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最易错考点系列7意识认识社会意识的知识(含解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最易错考点系列7意识认识社会意识的知识(含解析)

意识认识社会意识的知识

意识、认识、社会意识

★★★★

○○○○

一、意识

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比如预先制订蓝图、目标和计划,这点和动物的活动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动物的活动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同时,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根本原因。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3、意识能动性的两个表现:

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二、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就必须超出认识的范围,从认识之外寻找判断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标准。

(2)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5.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于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真理是客观性和具体条件性的统一,真理是发展的,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同时要确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个原理需要辩证地思考和应用,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决定意识,一个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以及它的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哲学高考材料题中,命题者越来越倾向用认识论的知识来命题,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同时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区分意识、认识和社会意识三者的区别。

1. 2017年9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厦门主持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同步上升,多边贸易谈判举步维艰。面对新形势,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需要同舟共济,坚定信心,联手营造有利发展环境,努力实现更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这一讲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要坚持—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D. 意识是把主观和客观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

【答案】C

2.2017年2月14日,中国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正式开钻。此次钻探目标是在南海北部的洋陆过渡带,钻取南海张裂前夕的基底岩石,揭示南海成因,检验国际上以大西洋为蓝本的“非火山型大陆破裂”理论,揭示“陆地为什么会变成海洋,海洋盆地怎样形成的”等科学之谜。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③制定正确目标是实践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1. 筷子的使用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筷子谜语,如“姐妹两人一样长,厨房进出总成双;千般苦辣酸甜味,总让她们第一尝。”这说明了

①意识活动是一种能动性活动和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意识源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筷子谜语是人们从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意识源于物质,也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①说法错误;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院士曾指出,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句话旨在告诉我们

①要准确判断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结合

②既要学习书本知识,也要参加社会实践

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我们都是十分有用的

④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3. 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而现在已经是21世纪,时代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面临的时代问题已不复存在,因此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就不再有效了。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该观点没有认识到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②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③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的预见作用④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该观点看到了马克思所处时代与今天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却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对人类社会及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对社会发展方向进行了科学的预见,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④项符合题意;该观点不涉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问题,好没有体现社会意识的产生的物质原因,故①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每道试题20分,总计100分

1.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用唯物论分析该诗句,正确的一组是

①“桥上的风景”是诗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你成为别人的风景”是诗人一种纯主观想象

③“明月装饰风景”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能动性

④“你装饰别人的梦”说明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形成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你成为别人的风景”不是一种纯主观的想象,②错误;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④错误。答案为A

2.下面漫画表明

A. 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 主观认识没有是非标准

D.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限制

【答案】D

3.2017年1月,鉴于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地方教材提出修订要求,将“抗战八年”改为“十四年抗战”。我们尊重历史,强调历史,并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要唤醒年青一代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更好地开创未来。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真理在发展中超越自身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将“抗战八年”改为“十四年抗战”。并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要唤醒年青一代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更好地开创未来,是我们尊重历史,强调历史的真实。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②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意识的相对独立性问题和真理在发展中超越自身问题,③④项与题意不符;故正确选项为A。

4.2016年12月《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本年十大流行语,“供给侧”“工匠精神” “洪荒之力”等词语上榜。这些词语在本年度流行表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了社会意识的性质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④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布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以项目扶贫为主要形式,以工程实施为重要载体。这些做法对我国取得的减贫成效功劳很大,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就是精准度不够导致减贫效率不高。扶贫开发已到了非转型不可的时候,改革创新迫在眉睫。如何转型?方向已明,那就是精准扶贫。首先要搞清楚谁是扶贫对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精准扶贫要取得好成效,最终要靠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在工作中检验。只有与时俱进,转型升级,减贫才能不断迈上新台阶。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

重要途径。习近平在年9月9日给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中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从“项目扶贫”到“精准扶贫”的认识。【答案】①从“项目扶贫”到“精准扶贫”源于贫困情况的变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②精准扶贫要取得好成效,最终要靠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在工作中检验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从“项日扶贫”到“精准扶贫”体现了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