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论文

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论文

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论文
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论文

管理研究方法课程论文

方法论指的处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路线。方法指的是处理问题的具体的做法。很容易从字面的意思发现,在对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性处理方法就是方法论。实际在我们处理问题时不同的人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管理研究思维、管理工作思维和教学思维。这三种思维各不相同:管理研究者思维主要特点是重归纳,善于发现问题,具有创造性。表现形式多为学术论文,课题申请书及研究报告。管理工作思维主要特点是重视现实具体问题的解决。表现形式多为工作报告、会议报告。教学思维主要特点是重演绎,强调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表现形式多为教材学习。对管理方面来说,管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形成完善的一整套的研究路径对任何的研究者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但也不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我们知道,管理学和经济学一样,同属于社会学科的范畴,在理论的形成上主要是前人的思辨的探索,不同于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来自严密的逻辑和精确的试验。这在一方面决定管理学科很难有一套完整的如同试验步骤一样的研究方法,但在另一方面却显示了社会科学的魅力。社会科学强化对问题的思索,同样可以建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但却容易超越前人。比如在物理科学的研究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得物理学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后人的工作只能在其强大的领域下耕耘,而经济学的发展却大大不同于科学研究,从亚当斯密以来,后继者凯恩斯开创了宏观经济学的先河,进入20世纪后半叶,经济学的发展更是蒸蒸日上,在博弈论、一般均衡论等领域获得了更大的突破。社会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建立在一代又一代人对社会发展轨迹简单认识基础上的再认识,没有人能了解整个历史发展的规律,正如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一样。对于管理学来说,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誉为管理理论之父的法约尔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也是来自于管理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对以往积累知识的吸收和发展,对未知事物的了解过程,进而形成处理一般问题的基本方法,构成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单纯对管理学来说,管理研究方法论阐述了管理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基本原则、途径和过程。进而对社会科学来说,方法论是对社会科学研究过程所出现的问题总结形成的基本方法。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

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选择课题、确定主攻方向是科学研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首要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工作便是科学选题。这不仅因为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而且还因为它对科研全局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是决定整个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一般来说进行科学选题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需要性原则。需要是选题的基本前提。科学选题必须满足社会需要和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包括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防建设的需要,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的需要等等。从一个国家的科学政策往往可以透视出政府对于科学的需求,所以研究者应充分关注政府的政策导向。二、创新性原则。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性原则是指选出的课题应是前人未曾提出或没有解决的问题,并预期从中产生创造性的科学成果。创新的成果可以是概念和理论上的创新、方法上的创新、应用上的创新。为此,研究者应努力到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去探索,应在矛盾的前沿和富有挑战性的难题中选择,应在知识的空白带、在各学科的连接点上选题。要保证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必须充分了解和熟悉已进行的工作,准确地评价别人的工作意义以及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课题的价值和可能包含的创新性成分。三、科学性原则。科学选题应以一定的科学理论或科学事实为依据,把课题置于当时的科学背景之下,使之成为在科学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就理论依据而言,首先应考虑所选择的课题是否有正确的理论作为基础,与已确证的理论相违背的题目不应选择,毫无事实根据的题目也不应该作为选择的对象。四、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要求所选择的课题要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即根据自己已经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进行选择。我们只能在我们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研究,而这些条件到达什么程度,我们便研究到什么程度。五、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是指所选的课题应考虑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一定时期内没有效益的项目应该减少选择的机会,因为现在的研究经费是一定的,所以要抓住重点。应当指出,在科学研究的实际活动中,充分具备以上条件的情况,或把这些原则兼顾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些原则之间常常会有矛盾,比如,需要性与可行性、科学性与创新性之间的矛盾,使得难以在各个方面都做的很周全。只能在上述原则的综合乃至折衷上选出相对合理的课题方案,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上述原则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科学选题中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是为撰写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是学术专著、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反映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表明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参考文献还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参考文献的引用,反映了论著作者具有科学的态度,论著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说明文章所引用的论点、资料和数据均有出处可查,以便读者核查,表明了作者对某一科学技术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著录引用参考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为论著的审阅者、编者及读者评估论著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具有继承性,大多研究成果是对前人研究的一种深化和拓展。参考文献是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著录引用参考文献是论著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肯定,还免除了抄袭或剽窃的嫌疑。在科技论文中,作者引用或借鉴别人的方法和观点来佐证自己将要展开的论点时,如果把所涉及的内容全部录入,容易造成论文内容繁琐、重点不明。正确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不必大段抄录原文,只摘引其中最重要的观点与数据,这样可以大大节约论文的篇幅。参考文献能为读者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帮助其查阅原始文献,进一步研读作者引用的内容,以求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自己的需求,也为查阅原始文献提供了线索,便于读者溯本求源。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撰写文献综述时,心中一定要明确本论文的主题和假设所在,围绕主题和假设来筛选文献,为的是从学术角度说明自己提出主题和假设的缘由。对于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内容,要概括出那些与本主题研究紧密相关的部分,然后做出相应评论,指出对本研究有用的观点。文献综述部分反映作者研究工作的基本功和文献阅读量。是否找到研究问题的关键文献,是否抓准文献的要点,评述是否切中要害,是否有独到见解,等等,都可以从文献综述部分看出来。可见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就显得相当重要。为了达到文献综述的高质量要求,撰写文献综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综述的原始素材应体现出一个“新”字,亦即必须有最近最新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将教科书列为参考文献;撰写综述时,搜集的文献资料尽可能齐全,切忌随便收集一些文献就

动手撰写,更忌讳阅读了几篇中文资料,便拼凑成一篇所谓的综述;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对于某些新知识领域、新技术,写作时可以追溯该主题的发展过程,适当增加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以便读者理解。对于人所共知或知之甚多的主题,应只写其新进展、新动向、新发展,不重复别人已综述过的前一阶段的研究状况。评价一篇文献综述的质量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准确如实地表达文献作者的论点和实验结果;文字通顺、精炼,可读性和实用性强;有无具有指导或启发性的新见解和新观点;有无自己的研究结果包括在综述中;应以文献为主;发表刊物级别和其他文献引用的次数。

创新是人类最伟大的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更成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重要的标准。学术研究当然也不例外,创新是科学研究工作和研究生论文的灵魂。研究生作为科学研究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撰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然而当今研究生一般都是科研新手,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由于缺乏原创性的东西,导致东拼西凑,论文毫无新意。评价论文的创新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评价视角。评价学位论文的创新性,首先要明确主体范围和评价的视角。评价学位论文的创新性,是从人类的生产、科研、经济、管理的实践角度进行评价,而不是从局域、微观进行评价;同时,是从学科体系、学术领域进行评价,而不受本学科的限制。在全球的人们的实践中,在现有的各学科的理论中都不曾有过的新的真理性的认识,这才称得上创新。这有别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二、评价等级。评价科技成果分四个等级: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学位论文的创新性的评价分几个等级?这是一个没有系统研究也没有统一规范的问题。有关高校对研究生论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学位论文的创新性的评价等级与论文的论题的广度、深度、重要度(价值)、创新度有关。三、评价标准。如何界定重大创新、重要创新、一般创新、有新意、无创新,它们之间的界限和各自的标准,很难精确地确定。评价学位论文创新等级有三大要素:突破性、价值性、真理性。创新就是突破,就是对旧的突破。价值性是指创新成果的学术价值、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可以分为:①重大学术价值、理论价值或实用价值;②重要学术价值、理论价值或实用价值;③一

定学术价值、理论价值或实用价值。真理性是指创新成果所揭示的客观事物本质、属性、规律性的普遍性和深刻性,可以分为:①新的规律;②新的理论;③新的见解。管理研究中,真正使我们产生具体亲切感的是管理实践中具有生命力的现象和事实,如果在研究工作中真诚地对这些现象和事实产生亲切感,这种亲切感自然会使我们的创造力充沛起来,如果拘泥于抽象概念则难以取得创造性的成效。因此我认为创新性论文的基础在于多进行基础研究。因此我们要重视基础性研究,促进原始性创新。

一篇研究论文的撰写,按照模式化的方法说来包括四个部分:1摘要;2绪论;3方法;4结果及讨论。摘要:目的是向读者叙述本文的创新点和它的价值,一般采用直叙方式。摘要包含三个组成部分:问题说明,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要界定清晰;创新点,研究工作的贡献,创新点应占去摘要的大部分篇幅;论证途径的说明,创新点论证过程不必叙述,把在论证方法和技术上有改进和创新的地方写上。另外要注意:引导性和支持性的解释应尽量少,也不要把摘要写成目录式,采用陈述方式,用学术语言表达创新点及其背景,让评阅人员和专业读者判断它的价值。绪论: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1)问题的提出及背景。论文首先要点题,选题不宜过于宽泛,提倡“小题目,大文章”。问题提出引导后续的研究工作,问题明确意味着聚集于关键的概念,并将围绕这些关键概念进行研究工作。(2)文献综述。撰写文献综述时,心中一定要明确本论文的主题和假设所在,围绕主题和假设来筛选文献,由远及近,先谈关系最弱的文献,最后谈关系最密切的文献,为的是从学术角度说明自己提出主题和假设的缘由。对于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内容,要概括出那些与本主题研究紧密联系的部分,然后做出相应评论,指出对本研究有用的观点。撰写文献综述有三忌。一忌讲义式、二忌主观设置靶子、三忌含糊不清。(3)假设的表述。文献综述以后作者需要对研究问题给出主观的回答,即论文的主题和假设树,这便是假设表述的内容。假设表述合理的化,应该清晰地表达主观预期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陈述是否具体、清晰到变量的层次,可以从两方面来判断。第一、是否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和证据进行验证。第二、是否能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部分要详细描述论证和验证过程,使读者可以根据论文描述的方法,独立地重复此项论证和验证工作。包括三项内容的描述:研究主体,论证框架及步骤和数据分析。描述研究主体包括主体本身的特征以及主体所处的

总体结构。样本设计是一项重要内容。抽样框架、抽样方法和样本规模都应介绍清楚。论证过程一定要围绕绪论中提出的假设来组织。论文中关于论证过程的表述并不意味着研究者将自己在论证过程中积累和知识都包括进去了。论证过程以主题、假设为纲领,提纲挈领地取材,支持论点和论据的材料就用,不支持或程度较弱的就不用。论证过程要围绕“阐明问题”阶段提出的假设树来组织,论证框架设计首先考虑假设树和变量之间的关系。验证方法设计完毕后,就是运用实际数据。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结果的解释应前后呼应,逻辑上构成整体。结果和讨论:这部分主要阐明假设验证结果,也就是论文的主要创新。结果和结论都放在结论一节,写法上分两段表达,一段是中性的叙述验证和论证结果,一段是作者自己可以表达自己对结果具有的理论和实际价值的看法。结果部分宜开门见山列举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一篇论文的主题最好只有一个。结论部分包括分析结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的讨论,但要防止引申过度的情况,结论还可以提出本研究基础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建议。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我明白了成果的产生需要灵感,但成功不是仅凭灵感一蹴而就的。还要日积月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艰苦细致地工作,才能实现目标。科研中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单打独斗时代难以再续,管理和经济学领域的宽广性客观要求成员之间要具备知识和能力的互补,通过团队实现个人的成长。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1 连续动态内存管理模拟实现 1.1 题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1)针对操作系统中内存管理相关理论进行设计,编写程序并进行测试,该程序管理一块虚拟内存。重点分析三种连续动态内存分配算法,即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 (2)实现内存分配和回收功能。 1.2 题目研究的工作基础或实验条件 (1)硬件环境:PC机 (2)软件环境:Windows XP,Visual C++ 6.0 1.3 设计思想 首次适应算法的实现:从空闲分区表的第一个表目起查找该表,把最先能够满足要求的空闲区分配给作业,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减少查找时间。为适应这种算法,空闲分区表中的空闲分区要按地址由低到高进行排序。该算法优先使用低址部分空闲区,在低址空间造成许多小的空闲区,在高址空间保留大的空闲区。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的实现:在分配内存空间时,不再每次从表头开始查找,而是从上次找到空闲区的下一个空闲开始查找,直到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的空闲区为止,并从中划出一块与请求大小相等的内存空间分配给作业。该算法能使内存中的空闲区分布得较均匀。 最佳适应算法的实现:从全部空闲区中找到能满足作业要求的、且最小的空闲分区,这种方法能使碎片尽量小。为适应此算法,空闲分区表中的空闲分区要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从表头开始查找第一个满足要求的自由分配。 1.4 流程图 内存分配流程图,如图1-1所示。

图1-1 内存分配流程图内存回收流程图,如1-2所示。

图1-2 内存回收流程图 1.5 主要程序代码 (1)分配内存 void allocate(char z,float l) { int i,k; float ad; k=-1; for(i=0;i= l && free_table[i].flag == 1) if(k==-1 || free_table[i].length

自动控制原理论文

自动控制 摘要:综述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情况,指出自动控制理论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即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最后指出,各种控制理论的复合能够取长补短,是控制理论的发展方向。 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科学的核心。自动控制理论自创立至今已经过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为20世纪初开始形成并于50年代趋于成熟的经典反馈控制理论;第二代为50、60年代在线性代数的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控制理论;第三代为60年代中期即已萌芽,在发展过程中综合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运筹学、信息论等多学科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智能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本质上是频域方法)和现代控制理论(本质上是时域方法)都是建立在控制对象精确模型上的控制理论,而实际上的工业生产系统中的控制对象和过程大多具有非线性、时变性、变结构、不确定性、多层次、多因素等特点,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自动控制专家和学者希望能从要解决问题领域的知识出发,利用熟练操作者的丰富经验、思维和判断能力,来实现对上述复杂系统的控制,这就是基于知识的不依赖于精确的数学模型的智能控制。本文将对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情况及基本内容进行介绍。 1自动控制理论发展概述 自动控制是指使用自动化仪器仪表或自动控制装置代替人 自动地对仪器设备或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状态或性能指标。对传统的工业生产过程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一些恶劣环境下的控制操作,自动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自动控制理论是和人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是自动控制科学的核心。自从19世纪M ax we ll对具有调速器的蒸汽发动机系统进行线性常微分方程描述及稳定性分析以来,经过20世纪初Ny qu i s t,B od e,Ha rr is,Ev ans,W ie nn er,Ni cho l s等人的杰出贡献,终于形成了经典反馈控制理论基础,并于50年代趋于成熟。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是以传递函数为数学工具,采用频域方法,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但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即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不宜用经典控制理论解决,特别是对非线性、时变系统更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文件系统管理)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Array文件系统管理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3年1月8日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制 文件系统管理 一、实验目的 模拟文件系统的实现的基本功能,了解文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文件系统的管理方法看,加深了解文件系统的内部功能的实现。通过高级语言编写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模拟文件管理的工作过程,从而对各种文件操作系统命令的实质内容和执行过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编程模拟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实现文件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功能。在用户程序中通过使用文件系统提供的create,open,read,write,close,delete等文件命令,对文件进行操作。 以下报告主要包括: 1.可行性分析 2.需求分析 3.概要设计

4.详细设计 5.测试 6.总结 三、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 对于图形编程还不了解,但是经过本学期的三次实验的练习,可以设计好命令操作界面。利用大二期间学习的数据结构可以模拟出此课程设计的要求。 2、经济可行性 课程设计作为本课程的练习及进一步加深理解。与经济无关,可以不考虑。(零花费,零收益) 3.法律可行性 自己编写的程序,仅为练习,不作其他用途,与外界没什么联系,可行。 四、需求分析 编写程序实现文件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1、实现无穷级目录管理及文件管理基本操作 2、实现共享“别名” 3、加快了文件检索 五、概要设计 为了克服单级目录所存在的缺点,可以为每一位用户建立一个单独的用户文件目录UFD(User File Directory)。这些文件目录可以具有相似的结构,它由用户所有文件的文件控制块组成。此外,在系统中再建立一个主文件目录MFD (Master File Directory);在主文件目录中,每个用户目录文件都占有一个目

操作系统论文2

一引言 1.1实验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1.1性质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系统,此课程设计用于模拟操作系统的实现。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实施管理,是所有其他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唯一接口,所有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都要得到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要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有初步分析实际操作系统的能力,为其今后在相关领域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1.2任务 模拟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方法的单用户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包括四部分内容: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存储管理、设备管理、进程管理。 1.1.3目的 通过模拟操作系统原理的实现,加深对操作系统工作原理和操作系统实现方法的理解;通过模拟操作系统原理的实现练习编程,进一步了解操作系统的实现方法;练习合作完成系统的团队精神和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1.2实验要求和实验意义 实现对操作系统的模拟,具体是在采用文件分配表的基础上实现单用户的磁盘文件管理部分和用户接口;加深对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1.3论文结构安排 本论文主要内容:引言、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实现、结束语、参考文献。

二系统分析与设计 2.1系统要求 模拟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方法的单用户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包括四部分内容: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存储管理、设备管理、进程管理。 2.2主要模块 2.2.1文件模块 2.2.1.1文件模块的定义 文件是在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信息组合,它有一个名字做标识符。一个文件必须要有一个文件名,用户利用文件名来访问文件。文件名通常由一串字符构成,名字的长度因系统而异。文件系统具有5大功能:完成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实现文件名到物理地址的映射,实现文件和目录的操作管理,提供文件共享能力和安全可靠措施,文件系统向用户提供了有关文件和目录操作的接口。 2.2.1.2文件的逻辑结构 文件的逻辑结构采用流式结构,流式文件指文件内的数据不再组成记录,只是一串的信息组合,字符是构成文件的基本单位,这种文件常常按长度来读取所需信息。 文件的内容均采用文本文件,系统中有两种文件:一种是存放任意字符的文件;一种是可执行文件:可执行文件的内容就是系统内进程的程序体。 2.2.1.3文件的物理结构 实验中采用显示链接的物理文件结构,把磁盘中每一块的指针部分提出来,组织在一起,形成文件分配表(FAT表)。一个磁盘仅设置一张文件分配表,磁盘有多少块,文件分配表就有多少项,若文件的一个磁盘块号为i,则这个文件的下一个磁盘的块号应该记录在文件分配表的第i项。 2.2.1.4磁盘模拟 用一个文件C模拟磁盘,磁盘的每个盘块64字节,模拟磁盘共有128块。第0,1块存放文件分配表,第2块存放根目录,其余存放子目录和文件。 2.2.1.5目录结构 目录结构采用树形目录结构。 目录项内容(8个字节) 目录名,文件名:2个字节; 扩展名:2个字节(目录没有扩展名)。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东莞理工学院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 13软件工程1班 提交时间: 2015/9/14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 项目名称: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 一、设计目的 用语言来模拟进程和线程管理系统,加深对进程和线程的理解,掌握对进程和线程各种状态和管理的算法原理。

二、环境条件 系统: WindowsXP、VMWare、Ubuntu Linux 语言:C/C++ 开发工具:gcc/g++、Visual C++ 6.0 三、设计内容 1. 项目背景 计算机的硬件资源有限,为了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就要根据某种算法来管理进程和线程的状态从而达到目的。 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完成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线程调度功能,完成进程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 基本要求:完成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线程调度功能,完成进程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提高要求:(增加1项就予以加分) (1) 实现多种线程调度算法; (2)通过“公共信箱”进行通信的机制,规定每一封信的大小为128字节,实现两个用户进程之间通过这个“公共信箱”进行通信。 (3) 实现多用户进程并发的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4) 实现用户进程间通信功能,并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测试进程间通信功能的正确性。 (5) 实现改进型Clock页面置换算法。 (6) 实现Cache功能,采用FIFO替换算法。 2. 扩展内容 实现多种线程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四、人员分工 优先级调度算法:钟德新,莫友芝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张德华,袁马龙 设计报告由小组队员共同完成。小组成员设计的代码分工如下:钟德新编写的代码:void Prinft(){ PCB *p; system("cls");//清屏 p=run; //运行队列 if(p!=NULL) { p->next=NULL; } cout<<"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procname<<"\t\t"<pri<<"\t"<needOftime<<"\t\t"<runtime<<"\t\t"<state<next; } cout<

现代控制理论论文

湖北民族学院 姓名 XX 班级 XX 学号 XXXXXXXX

摘要 最优控制,又称无穷维最优化或动态最优化,是现代控制理论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它所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根据受控系统的动态特性,去选择控制规律,才能使得系统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运转,并使得描述系统性能或品质的某个“指标”在一定的意义下达到最优值。最优控制问题有四个关键点:受控对象为动态系统;初始与终端条件(时间和状态);性能指标以及容许控制。 一个典型的最优控制问题描述如下:被控系统的状态方程和初始条件给定,同时给定目标函数。然后寻找一个可行的控制方法使系统从输出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并达到最优的性能指标。系统最优性能指标和品质在特定条件下的最优值是以泛函极值的形式来表示。因此求解最优控制问题归结为求具有约束条件的泛函极值问题,属于变分学范畴。变分法、最大值原理(最小值原理)和动态规划是最优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常用方法。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贝尔曼动态规划以及卡尔曼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是在约束条件下获得最优解的三个强有力的工具,应用于大部分最优控制问题。尤其是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因为其在数学上和工程上实现简单,故其有很大的工程实用价值。 关键词:最优控制;控制规律;最优性能指标;线性二次型

Abstract The optimal control, also called dynamic optimization or infinite dimension, optimization of modern control theory, the most basic part of the core. It is the center of the research question: how to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o choose, can control system according to certai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makes the ope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or the quality of describing a "index" in certain significance to achieve optimal value. The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has four points for dynamic systems, controlled, The initial and terminal conditions (state) and, Performance index and allow control. A typical of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is described as follows: the state equation and initial conditions are given, and given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en a feasible method for the control system of the output state transition to the target state and optimum performance. The optimal performance index and quality in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the optimal value is functional form. Therefore solution of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is due to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 of functional,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variational learning. The variational method, the maximum principle (minimum principle) and dynamic planning is th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the basic contents and methods. The Pontryagin maximum principle, Behrman dynamic programming and Kaman linear quadratic optimal control is obtained in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 of the optimal solution of the three powerful tools, used in the most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Especially the linear quadratic optimal control, because its in mathematics and engineering implementation is simple, so it has great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 The optimal control, Control rule, optim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he linear quadratic

自动控制理论论文

自动控制原理的历史与发展 摘要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自动控制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短短一百年中,自动控制理论得到了令人吃惊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瓦特的蒸汽机、阿波罗的登月到海湾战争,无处不显示着控制技术的威力。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在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起来。控制理论目前还在向更纵深、更广阔的领域发展,无论在数学工具、理论基础、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产生了实质性的飞跃,在信息与控制学科研究中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启发并扩展了人的思维方式,引导人们去探讨自然界更为深刻的运动机理。自动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必将会给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类的发展。 [关键字]: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现状未来展望 1.自动控制理论简介 1.1控制思想起源的意义 控制思想与技术的存在至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控制”这一概念本身即反映了人们对征服自然与外在的渴望,控制理论与技术也自然而然地在人们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历史中发展起来。 1.2自动控制的定义 自动控制是指应用自动化仪器仪表或自动控制装置代替人自动地对仪器设备或工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状态或性能指标。对传统的工业生产过程采用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一些恶劣环境下的控操作,自动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1.3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 在已知控制系统结构和参数的基础上,求取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兵找出这些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间的关系就是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而在给定对象特性的基础上,按照控制系统应具备的性能指标要求,寻求能够全面满足这些性能指标要求的控制方案并合理确定控制器的参数,则是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1.4自动控制的历史 利用反馈来控制系统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反馈控制出现在公元前330年的古希腊,运用在一种改进的浮球控制器装置上。现代欧洲的第一个反馈系统出现在15世纪荷兰人发明的温度控制器中。18世纪,瓦特的蒸汽机离心调速器被公认是第一台应用在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反馈控制器,这是将自动控制技术应用到工业中的最早代表。在十八世纪以前的整个时期,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仅仅是靠直觉和发明。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精度,不得不减慢瞬变震荡的衰减,甚至导致系统的不稳定。因此,有必要发展一套自动控制的理论。后来逐渐有一些科学家总结了与控制理论结合的数学理论,而这套控制理论用用了控制器不同的等效模型。1932年奈奎斯特提出了研究控制系统的频率发。1948年伊文思提出了根轨迹法,这两大重大贡献,是自动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建立在频率法和根轨迹法基础上的控制理论成为经典控制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和西欧的自动控制理论,在发展方式上与俄国和东欧有很大差别。在美国,应用反馈的主要促进因素是电话系统的发展。与此相反,前苏联接触的数学家和机械学家在控制理论领域占主流。因此,俄国的理论更倾向与运用不同方程的时域公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自动控制理论的理论和实践得到巨大发展的时期。因为当时,必须设计和制造自动领航系统、火炮位置系统、雷达天线控制系统和其他建立在反馈控制方法基础上的军事系统。这些军事系统的复杂性和优良的性能都要求必须发展不同的控制技术,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以及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等。 20世纪4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数学和分析方法得到应用,控制工程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工程学科。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模拟文件系统

目录 第1章需求分析 (1) 第2章概要设计 (1) 2.1 系统的主要功能 (1) 2.2系统模块功能结构 (1) 2.3运行环境要求 (2) 2.4数据结构设计 (2) 第3章详细设计 (3) 3.1模块设计 (3) 3.2算法流程图 (3) 第4章系统源代码 (4) 第5章系统测试及调试 (4) 5.1运行结果及分析 (4) 5.2系统测试结论 (5) 第6章总结与体会 (6) 第7章参考文献 (6) 附录 (7)

第1章需求分析 通过模拟文件系统的实现,深入理解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的理论知识, 加深对教材中的重要算法的理解。同时通过编程实现这些算法,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及实现方法,提高综合运用各专业课知识的能力;掌握操作系统结构、实现机理和各种典型算法,系统地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思路,并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模拟二级文件管理系统的课程设计目的是通过研究Linux的文件系统结构,模拟设计一个简单的二级文件系统,第一级为主目录文件,第二级为用户文件。 第2章概要设计 2.1 系统的主要功能 1) 系统运行时根据输入的用户数目创建主目录 2) 能够实现下列命令: Login 用户登录 Create 建立文件 Read 读取文件 Write写入文件 Delete 删除文件 Mkdir 建立目录

Cd 切换目录 Logout 退出登录 2.2系统模块功能结构 2.3运行环境要求 操作系统windows xp ,开发工具vc++6.0 2.4数据结构设计 用户结构:账号与密码结构 typedef struct users { char name[8]; char pwd[10]; }users;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上海电力学院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名称:编写程序模拟虚拟存储器管理 姓名:杜志豪.学号: 班级: 2012053班 . 同组姓名:孙嘉轶 课程设计时间:—— 评语: 成绩: 目录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4) 1. 1 设计题目 (4) 1.2 使用算法分析: (4)

1. FIFO算法(先进先出淘汰算法) (4) 1. LRU算法(最久未使用淘汰算法) (5) 1. OPT算法(最佳淘汰算法) (5) 分工情况 (5) 二、详细设计 (6) 原理概述 (6) 主要数据结构(主要代码) (6) 算法流程图 (9) 主流程图 (9) Optimal算法流程图 (10) FIFO算法流程图 (10) LRU算法流程图 (11) .1源程序文件名 (11) . 2执行文件名 (11)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1) Optimal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11) FIFO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16) LRU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20) 四、设计创新点 (24) 五、设计与总结 (27)

六、代码附录 (27) 课程设计题目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编写程序模拟虚拟存储器管理。假设以M页的进程分配了N

块内存(N

现代控制理论概述及实际应用意义

13/2012 59 现代控制理论概述及实际应用意义 王 凡 王思文 郑卫刚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摘 要】控制理论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介绍了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发展、内容、研究 方法和应用以及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差异,并介绍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提出了学习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意义。【关键词】现代控制理论;差异;应用;意义 1.引言 控制理论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我们的教学也使用了控制理论的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大家在课堂上听,本身可看作一个开环函数;而同学们课下做作业,再通过老师的批改,进而改进和提高老师的授课内容和方法,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控制。像这样的例子很多,都是控制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现代控制理论如此广泛,因此学好现代控制理论至关重要。 2.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很长的时期。从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人类由机械化时代进入电气化时代,并走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其产生和发展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 2.1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核能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从而对出现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非线性系统和时变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问题的解决。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迅速 地发展控制理论,而且也给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准备了两个重要的条件—现代数学和数字计算机。现代数学,例如泛函分析、现代代数等,为现代控制理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分析工具;而数字计算机为现代控制理论发展提供了应用的平台。 2.2 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五十年代后期,贝尔曼(Bellman)等人提出了状态分析法;在1957年提出了动态规则;1959年卡尔曼(Kalman)和布西创建了卡尔曼滤波理论;1960年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成功地应用了状态空间法,并提出了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新概念;1961年庞特里亚金(俄国人)提出了极小(大)值原理;罗森布洛克(H.H.Rosenbrock)、麦克法轮(G.J.MacFarlane)和欧文斯(D.H.Owens)研究了使用于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的现代频域法理论,将经典控制理论传递函数的概念推广到多变量系统,并探讨了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之间的等价转换关系,为进一步建立统一的线性系统理论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奥斯特隆姆(瑞典)和朗道(法国,https://www.doczj.com/doc/2e16511261.html,ndau)在自适应控制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关于系统辨识、最优控制、离散时间系统和自适应控制的发展大大丰富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 3.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主要有为系统辨识;最优控制问题;自适应控制问题;线性系统基本理论;最佳滤波或称最佳估计。 (1)系统辨识 系统辨识是建立系统动态模型的方法。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的试验数据,从一类给定的模型中确定一个被研究系统本质特征等价的模型,并确定其模型的结构和参数。 (2)最优控制问题 在给定约束条件和性能指标下,寻找使系统性能指标最佳的控制规律。主要方法有变分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等极大值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即:使系统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优(最小或最大)某一性能指标最优:如时间最短或燃料消耗最小等。 (3)自适应控制问题 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能自动适应内外部参数、外部环境变化,自动调整控制作用,使系统达到一定意义下的最优。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精选】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文件系统管理)文件

评定等级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文件系统管理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3年1月8日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制

文件系统管理 一、实验目的 模拟文件系统的实现的基本功能,了解文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文件系统的管理方法看, 加深了解文件系统的内部功能的实现。通过高级语言编写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模拟文件管理的工作过程,从而对各种文件操作系统命令的实质内容和执行过程有比较深入的了 解。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编程模拟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实现文件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功能。在用户程序中通过使用文件系统提供的create,open,read,write,close,delete 等文件命令,对文件进行操作。以下报告主要包括: 1.可行性分析 2.需求分析 3.概要设计 4.详细设计 5.测试 6.总结 三、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 对于图形编程还不了解,但是经过本学期的三次实验的练习,可以设计好命令操作界面。利用大二期间学习的数据结构可以模拟出此课程设计的要求。 2、经济可行性 课程设计作为本课程的练习及进一步加深理解。与经济无关,可以不考虑。(零花费,零收益) 3.法律可行性 自己编写的程序,仅为练习,不作其他用途,与外界没什么联系,可行。 四、需求分析 编写程序实现文件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1、实现无穷级目录管理及文件管理基本操作 2、实现共享“别名” 3、加快了文件检索 五、概要设计 为了克服单级目录所存在的缺点,可以为每一位用户建立一个单独的用户文件目录 UFD (User File Directory )。这些文件目录可以具有相似的结构,它由用户所有文件的文件 控制块组成。此外,在系统中再建立一个主文件目录MFD (Master File Directory );在主文件目录中,每个用户目录文件都占有一个目录项,其目录项中包括用户名和指向该用户目 录的指针。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100分) 1.分析设计内容,给出解决方案(要说明设计实现的原理,采用的数据结构)。20分 2.画出程序的基本结构框图和流程图。10分 3.对程序的每一部分要有详细的设计分析说明。10分 4.源代码格式规范,符合软件模块化设计思想,数据结构采用得当。20分 5.设计合适的测试用例,对得到的运行结果要有分析。10分 6.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设计的心得体会。10分 7.按期提交完整的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和课程设计报告。10分 8. 设计有新意,功能模块完善,有操作界面,运行结果清晰 10分 l 模拟页式存储管理方案中内存空间的管理和分配。1063(05级) l :仿真模拟银行家算法对死锁的避免 0606303030 (专升本) 详细要求:采用银行家算法,编写和调试一个仿真模拟银行家算法避免死锁的程序。设计n 个并发进程共享3类不同的系统资源,即1类资源、2类资源、3类资源。进程可以动态的申请资源,系统按各个进程的申请动态的分配资源。可以添加进程,进程动态的申请资源,系统进行安全性检查,判断是否可以为申请资源的进程分配资源。如果能够找到安全序列,则系统为进程分配资源,否则原先的试探分配资源作废。 l 用多线程同步方法解决生成者与消费者问题 0606303007 (06专升本) 设计目的:通告研究Linux的进程机制和信号量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的并发控制。 说明:有界缓冲区内设置有20个存储单元,放入/取出的数据项设定为1-20这20个整型数。设计要求:(1)每个生成者/消费者对有界缓冲区进行操作后,即时显示有界缓冲区的全部内容,当前指针位置和生成者/消费者线程的内容。 (2)生产者和消费者各有两个以上。 (3)多个生产者或多个消费者之间须有共享对缓冲区进行操纵的函数代码。 l 用JAVA模拟仿真“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解决过程及方法。0606303021 要求: (1)多个缓冲区不是环形循环的,也不要求按顺序访问。生产者可以把产品放到目前某一个空缓冲区中。 (2)消费者只消费指定生产者的产品。 (3)在测试用例文件中指定了所有的生产和消费的需求,只有当共享缓冲区的数据满足了所有关于它的消费需求后,此共享缓冲区才可以作为空闲空间允许新的生产者使用。 (4)在为生产者分配缓冲区时各生产者间必须互斥,此后各个生产者的具体生产活动可以并发。而消费者之间只有在对同一产品进行消费时才需要互斥,同时它们在消费过程结束时需要判断该消费对象是否已经消费完毕并清除该产品。 l 仿真进程管理程序,应考虑,进程状态之间的转换、同步机制与进程通讯1001 l 仿真连续分配存储管理系统,至少包括以下功能:并发分配与回收、查询、多种分配算法的分析比较、拼接和搬家等功能1002 l Linux下进程调度算法模拟实现 1003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东莞理工学院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13软件工程1班 提交时间:2015/9/14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 项目名称: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 一、设计目的 用语言来模拟进程和线程管理系统,加深对进程和线程的理解,掌握对进程和线程各种状态和管理的算法原理。 二、环境条件 系统:WindowsXP、VMWare、Ubuntu Linux 语言:C/C++ 开发工具:gcc/g++、Visual C++ 6.0 三、设计内容 1. 项目背景

计算机的硬件资源有限,为了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就要根据某种算法来管理进程和线程的状态从而达到目的。 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完成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线程调度功能,完成进程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进程与线程管理功能 基本要求:完成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线程调度功能,完成进程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提高要求:(增加1项就予以加分) (1) 实现多种线程调度算法; (2)通过“公共信箱”进行通信的机制,规定每一封信的大小为128字节,实现两个用户进程之间通过这个“公共信箱”进行通信。 (3) 实现多用户进程并发的虚拟内存管理功能。 (4) 实现用户进程间通信功能,并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测试进程间通信功能的正确性。 (5) 实现改进型Clock页面置换算法。 (6) 实现Cache功能,采用FIFO替换算法。 2. 扩展内容 实现多种线程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四、人员分工 优先级调度算法:钟德新,莫友芝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张德华,袁马龙 设计报告由小组队员共同完成。小组成员设计的代码分工如下: 钟德新编写的代码:void Prinft(){ PCB *p; system("cls");//清屏 p=run; //运行队列 if(p!=NULL) { p->next=NULL; } cout<<"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procname<<"\t\t"<pri<<"\t"<needOftime<<"\t\t"<runtime<<"\t\t"<state<next; } cout<procname<<"\t\t"<pri<<"\t"<needOftime<<"\t\t"<runtime<<"\t\t"<state<next; } cout<

现代控制理论的论文

第一章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本学期学习了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现代控制理论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算法也更适合于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现代控制理论的名称是在1960年以后开始出现的,用以区别当时已经相当成熟并在后来被称为经典控制理论的那些方法。现代控制理论已在航空航天技术、军事技术、通信系统、生产过程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某些概念和方法,还被应用于人口控制、交通管理、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等的研究中。 以下是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比较: 1、经典控制理论: (1)理论基础:Evens的根轨迹,Nyquist稳定判据。 (2)研究对象:线性定常SISO系统分析与设计。 (3)分析问题:稳、准、快 (4)采用方法:是以频率域中传递函数为基础的外部描述方法。 (5)数学描述:高阶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方块图、信号流图、频率特性曲线。 (6)研究方法:时域法、根轨迹法、频率法。 2、现代控制理论: (1)理论基础: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Bellman动态规划,Понтрягин极值原理,Kalman 滤波。 (2)研究对象:MIMO系统分析与设计(复杂系统:多变量、时变、非线性) (3)分析问题:稳、准、快 (4)设计(综合)问题: 1)采用方法:是以时域中(状态变量)描述系统内部特征的状态空间方法为基础的内部描述方法。 2)数学描述:状态方程及输出方程、传递函数阵、频率特性;状态图、信号流图、频率特性曲线。 3)研究方法:状态空间法(时域法)、频率法。多采用计算机软硬件教学辅助设计——MATLAB软件 (5)特点: 1)系统:MIMO、非线性、时变。 2)方法将矩阵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控制理论中,不仅能描述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而且在任何初始条件下,都能揭示系统内部的行为。 3)一个复杂系统可能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并且以某种方式相互关联或耦合。为了分析这样的系统,必须简化其数学表达式,转而借助于计算机来进行各种大量而乏味的分析与计算。从这个观点来看,状态空间法对于系统分析是最适宜的。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 一、概述 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课程设计目的使学生熟悉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加深对所学各种文件操作的了解及其操作方法的特点。通过模拟文件系统的实现,深入理解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的理论知识, 加深对教材中的重要算法的理解。同时通过编程实现这些算法,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及实现方法,提高综合运用各专业课知识的能力。 主要任务: 模拟文件系统设计是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内容包括: 1.建立文件存储介质的管理机制 2.建立目录(采用一级目录结构) 3.文件系统功能(显示目录、创建、删除、打开、关闭、读、写) ~ 4.文件操作接口(显示目录、创建、删除、打开、关闭、读、写) 二、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的系统设计: 本系统模拟一个文件管理系统,要完成对文件的基本操作,文件的基本操作有文件、文件夹的打开、新建、删除和读取写入文件,创建更改目录,列出目录内容等信息。系统建立了文件目录树,存储文件系统中的所有文

件。对于用户名下的文件,用文件目录树的分枝来存贮。采用命令行操作界面很直观,也方便用户进行操作,用户只要按照操作界面所显示的命令来操作就行了。 整体设计框架: 系统初始化界面是由创建用户存储空间,管理文件,退出系统三个模块组成。用户创建由创建用户存储空间,进入目录,删除用户存储空间,显示所有用户存储空间,等模块组成。然后各个模块再由一些小模块组成。其中创建文件,打开关闭文件,读写文件等文件操作模块包括在进入目录模块里面。 三、系统实现 课程设计主要内容的实现程序代码: 《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typedef struct file{ char name[10]; struct file *next; }File; typedef struct content{ ! char name[10]; File *file;

linux操作系统课程论文题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Linux操作系统》课程论文 题目:比较Linux系统与Windows系统 系名:信息工程系 专业班级:软件1121 姓名:钟伟 学号: 指导教师:杨铭熙 2015 年5 月13 日 软件1121班《Linux操作系统》课程论文题 题目: 比较Linux系统与Windows系统的在以下各方面异同 1.硬盘配额管理 2.内存配额 3.批处理系统 4.用户管理 5.服务器安装与配置(至少讨论两种) 6.源码共享机制 7.安全机制 8.针对我国网络安全机制之利弊

要求: 1.第11周三下午5点以前交(电子版发到指定邮箱,纸版交老师) 2.论述不得与人雷同。 关于Linux和windows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1硬盘配额管理 我认为Linux磁盘配额的作用和windows磁盘配额的作用基本上是相同的,在我们的电脑磁盘出厂经过初始化后,要想使用,就要对其进行分区,由于受MBR分区表的限制,最多分成4个主分区,如果想要更多的分区,那么可以分成3个主分区和1个扩展分区,其中的扩展分区进而分成多个逻辑分区。接下来,如果Windows系统和Linux系统将要对磁盘的分区进行访问,那么就需要进行下面的工作: 1.Windows想要访问 (1)为分区分配文件系统类型,例如设置为FAT16、或FAT32又或者NTFS。 (2)为该分区分配盘符,例如D盘,也可以想象成把其中的一个分区挂载到我的电脑/D盘目录下面。接下来,对D盘进行操作,如写文件,其实就是在相应的磁盘分区里面操作了。 2.Linux想要访问 (1)为分区分配文件系统类型,例如设置为ext2、ext3等。 (2)由于我们无法直接访问磁盘分区,因此我们需要把相应的分区挂载到一个目录下面。在Windows下面可以在图形化的界面(磁盘管理器)里面看到各个分区,进而能够分配盘符,但是在Linux下面无法看到分区,而是给每个分区起了个名字,以文件形式存在,例如(sda1,其中sd表示sata接口的磁盘,hd表示IDE接口的磁盘;a表示第一块磁盘,如果还有一块磁盘,那么就b;1表示磁盘的第一个主分区,相应的2、3,4表示第2、3、4个分区,5表示第一个逻辑分区。)接下来可以将磁盘的某一个分区挂载到特定目录,例如把sda2 挂载到/home 目录。接下来,对/home进行操作,如写文件,其实就是在相应的磁盘分区里面操作了。(1)Windows可以通过给其分配盘符来访问它,而它具体的设备可以在设备管理器里面看;(2)Linux可以将其挂载到/media目录下面进而对其进行访问,而它具体的设备可以在/dev 目录下面找到。 2内存配额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在虚拟内存的使用上,Linux内核为用户管理了非常多的细节问题,用户可以认为自己真正拥有4GB地址空间,而不用关心虚拟内存是否提交物理存储等问题。Windows NT则为程序员提供了多种虚拟内存使用方案,虽然这些方案的使用有些复杂,但却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灵活性。它也支持DOS和Win16程序的执行,但为了提供这种兼容性,它的内存管理付出了极高的性能代价。在内存管理上,Linux 和Windows NT在面对相同的进程地址空间大小时,对内存布局的使用方式不同。Windows NT实际只为进程准备了2GB弱的可用虚拟地址空间,而Linux中的进程地址空间使用更灵活些。 Linux 和Windows NT虽然均提供了内存共享技术,但它们的实现有些细微的差别。Linux提供给用户的接口非常简单,只需将自己的虚拟内存空间区域附加到共享内存对象之上。Windows NT则是通过内存映射文件提供共享内存机制,从使用上讲,略显复杂。 Linux 和Windows NT在高速缓存的使用上有一些共同之处,均尽量采用系统的全部空闲RAM作为高速缓存区域,但Linux在高速缓存管理上有一些独到之处,这是它性能之所以高的根本原因并且Linux的内存交换管理灵活性很强,用户可以在普通的文件系统上建立“无洞”的文件作为交换空间,还可以使用多个交换文件,从而可以动态增加交换文件。它也提供了利用交换分区作为交换空间的方法,此方法是优选的交换空间方案。Windows NT的页面文件很难摆脱碎片化的危险,为了保证它采用无碎片的页面文件,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 3批处理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