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提琴曲《渔舟唱晚》的作品分析和演奏技巧

小提琴曲《渔舟唱晚》的作品分析和演奏技巧

小提琴曲《渔舟唱晚》的作品分析和演奏技巧
小提琴曲《渔舟唱晚》的作品分析和演奏技巧

小提琴曲《渔舟唱晚》的作品分析和演奏技巧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小提琴曲《渔舟唱晚》的背景知识,并深入乐曲各个细节与大家分享了关于该曲的演奏技巧,且针对泛音和拨弦做了技巧介绍,对初学者有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 小提琴曲《渔舟唱晚》演奏技巧节奏乐曲处理

目录

引言 (1)

二、小提琴曲《渔舟唱晚》乐曲分析 (1)

(一)曲式结构 (1)

(二)旋律分析 (2)

(三)调性分析 (2)

(四)音色分析 (3)

结论 (4)

致语 (5)

参考文献: (5)

引言

《渔舟唱晚》原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后被黎国荃改编为小提琴曲。乐曲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欢乐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一、小提琴曲《渔舟唱晚》简介及创作背景

古曲《渔舟唱晚》,是根据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蠡之滨”中“渔舟唱晚”四个字而得名,乐曲生动地表现了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忙碌了一天的渔舟归航时,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场景。《渔舟唱晚》最早为古筝曲,是我国近现代古筝演奏家和教育家———子猷先生传谱的一首古筝作品[1]。作品在曲式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的六十八板单一曲式,通过不同段落体现音乐形象的对比和发展,并运用了西洋音乐曲式中音型模进和乐段,具有高度的演奏价值和艺术水平,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在经其高足娄树华先生领悟、演奏并传播,成为是我国十大传统名曲之一,更是一首闻名世界的中国古筝曲。

二、小提琴曲《渔舟唱晚》乐曲分析

(一)曲式结构

小提琴曲《渔舟唱晚》分为三段,第一段用慢版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第二段在调式有所变化的基础上,从第一段上下八度关系的曲调中发展而来;第三段用快板奏出一连串模进音符,描绘渔舟满载而归的喜悦场景[2]。虽然篇幅较小,但整首乐曲简练而精致,一气呵成,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创作功底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旋律分析

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3]。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

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4]。

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5],展现出了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料又耐人寻味。

(三)调性分析

《渔舟唱晚》是优秀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乐曲要表现古典的风格意境,必然要遵循古典主义审美的法则:“稳重的节奏,典雅的情趣”。古代人的生活节奏比现代人要缓慢得多,这自然应该从音乐的节奏上反映出来,即使是演奏快速乐段,速度也应当有所控制,同时,古代人待人接物时其礼仪规章比现代人要繁琐和严格得多[6],因此,演奏古典风格的乐曲时不但节奏上要稳重,而且乐曲处理要规整,发音的强弱要适当。小提琴曲《渔舟唱晚》是一首带引子与尾声的三部曲式。

引子是由两个宽带流畅的乐句组成,是对开朗明快的胸怀的抒写和对日落波平、水天一色的自然风景的描绘,要求运弓平稳流畅,触弦踏实而富有弹性,力度含而不漏,长音要求在丰满柔润的音质中保持一定的“骨力”,结尾在渐慢的同时要求减弱,最后可停止揉弦,整个引子要表现出一种舒展自如的情趣。

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

第一乐句:

该乐句中平稳匀称的节奏型结合着第一拍上富于流动感的音调和第二拍上短暂的停滞进行其后两小节的连续变形重复出现,不仅生动地表现了荡桨归舟的音乐形象,而且表现了一种微波荡漾的感觉,演奏第一乐句时要运弓流畅,力度变化控制得有一定的起伏而不十分外露,要表现一种含蓄的动中有静的韵味。

第二乐句的旋律具有广阔的线条起伏和节奏上的多样性变化,形象地描写了渔民开阔的心胸,前两小节若但不可虚,后三小节是前两小节的变化重复,情绪与力度都要加

强。

(四)音色分析

乐器按照其发音特点,可以分为线性乐器与点性乐器两类。小提琴的发音是通过右手流动性运弓,由弓毛与琴弦的摩擦引起振动,通过琴马传达到音箱,而发出美妙的流动质感的音色,其音响特点属于“线性乐器”。在演奏中,小提琴的的音色由于是人为控制性的全程发音,所以能够较好地控制音乐情绪的表现,但是缺点是织体比较单薄,不适合演奏波澜壮阔、宏伟豪迈的音乐气质。在小提琴《渔舟唱晚》中,作者充分地运用了两种不同类型乐器的特点,将线性与点性的音响有机的融为一体。

1.线性乐器与点性乐器在非同音型状态下,音响延续性的互补

从上一段谱例中,可以小提琴声部是颤音、长音和连弓旋律的交替进行。在小提琴声部是颤音长音和单音长音时,由于音型比较单一,所以运用于了古筝的波形拨奏和分解和弦音型,由于演奏波形拨奏和连贯分解和弦时,演奏者的拨奏频率和动作保持在同一律动上,基本控制了音响的自动减弱,而在乐句结束音的音响的减弱时,由于小提琴声部线性特征---人为地控制音量,并运用左手揉弦和右手流动性运弓进行了音量弥补,既表现了水上泛舟、桨激浪花的声音,又加宽加厚了音乐的织体,是一个线性乐器与点性乐器音响延续性优缺点互补的典型例。

2.线性乐器与点性乐器在同音型状态下,音响延续性的互补

从上一段谱例中,旋律的音型为模仿泛舟时摇橹的场景,带有符点的16分音符是模仿船桨在水下的滑动的动作,8分音符模仿船桨滑动后在水面上回位的动作……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而该节奏性的两个声部旋律交替出现,呈回声型呼应关系。虽然两种乐器演奏的旋律节奏型一致,但是由于线性乐器与点性乐器不同的的音响特性,在两个声部旋律“点连接合、一浪高过一浪交替进行”的同时,构成了一副千帆相竞、百舸争流的美丽画卷。此外,小提琴声部的改编者薛伟老师将第二个8分音符,扩展成为连贯性较强5连音音型,弥补了古筝点性音响音与音之间贯通性较差的“缺点”,增加

了旋律的流动性。

结论

古曲《渔舟唱晚》,是我国人民最熟悉的音乐之一,许多音乐家和演奏家将该曲改编成为古筝、长笛、小提琴、电子琴和声乐演唱等各种版本并演奏,成为各专业院校学生学习和群众文化艺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中为例的这首小提琴《渔舟唱晚》,是中国作曲家和演奏家正确对待音乐的创作及演奏技法“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大胆尝试合作并成功的例之一。随着中国音乐不断的健康发展,中国作品的创新发展和研究已渐入佳境,此类型的作品不断涌

现,国音乐创作向着多元化发展,拓展新的音乐风格,展现新颖的演奏听觉和视觉,其社会影响也会越来越突出。我们只有用科学的方法诠释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和西洋演奏中的技法技巧的融合,并探索发展和总结这种新的音乐语言模式,进一步追求更广义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使我国的新音乐作品更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开放性和多元性,从而真正地将中西音乐的结合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致语

衷心感指导教师对本人的精心指导。她的言传身教将使我终生受益。感

X老师在我遇到挫折是为我加油鼓气,总是为我排忧解难,感我的学长在

同一个屋檐下对我的照顾有佳,感我的同学,我们的齐心协力才能获得更好

的赞美,感音乐学院老师和同窗们的关心和支持!感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

参考文献:

[1]黄美华.用“文化”把音乐课堂撑起来———《渔舟唱晚》教学设计[D].教育. [2]翁歆.浅谈筝曲《渔舟唱晚》演奏技巧[J].大舞台,2010,(1).

[3]卿竹.王子公主创意馆[J].少年科普世界,2010,(9).

[4]巍.《渔舟唱晚》教案[J].音乐天地,2009,(9).

[5]虻,闫璇璇.《渔舟唱晚》赏析[J].琴童,2009,(9).

[6]《论小提琴演奏中民族器乐手法的运用》松《民族音乐》2011年第6期

[7]《三种渔舟唱晚版本之比较研究》艳《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8]《渔舟唱晚的传承与版本》宝海《艺术职业学院院报》2003年第3期

大提琴演奏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大提琴演奏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在众多的交响乐作品中,大提琴总是被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大提琴低沉、抒情、开朗、深情的音质,极大地丰富了交响乐的表达形式。从十八世纪伊始,诸多音乐家将大提琴独特的音质巧妙地融入到音乐作品中,也将大提琴的艺术技巧和艺术内涵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那么,如何提升大提琴的艺术表现力对演奏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提升艺术想象力 艺术的想象力是内心与作品碰撞产生的火花,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它的产生是建立在对音乐理解、体验、掌握等能力基础之上。合理的想象是基于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展开的,要忠实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在进行艺术想象时,可以有鲜明的个人特征,但不能背离初衷,出格的想象是不能正确展现音乐作品风格的。艺术的想象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来,比如在演奏一些富有情节的作品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个角色,身处于一个与作品意境相符合的画面。想象力越丰富,挖掘音乐内涵就越有深度,就越能展现音乐的表现力。 二、加强演奏理解力 大提琴演奏者要想完美的诠释音乐作品必须做到对乐曲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任何一个作品的诞生都有其创作背景,对音乐的正确理解,首先离不开对作品创作背景的分析;其次要正确的理解作品的风格。事实上,在大提琴的演奏实践中,演奏者每时每刻都要用心去揣摩作品创作者的意图,并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加入自己的思想和理解。一个作品的时代风格,流派特征以及音乐的性质和作品本身所富有的内涵需要演奏者长久以来不间断的练习。作为演奏者常常只是关注乐曲音符所体现的音乐内容,做到不错音以及完整的演绎完一首乐曲,对音乐作品本身的内涵缺乏理解,更谈不上加上自

浅析大提琴演奏中的揉弦和换把技巧

浅析大提琴演奏中的揉弦和换把技巧 在大提琴演奏中,要求相应的演奏者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具备良好的体力、灵活的头脑以及较高的心理素质,进而才能够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充分的将演奏技巧进行运用,确保相应演奏效果能够促使听众完全沉浸在大提琴乐曲之中,并以丰满的情感来感染听众,进而彰显出大提琴演奏的魅力。在此过程中,很多时候大提琴学习者在进行技巧练习的过程中,对于如何换把与揉弦都掌握的不到位,进而导致左右手难以实现协调,相应左手在演奏中难以充分发挥出作用,进而导致演奏的效果不佳。 一、在大提琴演奏中揉弦技巧分析 (一)掌握揉弦技巧的必要性 在进行大提琴演奏的过程中,揉弦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演奏技巧之一,通过这一技巧的充分应用,则能够实现对大提琴乐曲的有效装饰,进而促使相应乐曲更具感染力。揉弦技巧的应用促使大提琴演奏者将自身的情感与技巧充分进行展现,此时演奏出的乐曲则就被演奏者赋予了生命力,同时也具备了个人的情感特征,进而在激发听众内心情感因素的过程中,促使听众产生情感的共鸣。 (二)揉弦技巧训练的关键点 在实际学习与应用这一演奏技巧的过程中,其难度相对较大,对于学习者而言,则需要放平心态,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掌握这一技巧,确保在揉弦的过程中,能够保证手指、手腕以及手臂这三个部分实现协调性,进而才能够发挥出揉弦在演奏中的作用。首先,要明确手指在揉弦过程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准确拿捏好相应的力度,并明确相应的位置,放松心态以确保实现最佳演奏效果。其次,在手腕的运用上,主要是要掌握好手腕颤动的技巧,并保证其与手腕间的和谐性;最后强调的是手臂的颤抖同样要与前两者进行协调,以真正的展现出揉弦在大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大提琴》教案

《大提琴》教案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5课 一、导入 播放大提琴独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使学生进入一个提琴音乐的氛围,欣赏两分钟。 提问:同学们听完这段大提琴演奏曲后,有什么感受?大提琴的音色特点有哪些? 同学们回答后实行总结:大提琴的音色悠扬,琴弦的音色含情,旋律动人。特别人性和自然,能较好地反映人的情感。 大提琴的四根琴弦,具有四种特点。第一根琴弦a弦,发音华丽,富于歌唱性;第二根弦d 弦,音色朦胧;第三、第四根弦,G弦C音色低沉响亮。所以,大提琴是近代管弦乐队不可少的次中音和低音乐器。 二、欣赏分析大提琴的构造和造型 利用电脑和大屏幕,欣赏大提琴的造型。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回答大提琴的特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总结: (1)造型华丽高贵,大方适度,色彩漂亮雅致。 (2)具有优美的曲线和弧面,造型显得柔美。 (3)有粗细的直线,直线的琴杆和琴弦,使提琴的造型柔中有刚。 (4)大提琴的比例感很适当,点、线、面均衡,显得造型完美,素有乐器中的美男子之称。 三、解构艺术造型的特点 所谓的解构艺术造型,就是打破原有的形状和形体,然后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形状和形体。例如:1994年中国北京举行一个盛大的文艺晚会,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其中一个国外的美术大师现场表演艺术创作R帐跫野鸦计淘诘厣希髦盅丈愕乖诨忌希缓竽闷鹨话哑恋拇筇崆伲吒呔俟范ィ芰ο虻孤筒实幕荚蚁氯ァG儆ι椋筒史山Γ疑约诱恚桓毕执囊帐踝髌范偈辈恕Lㄏ乱黄净逗簦饩褪抢梅纸夤钩傻囊帐踉煨驮斫写醋鞯摹?BR>解构艺术造型,其特点就是打破陈规,不受原有形象

的束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形象。这种造型手法,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能够产生偶然性和新奇感。 实行解构艺术造型训练,能够启发智慧,激发人的潜能,使艺术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受训练的学生思想解放和更加敏捷,会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形式有更多的发现和创意。 四、利用电脑展示解构艺术造型的作品 1.利用大提琴的造型,实行分解构成。 图:《提琴时代》《花的旋律》 2.利用圆号的造型,实行分解构成。 图《圆号新形象》《提琴与圆号》 3.利用蝴蝶的造型,实行分解构成。 图:《蝴蝶新组合造型》 4.利用鱼的造型,实行分解构成。 图:《多条鱼组合构成》 5.利用大提琴、圆号、蝴蝶、鱼的造型实行综合分解构成。 图:《自然交响乐》《圆号梦想曲》《一起为鱼儿伴奏》《大提琴时代的士高》 课堂练习 利用大提琴、圆号、鱼、蝴蝶的图案,实行分解构成练习。 (每位学生发一份图案资料,学生利用资料剪贴、拼接实行造型练习) 要求 一、分割的形状不能太碎,要尽可能保持大提琴、圆号、鱼、蝴蝶造型的特点。 二、重新组合构成画面时,注意构图的均衡、大小、轻重感,点线面有机的结合。

大提琴与交响乐关系

浅谈大提琴与交响乐的关系 摘要:本文探讨了大提琴演奏者的情感与交响乐演奏的关系,并指出了情感运用对于交响乐演奏技巧的作用以及如何在交响乐 演奏中正确运用情感。 关键词:大提琴交响乐;演奏技巧;作用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ellist emotion and the symphony orchestra, and points out the role of symphony playing skills that and how to the correct use of emotion in the symphony orchestra. key words: cello symphony; playing skills; role; 中图分类号:j622.3前言交响乐作为一种表现力丰富、对人的精神有极大影响的丰富多样的音乐体裁形式,在音乐艺术形式中它是具有较高品位的高雅的音乐种类。交响乐的演奏需要用到多种乐器,而每种乐器的使用又都需要一定的演奏技巧,用来表现交响乐作品主题、风格及内涵。本文主要介绍了大提琴演奏技巧进行交响乐的演奏,需要演奏者融入自身的情感,发挥情感在交响乐演奏中的作用。1、大提琴与交响乐演奏的关系音乐是情感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音乐通过乐音的组织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如同其它音乐艺术一样,交响乐也是情感的产物,没有情感的交响乐是枯燥、空洞和乏味的音乐。对于演奏者来说,演奏者只有充分的把自身的情感融入交响乐作品之中,才能准确的把握好作品的演奏,而交响乐作品的演奏又可以使演奏者

大提琴

大提琴 大提琴是近代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在管弦乐曲中大提琴声部经常演奏旋律性很强的乐句,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它是甚为人们喜爱的独奏乐器。作为独奏乐器来说,它的地位仅次于钢琴与小提琴。 大提琴是由古代的膝琴演变而来的,自16世纪以来即流行于世,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乐器的大小一直未能固定下来。经过许多年的实践与改革才算告一段落。现代大提琴高约48英寸,具有深厚动人的音色。 大提琴四根弦的音高比中提琴低八度(C—G—d—a),乐谱通常用低音谱表,在较高音区有时用中音谱表。它的奏法与中、小提琴不同,是夹在两腿之间演奏。大提琴的第一根a 弦发音华丽有力,富于歌唱性,第二根d弦,音色较朦胧,第三、四弦(G、C)低沉响亮,能够承受乐队的非常沉重的音响。它的发音原理虽然与中、小提琴相同,但其手指的把位在低音区与小提琴迥然不同,在高音区时能用姆指把位演奏。至于演奏技巧,由于它在琴身大小、琴弦排列与琴弦长短等方面与小提琴均不相同,因而各有难易。 自17世纪大提琴家多曼尼科?加布里埃利写了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以来,陆续有人为大提琴创作乐曲。18世纪时,维瓦尔第、塔尔蒂尼和莱奥等作曲家模仿小提琴协奏曲为大提琴写了不少协奏曲,后在英国、奥地利与法国等地相继出现意大利风格的大提琴协奏曲及其他乐曲。 至于18、19世纪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作曲大师们,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德沃夏克及柴科夫斯基等写了大量大提琴独奏曲、协奏曲与有大提琴声部的室内乐,使这一乐器的性能与技巧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发挥。其中最常演奏的有巴赫的六首大提琴组曲、博克尼尼协奏曲、海顿的D大调与C大调协奏曲、勃拉姆斯为小提琴与大提琴谱写的a小调协奏曲、舒曼的协奏曲、德沃夏克的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圣桑的协奏曲等。 其他如拉洛、埃尔加、柯达伊、兴德米特等近、现代作曲家亦写了许多优秀的大提琴乐曲,深受人们的喜爱。

音色在大提琴演奏中的意义及表现技巧

音色在大提琴演奏中的意义及表现技巧 作为音乐构成的主要元素,音色对于乐器演奏的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不同乐器的音色存在明显差别。大提琴属于弓弦类乐器,其音域偏低,音色浑厚而又纯净,在演奏的过程中,想要将其音色的魅力充分表现出来,演奏者必须掌握娴熟的技巧,对弓与弦的接触点及弓速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此获得稳定且优美的音色。 一、大提琴演奏中的音色概述 不同种类乐器的音色存在差异且各有特色,这种差异是因泛音的不同造就的,多种泛音组合形成的频率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音色。音色主要由波形、共振峰及声波起振三项要素构成,乐器演奏就是此三者相互递进和叠加关系的总和。在声音形成的过程中,首先由振动形成声波,振动包含起振、内部变化及衰减三个环节,不同时间段形成的声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而形成了各有特色的音色。 (一)大提琴音色在演奏中的作用分析 对于乐器演奏者而言,乐器是其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工具,就像笔之于作家。大提琴是一种比较广为人知的弦乐器,其音色庄重浑厚,在乐曲演奏中通常负责旋律性较强的部分及和声和低音部分,这使得其能够表达出各式各样的情感。想要将一首曲子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需要使用到不同节奏的低音或是高音,因此,正确发出音色就成了大提琴演奏的关键点。只有准确把握音色,才能将大提琴这种乐器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构造出具有诗意的情境。 一个大提琴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很大程度上要看其音色的表现效果,不仅要美妙动听,而且要蕴含真挚的情感。音色本质上代表的是声音的感觉特性,这是一种很难用语言准确描述的概念。发声体内部构造、体积大小、材质构成等因素的差异均会使其发出不同的音色。以人类个体为例,不同人的嗓音特色也不同,表现出甜美、温润、细腻、低沉等多种不同的质感,此处所说的嗓音泛指的就是音色。人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