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要产品追溯追溯术语》国家标准

《重要产品追溯追溯术语》国家标准

《重要产品追溯追溯术语》国家标准
《重要产品追溯追溯术语》国家标准

《重要产品追溯追溯术语》国家标准

编制说明

一、项目来源

《重要产品追溯追溯术语》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是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归口管理,于2018年1月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计划号为20173618-T-424。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等。

二、标准编写的目的、意义

产品追溯制度的建立为消费者了解产品原材料、来源、节点信息、安全性提供了便利,当产品出现问题时企业可以通过追溯系统迅速查到相关批次,及时召回问题产品,对于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意义重大。特别是食品、食用农产品、药品、危险品等重要产品通过追溯制度可以加强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追溯体系发展过程中,追溯术语在各个行业都有所涉及,但有些术语有多种说法,很不统一,例如“追溯”这一术语就有多版本定义,且出现在不同的标准中。本标准制定的目的就是统一重要产品追溯过程中的各类术语,形成一致的活动和信息交流表达方式,保障重要产品追溯互通性,提高追溯效率,更好的维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促进国内贸易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过程

《重要产品追溯追溯术语》标准在正式立项前,北京交通大学就成立了术语标准起草小组,搜集了大量资料,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首先,搜集了与追溯、冷链物流、供应链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际标准,查找了标准中追溯术语的相关内容;第二,整理了近年来国务院、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部委发布的相关政策法规,提取追溯相关术语及释义;第三,通过对近五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的论文资源进行分析,获取了追溯的科研热点和相关资料。第四,通过调研重要产品追溯相关企业,了解到了企业在具体追溯中对术语的理解说明。

《重要产品追溯追溯术语》标准在正式立项后,经研讨,基本确定了三套术语分类方案:第一、追溯基础术语、追溯信息术语、追溯技术术语、追溯管理术语和追溯服务术语。第二、追溯基础通用术语、追溯信息采集术语、信息编码编码、信息标识术语、信息识别术语、信息传输术语、信息展示术语、数据管理术语、平台建设术语、监督管理术语、服务管

理术语。第三,基础通用追溯术语。

《重要产品追溯追溯术语》标准草案,是按照第一方案,将术语分为追溯基础术语、追溯信息术语、追溯技术术语、追溯管理术语和追溯服务术语。

《重要产品追溯追溯术语》标准草案召开了第一次专家研讨会,根据专家集体建议,将术语分为追溯基础术语、追溯技术术语、追溯管理与服务术语。

四、标准编制原则

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严格遵循标准的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先进性、统一性和协调性原则,保证标准内容的质量。

五、标准主要内容

《重要产品追溯追溯术语》国家标准为推荐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

(1)封面

(2)前言

(3)范围

(4)追溯基础术语

(5)追溯技术术语

(6)追溯管理与服务术语

(7)参考文献

(8)中文索引

(9)英文索引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没有产生重大意见分歧。

七、具体说明

2.1 产品 product

由天然或人造而成的事物。

[GB/T 16656.1-2008,定义3.2.29]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产品”定义:

GB/T 16656.1-2008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产品数据表达与交换第1部分: 概述与基本原理

指由天然或人造而成的事物。【注:采纳】

2.2 追溯 tracking & tracing

通过记录和标识,追溯客体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位置的活动。

注:改写DB 13/T 1159-2009,定义3.1

【注释:追溯就是追踪和溯源】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追溯”定义:

(1)DB13/T 1159-2009 果品质量安全追溯产地编码技术规范

追溯:指通过记录标识的方法对某个具体实体的历史、应用或位置进行回溯。【注:基本采纳。将“记录标识”拆分为“记录”和“标识”两个词;“实体”明确为“产品”;“回溯”调整为“追踪和溯源”;定位追溯是“活动”】

(2)DB51/T 1169-2010茶叶追溯要求绿茶

追溯:在产品链中对产品流动的追踪与溯源。【注:产品链不明确定义;采纳了追溯包括追踪和溯源】

(3)DB45/T 1334-2016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追溯系统导则

追溯:包括追踪(tracking)和溯源(tracing)两个方面。追踪是指从供应链的上游至下游跟随追溯单元运行路径的能力。溯源是指从供应链的下游至上游识别追溯单元来源的能力。【注:采纳了追溯包括追踪和溯源。追踪和溯源没有再单独列为词条,可以由字面直接理解,不易产生误解;追踪并非“运行路径”,也不是一种“能力”;溯源并非仅仅识别“来源”,也不是一种“能力”】

(4)ISO 22005:2007 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

追溯:追踪饲料或食品在整个生产、加工和分销的特定阶段流动的能力【注:强调的是追溯能力/可追溯性;重点在企业内部物流,例如企业生产、加工、分销行为】(5)DB 11/Z 523-2008奥运会食品安全食品追溯编码规则

通过记录标识的方法回溯某个实体来源、用途、位置和历史的能力。【注:追溯包括追踪和溯源,回溯表述不完整;把记录标识拆分为记录和标识】

(6)DB 34/T 1683-2012 农资产品追溯信息编码和标识规范

通过记录标识的方法回溯某个实体来源、用途、位置和历史的能力。【注:追溯包括追踪和溯源,回溯表述不完整;把记录标识拆分为记录和标识】

(7)DB 34/T 1685-2012 食品质量追溯标准体系表

通过记载的标识,追踪实体的历史、应用情况和所处场所的能力。【注:采纳了标识,追溯包括追踪和溯源,追踪表述不完整】

(8)DBJ440100/T 26-2009 亚运会食品安全食品追溯编码

通过记录标识的方法回溯某个实体来源、用途、位置和历史的能力。【注:追溯包括追踪和溯源,回溯表述不完整;把记录标识拆分为记录和标识】

2.3 可追溯性 traceability

追溯客体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位置的能力。

注1:当考虑产品或服务时,可追溯性可涉及:

a)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

b)加工的历史;

c)产品或服务交付后的分布和所处位置。

[GB/T 36061-2018,定义3.1]

【注释:可追溯性就是具有追溯能力】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可追溯性”定义:

(1)GB/T 22005-2009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

可追溯性:追踪饲料或食品在整个生产、加工和分销的特定阶段流动的过程。【注:应该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个过程】

(2)NY/T 1431-2007 农产品追溯编码导则

可追溯性:从供应链的终端(产品使用者)到始端(产品生产者或原料供应商)识别产品或产品成分来源的能力,即通过记录或标识追溯农产品的历史、位置等的能力。【注:将农产品扩展到所有产品】

(3)GJB 726-89军工产品质量标志和可追溯性要求

可追溯性:根据质量记录某项目(活动)或与其类似的项目活动的历史、应用情况或位置的能力。【注:根据质量记录信息范围较窄】

(4)GB/T 36061-2018 电子商务交易产品可追溯性通用规则

可追溯性:追溯客体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位置的能力。

注1:当考虑产品或服务时,可追溯性可涉及:

a)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

b)加工的历史;

c)产品或服务交付后的分布和所处位置。【注:采纳】

2.4 追溯单元 traceable unit

需要对其来源、用途和位置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追溯的单个产品或同一批次产品。

注:追溯包括跟踪(Tracking)和溯源(Tracing)两个方面。

[GB/Z 25008-2010,定义3.2]

【注释:所谓单元是指统计单位;明确了追溯单元的两种类型】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追溯单元”定义:

GB/Z 25008-2010 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

需要对其来源、用途和位置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追溯的单个产品或同一批次产品。

【注:采纳】

2.5 追溯码 traceability code

追溯系统中对产品可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注:改写DBJ440100/T 26-2009,定义3.2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追溯码”定义:

(1)DBJ440100/T 26-2009 亚运会食品安全食品追溯编码规则

对某特定的实体所赋予的唯一标识代码。【注:采纳了唯一标识代码,追溯码是在追溯系统中的码,追溯对象不仅仅是实体,还有虚拟品,所以用产品替代】

(2)SB/T 11038-2013 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专用术语规范

由各子系统按照系统统一编码规则自动生成,标注于交易凭证或中药材包装物上,用于查询中药材信息的、具有全国唯一性的数字代码。【注:采纳了唯一性,追溯码不仅仅是数字代码还可以是字母或字符】

(3)NY/T 2531-2013产品质量追溯信息交换接口规范

按照统一编码规则自动生成,标注农产品身份标识的专用代码。【注:采纳了代码,没有体现追溯码的唯一性】

(4)SC/T 3044-2014 养殖水产品可追溯编码规程

承载对供应链下一环节实现追溯功能的对养殖水产品所赋予的唯一编码。【注:采纳了唯一】

2.6 追溯系统 traceability system

基于追溯码、相关设备、计算机网络,实现追溯,并可获取产品追溯过程中相关数据的有机整体。

【注释:追溯系统就是由一些要素构成的具有追溯能力的有机整体】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追溯系统”定义:

(1)SB/T 10824-2012 速冻食品二位条码识别追溯技术规范

将速冻食品相关信息数字化,建立起产品生产信息数据库,形成一个以感知、网络传输和数据库为支撑的能够连接原辅料、加工、储运、配送和销售各个环节的信息管理系统。【注:该定义是追溯信息系统】

(2)SB/T 11074-2013 糖果巧克力及其制品二维条码识别追溯技术要求

糖果和巧克力企业建立产品生产信息数据库,形成以系列电子技术为支持的能够连接采购、加工、储运、监测和销售各个环节的信息管理系统。【注:该定义是追溯信息系统】

2.7 追溯参与方 traceability party

在产品供应链中从事产品生产、加工、包装、仓储、销售、配送等相关业务的组织或个人。

[GB/T 36061-2018,定义3.3]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追溯参与方”定义:

(1)DB 34/T 1810-2012 农产品追溯要求通则

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相关业务的企业或组织。【注:定义不全面】

(2)GB/T 36061-2018 电子商务交易产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

在产品供应链中从事产品生产、加工、包装、仓储、销售、配送等相关业务的组织或个人。【注:采纳】

2.8 内部追溯 internal traceability

一个组织在自身业务操作范围内对追溯单元进行跟踪和(或)溯源的行为。内部追溯主要针对一个组织内部各环节间的联系。

[GB/T 36061-2018,定义3.4]

【注释:内部追溯指的是组织内部行为】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内部追溯”定义:

(1)GB/T 25008-2010 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

一个组织在自身业务操作范围内对追溯单元进行追踪和(或)溯源的行为。内部追溯主要针对一个组织内部各环节间的联系。【注:基本采纳了该定义】

(2)GB/T 36061-2018 电子商务交易产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

2.9 外部追溯 external traceability

对追溯单元从一个组织转交到另一个组织时进行跟踪和(或)溯源的行为。外部追溯是供应链上组织之间的协作行为。

注1:追踪是指从供应链的上游至下游,跟随追溯单元运行路径的能力。

注2:溯源是指从供应链下游至上游识别追溯单元来源的能力。。

[GB/T 36061-2018,定义3.5]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外部追溯”定义:

(1)GB/T 25008-2010 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

对追溯单元从一个组织转交到另一个组织时进行追踪和(或)溯源的行为。外部追溯是饲料和食品链上组织之间的协作行为。

注1:追踪是指从供应链的上游至下游,跟踪追溯单元运行路径的能力。

注2:溯源是指从供应链下游至上游识别追溯单元来源的能力。

【注:“饲料和食品链上组织之间的协作行为”,定位到“饲料和食品链上”不太准确】(2)GB/T 36061-2018 电子商务交易产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

对追溯单元从一个组织转交到另一个组织时进行跟踪和(或)溯源的行为。外部追溯是供应链上组织之间的协作行为。

注1:追踪是指从供应链的上游至下游,跟随追溯单元运行路径的能力。

注2:溯源是指从供应链下游至上游识别追溯单元来源的能力。

【注:采纳】

2.10 追溯精度 traceability precision

追溯系统中可追溯的最小追溯单元。

注:改写NY/T 1761-2009,定义3.5

【注释:可追溯单元的三种类型中的最小单元】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追溯精度”定义:

NY/T 1761-2009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

农产品质量追溯中可追溯到产业链源头的最小追溯单元。

【注:基本采纳】

2.11 追溯标签traceability label

用于标示追溯码、文字、图形、符号及其他相关信息的简要标牌,是与可追溯产品为一

体的标志。包括:印刷标签、电子标签。

2.12 追溯认证 traceability certificaion

与追溯产品、过程、体系或人员有关的第三方证明。

[改写自GB/T 27000-2006/ISO/IEC 17000:2004,定义5.5]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认证”定义:

GB/T 27000-2006/ISO/IEC 17000:2004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

与产品、过程、体系或人员有关的第三方证明。【基本采纳】

2.13 追溯方针 traceability police

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有关追溯绩效的宗旨和方向。

[改写自GB/T 23331-2012/ISO/IEC 50001:2011,定义3.14]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追溯方针”定义:

GB/T 23331-2012/ISO/IEC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有关能源绩效的宗旨和方向。【注:经修订,将“能源”修改为“追溯”,基本采纳。】

2.14 追溯绩效 traceability performance

与追溯效率、追溯目标、追溯消耗有关的、可测量的结果。

注:在追溯管理体系中,可根据组织的追溯方针、追溯目标、追溯指标以及其他追溯要求取得可测量的结果。

[改写自GB/T 23331-2012/ISO/IEC 50001:2011,定义3.12]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追溯绩效”定义:

GB/T 23331-2012/ISO/IEC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与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关的、可测量的结果。【注:经修订,将“能源”修改为“追溯”,基本采纳。】

2.15 追溯管理体系traceability management system

用于建立追溯方针、追溯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追溯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

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改写自GB/T 23331-2012/ISO/IEC 50001:2011,定义3.9]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追溯方针”定义:

GB/T 23331-2012/ISO/IEC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用于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注:经修订,将“能源”修改为“追溯”,基本采纳。】

2.16 位置 location

在追溯系统中,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配送、商贸等活动中的地点,可用地理坐标表示。

注:改写GB/T 22005-2009,定义3.5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位置”定义:

GB/T 22005-2009 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从初级生产直至最终消费过程中,生产、加工、分销、贮存及处理的场所。【注:采纳了生产、加工两个环节,将贮存改为了仓储,增加了包装、运输、配送、商贸活动;位置是追溯系统中的位置,位置具体来讲就是地点,可以用地理坐标进行表示】

2.17 产品批次 product batch

采用相同的原料、相同的工艺、同期制造的具有相同(或相近)性能特征的一定数量的产品。

注:改写GB/T 22005-2009,定义3.3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批次”定义:

GB/T 22005-2009 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相似条件下生产和(或)加工的或包装的某一产品单元的集合。

注1:批次由组织按照预先建立的参数确定。

注2:一批次产品也可缩为一个单一的单元产品。

【注:对相似条件下进一步细化为原材料、工艺、时间;生产批次是一组产品】

2.18 交易记录 transaction record

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达成交易的有关资料的文字性记载。

2.19 供应链 supply chain

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GB/T 18354-2006,定义2.5]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供应链”定义:

GB/T 18354-2006 物流术语

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注:采纳】

3.1 基本追溯信息 basic traceability data

能够实现追溯系统中各参与方之间有效链接的必需信息,如企业名称、产品名称、追溯单元、追溯码、检验检疫信息等。

注:改写GB/Z 25008-2010,定义3.4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基本追溯信息”定义:

GB/Z 25008-2010 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

能够实现组织间和组织内各环节间有效链接的必需信息,如生产者、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生产班次等。【注:基本采纳,“组织”的定义过于笼统,国内和国外对“组织”的定义和理解差异容易造成概念混淆,所以定为追溯系统中“参与方”;将“企业名称、产品名称、追溯单元、追溯码、检验检疫”表示为基础信息】

3.2 扩展追溯信息 extended traceability data

除基本追溯信息外,与产品追溯相关的其他信息,可以是产品质量或用于商业目的的信息。

注:改写GB/Z 25008-2010,定义3.5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扩展追溯信息”定义:

GB/Z 25008-2010 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

除基本追溯信息外,与食品追溯相关的其他信息,可以是食品质量或用于商业目的的信息。【注:基本采纳,该标准是食品标准,从食品扩展到了产品】

3.3 数据关联 date association

在追溯系统中,通过共同字段将来源不同或不同数据库的数据建立联系,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跨库查询和数据使用的技术。

3.4 追溯管理平台 traceability management platform

汇集追溯责任主体、追溯客体的生产、流通、质量等方面信息,实现供应链内部及上下游追溯信息关联,落实追溯管理的信息化工具箱。

3.5 追溯数据 traceability data

记录追溯的信息。

[GB/T 22005-2009,定义3.11]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数据”定义:

GB/T 25008-2010 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

记录的信息。【注:基本采纳,添加了“追溯”二字。】

3.6 元数据 metadata

说明和描述其他数据的数据。

3.7 代码 code

表示特定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或一组字符。

[GB/T 10113-2003,定义2.2.5]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代码”定义:

GB/T 10113-2003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表示特定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或一组字符。【注:采纳】

3.8 编码 coding

给事物或概念赋予代码的过程。

[GB/T 10113-2003,定义2.2.1]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代码”定义:

GB/T 10113-2003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给事物或概念赋予代码的过程。【注:采纳】

3.9 全球贸易项目代码 Global Trace Item Number(GTIN)

在世界范围内贸易项目的唯一标识代码,其结构为14位数字。

[GB/T 18354-2006,定义5.12]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全球贸易项目代码”定义:

GB/T 18354-2006 物流术语

在世界范围内贸易项目的唯一标识代码,其结构为14位数字。【注:采纳】

3.10 全球位置码 Global Location Number(GLN)

标识关键字之一,用于标识物理位置或参与方的代码。

注:改写GB/T 18354-2006,定义5.11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全球位置码”定义:

GB/T 18354-2006 物流术语

运用EAN·UCC系统,对法律实体、功能实体和物理实体进行位置准确、唯一标识的代码。【注:EAN·UCC系统已经过时,由GS1系统替代;所以改写成“GS1标识关键字之一”,将“物理实体”改写成“物理位置”,“法律实体、功能实体”改为“参与方”】

3.11 列货运包装箱代码 erial Shipping Container Code(SSCC)

对物流单元进行标识的唯一代码。

注:改写GB/T 18354-2006,定义5.14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定义:

GB/T 18354-2006 物流术语

EAN·UCC系统中,为物流单元进行标识的唯一代码。【注:基本采纳,EAN·UCC 系统已经过时,由GS1系统替代】

3.12 产品电子代码 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

开放的、全球性的编码标准体系,由标头、管理者代码、对象分类和序列号组成,是每个产品的唯一性代码。

[GB/T 16986-2009,定义5.9]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产品电子代码”定义:

GB/T 16986-2009 商品条码应用标识符

开放的、全球性的编码标准体系,由标头、管理者代码、对象分类和序列号组成,是每个产品的唯一性代码。【注:采纳】

3.13 应用标识符 application identifier(AI)

标识数据含义与格式的字符。

注:改写自GBT 16986-2009,定义3.1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应用标识符”定义:

GBT 16986-2009 商品条码应用标识符

标识数据含义与格式的字符。【注:基本采纳,应用标识符是GS1系统中的字符】

3.14 标示 mark

将代码转换成为标志的过程。又称:赋码。

3.15 信息载体 carrier

指信息(包括知识)赖以存在的介质。

3.16 标志 sign

以实物或电子数据形式表现某一物品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符号或标记。

3.17 识别 recognition

对标志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对物品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目的的过程。

3.18 标识 identification

将代码标示为标志并识别的过程。

3.19 电子数据交换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

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GB/T 18354-2006,定义5.22]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电子数据交换”定义:

GB/T 18354-2006 物流术语

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注:采纳】

3.20 条码 bar code

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

[GB/T 12905-2000,定义2.1]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条码”定义:

GB/T 12905-2000条码术语

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注:采纳】

3.21 一维条码 linear bar code

只在一维方向上表示信息的条码符号。

[GB/T 12905-2000,定义2.53]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一维条码”定义:

GB/T 12905-2000条码术语

只在一维方向上表示信息的条码符号。【注:采纳】

3.22 二维条码two-dimensional bar code

在二维方向上都表示信息的条码符号。

[GB/T 12905-2000,定义2.54]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二维条码”定义:

GB/T 12905-2000条码术语

在二维方向上都表示信息的条码符号。【注:采纳】

3.23 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在频谱的射频部分,利用电磁耦合或感应耦合,通过各种调制和编码方案,与射频标签交互通信唯一读取射频标签身份的技术。

[GB/T 29261.3-2012,定义05,01,01]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射频识别”定义:

GB/T 29261.3-2012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3部分:射频识别在频谱的射频部分,利用电磁耦合或感应耦合,通过各种调制和编码方案,与射频标签交互通信唯一读取射频标签身份的技术。【注:采纳】

3.24 射频识别系统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一种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系统,包含一个或多个读写器以及一个或者多个标签,其中,数据传输通过对电磁场载波信号的适当调制实现。

[GB/T 29261.3-2012,定义05,04,11]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射频识别系统”定义:

(1)GB/T 18354-2006 物流术语

由射频标签、识读器、计算机网络和应用程序及数据库组成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系统。【注:定义范围广泛】

(2)GB/T 29261.3-2012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3部分:射频识别

一种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系统,包含一个或多个读写器以及一个或者多个标签,其中,数据传输通过对电磁场载波信号的适当调制实现。【注:采纳】

3.25 射频标签 RF tag

标签 tag

应答器 transponder

电子标签 electronic label

代码牌照 code plate

用于物体或物品标识、具有信息存储功能、能接收读写器的电磁场调制信号,并返回响应信号的数据载体。

[GB/T 29261.3-2012,定义05,04,01]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射频标签”定义:

(1)SB/T 10710-2012酒类产品流通术语

射频识别系统中存储可识别数据的电子装置。【注:商务部标准】

(2)GB/T 29261.3-2012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3部分:射频识别

标签 tag

应答器 transponder

电子标签 electronic label

代码牌照 code plate

用于物体或物品标识、具有信息存储功能、能接收读写器的电磁场调制信号,并返回响应信号的数据载体。

【注:采纳】

3.26 射频识读器 RFID reader

利用射频技术读取标签信息、或将信息写入标签的设备。识读器读出的标签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和信息传输。

[SB/T 10710-2012,定义2.5.2]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射频识读器”定义:

SB/T 10710-2012酒类产品流通术语

利用射频技术读取标签信息、或将信息写入标签的设备。识读器读出的标签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和信息传输。【注:采纳】

4.1 追溯管理体系认证 traceability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与追溯管理体系有关的第三方证明。

注:改写自GB/T 27000-2006/ISO/IEC 17000:2004 术语5.5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认证”定义:

GB/T 27000-2006/ISO/IEC 17000:2004 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

与产品、过程、体系或人员有关的第三方证明。

注1:管理体系认证有时也被称为注册。

注2:认证适用于除合格评定机构自身外的所有合格评定对象,认可适用于合格评定机构。【注:基本采纳,将“产品、过程、体系或人员”改为“追溯管理体系”】

4.2 关键绩效指标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为衡量和审核追溯系统的有效性制定的量化指标。

注:关键绩效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追溯单元标识的唯一性;

——各环节标识的有效关联;

——内部追溯和外部追溯的有效链接与沟通;

——信息有效期内可检索。

4.3 预防措施 preventive action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注2: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

注:引自GB/T 19000-2016,定义3.12.1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预防措施”定义:

GB/T 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注2: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注:采纳】

4.4 监督检查 preventive action

合格评定追溯活动的系统性重复,审查追溯系统设计并确定其特定要求的符合性,或根据专业判断确定其与通用要求的符合性的活动。

注:改写自GB/T 27000-2006/ISO/IEC 17000:2004 定义6.2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监督”和“检查”定义:

GB/T 27000-2006/ISO/IEC 17000:2004 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

监督:合格评定活动的系统性重复,是保持符合性说明持续有效的基础。【注:采纳前部分定义,并增加“追溯活动”】

检查:审查产品设计、产品、过程或安装并确定其与特定要求的符合性,或根据专业性判断确定其与通用要求的分合兴的活动。

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注2: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注:部分采纳,增加“追溯系统设计”;结合“监督”术语定义】

4.5 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

为消除追溯系统运行时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注1: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注2: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纠正措施”定义:

GB/T 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为消除不合格的原因并防止再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注1: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注2: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注:采纳】

4.6 审核 audit

获取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客观评定,以确定追溯系统是否达到关键绩效指标、是否满足公认准则的系统的、独立的和形成文件的过程。

注:改写GB/T 27000-2006/ISO/IEC 17000:2004,定义4.4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审核”定义:

GB/T 27000-2006/ISO/IEC 17000:2004 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

获取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客观评定,以确定规定要求的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和形成文件的过程。

【注:追溯术语中更强调对追溯系统的审核】

4.7 认证 identification

与产品、过程、体系或人员有关的第三方证明。

注1:管理体系认证有时也被称为注册。

注2:认证适用于除合格评定机构自身外的所有合格评定对象,认可适用于合格评定机构。

[GB/T 27000-2006/ISO/IEC 17000:2004,定义4.4]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认证”定义:

GB/T 27000-2006/ISO/IEC 17000:2004 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

与产品、过程、体系或人员有关的第三方证明。

注1:管理体系认证有时也被称为注册。

注2:认证适用于除合格评定机构自身外的所有合格评定对象,认可适用于合格评定机构。【注:采纳】

4.8 召回 recall

生产者对存在缺陷的产品采取措施消除缺陷或降低、消除安全风险的活动。

注:改自GB/T 34400-2017,定义2.5]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召回”定义:

GB/T 34400-2017消费品召回生产者指南

消费品生产者对存在缺陷的产品采取措施消除缺陷或降低、消除安全风险的活动。。【注:基本采纳,删除“消费品”】

4.9 检验 inspection

检查和验证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或有关规定的活动。

注:改写自GB/T 19000-2016,定义3.11.7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检验”定义:

GB/T 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对符合规定要求的设置。【注:采纳了符合规定,扩展到符合标准或有关规定,检验强调对产品质量的检查和验证】

4.10 追溯服务 tracing service

为满足客户需求所实施的一系列追溯活动过程及其产生的结果。

注:改写自GB/T 18354-2006,定义2.7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物流服务”定义:

GB/T 18354-2006 物流术语

为满足客户需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物流活动过程及其产生的结果。【注:将物流改为了追溯】

4.11 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 full lifecyc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latform

商品从原材料采购直到销售给最终用户的全部企业活动集成在一个无缝流程中的信息平台。

[GB/T 35121-2017,定义3.1.6]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定义:

GB/T 35121-2017 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参考功能框架

商品从原材料采购直到销售给最终用户的全部企业活动集成在一个无缝流程中的信息平台。【注:采纳】

4.12 数据服务 data service

提供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包括计算、分析、可视化)、数据交换、数据销毁等数据生存形态演变的一种网络信息服务。

[GB/T 35274-2017,定义3.3]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定义:

GB/T 35274-2017 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服务安全能力要求

提供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包括计算、分析、可视化)、数据交换、数据销毁等数据生存形态演变的一种网络信息服务。【注:采纳】

4.13 大数据服务 big data service

支撑机构或个人对大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和数据价值发现等数据生命周期等相关的各种数据服务和系统服务。

[GB/T 35274-2017,定义3.4]

在起草过程中,研究分析了以下标准中的“大数据服务”定义:

GB/T 35274-2017 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服务安全能力要求

支撑机构或个人对大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和数据价值发现等数据生命周期等相关的各种数据服务和系统服务。【注:采纳】

八、参考文献

[1] GB/T 10113-2003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2] GB/T 11457-2006 软件工程术语

[3] GB/T 12905-2000条码术语

[4] GB/T 15091-1994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

[5] GB/T 16656.1-2008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产品数据表达与交换第1部分: 概述与基本原理

[6] GB/T 16986-2009 商品条码应用标识符

[7] GB/T 18354-2006 物流术语

[8] GB/T 18391.1-2002 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第1部分: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框架

[9] GB/T 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10] GB/T 22005-2009 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

[11] GB/T 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12] GB/T 25008-2010 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

[13] GB/T 27000-2006/ISO/IEC 17000:2004 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

[14] GB/T 27021-2007 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

[15] GB/T 29261.3-2012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3部分:射频识别

[16] GB/T 34400-2017 消费品召回生产者指南

[17] GB/T 35121-2017 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参考功能框架

[18] GB/T 35274-2017 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服务安全能力要求

[19] SB/T 10681-2012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信息传输技术要求

[20] SB/T 10710-2012 酒类产品流通术语

[21] DB34/T 1810-2012 农产品追溯要求通则

[22] GJB 726-89军工产品质量标志和可追溯性要求

[23] NY/T 1431-2007 农产品追溯编码导则

[24] NY/T 1761-2009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

[25] NY/T 2531-2013产品质量追溯信息交换接口规范

[26] SB/T 10824-2012 速冻食品二位条码识别追溯技术规范

[27] SB/T 11038-2013 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专用术语规范

[28] SB/T 11074-2013 糖果巧克力及其制品二维条码识别追溯技术要求

[29] SC/T 3044-2014 养殖水产品可追溯编码规程

[30] DB11/Z 523-2008奥运会食品安全食品追溯编码规则

[31] DB13/T 1159-2009 果品质量安全追溯产地编码技术规范

[32] DB34/T 1683-2012 农资产品追溯信息编码和标识规范

[33] DB34/T 1685-2012 食品质量追溯标准体系表

[34] DB34/T 1810-2012 农产品追溯要求通则

[35] DB45/T 1334-2016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追溯系统导则

[36] DB51/T 1169-2010茶叶追溯要求绿茶

[37] ISO 22005:2007 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

[38] 国办发〔2015〕9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

(完整word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 个大类,66 个中类,413 个小类,1838 个细类(职业)。8 个大类分别是: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 个中类,16 个小类,25 个细类;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 个中类,115 个小类,379 个细类;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 个中类,12 个小类,45 个细类; 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 个中类,43 个小类,147 个细类;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 个中类,30 个小类,121 个细类;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 个中类,195 个小类,1119 个细类; 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 个中类,1 个小类,1 个细类;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 个中类,1 个小类,1 个细类。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第 3 页共90 页 分类代码职业名称

1-01-00-00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1-02-01-00 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1-02-02-00 人民政协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1-02-03-00 人民法院负责人 1-02-04-00 人民检察院负责人 1-02-05-00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1-02-99-00 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1-03-01-00 民主党派负责人 1-03-02-01 工会负责人 1-03-02-02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负责人 1-03-02-03 妇女联合会负责人 1-03-02-99 其他人民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1-03-03-00 群众自治组织负责人 1-03-99-00 其他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1-04-01-01 高等学校校长 1-04-01-02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校长 1-04-01-03 中小学校校长 1-04-01-99 其他教育教学单位负责人 1-04-02-00 卫生单位负责人 1-04-03-00 科研单位负责人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第 4 页共90 页 1-04-99-00 其他事业单位负责人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

GB 8567-88软件开发主要文档编写规范 本附录中列出了《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8567-88中主要软件文档的编写说明,供编写时参考。这些文档主要是: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软件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模块开发卷宗、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 l 引言 1.1 编写目的 说明:说明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 背景 说明: a.所建议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算中心或计算机网络。 c.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1.3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 参考资料 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干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 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需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资料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说明对建议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如要求、目标、条件、假定和限制等。 2.1 要求 说明对所建议开发软件的基本要求,如: a.功能。 b.性能。 c.输出如报告、文件或数据,对每项输出要说明其特征,如用途、产生频度、接口以及分发对象。 d. 输入说明。系统的输入包括数据的来源、类型、数量、数据的组织以及提供的频度。 e.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用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最基本的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并输之以叙述。 f. 在安全与保密方面的要求。 g. 同本系统相连接的其他系统。 h. 完成期限。 2.2 目标 说明所建议系统的主要开发目标,如: a. 人力与设备费用的减少。 b. 处理速度的提高。 c. 控制精度或生产能力的提高。

ANSI美国国家标准学会螺纹标准

0.25M0.25x0.0756g0.2500.2350.2010.1870.1600.1406H0.1720.2080.2010.2150.2550.2760.175 M0.25x0.0754g6g0.2500.2350.2010.1930.1600.152 0.3M0.3x0.086g0.3000.2840.2480.2340.2040.1836H0.2170.2540.2480.2620.3060.3270.210 M0.3x0.084g6g0.3000.2840.2480.2390.2040.195 M0.3x0.096g0.3000.2830.2420.2260.1920.1706H0.2060.2470.2420.2570.3060.330 M0.3x0.094g6g0.3000.2830.2420.2330.1920.183 0.35M0.35x0.096g0.3500.3330.2920.2770.2420.2206H0.2560.2970.2920.3070.3560.3800.245 M0.35x0.094g6g0.3500.3330.2920.2830.2420.233 0.4M0.4x0.16g0.4000.3820.3350.3190.2800.2566H0.2960.3400.3350.3510.4070.4320.280 M0.4x0.14g6g0.4000.3820.3350.3250.2800.270 0.45M0.45x0.16g0.4500.4320.3850.3690.3300.3066H0.3460.3900.3850.4010.4570.4820.315 M0.45x0.14g6g0.4500.4320.3850.3750.3300.320 0.5M0.5x0.1256g0.5000.4790.4190.4010.3500.3226H0.3700.4220.4190.4370.5090.5380.350 M0.5x0.1254g6g0.5000.4790.4190.4080.3500.339 0.55M0.55x0.1256g0.5500.5290.4690.4510.4000.3726H0.4200.4720.4690.4870.5590.5880.380 M0.55x0.1254g6g0.5500.5290.4690.4580.4000.389 0.6M0.6x0.156g0.6000.5760.5030.4830.4200.3886H0.4440.5040.5030.5230.6110.6440.420 M0.6x0.154g6g0.6000.5760.5030.4900.4200.407 0.7M0.7x0.1756g0.7000.6730.5860.5640.4900.4546H0.5180.5860.5860.6080.7130.7500.500 M0.7x0.1754g6g0.7000.6730.5860.5720.4900.476 0.8M0.8x0.26g0.8000.7700.6700.6460.5600.5206H0.5920.6680.6700.6940.8140.8560.560 M0.8x0.24g6g0.8000.7700.6700.6550.5600.545 0.9M0.9x0.2256g0.9000.8670.7540.7280.6300.5866H0.6660.7500.7540.7800.9160.9620.630 M0.9x0.2254g6g0.9000.8670.7540.7380.6300.614 1M1x0.256g0.9820.9150.8200.7670.7110.6136H0.7290.8090.8380.909 1.000 1.1070.700 M1x0.254g6g0.9820.9150.8200.7870.7110.633 M1x0.26g0.9830.9270.8530.8050.7660.6826H0.7830.8580.8700.933 1.000 1.0920.700 M1x0.24g6g0.9830.9270.8530.8230.7660.700 1.1M1.1x0.256g 1.082 1.0150.9200.8670.8110.7136H0.8290.9090.938 1.009 1.100 1.2070.800 M1.1x0.254g6g 1.082 1.0150.9200.8880.8110.734 M1.1x0.26g 1.083 1.0270.9530.9050.8660.7826H0.8830.9580.970 1.033 1.100 1.1920.800 M1.1x0.24g6g 1.083 1.0270.9530.9230.8660.800 1.2M1.2x0.256g 1.182 1.115 1.0200.9670.9110.8136H0.929 1.009 1.038 1.109 1.200 1.3070.900 M1.2x0.254g6g 1.182 1.115 1.0200.9870.9110.833 M1.2x0.26g 1.183 1.127 1.053 1.0050.9660.8826H0.983 1.058 1.070 1.133 1.200 1.2920.900 M1.2x0.24g6g 1.183 1.127 1.053 1.0230.9660.900 1.4M1.4x0.36g 1.383 1.308 1.253 1.193 1.166 1.0706H 1.183 1.258 1.270 1.350 1.400 1.509 1.200 M1.4x0.34g6g 1.383 1.308 1.253 1.215 1.166 1.092 M1.4x0.26g 1.383 1.327 1.253 1.205 1.166 1.0826H 1.183 1.258 1.270 1.333 1.400 1.492 1.200 M1.4x0.24g6g 1.383 1.327 1.253 1.223 1.166 1.100 1.6M1.6x0.356g 1.581 1.496 1.354 1.291 1.202 1.0756H 1.221 1.321 1.373 1.458 1.600 1.736 1.250 M1.6x0.354g6g 1.581 1.496 1.354 1.314 1.202 1.098 M1.6x0.26g 1.583 1.527 1.453 1.403 1.366 1.2806H 1.3834936 1.4584936 1.4700962 1.5370962 1.6 1.6958676 1.25 M1.6x0.24g6g 1.583 1.527 1.453 1.421 1.366 1.298 1.7M1.7x0.356g 1.681 1.596 1.454 1.391 1.302 1.1756H 1.321 1.421 1.473 1.558 1.700 1.836 1.300 M1.7x0.354g6g 1.681 1.596 1.454 1.414 1.302 1.198 1.8M1.8x0.356g 1.781 1.696 1.554 1.491 1.402 1.2756H 1.421 1.521 1.573 1.658 1.800 1.936 1.500 M1.8x0.354g6g 1.781 1.696 1.554 1.514 1.402 1.298 M1.8x0.26g 1.783 1.727 1.653 1.603 1.566 1.4806H 1.583 1.658 1.670 1.737 1.800 1.896 1.500 M1.8x0.24g6g 1.783 1.727 1.653 1.621 1.566 1.498 2M2x0.46g 1.981 1.886 1.721 1.654 1.548 1.4086H 1.567 1.679 1.740 1.830 2.000 2.148 1.600 M2x0.44g6g 1.981 1.886 1.721 1.679 1.548 1.433 M2x0.256g 1.982 1.915 1.820 1.764 1.711 1.6106H 1.729 1.809 1.838 1.913 2.000 2.111 1.600 M2x0.254g6g 1.982 1.915 1.820 1.784 1.711 1.630 2.2M2.2x0.456g 2.180 2.080 1.888 1.817 1.693 1.5406H 1.713 1.838 1.908 2.003 2.200 2.360 1.700 M2.2x0.454g6g 2.180 2.080 1.888 1.843 1.693 1.566

软件设计文档国家标准GB8567

软件设计文档国家标准GB8567-88 一、文档编写标准化 在整个项目开发及使用过程中,应该有完备的文档支持,文档编制要求具有针对性、精确性、清晰性、完整性、灵活性和可追溯性。 完备的文档对软件的开发及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一般要求编写好十三种文档。 1、可行性分析报告 说明该软件开发项目的实现在技术上、经济上和社会因素上的可行性,评述为了合理地达到开发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可能实施方案,说明并论证所选定实施方案的理由。 2、项目开发计划 为软件项目实施方案制订出具体计划,应该包括各部分工作的负责人员、开发的进度、开发经费的预算、所需的硬件及软件资源等。 3、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规格说明书) 对所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用户界面及运行环境等作出详细的说明。它是在用户与开发人员双方对软件需求取得共同理解并达成协议的条件下编写的,也是实施开发工作的基础。该说明书应给出数据逻辑和数据采集的各项要求,为生成和维护系统数据文件做好准备。 4、概要设计说明书 是概要设计阶段的工作总结。主要包括功能分配、模块划分、程序总体结构、输入输出以及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等,为详细设计作好准备。 5、详细设计说明书 着重描述每一模块是怎样实现的,包括实现算法、逻辑流程等。 6、用户操作手册 详细描述了该软件的功能、性能和用户界面,使用该软件的具体方法等。 7、测试计划 包括测试内容、进度、条件、人员、测试用例的选取原则、测试结果允许的偏差范围等。8、测试分析报告 测试计划的执行情况,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提出测试结论。 9、开发进度月报 按月提交的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包括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对比、阶段成果、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下一步的打算。 10、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项目完成以后,总结实际执行情况。如进度、成果、资源利用、成本和投入的人力,对项目开发作出评价,总结经验与教训。 11、软件维护手册 主要包括软件系统说明、程序模块说明、操作环境、支持软件说明、维护过程说明等。12、软件问题报告 记录软件出现问题的日期、发现人、状态、问题所属模块等,为软件修改提供准备文档。13、软件修改报告 软件产品投入使用后,发现了需修改、更正的问题,要将出现的问题、修改意见、修改可能出现影响作出详细描述,提交审批。 二、可行性分析报告的撰写要求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内容要求如下: 1 引言

美国国家标准常用计量单位

美国国家标准常用计量单位面积换算 1平方公里(km2)=100公顷(ha)=247.1英亩(acre)=0.386平方英里(mile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英寸(in2)=6.452平方厘米(cm2) 1公顷(ha)=10000平方米(m2)=2.471英亩(acre)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 )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 ) 1平方英尺(ft2)=0.093平方米(m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码(yd2)=0.8361平方米(m2) 1平方英里(mile2)=2.590平方公里(km2) 体积换算 1美吉耳(gi)=0.118升(1)1美品脱(pt)=0.473升(1) 1美夸脱(qt)=0.946升(1)1美加仑(gal)=3.785升(1) 1桶(bbl)=0.159立方米(m3)=42美加仑(gal)1英亩·英尺=1234立方米(m3 ) 1立方英寸(in3)=16.3871立方厘米(cm3)1英加仑(gal)=4.546升(1) 10亿立方英尺(bcf)=2831.7万立方米(m3) 1万亿立方英尺(tcf)=283.17亿立方米(m3) 1百万立方英尺(MMcf)=2.8317万立方米(m3) 1千立方英尺(mcf)=28.317立方米(m3) 1立方英尺(ft3)=0.0283立方米(m3)=28.317升(liter)1立方米(m3)=1000升(liter)=35.315立方英尺(ft3)=6.29桶(bbl) 长度换算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一览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一览摘自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汇编2003 DZ/T 0169-1997 物探化探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 17917-1999 商场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要求 GB 8566-1988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已为GB/T8566-1995替代) 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GB/T 12505-19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GB/T 14079-1993 软件维护指南 GB/T 14085-1993 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系统配置图符号及约定 GB/T 15532-1995 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 GB/T 15538-1995 软件工程标准分类法 GB/T 15853-1995 软件支持环境 GB/T 16260-1996 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GB/T 16680-1996 软件文档管理指南 GB/T 17544-1998 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 GB/T 17917-1999 商场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要求 GB/T 18234-2000 信息技术C ASE工具的评价与选择指南 GB/T 18491.1-2001 信息技术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 GB/T 18492-2001 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 GB/T 18905.1-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1部分: 概述 GB/T 18905.2-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2部分: 策划和管理 GB/T 18905.3-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3部分: 开发者用的过程 GB/T 18905.4-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4部分: 需方用的过程 GB/T 18905.5-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5部分: 评价者用的过程 GB/T 18905.6-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6部分: 评价模块的文档编制 ★GB/T 8566-1995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已为GB/T8566-2001替代) GB/T 8566-2001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 9385-1988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GB/T 9386-198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GB/Z 18493-2001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 GB/Z 18914-2002 信息技术软件工程CASE工具的采用指南 GJB 1091-1991 军用软件需求分析 GJB 1419-1992 军用计算机软件摘要 GJB 2115-1994 军用软件项目管理规程 GJB 2255-1994 军用软件产品 GJB 3181-1998 军用软件支持环境选用要求 GJB 437-1988 军用软件开发规范 GJB 438-1988 军用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JB 438A-1997 武器系统软件开发文档 GJB 439-1988 军用软件质量保证规范 GJB/Z 102-1997 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准则 GJB/Z 115-1998 GJB 2786《武器系统软件开发》剪裁指南 GJB/Z 117-1999 军用软件验证和确认计划指南

软件开发技术标准

系统中涉及的所有规范、标准或材料规格(包括一切有效的补充或附录)均采用最新版本,即以招标方与投标方签订供货合同之日作为采用最新版本的截止日期。若发现本规范书与参照的文献之间有不一致之处,我方向贵方书面指明,并由贵方确定采用哪一个规范。 我方所有设备的设计,制造,检查,试验及特性除木规范中规定的特别标准外,都遵照适用的最新版中国国家标准(GB)以及国际单位制(SI) O 我方提出的等同标准应不低于贵方要求的标准并征得贵方的认可,我方应遵循的标准至少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GB2887-89 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GB/T 9361-1988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4943 —90 信息技术设备(包扌舌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GB/T -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 GB18030-200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 GB1526-89信息处理一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字编制符及约定

GB8566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9385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GB9386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GB/T13502信息处理、程序构造及其表示法的约定 GB/T14085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系统配置图符号及约定GB10112确立术语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GB/T13725确立术语数据库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SJ/T11293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GB/T12504-90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GB/T13702-92计算机软件分类与代码 GB/T14079-93软件工程术语 GB/T15532-1995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 GB/T 14394-1993《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规范》GB/T 2887-1989《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规范》 GB/T 8566-2000《信息技术软件生成期过程》

国家公认的职业类型分类全

袄中国职业分类体系表 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共1838个职业。 衿这部大典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国家标准性质的职业分类大全,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的。大典参照国际标准职业,从我国实际出发,按照工作性质同一性的基本原则,对我国社会职业进行了科学划分和归类,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职业结构状况,填补了我国职业分类的一项空白。 罿这部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8个大类分别是: 芅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蚂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 羂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聿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 蚆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蒄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第七大类:军人;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蚁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腿1(GBM0)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肇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国家行政机关,各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群众自治组织和其他社团组织及其工作机构,企业、事业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 袂本大类包括下列中类: 蒀 1-01(GBM0-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 腿 1-02(GBM0-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蒈 1-03(GBM0-3)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薃 1-04(GBM0-4)事业单位负责人 蒃 1-05(GBM0-5)企业负责人

ANSI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 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

ANSI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 API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美国石油学会 ASM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ASTM 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AND MATERIAL+美国材料实验协会 BB:BOLTED BONNET栓联压盖 BG:BOLTED GLAND栓联添料压盖BC:BOLTED COVER栓联阀盖 BE:BEVELED END坡口端 BW:BUTT WELD对焊 CA:CORROSION ALLOWANCE腐蚀余量 CL:CLASS压力等级CON:CONCENTRIC同心的 CS:CARBON STEEL碳钢 DN:NOMINAL DIAMETER公称直径 D:DISC阀板(盘) D&S:DISC AND SEAT阀板(盘)和阀座ECC:ECCENTRIC偏心的 EFW:ELECTRIC FUSION WELD电熔焊(接) F-PORT:FULL-PORT全通径(用于阀门) F:FILLER填料(用于缠绕式垫片) FIRE-S:FIRE SAFE防火安全(密封)结构FLG:FLANGE法兰 GR:GRADE分类(牌号)

HB:BRINNEL HARDNESS NUMBER布氏硬度 ID:INTERNAL DIAMETER内径 IN OR”:INCH英寸 L:LARGE大端(母管)LR:LONG RADIUS大半径 MM:MILIMETER毫米 MIN:MINIMUM最小 MOD:MODIFIED改良的(修正的) MS:METAL SEAL金属密封 NPT:NATIONAL TAPER PIPE THREAD(美国)国家标准锥管螺纹 OS&Y:OUTSIDE SCREW&YORK轭架式外螺纹OD:OUTSIDE DIAMETER外径 PE:PLAIN END平端 PS(B):PRESSURE SEAL BONNET压力密封阀盖(帽) P(S)C:PRESSURE SEAL COVER压力密封阀盖RF:RAISED FACE凸台面 RJ:RING JOINT环连接 S:SMALL小端(支管)SCH:SCHEDULE壁厚等级 SG:SCREW GLAND螺纹压盖SMLS:SEAMLESS无缝的 SO:SLIP ON平焊 SS:STAINLESS STEEL不锈钢 STD:STANARD OR STANDARD WEIGHT标准壁厚(重量)STL:STELLITE司太立硬质合金SW:SOCKET WELD承插焊

美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ONET系统职业分析

美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O*NET系统职业分析 -------O*NET系统职业分析对我们的启示与借鉴 管平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310053 杭州市 摘要介绍了美国职业分类基本情况,详细分析了美国O*NET系统职业信息网的职业分类、职业描述、对职业工作要求的重要性排序分析,通过比较,提出了O*NET职业信息网数据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启示与借鉴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职业标准职业分析职业教育比较教育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 在推动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中,美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及其职业分析对引导全美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信息资源库就是职业信息网站(The Occupational Information Network,简称O*NET)[1],O*NET是在劳动部支持下的一个专业职业信息网,也是全美最大的职业信息数据库,其成果已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2],其信息既可用于学生求学、求职者,也适用于社区学院、需要继续教育者、人力资源工作者和研究工作者。 一、美国标准职业分类与O*NET 1、美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 在美国劳动部公布的标准职业分类系统[3](Standard Occupational Classification (SOC) system)中,将美国的职业分为23个大类、97个中类、461个小类、840个细类,对具有相近工作职责、技能训练水平、教育水平的具体职业岗位归属于一个细类中,它包括了从洗碗工、搬运工到经济学家、律师等各个职业。2010年美国劳动部统计局对2000年的标准职业分类做了重新修订,发布了2010年的最新的标准职业分类。 2、O*NET信息特点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 编辑锁定 同义词CLSI一般指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 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中文名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 外文名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属性 协会 所在地区 美国 目录 .1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 .2全国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 .?第十一届全国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 .?第十届全国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 编辑 CLSI是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的英文缩写,英文名为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前身是NCCLS【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英文名称为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美国CLSI的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操作方法和判断标准,是国内临床细菌检验遵循的标准。由于制订该项标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所以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都还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标准而依赖CLSI的方法和标准。CLSI标准每年更新! CLSI的部分标准及指南如下: 1. AST2-A,床旁(Point-of-Care)体外诊断(IVD)检测:批准指南(1999)。 本文件为临床实验室以外的体外诊断(IVD)设备的用户提供产生可靠结果的指南。 2. C12-A,血气和pH分析相关的量和换算的定义:批准标准(1994)。 C12-A讨论特定的术语并给出血气和pH分析计算的统计解释(参见相关出版物C25-A和C27-A)。 3. C21-A,测量血样品pO2和pCO2设备的性能特征:批准标准(1992)。 由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ANSI)批准。C21-A探讨了为测量血中CO2和O2部分压力而设计仪器的性能和方法学(参见相关出版物C27-A)。 4. C24-A2,定量测定统计质量控制:原理和定义:批准指南(1999)。本指南提供了分析区间的定义;质量控制方法的计划以及质量控制应用的指南。 5. C27-A,血气分析前考虑因素:标本收集,校准及控制:批准指南(1993)。由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ANSI)批准。C27-A为pH和血气分析提供了动脉的血标本收集和处理的指南;讨论血气分析仪器的校准以及包含可接受的质量控制程序的建议(参见相关出版物C12-A,C21-A,H11-A2及M29-A)。 6. C28-A2,如何确定临床检验的参考区间:批准指南(2000)。本文件是确定定量临床检验项目的参考值及参考区间的指南。 7. C29-A2,钠钾离子选择的电极系统的标准化:批准标准(2000)。本标准包含子在未稀释血清、血浆、或全血中用离子选择的电极测量钠、钾离子活度结果表达的建议。 8. C30-A,急性和慢性疾病保健机构辅助(床旁)血葡萄糖的检测:批准指南(1994)。本文件提供床旁血葡萄糖检测性能的指南。该文件强调了质量控制、培训、及行政管理职能。

国家标准软件开发主要编写规范

国家标准(GB 8567-88)软件开发主要文档编写规范 本附录中列出了《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8567-88中主要软件文档的编写说明,供编写时参考。这些文档主要是: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软件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模块开发卷宗、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 l 引言 1.1 编写目的 说明:说明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 背景 说明: a.所建议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算中心或计算机网络。 c.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1.3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 参考资料 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干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 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需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资料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说明对建议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如要求、目标、条件、假定和限制等。 2.1 要求 说明对所建议开发软件的基本要求,如: a.功能。 b.性能。 c.输出如报告、文件或数据,对每项输出要说明其特征,如用途、产生频度、接口以及分发对象。 d. 输入说明。系统的输入包括数据的来源、类型、数量、数据的组织以及提供的频度。 e.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用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最基本的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并输之以叙述。 f. 在安全与保密方面的要求。 g. 同本系统相连接的其他系统。 h. 完成期限。 2.2 目标 说明所建议系统的主要开发目标,如: a. 人力与设备费用的减少。 b. 处理速度的提高。 c. 控制精度或生产能力的提高。

国际标准代号一览表

常见标准代号一览表 国际标准: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JSO/R-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 IIW-国际焊接协会标准 JCAO-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标准 ICRP-国际射线防护委员会标准 美国标准: ASTM STD-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 AASHTO STD-美国国家公路及运输公务员协会标准ANSI STD- 美国标准协会标准 AIAG STD -自动化工业行动集团标准 API STD- 美国石油协会标准 ASNT(SNT) STD -美国无损检测协会 AREA STD- 美国铁路工程协会标准 ASME STD-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 AIA STD- 美国航空学会标准 AWS STD- 美国焊接协会标准 FAA STD- 美国联邦标准 MIL-STD - 美国军用标准 MSS STD- 美国制造商标准化协会标准 ASA-美国国家标准 NCRP STD - 美国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理事会标准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标准 NAS-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标准 AMS-美国宇航材料规范 ABS-美国海运局标准 AES-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标准 AISI-美国钢铁协会标准 DOD-美国国防部标准 AIA-美国宇航工业协会标准 DOE-美国能源部标准 NBS-美国国家标准局标准 123本标准: JIS-123本工业标准 NDIS- 123本无损检测协会标准 HPI-123本高压技术协会标准 加拿大标准: CSA STD- 加拿大国家标准 CAN CGSB - 加拿大工业通用标准

IRS-加拿大标准化协会标准 英国标准: BSI-英国标准协会标准 DTD-英国航空材料规范 BS- 英国国家标准 法国标准: NF- 法国国家标准 AFNOR-法国标准化协会标准 AIR-法国国防部标准 德国标准: LN-原西德航空标准 SEL-原西德钢铁产品交货技术条件DIN-德国工业标准 其他: UNI-意大利国家标准 EN-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标准 ГОСТ-前苏联国家标准 EFNDT-欧洲无损检测联盟 STAS-罗马尼亚国家标准 AS-澳大利亚国家标准 中国标准: CB- 中国船舶行业标准 CH- 中国测绘行业标准 CJ- 中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Y- 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DA- 中国档案工作行业标准 DB- 中国农机工业标准 DJ- 中国电力工业标准 DL- 中国电力建设行业标准 DZ- 中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EJ- 中国核工业行业标准 FZ- 中国纺织行业标准 GB- 中国国家强制性标准 GB/T-中国推荐性国家标准 GJB-中国国家军用标准 GY-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A- 中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HB- 中国航空工业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职业划分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职业划分原则 2008-9-6 12:19:35来源: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网友评论0 条点击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于1999年5月,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统计局共同颁布。这部《大典》对我国社会职业进行科学规范的划分和归类,全面反映了我国社会职业结构,为我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这部《大典》,是中国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大典,凝集着中国上千名专家、学者及有关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职业分类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大典》参照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上,按照工作性质同一性的基本原则,对我国社会职业进行了科学划分和归类,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每个职业的工作内容及活动范围,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职业结构状况。《大典》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不仅为开展劳动力需求预测和规划,进行就业人口结构,及其发展趋势的统计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对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劳动力市场,完善企业劳动组织管理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职业分类结构包括四个层次,即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类,依次体现由粗到细的职业类别。细类作为我国职业分类结构中最基本的类别,即职业。《大典》将我国社会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 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8个大类分别是:(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2)专业技术人员;(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商业、服务人员;(5)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7)军人(8)不便分类的其他人员。 《大典》确定大、中、小类和细类(职业)的划分原则: 1、大类划分的原则。大类是职业分类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大类的划分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主要依据,并考虑我国政治制度、管理体制、科技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发展等因素,将我国全部社会职业大致划分为管理型、技术型、事务型和技能型等职业类别。第七和第八大类不再进行下一层次的划分。 (2)中类的划分原则。中类是大类的子类,是对大类职业系统的分解。中类的划分是根据职业涉及的知识领域、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加工和运用的技术以及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种类的同一性进行的。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静电放电(ESD)协会标准ANSIESD

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NSI)/靜電放電(ESD)協會標準ANSI/ESD S20.20-2007 提醒 靜電放電協會(ESDA)之標準和出版物是為了公共利益,即消除製造商與買家之間的誤解,為產品的交流與改進提供方便,以及協助客戶選擇和獲得他所特別需要的產品。這些標準和出版物的存在,無論在那個方面,都不應妨礙本協會的任何會員或非會員從事生產和銷售並不符合這些標準和出版物的產品。同樣,這些標準是由靜電放電協會所出版的事實,並不能妨礙非會員,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自願地使用這些檔。遵循美國國家標準局的專利政策,靜電放電協會採納被推薦的標準和出版物。靜電放電協會標準之解釋。就可能與特定的產品或製造商相關聯的標準的解釋,是涉及到具體公司的關係重大的事情,不可能由任何人替代靜電放電協會來做。靜電放電協會主席可以就標準中的技術語言或條款,作出僅限於說明性或澄清性的評論,但不能涉及特定的產品和製造商。沒有任何人被授權,以靜電放電協會的名義來評論靜電放電協會之標準。 免責聲明 靜電放電協會之標準和出版物的內容,以“照這樣不作修改”的形式獲得批准,靜電放電協會對相關內容,既不作專門陳述或保證,也不作表述或暗示。靜電放電協會放棄所有的抗議和保證,包括但並不局限於,商業化保證,特定目的和使用的合理性,標題和其他非侵權行為。 免除擔保:靜電放電協會之標準和出版物,在它們被批准的時候,被認為是技術上可靠的。它們不是用來替代所討論之產品的商家或用戶的自己的判斷,而且,靜電放電協會不會,因這些標準和出版物,而對任何具體的製造商的產品的功能,承擔任何擔保。因此,靜電放電協會明確地拒絕,因使用,應用,或依賴於這些標準和出版物中所包含資訊,所導致的損害的任何責任。 靜電放電協會之責任限制:靜電放電協會,及它的會員,工作人員,雇員或其他代理人員,都不對直接或間接地使用或誤用靜電放電標準或出版物所導致的損壞負責,即使標準中提到了應用的可能性。這是適用於所有的各種損壞的綜合性責任限制,包括但並不局限於,資料,收入或利潤的損失,財產的損失或損壞,以及第三方的索賠。 出版者: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Association (靜電放電協會) 7900 Turin Road, Bldg. 3 Rome, NY 13440 版權屬於靜電放電協會,保留所有權力 未事先獲得出版者的書面許可,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都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在電子的可恢復系統中或其他形式。 印刷地:美國 ISBN:1-58537-121-1 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NSI)/靜電放電(ESD)協會標準 ANSI/ESD S20.20-2007 (本序言不是標準S20.20-2007的一部分) 序言 本標準覆蓋了,設計,建立,實施和維護一個靜電放電(ESD)控制方案所必要的要求,該控制方案適用領域包括:製造,處理,組裝,安裝,包裝,標籤,服務,測試,檢驗或其他在處理電氣的或電子的零件,裝置和設備等,對靜電放電損害的敏感度超過或等於人體模型的100V的情況。根據軍方和商用兩方面機構的歷史經驗,本檔包括靜電放電控制方案要求,並為處理靜電放電敏感物體所建立的控制方案提供指導。參考文獻包括靜電放電協會,美國軍方和美國國家標準局所批准的有關材料性質和測試方法的標準。本文件的基礎是建立在靜電放電控制的基本原則上: A. 環境中的所有導體,包括人員,應該與一個已知接地或人造接地(如在船或飛機上)結合在一起,或電氣聯接和相連。如此的連結在所有物體和人員之間建立了一個等電位平衡。只要系統中所有的物體都處在同一個電位上,靜電保護就可維持在高出地電位“零伏特”電壓的電位水平上。 B. 環境中的必要的非導體,不能通過與地連接,失去它們的靜電荷。空氣電離化為這些必不可少的非導體提供了電荷中和的方式(電路板材料和一些器件的封裝就是必不可少的非導體的例子)。為保證配合靜電放電敏感物體的合理的措施的實施,要求對工作場合中必要的非導體上的靜電荷所產生的靜電放電危害,做出評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职业分类与代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职业的分类结构、类别、代码及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按职业分类的各种普查、调查统计及行政管理和国内外信息交流等。 2 术语和定义 2.1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职业occupation 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的类别。 3职业分类原则 3.1按从业人口本人所从事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 4职业分类及编码方法 4.1职业分类 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层。其中大类8个,中类65个,小类410个。 8个大类的排列顺序及名称如下: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七大类:军人(人口普查不涉及) 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4.2 代码结构 第一位表示大类;第二位表示中类;第三位表示小类。大类和中类之间用短线“-”隔开,以示区别。 4.3编码方法 第一大类用O表示;第二大类用1/2表示,占1、2两个数字;第六大类用6/7/8/9表示,占用6、7、8、9四个数字;第八大类用999表示;其余各大类均占用一个数字。 5 使用说明 5.1 同时从事一种以上职业的人员,以劳动时间较长的为其职业;如不能确定时间长短者,以经济收入较多的为其职业。在同一工作场所,从事一种以上职业的人员,以其技术性较高的工作为职业。 5.2 学徒工应按其所学习和从事的工作种类进行划分。

5.3 具有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同时担任行政负责人的,按行政职务归类。 5.4 对同时担任党和行政职务的领导干部,按主要职务归类。 6 职业分类与代码及说明 表1:职业分类与代码表 表2:职业分类与代码说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