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逻辑》练习题答案(第一版) (1)

《普通逻辑》练习题答案(第一版) (1)

《普通逻辑》练习题答案(第一版) (1)
《普通逻辑》练习题答案(第一版) (1)

逻辑学练习题答案

教材《普通逻辑学》

第一章 绪论 (P19~22) 一、单项选择题

1~5 B –B –D –B -C 二、填空题

1.严复 2.思维形式的结构 规律 方法 3.逻辑常项 4.形式 内容 5.间接 概括

三、分析下列各题的逻辑形式,并用公式表示。

1.只有p 才q 即p q ← 2.如果p 那么q 即p q →

3.p 或者q 即

p q ∨ 4.p 并且q 并且r 即p q r ∧∧

5.所有M 是P ,所有S 是M ;所以,所有S 是P 即MAP SAM SAP ∧-

四、请指出下列各逻辑形式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逻辑常项:“所有……是……” 逻辑变项:“S ”和“P ” 2.逻辑常项:“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S ”和“P ” 3.逻辑常项:“如果……那么……” 逻辑变项:“p ”和“q ” 4.逻辑常项:“只有……才……” 逻辑变项:“p ”和“q ” 5.逻辑常项:“或者……或者……或者……” 逻辑变项:“p ”、“q ”和“r ” 6.逻辑常项:“……并且……并且……” 逻辑变项:“p ”、“q ”和“r ” 7.逻辑常项:(……并且……),所以…… 逻辑变项:PAM 、SOM 、SOP 8.逻辑常项:(……并且……),所以…… 逻辑变项:p q →;p ;q

第二章 概念 (P57~64)

一、单项选择题

1~5 A –B -B –C -D 6~10 B –C –B –D -D 二、填空题

1.事物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2.内涵 外延 3.交叉 4.反对 5.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6.说明 规定 7.一次 连续 8.属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三、分析下列语句中是从内涵方面还是外延方面来表述标有横线的概念。

1.内涵和外延 2.内涵 3.内涵 4.内涵和外延 5.内涵和外延 6.内涵和外延 7.内涵 8.内涵 9.内涵 10.内涵和外延 四、分析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的种类。

1.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2.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3.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正概念 4.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负概念 5.虚概念 6.单独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并用欧拉图表示之。

对划线各概念依次编号:a b c d e f

1、 2、 3、

4、 5

、 6、

7、 8、

六、下列定义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其逻辑错误。

1.不正确,“同语反复” 2.不正确,“以比喻代定义”

3.不正确,“包含负概念” 4.不正确,“循环定义”和“定义过宽” 5.不正确,“定义过宽”和“定义含糊不清” 6.不正确,“定义过窄” 7.不正确,“同语反复” 8.不正确,“定义过宽” 七、下列划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其逻辑错误。

1.不正确,是分解,不是划分 2.不正确,“子项相容”和“划分标准不同一” 3.不正确,是“分解”而非“划分” 4.不正确,“越级划分”和“多出子项” 5.不正确,“子项相容”和“划分标准不同一” 6.不正确,“越级划分” 7.正确 8.不正确,“划分不全” 八、(略) 九、图解题

1、 2、

3、 4、

第三章判断(上)(P100~105)

一、单项选择题

1~5 B –B –D –D -A 6~10 A –A –C –A -D

二、填空题

1.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情况 2.有所断定有真假性

3.全称否定特称肯定 4.量项和联项主项和谓项

5.差等关系矛盾关系 6.关系项关系者项关系联项

7.非对称传递 8.L?p和M?p Lp和M?p

9.可真可假真假可真可假 10.可真可假

三、图解题

1.

2.

3.

四、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判断?请说明理由。

s p

s p

s p

c

a

b

d

a

b

d c

c

a b

d

1.是表达了假言判断“如果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

2.是陈述句表达判断

3.是该祈使句表达了一种规范,故表达了一种规范判断

4.否该祈使句仅仅表达一种愿望,故不能表达判断

5.是反问句表达判断

6.否一般疑问句不表达判断

7.否该感叹句仅表达了一种情感,故不表达判断

8.是该感叹句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说明了事物某种情况,故表达了“外面的世界是精彩的”这个性质判断。

9.是表达了一个假言判断

五、分析下列性质判断的结构及其种类,并指出其主、谓项的周延性情况。

1.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转换:所有事物都是可认识的。)

2.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3.特称肯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转换:有的干部是不廉洁奉公的。)

4.特称肯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

5.特称否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6.特称肯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

7.单称否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周延

8.单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9.单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10.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转换:所有人都是有恻隐之心的。)

六、已知下列性质判断的真假,请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指出同素材的其他判断的真假。

1.所有的律师都不是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可真可假)

有的律师是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可真可假)

有的律师不是法律专业的毕业生。(真)

2.这个房间里所有的人都是英国人。(可真可假)

这个房间里有的人是英国人。(真)

这个房间里有的人不是英国人。(可真可假)

3.某厂所有的产品都是合乎质量检验标准的。(假)

某厂所有的产品都不是合乎质量检验标准的。(可真可假)

某厂有的产品是合乎质量检验标准的。(可真可假)

4.所有的合同都具有法律效力。(假)

所有的合同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可真可假)

有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可真可假)

七、请分析下列关系的对称性与传递性。

1.对称关系传递关系 2.对称关系非传递关系 3.对称关系传递关系

4.对称关系非传递关系 5.对称关系传递关系 6.对称关系非传递关系

7.对称关系非传递关系 8.反对称关系非传递关系 9.反对称关系非传递关系

10.对称关系传递关系

八、已知下列模态判断的真假,请根据模态判断的对当关系,指出同素材的其他判断的真假。

1.有恒产者一定没有恒心。(假)

有恒产者可能有恒心。(真)

有恒产者可能没有恒心。(假)

2.不劳动者一定得食。(假)

不劳动者可能得食。(假)

不劳动者可能不得食。(真)

3.这个班上有些毕业生一定会获得学士学位。(真)

这个班上有些毕业生一定不会获得学士学位。(假)

这个班上有些毕业生可能会获得学士学位。(真)

4.明天一定会下雨。(假)

明天一定不会下雨。(真)

明天可能不会下雨。(真)

九、请根据规范判断的对当关系,指出哪些规范判断正确时下列规范判断为错误的。

1.当“公民允许不信仰宗教”或“公民必须不信仰宗教”正确时,

“公民必须信仰宗教”错误。

2.当“中国人允许学外语”或“中国人必须学外语”正确时,

“中国人必须不学外语”错误。

3.当“每个人必须遵守法律”正确时,

“允许个别人不遵守法律”错误。

4.当“大学生必须不自主创业”正确时,

“允许大学生自主创业”错误。

第四章判断(下)(P134~140)

一、填空题

1~5 C –A –D –B -C 6~8 A –D -B

二、填空题

1. 在自身中包含其他判断的肢判断联结项联结项肢判断的真假

2. 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 p并且q

3.至少有一种存在相容选言不相容选言

4. 某一事物情况为另一事物情况条件前件后件

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6.等值(p→q)←→(q←p)(p←q)←→(﹁p→﹁q)

7.否定某个判断而形成?p 8.?p∨?q

9. p∧?q 10.联结词肢判断真假值(或逻辑值)

三、指出下列选言判断中的逻辑错误,并做简要说明。

1.应为相容选言判断,误用了不相容选言判断。

2.应为不相容选言判断,误用了相容选言判断。

3.应为联言判断:高等学校既出人才又出成果。此处误用了相容选言判断。

4.应为相容选言判断,去掉“二者必居其一”。

5.选言肢不穷尽,还有自然起火。

四、指出下列假言判断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应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那么必须科技创新。”或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强加条件

3.应为必要条件,改为“只有……才……” 4.应为必要条件,改为“只有……才……”

5.应为必要条件,改为“只有……才……” 6.应为充分条件,改为“如果……就……”

五、在括号中填上“真”或“假”。

1. 假 2.真 3.假 4.真 5.真假

6.假 7.假 8.真 9.真 10.真

六、指出与下列负判断相等值的判断,并写出等值公式。

1.有的推理不是必然性推理。?SAP←→SOP

2.所有的正确思想都不是头脑里固有的。?SIP←→SEP

3.他或者爱好文艺,或者爱好体育。?(?p∧?q)←→(p∨q)

4.植物生长不良或者由于既缺水又缺肥,或者由于既不缺水,又不缺肥

?(p∨*q)←→(p∧q)∨(?p∧?q)5.掌握了丰富材料,并不能写出好文章。?(p→q)←→(p∧?q)

6.或者学习成绩好,并未能获得奖学金;或者学习成绩不好,而能获得奖学金。

?(p←→q)←→(p∧?q)∨(?p∧q)七、下列判断哪些是等值的?哪些是不等值的?

1.3.6.是一组同素材的判断,分别是 SAP 、 SAP、?(SOP),三者等值;

2.4.5.是另一组同素材的判断,分别是SEP、?SEP、SIP,其中4、5等值。

八、下列各组判断是否等值,试用真值表判定之。

二者同真同假,故等值。

2.?(p∨q)

? p ←q

二者并非同真同假,故不等值。

二者同真同假,故等值。

4.?(p∧q)

?p∨?q

二者同真同假,故等值。

九、请运用真值表解答下列问题。

1.

A、B、C不同真为第二行和第四行:q均为假,而p一真一假,因此可以断定“小周不当选学习委员”,不能断定“小张当选班长”。

2.

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人意见的为第二行:P真q假,即选派李经理,不选派王经理。

3.

满足题目要求的是第一行:甲第一,丙第二,乙第三。

十、以p、q、r…等表示肢判断,写出下列复合判断的逻辑形式。

1.(p∧q)→(r∨s)

2.(p∧q∧r)→(s∨˙t)∨u

3.(p∨q∨r)→(s∨˙t)

4.( ARB→(ARC→A))或(p→(q→r))或p∧q→r

5.(p∧q∧r)→(s∧t)

十一、分析题

1.题目要求“如果被告不能打开这架照相机,那么这架照相机一定不是他的”,即相当于“只有被告打开相机,这架相机才是他的”,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被告”却理解成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被告打开相机,那么这架相机就是他的”。故他的理解是不对的。

按照题目的要求,当被告打开相机时,并不能肯定相机就是他的;

而当被告不能打开相机时,可以肯定相机一定不是他的。

2.乙的理解是对的。

题干:?(SAP1∨SAP2∨SAP3)

甲:?SAP1∨?SAP2∨?SAP3

乙:SOP1∧SOP2∧SOP3

丙:?SOP1∨?SOP2∨?SOP3

可见,只有乙和题干是等值的:

?(SAP1)∧?(SAP2)∧?(SAP3)←→SOP1∧SOP2∧SOP3

第五章逻辑基本规律(P160~165)

一、单项选择题

1~5 C –C –B –B -C 6~8 D –B - D

二、填空题

1.同一矛盾排中 2.客观事物的相对静止

3.混淆概念偷换概念转移论题偷换论题

4.自相矛盾模棱两不可或模棱两可 5.真假假真

三、下列各题是否合乎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为什么?

1.不违反逻辑规律,是从不同角度说明逻辑学。

2.自相矛盾。“万籁俱静”与“风声响”矛盾。

3.不违反逻辑规律,符合辩证法。 4.违反同一律,混淆概念。

5.违反同一律,混淆了语言本身与语言内容两个概念。 6.自相矛盾

7.对于歼灭人侵之敌,有三种办法,否定其中两种,不违反排中律。

8.自相矛盾

9.SAP和SEP可以同假,不违反排中律。 10.违反排中律,模棱两不可。

四、运用逻辑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甲:SAP;乙:SIP;丙:SEP。可见,乙和丙的话矛盾,甲说的是真话,所以,B组的组长是团员。

2.(1)SAP;(2)SAP(这个S是P);(3)SIP;(4)SOP。可见,(1)和(4)矛盾,其中一真一假,所以(2)和(3)中还恰有一真。因为二者是差等关系,所以如果(2)真则(3)一定是真的,这与题意矛盾。所以(2)必然是假的,即甲班赵云不是上海人;由此得出(1)假(4)真,即甲班有人不是上海人。

3.甲:SIP;乙:?p→q;丙:?r∧?q;丁:SEP。可见,甲和丁矛盾,其中一真一假,因此乙和丙都说对了,即两者为真。既然丙真,那么?q为真。由乙和丙可推得:((?p→q)∧?q)→ p,即某地领导重视环境保护。

第六章演绎推理(上)(P217~223)

一、单项选择题

1~5 A-B-C-B-C 6~10 B-B-C-C-A 11~12 B-D

二、填空题

1.真实有效 2.不得周延可周延可不周延

3.有些大学生是年青人有些年青人不是非大学生

4.凡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是什么或不是什么,那么也就断定了这类对象中的任何部分是什么或不是什么5.小项大项 6.256 24

7.肯定 8.所有的共产党员都必须站出来

三、对下列判断分别进行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并写出其公式。

1.“有些鸟是益鸟”(SIP)换质为“有些鸟不是非益鸟”(SO?P),换位为“有些益鸟是鸟”(PIS)。

2.“有些行为是不礼貌的”(SI?P)换质为“有些行为不是礼貌的”(SOP),换位为“有些不礼貌的行为是行为”(?PIS)。

3.“所有习惯都是可以改变的”(SAP)换质为“所有习惯都不是不可以改变的”(SE?P),换位为“有些可以改变的是习惯”(PIS)。

4.“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都不是不可知的”(SE?P)换质为“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可知的”(SAP),换位为“所有不可知的事物都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PES)。

四、下列判断如何换质位,请举例说明。(举例略)

1.SAP →SE?P →?PES →?PA?S →?SI?P →?SOP

SAP → PIS →PO?S

2.SEP →SA?P →?PIS →?PO?S

SEP → PES →PA?S →?SIP →?SO?P

3.SIP →SO?P

SIP → PIS → PO?S

4.SOP →SI?P →?PIS →?PO?S

五、指出下列三段论的逻辑结构,并分析它们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指出其逻辑错误。

1.这个三段论的形式为:MIP且MIS,所以,SIP;

它是不正确的,犯了“中项两次不周项”和“两个特称前提”的逻辑错误。

2.这个三段论的形式为:MAP且MAS,所以,SAP;

它是不正确的,犯了“小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3.这个三段论的形式为:PAM且SAM,所以,SAP;

它是不正确的,犯了“中项两次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4.这个三段论的形式为:M1AP且SAM2,所以,SAP;

它是不正确的,犯了“四项错误”的逻辑错误。

5.这个三段论的形式为:MAP且SEM,所以,SEP;

它是不正确的,犯了“大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6.这个三段论的形式为:MEP且SEM,所以,SEP;

它是不正确的,犯了“两个否定前提”的逻辑错误。

六、用三段论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正确三段论的三个项不能各自周延两次。因为如果一个三段论的每一个项都周延两次,则意味着这个三段论必然是EEE式,就犯了“两个否定前提”的逻辑错误。

2.如果一个正确三段论的小前提是O判断,则其大前提为A判断,因为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结论并且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结论,故当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时,大前提只能是全称肯定判断;结论是O判断,因为前提之一为否定结论必为否定,并且前提之一为特称结论必为特称,故当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时,结论也只能为特称否定判断。

3.如果一个三段论以I判断和O判断作为前提,那么前提中周延的项最多只能有一个,即O判断的谓项,其余的项均不周延。根据规则“中项至少必须周延一次”,这个周延的项应当是中项。但是,既然前提之一是否定判断,根据规则“前提之一为否定结论必为否定”,则结论必定是否定判断,其大项是周延的;大项在结论中周延,在前提中亦应周延。而前提中唯一的周延的项已经明确必须是中项了。在此情况下,如要满足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必须周延一次的要求,则就会犯“大项扩大”的逻辑错误;如要避免这种逻辑错误,大项必须在前提中周延,这又会陷人“中项两次不周延”的逻辑错误。所以,以I判断和O判断作为三段论的前提不能推出有效结论。

4.在三段论的第三格中,如果小前提是否定判断,根据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的规则,则大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其谓项即大项不周延。可是,根据规则“前提之一否定结论必为否定”,小前提既是否定判断,结论必为否定判断,其谓项即大项周延。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却周延,这就犯了“大项扩大”的逻辑错误。因此,小前提必须是一个肯定判断。

七、补充下列省略三段论被省略了的部分,并分析其是否正确。

1.被省略的部分是小前提“我们都是有为青年”,整个三段论是正确的。

2.被省略的部分是结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整个三段论是正确的。

3.被省略的部分是小前提“电视剧是宣传工具”,整个三段论是错误的,犯了“小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4.被省略的部分是小前提“改革也是事物”,整个三段论是正确的。

5.被省略的部分是小前提“中年人不是青年人”,整个三段论是错误的,犯了“大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八、指出下列推理属哪一种推理形式,写出其结构公式并分析是否正确。

1.这个推理是后退式复合三段论,其结构公式如下:

SAP1

P1AP2

SAP2

P2AP3

SAP3

P3AP4

SAP4

这个三段论是正确的。

2.这个推理是前进式复合三段论,其结构公式如下:

MAP

S1AM

S1AP

S2AS1

S2AP

S3AS2

S3AP

这个三段论是正确的。

九、下列关系推理属于哪一类?是否正确?为什么?

1.这个关系推理属于对称关系推理,它是正确的,因为“同窗好友”是对称关系。

2.这个关系推理属于反对称关系推理,它是正确的,因为“……比……矮一头”是反对称关系。

3.这个关系推理属于传递关系推理,它是不正确的,因为“紧邻”不是传递关系。

4.这个关系推理属于混合关系推理,它是不正确的,因为它违反推理规则“前提中的性质判断必须是肯定判断”。

5.这个关系推理属于混合关系推理,它是不正确的,因为它违反推理规则“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必须周延一次”。

十、指出下列模态推理和规范推理正确与否,并简要说明理由。

1.这是一个正确的矛盾关系模态推理。

2.这是一个错误的下反对关系模态推理,因为在下反对关系中二者可以同真,不能由真推假。

3.这是一个正确的矛盾关系模态推理。

4.这是一个错误的下反对关系规范推理,因为在下反对关系中二者可以同真,不能由真推假。

5.这是一个正确的矛盾关系规范推理。

6.这是一个正确的差等关系规范推理。

第七章演绎推理(下)(P255~266)

一、单项选择题

1~5 A –B –A –D -D 6~10 C –C –D –A -B 11~14 D-A-B-D

二、填空题

1.分解式组合式 2.否定肯定式

3.肯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 4.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

5.?(p∧q)?p∨?q 6.某甲不是本案凶手。

7.有的A不是B 充分条件假言否定后件 8.(p→q)∧(p→r)∧(?q∨?r)→?p。

9.二难复杂破坏 10.假言联言肯定

三、下列联言推理是什么式?请用符号写出它们的逻辑形式。

1.联言推理组合式 p,q,r→(p∧q∧r)

2.联言推理分解式(p∧q∧r∧s)→q

3.联言推理分解式(p∧q∧r∧s∧t)→p

4.联言推理组合式 p,q→(p∧q)

四、请运用选言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1)不符合规则,因为相容选言推理没有肯定否定式。

(2)符合规则,这是不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3)符合规则,这是不相容选言推理肯定否定试。

(4)不符合规则,因为相容选言推理没有肯定否定式。

2.上述推理是肯定否定式,如果是不相容选言推理,则是正确的;如果是相容选言推理,则是不正确的。(举例略)

3.这是不相容选言推理:(p∨q∧(p∧q))∧p→(?q∧?(p∧q))能得出必然结论,因为不相容选言推理有肯定否定式。

4.《黄》片导演或姓黄,或姓孙,或姓白;《黄》片导演不姓黄,也不姓孙;所以,《黄》片导演姓白。

《孙》片导演或姓孙,或姓黄,或姓白;《孙》片导演不姓孙,也不姓白;所以,《孙》片导演姓黄。

《白》片导演不姓白,不姓黄,而姓孙。

5.甲:? C

乙: A∨˙B

丙:?D∧?E∧?F

如果甲的预测正确,那么乙、丙的预测可能正确,与题意不符;如果甲的预测不正确,即C队获冠军,,那么乙的预测不正确,丙的预测正确,符合题意

五、请运用假言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1)我国必须进行科学技术创新。(p←q)∧q→p

(2)语言不能创造财富,(p→q)∧?q→?p

(3)这个语句不表达判断。(p→(q∨r))∧(?q∧?r)→?p

(4)甲队不能取胜乙队。((p∧q∧r∧s)←t)∧(?p∨?q∨?r∨?s)→?t

2.如果赵大的“第一名是乙省队”正确,那么“第二名是丙省队”且孙三的“第二名是乙省队”不正确;

如果孙三的“第二名是乙省队”不正确,那么“第三名是甲省队”正确;

如果孙三的“第三名是甲省队”正确,那么钱二的“第四名是甲省队”不正确;

如果钱二的“第四名是甲省队”不正确,那么“第二名是丁省队”正确。

所以,第一名是乙省队,第二名是丁省队,第三名是甲省队,第四名是丙省队。

六、请运用二难推理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1)这是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正确。

((p→q)∧(r→s)∧(?q∨?s))→(?p∨?r)

(2)这是二难推理的复杂构成式,不正确,假言前提内容不真实。

(3)这是二难推理的复杂构成式,不正确,选言前提不穷尽,漏了“学而思”。

(4)这是二难推理的简单破坏式,不正确,只有否定后件式,没有肯定后件式。

2.山姆有罪。如果汤姆是罪犯(因为烫姆不会开汽车),那么山姆有罪(不伙同山姆,吉宁士不会作案);如果汤姆不是罪犯,那么山姆有罪;或者汤姆是罪犯,或者汤姆不是罪犯,总之,山姆有罪。

3.如果圆盒上的话是真的,那么方盒上的话是假的;如果圆盒上的话是假的,那么方盒上的话也是假的(并非“这两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等值于“或者这两句话都是真的,或者这两句话都是假的”,“两句话都是真的”与假定矛盾,只能是“两句话都是假的”);或者圆盒上的话是真的,或者圆盒上的话是假的,总之,方盒上的话是假的。因此,申请表在此(方)盒中。,应从方盒中取入会申请表。

七、下列推理是什么推理?写出推理过程。

这是连锁推理,其推理式为:((p→q)∧(q→r)∧(r→s))→(p→s)

八、下列推理是什么推理?写出其推理形式。

1.这是反三段论,((p∧q)→r)→((p∧?r)→?q)

2.这是假言联言推理,((p→q)∧(r→s))∧(p∧r)→(q∧s)

3.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易位推理,(p→q)→(?q→?p)

4.这是假言联言推理,((p→q)∧(r→s))∧(?q∧?s)→(?p∧?r)

九、综合题

1.① 4→6 (已知)

②?1←?3(已知)

③ 3∨˙6 (已知)

④(9∧12)→4 (已知)

⑤ 1∧12 (已知)

推导:

⑥ 1 (由⑤得,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⑦ 3 (由②⑥得,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否定后件式)

⑧?6(由③⑦得,不相容析取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⑨?4(由①⑧得,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否定前件式)

⑩?(9∧12)(由④⑨得,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否定前件式)

11 ? 9∨? 12 (由⑩得,得摩根定律)

12 12 (由⑤得,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12得,相容析取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13 ? 9 (由○11○

所以,9号不该上场。

2.①钟明:?(?北大→清华)←→(?北大∧?清华)→(复旦∨浙大)

②沈英:?(复旦∨北大)←→(?复旦∧?北大)→(清华∨浙大)

③(钟明:?复旦→鲁华:?北大)

④陈建:(?清华∧?北大)→(复旦∨浙大)

根据①和④沈英:?浙大,则(清华∨浙大)∧?浙大→清华

根据①和④鲁华:(北大∨清华)∧?清华→北大

根据③(钟明:?复旦→鲁华:?北大)∧鲁华:北大→钟明:复旦

根据④陈建:(复旦∨浙大)∧?复旦→浙大

所以,沈英被清华录取,鲁华被北大录取,钟明被复旦录取,陈建被浙大录取。

第八章归纳推理(P295~303)

一、单项选择题

1~5 B –A –B –A -D 6~10 D –A –B –D -A 11~12 B-C

二、填空题

1.个别性(或特殊性一般性 2.完全不完全

3.小于 4.轻率概括以偏概全

5.求同求异求同求异并用共变剩余

三、用完全归纳推理能否得出下列结论,为什么?

1. 不能

2. 不能

3. 能

4. 不能

5. 不能

四、下列各题中的结论是应用了哪一种归纳推理得出的?

1. 应用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2. 应用了科学归纳推理

3. 应用了科学归纳推理

五、请分析下列各例在确定因果联系时所用的逻辑方法,并写出其逻辑形式。

1.求同法 2.求同法 3.共变法

4.求异法共变法 5.求同法 6.剩余法

7.求同求异并用法 8.求异法

第九章类别推理和假说(P318~323)

一、单项选择题

1~5 D –D–B –A -D 6~8 C –B -A

二、填空题

1.不蕴涵或然性 2.可真可假

3.类比 4.猜测性

5、类比归纳 6.演绎

三、下列类比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1.这个类比推理不正确,属于机械类比。

2.这是一个正确的类比推理。

3.这个类比推理不正确,属于机械类比。

四、下列假说是根据哪些推理形式提出的?

1.这个假说是根据类比推理形式提出的。

2.这个假说是根据归纳推理形式提出的。

五、根据以下材料,分析提出这个假说的依据是什么?验证该假说的方法是什么?

提出这个假说的依据有两个:一是“人们发现蝙蝠在黑夜中能作快速飞行,而不会撞在障碍物上”;二是“关于超生波的知识”。验证该假说的方法是实践验证法。

第十章论证(P355~370)

一、单项选择题

1~5 C –B –A –C -A 6~10 C –D –C –A -D 11~5 C –C –D –C -D

16~20 B –A –D –D –B 21~24 A –B –D -A

二、填空题

1.用一个或一些真实的判断来确定另一判断的真实性或虚假性的

论题论据论证方式

2.结论前提推理形式 3.演绎证明归纳证明

4.直接证明间接证明 5.反证法选言证法

6.相矛盾论题的真实性

7.用一个或一些真实的判断来确定某一判断虚假性论题论据论证方式

8.直接反驳间接反驳

9.直接列举出与对方论题相矛盾的事实,然后通过推理来论证对方论题是虚假的

归谬法

10.论题必须明确论题必须保持同一

11.论据必须是真实判断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

12.推理形式必须正确论据与论题不能不相干论据必须充足

不能以相对为绝对不能以人为据

三、分析下列论证的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与方法。

1.论题:可以肯定是凶杀

论据:尸体布满致命伤,自杀是不可能的。从伤痕特征分析应属小刀刺伤,如果是自杀,凶器一定在现场或离现场不远,但现场及附近并未找到刀子。

论证方式:应用演绎论证,先是直接论证,后是反证法。

2.论题:认定是自杀

论据:一天,某单位经理非正常突然死亡。案发后,法医赴现场勘查检验。现场在树林里,人是在树上吊死的,时间是在下过雪以后,雪地上脚印清晰,只有一个人进去一趟的足印,没有出来的足迹;尸体全身没有其它伤痕。法医根据足印有进无出的情况,断定死者是自己走进去的,根据全身无伤排除了伤害致死或他杀的可能,从而。

论证方式:应用归纳论证

3.论题:我们要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就不能不合理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论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只有合理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才能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论证方式:应用演绎论证、直接论证(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

4.论题:生物是发展变化的。

论据:因为,如果生物不是发展变化的,那么,古生物和今天的生物必然一样,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古生物和今天的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生物是发展变化的。

论证方式:应用演绎论证、反证法

5.论题:一个人的地位变了,便可以去寻找‘真正的爱情’

论据:如果一个人的地位变了,和从前的伴侣就没有共同的语言,从而就算失去了爱情,便可以去寻找“真正的爱情”的话,那么,倘若这个人从大学生、研究生、讲师升到教授的时候,真不知该谈多少次恋爱,寻找多少回“真正的爱情”了。

论证方式:应用演绎论证、反证法

6.论题:实现四化,振兴中华,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才,缺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论据: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不是资源,不是资金,也不是体制。我们国家基本上不缺乏资源。资金从长远看,也是可以解决的。体制问题,也正在改革,大有希望。

论证方式:应用演绎论证、选言证法。

7.论题:喜马拉雅山脉在过去的地质年代里,曾经被海洋淹没过。

论据:喜马拉雅山脉是否从来就是“世界屋脊”?不。在二十七亿年前,这里是茫茫一片的汪洋大海。人们怎么知道这里原来是茫茫一片的汪洋大海?原因是找到了化石。地质学一再证明;凡是有水生物化石的地层,都是地质史上的古海洋地区。喜马拉雅山系的地层遍布了珊瑚、苔藓、海藻、鱼龙、海百合等化石。可见,论证方式:应用演绎论证、直接论证(三段论第一格AAA式)

8.论题:某厂保卫科人员认定一起内盗案件。

论据:情况为:某年4月1×5日夜,该厂二车间下班后,车间生产线上被窃台式收录机机芯二部,价值人民币300元;4月25日夜,该车间生产线上又被窃走袖珍收音机15部,价值人民币300元;5月4日夜,该车间生产线上又被窃走收录机及收录机的主元件、价值人民币2000余元。三次被窃的时间都是在工人下班离开车间后,发现被窃的时间都是在车间早上一上班班长安排当天生产时。保卫科人员经多次现场勘查,证实车间门窗和门锁均完好无损,无翻窗撬锁撬门等痕迹。车间工人下班后,夜间都有三人在车间内值班(下半夜睡觉)。经过对这三个夜晚的值班人员的访问调查,值班人员没有反映和提供出可疑情况。根据上述情况,保卫人员确定三起盗窃案均属内部人员所为,作案手段相同,又都是在夜间。经过排查分析,确定了惟一的重点嫌疑对象是王××。王是一位退伍军人、党员,参加车间值班。保卫人员围绕王××展开调查,并获取王××所窃的赃物。报请公安机关将王依法逮捕,从而破获了这三起内部盗窃案件。

论证方式:应用归纳论证、直接论证。

9.论题:凡是有才能的科学家、艺术家,没有不善于联想的。凡是善于联想的人,常常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以至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出现创造的灵感,开出智慧的花朵。

论据:唐代草书家怀素,一个时期每天苦练书法,但是不见长进,为此十分苦恼。有一天他看到公孙大娘舞剑,从中受到很大启发,再练书法,长进很大。当代著名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看到庙前石狮、罗汉塑像,乃至缭绕的香烟,都联想到自己的舞台亮相,造型动作,用心体会揣摩,使表演有了长足的进步。

科学史上,从联想进人发明创造者,比比皆是。瓦特从水蒸汽冲开壶盖,联想到制造蒸汽机;牛顿从苹果落地,联想到万有引力定律;魏纳格从墙上挂着的世界地图,联想到大陆漂移学说;伽里略从比萨教堂吊灯的活动,联想到关于摆振动的等时性定理;拉哀奈克从翘翘板上,联想到发明听诊器;贝尔从吉它声中,联想到装电话机。联想为什么这般奇特?原来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联系,绝对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所以,

论证方式:先应用归纳论证、直接论证,后应用演绎论证、直接论证。

四、分析下列反驳的结构,指出其反驳的论题(或论据、论证方式)以及用来反驳的论据和反驳方法(即直接反驳还是间接反驳)

1.应用直接反驳,指出与被告人的论题、论据相矛盾的事实。

2.应用直接反驳,指出与原论题相矛盾的事实。

3.应用二难推理进行直接反驳。

4.应用类比推理进行直接反驳。

5.应用类比推理进行直接反驳。

6.应用归谬法进行直接反驳。

五、指出下列论证的逻辑错误。

1.乙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

2.犯了论据虚假的错误。

3.犯了论据的真实性依赖论题的真实性的错误。

4.犯了论据与论题不相干的错误。

5.犯了论据虚假的错误。

6,犯了论据的真实性依赖论题的真实性的错误。

7.犯了论据的真实性依赖论题的真实性的错误。

8.犯了论据与论题不相干的错误。

9.犯了论据不足的错误。

10.犯了以相对为绝对的错误。

11.犯了三段论大项扩大错误,即论据虚假错误。

12.犯了论据与论题不相干的错误。

大学普通物理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考答案

练习题一解答 1-2 某质点作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241t t x -+=,其中x 以m 计,t 以s 计。求:(1)第3s 末质点的位置;(2)前3s 内的位移大小;(3)前3s 内经过的路程。 解 (1)第3s 末质点的位置为 ()4334132=-?+=x (m ) (2)前3s 内的位移大小为 ()()31403=-=-x x (m ) (3)因为质点做反向运动时有()0=t v ,所以令0d d =t x ,即024=-t ,2=t s ,因此前3s 内经过的路程为 ()()()()515540223=-+-=-+-x x x x (m ) 1-3 已知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t x 2=,22t y -=,式中t 以s 计,x 和y 以m 计。试求:(1)质点的运动轨迹并图示;(2)1=t s 到2=t s 这段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3)1s 末和2s 末质点的速度;(4)1s 末和2s 末质点的加速度;(5)在什么时刻,质点的位置矢量与其加速度矢量恰好垂直? 解 (1)由质点运动方程t x 2=,22t y -=,消去t 得质点的运动轨迹为 4 22 x y -=(x >0) 运动轨迹如图1-2 (2)根据题意可得质点的位置矢量为 ()() j i r 222t t -+= 所以1=t s 到2=t s 这段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 ()()j i r 2r r v 321 21-=--== t ??(m ·s -1) (3)由位置矢量求导可得质点的速度为 ()j i r v t t 22d d -== 所以1s 末和2s 末质点的速度分别为 题1-3图

1.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Q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 Answ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Throughout this text, the words “host” and “end system”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End systems inc lude PCs, workstations, Web servers, mail servers, Internet-connected PDAs, WebTVs, etc. 2.(Q2)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Give an example of a diplomatic protocol. Answer: Suppose Alice,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A wants to invite Bob,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B, over for dinner. Alice doesn’t simply just call Bob on the phone and say, come to our dinner table now”. Instead, she calls Bob and suggests a date and time. Bob may respond by saying he’s not available that particular date, but he is available another date. Alice and Bob continue to send “messages” back and forth until they agree on a date and time. Bob then shows up at the embassy on the agreed date, hopefully not more than 15 minutes before or after the agreed time. Diplomatic protocols also allow for either Alice or Bob to politely cancel the engagement if they have reasonable excuses. 3.(Q3)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 request 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 Answer: A networking program usually has two programs, each running on a different host,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program that initiates 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client. Typically, the client program requests and receives services from the server program.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章课后题答案

第四章作业答案 16. MCS-51单片机系统中,片外程序存储器和片外数据存储器共用 16位地址线和8位数 据线,为何不会产生冲突? 解: 数据存储器的读和写由 RD 和WR 信号控制,而程序存储器由读选通信号 PSEN 控制, 这些信号在逻辑上时序上不会产生冲突;程序存储器访问指令为 MOVC ,数据存储器访问 指令为MOVX 。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虽然共用 16位地址线和8位数据线,但由于二者 访问指令不同,控制信号不同 ,所以两者虽然共处于同一地址空间,不会发生总线冲突。 18.某单片机应用系统,需扩展 2片8KB 的EPROM 和2片8KB 的RAM ,采用地址译码 法,画出硬件连接图,并指出各芯片的地址范围。 解: 硬件连接电路图如图 4.18所示。各芯片的地址范围为: 图4.18 4.18题硬件连接电路图 21. 8255A 的端口地址为 7F00H ?7F03H ,试编程对 8255A 初始化,使A 口按方式0输入, B 口按方式1输出。 解: 程序如下: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030H START : MOV SP, #60H MOV DPTR , #7F03H MOV A , #10010100B MOVX @DPTR , A SJMP $ END 25.使用8255A 或者8155的B 端口驱动红色和绿色发光二极管各 4只,且红、绿发光二极 管轮流发光各1S 不断循环,试画出包括地址译码器、 8255A 或8155与发光管部分的接口 2764 (1#): 0000H~1FFFH 6264 (1#): 4000H~5FFFH 2764 (2#): 2000H~3FFFH 6264 (2#): 6000H~7FFFH 8031 ALE Q7-QQ G 74LS373 □7-DO OE 1_ —. AO-A?A8-A1?CE 2764 1# D7-D0 QE Al f A12 CE 6264 1# D7-0B WE OE A0-A7Aa-Al2CE 6264 2# D7~D(? W E OE P2.4-P2.0 1 2764 2# D7-D0 OE RESET P0.7^P0.0 PSEN WR RD

普通物理学下册答案

普通物理学下册答案 【篇一:普通物理学习题答案全】 txt>第一章力和运动 .................................................... - 3 - 1- 2 ......................................................................................................... ............................... - 3 - 1- 4 ......................................................................................................... ............................... - 4 - 1- 5 ......................................................................................................... ............................... - 6 - 1- 6 ......................................................................................................... ............................... - 6 - 1- 9 ......................................................................................................... ............................... - 7 - 1- 14 ....................................................................................................... ............................... - 8 - 第二章运动的守恒量和守恒定律 ...................... - 10 - 2- 3 ......................................................................................................... ............................. - 10 - 2- 9 ......................................................................................................... ............................. - 11 - 2- 11 ....................................................................................................... ............................. - 11 - 2- 13 ....................................................................................................... ............................. - 12 - 2- 16 ....................................................................................................... ............................. - 13 - 2- 17 ....................................................................................................... ............................. - 15 - 2- 19 ....................................................................................................... ............................. - 16 - 2- 23 ....................................................................................................... ............................. - 17 - 2- 27 ....................................................................................................... ............................. - 17 - 第三章刚体的定轴转动 ...................................... - 18 -

第1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基础 1.试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电压Uo,忽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 解: (a)图分析: 1)若D1导通,忽略D1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1V,U D2=1-4=-3V。即D1导通,D2截止。 2)若D2导通,忽略D2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4V,在这种情况下,D1两端电压为U D1=4-1=3V,远超过二极管的导通电压,D1将因电流过大而烧毁,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因出现这种情况。 综上分析,正确的答案是U O= 1V。 (b)图分析: 1.由于输出端开路,所以D1、D2均受反向电压而截止,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所以U O=U I=10V。

2.图所示电路中, E

解: (a)图 当u I<E时,D截止,u O=E=5V; 当u I≥E时,D导通,u O=u I u O波形如图所示。 u I ωt 5V 10V uo ωt 5V 10V (b)图 当u I<-E=-5V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E<u I<E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u I≥E=5V时,uo=u I 所以输出电压u o的波形与(a)图波形相同。 5.在图所示电路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F的电位UF及各元件(R、DA、DB)中通过的电流:( 1 )UA=UB=0V;( 2 )UA= +3V,UB = 0 V。( 3 ) UA= UB = +3V。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 解:(1)U A=U B=0V时,D A、D B都导通,在忽略二极管正向管压降的情况下,有:U F=0V mA k R U I F R 08 .3 9.3 12 12 = = - =

DS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线性表 2.1 填空题 (1)一半插入或删除的位置 (2)静态动态 (3)一定不一定 (4)头指针头结点的next 前一个元素的next 2.2 选择题 (1)A (2) DA GKHDA EL IAF IFA(IDA) (3)D (4)D (5) D 2.3 头指针:在带头结点的链表中,头指针存储头结点的地址;在不带头结点的链表中,头指针存放第一个元素结点的地址; 头结点:为了操作方便,在第一个元素结点前申请一个结点,其指针域存放第一个元素结点的地址,数据域可以什么都不放; 首元素结点:第一个元素的结点。 2.4已知顺序表L递增有序,写一算法,将X插入到线性表的适当位置上,以保持线性表的有序性。 void InserList(SeqList *L,ElemType x) { int i=L->last; if(L->last>=MAXSIZE-1) return FALSE; //顺序表已满 while(i>=0 && L->elem[i]>x) { L->elem[i+1]=L->elem[i]; i--; } L->elem[i+1]=x; L->last++; } 2.5 删除顺序表中从i开始的k个元素 int DelList(SeqList *L,int i,int k) { int j,l; if(i<=0||i>L->last) {printf("The Initial Position is Error!"); return 0;} if(k<=0) return 1; /*No Need to Delete*/ if(i+k-2>=L->last) L->last=L->last-k; /*modify the length*/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当他的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了交换之后,他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社会需要的,他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他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那就表明,尽管他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产品,那么他的产品

普通物理学习题及答案(上册)

普通物理学习题及答案(上) 1、 质点是一个只有( 质量 )而没有( 形状 )和( 大小 )的几何点。 2、 为了描写物体的运动而被选作为参考的物体叫( 参考系 )。 3、 当你乘坐电梯上楼时,以电梯为参考系描述你的运动是( 静止 )的,而以 地面为参考系描述你的运动则是( 上升 )的 4、 量化后的参考系称为( 坐标系 )。 5、 决定质点位置的两个因素是( 距离 )和( 方向 )。这两个因素确定的矢量 称为( 位置矢量 )。 6、 质点在一个时间段内位置的变化我们可以用质点初时刻位置指向末时刻位置 的矢量来描写,这个矢量叫( 位移矢量 )。 7、 质点的速度描述质点的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表示质点运动的( 快慢 ),速 度的方向即为质点运动的( 方向 )。质点的速度大小或是方向发生变化,都意味着质点有( 加速度 )。 8、 在xOy 平面内的抛物运动,质点的x 分量运动方程为t v x 0=,y 分量的运动 方程为23gt y =,用位矢来描述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j gt i t v r 203+= ). 9、 一辆汽车沿着笔直的公路行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中折线OABCDEF 所示, 则其中的BC 段汽车在做( 匀减速直线 )运动,汽车在整个过程中所走过的路程为( 200 )m ,位移为( 0 )m ,平均速度为( 0 )m/s 10、 自然界的电荷分为两种类型,物体失去电子会带( 正 )电,获得额外 的电子将带( 负 )电。 t/s q

11、 对于一个系统,如果没有净电荷出入其边界,则该系统的正、负电荷的电 量的代数和将( 保持不变 )。 12、 真空中有一点电荷,带电量q=1.00×109 C ,A 、B 、C 三点到点电荷的距离分 别为10cm 、20cm 、30cm ,如图所示。若选B 点的电势为零,则A 点的电势为( 45V ),C 点的电势为( -15V )。 13、 将一负电荷从无穷远处缓慢地移到一个不带电的导体附近,则导体内的电 场强度( 不 变 ),导体的电势值( 减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4、下列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B )。 A.一物体具有加速度而速度为零 B.一物体具有恒定的速度但仍有变化的速率 C.一物体具有沿Ox 轴方向的加速度而有沿Ox 轴负方向的速度 D.一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恒定而其速度的方向改变 15、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达式为22r at i bt j =+ (其中a 、b 为常量),则该质点做( B )运动 A 、匀速直线 B 、变速直线 C 、抛物线 D 、一般曲线 16、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 =2m/s, 瞬时加速度为a = -2m/s 2, 则一秒钟后质点的速度( D ) A 、等于零 B 、 等于-2m/s C 、等于2m/s D 、不能确定. 17、在地面的上空停着一气球,气球下面吊着软梯,梯上站着一个人,当这个人沿着软梯上爬时,气球将( B )。 A.上升 B.下降 C.保持静止 D.无法判断 18、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小车,甲乙两人站在车的中间,甲开始向车头走,同时乙向车尾走。站在地面上的人发现小车向前运动了,这是因为( C )。 A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 B 、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小 C 、甲的动量比乙的动量小 D 、甲的动量比乙的动量大 19、A 、B 两滑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 受向右的水平力F A ,B 受向左的水平力F B 作用而相向运动。已知m A =2m B ,F A =2F B 。经过相同的时间t 撤去外力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 B.质量指标 C.总体标志总量 D.相对指标 2.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 A.比例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 3.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4.76% B.95.45% C.200% D.4.76% 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A.14.5% B.95% C.5% D.114.5% 5.在一个特定总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 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一个标志总量 C.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和一个标志总量 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 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 A.大量的 B.同质的 C.有差异的 D.不同总体的

7.几何平均数的计算适用于求() A.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 B.平均增长水平 C.平均发展水平 D.序时平均数 8.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13 C.7.1 D.7 9.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10.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11.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12.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在对称的钟形分布中() A.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D.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某地区人口数B.某地区死亡人口数C.某地区出生人口数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

第1章 习题答案 1-1 题1-1图所示信号中,哪些是连续信号?哪些是离散信号?哪些是周期信号?哪些是非周期信号?哪些是有始信号? 解: ① 连续信号:图(a )、(c )、(d ); ② 离散信号:图(b ); ③ 周期信号:图(d ); ④ 非周期信号:图(a )、(b )、(c ); ⑤有始信号:图(a )、(b )、(c )。 1-2 已知某系统的输入f(t)与输出y(t)的关系为y(t)=|f(t)|,试判定该系统是否为线性时不变系统。 解: 设T 为此系统的运算子,由已知条件可知: y(t)=T[f(t)]=|f(t)|,以下分别判定此系统的线性和时不变性。 ① 线性 1)可加性 不失一般性,设f(t)=f 1(t)+f 2(t),则 y 1(t)=T[f 1(t)]=|f 1(t)|,y 2(t)=T[f 2(t)]=|f 2(t)|,y(t)=T[f(t)]=T[f 1(t)+f 2(t)]=|f 1(t)+f 2(t)|,而 |f 1(t)|+|f 2(t)|≠|f 1(t)+f 2(t)| 即在f 1(t)→y 1(t)、f 2(t)→y 2(t)前提下,不存在f 1(t)+f 2(t)→y 1(t)+y 2(t),因此系统不具备可加性。 由此,即足以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系统,而不需在判定系统是否具备齐次性特性。 2)齐次性 由已知条件,y(t)=T[f(t)]=|f(t)|,则T[af(t)]=|af(t)|≠a|f(t)|=ay(t) (其中a 为任一常数) 即在f(t)→y(t)前提下,不存在af(t)→ay(t),此系统不具备齐次性,由此亦可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系统。 ② 时不变特性 由已知条件y(t)=T[f(t)]=|f(t)|,则y(t-t 0)=T[f(t-t 0)]=|f(t-t 0)|, 即由f(t)→y(t),可推出f(t-t 0)→y(t-t 0),因此,此系统具备时不变特性。 依据上述①、②两点,可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时不变系统。 1-3 判定下列方程所表示系统的性质: )()()]([)()(3)(2)(2)()()2()()(3)(2)()()()()() (2''''''''0t f t y t y d t f t y t ty t y c t f t f t y t y t y b dx x f dt t df t y a t =+=++-+=+++=? 解:(a )① 线性 1)可加性 由 ?+=t dx x f dt t df t y 0)()()(可得?????→+=→+=??t t t y t f dx x f dt t df t y t y t f dx x f dt t df t y 01122011111)()()()()()()()()()(即即 则 ???+++=+++=+t t t dx x f x f t f t f dt d dx x f dt t df dx x f dt t df t y t y 0212102201121)]()([)]()([)()()()()()( 即在)()()()()()()()(21212211t y t y t f t f t y t f t y t f ++前提下,有、→→→,因此系统具备可加性。 2)齐次性 由)()(t y t f →即?+=t dx x f dt t df t y 0)()()(,设a 为任一常数,可得 )(])()([)()()]([)]([000t ay dx x f dt t df a dx x f a dt t df a dx x af t af dt d t t t =+=+=+??? 即)()(t ay t af →,因此,此系统亦具备齐次性。 由上述1)、2)两点,可判定此系统为一线性系统。

普通物理学习题与答案全

目录contents 第一章力与运动 ..................................................... - 3 -1-2 ........................................................................................................................................................... - 3 - 1-4 ........................................................................................................................................................... - 4 - 1-5 ........................................................................................................................................................... - 6 - 1-6 ........................................................................................................................................................... - 6 - 1-9 ........................................................................................................................................................... - 7 - 1-14 ........................................................................................................................................................ - 8 - 第二章运动的守恒量与守恒定律..................... - 10 -2-3 ......................................................................................................................................................... - 10 - 2-9 ......................................................................................................................................................... - 11 - 2-11 ...................................................................................................................................................... - 11 - 2-13 ...................................................................................................................................................... - 12 - 2-16 ...................................................................................................................................................... - 13 - 2-17 ...................................................................................................................................................... - 15 - 2-19 ...................................................................................................................................................... - 16 - 2-23 ...................................................................................................................................................... - 17 - 2-27 ...................................................................................................................................................... - 17 - 第三章刚体的定轴转动...................................... - 18 -3-1 ......................................................................................................................................................... - 18 - 3-3 ......................................................................................................................................................... - 19 - 3-6 ......................................................................................................................................................... - 20 - 3-7 ......................................................................................................................................................... - 20 - 3-10 ...................................................................................................................................................... - 21 - 3-11 ...................................................................................................................................................... - 21 - 第四章狭义相对论基础...................................... - 22 -4-1 ......................................................................................................................................................... - 22 - 4-8 ......................................................................................................................................................... - 23 - 4-11 ...................................................................................................................................................... - 23 - 第五章静止电荷的电场...................................... - 24 -5-1 ......................................................................................................................................................... - 24 - 5-5 ......................................................................................................................................................... - 25 - 5-7 ......................................................................................................................................................... - 25 - 5-13 ...................................................................................................................................................... - 26 - 5-15 ...................................................................................................................................................... - 27 - 5-17 ...................................................................................................................................................... - 29 - 5-26 ...................................................................................................................................................... - 30 - 5-29 ...................................................................................................................................................... - 31 - 5-30 ...................................................................................................................................................... - 32 - 5-31 ...................................................................................................................................................... - 3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