强调以节奏为基础,但不仅是拍拍打打,对于旋律、和声、配器、曲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虽然以器乐为特色,但又是声乐与器乐并重的。这一切都显示了它完整的体系性。

②独特性,这个体系以"元素性音乐教育"为特色,明显地区别于"传统"教学法和其它各种国外教学法,与"奥尔夫音乐风格"一样,形成它的独特性。③灵活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没有教学大纲,没有分年级的要求,它的基础教材不要求一首挨一首地进行,而按音乐语言发展的顺序(如唱5、3、再6,再1(I),2,先五声后七声等)渐进,它的即兴性更使每年的教材不同,即使采用同一教材的两个不同班级的课,也不出现重复,永远是新鲜的。在德国各地,各校,在运用这一体系的世界各国,都不一样。

④开放性,从实质上说来,奥尔夫教学体系可以归结为一种教学思想,因此它没有框框、不封闭、不排他,可以把各种教学法吸收到自己的体系中来,因而它必然逐步发展、逐步丰富、永远没有终结。

⑤艺术性,奥尔夫教学体系要求从教师的教学到表演、乐器制作,那怕是最简单的,也必须有艺术价值。奥尔夫教材中很简单的四小节儿童歌曲,在艺术上都很经得起推敲,质量要求很高,音准、音色毫不含糊,在和声、乐曲结构、配器等方面都有它自身的艺术准则。

(2)原本性(元素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

奥尔夫把他的音乐称之为"元素性的音乐",并自喻为"野生物…。在他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元素性具体表现为:

①节奏为基础,奥尔夫认为音乐中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础的元素,不同的歌不可能是同一个旋律,却可以是同一种节奏。

训练节奏的步骤:

从体感入手,把体内的节奏诱发出来。

单层次的训练:模仿、问答、节奏补充…。

多层次的训练:卡农、多声部节奏。

用声势为旋律作伴奏。

②从朗颂入手,奥尔夫认为语言是音乐的根。如"叫人名";在问了两个音节数不同的孩子名字之后,就让他们互相有节奏地呼唤或分组呼唤,形成多声部呼唤。然后是数韵和简单的儿童诗歌。朗诵要素;

旋律性。(汉语四声较西方语言具有很强的旋律性,可以直接用到音乐中)。节奏性。(汉语也富有节奏性,单词,词组都可以配乐,童话、童谣、故事等都可以配上旋律)。

③强调体感,以人的自然性为出发点,发掘人体内的音乐性。如;按自己的心跳节奏自由走动,在这动中逐步互相协调,达到统一速度,产生基本节奏感。

身体是最好的器乐,捻指、拍手、拍腿、等不仅讲究节奏,同时十分注重音色。

不强调理论、概念、名词、术语。如把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分别称作"走"、"跑"、"拖"

走走│跑跑走│拖─ │拖─┃。

规定学生用五声音阶自由创腔,走唱结合。不象传统那样诉诸理性。

形体动作的音乐感

形体动作要求自然、有个性、有变化,如果一唱歌就摇头晃脑、身体僵直、这是做作的、勉强的、如果过分强调动作整齐划一,不分男女,不管音乐给个人感受如何,这是机械的、没有个性的。奥尔夫要求的"走",要有各种不同的走法,还要走出音乐感,与音乐的情感吻合。

拍掌,也有一、二、三、四、五指拍,半掌全掌拍,轻、重拍等各种拍法,获得多种音色的效果,不能永远是一种风格。所有的形体动作都要富有音乐性。

(3)综合性

正如奥尔夫所讲;原本的音乐决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它和语言、舞蹈、动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的原始形态,就是这样的综合体。奥尔夫音乐在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自然形态,也正是这样三者密不可分。在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里,朗诵、游戏、律动、奏乐、歌唱、表演舞蹈等都融合在一起,形成十分鲜明的特色。

动作是一切动物本性的体现,一切物质也离不开运动。所以,动作与音乐的结合,是人性的本能体现和最自然的体现,动作和舞蹈结合音乐和游戏,应当在音乐教育和教学中,得到系统、全面地训练,使之成为体现并塑造儿童和人民性格,培养其仪表和情操,以及促进人际交流、集体协调以提高情商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与动作结合,才能真实、全面地体现人性以及生活和艺术的原貌;音乐与动作结合,是音乐教育和舞蹈教育应有的形式,舞蹈教育从来未曾脱离过音乐,

语言本身即是有旋律和节奏的因素,语言本身也即是一种音乐。应从声调的高低和语调的轻重缓急两个方面来进行操练;既可以结合节奏,也可以结合动作来进行语言操作,即可以应用儿童的语言,一般人生活的口语,也可以应用艺术性的文学语言,如格言、诗歌等进行。

世界各国的格言,是各族人民生活经验和智慧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浓缩的结

晶,我国的唐诗、宋词、则是我国语言艺术的无上珍品,并已成为人民传统的一部分,理应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主要语言之一,去广加采用,以充分发挥它对促进音乐教学高度艺术质量的积极作用。

语言在音乐教学中既可以结合动作,也可以结合节奏来进行,而不是单纯、孤立地,“为语言而语言”地单纯朗诵地来进行操练和从事。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舞蹈、诗歌的“呼吸”和生命线,而节奏的主要来源是语言和动作,所以,节奏(尤其开始的阶段)最好结合语言和动作来进行操练,这更生动,也更有劲,然后方才单独去进行。

奏乐在音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从奥尔夫发展了以打击乐器(节奏乐器和旋律乐器兼而有之)作为儿童音乐、国民音乐,有障碍者(盲人、聋哑人、弱智者、残疾者)音乐治疗的乐器,短短的几十年间,已使得这些“奥尔夫乐器”成为世界各国幼儿园、中小学以及一般普及音乐教育、青年治疗教育中的基本乐器。这些乐器决不是简陋的“代用品”,也不仅限于作为“敲门砖”而本身是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音乐教育功能,其潜能还远远并未发挥尽。“奥尔夫乐器”不仅为音乐师生提供了一批不存在技术困难的乐器,更提供了一间真实不虚的“音乐实验室”,必须在这一高度和深度来起作用,这作用决非一般个别学生或集体学奏某一些哪怕再高深不过的、甚至专业性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所能取代的。

(4)创造性

①发挥自由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如要求儿童都用四肢着地,但每个人必须自己设计不同的姿势,不许与他人重复。又如经常在课内让学生按一定的音乐要求自由活动,自己鉴别好坏,逐步趋向统一协调。最终的结果,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精心整理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的比较 ???着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Jaques-Dalcroze )创立了本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个已有将近上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体系对20世纪后来相继出现、形成的各种音乐教育改革的思想、体系都具有深远影响。达尔克罗兹方法能教给孩子们理解复杂的韵律。听到音乐时,孩子们会随着节奏起舞。通过统一调动其视觉、听觉、感觉,并随音乐而动,孩子们会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同时孩子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达尔克罗兹的教育原则也构成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 首调唱名法与听觉训练 ???传统的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采用固定唱名法、强调培养绝对音感。现在这种教育目标与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实际属于的传统, ??????????????????高、节奏、???状态、引发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出于自发、自然的情绪创造出自己的想象、表现,这是即兴音乐活动的目的。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即兴的音乐活动在儿童音乐潜能开发训练中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 ,1895-1982)创建。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他认为元素性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的艺术。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鼓、木棰、木块以及钟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孩子们学会了音乐结构,以及如何保持同一个节拍。这种方式是团队体验,孩子们通过歌唱、游戏、合韵脚、跳舞等活动学会了参与团队工作。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在这一点上,柯达伊与奥尔夫都是惊人的一致,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

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认识

一、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着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由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指挥家和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 (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什么是原本的呢?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本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又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期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二)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宗旨 通过音乐去达到人类的最高智慧,培养健全人格。 (三)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 1、要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每个人都有音乐的本能,每个人天生都是喜欢音乐的) 2、以节奏为基础。 3、将音乐与语言、动作、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戏剧结合进行综合教学。 (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原则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适于开端。(适于孩子) 5、从本土文化出发多元文化教育。 6、为全体学生的。 (五) 奥尔夫教学的态度 1、不要求每个孩子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引导孩子和老师共同创造。 2、不注重结果,注重过程。 二、从我园主体探究课程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我园主体探究课程有很多相通之处。我认为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更好的开展我园主体探究课程。我园主体探究课程的核心是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主张从小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真正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让幼儿在尝试(探究)中学习。那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是如何进行这种探究学习的呢? 奥尔夫音乐教育被国外称为:"从钢琴凳上(教师)、从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它是一种动态的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不需要懂任何乐理知识,而是通过自己亲自参与,从亲身的体验中感受音乐。比如在《走走、跑跑、停停》的游戏中,老师让孩子光着脚随意走动,目的在掌握孩子走的频率。然后根据孩子走的速度敲击鼓,请孩子听鼓声走,在走的过程中孩子是在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老师以提高一倍的速度敲鼓,孩子自然会跟着这个速度小跑起来,这是孩子在体验八分音符的时值。在此基础上请孩子听到鼓声停,立即找一个朋友一起造型,找三个、四个、五个孩子拉手,这是孩子在感受乐句的开始和结束,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合作精神,同时增强数概念。鼓声大,孩子会随节奏跺着地板走,鼓声弱,孩子会踮着脚轻轻走,这是感受音乐的强弱。听鼓声往前走,听三角铁往后退,这是感受不同的音色,同时感受空间方位感。孩子不再需要听老师唠叨?quot;四分音符为一拍,打一个'\/'呢就是一拍,八分音符为半拍,'\'是前拍,'/'是后半拍……"最终孩子还是一头雾水。奥尔夫就是这样从人类最常见,

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放眼望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2011-07-29 18:16:20| 分类:教育|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教是一门艺术,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迥然。婴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容易受情绪感染。亲子音乐教育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柯达伊教育理念以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采用操作性强,生动形象的教育法,充分运用游戏、体态律动等多彩活动,让婴幼儿徜徉在趣味横生的亲子歌唱、亲子律动、亲子节拍、以及亲子音乐剧中感受快乐、感悟音乐,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让他们在不 知不觉中感知音乐,学习丰富的表达方式。 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归纳为:1、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通俗性,人们更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不断创新, 世世代代发展下去。 5、从儿童出发 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七种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 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让孩子唱一个长音,他还唱不下来,有时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 奥尔夫音乐的局限性奥尔夫音乐不是学习高深的音乐技能,它重在开发人的潜能,可以说奥尔夫是关于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它音 乐的起步。 总之,奥尔夫打破了科学的系统性,摆脱了科学对音乐的桎梏,更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音乐教育之一。 奥尔夫音乐的优势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是指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原本的音乐是指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 音乐;原本的音乐是接近自然,源于生活,能为每个人学会 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 它形式简洁,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精修订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 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的比较 着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Jaques-Dalcroze)创立了本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个已有将近上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体系对20世纪后来相继出现、形成的各种音乐教育改革的思想、体系都具有深远影响。达尔克罗兹方法能教给孩子们理解复杂的韵律。听到音乐时,孩子们会随着节奏起舞。通过统一调动其视觉、听觉、感觉,并随音乐而动,孩子们会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同时孩子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达尔克罗兹的教育原则也构成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 首调唱名法与听觉训练 传统的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采用固定唱名法、强调培养绝对音感。现在这种教育目标与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不但在美国,就是在欧洲的许多国家,特别是对于学校音乐教育,也已经广泛使用首调唱名体系。 概括地讲,首调唱名法把无论在什么高度上建立的大调统统归结为从do开始,小调则是从la。我国普遍采用的“简谱”实际属于这种唱名体系。首调唱名法与调式音级相统一、与调式运动相适应,它使调式中的音级相对“固定”,会使学习者形成一种典型、稳定的心理反应,使音乐成为容易理解的语言,有利于促进儿童音乐思维的形成。首调唱名体系作为适应民族民间音乐有调性、调式的传统,适应儿童的歌唱、音乐活动实践,在发展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进行即兴的音乐活动、学习识谱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现代的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学活动中吸收了柯达伊体系的一些方法,例如采用了五声音调歌曲的学习、手势的使用、音级学习的先后进入顺序等,目的是为了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而不再长时间停留在C大调音阶上追求绝对音高的巩固。这也说明当代几个重要的音乐教育体系之间互为吸收借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柯达伊与达尔克罗兹都认为不应该让儿童跟着钢琴学习歌唱。使钢琴成为儿童歌唱学习离不开的拐杖,不利于听觉能力的发展,并且都强调稳定拍感的培养。当然,这需要对儿童进行认真培养,当儿童能够唱准音调、又有稳定的节拍律动感时,可以说他具有了基本的音乐能力,这是音乐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基础。 有特色的综合性教学活动的发展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特色就是体态律动教学,体态律动的教学活动现在更趋向于综合化。在教学内容和理论上通常分别阐述的视唱练耳、体态律动和即兴创作等,在教学实践中则往往是综合的、紧密联系的、互为影响和作用的。 柯达伊音乐教育的特色就是歌唱教学,但并不拘泥于歌唱这一种单一的形式。而是将歌唱、动作、游戏、表演、即兴创作等形式相结合,给儿童的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和表现表达的机会。 两者在保有各自特色的同时都向综合性教学发展。 即兴创作教学活动的发展 两者都强调即兴活动在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即兴活动是即时作出音乐表现、音乐判断的创造性音乐行为。在即兴创作或表演中,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反应能力和流畅的音乐思维。要对同时出现的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问题给以权衡和处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听觉判断、灵敏性和创造性。这项学习内容体现了音乐学习的本质,也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人类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作用。 今天的即兴创作已不仅仅是在钢琴上的即兴作曲,它已经成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伴随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培养想象力、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即兴的音乐活动可以始自儿童音乐学习的第一天。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儿童进入状态、引发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出于自发、自然的情绪创造出自己的想象、表现,这是即兴音乐活动的目的。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即兴的音乐活动在儿童音乐潜能开发训练中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创建。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他认为元素性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的艺术。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鼓、木棰、木块以及钟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孩子们学会了音乐结构,以及如何保持同一个节拍。这种方式是团队体验,孩子们通过歌唱、游戏、合韵脚、跳舞等活动学会了参与团队工作。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在这一点上,柯达伊与奥尔夫都是惊人的一致,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人。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 柯达伊追求的目标是“让音乐属于每个人”。这个教育目标的提出是基于他对音乐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理解。他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其特点.

一、世界三大著名学校音乐教育体系: 1、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1865年---1950年)著名的瑞士作曲 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 克罗兹,创立了20世纪最早的音乐教 育体系。其体系的核心是“体态律动”。 (1)所谓体态律动教学是从音乐本身 入手,先让学习者聆听音乐,再引导 他们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种 要素。体态律动教学把人体变成 了一个能够理解音乐的要求、能 够解释和表现音乐的乐器。通过 这件人体乐器展示了音乐的核 心要素,又通过学习者的内心听 觉和情感强化了音乐的艺术性 质。(2)体态律动的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对于节奏韵律的直觉

本能、对音乐情绪和表现的感 受、对运动平衡的感觉、以及培 养有规律的运动神经习惯和训 练有节奏的心理。体态律动打开 了音乐教育实践的一个新的领 域。 2、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柯达 伊·左尔坦(1882---1967)是20 世纪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匈牙利 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 育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柯达伊 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深远的 教育体系之一。其主要教育手段与 内容:(1)民族音乐在教学中占有 突出重要的地位。(2)以歌唱作为 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3)以首调 唱名体系培养全面的音乐能力。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一)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先生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它是当今世界最具创造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奧尔夫将创造力称作他的教育理念的灵魂。并为挖掘、发展人类生而具有的探索、创造精神创立了一套科学而丰富多彩地教学方法。 (二)奥尔夫教育理念及其特点 1、奥尔夫本人简介: (1)卡尔·奥尔夫(Carl Orff 1895----1982年),德国现代最著名的作曲家、教育家、指挥家。 (2)在他的童年充满了音乐、诗歌、文学、戏剧的熏陶,这也为他日后在音乐戏剧和舞台音乐奠定了坚实的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基本情况 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音乐家、教育家。1892年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大约在1900年左右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说。他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针对这一点,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的教学法。他前后花了约几十年的时间从事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在他的艰苦努力和有关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成功。今天他的方法不仅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广泛地用于舞蹈、戏剧、绘画、运动等方面的训练,而且还推广于音乐治疗、残疾与弱智儿童以及康复医疗等领域中,在五大洲都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该教学法的教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回到日内瓦,建立了"达尔克罗兹体系研究所"并领导该所直到他逝世。 教育思想 人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的,人体本身就是乐器。因此,要进行音乐训练,只训练耳朵、嗓音、手指等是不够的,必须练好人的体态,姿势及各种形体动作。 单教儿童用手指弹奏乐器是不够的,首先必须启发他们进入产生乐曲的激情中去,把乐曲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以达到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加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学习之能力。 主要特点 (1)立足于听(音乐),而且是以教师的即兴伴奏为主。 (2)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

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原本性

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原本性 卡尔.奥尔夫(Karl Orff,1895-1982),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其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历经七十余年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的传播、实践,对世界音乐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上世纪七十年代,奥尔夫音乐教育进入中国,因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乐教”的理念息息相通,逐步在中国音乐教育的沃土中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史上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被接受并颇具影响力的一种外国音乐教育体系,并且在中国创新、发展,不断创造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特点的新经验和新形式。 奥尔夫曾经说过:“走遍世界的,不是我为表明这个理念而编写的东西,而是这个理念本身”。是什么样的一种音乐教育的理念,能够让其在新思想,新方法层出不穷的今天,不但没被淹没反而显示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来呢?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即是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他曾说过:“我所有的观念,是关于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观念。”原本性一词并非奥尔夫所创用,但是,他将它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其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理念。 什么是原本性呢? 原本性是指质朴的,简单的,单纯的,最自然的,清澈的,但同时也是能够诉诸心灵、反应内心的,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形式,

就像不施脂粉的自然风貌一样。 那什么是原本性的音乐呢? 首先,音乐源于生活,它产自人民大众,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是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表现的是人们内心的情感,是感情交流的媒介。不同特征的音乐表现不同的生活层面和感情需要,可以用来传授知识,组织集体劳动,记载历史变迁,举行仪式和进行交流。比如大家熟悉的劳动号子、山歌等。还有很多地区或民族进行人生的礼仪(诞生、成年、婚姻和死亡)或者祭祀甚至恋爱、交流,都要载歌载舞。 因此,原本性的音乐是这样一种音乐:它能够表现心灵情感,能够让人跟随并释放感情。人不是仅仅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参与者参与其间;人也不仅仅做机械的跟随,而是以自己的内心情感相和;它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自然的、躯体的、每个人都可以学会、可以体验的,它不是表演,也不是舞台艺术,而是人的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自我流露和交流的需要,尤其是最适合儿童的音乐。正如《乐记》所述:“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其次,原本性音乐从音乐本身来说,它并不是什么大型的形式,也没有繁复的结构,只是提取的有关节奏、音响和旋律的一些音乐的基本素材。比如能代表某个民族音乐风格的节奏,或者能代表某个地域音乐风格的音阶走向等等。这些基本素材通过高质量的去运用,可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 1、达尔克罗兹基本情况及影响如何? 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音乐家、教育家。1892年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大约在1900年左右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说。他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针对这一点,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的教学法。他前后花了约几十年的时间从事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在他的艰苦努力和有关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成功。今天他的方法不仅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广泛地用于舞蹈、戏剧、绘画、运动等方面的训练,而且还推广于音乐治疗、残疾与弱智儿童以及康复医疗等领域中,在五大洲都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该教学法的教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回到日内瓦,建立了"达尔克罗兹体系研究所"并领导该所直到他逝世。 2、达尔克罗兹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人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的,人体本身就是乐器。因此,要进行音乐训练,只训练耳朵、嗓音、手指等是不够的,必须练好人的体态,姿势及各种形体动作。单教儿童用手指弹奏乐器

是不够的,首先必须启发他们进入产生乐曲的激情中去,把乐曲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以达到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加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学习之能力。 3、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立足于听(音乐),而且是以教师的即兴伴奏为主。 (2)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 (3)教学方式主要是游戏,发现个别学生松懈、涣散时,立即变换,永远处于新鲜状态。 (4)教师的音乐造诣,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诱导等各方面的"即兴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5)学生不论音乐基础高低,年龄大小,小之三岁儿童,大之音乐学院的学生及专业演员,舞蹈家,都适合上这种课。 4、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有那些? 与基本音乐课大致相同,只是不以讲授为主,而是听音乐,用动作表现音乐。一开始就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音乐进行必须反映其断、连等典型特征,动作应有乐感。如;"走"的练习;一般从教速度开始,让全班学生按规定速度走路或摇摆,然后加上喜、怒、悲、惧等感情,速度不能改变。还要探索不同的方向感,如向前、向后、向

音乐课程体系解读

音乐课程体系解读

音乐课程体系解读 二十一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迎来了一场新的改革浪潮。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高中音乐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不同层次之间是统合与隶属的关系。 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音乐审美为导向,突出美育性能;弘扬民族音乐,尊重多元文化;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人文关怀是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次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它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也正经历着这场改革。 一、课程体系的含义 (音乐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上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上是指某一门学科。 体系:从词义上讲,体系(system)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 体系的分类: 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转换,又有物质交换。 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有能量转换,没有物质交换。 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能量转换,又无物质交换。 那么,课程体系的定义则为学科之间或学科内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的组合的整体。而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学科既可以是一种敞开的体系——综合性,又可以是一种封闭的体系——整体性。它不是孤立的音乐,它可以与语言、舞蹈、演奏、歌唱同时存在,也可以是音乐自身的“综合”,它以以音乐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因此,音乐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和“整体性”的课程体系。 二、音乐学科课程体系结构的特点及设置

奥尔夫音乐课程教育内容与目标

奥尔夫音乐课程教育内容与目标 2--6岁奥尔夫音乐课程--音乐真美好,人本促创造 教学对象: 2——6岁幼儿; 教育内容及目标: 1、培养幼儿表达情感,感受音乐的能力 2、培养幼儿在音乐、图画、舞蹈、戏剧、文学等艺术方面的造诣及能力 3、发展幼儿的思维力、想像力、创造力 4、发展演唱、演奏、舞蹈以及伴随音乐的游戏和动作表演活动中的人际沟通、协调、合作能力 5、体验集体音乐活动引发的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 6、养成对音乐舞蹈作品、乐器、道具及表演游戏场面的初步责任意识,以及初步的演员、观众的责任意识 7、促进幼儿身体机能、思维、人际、自我认知、空间等各方面能力的平衡发展 8、让幼儿体验音乐的快乐、感受音乐的美 9、发展对音乐、舞蹈、艺术的审美敏感性以及对周围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审美敏感性 课程分班:

奥尔夫班市场分析 奥尔夫教育的市场前景日益广阔 奥尔夫教育是世界上三大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美国及欧盟,奥尔夫教育遍及幼儿及成人。幼儿奥尔夫教育在美国占到42.7%,新西兰占到51.8%,在法国占到46.9%。在我国香港、台湾及沿海地区,奥尔夫教育被越来越的教育部门推广到幼儿园及小学的教育中。 奥尔夫教育的教学气氛深受孩子们喜欢 当代幼儿教育家、心理学家们对奥尔夫独特的人本教育思想越来越重视。而且,奥尔夫教育的教学效果也是明显的。研究表是,接受奥尔夫教育后,幼儿的人格、能力、创造与生命活力等指数明显提升。与未参加奥尔夫教育的幼儿相比,提高的比率分别高出42.2%、47.3%、45.6%。 奥尔夫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 现在不少大型幼儿园、实验小学开设了奥尔夫教育班,但由于教师素质不高,教学不规范、流于形式,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华夏爱婴整合大陆、港台三地的奥尔夫音乐专家,通过五年多的教学实践,打造出了国内最成熟的奥尔夫教育体系:包括奥尔夫师资培训、奥尔夫教材教案、奥尔夫教具,是幼儿园、妇女儿童中心及课外学习机构开设奥尔夫音乐班的首选。

浅析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法

大舞台 193 摘要:达尔克罗兹创立了以他名字 命名的音乐教学体系,简称教学法。教学体系中,身体动作、听觉训练和钢琴上的即兴演奏三个方面在世界各国的教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最有成效的一部分,为此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体系又被称为“体态律动学”。 关键词:音乐教学法;教学;律动 爱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是瑞士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担任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达尔克罗兹一生都在探索音乐教学课程的改革,并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音乐教学体系简称教学法。教学体系中,身体动作、听觉训练和钢琴上的即兴演奏等三个方面在世界各国的教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最有成效的一部分,为此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体系又被称为“体态律动学”。 一、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形成 在教学中,达尔克罗兹通过让学生运用身体来感受音乐的节奏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例如:在教学中,达尔克罗兹设计多种音乐练习,把视唱练耳、读写乐谱和肌体的反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组成各种动作来体会音乐。在教学过程中,达尔克罗兹用手臂的动作来表现音阶中各音级的关系,并在实践教学一年后,开设了集视唱、练耳、理论、表演、即兴伴奏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和高级视唱课程,并在一八九四年先后出版了两本教科书——《实用音准练习》和《附词声乐练习曲》。这些为达尔克罗兹创立他的教学体系奠定了有力的基础。通过实践教学,达尔克罗兹认为单纯的听力训练并不能让学生彻底掌握音乐的整体,除此以外还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情感与思维、本能反应与控制、想象力与意志等内容。达尔克罗兹认为:人体自身就是音乐表现媒体之间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的节奏、力度等表现可以运用身体来实现完成。为此,人体运动与音乐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这一发现为达尔克罗兹创立“体态律动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原则与内容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反映音乐的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包括学生对音乐中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以及音乐中音色的明暗和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的感受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达尔克罗兹主张学生多听音乐,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尽量避免出现只传授知识技能,忽视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不注重这一点,就会出现学生生硬的模仿、照搬,这样极其不利于学生(尤其是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开发。音乐的感知能力是其它音乐能力发展的起点,是适应音乐艺术感受的需要,学生经过教育和实践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 (二)拓展学生内在的音乐感觉。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后,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动作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节奏 感。节奏感是指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表现,并能感知节奏的能力。音乐能力只有在音乐活动中才能产生和发展。最初的音乐活动动机对儿童而言,比其它任何事物都要早。为此,拓展学生的音乐能力是比较容易的。事实表明,像在莫扎特一类的音乐神童身上,三岁时就可以看到已经发展的相当高的旋律听觉和节奏感。这种音乐能力早期表现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儿童的先天素质,同样也取决于儿童出生后的生活环境。这就是说,和其它所有的能力发展一样,有计划的教育工作和环境的刺激与启迪,可 以在相当程度上促进音乐能力最初发展。例如:在非洲尼日利亚的亚拿人中,母亲让孩子一生下来就接触音乐、舞蹈,父亲为孩子制作乐鼓,这样亚拿人便能掌握本民族的许多音乐文化技巧,像唱歌、舞蹈、演奏乐器等,五岁便能演唱八百多首歌曲,几种乐器和较为复杂的舞蹈动作。所以,亚拿人个个都具有足够的音乐能力。显然,这既有天赋遗传的作用,更具有后天开发培养的重要因素。为此,拓展一个人的音乐感知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耳、眼、手、身体之间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例如:在儿童进行音乐游戏《找小猫》中,儿童首先要学会小花猫走路的动作,配合音乐时身体的协调性的锻炼,儿童学会唱儿歌后要一边做动作一边演唱,还要与其它儿童学会交流等等。这些音乐活动结合在一起,对儿童培养以上所说的能力都起到了绝对性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储存由听觉和动感所获得的信息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培养最好在幼儿时期开始。幼儿对音乐的接受能力较强,为此可以让幼儿多听音乐,进行一些音乐游戏、舞蹈表演,从中让幼儿学会听便音乐,加强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听辨能力,从而加强幼儿的节奏感、听力、欣赏能力,长大后的学生自然就具备了对音乐的正确判断能力。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体态律动。达尔克罗认为,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人的身体包含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感情的各种能力。因此,音乐学习的起点不应该是钢琴等乐器,而应该是体态活动。第二,视唱练耳。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视唱练耳教学包括很多种练习,主要目的是学习音阶、调式、音程、和声、旋律、转调等。正如体态律动把耳朵和身体作为学习节奏的“乐器”一样,视唱练耳教学是将耳、口与身体,加上语言与唱歌等形式来作为理想的学习工具。他将培养绝对乐感、准确听觉与音准的练习与心理上的音乐敏感、记忆练习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读谱能力和拓展读谱技巧。第三,即兴表现。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即兴表现教学,其目的是以一种想象的、自发的和个性表现的方式,发展使用律动材料和声音材料的技能,来培养学生创作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出现,为音乐教学理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为音乐教学的内容及方向明确了思路,这样有利于教师培养为学生制定整体的规划。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提出,明确了音乐教学理论中的总体目标,把音乐与其它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音乐不是孤立地存在于教学中,让学生自然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提高了整体的音乐素质。 浅析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法 于 艳(辽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122000) 王 娜(辽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 122000)艺术教育

新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新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改革浪潮迭起,形成一场历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刻、全方位、大动作的世界性教育改革运动。其实质是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和本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新教育体系。各国学校音乐教育顺应这一教育改革的大潮,也不再局限于音乐学科内部某些方面的小修小改,而是进行系统的、整体性的改革,包括重新认识音乐课程的价值与性质、研制新的课程标准、设计新的教学体系、实验新的教学方法等。综观各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最新动向,我们可以看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个特征: 1.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价值。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认为:音乐教育能有效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世界音乐的丰富多样性给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带来机遇。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认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像以及表达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艺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经济力量,未来社会有赖于对生机勃勃的艺术社会的建设。前苏联音乐教育工作者更是对音乐教育的价值作了精辟的概括: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

2.制订音乐课程标准。为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确保音乐课程的地位,许多国家都意识到了制订或重新制订音乐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1994年美国制订了该国有史以来第一套由联邦政府直接干预下产生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日本从昭和33年(1958年)以来,已进行了四次《中小学音乐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此外,英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相继制订了各具特色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或《中小学音乐课程纲要》。(下转第24页) 3.确立新的音乐课程目标。对于音乐课程目标的确立,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摒弃了以往把音乐知识技能做为音乐课程首要目标的做法,而是强调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如美国强调“开发人的潜能,提供创造和自我表现并享受成功的机会”;德国强调“音乐面向每个学生,人的所有能力都必须得到发展”;日本强调“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英国强调“发展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俄罗斯强调“培养个性,促进智力发展”;香港强调“培养喜爱音乐及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并提高儿童自律、表达、专注和协调的能力”。 4.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目前各发达国家音乐教育大都放弃了对西方音乐的盲目推崇或对本民族音乐的固步自封,一致认为音乐教育必须融合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像日本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 J. Dalcroze),瑞士音乐教育家。他于1902年创立了体态律动”学说及其音乐教学法。其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核心是: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这种目标是通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的过程来达到的。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应,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因此,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脑子、耳朵或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受到训练。 达尔克洛兹在其音乐教育中主要围绕 3 个方面进行: ①韵律体操。将儿童的身体运动与感觉(主要是音乐的节奏感)和智力经验结合起来。 ②试唱练耳。 ③即兴表演。将音乐的即兴创作与儿童的音乐学习结合起来。达尔克罗兹认为这3 个方面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应综合运用。比如他教4 岁幼儿韵律体操,最初的活动是孩子随着钢琴伴奏,踮着脚在屋里走动,音乐一停止,孩子们就停止走动。随着孩子的进步,他们能够随着音乐的节拍走路,当音乐的声音大时,孩子走路的步伐就大而且沉重,反之亦然;当音乐的节拍发生改变时,孩子的步伐也随之调整。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内容的要点大致可以归纳为: ①幼儿身体和动作的入门训练; ②对幼儿身体各部分协调统一的训练; ③对幼儿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协作的训练; ④对幼儿放松呼吸和纠正的训练; ⑤对幼儿熟悉乐谱的训练,通过很形象的队形变化教幼儿识别乐谱。 ⑥对幼儿节奏的训练;

⑦对乐谱中小节及小节中重音的训练; ⑧对幼儿智慧和表达的训练,通过指挥教给幼儿表达对音乐的体会和感受的方法; ⑨对幼儿的练耳的训练是通过动作来进行的;⑩对音乐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要求比较严格,教师要有一定的即兴演奏能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诱导幼儿在活动中汲取素材自己创作音乐,必须使幼儿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激发幼儿的思考。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第一次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是对幼儿音乐教育体系最独特的贡献。

奥尔夫音乐教育详细介绍

奥尔夫的详细介绍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奥尔夫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大师,从少年到青年,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那种“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乐、戏剧”。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研究。 他的中文名:卡尔奥尔夫外文名:Carl Orff 国籍:德国出生地:德国慕尼黑出生日期:1895年7月10日逝世日期:1982年3月29日职业:作曲家,音乐家,教育家代表作品:《卡尔米娜·布拉纳》,《月亮》,《聪明的女人》 1、军特学校 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 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如新的节奏教学和将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试验。在音乐方面最突出的是在音乐与动作教学中突出节奏性乐器,他为了使学生们亲自参与奏乐,并通过即兴演奏设计自己的音乐,制造出了一套可以合奏用的以打击方式为主的小乐队编制乐器。这套已被人们统称为奥尔夫乐器的教具现已闻名全世界,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奥尔夫为了实现“尽量使学生能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为动作伴奏”,他从本土及外国的民俗音乐中找到了编写教材的源泉。1930年他与终生的合作伙伴凯特曼编写的教材初版第一卷发表了。这本教材作为基本的音乐教材练习引导人们走向音乐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由于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J.Dalcroze),瑞士音乐教育家。他于1902年创立了“体态律动”学说及其音乐教学法。其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核心是: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这种目标是通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的过程来达到的。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应,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因此,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脑子、耳朵或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受到训练。 达尔克洛兹在其音乐教育中主要围绕3个方面进行: ①韵律体操。将儿童的身体运动与感觉(主要是音乐的节奏感)和智力经验结合起来。 ②试唱练耳。 ③即兴表演。将音乐的即兴创作与儿童的音乐学习结合起来。达尔克罗兹认为这3个方面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应综合运用。比如他教4岁幼儿韵律体操,最初的活动是孩子随着钢琴伴奏,踮着脚在屋里走动,音乐一停止,孩子们就停止走动。随着孩子的进步,他们能够随着音乐的节拍走路,当音乐的声音大时,孩子走路的步伐就大而且沉重,反之亦然;当音乐的节拍发生改变时,孩子的步伐也随之调整。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内容的要点大致可以归纳为:

①幼儿身体和动作的入门训练; ②对幼儿身体各部分协调统一的训练; ③对幼儿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协作的训练; ④对幼儿放松呼吸和纠正的训练; ⑤对幼儿熟悉乐谱的训练,通过很形象的队形变化教幼儿识别乐谱。 ⑥对幼儿节奏的训练; ⑦对乐谱中小节及小节中重音的训练; ⑧对幼儿智慧和表达的训练,通过指挥教给幼儿表达对音乐的体会和感受的方法; ⑨对幼儿的练耳的训练是通过动作来进行的;⑩对音乐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要求比较严格,教师要有一定的即兴演奏能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诱导幼

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世界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新闻来源:互联网发布日期:2010-03-12 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 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创立了20世纪最 早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个已有将近上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体系对20世纪后来相继出现、形成的各种音乐 教育改革的思想、体系都具有深远影响。达尔克罗兹方法能教给孩子们理解复杂的韵律。听到音乐时,孩子们会随着节奏起舞。通过统一调动其视觉、听觉、感觉,并随音乐而动,孩子们会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同时孩子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达尔克罗兹的教育原则也构成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 达尔克罗兹还强调即兴活动在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即兴活动是即时作出音乐表现、音乐判断的创造性音乐行为。在即兴创作或表演中,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反应能力和流畅的音乐思维。要对同时出现的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问题给以权衡和处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听觉判断、灵敏性和创造性。这项学习内容体现了音乐学习的本质,也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人类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作用。 今天的即兴创作已不仅仅是在钢琴上的即兴作曲,它已经成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伴随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培养想象力、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即兴的音乐活动可以始自孩子音乐学习的第一天。活动中,成人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孩子进入状态、引发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出于自发、自然的情绪创造出自己的想象、表现,这是即兴音乐活动的目的。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即兴的音乐活动在孩子音乐潜能开发训练中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 1988年,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在全世界进行了测试,来评估14岁孩子的科学水平。结果位居前3 名的国家分别是匈牙利、日本与荷兰,这个成绩正是得益于这些国家从幼儿园到高中,音乐训练一直是基础课程的一部分。这也促使美国在2000年修订教育法案时也将音乐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的核心学科之一。 其中,匈牙利的音乐教育采用的就是柯达伊教学法。并且,他们的孩子没有过多地排练就能够用美妙的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